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3219C - 用于外置发动机系统的发动机 - Google Patents
用于外置发动机系统的发动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3219C CN1093219C CN96100254A CN96100254A CN1093219C CN 1093219 C CN1093219 C CN 1093219C CN 96100254 A CN96100254 A CN 96100254A CN 96100254 A CN96100254 A CN 96100254A CN 1093219 C CN1093219 C CN 1093219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oling water
- water
- passage
- cooling
- mention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 239000000498 cooling wat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56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1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8000011010 flushing procedur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0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08399 tap wa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5000020679 tap water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3321 ampl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3199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3746 feather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3505 freshwa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595 mi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921 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086 pum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3535 sea wa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406 was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888 barrier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790 confirm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60 corro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97 corro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23 die press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670 easy-to-clea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304 jo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3141 lower extremity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450 motiv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148 porous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737 promo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80 punc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791 quenc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855 rad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439 repair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17 retain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3839 salt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3625 skull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GOLXNESZZPUPJE-UHFFFAOYSA-N spiromesifen Chemical compound CC1=CC(C)=CC(C)=C1C(C(O1)=O)=C(OC(=O)CC(C)(C)C)C11CCCC1 GOLXNESZZPUPJE-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643 water by typ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7/00—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 F01P7/14—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the coolant being liquid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61/00—Adaptations of engines for driving vehicles or for driving propellers; Combinations of engines with gearing
- F02B61/04—Adaptations of engines for driving vehicles or for driving propellers; Combinations of engines with gearing for driving propellers
- F02B61/045—Adaptations of engines for driving vehicles or for driving propellers; Combinations of engines with gearing for driving propellers for marine engin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7/00—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 F01P7/14—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the coolant being liquid
- F01P7/16—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the coolant being liquid by thermostatic control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11/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1P1/00 - F01P9/00
- F01P11/14—Indicating devices; Other safety devices
- F01P11/18—Indicating devices; Other safety devices concerning coolant pressure, coolant flow, or liquid-coolant level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2050/00—Applications
- F01P2050/02—Marine engines
- F01P2050/04—Marine engines using direct cool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cean & Marine Engineering (AREA)
- Cylinder Crankcases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用冷却水泵泵送的冷却水经冷却水供给通路、冷却水分配室、两个上通孔和下通孔及水套、热阀通过、并经冷却水排放通路33排放。当由冷却水泵供给的冷却水量过多时,或是当热-阀已经关闭时,安装在连接冷却水供给通路和冷却水排放通路的旁路通路中的溢流阀就打开,因而能使冷却水转移。旁路通路从冷却水分配室的冷却水供给通路上游分支,即使溢流阀打开,流入冷却水分配室内的冷却水流动方式也不受影响,通过两个通孔的冷却水的流速不会失去平衡。
Description
本发明涉及用于外置发动机系统的发动机,该系统包括用于控制供给水套冷却水量的溢流阀。
已知有一种用于外置发动机系统的常规发动机,该系统已被受让人推荐(见已被公开的日本专利申请书No.2366 38/94)此系统包括一个冷却水通路,此通路带有与溢流阀连通的供给部分和排放部分,以便当供给的冷却水压力增加时,打开溢流阀,借以允许部分冷却水不被供给而被排放。
在上述已知发动机中,在汽缸体的一边提供一个冷却水分配室,从冷却水供给通路向其内供给冷却水,以便从冷却水分配室经许多通孔向汽缸体和汽缸头的小套供给冷却水。溢流阀安装在一个旁路上,此旁路使冷却水分配室的中间部分与冷却水排放通路互相连接。
在已知发动机中,在冷却水分配室内提供的许多通孔中的一个或几个被安排在接近冷却水供给通路的上游位置,其余的一个或几个通孔安排在远离冷却水供给通路的位置。因此当溢流阀打开时,有可能使通过位于与旁路连接点更上游的通孔向汽缸头的水套内供给的冷却水量稍许减少,而通过位于与旁路连接点下游的通孔向汽缸体和汽缸体和汽缸头的水套内供给的冷却水量却大量减少,结果导致对汽缸体和汽缸头的冷却效果局部不均匀。
在用于海上船只的发动机中,海水用做冷却水,因此需要洗掉各种盐类。此外,即使在淡水区域例如湖泊,沼泽和类似地方,也需要洗掉泥浆和细少的污物。基于这个理由,冲洗水注入水套内以完成冲洗工作。常规已知的这种水套冲洗装置的例子是已在日本申请实开昭No.68120/82中作为第二个实施例已被叙述的外置发动机系统中的冲洗,和在日本专利申请实开昭No.3722/91中叙述过的外置发动机系统中的冲洗装置。另外的例子是在公开的日本专利申请实开昭No.68120/82中作为第一个实施例已被叙述过的在小型船上的冲洗装置,和在日本专利申请实开昭No.218299/87中叙述过的小型船上的冲洗装置。在公开的日本专利申请实开昭No.68120/82中作为第二个实施例叙述的冲洗装置和在公开的日本专利申请实开平No.37322/91中叙述的冲洗装置有如下缺点,如当与冲洗水是从外置发动机系统主体的低部注水的冲洗系统相比较操作冷却水泵没有被要求,和甚至在外置发动机系统已被安装在浮在水面上的船上的条件下才可以完成冲洗。
外置发动机系统中包括一个安装在冷却水通路中用于促进发动机温热的热-阀门,如在日本专利申请实开平No.37322/91中所述的外置发动机系统中用来自冷却水泵的冷却水供给冷却水通路,冲洗水供入由冷却水泵和热-阀门闭合的通路中。然而这样的外置发动机系统有一个问题即如果在冷温下没有获得足以抵消阀门弹簧用以在关闭方向上位移热-阀门的位移力的水龙头压力,那么只有相应于在每部分漏掉冲洗水的少量冲洗水流动,因此没有获得充分的冲洗效果。这样的外置发动机系统也有另外的问题即连接供给冲洗水的软管的冲洗水供给部分曝露在外置发动机系统的外边结果导致外置发动机系统的外观变差。
于是,甚至在溢流阀打开期间均匀地向水套中供给冲洗水是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甚至用相对低压的水龙头水也能保证容易地冲洗包括有一个热-阀的外置发动机系统的发动机,并防止由于冲洗水供给部分曝露在外边造成的外观变差。
为达到第一个目的,依据本发明,提供一种外置发动机系统用的发动机,包括:在汽缸体内提供的第一水套;在汽缸头内提供的第二水套;通过许多通孔向第一水套和第二水套分配冷却水的冷却水分配室;向冷却水分配室内供给冷却水的冷却水供给通路;经第一和第二水套流入其内的冷却水排放通路;连接冷却水供给通路和冷却水排放通路的旁路;和打开和关闭旁路的溢流阀。
由于上述安排,冷却水供给通路和冷却水排放通路用带有溢流阀的旁路互相连接在一起,当供给的冷却水的压力超过预定值时打开此溢流阀。所以,即使溢流阀打开,在位于冷却水供给通路下游的冷却水配室内冷却水的流动模式也不能局部地改变。这样,从冷却水分配室经许多通孔向第一和第二水套供给的冷却水量不能不均匀。
为达到第二个目的,依据本发明,提供一种外置发动机系统用的发动机,包括:一个设在发动机体内的水套;连接位于冷却水流动方向上游处的水套的第一冷却水通路;连接位于冷却水流动方向下游处的水套的第二冷却水通路;向第一冷却水通路供给冷却水的冷却水泵;和安装在第二冷却水通路上的热-阀,发动机还包括在冷却水流动方向上比热-阀更下游的位置连接第一冷却水通路和第二冷却水通路的旁路;安装在旁路上的溢流阀,以使冷却水从冷却水通路径旁路通入第二冷却水通路;在水套和热-阀间的第二冷却水通路上提供冲洗水导入部分。
由于上述安排,从冲洗水导入部分向第二冷却水通路供给的冷却水可以经水套的里面通过,并且已经冲洗过水套的冲洗水可经安装在旁路上的溢流阀排放。而且,即使热-阀没有被水的压力打开,比从热-阀漏出的冲洗水量多的足够量的冲洗水可在相对短的时间内供给,并且可容易地用低压的水龙头水冲洗水套,结果特别方便。此外,不需要为冲洗目的而设置用于打开低水平面上的热-阀的压力,因此能提供尺寸小的热-阀。
除上述安排外,如果一个单向阀安装在冲洗水导入部分内用以限制冷却水从冲洗水导入部分流出,在发动机运行期间能防止冷却水从冲洗水导入部分泄漏,而允许从冲洗水供给部分供给冲洗水。
此外, 如果冲洗水导入部分能在发动机体内以形成的脊状提供的话,可以不影响发动机体内的水套和第二冷却水通路的布局来安装冲洗水导入部分。
此外,发动机还包括一个主体架用以在其上表面上支承发动机;一个固定在主体架上的下壳盖住发动机的下半部;一个能拆卸地固定在下机箱的上边缘的上盖用于盖住发动机的上半部;一个栓接在下壳底边缘上的下盖,并从底边缘向下延伸连到主体架的外表面;冲洗水供给部分提供在下架内并用下盖盖住它;安排在上盖和下相箱内的冲洗水供给通路此通路将冲洗水供给部分和冲洗水导入部分互相连接;一个能打开和关闭的罩子被安装在相对于冲洗水供给部分的下盖上。这样,仅通过移动小尺寸的罩子代替移动大尺寸的上盖就可以冲洗水套,因此不仅提供良好的可用性,也能无障碍地将冲洗水供入冲洗水供给部分,同时也保证不能从外面看见冲洗水供给部分从而提供一个良好的外观。
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的目的,特性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优选实施例的详述中会变得更明显。
图1是包括一个依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发动机的外置发动机系统的整个布局的侧视图;
图2是发动机的左侧视图;
图3是示于图2的基本部分的放大图;
图4是沿图2中4-4线的放大图;
图5是图2中5-5线的放大断面图;
图6是沿图2中6-6线的放大断面图;
图7是沿图2中7-7线的放大断面图;
图8是沿图2中8-8线的放大断面图;
图9是示于图3的基本部分的放大断面图;
图10是沿图4中10-10线的放大断面图;
图11是沿图10中11-11线的视图;
图12是冷却水流径的图解说明;
图13是类似于图3的视图,但是依据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
图14是沿图13中14-14线的断面图;
图15是类似于图14的视图,但是依据本发明的第三个实施例;
图16是类似于图3的视图,但是依据本发明的第四个实施例。
现参看图1至12叙述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
参看图1,外置发动机系统0包括一个与延伸壳1的上部结合的安装架2。一个串联的四缸和四冲程循环发动机E被支承在安装架2的上表面上。有一个打开的上表面的下箱3与安装架2结合,发动机盖4可拆卸地安装在下箱3的上部分。下盖5安装在下箱3的下边缘和延伸壳1的上边缘之间以便盖住安装架2的外表面。
发动机E包括一个汽缸体6,一个曲柄轴箱7,一个汽缸头8,一个头盖9,下栓接盖10和上栓接盖11。汽缸体6主曲柄轴箱7被支承在安装架2的上表面上。依据本发明汽缸体6和汽缸头8构成外壳。活塞13能滑动地接纳在汽缸体6内形成的四个汽缸中每个汽缸12内。每个活塞13通过相应的一个连接杆14连到垂直配置的曲柄轴15上。
驱动轴17与飞轮16一道连到曲柄轴15的下端,并向下延伸到延伸壳1中,驱动轴17的下端在螺旋桨轴21的后端通过轴齿轮机构19连接到有螺旋浆20的螺旋浆轴21上,轴齿轮机构19安装在齿轮箱18中。轴杆22在其下端与轴齿轮箱19的前部连接以便改变螺旋桨轴21的转动方向。
冷却水泵31安装在驱动轴17上并插入冷却水供给管30的中间部分。冷却水供给管30从两个冷却水吸入孔29a和29b的开口处向上延伸进水中并被连到安装架2的下表面。或者两个冷却水吸入口29a和29b中的一个可以省略。冷却水泵31例如可包括一个叶片泵。
在冷却水供给管30上做成许多小孔301,以便从小孔30向排气管91喷射的冷却水冷却排气管91(见图2)
旋转轴25固定在安装架2上提供的上支架23和在延伸壳1上提供的下支架24之间。旋转轴25能转动地被支承,旋转支架26能使外置发动机系统O被操纵,它能被垂直悬挂地支承在船尾托架27上,27是通过倾斜的轴28安装在船尾S上。
参看图2至8下面将叙述发动机E的冷却系统。
将在下文叙述的排气通路46在凸出物61上形成,凸出物61装备在发动机E的汽缸体6的左边并从汽缸12向外延伸。此外,冷却水通路盖34由多个螺栓35固定在凸出物61上,在那里形成冷却水分配室32和将在下文叙述的冷却水排放通路33。在图5,参考标号62是汽缸体6的壁面,它毗连第一水套52和冷却水分配室32的排气通路46的下游。
热-阀盖36由两个螺栓37,37固定在冷却水通路盖34的上端。溢流阀外壳38和溢流阀盖42由三个螺栓39固定在冷却水通路盖34的下面并靠近其中心部分的位置上。有大量辐射散热翅片401的调节器整流顺40用两个螺栓41固定在热-阀盖36和溢流阀盖42之间。
从图2可见,固定溢汉阀盖42的三个螺栓39位于下箱上端的上面,而固定热-阀盖36的二个螺栓37位于螺栓39的更上面。因此,能移动溢流阀盖42和热-阀盖36以便容易地进行维修。
图3表示从汽缸体6上移开的带冷却水通路盖34的发动机。垂直延伸的冷却水分配室32和冷却水排放通路盖33在凸出物61内彼此平行地形成,凸出物61确定一个汽缸体6的分割面。排气通路46在汽缸体6的凸出物61中形成以致变得平行于冷却水分配室32和冷却水排放通路33,排气通路46连到在汽缸头8内形成的四个排气孔45的下游部分。
由图4可见,冷却水供给通路47,冷却水排放通路48和排气通路49都被连接到冷却水分配室32、冷却水排放通路33和排气通路46上,并经与汽缸体6下表面结合的安装架2垂直地延伸。这样,由冷却水泵31将冷却水经过安装架2内的冷却水供给通路供给汽缸体6内的冷却水分配室32的下端,冷却水供给管30连接到安装架2上。冷却水从汽缸体6内的冷却水排放通路33通过安装架2内的冷却水排放通路48并进而通过密封垫50上的冲压出的孔501(见图2),然后排入延伸壳1中的内部空间89中,密封垫50夹紧在安装架2和延伸壳1之间。在这时,通过冲孔501的冷却水的薄雾被带入与安装在安装架2下表面上油平底盘接触,以便薄雾被冷却,抑制油温上升。
由图3和5可见,汽缸体内的冷却水配室32经过两个垂直排列的通孔531和532与围绕汽缸12外周边形成的第一水套52沟通,以便从冷却水分配室32向第一水套52供给冷却水。下通孔531接近安装架2内的冷却水供给通路47,而上通孔532远离安装架2内的冷却水供给通路47。冷却水分配室32和第一水套52围绕排气通路46的三面排列,因此有效地冷却入于高温的排气通路的附近的区域。
从图8可见,围绕汽缸12外周边形成的第一水套52(图5和7)在汽缸体6的上端延伸,热-阀54安装在汽缸体6的上并用冷却水通路盖34和热-阀盖36盖住。热-阀54包括一个由阀弹簧55在阀座56上被密封的方向上被位移的阀部件57。第二水套58在汽缸头8内形成并在连接点51处(见图12)与第一水套52连接,此连接点51位于热-阀54的第一水套52上游部分。
一个短的冷却水排放通路90在汽缸体6内形成并从连接点51向热-阀54延伸(见图3,8,9和12)。更准确地说,热-阀54安排在冷却水排放通路90的上游和冷却水排放通路33的下游之间,并且单向阀84与冷却水排放通路90的上游部分连接。
从图3和图6可见,汽缸头内形成的第二水套58与汽缸体6内形成的冷却水分配室32通过多个通孔59(在实施例密封面上有5个)相沟通,通孔59在垂直方向上并列而且通向密封面,以便从冷却水分配室32向第二水套58内供给冷却水。冷却分配室32和第二水套58围绕排气通路46的三面排列,因此有效地冷却处于高温的排气通路附近的区域。
从图6和7中可见,在冷却水通路盖34内形成的后室60和在溢流阀外罩38内形成的前室61被分隔墙381彼此分隔开。溢流阀62适合用来允许冷却水从前室61向后室60转移,溢流阀62包括在分隔墙381上形成的阀座63和一个能被密封在阀座63上的阀部件64,和一个向阀座63位移阀部件64的阀弹簧65。有小直径的抽水孔382在分隔墙381上提供比允许最低和最接近倾斜轴28的前室61和后室62位置间的沟通。
如图2和3中所示,联接器66安装在安装架2内并与冷却水供给通路47沟通。联接器66和溢流阀62的前室61用轮管67互相连接。水检验管68与联接器66连接与与水检验出口69连接(见图4),此出口69在上机箱3的右边提供。软管67和前后室61和60构成旁路,此旁路使冷却水供给通路47与冷却水排放通路33互相连接。
如图2和7所示,抽水通路100在冷却水通路盖34内形成并从溢流阀62的后室60向下延伸。抽水通路100的下端与冷却水排放通路33经过通孔101沟通。
参看图2至4和9至11下面将叙述水套冲洗系统。
从图10和11可见,在用下盖5盖住的下箱3的后壁表面上提供的冲洗水供给部分70包括一个接头72,此接头与下箱3的开口31相配合并由二个螺栓71,71固定。开口51在下盖5内形成,下盖5位于内螺纹721轴的产物或延伸部分上,内螺纹721在接头72内提供。开口51通过移动橡胶制的罩73来开和关。这样,在连接自来水软管74的接头72的顶端提供的外螺纹通过移开罩73可与接头72的内螺纹靠螺纹啮合在一起。
从图3可见,其下端与下箱3的接头72连接的冲洗水供给管76沿汽缸头8的左边向上延伸并与汽缸体6上端提供的冲洗水导入部分77连接。冲洗水供给管76在其中间固定在汽缸头8的左边。
由图9可见,在从汽缸体6向后伸出的隆起部上提供的冲洗水导入部分77包括一个单向阀壳80和一个单向阀盖81,它们通常用两个螺栓在汽缸体6的壁表面上夹紧。在一通路阀盖81内形成的前室82和在单向阀壳80内形成的后室83由隔墙801彼此分隔开。从前室82向后室83供给冲洗水的单向阀84包括一个在隔墙801提供的阀座85,一个能密封在阀座85上的阀部件86,一个用于使阀部件86向阀座85位移的阀弹簧87。
单向阀84的后室83经过通孔63与连接到第一和第二水套52和58下游部分的冷却水排放通路90相沟通。
下面主要参看图12叙述本发明实施例的操作。
当在启动发动机之后的短时间内发动机温度是低的,热-阀54是关闭的以便禁止冷却水从汽缸体6内第一水套52,汽缸头8内的第二水套58(见图6)和冷却水排放通路90向冷却水排放通路33中流动,借此有助于加温发动机E。在这时,当冷却水供给通路47中冷却水压力由于关闭热-阀54而增大,溢流阀62是打开的,因此冷却水供给通路47中的冷却水允许经联接器66,软管67,前室61和溢流阀62的阀座63与阀部件64间的缝隙流动到达后室60。然后,部分冷却水从后室60直接排放冷却水排放通路33中,其余的冷却水从后室60经抽水通路100和通孔101排放冷却水排放通路33中。
当加热完成时,热-阀54因冷却水的温度升高而自动打开。当冷却水供给通路47中的冷却水的压力由于热-阀54打开的结果而下降时,溢流阀62关闭。因此,容许由冷却水泵31所泵送的冷却水从冷却水供给通路47流入汽缸体6中的冷却水分配室32内,然后经过两个垂直配置的通孔531和532流入汽缸体6中的第一水套52内,并且还经过许多垂直配置的通孔59流入汽缸头8中的第二水套58内。冷却过第二水套58的冷却水通过连接冷却过第一水套52的冷却水的连接点流动,然后经过冷却水排放通路90,热-阀54、冷却水排放通路33及装置安装架2中的冷却水通路48流入延伸壳1中。
当冷却水泵31开动泵送冷却水时,冷却水供应通路47中的部分冷却水经过联接器66和水质检验管68从水质检验出口69处排放,并由此可根据排放的冷却水的状态确认冷却水泵31的运行状态。
如果外置发动机系统O在海中使用,则作冷却水用的海水通过水套52和58,因此,为了防止腐蚀,必须用淡水清洗水套52和58。为了清洗水套52和58,以上盖5的开口51移开罩93,以便露出冲洗水供应部分70,然后将安装在自来软管74的尖端处的连接器75的外螺纹751拧入冲洗水供应部分70的连接器72的螺纹721中。
用于在低温时将热-阀54位移到关闭方向的弹簧力(亦即用于打开热-阀54的压力)被调成与从冷却水泵31中排放的压力和打开热-阀54期间所需的流速相一致。尤其是将用于打开热-阀54在阀处的压力调成比从冷却水泵31排出的压力要高,以便即使在由叶片泵组成的冷却水泵31的比较高的转数下,热-阀也能被排放压力打开一点儿。为了减轻热-阀54在关闭状态下的压力,将打开溢流阀62的压力调到比打开热-阀54的压力水平要稍低。
从自来水软管74供给的冲洗水的压力根据条件的不同而发生变化,但该压力比用于打开热-阀54的压力低而比用于打开溢流阀62的压力要高。用于打开单向阀84的压力调得极低,以便单向阀84即使利用自来水的压力也能可靠地打开。
因此,单向阀84被从自来水软管74通过冲洗水供给部分70冲洗水供给管76和冲洗水导入部分77供给的冲洗水的压力打开,然后冲洗水流入冷却水排放通路90中。当冲洗水的压力施加到冷却水排放通路90时,热-阀54不被这种压力打开,但溢流阀62可被打开,因为冷却水供给管30基本上被冷却水泵31关闭。结果,冲洗水从冲洗水导入部分67经过汽缸体6内第一水套52经过汽缸头8内第二水套58流入、冷却水分配室32、软管67和溢流阀62向上游流动并洗涤它们,然后经冷却水排放通路33排放。
如上所述,由于经第一水套52和第二水套58通过的冲洗水是经溢汉阀62排放的,所以,即使热-阀54被水压强制不能打开,也有足够量的冲洗水(其量大于漏出的水量)可在比较短的时间内供给到第一水套52和第二水套58内。因此,甚至用自来水也很容易清洗。
在外置发动机系统工作期间,单向阀84被冷却水的压力关闭,因此冷却水不能通过单向阀84漏出。
此外,因为装在下箱3中的冷却水供给部分被用底盖5盖住,并且装在底盖5上的罩73与冷却水供给部分70是相对的,所以水套52和58仅通过利用罩73就代替移开大尺寸的发动机盖4被洗涤,同时导致工作能力增加,而且还不能从外边看见冷却水供给部分70,这样导致外观美化。
如果在冷却水供给通路47中冷却水的压力在发动机E高速运行期间增加,则热-阀54和溢流阀62均被打开。当热-阀54在发动机E加热操作期间处于半开状态时,冷却水供给通路47中冷却水的压力增加因此溢流阀62与照样打开。当热-阀54和溢流阀62二者均以这种方式打开时,假定冷却水分配室32的中间部分和溢流阀62通过旁路通67’(如图12中虚线所示)相互连接,全部数量的冷却水都通过位于冷却水供给通路47附近的冷却水分配室32的下半部分流动,而分流到溢流阀62的冷却水量不通过位于与旁路通路67’的连接口的下游的冷却水分配室32的上半部分流动结果冷却水流速降低。由于这个原因,流过冷却水分配室32下半部分的冷却水量较大,而流过冷却水分配室32上半部分的冷却水量较小,因此在冷却水分配室32内冷却水的流速局部失去平衡。
结果,通过连续到汽缸6中的第一水套52上的两个通孔531和532的冷却水量与通过连接到汽缸头8中的第二水套58上的许多通孔(在本实施例中包装面上的5个)59的冷却水量二者也失去平衡。因此,均匀冷却汽缸体6和汽缸8很困难,特别是难以冷却与排气出通路46接触的缸壁表面62(见图5)。
但是,根据本发明,连接到溢流阀62上的软管67从冷却水分配室32的冷却水给通路47的上游分支,因此,即使溢流阀62打开,流入冷却水分配室32内的冷却水量也只是各处都减少。所以流入冷却水分配室32下半部分的冷却水量与流入冷却水分配室32上半部分的冷却水量不可能失去均衡,这样就能均匀冷却汽缸体6和汽缸头8。
当热-阀54关闭时,保留在第一水套52和第二水套58内的冷却水不能通过溢流阀62排放,因此在第一水套52和第二水套58内冷却水的温度可迅速增加,以便在短时间内完成加热。
在冷却水排放通路33和连接到溢流阀62的后室60的抽水通路100之中,后者100在最下面并更靠近斜轴28的位置打开进入后室60(如图6所示)。后室60的形状是确定了的,以便抽水通路100的一开口保持在后室60中的最低位置,即使外置发动机系统O稍稍向上倾斜时也是如此。因此,留在溢流阀62的后室60中的水经过抽水通路100、通孔101及冷却水排放通路33和48排放(如图7所示)。
留在溢流阀62的前室61中的水有时经软管67、管接头66、冷却水供给通路47、冷却水供给管30及冷却水泵31的空隙排放,但是在外置发动机系统O已经向上倾斜的条件下,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有少量水留在前室61的下面部分。但是即使是在外置发动机系统O处于向下倾斜的状态下,水以这种方式留在前室61的下部,这种水也是通过在间隔壁381中形成的抽水孔382流入后室60,然后经过抽水通路100从后室60中排放。
下面将参照图13和14叙述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
在前述第一实施例中,溢流阀62是安装在汽缸体6内,而在第二实施例中,同样结构的溢流阀安装在安装架2中。特别是冷却水供给通路47和冷却水排放通路48通过安装架2垂直延伸以包围排出通路46,并且溢流阀62直接将冷却水从冷却水供给通路47分流到冷却水排放通路48中。如果将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进行比较,则在第二实施例中的冷却水排放通路48位于更靠近倾斜轴28的地方。溢流阀套38和溢流阀盖42用三个螺栓39固定到装置安装架2的左侧,并且装在溢流阀套38内的前室61和装在安装架2中的后室60通过溢流阀62相互连通。
前室61和冷却水供给通路47通过构成旁路通路一部分的通孔102连通,而后室60通过构成旁路通路一部分的通孔102连通,而后室60通过构成旁路通路一部分的通孔103与冷却水排放通路48连通。因为冷却水排放通路48位于更靠近如上所述的倾斜轴28的地方,所以在冷却水排放通路48与倾斜轴28相对的一侧(图14中的右侧)的位置处形成使前室61和冷却水排放通路48相互连接的通孔72。进而前室61和后室60通过具有小直径的抽水孔382相互连通。后室60装备有抽水孔100,抽水孔100通过装置安装架2向下延伸并打开进入延伸壳1中。考虑到在外置发动机系统向上倾斜的状态下抽出水,在前室61和后室60最靠近倾斜轴28的位置处(图14中的左侧)形成抽水孔382和100。通孔102和103及抽水孔382和100之中的大多数或全部都能用模压法成形,因而能减少生产工序。
正如从图6和图14相互比较所看到的,与第一实施例中的冷却水排放通路33相比,在第二实施例中的冷却水排放通路48经靠近溢流阀62位置延伸,因此,后室60的体积能够减小。另外,在第二实施例中,不需要在第一实施例中使用的软管67,只需要形成能在冷却水供给通路47和前室61之间连通的通孔102,因此能够减少部件或元件数目并简化结构。
下面将参照图15叙述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
即使在第三实施例中,溢流阀也像在第三实施例中一样安装在安装架2中,但它位于安装架2的后表面而不是在其左侧。和第二实施例一样,前室61通过构成旁路通路一部分的通孔102与安装架2中的冷却水供给通路47连通,并省去了第一实施例中所用的软管67。后室60不与冷却水排放通路48连通,但通过安装架2垂直延伸并与构成旁路通路一部分的通孔73连通。比后室60更接近倾斜轴28的位置(在图15的左侧)处形成后室60,因此,在外置发动机系统O处于向上倾斜的状态下,能更可靠地完成冷却水的排放。
下面将参照图16叙述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
正如由比较图解第一实施例的图3和图解第四实施例的图16可以看到的那样,在第四实施例中的冷却水排放通路33安装在比冷却水分孔室32更靠前(更接近倾斜轴28)的位置。换句话说,在第四实施例中汽缸体6的凸出件61内所形成的冷却水排放通路33和冷却水分配室32之间的纵向位置关系与第一实施例中二者的纵向位置关系相反。冷却水排放通路33和冷却水分配室32用冷却水通路34(图中未画出)盖住。冷却水排放通路33和冷却水分配室32之间的位置关系保证溢流阀可按图14所示的第二实施例类似的布局安装。
更确切地说,连接到冷却水排放通路33的后室60直接在汽缸体6的凸出件61中形成,而前室61则在连接于凸出件61的冷却水通路盖34中形成。前室61用溢流阀盖42盖住,溢流阀盖用三个螺栓39固定到冷却水通路盖34上。在安装架2中的冷却水通路47和前室61用软管67相互连接。
在第四实施例中,不需要在第一实施例中所使用的溢流阀套38,因而减少了部件或元件的数量。
虽然本发明的实施例已经详细叙述过了,但应认识到,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几个实施例,并且可在不脱离权利要求书所形成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进行各种设计方面的修改。
例如,虽然在第一实施例中溢流阀62的后室60与汽缸体中冷却水排放通路33连通,但后室60可形成与安装架2中的冷却水排放通路48连通。另外,单向阀84不是必需的,还例如,冷却水供给部分70可用旋塞或塞子关闭,并且当进行洗涤时,可打开旋塞,或者可拿开塞子,然后可将自来水换管74连接到冷却水供给部分70上。在这种情况下,就不需要代替单向阀84,只需要打开和关闭旋塞的操作或插入和拿开塞子的操作。
Claims (6)
1.一种用于外置发动机系统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装设在汽缸体(6)中的水套(52);
一个在冷却水流动方向的上游位置处连接到上述水套(52)的第一冷却水通路(47);
一个在冷却水流动方向的下游位置处连接到上述水套(52)的第二冷却水通路(33);
一个用于将冷却水供给到上述第一冷却水通路的冷却水泵(31);
一个安装在上述第二冷却水通路(33)中的热—阀(54);
上述发动机还包括:一个在冷却水流动方向上比上述热—阀(54)更下游的位置处用于将所述第一冷却水通路(47)连接到所述第二冷却水通路(33)的旁路通路(67,60,61);一个安装在上述旁路通路中的溢流阀(62)用于使冷却水从所述第一冷却水通路(47)经旁路流到所述第二冷却水通路(33),以及装设在上述水套(52)和上述热—阀(54)之间的所述第二冷却水通路中的冲洗水导入部分(77)。
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外置发动机系统的发动机,其特征是,还包括:一个安装在上述冲洗水导入部分中的单向阀(84),用于限制冷却水从上述冲洗水导入部分中流出。
3.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外置发动机系统的发动机,其特征是,其中上述冲洗水导入部分(77)设置在上述发动机汽缸体(6)中形成的隆起部分中。
4.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外置发动机系统的发动机,其特征是,还包括:一个用于将所述发动机支承在主机箱上表面上的主机箱;一个固定到上述主机箱上的下机箱(3),用以盖住上述发动机的下半部;一个可拆卸地固定到上述下机箱(3)的上部边缘的上盖(4);一个下盖(5),用螺栓固定到上述下机箱的下部边缘,它从上述下部边缘向下延伸并连接到所述主机箱的外表面;一个装备在所述下机箱中并用所述下盖盖住的冲洗水供给部分(70);一个安置在所述上盖和下机箱之内并使上述冲洗水供给部分(70)与上述冲洗水导入部分(77)相互连接的冲洗水供给通路(76);以及一个能够打开和关闭并安装到与上述冲洗水供给部分相对的所述下盖上的罩(73)。
5.一种用于外置发动机系统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汽缸体(6);
一个汽缸头(8);
一个装设在汽缸头(8)中的排气口(45);一个设在上述汽缸头中并连接到所述排气口的排气通路(46);
一个装设在上述汽缸体中的第一水套(52);
一个装设在上述汽缸头中的第二水套(58);
一个冷却水分配室(32),用于将冷却水通过多个通孔(53)分配到上述第一和第二水套;
一个冷却水供给通路(47)用于将冷却水供入上述冷却水分配室(32);
一个冷却水排放通路(33),经此冷却水通过所述第一和第二水套(52,58)流入;
一个旁路通路机构(67,60,61),内置于冷却水供给通路(47)和冷却水排放通路(33)之间以便使上述冷却水分配室旁路;以及
一个溢流阀(62)用于打开和关闭所述旁路通路机构(67,60,61);以及
一个冷却水通路盖(34),安装到所述汽缸体(6)上,至少部分界定出所述冷却水分配室(32),还部分界定出所述冷却水排放通路(33);
其中,所述旁路通路机构包括内置在所述冷却水供给通路和冷却水排放通路之间的第一腔室(60),该第一腔室(60)至少部分地由所述冷却水通路盖(34)所界定,并且通过所述溢流阀(62)打开和关闭用于控制所述冷却水供给通路(47)和所述冷却水排放通路(33)之间的连接与断开。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动机,其特征是,还包括:
一个固定到所述冷却水通路盖(34)上的盖(38)以便限定出一个第二腔室(61),在其内,能与所述第一腔室(60)联通。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105439/95 | 1995-04-28 | ||
JP10543995A JP3358916B2 (ja) | 1995-04-28 | 1995-04-28 | エンジンの冷却装置 |
JP120139/95 | 1995-05-18 | ||
JP12013995A JP3358918B2 (ja) | 1995-05-18 | 1995-05-18 | 船外機におけるウオータジャケット洗浄構造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6132A CN1136132A (zh) | 1996-11-20 |
CN1093219C true CN1093219C (zh) | 2002-10-23 |
Family
ID=264457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96100254A Expired - Lifetime CN1093219C (zh) | 1995-04-28 | 1996-04-26 | 用于外置发动机系统的发动机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5715777A (zh) |
KR (1) | KR0164025B1 (zh) |
CN (1) | CN1093219C (zh) |
CA (1) | CA2175023C (zh) |
SE (1) | SE514852C2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9189225A (ja) * | 1995-12-30 | 1997-07-22 | Sanshin Ind Co Ltd | 船外機の冷却装置 |
JP3789615B2 (ja) * | 1996-12-19 | 2006-06-28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船外機用エンジンの冷却装置 |
JPH10175594A (ja) * | 1996-12-19 | 1998-06-30 | Honda Motor Co Ltd | 船外機 |
JP3458659B2 (ja) * | 1997-06-10 | 2003-10-20 | スズキ株式会社 | 船外機の冷却水通路構造 |
JPH116430A (ja) * | 1997-06-18 | 1999-01-12 | Yamaha Motor Co Ltd | 水冷多気筒エンジン |
US5937802A (en) * | 1997-10-08 | 1999-08-17 | Brunswick Corporation | Engine cooling system |
JP2000186567A (ja) * | 1998-12-24 | 2000-07-04 | Suzuki Motor Corp | 船外機の電装品取付構造 |
US7717069B2 (en) | 2007-11-15 | 2010-05-18 | Caterpillar Inc. | Engine cooling system having two cooling circuits |
US20150114339A1 (en) * | 2013-10-31 | 2015-04-30 |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 Cold start strategy and system for gasoline direct injection compression ignition engine |
JP2015093518A (ja) * | 2013-11-08 | 2015-05-18 |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 船舶推進機 |
JP2018096290A (ja) | 2016-12-14 | 2018-06-21 | スズキ株式会社 | 船外機 |
KR102357748B1 (ko) | 2017-10-31 | 2022-02-04 | 주식회사 디지털산업기전 | 유압모터를 이용한 추진모듈을 가진 선박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471533A (en) * | 1947-03-10 | 1949-05-31 | Robertshaw Fulton Controls Co | Temperature regulator for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JPS5768120A (en) * | 1980-10-17 | 1982-04-26 | Hitachi Ltd | Dry type stack gas desulfurization method |
US5049101A (en) * | 1989-06-26 | 1991-09-17 | Outboard Marine Corporation | Marine propulsion device with arrangement for flushing engine cooling jacket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2218299A (ja) * | 1986-03-19 | 1987-09-25 | Sanshin Ind Co Ltd | 船舶推進機の洗浄装置 |
JP3358889B2 (ja) * | 1994-09-30 | 2002-12-24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エンジンの冷却装置 |
-
1996
- 1996-04-25 US US08/638,932 patent/US5715777A/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6-04-25 CA CA002175023A patent/CA2175023C/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6-04-26 SE SE9601604A patent/SE514852C2/sv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1996-04-26 CN CN96100254A patent/CN1093219C/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6-04-29 KR KR1019960013476A patent/KR0164025B1/ko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471533A (en) * | 1947-03-10 | 1949-05-31 | Robertshaw Fulton Controls Co | Temperature regulator for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JPS5768120A (en) * | 1980-10-17 | 1982-04-26 | Hitachi Ltd | Dry type stack gas desulfurization method |
US5049101A (en) * | 1989-06-26 | 1991-09-17 | Outboard Marine Corporation | Marine propulsion device with arrangement for flushing engine cooling jacket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KR0164025B1 (ko) | 1998-12-15 |
SE514852C2 (sv) | 2001-05-07 |
SE9601604D0 (sv) | 1996-04-26 |
CA2175023A1 (en) | 1996-10-29 |
US5715777A (en) | 1998-02-10 |
SE9601604L (sv) | 1996-10-29 |
CA2175023C (en) | 1999-02-02 |
KR960037515A (ko) | 1996-11-19 |
CN1136132A (zh) | 1996-11-2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3219C (zh) | 用于外置发动机系统的发动机 | |
US6598595B2 (en) | Breather device for motorcycle | |
TWI449837B (zh) | 水冷式動力單元構造 | |
US20030153219A1 (en) | Watercraft having a closed coolant circulating system with a heat exchanger that constitutes an exterior surface of the hull | |
DE60219557T2 (de) | Rollerartiges Motorrad | |
US6412451B2 (en) | Cooling water circulating structure i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 |
US6769390B2 (en) | V-type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 |
JPH10153120A (ja) | エンジンの潤滑オイル供給装置 | |
US5037340A (en) | Lubricating device for four stroke outboard motor | |
CN1497142A (zh) | 装备有水冷发动机的舷外装马达 | |
US7104355B2 (en) | Snowmobile, and the arrangement of the engine and accessory components thereof | |
JPH10339163A (ja) | 船外機の冷却水通路構造 | |
KR910004382B1 (ko) | 엔진 냉각장치 | |
BRPI0716485B1 (pt) | Cárter para um motor de combustão interna | |
US20050199202A1 (en) | Valve train lubricating structure i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 |
US7281598B2 (en) | Snowmobile | |
DE102012204859A1 (de) | Wassergekühlter V-Motor | |
AU601638B2 (en) | Marine propulsion device oil cooling arrangement | |
DE60127769T2 (de) | Motorrad, inbesondere Scooter | |
CN1497140A (zh) | 水冷立式发动机和装备有该水冷立式发动机的舷外装马达 | |
JP6631264B2 (ja) | 内燃機関の冷却構造 | |
CN1497141A (zh) | 水冷立式发动机、装备有水冷立式发动机的舷外装马达、以及舷外装马达 | |
CN1497143A (zh) | 舷外装马达 | |
US10018100B2 (en) |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 |
JP2016023587A (ja) | 乗物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21023 |
|
EXPY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