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781713B - 后走式自推进机器 - Google Patents
后走式自推进机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781713B CN108781713B CN201710301318.7A CN201710301318A CN108781713B CN 108781713 B CN108781713 B CN 108781713B CN 201710301318 A CN201710301318 A CN 201710301318A CN 108781713 B CN108781713 B CN 10878171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andle
- walk
- propelled machine
- user
- behind self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8
- 230000004913 activ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1
- 238000010408 sweep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6
- 210000003811 finger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3
- 210000003813 thumb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485 combus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276 control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4247 hand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463 transdu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1417527 Pempheridae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13 activ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46 fu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D—HARVESTING; MOWING
- A01D34/00—Mowers; Mowing apparatus of harvesters
- A01D34/01—Mowers; Mowing apparatus of harvesters characterised by features relating to the type of cutting apparatus
- A01D34/412—Mowers; Mowing apparatus of harvesters characterised by features relating to the type of cutting apparatus having rotating cutters
- A01D34/63—Mowers; Mowing apparatus of harvesters characterised by features relating to the type of cutting apparatus having rotating cutters having cutters rotating about a vertical axis
- A01D34/67—Mowers; Mowing apparatus of harvesters characterised by features relating to the type of cutting apparatus having rotating cutters having cutters rotating about a vertical axis hand-guided by a walking operator
- A01D34/68—Mowers; Mowing apparatus of harvesters characterised by features relating to the type of cutting apparatus having rotating cutters having cutters rotating about a vertical axis hand-guided by a walking operator with motor driven cutters or wheel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Harvester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后走式自推进机器,包括:底盘;轮子,用于支撑底盘并相对于底盘转动;驱动电机,驱动轮子转动;把手,供用户推动后走式自推进机器,把手形成供用户握持的握持部;启动扳机,供用户操作启动驱动电机;启动扳机设置于握持部;启动扳机包括操作部;操作部能被用户握持握持部的手在握持握持部时操作向前运动以启动驱动电机。本发明公开的后走式自推进机器用户在握持握持部时能够方便快捷的启动和关闭启动扳机。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后走式自推进机器。
背景技术
后走式自推进机器包括驱动电机和轮子。驱动电机驱动轮子转动从而使后走式自推进机器在地面上行进,实现自推进功能。后走式自推进机器包括把手。把手设置于后走式自推进机器的后方,后走式自推进机器向前运动,用户位于后走式自推进机器的后方握持把手以操作和操控后走式自推进机器。
具有自推进功能的割草机和扫雪机是常见的后走式自推进机器。
后走式自推进机器设有调速件和启动扳机。调速件用于控制后走式自推进机器的行进速度。启动扳机用于启动后走式自推进机器的行进功能。
现有的后走式自推进机器的调速件不便于用户在握持把手时进行调速。
现有的后走式自推进机器不便于用户快速在关闭行进功能向后拉动机器和启动行进功能之间切换。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用户握持把手能够方便控制驱动电机的后走式自推进机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后走式自推进机器,包括:底盘;轮子,用于支撑底盘并相对于底盘转动;驱动电机,驱动轮子转动;把手,供用户推动后走式自推进机器,把手形成供用户握持的握持部;启动扳机,供用户操作启动驱动电机;启动扳机设置于握持部;启动扳机包括操作部;操作部能被用户握持握持部的手在握持握持部时操作向前运动以启动驱动电机。
进一步地,启动扳机包括向后凸出于把手的操作部;
进一步地,后走式自推进机器还包括:启动开关,能被启动扳机控制用于启动驱动电机,启动开关与驱动电机构成电连接;启动开关设置于把手内。
进一步地,后走式自推进机器包括两个启动扳机;把手形成两个握持部;两个握持部关于一对称平面对称;两个启动扳机关于对称平面对称。
进一步地,后走式自推进机器还包括工作马达:工作附件,由工作马达驱动执行后走式自推进机器的功能;工作扳机,用于启动工作马达;工作扳机包括供用户操作的活动部;活动部设置于把手的前方并能被用户操作向后运动以启动工作马达;握持部、活动部和操作部能够被用户单手握持。
进一步地,握持部包括:第一握持部,沿直线延伸;第二握持部,沿直线延伸;连接部,连接第一握持部和第二握持部;第一握持部、第二握持部和连接部构成L型;启动扳机设置于第一握持部和连接部。
进一步地,启动扳机转动连接至把手。
进一步地,启动扳机上任意一点到把手的最大距离小于等于20mm。
进一步地,把手形成两个握持部;两个握持部关于一对称平面对称;后走式自推进机器还包括:调速件,相对于把手运动以调节驱动电机的转速;调速件能被用户单手握持握持部时操作;调速件设置于两个握持部之间;调速件转动连接至把手。
进一步地,后走式自推进机器还包括:工作马达;割草刀片,由工作马达驱动转动实现后走式自推进机器的割草功能;底盘形成 有容纳割草刀片的切割腔。
进一步地,后走式自推进机器还包括:工作马达;扫雪桨,由工作马达驱动转动实现后走式自推进机器的扫雪功能;抛雪件,导向雪的运动。
一种后走式自推进机器,包括:底盘;轮子,用于支撑底盘并相对于底盘转动;驱动电机,驱动轮子转动;把手,供用户推动后走式自推进机器;把手形成分别供用户左手和右手握持的两个握持部;调速件,相对于把手运动以调节驱动电机的转速;调速件能被用户单手握持握持部时操作;调速件设置于两个握持部之间;机电转换装置,将调速件相对于把手的位置变化转化成电信号;电路板组件,根据机电转换装置的电信号控制驱动电机的转速;电路板组件电连接驱动电机和机电转换装置;调速件相对于把手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调速件位于第一位置时电路板组件控制驱动电机的转速大于调速件位于第二位置时电路板组件控制驱动电机的转速。
进一步地,机电转换装置设置于把手内;机电转换装置位于两个握持部之间。
进一步地,调速件绕中心轴线转动连接至把手。
进一步地,调速件构造成一个环形零件;调速件环绕把手。
进一步地,把手关于垂直于中心轴线的对称平面对称;握持部包括沿中心轴线延伸的第一握持部;在中心轴线的径向方向上,调速件的最大尺寸大于第一握持部的最大尺寸。
进一步地,机电转换装置为滑动变阻器;滑动变阻器包括本体和相对于本体滑动的滑块;滑块相对于本体位于不同位置时滑动变阻器输出不同的电信号;调速件相对于把手转动带动滑块相对于本体滑动。
进一步地,机电转换装置设置于把手内;机电转换装置与调速件的位置相对应;调速件相对于把手绕中心轴线转动带动滑块相对于本体沿平行于中心轴线的方向滑动。
进一步地,调速件形成有倾斜于中心轴线的斜槽;把手形成有沿平行于中心轴线的方向延伸的长条孔;斜槽与滑块配合,斜槽相对于滑块运动时带动滑块相对于本体沿平行于中心轴线的方向滑动;长条孔导向滑块相对于把手沿平行于中心轴线的方向滑动。
进一步地,机电转换装置为霍尔传感器;霍尔传感器包括:霍尔元件,固定至把手;磁性件,固定至调速件;磁性件相对于霍尔元件位于不同位置时霍尔传感器输出不同的电信号。
进一步地,后走式自推进机器还包括:启动扳机,供用户操作启动驱动电机;用户单手握持握持部时能操作启动扳机和调速件;握持部包括:第一握持部,沿直线延伸;第二握持部,沿直线延伸;连接部,连接第一握持部和第二握持部;第一握持部设置于调速件和连接部之间;第一握持部、第二握持部和连接部构成L型;启动扳机设置于第一握持部和连接部。
进一步地,后走式自推进机器还包括:启动扳机,供用户操作启动驱动电机;用户单手握持握持部时能操作启动扳机和调速件;启动开关,能被启动扳机控制用于启动驱动电机,启动开关与驱动电机构成电连接;启动开关设置于把手内。
进一步地,后走式自推进机器,包括:工作马达;割草刀片,由工作马达驱动转动实现后走式自推进机器的割草功能;底盘形成有容纳割草刀片的切割腔。
进一步地,后走式自推进机器,包括:工作马达;扫雪桨,由工作马达驱动转动实现后走式自推进机器的扫雪功能;抛雪件,导向雪的运动。
本发明公开的后走式自推进机器,用户在握持把手的同时能够启动驱动电机使后走式自推进机器向前自推进,当用户放松对把手的握持并向后拉动机器时,驱动电机能够关闭,后走式自推进机器被用户拉动向后运动。上述两种模式之间切换快捷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后走式自推进机器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后走式自推进机器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后走式自推进机器的部分结构的爆炸图;
图4是图1中后走式自推进机器的控制组件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控制组件的开关盒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4中控制组件的把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4中控制组件的部分结构的爆炸图;
图8是图4中控制组件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9是图4中控制组件的机电转换装置和调速件的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调速件的爆炸图;
图11是图9中机电转换装置和调速件的另一视角示意图;
图12是一种机电转换装置、调速件和把手的示意图;
图13是另一种机电转换装置、调速件和把手的示意图;
图14是另一种后走式自推进机器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具体的介绍。
图1和图2所示,后走式自推进机器100包括底盘10、轮子20、驱动电机30和控制组件40。
底盘10作为后走式自推进机器100的主要支撑结构,将各部分组装成一体。
轮子20用于支撑底盘10。轮子20相对于底盘10转动从而使底盘10在地面上移动。
驱动电机30用于驱动轮子20转动。驱动电机30安装至底盘10。后走式自推进机器100还包括传动机构31。传动机构31连接驱动电机30和轮子20。
控制组件40用于对后走式自推进机器100进行控制。控制组件40包括把手41。用户通过推动把手41能够推动后走式自推进机器100行进。把手41连接至底盘10。具体而言,后走式自推进机器100还包括连杆50,连杆50连接把手41和底盘10。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把手41和连杆50也可以一体成型。即把手41和连杆50作为一个零件。
如图2和图3所示,后走式自推进机器100包括工作附件60和工作马达70。工作马达70驱动工作附件60执行后走式自推进机器100的功能。工作马达70可以是以电力为动力的电机也可以是以燃料燃烧为动力的内燃机。底盘10承载工作马达70。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工作马达70为电机。后走式自推进机器100还包括电池包80。电池包80为工作马达70供电。电池包80为驱动电机30供电。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也可以不设置工作马达,由驱动电机驱动工作附件。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图1和图2中所示的后走式自推进机器100为割草机。割草机包括割草刀片。割草刀片作为工作附件60实现割草功能。底盘10形成有切割腔11。切割腔11容纳割草刀片。割草刀片在切割腔11内转动。
如图4至图8所示,控制组件40包括把手41、调速件42、机电转换装置43、启动扳机44a、44b、启动开关45a、45b、工作扳机46、工作开关47、安全钥匙48和开关盒49。
把手41形成供用户左手握持的握持部411a及供右手握持的握持部411b。握持部411a和握持部411b关于一对称平面P1对称。把手41关于对称平面P1对称。把手41由塑料制成。把手41包括第一把手壳体412和第二把手壳体413。第一把手壳体412和第二把手壳体413形成有腔体。
调速件42用于供用户操作以调节驱动电机30的转速。调速件42相对于把手41运动调节驱动电机30的转速。调速件42设置于把手41的中部。调速件42关于对称平面P1对称。调速件42设置于两个握持部411a、411b之间。用户左手握持握持部411a的同时左手可以操作调速件42。具体而言,用户可以通过左手的手掌握持握持部411a的同时利用左手的拇指操作调速件42。同样,右手也可以采用与左手相同的方式同时完成握持握持部411b和操作调速件42。用户操作方便。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调速件42转动连接把手41。调速件42相对于把手41绕中心轴线101转动。中心轴线101垂直于对称平面P1。调速件42构造成一个环形零件。调速件42环绕把手41。调速件42设有沿中心轴线101的周向排列的多个凹槽423。凹槽423沿中心轴线101方向延伸。以方便用户转动调速件42。调速件42包括第一调速壳体421和第二调速壳体422。把手41设置在第一调速壳体421和第二调速壳体422之间。
机电转换装置43将调速件42相对于把手41的位置变化转化成电信号。机电转换装置43设置于把手41内。即机电转换装置43设置在把手41形成的腔体内。
启动扳机44a、44b供用户操作启动驱动电机30。用户可以用左手握持握持部411a时操作启动扳机44a和调速件42。同样用户可以用右手握持握持部411b时操作启动扳机44b和调速件42。即用户只需一只手即可实现对启动和调速两种功能的控制。且无论握持握持部411a或者握持握持部411b均能实现对启动和调速两种功能的控制。
启动开关45a能被启动扳机44a控制用于启动驱动电机30。启动开关45a与驱动电机30构成电连接。启动开关45b能被启动扳机44b控制用于启动驱动电机30。启动开关45b与驱动电机30构成电连接。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也可以仅设置一个启动开关,两个启动扳机均用于触发该启动开关,从而启动驱动电机。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也可以仅设置一个启动扳机。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两个启动扳机构成一个零件或构成同步运动。用户操作另一个启动扳机运动时,另一个启动扳机同步运动。
工作扳机46用于供用户操作启动工作马达70。工作扳机46包括供用户操作的活动部461a、461b。活动部461a、461b向把手41靠近以启动工作马达70。工作扳机46相对于把手41绕第一轴线102转动。第一轴线102平行于中心轴线101。把手41相对于底盘10绕第二轴线103转动,实现把手41的折叠存储功能。第二轴线103平行于中心轴线101。轮子20相对于底盘10绕第三轴线104转动。第三轴线104平行于中心轴线101。连杆50包括第一连杆51和第二连杆52。第一连杆51和第二连杆52构成滑动连接。第一连杆51相对于第二连杆52沿第一直线105的方向滑动。第一直线105垂直于中心轴线101。后走式自推进机器100包括用于安装或容纳电池包80的电池盒81。电池包80沿第二直线106的方向滑动连接至电池盒81。第二直线106垂直于中心轴线101。工作附件60的转动轴线平行或垂直于中心轴线101。
工作开关47能被工作扳机46控制用于启动工作马达70。工作开关47与工作马达70构成电连接。
安全钥匙48能够防止工作扳机46被误触碰造成工作马达70启动。用户需要按压安全钥匙48,然后转动工作扳机46,工作开关47才能被触发以启动工作马达70。
开关盒49用于容纳工作开关47。工作扳机46绕第一轴线102转动连接至开关盒49。开关盒49包括开关盒盖491和开关盒座492。开关盒49固定至把手41。开关盒49固定连杆50。开关盒盖491和开关盒座492从两侧夹持把手41和连杆50。
后走式自推进机器100还包括电路板组件90。电路板组件90根据机电转换装置43的电信号控制驱动电机30的转速。电路板组件90电连接述驱动电机30和机电转换装置43。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电路板组件90设置于底盘10。作为其他可选的实施方式,电路板组件90也可以设置于开关盒49或把手41。
图4中调速件42处于第一位置。图5中调速件42处于第二位置。调速件42能相对于把手41从第一位置转动至第二位置。调速件42位于第一位置时,电路板组件90控制驱动电机30的转速大于调速件42位于第二位置时电路板组件90控制驱动电机30的转速。具体而言,调速件42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时机电转换装置43输出不同的电信号。电路板组件90根据机电转换装置43不同的电信号控制驱动电机30以不同的速度转动。
握持部411a包括第一握持部416a、第二握持部417a和连接部418a。握持部411b包括第一握持部416b、第二握持部417b和连接部418b。第一握持部416a沿直线延伸。具体而言,第一握持部416a沿中心轴线101延伸。第一握持部416b沿中心轴线101延伸。第二握持部417a沿直线延伸。第二握持部417b沿直线延伸。第二握持部417a和第二握持部417b的延伸方向与中心轴线101倾斜相交。第一握持部416a和第一握持部416b邻近调速件42。调速件42位于第一握持部416a和第一握持部416b之间。第一握持部416a设置在调速件42和连接部418a之间。第一握持部416b设置在调速件42和连接部418b之间。第一握持部416a、第二握持部417a和连接部418a构成L型。第一握持部416b、第二握持部417b和连接部418b构成L型。
在中心轴线101的径向方向上,调速件42的最大尺寸大于第一握持部416a的最大尺寸,调速件42的最大尺寸大于第一握持部416b的最大尺寸。第一握持部416a的最大尺寸与第一握持部416b的最大尺寸相同。方便用户在握持第一握持部416a、416b的同时利用拇指对调速件42进行操控。在中心轴线101的径向方向上,第一握持部416a的最大尺寸与第一握持部416b的最大尺寸相同。第一握持部416a和第一握持部416b关于对称平面P1对称。
启动扳机44a设置于握持部411a。启动扳机44b设置于握持部411b。启动扳机44a、44b转动连接至把手41。
启动扳机44a包括凸出于把手41的操作部441a。启动扳机44b包括凸出于把手41的操作部441b。操作部441a能被用户握持握持部411a的手在握持握持部411a时操作以启动驱动电机30。操作部441b能被用户握持握持部411b的手在握持握持部411b时操作以启动驱动电机30。具体而言,操作部441a、441b向后凸出于把手41。操作部441a能被用户握持握持部411a的手在握持握持部411a时操作向前运动以启动驱动电机30。操作部441b能被用户握持握持部411b的手在握持握持部411b时操作向前运动以启动驱动电机30。启动扳机44a、44b启动时驱动电机30驱动后走式自推进机器100向前运动。用户握持握持部411a、411b时,向前推动把手41能够启动驱动电机30。而当用户需要手动拉动后走式自推进机器100向后运动时,此时需要释放启动扳机44a、44b关闭驱动电机30。用户可以放松把手41的握持向后拉动把手41,此时启动扳机44a、44b不受到来自手的作用力,能够被释放。避免了启动扳机44a、44b设置于把手41前方时,向后拉动把手41时启动扳机44a、44b仍然受到来自手的作用力造成启动扳机44a、44b处于开启状态,即驱动电机30没有关闭用户难以向后拉动机器。具体而言,启动扳机44a、44b上任意一点到把手41的最大距离小于等于20mm。方便用户在放松对握持部411a、411b的握持向后拉动把手41时使启动扳机44a、44b被释放。
启动扳机44a设置于第一握持部416a和连接部418a。启动扳机44b设置于第一握持部416b和连接部418b。具体而言,操作部441a的一端设置于第一握持部416a;操作部441a的另一端设置于连接部418a。操作部441b的一端设置于第一握持部416b;操作部441b的另一端设置于连接部418b。用户握持第一握持部416a时可以用掌心控制启动扳机44a。在用户握持第一握持部416a的同时启动扳机44a被触发。后走式自推进机器100处于自推进状态。操作方便快捷。同样,用户握持第一握持部416b时可以用掌心控制启动扳机44b。启动扳机44a、44b没有位于第二握持部417a、417b。用户握持第二握持部417a、417b时,启动扳机44a、44b不会由于用户握持第二握持部417a、417b造成启动扳机44a、44b被触发。此时后走式自推进机器100处于非自推进状态。当用户不需要使用自推进功能时,可以握持第二握持部417a、417b进行操作。用户握持第二握持部417a、417b时可以用拇指控制启动扳机44a、44b,使后走式自推进机器100进入自推进状态。
工作扳机46包括分别供用户左手和右手操作的活动部461a、461b。活动部461a、461b设置于把手41的前方。用户操作活动部461a、461b向后运动以启动工作马达70。握持部411a、活动部461a和操作部441a能够被用户单手握持。同样握持部411b、活动部461b和操作部441b能够被用户单手握持。活动部461a、461b沿直线延伸。工作扳机还包括连接两个活动部461a、461b的中间部462。中间部462偏离活动部461a、461b延伸的直线。把手41形成有容纳槽,容纳槽能够容纳活动部461a、461b。在工作扳机46被用户触发时,活动部461a、461b位于容纳槽内,便于用户握持握持部411a、411b。
启动扳机44a用于触发启动开关45a。启动扳机44b用于触发启动开关45b。把手41形成有通过孔414a、414b。启动扳机44a穿过通过孔414a凸出于把手41。启动扳机44b穿过通过孔414b凸出于把手41。具体而言,第一把手壳体412形成有通过孔414a、414b。两个启动扳机44a、44b关于对称平面P1对称。启动开关45a、45b设置于把手41内。两个启动开关45a、45b关于对称平面P1对称。
机电转换装置43设置于把手41内。机电转换装置43位于两个握持部411a、411b之间。机电转换装置43与调速件42的位置相对应。机电转换装置43的位置有利于合理利用把手41内部的空间,机电转换装置43与调速件42位置相对应从而简化了结构。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机电转换装置43为滑动变阻器。可以理解电位器也属于滑动变阻器。
具体而言,滑动变阻器包括本体431和相对于本体431滑动的滑块432。滑块432相对于本体431处于不同位置时滑动变阻器输出不同的电信号。调速件42运动带动滑块432相对于本体431运动。更具体而言,调速件42相对于把手41转动带动滑块432相对于本体431滑动。滑块432相对于本体431沿平行于中心轴线101的方向滑动。
如图7、图9至图11所示,调速件42形成有倾斜于中心轴线101的斜槽424。第一调速壳体421形成斜槽424。斜槽424与滑块432配合。具体而言,后走式自推进机器100还包括连接件433,连接件433固定至滑块432。连接件433穿过长条孔415。连接件433深入至调速件42的斜槽424内从而实现斜槽424与滑块432的配合。
调速件42相对于把手41转动时,斜槽424相对于滑块432运动。斜槽424导向滑块432相对于本体431沿平行于中心轴线101的方向滑动。把手41形成有长条孔415;具体而言,长条孔415沿平行于中心轴线101的方向延伸。长条孔415导向滑块432相对于把手41沿平行于中心轴线101的方向滑动。通过孔414a、414b与长条孔415位于把手41的同一侧。第一把手壳体412形成长条孔415和通过孔414a、414b。
滑块432沿中心轴线101方向滑动相比滑块432沿垂直于中心轴线101的方向滑动以及沿中心轴线101转动,把手41不需要在垂直于中心轴线101方向上设置较长的开口,有利于增加把手41的强度。调速件42转动连接把手41。相比调速件滑动连接至把手的结构,调速件42转动连接把手41,便于用户双手中任意一只手进行操作且两只手的操作方式相同使用方便。
作为另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机电转换装置为传感器。传感器检测调速件142相对于把手141的位置。具体而言,如图12所示,机电转换装置是霍尔传感器143。霍尔传感器143检测调速件142相对于把手141的位置。霍尔传感器143包括霍尔元件1431和磁性件1432。磁性件1432固定调速件142。霍尔元件1431固定至把手141。当调速件142相对于把手141运动时,磁性件1432相对于霍尔元件1431发生运动。磁性件1432相对于霍尔元件1431位于不同位置时,霍尔传感器143输出不同的电信号。调速件142相对于把手141转动带动磁性件1432相对于霍尔元件1431转动。
如图13所示,机电转换装置是霍尔传感器243。霍尔传感器243检测调速件242相对于把手241的位置。霍尔传感器包括霍尔元件2431和两个磁性件2432。两个磁性件2432固定至调速件242。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两个磁性件2432的磁性方向相反。霍尔元件2431固定至把手241。具体而言,霍尔元件2431伸出把手241之外,位于两个磁性件2432之间。当调速件242相对于把手241运动时,磁性件2432相对于霍尔元件2431发生运动。磁性件2432相对于霍尔元件2431位于不同位置时,霍尔传感器243输出不同的电信号。调速件242相对于把手241转动带动磁性件2432相对于霍尔元件2431转动。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机电转换装置可以是触摸屏,用户手指在触摸屏上滑动输出不同的电信号从而控制驱动电机的转速。
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机电转换装置可以是滑动条。具体而言,用户手指在滑动条上从后向前滑动一次使驱动电机的转速提高一个档位,驱动电机的转速增高;用户手指在滑动条上从前向后滑动一次使驱动电机的转速下降一个档位,驱动电机的转速降低。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如图14所示,后走式自推进机器200为扫雪机。扫雪机包括工作马达210、扫雪桨220、抛雪件230和底盘240。扫雪桨220作为工作附件实现扫雪功能。抛雪件230用于导向雪的运动。工作马达210驱动扫雪机转动带动雪从抛雪件230抛出。底盘240形成有腔道250。扫雪桨220在腔道250内转动。图14所示的扫雪机与图1所示的割草机相比,可以采用相同的控制自推进的方式以及相同的用于实现自推进的结构。具体而言,图14所示的扫雪机的控制组件260与图1所示的割草机的控制组件40相同。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后走式自推进机器,包括:
底盘;
轮子,用于支撑所述底盘并相对于所述底盘转动;
工作马达,用于驱动一个工作附件;
驱动电机,驱动所述轮子转动;
把手,供用户推动所述后走式自推进机器,所述把手形成分别供用户左右手握持的两个握持部;
工作扳机,包括分别供用户左右手操作的两个活动部,所述活动部设置在所述把手的前侧以供用户操作启动所述工作马达;
启动扳机,供用户操作启动所述驱动电机;所述启动扳机分别设置于所述握持部;
所述启动扳机包括至少部分向后凸出于所述把手的操作部,
位于同侧的所述握持部、所述活动部和所述操作部能够被用户单手握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走式自推进机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走式自推进机器还包括:
启动开关,能被所述启动扳机控制用于启动所述驱动电机,所述启动开关与所述驱动电机构成电连接;
所述启动开关设置于所述把手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走式自推进机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走式自推进机器包括两个所述启动扳机;
所述把手形成两个所述握持部;
两个所述握持部关于一对称平面对称;
两个所述启动扳机关于所述对称平面对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走式自推进机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握持部包括:
第一握持部,沿直线延伸;
第二握持部,沿直线延伸;
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一握持部和所述第二握持部;
所述第一握持部、所述第二握持部和所述连接部构成L型;所述启动扳机设置于所述第一握持部和所述连接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走式自推进机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启动扳机转动连接至所述把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走式自推进机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启动扳机上任意一点到所述把手的最大距离小于等于20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走式自推进机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把手形成两个所述握持部;
两个所述握持部关于一对称平面对称;
所述后走式自推进机器还包括:
调速件,相对于所述把手运动以调节所述驱动电机的转速;所述调速件能被用户单手握持所述握持部时操作;所述调速件设置于两个所述握持部之间;
所述调速件转动连接至所述把手。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走式自推进机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工作附件为割草刀片,由所述工作马达驱动转动实现后走式自推进机器的割草功能;底盘形成有容纳割草刀片的切割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走式自推进机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工作附件为扫雪桨,由所述工作马达驱动转动实现后走式自推进机器的扫雪功能;
抛雪件,导向雪的运动。
Priority Applications (6)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301318.7A CN108781713B (zh) | 2017-05-02 | 2017-05-02 | 后走式自推进机器 |
EP17908385.2A EP3533312B1 (en) | 2017-05-02 | 2017-05-19 | Walk-behind self-propelled machine |
AU2017412539A AU2017412539B2 (en) | 2017-05-02 | 2017-05-19 | Walk-behind self-propelled machine |
PCT/CN2017/084996 WO2018201525A1 (zh) | 2017-05-02 | 2017-05-19 | 后走式自推进机器 |
US16/447,458 US10729066B2 (en) | 2017-05-02 | 2019-06-20 | Handle for a self-propelled machine |
US16/933,036 US12102037B2 (en) | 2017-05-02 | 2020-07-20 | Self-propelled machine with grip-mounted starting triggers and speed adjustment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301318.7A CN108781713B (zh) | 2017-05-02 | 2017-05-02 | 后走式自推进机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781713A CN108781713A (zh) | 2018-11-13 |
CN108781713B true CN108781713B (zh) | 2020-12-01 |
Family
ID=640540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301318.7A Active CN108781713B (zh) | 2017-05-02 | 2017-05-02 | 后走式自推进机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8781713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818024A (zh) * | 2017-01-03 | 2017-06-13 | 天佑电器(苏州)有限公司 | 园林工具推杆机构及具有该机构的园林工具 |
CN112293033B (zh) * | 2019-07-25 | 2023-06-30 | 南京泉峰科技有限公司 | 后走式自推工作机 |
CN114365616B (zh) * | 2021-12-30 | 2024-05-24 | 江苏东成工具科技有限公司 | 手推式电动工具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862060A (zh) * | 2005-05-10 | 2006-11-15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用于自动推进割草机的变速传动扭转控制装置和方法 |
CN203595964U (zh) * | 2013-12-05 | 2014-05-14 | 常州格力博有限公司 | 一种控制手柄 |
CN105605210A (zh) * | 2014-10-14 | 2016-05-25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用于步行式设备的可调整地面速度控制装置、系统及方法 |
CN106229202A (zh) * | 2015-06-02 | 2016-12-14 | 南京德朔实业有限公司 | 开关机构、操作机构以及具有该操作机构的割草机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50144919A1 (en) * | 2004-01-05 | 2005-07-07 | Honda Motor Co., Ltd. | Variable speed transmission twist-grip throttle control apparatuses and methods for self-propelled mowing machine |
-
2017
- 2017-05-02 CN CN201710301318.7A patent/CN108781713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862060A (zh) * | 2005-05-10 | 2006-11-15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用于自动推进割草机的变速传动扭转控制装置和方法 |
CN203595964U (zh) * | 2013-12-05 | 2014-05-14 | 常州格力博有限公司 | 一种控制手柄 |
CN105605210A (zh) * | 2014-10-14 | 2016-05-25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用于步行式设备的可调整地面速度控制装置、系统及方法 |
CN106229202A (zh) * | 2015-06-02 | 2016-12-14 | 南京德朔实业有限公司 | 开关机构、操作机构以及具有该操作机构的割草机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781713A (zh) | 2018-11-1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790946B (zh) | 后走式自推进机器 | |
US12102037B2 (en) | Self-propelled machine with grip-mounted starting triggers and speed adjustment | |
JP5256151B2 (ja) | 刈払機 | |
CN108781713B (zh) | 后走式自推进机器 | |
US11641794B2 (en) | Transmission disconnection by wheel rotation for walk-behind machine | |
EP3669628B1 (en) | Garden tool and control box thereof | |
CN110651590A (zh) | 割草机 | |
AU2013312348A1 (en) | Slide switch for a power tool | |
WO2020103865A1 (zh) | 手推式自驱行进机器 | |
JP4516324B2 (ja) | 電動車両 | |
JP2013138689A (ja) | 刈払機 | |
CN214783583U (zh) | 手推式电动工具 | |
CN211353107U (zh) | 园林工具 | |
CN111615915B (zh) | 操作装置、园艺加工机和用于运行园艺加工机的方法 | |
CN114365616B (zh) | 手推式电动工具 | |
CN217905178U (zh) | 手推式动力工具 | |
CN214430196U (zh) | 手推式自驱行进机器 | |
CN217961288U (zh) | 一种单手可操作的遥控器 | |
CN218483252U (zh) | 动力工具手柄结构以及动力工具 | |
CN110546364B (zh) | 发动机操作装置和作业机 | |
CN115039562A (zh) | 手推式动力工具 | |
CN112796268A (zh) | 手推式电动工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
Address after: 211106 No. 529, 159, Jiangjun Avenue, Jiangning District, Nanjing,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Nanjing Quanfe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11106, No. 159, general road, Jiangni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Nanjing, Jiangsu Patentee before: NANJING CHERVON INDUSTRY Co.,Ltd.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