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957708B - 望远镜头 - Google Patents
望远镜头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957708B CN108957708B CN201710355043.5A CN201710355043A CN108957708B CN 108957708 B CN108957708 B CN 108957708B CN 201710355043 A CN201710355043 A CN 201710355043A CN 108957708 B CN108957708 B CN 10895770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ens
- refractive power
- telephoto
- object side
- positive refractiv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2—Telephoto objectives, i.e. systems of the type + - in which the distance from the front vertex to the image plane is less than the equivalent focal length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04—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made of organic materials, e.g. plastics
- G02B1/041—Lense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02B13/002—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 G02B13/004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having five or more lense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9/00—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 G02B9/60—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having five components only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es (AREA)
Abstract
一种望远镜头沿着光轴从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及第五透镜。第一透镜具有正屈光力且包括凸面朝向物侧。第二透镜具有负屈光力。第三透镜具有正屈光力。第四透镜具有正屈光力。第五透镜具有负屈光力。望远镜头满足以下条件:DFOV≤40度;其中,DFOV为望远镜头对角线视场。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望远镜头,适用于手机、游戏机、摄影机(含车用)、投影机、穿戴式显影装置等镜头。
背景技术
已知的五片透镜组成的望远镜头通常具有较长的镜头长度,难以满足小型化的需求。又,其后焦距(Back Focal Length)较短,使得组装相机模块的难度增加。所以需要有另一种新架构的望远镜头,才能同时满足小型化及较长后焦距的特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望远镜头不能同时满足小型化及较长后焦距的缺陷,提供一种望远镜头,其具备小型化、较长后焦距及高分辨率的特性,但是仍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能。
本发明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望远镜头沿着光轴从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及第五透镜。第一透镜具有正屈光力且包括凸面朝向物侧。第二透镜具有负屈光力。第三透镜具有正屈光力。第四透镜具有正屈光力。第五透镜具有负屈光力。望远镜头满足以下条件:DFOV≤40度;其中,DFOV为望远镜头对角线视场。
其中望远镜头满足以下条件:0.9<|f/TTL|;其中,f为望远镜头的有效焦距,TTL为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成像面于光轴上的间距。
其中第二透镜包括凸面朝向物侧及凹面朝向像侧,望远镜头满足以下条件:0.21<|f2/f|<1.53;其中,f2为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为望远镜头的有效焦距。
其中第三透镜包括凸面朝向物侧及凹面朝向像侧,望远镜头满足以下条件:0.65<|f3/f|<2.01;其中,f3为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为望远镜头的有效焦距。
其中望远镜头满足以下条件:0.10<|f5/f|<1.25;其中,f5为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为望远镜头的有效焦距。
其中望远镜头满足以下条件:0.4<|BFL/TTL|<1;其中,BFL为第五透镜的像侧面至成像面于光轴上的间距,TTL为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成像面于光轴上的间距。
其中望远镜头满足以下条件:0.32<|BFL/TTL|<1;其中,BFL为第五透镜的像侧面至成像面于光轴上的间距,TTL为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成像面于光轴上的间距。
本发明的望远镜头可更包括光圈,设置于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之间。
其中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及第五透镜由塑料材质制成,第四透镜包括凹面朝向物侧及凸面朝向像侧,第五透镜包括凹面朝向像侧。
其中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及第五透镜的每一透镜中,有一个面为非球面表面。
实施本发明的望远镜头,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其具备小型化、较长后焦距及高分辨率的特性,但是仍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能。
附图说明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做详细说明。
图1是依据本发明的望远镜头的第一实施例的透镜配置示意图。
图2A是图1的望远镜头的纵向像差图。
图2B是图1的望远镜头的场曲图。
图2C是图1的望远镜头的畸变图。
图2D是图1的望远镜头的横向色差图。
图2E是图1的望远镜头的相对照度图。
图2F是图1的望远镜头的调变转换函数图。
图2G是图1的望远镜头的离焦调变转换函数图。
图3A是依据本发明的望远镜头的第二实施例的纵向像差图。
图3B是依据本发明的望远镜头的第二实施例的场曲图。
图3C是依据本发明的望远镜头的第二实施例的畸变图。
图3D是依据本发明的望远镜头的第二实施例的横向色差图。
图3E是依据本发明的望远镜头的第二实施例的相对照度图。
图3F是依据本发明的望远镜头的第二实施例的调变转换函数图。
图3G是依据本发明的望远镜头的第二实施例的离焦调变转换函数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图1是依据本发明的望远镜头的第一实施例的透镜配置示意图。望远镜头1沿着光轴OA1从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L11、光圈ST1、第二透镜L12、第三透镜L13、第四透镜L14、第五透镜L15及滤光片OF1。成像时,来自物侧的光线最后成像于成像面IMA1上。
第一透镜L11为弯月形透镜具正屈光力由塑料材质制成,其物侧面S11为凸面,像侧面S12为凹面,物侧面S11与像侧面S12皆为非球面表面。
第二透镜L12为弯月形透镜具有负屈光力由塑料材质制成,其物侧面S14为凸面,像侧面S15为凹面,物侧面S14与像侧面S15皆为非球面表面。
第三透镜L13为弯月形透镜具有正屈光力由塑料材质制成,其物侧面S16为凸面,像侧面S17为凹面,物侧面S16与像侧面S17皆为非球面表面。
第四透镜L14为弯月形透镜具有正屈光力由塑料材质制成,其物侧面S18为凹面,像侧面S19为凸面,物侧面S18与像侧面S19皆为非球面表面。
第五透镜L15为双凹透镜具有负屈光力由塑料材质制成,其物侧面S110为凹面,像侧面S111为凹面,物侧面S110与像侧面S111皆为非球面表面
滤光片OF1其物侧面S112与像侧面S113皆为平面。
另外,第一实施例中的望远镜头1至少满足底下其中一条件:
0.9<|f1/TTL1|<1.3 (1)
0.21<|f12/f1|<1.53 (2)
0.65<|f13/f1|<2.01 (3)
0.10<|f15/f1|<1.25 (4)
0.4<|BFL1/TTL1|<1 (5)
15度≤DFOV1≤40度 (6)
0.32<|BFL1/TTL1|<1 (7)
其中,f1为望远镜头1的有效焦距,TTL1为第一透镜L11的物侧面S11至成像面IMA1于光轴OA1上的间距,f12为第二透镜L12的有效焦距,f13为第三透镜L13的有效焦距,f15为第五透镜L15的有效焦距,BFL1为第五透镜L15的像侧面S111至成像面IMA1于光轴OA1上的间距,DFOV1为望远镜头1对角线视场。
利用上述透镜、光圈及至少满足条件(1)至条件(7)其中一条件的设计,使得望远镜头1能有效的缩短镜头总长度、有效的增长后焦距、提升分辨率、有效的修正像差。
表一为图1中望远镜头1的各透镜的相关参数表,表一数据显示,第一实施例的望远镜头1的有效焦距等于9.989mm、光圈值等于2.8、镜头总长度等于9.000mm、对角线视场等于28.85度。
表一
表一中各个透镜的非球面表面凹陷度z由下列公式所得到:
z=ch2/{1+[1-(k+1)c2h2]1/2}+Ah4+Bh6+Ch8+Dh10+Eh12+Fh14+Gh16
其中:
c:曲率;
h:透镜表面任一点至光轴的垂直距离;
k:圆锥系数;
A~G:非球面系数。
表二为表一中各个透镜的非球面表面之相关参数表,其中k为圆锥系数(ConicConstant)、A~G为非球面系数。
表二
第一实施例的望远镜头1,其有效焦距f1=9.989mm,第一透镜L11的物侧面S11至成像面IMA1于光轴OA1上的间距TTL1=9.000mm,第二透镜L12的有效焦距f12=-8.998mm,第三透镜L13的有效焦距f13=13.096mm,第五透镜L15的有效焦距f15=-6.043mm,第五透镜L15的像侧面S111至成像面IMA1于光轴OA1上的间距BFL1=3.682mm,对角线视场DFOV1=28.85度。由上述数据可得到|f1/TTL1|=1.110、|f12/f1|=0.901、|f13/f1|=1.311、|f15/f1|=0.605、|BFL1/TTL1|=0.409、DFOV1=28.85度,皆能满足上述条件(1)至条件(7)的要求。
另外,第一实施例的望远镜头1的光学性能也可达到要求,这可从图2A至图2G看出。图2A所示的,是第一实施例的望远镜头1的纵向像差(Longitudinal Aberration)图。图2B所示的,是第一实施例的望远镜头1的场曲(Field Curvature)图。图2C所示的,是第一实施例的望远镜头1的畸变(Distortion)图。图2D所示的,是第一实施例的望远镜头1的横向色差(Lateral Color)图。图2E所示的,是第一实施例的望远镜头1的相对照度(RelativeIllumination)图。图2F所示的,是第一实施例的望远镜头1的调变转换函数(ModulationTransfer Function)图。图2G所示的,是第一实施例的望远镜头1的离焦调变转换函数(Through Focus 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图。
由图2A可看出,第一实施例的望远镜头1对波长为0.470μm、0.510μm、0.555μm、0.610μm、0.650μm的光线所产生的纵向像差值介于-0.03㎜至0.02㎜之间。
由图2B可看出,第一实施例的望远镜头1对波长为0.470μm、0.510μm、0.555μm、0.610μm、0.650μm的光线,于子午(Tangential)方向与弧矢(Sagittal)方向之场曲介于-0.02㎜至0.08㎜之间。
由图2C可看出,第一实施例的望远镜头1对波长为0.470μm、0.510μm、0.555μm、0.610μm、0.650μm的光线所产生的畸变介于0%至2.0%之间。
由图2D可看出,第一实施例的望远镜头1对波长为0.470μm、0.510μm、0.555μm、0.610μm、0.650μm的光线,于最大视场高度等于2.6190mm,所产生的横向色差值介于-1.2μm至1.1μm之间。
由图2E可看出,第一实施例的望远镜头1对波长为0.555000μm的光线,于Y视场介于0mm至2.619mm之间其相对照度介于0.74至1.0之间。
由图2F可看出,第一实施例的望远镜头1,对波长范围介于0.4700μm至0.6500μm的光线,分别于子午(Tangential)方向与弧矢(Sagittal)方向,视场高度分别为0.0000mm、0.5238mm、1.0476mm、1.5714mm、2.0952mm、2.3571mm、2.6190mm,空间频率介于0lp/mm至125lp/mm,其调变转换函数值介于0.57至1.0之间。
由图2G可看出,第一实施例的望远镜头1,对波长范围介于0.4700μm至0.6500μm的光线,分别于子午(Tangential)方向与弧矢(Sagittal)方向,视场高度分别为0.0000mm、0.5238mm、1.0476mm、1.5714mm、2.0952mm、2.3571mm、2.6190mm,空间频率等于125lp/mm时,当焦点偏移介于-0.024mm至0.025mm之间其调变转换函数值皆大于0.2。
显见第一实施例的望远镜头1的纵向像差、场曲、畸变、横向色差都能被有效修正,相对照度、镜头分辨率、焦深也都能满足要求,从而得到较佳的光学性能。。
第二实施例的透镜配置示意图与第一实施例的透镜配置示意图近似,所以省略第二实施例的透镜配置示意图。
第二实施例的望远镜头沿着光轴OA2从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L21、光圈ST2、第二透镜L22、第三透镜L23、第四透镜L24、第五透镜L25及滤光片OF2。成像时,来自物侧的光线最后成像于成像面IMA2上。
第一透镜L21为弯月形透镜具正屈光力由塑料材质制成,其物侧面S21为凸面,像侧面S22为凹面,物侧面S21与像侧面S22皆为非球面表面。
第二透镜L22为弯月形透镜具有负屈光力由塑料材质制成,其物侧面S24为凸面,像侧面S25为凹面,物侧面S24与像侧面S25皆为非球面表面。
第三透镜L23为弯月形透镜具有正屈光力由塑料材质制成,其物侧面S26为凸面,像侧面S27为凹面,物侧面S26与像侧面S27皆为非球面表面。
第四透镜L24为弯月形透镜具有正屈光力由塑料材质制成,其物侧面S28为凹面,像侧面S29为凸面,物侧面S28与像侧面S29皆为非球面表面。
第五透镜L25为双凹透镜具有负屈光力由塑料材质制成,其物侧面S210为凹面,像侧面S211为凹面,物侧面S210与像侧面S211皆为非球面表面
滤光片OF2其物侧面S212与像侧面S213皆为平面。
另外,第二实施例中的望远镜头2至少满足底下其中一条件:
0.9<|f2/TTL2|<1.3 (8)
0.21<|f22/f2|<1.53 (9)
0.65<|f23/f2|<2.01 (10)
0.10<|f25/f2|<1.25 (11)
0.4<|BFL2/TTL2|<1 (12)
15度≤DFOV2≤40度 (13)
0.32<|BFL2/TTL2|<1 (14)
其中,f2为望远镜头的有效焦距,TTL2为第一透镜L21的物侧面S21至成像面IMA2于光轴OA2上的间距,f22为第二透镜L22的有效焦距,f23为第三透镜L23的有效焦距,f25为第五透镜L25的有效焦距,BFL2为第五透镜L25的像侧面S211至成像面IMA2于光轴OA2上的间距,DFOV2为望远镜头对角线视场。
利用上述透镜、光圈及至少满足条件(8)至条件(14)其中一条件的设计,使得第二实施例的望远镜头能有效的缩短镜头总长度、有效的增长后焦距、提升分辨率、有效的修正像差。
表三为第二实施例的望远镜头2的各透镜的相关参数表,表三数据显示,第二实施例的望远镜头的有效焦距等于9.994mm、光圈值等于2.8、镜头总长度等于8.991mm、对角线视场等于28.84度。
表三
表三中各个透镜的非球面表面凹陷度z由下列公式所得到:
z=ch2/{1+[1-(k+1)c2h2]1/2}+Ah4+Bh6+Ch8+Dh10+Eh12+Fh14+Gh16
其中:
c:曲率;
h:透镜表面任一点至光轴的垂直距离;
k:圆锥系数;
A~G:非球面系数。
表四为表三中各个透镜的非球面表面之相关参数表,其中k为圆锥系数(ConicConstant)、A~G为非球面系数。
表四
第二实施例的望远镜头2其有效焦距f2=9.994mm,第一透镜L21的物侧面S21至成像面IMA2于光轴OA2上的间距TTL2=8.991mm,第二透镜L22的有效焦距f22=-8.982mm,第三透镜L23的有效焦距f23=13.112mm,第五透镜L25的有效焦距f25=-5.962mm,第五透镜L25的像侧面S211至成像面IMA2于光轴OA2上的间距BFL2=3.665mm,对角线视场DFOV2=28.84度。由上述数据可得到|f2/TTL2|=1.112、|f22/f2|=0.899、|f23/f2|=1.312、|f25/f2|=0.597、|BFL2/TTL2|=0.408、DFOV2=28.84度,皆能满足上述条件(8)至条件(14)的要求。
另外,第二实施例的望远镜头2的光学性能也可达到要求,这可从图3A至图3G看出。图3A所示的,是第二实施例的望远镜头2的纵向像差(Longitudinal Aberration)图。图3B所示的,是第二实施例的望远镜头2的场曲(Field Curvature)图。图3C所示的,是第二实施例的望远镜头2的畸变(Distortion)图。图3D所示的,是第二实施例的望远镜头2的横向色差(Lateral Color)图。图3E所示的,是第二实施例的望远镜头2的相对照度(RelativeIllumination)图。图3F所示的,是第二实施例的望远镜头2的调变转换函数(ModulationTransfer Function)图。图3G所示的,是第二实施例的望远镜头2的离焦调变转换函数(Through Focus 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图。
由图3A可看出,第二实施例的望远镜头2对波长为0.470μm、0.510μm、0.555μm、0.610μm、0.650μm的光线所产生的纵向像差值介于-0.035㎜至0.045㎜之间。
由图3B可看出,第二实施例的望远镜头2对波长为0.470μm、0.510μm、0.555μm、0.610μm、0.650μm的光线,于子午(Tangential)方向与弧矢(Sagittal)方向之场曲介于-0.04㎜至0.05㎜之间。
由图3C可看出,第二实施例的望远镜头2对波长为0.470μm、0.510μm、0.555μm、0.610μm、0.650μm的光线所产生的畸变介于0%至1.8%之间。
由图3D可看出,第二实施例的望远镜头2对波长为0.470μm、0.510μm、0.555μm、0.610μm、0.650μm的光线,于最大视场高度等于2.6190mm,所产生的横向色差值介于-1.5μm至1.6μm之间。
由图3E可看出,第二实施例的望远镜头2对波长为0.555000μm的光线,于Y视场介于0mm至2.619mm之间其相对照度介于0.73至1.0之间。
由图3F可看出,第二实施例的望远镜头2,对波长范围介于0.4700μm至0.6500μm的光线,分别于子午(Tangential)方向与弧矢(Sagittal)方向,视场高度分别为0.0000mm、0.5238mm、1.0476mm、1.5714mm、2.0952mm、2.3571mm、2.6190mm,空间频率介于0lp/mm至125lp/mm,其调变转换函数值介于0.56至1.0之间。
由图3G可看出,第二实施例的望远镜头2,对波长范围介于0.4700μm至0.6500μm的光线,分别于子午(Tangential)方向与弧矢(Sagittal)方向,视场高度分别为0.0000mm、0.5238mm、1.0476mm、1.5714mm、2.0952mm、2.3571mm、2.6190mm,空间频率等于125lp/mm时,当焦点偏移介于-0.026mm至0.024mm之间其调变转换函数值皆大于0.2。
显见第二实施例的望远镜头2的纵向像差、场曲、畸变、横向色差都能被有效修正,相对照度、镜头分辨率、焦深也都能满足要求,从而得到较佳的光学性能。
本发明符合的条件以DFOV≤40度或0.9<|f/TTL|为中心,本发明实施例的数值也落入其余条件的范围内。本发明主要为望远镜头,DFOV≤40度,在手机应用上现在的双镜头模块会搭配一颗广角镜头,另一颗为望远镜头,拍摄影像时则靠软件控制达成大小倍率切换的功能,其最佳效果范围为15度≤DFOV≤40度。条件0.9<|f/TTL|代表设计的长度较短但还是能维持一样的焦距及FOV视场角,其最佳效果范围为0.9<|f/TTL|<1.3。条件0.32<|BFL/TTL|<1数值愈高,表示镜头的后焦愈长,最后一枚镜片到传感器面的空间更多,对模块封装良率有提升作用。条件0.21<|f2/f|<1.53、0.65<|f3/f|<2.01、0.10<|f5/f|<1.25分别决定第二透镜、第三透镜及第五透镜对整体性能的重要度及影响程度。
Claims (18)
1.一种望远镜头,其特征在于,沿着光轴从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
第一透镜具有正屈光力,该第一透镜包括凸面朝向该物侧;
第二透镜具有负屈光力,其物侧面为凸面;
第三透镜具有正屈光力;
第四透镜具有正屈光力,其物侧面为凹面;
第五透镜具有负屈光力,其物侧面为凹面;
该望远镜头满足以下条件:
DFOV≤40度;
其中,DFOV为该望远镜头对角线视场;
该望远镜头满足以下条件:
0.65<|f3/f|<2.01;
其中,f3为该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为该望远镜头的有效焦距。
2.一种望远镜头,其特征在于,沿着光轴从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
第一透镜具有正屈光力,该第一透镜包括凸面朝向该物侧;
第二透镜具有负屈光力,其物侧面为凸面;
第三透镜具有正屈光力,该第三透镜包括凹面朝向该像侧;
第四透镜具有正屈光力;
第五透镜具有负屈光力,其物侧面为凹面;
该望远镜头满足以下条件:
DFOV≤40度;
其中,DFOV为该望远镜头对角线视场;
该望远镜头满足以下条件:
0.65<|f3/f|<2.01;
其中,f3为该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为该望远镜头的有效焦距。
3.一种望远镜头,其特征在于,沿着光轴从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
第一透镜具有正屈光力,该第一透镜包括凸面朝向该物侧;
第二透镜具有负屈光力,其物侧面为凸面;
第三透镜具有正屈光力;
第四透镜具有正屈光力;
第五透镜具有负屈光力,其物侧面为凹面,像侧面为凹面;
该望远镜头满足以下条件:
DFOV≤40度;
其中,DFOV为该望远镜头对角线视场;
该望远镜头满足以下条件:
0.65<|f3/f|<2.01;
其中,f3为该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为该望远镜头的有效焦距。
4.一种望远镜头,其特征在于,沿着光轴从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
第一透镜具有正屈光力;
第二透镜具有负屈光力,其物侧面为凸面;
第三透镜具有正屈光力;为镜片新月形
第四透镜具有正屈光力;
第五透镜具有负屈光力,其物侧面为凹面;
该望远镜头满足以下条件:
0.65<|f3/f|<2.01;
其中,f3为该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为该望远镜头的有效焦距。
5.一种望远镜头,其特征在于,沿着光轴从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
第一透镜具有正屈光力;
第二透镜具有负屈光力,其物侧面为凸面;
第三透镜具有正屈光力;
第四透镜具有正屈光力,其物侧面为凹面,像侧面为凸面;
第五透镜具有负屈光力,其物侧面为凹面;
该望远镜头满足以下条件:
0.65<|f3/f|<2.01;
其中,f3为该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为该望远镜头的有效焦距。
7.如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望远镜头,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透镜包括凹面朝向该像侧,该望远镜头满足以下条件:
0.21<|f2/f|<1.53;
其中,f2为该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为该望远镜头的有效焦距。
8.如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望远镜头,其特征在于,该望远镜头满足以下条件:
0.10<|f5/f|<1.25;
其中,f5为该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为该望远镜头的有效焦距。
11.如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望远镜头,其特征在于,更包括光圈,设置于该第一透镜与该第二透镜之间,该第一透镜包括凹面朝向该像侧,该第二透镜包括凹面朝向该像侧。
12.如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望远镜头,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该第二透镜、该第三透镜、该第四透镜以及该第五透镜的每一透镜中,有一个面为非球面表面且由塑料材质制成。
13.如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望远镜头,其特征在于,该第四透镜包括凸面朝向该像侧。
14.如权利要求2-4任一所述的望远镜头,其特征在于,该第四透镜包括凹面朝向该物侧。
15.如权利要求1、2、4、5任一所述的望远镜头,其特征在于,该第五透镜包括凹面朝向该像侧。
16.如权利要求1、3、4、5任一所述的望远镜头,其特征在于,该第三透镜包括凸面朝向该物侧以及凹面朝向该像侧。
17.如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望远镜头,
其中该望远镜头满足以下条件:
15度≤DFOV≤40度;0.9<|f/TTL|<1.3;
其中,DFOV为该望远镜头的对角线视场,f为该望远镜头的有效焦距,TTL为该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成像面于该光轴上的间距。
18.一种望远镜头,其特征在于,沿着光轴从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
第一透镜具有正屈光力,该第一透镜为新月形;
第二透镜具有负屈光力,该第二透镜包括凸面朝向该物侧;
第三透镜具有正屈光力,该第三透镜包括凹面朝向该像侧;
第四透镜具有正屈光力,该第四透镜包括凸面朝向该像侧;
第五透镜具有负屈光力,该第五透镜包括凹面朝向该物侧;
该望远镜头满足以下条件:
0.65<|f3/f|<2.01;
其中,f3为该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为该望远镜头的有效焦距。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355043.5A CN108957708B (zh) | 2017-05-19 | 2017-05-19 | 望远镜头 |
US15/854,941 US10739570B2 (en) | 2017-05-19 | 2017-12-27 | Telephoto lens assembly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355043.5A CN108957708B (zh) | 2017-05-19 | 2017-05-19 | 望远镜头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957708A CN108957708A (zh) | 2018-12-07 |
CN108957708B true CN108957708B (zh) | 2021-06-11 |
Family
ID=642720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355043.5A Active CN108957708B (zh) | 2017-05-19 | 2017-05-19 | 望远镜头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739570B2 (zh) |
CN (1) | CN108957708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9029232A1 (zh) * | 2017-08-07 | 2019-02-14 |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 光学成像镜头 |
KR20200092584A (ko) | 2019-01-25 | 2020-08-04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렌즈 어셈블리 및 그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
CN111830689B (zh) * | 2020-07-30 | 2022-04-08 |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 光学成像镜头 |
CN116841007A (zh) * | 2020-09-24 | 2023-10-03 |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 光学透镜组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M494920U (zh) * | 2013-09-06 | 2015-02-01 | Fujifilm Corp | 攝影透鏡以及具備攝影透鏡的攝影裝置 |
WO2015041123A1 (ja) * | 2013-09-19 | 2015-03-26 |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 撮像レンズ、撮像装置及び携帯端末 |
JP2015084066A (ja) * | 2013-09-20 | 2015-04-30 |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 撮像レンズ、撮像装置及び携帯端末 |
CN106526793A (zh) * | 2016-08-29 | 2017-03-22 |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 光学镜片组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057135B2 (ja) * | 1998-03-20 | 2008-03-05 | フジノン株式会社 | コリメータレンズ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光走査装置 |
US8559118B2 (en) * | 2009-11-18 | 2013-10-15 | DigitalOptics Corporation Europe Limited | Fixed focal length optical lens architecture providing a customized depth of focus optical system |
JP5886230B2 (ja) * | 2013-03-29 | 2016-03-16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レンズを備えた撮像装置 |
JP2014203057A (ja) * | 2013-04-10 | 2014-10-27 | 株式会社ビクセン | 望遠対物レンズ |
TWI526713B (zh) | 2015-02-02 | 2016-03-21 |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攝影鏡頭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JP5939725B1 (ja) * | 2016-03-25 | 2016-06-22 | エーエーシー テクノロジーズ ピーティーイー リミテッドAac Technologies Pte.Ltd. | 撮像レンズ |
TWI616675B (zh) * | 2016-07-14 | 2018-03-01 |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光學攝像系統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KR101963591B1 (ko) * | 2016-12-29 | 2019-04-01 |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 촬상 광학계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휴대용 전자기기 |
TWI613480B (zh) * | 2017-02-08 | 2018-02-01 |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光學取像鏡片系統、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CN106802474B (zh) * | 2017-03-22 | 2022-11-22 |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 成像镜头 |
-
2017
- 2017-05-19 CN CN201710355043.5A patent/CN108957708B/zh active Active
- 2017-12-27 US US15/854,941 patent/US10739570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M494920U (zh) * | 2013-09-06 | 2015-02-01 | Fujifilm Corp | 攝影透鏡以及具備攝影透鏡的攝影裝置 |
WO2015041123A1 (ja) * | 2013-09-19 | 2015-03-26 |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 撮像レンズ、撮像装置及び携帯端末 |
JP2015084066A (ja) * | 2013-09-20 | 2015-04-30 |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 撮像レンズ、撮像装置及び携帯端末 |
CN106526793A (zh) * | 2016-08-29 | 2017-03-22 |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 光学镜片组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957708A (zh) | 2018-12-07 |
US10739570B2 (en) | 2020-08-11 |
US20180335612A1 (en) | 2018-11-2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873250B (zh) | 光学成像系统 | |
US10514523B2 (en) | Optical image capturing system and electronic device | |
CN109507782B (zh) | 成像镜头 | |
CN107436474B (zh) | 投影镜头 | |
US9140880B2 (en) | Zoom lens and zoom lens module | |
KR101890304B1 (ko) | 줌렌즈 및 이를 구비한 촬영 장치 | |
KR100966990B1 (ko) | 초소형 촬상 광학계 | |
US8736974B2 (en) | Zoom lens system | |
US20170336600A1 (en) | Variable magnification optical system and image pickup apparatus | |
TWI463174B (zh) | 變焦鏡頭 | |
CN108957709B (zh) | 广角镜头 | |
CN108957708B (zh) | 望远镜头 | |
JPWO2011096193A1 (ja) | 撮像レンズ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撮像装置、並びに、当該撮像装置を搭載した携帯機器 | |
CN108681052B (zh) | 高分辨率、大像面、小体积、红外共焦的变焦光学系统 | |
CN111487744A (zh) | 成像镜头 | |
JP2004219982A (ja) | 撮影レンズ | |
CN110441893B (zh) | 光学成像系统 | |
JP2015018124A (ja) | ズームレンズ及び撮像装置 | |
CN110261994B (zh) | 成像镜头 | |
JP2023538323A (ja) | 光学系 | |
CN110441894B (zh) | 一种变焦镜头 | |
CN110441884B (zh) | 光学成像系统 | |
CN109387930A (zh) | 变焦镜头及摄像装置 | |
CN105759407B (zh) | 成像镜头 | |
CN110231706B (zh) | 成像镜头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