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8769C - 选纱装置,双梭口织造系统和配备此织造系统的织机 - Google Patents
选纱装置,双梭口织造系统和配备此织造系统的织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8769C CN1088769C CN98116491A CN98116491A CN1088769C CN 1088769 C CN1088769 C CN 1088769C CN 98116491 A CN98116491 A CN 98116491A CN 98116491 A CN98116491 A CN 98116491A CN 1088769 C CN1088769 C CN 1088769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wing arm
- electromagnet
- selects
- feeding device
- yarn feed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C—SHEDDING MECHANISMS; PATTERN CARDS OR CHAINS; PUNCHING OF CARDS; DESIGNING PATTERNS
- D03C3/00—Jacquards
- D03C3/12—Multiple-shed jacquards, i.e. jacquards which move warp threads to several different heights, e.g. for weaving pile fabrics
-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C—SHEDDING MECHANISMS; PATTERN CARDS OR CHAINS; PUNCHING OF CARDS; DESIGNING PATTERNS
- D03C3/00—Jacquards
- D03C3/20—Electrically-operated jacquar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Loo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梭口织造系统的选纱装置,该选纱装置包括二个迭置在一起可分别工作的电磁铁,其特征在于它至少包括一对摆臂,摆臂位于上述电磁铁的同一侧,每个摆臂有一个电磁衔铁与其中一个电磁铁相配合;每个摆臂有一个尖嘴用来固定一对拉钩中的一个;这对拉钩可以在一个拉刀作用下一起移动。
Description
本发明涉及一种选纱装置,一种双梭口提花织机织造系统和配备置此系统的织机。
配备能产生经纱三种定位的织造系统的织机用来生产特殊的织物,特别是像丝绒和地毯。
欧洲专利申请0 723 041揭示了一种双梭口提花系统,在该系统中与绳状部件相联的可移动的拉钩决定综丝的高度,通过二块迭置在一起的电磁铁作用,可选择所移动的拉钩。这个装置很复杂,并导致这些移动拉钩的多次变形,因此这些拉钩需要较强的硬度以保证其有足够的使用寿命以适应工业应用和高速运转的需要。另外这些拉钩的严重变形需要较大的电磁能,因而需要当配置这种织造系统时织机所吸收的能量,包括电磁能量是很大的。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这些问题,使用双梭口织造系统选纱装置,它结构简单,经济,能适应高速运转,能耗较低。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个带有拉钩的选纱装置,这些拉钩可成对移动。
为了这个目的,本发明涉及到一种双梭口织造系统选纱装置,它包括二个迭置在一起并可分别工作的电磁铁,其特征在于它至少包括一对摆臂,这对摆臂位于上述电磁铁的同一侧,每个摆臂有一个磁性衔铁用于与一个电磁铁分别配合,每个摆臂有一个尖嘴用来固定一对拉钩中的一个,拉钩能够在拉刀的作用下一起移动。
在本发明中每个摆臂可由一个电磁铁单独控制来固定或不固定一对拉钩中的一个。在电磁铁工作后,使其分别固定一个或另一个拉钩;或同时固定或不固定二个拉钩。二个摆臂的转动不会造成自身及所选择的移动拉钩的变形,这可避免这些部件的机构械疲劳。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优点,摆臂的尖嘴位于一对拉钩的每一侧,由于本发明的这个特征,尖嘴象钳子一样夹住二个拉钩,当通丝牵引力较大时,这可保证拉钩有效地固定。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优点,摆臂由位于中心位置接近电磁铁的销轴活动连接。摆臂销轴的位置赋予本发明的装置很好的紧凑性,当许多拉钩必须同时控制时,这一点对本发明的装置非常重要。由于二个摆臂属于一对,它使固定拉钩的握持运动成为可能。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优点,第一个摆臂沿销轴两侧伸出,摆臂的第一段臂支承摆臂的衔铁,而摆臂的尖嘴由摆臂的第二段产生。当它的衔铁远离上面的电磁铁时,假如此时这个电磁铁开始工作,摆臂的结构和几何位置使其尖嘴相对装置的中心线远离或保持在较远的地方。在这种情况下,第二个摆臂相对销轴完全从一个方向伸出。当第二个摆臂远离下面的电磁铁时,电磁铁工作使其尖嘴向装置中心线移动或保持在靠近装置中心线的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优点,当至少一个电磁铁工作时,第一和第二二摆臂尖嘴间的距离比二个电磁铁都不工作时要大。电磁铁的工作使二个摆臂形成的钳口张开或保持在开口位置,因此这二个摆臂使一对拉钩从固定状态下完全或部分解脱。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优点,该装置包括使二个摆臂沿其尖嘴相互靠近的方向弹性回复的装置。这些回复装置推动摆臂的尖嘴向拉钩锁定或固定的位置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优点,每个拉钩有一个孔用于插入摆臂的尖嘴,这些孔位于拉钩的两侧。拉钩对的每个拉钩可以通过这对拉钩的一侧固定,不受其他拉钩的干扰。
本发明也涉及到双梭口提花织机织造系统,它包括一种如上面描述的选纱装置,并涉及配备这种织造系统的织机。
结合所给的实例和所附的简图,通过双梭口织造系统选纱装置的描述,本发明可得到更好的理解,其中
图1为根据本发明双梭口织造系统选纱装置在第一个位置的轴向剖面图;
图2为图1中装置的右半部分在第二个位置的部分视图;
图3类似图2,为装置在第三个位置的简图。
参考附图,如图1所示双梭口织造系统选纱装置被止动,处于其轨道中心的上死点位置附近,与拉刀3接合的二个移动的拉钩1和2或1’和2’随拉刀一起作垂直往复移动。
这些移动的拉钩1和2或1’和2’分别连接在一根通丝4和5或4’和5’上,通丝包括一根上下移动的绳状部件,这个部件用来驱动一个轮子来控制提花机中的综丝高度。这些拉钩成对移动,彼此接合,如法国专利申请No.96 12329中所述的方法。这个系统包括二个迭置在一起的电磁铁8和9,它利用一个控制组件(未显示)可分别起动。
在电磁铁8和9的两侧有二对摆臂分别为10和11,10’和11’。摆臂10和10’相同,11和11’相同。摆臂10和11分别绕销轴12和13绞接。同样摆臂10’和11’分别绕销轴12’和13’绞接。摆臂10上设有磁性衔铁15与电磁铁8中的铁心8a相配合,控制摆臂10围绕销轴12的转动。实际上衔铁15由摆臂10上的第一段10a组成,从销轴12向拉钩1和2相反的方向延伸。同样摆臂10’上的衔铁15’与铁心8a相配合。摆臂11也有一个衔铁16,它是摆臂11的一部分,沿电磁铁的铁心9a的相反方向延伸,这个衔铁与铁心9a配合。一个同样的衔铁16’位于摆臂11’上。衔铁16和16’位于摆臂11和11’的上部。
回复弹簧20和21及20’和21’分别用来推动摆臂10和11及10’、11’,移动衔铁15和16及15’和16’远离电磁铁8和9的铁心8a和9a。所选择的弹簧具有一定的刚度,这样当摆臂上的衔铁远离所配合的电磁铁时,电磁铁起动所产生的力量不足以克服弹簧的弹力。另一方面,当一个摆臂的衔铁紧贴在电磁铁的铁心上时,电磁铁起动所产生电磁力要大于弹簧的弹力,这样电磁力克服弹簧的弹力保证衔铁处于接合位置。
每个摆臂10和11及10’和11’都有一个尖嘴分别为30,31,30’和31’。尖嘴位于摆臂10,11,10’和11’的一端,朝向拉钩1和2及1’和2’。尖嘴30由摆臂10的第二段10b从销轴12向拉钩1和2的方向伸出而产生。
可以注意到销轴12和12’及13和13’位于装置的中心区域C,这个区域包括上电磁铁8的下部和下电磁铁9的上部。
考虑到摆臂10和11的结构和位置,可以理解当摆臂贴在铁心8a和9a上时,其尖嘴30和31是分开的,结果与在拉钩间的拉刀3接合的一对拉钩1和2从其轨道中心上死点位置下降,如图1中右半部分的点划线。相反,当电磁铁不工作时,弹簧20和21紧推住摆臂10和11上,导致尖嘴30和31相互靠近。它们可分别从拉钩的两侧穿过位于拉钩1和2上部分的孔1a和2a。
当尖嘴30和31处于孔1a和2a中时,装置处于图1左侧图的位置,在此位置尖嘴30和31’分别穿过拉钩1’和2’的孔1’a和2’a。
可以注意到相对于装置中心轴线XX’,孔1a和1’a及2a和2’a是倾斜的,这保证它们和尖嘴30,30’,31’和31’的形状能紧密地配合。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很清楚的显示在图1至图3中。
在静止位置,电磁铁8和9不工作,在回复弹簧20和21作用下,摆臂10和11被沿着使拉钩30和31相互靠近的方向推动。
当一对拉钩接近其轨道中心上死点位置时,位于拉钩1上部的顶端1b,由于其锥形形状和尖嘴30和31外表面的斜面,顶端1b插入到尖嘴30和31之间并使其分离。通过分离尖嘴30和31,顶端1b推动摆臂10和11上的衔铁15和16,使其分别与电磁铁8和9上的铁心8a和9a接触。
在这个位置上,电磁铁8和9可以工作或不工作。当两个电磁铁8和9工作时,衔铁15和16克服弹簧20和21的弹力,仍紧靠在铁心8a和9a上。装置处于图1右侧图的位置,其中一对拉钩1和2从点划线的上死点中心位置下降与拉刀3接合。
当只有电磁铁8工作时,衔铁15仍贴在铁心8a上而摆臂11被弹簧21推动。在这个位置上,当尖嘴31穿过拉钩1的孔1a时,摆臂10的尖嘴30不阻止与拉刀3接合的拉钩2的下降运动,结果拉钩1仍固定在其轨道的上死点中心位置,装置处于图2的位置。
当电磁铁都不工作时,弹簧20和21分别推动摆臂10和11,这些孔1a、2a相对尖嘴运动,结果使尖嘴30和31穿过拉钩1和2上的孔1a和2a。拉钩1和2被固定在其轨道上的上死点中心位置,如图3所示。下降运动后,只要拉刀3不向上推拉钩1和2使其从尖嘴30和31中脱开和电磁铁8和9不工作时,拉钩1和2一直保持在这个位置。
考虑到前述情况,尖嘴30和31间的距离d随电磁铁的工作情况而变化。如图1到图3所示,当至少一个电磁铁工作时(图1和图2),距离d比两者都不工作时(图3)要大。
可以注意到尖嘴30的结构上有一个相对轴线XX’倾斜的前面30a,这使它能够与拉钩1的顶端1b配合,用来在拉钩1和2接近其固定上死点中心时,阻止摆臂10的牵引运动。通过拉刀3、一对拉钩1和2及摆臂10的传递作用,当电磁力只保证摆臂10处于图1位置时,本发明中的装置的这一特征,可以使弹簧20的回弹力克服机械力成为可能。在弹簧20的回弹力作用下,电磁铁仅仅产生一个电磁力来保证摆臂10的固定,这个电磁力要大大小于从远处拉动摆臂所需要的力量。
同样,尖嘴31的结构容许摆臂11的牵引,所用的电磁铁9用来仅仅产生一个电磁力来固定摆臂11。
在装备大量的根据本发明所制造的选纱装置的织造系统中,其电力消耗并不大,在这种情况下,电磁铁制成有前述标准的功能。
根据织机的发明所作的双梭口织造系统包含有多个如上所述的选纱装置,在高速下运转相当可靠,电能消耗较低。
装备这种系统的织机能够以较低的成本织造特殊的织物如丝绒或地毯。
Claims (10)
1.双梭口织造系统选纱装置,包含括二个叠置在一起可分别工作的电磁铁,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位于电磁铁同一侧的至少一对摆臂,每个摆臂上有一个磁性衔铁分别与一个电磁铁相配合,每个摆臂有一个尖嘴用来固定一对拉钩中的一个,这对拉钩在拉刀的作用下一起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的选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摆臂上的尖嘴位于一对拉钩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1的选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摆臂绕销轴活动连接,销轴位于中心位置邻近电磁铁。
4.根据权利要求1的选纱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第一摆臂,该第一根摆臂在销轴的两侧延伸,摆臂的磁性衔铁由摆臂的第一段臂承担,而摆臂的尖嘴由摆臂的第二段臂承担。
5.根据权利要求4的选纱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摆臂相对于销轴沿单一方向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5的选纱装置,其特征在于,当至少一个上述电磁铁工作时,第一和第二摆臂的尖嘴间的距离大于二个电磁铁都不工作时第一和第二摆臂的尖嘴间的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1的选纱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二个摆臂的尖嘴相互移近的方向上,装置具有摆臂的弹性回复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1的选纱装置,其特征在于,一对拉钩中,每个拉钩有一个孔用来接收摆臂的尖嘴,上述孔位于一对摆臂的两侧。
9.配备权利要求1的选纱装置的提花织机双梭口织造系统。
10.配备权利要求9的织造系统的织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FR9711031A FR2767843B1 (fr) | 1997-09-01 | 1997-09-01 | Dispositif de selection, mecanique d'armure a trois positions et metier a tisser equipe d'une telle mecanique d'armure |
FR9711031 | 1997-09-01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215103A CN1215103A (zh) | 1999-04-28 |
CN1088769C true CN1088769C (zh) | 2002-08-07 |
Family
ID=95107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9811649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88769C (zh) | 1997-09-01 | 1998-08-28 | 选纱装置,双梭口织造系统和配备此织造系统的织机 |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5996648A (zh) |
EP (1) | EP0899367B1 (zh) |
JP (1) | JP3426141B2 (zh) |
CN (1) | CN1088769C (zh) |
DE (1) | DE69806106T2 (zh) |
FR (1) | FR2767843B1 (zh) |
TR (1) | TR199801721A2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724732B (zh) * | 2004-07-19 | 2010-12-15 | 施托布利里昂公司 | 梭口形成机构、三位织造系统及配备该系统的织机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BE1013193A3 (nl) | 1999-12-23 | 2001-10-02 | Wiele Michel Van De Nv | Gaapvormingsinrichting voor een weefmachine. |
DE50012045D1 (de) * | 2000-12-08 | 2006-04-06 | Schoenherr Textilmaschinenbau |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Doppelpolgewebes |
CN2476569Y (zh) * | 2001-04-02 | 2002-02-13 | 张海林 | 提花机的提综控制装置 |
FR2888256B1 (fr) * | 2005-07-06 | 2007-09-21 | Staubli Lyon Sa | Dispositif d'accrochage entre elements d'un dispositif de formation de la foule, son procede de fabrication et procede d'accrochage au moyen d'un tel dispositif |
FR2900666B1 (fr) * | 2006-05-03 | 2008-06-20 | Staubli Lyon Soc Par Actions S | Mecanisme de formation de la foule, metier a tisser equipe d'un tel mecanisme et procede de selection des crochets mobiles d'un tel mecanisme |
CN104372486B (zh) * | 2013-08-14 | 2016-12-28 | 王伯奇 | 时差电磁铁提花选经机构与选经方法 |
CN105155076B (zh) * | 2015-09-25 | 2017-04-12 | 浙江慧林智能设备有限公司 | 电子提花机的电磁阀组件 |
CN110670228B (zh) * | 2019-11-22 | 2024-07-09 | 浙江慧林智能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高集成电子提花选针机构 |
CN112392841B (zh) * | 2020-09-25 | 2022-04-01 | 杭州万木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上绳挂钩的磨损补偿方法及应用 |
FR3118069B1 (fr) | 2020-12-21 | 2024-01-12 | Staubli Lyon | Mecanisme de formation de la foule et metier a tisser de type jacquard |
FR3118070B1 (fr) | 2020-12-21 | 2022-12-23 | Staubli Lyon | Mecanisme de formation de la foule et metier a tisser de type jacquard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0107099A1 (de) * | 1982-10-26 | 1984-05-02 | Textilma AG | Einzellitzensteuerung für eine Webmaschine mit einer Fachbildevorrichtung |
EP0723041A1 (en) * | 1995-01-17 | 1996-07-24 | N.V. Michel Van de Wiele | Three-position open-shed jacquard machine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FR2691481A1 (fr) * | 1992-05-25 | 1993-11-26 | Staubli Verdol | Crochet mobile de dispositif de formation de la foule. |
DE4309983C2 (de) * | 1993-03-29 | 1996-09-05 | Schleicher Oskar | Fachbildevorrichtung für Webmaschinen |
FR2756574B1 (fr) * | 1996-11-29 | 1999-01-08 | Staubli Lyon | Dispositif de selection, mecanique d'armure a trois positions et metier a tisser equipe d'une telle mecanique d'armure |
-
1997
- 1997-09-01 FR FR9711031A patent/FR2767843B1/fr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1998
- 1998-08-03 US US09/127,832 patent/US5996648A/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8-08-28 DE DE69806106T patent/DE69806106T2/de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8-08-28 CN CN98116491A patent/CN1088769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1998-08-28 EP EP98420147A patent/EP0899367B1/fr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8-08-31 JP JP24596598A patent/JP3426141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1998-09-01 TR TR1998/01721A patent/TR199801721A2/xx unknown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0107099A1 (de) * | 1982-10-26 | 1984-05-02 | Textilma AG | Einzellitzensteuerung für eine Webmaschine mit einer Fachbildevorrichtung |
EP0723041A1 (en) * | 1995-01-17 | 1996-07-24 | N.V. Michel Van de Wiele | Three-position open-shed jacquard machine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724732B (zh) * | 2004-07-19 | 2010-12-15 | 施托布利里昂公司 | 梭口形成机构、三位织造系统及配备该系统的织机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215103A (zh) | 1999-04-28 |
EP0899367A1 (fr) | 1999-03-03 |
DE69806106D1 (de) | 2002-07-25 |
EP0899367B1 (fr) | 2002-06-19 |
JPH11140741A (ja) | 1999-05-25 |
US5996648A (en) | 1999-12-07 |
TR199801721A3 (tr) | 1999-03-22 |
JP3426141B2 (ja) | 2003-07-14 |
FR2767843A1 (fr) | 1999-03-05 |
TR199801721A2 (xx) | 1999-03-22 |
FR2767843B1 (fr) | 1999-10-22 |
DE69806106T2 (de) | 2003-03-0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8769C (zh) | 选纱装置,双梭口织造系统和配备此织造系统的织机 | |
CN1084809C (zh) | 开口机构可动竖钩的选择方法和装置以及提花型织机 | |
JPH10183442A (ja) | 織成機構の選択装置及びスリーポジション式ジャカー ドの織成機構並びにそのような織成機構を備えた織機 | |
CN88102440A (zh) | 全开梭口提花机的竖钩控制装置 | |
CN1046323C (zh) | 提花机 | |
CN1035073C (zh) | 织机折入边成型装置的控制系统 | |
US7490633B2 (en) | Shed-forming mechanism, a loom fitted with such a mechanism, and a method of selecting moving hooks in such a mechanism | |
CN1209514C (zh) | 具有磁悬浮梭子的织布机 | |
CN101580993B (zh) | 能形成三个经纱位置的电子提花选纱装置 | |
JPH06240541A (ja) | フリンジキャッチャを有する継ぎ目織り機 | |
EP1411161B1 (en) |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fabric and an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a fabric | |
US4481979A (en) | Heald frame driving method in negative dobby machines or cam machines | |
CN112695469B (zh) | 一种小头距绣花机 | |
CN201459326U (zh) | 一种能形成三个经纱位置的电子提花选纱装置 | |
EP0085108A1 (en) | Method of driving heald frame for negative dobby machine, negative cam machine | |
CN2036960U (zh) | 剑杆织布机的凸轮式八色选纬装置 | |
CN214328110U (zh) | 一种小头距绣花机扣线装置 | |
CN214383835U (zh) | 一种小头距绣花机扣线装置 | |
EP0860527B1 (en) | Electronically controlled warp selection system in looms | |
CN2269406Y (zh) | 毛巾剑杆织机的起毛装置 | |
CN215887395U (zh) | 一种用于涤纶纤维编织服饰用提花机提经装置 | |
CN1061714C (zh) | 气动引纬的织机 | |
CN114606625B (zh) | 一种自动交接纬纱的纺织系统 | |
CN2346807Y (zh) | 三花筒多臂提综装置 | |
CN1724732A (zh) | 梭口形成机构、三位织造系统及配备该系统的织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20807 Termination date: 20170828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