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408597B - 太阳能电池组件 - Google Patents
太阳能电池组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408597B CN107408597B CN201680014372.7A CN201680014372A CN107408597B CN 107408597 B CN107408597 B CN 107408597B CN 201680014372 A CN201680014372 A CN 201680014372A CN 107408597 B CN107408597 B CN 10740859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olar cell
- light reflecting
- reflecting member
- light
- gap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1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1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7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8000010248 power gen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6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BQCADISMDOOEFD-UHFFFAOYSA-N Silver Chemical compound [Ag] BQCADISMDOOEF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6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6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11888 f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29910052709 silv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4332 silv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29910021417 amorphous silic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470 constitu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5038 ethylene vinyl acet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20001200 poly(ethylene-vinyl acet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20000139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5020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969 carri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21421 monocrystalline silic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245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313 adhesive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840 adhesive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6223 adhesive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889 copper f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1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0679 sold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1187 thermosetting poly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925 Acrylic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178 Acrylic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JBRZTFJDHDCESZ-UHFFFAOYSA-N AsGa Chemical compound [As]#[Ga] JBRZTFJDHDCESZ-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GPXJNWSHGFTCBW-UHFFFAOYSA-N Indium phosphide Chemical compound [In]#P GPXJNWSHGFTCBW-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XUIMIQQOPSSXEZ-UHFFFAOYSA-N Silicon Chemical compound [Si] XUIMIQQOPSSXEZ-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NIXOWILDQLNWCW-UHFFFAOYSA-N acrylic acid group Chemical group C(C=C)(=O)O NIXOWILDQLNWCW-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230 bind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231 conductive fill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822 epoxy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945 fill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803 fossil fu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AMGQUBHHOARCQH-UHFFFAOYSA-N indium;oxotin Chemical compound [In].[Sn]=O AMGQUBHHOARCQH-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647 polyepoxid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112 polyethylene naphthal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250 progres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50 screen-prin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10 silic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703 silic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2803 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40 vapor depos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F—INORGANIC 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 H10F7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F77/40—Optical elements or arrangements
- H10F77/42—Optical elements or arrangements directly associated or integrated with photovoltaic cells, e.g. light-reflecting means or light-concentrating means
- H10F77/488—Reflecting light-concentrating means, e.g. parabolic mirrors or concentrators using total internal reflection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S—GENERATION OF ELECTRIC POWER BY CONVERSION OF INFRARED RADIATION, VISIBLE LIGHT OR ULTRAVIOLET LIGHT, e.g. USING PHOTOVOLTAIC [PV] MODULES
- H02S40/00—Components or accessories in combination with PV modul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2S10/00 - H02S30/00
- H02S40/20—Optical components
- H02S40/22—Light-reflecting or light-concentrating mean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F—INORGANIC 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 H10F1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photovoltaic cell covered by group H10F10/00, e.g. photovoltaic modul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2—PV systems with concentrators
Landscapes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太阳能电池组件(1)具备:第一太阳能电池单片(10A);被配置成与第一太阳能电池单片(10A)之间留有间隙的第二太阳能电池单片(10B);第一光反射部件(30A),以向所述间隙伸出的方式被设置在第一太阳能电池单片(10A)的端部;以及第二光反射部件(30B),以向所述间隙伸出的方式被设置在第二太阳能电池单片(10B)的端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太阳能电池组件。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将光能转换为电能的光电转换装置,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开发在不断地进展。由于太阳能电池组件能够将用之不竭的太阳光直接转换为电,并且与化石燃料发电相比,对环境的负担小且清洁,因此期待着用作新的能源。
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结构例如是,在正面保护部件与背面保护部件之间,多个太阳能电池元件由填充部件密封。在太阳能电池组件中,多个太阳能电池元件被配置成矩阵状。在沿着行方向或列方向的一方而被排列成直线状的多个太阳能电池元件,彼此相邻的两个太阳能电池元件由内部连线连结,而被构成为串。
以往提出了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为了有效地利用照射到太阳能电池单片彼此间的缝隙中的太阳光,而在太阳能电池单片之间的缝隙设置光反射部件,该光反射部件比太阳能电池单片的受光面突出,且向受光面倾斜(例如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98496号公报
然而,在以往的这些太阳能电池组件中,由于相邻的两个太阳能电池单片的间隙的间隔会在一些部分出现不同等,因此,出现难于将光反射部件恰当地配置到相邻的两个太阳能电池单片的间隙的情况。为此,通过导入光反射部件而产生的发电效率的提高效果则不明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其能够通过光反射部件来有效地提高发电效率。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涉及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的一个形态为具备:第一太阳能电池单片;第二太阳能电池单片,被配置成与所述第一太阳能电池单片之间留有间隙;第一光反射部件,以向所述间隙伸出的方式被设置在所述第一太阳能电池单片的端部;以及第二光反射部件,以向所述间隙伸出的方式被设置在所述第二太阳能电池单片的端部。
通过光反射部件,能够有效地提高发电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平面图。
图2A是图1的IIA-IIA线处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的截面图。
图2B是图1的IIB-IIB线处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的截面图。
图3是图2A的虚线所圈出的区域Y的放大图,并且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的一部分的放大截面图。
图4是图1的虚线所圈出的区域X的放大图,并且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的一部分放大平面图。
图5A是图4的VA-VA线处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的放大截面图。
图5B是图4的VB-VB线处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的放大截面图。
图6A是示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太阳能电池组件中的光反射部件的周边结构的其他的例子的放大截面图。
图6B是示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太阳能电池组件中的光反射部件的周边结构的其他的例子的放大截面图。
图7是用于太阳能电池组件中的电池串的直线延伸的偏离的图。
图8是用于说明太阳能电池组件中的两个光反射部件中的一方越到另一方太阳能电池单片上的状态的图。
图9A是示出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所涉及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光反射部件的周边结构的放大截面图。
图9B是示出太阳能电池单片彼此之间窄的情况下的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所涉及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光反射部件的周边结构的放大截面图。
图10A是示出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所涉及的太阳能电池组件中的光反射部件的周边结构的放大截面图。
图10B是示出实施方式的变形例3所涉及的太阳能电池组件中的光反射部件的周边结构的放大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以下将要说明的实施方式均为示出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具体例子。因此,以下的实施方式所示的数值、形状、材料、构成要素、构成要素的配置位置以及连结形态、工序以及工序的顺序等均为一个例子,其主旨本非是对本发明进行限定。因此,对于以下的实施方式的构成要素之中的示出本发明的最上位概念的技术方案中所没有记载的构成要素,作为任意的构成要素来说明。
并且,各个图为模式图,并非严谨的图示。对于各个图中实质上相同的构成赋予相同的符号,并省略或简化重复的说明。
[太阳能电池组件的构成]
首先,利用图1、图2A以及图2B对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太阳能电池组件1的概略构成进行说明。图1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太阳能电池组件1的平面图。图2A以及图2B分别示出了图1的IIA-IIA线以及IIB-IIB线处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太阳能电池组件1的截面图。
并且,在图1、图2A以及图2B中,Z轴是与太阳能电池组件1的主面垂直的轴,X轴以及Y轴彼此正交,并且均为与Z轴正交的轴。关于Z轴、X轴以及Y轴,在以下的图中也是同样。
如图1、图2A以及图2B所示,太阳能电池组件1具备:多个太阳能电池单片10、内部连线(TAB线)20、光反射部件30、正面保护部件40、背面保护部件50、填充部件60、以及框架70。太阳能电池组件1的结构为,在正面保护部件40与背面保护部件50之间,多个太阳能电池单片10由填充部件60密封。
如图1所示,太阳能电池组件1的平面视形状例如大致为矩形形状。作为一个例子,太阳能电池组件1为,横向长度约1600mm、纵向长度约800mm的大致矩形形状。并且,太阳能电池组件1的形状并非受矩形形状所限。
以下参照图1、图2A以及图2B,并利用图3、图4、图5A以及图5B,对太阳能电池组件1的各个构成部件进行详细说明。图3是图2A的虚线所圈出的区域Y的放大图,并且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太阳能电池组件1的一部分放大截面图。图4是图1的虚线所圈出的区域X的放大图,并且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太阳能电池组件1的一部分放大平面图。图5A以及图5B分别是图4的VA-VA线以及VB-VB线处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太阳能电池组件1的放大截面图。并且,图5A示出了内部连线20的周边结构,图5B示出了光反射部件30的周边结构。
[太阳能电池单片(太阳能电池元件)]
太阳能电池单片10是将太阳光等光转换为电力的光电转换元件(光电动势元件)。如图1所示,多张太阳能电池单片10在同一平面上排列成行列状(矩阵状)。
沿着行方向或列方向的一方排列成直线状的多个太阳能电池单片10,通过相邻的两个太阳能电池单片10彼此由内部连线20连结,从而构成串(单片串)。多个太阳能电池单片10通过内部连线20而被电连接,从而构成太阳能电池串。一个太阳能电池串10S内的多个太阳能电池单片10由内部连线20串联连接。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沿着行方向(X轴方向)而等间隔排列的12张太阳能电池单片10由内部连线20连接,从而构成一个太阳能电池串10S。更具体而言,各个太阳能电池串10S由在行方向(X轴方向)上相邻的两个太阳能电池单片10被3根内部连线20依次连结而构成,沿着行方向排列的一列中的所有的太阳能电池单片10成为被连结的状态。
太阳能电池串10S被形成多个。多个太阳能电池串10S(太阳能电池串彼此)沿着行方向或列方向的另一方排列。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6个太阳能电池串10S。如图1所示,6个太阳能电池串10S以彼此相互平行的方式,沿着列方向(Y轴方向)等间隔地排列。
另外,各个太阳能电池串10S中的开头的太阳能电池单片10,通过内部连线20而与连接线(未图示)连接。并且,各个太阳能电池串10S中的最后的太阳能电池单片10,通过内部连线20而与连接线(未图示)连接。据此,多个(图1中为6个)太阳能电池串10S被串联或并联连接,从而构成单片阵列。在本实施方式中,相邻的两个太阳能电池串10S被串联连接,从而构成了一个串联连接体(24张太阳能电池单片10被串联连接),该串联连接体3个并联连接。
如图1以及图4所示,多个太阳能电池单片10在行方向以及列方向上相邻的太阳能电池单片10之间配置有间隙。如以后所述,在该间隙配置光反射部件30。
在本实施方式中,太阳能电池单片10在平面视的情况下,形状大致为矩形。具体而言,太阳能电池单片10的形状是,边长为125mm的正方形的角被切掉后的形状。即,一个太阳能电池串10S被构成为,相邻的两个太阳能电池单片10的彼此的一个边相对。另外,太阳能电池单片10的形状并非受大致矩形所限。
太阳能电池单片10以半导体pin结作为基本结构,作为一个例子,由n型半导体衬底的n型单晶硅衬底、在n型单晶硅衬底的一方的主面侧(正面侧)依次形成的i型非晶硅层、n型非晶硅层以及n侧正面电极、在n型单晶硅衬底的另一方主面侧(背面侧)依次形成的i型非晶硅层、p型非晶硅层以及p侧正面电极构成。n侧正面电极以及p侧正面电极例如是ITO(Indium Tin Oxide)等透明电极。
如图3所示,在太阳能电池单片10形成有与太阳能电池单片10的n侧正面电极电连接的正面侧集电极11(n侧集电极)、以及与太阳能电池单片10的p侧正面电极电连接的背面侧集电极12(p侧集电极)。正面侧集电极11例如被形成为与n侧正面电极接触,背面侧集电极12例如被形成为与p侧正面电极接触。
正面侧集电极11以及背面侧集电极12的每一个例如由多根指状电极以及多根母线电极构成,多根指状电极以与内部连线20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式被形成为直线状,多根母线电极与这些指状电极连接,并且沿着与指状电极正交的方向(内部连线20的延伸方向)被形成为直线状。母线电极的数量例如与内部连线20相同,在本实施方式中为3根。并且,正面侧集电极11以及背面侧集电极12虽然彼此成为相同的形状,但是并非受此所限。
正面侧集电极11以及背面侧集电极12由银(Ag)等低电阻导电材料构成。例如,正面侧集电极11以及背面侧集电极12能够通过将粘合剂树脂中分散了银等导电性填充物的导电性膏剂,以规定的图案在n侧正面电极以及p侧正面电极上进行网版印刷来形成。
在具有这种构成的太阳能电池单片10,表面(n侧面)以及背面(p侧面)均成为受光面。例如,通过使正面保护部件40以及背面保护部件50均为透光部件,从而光能够从正面保护部件40侧以及背面保护部件50侧这两个面入射。并且,通过光照射而在太阳能电池单片10的光电转换部产生的载流子,作为光电流扩散到n侧正面电极以及p侧正面电极,在正面侧集电极11以及背面侧集电极12被收集后,流入到内部连线20。这样,通过设置正面侧集电极11以及背面侧集电极12,从而能够高效地将在太阳能电池单片10产生的载流子提取到外部电路。
[内部连线]
如图1以及图2A所示,内部连线20(内部连线)在太阳能电池串10S中,对相邻的两个太阳能电池单片10彼此进行电连接。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相邻的两个太阳能电池单片10由被配置成彼此大致平行的3根内部连线20连接。各个内部连线20沿着相连的两个太阳能电池单片10的排列方向而被延伸设置。
内部连线20是细长状的导电性布线,例如是带条状的金属箔。内部连线20例如可以是通过对铜箔或银箔等金属箔的正面全体覆盖焊锡或银等,并切断成具有规定的长度的长方形来制作。
如图3所示,针对各个内部连线20,内部连线20的一个端部被配置在相邻的两个太阳能电池单片10中的一方的太阳能电池单片10的表面,内部连线20的另一个端部被配置在相邻的两个太阳能电池单片10中的另一方太阳能电池单片10的背面。
各个内部连线20在相邻的两个太阳能电池单片10中,对一方的太阳能电池单片10的n侧集电极(正面侧的集电极)、与另一方太阳能电池单片10的p侧集电极(背面侧的集电极)进行电连接。具体而言,内部连线20与一方的太阳能电池单片10的正面侧集电极11的母线电极和另一方太阳能电池单片10的背面侧集电极12的母线电极接合。内部连线20与正面侧集电极11(背面侧集电极12)例如通过在中间夹着导电性粘着剂21,通过热压接合而被粘着。
作为导电性粘着剂21,例如能够使用导电性粘着膏剂(SCP)、导电性粘着膜(SCF)或各向异性导电膜(ACF)。导电性粘着膏剂例如是在环氧树脂、丙烯酸树脂、或氨基甲酸乙酯树脂等热硬化型的粘着性树脂材料中分散了导电性粒子的膏剂状的粘着剂。导电性粘着膜以及各向异性导电膜是通过在热硬化型的粘着性树脂材料中分散导电性粒子,从而被形成为膜状。
另外,内部连线20与正面侧集电极11(背面侧集电极12)也可以不由导电性粘着剂21接合,而可以由焊料来接合。并且,也可以取代导电性粘着剂21,而采用不含有导电性粒子的树脂粘着剂。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设计适当的树脂粘着剂的涂布厚度,从而在进行热压焊时,通过加压而树脂粘着剂软化,使正面侧集电极11的表面与内部连线20直接接触来进行电连接。
并且,本实施方式中的内部连线20如图5A所示,在表面设置有凹凸20a。凹凸20a在入射到太阳能电池组件1的光入射到内部连线20的表面时使光散射,并使光在正面保护部件40与空气层的界面或正面保护部件40与填充部件60的界面反射,从而能够将光导入到太阳能电池单片10。据此,在内部连线20的正面被反射的光也可以有效地用于发电,从而能够提高太阳能电池组件1的发电效率。
作为这种内部连线20,能够采用对表面形状具有凹凸20a的铜箔的表面形成银的气相沉积膜来制作。并且,内部连线20的表面也可以不是凹凸形状,而可以是平坦面。并且,也可以在表面为平坦的内部连线之上,另外层叠表面为凹凸形状的光反射部件。
[光反射部件]
如图1以及图2B所示,在太阳能电池单片10设置有光反射部件30。在本实施方式中,光反射部件30被设置在多个太阳能电池单片10的每一个。具体而言,如图4所示,光反射部件30被设置在具有一定间隙而被配置的第一太阳能电池单片10A和第二太阳能电池单片10B。
并且,如图4所示,光反射部件30被配置成,位于相邻的两个太阳能电池单片10(第一太阳能电池单片10A、第二太阳能电池单片10B)之间的间隙。在本实施方式中,光反射部件30以伸出到相邻的两个太阳能电池单片10之间的间隙的方式,被设置在两个太阳能电池单片10的每一个。即,太阳能电池组件1具备第一光反射部件30A和第二光反射部件30B,以作为光反射部件30,第一光反射部件30A以向相邻的两个太阳能电池单片10之间的间隙伸出的方式而被设置在第一太阳能电池单片10A的端部,第二光反射部件30B以向该间隙伸出的方式被设置在第二太阳能电池单片10B的端部。
具体而言,各个光反射部件30(第一光反射部件30A、第二光反射部件30B)以光反射部件30的一部分伸出到相邻的两个太阳能电池串10S之间的间隙的方式,而被设置在太阳能电池单片10的端部。在相邻的两个太阳能电池串10S中,被设置在一方的太阳能电池串10S中的第一太阳能电池单片10A的第一光反射部件30A、与被设置在另一方太阳能电池串10S中的太阳能电池单片10B的第二光反射部件30B相对。即,第一光反射部件30A向第二光反射部件30B伸出,并且第二光反射部件30B向第一光反射部件30A伸出。
在本实施方式中,除了最外周的太阳能电池串10S的太阳能电池单片10以外,一个太阳能电池单片10设置了两个光反射部件30。光反射部件30为在太阳能电池串10S的长度方向(与第一太阳能电池单片10A和第二太阳能电池单片10B的排列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延伸的带状,作为一个例子为细长的矩形形状。光反射部件30以宽度方向(短方向)的一方的端部与太阳能电池单片10的端部重叠的方式,沿着太阳能电池单片10的一边而被贴上。在太阳能电池单片10的周边部,由于制造上的原因,而存在发电无效区域,该发电无效区域是即使光入射也不能有效地产生载流子的区域。光反射部件30也可以被贴在太阳能电池单片10的发电无效区域。
如图4所示,在平面视的情况下,被相对设置在相邻的两个太阳能电池单片10(第一太阳能电池单片10A、第二太阳能电池单片10B)的每一个的两个光反射部件30(第一光反射部件30A、第二光反射部件30B),覆盖相邻的两个太阳能电池串10S之间的间隙。即,在平面视的情况下,相邻的两个太阳能电池串10S之间的间隙由相对的第一光反射部件30A与第二光反射部件30B覆盖。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B所示,相对的两个光反射部件30(第一光反射部件30A和第二光反射部件30B)以彼此不重叠而正好覆盖间隙的方式,被配置成彼此的端部侧面相接触,但是并非受此所限。例如图6A所示,两个光反射部件30(第一光反射部件30A和第二光反射部件30B)也可以是彼此的一部分重叠。即,相对的两个光反射部件30的伸出部分的各自的端部,也可以与Z轴方向重叠。或者,如图6B所示,也可以是相对的两个光反射部件30(第一光反射部件30A和第二光反射部件30B)之间存在间隙,相邻的两个太阳能电池串10S之间的间隙完全没有被覆盖。
另外,被设置在相邻的两个太阳能电池单片10(第一太阳能电池单片10A、第二太阳能电池单片10B)的每一个的两个光反射部件30(第一光反射部件30A、第二光反射部件30B)彼此为相同的形状。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太阳能电池组件1中的光反射部件30全部为相同的形状。
如图5B所示,光反射部件30具有:树脂基板31、以及被形成在树脂基板31的正面的反射膜32。树脂基板31例如由聚对苯二甲酸乙酯(PET)或丙烯酸等构成。并且,反射膜32例如是由铝或银等金属构成的金属膜,在本实施方式中为铝气相沉积膜。
在此,在树脂基板31的正面形成凹凸31a,反射膜32通过气相沉积而被形成在树脂基板31的凹凸31a的正面。这样,树脂基板31与反射膜32被层叠,构成了在表面具有凹凸形状的光反射部件30。凹凸31a在入射到太阳能电池组件1的光入射到光反射部件30的正面时,使该光散射,并使该光在正面保护部件40与空气层的界面或正面保护部件40与填充部件60的界面反射,从而能够导入向太阳能电池单片10。据此,入射到作为无效区域(在本实施方式为相邻的两个太阳能电池串10S之间的间隙的区域,不能使入射的光用于发电的区域)的相邻的两个太阳能电池单片10之间的间隙的区域的光也能够有效地用于发电,从而能够提高太阳能电池组件1的发电效率。
如以上所述,光反射部件30为细长的矩形形状,例如长为100mm~130mm,宽为1mm~20mm,厚为0.05mm~0.5mm。在本实施方式中,光反射部件30的长为125mm、宽为5mm、厚为0.1mm。
并且,树脂基板31的厚度例如为50μm~500μm。凹凸31a例如为,凹部与凸部之间的高度为5μm以上100μm以下,相邻的凸部的间隔(间距)为20μm以上400μm以下。在本实施方式中,凹部与凸部之间的高度为12μm、相邻的凸部的间隔(间距)为40μm。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凹凸31a的形状虽然为沿着光反射部件30的长度方向的三角沟形状,但是并非受此所限,只要是能够使光散射,也可以是圆锥形状、四角锥形状或多角锥形状、或者可以是这些形状的组合等。
光反射部件30通过树脂基板31的背面与太阳能电池单片10由树脂粘着剂33贴合,从而被设置在太阳能电池单片10。例如,在光反射部件30与太阳能电池单片10中间夹着树脂粘着剂33,通过热压接合而被粘着。树脂粘着剂33例如是EVA,可以事先被设置在树脂基板31的背面。即,光反射部件30可以由树脂基板31、反射膜32以及树脂粘着剂33构成。
[正面保护部件、背面保护部件]
正面保护部件40(第一保护部件)是用于对太阳能电池组件1的正面侧的面进行保护的部件,从风雨或外部冲击等外部环境中对太阳能电池组件1的内部(太阳能电池单片10等)进行保护。如图2A以及图2B所示,正面保护部件40被设置在太阳能电池单片10的正面侧(n侧),对太阳能电池单片10的正面侧的受光面进行保护。
正面保护部件40由于被设置在太阳能电池单片10的受光面侧,因此由透光性部件构成,该透光性部件能够使在太阳能电池单片10用于光电转换的波长频带的光透过。正面保护部件40例如是由透明玻璃材料构成的玻璃衬底(透明玻璃衬底)、或者是膜状或板状的由具有透光性以及防水性的硬质的树脂材料构成的树脂衬底。
另外,背面保护部件50(第二保护部件)是用于保护太阳能电池组件1的背面侧的面的部件,从外部环境中对太阳能电池组件1的内部进行保护。如图2A以及图2B所示,背面保护部件50被设置在太阳能电池单片10的背面侧(p侧)。
在本实施方式中,太阳能电池单片10的背面也是受光面。因此,背面保护部件50对太阳能电池单片10的背面侧的受光面进行保护,并且由透光性部件构成。背面保护部件50是例如由聚对苯二甲酸乙酯(PET)或聚萘二甲酸乙二酯(PEN)等树脂材料构成的膜状或板状的树脂片。另外,作为背面保护部件50,也可以采用由玻璃材料构成的玻璃片或玻璃衬底。
另外,在没有从太阳能电池单片10的背面侧的光入射的情况下,背面保护部件50也可以是不透光的板体薄膜。在这种情况下,作为背面保护部件50,例如可以采用黒色部件、或内部具有铝箔等金属箔的树脂膜等层叠膜等不透光部件(遮光性部件)。
填充部件60被填充在正面保护部件40以及背面保护部件50之间。正面保护部件40以及背面保护部件50与太阳能电池单片10由该填充部件60粘着而被固定。
[填充部件]
填充部件(填充材料)60被配置在正面保护部件40与背面保护部件50之间。在本实施方式中,填充部件60以被埋在正面保护部件40与背面保护部件50之间而被填充。
填充部件60由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等透光性树脂材料构成。填充部件60通过多个太阳能电池单片10由正面侧填充部件与背面侧填充部件夹着而被形成。例如,填充部件60通过对夹着6根太阳能电池串10S的两张树脂膜(EVA薄膜)进行绝缘处理(绝缘加工)来形成。
[框架]
框架70是覆盖太阳能电池组件1的周缘端部的外框。本实施方式中的框架70是铝制的铝框架(铝框)。如图1所示,框架70采用4根,分别安装在太阳能电池组件1的4个边的每一个边上。框架70例如由粘着剂被固定在太阳能电池组件1的各个边。
另外,虽然没有图示,在太阳能电池组件1设置有端子盒,用于提取由太阳能电池单片10所发的电力。端子盒例如被固定在背面保护部件50。在端子盒中内置被安装到电路衬底上的多个电路部件。
[效果等]
以下针对本实施方式中的太阳能电池组件1的效果,并结合发现本发明的经纬进行说明。
入射到相邻的两个太阳能电池单片之间的间隙的光没有被用于发电。即,相邻的两个太阳能电池单片之间的间隙是不能期待进行发电的无效区域。
因此,本申请的发明人员想到在相邻的两个太阳能电池单片之间的间隙配置光反射部件,这样通过光反射部件对入射到该间隙的光进行反射来导入到太阳能电池单片,从而能够使入射到该间隙的光用于发电。例如,以跨越相邻的两个太阳能电池单片的方式来贴光反射部件。
然而,若以内部连线来连结多个太阳能电池单片来形成太阳能电池串,则发现在太阳能电池串中会发生几毫米左右的直线延伸的偏离。即,相邻的两个太阳能电池串的间隙的间隔会在某些部分出现不同。
这可以考虑到是因为在多个太阳能电池单片由内部连线连结来形成太阳能电池串的工序(太阳能电池串形成工序)中会出现制造上的不均一而造成的。例如可以考虑到太阳能电池单片在配置时出现的不均一。而且可以考虑到内部连线的形状歪曲等影响。即,内部连线是被卷绕到线轴的细线的金属箔一边被拉伸一边被切断成长条状而被制作的,因此,内部连线上会因圈绕的痕迹而存在形状的扭曲。
这样,在太阳能电池串形成工序中,在太阳能电池串发生直线延伸的偏离,相邻的两个太阳能电池串的间隙的间隔会在一部分出现不同。
尤其是在使用留有圈绕痕迹的内部连线来形成太阳能电池串时,在平面视的情况下,太阳能电池串会以略带有弯曲的状态,而被形成为略带弯度。在这种情况下,如图7所示,为了对弯曲的两个太阳能电池串10S进行串联连接而反转配置的情况下,两个太阳能电池串10S在中央部的间隙的间隔变大,在两端部的间隙的间隔变小。
例如,太阳能电池串形成工序中的太阳能电池单片10的配置不均大致为1.5mm左右。并且,一个太阳能电池串10S的弯曲量(从端部的基准直线的偏离)也有出现2mm左右的情况。
这样,在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多个太阳能电池单片10,相邻的两个太阳能电池单片10(第一太阳能电池单片10A和第二太阳能电池单片10B)的间隙的间隔会在某些部分出现不同。尤其是在相邻的两个太阳能电池串10S的间隙的间隔出现部分不同的情况下,最大会出现5mm左右的间隙。
在这种情况下,若利用矩形形状的光反射部件,针对相邻的两个太阳能电池串10S的间隙,配置一个光反射部件来跨越相邻的两个太阳能电池单片10,则会出现不能将光反射部件恰当地配置到相邻的两个太阳能电池单片10的间隙的问题。
例如,在与光扩散部件的短方向的长度(宽度)相比,存在两个太阳能电池串10S的间隙的间隔大的部位(在图7中为中央部)的情况下,两个太阳能电池串10S的间隙则不能由光反射部件覆盖。并且,当存在两个太阳能电池串10S的间隙的间隔小的部位(在图7中为两端部)的情况下,会出现光反射部件覆盖到太阳能电池单片10的有効区域(发电区域)的情况。
因此,本申请发明人员考虑到,在将光反射部件配置到相邻的两个太阳能电池单片10之间的间隙的情况下,不是以一个光反射部件跨越相邻的两个太阳能电池单片10,而是针对该间隙,分别在相邻的两个太阳能电池单片10的每一个配置光反射部件。即,在一个间隙配置两个光反射部件。
具体而言,如图4以及图5B所示,以使第一光反射部件30A向相邻的第一太阳能电池单片10A与第二太阳能电池单片10B之间的间隙伸出的方式,设置到第一太阳能电池单片10A的端部,并且,以使第二光反射部件30B向该间隙伸出的方式,设置到第二太阳能电池单片10B的端部。
据此,即使相邻的两个太阳能电池单片10的间隙的间隔出现局部的不同,也能够将第一光反射部件30A以及第二光反射部件30B恰当地配置到相邻的两个太阳能电池单片10的间隙。即,不论是相邻的两个太阳能电池单片10的间隙的间隔大的部位还是间隔小的部位,都能够由第一光反射部件30A以及第二光反射部件30B尽可能地覆盖该间隙。
具体而言,在相邻的两个太阳能电池单片10的间隙的间隔大的部位,如图5B以及图6B所示,能够由第一光反射部件30A以及第二光反射部件30B尽可能地覆盖相邻的两个太阳能电池单片10的间隙。据此,例如在太阳能电池串10S的直线延伸发生偏离的情况下,即使在出现两个太阳能电池串10S的间隙的间隔大的部位(在图7中为中央部)时,也能够由第一光反射部件30A以及第二光反射部件30B尽可能地覆盖该间隙。
另外,在相邻的两个太阳能电池单片10的间隙的间隔小的部位,如图5B以及图6A所示,能够由第一光反射部件30A以及第二光反射部件30B尽可能地完全覆盖两个太阳能电池单片10的间隙。据此,例如在太阳能电池串10S的直线延伸发生偏离的情况下,即使在出现相邻的两个太阳能电池串10S的间隙的间隔小的部位(在图7中为两端部),也能够由第一光反射部件30A以及第二光反射部件30B来完全覆盖该间隙。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两个光反射部件30伸出到相邻的两个太阳能电池单片10之间的间隙,从而该间隙的间隔的不均一能够由两个光反射部件30来吸收。
如以上所述,通过本实施方式中的太阳能电池组件1,以使第一光反射部件30A以及第二光反射部件30B向相邻的第一太阳能电池单片10A与第二太阳能电池单片10B之间的间隙伸出的方式,来设置第一光反射部件30A以及第二光反射部件30B。据此,能够尽可能地覆盖相邻的第一太阳能电池单片10A与第二太阳能电池单片10B之间的间隙,以使该间隙不存在。即,能够将第一光反射部件30A以及第二光反射部件30B恰当地配置到相邻的第一太阳能电池单片10A和第二太阳能电池单片10B之间的间隙。
因此,能够尽可能地由第一光反射部件30A以及第二光反射部件30B,对入射到相邻的第一太阳能电池单片10A与第二太阳能电池单片10B之间的间隙(无效区域)的光进行反射,并导入到太阳能电池单片10,从而能够提高太阳能电池组件1的发电效率。
例如,在相邻的第一太阳能电池单片10A与第二太阳能电池单片10B之间的间隙没有设置光反射部件30的情况下,入射到该间隙(无效区域)的光由背面侧填充部件(光利用率40%左右)反射,入射到太阳能电池单片10。对此,在相邻的第一太阳能电池单片10A与第二太阳能电池单片10B之间的间隙设置了光反射部件30的情况下,由于光反射部件30的光利用率在80%左右,与没有设置光反射部件30的情况相比,光的利用效率为2倍左右,从而能够有效地提高太阳能电池组件1的发电效率。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光反射部件30不是被设置在背面保护部件50等,而是被设置在太阳能电池单片10的端部。即,将第一光反射部件30A设置在第一太阳能电池单片10A的端部,将第二光反射部件30B设置在第二太阳能电池单片10B的端部。
这样,通过将光反射部件30设置在太阳能电池单片10的端部中的发电无效区域,从而能够提高生产性,并能高效地利用太阳能电池单片10的发电能力。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光反射部件30A向第二光反射部件30B伸出,第二光反射部件30B向第一光反射部件30A伸出。
据此,由于第一光反射部件30A与第二光反射部件30B是相对配置的,因此能够容易地覆盖相邻的第一太阳能电池单片10A与第二太阳能电池单片10B的间隙。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相邻的两个太阳能电池单片10(第一太阳能电池单片10A、第二太阳能电池单片10B)之间的间隙为相邻的两个太阳能电池串10S的间隙,光反射部件30被设置成伸出到该间隙。
据此,即使在太阳能电池串10S发生直线延伸的偏离,两个太阳能电池串10S的间隙的间隔在某些部分出现不同,通过将光反射部件30设置到各个太阳能电池单片10,从而太阳能电池串10S的长度方向上的所有的两个太阳能电池串10S的间隙能够容易地被覆盖。即,两个太阳能电池串10S的间隙的间隔不均一,能够由伸出到该间隙的两个光反射部件30吸收。
并且,也有在相邻的两个太阳能电池串10S的间隙之中包括间隔大的部位。在这种情况下,如图6B所示,第一太阳能电池单片10A与第二太阳能电池单片10B的间隙也有不能由两个光反射部件30完全覆盖的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相邻的两个太阳能电池串10S之中的一方的太阳能电池串10S的太阳能电池单片10(第一太阳能电池单片10A)与另一方太阳能电池串10S的太阳能电池单片10(第二太阳能电池单片10B)的间隙的间隔、以及第一太阳能电池单片10A与第二太阳能电池单片10B的排列方向上的光反射部件30的长度可以被事先设定,以满足一定的条件。
具体而言,如图5B所示,将第一太阳能电池单片10A与第二太阳能电池单片10B的排列方向(Y轴方向)上的第一光反射部件30A的长度设为W1、将上述排列方向上的第二光反射部件30B的长度设为W2、将第一太阳能电池单片10A中配置了第一光反射部件30A的端部(第一太阳能电池单片10A与第一光反射部件30A相贴合的部分)中的上述排列方向的长度设为C1、将第二太阳能电池单片10B中配置了第二光反射部件30B的端部(第二太阳能电池单片10B与第二光反射部件30B相贴合的部分)中的上述排列方向的长度设为C2、进一步将相邻的两个太阳能电池串10S的间隙的最大值设为Gmax,以满足W1+W2≥Gmax+C1+C2的关系,来构成光反射部件30。
据此,即使相邻的两个太阳能电池串10S的间隙的间隔不均一,在太阳能电池串10S的长度方向上的所有的相邻的两个太阳能电池串10S的间隙,也能够由两个光反射部件30完全覆盖。
并且,若相对于相邻的两个太阳能电池串10S的间隙(相邻的第一太阳能电池单片10A与第二太阳能电池单片10B的间隙)的间隔,而第一太阳能电池单片10A与第二太阳能电池单片10B的排列方向上的光反射部件30的长度(即,光反射部件30的伸出方向的长度)过大,则会出现彼此相对的两个光反射部件30的一方越到另一方太阳能电池单片10之上的情况。例如图8所示,第一光反射部件30A越到第二太阳能电池单片10B上,或者第二光反射部件30B越到第一太阳能电池单片10A上。在这种情况下,光反射部件30会覆盖太阳能电池单片10的发电区域(有効区域),反而会导致发电效率降低。
因此,若将相邻的两个太阳能电池串10S的间隙(第一太阳能电池串与第二太阳能电池串之间的间隙)的最小值设为Gmin,以图5B中的W1、W2、C1以及C2与Gmin满足W1≤Gmin+C1、且W2≤Gmin+C2的关系的方式,来构成光反射部件30。
因此,即使相邻的两个太阳能电池串10S的间隙中含有间隔窄的部位,也能够回避图8所示的状态,即能够回避相对的两个光反射部件30的一方越到另一方太阳能电池单片10上的状态。因此,通过光反射部件30能够进一步有效地提高发电效率。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在太阳能电池串10S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带状的光反射部件30,以该光反射部件30的宽度方向的端部与太阳能电池单片10的端部重叠的方式,贴到太阳能电池单片10的端部。具体而言,第一光反射部件30A的宽度方向的端部被贴在第一太阳能电池单片10A,第二光反射部件30B的宽度方向的端部被贴在第二太阳能电池单片10B。
据此,在相邻的两个太阳能电池串10S之间的间隙(无效区域),能够沿着太阳能电池串10S的长度方向来配置光反射部件30。因此,能够大范围地覆盖相邻的两个太阳能电池串10S之间的间隙,从而能够在光反射部件30使入射到该间隙的光反射,并导入到太阳能电池单片10。这样,能够进一步提高太阳能电池组件1的发电效率。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太阳能电池串10S的构成为,大致矩形形状的太阳能电池单片的一个边彼此相对,因此在太阳能电池串10S中,光反射部件30被贴在与相邻的两个太阳能电池单片10的相对的一边不同的其他的边上。即,光反射部件30被贴在构成相邻的两个太阳能电池串10S的间隙的太阳能电池单片10的一个边上。
据此,既能够使相邻的两个太阳能电池串10S的间隙变窄、减小无效区域,又能够由光反射部件30覆盖该间隙。因此,能够提高太阳能电池组件全体的发电效率。
(变形例等)
以上针对本发明所涉及的太阳能电池组件1,基于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非受上述的实施方式所限。
例如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如图5B所示,针对相对的两个光反射部件30(第一光反射部件30A、第二光反射部件30B),均为在第一太阳能电池单片10A与第二太阳能电池单片10B的排列方向上的长度(宽度)相同,但是并非受此所限。例如图9A所示,上述排列方向上的第一光反射部件30A的长度(宽度)与上述排列方向上的第二光反射部件30B的长度(宽度)也可以不同。另外,在图9A中,使第二光反射部件30B的宽度比第一光反射部件30A的宽度大。据此,如图9B所示,即使在相邻的两个太阳能电池串10S的间隙(第一太阳能电池单片10A与第二太阳能电池单片10B之间的间隙)中含有间隔窄的部位,也能够抑制相对的两个光反射部件30的一方越到另一方太阳能电池单片10上。因此,通过光反射部件30能够进一步提高发电效率。
并且,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虽然相对的两个光反射部件30的端部的侧面为垂直截面,但是并非受此所限。例如,相对的两个光反射部件30的端部的侧面也可以是倾斜截面。具体而言,如图10A所示,第一光反射部件30A中的第二光反射部件30B侧的端部的侧面、与第二光反射部件30B中的第一光反射部件30A侧的端部的侧面也可以是倾斜截面。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如图10A所示,在平面视的情况下,以看不到第一光反射部件30A与第二光反射部件30B之间的间隙的状态,使第一光反射部件30A以及第二光反射部件30B的彼此的倾斜面相对。据此,即使在第一光反射部件30A与第二光反射部件30B之间存在间隙,也能够实质上使第一太阳能电池单片10A与第二太阳能电池单片10B之间的间隙完全消失,从而能够有效地提高发电效率。
并且,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光反射部件30虽然被设置在太阳能电池单片10的正面保护部件40一侧的面上,但是并非受此所限。例如图10B所示,光反射部件30也可以被设置在太阳能电池单片10的背面保护部件50一侧的面上。即,光反射部件30也可以被设置在与光入射面相反一侧的面上。
并且,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除了最外周的太阳能电池串10S的太阳能电池单片10以外,虽然在一个太阳能电池单片10设置了两个光反射部件30,但是并非受此所限。例如,也可以在所有的太阳能电池单片10的每一个分别设置两个光反射部件30,在内部的太阳能电池串10S也可以存在没有设置光反射部件30的太阳能电池单片10。并且,被设置在一个太阳能电池单片10的光反射部件30的数量可以不是两个,而可以是一个或三个以上。例如,也可以在太阳能电池单片10的四个边的每一个设置光反射部件30,也可以在各个边设置多个光反射部件30。
并且,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光反射部件30虽然被配置在相邻的两个太阳能电池串10S之间的间隙,但是并非受此所限。例如也可以是,在太阳能电池串10S内,在相邻的两个太阳能电池单片10之间的间隙配置光反射部件30。
并且,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虽然太阳能电池单片10的半导体衬底为n型半导体衬底,不过也可以是p型半导体衬底。
并且,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太阳能电池组件1虽然为正面保护部件40以及背面保护部件50双方均为受光面的双面受光方式,但是并非受此所限。例如,也可以是正面保护部件40以及背面保护部件50的一方(例如正面保护部件40)为受光面的单面受光方式。在为单面受光方式的情况下,p侧正面电极没有必要为透明,例如可以是具有反射性的金属电极。
并且,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太阳能电池单片10的光电转换部的半导体材料虽然为硅,但是并非受此所限。作为太阳能电池单片10的光电转换部的半导体材料,可以使用砷化镓(GaAs)或磷化銦(InP)等。
另外,针对各个实施方式执行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够想到的各种变形而得到的形态、以及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范围内对各个实施方式中的构成要素以及功能进行任意地组合而实现的形态均包含在本发明内。
符号说明
1 太阳能电池组件
10A 第一太阳能电池单片
10B 第二太阳能电池单片
10S 太阳能电池串
20 内部连线
30A 第一光反射部件
30B 第二光反射部件
31 树脂基板
32 反射膜
33 树脂粘着剂
Claims (11)
1.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具备:
第一太阳能电池单片;
第二太阳能电池单片,被配置成与所述第一太阳能电池单片之间留有间隙;
用于保护所述第一太阳能电池单片和所述第二太阳能电池单片的正面保护部件和背面保护部件,
第一光反射部件,其配置于所述第一太阳能电池单片与所述第二太阳能电池单片之间,以向所述间隙伸出的方式被设置在所述第一太阳能电池单片的端部;以及
第二光反射部件,其配置于所述第一太阳能电池单片与所述第二太阳能电池单片之间,以向所述间隙伸出的方式被设置在所述第二太阳能电池单片的端部,
所述第一光反射部件的伸出部分中的一部分与所述第二光反射部件的伸出部分中的一部分重叠。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组件,
所述第一光反射部件向所述第二光反射部件伸出,
所述第二光反射部件向所述第一光反射部件伸出。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组件,
在平面视的情况下,所述间隙由所述第一光反射部件与所述第二光反射部件覆盖。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组件,
多个第一太阳能电池单片与多个第二太阳能电池单片之间留有多个所述间隙,
在多个所述间隙中的一部分间隙中,所述第一光反射部件的伸出部分中的一部分与所述第二光反射部件的伸出部分中的一部分重叠,
在多个所述间隙中的另一部分间隙中,在所述第一光反射部件与所述第二光反射部件之间存在间隙。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组件,
通过由内部连线对多个所述第一太阳能电池单片进行连结,从而构成第一太阳能电池串,
通过由内部连线对多个所述第二太阳能电池单片进行连结,从而构成第二太阳能电池串,
所述间隙是所述第一太阳能电池串与所述第二太阳能电池串之间的间隙。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组件,
所述第一光反射部件被设置在多个所述第一太阳能电池单片的每一个,
所述第二光反射部件被设置在多个所述第二太阳能电池单片的每一个。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组件,
将所述第一太阳能电池单片与所述第二太阳能电池单片的排列方向上的所述第一光反射部件的长度设为W1,
将所述排列方向上的所述第二光反射部件的长度设为W2,
将所述第一太阳能电池单片的配置了所述第一光反射部件的所述端部上的所述排列方向的长度设为C1,
将所述第二太阳能电池单片的配置了所述第二光反射部件的所述端部上的所述排列方向的长度设为C2,
将所述第一太阳能电池串与所述第二太阳能电池串之间的间隙的最大值设为Gmax,
则满足W1+W2≥Gmax+C1+C2的关系。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组件,
将所述第一太阳能电池串与所述第二太阳能电池串之间的间隙的最小值设为Gmin,
则满足W1≤Gmin+C1、且W2≤Gmin+C2的关系。
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组件,
所述第一太阳能电池单片与所述第二太阳能电池单片的排列方向上的所述第一光反射部件的长度、与该排列方向上的所述第二光反射部件的长度不同。
10.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组件,
所述第一光反射部件以及所述第二光反射部件为带状,在与所述第一太阳能电池单片和所述第二太阳能电池单片的排列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延伸,
所述第一光反射部件的宽度方向的端部被贴在所述第一太阳能电池单片,
所述第二光反射部件的宽度方向的端部被贴在所述第二太阳能电池单片。
11.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组件,
所述第一光反射部件以及所述第二光反射部件具有树脂基板、以及被形成在所述树脂基板的正面的反射膜,
所述第一光反射部件,通过所述第一光反射部件中的所述树脂基板的背面与所述第一太阳能电池单片由粘着剂贴合,从而被设置在所述第一太阳能电池单片,
所述第二光反射部件,通过所述第二光反射部件中的所述树脂基板的背面与所述第二太阳能电池单片由粘着剂贴合,从而被设置在所述第二太阳能电池单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5-048584 | 2015-03-11 | ||
JP2015048584 | 2015-03-11 | ||
PCT/JP2016/000539 WO2016143249A1 (ja) | 2015-03-11 | 2016-02-03 |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408597A CN107408597A (zh) | 2017-11-28 |
CN107408597B true CN107408597B (zh) | 2019-12-27 |
Family
ID=568795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80014372.7A Active CN107408597B (zh) | 2015-03-11 | 2016-02-03 | 太阳能电池组件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840402B2 (zh) |
JP (1) | JP6384801B2 (zh) |
CN (1) | CN107408597B (zh) |
WO (1) | WO2016143249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624418B2 (ja) * | 2015-03-13 | 2019-12-25 |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
RU206067U1 (ru) * | 2021-04-07 | 2021-08-18 | Акционерное общество «Информационные спутниковые системы» имени академика М.Ф. Решетнёва" | Панель солнечной батареи |
WO2024156937A1 (en) * | 2023-01-24 | 2024-08-02 | Ics Intelligent Control Systems Ltd Oy | An optical structure for enhancing the efficiency of a solar cell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089598A (zh) * | 2008-05-14 | 2011-06-08 | 3M创新有限公司 | 太阳能聚光反射镜 |
CN102969384A (zh) * | 2012-12-20 | 2013-03-13 | 英利能源(中国)有限公司 | 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及其封装方法 |
CN103681919A (zh) * | 2013-12-31 | 2014-03-26 | 赛维Ldk太阳能高科技(南昌)有限公司 | 光伏玻璃及其应用的太阳能组件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906722B2 (en) * | 2005-04-19 | 2011-03-15 | Palo Alto Research Center Incorporated | Concentrating solar collector with solid optical element |
US20090283144A1 (en) | 2008-05-14 | 2009-11-19 |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 Solar concentrating mirror |
JP5306352B2 (ja) * | 2008-08-22 | 2013-10-02 |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太陽電池及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
CN102318079A (zh) * | 2009-02-16 | 2012-01-11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太阳能电池模块 |
JP2012204596A (ja) * | 2011-03-25 | 2012-10-22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
JP2013098496A (ja) * | 2011-11-04 | 2013-05-20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6183717B2 (ja) * | 2012-05-09 | 2017-08-23 |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
CN102664210B (zh) * | 2012-05-14 | 2015-05-06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太阳能模块与其制造方法 |
KR101890324B1 (ko) * | 2012-06-22 | 2018-09-28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태양 전지 모듈 및 이에 적용되는 리본 결합체 |
WO2014132312A1 (ja) * | 2013-02-26 | 2014-09-04 |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およ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
-
2016
- 2016-02-03 CN CN201680014372.7A patent/CN107408597B/zh active Active
- 2016-02-03 WO PCT/JP2016/000539 patent/WO2016143249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6-02-03 JP JP2017504589A patent/JP6384801B2/ja active Active
-
2017
- 2017-09-07 US US15/697,955 patent/US10840402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089598A (zh) * | 2008-05-14 | 2011-06-08 | 3M创新有限公司 | 太阳能聚光反射镜 |
CN102969384A (zh) * | 2012-12-20 | 2013-03-13 | 英利能源(中国)有限公司 | 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及其封装方法 |
CN103681919A (zh) * | 2013-12-31 | 2014-03-26 | 赛维Ldk太阳能高科技(南昌)有限公司 | 光伏玻璃及其应用的太阳能组件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6384801B2 (ja) | 2018-09-05 |
US10840402B2 (en) | 2020-11-17 |
US20170373212A1 (en) | 2017-12-28 |
WO2016143249A1 (ja) | 2016-09-15 |
CN107408597A (zh) | 2017-11-28 |
JPWO2016143249A1 (ja) | 2017-09-2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977329B (zh) | 太阳能电池组件 | |
CN107408598B (zh) | 太阳能电池组件 | |
CN103339735B (zh) | 太阳能电池及太阳能电池模块 | |
CN105977328B (zh) | 太阳能电池组件 | |
EP3067937B1 (en) | Solar cell module | |
JP6611062B2 (ja) |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 |
CN107454984A (zh) | 太阳能电池组件 | |
CN107408597B (zh) | 太阳能电池组件 | |
CN103597609B (zh) | 太阳能电池模块及其制造方法 | |
CN108780822B (zh) | 太阳能电池组件 | |
CN109819682B (zh) | 太阳能电池组件和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制造方法 | |
JP6467727B2 (ja) |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 |
JP6883750B2 (ja) |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 |
WO2018061789A1 (ja) |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 |
JP2018056454A (ja) |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及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