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301545A - 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301545A CN109301545A CN201811181528.8A CN201811181528A CN109301545A CN 109301545 A CN109301545 A CN 109301545A CN 201811181528 A CN201811181528 A CN 201811181528A CN 109301545 A CN109301545 A CN 10930154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lot
- face
- groove
- electric connector
- ho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3032 molecular dock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054 sign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10000002683 foo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69 metal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810 insulating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2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operating directly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3—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nnecting to othe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35—Printed circuits including an angle between each other
- H01R12/737—Printed circuits being substantially perpendicular to each other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用于导接一对接元件,包括:一本体,具有一插槽及位于插槽两侧的二侧壁,其中至少一个侧壁设有与插槽相连通的多个收容孔,多个收容孔包括多个第一收容孔与至少一第二收容孔,侧壁还具有位于多个收容孔外侧的一容纳槽及对应每一第一收容孔设置的一凹槽,凹槽分别连通容纳槽与对应的第一收容孔,容纳槽未向外贯穿与其对应的侧壁;多个端子,包括多个接地端子和至少一信号端子,接地端子对应收容于第一收容孔,信号端子对应收容于第二收容孔;至少一接地件,每一接地件具有一主体部以及自主体部延伸形成的多个接地部,主体部收容于容纳槽,接地部收容于凹槽且接触接地端子。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是指一种满足高速信号传输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产品朝小型化和高性能的方向发展,在电子产品体积变小的同时,对电子产品的传输速率的要求越来越高,导致现有电子产品的电连接器结构不能满足对传输速率的要求。
现有的一种卡缘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的多个导电端子,以及遮盖于所述绝缘本体外围的一金属壳体。每一所述导电端子具有一主体部,以将所述导电端子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自所述主体部向上延伸的一接触部,用于与一电子卡接触、以及自所述主体部向下延伸的一焊接部,以将所述导电端子焊接至一电路板上。多个所述导电端子包括多个信号端子和多个接地端子,所述接地端子的所述焊接部接触所述电路板的接地线路,以将所述接地端子接地,所述金属壳体设有多个固定脚焊接至所述电路板,所述固定脚接触所述电路板的另一接地线路,从而屏蔽外界环境对所述信号端子的干扰。
然而,当所述电子卡插入所述卡缘连接器时,由于所述接地端子与所述金属壳体之间互不接触,导致所述卡缘连接器内部的所述信号端子在进行高速信号传输时仍然存在较高的谐振,影响了所述卡缘连接器的高速信号传输的品质。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电连接器,以克服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所面临的问题,本发明的创作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较低谐振以改善高速信号传输品质的电连接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电连接器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连接器,用于导接一对接元件,包括:一本体,具有相对设置的一第一面与一第二面,所述本体具有自所述第一面朝向所述第二面凹设形成的一插槽及位于所述插槽相对两侧的二侧壁,所述插槽用于供所述对接元件插设,其中至少一个所述侧壁设有与所述插槽相连通的多个收容孔,多个所述收容孔包括多个第一收容孔与至少一第二收容孔,所述侧壁还具有位于多个所述收容孔外侧的一容纳槽及对应每一所述第一收容孔设置的一凹槽,所述凹槽分别连通所述容纳槽与对应的所述第一收容孔,所述容纳槽与所述凹槽均自所述第二面朝向所述第一面凹陷形成,且所述容纳槽未向外贯穿与其对应的所述侧壁;多个端子,用以与所述对接元件导接,其包括多个接地端子和至少一信号端子,所述接地端子对应收容于所述第一收容孔,所述信号端子对应收容于所述第二收容孔;至少一接地件,每一所述接地件具有一主体部以及自所述主体部延伸形成的多个接地部,所述主体部收容于所述容纳槽,所述接地部收容于所述凹槽且接触所述接地端子。
进一步,每一所述端子包括一基部以及自所述基部的一端朝向所述第一面延伸形成的一接触部,所述基部固定于所述收容孔,所述接触部显露于所述插槽用于与所述对接元件导接,所述接地部的自由末端的板缘接触所述接地端子的所述基部的板面。
进一步,每一所述主体部设有多个通孔,每一所述通孔具有相对的二第一侧缘以及连接所述二第一侧缘的二第二侧缘,其中每一所述通孔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二侧缘朝向所述接地端子弯折形成所述接地部,且所述接地部的板面垂直于所述第一面。
进一步,每一所述主体部设有至少一通孔,每一所述通孔具有相对的二第一侧缘以及连接所述二第一侧缘的二第二侧缘,其中至少一个所述通孔的每一所述第二侧缘朝向所述接地端子弯折形成所述接地部。
进一步,每一所述主体部设有呈封闭状的多个通孔以及位于每相邻两个所述通孔之间的一分隔部,其中至少一个所述分隔部的相对两侧分别朝向所述接地端子弯折形成所述接地部。
进一步,每一所述端子包括一基部以及自所述基部的一端朝向所述第一面延伸形成的一接触部,所述接触部显露于所述插槽用于与所述对接元件导接,每一所述基部的相对两侧的板缘分别凸伸形成一凸部以及分别凹陷形成一缺口,所述凸部与所述收容孔固定配合,设于同一所述侧壁的相邻两个所述端子,其中一个所述端子的所述凸部沿平行于所述第一面的方向对应另一个所述端子的所述缺口。
进一步,所述接地部接触所述接地端子的所述基部形成一接触区域,所述接触区域相对于所述缺口更加靠近所述第一面。
进一步,所述侧壁设有自所述容纳槽朝向所述第一面进一步凹陷形成的至少一固定槽,所述接地件具有自所述主体部朝向所述第一面凸伸形成的至少一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固定槽固定配合。
进一步,每一所述主体部在沿垂直于所述第一面的方向上对应每一所述固定部设有一通孔。
进一步,所述接地部和所述固定部均自所述主体部的相同一端朝向所述第一面延伸形成。
进一步,所述插槽沿一纵长方向延伸,每一所述接地部包括自所述主体部弯折延伸形成的一延伸部以及自所述延伸部朝所述接地端子延伸的一抵接部,每一所述凹槽包括相互连通的一第一凹槽与一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连通所述容纳槽且收容所述延伸部,所述第二凹槽连通所述第一收容孔且收容所述抵接部,且在沿所述纵长方向上,所述第一凹槽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凹槽的尺寸。
进一步,所述插槽沿一纵长方向延伸,所述本体具有一防呆部位于所述插槽中,所述防呆部将所述插槽分隔为一第一插槽与一第二插槽,所述第一插槽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插槽的长度,所述接地件仅对应所述第一插槽设置。
进一步,每一所述侧壁设有多个所述第一收容孔和多个所述第二收容孔,多个所述端子包括多个所述接地端子和多个所述信号端子,多个所述接地端子对应收容于多个所述第一收容孔,多个所述信号端子对应收容于多个所述第二收容孔,每一所述侧壁对应收容一个所述接地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电连接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所述容纳槽与所述凹槽均自所述第二面朝向所述第一面凹陷形成,且所述容纳槽未向外贯穿与其对应的所述侧壁,所述接地件的所述主体部收容于所述容纳槽,所述接地件的所述接地部收容于所述凹槽且接触所述接地端子,使得所述接地件与所述接地端子相互电性连接在一起,降低了所述信号端子在进行高速信号传输时产生的谐振,改善了所述电连接器的高速信号传输的品质,并且所述接地件设于所述侧壁中,不会增加所述电连接器的体积,有利于所述电连接器朝小型化发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图1中电连接器的一部分端子的立体图;
图3为图1中电连接器的接地件的立体图;
图4为图1中电连接器与电子元件导接后,且与对接元件导接前的立体图;
图5为图4的主视图;
图6为图5在A-A方向上的剖视图;
图7为图6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8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电连接器在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
图9为图8中电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
图10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11为图10中电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
图12为图11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的附图标号说明:
电连接器100 | 本体1 | 第一面11 | 第二面12 |
插槽13 | 第一插槽13A | 第二插槽13B | 侧壁14 |
收容孔141 | 第一收容孔141A | 第二收容孔141B | 容纳槽142 |
凹槽143 | 第一凹槽143A | 第二凹槽143B | 固定槽144 |
防呆部15 | 端子2 | 接地端子2A | 信号端子2B |
基部21 | 凸部211 | 缺口212 | 接触部22 |
导接部23 | 接地件3 | 主体部31 | 通孔311 |
第一侧缘3111 | 第二侧缘3112 | 分隔部312 | 接地部32 |
延伸部321 | 抵接部322 | 固定部33 | 对接元件200 |
凹口4 | 电子元件300 | 纵长方向X | 横向方向Y |
竖直方向Z | 接触区域S |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目的、结构、特征以及功效等,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电连接器100定义有一竖直方向Z,以及垂直于所述竖直方向Z且相互垂直的一纵长方向X与一横向方向Y。
如图1、图4和图5所示,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电连接器100,用于导接一对接元件200至一电子元件300,其包括一本体1以及设于所述本体1中的多个端子2和二接地件3。其中,所述电连接器100为PCI-E连接器,所述对接元件200为电子卡,且所述电子元件300为电路板。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电连接器100也可以为其它类型的连接器,且所述对接元件200和所述电子元件300对应采用其它类型的元器件。
如图1和图4所示,所述本体1由绝缘材料制成,所述本体1包括上下相对设置的一第一面11与一第二面12、自所述第一面11朝向所述第二面12凹设形成的一插槽13、位于所述插槽13相对两侧的二侧壁14、以及位于所述插槽13中且连接所述二侧壁14的一防呆部15。
如图1、图4和图5所示,所述第一面11位于所述第二面12的上方,所述第一面11与所述第二面12相互平行且垂直于所述竖直方向Z。所述插槽13呈纵长设置,用于供所述对接元件200向下插设。所述防呆部15将所述插槽13分隔为一第一插槽13A与一第二插槽13B,所述第一插槽13A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插槽13B的长度,所述对接元件200对应设有一凹口4与所述防呆部15配合。
如图1、图5和图8所示,每一所述侧壁14设有多个收容孔141、一容纳槽142、多个凹槽143以及多个固定槽144。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本体1也可以仅在其中一个所述侧壁14上设有所述收容孔141、所述容纳槽142、所述凹槽143和所述固定槽144。
如图1、图5和图8所示,每一所述收容孔141上下贯穿所述第一面11和所述第二面12,所述收容孔141与所述插槽13在所述横向方向Y上相连通,且设于同一所述侧壁14上的多个所述收容孔141沿所述纵长方向X排列且呈一排设置。对应每一所述侧壁14的多个所述收容孔141包括多个第一收容孔141A和多个第二收容孔141B。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每一所述侧壁14也可以仅设有一个所述第二收容孔141B。
如图1、图5和图8所示,每一所述容纳槽142自所述第二面12朝向所述第一面11凹陷形成,所述容纳槽142未向上贯穿所述第一面11,所述容纳槽142未向外贯穿与其对应的所述侧壁14,所述容纳槽142位于与其对应所述侧壁14上的多个所述收容孔141的外侧。
如图1、图5和图8所示,每一所述凹槽143对应每一所述第一收容孔141A设置,所述凹槽143自所述第二面12朝向所述第一面11凹陷形成,所述凹槽143未向上贯穿所述第一面11,所述凹槽143分别连通所述容纳槽142与对应的所述第一收容孔141A。
如图6和图7所示,每一所述凹槽143包括相互连通的一第一凹槽143A和一第二凹槽143B,所述第一凹槽143A连通所述容纳槽142,所述第二凹槽143B连通所述第一收容孔141A,且在沿所述纵长方向X上,所述第一凹槽143A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凹槽143B的尺寸。
如图1、图5和图8所示,每一所述固定槽144自其对应的所述容纳槽142朝向所述第一面11进一步凹陷形成,所述固定槽144未向上贯穿所述第一面11且未向外贯穿与其对应的所述侧壁14。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每一所述侧壁14也可以仅设有一个所述固定槽144。
如图1、图2和图4所示,所述端子2为金属材料制成且向上组装于所述收容孔141中,多个所述端子2成两排设置且分别设于两个所述侧壁14,且位于同一排的所述端子2对应收容于位于同一排的所述收容孔141。每一排的所述端子2包括多个接地端子2A和多个信号端子2B,其中两个所述信号端子2B位于相邻两个所述接地端子2A之间,用于传输差分信号,多个所述接地端子2A对应收容于多个所述第一收容孔141A,多个所述信号端子2B对应收容于多个所述第二收容孔141B。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每一排的所述端子2也可以仅具有一个所述信号端子2B,所述信号端子2B位于相邻两个所述接地端子2A之间,用于传输单端信号。
如图1、图4和图5所示,每一所述端子2包括呈竖直板状的一基部21、自所述基部21的上端向上弯折延伸形成的一接触部22、以及自所述基部21的下端向下弯折延伸形成的一导接部23,所述基部21固定于所述收容孔141,所述接触部22显露于所述插槽13,用于与所述对接元件200导接,所述导接部23向下露出所述本体1的底部,用于与所述电子元件300导接。
如图1、图2和图4所示,每一所述基部21的相对两侧的板缘分别凸伸形成一凸部211以及分别凹陷形成一缺口212,所述缺口212位于所述基部21同一侧的所述凸部211的下方且与所述凸部211相连接,所述凸部211与所述收容孔141固定配合,设于同一所述侧壁14的相邻两个所述端子2,其中一个所述端子2的所述凸部211在沿所述纵长方向X上对应另一个所述端子2的所述缺口212。
如图1、图4和图5所示,每一所述侧壁14对应收容一个所述接地件3,所述接地件3沿所述横向方向Y上仅对应所述第一插槽13A设置,所述接地件3为金属材料制成且向上组装固定于对应的所述侧壁14中。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接地件3也可以仅具有一个且对应收容于其中一个所述侧壁14。
如图1和图3所示,每一所述接地件3包括呈竖直平板状的一主体部31、自所述主体部31的中部向内弯折延伸形成的多个接地部32、以及自所述主体部31的上端向上竖直延伸形成的多个固定部33。
如图4、图5和图8所示,所述主体部31收容于所述容纳槽142,所述主体部31的下端位于所述第二面12的上方。
如图1和图3所示,每一所述主体部31设有呈封闭状的多个通孔311以及位于每相邻两个所述通孔311之间的一分隔部312。每一所述通孔311具有相对的二第一侧缘3111以及连接所述二第一侧缘3111的二第二侧缘3112,所述第一侧缘3111沿所述纵长方向X延伸,所述第二侧缘3112沿所述竖直方向Z延伸,其中至少一个所述第二侧缘3112朝向所述接地端子2A弯折形成所述接地部32,在本实施例中,其中一个所述通孔311的每一所述第二侧缘3112朝向所述接地端子2A弯折形成所述接地部32,其中一些所述分隔部312的相对两侧分别朝向所述接地端子2A弯折形成所述接地部32,另一些所述分隔部312的仅一侧朝向所述接地端子2A弯折形成所述接地部32。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每一所述接地件3也可以在其中多个所述通孔311的每一所述第二侧缘3112均弯折形成所述接地部32,或者每一所述接地件3也可以仅在其中一个所述分隔部312的相对两侧弯折形成所述接地部32。
如图4、图5和图7所示,所述接地部32收容于所述凹槽143,所述接地部32的板面垂直于所述第一面11,所述接地部32接触所述接地端子2A的所述基部21且两者之间形成一接触区域S,其中一部分的所述接触区域S相对于所述缺口212更加靠近所述第一面11。
如图3、图5和图7所示,每一所述接地部32包括自所述第二侧缘3112弯折延伸形成的一延伸部321以及自所述延伸部321朝向所述接地端子2A延伸的一抵接部322,所述延伸部321收容于所述第一凹槽143A,所述抵接部322收容于所述第二凹槽143B,且所述抵接部322的自由末端的板缘接触所述接地端子2A的所述基部21的板面。
如图4和图9所示,所述固定部33固定于所述固定槽144,以将所述接地件3固定于对应的所述侧壁14。如图1和图3所示,每一所述主体部31在沿所述竖直方向Z上对应每一所述固定部33对应设有一个所述通孔311。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每一所述接地件3也可以仅具有一个所述固定部33。
如图10至图12所示,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电连接器100,该实施例附图中与第一实施例中标号相同的结构,本实施例不再作重复描述,并且其与第一实施例的电连接器100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主体部31不设有所述通孔;所述抵接部322自所述主体部31的上端向上且向内弯折延伸形成,因此所述接地部32和所述固定部33均自所述主体部31的上端朝向所述第一面11延伸形成,简化了所述接地部32和所述固定部33的加工工艺;所述接地部32的板面接触所述接地端子2A的所述基部21的板面,从而形成所述接触区域S,且整个所述接触区域S相对于所述缺口212更加靠近所述第一面11。
综上所述,本发明电连接器有下列有益效果:
(1)所述容纳槽142与所述凹槽143均自所述第二面12朝向所述第一面11凹陷形成,且所述容纳槽142未向外贯穿与其对应的所述侧壁14,所述接地件3的所述主体部31收容于所述容纳槽142,所述接地件3的所述接地部32收容于所述凹槽143且接触所述接地端子2A,使得所述接地件3与所述接地端子2A相互电性连接在一起,降低了所述信号端子2B在进行高速信号传输时产生的谐振,改善了所述电连接器100的高速信号传输的品质,并且所述接地件3设于所述侧壁14中,不会增加所述电连接器100的体积,有利于所述电连接器100朝小型化发展。
(2)所述基部21呈竖直板状且垂直于所述第一面11,所述接地部32的板面垂直于所述第一面11,所述接地部32的自由末端的板缘接触所述接地端子2A的所述基部21的板面,不仅简化了所述接地部32的结构,从而方便成型所述接地部32,而且使得所述接地部32沿所述竖直方向Z具有足够的长度与所述接地端子2A接触。
(3)设于同一所述侧壁14的相邻两个所述端子2,其中一个所述端子2的所述凸部211沿所述纵长方向X对应另一个所述端子2的所述缺口212设置,当相邻两个所述端子2之间的排布更为紧密时,避免了相邻两个所述端子2的所述凸部211同时挤压而损坏对应的相邻两个所述收容孔141之间的塑胶部分,进而避免了相邻两个所述端子2的所述凸部211因相互接触而造成短路。
(4)所述接地部32自所述主体部31弯折延伸形成,所述第一凹槽143A收容所述延伸部321,所述第二凹槽143B收容所述抵接部322,且所述第一凹槽143A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凹槽143B的尺寸,因此所述第一凹槽143A具有足够的空间用于让位具有弯曲形状的所述延伸部321,所述第二凹槽143B用于定位所述抵接部322,进而保证所述接地件3与所述接地端子2A之间的稳定接触。
以上详细说明仅为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的说明,非因此局限本发明之专利范围,所以,凡运用本创作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为之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创作之专利范围内。
Claims (13)
1.一种电连接器,用于导接一对接元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本体,具有相对设置的一第一面与一第二面,所述本体具有自所述第一面朝向所述第二面凹设形成的一插槽及位于所述插槽相对两侧的二侧壁,所述插槽用于供所述对接元件插设,其中至少一个所述侧壁设有与所述插槽相连通的多个收容孔,多个所述收容孔包括多个第一收容孔与至少一第二收容孔,所述侧壁还具有位于多个所述收容孔外侧的一容纳槽及对应每一所述第一收容孔设置的一凹槽,所述凹槽分别连通所述容纳槽与对应的所述第一收容孔,所述容纳槽与所述凹槽均自所述第二面朝向所述第一面凹陷形成,且所述容纳槽未向外贯穿与其对应的所述侧壁;
多个端子,用以与所述对接元件导接,其包括多个接地端子和至少一信号端子,所述接地端子对应收容于所述第一收容孔,所述信号端子对应收容于所述第二收容孔;
至少一接地件,每一所述接地件具有一主体部以及自所述主体部延伸形成的多个接地部,所述主体部收容于所述容纳槽,所述接地部收容于所述凹槽且接触所述接地端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端子包括一基部以及自所述基部的一端朝向所述第一面延伸形成的一接触部,所述基部固定于所述收容孔,所述接触部显露于所述插槽用于与所述对接元件导接,所述接地部的自由末端的板缘接触所述接地端子的所述基部的板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主体部设有多个通孔,每一所述通孔具有相对的二第一侧缘以及连接所述二第一侧缘的二第二侧缘,其中每一所述通孔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二侧缘朝向所述接地端子弯折形成所述接地部,且所述接地部的板面垂直于所述第一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主体部设有至少一通孔,每一所述通孔具有相对的二第一侧缘以及连接所述二第一侧缘的二第二侧缘,其中至少一个所述通孔的每一所述第二侧缘朝向所述接地端子弯折形成所述接地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主体部设有呈封闭状的多个通孔以及位于每相邻两个所述通孔之间的一分隔部,其中至少一个所述分隔部的相对两侧分别朝向所述接地端子弯折形成所述接地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端子包括一基部以及自所述基部的一端朝向所述第一面延伸形成的一接触部,所述接触部显露于所述插槽用于与所述对接元件导接,每一所述基部的相对两侧的板缘分别凸伸形成一凸部以及分别凹陷形成一缺口,所述凸部与所述收容孔固定配合,设于同一所述侧壁的相邻两个所述端子,其中一个所述端子的所述凸部沿平行于所述第一面的方向对应另一个所述端子的所述缺口。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部接触所述接地端子的所述基部形成一接触区域,所述接触区域相对于所述缺口更加靠近所述第一面。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设有自所述容纳槽朝向所述第一面进一步凹陷形成的至少一固定槽,所述接地件具有自所述主体部朝向所述第一面凸伸形成的至少一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固定槽固定配合。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主体部在沿垂直于所述第一面的方向上对应每一所述固定部设有一通孔。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部和所述固定部均自所述主体部的相同一端朝向所述第一面延伸形成。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槽沿一纵长方向延伸,每一所述接地部包括自所述主体部弯折延伸形成的一延伸部以及自所述延伸部朝所述接地端子延伸的一抵接部,每一所述凹槽包括相互连通的一第一凹槽与一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连通所述容纳槽且收容所述延伸部,所述第二凹槽连通所述第一收容孔且收容所述抵接部,且在沿所述纵长方向上,所述第一凹槽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凹槽的尺寸。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槽沿一纵长方向延伸,所述本体具有一防呆部位于所述插槽中,所述防呆部将所述插槽分隔为一第一插槽与一第二插槽,所述第一插槽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插槽的长度,所述接地件仅对应所述第一插槽设置。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侧壁设有多个所述第一收容孔和多个所述第二收容孔,多个所述端子包括多个所述接地端子和多个所述信号端子,多个所述接地端子对应收容于多个所述第一收容孔,多个所述信号端子对应收容于多个所述第二收容孔,每一所述侧壁对应收容一个所述接地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181528.8A CN109301545B (zh) | 2018-10-11 | 2018-10-11 | 电连接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181528.8A CN109301545B (zh) | 2018-10-11 | 2018-10-11 | 电连接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301545A true CN109301545A (zh) | 2019-02-01 |
CN109301545B CN109301545B (zh) | 2020-04-24 |
Family
ID=651622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1181528.8A Active CN109301545B (zh) | 2018-10-11 | 2018-10-11 | 电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9301545B (zh)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130014A (zh) * | 2020-09-02 | 2020-12-25 | 苏州华兴源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型芯及高速信号传输用导电件组件 |
CN112242636A (zh) * | 2019-07-18 | 2021-01-19 | 嘉基电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CN112952427A (zh) * | 2021-01-25 | 2021-06-11 |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
CN114639998A (zh) * | 2022-02-18 | 2022-06-17 | 鹤山市得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连接器、连接器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
TWI797432B (zh) * | 2019-03-30 | 2023-04-01 | 英屬開曼群島商鴻騰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電連接器 |
TWI827993B (zh) * | 2021-10-29 | 2024-01-01 | 技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Pci-e連接器模組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87058A (zh) * | 1996-12-30 | 1998-07-08 |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卡缘连接器 |
CN2462602Y (zh) * | 2000-09-13 | 2001-11-28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连接记忆模块至卡缘连接器之转接器 |
US20130288534A1 (en) * | 2012-04-26 | 2013-10-31 | Apple Inc. | Edge connector having a high-density of contacts |
CN203911051U (zh) * | 2014-05-20 | 2014-10-29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CN206422325U (zh) * | 2017-01-16 | 2017-08-18 | 宣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具有屏蔽板的高频连接器 |
CN107093827A (zh) * | 2017-05-09 | 2017-08-25 |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CN207925718U (zh) * | 2017-12-15 | 2018-09-28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卡缘连接器 |
-
2018
- 2018-10-11 CN CN201811181528.8A patent/CN109301545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87058A (zh) * | 1996-12-30 | 1998-07-08 |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卡缘连接器 |
CN2462602Y (zh) * | 2000-09-13 | 2001-11-28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连接记忆模块至卡缘连接器之转接器 |
US20130288534A1 (en) * | 2012-04-26 | 2013-10-31 | Apple Inc. | Edge connector having a high-density of contacts |
CN203911051U (zh) * | 2014-05-20 | 2014-10-29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CN206422325U (zh) * | 2017-01-16 | 2017-08-18 | 宣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具有屏蔽板的高频连接器 |
CN107093827A (zh) * | 2017-05-09 | 2017-08-25 |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CN207925718U (zh) * | 2017-12-15 | 2018-09-28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卡缘连接器 |
Cited B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797432B (zh) * | 2019-03-30 | 2023-04-01 | 英屬開曼群島商鴻騰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電連接器 |
CN112242636A (zh) * | 2019-07-18 | 2021-01-19 | 嘉基电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CN112130014A (zh) * | 2020-09-02 | 2020-12-25 | 苏州华兴源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型芯及高速信号传输用导电件组件 |
CN112952427A (zh) * | 2021-01-25 | 2021-06-11 |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
CN112952427B (zh) * | 2021-01-25 | 2022-12-27 |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
TWI827993B (zh) * | 2021-10-29 | 2024-01-01 | 技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Pci-e連接器模組 |
CN114639998A (zh) * | 2022-02-18 | 2022-06-17 | 鹤山市得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连接器、连接器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
CN114639998B (zh) * | 2022-02-18 | 2024-02-27 | 鹤山市得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连接器、连接器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301545B (zh) | 2020-04-2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301545A (zh) | 电连接器 | |
CN109962353B (zh) | 卡缘连接器 | |
CN107658584B (zh) | 连接器 | |
CN204243365U (zh) | 电连接器 | |
CN104584331B (zh) | 连接器 | |
CN109742606A (zh) | 电连接器 | |
US20090247014A1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a shell with a portion retained in an insulative housing | |
CN109462071A (zh) | 电连接器 | |
CN107681301B (zh) | 电连接器 | |
CN105449415B (zh) | 电连接器 | |
CN105428860A (zh) | 高速率插座连接器 | |
US20140364013A1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 |
US7008762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having grounding function | |
US20170025794A1 (en) | High frequency connector with enhanced grounding for reduced crosstalk | |
CN108448287A (zh) | 电连接器 | |
CN109301546A (zh) | 电连接器 | |
CN109286092A (zh) | 电连接器 | |
CN109616794A (zh) | 电连接器 | |
CN109361091A (zh) | 电连接器 | |
CN110086018A (zh) | 电连接器 | |
CN106252968A (zh) | 电连接器 | |
CN101505017A (zh) | 电源连接器组件 | |
CN108281813A (zh) | 电连接器 | |
CN208284683U (zh) | 一种具有扭转端子的连接器 | |
CN109586065A (zh) | 电连接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