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820732B - 分段式核设备传递装置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分段式核设备传递装置和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820732B CN108820732B CN201810445306.6A CN201810445306A CN108820732B CN 108820732 B CN108820732 B CN 108820732B CN 201810445306 A CN201810445306 A CN 201810445306A CN 108820732 B CN108820732 B CN 10882073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veying
- stop pin
- section
- receiving
- pi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35/00—Mechanical conveyor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30/00—Energy generation of nuclear origin
- Y02E30/30—Nuclear fission reac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Intermediate Stations On Conveyors (AREA)
- Warehouses Or Storage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械设备传递装置和方法,其结构包括输送段、无动力段和接应段,所述输送段、无动力段与接应段依次设置在同一直线路径上;所述输送段包括转运小车和输送平台;所述接应段包括接应平台、挡销机构和推拉机构,通过转运小车和挡销机构的二段传送结构,使核设备承托件能通过挡销准确地推入无动力段并从无动力段中拉出,实现动力段与核设备承托件更容易的配合及分离,并且能将核设备承托件准确地送入无动力段预定位置;整个传递过程中均有平台承受核设备承托件的重力,转运装置不再有悬空位置受力,防止压折。另一个技术效果就是本技术方案中的电机可以外置且数量可以减少。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械设备传递装置和方法,特别是一种分段式核设备传递装置和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的设备传递大多采用人工搬运,但对于一些较重的大型机械设备,采用人工搬运传递将变得很难,特别是对于一些需要从一个能够进行人工操作的工作区域传递到另一个不能进行人工操作的工作区域,如核设施的搬运过程中,由于需要多道很厚的隔离墙对人工区域与设备工作区域进行隔离,使人工搬运将变得不可能。
中国专利申请公开文件CN106219137A公开了一种核设备传递装置中的可移动过渡装置及其方法,该传递装置通过输入移动小车的移动穿过第一墙体后与无动力辊筒支撑架配合,再通过输入移动小车上的动力辊筒将待传递物件送上无动力辊筒支撑架,后输入移动小车退回且输入移动小车上的动力辊筒继续滚动以使待传递物件停留在无动力辊筒支撑架上,后续第一墙体关闭第二墙体打开,输出移动小车通过相反的过程再将待传递物件从无动力辊筒支撑架上运出,实现待传递物件在隔离区域间的传递。但是本技术方案存在如下问题:1、由于待传递物件质量较大,要将待传递物件精准定位在无动力辊筒支撑架上,对移动小车的运动速度和动力辊筒转动速度配合要求较高,特别是当输出移动小车要从无动力辊筒支撑架中取出待传递物件时,由于无动力辊筒的高度会略低于动力辊筒的高度(不然动力辊筒无法接触待传递物件对其施力),因此要求待传递物件“爬”上输出移动小车的动力辊筒,此时对于移动小车和动力辊筒的配合要求更高。2、同样由于待传递物件质量较大,输入移动小车和输出移动小车在与无动力辊筒支撑架配合时会处于悬空状态,且悬空部分需要承受待传递物件的重力,若无支撑部件配合容易导致移动小车的折弯,因此公开文件的技术方案中增加了多个支撑轮,从而增加了各装置的复杂性和配合难度。
除了上述搬运困难的问题外,在核设施中应用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坏损设备的更换,由于工作环境的原因和限制,核设备传递装置中的电机易发生需要更换的情况,因此核设备传递装置中的电机数量应当尽量少且易于更换。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分段式核设备传递装置和方法,实现动力段与核设备承托件更容易的配合及分离,并且能将核设备承托件准确地送入无动力段预定位置;整个传递过程中均有平台承受核设备承托件的重力,转运装置不再有悬空位置受力,防止压折。另一个技术效果就是本技术方案中的电机可以外置且数量可以减少。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分段式核设备传递装置,其结构包括输送段、无动力段和接应段,所述输送段、无动力段与接应段依次设置在同一直线路径上:
所述输送段包括转运小车和输送平台,所述转运小车设置在输送平台上并可相对输送平台移动,所述转运小车包括前输送档销和后输送档销,所述前输送档销和后输送档销分别与核设备承托件配合,所述前输送档销与核设备承托件在起始位置配合并将核设备承托件推送至第一停止位置,所述后输送档销与核设备承托件在第一停止位置配合并将核设备承托件推送至无动力段;
所述接应段包括接应平台、挡销机构和推拉机构,所述挡销机构设置在接应平台上,所述推拉机构带动挡销机构相对接应平台滑动,所述挡销机构包括前接应档销和后接应档销,所述前接应档销和后接应档销分别与核设备承托件配合,所述前接应档销与核设备承托件在无动力段配合并将核设备承托件推送至第二停止位置,所述后接应档销与核设备承托件在第二停止位置配合并将核设备承托件推送至终点位置。
分别通过转运小车和挡销机构的二段传送结构,使核设备承托件能通过挡销准确地推入无动力段并从无动力段中拉出,并且核设备承托件始终被输送平台、无动力段和接应平台中的一者或两者支撑,不会出现转运小车或挡销机构单独受力甚至悬空受力的情况。而接应段通过设置推拉机构使挡销机构能够从外部获得动力,省去了接应段用于驱动推拉机构的电机。
进一步地,所述转运小车包括小车、挡销驱动部和小车驱动部:
所述小车包括车体、第一输送挡销轴、第二输送挡销轴、连杆机构和从动齿轮,所述第一输送挡销轴与第二输送挡销轴分别设置在车体两侧,所述第一输送挡销轴与第二输送挡销轴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前输送档销和后输送挡销,所述连杆机构设置在靠近前输送挡销或后输送挡销的一端;所述连杆机构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纵向导轨和纵向滑块,所述纵向滑块滑动连接在纵向导轨上,所述第一连杆分别连接纵向滑块和第一输送挡销轴的前输送挡销或后输送挡销,所述第二连杆分别连接纵向滑块和同一端第二挡销轴的前输送挡销或后输送挡销;所述从动齿轮连接第一输送挡销轴;
所述挡销驱动部包括第一电机、旋转轴和旋转件,所述第一电机驱动旋转轴转动;沿所述旋转轴的轴面设置有限制部,所述限制部到旋转轴中心和旋转轴其余轴面到旋转轴中心具有至少两种距离,所述旋转件与旋转轴在轴向方向上滑动连接,并与限制部相配合实现旋转;所述旋转件与车体连接并与从动齿轮啮合;
所述小车驱动部包括第二电机、丝杠螺杆和丝杠螺母,所述第二电机驱动丝杠螺杆转动,所述丝杠螺杆与丝杠螺母相配合,所述丝杠螺母连接车体。
通过小车、挡销驱动部和小车驱动部的具体结构设置,实现了前输送挡销和后输送挡销与核设备承托件通过转动即可实现分离或配合,并且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均能外置于小车,无需随小车运动也能随时与小车实现配合。同时第一电机还能同时驱动第一输送挡销轴和第二输送挡销轴上的四个档销同时转动,极大精简了输送段所需要的电机数量。
更进一步,所述输送平台上还设置有滚动支撑件和止动装置,所述止动装置的位置与转运小车的行程相配合。
通过设置滚动支撑件,使核设备承托件与输送平台间存在较小的摩擦力,而为防止转运小车回退时接触核设备承托件使其位移导致定位不准,在第一停止位置设置止动装置保证核设备承托件的精准定位,当第一停止位置为前输送挡销最大行程时,小车需要与核设备承托件分离与配合的次数最少且总行程数最短。
作为优选,所述输送段还包括伸缩平台,所述伸缩平台设置在输送平台上并可相对转运小车的运动方向横向运动,所述伸缩平台上设置有滚动支撑件;
所述伸缩平台上的滚动支撑件和输送平台上的滚动支撑件均为万向球;
所述止动装置为球头柱塞;
所述车体上设置有支撑台,所述支撑台上设有万向球;
当转运小车位于起始位置时,输送平台、伸缩平台与转运小车上的万向球位于同一直线路径上。
为了实现上料的自动化,通过设置伸缩平台实现核设备承托件的接收,伸缩平台通过伸缩实现与上料位置配合及分离,而由于核设备承托件在上料过程和转运过程中的运动路径是互相垂直的,因此输送段中均用万向球对其实现支撑,又由于输送平台间存在用于安装转运小车的空隙,因而需要通过设置支撑台使核设备承托件越过上述空隙;支撑台上的万向球在离开核设备承托件时产生的摩擦力不会太大,因此选用球头柱塞作为止动装置,从而实现无需外部动力的定位,且由于球头柱塞对核设备承托件止动的限制力有限,当档销推动核设备承托件时又可实现自动分离。
作为优选,所述输送平台上还设置有第三电机,所述第三电机可驱动输送平台延转运小车的运动方向运动。
为使输送段穿越第一墙体使无动力段与输送平台无缝对接,通过水平平移输送平台的方式实现。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电机与旋转轴垂直传动配合,所述第二电机与丝杠螺杆垂直传动配合,所述旋转轴为花键轴,所述限制部为花键,所述旋转件包括花键套、滚珠和循环装置,所述第一电机通过伞齿轮和轴承连接旋转轴,所述轴承直接设置在旋转轴上,所述旋转轴和丝杠螺杆的一端连接有手轮。
上述传动方式,是一种优选的能够实现挡销驱动部和小车驱动部功能的技术方案,其中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均外置且垂直连接,一者可以在旋转轴和丝杠螺杆上设置手轮用于紧急情况时通过手动操作,二者是利于电机的更换;而挡销驱动部中花键轴、花键套的配合方式用于本结构中能够实现较小的摩擦损耗并且花键轴能直接被第一电机驱动,结构得到了简化。当然上述旋转轴截面也可以设置为多边形或椭圆形等异型截面,但摩擦力相对上述优选方案会更大,且结构也会更为复杂。
进一步地,所述接应平台包括机架,所述机架分别设置在接应段两侧,其上表面设置有输送平面;所述挡销机构设置在两侧机架之间,所述挡销机构包括接应挡销轴、接应档销和接应齿轮,所述接应档销和接应齿轮设置在接应挡销轴上,所述接应档销包括前接应档销和后接应档销并分别设置在接应挡销轴的两端,所述输送平面上设置有万向轮和球头柱塞,所述球头柱塞的位置与挡销机构的行程相配合;所述接应挡销轴在水平方向滑动连接在机架上;所述推拉机构包括滑动板、外部动力推拉框和齿条升降装置,所述滑动板在水平方向滑动连接在机架上,所述外部动力推拉框在垂直方向滑动连接在滑动板上,所述齿条升降装置固定连接在外部动力推拉框上,所述齿条升降装置与接应齿轮相配合并带动接应挡销轴和接应档销转动。
通过推拉机构与挡销机构配合,通过外部动力的水平和垂直移动实现转化为挡销机构的水平和转动,从而实现了前接应档销和后接应档销与核设备承托件的配合;在第二停止位置设置止动装置保证核设备承托件的精准定位,当第二停止位置为前接应挡销最大行程时,挡销机构需要与核设备承托件分离与配合的次数最少且总行程数最短;选用球头柱塞作为止动装置,从而实现无需外部动力的定位,且由于球头柱塞对核设备承托件止动的限制力有限,当档销推动核设备承托件时又可实现自动分离。
作为优选,所述推拉机构设置在一侧机架上;两侧机架上均连接有挡销机构,所述接应挡销轴通过轴承连接机架,所述轴承上设置有直线导轨,所述齿条升降装置连接在两侧的直线导轨上,所述齿条升降装置中部凸起,所述凸起两侧分别设置有齿条与两侧档销机构配合;所述机架上还设置有垂直升降机构用于驱动机架升降。
上述结构,是一种优选的能够实现挡销机构和推拉机构功能的技术方案,通过一侧的推拉机构可以实现两侧挡销机构的同时运动和转动,且结构简化;而为了应对第二墙体开启和关闭的不同位置且第二墙体后方工作位置限制,接应段通过升降方式实现与无动力段的对接。
作为优选,所述输送段、无动力段和接应段两侧均设置有滚轮防护栏;所述无动力段呈“工”字形,其一侧凹口与转运小车配合,另一侧凹口与挡销机构配合。
凹口的设置使转运小车和挡销机构可以进入无动力段,实现核设备承托件更为精准的定位,同时滚轮防护栏也在传送过程中实现导向的功能,使核设备承托件进一步实现精准定位。
一种分段式核设备的传递方法,其步骤在于:
S1、核设备承托件位于起始位置,转运小车的前输送档销与核设备承托件配合并将核设备承托件推送至第一停止位置;
S2、核设备承托件位于第一停止位置,转运小车的前输送档销与核设备承托件分离,转运小车回退,转运小车的后输送档销与核设备承托件配合并将核设备承托件推送至无动力段;
S3、核设备承托件位于无动力段,转运小车的后输送档销与核设备承托件分离,挡销机构的前接应档销与核设备承托件配合并将核设备承托件推送至第二停止位置;
S4、核设备承托件位于第二停止位置,挡销机构的前接应档销与核设备承托件分离,挡销机构回退,挡销机构的后接应档销与核设备承托件配合并将核设备承托件推送至终点位置。
本发明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效果:本发明分别通过转运小车和挡销机构的二段传送结构,使核设备承托件能通过挡销准确地推入无动力段并从无动力段中拉出,并且核设备承托件始终被输送平台、无动力段和接应平台中的一者或两者支撑,不会出现转运小车或挡销机构单独受力甚至悬空受力的情况。而接应段通过设置推拉机构使挡销机构能够从外部获得动力,省去了接应段用于驱动推拉机构的电机。通过小车、挡销驱动部和小车驱动部的具体结构设置,实现了前输送挡销和后输送挡销与核设备承托件通过转动即可实现分离或配合,并且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均能外置于小车,无需随小车运动也能随时与小车实现配合。同时第一电机还能同时驱动第一输送挡销轴和第二输送挡销轴上的四个档销同时转动,极大精简了输送段所需要的电机数量。通过设置滚动支撑件,使核设备承托件与输送平台间存在较小的摩擦力,而为防止转运小车回退时接触核设备承托件使其位移导致定位不准,在第一停止位置设置止动装置保证核设备承托件的精准定位,当第一停止位置为前输送挡销最大行程时,小车需要与核设备承托件分离与配合的次数最少且总行程数最短。通过设置伸缩平台实现核设备承托件的接收从而完成自动上料,伸缩平台通过伸缩实现与上料位置配合及分离,而由于核设备承托件在上料过程和转运过程中的运动路径是互相垂直的,因此输送段中均用万向球对其实现支撑,又由于输送平台间存在用于安装转运小车的空隙,因而需要通过设置支撑台使核设备承托件越过上述空隙;支撑台上的万向球在离开核设备承托件时产生的摩擦力不会太大,因此选用球头柱塞作为止动装置,从而实现无需外部动力的定位,且由于球头柱塞对核设备承托件止动的限制力有限,当档销推动核设备承托件时又可实现自动分离。通过推拉机构与挡销机构配合,通过外部动力的水平和垂直移动实现转化为挡销机构的水平和转动,从而实现了前接应档销和后接应档销与核设备承托件的配合;在第二停止位置设置止动装置保证核设备承托件的精准定位,当第而停止位置为前接应挡销最大行程时,挡销机构需要与核设备承托件分离与配合的次数最少且总行程数最短;选用球头柱塞作为止动装置,从而实现无需外部动力的定位,且由于球头柱塞对核设备承托件止动的限制力有限,当档销推动核设备承托件时又可实现自动分离。无动力段凹口的设置使转运小车和挡销机构可以进入无动力段,实现核设备承托件更为精准的定位,同时滚轮防护栏也在传送过程中实现导向的功能,使核设备承托件进一步实现精准定位。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输送段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转运小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转运小车的正面示意图。
图5为旋转轴一侧的剖面示意图。
图6为丝杠螺杆一侧的剖面示意图。
图7为转运小车与核设备承托件配合示意图。
图8为伸缩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接应段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接应段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接应段与外部驱动装置配合示意图。
图12为垂直升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发明的解释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由输送段1、无动力段2和接应段3依次设置组成,其中无动力段2四周设置有墙体23(图中仅显示了一面墙体),其中输送段1与无动力段2间为第一墙体,无动力段2与接应段3间为第二墙体,非工作状态时第一墙体和第二墙体均处于关闭状态,当输送段1向无动力段2输送核设备时,第一墙体打开,第三电机124驱动输送段1平移与无动力段2对接,核设备进入无动力段2,第一墙体关闭后第二墙体打开,垂直升降机构34驱动接应段3升起与无动力段2对接并从中取出核设备。其中输送段1、无动力段2和接应段3两侧分别设置有输送段滚轮防护栏126、无动力段滚轮防护栏22和接应段滚轮防护栏314用于导向。
输送段1包括转运小车11和输送平台12,转运小车11设置在输送平台12上并与输送平台12通过导轨和滑块连接。结合图1、3和7,转运小车12包括前输送档销1116和后输送档销1117,前输送档销1116和后输送档销1117可以分别与核设备承托件4配合,输送平台12上设置有输送平台滚动支撑件121,输送平台滚动支撑件121均为万向球,输送平台12的每侧还设置有四个输送平台止动装置122,输送平台止动装置122为球头柱塞,其中位置靠前的两个输送平台止动装置122为一组,与核设备承托件4在起始位置配合使其定位,靠后的两个输送平台止动装置122为一组,与核设备承托件4在第一停止位置配合使其定位,核设备承托件4到达起始位置时,靠前的两个输送平台止动装置122弹起进入核设备承托件4底部设置的凹槽(图中未示出)内实现定位,随后前输送档销1116由水平方向转为竖直方向进入核设备承托件4前侧槽口与之配合,转运小车12随后带动核设备承托件4向前运动,该推力使核设备承托件4脱离输送平台止动装置122。当转运小车12位于最大行程时,核设备承托件4位于靠后的两个输送平台止动装置122,两者弹起使核设备承托件4定位,前输送档销1116由竖直方向转为水平方向与核设备承托件4分离,转运小车12退回起始位置,随后后输送档销1117由水平方向转为竖直方向进入核设备承托件4前侧槽口与之配合,输送段1与无动力段2对接,转运小车12将核设备承托件4推入无动力段2的工形平台21后与至分离,转运小车12退回。
接应段3包括接应平台(机架31所在位置)、挡销机构32和推拉机构33,挡销机构32设置在接应平台上,推拉机构33带动挡销机构32相对接应平台滑动。结合图1和9,挡销机构32包括前接应档销322和后接应档销323,接应平台包括机架31,机架31的上表面为输送平面311,输送平面311上设置有输送平面滚动支撑件312和输送平面止动装置313,其中输送平面滚动支撑件312为万向球,输送平面止动装置313为球头柱塞,在每侧机架31的输送平面311均设置有四个输送平面止动装置313,与输送段1的工作方式相似,位置靠前的两个输送平面止动装置313为一组,靠后的两个输送平面止动装置313为一组,挡销机构32先通过转动前接应档销322与核设备承托件4配合在无动力段2配合并运动至最大行程,将核设备承托件4运送至靠前的两个输送平面止动装置313(第二停止位置),随后前接应档销322与核设备承托件4分离并通过后接应档销323将核设备承托件4运送至终点位置,区别点在于前接应档销322与后接应档销323分别与核设备承托件4的后侧槽口(与前侧槽口相对侧,图中未示出)配合。
如图3和4所示,转运小车11包括小车111、挡销驱动部112和小车驱动部113,小车111由车体1111、第一输送挡销轴1112、第二输送挡销轴1113、连杆机构1114和从动齿轮1115组成,第一输送挡销轴1112与第二输送挡销轴1113分别设置在车体1111两侧,第一输送挡销轴1112与第二输送挡销轴1113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前输送档销1116和后输送挡销1117,两档销轴上的档销位于水平状态时均朝向小车111中心线侧,连杆机构1114设置在靠近后输送挡销1117的一端;连杆机构1114由第一连杆11141、第二连杆11142、纵向导轨11143和纵向滑块11144,纵向导轨11143为V型导轨,纵向滑块11144为V型轮滑块,纵向滑块11144滑动连接在纵向导轨上11143,第一连杆11141分别连接第一输送挡销轴1112的后挡销和纵向滑块11144,第二连杆11142分别连接纵向滑块11144和第二输送挡销轴1113的后挡销;从动齿轮1115固定连接在第一输送挡销轴1112的中部。
结合图5,挡销驱动部112由第一电机1121、旋转轴1122、旋转件1123和第一轴承1124组成,第一轴承1124固定在输送平台12上,旋转件1123设置在第一轴承1124中,第一电机1121通过伞齿轮垂直驱动旋转轴1122转动;其中旋转轴1122为花键轴,旋转件1123为花键套、滚珠和循环装置,滚珠与循环装置配合在旋转轴1122上滑动,旋转轴1122的花键在旋转时带动花键套从而使旋转件1123与旋转轴1122一起转动;旋转件1123与车体1111固定连接并与从动齿轮1115啮合。
结合图6,小车驱动部113由第二电机1131、丝杠螺杆1132和丝杠螺母1133组成,其中丝杠螺杆1132为滚珠丝杠,第二电机1131垂直驱动丝杠螺杆1132转动,丝杠螺杆1132与丝杠螺母1133相配合,丝杠螺母1133连接车体1111(图中未完全显示)。
回到图3,当第二电机1131驱动丝杠螺母1133带动小车111前后运动时,车体1111带动旋转件1123与小车111一起在旋转轴1122上滑动,从而保证旋转件1123与从动齿轮1115始终啮合;当第一电机1121驱动旋转轴1122带动旋转件1123转动时,从动齿轮1115随之并带动第一输送挡销轴1112转动,第一输送挡销轴1112的后挡销转动带动第一连杆11141提升,从而带动纵向滑块11144和第二连杆11142一起提升,从而第二连杆11142带动第二输送挡销轴1113的后档销及第二输送挡销轴1113转动。此外,旋转轴1122和丝杠螺杆1132的一端均设置有手轮16用以紧急情况驱动。
如图2、3和8所示,输送段1还包括伸缩平台123,伸缩平台123上还设置有伸缩平台滚动支撑件1231、伸缩平台动力输入端1232和伸缩平台传动轴1233,当伸缩平台动力输入端1232转动时带动伸缩平台传动轴1233转动,使伸缩平台123横向远离或靠近输送平台12;转运小车11中部还包括有支撑台114,支撑台114上设置有支撑台滚动支撑件1141,伸缩平台滚动支撑件1231和支撑台滚动支撑件1141均为万向球且与输送平台滚动支撑件121齐平。当转运小车11位于起始位置时,输送平台12、伸缩平台123与转运小车11上的万向球位于同一直线路径上,此时伸缩平台123伸出输送平台12以接取核设备承托件4,核设备承托件4依次经过伸缩平台滚动支撑件1231、输送平台滚动支撑件121和支撑台滚动支撑件1141达到起始位置与输送平台止动装置122配合。输送段1还设置有吊装机架13、移动吊装131和定位销125,吊装机架13上设置有导轨供移动吊装131与转运小车11同向运动,定位销125用于在起始位置固定小车以使移动吊装131进行维护工作,上述维护所涉及的结构可用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9所示,接应平台包括机架31,机架31分别设置在接应段3两侧,机架31上的输送平面滚动支撑件312为万向轮,输送平面止动装置313为球头柱塞,两侧机架之间均设置有挡销机构32,挡销机构包括接应挡销轴321、接应档销、接应齿轮324和档销轴承325,档销轴承325侧边设置有档销滑块327,档销滑块327连接在机架31在机架直线导轨317上,实现滑动连接;接应挡销轴321设置在档销轴承325中,接应档销和接应齿轮324设置在接应挡销轴321上,接应档销包括前接应档销322和后接应档销323并分别设置在接应挡销轴321的两端,接应齿轮324设置在后接应档销323的后方;推拉机构33设置在一侧机架31上,推拉机构33包括滑动板331、外部动力推拉框332和齿条升降装置333,参见图10和11,滑动板331(图11中未完全显示)在水平方向滑动连接在机架31外侧导轨上,滑动板331上设置有滑动板直线导轨334,外部动力推拉框332和齿条升降装置333通过滑动板直线导轨334在垂直方向滑动连接滑动板331,齿条升降装置333固定连接在外部动力推拉框332上,齿条升降装置333上设置有凸起3331、齿条3332和连接条3333,连接条3333从机架31外侧横向延伸入机架内侧,档销轴承325的后侧设置有档销直线导轨326与连接条3333连接实现垂直导向,并将外部动力推拉框332水平方向的力传递到挡销机构32上,两凸起3331设置在连接条3333的中部,凸起3331的外侧均设置有齿条3332,齿条3332与接应齿轮324啮合,当连接条3333垂直运动时,齿条3332带动接应齿轮324转动,从而实现两侧接应挡销轴321和接应挡销的同步转动,其中外部动力推拉框332的动力通过外部机械手35与其配合(伸入外部动力推拉框332中)并运动得到。另外,机架31后端设置有挡停条315并在靠近挡停条315处的一侧接应段滚轮防护栏314上开设有取件口316。
如图12所示,垂直升降机构34包括垂直升降电机341、垂直升降丝杠342、垂直升降丝杠螺母343、垂直升降滑块344、垂直升降导轨345和垂直升降传动轴346,垂直升降电机341通过减速机带动垂直升降丝杠342和垂直升降传动轴346同步转动,垂直升降丝杠342上的垂直升降丝杠螺母343带动机架沿垂直升降丝杠342上下运动,垂直升降滑块344和垂直升降导轨345起导向作用。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区别点在于第一电机1121水平驱动旋转轴1122。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区别点在于旋转轴1122为六角钢,旋转件1123为六角螺母。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区别点在于支撑台114高度可调节,当转运小车11运输时,支撑台114的高度高于输送平台12,退回时支撑台114的高度低于输送平台12,从而退回时转运小车11不会干涉核设备承托件4。
实施例5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区别点在于上述万向轮和球头柱塞全部取消并通过光滑平面替代。
实施例6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中的转运小车11结构基本相同,其中核设备承托件4设置在中空的悬空轨道上,通过转运小车11实现二段传送。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其零、部件的形状、所取名称等可以不同。凡依本发明专利构思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或简单变化,均包括于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内。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发明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分段式核设备传递装置,包括输送段、无动力段和接应段,所述输送段、无动力段与接应段依次设置在同一直线路径上,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送段包括转运小车和输送平台,所述转运小车设置在输送平台上并可相对输送平台移动,所述转运小车包括前输送档销和后输送档销,所述前输送档销和后输送档销分别与核设备承托件配合,所述前输送档销与核设备承托件在起始位置配合并将核设备承托件推送至第一停止位置,所述后输送档销与核设备承托件在第一停止位置配合并将核设备承托件推送至无动力段;
所述接应段包括接应平台、挡销机构和推拉机构,所述挡销机构设置在接应平台上,所述推拉机构带动挡销机构相对接应平台滑动,所述挡销机构包括前接应档销和后接应档销,所述前接应档销和后接应档销分别与核设备承托件配合,所述前接应档销与核设备承托件在无动力段配合并将核设备承托件推送至第二停止位置,所述后接应档销与核设备承托件在第二停止位置配合并将核设备承托件推送至终点位置;
所述转运小车包括小车、挡销驱动部和小车驱动部:
所述小车包括车体、第一输送挡销轴、第二输送挡销轴、连杆机构和从动齿轮,所述第一输送挡销轴与第二输送挡销轴分别设置在车体两侧,所述第一输送挡销轴与第二输送挡销轴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前输送档销和后输送挡销,所述连杆机构设置在靠近前输送挡销或后输送挡销的一端;所述连杆机构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纵向导轨和纵向滑块,所述纵向滑块滑动连接在纵向导轨上,所述第一连杆分别连接纵向滑块和第一输送挡销轴的前输送挡销或后输送挡销,所述第二连杆分别连接纵向滑块和同一端第二挡销轴的前输送挡销或后输送挡销;所述从动齿轮连接第一输送挡销轴;
所述挡销驱动部包括第一电机、旋转轴和旋转件,所述第一电机驱动旋转轴转动;沿所述旋转轴的轴面设置有限制部,所述限制部到旋转轴中心和旋转轴其余轴面到旋转轴中心具有至少两种距离,所述旋转件与旋转轴在轴向方向上滑动连接,并与限制部相配合实现旋转;所述旋转件与车体连接并与从动齿轮啮合;
所述小车驱动部包括第二电机、丝杠螺杆和丝杠螺母,所述第二电机驱动丝杠螺杆转动,所述丝杠螺杆与丝杠螺母相配合,所述丝杠螺母连接车体;所述接应平台包括机架,所述机架分别设置在接应段两侧,其上表面设置有输送平面;所述挡销机构设置在两侧机架之间,所述挡销机构包括接应挡销轴、接应档销和接应齿轮,所述接应档销和接应齿轮设置在接应挡销轴上,所述接应档销包括前接应档销和后接应档销并分别设置在接应挡销轴的两端,所述输送平面上设置有万向轮和球头柱塞,所述球头柱塞的位置与挡销机构的行程相配合;所述接应挡销轴在水平方向滑动连接在机架上;所述推拉机构包括滑动板、外部动力推拉框和齿条升降装置,所述滑动板在水平方向滑动连接在机架上,所述外部动力推拉框在垂直方向滑动连接在滑动板上,所述齿条升降装置固定连接在外部动力推拉框上,所述齿条升降装置与接应齿轮相配合并带动接应挡销轴和接应档销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段式核设备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平台上还设置有滚动支撑件和止动装置,所述止动装置的位置与转运小车的行程相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段式核设备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段还包括伸缩平台,所述伸缩平台设置在输送平台上并可相对转运小车的运动方向横向运动,所述伸缩平台上设置有滚动支撑件;
所述伸缩平台上的滚动支撑件和输送平台上的滚动支撑件均为万向球;
所述止动装置为球头柱塞;
所述车体上设置有支撑台,所述支撑台上设有万向球;
当转运小车位于起始位置时,输送平台、伸缩平台与转运小车上的万向球位于同一直线路径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段式核设备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平台上还设置有第三电机,所述第三电机可驱动输送平台沿转运小车的运动方向运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段式核设备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机与旋转轴垂直传动配合,所述第二电机与丝杠螺杆垂直传动配合,所述旋转轴为花键轴,所述限制部为花键,所述旋转件包括花键套、滚珠和循环装置,所述第一电机通过伞齿轮和轴承连接旋转轴,所述轴承直接设置在旋转轴上,所述旋转轴和丝杠螺杆的一端连接有手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段式核设备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拉机构设置在一侧机架上;两侧机架上均连接有挡销机构,所述接应挡销轴通过轴承连接机架,所述轴承上设置有直线导轨,所述齿条升降装置连接在两侧的直线导轨上,所述齿条升降装置中部凸起,所述凸起两侧分别设置有齿条与两侧档销机构配合;所述机架上还设置有垂直升降机构用于驱动机架升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段式核设备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段、无动力段和接应段两侧均设置有滚轮防护栏;所述无动力段呈“工”字形,其一侧凹口与转运小车配合,另一侧凹口与挡销机构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所述的分段式核设备传递装置的传递方法,其步骤在于:
S1、核设备承托件位于起始位置,转运小车的前输送档销与核设备承托件配合并将核设备承托件推送至第一停止位置;
S2、核设备承托件位于第一停止位置,转运小车的前输送档销与核设备承托件分离,转运小车回退,转运小车的后输送档销与核设备承托件配合并将核设备承托件推送至无动力段;
S3、核设备承托件位于无动力段,转运小车的后输送档销与核设备承托件分离,挡销机构的前接应档销与核设备承托件配合并将核设备承托件推送至第二停止位置;
S4、核设备承托件位于第二停止位置,挡销机构的前接应档销与核设备承托件分离,挡销机构回退,挡销机构的后接应档销与核设备承托件配合并将核设备承托件推送至终点位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445306.6A CN108820732B (zh) | 2018-05-10 | 2018-05-10 | 分段式核设备传递装置和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445306.6A CN108820732B (zh) | 2018-05-10 | 2018-05-10 | 分段式核设备传递装置和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820732A CN108820732A (zh) | 2018-11-16 |
CN108820732B true CN108820732B (zh) | 2023-06-13 |
Family
ID=641478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445306.6A Active CN108820732B (zh) | 2018-05-10 | 2018-05-10 | 分段式核设备传递装置和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8820732B (zh)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6013626U (zh) * | 2016-08-30 | 2017-03-15 | 北京轩宇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核设备传递装置中的可移动过渡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FR2440297A1 (fr) * | 1978-11-03 | 1980-05-30 | Sucmanu | Reseau de transport aerien a rail |
DE102007059611B4 (de) * | 2007-12-11 | 2010-09-02 | Gerhard Schubert Gmbh |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Transportieren von Objekten |
CN205221879U (zh) * | 2015-12-02 | 2016-05-11 | 上海君屹工业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 流水线滑台垂直切换件 |
CN105501870B (zh) * | 2016-01-15 | 2017-08-01 | 杭州景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基于x‑y移动平台的传输装置 |
CN106219137B (zh) * | 2016-08-30 | 2018-12-21 | 北京轩宇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核设备传递装置中的可移动过渡装置及其方法 |
CN106185225B (zh) * | 2016-08-30 | 2018-09-28 | 杭州景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用于核设施设备运输对接装置 |
CN208182043U (zh) * | 2018-05-10 | 2018-12-04 | 杭州景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分段式核设备传递装置 |
-
2018
- 2018-05-10 CN CN201810445306.6A patent/CN108820732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6013626U (zh) * | 2016-08-30 | 2017-03-15 | 北京轩宇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核设备传递装置中的可移动过渡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820732A (zh) | 2018-11-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9359143B2 (en) | Conveyance device | |
CN203740965U (zh) | 货叉移载装置及自动化仓库系统 | |
CN213264090U (zh) | 一种仓储搬运小车 | |
CN109848751B (zh) | 用于金属板材切割生产线的上下料转运系统 | |
CN111661668B (zh) | 无人配送系统 | |
CN205500140U (zh) | 一种可选择路线的积放式悬挂输送系统 | |
CN108408352B (zh) | 核工业运输及检修装置 | |
CN108820732B (zh) | 分段式核设备传递装置和方法 | |
CN108438847B (zh) | 核工业用转运小车 | |
CN113415760B (zh) | 一种双工位钩取式穿梭车 | |
CN109941686B (zh) | 一种涂装生产线及平移车 | |
CN206013626U (zh) | 一种核设备传递装置中的可移动过渡装置 | |
JP5812714B2 (ja) | 地上式搬送装置 | |
CN115417191B (zh) | 柔性装车平台 | |
CN208182043U (zh) | 一种分段式核设备传递装置 | |
CN208182050U (zh) | 一种核工业密封室用传送装置 | |
CN205035035U (zh) | 一种侧叉车 | |
CN212692678U (zh) | 一种多工位装填装置 | |
CN208345238U (zh) | 一种核工业用转运小车 | |
CN115159009A (zh) | 用于输送车身地板线工件的分体式滑撬 | |
CN113027201B (zh) | 一种台车轨道齿轮啮合机构 | |
CN207326980U (zh) | 一种物流传输机械手 | |
CN219792361U (zh) | 轮对输送小车 | |
CN119841243A (zh) | 一种多升位往复式提升机 | |
CN116477383B (zh) | 一种火箭装卸机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B02 |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
Address after: Room 35001, Yuejiang business center, 857 Xincheng Road, Binjiang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10053 Applicant after: Hangzhou Smart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310000 room 35001, Shimao center, 857 Xincheng Road, Binjiang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HANGZHOU JINGYE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
|
CB02 |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