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874256B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874256B CN108874256B CN201810700978.7A CN201810700978A CN108874256B CN 108874256 B CN108874256 B CN 108874256B CN 201810700978 A CN201810700978 A CN 201810700978A CN 108874256 B CN108874256 B CN 10887425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isplay panel
- barrier
- layer
- blocking part
- display area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4888 barrier fun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72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0
- 238000004806 packaging method and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6
- 238000005538 encapsu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8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WABPQHHGFIMREM-UHFFFAOYSA-N lead(0) Chemical compound [Pb] WABPQHHGFIMREM-UHFFFAOYSA-N 0.000 abstract 2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08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5336 crac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5530 etc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10408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1368 organ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QVGXLLKOCUKJST-UHFFFAOYSA-N atomic oxygen Chemical compound [O] QVGXLLKOCUKJST-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52760 oxy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1301 oxyge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Chemical compound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10272 inorganic materi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147 inorgan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409 thin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4509 gene ex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292 glu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229 inter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161 passi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59 patter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80 punc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92 sprea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480 spread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7—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using sets of wires, e.g. crossed wire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40—OLEDs integrated with touch scree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3—Manufacturing, i.e. details related to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suited for touch sensitive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属于显示技术领域,包括:触控引线、连接线、封装层、以及位于连接线与封装层之间的第一阻挡部和第二阻挡部;封装层覆盖第一阻挡部、并至少延拓至第一阻挡部和第二阻挡部之间;封装层包括第一过孔,第一过孔位于第一阻挡部和第二阻挡部之间;至少部分触控引线通过第一过孔与连接线电连接。通过设置过孔,触控引线通过第一阻挡部和第二阻挡部之间的第一过孔电连接,避免或者减少触控引线之间出现短路的情况,从而提高显示面板的触控性能,提升显示面板的品质,改善用户的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请参见图1,图1是现有技术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剖面示意图,包括基板01、位于基板上的阻挡部02、封装层03、多根触控引线04和平坦化层05。其中,阻挡部02包括第一阻挡部021和第二阻挡部022,封装层03包括第一封装层031、第二封装层032和第三封装层033。触控引线04从显示区向非显示区延伸,需要从第一阻挡部021和第二阻挡部022上方跨过,则第二阻挡部022的两侧都存在厚度差,刻蚀的过程中较易引起导电胶水、金属等其他导电材料的残留,从而导致触控引线短路,影响显示面板的性能。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基板;位于基板上的多根连接线;位于连接线远离基板一侧的封装层;位于封装层远离连接线的一侧的多根触控引线;显示面板划分为显示区和围绕显示区的非显示区,非显示区包括沿垂直于显示面板的方向,位于连接线与封装层之间的第一阻挡部和第二阻挡部;第一阻挡部位于显示区与第二阻挡部之间,第二阻挡部围绕显示区设置;封装层覆盖第一阻挡部、并至少延拓至第一阻挡部和第二阻挡部之间;封装层包括第一过孔,第一过孔位于第一阻挡部和第二阻挡部之间;至少部分触控引线通过第一过孔与连接线电连接。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触控引线截止到第一阻挡部和第二阻挡部之间,触控引线通过第一阻挡部和第二阻挡部之间的第一过孔电连接,即使在第二阻挡部的两侧都存在较大段差,从而在刻蚀的过程中出现金属或者其他导电性材料残留的情况,也能够避免或者减少触控引线之间出现短路,从而提高显示面板的触控性能,提升显示面板的品质,改善用户的使用体验。
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必不特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技术效果。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现有技术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剖面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提供的显示面板沿剖面线OO’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提供的显示面板沿剖面线QQ’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提供的显示面板沿剖面线RR’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提供的显示面板沿剖面线PP’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3提供的显示面板沿剖面线MM’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8是图17提供的显示面板沿剖面线XX’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0是图19提供的显示面板沿剖面线NN’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请参考图2-图3,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提供的显示面板沿剖面线OO’的剖面结构示意图。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基板10;位于基板10上的多根连接线11;位于连接线11远离基板10一侧的封装层12;位于封装层12远离连接线11的一侧的多根触控引线13;显示面板划分为显示区A和围绕显示区A的非显示区B,非显示区B包括沿垂直于显示面板的方向,位于连接线11与封装层12之间的第一阻挡部14和第二阻挡部15;第一阻挡部14位于显示区A与第二阻挡部15之间,第二阻挡部15围绕显示区A设置;封装层12覆盖第一阻挡部14、并至少延拓至第一阻挡部14和第二阻挡部15之间;封装层12包括第一过孔K1,第一过孔K1位于第一阻挡部14和第二阻挡部15之间;至少部分触控引线13通过第一过孔K1与连接线11电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图2中省略号“……”表示重复的部分,为了附图清楚展示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省略了部分重复的内容。
具体的,请参见图2-图3,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阻挡部15围绕显示区设置,第一阻挡部14位于显示区A和第二阻挡部15之间,并且在第一阻挡部14和第二阻挡部15之间设有第一过孔K1,触控引线13通过第一过孔K1与连接线电连接。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触控引线延伸至第一阻挡部和第二阻挡部之间,触控引线和连接线通过第一阻挡部和第二阻挡部之间的第一过孔电连接,即使在第二阻挡部的两侧都存在较大段差,从而在刻蚀的过程中出现金属或者其他导电性材料残留的情况,也能够避免或者减少触控引线之间出现短路,从而提高显示面板的触控性能,提升显示面板的品质,改善用户的使用体验。现有技术中,通常触控引线需要跨越所有的阻挡部,而由于在阻挡部所在区域台阶较多,因此台阶处应力较为集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只需跨越一道阻挡部就电连接至位于下方膜层中的连接线,能够减小跨越阻挡部的数量,从而减小台阶处其他膜层受到的应力,防止断线,避免刻蚀残留。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仅以第一阻挡部为条状为例进行示例性说明,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对第一阻挡部的具体形状不作具体限制。
可选的,如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还包括缓冲层50、栅极绝缘层60、层间绝缘层70、钝化层80、薄膜晶体管阵列TFT、多个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平坦化层20、像素定义层30、间隙支撑层(即PS柱,图中未示出)。
可选的,请继续参见图3,第一阻挡部14和第二阻挡部15分别包括第一子层、第二子层、第三子层;第一子层与平坦化层20同层设置,平坦化层20覆盖多根连接线11;第二子层与像素定义层30同层设置,像素定义层30位于平坦化层20背离多根连接线11的一侧;第三子层与间隙支撑层同层设置,间隙支撑层位于像素定义层30背离平坦化层20的一侧。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阻挡部复用平坦化层、像素定义层、间隙支撑层等膜层,每个阻挡部均可以根据需要选择需要保留的膜层,其他膜层在图案化过程中可以一并去除,即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阻挡部能够根据需要调整阻挡部的高度,并且调整阻挡部高度的方式简便,不需要增加额外的工艺流程。
可选的,请继续参见图3,第三阻挡部16和第四阻挡部17也可以与第一阻挡部14、第二阻挡部15相同的结构。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阻挡部、第二阻挡部、第三阻挡部、第四阻挡部的高度可以包括三个子层,也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减少层次,例如,靠近显示区一侧的阻挡部可以包括两个子层,本发明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可选的,请继续参见图3,连接线11位于平坦化层20靠近基板10的一侧。具体的,连接线11可以与TFT的源漏极同层设置。当然,在本发明的其他可选实施例中,连接线可以复用阵列层中的其他金属层,例如连接线与栅极同层,或者连接线为显示面板中额外制作的一层导电层。
可选的,请继续参见图2,非显示区B还包括绑定区C,绑定区C包括多个焊盘18,连接线11与焊盘18电连接。
可选的,请继续参见图3,封装层12包括沿远离基板10的方向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无机封装层121、第一有机封装层122以及第二无机封装层123;其中,第一有机封装层122覆盖显示区A并截止于第一阻挡部14朝向显示区A的一侧,第一无机封装层121与第二无机封装层123覆盖显示区A及第一阻挡部14、并至少延拓至第一阻挡部14和第二阻挡部15之间。
具体的,封装层12是一个三层结构,包括两层无机封装层和一层有机封装层,有机封装层通常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因此,第一阻挡部的主要作用是用于阻挡封装层中的有机物,第二阻挡部的主要作用是防止在面板切割的时候封装层中的无机封装层出现裂缝或者裂纹,防止切割边缘出现的裂纹蔓延至封装层,使水汽或者氧气延展裂纹进入有机发光器件。
本实施例通过第一阻挡部阻挡有机封装层,即有机封装层截止在第一阻挡部朝向显示区的一侧,封装层保留在第一阻挡部与第二阻挡部之间的部分为紧密接触的无机封装层,本发明进一步在第一阻挡部与第二阻挡部之间设置贯穿封装层的过孔,用于连接触控引线和连接线,这样封装层上的过孔仅贯穿无机封装层,不会暴露有机封装层,并且无机材料的结合能力较好,能够避免膜层分离,此外,无机材料相较于有机材料的阻水氧能力更好,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即使在第一阻挡部和第二阻挡部之间设置了过孔,也能够使封装层更有效阻挡水氧进入有机发光器件的同时,还能够进一步避免封装层出现裂纹。
可选的,请参见图4-图5,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提供的显示面板沿剖面线QQ’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4-5所示,非显示区B还包括第三阻挡部16,第三阻挡部16位于连接线11与封装层12之间;第三阻挡部16围绕第二阻挡部15设置,封装层12覆盖显示区A及第一阻挡部14、第二阻挡部15、并至少延拓至第二阻挡部15和第三阻挡部16之间。
具体的,请参见图4-5,本发明实施例中在第二阻挡部15与非显示区B之间设置了第三阻挡部16,封装层12的第一无机封装层121和第二无机封装层123均延拓至第二阻挡部15和第三阻挡部16之间,并且第三阻挡部16围绕第二阻挡部15。本发明实施例在显示面板中设置的第三阻挡部能够进一步防止在面板切割的时候封装层中的无机封装层出现裂缝或者裂纹。而且,通过第三阻挡部,使封装层中的无机封装层可以覆盖第二阻挡部并截止在第三阻挡部朝向显示区的一侧,能够提高打孔可靠性,而且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的无机层边缘离第一过孔较远,而边缘容易出现裂纹,通过本实施例的设计即使无机层边缘出现裂纹也能被第二阻挡部拦截,避免裂纹延伸到过孔处,使水汽沿着裂纹及过孔进入封装结构内。
可选的,第一阻挡部的高度h1、第二阻挡部的高度h2、第三阻挡部的高度h3的关系满足:h1<h3,且h2<h3。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第三阻挡部的高度最高,第一阻挡部和第二阻挡部的高度均小于第三阻挡部。现有技术中的阻挡部通常高度一致,因此,相邻的阻挡部在二者间隔位置呈现为凹槽,该凹槽容易堆积较厚的金属或其他导电性材料,从而难以刻蚀干净造成残留。而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第一阻挡部和第二阻挡部的高度较低,第三阻挡部的高度较高,且第三阻挡部的高度与常规的阻挡部的高度基本接近。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第一阻挡部和第二阻挡部的高度较低,则第一阻挡部和第二阻挡部两侧的段差也较小,第一阻挡部和第二阻挡部之间的间隙形成的凹槽结构的凹入程度随之明显降低,则能显著减小或者避免残留金属或其他材料的可能性,刻蚀更干净彻底,从而能够有效防止触控引线短路,提高显示面板的触控性能,提升显示面板的品质,改善用户的使用体验。
可选的,请参见图6,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第一阻挡部14为封闭图形、且第一阻挡部14围绕显示区A设置。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第一阻挡部整圈设置,用于截止封装层的有机材料,第二阻挡部和第三阻挡部用于防止在面板切割的时候封装层中的无机封装层出现裂缝或者裂纹,能够提升显示面板的制作效率、提高显示面板的成品率。
可选的,请参见图7,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第一阻挡部14为半封闭图形、且在垂直于显示面板的方向上,第一阻挡部14与多根触控引线13交叠。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第一阻挡部仅设置半圈或者类似的形状,能够节省非显示区的空间用于设置显示面板的其他组件,提高显示面板的空间利用率。
可选的,请继续参见图4,第一阻挡部14为条状图形,第一阻挡部14沿显示区A边缘延伸,触控走线13由第一阻挡部14朝向显示区A的一侧延伸至第一阻挡部14背离显示区A的一侧;在垂直于显示面板的方向上,第一阻挡部14与多根触控引线13交叠。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第一阻挡部设置为条状,能够进一步节省非显示区的空间,提高显示面板的空间利用率。
可选的,请参见图8,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其中,显示面板包括多个第一阻挡部14,每个第一阻挡部14均为条状图形,第一阻挡部14沿显示区A边缘延伸,其他与上述实施例相同之处不再赘述。不同的,多个第一阻挡部14沿显示区A边缘的延伸方向间隔排布;触控引线13划分为多个触控引线组,在垂直于显示面板的方向上,每个触控引线组与一个第一阻挡部14交叠。
具体的,如图8所示,触控引线13划分为两个触控引线组131和132,需要说明的是,图8仅示例性的说明触控引线可以划分为触控引线组的一种方式,本发明对触控引线具体如何划分不作具体限制。如图8所示,每个触控引线组131和触控引线组132均与一个第一阻挡部14交叠,并且触控引线组131和触控引线组132分别通过对应的第一过孔K1与连接线电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仅在触控引线对应的地方设置第一阻挡部,能够减小第一阻挡部占用空间的同时,避免或者减少触控引线之间出现短路的情况,从而提高显示面板的触控性能,提升显示面板的品质,改善用户的使用体验。此外,由于阻挡部所在区域会产生应力集中,因此,在垂直于显示面板的方向上与阻挡部相交叠的其他膜层会受到较大应力。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将第一阻挡部设置为多个条状,相邻的条状第一阻挡部之间存在间隙,可以将显示面板上的其他走线(例如薄膜晶体管阵列中的部分走线、数据线、扫描线等)的投影设置于相邻两个第一阻挡部间隙中,即将这类走线从相邻两个第一阻挡部间隙中穿过以连接在显示区中的相关部件与驱动芯片之间,从而减少或者避免阻挡部产生的应力对其他走线造成的影响。
可选的,请参见图9-10,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10是沿图9中剖面线RR’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9-图10所示,第一阻挡部14的两端设有连接部141,第一阻挡部141和第二阻挡部15通过连接部141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封装层12的第一无机封装层121和第二无机封装层123均延拓至第二阻挡部15和第三阻挡部16之间,将第一阻挡部和第二阻挡部通过连接部连接,从而将第一阻挡部和第二阻挡部之间的第一过孔完全包围,能够进一步避免或者减少有机封装层流入第一过孔,提升显示面板的触控性能。
可选的,请参见图11-图12,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12是图10提供的显示面板沿剖面线PP’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11-12所示,封装层12还包括第二过孔K2,第二过孔K2位于第二阻挡部15与第三阻挡部16之间;至少部分触控引线13通过第二过孔K2与连接线11电连接。
具体的,如图11-12所示,第一阻挡部14和第二阻挡部15之间设有第一过孔K1,第二阻挡部15和第三阻挡部16之间设有第二过孔K2,触控引线13可以通过第一过孔K1和第二过孔K2与连接线电连接。本发明实施例中,至少一部分触控引线13可以同时通过第一过孔K1和第二过孔K2与连接线11电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设置了两个过孔,不仅能够有效避免或者减小由于金属或其他导电性材料的残留而引起触控引线短路的问题,而且能够进一步减小触控引线与连接线之间的接触阻抗,增大触控引线与连接线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提升触控引线连接的稳定性,提高显示面板的触控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可以同时包括第二过孔与第三阻挡部(部分图中未同时示出二者),但二者是否同时设置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本发明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可选的,请参见图13-14,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14是图13提供的显示面板沿剖面线MM’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13-14所示,非显示区B还包括第四阻挡部17,第四阻挡部17位于显示区A和第一阻挡部14之间,第四阻挡部17位于连接线11与封装层12之间,且第一阻挡部14围绕显示区A设置;其中,第一有机封装层122覆盖显示区A并截止于第四阻挡部17朝向显示区A的一侧,第一无机封装层121与第二无机封装层123覆盖显示区A及第四阻挡部17、并至少延拓至第一阻挡部14和第二阻挡部15之间。
具体的,如图13-14所示,第一阻挡部14靠近显示区A的一侧设置了第四阻挡部17,第一阻挡部14和第二阻挡部15之间有第一过孔K1,触控引线13通过第一过孔K1与连接线11电连接。本发明实施例在显示面板中设置的第四阻挡部能够截止封装层中的有机物,避免有机物的流动,外层整圈设置的第一阻挡部和第二阻挡部,能够更好的防止在面板切割的时候封装层中的无机封装层出现裂缝或者裂纹。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仅以第四阻挡部为条状为例进行示例性说明,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对第四阻挡部的具体形状不作具体限制。
可选的,请继续参见图14,第一阻挡部的高度h1、第二阻挡部h2、第四阻挡部的高度h4的关系满足:h4<h2,且h1<h2。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第二阻挡部的高度最高,第四阻挡部和第一阻挡部的高度均小于第二阻挡部。现有技术中的阻挡部通常高度一致,因此,相邻的阻挡部在二者间隔位置呈现为凹槽,该凹槽容易堆积较厚的金属或其他导电性材料,从而难以刻蚀干净造成残留。而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第一阻挡部和第四阻挡部的高度较低,第二阻挡部的高度较高,且第二阻挡部的高度与常规的阻挡部的高度基本接近。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第一阻挡部和第四阻挡部的高度较低,则第一阻挡部和第四阻挡部两侧的段差也较小,第一阻挡部和第四阻挡部之间的间隙形成的凹槽结构的凹入程度随之降低,则能显著减小或者避免可能残留金属或其他材料的可能性,刻蚀更干净彻底从而能够有效防止触控引线短路,提高显示面板的触控性能,提升显示面板的品质,改善用户的使用体验。
可选的,请参见图15,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如图15所示,第四阻挡部17为封闭图形、且第四阻挡部17围绕显示区A设置。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第四阻挡部整圈设置,能够有效截止封装层的有机材料,防止有机材料向外流动,提高显示面板的成品率。
可选的,请参见图16,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如图16所示,第四阻挡部17为半封闭图形、且在垂直于显示面板的方向上,第四阻挡部17与多根触控引线13交叠。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第四阻挡部仅设置半圈或者类似的形状,能够节省非显示区的空间用于设置显示面板的其他组件,提高显示面板的空间利用率。
可选的,请继续参见图13,第四阻挡部17为条状图形,第四阻挡部17沿显示区A边缘延伸,触控走线13由第四阻挡部17朝向显示区A的一侧延伸至第四阻挡部17背离显示区A的一侧;在垂直于显示面板的方向上,第四阻挡部17与多根触控引线13交叠。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第四阻挡部设置为条状,能够进一步节省非显示区的空间,提高显示面板的空间利用率。
可选的,请参见图17,图1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如图17所示,多个第四阻挡部17沿显示区A边缘的延伸方向间隔排布;触控引线13划分为多个触控引线组,在垂直于显示面板的方向上,每个触控引线组与一个第四阻挡部17交叠。本发明实施例中封装层12的第一无机封装层121和第二无机封装层123均延拓至第一阻挡部14和第二阻挡部15之间,并且,显示面板包括多个第四阻挡部17,每个第四阻挡部17均为条状图形,第四阻挡部17沿显示区A边缘延伸,其他与上述实施例相同之处不再赘述。
具体的,如图17所示,触控引线13划分为两个触控引线组131和132,需要说明的是,图17仅示例性的说明触控引线可以划分为触控引线组的一种方式,本发明对触控引线具体如何划分不作具体限制。如图17所示,每个触控引线组131和触控引线组132均与一个第四阻挡部17交叠,并且触控引线组131和触控引线组132分别通过对应的第一过孔K1与连接线电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仅在触控引线对应的地方设置第四阻挡部,能够减小第四阻挡部占用空间的同时,避免或者减少触控引线之间出现短路的情况,从而提高显示面板的触控性能,提升显示面板的品质,改善用户的使用体验。
进一步,请参见图18,图18是是图17提供的显示面板沿剖面线XX’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18所示,第一阻挡部14与每个条状的第四阻挡部17相邻的部分的厚度小于与该第一阻挡部17的其他部分的厚度。即在至少一个垂直于显示面板所在平面且同时垂直于第四阻挡部17的延伸方向的截面中(第四阻挡部17延伸方向与相邻的第一阻挡部14平行),h4>h1。因为第四阻挡部17可以阻挡有机封装层,因此与第四阻挡部17相邻的第一阻挡部14可以减小高度,而第一阻挡部14其他区域高度不减小,保证阻挡有机封装层的效果。同时,可以减小第四阻挡部17与第二阻挡部15之间区域膜层段差较大、台阶较多的问题,减小应力,防止断线,避免刻蚀残留。
可选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阻挡部复用平坦化层、像素定义层、间隙支撑层等膜层,第一阻挡部中复用的显示区中的某些膜层在对应相邻第四阻挡部的位置,在图案化过程中可以一并去除,制程简便,不用额外增加制程。
可选的,请参见图19-20,图1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20是图19提供的显示面板沿剖面线NN’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19-20所示,第四阻挡部17的两端设有连接部171,第四阻挡部17和第一阻挡部通过连接部171连接,第四阻挡部17和第一阻挡部14之间设有第三过孔K3,至少部分触控引线13通过第三过孔K3与连接线11电连接。
具体的,如图19-20所示,第四阻挡部17和第一阻挡部14之间设有第三过孔K3,第一阻挡部14和第二阻挡部15之间设有第一过孔K1,触控引线13能够通过第一过孔K1和第三过孔K3与连接线电连接。本发明实施例中,至少一部分触控引线13可以同时通过第一过孔K1和第三过孔K3与连接线11电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将第四阻挡部和第一阻挡部通过连接部连接,从而将第四阻挡部和第二阻挡部之间的第一过孔完全包围,能够进一步避免或者减少有机封装层流入第一过孔,提升显示面板的触控性能。并且,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设置了两个过孔,不仅能够有效避免或者减小由于金属或其他导电性材料的残留而引起触控引线短路的问题,而且能够进一步减小触控引线与连接线之间的接触阻抗,增大触控引线与连接线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提升触控引线连接的稳定性,提高显示面板的触控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设置的第三过孔与第四阻挡部能够同时设置(部分图中未示出二者同时设置),但二者是否同时设置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本发明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具体的,请参考图21,图2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21提供的显示装置1000包括本发明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00A。图21实施例仅以手机为例,对显示装置1000进行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可以是手表、电脑、电视、车载显示装置等其他具有显示功能的显示装置,本发明对此不作具体限制。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具有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有益效果,具体可以参考上述各实施例对于显示面板的具体说明,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通过上述实施例可知,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触控引线截止到第一阻挡部和第二阻挡部之间,触控引线通过第一阻挡部和第二阻挡部之间的第一过孔电连接,即使在第二阻挡部的两侧都存在较大段差,从而在刻蚀的过程中出现金属或者其他导电性材料残留的情况,也能够避免或者减少触控引线之间出现短路,从而提高显示面板的触控性能,提升显示面板的品质,改善用户的使用体验。
虽然已经通过例子对本发明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例子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21)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板;
位于所述基板上的多根连接线;
位于所述连接线远离所述基板一侧的封装层;
位于所述封装层远离所述连接线的一侧的多根触控引线;
所述显示面板划分为显示区和围绕所述显示区的非显示区,所述非显示区包括沿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的方向,位于所述连接线与所述封装层之间的第一阻挡部和第二阻挡部;所述第一阻挡部位于所述显示区与所述第二阻挡部之间,所述第二阻挡部围绕所述显示区设置;所述封装层覆盖所述第一阻挡部、并至少延拓至所述第一阻挡部和所述第二阻挡部之间;
所述封装层包括第一过孔,所述第一过孔位于所述第一阻挡部和所述第二阻挡部之间;
至少部分所述触控引线通过所述第一过孔与所述连接线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封装层包括沿远离所述基板的方向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无机封装层、第一有机封装层以及第二无机封装层;
其中,所述第一有机封装层覆盖所述显示区并截止于所述第一阻挡部朝向所述显示区的一侧,所述第一无机封装层与所述第二无机封装层覆盖所述显示区及所述第一阻挡部、并至少延拓至所述第一阻挡部和所述第二阻挡部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非显示区还包括第三阻挡部,所述第三阻挡部位于所述连接线与所述封装层之间;
所述第三阻挡部围绕所述第二阻挡部设置,所述封装层覆盖所述显示区及所述第一阻挡部、第二阻挡部、并至少延拓至所述第二阻挡部和所述第三阻挡部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封装层还包括第二过孔,所述第二过孔位于所述第二阻挡部与第三阻挡部之间;
至少部分所述触控引线通过所述第二过孔与所述连接线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阻挡部为封闭图形、且所述第一阻挡部围绕所述显示区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阻挡部为半封闭图形、且在垂直于显示面板的方向上,所述第一阻挡部与多根所述触控引线交叠。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阻挡部为条状图形,所述第一阻挡部沿所述显示区边缘延伸,所述触控引线由所述第一阻挡部朝向所述显示区的一侧延伸至所述第一阻挡部背离所述显示区的一侧;
在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的方向上,所述第一阻挡部与多根所述触控引线交叠。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第一阻挡部沿所述显示区边缘的延伸方向间隔排布;
所述触控引线划分为多个触控引线组,在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的方向上,每个所述触控引线组与一个所述第一阻挡部交叠。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阻挡部的两端设有连接部,所述第一阻挡部和所述第二阻挡部通过连接部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非显示区还包括第四阻挡部,所述第四阻挡部位于所述显示区和所述第一阻挡部之间,所述第四阻挡部位于所述连接线与所述封装层之间,且所述第一阻挡部围绕所述显示区设置;
其中,所述第一有机封装层覆盖所述显示区并截止于所述第四阻挡部朝向所述显示区的一侧,所述第一无机封装层与所述第二无机封装层覆盖所述显示区及所述第四阻挡部、并至少延拓至所述第一阻挡部和所述第二阻挡部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四阻挡部为封闭图形、且所述第四阻挡部围绕所述显示区设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四阻挡部为半封闭图形、且在垂直于显示面板的方向上,所述第四阻挡部与多根所述触控引线交叠。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四阻挡部为条状图形,所述第四阻挡部沿所述显示区边缘延伸,所述触控引线由所述第四阻挡部朝向所述显示区的一侧延伸至所述第四阻挡部背离所述显示区的一侧;
在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的方向上,所述第四阻挡部与多根所述触控引线交叠。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第四阻挡部沿所述显示区边缘的延伸方向间隔排布;
所述触控引线划分为多个触控引线组,在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的方向上,每个所述触控引线组与一个所述第四阻挡部交叠。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四阻挡部的两端设有连接部,所述第四阻挡部和所述第一阻挡部通过所述连接部连接;
所述第四阻挡部和所述第一阻挡部之间设有第三过孔,至少部分所述触控引线通过所述第三过孔与所述连接线电连接。
1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阻挡部的高度h1、所述第二阻挡部h2、所述第三阻挡部的高度h3的关系满足:h1<h3,且h2<h3。
17.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阻挡部的高度h1、所述第二阻挡部h2、所述第四阻挡部的高度h4的关系满足:h4<h2,且h1<h2。
1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阻挡部和所述第二阻挡部分别包括第一子层、第二子层、第三子层;
所述第一子层与平坦化层同层设置,所述平坦化层覆盖所述多根连接线;
所述第二子层与像素定义层同层设置,所述像素定义层位于所述平坦化层背离所述多根连接线的一侧;
所述第三子层与间隙支撑层同层设置,所述间隙支撑层位于所述像素定义层背离所述平坦化层的一侧。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线位于平坦化层靠近所述基板的一侧。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非显示区还包括绑定区,所述绑定区包括多个焊盘,所述连接线与所述焊盘电连接。
2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20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700978.7A CN108874256B (zh) | 2018-06-29 | 2018-06-29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700978.7A CN108874256B (zh) | 2018-06-29 | 2018-06-29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874256A CN108874256A (zh) | 2018-11-23 |
CN108874256B true CN108874256B (zh) | 2021-11-05 |
Family
ID=642973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700978.7A Active CN108874256B (zh) | 2018-06-29 | 2018-06-29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8874256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165083A (zh) * | 2019-05-31 | 2019-08-23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 |
CN110265459B (zh) | 2019-06-27 | 2022-04-12 |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装置 |
US12089431B2 (en) | 2019-11-01 | 2024-09-10 |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 Display panel,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
CN114550604A (zh) * | 2019-12-02 | 2022-05-27 |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CN111146211B (zh) * | 2020-01-02 | 2023-04-28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待切割基板、显示面板及微显示芯片 |
US11737338B2 (en) | 2020-06-12 | 2023-08-22 | Mianyang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 Display panel,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display device |
CN112181204B (zh) * | 2020-09-29 | 2024-01-26 |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N112269491B (zh) * | 2020-10-28 | 2024-04-12 |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触控面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
CN112820739B (zh) * | 2021-01-04 | 2022-07-12 |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Tft阵列基板及其制备方法 |
CN112799550B (zh) * | 2021-03-04 | 2024-04-09 |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
CN113130822B (zh) * | 2021-04-20 | 2023-04-18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N117377937A (zh) * | 2022-04-28 | 2024-01-09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US20250089491A1 (en) * | 2022-06-29 | 2025-03-13 |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 Substrat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panel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951125A (zh) * | 2017-03-30 | 2017-07-14 |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
CN107068715A (zh) * | 2017-03-28 | 2017-08-18 |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有机发光显示装置以及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 |
CN107300996A (zh) * | 2017-06-09 | 2017-10-27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阵列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
CN107783691A (zh) * | 2016-08-31 | 2018-03-09 |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 具有触摸传感器的有机发光显示器 |
CN107845645A (zh) * | 2017-09-28 | 2018-03-27 |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2615113B1 (ko) * | 2016-05-10 | 2023-12-19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플렉서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
JP2018081258A (ja) * | 2016-11-18 | 2018-05-24 |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 表示パネル及び表示装置 |
-
2018
- 2018-06-29 CN CN201810700978.7A patent/CN108874256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783691A (zh) * | 2016-08-31 | 2018-03-09 |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 具有触摸传感器的有机发光显示器 |
CN107068715A (zh) * | 2017-03-28 | 2017-08-18 |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有机发光显示装置以及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 |
CN106951125A (zh) * | 2017-03-30 | 2017-07-14 |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
CN107300996A (zh) * | 2017-06-09 | 2017-10-27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阵列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
CN107845645A (zh) * | 2017-09-28 | 2018-03-27 |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874256A (zh) | 2018-11-2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874256B (zh)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
CN112860123B (zh) | 一种触控面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US10529793B2 (en) |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 |
KR101970068B1 (ko) | 표시 장치 | |
CN110211998B (zh) |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US10825807B2 (en) | Electrostatic protection circuit, array substrate,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 |
CN108695369B (zh) | 具有微盖层的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
KR102442395B1 (ko) | 터치 디스플레이 장치 | |
US10593742B2 (en) | Display device | |
CN109378319B (zh) | 阵列衬底 | |
KR102366701B1 (ko) | 플렉서블 박막 트랜지스터 기판 및 플렉서블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 |
CN112242431B (zh) | 触控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 |
US11735597B2 (en) | Array substrate, display panel,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n array substrate | |
CN111415958B (zh) | 具有防潮结构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 | |
TW200636971A (en) |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protection circuit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 |
US9799744B2 (en) | TFT array substrate,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display device | |
CN103413810A (zh) | 像素结构、显示面板与像素结构的制作方法 | |
US20210048904A1 (en) |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 |
TW201606407A (zh) | 陣列基板及顯示器 | |
US20190146293A1 (en) | Array substrat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panel | |
CN113241343A (zh) | Led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
JP6998652B2 (ja) | 表示装置 | |
CN212182326U (zh) | 柔性面板、显示屏和电子设备 | |
CN114361227B (zh)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CN117170531A (zh) | 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