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754456U - 一种氮气循环的低温蒸发浓缩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氮气循环的低温蒸发浓缩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3754456U CN203754456U CN201420150563.4U CN201420150563U CN203754456U CN 203754456 U CN203754456 U CN 203754456U CN 201420150563 U CN201420150563 U CN 201420150563U CN 203754456 U CN203754456 U CN 20375445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
- interchanger
- feed liquid
- pipeline
- outle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Vaporization, Distillation, Condensation, Sublimation, And Cold Tra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氮气循环的低温蒸发浓缩装置,包括卡诺制热循环装置、一蒸发浓缩器,所述的卡诺制热循环装置包括通过管道循环连接的压缩机、蒸发器、膨胀阀、冷凝器;冷凝器加热侧进口连接进料管道;蒸发浓缩器内设有一空气循环通道,空气循环通道包括一料液浓缩区和一冷凝水生成区,空气循环通道底部设有一将冷凝水生成区中的冷空气吹向料液浓缩区的风机;所述的氮气循环的低温蒸发浓缩装置的管道上至少设有一个除氧剂供给装置。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为:显著减少吸氧腐蚀;在低温(40℃—95℃)常压下脱盐,脱水和(或)回收高浓度盐和高度污染废水,可生产副产品干净的冷凝水;零排放。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水处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氮气循环的低温蒸发浓缩装置。
背景技术
高浓度的卤水和化学废水不能直接排入城市废水系统,处理的方式:第1种方式是运往特殊的工厂处理,因为费用较高,这些废水只能就地储存,直到没有存储空间为止。第2种方式是进多效蒸发器进行多效蒸发浓缩,但是得有蒸汽供应,而且多效蒸发器的级数3到6时,能效才能较高,对于逆流加料流程,完成液的排出温度较高,还可进一步闪蒸浓缩,进一步提高能效。第3种方式是进机械压缩再循环系统(即MVR蒸发器)和随后的再浓缩液进入结晶器进行结晶,再用固液分离装置分离结晶物,这种MVR蒸发器的能效很高,但是在中低温情况下,由于中低温时饱和水蒸气压力较低,需要用大好几倍的蒸汽压缩机相对于(100kPa水蒸气入口压力)去压缩,因为90℃下饱和水蒸气压力70.1 kPa; 80℃--47.3 kPa;70℃-- 31.2 kPa;60℃--19.9 kPa;50 ℃--12.3 kPa;40℃--7.4kPa,成本增加较多。第4种方式是采用低温蒸发浓缩装置,其原理是冷媒热泵技术结合回收料液的水蒸气潜热给低温料液的技术,该技术本申请人已经同时申请了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号201320719866.9)和发明专利(申请号2013105682572),该方式能耗比第2种低,在中低温情况下略高于第3种方式,但是设备成本比第2方式低。虽然如此,但是由于循环气体中的不凝性气体是空气,易造成在较高温度和湿度下换热器吸氧腐蚀,换热器寿命较短。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有效消除低温蒸发浓缩装置中的循环气体中的氧气,并且可以在低温下进行高倍蒸发浓缩的氮气循环的氮气循环的低温蒸发浓缩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氮气循环的低温蒸发浓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卡诺制热循环装置、一蒸发浓缩器,所述的卡诺制热循环装置包括通过管道循环连接的压缩机、蒸发器、膨胀阀、冷凝器;所述的冷凝器吸热侧进口连接进料管道;
所述的蒸发浓缩器内设有一空气循环通道,空气循环通道包括一料液浓缩区和一冷凝水生成区,空气循环通道底部设有一将冷凝水生成区中的冷空气吹向料液浓缩区的风机;
所述的料液浓缩区上设有一用于热料液和冷空气进行换热的气液换热装置,气液换热装置与冷凝器的吸热侧出口相连;料液浓缩区下方上设有一锥形料液收集部;
所述的冷凝水生成区上设有第一换热器,料液浓缩区中吹过来的热空气连接第一换热器放热侧入口,第一换热器的吸热侧出口通过管道与进料管道相连,冷凝水生成区下方设有一锥形冷凝水收集部,锥形冷凝水收集部通过管道与冷凝水收集罐相连;
还包括第二换热器,第二换热器的吸热侧进口与吸热侧出口连接制冷剂生成装置的制冷剂出口及制冷剂进口;所述的第二换热器设于蒸发浓缩器内或设于蒸发浓缩器外;
当所述的第二换热器设于蒸发浓缩器内时:所述的锥形料液收集部通过管道、第一料泵连接第一换热器的吸热侧进口,第一换热器的放热侧出口连接第二换热器的放热侧进口,第二换热器的放热侧出口的冷空气吹向风机;
当所述的第二换热器设于蒸发浓缩器外部时:所述的锥形料液收集部通过管道、第一料泵连接第二换热器的放热侧进口,第二换热器的放热侧出口连接第一换热器的吸热侧进口,第一换热器的放热侧出口的冷空气吹向风机;
所述的氮气循环的低温蒸发浓缩装置的管道上至少设有一个除氧剂供给装置。
优选的,所述的除氧剂供给装置包括通过输送管道相连的除氧剂储存罐、除氧剂输送泵,所述的输送管道与低温蒸发浓缩装置的管道相连。
优选的,所述的除氧剂供给装置设于进料管道、锥形料液收集部与第一料泵间的管道、第二换热器吸热侧进口的管道中的一个或多个位置上。
优选的,所述的除氧剂储存罐内所储存的除氧剂优选为10%亚硫酸钠溶液或10%亚硫酸氢钠溶液。
优选的,还包括一间接换热器,所述的间接换热器的吸热侧进口连接进料管道,间接换热器的放热侧进口、放热侧出口分别与卡诺制热循环装置的冷凝器中的吸热侧出口、吸热侧进口相连;所述的气液换热装置与间接换热器的吸热侧出口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气液换热装置为喷淋器或无风机冷却塔。
优选的,所述的气液换热装置上方的空气循环通道上设有一除雾板。
进一步,所述的进料管道上还设有一分流管道与锥形料液收集部相连。
进一步,当第二换热器设于蒸发浓缩器内时,还包括第一固液分离装置,所述的第一料泵出口和第一换热器吸热侧进口分别与第一固液分离装置的入口和第一出口相连;当第二换热器设在蒸发浓缩器之外时,还包括第一固液分离装置和第二固液分离装置,所述的第一料泵出口与第二换热器放热侧入口分别与第一固液分离装置的入口和第一出口相连,所述的第二换热器放热侧出口和第一换热器吸热侧进口分别与第二固液分离装置入口和第一出口相连。
具体的,第一固液分离装置和第二固液分离装置上都包括入口、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入口是与流动含有析出固体(如油脂、或晶体等)的过饱和溶液的管道相连,第一出口与流动不含有或少含有析出固体(如油脂、或晶体等)的过饱和溶液的管道相连,第二出口与流动含有较多析出固体(如油脂、或晶体等)的过饱和溶液的管道相连或与含有潮湿固体管道相连;它的作用是利用离心力或膜过滤技术手段将含有析出固体的过过饱和溶液分成2股流:一股流是不含有或少含有析出固体(如油脂、或晶体等)的过饱和溶液,另一股流是与流动含有较多析出固体(如油脂、或晶体等)的过饱和溶液的管道相连或与含有潮湿固体的料口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锥形料液收集部为双锥形料液收集部,双锥形料液收集部包括第一锥形料液收集部和第二锥形料液收集部,第一锥形料液收集部上设有一过滤网,第一锥形料液收集部通过管道、第一料泵与第一换热器的吸热侧进口相连;第二锥形料液收集部通过第二料泵连接第一固液分离装置的入口,第一固液分离装置的第一出口连接第一锥形料液收集部。
进一步,所述的制冷剂生成装置为卡诺制热循环装置,第二换热器的吸热侧出口连接压缩机与蒸发器间的管道,第二换热器的吸热侧进口连接蒸发器与膨胀阀间的管道;或者第二换热器的吸热侧进口连接压缩机与蒸发器间的管道,第二换热器的吸热侧出口连接蒸发器与膨胀阀间的管道。
进一步,当设有间接换热器时,还包括一膨胀水箱、循环泵,所述的膨胀水箱出水口通过管道与循环泵、冷凝器吸热侧进口相连,冷凝器吸热侧出口通过管道与间接换热器放热侧进口相连,间接换热器放热侧出口连接膨胀水箱进水口或膨胀水箱与循环泵之间的管道。
优选的,所述的卡诺制热循环装置中的制冷剂优选为R717。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氮气循环的低温蒸发浓缩装置,具有的有益效果为:
1) 显著减少吸氧腐蚀;
2) 低能耗实现除氧目的:可低至0.1度电/吨废水(含除氧剂泵的动力电能和蒸发除氧剂溶液的所耗电能);
3) 在低温(40℃—95℃)常压下脱盐,脱水和(或)回收高浓度盐和高度污染废水;
4) 由于每次滴落下来料液只是析出少量固体,造成积盐、结垢机会大大减少,所以只需少量的清洗即可;
5) 低温蒸发更适合热敏感性的料液处理;
6) 可生产副产品干净的冷凝水;
7) 零排放;
8) 针对高浓度盐废水、染料废水及油脂废水,回收高浓度盐或染料或油脂。
附图说明
图1为低温蒸发浓缩装置未安装除氧剂供给装置示意图1;
图2为低温蒸发浓缩装置未安装除氧剂供给装置示意图2;
图3为低温蒸发浓缩装置未安装除氧剂供给装置示意图3;
图4为低温蒸发浓缩装置未安装除氧剂供给装置示意图4;
图5为低温蒸发浓缩装置未安装除氧剂供给装置示意图5;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安装除氧剂供给装置低温蒸发浓缩装置示意图;
图7为除氧剂供给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5所示,为未安装除氧共计装置的氮气循环的低温蒸发浓缩装置示意图,该部分本申请人已经在先申请了专利,但是由于专利还未公开,在此一并公开说明。
如图1所示,氮气循环低温蒸发浓缩装置,包括卡诺制热循环装置1、一蒸发浓缩器3,所述的卡诺制热循环装置1包括通过管道循环连接的压缩机101、蒸发器102、膨胀阀103、冷凝器104;冷凝器104的吸热侧进口连接进料管道4;所述的蒸发浓缩器3内设有一空气循环通道31,空气循环通道31包括一料液浓缩区311和一冷凝水生成区312,空气循环通道31底部设有一将冷凝水生成区312中的冷空气吹向料液浓缩区311的风机32;
所述的冷凝水生成区312上设有第一换热器7、第二换热器8,料液浓缩区311中吹过来的热空气连接第一换热器7放热侧入口,第一换热器7的放热侧出口连接第二换热器8的放热侧进口,第二换热器8的放热侧出口的冷空气吹向风机32,第二换热器8的吸热侧进口与吸热侧出口连接制冷剂生成装置9的制冷剂出口及制冷剂进口,冷凝水生成区312下方设有一锥形冷凝水收集部10,锥形冷凝水收集部10通过管道与冷凝水收集罐11相连;
所述的料液浓缩区311上设有一用于热料液和冷空气进行换热的气液换热装置12,本实施例中气液换热装置12为喷淋器;也可以为无风机冷却塔。气液换热装置12上方最好设有一除雾板20。气液换热装置12与冷凝器104的吸热侧出口相连;料液浓缩区311下方上设有一锥形料液收集部13,锥形料液收集部13通过管道、第一料泵14连接第一固液分离装置15入口150、第一固液分离装置15第一出口151连接第一换热器7的吸热侧进口,第一固液分离装置15的第二出口152排出含有较多析出固体(如油脂、或晶体等)的过饱和溶液,第一换热器7的吸热侧出口通过管道与进料管道4相连;进料管道4上还设有一分流管道16与锥形料液收集部13相连。
如图2所示,其与图1的区别在于,还设有一间接换热器2,间接换热器2的吸热侧进口连接进料管道4,还包括一膨胀水箱5、循环泵6,膨胀水箱5出水口通过管道与循环泵6、冷凝器104吸热侧进口相连,冷凝器104吸热侧出口通过管道与间接换热器2放热侧进口相连,间接换热器2放热侧出口连接膨胀水箱5进水口也可以连接于膨胀水箱与循环泵之间的管道;气液换热装置12与间接换热器2的吸热侧出口相连。
如图3所示,其与图2的区别在于:锥形料液收集部13为双锥形料液收集部,双锥形料液收集部包括第一锥形料液收集部131和第二锥形料液收集部132,第一锥形料液收集部131上设有一过滤网17,第一锥形料液收集部通过管道、第一料泵14与第一换热器7的吸热侧进口相连;第二锥形料液收集部132通过第二料泵18连接第一固液分离装置15入口150,第一固液分离装置15的第一出口151连接第一锥形料液收集部131。
如图4所述:其与图2的区别在于:制冷剂生成装置9直接采用卡诺制热循环装置1,第二换热器8的吸热侧出口连接压缩机101与蒸发器102间的管道,第二换热器8的吸热侧进口连接蒸发器102与膨胀阀103间的管道。
如图5所示,其与图2的区别在于,所述的第二换热器8设于蒸发浓缩器3外部,且锥形料液收集部13通过管道、第一料泵14、第一固液分离装置15第一出口151连接第二换热器8的放热侧进口,第二换热器8的放热侧出口连接第二固液分离装置19入口190,第二固液分离装置19第一出口191连接第一换热器7的吸热侧进口,第二固液分离装置第二出口192排出含有较多析出固体(如油脂、或晶体等)的过饱和溶液;第一换热器7的放热侧出口的冷空气吹向风机32;采用该方式的目的在于,用制冷剂来降温料液浓缩区出来的冷料液,生成温度更低的冷料液再进入第一换热器使从冷凝水生成区的空气更低,从而避免空气循环管道的空气温度持续上升。
具体使用时,以图2的低温蒸发浓缩装置为例,从蒸发器出来的低温低压气态冷媒R717在经过压缩机压缩后变成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再经过冷凝器换热释放出液化热后,冷凝成高温高压的液态冷媒;高温高压的液态冷媒经过膨胀阀后低温低压的液态冷媒,低温低压的液态冷媒经过风冷蒸发器吸热蒸发成低温低压的气态冷媒。从膨胀水箱中出来的液体,再经过泵加压后,流进冷凝器逐渐吸热升温,出来变成热水,与此同时在放热侧冷媒由气态变成液态。从冷凝器出来的热水流进间接换热器,将热量传给2股不同温差的混合料液,同时逐渐降温,从间接换热器出来的较低温度的冷却水回到膨胀水箱;
来自工艺排放的废水(高浓度的卤水和化学废水),即高浓度废水,与来自第一换热器出来的温度较高的废水混合后去间接换热器吸热升温,变成热废水;
热废水通过喷淋部分蒸发和散发热量给冷空气,从而使得冷空气变成热湿空气,热废水流失水蒸气得到浓缩,且热交换后变成冷废水。收集在底部锥形料液收集部的冷废水,(由于降温造成溶解度降低和蒸发造成的溶质浓度上升,随着循环不断进行,溶质浓度逐渐上升到有固体析出),通过第一料泵先经固液分离后,进入第一换热器,与蒸气量含量较多的热湿空气进行逆流热交换吸收大部分热量,使得冷废水吸热变成温度较高的废水,而温度较高的废水和原料高浓度废水混合后进入间接换热器进行换热升温,从而回收大部分空气温差热量和蒸汽潜热。从第一换热器出来的冷空气再经过第二换热器进行进一步降温变成较冷空气,而较冷空气通过风机加压后流向料液浓缩区;其中热湿空气经过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降温后产生冷凝水最后落到/流到冷凝水收集装置,而在冷凝水收集装置内的冷凝水通过水泵加压打出。
粗算一下:由于水蒸汽潜热:2260KJ/Kg,直接用电加热水变成一吨蒸汽需要消耗的电能度数=2260*1000*1000/3600/1000≈628(度);该系统采用卡诺制热循环和回收蒸发热及散热的理论粗算值:
卡诺制热循环:冷源温度30℃,热源温度85℃,那么R717冷媒的制热循环COP<(273+85)/((273+85)-(273+30))=6.51,而查R717冷媒压焓图得R717在30℃低温低压气态的焓值约1480KJ/Kg,绝热过程压缩到85℃高温高压气态的焓值约1680 KJ/Kg,在冷凝器等温液化成高温高压液态的焓值:630 KJ/Kg,其COP=(1680-630)/ (1680-1480)=5.25。
回收蒸发热及散热:在含水汽的空气循环中,热损失主要来至于几个方面:1、冷凝器和间接换热器的之间冷却水和部件的热损失;2、空气循环管道与外界之间的热损失;3、第二换热器降温循环空气所造成的热损失等;估计能量回收效率50-93%,先按70%计算。由于在压缩过程中,电能变成压缩功转化效率低于100%及制热循环中其它损失造成COP比5.25低较多,暂取3,那么蒸发冷凝成一吨冷凝水所消耗的电能度数≈628/3/(1/(1-70%))≈63度。乘数放大效应是指3与(1/(1-70%))相乘,而不是能量回收效果与卡诺制热节能效果相加。
申请人在使用上述氮气循环的低温蒸发装置时,发现由于循环气体中的不凝性气体是空气,易造成在较高温度和湿度下换热器吸氧腐蚀,换热器寿命较短。故产生了本案申请,如图6所述,其与图1的区别在于,本申请在所述的氮气循环的低温蒸发浓缩装置的管道上至少设有一个除氧剂供给装置21。如图7所示,所述的除氧剂供给装置21包括通过输送管道210相连的除氧剂储存罐211、除氧剂输送泵212,所述的输送管道210设于进料管道、锥形料液收集部与第一料泵间的管道、第二换热器吸热侧进口的管道中的一个或多个位置上;所述的除氧剂储存罐内所储存的除氧剂优选为10% 亚 硫酸钠溶液,或亚硫酸氢钠溶液。运行时,控制循环气体内的氧气浓度<0.07%(V/V);运行半年检查换热器、冷凝器、和蒸发器内的流料液的换热壁无腐蚀。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除氧供给装置也可以用于图2-5所述的低温蒸发浓缩装置的实施例上。
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实用新型,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氮气循环的低温蒸发浓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卡诺制热循环装置、一蒸发浓缩器,所述的卡诺制热循环装置包括通过管道循环连接的压缩机、蒸发器、膨胀阀、冷凝器;所述的冷凝器吸热侧进口连接进料管道;
所述的蒸发浓缩器内设有一空气循环通道,空气循环通道包括一料液浓缩区和一冷凝水生成区,空气循环通道底部设有一将冷凝水生成区中的冷空气吹向料液浓缩区的风机;
所述的料液浓缩区上设有一用于热料液和冷空气进行换热的气液换热装置,气液换热装置与冷凝器的吸热侧出口相连;料液浓缩区下方上设有一锥形料液收集部;
所述的冷凝水生成区上设有第一换热器,料液浓缩区中吹过来的热空气连接第一换热器放热侧入口,第一换热器的吸热侧出口通过管道与进料管道相连,冷凝水生成区下方设有一锥形冷凝水收集部,锥形冷凝水收集部通过管道与冷凝水收集罐相连;
还包括第二换热器,第二换热器的吸热侧进口与吸热侧出口连接制冷剂生成装置的制冷剂出口及制冷剂进口;所述的第二换热器设于蒸发浓缩器内或设于蒸发浓缩器外;
当所述的第二换热器设于蒸发浓缩器内时:所述的锥形料液收集部通过管道、第一料泵连接第一换热器的吸热侧进口,第一换热器的放热侧出口连接第二换热器的放热侧进口,第二换热器的放热侧出口的冷空气吹向风机;
当所述的第二换热器设于蒸发浓缩器外时:所述的锥形料液收集部通过管道、第一料泵连接第二换热器的放热侧进口,第二换热器的放热侧出口连接第一换热器的吸热侧进口,第一换热器的放热侧出口的冷空气吹向风机;
所述的氮气循环的低温蒸发浓缩装置的管道上至少设有一个除氧剂供给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氮气循环的低温蒸发浓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除氧剂供给装置包括通过输送管道相连的除氧剂储存罐、除氧剂输送泵,所述的输送管道与低温蒸发浓缩装置的管道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氮气循环的低温蒸发浓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除氧剂供给装置进料管道、锥形料液收集部与第一料泵间的管道、第二换热器吸热侧进口的管道中的一个或多个位置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氮气循环的低温蒸发浓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除氧剂储存罐内所储存的除氧剂为10%亚硫酸钠溶液或10%亚硫酸氢钠溶液。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氮气循环的低温蒸发浓缩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间接换热器,所述的间接换热器的吸热侧进口连接进料管道,间接换热器的放热侧进口、放热侧出口分别与卡诺制热循环装置的冷凝器中的吸热侧出口、吸热侧进口相连;所述的气液换热装置与间接换热器的吸热侧出口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氮气循环的低温蒸发浓缩装置:还包括一膨胀水箱、循环泵,所述的膨胀水箱出水口通过管道与循环泵、冷凝器吸热侧进口相连,冷凝器吸热侧出口通过管道与间接换热器放热侧进口相连,间接换热器放热侧出口连接膨胀水箱进水口或膨胀水箱与循环泵之间的管道。
7.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氮气循环的低温蒸发浓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液换热装置为喷淋器或无风机冷却塔;所述的气液换热装置上方的空气循环通道上设有一除雾板;所述的进料管道上还设有一分流管道与锥形料液收集部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氮气循环的低温蒸发浓缩装置,其特征在于:当第二换热器设于蒸发浓缩器内时,还包括第一固液分离装置,所述的第一料泵出口和第一换热器吸热侧进口分别与第一固液分离装置的入口和第一出口相连;当第二换热器设在蒸发浓缩器之外时,还包括第一固液分离装置和第二固液分离装置,所述的第一料泵出口与第二换热器放热侧入口分别与第一固液分离装置的入口和第一出口相连,所述的第二换热器放热侧出口和第一换热器吸热侧进口分别与第二固液分离装置入口和第一出口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氮气循环的低温蒸发浓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锥形料液收集部为双锥形料液收集部,双锥形料液收集部包括第一锥形料液收集部和第二锥形料液收集部,第一锥形料液收集部上设有一过滤网,第一锥形料液收集部通过管道、第一料泵与第一换热器的吸热侧进口相连;第二锥形料液收集部通过第二料泵连接第一固液分离装置的入口,第一固液分离装置的第一出口连接第一锥形料液收集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氮气循环的低温蒸发浓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制冷剂生成装置为卡诺制热循环装置,第二换热器的吸热侧出口连接压缩机与蒸发器间的管道,第二换热器的吸热侧进口连接蒸发器与膨胀阀间的管道;或者第二换热器的吸热侧进口连接压缩机与蒸发器间的管道,第二换热器的吸热侧出口连接蒸发器与膨胀阀间的管道。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150563.4U CN203754456U (zh) | 2014-03-31 | 2014-03-31 | 一种氮气循环的低温蒸发浓缩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150563.4U CN203754456U (zh) | 2014-03-31 | 2014-03-31 | 一种氮气循环的低温蒸发浓缩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3754456U true CN203754456U (zh) | 2014-08-06 |
Family
ID=512497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20150563.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754456U (zh) | 2014-03-31 | 2014-03-31 | 一种氮气循环的低温蒸发浓缩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3754456U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344119A (zh) * | 2015-11-30 | 2016-02-24 | 浙江奇彩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低温喷淋蒸发的废水处理装置及废水处理方法 |
CN108348821A (zh) * | 2015-09-08 | 2018-07-31 | 格雷迪安特公司 | 用于通过化学凝聚对水例如油田废水进行处理的系统和方法 |
CN112619185A (zh) * | 2020-12-07 | 2021-04-09 | 苏州他山石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利用卡诺循环原理的低温蒸发装置 |
CN112843768A (zh) * | 2021-03-04 | 2021-05-28 | 长沙永乐康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浓缩仪用的浓缩气循环利用方法及其装置 |
-
2014
- 2014-03-31 CN CN201420150563.4U patent/CN203754456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348821A (zh) * | 2015-09-08 | 2018-07-31 | 格雷迪安特公司 | 用于通过化学凝聚对水例如油田废水进行处理的系统和方法 |
CN105344119A (zh) * | 2015-11-30 | 2016-02-24 | 浙江奇彩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低温喷淋蒸发的废水处理装置及废水处理方法 |
CN112619185A (zh) * | 2020-12-07 | 2021-04-09 | 苏州他山石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利用卡诺循环原理的低温蒸发装置 |
CN112843768A (zh) * | 2021-03-04 | 2021-05-28 | 长沙永乐康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浓缩仪用的浓缩气循环利用方法及其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550941B (zh) | 一种低温蒸发浓缩装置及高浓度废水浓缩方法 | |
US11339556B2 (en) | Device and method for obtaining water from air on island | |
CN203715317U (zh) | 一种高盐水低温循环蒸发结晶装置 | |
CN105923676A (zh) | 高效太阳能海水淡化与空调制冷联合运行方法与系统 | |
CN205170431U (zh) | 一种太阳能吸收式热泵海水淡化装置 | |
CN104310687B (zh) | 一种高效mvr集成化海水淡化装置及海水淡化方法 | |
CN102205993B (zh) | 一种逆流闭式多级海水淡化系统及方法 | |
CN104724777B (zh) | 太阳能/电热泵驱动的空调-制纯净水一体化装置 | |
CN209635926U (zh) | 降膜蒸发耦合吸收式制冷高盐污水处理设备 | |
CN102757105A (zh) | 低温蒸发冷凝降雨热泵循环系统 | |
CN102765768B (zh) | 一种用热泵提高海水淡化效率的装置 | |
CN203754456U (zh) | 一种氮气循环的低温蒸发浓缩装置 | |
CN104609488A (zh) | 梯级海水淡化系统及其方法 | |
CN105923674B (zh) | 超临界co2热泵驱动的双热源海水淡化系统 | |
CN105627468B (zh) | 一种节能蒸发制冷设备及方法 | |
CN103159275B (zh) | 一种基于直膨式太阳能热泵的海水淡化装置及方法 | |
CN104310514A (zh) | 一种高效机械蒸汽再压缩海水淡化方法 | |
CN203525336U (zh) | 一种低温蒸发浓缩装置 | |
KR20090105608A (ko) | 하수처리장 소화조 슬러지 폐수열 및 슬러지 탈리액 폐수열회수와 그 이용 방법 | |
CN105819531A (zh) | 一种节能热泵型中温喷雾蒸发系统 | |
CN210261427U (zh) | 空气接触循环废水的浓缩分离装置 | |
CN104803538A (zh) | 一种低成本、低能耗处理海水的工艺方法 | |
WO2009157875A1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improved desalination | |
CN104724776A (zh) | 压力蒸发二次蒸汽掺入压力水中的装置及其方法 | |
CN105439224A (zh) | 一种压汽式毛细驱动海水淡化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806 Termination date: 20170331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