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999501B - 具有动力释放机构和内侧把手释放机构的闭合闩锁组件 - Google Patents
具有动力释放机构和内侧把手释放机构的闭合闩锁组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999501B CN108999501B CN201810580735.4A CN201810580735A CN108999501B CN 108999501 B CN108999501 B CN 108999501B CN 201810580735 A CN201810580735 A CN 201810580735A CN 108999501 B CN108999501 B CN 10899950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lease
- power
- lever
- link
- power releas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7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670 limi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7935 neut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829 redu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441 reversi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6961 part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17 retain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1/00—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 E05B81/54—Electrical circuits
- E05B81/90—Manual override in case of power failure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79/00—Mounting or connecting vehicle locks or parts thereof
- E05B79/10—Connections between movable lock parts
- E05B79/22—Opera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handles, sill buttons or lock knobs and the lock unit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77/00—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functions or purposes
- E05B77/22—Functions related to actuation of locks from the passenger compartment of the vehicle
- E05B77/24—Functions related to actuation of locks from the passenger compartment of the vehicle preventing use of an inner door handle, sill button, lock knob or the like
- E05B77/245—Functions related to actuation of locks from the passenger compartment of the vehicle preventing use of an inner door handle, sill button, lock knob or the like by blocking the movement of a movable element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1/00—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 E05B81/12—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the function or purpose of the powered actuators
- E05B81/16—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the function or purpose of the powered actuators operating on locking elements for locking or unlocking action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1/00—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 E05B81/24—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actuator or the power transmission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5/00—Details of vehicle lock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E05B77/00 - E05B83/00
- E05B85/01—Mechanical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s-free locking or unlocking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77/00—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functions or purposes
- E05B77/22—Functions related to actuation of locks from the passenger compartment of the vehicle
- E05B77/30—Functions related to actuation of locks from the passenger compartment of the vehicle allowing opening by means of an inner door handle, even if the door is locked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1/00—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 E05B81/02—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actuators used
- E05B81/04—Electrical
- E05B81/06—Electrical using rotary motor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辆闭合系统的闭合闩锁组件,该闭合闩锁组件包括动力释放机构和机械地连接至内侧门把手的内侧把手释放机构。动力释放机构用于使内侧把手释放机构从通常的断开接合操作状态转换到接合操作状态。在断开接合状态下,内侧把手释放机构与部件的闩锁释放链断开联接以防止经由内侧门把手的致动使闩锁释放。在接合状态下,内侧把手释放机构联接至部件的闩锁释放链以允许经由内侧门把手的致动使闩锁释放。动力释放机构仅在紧急状态的情况下使内侧释放机构从其断开接合状态转换到其接合状态。
Description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于2017年6月7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No.62/516,354的优先权和权益。上述申请的全部公开内容通过参引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总体上涉及用于机动车辆闭合系统的闭合闩锁组件。更具体地,本公开涉及配备有动力释放机构和应急内侧把手释放机构的车门用闭合闩锁组件。
背景技术
该部分提供了与本公开内容有关的背景信息,其中该背景信息不一定为现有技术。
在某些车辆上设置有车辆用被动进入系统,以允许拥有钥匙卡的车辆使用者仅拉动门把手来打开门而无需将钥匙插入门中的钥匙孔中。钥匙卡通常配备有电子装置,该电子装置与车辆的车载控制系统通信以对使用者进行验证。当使用者致动钥匙卡上的解锁开关并随后拉动外侧门把手来表示他/她想要进入车中时,与安装在门上的闭合闩锁组件相关联的动力操作的闩锁释放机构的电动致动器被致动以释放闩锁机构从而允许门被打开。外侧门把手也可以配备有当在使用者身上检测到钥匙卡时触发电动致动器的致动的开关。在某些闭合闩锁组件中,由于内侧门把手经由与闭合闩锁组件相关联的内侧把手释放机构连接至闩锁机构,因此闩锁机构也可以从车辆内侧手动释放。但是,在某些辖区,存在管控由内侧把手释放机构提供的内侧门把手与闩锁机构(特别是用于后门的闩锁机构,儿童可能是后门处的乘客)之间的连接度的规定。
许多现代的闭合闩锁组件提供了一个或更多个动力操作的功能,包括动力释放、动力锁定、动力儿童锁以及动力系紧或缓慢关闭特征。闭合闩锁组件的动力损失可能导致这种动力操作的功能无法操作。为了避免在丧失动力释放功能和/或动力锁定功能时困在乘客室内,例如,大多数闭合闩锁组件具有构造成经由内侧门把手而启用以释放闩锁机构并打开车门的内侧把手释放机构。通常,这种“备用”闩锁释放装置,特别是与动力丧失情况相关联的那些闩锁释放装置是复杂的,并且致动要求(即双拉)可能对于车辆乘客来说并不直观。
因此,尽管市场上能买到的动力闭合闩锁组件满足所有操作要求和法规要求,但仍认识到需要提高技术并且需要提供优化的闭合闩锁组件,该优化的闭合闩锁组件在提供先前提到的所需的动力操作的功能和紧急内侧释放功能的同时其复杂性降低并减少了组装。
发明内容
该部分提供了本公开内容的总体概述并且不意在被解释为其全部范围或其所有特征和优点的全面和详尽的列表。
本公开的一方面是提供一种具有动力释放机构和内侧把手释放机构的车门用闭合闩锁组件。
本公开的相关方面是将内侧把手释放机构在用于防止闭合闩锁组件经由内侧门把手的致动而释放的断开接合操作状态与用于允许闭合闩锁组件经由内侧门把手的致动而致动的接合操作状态之间进行转换。动力释放机构被用来响应于某些紧急情况的发生而将内侧把手释放机构从其断开接合状态转换到其接合状态。
在另一相关方面,动力释放机构利用能够在用以提供动力释放功能的第一或“释放”位置、用以建立内侧把手释放机构的断开接合状态的第二或“中央原”位置和用以建立内侧把手释放机构的接合状态的第三或“解锁”位置操作的三位动力释放齿轮来提供紧急释放功能。
根据这些及其他方面,本公开涉及一种闭合闩锁组件,其具有闩锁机构、动力释放机构和内侧把手释放机构。该闩锁机构包括棘齿和掣爪。棘齿能够在撞销释放位置与撞销捕获位置之间移动,并且棘齿通过棘齿弹簧被朝向其撞销释放位置偏置。掣爪能够在棘齿保持位置与棘齿释放位置之间移动,在棘齿保持位置处,掣爪将棘齿保持在其撞销捕获位置,在棘齿释放位置处,掣爪允许棘齿移动至其撞销释放位置。掣爪通过掣爪弹簧被朝向其棘齿保持位置偏置。
该动力释放机构包括动力释放马达、由动力释放马达驱动的动力释放齿轮、齿轮杆以及致动器杆。致动器杆能够在非致动位置与致动位置之间移动,在非致动位置处,掣爪位于其棘齿保持位置,在致动位置处,致动器杆使掣爪移动至其棘齿释放位置。致动器杆通过致动器杆弹簧被朝向其非致动位置偏置。动力释放齿轮能够经由动力释放马达沿第一或“动力释放”方向从其中央原位置移动至其释放位置,以使动力释放齿轮上的释放凸轮致使致动器杆从其非致动位置移动至其致动位置。动力释放齿轮还能够经由动力释放马达沿第二或“解锁”方向从其中央原位置移动至其解锁位置。齿轮杆接合动力释放齿轮上的齿轮杆凸轮并且通过齿轮杆弹簧而被偏置以驱使动力释放齿轮从其释放位置朝向其中央原位置移动。
该内侧把手释放机构包括应急杆和连杆。应急杆机械地连接至内侧门把手并且能够响应于内侧门把手在静置位置与致动位置之间的移动而在原位置与拉动位置之间移动。连杆操作性地联接至应急杆并且能够在断开联接位置与联接位置之间移动。连杆被朝向其联接位置偏置。为了建立内侧把手释放机构的断开接合操作状态,连杆在动力释放齿轮位于其中央原位置时通过形成在动力释放齿轮上的连杆凸轮而被保持在其断开联接位置,使得形成在连杆上的第一驱动构件与从致动器杆延伸的第二驱动构件断开接合。在连杆与致动器杆机械地断开连接的情况下,连杆的响应于应急杆从其原位置至其拉动位置的移动而进行的移动没有导致致动器杆从其非致动位置对应地移动至其致动位置。然而,动力释放齿轮从其中央原位置至其解锁位置的移动使连杆与连杆凸轮断开接合并且允许连杆移动至其联接位置。在连杆位于其联接位置的情况下,连杆上的第一驱动构件与致动器杆上的第二驱动构件对准并驱动地连接至第二驱动构件。这样,连杆在位于其联接位置时操作性地连接至致动器杆,使得应急杆的响应于内侧门把从其静置位置至其致动位置的移动而进行的从其原位置至其拉动位置的移动致使连杆使致动器杆从其非致动位置移动至其致动位置。动力释放齿轮仅响应于检测到某些紧急情况(即电力不足或停电情况等)而通过动力释放马达从其中央原位置移动至其解锁位置,以将内侧把手释放机构从其断开接合操作状态转换到其接合操作状态以允许闭合闩锁组件的机械释放。与闭合闩锁组件相关联的辅助或备用电源被用来给动力释放马达通电以将动力释放齿轮从其中央原位置驱动至其解锁位置。
通过在此提供的描述,其他应用领域将变得明显。本概述中的描述和特定示例仅意在进行说明,而不意在限制本公开的范围。
附图说明
本文中描述的附图仅用于图示本公开的所选的非限制性的实施方式。现在将参照附图通过示例来描述本公开,在附图中:
图1是具有配备有根据本公开的教示构造的闭合闩锁组件的乘客门的机动车辆的局部等距视图;
图2是闭合闩锁组件的等距视图,其示出了与本公开相关联的闩锁机构和闩锁释放机构的部件;
图3A是与本公开的闭合闩锁组件相关联的动力释放机构的俯视等距视图,并且图3B是该动力释放机构的仰视等距视图;
图4A和图4B分别为图3A和图3B的构造形式,其示出了动力释放机构的附加部件;
图5A和图5B分别为图4A和图4B的构造形式,现在示出了与本公开的闭合闩锁组件相关联的内侧把手释放机构的附加部件;
图6A和图6B是示出了闭合闩锁组件处于闩锁模式的俯视平面图和仰视平面图,其中,在闩锁模式中,动力释放机构在中立状态下操作,并且内侧把手释放机构在断开接合状态下操作;
图7A和图7B分别为与图6A和图6B类似的俯视平面图和仰视平面图,但现在示出了对内侧门把手的致动,其中,闭合闩锁组件保持处于其闩锁模式;
图8A和图8B分别为与图6A和图6B类似的俯视平面图和仰视平面图,但现在示出了闭合闩锁组件经由动力释放操作转换到动力释放模式,其中,动力释放机构在释放状态下操作,并且内侧把手释放机构保持处于其断开接合的状态;
图9A和图9B分别为基本上与图8A和图8B类似的俯视平面图和仰视平面图,但示出了闭合闩锁组件的动力释放机构在完成了动力释放操作之后重置;
图10A和图10B分别为基本上与图9A和图9B类似的俯视平面图和仰视平面图,但现在示出了动力重置操作的完成;
图11A和图11B分别为基本上与图6A和图6B类似的俯视平面图和仰视平面图,现在示出了闭合闩锁组件转换至紧急释放模式,其中,动力释放机构在解锁状态下操作,并且内侧把手释放机构在接合状态下操作;以及
图12A和图12B分别为基本上与图11A和图11B类似的俯视平面图和仰视平面图,但现在示出了内侧把手的致动致使闭合闩锁组件的手动释放。
贯穿附图的各个视图,使用对应的附图标记来指示共同的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总体上,现在将公开根据本公开的教示构造的闭合闩锁组件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示例性实施方式被提供来使得该公开将是是全面的并且将范围充分地传达给本领域技术人员。阐述了许多具体细节,例如特定部件、装置和方法的示例,以提供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全面理解。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明显的是,不一定采用具体细节,示例性实施方式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实施,并且不应被解释为限制本公开的范围。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没有详细描述公知的过程、公知的装置结构和公知的技术,因为考虑到文中的公开内容,其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
本文中使用的术语仅出于描述特定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目的,并不意在是限制性的。如本文中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有明确指示,否则单数形式“一”、“一种”和“该”可以意在也包括复数形式。术语“包括”、“包括有”、“包含”和“具有”是包括性的,并且因此指定存在所述特征、部分、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但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更多个其他特征、部分、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其构成的组。本文中描述的方法步骤、过程和操作,除非被具体指定为执行顺序,否则不应被解释为必须要求它们以所讨论或示出的特定顺序执行。还应当理解的是,可以采用附加步骤或替代性步骤。
当元件或层被称为“在…上”、“接合至”、“连接至”或“联接至”另一元件或层时,该元件或层可以直接在另一元件或层上、接合至另一元件或层、连接至另一元件或层或者联接至另一元件或层,或者可以存在介于中间的元件或层。相反,当元件被称为“直接在…上”、“直接接合至”、“直接连接至”或“直接联接至”另一元件或层时,可以不存在介于中间的元件或层。用于描述元件之间的关系的其他词语应当以同样的方式解释(例如,“在…之间”与“直接在…之间”、“相邻”与“直接相邻”等)。如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关联的列出项目中的一个或更多个的任何及所有组合。
尽管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可以在本文中用于描述各种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分,但这些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分不应受到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可以仅用于将一个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分与另一区域、层或部分区分开。例如“第一”、“第二”的术语和其他数字术语在本文中使用时,除非由上下文明确指示,否则不暗含序列或顺序。因此,下文中所讨论的第一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分可以被称为第二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分,而不背离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教示。
在本文中可以使用与空间相关的术语,比如“内”、“外”、“下面”、“下方”、“下”、“上方”、“上”、“顶”、“底”等,以便于说明书对如图中所示的一个元件或特征与另一元件或特征的关系进行描述。与空间相关的术语可以意在涵盖装置在使用或操作中的、除了图中描绘的取向之外的不同取向。例如,如果图中的装置被翻转,则被描述为在其他元件或特征的“下方”或“下面”的元件将会被定向成在其他元件或特征的“上方”。因此,示例性术语“下方”可以包括上方和下方两个取向。该装置可以以其他方式定向(被旋转一定角度或处于其他取向),并且本文中使用的与空间相关的描述语被相应地解释。
参照图1,示出了机动车辆14的乘客门12的闭合闩锁组件10,该闭合闩锁组件10沿着门12的后边缘部分16定位并且构造成响应于门12从打开位置(示出)到关闭位置的运动而与紧固在形成于车身22中的门开口20中的撞销18可释放地接合。门12包括外侧门把手24和内侧门把手26,外侧门把手24和内侧门把手26均操作性地联接(即,电联接和/或机械联接)至闭合闩锁组件10。
现在参照图2,示出了闭合闩锁组件10的非限制性实施方式,该闭合闩锁组件10总体上包括闩锁机构、闩锁释放机构、动力释放机构、内侧把手释放机构以及动力锁机构。闩锁机构包括棘齿30和掣爪32。棘齿32能够在第一或“撞销捕获”位置与第二或“撞销释放”位置之间移动,在第一或“撞销捕获”位置处,棘齿30保持撞销18,在第二或“撞销释放”位置处,棘齿30允许释放撞销18。棘齿偏置构件比如扭转弹簧34将棘齿30朝向其撞销释放位置偏置。掣爪32能够相对于棘齿30在第一或“棘齿保持”位置与第二或“棘齿释放”位置之间移动,在第一或“棘齿保持”位置处,掣爪32将棘齿30保持处于其撞销捕获状态,在第二或“棘齿释放”位置处,掣爪32允许棘齿弹簧34强制地使棘齿30从其撞销捕获位置移动到其撞销释放位置。掣爪偏置构件比如螺旋弹簧36将掣爪32朝向其棘齿保持位置偏置。
闩锁释放机构此外还包括释放杆40,该释放杆40操作性地连接至掣爪32并且能够在第一或“掣爪释放”位置与第二或“原”位置之间移动,在第一或“掣爪释放”位置处,释放杆40致使掣爪32移动至其棘齿释放位置,在第二或“原”位置处,释放杆40允许将掣爪32保持处于其棘齿保持位置。设置有释放杆偏置构件,比如释放杆弹簧(未示出),以将释放杆40偏置至其原位置。释放杆40可以通过若干部件比如说例如动力释放机构和内侧把手释放机构而从释放杆的原位置移动到释放杆的掣爪释放位置。
动力释放机构此外还包括:具有可旋转马达输出轴48的动力释放电动马达46、紧固至马达输出轴48的动力释放蜗轮50、动力释放齿轮52以及动力释放凸轮54。动力释放凸轮54被连接成与动力释放齿轮52共同旋转,并且能够在第一或“静置”位置与第二或“释放”位置之间旋转。动力释放齿轮52由蜗轮50驱动,并且进而驱动动力释放凸轮54,该动力释放凸轮54控制释放杆40在其原位置与掣爪释放位置之间的运动。具体地,当动力释放凸轮54位于其静置位置时,释放杆40保持处于其原位置。然而,动力释放凸轮54至其释放位置的旋转致使释放杆40移动到其掣爪释放位置,由此提供了闩锁机构的动力释放操作。
动力释放机构可以用作被动门禁系统的一部分。当人携带电子钥匙卡靠近车辆14并且致动外侧门把手24时,与车辆14相关的电子闩锁释放系统感测到钥匙卡的存在以及外侧门把手24已经被致动(例如,经由开关28与电子控制单元(ECU)60之间的通信,该电子控制单元(ECU)60至少部分地控制闭合闩锁组件10的操作)。进而,ECU 60致动动力释放机构以使得动力释放马达46将动力释放凸轮54从其静置位置旋转到其释放位置,以释放闩锁机构并且将闭合闩锁组件10解锁,从而使车门12打开。此后,动力释放马达46致使动力释放凸轮54从其释放位置旋转到其静置位置,以将动力释放机构重置。
内侧把手释放机构示出为包括内侧释放杆62,该内侧释放杆62操作性地联接至内侧把手26并且在特定的情况下允许闩锁机构从机动车辆14的乘客舱内部释放。此外,动力锁机构示出为包括动力锁致动器64和锁机构66。
现在参照图3A至图12B,示出了与动力释放机构100和内侧把手释放机构200的非限制性实施方式相关联的部件,这些部件适于与闭合闩锁组件10一起使用。图3A和图3B示出了动力释放机构100,该动力释放机构100总体上包括动力释放致动器102、动力释放齿轮104以及齿轮杆106。动力释放致动器102包括电动马达110,该电动马达110具有马达轴112和示出为蜗轮114的输出齿轮。电动马达110由ECU 60控制,以用于可旋转地驱动马达轴112。动力释放齿轮104构造成包括外部齿轮齿116、释放凸轮118以及齿轮杆凸轮122,该外部齿轮齿116与蜗轮114的螺纹啮合,该释放凸轮118形成在第一面表面120上,该齿轮杆凸轮122形成在第二面表面124上。动力释放齿轮104被支承为绕齿轮轴线“A”旋转。
齿轮杆106被支承为绕杆轴线“B”进行枢转运动,并且形成为包括驱动凸耳部段130和止动凸耳部段132,该驱动凸耳部段130接合齿轮杆凸轮122。齿轮杆弹簧134构造成将驱动凸耳部段130偏置成抵靠齿轮杆凸轮122,并且将止动凸耳部段132偏置成抵靠固定的急停表面136。附加地,动力释放止动传感器140定位成与动力释放齿轮104相邻,以用于检测从动力释放齿轮104上的第二面表面124延伸的止动凸轮142的位置。由动力释放止动传感器140产生的动力释放齿轮位置信号被传递至ECU 60。动力释放齿轮104还包括从第一面表面120延伸的凸起的连杆凸轮144,下文将描述连杆凸轮144的功能。
动力释放齿轮104能够绕轴线“A”从第一或“中央原”位置沿着“动力释放”方向旋转到第二或“释放”位置。动力释放齿轮104沿着“动力重置”方向的反向旋转用于使动力释放齿轮104从其释放位置返回至其中央原位置。此外,动力释放齿轮104能够从其中央原位置沿“解锁”方向旋转至第三或“解锁”位置。动力释放齿轮104沿着“解锁重置”方向的反向旋转用于使动力释放齿轮104从其解锁位置返回至其中央原位置。因此,三(3)位动力释放齿轮104与动力释放机构100相关联。如将详细描述的,动力释放机构100被限定为在动力释放齿轮104处于其中央原位置时在中立状态下操作,在动力释放齿轮104处于其释放位置时在释放状态下操作,并且在动力释放齿轮104处于其解锁位置时在解锁状态下操作。这三个不同的操作状态中的每一者提供了下文描述的不同的功能性。
现在参照图4A和图4B,动力释放机构100的附加部件被示出为分别构造在图3A至图3B中所示的部件上,并且包括致动器杆150和致动器杆弹簧152。致动器杆150能够绕致动器杆轴线“C”可枢转地运动并且包括板部段154和致动器凸耳部段156。致动器凸耳部段156定位成选择性地接合闩锁释放机构的释放杆40。特别地,致动器杆150从第一或“非致动”位置到第二或“致动”位置的运动致使致动器凸耳部段156强制地使释放杆40抵抗释放杆弹簧42的偏置从释放杆的原位置移动至释放杆的掣爪释放位置。如先前指出的,释放杆40的这种运动致使掣爪32移动至其棘齿释放位置,以释放闩锁机构。致动器杆弹簧152能够操作成通常将致动器杆150朝向其非致动位置偏置。下文中称为驱动凸耳160的第一驱动构件从致动器杆150的板部段154延伸,下文将描述第一驱动构件的功能。
参照图5A和图5B,内侧把手释放机构200的部件现在示出为分别构造在图4A和图4B中所示的动力释放机构100的部件上。内侧把手释放机构200总体上包括应急杆202、连杆204、辅助杆206以及辅助杆弹簧208。应急杆202被可枢转地支承为响应于内侧门把手26从第一或“静置”位置到第二或“致动”位置的致动而绕致动器杆轴线“C”从第一或“原”位置运动至第二或“拉动”位置。就此而言,示出了用于将应急杆202与内侧门把手26机械地互相连接的内侧把手连接装置210(即,线缆、棒、连杆机构等)。应急杆202还示出为了包括形成在其中的长形导引槽212。辅助杆206示出为支承成用于绕辅助杆轴线“D”进行枢转运动。
连杆204是具有第一端部段214和第二端部段216的长形构件,该第一端部段214以可绕连杆枢转点“E”枢转的方式联接至辅助杆206,并且第二端部段216具有布置在应急杆202的导引槽212内的驱动柱218。辅助杆弹簧208在固定部件与连杆204之间作用以通常将辅助杆206沿第一方向(如由箭头220指示的)偏置成与固定急停件230接合(图6A)。这种偏置导致了连杆204绕枢转点“E”沿第一方向(如由箭头220指示的)的相应偏置。如将详细描述的,连杆204能够以可相对于枢转点“E”枢转的方式在第一或“断开联接”位置与第二或“联接”位置之间移动。辅助杆弹簧208还用于将连杆204的中间部段偏置成与动力释放齿轮104上的连杆凸轮144进行连续的接合。如将详细描述的,内侧把手释放机构200被限定为在连杆204位于其断开联接位置时在断开接合状态下操作,并且在连杆204位于其联接位置时在接合状态下操作。
现在参照图6A和图6B,闭合闩锁组件10被示出为处于闩锁模式,其中,动力释放机构100在其中立状态下操作,并且内侧把手释放机构200在其断开接合状态下操作。为了实现闩锁模式,各部件处于以下位置:棘齿30位于其撞销捕获位置;掣爪32位于其棘齿保持位置;动力释放齿轮104位于其中央原位置;致动器杆150位于其非致动位置;应急杆202位于其原位置;连杆204位于其断开联接位置;以及内侧门把手26位于其静置位置。如此,释放凸轮118的凸轮边缘118A被示出为定位成与形成在致动器杆150的板部段154上的凸轮边缘154A相邻。在连杆204通过连杆凸轮144而保持处于其断开联接位置的情况下,形成在连杆204的第二端部段216上的、下文称为驱动凹口240的第二驱动构件定位在致动器杆150的板部段154上的驱动凸耳160的上方。图6B还示出了齿轮杆106的驱动凸耳部段130,该驱动凸耳部段130由齿轮杆弹簧134偏置成与动力释放齿轮104上的齿轮杆凸轮122的端部部分接合。
图7A和图7B示出了在内侧门把手26从其静置位置移动到其致动位置时连杆204保持与致动器杆150断开接合或断开联接,如箭头248指示的。具体地,应急杆202示出为经由内侧连接装置210从应急杆的原位置(图5A和图5B)移动至其拉动位置。然而,动力释放齿轮104上的连杆凸轮144继续将连杆204保持处于其断开联接位置,使得连杆204上的驱动凹口240不与致动器杆150上的驱动凸耳160接合。因此,连杆204的响应于应急杆202的这种枢转运动而进行的平移运动(由于驱动柱218保持在导引槽212内)不会使得致动器杆150同时移动离开其非致动位置。如此,对内侧门把手26的致动不会使闩锁机构释放,并且闭合闩锁组件10保持处于其闩锁模式。
为了示出与动力释放功能相关联的部件的运动,现在参照图6A和图6B以及图8A和图8B,图6A和图6B示出了闭合闩锁组件10在其闩锁模式下操作,图8A和图8B示出了闭合闩锁组件10在动力释放模式下操作。具体地,当适当地要求进行闩锁机构的动力释放操作并且ECU 60确定了完全动力状态被供给至闭合闩锁组件10时,动力释放马达110被通电以使动力释放齿轮104沿由箭头250指示的动力释放方向(即,图8A中的逆时针方向)从其中央原位置旋转到其释放位置。当动力释放齿轮104位于其释放位置时,动力释放止动开关140被致动。动力释放齿轮104的这种旋转致使释放凸轮118上的凸轮边缘118A与致动器杆150上的凸轮边缘154A接合,并且强制地使致动器杆150从其非致动位置枢转至其致动位置。这种动作致使释放杆40从其原位置移动到其掣爪释放位置以使掣爪32从其棘齿保持位置移动到其棘齿释放位置,由此释放棘齿30以使棘齿30从其撞销捕获位置移动到其撞销释放位置。应指出的是,连杆凸轮144继续将连杆204保持处于其断开联接位置,同时应急杆202保持处于其原位置。还根据图8B应该注意到,动力释放齿轮104到其释放位置的旋转致使齿轮杆凸轮122强制地使齿轮杆106抵抗齿轮杆弹簧134的偏置从其原位置(图6B)枢转到加载位置。因此,图8A和图8B示出了动力释放机构100从其中立状态转换到释放状态,同时内侧把手释放机构200保持处于其断开接合状态。
图9A和图9B示出了闭合闩锁组件10从其动力释放模式(图8A和图8B)随后转换至动力重置模式。具体地,动力释放马达110响应于ECU60从开关140接收位置信号而反转,并且沿如箭头254指示的动力重置方向(即,图9A中的顺时针方向)将动力释放齿轮104从其释放位置驱动返回至其中央原位置。该动作允许致动器杆弹簧152将致动器杆150返回至其非致动位置,同时连杆凸轮144继续将连杆204保持处于其断开联接位置。如由图9B中的箭头256最佳指示的,齿轮杆弹簧134强制地使齿轮杆106从其加载位置朝向其原位置旋转,由此使驱动凸耳部段130作用在齿轮杆凸轮122上并且强制地帮助使动力释放齿轮106旋转返回到其中央原位置。动力释放马达110在传感器140被释放时停止以改变状态,使得弹簧加载的齿轮杆106用于使动力释放齿轮104物理上完全地返回至其中央原位置,如图10A和图10B所指示的。因此,在闭合闩锁组件10转换到其动力释放模式的情况下,动力释放机构100在重置状态下操作,同时内侧把手释放机构200保持处于其断开接合状态。
为了示出与紧急释放功能相关联的部件的运动,参考图6A和图6B以及图11A和图11B,图6A和图6B示出了闭合闩锁组件10处于其闩锁模式,并且图11A和图11B示出了闭合闩锁组件10目前在紧急释放模式下操作。具体地,在特定的低动力和/或紧急情况下,通过ECU60最初对动力释放马达110供给来自备用电源比如说例如内部备用装置(即,超级电容器)的电力,允许对闩锁机构的紧急释放。该应急动力用于使动力释放马达110使动力释放齿轮104沿解锁方向从其中央原位置(图6A)旋转到其解锁位置,如由箭头260指示的。动力释放齿轮104的这种旋转致使连杆204与连杆凸轮144断开接合,使得连杆204在辅助杆弹簧208的作用下偏置,以从其断开联接位置(图6A)枢转到其联接位置(图11A)。在连杆204位于其联接位置的情况下,致动器杆150上的驱动凸轮160与连杆204上的驱动凹口240对准,如圆圈262中所示的。
如所观察到的,在动力释放齿轮104已经旋转到其解锁位置之后,致动器杆150仍然位于其非致动位置并且应急杆202仍然位于其原位置。如此,动力释放机构100在解锁状态下操作,并且内侧把手释放机构200在其接合状态下操作。图12A和图12B示出了内侧门把手26从其静置位置到其致动位置的随后运动导致了应急杆202从其原位置到其拉动位置的机械运动。由于连杆204现在经由导引槽212内的驱动柱218和与驱动凹口240对准的驱动凸耳160连接至应急杆202,因此应急杆202至其拉动位置的这种枢转运动致使致动器杆150同时从其非致动位置枢转运动至其致动位置。致动器杆150的这种运动导致对闩锁机构的手动释放,以将闭合闩锁组件10转换到其解锁模式,由此允许打开门12。在内侧门把手26已经释放并且致动器杆150已经返回到其非致动位置之后,闭合闩锁组件10可以随后通过使动力释放齿轮104从其解锁位置旋转返回到其中央原位置而被手动重置或电重置。
因此,本公开提供了一种闭合闩锁组件,该闭合闩锁组件构造成通常使内侧把手释放机构200与利用动力释放机构100的闩锁释放机构断开连接/断开联接,直到碰撞或低动力情况发生时为止,在发生碰撞或低动力的情况下,需要使内侧把手释放机构200随后连接/联接至闩锁释放机构。在正常闩锁操作期间,内侧把手释放机构200有意地停用/断开联接以防止不期望的内侧闩锁释放操作。内部动力备用装置(即,机载电池、超级电容器等)仅用于启用/联接内侧闩锁释放机构100,并且特别地三(3)位动力释放齿轮104和凸轮装置相比于其他常规系统是先进的。虽然不限于此,提供紧急内侧释放功能的特定情况包括:1)在碰撞的情况下,车辆电池断开连接或中断;2)在动力释放操作失效的情况下;3)在内部能量备用装置处于预定的最小备用动力水平并且车辆电池断开连接的情况下;以及4)在缓慢关闭/系紧操作失效的情况下。还应理解的是,致动器杆150可以构造成直接地作用在掣爪32上,而不是如在其他应用中经由中间闩锁释放机构作用在掣爪上,使得致动器杆150在其非致动位置与致动位置之间的运动引起掣爪32在其棘齿保持位置与棘齿释放位置之间的对应运动。
应理解是,本发明的应用不限于附图中图示的和上文描述的结构和部件的细节。本发明能够是其他实施方式并且能够以各种方式实现。还应理解的是,文中使用的措辞或术语是出于描述的目的并且不是限制性的。因此,尽管本发明已经通过其说明性的实施方式在上文进行了描述,但其可以在不背离在所附权利要求中限定的主题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进行修改。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以参照以下编号的段落来理解:
1.一种用于车门的闭合闩锁组件,所述闭合闩锁组件包括:
闩锁机构,所述闩锁机构包括棘齿和掣爪,所述棘齿能够在撞销释放位置与撞销捕获位置之间移动,所述掣爪能够在棘齿保持位置与棘齿释放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棘齿保持位置处,所述掣爪将所述棘齿保持在其撞销捕获位置,在所述棘齿释放位置处,所述掣爪允许所述棘齿移动至其撞销释放位置;
闩锁释放机构,所述闩锁释放机构包括闩锁释放杆,所述闩锁释放杆能够在原位置与掣爪释放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原位置处,所述掣爪被保持在其棘齿保持位置,在所述掣爪释放位置处,所述闩锁释放杆使所述掣爪移动至其棘齿释放位置;
动力释放机构,所述动力释放机构包括动力释放马达、由所述动力释放马达驱动的动力释放齿轮、以及致动器杆,所述致动器杆能够在非致动位置与致动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非致动位置处,所述闩锁释放杆被保持在其原位置,在所述致动位置处,所述致动器杆使所述闩锁释放杆移动至其掣爪释放位置,所述动力释放齿轮能够沿释放方向从中央原位置旋转至释放位置以使所述致动器杆从其非致动位置移动到其致动位置,并且所述动力释放齿轮能够沿解锁方向从其中央原位置旋转至解锁位置;以及
内侧把手释放机构,所述内侧把手释放机构包括应急杆和连杆,所述应急杆操作性地连接至内侧门把手并且能够响应于所述内侧门把手在静置位置与致动位置之间的移动而在原位置与拉动位置之间移动,所述连杆操作性地连接至所述应急杆并且能够在所述动力释放齿轮位于其中央原位置时的断开联接位置与所述动力释放齿轮位于其解锁位置时的联接位置之间移动,所述连杆在位于其断开联接位置时与所述致动器杆断开连接并且在位于其联接位置时连接至所述致动器杆。
2.根据段落1所述的闭合闩锁组件,其中,所述动力释放齿轮上的释放凸轮能够操作成响应于所述动力释放齿轮从其中央原位置到其释放位置的旋转而使所述致动器杆从其非致动位置移动到其致动位置以提供动力释放功能。
3.根据段落2所述的闭合闩锁组件,其中,所述动力释放齿轮沿重置方向从其释放位置至其中央原位置的随后旋转允许所述致动器杆从其致动位置移动到其非致动位置以提供动力重置功能。
4.根据段落1所述的闭合闩锁组件,其中,所述动力释放齿轮上的连杆凸轮能够操作成在所述动力释放齿轮位于其中央原位置和其释放位置时将所述连杆保持在其断开联接位置,并且所述连杆凸轮能够操作成在所述动力释放齿轮位于其解锁位置时允许所述连杆移动至其联接位置。
5.根据段落4所述的闭合闩锁组件,其中,在所述动力释放齿轮上的所述连杆凸轮将所述连杆保持在其断开联接位置时,所述致动器杆上的驱动凸耳从与形成在所述连杆上的驱动凹口的接合释放,使得所述连杆与所述致动器杆断开连接,并且所述应急杆从其原位置至其拉动位置的移动没有导致所述致动器杆从其非致动位置移动至其致动位置,并且其中,在所述连杆凸轮允许所述连杆移动至其联接位置时,所述致动器杆上的所述驱动凸耳与所述连杆上的所述驱动凹口接合,使得所述连杆连接至所述致动器杆,并且所述应急杆从其原位置至其拉动位置的移动导致所述致动器杆从其非致动位置对应地移动至其致动位置。
6.根据段落5所述的闭合闩锁组件,其中,当所述动力释放齿轮位于其中央原位置并且所述连杆凸轮将所述连杆保持在其断开联接位置时,所述内侧把手释放机构在断开接合状态下操作,并且其中,当所述动力释放齿轮位于其解锁位置并且所述连杆凸轮允许所述连杆移动至其联接位置时,所述内侧把手释放机构在接合状态下操作。
7.根据段落6所述的闭合闩锁组件,其中,所述内侧门把手在所述内侧把手释放机构处于其接合状态时从其静置位置至其致动位置的移动导致所述应急杆从其原位置对应地移动至其拉动位置,这又导致所述连杆将所述致动器杆从其非致动位置驱动至其致动位置以手动地释放所述闩锁机构。
8.根据段落1所述的闭合闩锁组件,其中,所述动力释放齿轮仅通过由备用电源提供的电力而从其中央原位置旋转至其解锁位置。
9.根据段落8所述的闭合闩锁组件,其中,所述备用电源被用来在紧急情况被检测到时给所述动力释放马达通电以使所述动力释放齿轮从其中央原位置旋转至其解锁位置。
10.根据段落9所述的闭合闩锁组件,其中,所述紧急情况能够包括下述中的至少一种:电池断开连接或电池供电中断、动力释放操作失效、以及所述备用电源处于预定电力水平以下。
11.一种用于车门的闭合闩锁组件,所述闭合闩锁组件包括:
闩锁机构,所述闩锁机构包括棘齿和掣爪,所述棘齿能够在撞销释放位置与撞销捕获位置之间移动,所述掣爪能够在棘齿保持位置与棘齿释放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棘齿保持位置处,所述掣爪将所述棘齿保持在其撞销捕获位置,在所述棘齿释放位置处,所述掣爪允许所述棘齿移动至其撞销释放位置;
动力释放机构,所述动力释放机构包括动力释放马达、由所述动力释放马达驱动的动力释放齿轮、以及致动器杆,所述致动器杆具有第一驱动构件并且所述致动器杆能够在非致动位置与致动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非致动位置处,所述掣爪被保持在其棘齿保持位置,在所述致动位置处,所述致动器杆使所述掣爪移动至其棘齿释放位置,所述动力释放齿轮能够沿释放方向从中央原位置旋转至释放位置以使所述致动器杆从其非致动位置移动到其致动位置,并且所述动力释放齿轮能够沿解锁方向从其中央原位置旋转至解锁位置;以及
内侧把手释放机构,所述内侧把手释放机构包括应急杆和具有第二驱动构件的连杆,所述应急杆操作性地连接至内侧门把手并且能够响应于所述内侧门把手在静置位置与致动位置之间的移动而在原位置与拉动位置之间移动,所述连杆操作性地连接至所述应急杆并且能够在所述动力释放齿轮位于其中央原位置时的断开联接位置与所述动力释放齿轮位于其解锁位置时的联接位置之间移动,其中,所述连杆的所述第二驱动构件在所述连杆位于其断开联接位置时与所述致动器杆的所述第一驱动构件断开连接,并且其中,所述连杆上的所述第二驱动构件在所述连杆位于其联接位置时驱动地接合所述致动器杆上的所述第一驱动构件。
12.根据段落11所述的闭合闩锁组件,其中,所述动力释放齿轮上的释放凸轮能够操作成响应于所述动力释放齿轮从其中央原位置到其释放位置的旋转而使所述致动器杆从其非致动位置移动到其致动位置以提供动力释放功能。
13.根据段落12所述的闭合闩锁组件,其中,所述动力释放齿轮沿重置方向从其释放位置至其中央原位置的随后旋转允许所述致动器杆从其致动位置移动到其非致动位置以提供动力重置功能。
14.根据段落11所述的闭合闩锁组件,其中,所述动力释放齿轮上的连杆凸轮能够操作成在所述动力释放齿轮位于其中央原位置和其释放位置时将所述连杆保持在其断开联接位置,并且所述连杆凸轮能够操作成在所述动力释放齿轮位于其解锁位置时允许所述连杆移动至其联接位置。
15.根据段落14所述的闭合闩锁组件,其中,所述第一驱动齿轮是驱动凸耳并且所述第二驱动构件是驱动凹口,其中,在所述动力释放齿轮上的所述连杆凸轮将所述连杆保持在其断开联接位置时,所述致动器杆上的所述驱动凸耳从与所述连杆上的所述驱动凹口的接合释放,使得所述连杆与所述致动器杆断开连接,并且所述应急杆从其原位置至其拉动位置的移动没有导致所述致动器杆从其非致动位置移动至其致动位置,并且其中,在所述连杆凸轮允许所述连杆移动至其联接位置时,所述致动器杆上的所述驱动凸耳与所述连杆上的所述驱动凹口接合,使得所述连杆连接至所述致动器杆,并且所述应急杆从其原位置至其拉动位置的移动导致所述致动器杆从其非致动位置对应地移动至其致动位置。
16.根据段落11所述的闭合闩锁组件,其中,所述动力释放齿轮仅通过由备用电源提供的电力而从其中央原位置旋转至其解锁位置。
17.根据段落16所述的闭合闩锁组件,其中,所述备用电源被用来在紧急情况被检测到时给所述动力释放马达通电以使所述动力释放齿轮从其中央原位置旋转至其解锁位置。
18.根据段落17所述的闭合闩锁组件,其中,所述紧急情况能够包括下述中的至少一种:电池断开连接或电池供电中断、动力释放操作失效、以及所述备用电源处于预定电力水平以下。
19.一种用于车门的闭合闩锁组件,所述闭合闩锁组件包括:
闩锁机构,所述闩锁机构包括棘齿和掣爪,所述棘齿能够在撞销释放位置与撞销捕获位置之间移动,所述掣爪能够在棘齿保持位置与棘齿释放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棘齿保持位置处,所述掣爪将所述棘齿保持在其撞销捕获位置,在所述棘齿释放位置处,所述掣爪允许所述棘齿移动至其撞销释放位置;
动力释放机构,所述动力释放机构包括动力释放马达、动力释放齿轮和致动器杆,所述动力释放齿轮由所述动力释放马达驱动并且具有释放凸轮和连杆凸轮,所述致动器杆能够在非致动位置与致动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非致动位置处,所述掣爪被保持在其棘齿保持位置,在所述致动位置处,所述致动器杆使所述掣爪移动至其棘齿释放位置,所述动力释放齿轮能够沿释放方向从中央原位置旋转至释放位置以致使所述释放凸轮使所述致动器杆从其非致动位置移动到其致动位置,并且所述动力释放齿轮能够沿解锁方向从其中央原位置旋转至解锁位置;以及
内侧把手释放机构,所述内侧把手释放机构包括应急杆和连杆,所述应急杆操作性地连接至内侧门把手以响应于所述内侧门把手在静置位置与致动位置之间的移动而在原位置与拉动位置之间移动,所述连杆操作性地连接至所述应急杆并且能够在所述动力释放齿轮位于其中央原位置时的断开联接位置与所述动力释放齿轮位于其解锁位置时的联接位置之间移动,其中,所述连杆凸轮构造成响应于所述动力释放齿轮在其中央原位置与其解锁位置之间的旋转而使所述连杆在其断开联接位置与其联接位置之间移动,并且其中,所述连杆在位于其断开联接位置时与所述致动器杆断开连接,并且所述连杆在位于其接合位置时连接至所述致动器杆。
20.根据段落19所述的闭合闩锁组件,其中,在所述连杆通过所述连杆凸轮而被保持在其断开联接位置时,所述致动器杆上的驱动凸耳从与形成在所述连杆上的驱动凹口的接合释放,使得所述连杆与所述致动器杆断开连接,并且所述应急杆从其原位置至其拉动位置的移动没有导致所述致动器杆从其非致动位置移动至其致动位置,并且其中,在所述连杆凸轮允许所述连杆移动至其联接位置时,所述致动器杆上的所述驱动凸耳与所述连杆上的所述驱动凹口接合,使得所述连杆连接至所述致动器杆,并且所述应急杆从其原位置至其拉动位置的移动导致所述致动器杆从其非致动位置对应地移动至其致动位置。
21.根据段落19所述的闭合闩锁组件,其中,所述动力释放齿轮仅通过由备用电源提供的电力而从其中央原位置旋转至其解锁位置,其中,所述备用电源被用来在紧急情况被检测到时给所述动力释放马达通电以使所述动力释放齿轮从其中央原位置旋转至其解锁位置。
Claims (10)
1.一种用于车门的闭合闩锁组件(10),所述闭合闩锁组件(10)包括:
闩锁机构,所述闩锁机构包括棘齿(30)和掣爪(32),所述棘齿(30)能够在撞销释放位置与撞销捕获位置之间移动,所述掣爪(32)能够在棘齿保持位置与棘齿释放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棘齿保持位置处,所述掣爪(32)将所述棘齿(30)保持在其撞销捕获位置,在所述棘齿释放位置处,所述掣爪(32)允许所述棘齿(30)移动至其撞销释放位置;
闩锁释放机构,所述闩锁释放机构包括闩锁释放杆(40),所述闩锁释放杆(40)能够在原位置与掣爪释放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原位置处,所述掣爪(32)被保持在其棘齿保持位置,在所述掣爪释放位置处,所述闩锁释放杆(40)使所述掣爪(32)移动至其棘齿释放位置;
动力释放机构(100),所述动力释放机构(100)包括动力释放马达(110)、由所述动力释放马达(110)驱动的动力释放齿轮(104)、以及致动器杆(150),所述致动器杆(150)能够在非致动位置与致动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非致动位置处,所述闩锁释放杆(40)被保持在其原位置,在所述致动位置处,所述致动器杆(150)使所述闩锁释放杆(40)移动至其掣爪释放位置,所述动力释放齿轮(104)能够沿释放方向从中央原位置旋转至释放位置以使所述致动器杆(150)从其非致动位置移动到其致动位置,并且所述动力释放齿轮(104)能够沿解锁方向从其中央原位置旋转至解锁位置;以及
内侧把手释放机构(200),所述内侧把手释放机构(200)包括应急杆(202)和连杆(204),所述应急杆(202)操作性地连接至内侧门把手(26)并且能够响应于所述内侧门把手(26)在静置位置与致动位置之间的运动而在原位置与拉动位置之间移动,所述连杆(204)操作性地连接至所述应急杆(202)并且能够在所述动力释放齿轮(104)位于其中央原位置时的断开联接位置与所述动力释放齿轮(104)位于其解锁位置时的联接位置之间移动,所述连杆(204)在位于其断开联接位置时与所述致动器杆(150)断开连接并且在位于其联接位置时连接至所述致动器杆(15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闭合闩锁组件,其中,所述动力释放齿轮(104)上的释放凸轮(118)能够操作成响应于所述动力释放齿轮(104)从其中央原位置到其释放位置的旋转而使所述致动器杆(150)从其非致动位置移动到其致动位置以提供动力释放功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闭合闩锁组件,其中,所述动力释放齿轮(104)沿重置方向从其释放位置至其中央原位置的随后旋转允许所述致动器杆(150)从其致动位置移动到其非致动位置以提供动力重置功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闭合闩锁组件,其中,所述动力释放齿轮(104)上的连杆凸轮(144)能够操作成在所述动力释放齿轮(104)位于其中央原位置和其释放位置时将所述连杆(204)保持在其断开联接位置,并且所述连杆凸轮(144)能够操作成在所述动力释放齿轮(104)位于其解锁位置时允许所述连杆(204)移动至其联接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闭合闩锁组件,其中,在所述动力释放齿轮上的所述连杆凸轮(144)将所述连杆(204)保持在其断开联接位置时,所述致动器杆(150)上的驱动凸耳(160)从与形成在所述连杆(204)上的驱动凹口(240)的接合释放,使得所述连杆(204)与所述致动器杆(150)断开连接,并且所述应急杆(202)从其原位置至其拉动位置的移动没有导致所述致动器杆(150)从其非致动位置移动至其致动位置,并且其中,在所述连杆凸轮(144)允许所述连杆(204)移动至其联接位置时,所述致动器杆(150)上的所述驱动凸耳(160)与所述连杆(204)上的所述驱动凹口(240)接合,使得所述连杆(204)连接至所述致动器杆(150),并且所述应急杆(202)从其原位置至其拉动位置的移动导致所述致动器杆(150)从其非致动位置对应地移动至其致动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闭合闩锁组件,其中,当所述动力释放齿轮(104)位于其中央原位置并且所述连杆凸轮(144)将所述连杆(204)保持在其断开联接位置时,所述内侧把手释放机构(200)在断开接合状态下操作,并且其中,当所述动力释放齿轮(104)位于其解锁位置并且所述连杆凸轮(144)允许所述连杆(204)移动至其联接位置时,所述内侧把手释放机构(200)在接合状态下操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闭合闩锁组件,其中,所述内侧门把手(26)在所述内侧把手释放机构(200)处于其接合状态时从其静置位置至其致动位置的移动导致所述应急杆(202)从其原位置对应地移动至其拉动位置,这又导致所述连杆(204)将所述致动器杆(150)从其非致动位置驱动至其致动位置以手动地释放所述闩锁机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闭合闩锁组件,其中,所述动力释放齿轮(104)仅通过由备用电源提供的电力而从其中央原位置旋转至其解锁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闭合闩锁组件,其中,所述备用电源被用来在紧急情况被检测到时给所述动力释放马达(110)通电以使所述动力释放齿轮(104)从其中央原位置旋转至其解锁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闭合闩锁组件,其中,所述紧急情况能够包括下述中的至少一种:电池断开连接或电池供电中断、动力释放操作失效、以及所述备用电源处于预定电力水平以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201762516354P | 2017-06-07 | 2017-06-07 | |
US62/516,354 | 2017-06-07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999501A CN108999501A (zh) | 2018-12-14 |
CN108999501B true CN108999501B (zh) | 2021-08-03 |
Family
ID=643326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580735.4A Active CN108999501B (zh) | 2017-06-07 | 2018-06-07 | 具有动力释放机构和内侧把手释放机构的闭合闩锁组件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2) | US11072950B2 (zh) |
CN (1) | CN108999501B (zh) |
DE (1) | DE102018208951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80058112A1 (en) * | 2016-09-01 | 2018-03-01 | AISIN Technical Center of America, Inc. | Vehicle door closing and releasing apparatus |
DE102017105657A1 (de) * | 2017-03-16 | 2018-09-20 | Kiekert Ag | Stellantrieb für kraftfahrzeugtechnische anwendungen |
DE102017124527A1 (de) * | 2017-10-20 | 2019-04-25 | Kiekert Ag | Kraftfahrzeug |
DE102019103558A1 (de) | 2018-02-15 | 2019-08-22 | Magna Closures Inc. | Verschluss-Verriegelungsanordnung für ein Kraftfahrzeug mit gemeinsamer kinematischer Kette für einen Kraft-Lösemechanismus und einen mechanischen Sicherungs-Lösemechanismus |
US11414903B2 (en) | 2018-03-01 | 2022-08-16 | Magna Closures Inc. | Power operated closure latch assembly with an inside/outside backup mechanism having integrated splitter box arrangement |
US11280121B2 (en) | 2018-03-05 | 2022-03-22 | Magna Closures Inc. | Crash unlock for side door latch |
KR102573765B1 (ko) * | 2018-07-20 | 2023-09-04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오븐 |
JP6915213B2 (ja) * | 2018-08-06 | 2021-08-04 | 三井金属アクト株式会社 | 開閉システム |
US11542730B2 (en) | 2018-09-20 | 2023-01-03 | Magna Closures (Kunshan) Co. Ltd. | Closure latch assembly with a power release mechanism and motor control system |
CN113195852B (zh) * | 2018-12-20 | 2022-07-12 | 株式会社有信 | 门闩锁装置 |
DE112020001999T5 (de) * | 2019-04-17 | 2022-01-13 | Magna Closures Inc. | Verschluss-verriegelungsanordnung mitkraft-rückstell-schaltungsmechanismus und verfahren zur rückstellung |
US11739569B2 (en) * | 2019-10-10 | 2023-08-29 | Magna Closures Inc. | System to isolate two motor driving circuits driving a single motor and method for isolation |
DE102020113069A1 (de) * | 2020-05-14 | 2021-11-18 | Kiekert Aktiengesellschaft | Kraftfahrzeug-Tür |
DE102020124240A1 (de) * | 2020-09-17 | 2022-03-17 | Kiekert Aktiengesellschaft | Aufstellvorrichtung für ein Kraftfahrzeugtürelement |
JP7556189B2 (ja) | 2020-10-14 | 2024-09-26 | 三井金属アクト株式会社 | 作動伝達構造、及び当該構造を備えた検出装置並びに当該検出装置を備えた自動車用ドアロック装置 |
DE102022103113A1 (de) * | 2021-02-22 | 2022-08-25 | Magna Closures Inc. | Verschlussverriegelung mit unfall-freigabemechanismus |
CN114673409B (zh) * | 2022-04-29 | 2023-09-12 |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车门内开关和汽车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02007003948A1 (de) * | 2006-11-22 | 2008-05-29 | Kiekert Ag | Schlosseinheit mit mehrteiliger Sperrklinke |
EP2711242A1 (en) * | 2012-09-21 | 2014-03-26 | Magna Closures S.p.A. | Latch for a seat of a motor vehicle |
CN104956019A (zh) * | 2012-11-27 | 2015-09-30 | 麦格纳覆盖件有限公司 | 用于车门的关闭闩锁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0048709A1 (de) | 2000-09-30 | 2002-04-18 | Kiekert Ag | Kraftfahrzeugtürverschluss |
DE602006019839D1 (de) * | 2005-03-23 | 2011-03-10 | Magna Closures Inc | Globales seitentürschloss |
WO2009143997A1 (en) * | 2008-05-26 | 2009-12-03 | Magna Closures Spa | Double pawl vehicle latch |
US8573657B2 (en) * | 2009-03-12 | 2013-11-05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Latch mechanism |
US8474888B2 (en) * | 2009-03-25 | 2013-07-02 | Magna Closures Inc. | Closure latch for vehicle door |
DE102012003743A1 (de) | 2012-02-28 | 2013-08-29 | Kiekert Aktiengesellschaft | Kraftfahrzeugtürverschluss |
US9512650B2 (en) * | 2012-12-10 | 2016-12-06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Hood latch release system |
DE112014001398T5 (de) | 2013-03-15 | 2015-12-03 | Magna Closures Inc. | Proaktive Sicherheitsmethoden, -Vorrichtungen und -Systeme und Sicherheitsmethoden und -Vorrichtungen zum Blockieren einer Betätigung von Schlössern für Insassen-Einstiegs- und -Ausstiegsverschlussklappen |
US10392838B2 (en) | 2015-06-11 | 2019-08-27 | Magna Closures Inc. | Key cylinder release mechanism for vehicle closure latches, latch assembly therewith and method of mechanically releasing a vehicle closure latch |
DE102016215476A1 (de) | 2015-09-11 | 2017-03-16 | Magna Closures S.P.A. | Elektrische türverriegelung |
US10876329B2 (en) | 2015-10-16 | 2020-12-29 | Magna Closures S.P.A. | Electrical door latch |
US10683682B2 (en) * | 2016-05-02 | 2020-06-16 | Magna Closures Inc. | Closure latch for vehicle door having double pull release mechanism driven by child lock actuator |
DE102016010672A1 (de) | 2016-09-05 | 2018-03-08 | Magna BÖCO GmbH | Verriegelungsvorrichtung für eine Fahrzeugtür und Verfahren |
US11280121B2 (en) * | 2018-03-05 | 2022-03-22 | Magna Closures Inc. | Crash unlock for side door latch |
-
2018
- 2018-06-04 US US15/997,066 patent/US11072950B2/en active Active
- 2018-06-06 DE DE102018208951.5A patent/DE102018208951A1/de active Pending
- 2018-06-07 CN CN201810580735.4A patent/CN108999501B/zh active Active
-
2021
- 2021-07-26 US US17/384,948 patent/US11732514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02007003948A1 (de) * | 2006-11-22 | 2008-05-29 | Kiekert Ag | Schlosseinheit mit mehrteiliger Sperrklinke |
EP2711242A1 (en) * | 2012-09-21 | 2014-03-26 | Magna Closures S.p.A. | Latch for a seat of a motor vehicle |
CN104956019A (zh) * | 2012-11-27 | 2015-09-30 | 麦格纳覆盖件有限公司 | 用于车门的关闭闩锁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11732514B2 (en) | 2023-08-22 |
US11072950B2 (en) | 2021-07-27 |
US20210355719A1 (en) | 2021-11-18 |
CN108999501A (zh) | 2018-12-14 |
DE102018208951A1 (de) | 2018-12-13 |
US20180355643A1 (en) | 2018-12-1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999501B (zh) | 具有动力释放机构和内侧把手释放机构的闭合闩锁组件 | |
US11421454B2 (en) | Closure latch assembly with latch mechanism and outside release mechanism having reset device | |
US10683682B2 (en) | Closure latch for vehicle door having double pull release mechanism driven by child lock actuator | |
US10619385B2 (en) | Closure latch for a rear vehicle door having an emergency child lock release mechanism | |
US11280121B2 (en) | Crash unlock for side door latch | |
US10450780B2 (en) | Closure latch assembly for motor vehicle door having gear arrangement for double pull release | |
US10513873B2 (en) | Closure latch for vehicle door | |
CN106246013B (zh) | 闩锁组件、机械锁芯释放机构及打开关闭闩锁的方法 | |
US8474888B2 (en) | Closure latch for vehicle door | |
CN107448071B (zh) | 具有机械备用和电子超控取消特征的电子闩锁 | |
US11542730B2 (en) | Closure latch assembly with a power release mechanism and motor control system | |
CN111335756B (zh) | 具有与释放机构柔性连接的双掣爪闩锁机构的智能闩锁组件 | |
US20230112684A1 (en) | Power release latch assembly with double pull and power child lock | |
US20220162887A1 (en) | Double pull latching system for front trunk of a motor vehicle | |
US20220298835A1 (en) | Closure latch assembly equipped with child lock mechanism and power release mechanism having directional controlling actuation of the child lock mechanism | |
US12054973B2 (en) | Double pull closure latch assembly for hood and frunk motor vehicle applications | |
US20230079726A1 (en) | Closure latch assembly with crash unlock mechanism using single electric motor | |
US20220268064A1 (en) | Closure latch assembly with crash unlock mechanism | |
JP2024518383A (ja) | 自動車用ロック、特に電気式ロック | |
US20230167660A1 (en) | Closure latch assembly with power-operated actuator providing multiple powered function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