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单边伸缩的U型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土木工程零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单边伸缩的U型板。
背景技术
在土木工程的施工过程中经常要用到墙板来辅助浇筑,目前常用的墙板主要有钢板、木板和竹板,但是这些墙板还明显的存在许多缺陷,例如钢板重量大,不方便运输,并且价格昂贵,木板和竹板也存在着施工效果差和易损坏等问题。
传统的墙板尺寸均固定,使用时通过多块墙板拼接形成较大的建筑模板,而由于单块墙板的尺寸固定。当浇筑的墙体面积不同时,需要设计新的墙板来将差异的部分补齐,如此必然会降低浇筑的工作效率,并且还会造成建筑成本的提高。
为了解决钢板、木板和竹板存在的问题,目前使用的墙板一般为铝制,但是现在的铝制墙板的尺寸仍是固定不变的。遇到浇筑的墙体尺寸不合符标准尺寸时,仍然会通过其他的铝制墙板来进行补充,然而该类补充的铝制墙板不属于标准件,在需要时才会制造,如此必然会降低建造的工作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可单边伸缩的U型板,以解决遇到浇筑的墙体的尺寸不是标准尺寸时,需要添加其他补充墙板,降低工作效率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单边伸缩的U型板,第一板和第二板之间设置有可使得第一板和第二板滑动的滑动机构,所述滑动机构包括凸块和与凸块配合的凹槽,凸块设置在第一板上,凹槽设置在第二板上;
第一板和第二板远离滑动机构的一端均设置有连接板。
本发明的原理以及有益效果:(1)传统的墙板是“工”字形结构,而“工”字型的顶角和表面粘附物料,而本申请通过第一板、第二板和两块连接板构成U型,可减少表面粘附的物料,以避免物料的浪费。
(2)第一板和第二板通过滑动机构可进行滑动,从而达到调节U型板尺寸的目的,从而改变墙板尺寸的目的。与传统的墙板相比,本方案的墙板可改变尺寸,若墙板长度不足时,可直接改变尺寸不足,以避免增加其他墙板来进行补充。
(3)连接板用于连接另一个U型板,若第一板的连接板与另一个U型板固定时,第二板的连接板可随着第二板滑动,从而达到调节U型板的目的,如此实现U型板的调节。
进一步,两块连接板之间设置有加强筋,其中一块连接板上固定有导向机构,加强筋的一端与导向机构滑动连接,加强筋的另一端与另一块连接板固定连接。加强筋以稳定U型板,并且在第一板和第二板相对滑动时,加强筋通过导向机构用于对加强筋进行导向,避免第一板和第二板在相对滑动时发生位置偏移,以保证位置的精确性。
进一步,导向机构包括两块夹持板,夹持板之间构成一个滑道,加强筋的一端位于滑道内,并且加强筋与滑道滑动连接。两块夹持板对加强筋进行限位,并且两块夹持板可对加强筋进行安装定位,加强筋随着第一板滑动时,两块夹持板所形成的滑道还能对加强筋进行导向。
进一步,两块夹持板上均设置有沿加强筋轴向的滑槽,加强筋上设置有两个分别位于两个滑槽内的滑块。滑块位于滑槽内,如此加强筋可通过滑块来限位,从而避免加强筋滑出两块夹持板之间。
进一步,所述滑动机构包括凸块和与凸块配合的凹槽,凸块设置在第一板上,凹槽设置在第二板上,凸块在凹槽内的滑动距离为10~50mm。若凸块在凹槽内的滑动距离小于10mm,使得U型板难以达到调节尺寸的目的;而凸块在凹槽内的滑动距离大于50mm,使得第一板与第二板之间的间隙较大,使得第一板与第二板之间的强度不足,容易变形。
进一步,凹槽为锥形槽,凸块为锥形凸块,凹槽纵截面较小的一端朝向凸块,凸块横纵面较大的一端朝向凹槽,凸块与凹槽锥度配合。凹槽纵截面较小的一端朝向凸块,凸块纵截面较大的一端朝向凹槽,如此在第一板带着凸块滑动时,凸块与凹槽之间形成锥度配合,从而第一板和第二板通过锥度配合的方式卡紧,如此避免第一板和第二板脱离。
进一步,连接板的底部设置有限位卡,限位卡与连接板之间构成一个限位槽。连接板的两侧会安装顶板,顶板在长度方向上连接另一块U型板,限位卡可对顶板进行限位,避免顶板与U型板脱离。
进一步,加强筋的横截面为梯形。加强筋的横截面为梯形,以增大加强筋与连接板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U型板的稳定性。
进一步,两块连接板分别与对应的第一板、第二板一体成型。连接板与对应的第一板、第二板一体成型,提高连接板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U型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向示意图;
图3为图1的B部分放大图;
图4为图1的C部分放大图;
图5为图1的左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滑动机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右连接板1、第一板2、凸块21、弧形道22、弧形板23、弹簧24、加强筋3、夹持板4、滑槽5、第二板6、凹槽61、左连接板7、滑块8、限位卡9、间隙10。
实施例一:
基本如附图1所示,一种可单边伸缩的U型板,包括第一板2和第二板6,第一板2的右侧一体成型有右连接板1,第二板6的左侧一体成型有左连接板7,第一板2、右连接板1、第二板6、左连接板7构成U型板。左连接板7和右连接板1的下端均设置有限位卡9,限位卡9与对应的左连接板7、右连接板1之间构成一个限位槽。结合附图3所示,滑动机构包括凸块21,凸块21与第一板2的左端一体成型,凸块21为锥形,凸块21左端的纵截面积大于右端的纵截面积。第二板6的右端开设有锥形的凹槽61,凹槽61的右端的纵截面积小于左端的纵截面积,凹槽61的右端朝向凸块21,并且凹槽61与凸块21锥形配合,凸块21在凹槽61内可滑动20mm。当第一板2远离第二板6滑动时,如附图2所示,第一板2和第二板6之间会构成一个间隙10。
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左连接板7上固定有导向机构,导向机构包括两块夹持板4,两块夹持板4之间构成一个滑道,左连接板7与右连接板1之间设置有加强筋3,结合附图5所示,加强筋3的横截面为梯形。加强筋3的左端位于滑道内且加强筋3与滑道水平滑动连接,加强筋3的右端与右连接板1固定连接,结合附图4所示,一块夹持板4的上端、另一块夹持板4的下端均设置有沿加强筋轴向的滑槽5,加强筋3的径向的上端和下端均焊接有滑块8,两块滑块8分别位于两个滑槽5内,滑块8与滑槽5均水平滑动连接。
左连接板7和右连接板1上均设置有连接孔(图中未示出),如附图2所示,第一板2和第二板6的上端和下端会分别设置上连接板、下连接板,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上均设置有安装孔,具体的,上连接板沿第一板2和第二板6的长边水平焊接在第一板2和第二板6的上端,下连接板沿第一板2和第二板6的长边水平焊接在第一板2和第二板6的下端,并且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均沿限位卡9的外缘安装,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会通过限位槽和限位卡9进行限位。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均包括左板和右板,左板上设置有导向槽,右板上设置有位于导向槽内的导向块,导向块与导向槽滑动连接(图中未示出),在第一板2远离第二板6滑动时,右板会随着第一板2滑动,此时左板和右板之间会形成一个与间隙10连通的通道,并且该通道与外部连通。
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在对U型板进行使用时,多块U型板通过紧固螺栓和顶板连接成较大的容纳腔,容纳腔用于放置混凝土,从而形成墙体等,如附图1、附图2所示,在U型板的上端、下端、左端和右端,U型板通过右连接板1、左连接板7、上连接板、下连接板各连接一块U型板。
需要对U型板的尺寸进行调节时,如附图1所示,拉动第一板2远离第二板6滑动,由于凸块21与凹槽61锥度配合,凸块21纵截面大的一端朝向凹槽61,凹槽61纵截面小的一端朝向凸块21,如此第一板2远离第二板6时,第一板2越远离第二板6,第一板2和第二板6之间越紧,最终第一板2与第二板6卡紧。在第一板2滑动时,第一板2会通过右连接板1带着加强筋3向右侧滑动,同时第一板2会带着右板向右侧滑动。第一板2、右板拉到需要调节的位置之后,第一板2与第二板6之间形成一个间隙10,左板和右板之间构成一个与间隙10连通的通道,通道与外部连通。
当有混凝土放置在建筑模板构成的容纳腔,而混凝土内的水分需要挥发,但现有的挥发方式是通过容纳腔上部或侧壁的开口排出,工作效率较低。而现在可通过间隙10与通道加快混凝土内的水分渗出,提高混凝土的干燥效率。
实施例二:
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如附图6所示,第一板2内设置有与外部连通的弧形道22,弧形道22左端的开口朝向第二板6,弧形道22内滑动连接有弧形板23,弧形板23的底部设置有弹簧24,弹簧24的一端与第一板2固定连接,弹簧24的另一端与弧形板23固定连接。弧形板23为弹性板,弹性板为簧板,可发生一定的形变。
如附图6所示,当第一板2向右侧滑动时,第一板2与第二板6脱离,弧形板23沿弧形道22滑动,弧形板23的左端容易翘起,弧形板23与第一板2之间会存在间隙。当混凝土在容纳腔内填满时,混凝土会将弧形板23挤压变形,从而弧形板23会将间隙10填满,如此避免混凝土形成的墙体出现凸起。当第一板2向左侧滑动时,第二板6会挤压弧形板23和弹簧24复位收入到弧形道22内。
以上的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发明所省略描述的技术、形状、构造部分均为公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