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119806B - 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119806B CN109119806B CN201810960988.4A CN201810960988A CN109119806B CN 109119806 B CN109119806 B CN 109119806B CN 201810960988 A CN201810960988 A CN 201810960988A CN 109119806 B CN109119806 B CN 10911980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hell
- plug
- connector
- connecting end
- conductive termin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3292 glu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13011 mating Effects 0.000 claims 9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266 cas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2 die cas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179 sorption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连接器,包括插头和插座,插头包括第一壳体、尾盖和设于第一壳体内的第一导电端子,第一壳体具有第一插接端,尾盖包括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第一连接端与第一壳体之背离第一插接端的一端连接,第二连接端连接于第一连接端之背离第一壳体的一端,第一连接端内开设有沿其延伸方向延伸的第一过孔,第二连接端内开设有沿其延伸方向延伸的第二过孔,第一连接端的延伸方向与第一壳体的长度方向相同,第二连接端的延伸方向与第一连接端的延伸方向呈夹角设置;插座包括第二壳体,第二壳体具有第二插接端,第二插接端与第一插接端插接。本发明提供的连接器使得尾盖可以适配不同的接线方向。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连接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连接器。
背景技术
现有连接器的插头的接线端只能连接与插头的长度方向相同的接线,使用大大受限。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器,解决现有连接器在插头或插座上实现呈夹角进线难以加工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连接器,包括插头和插座,所述插头包括第一壳体、尾盖和设于所述第一壳体内的第一导电端子,所述第一壳体具有第一插接端,所述尾盖包括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与所述第一壳体之背离所述第一插接端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端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端之背离所述第一壳体的一端,所述第一连接端内开设有沿其延伸方向延伸的第一过孔,所述第二连接端内开设有沿其延伸方向延伸的第二过孔,以用于供外接电线穿过所述第一过孔和所述第二过孔连接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上,所述第一连接端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壳体的长度方向相同,所述第二连接端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连接端的延伸方向呈夹角设置;所述插座包括第二壳体和设于所述第二壳体内且用于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电连接的第二导电端子,所述第二壳体具有第二插接端,所述第二插接端与所述第一插接端插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端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连接端的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的范围为90°±5°。。
进一步地,所述尾盖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连接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端之间的弯曲连接部,所述弯曲连接部内设有连通所述第一过孔与所述第二过孔的通槽。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端、所述弯曲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端之间设有加强筋。
进一步地,所述插座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二壳体内的第一安装件,所述第二导电端子的一端通过嵌件成型的方式固定于所述第一安装件内,且所述第二导电端子的另一端凸设于所述第一安装件之远离所述第二插接端的一端外。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导电端子之位于所述第一安装件外的一端上开设有用于外接电线的连接孔。
进一步地,所述插座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二壳体内的第一屏蔽圈,所述第一屏蔽圈套设于所述第一安装件外,且所述第一屏蔽圈为一体设计;且/或,
所述插头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壳体内且与所述第二导电端子并排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件内的信号公端子,所述插座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二壳体内的用于与所述信号公端子连接的信号母端子,所述信号母端子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并排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壳体具有自所述第一插接端之端面向所述第一壳体内延伸的插接槽,所述插接槽用于供所述第二插接端插接,所述插接槽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插接端之端面的槽口、与所述槽口相对设置的槽底以及自所述槽底延伸至所述槽口且靠近所述第一壳体之中心的第一侧壁、自所述槽底延伸至所述槽口且远离所述第一壳体之中心的第二侧壁,所述插头还包括设于所述插接槽内的定位胶,所述定位胶靠近所述槽底设置,且所述定位胶设于所述第一侧壁上和/或设于所述第一侧壁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插接端的外周面上凸设有多个凸筋,所述第二侧壁上形成有多个分别一一供所述凸筋嵌设的凹槽;且/或,
所述插接槽呈环状。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插接端上设有卡凸,所述第一壳体的内壁面上开设有与所述卡凸卡接的卡槽;所述插头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壳体上的安装槽,所述连接器还包括插接于所述安装槽内以用于锁扣所述第二壳体的锁销。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在插头的一端设置尾盖,且尾盖包括与所述第一壳体连接的第一连接端和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端背离所述第一壳体之一端的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二连接端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连接端的延伸方向呈夹角设置;使得尾盖可以适配不同的接线方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连接器的剖面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插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插头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4中插头的分解图;
图7为图4中插头的端面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插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插座的剖面图;
图10为图8中插座的分解图。
图中:
11、第一壳体;111、第一插接端;101、凹槽;1101、插接槽;1102、槽口;1103、槽底;1104、第一侧壁;1105、第二侧壁;112、定位胶;12、尾盖;121、第一连接端;122、第二连接端;123、弯曲连接部;124、连接管;125、加强筋;1201、第一过孔;1202、第二过孔;1203、通槽;1204、限位槽;13、第一导电端子;14、第二安装件;151、环状线密封圈;152、线屏蔽内环;153、线屏蔽外环;16、信号母端子;17、第二屏蔽圈;18、锁销;19、第三密封圈;21、第二壳体;211、第二插接端;212、凸筋;213、卡凸;22、第二导电端子;221、连接片;201、连接孔;23、第一安装件;231、第一密封圈;241、第二密封圈;25、信号母端子;26、信号密封圈;27、屏蔽接触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请参照图1、4、5和6,一种连接器,包括第一壳体11、尾盖12和设于所述第一壳体11内的第一导电端子13,所述第一壳体11具有第一插接端111,所述尾盖12包括第一连接端121和第二连接端122,所述第一连接端121与所述第一壳体11之背离所述第一插接端111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端122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端121之背离所述第一壳体11的一端,所述第一连接端121内开设有沿其延伸方向延伸的第一过孔1201,所述第二连接端122内开设有沿其延伸方向延伸的第二过孔1202,以用于供外接电线穿过所述第一过孔1201和所述第二过孔1202连接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13上,所述第一连接端121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壳体11的长度方向相同,所述第二连接端122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连接端121的延伸方向呈夹角设置;所述插座包括第二壳体21和设于所述第二壳体21内且用于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13电连接的第二导电端子22,所述第二壳体21具有第二插接端211,所述第二插接端211与所述第一插接端111插接。
插头用以外接线,插座用以连接于电子设备上,第一连接端121套设于第一壳体11之背离所述第一插接端111的一端,所述第二连接端122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连接端121的延伸方向呈夹角设置,使得可以在与所述第一壳体11的长度方向呈夹角的方向进线。
优选地,请参照图4和6,第一过孔1201和第二过孔1202均设有多个,第二连接端122的外端面上对应每个第二过孔1202都设有接线管。
优选地,请参照图2,第一连接端121的端面上开设有限位槽1204,第一壳体11之背离所述第一插接端111的一端插设于限位槽1204内,使得第一连接端121与第一壳体11插接更紧密。
优选地,请参照图2,所述第二连接端122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连接端121的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的范围为90°±5°。优选地,所述第二连接端122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连接端121的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为90°。使得连接器可以实现90°进线。
优选地,尾盖12包括多条并排间隔设置且每条呈90°弯曲的连接管124,连接管124一端穿过第一连接端121形成第一过孔1201,另一端穿过第二连接端122形成第二过孔1202。
优选地,请参照图5和6,所述尾盖12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连接端121与所述第二连接端122之间的弯曲连接部123,所述弯曲连接部123内设有连通所述第一过孔1201与所述第二过孔1202的通槽1203。弯曲连接部123连接第一连接端121与所述第二连接端122,弯曲连接部123的形状与通槽1203的形状相同,弯曲连接部123的壁厚均匀,弯曲连接部123包括多个并排设置的圆心角为90°的圆管。第一连接端121与所述第二连接端122均为端板状。第一过孔1201与所述第二过孔1202分别均包括多个,通槽1203对应设置为并排设置的多条。
优选地,请参照图5,所述第一连接端121、所述弯曲连接部123和所述第二连接端122之间设有加强筋125。增强尾盖12的强度和刚性,避免在弯曲连接部123发生折断。
优选地,请参照图9和10,所述插座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二壳体21内的第一安装件23,所述第二导电端子22的一端通过嵌件成型的方式固定于所述第一安装件23内,且所述第二导电端子22的另一端凸设于所述第一安装件23之远离所述第二插接端211的一端外。浇铸制成第一安装件23时,将所述第二导电端子22放于模腔内,再进行浇铸成形,第一安装件23成形时,第二导电端子22溶于第一安装件23内,增加第二导电端子22在胶壳里的保持力和吸附力;增强了防水可靠性。第二导电端子22呈片状,第二导电端子22凸设于所述第一安装件23之外的一端与设备进行连接。
优选地,请参照图8,所述第二导电端子22之位于所述第一安装件23外的一端上开设有用于外接电线的连接孔201。连接孔201可以为任意形状,如圆形、方形或多边形,优选地,连接孔201呈圆形。所述第二导电端子22之另一端形成有呈90度夹角的用于与第一导电端子13电连接的连接片221。
优选地,请参照图9和10,所述插座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二壳体21内的第一屏蔽圈,所述第一屏蔽圈套设于所述第一安装件23外,且所述第一屏蔽圈为一体设计;第一屏蔽圈作用为避免外界电流对第二导电端子22的电流干扰,第一屏蔽圈为压铸零件,一体成形,防水密封和屏蔽效果做了有力保障。
优选地,请参照图10,第一安装件23上形成有第一台阶位,第一屏蔽圈与台阶位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圈231,第一密封圈231可以设置为两个,且形状不同。
优选地,第一屏蔽圈与第二壳体21之间设有第二密封圈241。
优选地,请参照图10,所述插座还包括屏蔽接触片27,屏蔽接触片27呈V形片状,所述插座插入设备后,屏蔽接触片27之一片与第一屏蔽圈的外表面抵接,另一片与设备进行抵接,即使得插座插入设备内时,屏蔽接触片27形变,使得插座可以插入设备内,插入设备后,屏蔽接触片27紧抵于第一屏蔽圈和设备之间,以使第一屏蔽圈接地。
请参照图6和10,所述插头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壳体11内且与所述第二导电端子22并排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件23内的信号公端子,所述插座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二壳体21内的用于与所述信号公端子连接的信号母端子2516,所述信号母端子2516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13并排设置。设置信号公端子和信号母端子2516,可以为信号控制提供。
优选地,请参照图10,所述插座还包括套设于信号公端子之背离第二插接端211的一端上的信号密封圈26;
优选地,请参照图2和3,所述第一壳体11具有自所述第一插接端111之端面向所述第一壳体11内延伸的插接槽1101,所述插接槽1101用于供所述第二插接端211插接,所述插接槽1101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插接端111之端面的槽口1102、与所述槽口1102相对设置的槽底1103以及自所述槽底1103延伸至所述槽口1102且靠近所述第一壳体11之中心的第一侧壁1104、自所述槽底1103延伸至所述槽口1102且远离所述第一壳体11之中心的第二侧壁1105,所述插头还包括设于所述插接槽1101内的定位胶112,所述定位胶112靠近所述槽底1103设置,且所述定位胶112设于所述第一侧壁1104上和/或设于所述第一侧壁1105上。第二插接端211插接于插接槽1101内,增强插头与插座的锁合力,同时第二插接端211的端部限位于定位胶112与所述插接槽1101的侧壁之间,或者,若插接槽1101的上侧壁和插接槽1101的下侧壁上均设有定位胶112,第二插接端211的端部限位于定位胶112之间。插头插座将不会因为匹配上下间隙而滑动,增加了振动场合的接触可靠性。
优选地,请参照图7和10,所述第二插接端211的外周面上凸设有多个凸筋212,所述第二侧壁1105上形成有多个分别一一供所述凸筋212嵌设的凹槽101。优选地,所述第一插接端111的两侧中每侧都设置有两个间隔设置的凹槽101,对应地,第二插接端211的外周面上两侧中每侧都凸设有两个间隔设置的凸筋212。
优选地,所述插接槽1101呈环状,使得插头与插座之间的插接更紧密、稳固。
优选地,请参照图10,所述第二插接端211上设有卡凸213,所述第一壳体11的内壁面上开设有与所述卡凸213卡接的卡槽;所述插头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壳体11上的安装槽,所述连接器还包括插接于所述安装槽内以用于锁扣所述第二壳体21的锁销18,进一步锁紧插头和插座。插接时,将第二插接端211插入插接槽1101内,且使卡凸213与卡槽卡合,再将锁销18插入安装槽将插头和插座进行二次锁紧。
优选地,请参照图6,所述插头还包括设于第一连接端121和第一壳体11内的环状线密封圈151,用于密封进线。
优选地,请参照图6,所述插头还包括设于第一壳体11内的邻近环状线密封圈151设置的线屏蔽内环152和套设于线屏蔽内环152外的线屏蔽外环153,线屏蔽内环152套设于进线外,用于避免进行收到外界电流干扰。
优选地,请参照图6,所述插头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壳体11内的第二安装件14,所述第一导电端子13嵌设于所述第二安装件14内,第二安装件14用于固定安装第一导电端子13,插头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壳体11内且套设于所述第二安装件14外的第二屏蔽圈17,第二屏蔽圈17作用为避免外界电流对第一导电端子13的电流干扰。
优选地,连接器还包括设于插头和插座之间的第三密封圈19。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插头,所述插头包括第一壳体、尾盖和设于所述第一壳体内的第一导电端子,所述第一壳体具有第一插接端,所述尾盖包括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与所述第一壳体之背离所述第一插接端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端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端之背离所述第一壳体的一端,所述第一连接端内开设有沿其延伸方向延伸的第一过孔,所述第二连接端内开设有沿其延伸方向延伸的第二过孔,以用于供外接电线穿过所述第一过孔和所述第二过孔连接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上,所述第一连接端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壳体的长度方向相同,所述第二连接端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连接端的延伸方向呈夹角设置;
插座,所述插座包括第二壳体和设于所述第二壳体内且用于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电连接的第二导电端子,所述第二壳体具有第二插接端,所述第二插接端与所述第一插接端插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端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连接端的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的范围为90°±5°。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尾盖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连接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端之间的弯曲连接部,所述弯曲连接部内设有连通所述第一过孔与所述第二过孔的通槽。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端、所述弯曲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端之间设有加强筋。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二壳体内的第一安装件,所述第二导电端子的一端通过嵌件成型的方式固定于所述第一安装件内,且所述第二导电端子的另一端凸设于所述第一安装件之远离所述第二插接端的一端外。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电端子之位于所述第一安装件外的一端上开设有用于外接电线的连接孔。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二壳体内的第一屏蔽圈,所述第一屏蔽圈套设于所述第一安装件外,且所述第一屏蔽圈为一体设计;且/或,
所述插头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壳体内且与所述第二导电端子并排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件内的信号公端子,所述插座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二壳体内的用于与所述信号公端子连接的信号母端子,所述信号母端子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并排设置。
8.如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具有自所述第一插接端之端面向所述第一壳体内延伸的插接槽,所述插接槽用于供所述第二插接端插接,所述插接槽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插接端之端面的槽口、与所述槽口相对设置的槽底以及自所述槽底延伸至所述槽口且靠近所述第一壳体之中心的第一侧壁、自所述槽底延伸至所述槽口且远离所述第一壳体之中心的第二侧壁,所述插头还包括设于所述插接槽内的定位胶,所述定位胶靠近所述槽底设置,且所述定位胶设于所述第一侧壁上和/或设于所述第一侧壁上。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插接端的外周面上凸设有多个凸筋,所述第二侧壁上形成有多个分别一一供所述凸筋嵌设的凹槽;且/或,
所述插接槽呈环状。
10.如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插接端上设有卡凸,所述第一壳体的内壁面上开设有与所述卡凸卡接的卡槽;所述插头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壳体上的安装槽,所述连接器还包括插接于所述安装槽内以用于锁扣所述第二壳体的锁销。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960988.4A CN109119806B (zh) | 2018-08-22 | 2018-08-22 | 连接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960988.4A CN109119806B (zh) | 2018-08-22 | 2018-08-22 | 连接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119806A CN109119806A (zh) | 2019-01-01 |
CN109119806B true CN109119806B (zh) | 2024-05-24 |
Family
ID=648599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960988.4A Active CN109119806B (zh) | 2018-08-22 | 2018-08-22 | 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9119806B (zh) |
Citation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0045263A1 (de) * | 2000-09-13 | 2002-03-28 | Itt Mfg Enterprises Inc | Gerätesteckverbinder |
TWI253216B (en) * | 2005-04-21 | 2006-04-11 | Molex Taiwan Ltd | Combination of the plug and socket electric connector |
DE102006018763A1 (de) * | 2006-04-20 | 2007-10-25 | Walther-Werke Ferdinand Walther Gmbh | Elektrische Steckvorrichtung mit einer Sicherungseinrichtung |
KR100977313B1 (ko) * | 2010-02-22 | 2010-08-23 | 이용현 | 내식성 rf 커넥터 |
KR20140040941A (ko) * | 2012-09-27 | 2014-04-04 | 가온전선 주식회사 | 등기구용 스마트커넥터 |
CN104037548A (zh) * | 2014-05-28 | 2014-09-10 | 东莞市精和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插头连接器、插座连接器及其组合 |
CN203883225U (zh) * | 2014-05-07 | 2014-10-15 | 勖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防水连接装置及其组合 |
JP2017224456A (ja) * | 2016-06-14 | 2017-12-21 |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 充電コネクタ |
CN207338816U (zh) * | 2017-08-17 | 2018-05-08 | 深圳灵科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高压大电流连接器 |
CN108281834A (zh) * | 2018-02-08 | 2018-07-13 | 安费诺精密连接器(深圳)有限公司 | 连接器插座以及连接器 |
CN208939210U (zh) * | 2018-08-22 | 2019-06-04 | 安费诺精密连接器(深圳)有限公司 | 连接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8808039B2 (en) * | 2011-08-22 | 2014-08-19 | Lear Corporation | Connector assembly and terminal retainer |
-
2018
- 2018-08-22 CN CN201810960988.4A patent/CN109119806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0045263A1 (de) * | 2000-09-13 | 2002-03-28 | Itt Mfg Enterprises Inc | Gerätesteckverbinder |
TWI253216B (en) * | 2005-04-21 | 2006-04-11 | Molex Taiwan Ltd | Combination of the plug and socket electric connector |
DE102006018763A1 (de) * | 2006-04-20 | 2007-10-25 | Walther-Werke Ferdinand Walther Gmbh | Elektrische Steckvorrichtung mit einer Sicherungseinrichtung |
KR100977313B1 (ko) * | 2010-02-22 | 2010-08-23 | 이용현 | 내식성 rf 커넥터 |
KR20140040941A (ko) * | 2012-09-27 | 2014-04-04 | 가온전선 주식회사 | 등기구용 스마트커넥터 |
CN203883225U (zh) * | 2014-05-07 | 2014-10-15 | 勖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防水连接装置及其组合 |
CN104037548A (zh) * | 2014-05-28 | 2014-09-10 | 东莞市精和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插头连接器、插座连接器及其组合 |
JP2017224456A (ja) * | 2016-06-14 | 2017-12-21 |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 充電コネクタ |
CN207338816U (zh) * | 2017-08-17 | 2018-05-08 | 深圳灵科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高压大电流连接器 |
CN108281834A (zh) * | 2018-02-08 | 2018-07-13 | 安费诺精密连接器(深圳)有限公司 | 连接器插座以及连接器 |
CN208939210U (zh) * | 2018-08-22 | 2019-06-04 | 安费诺精密连接器(深圳)有限公司 | 连接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119806A (zh) | 2019-01-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630782B (zh) | 用于端接同轴电缆的电连接器 | |
CN100563064C (zh) | 板对板密集安装型射频同轴连接器 | |
JP6259517B2 (ja) | 複数のプラグインコネクタを備えるシステムおよび多重プラグインコネクタ | |
CN108281834B (zh) | 连接器插座以及连接器 | |
CN201247879Y (zh) | 板对板密集安装型射频同轴连接器 | |
CN206610919U (zh) | 用于连接电缆的连接器 | |
US9876323B1 (en) | Hermaphroditic pin and socket connector | |
CN208045874U (zh) | 插座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 |
CN206610949U (zh) | 用于连接导线的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 |
JP3138156U (ja) | Rf通信用マイクロ波コネクタのソケット | |
CN101986471B (zh) | 具有用于保持电触头的电绝缘插件的电连接器 | |
TWI626804B (zh) | 轉接器總成及轉接器 | |
CN212011390U (zh) | 一种高频连接器 | |
CN107425356B (zh) | 一种车用电连接器组件 | |
CN212304093U (zh) | 高压连接器 | |
CN109119806B (zh) | 连接器 | |
CN111864479B (zh) | 高压连接器 | |
CN208939210U (zh) | 连接器 | |
CN117039515B (zh) | 密封线端连接器 | |
CN110391532A (zh) | 连接器 | |
CN204424556U (zh) | 电连接器 | |
US6254402B1 (en) | Push pin ground | |
TWI640136B (zh) | 電連接器組合及其對接方法 | |
CN212626352U (zh) | 一种屏蔽壳结构及连接器结构 | |
TWI673920B (zh) | 電連接器組合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