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193117B - 一种移动终端和天线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移动终端和天线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193117B CN109193117B CN201811069340.4A CN201811069340A CN109193117B CN 109193117 B CN109193117 B CN 109193117B CN 201811069340 A CN201811069340 A CN 201811069340A CN 109193117 B CN109193117 B CN 10919311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ntenna
- mobile terminal
- preset
- frequency band
- display scree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5855 radi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52—Means for reducing coupling between antennas; Means for reducing coupling between an antenna and another structure
- H01Q1/521—Means for reducing coupling between antennas; Means for reducing coupling between an antenna and another structure reducing the coupling between adjacent antenna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21/00—Antenna arrays or system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21/00—Antenna arrays or systems
- H01Q21/30—Combinations of separate antenna units operating in different wavebands and connected to a common feeder system
Landscapes
- Support Of Aerials (AREA)
- Variable-Direction Aerials And Aerial Array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和天线控制方法,包括:第一显示屏和第二显示屏,第一显示屏与第二显示屏可相对折叠设置;第一壳体,第一壳体与第一显示屏贴合设置,第一壳体上设置有第一天线组;第二壳体,第二壳体与第二显示屏贴合设置,第二壳体上设置有第二天线组;在移动终端处于预先设置的折叠状态时,若第一天线组中的第一天线与第二天线组中的第二天线之间的相对距离值小于或等于预设距离值,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中的其中一个天线工作于目标工作频段。本发明可满足用户在移动终端展开状态下使用过程中大量数据交互的使用需求;并且,能够避免第一天线组和第二天线组中的天线在移动终端处于折叠状态时发生的天线干扰。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终端和天线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移动终端在2/3G时代发展了两种结构,一种为直板式结构,一种为翻盖式结构,直板式结构由于外观结构固定,相应形态较固定,因此一旦天线在移动终端上设计完成,天线的各项参数基本都已确定;在移动终端由直板式结构变到翻盖式结构时,由于在2/3G时移动终端只有单独的一支天线,不存在天线之间的互扰问题,因此在翻盖式结构的移动终端打开和折叠时天线主要受辐射地的影响,影响因素单一。
移动终端进入4G时代后,随着移动数据资费降低及用户对数据业务的体验需要,移动终端在天线设计需求上需要支持4天线设计,即在移动终端的狭小空间内需要容纳4支天线及GPS/WIFI等天线,对设计提出新的需求,并且,随着折叠屏移动终端的兴起和发展,移动终端使用场景不断增多,用户对于移动终端的数据业务的使用需求也在不断增大,即对天线使用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现有技术中的天线设计将难以满足用户对于折叠屏移动终端的数据业务的使用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和天线控制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天线设计难以满足用户对于折叠屏移动终端的数据业务的使用需求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
第一显示屏和第二显示屏,第一显示屏与第二显示屏可相对折叠设置;
第一壳体,第一壳体与第一显示屏贴合设置,第一壳体上设置有第一天线组;
第二壳体,第二壳体与第二显示屏贴合设置,第二壳体上设置有第二天线组;
在移动终端处于预先设置的折叠状态时,若第一天线组中的第一天线与第二天线组中的第二天线之间的相对距离值小于或等于预设距离值,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中的其中一个天线工作于目标工作频段。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天线控制方法,应用于上述移动终端,包括:
获取移动终端的开合状态;
在获取到移动终端处于预先设置的折叠状态,且第一天线组中的第一天线与第二天线组中的第二天线之间的相对距离值小于或等于预设距离值时,控制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中的其中一个天线工作于目标工作频段。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第一天线组和第二天线组的天线在移动终端处于展开状态时同时工作,能够满足用户在移动终端展开状态下的使用过程中大量数据交互的使用需求,进而提升天线性能;并且,能够改善第一天线组和第二天线组中的天线在移动终端处于折叠状态时的隔离度,避免发生天线干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表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表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表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4表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中天线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5表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中天线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6表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中天线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7表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天线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图1示出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图2示出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之二,图3示出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请参见图1、图2和图3,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可以包括:
第一显示屏11和第二显示屏12,第一显示屏11与第二显示屏12可相对折叠设置;
第一壳体13,第一壳体13与第一显示屏11贴合设置,第一壳体13上设置有第一天线组;
第二壳体14,第二壳体14与第二显示屏12贴合设置,第二壳体14上设置有第二天线组;
在移动终端处于预先设置的折叠状态时,若第一天线组中的第一天线与第二天线组中的第二天线之间的相对距离值小于或等于预设距离值,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中的其中一个天线工作于目标工作频段。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第一壳体13和第二壳体14,贴合设置于第一壳体13的第一显示屏11与贴合设置于第二壳体14的第二显示屏12能够相互翻折,使第一显示屏11和第二显示屏12折叠或展开,即移动终端处于折叠状态或展开状态。其中,该第一壳体13和第二壳体14之间设置有连接结构15,通过该连接结构实现第一壳体13和第二壳体14之间的相互翻折,进而实现第一显示屏11和第二显示屏12相对折叠或展开,具体的,该连接结构15可以为铰链,即第一壳体13和第二壳体14之间可通过铰链连接。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移动终端处于展开状态时,第一显示屏11的显示屏朝向与第二显示屏12的显示屏朝向相同,第一显示屏11和第二显示屏12展开为完整的显示屏;移动终端处于预先设置的折叠状态时,第一显示屏11的显示屏朝向与第二显示屏12的显示屏朝向相反。其中,在一示例中,如图3所示,移动终端处于预先设置的折叠状态时,第一显示屏11与第二显示屏12可以是相互面对设置的,此时,第一壳体13与第二壳体14相互背离设置;在另一示例中,移动终端处于预先设置的折叠状态时,第一显示屏11与第二显示屏12可以是相互背离设置的,此时,第一壳体13与第二壳体14相互面对设置。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第一壳体13和第二壳体14上分别设置天线组,即第一壳体13上设置第一天线组,第二壳体14上设置第二天线组,其中图2中示出的每一虚线构成的椭圆形表示为第一天线组和第二天线组中的天线,这样,在移动终端处于展开状态时,能够通过第一天线组和第二天线组的天线同时工作,能够满足用户在移动终端展开状态下的使用过程中大量数据交互的使用需求,进而提升天线性能,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其中,在移动终端处于展开状态时,第一天线组中的天线与第二天线组中的天线之间的距离大于低频的1/4波长,从而能够避免天线之间的互扰问题。
进一步的,本发明实施例中,在移动终端处于预先设置的折叠状态时,用户对于移动终端的数据交互的使用需求一般较小,通常只需保证移动终端基本的通信和数据业务需求即可,例如保证移动终端基本的搜网及来电待机使用功能,此时,为避免移动终端折叠状态下,第一天线组与第二天线组中的部分天线之间的距离较小,造成天线的隔离度较大导致天线相互干扰的问题,在第一天线组中的天线与第二天线组中的天线,若其中有部分天线之间的相对距离值小于或等于预设距离值,即,第一天线组中的第一天线与第二天线组中的第二天线之间的相对距离值小于或等于预设距离值,则使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中的其中一个天线工作于目标工作频段,这里,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中只有一个天线工作于目标工作频段,即,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中只有一个天线正常通信或数据交互,这样,能够避免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在同频段存在谐振,从而能够改善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的隔离度,避免两者之间的干扰,其中,该目标工作频段即为天线正常通信或数据交互的工作频段。另外,该预设距离值可以预先通过多组实验数据得到,也可以根据历史经验预先设定,在一示例中,该预设距离值可以为低频的1/4波长。其中,本发明实施例中,为更好地满足用户对数据业务的体验需要,每一天线组中可以分别包括至少四个天线,即第一天线组可以包括至少四个天线,第二天线组可以包括至少四个天线。
其中,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对于移动终端是否处于预先设置的折叠状态,可以通过移动终端的红外传感器检测第一显示屏11和第二显示屏12之间的相对位置状态来确定,这里,基于移动终端处于预先设置的折叠状态时,第一显示屏11和第二显示屏12之间的相对设置位置的不同,用于检测第一显示屏11和第二显示屏12之间的相对位置状态的红外传感器的设置位置相应不同,即,在一示例中,移动终端处于预先设置的折叠状态时,第一显示屏11与第二显示屏12可以是相互面对设置的,此时,红外传感器可以设置于移动终端上与其中一显示屏相同的一侧;在另一示例中,移动终端处于预先设置的折叠状态时,第一显示屏11与第二显示屏12可以是相互背离设置的,此时,红外传感器可以设置于移动终端上与其中一显示屏相反的一侧。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移动终端处于预先设置的折叠状态时,通过将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中的其中一个天线工作于目标工作频段,使其正常通信或数据交互的同时,可以将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中除工作于目标工作频段的天线以外的另一天线的状态设置为失效,以便进一步避免天线干扰。
其中,在本发明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在移动终端处于预先设置的折叠状态时,若第一天线组中的第一天线与第二天线组中的第二天线之间的相对距离值小于或等于预设距离值,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中除工作于目标工作频段的天线以外的另一个天线不工作。这里,通过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中除工作于目标工作频段的天线以外的另一天线设置为不工作,使其处于失效状态,从而能够避免两天线之间的干扰,确保天线的工作性能。
另外,考虑到在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中除工作于目标工作频段的天线以外的另一天线设置为不工作时,可能只是造成失效的天线(即不工作的天线)的天线信号较差,而导致不断被搜索,从而造成移动终端的耗电较大的问题,因此,在本发明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在移动终端处于预先设置的折叠状态时,若第一天线组中的第一天线与第二天线组中的第二天线之间的相对距离值小于或等于预设距离值,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中除工作于目标工作频段的天线以外的另一个天线工作于预设频段,其中,工作于预设频段的天线与工作于目标工作频段的天线不发生谐振干扰。这里,通过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中除工作于目标工作频段的天线以外的另一个天线工作于预设频段,使其处于失效状态,使得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不发生谐振干扰,保证两者的隔离度达到最佳,确保天线的工作性能;并且,与通过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中除工作于目标工作频段的天线以外的另一个天线不工作的方式相比较,能够避免另一天线因信号较差而不断被搜索,从而降低移动终端的耗电。需要说明的是,该预设频段可以为额外设置的用于使天线失效不与工作于目标工作频段的天线发生谐振干扰的一些频段,也可以是预先设置的天线上区别于目标工作频段的工作频段。
其中,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天线组和第二天线组中,每一天线可以包括:天线辐射体21、天线开关22和预设匹配器件23,预设匹配器件用于控制天线工作于预设频段。在第一天线组和第二天线组中,天线可以采用多种结构设置形式,优选的,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天线开关22的第一端与天线辐射体21连接,天线开关22的第二端与预设匹配器件23的第一端连接,预设匹配器件23的第二端接地,当需要天线工作于预设频段时,通过天线开关22闭合,以使预设匹配器件23起作用使天线工作于预设频段;或者,如图5所示,预设匹配器件23的第一端与天线辐射体21连接,预设匹配器件23的第二端与天线开关22的第一端连接,天线开关22的第二端接地,同样的,当需要天线工作于预设频段时,通过天线开关22闭合,以使预设匹配器件23起作用使天线工作于预设频段;或者,如图6所示,预设匹配器件23的第一端与天线辐射体21连接,预设匹配器件23的第二端与馈源24连接,天线开关22与预设匹配器件23并联,当需要天线工作于预设频段时,通过天线开关22断开,以使预设匹配器件23起作用使天线工作于预设频段。在一示例中,该预设匹配器件23可以为电容或电感。
在本发明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移动终端还可以包括:控制模块,分别与第一天线组和第二天线组中的天线连接;在移动终端处于预先设置的折叠状态时,控制模块控制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中的其中一个天线工作于目标工作频段。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控制模块对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的状态进行控制,即控制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中的其中一个天线工作于目标工作频段,使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中只有一个天线正常通信或数据交互,避免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在同频段存在谐振,改善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的隔离度,避免两者之间的干扰。进一步的,该控制模块还可以控制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中除工作于目标工作频段的天线以外的另一个天线处于失效状态,即,可以控制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中除工作于目标工作频段的天线以外的另一天线不工作,或者,控制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中除工作于目标工作频段的天线以外的另一个天线工作于预设频段,从而能够进一步避免两天线之间的干扰,确保天线的工作性能。
优选的,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确保天线的工作性能,在移动终端处于预先设置的折叠状态,且移动终端放置于一放置面时,控制模块控制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中的远离放置面的天线工作于目标工作频段。这里,通过控制模块控制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中的远离放置面的天线工作于目标工作频段,能够避免例如金属材质桌面等放置面对天线性能的影响,从而更好地确保天线的工作性能,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另外,本发明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该移动终端还可以包括:射频模块;切换开关,切换开关的第一端与射频模块连接,切换开关的第二端与第一天线组和第二天线组中的天线分别连接,切换开关的第三端与控制模块连接。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射频模块产生相应的频段信号,经切换开关导通连接至第一天线组和第二天线组中的某一天线或某些天线,并通过天线实现信号发射,同样的,可以通过相应的天线接收信号并经切换开关传输至射频模块;其中,切换开关通过控制模块控制以实现与第一天线组和第二天线组中的各个天线的导通连接。其中,该切换开关可以为双刀双掷开关、三刀三掷开关或四刀四掷开关。
另外,本发明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该控制模块可以为调制解调器(Modem)。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通过第一天线组和第二天线组的天线在移动终端处于展开状态时同时工作,能够满足用户在移动终端展开状态下的使用过程中大量数据交互的使用需求,进而提升天线性能;并且,能够改善第一天线组和第二天线组中的天线在移动终端处于折叠状态时的隔离度,避免发生天线干扰。
另外,请参见图7,其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天线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天线控制方法,应用于上述的移动终端,该天线控制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701,获取移动终端的开合状态。
本步骤中,获取移动终端的开合状态,即获取移动终端处于展开状态或预先设置的折叠状态,以便后续基于移动终端的开合状态,对第一天线组与第二天线组中的天线进行设置,确保天线工作性能。
步骤702,在获取到移动终端处于预先设置的折叠状态,且第一天线组中的第一天线与第二天线组中的第二天线之间的相对距离值小于或等于预设距离值时,控制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中的其中一个天线工作于目标工作频段。
本步骤中,基于步骤701获取到的移动终端的开合状态,对第一天线组与第二天线组中的天线进行设置,具体的,在获取到移动终端处于预先设置的折叠状态时,控制相对距离值小于或等于预设距离值的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中的其中一个天线工作于目标工作频段,即控制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中只有一个天线工作于目标工作频段,从而改善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的隔离度,避免两者之间的干扰;在获取到移动终端处于展开状态时,则可以控制第一天线组和第二天线组中的天线同时工作,提升天线性能,确保满足用户在移动终端展开状态下的使用过程中大量数据交互的使用需求,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其中,在本发明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确保天线的工作性能,步骤702,在获取到移动终端处于预先设置的折叠状态,且第一天线组中的第一天线与第二天线组中的第二天线之间的相对距离值小于或等于预设距离值,控制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中的其中一个天线工作于目标工作频段,可以包括:在获取到移动终端处于预先设置的折叠状态,移动终端放置于一放置面,且第一天线组中的第一天线与第二天线组中的第二天线之间的相对距离值小于或等于预设距离值时,控制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中的远离放置面的天线工作于目标工作频段。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控制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中的远离放置面的天线工作于目标工作频段,能够避免例如金属材质桌面等放置面对天线性能的影响,从而更好地确保天线的工作性能,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进一步的,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为能够进一步避免天线干扰,在移动终端处于预先设置的折叠状态时,可以通过控制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中的其中一个天线工作于目标工作频段,使其正常通信或数据交互的同时,可以控制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中除工作于目标工作频段的天线以外的另一天线的状态设置为失效。
具体的,在本发明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步骤702,在获取到移动终端处于预先设置的折叠状态,且第一天线组中的第一天线与第二天线组中的第二天线之间的相对距离值小于或等于预设距离值,控制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中的其中一个天线工作于目标工作频段之后,该天线控制方法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控制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中除工作于目标工作频段的天线以外的另一个天线不工作;或者,控制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中除工作于目标工作频段的天线以外的另一个天线工作于预设频段,其中,工作于预设频段的天线与工作于目标工作频段的天线不发生谐振干扰。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获取到移动终端处于预先设置的折叠状态,可以在控制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中的其中一个天线工作于目标工作频段的同时,控制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中除工作于目标工作频段的天线以外的另一天线不工作,使其处于失效状态,从而能够避免两天线之间的干扰,确保天线的工作性能;或者,也可以通过控制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中除工作于目标工作频段的天线以外的另一个天线工作于预设频段,使得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不发生谐振干扰,保证两者的隔离度达到最佳,确保天线的工作性能,并且,与通过控制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中除工作于目标工作频段的天线以外的另一个天线不工作的方式相比较,能够避免另一天线因信号较差而不断被搜索,从而降低移动终端的耗电。
另外,在本发明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步骤701,获取移动终端的开合状态,可以包括以下步骤:通过移动终端的红外传感器检测第一显示屏和第二显示屏之间的相对位置状态,确定移动终端处于折叠状态。本发明实施例中,该移动终端上可以设置,用于检测第一显示屏和第二显示屏之间的相对位置状态的红外传感器,其中,该红外传感器可以基于移动终端处于预先设置的折叠状态时,第一显示屏和第二显示屏之间的相对设置位置的不同来进行具体位置设置。例如,若移动终端处于预先设置的折叠状态时,第一显示屏与第二显示屏是相互面对设置的,则红外传感器可以设置于移动终端上与其中一显示屏相同的一侧;或者,若移动终端处于预先设置的折叠状态时,第一显示屏与第二显示屏是相互背离设置的,则红外传感器可以设置于移动终端上与其中一显示屏相反的一侧。其中,通过红外传感器检测第一显示屏和第二显示屏之间的相对位置状态,确定移动终端处于折叠状态,可以具体包括:通过红外传感检测第一显示屏和第二显示屏之间的相对位置距离值;在该相对位置距离值小于一预设值时,确定移动终端处于折叠状态。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天线控制方法,通过第一天线组和第二天线组的天线在移动终端处于展开状态时同时工作,能够满足用户在移动终端展开状态下的使用过程中大量数据交互的使用需求,进而提升天线性能;并且,能够改善第一天线组和第二天线组中的天线在移动终端处于折叠状态时的隔离度,避免发生天线干扰,确保天线的工作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空调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之内。
Claims (9)
1.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显示屏和第二显示屏,所述第一显示屏与所述第二显示屏可相对折叠设置;
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一显示屏贴合设置,所述第一壳体上设置有第一天线组;
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二显示屏贴合设置,所述第二壳体上设置有第二天线组;
在所述移动终端处于展开状态时,所述第一天线组和所述第二天线组中的天线同时工作;
在所述移动终端处于预先设置的折叠状态时,若所述第一天线组中的第一天线与所述第二天线组中的第二天线之间的相对距离值小于或等于预设距离值,所述第一天线和所述第二天线中的其中一个天线工作于目标工作频段;
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
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一天线组和所述第二天线组中的天线连接;
在所述移动终端处于预先设置的折叠状态时,控制模块控制所述第一天线和所述第二天线中的其中一个天线工作于目标工作频段;
在所述移动终端处于预先设置的折叠状态,且所述移动终端放置于一放置面时,控制模块控制所述第一天线和所述第二天线中的远离所述放置面的天线工作于目标工作频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移动终端处于预先设置的折叠状态时,若所述第一天线组中的第一天线与所述第二天线组中的第二天线之间的相对距离值小于或等于预设距离值,所述第一天线和所述第二天线中除工作于所述目标工作频段的天线以外的另一个天线不工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移动终端处于预先设置的折叠状态时,若所述第一天线组中的第一天线与所述第二天线组中的第二天线之间的相对距离值小于或等于预设距离值,所述第一天线和所述第二天线中除工作于所述目标工作频段的天线以外的另一个天线工作于预设频段,其中,工作于预设频段的天线与工作于目标工作频段的天线不发生谐振干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天线组和所述第二天线组中,每一天线包括:天线辐射体、天线开关和预设匹配器件,所述预设匹配器件用于控制天线工作于预设频段;
所述天线开关的第一端与所述天线辐射体连接,所述天线开关的第二端与所述预设匹配器件的第一端连接,所述预设匹配器件的第二端接地;
或者,所述预设匹配器件的第一端与所述天线辐射体连接,所述预设匹配器件的第二端与所述天线开关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天线开关的第二端接地;
或者,所述预设匹配器件的第一端与所述天线辐射体连接,所述预设匹配器件的第二端与馈源连接,所述天线开关与所述预设匹配器件并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射频模块;
切换开关,所述切换开关的第一端与所述射频模块连接,所述切换开关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天线组和所述第二天线组中的天线分别连接,所述切换开关的第三端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
6.一种天线控制方法,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所述移动终端的开合状态;
在获取到所述移动终端处于预先设置的折叠状态,且第一天线组中的第一天线与第二天线组中的第二天线之间的相对距离值小于或等于预设距离值时,控制所述第一天线和所述第二天线中的其中一个天线工作于目标工作频段。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天线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获取到所述移动终端处于预先设置的折叠状态,且第一天线组中的第一天线与第二天线组中的第二天线之间的相对距离值小于或等于预设距离值,控制所述第一天线和所述第二天线中的其中一个天线工作于目标工作频段,包括:
在获取到所述移动终端处于预先设置的折叠状态,所述移动终端放置于一放置面,且第一天线组中的第一天线与第二天线组中的第二天线之间的相对距离值小于或等于预设距离值时,控制所述第一天线和所述第二天线中的远离所述放置面的天线工作于目标工作频段。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天线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获取到所述移动终端处于预先设置的折叠状态,且第一天线组中的第一天线与第二天线组中的第二天线之间的相对距离值小于或等于预设距离值,控制所述第一天线和所述第二天线中的其中一个天线工作于目标工作频段之后,还包括:
控制所述第一天线和所述第二天线中除工作于所述目标工作频段的天线以外的另一个天线不工作;或者,
控制所述第一天线和所述第二天线中除工作于所述目标工作频段的天线以外的另一个天线工作于预设频段,其中,工作于预设频段的天线与工作于目标工作频段的天线不发生谐振干扰。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天线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所述移动终端的开合状态,包括:
通过所述移动终端的红外传感器检测所述第一显示屏和所述第二显示屏之间的相对位置状态,确定所述移动终端处于折叠状态。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069340.4A CN109193117B (zh) | 2018-09-13 | 2018-09-13 | 一种移动终端和天线控制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069340.4A CN109193117B (zh) | 2018-09-13 | 2018-09-13 | 一种移动终端和天线控制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193117A CN109193117A (zh) | 2019-01-11 |
CN109193117B true CN109193117B (zh) | 2021-01-08 |
Family
ID=649109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1069340.4A Active CN109193117B (zh) | 2018-09-13 | 2018-09-13 | 一种移动终端和天线控制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9193117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697315B (zh) * | 2019-03-15 | 2022-04-1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可折叠终端设备 |
CN110138960B (zh) * | 2019-04-11 | 2021-11-23 | 闻泰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可折叠移动终端的天线调谐方法、系统及可折叠移动终端 |
CN110071358B (zh) * | 2019-04-16 | 2020-11-20 | 成都海澳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折叠耦合的5g多频段蝶形天线 |
CN110072014B (zh) * | 2019-05-20 | 2021-04-09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屏幕折叠状态确定方法和移动终端 |
CN110113459B (zh) * | 2019-05-27 | 2021-10-15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天线控制方法和折叠屏终端 |
CN113330637A (zh) * | 2019-05-31 | 2021-08-31 | 深圳市柔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天线控制方法及终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KR102772465B1 (ko) | 2019-06-19 | 2025-02-25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전자 장치의 형태 변화에 기반한 5g 통신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전자 장치 |
CN112151960A (zh) * | 2019-06-28 | 2020-12-2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可折叠的移动终端和天线控制方法 |
CN110277642B (zh) * | 2019-07-15 | 2021-02-02 |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移动终端 |
CN112436265B (zh) * | 2019-08-26 | 2024-11-29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终端有限公司 | 移动终端及其天线控制方法 |
CN110602282A (zh) * | 2019-08-30 | 2019-12-20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天线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
CN110718760B (zh) * | 2019-10-24 | 2020-12-25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天线单元以及折叠屏终端设备 |
CN112952351B (zh) * | 2021-02-02 | 2023-06-16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及控制方法 |
CN113381166A (zh) * | 2021-06-10 | 2021-09-10 | 清华大学 | 用于通信和毫米波雷达传感的柔性透明屏内天线及其设置方法 |
CN114760378A (zh) * | 2022-05-09 | 2022-07-15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949643A (en) * | 1996-11-18 | 1999-09-07 | Batio; Jeffry | Portable computer having split keyboard and pivotal display screen halves |
CN104199326A (zh) * | 2014-08-25 | 2014-12-10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控制方法、控制器及电子设备 |
CN106374237A (zh) * | 2015-07-20 | 2017-02-01 |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多天线系统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030786A (zh) * | 2006-03-01 | 2007-09-05 | 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 可携式电子装置 |
CN201839326U (zh) * | 2010-08-13 | 2011-05-18 |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一种翻盖式移动终端 |
US20140004795A1 (en) * | 2012-06-29 | 2014-01-02 |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non-contact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
US9007179B2 (en) * | 2013-03-25 | 2015-04-14 |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 Electronic apparatus |
CN103490794B (zh) * | 2013-09-09 | 2015-04-22 | 熊猫电子集团有限公司 | 可变天调匹配网络结构电路 |
US10193213B2 (en) * | 2015-10-14 | 2019-01-29 |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 Self-adaptive antenna system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having multiple form factors |
CN107040279B (zh) * | 2017-03-03 | 2020-12-18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
-
2018
- 2018-09-13 CN CN201811069340.4A patent/CN109193117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949643A (en) * | 1996-11-18 | 1999-09-07 | Batio; Jeffry | Portable computer having split keyboard and pivotal display screen halves |
CN104199326A (zh) * | 2014-08-25 | 2014-12-10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控制方法、控制器及电子设备 |
CN106374237A (zh) * | 2015-07-20 | 2017-02-01 |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多天线系统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内置多频段手机天线的设计";张平;《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电子期刊)》;20160415;全文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193117A (zh) | 2019-01-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193117B (zh) | 一种移动终端和天线控制方法 | |
CN109660642B (zh) | 一种电子设备及控制方法 | |
CN106711579B (zh) | 具有金属框架天线的电子设备 | |
CN108352601B (zh) | 天线装置和包括天线装置的电子设备 | |
EP3363074B1 (en) | Self-adaptive antenna system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having multiple form factors | |
JP2794987B2 (ja) | 携帯無線装置 | |
EP2551955B1 (en) | Integrated antenna and sensor element apparatus for a portable wireless terminal | |
CN106104916B (zh) | 用于外部机壳天线的手握传感器 | |
JP6573715B2 (ja) | 適応型アパーチャチューナブルアンテナのための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 |
CN109167153B (zh) | 电子设备、天线辐射体控制方法及存储介质 | |
KR102592678B1 (ko) | 안테나 특성을 제어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그 전자 장치 | |
CN114824756A (zh) | 一种可折叠终端设备 | |
EP2929595B1 (en) | Multiband monopole antenna built into decorative trim of a mobile device | |
KR102518168B1 (ko) | 안테나 장치 및 그것을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 |
CN107454214A (zh) | 终端设备的天线结构、控制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 |
CN113131187A (zh) | 可折叠移动终端、天线控制方法及可读存储介质 | |
CN107508620B (zh) | 多天线mimo隔离度控制方法、终端设备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 |
US20160182694A1 (en) |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 | |
CN112436265A (zh) | 移动终端及其天线控制方法 | |
CN108963424B (zh) | 天线匹配控制方法和终端设备 | |
EP3896563A1 (en) | Touch position adjustment method and device, storage medium, and electronic device | |
KR101658088B1 (ko) | 이동통신 단말기 | |
CN219420807U (zh) | 天线调谐模块及智能终端 | |
CN109818687B (zh) | 折叠屏的折叠状态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 |
US20230208950A1 (en) |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antenna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