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916717B - 灯具 - Google Patents
灯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916717B CN108916717B CN201810831609.1A CN201810831609A CN108916717B CN 108916717 B CN108916717 B CN 108916717B CN 201810831609 A CN201810831609 A CN 201810831609A CN 108916717 B CN108916717 B CN 10891671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ens
- reflecting surface
- light
- light reflecting
- light sour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5286 illumin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BQCADISMDOOEFD-UHFFFAOYSA-N Silver Chemical compound [Ag] BQCADISMDOOEF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09 silv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332 silv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09 contami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315 distribution fun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65 energy consump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605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313 glar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678 irradi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98 polis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8/00—Lighting devices intended for fixed installation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5/00—Refractors for light sources
- F21V5/04—Refractors for light sources of lens shap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7/00—Reflectors for light sourc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Y—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F21K, F21L, F21S and F21V, RELATING TO THE FORM OR THE KIND OF THE LIGHT SOURCES OR OF THE COLOUR OF THE LIGHT EMITTED
- F21Y2115/00—Light-generating elements of semiconductor light sources
- F21Y2115/10—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灯具,包括基座、透镜和光源:光源设置于基座上,透镜罩在光源上;透镜包括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第一透镜与基座连接,第一透镜罩在光源上;第二透镜与第一透镜连接并向外弯曲延伸,第二透镜朝向靠近光源的方向弯曲,第二透镜包括第一反光面与第二反光面,第一反光面设置于第二透镜上靠近第一透镜的一端,第二反光面设置于第二透镜上远离第一透镜的一端,第一反光面与第二反光面之间具有间隙,第一反光面与第二反光面朝向光源。上述灯具通过合理的配光方式提高光的利用率,减小在提供照明时产生的光污染,并且扩大照射范围。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照明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灯具。
背景技术
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光源有能耗低、寿命长、绿色环保的优点,被广泛地应用在各种照明灯具中。如今LED照明的发展迅速,人们对光的颜色、光的使用环境有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目前市面上存在部分LED灯具的配光方式不合理,使得光源发出的光线不能完全利用而导致出光效率低,很大一部分光照射到空中没有被利用而造成了光污染。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的灯具的配光方式对光的利用较为不合理,导致出光效率低、光污染较大的问题,提供一种灯具,通过合理的配光方式提高光的利用率,减小灯具在提供照明时产生的光污染,并且扩大照射范围。
一种灯具,包括基座、透镜和光源:所述光源设置于所述基座上,所述透镜罩在所述光源上;
所述透镜包括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
所述第一透镜与所述基座连接,所述第一透镜罩在所述光源上;
所述第二透镜与所述第一透镜连接并朝远离所述光源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透镜朝向靠近所述光源的方向弯曲,所述第二透镜包括所述第一反光面与第二反光面,所述第一反光面设置于所述第二透镜上靠近所述第一透镜的一端,所述第二反光面设置于所述第二透镜上远离所述第一透镜的一端,所述第一反光面与所述第二反光面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第一反光面与所述第二反光面朝向所述光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透镜与所述第二透镜一体成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反光面与所述第二反光面共同的中心剖面的平面上,以所述光源向远离所述基座的方向上垂直到所述透镜的最高点之间的线段为直径、所述线段的1/2处为圆心形成中心圆,所述中心圆包括圆心角为α、β、γ的三个扇形区域,所述三个扇形区域依次相邻,所述圆心角α为由所述光源的中心至所述第一反光面与所述间隙的交界处之间的夹角,所述圆心角β为由所述第一反光面与所述间隙的交界处至所述间隙与所述第二反光面的交界处之间的夹角,所述圆心角γ为由所述间隙与所述第二反光面的交界处至所述第一反光面的中点沿所述中心圆的圆心的反向延长线之间的夹角,所述第一反光面落于所述圆心角为α的扇形区域内,所述第二反光面落于所述圆心角为γ的扇形区域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圆心角α为78°~93°。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圆心角β为69°~102°。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圆心角γ为74°~93°。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反光面设置于所述第二透镜远离所述光源的一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反光面设置于所述第二透镜远离所述光源的一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反光面与所述第二反光面共同的中心剖面的平面上,所述第二反光面靠近所述第二透镜与所述第一透镜连接的一端与所述光源的连线,与所述第一反光面相交。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反光面与所述第二反光面之间的所述间隙为平面。
上述灯具设置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进行二次配光,将第一透镜在第一次配光中一部分照射到空中的光,通过第二透镜设置的反光面进行反射而改变光路,使得尽可能多的光照射到地面,光能够得到合理利用,有效减少灯具在提供照明时产生的光污染,并且扩大了灯具的照射范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灯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灯具的一方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灯具的使用状态的部分光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及图2所示,其分别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灯具10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及其一方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灯具10包括基座100、透镜200和光源300。光源300设置于基座100上,透镜200罩在光源300上。
透镜200包括第一透镜210和第二透镜220。
第一透镜210与基座100连接,第一透镜210罩在光源300上。第二透镜220与第一透镜210连接并朝远离光源300的方向延伸,第二透镜220朝向靠近光源300的方向弯曲。
第二透镜220上设有第一反光面221与第二反光面222。
第一反光面221设置于第二透镜220上靠近第一透镜210的一端,第二反光面222设置于第二透镜220上远离第一透镜210的一端,第一反光面221与第二反光面222之间具有间隙223,第一反光面221与第二反光面222朝向光源300。
这样,光源300发出的光线通过第一透镜210进行第一次配光后,使得光源300大部分光线能够向设定方向照射。但是,第一透镜210的配光功能有限,仍然有部分光线不能得到利用而照射向非指定区域,造成光的浪费和污染。本实施例中,这一部分光线通过第一反光面221与第二反光面222进行二次配光,将光线反射照射向地面等指定区域,扩大了光源300光线的利用率,减少浪费和光污染,同时还使得灯具10的照射范围更大。
需要指出的是,根据实际应用场景的需求,第一透镜210可选择不同的配光方式,以改变光的分布。具体地,灯具10可以根据实际所应用的场景设计并调整第一透镜210与第二透镜220的曲率,改变光源300的光线,同时还可以调整第一反光面221、第二反光面222的宽度以及灯具10的高度,改变光源300的光线照射的远近。
本实施例中,第一透镜210与第二透镜220一体成型。第一透镜210的最高点至基座100之间的高度大于第二透镜220的最高点至第一透镜210的最高点之间的高度。
请参阅图2,本实施例中,第二透镜220为弧面透镜。在第一反光面221与第二反光面222共同的中心剖面的平面上,以光源300向远离基座100的方向上垂直到透镜200的最高点之间的线段H为直径、线段H的1/2处为圆心形成中心圆S,中心圆S包括圆心角为α、β、γ的三个扇形区域,三个扇形区域依次相邻,圆心角α为由光源300的中心至第一反光面221与间隙223的交界处之间的夹角,圆心角β为由第一反光面221与间隙223的交界处至间隙233与第二反光面222的交界处之间的夹角,圆心角γ为由间隙223与第二反光面222的交界处至第一反光面221的中点沿中心圆S的圆心的反向延长线之间的夹角,第一反光面221落于圆心角为α的扇形区域内,第二反光面222落于圆心角为γ的扇形区域内。应该理解的是,圆心角α为中心圆S的过光源300的中心的半径与过第一反光面221与间隙223的交界处的半径之间的圆心角,圆心角β为中心圆S的过第一反光面221与间隙223的交界处的半径与过间隙233与第二反光面222的交界处的半径之间的圆心角,圆心角γ为中心圆S的过间隙223与第二反光面222的交界处的半径与过第一反光面221的中点沿中心圆S的圆心的反向延长线的半径之间的圆心角。
本实施例中,第一反光面221与第二反光面之间的间隙223落于圆心角为β的扇形区域内。
本实施例中,圆心角α为78°~93°,圆心角β为69°~102°,圆心角γ为74°~93°。具体地,第一反光面221的两端均在圆心角α为78度的扇形区域内,间隙223的两端均在圆心角β为69度的扇形区域内,第二反光面222的两端均在圆心角γ为74度的扇形区域内。当第一反光面221、间隙223、第二反光面222的宽度的取值满足上述的位置关系时,能够扩大灯具10的照射地面的范围。
请一并参阅图3,其为图1所示灯具的使用状态的部分光路示意图。
灯具10的第一反光面221设置于第二透镜220靠近光源300的一侧,且第一反光面221朝向光源300。这样,光源300的光线经过第一透镜210到达第一反光面221,经过第一反光面221的反射,光源300的光线再次经过第一透镜210照射向地面。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反光面221至少部分延伸至第一透镜210,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反光面221设置于第一透镜210远离光源300的一侧,或者说,第一反光面221设置于第一透镜210的外侧。
本实施例中,第二反光面222设置于第二透镜220远离光源300的一侧。这样,光源300的光线经过第一透镜210到达第二反光面222再产生反射照射向地面,或者经过间隙223照射向地面。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反光面222也可以设置于第一透镜210靠近光源300的一侧。
本实施例中,在第一反光面221与第二反光面222共同的中心剖面的平面上,第二反光面222靠近第二透镜与第一透镜连接的一端与光源的连线,与第一反光面221相交。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反光面221靠近第二透镜220与第一透镜210连接的一端与第二反光面222靠近第二透镜220与第一透镜210连接的一端在平行于基座100的平面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这样,光源300透过第一透镜210照射向空中的光线则经过第一反光面221或者第二反光面222反射,避免了光源300的光线经过间隙223照射向空中。
本实施例中,第一反光面221与第二反光面222之间的间隙223为平面。这样,当第二反光面222反射的光线经过间隙223时,根据光的折射原理照射向地面。
本实施例中,光源300为LED光源,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LED光源为COB(Chip on Board,板上芯片)集成光源。COB集成光源可以分散芯片散热,提高光效,同时改善LED灯的眩光效应。
本实施例中,第一反光面221与第二反光面222为电镀镜面,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电镀镜面为电镀银镜面。电镀银容易抛光,抛光后具有良好的反光性,使得第一反光面221与第二反光面222具有更佳的反光效果。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灯具,包括基座、透镜和光源:所述光源设置于所述基座上,所述透镜罩在所述光源上;
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包括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
所述第一透镜与所述基座连接,所述第一透镜罩在所述光源上;
所述第二透镜与所述第一透镜连接并朝远离所述光源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透镜朝向靠近所述光源的方向弯曲,所述第二透镜包括第一反光面与第二反光面,所述第一反光面设置于所述第二透镜上靠近所述第一透镜的一端,所述第二反光面设置于所述第二透镜上远离所述第一透镜的一端,所述第一反光面与所述第二反光面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第一反光面与所述第二反光面朝向所述光源;在所述第一反光面与所述第二反光面共同的中心剖面的平面上,所述第二反光面靠近所述第二透镜与所述第一透镜连接的一端与所述光源的连线,与所述第一反光面相交;
在所述第一反光面与所述第二反光面共同的中心剖面的平面上,以所述光源向远离所述基座的方向上垂直到所述透镜的最高点之间的线段为直径、所述线段的1/2处为圆心形成中心圆,所述中心圆包括圆心角为α、β、γ的三个扇形区域,所述三个扇形区域依次相邻,所述圆心角α为由所述光源的中心至所述第一反光面与所述间隙的交界处之间的夹角,所述圆心角β为由所述第一反光面与所述间隙的交界处至所述间隙与所述第二反光面的交界处之间的夹角,所述圆心角γ为由所述间隙与所述第二反光面的交界处至所述第一反光面的中点沿所述中心圆的圆心的反向延长线之间的夹角,所述第一反光面落于所述圆心角为α的扇形区域内,所述第二反光面落于所述圆心角为γ的扇形区域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与所述第二透镜一体成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光面与所述第二反光面之间的间隙落于圆心角为β的扇形区域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心角α为78°~9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心角β为69°~10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心角γ为74°~9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光面与第二反光面为电镀镜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光面设置于所述第二透镜远离所述光源的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1或8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反光面设置于所述第二透镜远离所述光源的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光面与所述第二反光面之间的所述间隙为平面。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831609.1A CN108916717B (zh) | 2018-07-26 | 2018-07-26 | 灯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831609.1A CN108916717B (zh) | 2018-07-26 | 2018-07-26 | 灯具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916717A CN108916717A (zh) | 2018-11-30 |
CN108916717B true CN108916717B (zh) | 2021-05-11 |
Family
ID=644184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831609.1A Active CN108916717B (zh) | 2018-07-26 | 2018-07-26 | 灯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8916717B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926771B2 (ja) * | 2007-03-15 | 2012-05-09 | 株式会社小糸製作所 | 車両用灯具ユニット |
WO2014163088A1 (ja) * | 2013-04-02 | 2014-10-09 | 市光工業株式会社 | 車両用灯具 |
TWI580902B (zh) * | 2013-08-07 | 2017-05-01 | 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 發光二極體光源模組 |
CN104456274B (zh) * | 2013-09-18 | 2017-04-12 | 通用电气照明解决方案有限公司 | 发光二极管路灯 |
US9534741B2 (en) * | 2014-07-23 | 2017-01-03 | Cree, Inc. | Lighting devices with illumination regions having different gamut properties |
CN105156950B (zh) * | 2015-09-28 | 2019-04-02 | 漳州立达信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Led射灯 |
CN105351811B (zh) * | 2015-11-17 | 2018-11-27 | 浙江农林大学 | 一种紧凑型多层反射式照明系统 |
-
2018
- 2018-07-26 CN CN201810831609.1A patent/CN108916717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916717A (zh) | 2018-11-3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9234650B2 (en) | Asymmetric area lighting lens | |
US10174908B2 (en) | LED device for wide beam generation | |
US8511864B2 (en) | LED device for wide beam generation | |
US9689554B1 (en) | Asymmetric area lighting lens | |
JP2003031011A (ja) | 灯具用線状光源 | |
US20170267163A1 (en) | Vehicle decorative lighting device and vehicle lamp | |
WO2013104878A1 (en) | Improved optical systems and led luminaires | |
JP2008053660A (ja) | 発光モジュール | |
EP2034237A1 (en) | Energy-saving lampshade with even light distribution | |
CN112254026A (zh) | 一种防眩灯具以及采用该灯具的照明布置方法 | |
CN100465504C (zh) | 光源反射式照明装置 | |
CN108916717B (zh) | 灯具 | |
TWI429953B (zh) | Anti-glare lenses and table lamps with anti-glare lenses | |
CN204786162U (zh) | 非对称蝠翼型配光曲线透镜及具有该透镜的灯具 | |
CN219473486U (zh) | 智能灯具 | |
CN104279507A (zh) | 一种透镜和包括该透镜的照明装置 | |
CN210601478U (zh) | 菲涅尔结构的窗台灯反射器 | |
KR101340679B1 (ko) | 유도 매트릭스 반사면 구조의 고광도 방전 램프용 등기구 반사 갓 | |
KR101089786B1 (ko) | 단방향 투사가 가능한 비대칭형 led 렌즈 및 이를 사용하는 led 램프 | |
US6164798A (en) | Asymmetrical compound reflectors for fluorescent light fixtures | |
JP3161276U (ja) | 超高パワーの広角度反射体構造 | |
CN205350974U (zh) | Led格栅灯 | |
CN220540928U (zh) | 一种led雾灯 | |
CN218954718U (zh) | 一种筒灯 | |
KR102388733B1 (ko) | 휘도와 조도가 개선된 구조의 일체형 렌즈와 반사부재를 갖는 엘이디 조명장치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