[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9479221B - 通信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 Google Patents

通信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479221B
CN109479221B CN201680087549.6A CN201680087549A CN109479221B CN 109479221 B CN109479221 B CN 109479221B CN 201680087549 A CN201680087549 A CN 201680087549A CN 109479221 B CN109479221 B CN 10947922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cation link
terminal device
signal quality
measurement data
communic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8754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479221A (zh
Inventor
王宏
权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94792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792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4792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7922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0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 H04W40/04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based on wireless node resources
    • H04W40/10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based on wireless node resources based on available power or energ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2Arrangements for optimis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55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 H04W36/0069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in case of dual connectivity, e.g. decoupled uplink/downlink
    • H04W36/00698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in case of dual connectivity, e.g. decoupled uplink/downlink using different RA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3Reselecting a link using a direct mode conn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16Performing reselection for specific purpos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24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36/30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measured or perceived connection quality 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34Reselection control
    • H04W36/38Reselection control by fixed network equip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61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ing power supply demand, e.g. depending on battery leve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4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relaying to or from another terminal or us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18Self-organising networks, e.g. ad-hoc networks or sensor network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信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可以应用于智能网联车ICV、车联网IOV、车路协同系统CVIS、智能交通系统ITS、车载通信系统、车际通信系统以及V2X、V2V、V2I、V2P、V2N等场景中。网络设备与第一终端设备通信时使用第一通信链路,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通信时使用第二通信链路。该方法包括:网络设备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测量报告,测量报告包括至少一个测量数据;网络设备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基于所述至少一个测量数据确定的通信链路变更策略的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终端设备根据通信链路变更策略进行通信链路的变更处理,该通信链路包括该第一通信链路和/或该第二通信链路。

Description

通信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通信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当前蜂窝通信技术中,终端设备通过空口(例如,Uu接口)与基站进行通信,通过基站将用户数据转发到网络中的目的节点,或将来自网络中的数据转发给终端设备。而设备对设备(Device-to-Device,D2D)通信技术是一种终端与终端之间通信的技术。与已有蜂窝通信技术不同的是,终端设备的数据不需要经过基站的传输,而是直接通过终端和终端之间的空口(例如,PC5接口)进行传输,减少了终端设备之间通信时对网络的依赖,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转发的延时和网络的负荷,因而得到了广泛应用。
终端设备无论基于上述哪种通信技术进行通信,都存在一种场景,即
终端设备仅剩余较少电量,或者,终端设备携带电能的能力较小,如果终端设备以较高的功耗进行通信,那么很可能电量(或者,电能)会很快消耗完而使得通信中断。因此,在上述场景下,如何降低终端设备的功耗,以节省终端设备的电量(或者,电能)成为一个必须考虑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能够降低终端设备的功耗。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应用于包括网络设备、第一终端设备和至少一个第二终端设备的通信系统,该网络设备与该第一终端设备通信时使用第一通信链路,该第一终端设备与该至少一个第二终端设备通信时使用至少一个第二通信链路,该至少一个第二终端设备与该至少一个第二通信链路之间一一对应,该方法包括:该网络设备接收该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测量报告,该测量报告包括至少一个测量数据;该网络设备向该第一终端设备发送基于该至少一个测量数据确定的通信链路变更策略的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该第一终端设备根据该通信链路变更策略进行通信链路的变更处理,该通信链路包括该第一通信链路和/或该第二通信链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网络设备接收该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测量报告之前,该方法还包括:该网络设备向该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测量配置信息,该第一测量配置信息包括该至少一个第二通信链路所使用的设备对设备D2D载波频率,其中,该D2D载波频率包括以下至少一项:基于长期演进LTE系统的D2D通信的载波频率、基于无线局域网络WLAN的D2D通信的载波频率和基于蓝牙的D2D通信的载波频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网络设备接收该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测量报告之前,该方法还包括:该网络设备向该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测量配置信息,该第二测量配置信息包括该测量报告的上报条件,该上报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项:该至少一个第二通信链路中存在信号质量高于第一预设门限值的第二通信链路时;该至少一个第二通信链路中存在信号质量高于该第一通信链路上的信号质量的第二通信链路时;该第一通信链路上的信号质量低于第二预设门限值时,基于周期进行上报;该至少一个第二通信链路中存在信号质量高出该第一通信链路上的信号质量的差值高于第三预设门限值的第二通信链路时,基于周期进行上报;当前使用的第二通信链路上的信号质量低于第四预设门限值时;该当前使用的第二通信链路上的信号质量低于该第一通信链路上的信号质量的差值低于第五预设门限值时,其中,该信号质量包括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SRQ、信号干扰噪声比SINR、信号噪声比SNR中的任意一种。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网络设备接收该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测量报告之前,该方法还包括:该网络设备向该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三测量配置信息,该第三测量配置信息包括该第一终端设备执行测量的测量量,该测量量包括以下至少一项: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SRQ、信号干扰噪声比SINR、信号噪声比SNR。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该网络设备为该第一终端设备配置归一化参数;该网络设备将该归一化参数发送给该第一终端设备,以便于该第一终端设备使用该归一化参数确定该至少一个测量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归一化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一项:该网络设备的发射功率、该网络设备配置的该至少一个第二终端设备的发射功率、该第一通信链路所使用的第一载波频率、该D2D载波频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至少一个测量数据与至少一个待选第二终端设备一一对应,该至少一个待选第二终端设备为该至少一个第二终端设备中的部分或全部,该第一终端设备当前使用的通信链路为该第一通信链路,该测量报告中还包括至少一个设备标识,每个设备标识用于标识一个待选第二终端设备,以及,该网络设备向该第一终端设备发送基于该至少一个测量数据确定的通信链路变更策略的指示信息,包括:该网络设备将该至少一个测量数据中信号质量最好的测量数据对应的第二待选终端设备确定为目标第二终端设备;该网络设备向该第一终端设备发送该通信链路变更策略的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中携带该目标第二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该通信链路变更策略指示该第一终端设备连接至该目标第二终端设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网络设备基于该至少一个测量数据确定该通信链路变更策略,包括网络设备基于该至少一个测量数据的信号质量和网络设备侧的选择条件,从该多个待选第二终端设备中确定目标第二终端设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至少一个测量数据与至少一个待选第二终端设备一一对应,该至少一个待选第二终端设备为该至少一个第二终端设备中的部分或全部,该第一终端设备当前使用的通信链路为该第一通信链路,该至少一个测量数据中的每个测量数据具有一个索引,以及,该网络设备向该第一终端设备发送基于该至少一个测量数据确定的通信链路变更策略的指示信息,包括:该网络设备将该至少一个测量数据中信号质量最好的测量数据确定为目标测量数据,并确定该目标测量数据的索引;该网络设备向该第一终端设备发送该通信链路变更策略的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中携带该目标测量数据的索引,该通信链路变更策略指示该第一终端设备连接至与该目标测量数据对应的目标第二终端设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终端设备当前使用的通信链路为该至少一个第二通信链路中的一个,该测量报告中包括该当前使用的第二通信链路上的测量数据,以及,该网络设备向该第一终端设备发送该通信链路变更策略的指示信息,包括:该网络设备向该第一终端设备发送无线资源控制信息,该无线资源控制信息中携带该指示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网络设备向该第一终端设备发送该通信链路变更策略的指示信息,包括:该网络设备确定该第二通信链路上的信号质量低于该第一通信链路上的信号质量时,该网络设备向该第一终端设备发送连接释放指示信息,该连接释放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该第一终端设备断开当前使用的第二通信链路的连接,连接至该网络设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测量数据包括以下至少一种: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参考信号发射功率、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SRQ、信号干扰噪声比SINR、信号噪声比SNR,其中,该参考信号接收功率为该第一终端设备在该至少一个第二通信链路上接收该至少一个待选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参考信号时的接收功率,该参考信号发射功率为该第一终端设备通过该至少一个第二通信链路向该至少一个待选第二终端设备发送参考信号时需要使用的发射功率。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应用于包括第一终端设备、网络设备和至少一个第二终端设备的通信系统中,该网络设备与该第一终端设备通信时使用第一通信链路,该第一终端设备与该至少一个第二终端设备通信时使用至少一个第二通信链路通信,该至少一个第二终端设备与该至少一个第二通信链路之间一一对应,该方法包括:该第一终端设备向该网络设备发送测量报告,该测量报告包括至少一个测量数据;该第一终端设备接收该网络设备发送的该网络设备基于该至少一个测量数据确定的通信链路变更策略的指示信息;该第一终端设备根据该通信链路变更策略,进行通信链路的变更处理,该通信链路包括该第一通信链路和/或该第二通信链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终端设备向该网络设备发送测量报告之前,该方法还包括:该第一终端设备接收该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测量配置信息,该第一测量配置信息包括该至少一个第二通信链路所使用的设备对设备D2D载波频率,其中,该D2D载波频率包括以下至少一项:基于长期演进LTE系统的D2D通信的载波频率、基于无线局域网络WALN的D2D通信的载波频率和基于蓝牙的D2D通信的载波频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终端设备向该网络设备发送测量报告之前,该方法还包括:该第一终端设备接收该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二测量配置信息,该第二测量配置信息包括该测量报告的上报条件,该上报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项:该至少一个第二通信链路中存在信号质量高于第一预设门限值的第二通信链路时;该至少一个第二通信链路中存在信号质量高于该第一通信链路上的信号质量的第二通信链路时;该第一通信链路上的信号质量低于第二预设门限值时,基于周期进行上报;该至少一个第二通信链路中存在信号质量高出该第一通信链路上的信号质量的差值高于第三预设门限值的第二通信链路时,基于周期进行上报;当前使用的第二通信链路上的信号质量低于第四预设门限值时;该当前使用的第二通信链路上的信号质量低于该第一通信链路上的信号质量的差值低于第五预设门限值时,其中,该信号质量包括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SRQ、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NR和信噪比SNR中的任意一种。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终端设备向该网络设备发送测量报告之前,该方法还包括:该第一终端设备接收该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三测量配置信息,该第三测量配置信息包括该第一终端设备执行测量的测量量,该测量量包括以下至少一项: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SRQ、信号干扰噪声比SINR、信号噪声比SNR。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该第一终端设备接收该网络设备发送的归一化参数;该第一终端设备使用该归一化参数,确定该至少一个测量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归一化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一项:该网络设备的发射功率、该至少一个第二终端设备的发射功率、该第一通信链路所使用的第一载波频率、该D2D载波频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至少一个测量数据与至少一个待选第二终端设备一一对应,该至少一个待选第二终端设备为该至少一个第二终端设备中的部分或全部,该第一终端设备当前使用的通信链路为第一通信链路,该测量报告中还包括至少一个设备标识,每个设备标识用于标识一个待选第二终端设备,以及,该指示信息中携带目标第二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该目标第二终端是该网络设备确定的该至少一个测量数据中信号质量最好的测量数据对应的第二终端设备,以及,该第一终端设备根据该通信链路变更策略,进行通信链路的变更处理,包括:该第一终端设备根据该目标第二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从该至少一个待选第二终端设备中确定该目标第二终端设备,并连接至该目标第二终端设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至少一个测量数据与至少一个待选第二终端设备一一对应,该至少一个待选第二终端设备为该至少一个第二终端设备中的部分或全部,该第一终端设备当前使用的通信链路为该第一通信链路,以及,该指示信息中携带目标测量数据的索引,该目标测量数据是该网络设备确定的该至少一个测量数据中信号质量最好的测量数据,以及,该第一终端设备根据该通信链路变更策略,进行通信链路的变更处理,包括:该第一终端设备根据该索引,从该至少一个测量数据中确定该目标测量数据,并连接至与该目标测量数据对应的目标第二终端设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终端设备当前使用的通信链路为该至少一个第二通信链路中的一个,该测量报告中包括该第一终端设备当前使用的第二通信链路上的测量数据,以及,该第一终端设备接收该网络设备发送的通信链路变更策略的指示信息,包括:该第一终端设备接收该网络设备发送的无线资源控制信息,该无线资源控制信息中携带该指示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终端设备接收该网络设备发送的通信链路变更策略的指示信息,包括:该第一终端设备接收该网络设备发送的连接释放指示信息,该连接释放指示信息是当该网络设备确定该当前使用的第二通信链路上的信号质量低于该第一通信链路上的信号质量时发送给该第一终端设备的;该第一终端设备根据该连接释放指示信息,断开当前使用的第二通信链路的连接,连接至该网络设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测量数据包括以下至少一种: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参考信号发射功率、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SRQ、信号干扰噪声比SINR、信号噪声比SNR,其中,该参考信号接收功率为该第一终端设备在该至少一个第二通信链路上接收该至少一个待选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参考信号时的接收功率,该参考信号发射功率为该第一终端设备通过该至少一个第二通信链路向该至少一个待选第二终端设备发送参考信号时需要使用的发射功率。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网络设备,用于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具体地,该网络设备包括用于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单元。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终端设备,用于执行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具体地,该终端设备包括用于执行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单元。
第五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网络设备,该网络设备包括接收器、发送器、处理器、存储器和总线系统。其中,接收器、发送器、处理器和存储器通过总线系统相连,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存储的指令,以控制接收器接收信号,或控制发送器发送信号。当该存储器中存储的指令被执行时,该处理器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六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包括接收器、发送器、处理器、存储器和总线系统。其中,接收器、发送器、处理器和存储器通过总线系统相连,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存储的指令,以控制接收器接收信号,或控制发送器发送信号。当该存储器中存储的指令被执行时,该处理器执行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七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括用于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指令。
第八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括用于执行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指令。
本申请提供的通信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终端设备在进行通信(例如,与网络设备通信,或者D2D通信)时,可以即时地测量第二通信链路(例如,PC5通信链路)与第一通信链路(例如,Uu通信链路)上的信号质量,并将测量得到的测量数据上报给网络设备。网络设备将第二通信链路上的测量数据与第一通信链路上的测量数据进行比较,确定该终端设备的通信链路变更策略,以控制第一终端设备使用功耗更低的通信链路进行通信,从而能够降低第一终端设备的功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一种通信场景。
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通信方法100的示意性交互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通信方法200的示意性交互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通信方法的示意性交互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通信方法的示意性交互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通信方法的示意性交互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网络设备600的示意性框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设备700的示意性框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网络设备1000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设备2000的示意性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各种采用无线中继技术(或者说,利用中继节点)的通信系统,例如:高级国际移动通信(Internation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Advanced,IMT-Advanced),全球移动通讯系统(Global System of Mobilecommunication,GSM),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系统,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Wireless,WCDMA),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等。
本发明实施例结合终端设备描述了各个实施例,终端设备也可称之为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终端(Terminal)、移动终端(Mobile Terminal)、移动用户设备等,可以经无线接入网(例如,Radio Access Network,RAN)与一个或多个核心网进行通信,终端设备可以是移动终端,如移动电话(或称为“蜂窝”电话)和具有移动终端的计算机,例如,可以是便携式、袖珍式、手持式、计算机内置的或者车载的移动装置,它们与无线接入网交换语言和/或数据。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包含手机、智能终端(可穿戴设备、智能手表、智能电表、智能水表等)、多媒体设备、流媒体设备等。
基站或数据收发节点,可以是GSM或CDMA中的基站(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也可以是WCDMA中的基站(NodeB),还可以是LTE中的演进型基站(eNB或e-NodeB,evolutional Node B),还可以是下一代通信系统中网络侧的数据收发节点,本发明并不限定,但为描述方便,下述实施例以e-NodeB为例进行说明。
还应理解,eNB是LTE(4G)中UE和演进后的核心网(Evolved Packet Core,EPC)之间的桥梁。eNB之间通过X2接口进行连接,主要功能包括无线资源管理、网络协议(InternetProtocol,IP)头压缩及用户数据流加密、UE附着时的移动性管理实体(MobilityManagement Entity,MME)选择、路由用户面数据至服务网关(Serving Gate Way,S-GW)、寻呼消息的组织和发送、广播消息的组织和发送、以移动性或调度为目的的测量及测量报告配置等。
中继通信技术,即在基站与终端设备之间增加一个或多个中继节点,负责对基站与终端设备之间需要传输的数据进行一次或多次转发。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仅以基站与终端设备之间增加一个中继节点为例,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通信方法进行说明。
在蜂窝通信技术中,终端设备通过空口(例如,Uu接口)与基站进行通信。通过基站,将终端设备的数据转发至网络中的目的节点或将来自网络中的数据转发给终端设备。
D2D通信技术是一种终端与终端之间直接通信的技术。与已有的蜂窝通信技术不同的是,终端设备的数据不需要经过基站的传输,而是直接在终端与终端之间的空口(例如,PC5接口)上进行传输。D2D通信,减少了终端设备之间通信时对网络的依赖,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网络转发的时延和网络的负荷。
当前的D2D支持组通信(即,1-to-many通信)。即,一个D2D UE可以发送D2D数据到某个通信组的若干UE。D2D还支持单播通信(即,1-to-1通信)。即,一个D2D UE可以发送D2D数据到某个其它UE。
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一种通信场景。如图1所示,远程UE(也可以称为远端设备或远程终端)处于网络覆盖内。此时UE既可以使用蜂窝通信技术与基站直接进行通信,也可以通过寻找中继UE进行D2D通信。不论处于哪种情况,如果此时,远程UE仅剩余较少电量(或者说,电能),或者,远程UE携带电能的能力较小,而终端设备又以较高的功耗进行通信,那么很可能电量(或者,电能)会很快消耗完而使得通信中断。因此,在上述情况下,如何降低终端设备的功耗,以节省终端设备的电量(或者,电能)成为一个必须考虑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不限制UE与eNB之间进行通信。eNB还可以为WLAN(wifi)的接入点(Access Point,AP)。类似地,也不限制UE与UE之间的通信。UE与UE之间的通信技术可是基于LTE技术的PC5接口,也可以是基于WLAN(wifi)技术的接口,或是基于蓝牙技术的接口。
为了便于理解和描述,以下仅以UE与eNB通信,且UE与UE之间的通信技术为基于LTE的PC5接口为例,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通信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对本发明实施例中涉及到的相关术语进行简单介绍。
Uu接口:UE与基站之间通信的接口。
PC5接口:UE与UE之间通信的接口。
侧行链路(Sidelink):UE与UE之间通信的链路,与PC5接口对应。
上行链路(uplink):UE向基站发送数据时的链路。
下行链路(downlink):UE接收基站发送数据时的链路。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终端设备进行通信链路的变更处理,适用于2种情况,即第一终端设备从上行链路或下行链路变更为侧行链路(为了便于说明,以下记作情况1),或者,第一终端设备从侧行链路变更为上行链路或下行链路(为了便于说明,以下记作情况2)。
以下分别结合图2和图3,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通信方法,在上述2种情况下的应用分别进行说明。
情况1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通信方法100的示意性交互图。该方法应用于包括网络设备、第一终端设备和至少一个第二终端设备的通信系统。其中,该网络设备与该第一终端设备通信时使用第一通信链路。该第一终端设备与该至少一个第二终端设备通信时使用至少一个第二通信链路,该至少一个第二通信链路与该至少一个第二终端设备一一对应。如图2所示,该方法100包括步骤101和102。
101、网络设备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测量报告,该测量报告包括至少一个测量数据。
该至少一个测量数据与至少一个待选第二终端设备一一对应,该至少一个待选第二终端设备为该至少一个第二终端设备中的部分或全部。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终端设备上报的该至少一个测量数据都满足上报条件(上报条件会在后文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远程UE上报至少一个测量数据,实际上,也就是上报了至少一个待选的第二通信链路,而该至少一个待选第二通信链路上的信号质量优于第一通信链路上的信号质量。或者说,通过该至少一个待选第二终端设备为第一终端设备转发数据,使得第一终端设备与基站之间通信时第一终端设备使用的发射功率或接收功率更小。
应理解,该至少一个测量数据分别是该第一终端设备与该至少一个待选第二终端设备通信时使用的第二通信链路上的信号质量进行测量或估计得到的。
可选地,该测量数据可以为参考信号接收功率或参考信号发射功率。其中,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可以由第一终端设备直接在第二通信链路上进行测量得到,而参考信号发送功率是该第一终端设备通过在第二通信链路上接收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参考信号时使用的接收功率估计得到的。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上报测量报告,可以是直接上报,也可以是通过中继设备进行上报。在第一终端设备通过中继设备上报的情况下,如果上报的测量数据中包括该第一通信链路上的测量数据,第一终端设备需要基于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上报条件进行上报。后文会对上报条件进行详细说明。而第一终端设备直接上报第一通信链路上的测量数据的过程,可以与现有技术相同,此处不作赘述。
102、网络设备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通信链路变更策略的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该第一终端设备根据该通信链路变更策略进行通信链路的变更处理,该通信链路包括该第一通信链路和/或该第二通信链路。
具体地说,该通信链路变更策略是该网络设备基于该至少一个测量数据确定的。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信链路变更策略包括多种。例如:
网络设备根据该至少一个测量数据,允许第一终端设备进行通信链路的变更。但网络设备并不确定目标第二终端设备,而是指示第一终端设备从该至少一个测量数据对应的至少一个待选第二终端设备中选择一个作为目标第二终端设备;或者
网络设备选择该至少一个测量数据中信号质量最好,或信号强度最大的测量数据对应的第二待选终端设备作为目标第二终端设备,并指示第一终端设备与该目标第二终端设备建立连接;或者
网络设备可以根据该至少一个测量数据选择多个待选第二终端设备,并在指示信息中携带该多个待选第二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ID。在第一终端设备接收到指示信息后,从网络设备指示的多个待选第二终端设备中选择一个作为目标第二终端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基于该至少一个测量数据确定该通信链路变更策略,包括网络设备基于该至少一个测量数据的信号质量和网络设备侧的选择条件,从该多个待选第二终端设备中确定目标第二终端设备。
例如,网络设备结合信号质量与该多个待选第二终端设备的业务类型,从该多个待选第二终端设备中确定目标第二终端设备。
应理解,网络设备侧的选择条件可以包括多种方式。此处的业务类型仅作为选择目标第二终端设备的一种示例。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思想之下的网络设备侧的其它选择条件或者变换等,也应认为落入本发明实施例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信号质量包括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SRQ、信号干扰噪声比SINR、信号噪声比SNR中的任意一种。
具体地,在网络设备指示目标第二终端设备时,可以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测量数据的索引,或者,网络设备可以指示信息中携带目标第二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
应理解,上述给出的通信链路变更策略仅作为示例,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通信链路变更策略的范围构成任何限定。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通信方法,第一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使用第一通信链路进行通信时,可以即时地测量第二通信链路(也或者说,D2D链路)上的信号质量,并将测量得到的一个或多个第二通信链路上的测量数据上报给网络设备。网络设备将该第二通信链路上的测量数据与第一通信链路上的测量数据进行比较,确定第一终端设备的通信链路变更策略,以控制第一终端设备使用功耗更低的通信链路进行通信,从而能够降低第一终端设备的功耗。
更进一步地,由于第一终端设备上报的至少一个测量数据对应至少一个待选第二通信链路,而第一终端设备使用该待选第二通信链路与网络设备通信时,可以使用更小的发射功率或接收功率,可以减小第一终端设备的功耗。
可选地,在网络设备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测量报告之前,该方法还包括:
网络设备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测量配置信息,该第一测量配置信息包括该至少一个第二通信链路所使用的设备对设备D2D载波频率,其中,该D2D载波频率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基于长期演进LTE系统的D2D通信的载波频率、基于无线局域网络WLAN的D2D通信的载波频率和基于蓝牙的D2D通信的载波频率。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eNB为远程UE配置新的测量对象(即配置D2D通信的载波频率),可以由eNB控制远程UE对测量对象进行测量,能够减少现有技术中因第一终端设备自动启动测量引起的功率消耗。
可选地,在网络设备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测量报告之前,该方法还包括:
网络设备向该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测量配置信息,该第二测量配置信息包括该测量报告的上报条件。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测量配置信息与第二测量配置信息可以为同一个测量配置信息。即,网络设备配置的D2D载波频率与上报条件可以通过一个测量配置信息同时下发给第一终端设备,或者,也可以分别发送给第一终端设备,本发明对此不作特别限定。
可选地,该方法还包括:
网络设备为该第一终端设备配置归一化参数;
网络设备将该归一化参数发送给该第一终端设备,以便于该第一终端设备使用该归一化参数确定该至少一个测量数据。
具体地说,网络设备在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测量报告之前,网络设备需要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测量配置信息,以指示第一终端设备需要进行测量的测量对象,以及上报测量数据的条件。另外,网络设备需要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归一化参数,第一终端设备根据测量配置信息进行测量,得到测量结果。由于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终端设备需要同时测量Uu通信链路和PC5通信链路上的信号质量,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网络设备与终端设备发送的参考信号不同,参考信号的结构、发送参考信号时采用的技术等也不相同,因此,直接将测量结果进行比较是不合适的,需要对测量结果进行归一化处理。第一终端设备使用归一化参数对测量结果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具有可比性的数据,从而确定满足上报条件的该至少一个测量数据。并只将满足上报条件的该至少一个测量数据上报给网络设备,以便于网络设备根据该至少一个测量数据确定第一终端设备的通信链路变更策略。
情况2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通信方法200的示意性交互图。如图3所示,该方法200包括步骤201和步骤202。
201、网络设备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测量报告,该测量报告中包括当前使用的第二通信链路上的测量数据。
应理解,在这种情况下,测量报告中可以仅包括一个测量数据,即,当前使用的第二通信链路上的测量数据。
其中,该测量报告是该第一终端设备与该第二终端设备通过该当前使用的第二通信链路通信时发送给该网络设备的。
需要说明的是,在情况2中,第一终端设备的当前状态是与某一个第二终端设备连接的。换句话说,第一终端设备当前进行的是D2D链路通信。在与该第二终端设备通信的过程中,第一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网络设备指示的测量配置信息测量Uu通信链路(即,第一通信链路)上的信号质量。当Uu通信链路上的信号质量优于当前使用的PC5通信链路(即,当前使用的第二通信链路)上的信号质量时,第一终端设备将该当前使用的第二通信链路上的测量数据上报给网络设备。
这里,第一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上报测量报告,可以是直接上报,也可以是通过中继设备进行上报。在第一终端设备通过中继设备上报的情况下,如果上报的测量数据中包括该第一通信链路上的测量数据,第一终端设备可以基于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上报条件进行上报。第一终端设备直接上报第一通信链路上的测量数据的过程,可以与现有技术相同,此处不作赘述。
202、该网络设备向该第一终端设备发送通信链路变更策略的指示信息。
其中,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该第一终端设备根据该通信链路变更策略,进行通信链路的变更处理,该通信链路包括该第一通信链路和/或该第二通信链路。
具体地说,该通信链路变更策略是该网络设备基于该第二通信链路上的测量数据确定的。网络设备将该第二通信链路上的测量数据与该第一通信链路上的测量数据进行比较,从而确定该通信链路变更策略。网络设备发送通信链路变更策略的指示信息给第一终端设备,以指示第一终端设备根据网络设备指示的通信链路变更策略进行通信链路的变更处理。
在上文所述的两种情况下,第一终端设备还需要向网络设备上报第一通信链路上的测量数据。如果第一终端设备通过中继设备上报该第一通信链路上的测量数据,第一终端设备可以基于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上报条件进行上报。如果第一终端设备直接向网络设备上报第一通信链路上的测量数据,上报的具体过程可以与现有技术相同,此处不作赘述。
应理解,在情况2中,网络设备在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测量报告之前,网络设备也需要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测量配置信息和归一化参数,该测量配置信息中包括测量对象(例如,D2D通信的载波频率)和上报条件。其中,对于D2D通信的载波频率和归一化参数的说明可以参考前文情况1中所作的说明,这里不再赘述。
在情况2中,上报条件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项:该当前使用的第二通信链路上的信号质量低于第四预设门限时;该当前使用的第二通信链路上的信号质量低于该第一通信链路上的信号质量的差值低于第五预设门限时。
需要说明是,上述第一预设门限值、第二预设门限值、第三预设门限值、第四预设门限值和第五预设门限值仅仅为了区分不同的门限值,相互之间没有必然联系,也不存在大小关系。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所述信号质量包括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SRQ、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NR和信噪比SNR中的任意一种。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通信方法,第一终端设备在与第二终端设备通过第二通信链路进行通信时,可以即时地测量第一通信链路(例如,Uu通信链路)上的信号质量,并将该第一通信链路上的信号质量上报给基站,使得基站可以将该第二通信链路(例如,PC5通信链路)上的测量数据与第一通信链路上的测量数据进行比较,从而控制第一终端设备使用功耗更低的通信链路进行通信,能够降低第一终端设备的功耗。
以下,结合多个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通信方法进行举例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下面的各个实施例中,仅以远程UE(也可以称为远端设备)作为第一终端设备的一例,中继UE作为第二终端设备的一例,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通信方法的应用范围构成任何限定。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通信方法的示意性交互图。如图4所示,主要流程如步骤301至317。
需要说明的是,该实施例适用于远程UE当前与eNB之间处于连接态(或者,也称为无线资源控制连接RRC_CONNECTED状态)
301、eNB为远程UE配置归一化参数。
此处,归一化参数也可称为标准化(normalization)参数。归一化参数用于远程UE对测量结果进行归一化处理。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考虑到远程UE需要对中继UE和eNB进行测量,而中继UE和eNB的发射功率可能不相同。或者,远程UE对中继UE和eNB进行测量的对象可能不相同。又或者,中继UE发送的参考信号的密集度不如eNB发的多,发射强度不如eNB的大等等。如果直接进行比较,是没有可比性的。因此,eNB需要为远程UE配置归一化参数,以使远程UE将测量到的中继UE和eNB的测量结果进行归一化处理,以得到具有可比性的测量数据。
可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归一化参数可以包括以下参数中的至少一项:网络设备的发射功率、该网络设备配置的该至少一个第二终端设备的发射功率、第一通信链路所使用的第一载波频率、D2D载波频率,以及用于比较测量结果的门限值。
302、远程UE评估自身电量余量以及自身能力。
考虑到远程UE在电量充足时,可以不借助于中继UE进行通信。而只在电量余量较小时借助中继UE进行通信。
远程UE评估自身能力是指,远程UE评估自身是否具有可以寻找中继UE并通过中继UE与基站进行通信的能力。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对于远程UE寻找中继UE没有任何条件限制,也无需在电量余量低于预设阈值时才可以寻找中继UE,而是在远程UE与基站通信的任何时候都可以寻找中继UE。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中,远程UE寻找中继UE没有门限值的限制,因此,使得远程UE寻找中继UE变得更加灵活。
303、远程UE向eNB上报指示信息。
具体地说,在该指示信息可以指示远程UE的电量不足,或指示远程UE的电量余量。再或者,该指示信息还可以指示远程UE具有寻找中继UE并通过中继UE与基站进行通信的能力。
在步骤303中,上报指示信息可以由一个电量门限值触发。即,在步骤301中,eNB可以为远程UE配置一个电量门限值,只有在远程UE的电量低于该门限值时,才触发步骤302。通过设定电量门限值,可以控制寻找中继UE的远程UE的数量,能够减少对中继UE功率的消耗。
或者,在步骤303中,上报指示信息也可以由一个信号质量门限值触发。即,在步骤301中,eNB为远程UE设置一个信号质量门限值。当远程UE接收到eNB发送的参考信号的信号质量低于该信号质量门限值时,触发步骤302。
上述步骤301、步骤302和步骤303均为可选步骤。
304、eNB指示远程UE可以进行中继UE的发现。
具体地说,eNB可以根据接收到远程UE上报的指示信息后,根据自身的负载情况指示远程UE进行中继UE的寻找。或者,eNB直接指示远程UE可以进行中继UE的发现。这里,进行中继UE的发现,不应该局限于只是可以发现中继UE,还可以是eNB指示远程UE可以连接中继UE等指示信息。
考虑到如果UE之间的通信采用LTE技术时,eNB需要为进行D2D通信的UE分配D2D资源。而在LTE中,eNB分配的D2D资源是eNB调度eNB与UE进行上行通信时所使用的上行资源。如果这部分上行资源被D2D资源占用,会引起eNB调度其它UE的资源受到干扰或减少。因此,eNB在分配D2D资源时,如果自身的负载不是很重,eNB有能力划分出这部分D2D资源,以指示远程UE寻找中继UE。但是,如果eNB的负载严重,那么,eNB可能没有能力划分出这部分D2D资源,在这种情况下,eNB就不会指示远程UE寻找中继UE。
305、远程UE发送请求消息(solicitation)寻找中继UE。
具体地说,远程UE发送请求消息。接收到请求消息的中继UE回复响应消息(Response)给远程UE。这样,接收到这条响应消息(Response)的远程UE就能发现其附近有中继UE(模式1)。或者,中继UE周期性地发送广播消息(Announcement)。远程UE在需要寻找中继UE时,可以监听这条广播消息(Announcement)。如果远程UE可以监听到,那么远程UE也可以发现其附近有中继UE的存在(模式2)。
上述模式1和模式2,为远程UE发现(或者说,寻找)中继UE的两种模式。可以通过现有技术实现,此处不作赘述。
307、eNB向远程UE发送测量配置信息。
eNB需要配置远程UE进行信号测量以及测量数据(或者说,测量结果)的上报。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307可以在步骤306之后。可选地,步骤307也可以在步骤303之后。如果,步骤307在步骤303之后,那么eNB为远程UE配置的测量配置信息,可以在步骤304中发给远程UE。
测量配置信息可以包括:
(1)测量对象。
此处,测量对象可以包括以下中的任意一项或多项:通用移动通信系统无线地面接入(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UMTSterrestrial radio access,UTRA)、进化的通用移动通信系统(Evolved UTRA,EUTRA)、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增强型数据速率GSM演进无线接入网络(GSM/EDGE Radio AccessNetwork,GERAN)、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2000、无线局域网络(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WLAN)的载波频率。
上述的载波频率的测量可以与现有技术相同。
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eNB还可以为远程UE配置D2D载波频率。其中,D2D载波频率可以包括:基于长期演进LTE系统的D2D通信的载波频率、基于无线局域网络WLAN的D2D通信的载波频率和基于蓝牙的D2D通信的载波频率。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eNB为远程UE配置新的测量对象(即配置D2D通信的载波频率),可以由eNB控制远程UE对不同的测量对象进行测量,减少现有技术中因远程UE自动启动测量引起的功率消耗。
(2)上报条件。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满足上报条件时,远程UE向eNB发送测量报告。
可选地,上报条件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该至少一个第二通信链路中存在信号质量高于第一预设门限值的第二通信链路时;
该至少一个第二通信链路中存在信号质量高于该第一通信链路上的信号质量的第二通信链路时;
该第一通信链路上的信号质量低于第二预设门限值时,基于周期进行上报;
该至少一个第二通信链路中存在信号质量高出该第一通信链路上的信号质量的差值高于第三预设门限值的第二通信链路时,基于周期进行上报。
本发明实施例中,远程UE上报测量报告,可以基于触发上报,或基于新的周期上报。
具体地说,触发上报可以包括以下情况:
当D2D通信链路(可对应第二通信链路)上的信号质量高于一个门限值时。即,当远程UE发现一个中继UE距离远程UE很近时,触发上报。
当D2D通信链路上的信号质量高于Uu通信链路(可对应第一通信链路)上的信号质量一个门限值时,触发上报。
基于周期上报,包括以下情况:
当D2D通信链路上的信号质量高于Uu通信链路上的信号质量一个门限值时,基于周期上报。
当D2D通信链路上的信号质量低于一个门限值时,基于周期上报。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eNB为远程UE配置新的测量上报条件,能够即时触发远程UE在发现比Uu链路更节省功耗、或信号质量更好的PC5链路时进行测量数据的上报。从而能够使eNB即时判决是否需要对远程UE当前使用的通信链路进行变更。
308、根据测量配置信息进行测量。
远程UE接收到eNB发送的测量配置信息,根据eNB配置的测量对象进行测量,并基于上报条件对测量到的测量数据(或者说,测量结果)进行上报。
具体地,D2D通信链路上的信号质量,远程UE可以通过测量以下参数来获取:
测量步骤305中所述的中继UE发送的广播消息或响应消息或其他参考信号的接收功率。现有技术中,将该广播消息或响应消息的参考信号的接收功率定义为侧行参考信号接收功率(Sidelink discovery received signal reference power,SD-RSRP);或者
测量步骤305中所述的中继UE通过WLAN或者蓝牙(Bluetooth,BT)技术发送的广播信号的接收功率。
这样,远程UE就可以测量得到D2D通信链路上的信号质量。
同时,远程UE还需要测量与eNB通过第一通信链路通信时,第一通信链路上的信号质量。其中,测量eNB发送的参考信号的信号质量,可以与现有技术相同,此处不作详细说明。
309、远程UE比较测量结果。
由上述步骤308可知,远程UE分别测量得到的D2D通信链路(即,第二通信链路)和Uu通信链路(即第一通信链路)上的信号质量。远程UE将D2D通信链路上的信号质量与Uu通信链路上的信号质量进行比较,以确定满足上报条件的测量数据。
在比较测量数据时,远程UE需要使用步骤301中eNB发送的归一化参数,以对测量到的D2D通信链路和Uu通信链路上的测量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
下面举例说明归一化参数的使用方法。
假设步骤301中eNB发送给远程UE的归一化参数为eNB的发射功率PeNB0和中继UE的发射功率Prelay0。其中,中继UE的发射功率是指eNB配置的中继UE使用的发射功率。同时,如果远程UE测量到的eNB和中继UE发射的信号的强度或质量分别为PeNB和Prelay。则归一化结果NeNB=PeNB/PeNB0,Nrelay=Prelay/Prelay0。接下来,远程UE直接比较归一化后的结果NeNB和Nrelay即可。
容易理解的是,远程UE可能会测量到多个D2D通信链路上的信号质量(换句话说,远程UE可能发现多个中继UE)。而这多个D2D通信链路是基于不同的技术进行D2D通信的,例如,一部分D2D通信链路是基于LTE技术的,一部分D2D通信链路是基于蓝牙技术的。在这种情况下,eNB配置的归一化参数为多套,基于相同技术建立的D2D通信链路使用同一套归一化参数。例如,基于LTE技术的第二通信链路对应的第二终端设备使用一套归一化参数。而基于蓝牙技术的第二通信链路对应的第二终端设备使用另一套归一化参数。
在步骤309中,远程UE通过比较归一化处理后的结果,能够确定出满足上报条件(参见步骤307中上报条件的说明)的测量数据。
310、上报测量报告。
在步骤310中,考虑到远程UE会发现多个中继UE,并且,如果多个中继UE都满足上报条件。这时,远程UE可以采用如下任一种方式上报:
(1)远程UE只上报满足上报条件的测量数据。
在这种上报方式中,由于远程UE上报的多个测量数据是以列表的形式发送的,因而,远程UE会确定出每个测量数据在列表中的一个索引号。与此相对,eNB接收到该多个测量数据的列表时,会确定出每个测量数据对应的与UE确定相同的一个索引号。这样,对于eNB与远程UE而言,测量数据可以通过索引号进行区分。就是说,相同索引号在eNB侧和远程UE侧都对应同一个测量数据。也或者说,远程UE向eNB上报测量报告时,是基于列表进行上报的。这样,上报的每个测量数据在列表中对应一个索引号。
(2)远程UE同时上报满足条件的测量数据和与测量数据对应的中继UE的设备标识ID。
在这种上报方式中,远程UE可以选择多种上报形式:
远程UE将满足上报条件的所有中继UE的测量数据及对应的中继UE的设备ID上报给eNB;或者
远程UE将满足上报条件且信号质量最好的中继UE的测量数据及对应的中继UE的设备ID上报给eNB(在这种形式中,可以只上报质量最好的中继UE的设备ID);或者
远程UE将满足上报条件且信号质量最好且与远程UE处于相同eNB下的中继UE的测量数据及对应的中继UE的设备ID上报给eNB;或者
远程UE将满足上报条件且与远程UE处于相同eNB下的中继UE的测量数据及对应的中继UE的设备ID上报给eNB。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各实施例中,信号质量“好”可以从两方面进行衡量。一方面,可以指远程UE接收信号时使用的接收功率更小、接收质量更高或信噪比更高等。另一方面,还指远程UE使用更低的功耗就可以进行通信(也或者说,是指远程UE能够使用更低的发射功率)。
311、eNB根据测量报告,向远程UE发送D2D连接建立指示信息。
在步骤311中,eNB根据远程UE上报的测量数据,确定远程UE需要连接的中继UE。
与步骤310相对应,如果,步骤310中,远程UE只上报了满足上报条件的测量数据。那么,eNB可以从该多个测量数据中选择信号质量最好,或者信号强度最好的一个测量数据,并将该测量数据的索引号发送给远程UE。即,eNB指示远程UE与该索引号对应的中继UE(即,目标中继UE)建立连接。
如果,步骤310中,远程UE在上报测量数据的同时,也上报了与这些测量数据对应的设备ID。那么,eNB从多个测量数据中选择质量最好或信号强度最好的一个测量数据,并将该测量数据对应的设备ID发送给远程UE。这样,远程UE根据设备ID,可以确定eNB指示的中继UE(即,目标中继UE)。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在说明eNB确定远程UE需要建立连接的中继UE时,仅以eNB根据信号质量或信号强度为例进行说明。显然,eNB还可以结合其他因素或参数进行选择,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定。
312、远程UE向中继UE发送连接建立请求。
远程UE在接收到eNB发送的D2D连接建立指示信息后,向目标中继UE发送连接建立请求。步骤312可以与现有技术相同。
313~317、通信链路变更。
具体地说,步骤313~317通信链路的变更(或者,也可以说路径切换)过程可以与现有技术相同,此处不作赘述。
在该实施例中,远程UE通过比较Uu接口和PC5接口的信号质量,当PC5接口的信号质量优于Uu接口的信号质量时,远程UE将测量数据上报给eNB,以使eNB根据测量数据对远程UE进行通信链路的变更。从而,能够降低远程UE的功耗。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通信方法的示意性交互图。如图5所示,主要流程如步骤401至418。
需要说明的是,该实施例适用于远程UE当前与eNB之间处于连接态(或者,也称为无线资源控制连接RRC_CONNECTED状态)
401、eNB向远程UE发送上行功率控制配置信息。
在步骤401,eNB对远程UE进行上行功率控制,具体过程可以与现有技术相同。
需要说明的是,在该步骤401中,eNB可以在上行功率控制配置信息中携带归一化参数。其中,归一化参数的说明可以参见前文步骤301。并且,归一化参数的使用,可以参见前文步骤309所述。
402、远程UE估计上行链路发射功率。
具体地说,远程UE根据步骤401中eNB发送的上行功率控制配置信息,以及对eNB的测量来评估上行功率(或者说,远程UE的参考信号发射功率)。为了便于描述,以下将远程UE的上行功率记作P1。其中,P1的估计方法如下:
P1=开环功控点+动态偏移;
开环功控点=标称功率P0+开环的路损补偿路损PL;
其中,标称功率P0和开环的路损补偿由eNB在测量配置信息中配置给远程UE。
路损PL由远程UE测量下行参考信号RSRP与eNB配置的参考信号的发射功率相减得到。即:路损PL=eNB发送参考信号的发射功率值-远程UE测量到的该参考信号的功率值。
动态偏移可以理解为在开环功控点的基础上,增加或减少一定的功率值。具体地,动态偏移由两部分组成,基于调制与编码策略(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MCS)的功率控制和闭环的功率控制。
应理解,由于不同的MCS与不同的功率对应。因此,上述基于MCS的功率控制为eNB通过调整远程UE的MCS来调整功率。
闭环控制功率是通过发射功率控制(Transmit Power Control,TPC)命令来指示远程UE偏移发射功率值。
403、远程UE进行电量余量及能力评估。
404、远程UE上报指示信息。
405、eNB向远程UE发送中继发现指示。
以上步骤402至405为可选步骤。
406、远程UE发送请求消息。
407、中继UE向远程UE发送响应消息,或者中继UE基于周期发送广播消息。
需要说明的是,在步骤407中,中继UE发送的响应消息或广播消息中携带有中继UE的发射功率P2。
这里,步骤403~步骤407可分别参见前文所述步骤302~步骤306,此处不再赘述。
408、远程UE估计侧行链路(即,D2D通信链路)的发射功率。
具体地说,远程UE评估PC5接口上的发射功率,在评估过程中,远程UE需要使用中继UE的发射功率值。该中继UE的发射功率,远程UE可以通过步骤307来获取。
409、远程UE比较P1与P2的大小。
410、远程UE向eNB上报评估报告。
远程UE向eNB上报评估报告的过程可参见前文所述步骤310。
与此对应,eNB在接收到评估报告后,从中选择信号质量最好,或信号强度最大的数据(此处,为功率值)对应的中继UE(即,目标中继UE)。
411、eNB向远程UE发送中继连接指示。
eNB指示远程UE与目标中继UE建立连接。
412、远程UE向目标中继UE发送直接连接请求。
后续为通信链路变更过程,远程UE从Uu接口切换到与目标中继UE的PC5接口。具体步骤可以与现有技术相同,此处不作说明。
在该实施例中,远程UE根据上行链路的发射功率,估计在Uu接口与PC5接口上的发射功率。通过比较Uu通信链路与PC5通信链路上的发射功率来确定功耗更低的通信链路,并将评估的结果上报给eNB,以使eNB控制远程UE通信链路的变更,起到降低远程UE功耗的作用。
在上述实施例中,远程UE在已经连接有若干中继UE的情况下,eNB可以根据远程UE上报的至少一个测量数据,从该若干中继UE中选择部分需要释放掉的中继UE,并指示远程UE将选择的中继UE释放;
或者,远程UE在已经连接有若干中继UE的情况下,根据远程UE上报的至少一个测量数据,为该远程UE新添加若干中继UE。
例如,eNB根据远程UE上报的测量数据,发现远程UE当前连接的某些中继UE的信号质量较差,或者,远程UE与某些中继UE通信时使用的功耗较大时,eNB可以指示远程UE将这些信号质量较差或使用功耗较大的中继UE释放掉。又例如,eNB发现远程UE上报的至少一个测量数据中,远程UE与某些在中继UE通信时使用的功耗较低,或者信号质量较好。此时,eNB可以指示远程UE建立与这些信号质量较好或使用功耗较低的测量数据对应的中继UE之间连接。
上文结合图4和图5说明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通信方法在远程UE从上行/下行链路变更为侧行链路时的应用。下文结合图6,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通信方法在远程UE从侧行链路变更为上行/下行链路时的应用。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通信方法的示意性交互图。如图6所示,主要流程如步骤501至511。
需要说明的是,该实施例适用于远程UE当前与中继UE处于连接态,远程UE从侧行链路变更到上行/下行链路的情况。
501、eNB向远程UE发送测量配置信息。
具体地说,测量配置信息中包括Uu接口和PC5接口上的测量对象等,具体内容与前文相同。
需要说明是,在这种情况中,上报条件与上述情况1中不同的是,此处的上报条件可以为:当前使用的第二通信链路上的信号质量低于第四预设门限值时;该当前使用的第二通信链路上的信号质量低于该第一通信链路上的信号质量的差值低于第五预设门限值时。
换句话说,在远程UE从D2D链路变更到第一通信链路时,在D2D链路上的信号质量较差时,或者,远程UE测量到第一通信链路上的信号质量优于当前使用的第二通信链路时,触发第一终端设备的上报。
另外,这里,远程UE也可以基于周期进行上报。
502、远程UE根据测量配置信息进行测量。
在步骤502中,远程UE分别测量Uu通信链路和PC5通信链路上的信号质量。
503、远程UE比较测量结果。
504、远程UE上报测量报告。
505、eNB进行通信链路变更控制。
506、eNB向远程UE发送中继释放指示信息。
具体地说,eNB根据测量报告中的测量数据,决定对远程UE进行通信链路的变更时,eNB向远程UE发送中继释放指示信息。该中继释放指示信息指示远程UE释放当前与该远程UE进行通信的中继UE的连接。其中,该中继释放指示信息中可以携带配置远程UE与eNB之间数据面承载的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个实施例中所示的多个步骤,有一些可以作为可选步骤,并不是实施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必不可少的步骤,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定。
可选地,中继释放指示信息指示的内容可以通过现有技术中的RRC重配置消息携带。
在该实施例中,eNB对远程UE进行新的测量配置,并触发远程UE上报测量数据。从而,当eNB确定Uu通信链路上的通信质量优于当前的PC5通信链路的通信质量时,控制远程UE即时变更到Uu通信链路上。从而使得远程UE能够实时地通过功耗较低的通信链路进行通信。
上文结合图2至图6,详细说明了本发明实施例通信方法。下文结合图7至图10,详细说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网络设备600的示意性框图。该网络设备配置在包括第一终端设备和至少一个第二终端设备的通信系统中。该网络设备与该第一终端设备通信时使用第一通信链路,该第一终端设备与该至少一个第二终端设备通信时使用至少一个第二通信链路,该至少一个第二终端设备与该至少一个第二通信链路之间一一对应。如图7所示,该网络设备600包括:
接收单元610,用于接收该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测量报告,该测量报告包括至少一个测量数据;
发送单元620,用于向该第一终端设备发送通信链路变更策略的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该第一终端设备根据该通信链路变更策略进行通信链路的变更处理,该通信链路包括该第一通信链路和/或该第二通信链路。
其中,该通信链路变更策略是该网络设备基于该至少一个测量数据确定的。该至少一个测量数据与至少一个待选第二终端设备一一对应,该至少一个待选第二终端设备为该至少一个第二终端设备中的一部分或全部。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网络设备600中的各单元和上述其它操作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方法100或200中由网络设备执行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此处不再赘述。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终端设备在进行通信(例如,与网络设备通信,或者进行D2D通信)时,可以即时地测量第二通信链路(也或者说,D2D链路)与第一通信链路上的信号质量,并将测量得到的一个或多个第二通信链路上的测量数据上报给网络设备。网络设备将该第二通信链路上的测量数据与第一通信链路上的测量数据进行比较,确定第一终端设备的通信链路变更策略,以控制第一终端设备使用功耗更低的通信链路进行通信,从而能够降低第一终端设备的功耗。
图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设备700的示意性框图。该终端设备配置在包括网络设备和至少一个第二终端设备的通信系统中,该网络设备与该第一终端设备通信时使用第一通信链路,该第一终端设备与该至少一个第二终端设备通信时使用至少一个第二通信链路通信,该至少一个第二终端设备与该至少一个第二通信链路之间一一对应。如图8所示,该终端设备包括:
发送单元710,用于向该网络设备发送测量报告,该测量报告包括至少一个测量数据;
接收单元720,用于接收该网络设备发送的通信链路变更策略的指示信息;
处理单元730,用于根据该通信链路变更策略,进行通信链路的变更处理,该通信链路包括该第一通信链路和/或该第二通信链路。
其中,该通信链路变更策略是该网络设备基于该至少一个测量数据确定的。该至少一个测量数据与至少一个待选第二终端设备一一对应,该至少一个待选第二终端设备为该至少一个第二终端设备中的一部分或全部。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设备700中的各单元和上述其它操作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方法100或200中由第一终端设备执行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此处不再赘述。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终端设备在进行通信(例如,与网络设备直接通信,或者进行D2D通信)时,可以即时地测量第二通信链路(也或者说,D2D链路)与第一通信链路上的信号质量,并将测量得到的一个或多个第二通信链路上的测量数据上报给网络设备。网络设备将该第二通信链路上的测量数据与第一通信链路上的测量数据进行比较,确定第一终端设备的通信链路变更策略,以控制第一终端设备使用功耗更低的通信链路进行通信,从而能够降低第一终端设备的功耗。
以上结合图2至图6,对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通信方法进行了详细说明。以下,结合图9和图10,对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进行说明。
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网络设备1000的示意性结构图。其中,该网络设备1000配置在包括第一终端设备和至少一个第二终端设备的通信系统,该网络设备与该第一终端设备通信时使用第一通信链路,该第一终端设备与该至少一个第二终端设备通信时使用至少一个第二通信链路,该至少一个第二终端设备与该至少一个第二通信链路之间一一对应。如图9所示,该网络设备1000包括:接收器1100、发送器1200、处理器1300、存储器1400和总线系统1500。其中,接收器1100、发送器1200、处理器1300和存储器1400通过总线系统1500相连。该存储器1400用于存储指令,该处理器1300用于执行该存储器1400存储的指令,以控制接收器1100接收信号,并控制发送器1200发送信号,其中,接收器1100,用于接收该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测量报告,该测量报告包括至少一个测量数据;
发送器1200,用于向该第一终端设备发送通信链路变更策略的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该第一终端设备根据该通信链路变更策略进行通信链路的变更处理,该通信链路包括该第一通信链路和/或该第二通信链路。
其中,该通信链路变更策略是该网络设备基于该至少一个测量数据确定的。该至少一个测量数据与至少一个待选第二终端设备一一对应,该至少一个待选第二终端设备为该至少一个第二终端设备中的一部分或全部。
应理解,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处理器1300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processing unit,简称为“CPU”),该处理器1300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该存储器1400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和随机存取存储器,并向处理器1300提供指令和数据。存储器1400的一部分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随机存取存储器。例如,存储器1400还可以存储设备类型的信息。
该总线系统1500除包括数据总线之外,还可以包括电源总线、控制总线和状态信号总线等。但是为了清楚说明起见,在图中将各种总线都标为总线系统1500。
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1300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结合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通信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1400,处理器1300读取存储器1400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网络设备1000中的各单元和上述其它操作或功能分别为了执行方法100或200中由网络设备执行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此处不再赘述。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终端设备在进行通信(例如,与网络设备直接通信,或者进行D2D通信)时,可以即时地测量第二通信链路(也或者说,D2D链路)与第一通信链路上的信号质量,并将测量得到的一个或多个第二通信链路上的测量数据上报给网络设备。网络设备将该第二通信链路上的测量数据与第一通信链路上的测量数据进行比较,确定第一终端设备的通信链路变更策略,以控制第一终端设备使用功耗更低的通信链路进行通信,从而能够降低第一终端设备的功耗。
图1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设备2000的示意性结构图。该终端设备配置在包括网络设备和至少一个第二终端设备的通信系统中,所述网络设备与所述终端设备通信时使用第一通信链路,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终端设备通信时使用至少一个第二通信链路通信,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终端设备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链路之间一一对应。如图10所示,该终端设备2000包括:接收器2100、发送器2200、处理器2300、存储器2400和总线系统2500。其中,接收器2100、发送器2200、处理器2300和存储器2400通过总线系统2500相连。该存储器2400用于存储指令,该处理器2300用于执行该存储器2400存储的指令,以控制接收器2100接收信号,并控制发送器2200发送信号,其中,
发送器2200,用于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测量报告,所述测量报告包括至少一个测量数据;
接收器2100,用于接收该网络设备发送的通信链路变更策略的指示信息;
处理器2300,用于根据该通信链路变更策略,进行通信链路的变更处理,该通信链路包括该第一通信链路和/或该第二通信链路。
其中,该通信链路变更策略是该网络设备基于该至少一个测量数据确定的。该至少一个测量数据与至少一个待选第二终端设备一一对应,该至少一个待选第二终端设备为该至少一个第二终端设备中的一部分或全部。
应理解,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处理器2300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processing unit,简称为“CPU”),该处理器2300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该存储器2400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和随机存取存储器,并向处理器2300提供指令和数据。存储器2400的一部分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随机存取存储器。例如,存储器2400还可以存储设备类型的信息。
该总线系统2500除包括数据总线之外,还可以包括电源总线、控制总线和状态信号总线等。但是为了清楚说明起见,在图中将各种总线都标为总线系统2500。
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1300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结合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通信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2400,处理器2300读取存储器2400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设备2000中的各单元和上述其它操作或功能分别为了执行方法100或200中由第一终端设备执行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此处不再赘述。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终端设备在进行通信(例如,与网络设备直接通信,或者进行D2D通信)时,可以即时地测量第二通信链路(也或者说,D2D链路)与第一通信链路上的信号质量,并将测量得到的一个或多个第二通信链路上的测量数据上报给网络设备。网络设备将该第二通信链路上的测量数据与第一通信链路上的测量数据进行比较,确定第一终端设备的通信链路变更策略,以控制第一终端设备使用功耗更低的通信链路进行通信,从而能够降低第一终端设备的功耗。
应理解,在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6)

1.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包括网络设备、第一终端设备和至少一个第二终端设备的通信系统,所述网络设备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通信时使用第一通信链路,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终端设备通信时使用至少一个第二通信链路,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终端设备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链路之间一一对应,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接收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测量报告,所述测量报告包括至少一个测量数据,所述至少一个测量数据为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链路的信号质量;
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基于所述至少一个测量数据确定的通信链路变更策略的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根据所述通信链路变更策略进行通信链路的变更处理,其中,所述通信链路包括所述第一通信链路和/或所述第二通信链路;
所述网络设备接收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测量报告之前,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测量配置信息,所述第一测量配置信息包括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链路所使用的设备对设备D2D载波频率,其中,所述D2D载波频率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基于长期演进LTE系统的D2D通信的载波频率、基于无线局域网络WLAN的D2D通信的载波频率和基于蓝牙的D2D通信的载波频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接收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测量报告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测量配置信息,所述第二测量配置信息包括所述测量报告的上报条件,所述上报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链路中存在信号质量高于第一预设门限值的第二通信链路时;
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链路中存在信号质量高于所述第一通信链路上的信号质量的第二通信链路时;
所述第一通信链路上的信号质量低于第二预设门限值时,基于周期进行上报;
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链路中存在信号质量高出所述第一通信链路上的信号质量的差值高于第三预设门限值的第二通信链路时,基于周期进行上报;
当前使用的第二通信链路上的信号质量低于第四预设门限值时;
所述当前使用的第二通信链路上的信号质量低于所述第一通信链路上的信号质量的差值低于第五预设门限值时,
其中,所述信号质量包括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SRQ、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NR和信噪比SNR中的任意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配置归一化参数;
所述网络设备将所述归一化参数发送给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以便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使用所述归一化参数确定所述至少一个测量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归一化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所述网络设备的发射功率、所述网络设备配置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终端设备的发射功率、所述第一通信链路所使用的第一载波频率、所述D2D载波频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测量数据与至少一个待选第二终端设备一一对应,所述至少一个待选第二终端设备为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终端设备中的部分或全部,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当前使用的通信链路为所述第一通信链路,所述测量报告中还包括至少一个设备标识,每个设备标识用于标识一个待选第二终端设备,
以及,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基于所述至少一个测量数据确定的通信链路变更策略的指示信息,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将所述至少一个测量数据中信号质量最好的测量数据对应的第二待选终端设备确定为目标第二终端设备;
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所述通信链路变更策略的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中携带所述目标第二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所述通信链路变更策略指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连接至所述目标第二终端设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测量数据与至少一个待选第二终端设备一一对应,所述至少一个待选第终端设备为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终端设备中的部分或全部,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当前使用的通信链路为所述第一通信链路,所述至少一个测量数据中的每个测量数据具有一个索引,
以及,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基于所述至少一个测量数据确定的通信链路变更策略的指示信息,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将所述至少一个测量数据中信号质量最好的测量数据确定为目标测量数据,并确定所述目标测量数据的索引;
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所述通信链路变更策略的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中携带所述目标测量数据的索引,所述通信链路变更策略指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连接至与所述目标测量数据对应的目标第二终端设备。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当前使用的通信链路为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链路中的一个,所述测量报告中包括当前使用的第二通信链路上的测量数据,
以及,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所述通信链路变更策略的指示信息,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无线资源控制信息,所述无线资源控制信息中携带所述指示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所述通信链路变更策略的指示信息,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确定所述第二通信链路上的信号质量低于所述第一通信链路上的信号质量时,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连接释放指示信息,所述连接释放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断开当前使用的第二通信链路的连接,连接至所述网络设备。
9.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包括第一终端设备、网络设备和至少一个第二终端设备的通信系统中,所述网络设备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通信时使用第一通信链路,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终端设备通信时使用至少一个第二通信链路通信,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终端设备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链路之间一一对应,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测量报告,所述测量报告包括至少一个测量数据,所述至少一个测量数据为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链路的信号质量;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所述网络设备基于所述至少一个测量数据确定的通信链路变更策略的指示信息;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根据所述通信链路变更策略,进行通信链路的变更处理,其中,所述通信链路包括所述第一通信链路和/或所述第二通信链路;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测量报告之前,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测量配置信息,所述第一测量配置信息包括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链路所使用的设备对设备D2D载波频率,其中,所述D2D载波频率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基于长期演进LTE系统的D2D通信的载波频率、基于无线局域网络WALN的D2D通信的载波频率和基于蓝牙的D2D通信的载波频率。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测量报告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二测量配置信息,所述第二测量配置信息包括所述测量报告的上报条件,所述上报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链路中存在信号质量高于第一预设门限值的第二通信链路时;
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链路中存在信号质量高于所述第一通信链路上的信号质量的第二通信链路时;
所述第一通信链路上的信号质量低于第二预设门限值时,基于周期进行上报;
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链路中存在信号质量高出所述第一通信链路上的信号质量的差值高于第三预设门限值的第二通信链路时,基于周期进行上报;
当前使用的第二通信链路上的信号质量低于第四预设门限值时;
所述当前使用的第二通信链路上的信号质量低于所述第一通信链路上的信号质量的差值低于第五预设门限值时,
其中,所述信号质量包括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SRQ、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NR和信噪比SNR中的任意一种。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归一化参数;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使用所述归一化参数,确定所述至少一个测量数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归一化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所述网络设备的发射功率、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终端设备的发射功率、所述第一通信链路所使用的第一载波频率、所述D2D载波频率。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测量数据与至少一个待选第二终端设备一一对应,所述至少一个待选第二终端设备为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终端设备中的部分或全部,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当前使用的通信链路为第一通信链路,所述测量报告中还包括至少一个设备标识,每个设备标识用于标识一个待选第二终端设备,
以及,所述指示信息中携带目标第二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所述目标第二终端是所述网络设备确定的所述至少一个测量数据中信号质量最好的测量数据对应的第二终端设备,
以及,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根据所述通信链路变更策略,进行通信链路的变更处理,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目标第二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从所述至少一个待选第二终端设备中确定所述目标第二终端设备,并连接至所述目标第二终端设备。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测量数据与至少一个待选第二终端设备一一对应,所述至少一个待选第二终端设备为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终端设备中的部分或全部,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当前使用的通信链路为所述第一通信链路,
以及,所述指示信息中携带目标测量数据的索引,所述目标测量数据是所述网络设备确定的所述至少一个测量数据中信号质量最好的测量数据,
以及,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根据所述通信链路变更策略,进行通信链路的变更处理,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索引,从所述至少一个测量数据中确定所述目标测量数据,并连接至与所述目标测量数据对应的目标第二终端设备。
1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当前使用的通信链路为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链路中的一个,所述测量报告中包括当前使用的第二通信链路上的测量数据,
以及,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通信链路变更策略的指示信息,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无线资源控制信息,所述无线资源控制信息中携带所述指示信息。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通信链路变更策略的指示信息,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连接释放指示信息,所述连接释放指示信息是当所述网络设备确定所述当前使用的第二通信链路上的信号质量低于所述第一通信链路上的信号质量时发送给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根据所述连接释放指示信息,断开当前使用的第二通信链路的连接,连接至所述网络设备。
17.一种网络设备,配置在包括第一终端设备和至少一个第二终端设备的通信系统,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所述网络设备通信时使用第一通信链路,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终端设备通信时使用至少一个第二通信链路,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终端设备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链路之间一一对应,所述网络设备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测量报告,所述测量报告包括至少一个测量数据,所述至少一个测量数据为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链路的信号质量;
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基于所述至少一个测量数据确定的通信链路变更策略的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根据所述通信链路变更策略进行通信链路的变更处理,所述通信链路包括所述第一通信链路和/或所述第二通信链路;
所述接收单元接收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测量报告之前,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测量配置信息,所述第一测量配置信息包括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链路所使用的设备对设备D2D载波频率,其中,所述D2D载波频率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基于长期演进LTE系统的D2D通信的载波频率、基于无线局域网络WLAN的D2D通信的载波频率和基于蓝牙的D2D通信的载波频率。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单元接收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测量报告之前,
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测量配置信息,所述第二测量配置信息包括所述测量报告的上报条件,所述上报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链路中存在信号质量高于第一预设门限值的第二通信链路时;
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链路中存在信号质量高于所述第一通信链路上的信号质量的第二通信链路时;
所述第一通信链路上的信号质量低于第二预设门限值时,基于周期进行上报;
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链路中存在信号质量高出所述第一通信链路上的信号质量的差值高于第三预设门限值的第二通信链路时,基于周期进行上报;
当前使用的第二通信链路上的信号质量低于第四预设门限值时;
所述当前使用的第二通信链路上的信号质量低于所述第一通信链路上的信号质量的差值低于第五预设门限值时,
其中,所述信号质量包括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SRQ、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NR和信噪比SNR中的任意一种。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还包括:
处理单元,用于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配置归一化参数;
以及,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将所述归一化参数发送给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以便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根据所述归一化参数确定所述至少一个测量数据。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归一化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所述网络设备的发射功率、所述网络设备配置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终端设备的发射功率、所述第一通信链路所使用的第一载波频率、所述D2D载波频率。
21.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配置在包括网络设备和至少一个第二终端设备的通信系统,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网络设备通信时使用第一通信链路,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终端设备通信时使用至少一个第二通信链路,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终端设备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链路之间一一对应,所述终端设备包括:
发送单元,用于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测量报告,所述测量报告包括至少一个测量数据,所述至少一个测量数据为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链路的信号质量;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所述网络设备基于所述至少一个测量数据确定的通信链路变更策略的指示信息;
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通信链路变更策略,进行通信链路的变更处理,所述通信链路包括所述第一通信链路和/或所述第二通信链路;
所述发送单元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测量报告之前,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测量配置信息,所述第一测量配置信息包括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链路所使用的设备对设备D2D载波频率,其中,所述D2D载波频率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基于长期演进LTE系统的D2D通信的载波频率、基于无线局域网络WALN的D2D通信的载波频率和基于蓝牙的D2D通信的载波频率。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单元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测量报告之前,
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二测量配置信息,所述第二测量配置信息包括所述测量报告的上报条件,所述上报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链路中存在信号质量高于第一预设门限值的第二通信链路时;
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链路中存在信号质量高于所述第一通信链路上的信号质量的第二通信链路时;
所述第一通信链路上的信号质量低于第二预设门限值时,基于周期进行上报;
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链路中存在信号质量高出所述第一通信链路上的信号质量的差值高于第三预设门限值的第二通信链路时,基于周期进行上报;
当前使用的第二通信链路上的信号质量低于第四预设门限值时;
所述当前使用的第二通信链路上的信号质量低于所述第一通信链路上的信号质量的差值低于第五预设门限值时,
其中,所述信号质量包括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SRQ、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NR和信噪比SNR中的任意一种。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归一化参数;以及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使用所述归一化参数,确定所述至少一个测量数据。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归一化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所述网络设备的发射功率、所述网络设备配置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终端设备的发射功率、所述第一通信链路所使用的第一载波频率、所述D2D载波频率。
25.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6.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9-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680087549.6A 2016-07-13 2016-07-13 通信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Active CN10947922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6/089912 WO2018010123A1 (zh) 2016-07-13 2016-07-13 通信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79221A CN109479221A (zh) 2019-03-15
CN109479221B true CN109479221B (zh) 2021-02-12

Family

ID=609522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87549.6A Active CN109479221B (zh) 2016-07-13 2016-07-13 通信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979960B2 (zh)
EP (1) EP3477996B1 (zh)
CN (1) CN109479221B (zh)
WO (1) WO2018010123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96976A (zh) * 2021-05-24 2022-11-25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通信方法、链路选择方法、用户设备和网络侧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031597A1 (en) 2012-08-24 2014-02-27 Oceus Networks Inc. Mobile cellular networks
WO2014031689A1 (en) 2012-08-24 2014-02-27 Oceus Networks Inc. Mobile cellular networks
WO2014179235A1 (en) 2013-04-29 2014-11-06 Oceus Networks Inc. Mobile cellular network backhaul
US10873891B2 (en) 2016-07-06 2020-12-22 Oceus Networks, Llc Secure network rollover
US9924427B2 (en) 2016-07-07 2018-03-20 Oceus Networks Inc. Network backhaul access
US9686238B1 (en) 2016-07-07 2017-06-20 Oceus Networks Inc. Secure network enrollment
EP3595350B1 (en) * 2017-03-23 2022-02-09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Switching method, network device and terminal device
US10172078B2 (en) 2017-03-31 2019-01-01 Oceus Networks Inc. Targeted user equipment-base station communication link
KR102345259B1 (ko) * 2017-04-28 2021-12-29 광동 오포 모바일 텔레커뮤니케이션즈 코포레이션 리미티드 데이터를 전송하는 방법, 단말 장치와 네트워크 장치
CN109151886B (zh) * 2017-06-16 2021-04-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上报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US11246031B2 (en) * 2018-08-15 2022-02-08 Oceus Networks, Llc Disguising UE communications in a cellular network
EP4460152A3 (en) 2019-02-14 2024-12-18 ZTE Corporation Link measurements for vehicular device-to-device links
CN111757550B (zh) * 2019-03-28 2022-06-28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多载波直通链路管理方法及终端
CN111757545B (zh) 2019-03-29 2023-11-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0213790B (zh) * 2019-06-05 2022-09-02 潍坊医学院 一种用于运动监测的地理信息传输方法及系统
US12267715B2 (en) 2019-09-03 2025-04-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 channel measurement for sidelink communication
CN112788620B (zh) * 2019-11-07 2023-06-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号处理方法、终端装置、网络装置和通信系统
WO2021120030A1 (en) * 2019-12-18 2021-06-24 Mediatek Singapore Pte. Ltd. Methods and apparatus of measurement configuration and report for sidelink open-loop power control
CN115278613A (zh) * 2020-01-02 2022-11-0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链路切换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
CN113453272B (zh) * 2020-03-25 2023-11-1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副链路中继架构中的切换方法和设备
US20230262569A1 (en) 2020-05-29 2023-08-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Sidelink relay mobility trigger event design
CN116235431A (zh) * 2020-08-07 2023-06-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侧行链路通信中链路切换的方法及装置
US11356922B2 (en) * 2020-08-17 2022-06-07 Verizon Patent And Licensing Inc. Path selection for integrated access and backhaul
CN114258070B (zh) * 2020-09-21 2025-02-1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Sl和wlan互操作方法、装置及通信设备
EP4236471A4 (en) * 2020-10-22 2024-03-27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DEVICE FOR PERFORMING MOBILITY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20220256326A1 (en) * 2021-02-11 2022-08-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sidelink discovery between user equipment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discovery models
US11671942B2 (en) * 2021-04-02 2023-06-06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mmunication configuration for multi-hop networks using repeaters
WO2023287948A1 (en) * 2021-07-15 2023-01-19 Kyocera Corporation Path switch to indirect communication through relay ue device in rrc inactive connection state
CN113766673B (zh) * 2021-09-17 2024-03-22 善悦(武汉)高新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小区户外组网用5g无线射频单元及其组网方法
CN118355695A (zh) * 2021-12-21 2024-07-1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的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CN118830296A (zh) * 2022-03-31 2024-10-2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的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WO2023216180A1 (en) * 2022-05-12 2023-11-16 Nokia Shanghai Bell Co., Ltd. Redundant user plane paths coordination based on multiple terminal devices per terminal device group
CN117177287A (zh) * 2022-05-25 2023-12-0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测量报告的上报方法、装置、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WO2024065452A1 (zh) * 2022-09-29 2024-04-04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多路径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JP2024093411A (ja) * 2022-12-27 2024-07-09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方法、集積回路
WO2025031436A1 (en) * 2023-08-08 2025-02-13 Mediatek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putation of communication quantities for device in proximity area network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37450A (zh) * 2011-09-29 2013-04-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模式切换的方法和装置
CN103460780A (zh) * 2011-03-31 2013-12-18 瑞萨移动公司 用于促进设备到设备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WO2015004142A1 (en) * 2013-07-08 2015-01-15 Nec Europe Ltd. Method for deciding to handover user equipment in a mobile communicaton network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599341B2 (en) * 2006-02-28 2009-10-06 Motorola,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communication routing within a wireless multi-hop network
GB0907213D0 (en) * 2009-04-27 2009-06-10 Sharp Kk Relay apparatus and method
EP2484169B1 (en) * 2009-09-28 2014-05-14 Nokia Corp. Random access process reusing for d2d probing in cellular-aided d2d networks
US20110103240A1 (en) * 2009-10-29 2011-05-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for forwarding in peer-to-pee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CN103718514B (zh) 2011-06-01 2018-03-16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移动通信中的增强的本地接入
CN103024933B (zh) 2011-09-28 2016-01-20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互联网访问系统及访问移动互联网的方法
US9591679B2 (en) * 2012-09-17 2017-03-07 Blackberry Limited Initiation of inter-device communic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02983944A (zh) * 2012-12-04 2013-03-20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处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WO2014175149A1 (en) * 2013-04-24 2014-10-30 Nec Corporation Method for use in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rchitecture
KR102098119B1 (ko) * 2013-09-02 2020-04-07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단말 간 직접 통신을 지원하는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경로 전환 방법 및 장치
EP3103306B1 (en) * 2014-02-04 2019-10-2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s, wireless device, base station and candidate relay station for supporting d2d communication over relay
KR102173747B1 (ko) * 2014-05-08 2020-11-04 텔레콤 이탈리아 소시에떼 퍼 아찌오니 무선 통신 네트워크에서 기기 간 통신을 구현하기에 적합한 자원 할당 시스템 및 방법
US10122801B2 (en) * 2015-07-02 2018-11-06 Qualcomm Incorporated Service discovery and topology management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60780A (zh) * 2011-03-31 2013-12-18 瑞萨移动公司 用于促进设备到设备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CN103037450A (zh) * 2011-09-29 2013-04-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模式切换的方法和装置
WO2015004142A1 (en) * 2013-07-08 2015-01-15 Nec Europe Ltd. Method for deciding to handover user equipment in a mobile communicaton network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96976A (zh) * 2021-05-24 2022-11-25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通信方法、链路选择方法、用户设备和网络侧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79221A (zh) 2019-03-15
EP3477996A4 (en) 2019-05-01
US10979960B2 (en) 2021-04-13
EP3477996B1 (en) 2020-09-09
WO2018010123A1 (zh) 2018-01-18
US20190150057A1 (en) 2019-05-16
EP3477996A1 (en) 2019-05-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479221B (zh) 通信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US11902808B2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apparatus and related methods of operation
EP2978259B1 (en) D2d switchover method, system, and device
JP7087069B2 (ja) サイドリンク通信におけるキャリア集約の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US10383028B2 (en) Method of requesting activation of a repeater function and user equipment
CN107770824B (zh) 用于小区切换的方法、用户设备及网络设备
US9860935B2 (en) Selection of RRC configur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based on network state
JP7588709B2 (ja) 中継サービスのための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CN110366140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06105379A (zh) 异构通信方法和装置
US10708844B2 (en) Wireless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terminal device, base station and methods
CN105027620B (zh) 切换的方法、用户设备、基站和接入点
KR20150065874A (ko) 디바이스 투 디바이스 통신, 기지국 및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핸드오버 방법
EP3025552A1 (en) Method for enhanced access selection by a user equipment in a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and system for enhanced access selection of a user equipment
CN104955124A (zh) 参数下发方法、装置、网络选择方法、装置、基站及终端
CN107155189B (zh) 应用于超级小区的通信方法和装置
US20170325150A1 (en) Base station and processor
WO2017003357A1 (en) Device identification in interworking wlan and wide-area cellular networks
WO2024077600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s
WO2024055321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s
US20240073706A1 (en) Uplink performance using multiple wireless devices
WO2023245643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s
KR20240013505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연결모드 원격단말의 릴레이 변경 관리 방법 및 장치
CN114258070A (zh) Sl和wlan互操作方法、装置及通信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