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780822B - 太阳能电池组件 - Google Patents
太阳能电池组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780822B CN108780822B CN201780018692.4A CN201780018692A CN108780822B CN 108780822 B CN108780822 B CN 108780822B CN 201780018692 A CN201780018692 A CN 201780018692A CN 108780822 B CN108780822 B CN 10878082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olar cell
- light
- light reflecting
- cell module
- reflecting memb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F—INORGANIC 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 H10F7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F77/40—Optical elements or arrangements
- H10F77/42—Optical elements or arrangements directly associated or integrated with photovoltaic cells, e.g. light-reflecting means or light-concentrating means
- H10F77/488—Reflecting light-concentrating means, e.g. parabolic mirrors or concentrators using total internal reflection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F—INORGANIC 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 H10F1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photovoltaic cell covered by group H10F10/00, e.g. photovoltaic modules
- H10F19/80—Encapsulations or containers for 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having photovoltaic cells
- H10F19/85—Protective back sheet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2—PV systems with concentrators
Landscapes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能够提高光电转换效率且抑制制造成本的增加的太阳能电池组件(1)具备:留有间隙而相邻的两个太阳能电池单片(10);跨在两个太阳能电池单片(10)上而被配置的细长状的光反射部件(30);覆盖两个太阳能电池单片(10)以及光反射部件(30)的表面而被配置的正面保护部件(40),在对两个太阳能电池单片(10)进行平面视时,两个太阳能电池单片(10)的形状分别为角部被斜切后而形成的大致八边形,该大致八边形的形状由直线状的长边与直线状或非直线状的短边交替连接而成,光反射部件(30)被配置成,以在光反射膜(31)的凹凸结构反射的光到达太阳能电池单片(10)的方式,在平面视中,从隔着间隙而彼此相对的第一长边(13)、与一端和第一长边(13)连接的第一短边(17)的交点(14)向长度方向越出。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太阳能电池组件。
背景技术
作为将光能转换为电能的光电转换装置,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开发在不断地进展。由于太阳能电池组件能够将用之不竭的太阳光直接转换为电,并且与化石燃料发电相比,对环境的负担小且清洁,因此期待着用作新的能源。
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结构例如是,在正面保护部件与背面保护部件之间,多个太阳能电池单片由填充部件密封。在太阳能电池组件中,多个太阳能电池单片被配置成矩阵状。
以往,为了有效地利用照射到太阳能电池单片彼此间的间隙的太阳光,来提高光电转换效率,提出了一种在太阳能电池单片间的间隙设置光反射部件的太阳能电池组件(例如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183289号公报
然而,虽然能够通过利用光反射部件来实现提高了光电转换效率的太阳能电池组件,但是由于设置光反射部件,而会使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制造成本增加。由于需要相对于太阳能电池组件的输出而制造成本的比率小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因此,希望既能够提高光电转换效率,又能够抑制制造成本的增加。
发明内容
于是,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光电转换效率,并且能够抑制制造成本增加的太阳能电池组件。
为了达成上述的目的,本发明所涉及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的一个形态为,该太阳能电池组件具备:相邻的两个太阳能电池单片,且彼此间留有间隙;光反射部件,呈细长状,以跨在所述两个太阳能电池单片上的方式而被配置,且该光反射部件具有光反射膜和绝缘部件;正面保护部件,以覆盖所述两个太阳能电池单片以及所述光反射部件的正面的方式而被配置;以及正面填充部件,被配置在所述两个太阳能电池单片以及所述光反射部件与所述正面保护部件之间,关于所述两个太阳能电池单片的形状,在对所述两个太阳能电池单片进行平面视时,分别为角部被斜切后而形成的大致八边形的形状,该大致八边形的形状由直线状的长边、与直线状或非直线状的短边交替连接而成,所述光反射膜被形成为凹凸结构,该凹凸结构为,凹部与凸部在与所述光反射部件的长度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反复交替,以在所述光反射膜的所述凹凸结构反射的光到达所述太阳能电池单片的方式,将所述光反射部件配置成,在进行所述平面视时,从所述长边之中的隔着所述间隙而彼此相对的第一长边、与所述短边之中的与所述第一长边的一端连接的第一短边的交点,向所述长度方向越出,所述光反射部件从所述交点的越出量是根据所述间隙的宽度、所述光反射部件的宽度、外角、以及水平到达距离而被决定的,所述外角是指,在进行所述平面视时,与所述第一短边的另一端连接的第二长边、与所述第一短边的交点上的外角,所述水平到达距离是指,入射到所述光反射部件的第一地点的光在所述第一地点反射,且该反射的光进一步由所述正面保护部件反射,从而到达包括所述太阳能电池单片的水平面时,相距所述第一地点的距离。
通过本发明所涉及的太阳能电池组件,从而能够提高光电转换效率,并且能够抑制制造成本的增加。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平面图。
图2是图1的II-II线处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的截面图。
图3是从正面侧来看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太阳能电池组件时的放大平面图。
图4A是图3的IV-IV线处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的截面图(光反射部件周边的放大截面图)。
图4B是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所涉及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的截面图(光反射部件周边的放大截面图)。
图5A是用于说明在太阳能电池组件内的反射光的水平到达距离的概略平面图。
图5B是用于说明在太阳能电池组件内的反射光的水平到达距离的概略截面图。
图5C是光反射膜的放大截面图。
图6是用于说明在光反射部件的顶点反射的光没有到达太阳能电池单片的说明图。
图7是用于说明在光反射部件的顶点反射的光到达太阳能电池单片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利用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太阳能电池组件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将要说明的实施方式均为示出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具体例子。因此,以下的实施方式所示的数值、形状、材料、构成要素、构成要素的配置、连接形态以及工序等为一个例子,主旨并非是对本发明进行限定。因此,对于以下的实施方式的构成要素之中没有记载在示出本发明的最上位概念的独立技术方案的构成要素,作为任意的构成要素来说明。
各个图为模式图,并非严谨的图示。并且,在各个图中,对于相同的构成部件赋予相同的符号。
在本说明书中,太阳能电池单片的“正面”是指,与其相反一侧的面的“背面”相比,光大多能够入射到内部(超过50%至100%的光从正面入射到内部),也包括完全没有光从“背面”一侧入射的情况。并且,太阳能电池组件的“正面”是指,太阳能电池单片的“正面”侧的光能够入射的面,太阳能电池组件的“背面”是指,相反一侧的面。并且,关于“在第一部件上设置第二部件”等记载,在没有进行特殊限定的情况下,不仅限于第一部件以及第二部件直接接触设置的情况。即,该记载包括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之间存在其他的部件的情况。
(实施方式)
[1.太阳能电池组件的构成]
首先,利用图1以及图2对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太阳能电池组件1的概略构成进行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太阳能电池组件1的平面图。图2是图1的II-II线处的太阳能电池组件1的截面图。
另外,在图1以及图2中,Z轴是与太阳能电池组件1的主面垂直的轴,X轴以及Y轴是彼此正交且均与Z轴正交的轴。关于Z轴、X轴以及Y轴在以下的图中也是同样。
如图1以及图2所示,太阳能电池组件1具备:多个太阳能电池单片10、第一布线部件20、光反射部件30、正面保护部件40、背面保护部件50、填充部件60、以及框架70。太阳能电池组件1的结构为,在正面保护部件40与背面保护部件50之间,多个太阳能电池单片10由填充部件60密封。
如图1所示,太阳能电池组件1的平面视形状例如是大致矩形形状。作为一个例子,太阳能电池组件1为横向长度约1600mm、纵向长度约800mm的大致矩形形状。
以下参照图1以及图2并利用图3以及图4A,对太阳能电池组件1的各个构成部件进行详细说明。
图3是从正面侧来看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太阳能电池组件时的放大平面图。即,图3示出了从主受光面侧(正面保护部件40侧)来透视时的状态。图4A是图3的IV-IV线处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太阳能电池组件1的截面图。并且,图4A是光反射部件30周边的放大截面图。
[1-1.太阳能电池单片(太阳能电池元件)]
太阳能电池单片10是将太阳光等的光转换为电力的光电转换元件(光电动势元件)。如图1所示,太阳能电池单片10在同一平面上,以行列状(矩阵状)排列多张。
被排列成直线状的多个太阳能电池单片10的构成为,相邻的两个太阳能电池单片10彼此由第一布线部件20连结成串(单片串)。一个串10S内的多个太阳能电池单片10通过第一布线部件20而被电连接,且为串联连接。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沿着行方向(X轴方向)以等间隔排列的12张太阳能电池单片10由第一布线部件20连接,从而构成一个串10S。串10S被形成多个。多个串10S(多个串)沿着列方向(Y轴方向)排列。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6个串10S沿着列方向以等间隔彼此平行地排列。
另外,各个串10S经由第一布线部件20与第二布线部件(未图示)连接。据此,多个串10S被串联连接或并联连接,而构成单片矩阵。在本实施方式中,相邻的两个串10S被串联连接,而构成一个串联连接体(由24张太阳能电池单片10串联连接而成),该串联连接体被串联连接3个,从而72张太阳能电池单片被串联连接。
如图1以及图3所示,多个太阳能电池单片10以在行方向以及列方向上相邻的太阳能电池单片10之间留出间隙的方式来配置。如以后所述,在该间隙配置光反射部件30。
太阳能电池单片10的平面视形状为矩形形状。具体而言,太阳能电池单片10具有角(角部)被斜切了的矩形形状。例如,太阳能电池单片10具有由直线状的长边、与直线状或非直线状的短边交替连接成的大致八边形的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太阳能电池单片10具有由直线状的长边、与直线状的短边交替连接成的大致八边形的形状。太阳能电池单片10例如具有边长为125mm的正方形的角被斜切后的矩形形状。如图3所示,将构成不同的串10S的太阳能电池单片10分别作为太阳能电池单片10A以及太阳能电池单片10B。一个串10S以相邻的两个太阳能电池单片10A(10B)的一个边彼此隔着间隙相对的方式而被构成。太阳能电池单片10A与10B之间的间隙由于在太阳能电池单片10的角部附近变大,因此,被设置在该间隙的光反射部件30与太阳能电池单片10的距离如图3所示,在角的附近增大。另外,以下在仅言及太阳能电池单片10时,可以是太阳能电池单片10A以及10B的任一方。
太阳能电池单片10以半导体pn结为基本结构,作为一个例子,由n型的半导体基板的n型单晶硅衬底、在n型单晶硅衬底的一方的主面侧依次形成的n型非晶硅层以及n侧电极、在n型单晶硅衬底的另一方主面侧依次形成的p型非晶硅层以及p侧电极构成。另外,在n型单晶硅衬底与n型非晶硅层之间也可以设置i型非晶硅层、氧化硅层、氮化硅层等钝化层。并且,也可以在n型单晶硅衬底与p型非晶硅层之间设置钝化层。n侧电极以及p侧电极例如是ITO(Indium Tin Oxide)等透明电极。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太阳能电池单片10虽然被配置成n侧电极位于太阳能电池组件1的主受光面侧(正面保护部件40侧),但是并非受此所限。并且,在太阳能电池组件1为单面受光方式的情况下,位于背面侧的电极(在本实施方式为p侧电极)没有必要是透明的,例如可以是具有反射性的金属电极。
在各个太阳能电池单片10,正面是正面保护部件40一侧的面,背面是背面保护部件50一侧的面。如图2以及图4A所示,在太阳能电池单片10形成正面集电极11和背面集电极12。正面集电极11与太阳能电池单片10的正面侧电极(例如n侧电极)电连接。背面集电极12与太阳能电池单片10的背面侧电极(例如p侧电极)电连接。
正面集电极11以及背面集电极12的每一个例如由多根指状电极以及多根母线电极构成,所述多根指状电极以与第一布线部件20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式被形成为直线状,所述多根母线电极与这些指状电极连接,并且沿着与指状电极正交的方向(第一布线部件20的延伸方向)被形成为直线状。母线电极的数量例如与第一布线部件20相同,在本实施方式为3根。另外,虽然正面集电极11以及背面集电极12彼此为相同形状,但是并非受此所限。
正面集电极11以及背面集电极12由银(Ag)等低电阻导电材料构成。例如,正面集电极11以及背面集电极12能够通过将粘合剂树脂中分散了银等导电性填充物的导电性膏剂(银膏等),以规定的图案进行网版印刷来形成。
被这样构成的太阳能电池单片10的正面以及背面均为受光面。当光入射到太阳能电池单片10时,在太阳能电池单片10的光电转换部发生载流子。发生的载流子由正面集电极11以及背面集电极12收集,流入到第一布线部件20。这样,通过设置正面集电极11以及背面集电极12,从而能够有效地将在太阳能电池单片10发生的载流子提取到外部电路。
[1-2.第一布线部件(内部连线)]
如图1以及图2所示,第一布线部件20(内部连线)对串10S中相邻的两个太阳能电池单片10进行电连接。如图1以及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相邻的两个太阳能电池单片10由大致被配置成彼此平行的3根第一布线部件20连接。各个第一布线部件20在连接的两个太阳能电池单片10的排列方向上延伸设置。如图2所示,在各个第一布线部件20,第一布线部件20的一个端部被配置在相邻的两个太阳能电池单片10中的一方的太阳能电池单片10的正面,第一布线部件20的另一个端部被配置在相邻的两个太阳能电池单片10中的另一方的太阳能电池单片10的背面。各个第一布线部件20对相邻的两个太阳能电池单片10之中的一方的太阳能电池单片10的正面集电极11、与另一方的太阳能电池单片10的背面集电极12进行电连接。例如,第一布线部件20、与太阳能电池单片10的正面集电极11以及背面集电极12的母线电极,通过焊料等具有导电性的粘着剂、或者树脂粘着材料而被连结。在通过树脂粘着材料对第一布线部件20与太阳能电池单片10的正面集电极11以及背面集电极12的母线电极进行连结的情况下,树脂粘着材料可以含有导电性粒子。
第一布线部件20是细长状的导电性布线,例如是带条状的金属箔。第一布线部件20例如可以是通过对铜箔或铝箔等金属箔的正面的整个面覆盖焊锡或银等,并切断成具有规定的长度的长方形来制作。
[1-3.光反射部件]
如图3以及图4A所示,光反射部件30以跨在两个太阳能电池单片10A以及10B上的方式而被配置。即,光反射部件30被配置成跨在构成相邻的串10S的两个太阳能电池单片10A以及10B上。在本实施方式中,光反射部件30被配置在太阳能电池单片10的背面侧。即,光反射部件30以跨在两个太阳能电池单片10A以及10B的背面的方式而被配置。光反射部件30如图3所示,为细长状,具有光反射膜31与绝缘部件32。
如图4A所示,光反射膜31被形成在后述的绝缘部件32的形成有凹凸30a的面上。光反射膜31例如是铝或银等金属构成的金属膜(金属反射膜)。由金属膜构成的光反射膜31例如通过汽相沉积而被形成在绝缘部件32的凹凸30a的正面。因此,光反射膜31的表面形状为与绝缘部件32的凹凸30a的形状相符的凹凸形状,在光反射膜31形成有凹凸结构,在该凹凸结构中,凹部与凸部在与光反射部件30的长度方向(X轴方向)交叉的方向(例如垂直的方向:Y轴方向)上反复交替(参照后述的图5C)。据此,光反射膜31将入射到光反射膜31的入射光向太阳能电池单片10的方向(Y轴方向)反射。
在太阳能电池单片10的背面与光反射膜31之间设置绝缘部件32。绝缘部件32比光反射膜31更位于太阳能电池组件1的主受光面侧。因此,为了使从太阳能电池组件1的主受光面入射的光在光反射膜31的该主受光面侧的面反射,绝缘部件32具有透光性,绝缘部件32的材料由透明材料等透光性材料构成。
作为绝缘部件32的具体的材料,例如是聚对苯二甲酸乙酯(PET)或丙烯酸等,在本实施方式中,绝缘部件32是透明的PET膜。
在绝缘部件32形成凹凸30a。凹凸30a的凹部(谷部)与凸部(顶部)之间的高度例如是5μm以上100μm以下,相邻的凸部的间隔(间距)为20μm以上400μm以下。在本实施方式中,凹部与凸部之间的高度为12μm、相邻的凸部的间隔(间距)为40μm。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光反射部件30由被形成在绝缘部件32的太阳能电池单片10一侧的粘着部件33,而被粘着在太阳能电池单片10。粘着部件33被设置在绝缘部件32与太阳能电池单片10之间,对绝缘部件32与太阳能电池单片10进行粘着。另外,粘着部件33被设置在绝缘部件32的正面全体。粘着部件33例如是由EVA构成的热敏粘着剂或压敏粘着剂,是透光性材料。据此,通过加热压接,光反射部件30被粘着固定在太阳能电池单片10。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将绝缘部件32以及光反射膜31用作光反射部件30,也可以将粘着部件33添加到绝缘部件32以及光反射膜31来用作光反射部件30。即,光反射部件30可以是光反射膜31、绝缘部件32以及粘着部件33这三层结构。
入射到太阳能电池单片10彼此间的间隙区域的光在光反射部件30的正面反射。该反射光在正面保护部件40与太阳能电池组件1的外部空间的界面被再次反射,从而被照射到太阳能电池单片10上。因此,能够提高太阳能电池组件1全体的光电转换效率。另外,关于反射光将在后述的图5至图5C中详细说明。
另外,光反射部件30也可以不配置在太阳能电池单片10的背面。
图4B是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所涉及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的截面图(光反射部件周边的放大截面图)。如图4B所示,可以在变形例1所涉及的太阳能电池单片10的正面侧配置光反射部件30。
另外,当光反射部件30被配置在太阳能电池单片10的正面侧时,在光反射部件30与太阳能电池单片10的重叠部分,太阳能电池单片10的有效区域(发电区域)会被光反射部件30遮光,而会发生因遮光造成损失的情况。为此,在光反射部件30被配置在太阳能电池单片10的背面侧的情况下,则能够减少因遮光而造成的损失。
[1-4.正面保护部件、背面保护部件]
正面保护部件40是对太阳能电池组件1的正面侧的面进行保护的部件,从风雨或外部冲击等外部环境中对太阳能电池组件1的内部(太阳能电池单片10等)进行保护。如图2所示,正面保护部件40被设置在太阳能电池单片10的正面侧,对太阳能电池单片10的正面侧的受光面进行保护。
正面保护部件40由透光性部件构成,该透光性部件使在太阳能电池单片10中用于光电转换的波长范围的光透过。正面保护部件40例如是由透明玻璃材料构成的玻璃衬底(透明玻璃衬底)、或者是膜状或板状的具有透光性以及防水性的硬质的树脂材料构成的树脂衬底。
另外,背面保护部件50是用于保护太阳能电池组件1的背面侧的面的部件,从外部环境中对太阳能电池组件1的内部进行保护。如图2所示,背面保护部件50被设置在太阳能电池单片10的背面侧,对太阳能电池单片10的背面侧的受光面进行保护。
背面保护部件50是例如由聚对苯二甲酸乙酯(PET)或聚萘二甲酸乙二酯(PEN)等树脂材料构成的膜状或板状的树脂片。
在太阳能电池组件1为单面受光方式的情况下,背面保护部件50也可以是不透光的板体或薄膜。另外,背面保护部件50并非受限于不透光部件,也可以是由玻璃材料构成的玻璃膜或玻璃衬底等透光部件。
[1-5.填充部件]
填充部件60被填充在正面保护部件40以及背面保护部件50之间。正面保护部件40以及背面保护部件50与太阳能电池单片10由该填充部件60而被粘着固定。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填充部件60被埋入到正面保护部件40与背面保护部件50之间的方式来进行充填。
如图4A所示,填充部件60由正面填充部件61与背面填充部件62构成。正面填充部件61以及背面填充部件62分别覆盖被配置成矩阵状的多个太阳能电池单片10。
多个太阳能电池单片10例如以由膜状的正面填充部件61与背面填充部件62夹着的状态而被施加层压处理(层压加工),从而整体由填充部件60覆盖。
具体而言,多个太阳能电池单片10由第一布线部件20连结而形成串10S,并配置光反射部件30之后,按照正面保护部件40、正面填充部件61、多条串10S的顺序来层叠。接着,在多条串10S上依次配置背面填充部件62、背面保护部件50。这样,将通过按照上述的顺序进行层叠而准备的层叠体,在真空中例如以100℃以上的温度进行热压接合。通过这种热压接合,正面填充部件61以及背面填充部件62被加热熔化,从而成为对太阳能电池单片10进行密封的填充部件60。
层压处理前的正面填充部件61例如是由EVA或聚烯烃等树脂材料构成的树脂膜,被配置在多个太阳能电池单片10与正面保护部件40之间。正面填充部件61通过层压处理,主要以埋入太阳能电池单片10与正面保护部件40之间的间隙的方式而被充填。
正面填充部件61由透光性材料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层压处理前的正面填充部件61,采用由EVA构成的透明树脂膜。
层压处理前的背面填充部件62例如是由EVA或聚烯烃等树脂材料构成的树脂膜,被配置在多个太阳能电池单片10与背面保护部件50之间。背面填充部件62通过层压处理,主要以埋入太阳能电池单片10与背面保护部件50之间的间隙的方式而被充填。
在本实施方式中的太阳能电池组件1为单面受光方式的情况下,背面填充部件62也可以不具有透光性,例如可以是白色。这样,背面填充部件62能够使光反射,从而即使是入射到背面填充部件62的光,也能够提高光电转换效率。
[1-6.框架]
框架70是覆盖太阳能电池组件1的周缘端部的外框。本实施方式中的框架70是铝制的铝框架(铝框)。如图1所示,框架70采用4根,分别安装在太阳能电池组件1的4个边的每一个边上。框架70例如由粘着剂被固定在太阳能电池组件1的各个边。
另外,虽然没有图示,在太阳能电池组件1设置有端子盒,用于提取由太阳能电池单片10所发的电力。端子盒例如被固定在背面保护部件50。端子盒中内置旁路二极管等多个电路部件。
[2.在太阳能电池组件内的反射光]
接着,利用图5A至图6对在光反射部件30反射的太阳能电池组件1内的反射光进行说明。
图5A是用于说明太阳能电池组件1内的反射光的水平到达距离的概略平面图。图5A示出了图3的X的虚线圈出的区域。另外,在图5A中省略了正面集电极11的图示。在以后的图中也省略正面集电极11的图示。图5B是用于说明太阳能电池组件1内的反射光的水平到达距离的概略截面图。图5B是图5A的VB-VB线处的概略截面图。图5C是光反射膜31的放大截面图。
在图5A以及图5B中,入射到光反射部件30上的第一地点P1(垂直入射)的光(太阳光)在第一地点P1反射,该反射的光进一步在正面保护部件40反射,从而到达包括太阳能电池单片10的正面的水平面,将这种情况下的相距第一地点P1的水平到达距离设为L。在图5A以及图5B中,虚线的箭头表示在第一地点P1反射的光。另外,在以后的图中也是同样,虚线的箭头表示在第一地点P1反射的光。如图5C所示,由于在光反射膜31形成凹凸结构,因此,入射到光反射膜31的入射光向太阳能电池单片10的方向(Y轴方向)反射。另外,在图5A至图5C,虽然以虚线的箭头表示了入射到第一地点P1的光仅向Y轴方向的右侧反射的状态,按照光反射膜31的凸部31a的形状,也有反射到Y轴方向的左侧的情况。
[数式1]
L=-2dtanφ (式1)
另外,在光反射部件30,虽然太阳光不仅从垂直方向入射,而且也从其他的方向入射,水平到达距离L表示垂直入射到光反射部件30,并反射的光的水平到达距离。这是因为,垂直入射的光是在所有时间段入射的光的平均的光的缘故。
接着,对太阳光如图6所示那样垂直入射到光反射部件30的顶点(端部)的情况进行说明。
图6是对在光反射部件30的顶点反射的光没有到达太阳能电池单片10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在图6中示出了,在对两个太阳能电池单片10A以及10B进行平面视时,大致八边形的太阳能电池单片10的长边中的、隔着两个太阳能电池单片10A以及10B之间的间隙而彼此相对的第一长边13。并且示出了,大致八边形的太阳能电池单片10的短边中的、与第一长边13的一端连接的第一短边17。并且示出了第一长边13与第一短边17的交点14。而且示出了,从光反射部件30的交点14向X轴方向越出的越出量a。
太阳能电池单片10具有角部被斜切后的形状,太阳能电池单片10A以及10B之间的间隙由于在太阳能电池单片10的角部附近增大,因此,光反射部件30的例如太阳能电池单片10A侧的顶点(第一地点P1)则成为离太阳能电池单片10B最远的位置。因此,在第一地点P1反射的光到达太阳能电池单片10B的情况下,在角附近的光反射部件30的其他的区域反射的光也到达太阳能电池单片10B。
并且,在第一地点P1反射的光不到达太阳能电池单片10B的情况下,光反射部件30的越出量a过大,从第一地点P1至太阳能电池单片10B的距离大。即,光反射部件30的越出量a过大,则第一地点P1周边的区域成为浪费的区域,即不能期待提高光电转换效率。图6示出了在第一地点P1反射的光不到达太阳能电池单片10B的状态。如图6所示,水平到达距离L比第一地点P1与太阳能电池单片10B的角部之间的距离短,在第一地点P1反射的光没有到达太阳能电池单片10B。
这样,若越出量a过大,则不能期待提高光电转换效率的区域增加,因此,越出量a的设定优选为,既能够抑制太阳能电池组件1的制造成本的增加,又能够提高光电转换效率。
于是,利用图7来说明在光反射部件30的顶点反射的光到达太阳能电池单片10时的最大的越出量a。
[3.光反射部件的越出量]
图7是用于说明在光反射部件30的顶点反射的光到达太阳能电池单片10的说明图。
在图7中示出了两个太阳能电池单片10A与10B之间的间隙的宽度W(第一长边13间的间隙)、光反射部件30的宽度T、一端与第一长边13连接且另一端与第二长边15连接的第一短边17、第二长边15与第一短边17的交点16、以及经由光反射部件30的顶点且与Y轴平行的直线和第一短边17的交点18。第一短边17的第一长边13侧的一端为交点14,第一短边17的第二长边15侧的另一端为交点16。并且,在图7中示出了在第二长边15与第一短边17的交点16的外角θ。在太阳能电池单片10,构成大致八边形的形状的4个长边的长度相等、且4个短边的长度相等,外角θ例如为45度。
在图7中,光反射部件30的越出量a表示,交点14与成为光反射部件30的X轴方向的端部的边的最短距离。在本实施方式中,光反射部件30被配置成从交点14向长度方向越出,以使在光反射膜31的凹凸结构反射的光到达太阳能电池单片10。此时,从光反射部件30的交点14越出的越出量a根据间隙的宽度W、光反射部件30的宽度T、外角θ、以及水平到达距离L来决定,该水平到达距离L是能够使入射到光反射部件30的光到达包括太阳能电池单片10的水平面的距离。
更具体而言,在与水平到达距离L相比,光反射部件30的太阳能电池单片10A侧的顶点(第一地点P1)至第一短边17的Y轴方向的距离小的情况下,在第一地点P1反射的光到达太阳能电池单片10。如图7所示,以光反射部件30被配置成在太阳能电池单片10A以及10B均等重叠为前提,从第一地点P1至太阳能电池单片10A的第一长边13的Y轴方向的距离为(T-W)/2。并且,从太阳能电池单片10B的第一长边13至交点18的Y轴方向的距离为a/tanθ。即,从第一地点P1至第一短边17的Y轴方向的距离(T-W)/2+W+a/tanθ只要比水平到达距离L小即可。若对此进行归纳,则在水平到达距离L为(T+W)/2以上时,越出量a根据宽度W与宽度T来决定,由以下的式2来表示。该条件是水平到达距离L大,在第一地点P1反射的光容易到达太阳能电池单片10的状况。
[数式2]
并且,在水平到达距离L小于(T+W)/2时,越出量a根据宽度W与宽度T来决定,由以下的式3来表示。该条件是水平到达距离L小,与式2的条件相比,在第一地点P1反射的光不容易到达太阳能电池单片10的状况。
[数式3]
并且,光反射部件30的宽度T被设为,比间隙的宽度W大,比因太阳能电池单片10的角被斜切后的形状而构成的太阳能电池单片10A与10B之间的间隙小。
这样,通过根据上述式2以及式3来决定越出量a,从而能够使越出量a增大到不至于发生不能期待提高光电转换效率的区域的程度。换而言之,根据式2以及式3而决定了越出量a的光反射部件30的配置位置能够避开被配置到反射光到达太阳能电池单片10的光量少的区域,而被配置在到达太阳能电池单片10的反射光的光量多的区域,这样,既能够抑制制造成本的增加,又能够提高光电转换效率。
另外,即使在光反射部件30的宽度T大、光反射部件30的顶点与边17重叠,只要太阳能电池单片10A的角部与太阳能电池单片10B的角部之间的间隙2a/tanθ+W比水平到达距离L小即可。若对此进行归纳,则这种情况下的越出量a由上述的式3来表示。
但是,若使光反射部件30的宽度T比上述角部的间隙大,则不能期待提高光电转换效率的区域增加,因此,优选为使光反射部件30的宽度T比该间隙小。
[4.效果等]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太阳能电池组件1具备:留出间隙而彼此相邻的两个太阳能电池单片10;以及以跨在两个太阳能电池单片10上的方式而被配置的、具有光反射膜31和绝缘部件32的细长状的光反射部件30。并且,太阳能电池组件1具备:正面保护部件40,被配置成覆盖两个太阳能电池单片10以及光反射部件30的正面;以及正面填充部件61,被配置在两个太阳能电池单片10以及光反射部件30与正面保护部件40之间。两个太阳能电池单片10的形状为,在对两个太阳能电池单片10进行平面视时,分别为角被斜切了的形状,具有由直线状的长边与直线状或非直线状的短边交替连接的大致八边形的形状。在光反射膜31形成凹凸结构,在该凹凸结构中,凹部与凸部31a在与光反射部件30的长度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反复交替。光反射部件30被配置成,在两个太阳能电池单片10的平面视中,从交点14向长度方向越出,以使在光反射膜31的凹凸结构反射的光到达太阳能电池单片10,所述交点14是,构成大致八边形的形状的长边之中的隔着两个太阳能电池单片10之间的间隙而彼此相对的第一长边13、与构成大致八边形的形状的短边之中的一端与第一长边13连接的第一短边17的交点。从光反射部件30的交点14的越出量根据两个太阳能电池单片10之间的间隙的宽度、光反射部件30的宽度、在两个太阳能电池单片10的平面视中的外角、以及水平到达距离来决定,所述外角是与第一短边17的另一端连接的第二长边15和第一短边17的交点16上的外角,水平到达距离是,入射到光反射部件30的第一地点P1的光在第一地点P1反射,进而该反射的光在正面保护部件40反射,并到达包括太阳能电池单片10的水平面时,相距第一地点P1的距离。
这样,在以跨在角部被斜切而呈大致八边形的形状的两个太阳能电池单片10而被配置的光反射部件30的长度方向的端部,决定了反射的光到达太阳能电池单片10时的最大的光反射部件30的越出量。具体而言,光反射部件30的越出量,根据两个太阳能电池单片10之间的间隙的宽度、光反射部件30的宽度、太阳能电池单片10的被斜切后的角部的形状、以及在光反射部件30反射的光的水平到达距离而被决定。因此,若使光反射部件30过短,则光电转换效率变差,若过长,则反射光不能到达太阳能电池单片10的浪费区域增加,并且花费制造成本(材料费),因此,根据这些参数,将越出量定为不至于发生不能期待提高光电转换效率的区域的程度。因此,能够提高光电转换效率,且能够抑制制造成本的增加。
并且,在将越出量设为a、将间隙的宽度设为W、将光反射部件30的宽度设为T、将外角设为θ、将水平到达距离设为L、将凸部31a的顶角设为将从正面保护部件40与太阳能电池组件1的外部空间的界面到第一地点P1的距离设为d的情况下,当水平到达距离L为(T+W)/2以上时,越出量a根据上述式1以及式2来决定。
据此,只要知道间隙的宽度W、光反射部件30的宽度T、锐角θ、水平到达距离L,就能够容易地决定越出量a,因此能够容易地提高光电转换效率,且能够抑制制造成本的增加。
并且,光反射部件30被配置成跨在两个太阳能电池单片10的背面,光反射部件30的宽度T比间隙的宽度W大。
据此,在光反射部件30被配置在太阳能电池单片10的正面侧时,在光反射部件30与太阳能电池单片10重叠的部分,会发生太阳能电池单片10的有效区域(发电区域)被光反射部件30遮光而造成的遮光损失。对此,在光反射部件30被配置在太阳能电池单片10的背面侧的情况下,则能够减轻遮光所造成的损失。
并且,绝缘部件32被设置在太阳能电池单片10的背面与光反射膜31之间,具有透光性。
据此,能够使从太阳能电池单片10的正面侧入射的光,在光反射膜31的该正面侧的面上反射。
并且,在水平到达距离L小于(T+W)/2时,越出量a根据上述式3来决定。
据此,只要知道间隙的宽度W、光反射部件30的宽度T、锐角θ、水平到达距离L,就能够容易地决定越出量a,因此能够容易地提高光电转换效率,且能够抑制制造成本的增加。
据此,能够将入射到两个太阳能电池单片10A以及10B之间的间隙的光,有效地引导到太阳能电池单片10上。因此,能够使太阳能电池组件1全体的光电转换效率提高。
并且,进一步具备被配置在两个太阳能电池单片10以及光反射部件30的背面侧的背面填充部件62,背面填充部件62为白色。
据此,背面填充部件62能够使光反射,并且也能够通过入射到背面填充部件62的光来提高光电转换效率。
如以上所述,入射到太阳能电池组件1的太阳光由于会随着时间而发生变化,因而不总是垂直入射到太阳能电池组件1。因此,在两个太阳能电池单片10之间的间隙全部由光反射部件30覆盖时,能够提高太阳能电池组件1的输出。光反射部件30虽然将入射到太阳能电池单片10之间的光引导到两侧的太阳能电池单片10,但是关于在太阳能电池单片10的角部附近的由光反射部件30反射的光,由于在角部附近,光反射部件30与太阳能电池单片10的距离增大,因此,不能到达太阳能电池单片10的概率高。即,在覆盖两个太阳能电池单片10之间的所有间隙的光反射部件30,产生对提高输出影响大的区域以及对提高输出影响小的区域。通过本实施方式,能够减少光反射部件30中的不能提高光电转换效率的浪费区域,从而能够抑制制造成本的增加,并能够提高光电转换效率。
(其他的实施方式)
以上虽然基于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涉及的太阳能电池组件1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非受上述的实施方式所限。
例如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虽然太阳能电池单片10具有直线状的短边,但是并非受此所限。例如,太阳能电池单片10可以具有非直线状的短边,例如可以具有曲线状的短边。在太阳能电池单片10具有曲线状的短边的情况下,第一短边17则是与太阳能电池单片10的角部的圆弧的外径对应的弧。
并且,例如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光反射部件30虽然被设置在所有的串10S的间隙,但是也可以仅设置在其中的一部分的间隙。即,光反射部件30只要至少设置在两个太阳能电池单片10A以及10B即可,也可以存在没有设置光反射部件30的太阳能电池单片10A以及10B的间隙。
并且,例如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光反射部件30虽然以跨在构成相邻的串10S的两个太阳能电池单片10A以及10B上的方式而被配置,但是并非受此所限。例如,光反射部件30也可以被配置成,跨在构成一个串10S的两个太阳能电池单片10A上、或跨在构成一个串10S的两个太阳能电池单片10B上。
并且,例如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光反射膜31虽然被形成在绝缘部件32的整个面上,但是并非受此所限。例如,光反射膜31在相邻的两个太阳能电池单片10之间的一部分也可以被切断。据此,即使反射膜31与太阳能电池单片10接触,也能够抑制通过导电性的光反射膜31而在相邻的太阳能电池单片10之间发生漏电流。
并且,例如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可以在粘着部件33的内部存在多个空隙。该空隙例如是气泡等空气层。
在将光反射部件30加热压接到太阳能电池单片10时,由于作为PET层的绝缘部件32的热收缩,会导致光反射部件30翘起,从而会出现太阳能电池单片10破裂,或者不能通过光反射部件30而得到预期的反射特性。即,因绝缘部件32的热收缩而产生的应力会直接传递到太阳能电池单片10,从而会导致太阳能电池单片10破裂。
因此,可以使成为光反射部件30与太阳能电池单片10的粘着层的粘着部件33的内部存在多个空隙。据此,能够缓解因绝缘部件32的热收缩而产生的应力。即,因绝缘部件32的热收缩而产生的应力由这些空隙吸收,从而能够缓解传递到太阳能电池单片10的应力。这样,能够抑制光反射部件30的翘起。因此,能够抑制太阳能电池单片10的破裂,从而能够提高太阳能电池组件1的生产率以及可靠性。
并且,例如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虽然太阳能电池单片10的半导体基板为n型半导体基板,不过半导体基板也可以是p型半导体基板。
并且,例如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太阳能电池组件也可以不是仅将正面保护部件40作为受光面的单面受光方式,并且也可以是将正面保护部件40以及背面保护部件50均作为受光面的双面受光方式。
并且,例如在上述的各个实施方式中,太阳能电池单片10的光电转换部的半导体材料虽然为硅,但是并非受此所限。作为太阳能电池单片10的光电转换部的半导体材料,可以使用砷化镓(GaAs)或磷化銦(InP)等。
另外,针对各个实施方式执行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够想到的各种变形而得到的形态、以及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范围内对各个实施方式中的构成要素以及功能进行任意地组合而实现的形态均包含在本发明内。
符号说明
1 太阳能电池组件
10、10A、10B 太阳能电池单片
13 第一长边
14、16、18 交点
15 第二长边
17 第一短边
30 光反射部件
31 光反射膜
31a 凸部
32 绝缘部件
40 正面保护部件
61 正面填充部件
62 背面填充部件
Claims (6)
1.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
该太阳能电池组件具备:
相邻的两个太阳能电池单片,且彼此间留有间隙;
光反射部件,呈细长状,以跨在所述两个太阳能电池单片上的方式而被配置,且该光反射部件具有光反射膜和绝缘部件;
正面保护部件,以覆盖所述两个太阳能电池单片以及所述光反射部件的正面的方式而被配置;以及
正面填充部件,被配置在所述两个太阳能电池单片以及所述光反射部件与所述正面保护部件之间,
关于所述两个太阳能电池单片的形状,在对所述两个太阳能电池单片进行平面视时,分别为角部被斜切后而形成的大致八边形的形状,该大致八边形的形状由直线状的长边、与直线状或非直线状的短边交替连接而成,
所述光反射膜被形成为凹凸结构,该凹凸结构为,凹部与凸部在与所述光反射部件的长度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反复交替,
以在所述光反射膜的所述凹凸结构反射的光到达所述太阳能电池单片的方式,将所述光反射部件配置成,在进行所述平面视时,从所述长边之中的隔着所述间隙而彼此相对的第一长边、与所述短边之中的与所述第一长边的一端连接的第一短边的交点,向所述长度方向越出,
所述光反射部件从所述交点的越出量是根据所述间隙的宽度、所述光反射部件的宽度、外角、以及水平到达距离而被决定的,所述外角是指,在进行所述平面视时,与所述第一短边的另一端连接的第二长边、与所述第一短边的交点上的外角,所述水平到达距离是指,入射到所述光反射部件的第一地点的光在所述第一地点反射,且该反射的光进一步由所述正面保护部件反射,从而到达包括所述太阳能电池单片的水平面时,相距所述第一地点的距离,
将所述越出量设为a、将所述间隙的宽度设为W、将所述光反射部件的宽度设为T、将所述外角设为θ、将所述水平到达距离设为L、将所述凸部的顶角设为将从所述正面保护部件与所述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外部空间的界面到所述第一地点的距离设为d,在进行这种设定的情况下,
在所述水平到达距离L为(T+W)/2以上时,所述越出量a根据以下的数式而被决定,
[数式1]
L=-2d tanφ
[数式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组件,
所述光反射部件被配置成跨在所述两个太阳能电池单片的背面,
所述光反射部件的宽度T比所述间隙的宽度W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组件,
所述绝缘部件被设置在所述太阳能电池单片的背面与所述光反射膜之间,且具有透光性。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组件,
所述顶角为115度以上125度以下。
6.如权利要求1至5的任一项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组件,
所述太阳能电池组件进一步具备背面填充部件,该背面填充部件被配置在所述两个太阳能电池单片以及所述光反射部件的背面侧,
所述背面填充部件为白色。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6071808 | 2016-03-31 | ||
JP2016-071808 | 2016-03-31 | ||
PCT/JP2017/011978 WO2017170214A1 (ja) | 2016-03-31 | 2017-03-24 |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780822A CN108780822A (zh) | 2018-11-09 |
CN108780822B true CN108780822B (zh) | 2021-10-08 |
Family
ID=599655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80018692.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8780822B (zh) | 2016-03-31 | 2017-03-24 | 太阳能电池组件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629763B2 (zh) |
JP (1) | JP6771200B2 (zh) |
CN (1) | CN108780822B (zh) |
WO (1) | WO2017170214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1545591B2 (en) * | 2019-12-12 | 2023-01-03 | Hamad Musabeh Ahmed Saif Alteneiji | Light trapping dynamic photovoltaic module |
CN115266754A (zh) * | 2022-07-28 | 2022-11-01 | 浙江晶科能源有限公司 | 用于光伏组件的视觉检测方法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994641A (en) * | 1998-04-24 | 1999-11-30 | Ase Americas, Inc. | Solar module having reflector between cells |
CN101542748A (zh) * | 2006-11-08 | 2009-09-23 |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 太阳能电池用密封膜 |
CN202695508U (zh) * | 2012-06-15 | 2013-01-23 | 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 | 太阳电池组件 |
WO2013168612A1 (ja) * | 2012-05-09 | 2013-11-14 |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
CN103515360A (zh) * | 2012-06-22 | 2014-01-15 | Lg电子株式会社 | 太阳能电池模块和应用于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带组件 |
JP6280692B2 (ja) * | 2013-03-21 | 2018-02-14 | デクセリアルズ株式会社 |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及び結晶系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718458U (ja) * | 1993-09-09 | 1995-03-31 |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 太陽電池モジュ−ル |
US6660930B1 (en) * | 2002-06-12 | 2003-12-09 | Rwe Schott Solar, Inc. | Solar cell modules with improved backskin |
JP2005050928A (ja) * | 2003-07-30 | 2005-02-24 | Kyocera Corp |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およ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設置構造 |
JP4404753B2 (ja) * | 2004-11-24 | 2010-01-27 |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
CN2854926Y (zh) * | 2005-10-09 | 2007-01-03 | 王成伟 | 太阳能倍光发电装置 |
WO2009110511A1 (ja) * | 2008-03-05 | 2009-09-11 |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 太陽電池用封止膜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太陽電池 |
JP4522478B2 (ja) * | 2009-05-20 | 2010-08-11 |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 一対の太陽電池用封止膜 |
AU2011323441A1 (en) * | 2010-11-03 | 2013-06-27 | Abengoa Solar Pv Inc. | Luminescent solar concentrator apparatus, method and applications |
WO2013132654A1 (ja) | 2012-03-09 | 2013-09-12 |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5950154B2 (ja) * | 2012-05-09 | 2016-07-13 |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
CN102664210B (zh) * | 2012-05-14 | 2015-05-06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太阳能模块与其制造方法 |
US9812590B2 (en) * | 2012-10-25 | 2017-11-07 | Sunpower Corporation | Bifacial solar cell module with backside reflector |
JP6334871B2 (ja) * | 2013-09-11 | 2018-05-30 | 株式会社カネカ |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
KR102257808B1 (ko) * | 2014-01-20 | 2021-05-28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태양 전지 모듈 |
-
2017
- 2017-03-24 CN CN201780018692.4A patent/CN108780822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7-03-24 JP JP2018509234A patent/JP6771200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7-03-24 WO PCT/JP2017/011978 patent/WO2017170214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8
- 2018-09-28 US US16/146,354 patent/US10629763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994641A (en) * | 1998-04-24 | 1999-11-30 | Ase Americas, Inc. | Solar module having reflector between cells |
CN101542748A (zh) * | 2006-11-08 | 2009-09-23 |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 太阳能电池用密封膜 |
WO2013168612A1 (ja) * | 2012-05-09 | 2013-11-14 |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
CN202695508U (zh) * | 2012-06-15 | 2013-01-23 | 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 | 太阳电池组件 |
CN103515360A (zh) * | 2012-06-22 | 2014-01-15 | Lg电子株式会社 | 太阳能电池模块和应用于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带组件 |
JP6280692B2 (ja) * | 2013-03-21 | 2018-02-14 | デクセリアルズ株式会社 |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及び結晶系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780822A (zh) | 2018-11-09 |
JP6771200B2 (ja) | 2020-10-21 |
WO2017170214A1 (ja) | 2017-10-05 |
US10629763B2 (en) | 2020-04-21 |
US20190035963A1 (en) | 2019-01-31 |
JPWO2017170214A1 (ja) | 2018-10-0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6624418B2 (ja) |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 |
US10879410B2 (en) | Solar cell module | |
JP6709977B2 (ja) |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 |
CN108701734B (zh) | 太阳能电池组件 | |
EP3067937B1 (en) | Solar cell module | |
CN108780822B (zh) | 太阳能电池组件 | |
CN107408597B (zh) | 太阳能电池组件 | |
US10784392B2 (en) | Solar cell modul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
JP2017050514A (ja) |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 |
JP2017063140A (ja) |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 |
JP6731660B2 (ja) |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 |
JP2018056454A (ja) |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及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 |
JP2018056461A (ja) |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10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