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897371A - 移动终端发电套壳 - Google Patents
移动终端发电套壳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897371A CN108897371A CN201810457770.7A CN201810457770A CN108897371A CN 108897371 A CN108897371 A CN 108897371A CN 201810457770 A CN201810457770 A CN 201810457770A CN 108897371 A CN108897371 A CN 10889737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olded sheet
- mobile terminal
- power generation
- sheath body
- generates electricit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2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a single-body enclosure integrating a flat display, e.g. 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s [PDA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34—Parallel operation in networks using both storage and other DC sources, e.g. providing buffering
- H02J7/35—Parallel operation in networks using both storage and other DC sources, e.g. providing buffering with light sensitive cell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S—GENERATION OF ELECTRIC POWER BY CONVERSION OF INFRARED RADIATION, VISIBLE LIGHT OR ULTRAVIOLET LIGHT, e.g. USING PHOTOVOLTAIC [PV] MODULES
- H02S30/00—Structural details of PV modules other than those related to light conversion
- H02S30/20—Collapsible or foldable PV modul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移动终端发电套壳。所述移动终端发电套壳包括相互转动连接的第一折叠板、第二折叠板以及接线盒,所述第一折叠板上形成有收容部,所述收容部用于收容移动终端,所述第二折叠板盖设于所述收容部上以封盖所述移动终端,所述第二折叠板朝向所述收容部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柔性发电薄膜,所述接线盒与所述第一柔性发电薄膜电性连接。所述移动终端发电套壳使得移动终端的充电较为方便。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移动终端发电套壳。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产品的种类也越来越多。例如,平板电脑、手机以及笔记本电脑等逐渐增多。然而,在外出时,这种电子产品容易因电池耗尽而关机,在野外无法充电。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充电较为方便的移动终端发电套壳。
一种移动终端发电套壳,包括相互转动连接的第一折叠板、第二折叠板以及接线盒,所述第一折叠板上形成有收容部,所述收容部用于收容移动终端,所述第二折叠板盖设于所述收容部上以封盖所述移动终端,所述第二折叠板朝向所述收容部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柔性发电薄膜,所述接线盒与所述第一柔性发电薄膜电性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收容部的角部开设有卡设缺口,用于供移动终端的按键穿设。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接线盒设置于所述第二折叠板的一端,所述接线盒上凸设有充电线缆。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充电线缆的端部设置有插电接头,所述插电接头用于插设于移动终端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移动终端为平板电脑,所述第二折叠板上还延伸形成有第三折叠板,所述第三折叠板可折叠地设置于所述第二折叠板远离所述第一折叠板的一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折叠板折叠后插设于所述第一折叠板与所述第二折叠板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折叠板背离所述第一折叠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柔性发电薄膜,所述第二柔性发电薄膜与所述第一柔性发电薄膜串联。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折叠板远离所述第二折叠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粘结部,所述第三折叠板的边缘设置有第二粘结部,所述第二粘结部与所述第一粘结部粘结。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磁吸底座与吸附块,所述磁吸底座用于固定于地面或桌面上,所述吸附块安装于所述接线盒上,所述吸附块吸附于所述磁吸底座上以使所述移动终端发电套壳竖立。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折叠板与所述第二折叠板的连接处设置有挂环,所述挂环为椭圆形环。
所述移动终端发电套壳在使用时,通过将移动终端例如平板电脑或者手机等插入所述收容部中,并折叠所述第二折叠板以覆盖于所述第一折叠板,进而将所述移动终端收叠,而当需要充电时,将所述第二折叠板展开,从而使利用所述第二折叠板上的第一柔性发电薄膜,照射太阳,以利用太阳能进行发电,并可利用所述接线盒对所述移动终端进行充电,此时移动终端发电套壳对移动终端的充电较为方便,只要有光照即可进行充电,提高了充电的便利性。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的移动终端发电套壳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移动终端发电套壳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一实施例的功率增大发电板的部分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发明涉及一种移动终端发电套壳。例如,所述移动终端发电套壳包括相互转动连接的第一折叠板、第二折叠板以及接线盒,所述第一折叠板上形成有收容部。例如,所述收容部用于收容移动终端,所述第二折叠板盖设于所述收容部上以封盖所述移动终端。例如,所述第二折叠板朝向所述收容部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柔性发电薄膜,所述接线盒与所述第一柔性发电薄膜电性连接。
请参阅图1及图2,一种移动终端发电套壳100,包括相互转动连接的第一折叠板10、第二折叠板20以及接线盒30,所述第一折叠板上形成有收容部11,所述收容部用于收容移动终端200,所述第二折叠板盖设于所述收容部上以封盖所述移动终端,所述第二折叠板朝向所述收容部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柔性发电薄膜21,所述接线盒与所述第一柔性发电薄膜电性连接。
例如,所述移动终端发电套壳在使用时,通过将移动终端例如平板电脑或者手机等插入所述收容部中,并折叠所述第二折叠板以覆盖于所述第一折叠板,进而将所述移动终端收叠,而当需要充电时,将所述第二折叠板展开,从而使利用所述第二折叠板上的第一柔性发电薄膜,照射太阳,以利用太阳能进行发电,并可利用所述接线盒对所述移动终端进行充电,此时移动终端发电套壳对移动终端的充电较为方便,只要有光照即可进行充电,提高了充电的便利性。
例如,为了便于提高发电效率,所述收容部的角部开设有卡设缺口111,用于供移动终端的按键穿设。所述接线盒设置于所述第二折叠板的一端,所述接线盒上凸设有充电线缆25。所述充电线缆的端部设置有插电接头251,所述插电接头用于插设于移动终端上。所述移动终端为平板电脑,所述第二折叠板上还延伸形成有第三折叠板40,所述第三折叠板可折叠地设置于所述第二折叠板远离所述第一折叠板的一侧。所述第三折叠板折叠后插设于所述第一折叠板与所述第二折叠板之间。所述第三折叠板背离所述第一折叠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柔性发电薄膜41,所述第二柔性发电薄膜与所述第一柔性发电薄膜串联。由于所述第二折叠板上设置有第三折叠板,所述第三折叠板上设置有第二柔性发电薄膜,因此可以同时利用所述第一柔性发电薄膜与所述第二柔性发电薄膜进行发电,提高所述移动终端发电套壳的发电效率。例如,所述收容部的底部还设置有第三柔性发电薄膜,所述第三柔性发电薄膜与所述第一柔性发电薄膜及所述第二柔性发电薄膜串联。所述第三柔性发电薄膜平时隐藏在所述移动终端的底部,受到保护,不易破坏,在需要加强充电时可以将所述移动终端取出,让所述第三柔性发电薄膜接收光照进行发电,以增加发电功率。
例如,为了便于在不使用时封闭所述移动终端发电套壳,所述第一折叠板远离所述第二折叠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粘结部,所述第三折叠板的边缘设置有第二粘结部,所述第二粘结部与所述第一粘结部粘结。通过将移动终端卡入所述收容部,将所述第三折叠板折叠于所述第二折叠板上,然后将所述第二折叠板覆盖于所述第一折叠板上,此后利用所述第一折叠板边缘上的第一粘结部与所述第三折叠板边缘上的第二粘结部相互粘结,进而可以封闭所述移动终端发电套壳。
例如,为了便于在利用所述移动终端观看视频或者电影时摆放至较好的角度,所述移动终端发电套壳还包括磁吸底座与吸附块,所述磁吸底座用于固定于地面或桌面上,所述吸附块安装于所述接线盒上,所述吸附块吸附于所述磁吸底座上以使所述移动终端发电套壳竖立。例如,此时所述充电线缆设置于所述吸附块的一侧,以避开所述磁吸底座。所述第一折叠板与所述第二折叠板的连接处设置有挂环28,所述挂环为椭圆形环。因此通过所述磁吸底座与所述吸附块的相互吸附,可以使得所述移动终端发电套壳竖立,进而便于观看所述第一折叠板上的移动终端。
例如,尤其重要的是,请参阅图3,为了提高所述移动终端发电套壳的发电效率,所述第二折叠板远离所述接线盒的边缘凹设有卡设槽,所述移动终端发电套壳还包括功率增大发电板50,所述功率增大发电板可拆卸地卡设于所述卡设槽中,通过设置所述功率增大发电板,从而可以增大所述移动终端发电套壳的功率。例如,为了便于提高发电效率,所述功率增大发电板的相对两侧分别转动地设置有两个太阳能薄膜52,所述两个太阳能薄膜与所述第一柔性发电薄膜及所述第二柔性发电薄膜电性以及所述第三柔性发电薄膜串联,从而提高发电效率。例如,所述两个太阳能薄膜为柔性发电薄膜。例如,所述太阳能薄膜为铜铟镓硒柔性发电薄膜,且其顶部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功率增大发电板的顶部边缘。例如,正常情况下,所述两个太阳能薄膜均依靠自身重力下垂,从而贴设于所述功率增大发电板的相对两侧。当太阳较大时候,为了提高所述太阳能薄膜的发电效率,所述两个太阳能薄膜的底部均设置有支持变形结构55,所述支持变形结构设置于所述功率增大发电板的底部,所述太阳能薄膜的底部支撑于所述支持变形结构上,所述支持变形结构的伸缩方向与所述功率增大发电板的高度方向垂直。例如,所述支持变形结构为温度支持变形结构,当温度高时即光照较强时,此时发电效率较高,所述支持变形结构伸展开来从而张开所述两个太阳能薄膜,以增加所述两个太阳能薄膜朝向天空的面积,即可增加所述两个太阳能薄膜朝向太阳的面积,从而进一步充分利用较好的发电条件,提高发电效率。
由于太阳可能会偏向东方或者偏向西方,因此所述两个太阳能薄膜朝向一侧或者处于共同平面上则有可能导致法定效率的降低,而本案中的所述两个支持变形结构均为横向支持变形结构,即可使得所述两个太阳能薄膜在展开状态时也能够保持相对所述功率增大发电板倾斜设置,只有当所述支持变形结构的长度无限伸展的情况下,所述两个太阳能薄膜才有可能无线趋向于共面。综上所述,通过设置所述两个支持变形结构可以保证在光照条件好时,增加所述两个太阳能薄膜的发电效率。例如,所述支持变形结构可以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常用的温敏效应结构来实施,也可以采用记忆合金来实施,即所述支持变形结构为记忆合金支持变形结构,在温度较高时,所述记忆合金支持变形结构伸长从而张开所述两个太阳能薄膜。当温度较低时,即在雨天或者阴天时,所述记忆合金自动收缩,进而使得所述两个太阳能薄膜贴合于所述功率增大发电板上。
例如,为了便于所述支持变形结构的伸缩,每个所述支持变形结构包括圆环551与记忆合金杆552,所述圆环上凸设有连接杆553,所述连接杆连接于所述功率增大发电板上,所述连接杆的高度为3-4厘米,所述记忆合金杆的端部固定于所述功率增大发电板上,所述记忆合金杆穿设于所述圆环中且所述记忆合金杆的顶部连接于所述太阳能薄膜上,通过设置所述圆环,可以引导所述记忆合金杆的横向伸缩。例如,在所述记忆合金杆的伸长过程中,所述太阳能薄膜的长度也需要伸长,例如,所述太阳能薄膜包括伸缩底板与设置于所述伸缩底板上的柔性芯片,所述柔性芯片处于所述太阳能薄膜的中心部位,所述柔性芯片的面积为所述伸缩底板的面积的0.5-0.8倍。所述伸缩底板的周缘形成有伸缩褶皱,所述伸缩褶皱围绕所述柔性芯片且与所述记忆合金杆的端部连接,因此在所述记忆合金拉伸所述伸缩褶皱时,所述柔性芯片仅是位置移动,而不会增大面积不会被拉扯坏。通过设置所述伸缩褶皱,可以增加所述太阳能薄膜的伸缩面积,提高其适用性。
例如,所述伸缩底板上设置有与所述圆环相互卡合的卡扣环,当天气温度较低,所述记忆合金杆自动收缩,所述卡扣环卡扣与所述圆环上。即所述记忆合金杆在收缩时,能够带动所述卡扣环自动卡扣于所述圆环上。例如,为了便于提高所述太阳能薄膜的定位稳定性,所述圆环的一端延伸形成有延伸杆554,所述延伸杆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功率增大发电板的表面平行,所述延伸杆的端部设置有卡扣端555,所述太阳能薄膜上还凸设有卡合环521,所述卡合环位于所述伸缩底板的底面上并与所述柔性芯片位置相对应。通过所述记忆合金杆的收缩,所述卡合环能够卡合于所述卡扣端上,从而使得所述太阳能薄膜能够利用所述卡扣环与所述卡合环,分别从两个位置固定所述太阳能薄膜,提高所述太阳能薄膜的定位稳定性。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方式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移动终端发电套壳,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转动连接的第一折叠板、第二折叠板以及接线盒,所述第一折叠板上形成有收容部,所述收容部用于收容移动终端,所述第二折叠板盖设于所述收容部上以封盖所述移动终端,所述第二折叠板朝向所述收容部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柔性发电薄膜,所述接线盒与所述第一柔性发电薄膜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发电套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部的角部开设有卡设缺口,用于供移动终端的按键穿设。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发电套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盒设置于所述第二折叠板的一端,所述接线盒上凸设有充电线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终端发电套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线缆的端部设置有插电接头,所述插电接头用于插设于移动终端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终端发电套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为平板电脑,所述第二折叠板上还延伸形成有第三折叠板,所述第三折叠板可折叠地设置于所述第二折叠板远离所述第一折叠板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动终端发电套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折叠板折叠后插设于所述第一折叠板与所述第二折叠板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终端发电套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折叠板背离所述第一折叠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柔性发电薄膜,所述第二柔性发电薄膜与所述第一柔性发电薄膜串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动终端发电套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叠板远离所述第二折叠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粘结部,所述第三折叠板的边缘设置有第二粘结部,所述第二粘结部与所述第一粘结部粘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移动终端发电套壳,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磁吸底座与吸附块,所述磁吸底座用于固定于地面或桌面上,所述吸附块安装于所述接线盒上,所述吸附块吸附于所述磁吸底座上以使所述移动终端发电套壳竖立。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移动终端发电套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叠板与所述第二折叠板的连接处设置有挂环,所述挂环为椭圆形环。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457770.7A CN108897371A (zh) | 2018-05-14 | 2018-05-14 | 移动终端发电套壳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457770.7A CN108897371A (zh) | 2018-05-14 | 2018-05-14 | 移动终端发电套壳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897371A true CN108897371A (zh) | 2018-11-27 |
Family
ID=643430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457770.7A Pending CN108897371A (zh) | 2018-05-14 | 2018-05-14 | 移动终端发电套壳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8897371A (zh)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132185A (zh) * | 2006-08-25 | 2008-02-27 | 佛山市顺德区顺达电脑厂有限公司 | 具充电面板之套体 |
US20090113104A1 (en) * | 2007-10-31 | 2009-04-30 | Wenstand John S | Input devices and methods of operating same |
CN203442434U (zh) * | 2013-08-23 | 2014-02-19 | 林旭 | 带磁力支架的保护壳 |
CN204243809U (zh) * | 2014-10-31 | 2015-04-01 | 深圳市亿捷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太阳能无线充电器 |
CN205336212U (zh) * | 2016-01-13 | 2016-06-22 | 北京铂阳顶荣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 便携式太阳能充电折叠包 |
-
2018
- 2018-05-14 CN CN201810457770.7A patent/CN108897371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132185A (zh) * | 2006-08-25 | 2008-02-27 | 佛山市顺德区顺达电脑厂有限公司 | 具充电面板之套体 |
US20090113104A1 (en) * | 2007-10-31 | 2009-04-30 | Wenstand John S | Input devices and methods of operating same |
CN203442434U (zh) * | 2013-08-23 | 2014-02-19 | 林旭 | 带磁力支架的保护壳 |
CN204243809U (zh) * | 2014-10-31 | 2015-04-01 | 深圳市亿捷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太阳能无线充电器 |
CN205336212U (zh) * | 2016-01-13 | 2016-06-22 | 北京铂阳顶荣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 便携式太阳能充电折叠包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3220625U (ja) | 折り畳み式ソーラーバッテリーパック | |
CN205336179U (zh) | 便携式太阳能充电器 | |
CN106027699B (zh) | 移动电子设备用外壳 | |
US20150102762A1 (en) | Portable folding photovoltaic solar charger | |
JPS6298781A (ja) |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 |
TW200525728A (en) | Solid state image sensing device | |
US9158339B2 (en) | Solar notebook computer | |
CN113497843A (zh) | 一种可折叠移动终端 | |
TWI677183B (zh) | 太陽光發電裝置 | |
KR101326234B1 (ko) | 휴대형 태양광 충전식 전원공급장치 | |
US20140265996A1 (en) | Solar Folder | |
CN108897371A (zh) | 移动终端发电套壳 | |
JP2008243883A (ja) | 携帯式発電器 | |
CN201187125Y (zh) | 平收折式太阳能遮阳雨篷 | |
CN207118701U (zh) | 太阳能充电折叠包 | |
AU2018204465A1 (en) | Trailer-type energy vehicle | |
CN111130446A (zh) | 一种光伏发电装置 | |
CN115668753A (zh) | 三浦折纸法光伏模块 | |
JP6624909B2 (ja) | 太陽光発電装置 | |
CN209767469U (zh) | 一种光伏发电装置 | |
CN208675187U (zh) | 太阳能电池片及太阳能充电装置 | |
US20160065122A1 (en) | Expandable sticking solar cell apparatus and power supply thereof | |
CN206775432U (zh) | 一种太阳能充电器 | |
CN208571977U (zh) | 太阳能发电组件和户外设备 | |
CN208539852U (zh) | 发电装置和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1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