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8926464A - 体外反搏续贯模式切换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体外反搏续贯模式切换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926464A
CN108926464A CN201810845324.3A CN201810845324A CN108926464A CN 108926464 A CN108926464 A CN 108926464A CN 201810845324 A CN201810845324 A CN 201810845324A CN 108926464 A CN108926464 A CN 1089264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control valve
airbag
air bag
switch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84532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樊卫华
姜章军
史国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HAOBRO MEDICAL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HAOBRO MEDICAL DE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HAOBRO MEDICAL DE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HAOBRO MEDICAL DE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845324.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926464A/zh
Publication of CN1089264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92646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9/00Pneumatic or hydraulic massage
    • A61H9/005Pneumatic massage
    • A61H9/0078Pneumatic massage with intermittent or alternately inflated bladders or cuff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1/00Characteristics of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codes
    • A61H2201/50Control means thereof
    • A61H2201/5056Control means thereof pneumatically controlled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1/00Characteristics of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codes
    • A61H2201/50Control means thereof
    • A61H2201/5058Sensors or detectors
    • A61H2201/5071Pressure senso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30/00Measuring physical parameters of the user
    • A61H2230/04Heartbeat characteristics, e.g. E.G.C., blood pressure modulation
    • A61H2230/06Heartbeat rate
    • A61H2230/065Heartbeat rate used as a control parameter for the apparatu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Pain & Pain Management (AREA)
  • Physical Education & Sports Medicine (AREA)
  • Rehabilitation Therap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Massag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体外反搏续贯模式切换控制方法,它包括根据病人的身体情况选择续贯方式;设定续贯切换条件和停机条件;绑扎体外反搏衣,开始进行反搏;检测病人的身体情况,并与切换条件相比较;检测病人的身体情况,并与停机条件相比较;切换续贯模式;停机。还提供了体外反搏续贯模式切换系统。本发明通过对病人的自身情况进行分析,可以选择反搏模式,在使用过程中可以根据病人的身体情况变化进行两种模式的切换,切换过程自动完成,实现高度自动化。停机条件和自动切换条件的设定上采取人工设定和机器内部默认的条件两种模式,可以适应不同的病人。

Description

体外反搏续贯模式切换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体外反搏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体外反搏续贯模式切换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体外反搏是一种通过体外无创性按压下半身的方法,减轻和消除心绞痛症状,改善机体重要脏器的缺氧缺血状态,同时也是一种用于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医疗设备。它是通过包裹在四肢和臀部的气囊,在心脏舒张期对气囊充气加压,促使肢体动脉的血液驱返至主动脉,使舒张压明显增高,为心脏增加血流,降低心脏后负荷;在心脏收缩期气囊迅速排气,压力解除,促使主动脉内收缩压下降,最大限度减轻心脏射血期阻力,血液加速流向远端,从而达到反搏效应。
现有的体外反搏装置可以在患者的手臂、腿部、臀部上包裹气囊,通过气囊对人体的按压,达到体外反搏的目的;但是实际使用时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原因,可能只需要腿部、臀部气囊不需要手臂部的气囊;也有时,患者开始使用时需要将腿部、臀部上包裹上气囊,在治疗一段时间后,由于患者心率过快,需要将自动控制臀部上的气囊停止工作。
这种体外反搏的续贯工作方式需要控制系统控制体外反搏治疗装置的气源就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进行实时调节。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体外反搏的续贯工作方式需要控制系统控制体外反搏治疗装置的气源就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进行实时调节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体外反搏续贯模式切换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体外反搏续贯模式切换控制方法,它包括:
S01:根据病人的身体情况选择续贯方式;
S02:设定续贯切换条件和停机条件;
S03:绑扎体外反搏衣,开始进行反搏;
S04:检测病人的身体情况,并与切换条件相比较,如满足切换条件执行S06,若不满足执行S05;
S05:检测病人的身体情况,并与停机条件相比较,如满足切换条件执行S07,若不满足执行S04;
S06:切换续贯模式,切换完毕后执行S04;
S07:停机;
所述的S01步骤包括:
S011:确定病人是否需要进行三级体外反搏;
S012:确定病人是否需要进行上肢体外反搏。
进一步的,所述的S02的具体步骤为:
S021:将停机条件输入到自动切换条件输入模块;
S022: 根据S011的判定采用三级续贯的方式执行S0221,不采用三级续贯的方式执行S0222;
S0221:如果采用三级续贯的方式,将三级续贯的命令输入至续贯切换系统,同时将自动切换条件输入到自动切换条件输入模块;执行S031;
S0222:如果不采用三级续贯的方式直接执行S032。
进一步的,所述的S03的具体步骤为:
S031:将小腿气囊连接到小腿气囊连接接头,将大腿气囊连接到大腿气囊连接接头,将臀部气囊接到臀部气囊连接接头,并执行S033;
S032:将小腿气囊连接到小腿气囊连接接头,将大腿气囊连接到大腿气囊连接接头,将臀部气囊连接接头上安装封堵塞;
S033:根据S012确定病人需要进行上肢体外反搏执行S0331,不需要执行S0332;
S0331:将小臂气囊安装连接到小臂气囊连接接头上;
S0332:将小臂气囊连接接头上安装封堵塞;
所述的S03的步骤还包括:
S034:设定工作压力,启动气泵;
S035:根据S011的判定采用三级续贯的方式执行S0351,不采用三级续贯的方式执行S0352;
S0351:第一控制阀门、第二控制阀门、第三控制阀门开始工作;
S0352:第一控制阀门、第二控制阀门开始工作。
进一步的,所述的S06步骤包括:
S061:读取此时的病人心率值,若心率高于N3次/min执行S062,若心率等于或小于N3次/min执行S063;
S062:由三级续贯转换为二级续贯模式;
S063:由二级续贯转换为三级续贯模式;
所述的S062的具体步骤为:
S0621:控制阀控制系统(63控制第三控制阀门停止工作,第一控制阀门、第二控制阀门继续工作;
S0622:气泵控制系统控制气泵降低转速;
S0623:气压传感器检测气泵的输出气压,达到指定值后,气泵控制系统控制气泵转速保持恒定;
所述的S063的具体步骤为:
S0631:气泵控制系统控制气泵提高转速;
S0632:气压传感器检测气容器的内部气压,达到指定值后,气泵控制系统控制气泵转速保持恒定;
S0633:控制阀控制系统控制第一控制阀门、第二控制阀门继续工作,第三控制阀门开始工作。
进一步的,所述的S07步骤包括:
S071:气泵控制系统控制气泵停止转动;
S072:第一控制阀门、第二控制阀门、第三控制阀门停止工作;
S073:拆除气囊;
S074:气压传感器检测气容器的内部气压,与外界气压值相同后,手动将各个气囊连接接头上安装封堵塞。
进一步的,所述的S02中的停机条件和自动切换条件为人体心率信息;
所述的停机条件由人为设定为:心率低于N1次/min或高于N2次/min时停机;
所述的自动切换条件由设定为:心率高于N3次/min时由三级续贯模式切换至二级续贯模式,当心率下降至N3次/min自动转换为三级续贯模式。
进一步的,它包括:气泵、气容器、控制阀、气囊连接接头、气囊、控制系统;所述的气泵与气容器相连, 所述的气容器呈气罐状,气容器上设有进气管口;所述的气泵的出气管口与进气管口相连;所述的控制阀安装在气容器上;所述的控制阀门包括第一控制阀门、第二控制阀门、第三控制阀门;所述的气囊连接接头与控制阀的阀体上的气囊接口经管道相连接;所述的气囊连接接头设置在体外反搏床上;所述的控制系统包括总控制系统、气泵控制系统、气压传感器、控制阀控制系统、续贯切换系统;所述的气泵控制系统、气压传感器、控制阀控制系统、续贯切换系统与总控制系统相连;所述的控制系统还包括气压设定模块、气压显示模块、自动切换条件输入模块;所述的气压显示模块用于显示气压传感器检测到的气压数据;所述的气压设定模块用于设定气囊的压力;所述的自动切换条件输入模块用于设定自动切换模块的切换条件;所述的自动切换条件输入模块用于设定的切换条件为人体生理信息,如心率,自动切换条件输入模块与判断模块相连接通讯。
进一步的,所述的气泵控制系统与气泵相连,用于控制气泵的转速,以间接控制气泵的输出气压;所述的气压传感器设置在气容器的内部,用于监测气容器的内部气压,且气压传感器与总控制系统相连;所述的控制阀控制系统与第一控制阀门、第二控制阀门、第三控制阀门的电磁铁分别相连,用于控制阀门的开合状态及开合时间。
进一步的,所述的续贯切换系统包括手动切换模块、自动切换模块、人体生理信息采集传感器、判断模块;所述的手动切换模块包括手动切换按钮;所述的自动切换模块与人体生理信息采集传感器相连,自动切换模块内还设有判断模块。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控制阀门、第二控制阀门、第三控制阀门结构相同,都包括阀体、阀芯、电磁铁;所述的阀芯安装在阀体中,电磁铁固定在阀体上,电磁铁可以带动阀芯移动;所述的阀体上设有进气孔、出气孔、气囊接口;所述的进气孔与气容器内部空间相连通;所述的电磁铁带动阀芯移动可以使得进气孔与气囊接口联通或者出气孔与气囊接口联通;所述的气囊连接接头包括小腿气囊连接接头、大腿气囊连接接头、臀部气囊连接接头、小臂气囊连接接头;所述的小腿气囊连接接头、小臂气囊连接接头与第一控制阀门的气囊接口相连接;所述的大腿气囊连接接头、与第二控制阀门的气囊接口相连接;所述的臀部气囊连接接头与第三控制阀门的气囊接口相连接;所述的小腿气囊连接接头、大腿气囊连接接头、臀部气囊连接接头、小臂气囊连接接头的结构相同;都包括第一接头体、卡接口、封堵塞、第二接头体;所述的第一接头体呈管状,底部设有软管接口,顶部设有卡接口;所述的卡接口为快速连接接口;所述的封堵塞呈圆柱状,与卡接口相匹配;所述的第二接头体呈管状,一端与卡接口相匹配,另一端经管道与气囊相连接。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体外反搏续贯模式切换控制方法,它包括根据病人的身体情况选择续贯方式;设定续贯切换条件和停机条件;绑扎体外反搏衣,开始进行反搏;检测病人的身体情况,并与切换条件相比较;检测病人的身体情况,并与停机条件相比较;切换续贯模式;停机。还提供了体外反搏续贯模式切换系统。
本发明通过对病人的自身情况进行分析,可以选择反搏模式,根据病人选择二级反搏或三级反搏,在使用过程中可以根据病人的身体情况变化进行两种模式的切换,切换过程自动完成,实现高度自动化,可以根据病人的情况随时进行模式切换。
本发明在停机条件和自动切换条件的设定上采取人工设定和机器内部默认的条件两种模式,其中默认条件是根据一般情况进行设定的,但是,考虑到病人的实际条件会有差异,所以设计了人工设定的功能,使得本设备的功能更加完善,可以适应不同的病人。
本发明考虑到现有的体外反搏设备上都设有多个不同的气囊接口,在使用时会有若干个接口不被使用,这样的接口会使用封堵塞进行封堵,封堵后可以防止气体外泄,造成气容器内部压力不足影响反搏效果。
本发明在三级续贯切换成二级续贯时,首先关闭第三控制阀门,然后调整气容器内部的气压,进行这样的调整后,可以保证关闭第三控制阀门时,不影响其余的气囊工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体外反搏续贯模式切换系统的系统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体外反搏续贯模式切换系统的控制阀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体外反搏续贯模式切换系统的气囊连接接头的全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体外反搏续贯模式切换系统的气囊连接接头安装封堵塞状态的全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体外反搏续贯模式切换系统的气囊连接接头安装第二接头体状态的全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体外反搏续贯模式切换系统的控制系统结构图;
图7为本发明体外反搏续贯模式切换控制方法的顺序框图;
图8为本发明体外反搏续贯模式切换控制方法的S01步骤的顺序框图;
图9为本发明体外反搏续贯模式切换控制方法的S02步骤的顺序框图;
图10为本发明体外反搏续贯模式切换控制方法的S03步骤的顺序框图;
图11为本发明体外反搏续贯模式切换控制方法的S06步骤的顺序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体外反搏续贯模式切换系统
请参见附图1-6,体外反搏续贯模式切换系统,它包括:气泵1、气容器2、控制阀3、气囊连接接头4、气囊、控制系统6;
所述的气泵1与气容器2相连,
所述的气容器2呈气罐状,气容器2上设有进气管口21;
所述的气泵1的出气管口11与进气管口21相连;
所述的控制阀3安装在气容器2上;
所述的控制阀门3包括第一控制阀门301、第二控制阀门302、第三控制阀门303;
所述的第一控制阀门301、第二控制阀门302、第三控制阀门303结构相同,都包括阀体31、阀芯32、电磁铁33;
所述的阀芯32安装在阀体31中,电磁铁33固定在阀体31上,电磁铁33可以带动阀芯3移动;
所述的阀体31上设有进气孔311、出气孔312、气囊接口313;
所述的进气孔311与气容器2内部空间相连通;
所述的电磁铁33带动阀芯3移动可以使得进气孔311与气囊接口313联通或者出气孔312与气囊接口313联通;
所述的气囊连接接头4与气囊接口313经管道相连接;
所述的气囊连接接头4设置在体外反搏床上,包括小腿气囊连接接头41、大腿气囊连接接头42、臀部气囊连接接头43、小臂气囊连接接头44;
所述的小腿气囊连接接头41、小臂气囊连接接头44与第一控制阀门301的气囊接口313相连接;
所述的大腿气囊连接接头42、与第二控制阀门302的气囊接口313相连接;
所述的臀部气囊连接接头43与第三控制阀门303的气囊接口313相连接;
所述的小腿气囊连接接头41、大腿气囊连接接头42、臀部气囊连接接头43、小臂气囊连接接头44的结构相同;都包括第一接头体401、卡接口402、封堵塞403、第二接头体404;
所述的第一接头体401呈管状,底部设有软管接口4011,顶部设有卡接口402;
所述的卡接口402为快速连接接口;
所述的封堵塞403呈圆柱状,与卡接口402相匹配;
所述的第二接头体404呈管状,一端与卡接口402相匹配,另一端经管道与气囊相连接;
所述的控制系统6包括总控制系统601、气泵控制系统61、气压传感器62、控制阀控制系统63、续贯切换系统64;
所述的气泵控制系统61、气压传感器62、控制阀控制系统63、续贯切换系统64与总控制系统601相连;
所述的气泵控制系统61与气泵1相连,用于控制气泵1的转速,以间接控制气泵1的输出气压;
所述的气压传感器62设置在气容器2的内部,用于监测气容器2的内部气压,且气压传感器62与总控制系统601相连;
所述的控制阀控制系统63与第一控制阀门301、第二控制阀门302、第三控制阀门303的电磁铁33分别相连,用于控制阀门的开合状态及开合时间;
所述的续贯切换系统64包括手动切换模块641、自动切换模块642、人体生理信息采集传感器643、判断模块644;
所述的手动切换模块641包括手动切换按钮;
所述的自动切换模块642与人体生理信息采集传感器643相连,自动切换模块642内还设有判断模块644;
所述的控制系统601还包括气压设定模块6011、气压显示模块6012、自动切换条件输入模块6013;
所述的气压显示模块6012用于显示气压传感器62检测到的气压数据;
所述的气压设定模块6011用于设定气囊的压力;
所述的自动切换条件输入模块6013用于设定自动切换模块642的切换条件;
所述的自动切换条件输入模块6013用于设定的切换条件为人体生理信息,如心率,自动切换条件输入模块6013与判断模块644相连接通讯。
使用时,首先根据病人的身体情况选择续贯方式;设定续贯切换条件和停机条件;将切换条件和停机条件的心率值输入模块6013:绑扎体外反搏衣,开始进行反搏,如果采用三级续贯的方式,将三级续贯的命令输入至续贯切换系统64,将小腿气囊连接到小腿气囊连接接头,将大腿气囊连接到大腿气囊连接接头,将臀部气囊接到臀部气囊连接接头,根据确定病人需要进行上肢体外反搏时,将小臂气囊安装连接到小臂气囊连接接头上;不需要时将小臂气囊连接接头上安装封堵塞;由气压设定模块6011设定反搏气压,气压显示模块6012实时显示气压传感器62检测气容器2的内部气压值;设定工作压力,启动气泵1;根据判定采用三级续贯的方式,控制阀控制系统63控制第一控制阀门、第二控制阀门、第三控制阀门开始工作;若采用二级续贯的方式,控制阀控制系统63控制第一控制阀门、第二控制阀门开始工作;续贯切换系统64的人体生理信息采集传感器643实时检测病人心率值,并将检测到的数值输入判断模块644;判断模块644读取此时的病人心率值,根据设备的现有状态,若心率高于120次/min由三级续贯转换为二级续贯模式;若心率等于或小于120次/min由二级续贯转换为三级续贯模式;当需要三级续贯转换为二级续贯模式时,控制阀控制系统63控制第三控制阀门停止工作,第一控制阀门、第二控制阀门继续工作,气泵控制系统61控制气泵1降低转速,气压传感器62检测气泵的输出气压,达到指定值后,气泵控制系统61控制气泵1转速保持恒定;当需要二级续贯转换为三级续贯模式时,气泵控制系统61控制气泵1提高转速; 气压传感器62检测气容器2的内部气压,达到指定值后,气泵控制系统61控制气泵1转速保持恒定; 控制阀控制系统63控制第三控制阀门停止工作,第一控制阀门、第二控制阀门继续工作;需要工作停止时,气泵控制系统61控制气泵1停止转动;第一控制阀门、第二控制阀门、第三控制阀门停止工作;拆除气囊;气压传感器62检测气容器2的内部气压,与外界气压值相同后,手动将各个气囊连接接头上安装封堵塞。
实施例2:体外反搏续贯模式切换控制方法
请参见附图1-11,体外反搏续贯模式切换控制方法,它包括:
S01:根据病人的身体情况选择续贯方式;
S02:设定续贯切换条件和停机条件;
S03:绑扎体外反搏衣,开始进行反搏;
S04:检测病人的身体情况,并与切换条件相比较,如满足切换条件执行S06,若不满足执行S05;
S05:检测病人的身体情况,并与停机条件相比较,如满足切换条件执行S07,若不满足执行S04;
S06:切换续贯模式,切换完毕后执行S04;
S07:停机;
所述的S01步骤包括:
S011:确定病人是否需要进行三级体外反搏;
S012:确定病人是否需要进行上肢体外反搏;
所述的S02的具体步骤为:
S021:将停机条件输入到自动切换条件输入模块6013;
S022: 根据S011的判定采用三级续贯的方式执行S0221,不采用三级续贯的方式执行S0222;
S0221:如果采用三级续贯的方式,将三级续贯的命令输入至续贯切换系统64,同时将自动切换条件输入到自动切换条件输入模块6013;执行S031;
S0222:如果不采用三级续贯的方式直接执行S032;
所述的S02中的停机条件和自动切换条件为人体心率信息;
所述的停机条件可以人为设定为:心率低于N1次/min或高于N2次/min时停机;
所述的自动切换条件可以设定为:心率高于N3次/min时由三级续贯模式切换至二级续贯模式,当心率下降至N3次/min自动转换为三级续贯模式;
在没有认为设定的情况,执行默认的停机条件和自动切换条件;
所述的默认的停机条件为心率低于35次/min或高于125次/min时停机;
所述的默认的自动切换条件为心率高于120次/min时由三级续贯模式切换至二级续贯模式,当心率下降至120次/min自动转换为三级续贯模式;
所述的S03的具体步骤为:
S031:将小腿气囊连接到小腿气囊连接接头,将大腿气囊连接到大腿气囊连接接头,将臀部气囊接到臀部气囊连接接头,并执行S033;
S032:将小腿气囊连接到小腿气囊连接接头,将大腿气囊连接到大腿气囊连接接头,将臀部气囊连接接头上安装封堵塞;
S033:根据S012确定病人需要进行上肢体外反搏执行S0331,不需要执行S0332;
S0331:将小臂气囊安装连接到小臂气囊连接接头上;
S0332:将小臂气囊连接接头上安装封堵塞;
所述的S03的步骤还包括:
S034:设定工作压力,启动气泵1;
S035:根据S011的判定采用三级续贯的方式执行S0351,不采用三级续贯的方式执行S0352;
S0351:第一控制阀门、第二控制阀门、第三控制阀门开始工作;
S0352:第一控制阀门、第二控制阀门开始工作;
所述的S06步骤包括:
S061:读取此时的病人心率值,若心率高于N3次/min执行S062,若心率等于或小于N3次/min执行S063;
S062:由三级续贯转换为二级续贯模式;
S063:由二级续贯转换为三级续贯模式;
所述的S062的具体步骤为:
S0621:控制阀控制系统63控制第三控制阀门停止工作,第一控制阀门、第二控制阀门继续工作;
S0622:气泵控制系统61控制气泵1降低转速;
S0623:气压传感器62检测气泵的输出气压,达到指定值后,气泵控制系统61控制气泵1转速保持恒定;
所述的S063的具体步骤为:
S0631:气泵控制系统61控制气泵1提高转速;
S0632:气压传感器62检测气容器2的内部气压,达到指定值后,气泵控制系统61控制气泵1转速保持恒定;
S0633:控制阀控制系统63控制第一控制阀门、第二控制阀门继续工作,第三控制阀门开始工作;
所述的S07步骤包括:
S071:气泵控制系统61控制气泵1停止转动;
S072:第一控制阀门、第二控制阀门、第三控制阀门停止工作;
S073:拆除气囊;
S074:气压传感器62检测气容器2的内部气压,与外界气压值相同后,手动将各个气囊连接接头上安装封堵塞。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体外反搏续贯模式切换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
S01:根据病人的身体情况选择续贯方式;
S02:设定续贯切换条件和停机条件;
S03:绑扎体外反搏衣,开始进行反搏;
S04:检测病人的身体情况,并与切换条件相比较,如满足切换条件执行S06,若不满足执行S05;
S05:检测病人的身体情况,并与停机条件相比较,如满足切换条件执行S07,若不满足执行S04;
S06:切换续贯模式,切换完毕后执行S04;
S07:停机;
所述的S01步骤包括:
S011:确定病人是否需要进行三级体外反搏;
S012:确定病人是否需要进行上肢体外反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体外反搏续贯模式切换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S02的具体步骤为:
S021:将停机条件输入到自动切换条件输入模块(6013);
S022: 根据S011的判定采用三级续贯的方式执行S0221,不采用三级续贯的方式执行S0222;
S0221:如果采用三级续贯的方式,将三级续贯的命令输入至续贯切换系统(64),同时将自动切换条件输入到自动切换条件输入模块(6013);执行S031;
S0222:如果不采用三级续贯的方式直接执行S03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体外反搏续贯模式切换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S03的具体步骤为:
S031:将小腿气囊连接到小腿气囊连接接头,将大腿气囊连接到大腿气囊连接接头,将臀部气囊接到臀部气囊连接接头,并执行S033;
S032:将小腿气囊连接到小腿气囊连接接头,将大腿气囊连接到大腿气囊连接接头,将臀部气囊连接接头上安装封堵塞;
S033:根据S012确定病人需要进行上肢体外反搏执行S0331,不需要执行S0332;
S0331:将小臂气囊安装连接到小臂气囊连接接头上;
S0332:将小臂气囊连接接头上安装封堵塞;
所述的S03的步骤还包括:
S034:设定工作压力,启动气泵(1);
S035:根据S011的判定采用三级续贯的方式执行S0351,不采用三级续贯的方式执行S0352;
S0351:第一控制阀门、第二控制阀门、第三控制阀门开始工作;
S0352:第一控制阀门、第二控制阀门开始工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体外反搏续贯模式切换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S06步骤包括:
S061:读取此时的病人心率值,若心率高于N3次/min执行S062,若心率等于或小于N3次/min执行S063;
S062:由三级续贯转换为二级续贯模式;
S063:由二级续贯转换为三级续贯模式;
所述的S062的具体步骤为:
S0621:控制阀控制系统(63控制第三控制阀门停止工作,第一控制阀门、第二控制阀门继续工作;
S0622:气泵控制系统(61)控制气泵(1)降低转速;
S0623:气压传感器(62)检测气泵的输出气压,达到指定值后,气泵控制系统(61)控制气泵(1)转速保持恒定;
所述的S063的具体步骤为:
S0631:气泵控制系统(61)控制气泵(1)提高转速;
S0632:气压传感器(62)检测气容器(2)的内部气压,达到指定值后,气泵控制系统(61)控制气泵(1)转速保持恒定;
S0633:控制阀控制系统(63)控制第一控制阀门、第二控制阀门继续工作,第三控制阀门开始工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体外反搏续贯模式切换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S07步骤包括:
S071:气泵控制系统(61)控制气泵(1)停止转动;
S072:第一控制阀门、第二控制阀门、第三控制阀门停止工作;
S073:拆除气囊;
S074:气压传感器(62)检测气容器(2)的内部气压,与外界气压值相同后,手动将各个气囊连接接头上安装封堵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体外反搏续贯模式切换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S02中的停机条件和自动切换条件为人体心率信息;
所述的停机条件由人为设定为:心率低于N1次/min或高于N2次/min时停机;
所述的自动切换条件由设定为:心率高于N3次/min时由三级续贯模式切换至二级续贯模式,当心率下降至N3次/min自动转换为三级续贯模式。
7.体外反搏续贯模式切换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气泵(1)、气容器(2)、控制阀(3)、气囊连接接头(4)、气囊、控制系统(6);所述的气泵(1)与气容器(2)相连, 所述的气容器(2)呈气罐状,气容器(2)上设有进气管口(21);所述的气泵(1)的出气管口(11)与进气管口(21)相连;所述的控制阀(3)安装在气容器(2)上;所述的控制阀门(3)包括第一控制阀门(301)、第二控制阀门(302)、第三控制阀门(303);所述的气囊连接接头(4)与控制阀(3)的阀体(31)上的气囊接口(313)经管道相连接;所述的气囊连接接头(4)设置在体外反搏床上;所述的控制系统(6)包括总控制系统(601)、气泵控制系统(61)、气压传感器(62)、控制阀控制系统(63)、续贯切换系统(64);所述的气泵控制系统(61)、气压传感器(62)、控制阀控制系统(63)、续贯切换系统(64)与总控制系统(601)相连;所述的控制系统(601)还包括气压设定模块(6011)、气压显示模块(6012)、自动切换条件输入模块(6013);所述的气压显示模块(6012)用于显示气压传感器(62)检测到的气压数据;所述的气压设定模块(6011)用于设定气囊的压力;所述的自动切换条件输入模块(6013)用于设定自动切换模块(642)的切换条件;所述的自动切换条件输入模块(6013)用于设定的切换条件为人体生理信息,如心率,自动切换条件输入模块(6013)与判断模块(644)相连接通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体外反搏续贯模式切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泵控制系统(61)与气泵(1)相连,用于控制气泵(1)的转速,以间接控制气泵(1)的输出气压;所述的气压传感器(62)设置在气容器(2)的内部,用于监测气容器(2)的内部气压,且气压传感器(62)与总控制系统(601)相连;所述的控制阀控制系统(63)与第一控制阀门(301)、第二控制阀门(302)、第三控制阀门(303)的电磁铁(33)分别相连,用于控制阀门的开合状态及开合时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体外反搏续贯模式切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续贯切换系统(64)包括手动切换模块(641)、自动切换模块(642)、人体生理信息采集传感器(643)、判断模块(644);所述的手动切换模块(641)包括手动切换按钮;所述的自动切换模块(642)与人体生理信息采集传感器(643)相连,自动切换模块(642)内还设有判断模块(644)。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体外反搏续贯模式切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控制阀门(301)、第二控制阀门(302)、第三控制阀门(303)结构相同,都包括阀体(31)、阀芯(32)、电磁铁(33);所述的阀芯(32)安装在阀体(31)中,电磁铁(33)固定在阀体(31)上,电磁铁(33)可以带动阀芯(3)移动;所述的阀体(31)上设有进气孔(311)、出气孔(312)、气囊接口(313);所述的进气孔(311)与气容器(2)内部空间相连通;所述的电磁铁(33)带动阀芯(3)移动可以使得进气孔(311)与气囊接口(313)联通或者出气孔(312)与气囊接口(313)联通;所述的气囊连接接头(4)包括小腿气囊连接接头(41)、大腿气囊连接接头(42)、臀部气囊连接接头(43)、小臂气囊连接接头(44);所述的小腿气囊连接接头(41)、小臂气囊连接接头(44)与第一控制阀门(301)的气囊接口(313)相连接;所述的大腿气囊连接接头(42)、与第二控制阀门(302)的气囊接口(313)相连接;所述的臀部气囊连接接头(43)与第三控制阀门(303)的气囊接口(313)相连接;所述的小腿气囊连接接头(41)、大腿气囊连接接头(42)、臀部气囊连接接头(43)、小臂气囊连接接头(44)的结构相同;都包括第一接头体(401)、卡接口(402)、封堵塞(403)、第二接头体(404);所述的第一接头体(401)呈管状,底部设有软管接口(4011),顶部设有卡接口(402);所述的卡接口(402)为快速连接接口;所述的封堵塞(403)呈圆柱状,与卡接口(402)相匹配;所述的第二接头体(404)呈管状,一端与卡接口(402)相匹配,另一端经管道与气囊相连接。
CN201810845324.3A 2018-07-27 2018-07-27 体外反搏续贯模式切换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Pending CN10892646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845324.3A CN108926464A (zh) 2018-07-27 2018-07-27 体外反搏续贯模式切换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845324.3A CN108926464A (zh) 2018-07-27 2018-07-27 体外反搏续贯模式切换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926464A true CN108926464A (zh) 2018-12-04

Family

ID=644442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845324.3A Pending CN108926464A (zh) 2018-07-27 2018-07-27 体外反搏续贯模式切换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926464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14974A (zh) * 2020-08-05 2021-06-08 江门市西屋厨房小家电有限公司 一种充气式按摩护眼仪的控制方法及护眼仪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85200905U (zh) * 1985-04-01 1985-09-10 中山医学院 微机化增强型体外反搏装置
CN2482996Y (zh) * 2000-12-31 2002-03-27 中山医科大学科技开发部 辅以体外反搏的胸骨按压心肺复苏装置
US6450981B1 (en) * 1997-08-18 2002-09-17 Paul Shabty Computer-based control for a counterpulsation device using noncompressed air
CN1535129A (zh) * 2000-11-10 2004-10-06 Ѫ��ҽѧ�ɷ����޹�˾ 高效外部反博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1589986A (zh) * 2009-06-22 2009-12-02 卢健 一种精密控制及动作的体外反搏装置
US20140276287A1 (en) * 2013-03-12 2014-09-18 David Anthony Pickett External counterpulsation apparatus
CN106137699A (zh) * 2015-03-25 2016-11-23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基于体外反搏控制的智能化家用保健仪及其控制方法
CN205758941U (zh) * 2016-01-20 2016-12-07 广州奥迈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儿童型体外反博装置
CN107582345A (zh) * 2017-10-17 2018-01-16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超声直线电机驱动的体外反搏执行装置
CN209092092U (zh) * 2018-07-27 2019-07-12 苏州好博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体外反搏续贯模式切换系统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85200905U (zh) * 1985-04-01 1985-09-10 中山医学院 微机化增强型体外反搏装置
US6450981B1 (en) * 1997-08-18 2002-09-17 Paul Shabty Computer-based control for a counterpulsation device using noncompressed air
US20030050551A1 (en) * 1997-08-18 2003-03-13 Paul Shabty Computer-based control for a counterpulsation device using noncompressed air
CN1535129A (zh) * 2000-11-10 2004-10-06 Ѫ��ҽѧ�ɷ����޹�˾ 高效外部反博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2482996Y (zh) * 2000-12-31 2002-03-27 中山医科大学科技开发部 辅以体外反搏的胸骨按压心肺复苏装置
CN101589986A (zh) * 2009-06-22 2009-12-02 卢健 一种精密控制及动作的体外反搏装置
US20140276287A1 (en) * 2013-03-12 2014-09-18 David Anthony Pickett External counterpulsation apparatus
CN106137699A (zh) * 2015-03-25 2016-11-23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基于体外反搏控制的智能化家用保健仪及其控制方法
CN205758941U (zh) * 2016-01-20 2016-12-07 广州奥迈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儿童型体外反博装置
CN107582345A (zh) * 2017-10-17 2018-01-16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超声直线电机驱动的体外反搏执行装置
CN209092092U (zh) * 2018-07-27 2019-07-12 苏州好博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体外反搏续贯模式切换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14974A (zh) * 2020-08-05 2021-06-08 江门市西屋厨房小家电有限公司 一种充气式按摩护眼仪的控制方法及护眼仪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H09502376A (ja) 閉塞器とそれの製法
KR20140042729A (ko) 압박 장치에서의 잔류 압력 제어
CN208741057U (zh) 上肢淋巴水肿分区调控压力治疗袖带
CN108926464A (zh) 体外反搏续贯模式切换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7338364A (zh) 一种体外反搏用多级复合气囊
CN107952128A (zh) 多功能胰腺创伤腹腔冲洗装置
CN209092092U (zh) 体外反搏续贯模式切换系统
CN108553694B (zh) 胃肠外科用胃肠液减压装置
CN105999519B (zh) 一种负压双套引流管
US20180021064A1 (en) Suction Tube for Abortion and Using Method Thereof
CN217793969U (zh) 一种脚踩式输液袋加压器
CN113116692B (zh) 一种基于界面压力的自适应间歇式充气加压系统
CN109730775A (zh) 软体机器人气动控制方法
CN205659186U (zh) 半自动内科引流装置
CN212261988U (zh) 封闭式自动换水水封胸腔引流瓶
CN204562286U (zh) 压力指示静脉充盈袖带
CN103977462A (zh) 测压一体的外置大动脉旁反搏心脏辅助装置
CN116549831A (zh) 一种主动脉内双球囊反搏导管及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装置
CN218685452U (zh) 一种智能胸腔引流装置
CN205322408U (zh) 一种心内科止血压迫器
CN214966240U (zh) 一种帮助内瘘止血的充气压力带
CN207804697U (zh) 一种一次性冲洗连接器
CN211094337U (zh) 一种心外科主动脉辅助排气装置
JPH046737Y2 (zh)
CN218793250U (zh) 一种便携负压吸引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215431 No. 8, wisteria Road, Liuhe Town, Taicang City,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Suzhou Haobo Medical Instru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East Building, 8-1 Nanhai Road, Liuhe Town, Taicang City,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SUZHOU HAOBRO MEDICAL DEVICE Co.,Ltd.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