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110853A - 一种废水处理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废水处理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110853A CN109110853A CN201810853374.6A CN201810853374A CN109110853A CN 109110853 A CN109110853 A CN 109110853A CN 201810853374 A CN201810853374 A CN 201810853374A CN 109110853 A CN109110853 A CN 10911085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ste water
- water
- heat
- heat exchanger
- i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Links
- 238000004065 wastewater treatment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5
- 239000002351 wastewat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87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2
- 238000001704 evapo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1
- 230000008014 freezing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2
- 238000007710 freez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2
- 238000009835 boi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6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6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4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0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6
- 239000000945 fill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6
- 239000013529 heat transfer fl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4
- 230000008020 evapor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7
- 239000004744 fabric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6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
- 230000004087 circul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
- 239000002910 solid was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9833 condens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0000005494 condens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9000000155 mel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10000004262 dental pulp cavity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257 thaw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1556 precipit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11049 fil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1
- 239000010842 industrial wastewater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265 energy consump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9000012535 impurity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150000001875 compounds Chemical clas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8000003672 processing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8000002425 crystallis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025 crystalliza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0612 desalin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064 recyc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13535 sea wa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615 ingredi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150000003839 salt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2528 membra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023 soli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711 soli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791 dehumi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77 desulfur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23556 desulfuriz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189 div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651 drinking wa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20188 drinking water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505 freshwa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5457 ice wa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203 pre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507 refrige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079 rubber tap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780 sodium chlor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575 sto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82 strain harde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34 vapor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16 vaporiz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792 warm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006—Water distributors either inside a treatment tank or directing the water to several treatment tanks; Water treatment plants incorporating these distributors, with or without chemical or biological tank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heating
- C02F1/04—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heating by distillation or evaporation
- C02F1/043—Detail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2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freezing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303/00—Specific treatment goals
- C02F2303/10—Energy recovery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hysical Water Treat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冷冻分离废水处理方法、常压非沸腾蒸发废水分离方法以及由上述两种系统组成的复合废水处理方法及系统。其中,冷冻分离废水处理系统利用水分子结晶过程中会排斥杂质的原理,获得较为纯净的冰和浓缩的溶液;所述的常压非沸腾蒸发废水分离系统是通过对废水加热,利用空气带走部分水分和热量,使得废水浓缩,固体杂质析出。本发明简单可靠,能耗低,成本低,寿命长,耗材少,可广泛用于各类废水,尤其是各种含盐分的工业废水的处理,实现废水的零排放。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废水处理方法及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含复杂盐分的工业废水处理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各种生产和生活过程产生大量的废水,特别是一些高污染的工业领域,包括电厂的脱硫废水等,废水中往往含有复杂的成分,包括各种盐分,对环境有大的危害,一般要求做到废水的零排放。
而目前采用的含盐分的废水处理技术,基本上是借用海水淡化的相关技术,主要是膜分离的技术,多效蒸发技术及MVC技术(蒸汽压缩技术),由于海水淡化的水源、产水要求、规模等与工业废水相比均有不同,海水淡化的主流技术均不适合用于工业废水的处理。
如膜分离技术,由于膜对进水的要求高,需要比较复查的前处理,而各种工业废水成分又很复杂,导致成本很高,同时,膜也不适合处理高盐分的废水,而对多效蒸发技术而言,其能耗相当高,主要是由于水的汽化潜热大,事实上,由于水的凝固热远远小于汽化潜热,采用冷冻法其能耗要低很多,但是对海水淡化而言,冷冻法获得的淡水,其口感和纯度都不如蒸发法得到的纯水,但对工业用途的水而言,并没有海水淡化饮用水的口感和纯度要求,所以不需要因为水质要求而采用蒸发法而摒弃冷冻化。MVC技术采用蒸汽压缩机,耗电多,同时设备要求高,事实上完全可以采用其它方法实现同样的目的,如采用加湿除湿法,即常用下的非沸腾蒸发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在考虑废水的特点及处理要求的基础上,根据水的特性,即水的凝固热远远大于水的蒸发潜热,利用冷冻法实现水和盐分等其它成分的分离。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废水处理方法,废水先经过冷冻过程得到初浓缩的废水和冰,冰经过融化得到水,初浓缩的废水和空气接触,再经过常压下非沸腾的蒸发过程得到析出的固体废物和终浓缩的废水,固体废物排出,废水循环,空气被加热加湿,热湿空气直接排出或经冷却除湿后排出,或者冷却除湿后循环使用。
一种废水处理方法,废水与冷的传热流体非直接接触换热被冷却,得到浓缩的废水和冰,冰又与热的传热流体非直接接触换热被融化得到水,冷的传热流体的冷量来自制冷机的蒸发侧,热的传热流体的热量来自制冷机的冷凝侧,所述的传热流体为制冷机的制冷工质,或者为被制冷机的制冷工质冷却或者加热的流体。
一种废水处理方法,废水与冷的空气直接接触换热被冷却,得到浓缩的废水和冰,冰又与热水直接接触换热被融化得到水。
一种废水处理方法,被加热的废水与空气进行热质交换,空气被加热加湿,废水被浓缩,得到浓缩的废水和析出的固体废物,固体废物排出,废水循环,热湿空气直接排出或经冷却除湿后排出,或者冷却除湿后循环使用,作为优选方案,冷却除湿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被用来加热废水。
一种废水处理系统,含有冷冻废水浓缩系统和常压非沸腾蒸发浓缩系统,废水先经过冷冻废水浓缩系统得到初浓缩的废水和冰,冰经过融化得到水;再经过常压下非沸腾的蒸发过程得到析出的固体废物和终浓缩的废水,固体废物排出,废水循环,空气被加热加湿,热湿空气直接排出或经冷却除湿后排出,或者冷却除湿后循环使用。
一种废水处理系统,系统含有两个换热器、废水槽、废水泵、废水布液装置,水槽、水泵、水布液装置,压缩机,节流机构;两个换热器连接在同一回路中直接换热,或分别连接一回路中,间接换热;
其中直接换热的回路包括上述两个换热器,以及压缩机、节流机构,回路中具有换热媒介,换热媒介的流向通过一设置在回路中的四通阀调节;当第一换热器制冷时,第二换热器制热;当第一换热器制热时,第二换热器制冷;两个换热器交替进行结冰和融冰过程;
间接换热通过一中间换热回路实现,所述中间换热回路包括蒸发器、冷凝器、节流阀和压缩机;所述第一换热器分别通过阀门连接冷凝器、蒸发器;第二换热器也分别通过阀门连接冷凝器、蒸发器;当第一换热器与冷凝器相连时,第二换热器与蒸发器相连,第一换热器制冷,第二换热器制热;当第一换热器与蒸发器相连时,第二换热器与冷凝器相连,第一换热器制热,第二换热器制冷;两个换热器交替进行结冰和融冰过程;
废水槽中的废水经废水泵引流至设置在换热器上方的废水布液装置,进入换热器,废水冷却,部分水结冰,废水被浓缩后,流入废水槽;回路中的换热媒介得热后流向另一个换热器;水槽中的水经水泵引流至设置在另一个换热器上方的水布液装置,进入换热器,融化换热器上的冰,流入水槽。
一种废水处理系统,系统含有填料、废水槽、废水泵、废水管、废水布液装置,水槽、水泵、水布液装置,风机,换热器;该系统通过产冰和融冰两个过程完成废水处理,产冰过程中,废水槽中的废水经废水泵引流至设置在填料上方的废水布液装置,进入填料,同时,风机向填料中引入冷空气,废水与冷空气通过填料进行传热,废水冷却,部分水结冰,废水被浓缩后,流入废水槽;融冰过程中,水槽中的水经水泵引流至设置填料上方的水布液装置,同时被换热器加热;加热后的水进入填料,水与冰通过填料进行传热,冰不断融化变为水,水落下到水槽。
一种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系统含有填料、废水槽,废水泵,风机、废水布液装置、加热器;废水槽中的废水经废水泵引流至设置在填料上方的废水布液装置,进入填料,同时被换热器加热;风机向填料中引入空气,加热后的废水与空气进行热质交换,空气被加热加湿,废水温度降低,被除去部分水分,最后落入废水槽,使得废水中固体废物浓度不断增大,最后以固体形式析出。
进一步地,空气被加热加湿后,通过一排气冷却器,水蒸气冷凝成水。
进一步地,还包括废水冷却系统,所述废水冷却系统包括辅助废水槽和设置在辅助废水槽中的冷却器;辅助废水槽与废水槽之间通过两根管道相连,两根管道布设在一换热器中实现热交换。
本发明充分考虑利用冬季自然的免费冷量实现冷冻分离,并通过填料实现冷空气与废水的热质交换实现冰与浓缩废水的分离,同时利用填料实现冰与热水的热质交换实现融冰得到水,高效实现废水处理过程。
对于其它季节,利用制冷机提供冷量实现冰与浓缩废水的分离,同时利用冰为制冷机的冷凝侧提供低温冷源,大大降低冷凝温度,大大提高制冷剂COP,同时也为融冰提高热量,得到水,实现一举两得,既降低冷凝温度,又能高效融冰制水。
本发明同时考虑到冷冻法对于高浓度盐水的局限性,采用常用下的非沸腾蒸发法,利用低温热源对高浓度盐水进行浓缩,并利用盐分在水中的溶解度有限的机理,通过提高浓度或同时降低温度使盐分析出。
本发明无难于维护的膜,无复杂的化学处理过程,也无MVC等高要求的过程,只有简单的高效冷冻过程和高效低温常用蒸发过程,系统可靠简单,寿命长,维护工作量小,耗材少(无膜,无化学物质消耗),能耗低,投资少。
总之,本发明的方法和系统,简单可靠,能耗低,成本低,寿命长,耗材少,可广泛用于各类废水,尤其是各种含盐分的工业废水的处理,实现废水的零排放。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方法的基本原理图;
图2为本发明方法原理图二;
图3为本发明方法原理图三;
图4为本发明直膨式冷冻分离废水处理系统;
图5为直膨式冷冻分离废水处理系统运行模式一;
图6为直膨式冷冻分离废水处理系统运行模式二;
图7为有传热流体的冷冻分离废水处理系统;
图8为采用冷空气进行冷冻分离的废水处理系统;
图9为本发明常压非沸腾蒸发废水分离系统;
图10为带有废水冷却的非沸腾蒸发废水分离系统;
图11为回收水份的非沸腾蒸发废水分离系统;
图12为空气循环使用的非沸腾蒸发废水分离系统;
图13为两效非沸腾蒸发废水分离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冷冻分离废水处理方法(1)、常压非沸腾蒸发废水分离方法(2)以及由上述两种方法组成的复合废水处理方法(2)。
(1)所述冷冻分离废水处理方法,是将废水进行高效冷冻,产出冰和初浓缩废水,冰融化后变成水,经过上述过程,绝大部分废水被变成冰,只留下小部分浓缩废水。即:利用水分子结晶过程中会排斥杂质的原理,获得较为纯净的冰和浓缩的溶液;具体实现方式包括:
(1.1)废水与冷的传热流体非直接接触换热被冷却,得到浓缩的废水和冰,冰又与热的传热流体非直接接触换热被融化得到水,冷的传热流体的冷量来自制冷机的蒸发侧,热的传热流体的热量来自制冷机的冷凝侧,所述的传热流体为制冷机的制冷工质,或者为被制冷机的制冷工质冷却或者加热的流体。
如图4所示,包括废水槽1005、第一换热器1001、第一壳体1002、废水泵1006、第一废水布液装置1008,所述第一换热器1001安装在第一壳体1002内,第一壳体1002下端设置有出口,所述废水槽1005设置在出口下方;所述第一废水布液装置1008设置在第一壳体1002上部;废水槽1005通过废水管道与第一废水布液装置1008相连,所述废水泵1006设置在废水管道上。第一换热器1001提供冷源,相当于蒸发器,可通过第二换热器1003(相当于冷凝器)、压缩机1021和节流阀1002实现。
所述第一换热器1001和第二换热器位于一制冷回路中,所述制冷回路中还包括压缩机1021和节流阀1002;压缩机1021通过四通阀接入制冷回路;第一壳体1002上部还设置有第一水布液装置1012A,且所述第二换热器1003位于第二壳体1004内,第二壳体1004下端设置有出口,出口下方具有水槽1009;第二壳体1004上部设置有第二水布液装置1012和第二废水布液装置1008A;第一废水布液装置1008通过一号阀门1014与废水槽1005相连,第二废水布液装置1008A通过二号阀门1013与废水槽1005相连;第一水布液装置1012A通过三号阀门1015与水槽1009相连,第二水布液装置1012通过四号阀门1016与废水槽1009相连;连接水槽1009与水布液装置的水管道上设置有水泵1010;第一壳体1002下端出口连接有两根排液管,其中一根连接管连接至废水槽1005,另一个排液管连接至水槽;第二壳体1004下端出口连接有两根排液管,其中一根连接管连接至废水槽1005,另一个排液管连接至水槽;每根排液管上均设置有阀门:第一废水槽阀门1017、第二废水槽阀门1018,第一水槽阀门1019、第二水槽阀门1020。
第一个循环,如图5所示,第一换热器1001充当蒸发器,第二换热器1003充当冷凝器,二号阀门1013关、一号阀门1014开,三号阀门1015关、四号阀门1016开,第一废水槽阀门1017开、第二废水槽阀门1018关,第一水槽阀门1019开、第二水槽阀门1020关,废水泵1006从废水槽1005,通过废水管1007提升废水到废水布液装置1008,废水在第一换热器1001中被氟利昂冷却,一部分水结冰,其余废水下流到废水槽。
第二换热器1003表面已有结冰,水泵1010从水槽1009,通过水管1011提升水到水布液装置1012,第二换热器1003表面的冰冷却氟利昂,同时被融化,同时也将水冷却,当换热器部分表面或全部表面的冰融化后,换热器中的氟利昂被流过的水冷却。
第二个循环,通过四通阀切换,如图6所示,第一换热器1001充当冷凝器,第二换热器1003充当蒸发器,二号阀门1013开、一号阀门1014关,三号阀门1015开、四号阀门1016关,第一废水槽阀门1017关、第二废水槽阀门1018开,第一水槽阀门1019关、第二水槽阀门1020开,废水泵1006从废水槽1005,通过废水管1007提升废水到废水布液装置1008A,废水在第二换热器1003中被氟利昂冷却,一部分水结冰,其余废水下流到废水槽。
第一换热器1001表面已有结冰,水泵1010从水槽1009,通过水管1011提升水到水布液装置1012A,第一换热器1001表面的冰冷却氟利昂,冰同时被融化,同时也将水冷却,当换热器部分表面或全部表面的冰融化后,换热器中的氟利昂被流过的水冷却。
上述第一循环和第二循环交替进行,不断产生冰,并使冰融化成水,废水得到浓缩。
图7与图4不同,采用了制冷回路,所述制冷回路包括蒸发器2031、冷凝器2032、节流阀2034和压缩机2033;所述第一换热器2001分别通过阀门连接冷凝器2032、节流阀2034;第二换热器2003也分别通过阀门连接冷凝器2032、节流阀2034;这里的阀门包括:第一传热流体阀门2023,第二传热流体阀门2024,第三传热流体阀门2025,第四传热流体阀门2026,第五传热流体阀门2027,第六传热流体阀门2028,第七传热流体阀门2029,第八传热流体阀门2030。
第一壳体2002上部还设置有废水布液装置2008和水布液装置2012A,且所述第二换热器2003位于第二壳体2004内,第二壳体2004下端设置有出口,出口下方具有水槽2009;第二壳体2004上部设置有水布液装置2012和废水布液装置2008A;废水布液装置2008通过一号阀门2014与废水槽2005相连,废水布液装置2008A通过二号阀门2013与废水槽2005相连;水布液装置2012A通过三号阀门2015与水槽2009相连,水布液装置2012通过四号阀门2016与废水槽2009相连;连接水槽2009与水布液装置的水管道上设置有水泵2010;第一壳体2002下端出口连接有两根排液管,其中一根连接管连接至废水槽2005,另一个排液管连接至水槽;第二壳体2004下端出口连接有两根排液管,其中一根连接管连接至废水槽2005,另一个排液管连接至水槽。每根排液管上均设置有阀门:第一废水槽阀门2017、第二废水槽阀门2018,第一水槽阀门2019、第二水槽阀门2020。
第一个循环,阀门2023开、2024关、2025关、2026开、2027开、2028关、2029开,2030关;泵2021驱动传热流体在第一换热器2001与蒸发器2031之间循环,泵2022驱动传热流体在第二换热器2003与冷凝器2032之间循环。
第一废水阀门2013关、第二废水阀门2014开,第一水阀门2015关、第二水阀门2016开,第一废水槽阀门2017开、第二废水槽阀门2018关,第一水槽阀门2019开、第二水槽阀门2020关,废水泵2006从废水槽2005,通过废水管2007提升废水到废水布液装置2008,废水在第一换热器2001中被传热流体冷却,一部分水结冰,其余废水下流到废水槽。
第二换热器2003表面已有结冰,水泵2010从水槽2009,通过水管2011提升水到水布液装置2012,第二换热器2003表面的冰冷却传热流体,冰同时被融化,同时也将水冷却,当换热器部分表面或全部表面的冰融化后,换热器中的传热流体被流过的水冷却。
第二个循环,阀门2023关、2024开、2025开、2026关、2027关、2028开、2029关,2030开;泵2022驱动传热流体在第一换热器2001与冷凝器2032之间循环,泵2021驱动传热流体在第二换热器2003与蒸发器2031之间循环。
第一废水阀门2013开、第二废水阀门2014关,第一水阀门2015开、第二水阀门2016关,第一废水槽阀门2017关、第二废水槽阀门2018开,第一水槽阀门2019关、第二水槽阀门2020开,废水泵2006从废水槽2005,通过废水管2007提升废水到废水布液装置2008A,废水在第二换热器2003中被传热流体冷却,一部分水结冰,其余废水下流到废水槽。
第一换热器2001表面已有结冰,水泵2010从水槽2009,通过水管2011提升水到水布液装置2012A,第一换热器2001表面的冰冷却传热流体同时被融化,同时也将水冷却,当换热器部分表面或全部表面的冰融化后,换热器中的传热流体被流过的水冷却。
上述第一循环和第二循环交替进行,不断产生冰,并使冰融化水,废水得到浓缩。
(1.2)废水与冷的空气直接接触换热被冷却,得到浓缩的废水和冰,冰又与热水直接接触换热被融化得到水。
图8所示的系统采用冷空气,特别是采用冬季天然的冷空气对废水进行分离,系统含有填料3001及其壳体3002、风机3003、废水泵3004、废水槽3005、废水管3006及废水布液装置3007,水槽3010、水泵3009、水管3011及水布液装置3012,风机,换热器,废水槽阀门3008,水槽阀门3013,换热器3014。所述壳体3002两侧开孔,其中一侧开孔处安装有风机;所述废水布液装置和水布液装置均设置在壳体内,位于填料上方;废水槽3005通过废水管道3006与废水布液装置3007相连,水槽通过水管道3011与水布液装置3012相连,水管道和废水管道上均设置有泵,水管道上设置有换热器3014;壳体下端具有出口,出口连接有两根排液管,其中一根连接管连接至废水槽,另一个排液管连接至水槽。对应的,两根排液管上分别设置废水槽阀门3008、水槽阀门3013,
系统交替进行产冰和融冰两个循环。
产冰循环,水槽阀门3013关,废水槽阀门3008开,水泵3009停止。风机3003驱动低于废水冰点的冷空气,如冬季环境冷空气,进入壳体3002,废水泵3004从废水槽3005经过废水管3006提升废水到废水布液装置3007将废水均布在填料3001上,废水与冷空气通过填料3001进行传热,部分废水结冰,其余废水落下到废水槽,当填料表面的冰层达到一定厚度后,开始融冰循环。
融冰循环,水槽阀门3013开,废水槽阀门3008关,风机3003停止,废水泵3004停止。水泵3009从水槽3010提升水,水经过水管3011及换热器3014被加热后至水布液装置3012将水均布在填料3001上,水与冰通过填料3001进行传热,冰不断融化变为水,水落下到水槽3010,换热器3014的热量来自外界输入,水不断循环并被外界输入的热加热,融化冰,直到填料上并完全融化后,开始下一个产冰循环。
上述产冰循环和融冰循环交替进行,使废水产生冰,并使冰融化水,废水得到浓缩。
(2)所述的常压非沸腾蒸发废水分离方法是通过对废水加热,利用空气带走部分水分和热量,使得废水浓缩,固体杂质析出。具体的,废水进入非沸腾常压蒸发过程,与空气接触,废水浓缩,产生一直循环的终端浓缩水,并同时产生固体废物排出,该过程中,空气被加热加湿,热湿空气也可以直接排出,也可以水份,如图11所示,还可以在回收水份的同时,回收热量以利用,如图2及图13所示,热湿空气回收水份后也可以循环使用,如图12所示。为了加快固体物质从废水中析出,可以对废水经行冷却,如图3,图10所示。
图9为常压非沸腾蒸发废水分离系统,系统含有填料4001及其壳体4002,废水槽4004,废水泵4005,风机4003,加热器4007,废水管4006及废水布液装置4008,废水槽中的废水由泵驱动,通过加热器被加热,然后通过废水布液装置均布在填料上,与空气进行热质交换,空气被加热加湿,废水温度降低,同时被浓缩,落入废水槽,由于废水中的溶质的溶解度有限,当废水中溶质浓度达到一定浓度时,固体废物析出。废水不断补充,固体废物不断析出,空气不断带走水份,废水不断浓缩。
由于溶解度与温度相关,可以通过冷却废水,加快固体废物的析出,如图10所示,图10与图9不同即在于增加了废水冷却系统,包括废水冷却器4012,冷却器废水槽4011。冷却器废水槽与废水槽之间通过两根管道相连,两根管道布设在废水/废水换热器4009相连中实现热交换,也可以采用辅助泵4010加大两者之间的循环流量。
图11在图10的基础上增加了排气冷却器4013,这样可以回收排气中的水份获得冷凝水。
图12与图11不同在于,图12中的空气是循环使用的。即,壳体下端侧壁具有进风口,进风口位于出风口竖直下方;填料介于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壳体的进出风口侧罩有引风罩。空气在壳体、引风罩之间循环。
图13在图10的基础上增加了热回收功能,即利用排气冷却器4013回收的热量加热废水管道中的废水,即与换热器4007实现热交换,也可以加热另一个常压非沸腾蒸发废水分离系统(包括填料4015及其壳体4016,废水槽4018,废水泵4019,风机4017,加热器4014,废水管4020及废水布液装置4021)的加热器4014提供热量,实现两效蒸发。
(3)复合废水处理方法,是先利用冷冻分离废水处理系统对废水进行浓缩,然后对废水加热,利用空气带走部分水分和热量,使得废水浓缩,固体杂质析出。如图1所示,废水先经过冷冻过程得到初浓缩的废水和冰,冰经过融化得到水,初浓缩的废水和空气接触,再经过常压下非沸腾的蒸发过程得到析出的固体废物和终浓缩的废水,固体废物排出,废水循环,空气被加热加湿,热湿空气直接排出或经冷却除湿后排出,或者冷却除湿后循环使用。
图2与图1不同在于,图2中采用两效常用非沸腾蒸发过程,其中,一效蒸发过程有外界热量输入,另一效蒸发过程无外界热量输入,通过回收一效蒸发过程的热量作为二效蒸发的热源,同时使得一效蒸发产生的热湿空气被冷却除湿,回收冷凝水,冷凝除湿后的空气循环使用。图13中也显示了两效常用非沸腾蒸发过程,不过图3中二效蒸发过程的热湿空气经过热量和水份回收后排出,未循环使用。
具体的,冷冻分离废水处理系统可以采用图4~图8所示的冷冻分离废水处理系统;常压非沸腾蒸发废水分离系统可以采用图9~图12所示的常压非沸腾蒸发废水分离系统,将冷冻分离废水处理系统的废水槽与常压非沸腾蒸发废水分离系统的废水槽通过管道相连,即可实现系统的运行。
Claims (10)
1.一种废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废水先经过冷冻过程得到初浓缩的废水和冰,冰经过融化得到水,初浓缩的废水和空气接触,再经过常压下非沸腾的蒸发过程得到析出的固体废物和终浓缩的废水,固体废物排出,废水循环,空气被加热加湿,热湿空气直接排出或经冷却除湿后排出,或者冷却除湿后循环使用。
2.一种废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废水与冷的传热流体非直接接触换热被冷却,得到浓缩的废水和冰,冰又与热的传热流体非直接接触换热被融化得到水,冷的传热流体的冷量来自制冷机的蒸发侧,热的传热流体的热量来自制冷机的冷凝侧,所述的传热流体为制冷机的制冷工质,或者为被制冷机的制冷工质冷却或者加热的流体。
3.一种废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废水与冷的空气直接接触换热被冷却,得到浓缩的废水和冰,冰又与热水直接接触换热被融化得到水。
4.一种废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被加热的废水与空气进行热质交换,空气被加热加湿,废水被浓缩,得到浓缩的废水和析出的固体废物,固体废物排出,废水循环,热湿空气直接排出或经冷却除湿后排出,或者冷却除湿后循环使用,作为优选方案,冷却除湿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被用来加热废水。
5.一种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含有冷冻废水浓缩系统和常压非沸腾蒸发浓缩系统,废水先经过冷冻废水浓缩系统得到初浓缩的废水和冰,冰经过融化得到水;再经过常压下非沸腾的蒸发过程得到析出的固体废物和终浓缩的废水,固体废物排出,废水循环,空气被加热加湿,热湿空气直接排出或经冷却除湿后排出,或者冷却除湿后循环使用。
6.一种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系统含有两个换热器、废水槽、废水泵、废水布液装置,水槽、水泵、水布液装置,压缩机,节流机构;两个换热器连接在同一回路中直接换热,或分别连接一回路中,间接换热;
其中直接换热的回路包括上述两个换热器,以及压缩机、节流机构,回路中具有换热媒介,换热媒介的流向通过一设置在回路中的四通阀调节;当第一换热器制冷时,第二换热器制热;当第一换热器制热时,第二换热器制冷;两个换热器交替进行结冰和融冰过程;
间接换热通过一中间换热回路实现,所述中间换热回路包括蒸发器、冷凝器、节流阀和压缩机;所述第一换热器分别通过阀门连接冷凝器、蒸发器;第二换热器也分别通过阀门连接冷凝器、蒸发器;当第一换热器与冷凝器相连时,第二换热器与蒸发器相连,第一换热器制冷,第二换热器制热;当第一换热器与蒸发器相连时,第二换热器与冷凝器相连,第一换热器制热,第二换热器制冷;两个换热器交替进行结冰和融冰过程;
废水槽中的废水经废水泵引流至设置在换热器上方的废水布液装置,进入换热器,废水冷却,部分水结冰,废水被浓缩后,流入废水槽;回路中的换热媒介得热后流向另一个换热器;水槽中的水经水泵引流至设置在另一个换热器上方的水布液装置,进入换热器,融化换热器上的冰,流入水槽。
7.一种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系统含有填料、废水槽、废水泵、废水管、废水布液装置,水槽、水泵、水布液装置,风机,换热器;该系统通过产冰和融冰两个过程完成废水处理,产冰过程中,废水槽中的废水经废水泵引流至设置在填料上方的废水布液装置,进入填料,同时,风机向填料中引入冷空气,废水与冷空气通过填料进行传热,废水冷却,部分水结冰,废水被浓缩后,流入废水槽;融冰过程中,水槽中的水经水泵引流至设置填料上方的水布液装置,同时被换热器加热;加热后的水进入填料,水与冰通过填料进行传热,冰不断融化变为水,水落下到水槽。
8.一种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系统含有填料、废水槽,废水泵,风机、废水布液装置、加热器;废水槽中的废水经废水泵引流至设置在填料上方的废水布液装置,进入填料,同时被换热器加热;风机向填料中引入空气,加热后的废水与空气进行热质交换,空气被加热加湿,废水温度降低,被除去部分水分,最后落入废水槽,使得废水中固体废物浓度不断增大,最后以固体形式析出。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空气被加热加湿后,通过一排气冷却器,水蒸气冷凝成水。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废水冷却系统,所述废水冷却系统包括辅助废水槽和设置在辅助废水槽中的冷却器;辅助废水槽与废水槽之间通过两根管道相连,两根管道布设在一换热器中实现热交换。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853374.6A CN109110853A (zh) | 2018-07-30 | 2018-07-30 | 一种废水处理方法及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853374.6A CN109110853A (zh) | 2018-07-30 | 2018-07-30 | 一种废水处理方法及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110853A true CN109110853A (zh) | 2019-01-01 |
Family
ID=648636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853374.6A Withdrawn CN109110853A (zh) | 2018-07-30 | 2018-07-30 | 一种废水处理方法及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9110853A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624245A (zh) * | 2020-12-30 | 2021-04-09 | 南京都乐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高盐废水冷冻浓缩分离处理装置 |
CN113213682A (zh) * | 2020-12-30 | 2021-08-06 | 南京都乐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高盐废水处理方法 |
CN113277588A (zh) * | 2021-05-10 | 2021-08-20 | 江苏中电创新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旋风式冷冻除盐系统及除盐方法 |
CN114180774A (zh) * | 2021-12-07 | 2022-03-15 | 广东凯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废酸再生及资源化回收系统 |
-
2018
- 2018-07-30 CN CN201810853374.6A patent/CN109110853A/zh not_active Withdrawn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624245A (zh) * | 2020-12-30 | 2021-04-09 | 南京都乐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高盐废水冷冻浓缩分离处理装置 |
CN113213682A (zh) * | 2020-12-30 | 2021-08-06 | 南京都乐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高盐废水处理方法 |
CN113277588A (zh) * | 2021-05-10 | 2021-08-20 | 江苏中电创新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旋风式冷冻除盐系统及除盐方法 |
CN113277588B (zh) * | 2021-05-10 | 2023-02-10 | 江苏中电创新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旋风式冷冻除盐系统及除盐方法 |
CN114180774A (zh) * | 2021-12-07 | 2022-03-15 | 广东凯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废酸再生及资源化回收系统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164594B (zh) | 屋顶液体干燥剂系统和方法 | |
CN109110853A (zh) | 一种废水处理方法及系统 | |
CN205170431U (zh) | 一种太阳能吸收式热泵海水淡化装置 | |
CN102225787B (zh) | 一种复合式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及方法 | |
CN203741071U (zh) | 蒸发浓缩设备 | |
CN103550941B (zh) | 一种低温蒸发浓缩装置及高浓度废水浓缩方法 | |
CN105152247A (zh) | 太阳能集热器和海水源热泵联合运行的海水淡化系统 | |
CN108507083B (zh) | 蓄冰式热源塔热泵系统装置及方法 | |
CN206814421U (zh) | 一种涡流管喷雾海水淡化装置 | |
CN104944492B (zh) | 一种冬夏两用空调与平流式海水淡化联产的方法及系统 | |
CN106915792B (zh) | 一种风光互补的海水淡化装置 | |
CN201834781U (zh) | 单级真空蒸馏海水淡化装置 | |
CN105645491B (zh) | 水净化系统及工艺 | |
CN203754456U (zh) | 一种氮气循环的低温蒸发浓缩装置 | |
CN109721122A (zh) | 一种小型太阳能吸收式制冷产水装置及制冷产水方法 | |
CN207270730U (zh) | 蒸发浓缩结晶系统 | |
CN104944493B (zh) | 一种冬夏两用的空调与海水淡化联产方法及系统 | |
CN104961181A (zh) | 一种空调与海水淡化联产方法以及系统 | |
CN209428173U (zh) | 一种废水处理系统 | |
CN204897461U (zh) | 一种太阳能集热器和海水源热泵联合运行的海水淡化系统 | |
CN104279666B (zh) | 一种热泵式溶液调温调湿机组 | |
CN207024682U (zh) | 多效蒸发结晶器 | |
CN101935078B (zh) | 一种海水淡化的装置及方法 | |
CN201686514U (zh) | 带真空冷却系统的多功能海水淡化装置 | |
CN206152367U (zh) | 低温蒸发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TA0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 ||
TA0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030 Address after: 415000 3rd floor, Jinkun Business Hotel, Renmin Road, Liantang community, jiangjiazui Town, Hanshou County, Changde City, Hunan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Hunan Yali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Xiaoshan District 311215 North Street star garden 10 room 604 Applicant before: Yuan Yijun |
|
WW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
WW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1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