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732830B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732830B CN108732830B CN201810532478.7A CN201810532478A CN108732830B CN 108732830 B CN108732830 B CN 108732830B CN 201810532478 A CN201810532478 A CN 201810532478A CN 108732830 B CN108732830 B CN 10873283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onding pad
- display panel
- pad
- source
- displa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5—Conductors connecting electrodes to cell terminals
- G02F1/13452—Conductors connecting driver circuitry and terminals of panel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8—Input devices, e.g. touch panel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5—Conductors connecting electrodes to cell terminals
- G02F1/13458—Terminal pad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围绕显示区的非显示区;位于非显示区的第一焊盘,第一焊盘用于电连接第一灯条的第一电压信号端;第一连接导线,第一源焊盘,第一源焊盘位于非显示区,第一连接导线电连接第一焊盘和第一源焊盘;阵列基板,对置基板,阵列基板和对置基板相对设置,第一连接导线位于阵列基板和/或对置基板上。本发明中第一连接导线位于阵列基板和/或对置基板上,第一连接导线不会裸露在显示模组的外面,能够避免第一连接导线短路或者断路,提高了显示面板性能可靠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显示装置技术中,显示面板主要分为液晶显示面板和有机自发光显示面板两种主流的技术。其中,液晶显示面板通过在液晶分子两端施加电压,形成能够控制液晶分子偏转的电场,进而控制光线的透过实现显示面板的显示功能;有机自发光显示面板采用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当有电流通过有机电致发光材料时,发光材料就会发光,进而实现了显示面板的显示功能。
在液晶显示装置中还需要包括背光源,为了驱动背光源发光,现有技术中通常通过由背光源引出的导线连接到显示装置的主电路板上,主电路板控制输出电压信号,电压信号通过导线传递给背光源,控制背光源发光。这样就导致存在导线裸露在显示显示模组的外面,很容易造成短路或者断路,而影响显示装置的性能。
因此,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提高性能可靠性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解决了提高性能可靠性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方面,本发明提出一种显示面板,包括:
显示区和围绕显示区的非显示区;
位于非显示区的第一焊盘,第一焊盘用于电连接第一灯条的第一电压信号端;
第一连接导线,第一源焊盘,第一源焊盘位于非显示区,第一连接导线电连接第一焊盘和第一源焊盘;
阵列基板,对置基板,阵列基板和对置基板相对设置,第一连接导线位于阵列基板和/或对置基板上。
另一方面,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还提出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意一种显示面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中,通过第一连接导线分别连接第一焊盘和第一源焊盘,通过设置在阵列基板和/或对置基板上的第一连接导线实现了第一灯条的第一电压信号端与柔性电路板之间的导通,进而能够实现柔性电路板向第一灯条的第一电压信号端输入电压信号。本发明中第一连接导线位于阵列基板和/或对置基板上,第一连接导线不会裸露在显示模组的外面,能够避免第一连接导线短路或者断路,提高了显示面板性能可靠性。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俯视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膜层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俯视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另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俯视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另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俯视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另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俯视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另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俯视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另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俯视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另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俯视示意图;
图10为图1中切线Q1位置处的截面示意图;
图11为图1中切线Q2位置处的截面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另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俯视示意图;
图13为图12中沿切线C-C′位置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截面示意图;
图14为图12中沿切线C-C′位置处另一种可选实施方式截面示意图;
图15为图12中沿切线C-C′位置处另一种可选实施方式截面示意图;
图16为图12中沿切线C-C′位置处另一种可选实施方式截面示意图;
图17为图12中沿切线C-C′位置处另一种可选实施方式截面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一种可选实施方式膜层结构图;
图1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触控电极层俯视示意图;
图20为图12中沿切线C-C′位置处另一种可选实施方式截面示意图;
图2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俯视示意图;
图2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另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俯视示意图;
图2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另一种可选实施方式示意图;
图2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本发明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可以包括阵列基板、对置基板和设置于阵列基板和对置基板之间的液晶层。其中对置基板可以为彩膜基板。阵列基板可以包括衬底基板和在衬底基板上形成的薄膜晶体管、公共电极、像素电极、栅极线和数据线等,其中,薄膜晶体管可以作为显示面板中子像素的开关器件。薄膜晶体管的栅极可以连接显示面板的栅极线,经由栅极线连接至栅极扫描电路,薄膜晶体管的源极可以连接数据线,经由数据线可以连接至集成电路芯片(IC),薄膜晶体管的漏极可以连接至像素电极,通过数据线加载电压至像素电极,使得像素电极与公共电极之间形成电场,进而液晶层的液晶分子可以在该电场内偏转,从而控制光线出射与否,进而实现显示面板的显示。对置基板上可以设置有色阻,其中,色阻可以包括红色阻、绿色阻、蓝色阻等。光线穿透色阻出射后,实现彩色显示。显示面板中液晶分子不能发光,实现显示时还需要外界光源。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俯视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膜层结构图。
如图1所示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AA和围绕显示区AA的非显示区BA;位于非显示区BA的第一焊盘P1,第一焊盘P1用于电连接第一灯条D1的第一电压信号端,图1示意性示出了为显示面板提供光源的第一灯条D1,其中第一灯条中可以包括LED灯、冷阴极荧光灯等作为光源,以光源为LED灯为例,为了实现通入电流后第一灯条D1中的LED灯发光,第一灯条D1至少需要具有两个端口分别作为正极端和负极端。其中,第一电压信号端可以为正极端或者负极端。第一灯条D1与第一焊盘P1电连接,通过第一焊盘P1向第一灯条D1传入正极信号或者负极信号;第一连接导线X1,第一源焊盘YP1,第一源焊盘YP1位于非显示区BA,其中第一源焊盘YP1用于固定连接柔性电路板FPC(图1中示意性示出),同时实现第一连接导线X1与柔性电路板FPC之间的电连接,第一连接导线X1电连接第一焊盘P1和第一源焊盘YP1,其中,在显示阶段,柔性电路板FPC控制输出电压信号,电压信号通过第一源焊盘YP1、第一连接导线X1和第一焊盘P1到达第一灯条D1,从而控制第一灯条D1发光,其中第一连接导线X1可以包括在显示区AA内走线的部分,或者第一连接导线X1全部在非显示区BA内走线,本发明在此不做限定。
如图2所示,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101和对置基板102,其中,阵列基板101和对置基板102相对设置,可选的,在阵列基板101和对置基板102之间还设置有液晶分子层103。其中,第一连接导线X1位于阵列基板101和/或对置基板102上,也即第一连接导线X1制作在阵列基板101上,或者制作在对置基板102上,或者第一连接导线X1同时存在制作在阵列基板101上的部分和制作在对置基板102上的部分。
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中,通过第一连接导线分别连接第一焊盘和第一源焊盘,通过设置在阵列基板和/或对置基板上的第一连接导线实现了第一灯条的第一电压信号端与柔性电路板之间的导通,进而能够实现柔性电路板向第一灯条的第一电压信号端输入电压信号。本发明中第一连接导线位于阵列基板和/或对置基板上,第一连接导线不会裸露在显示模组的外面,能够避免第一连接导线短路或者断路,提高了显示面板性能可靠性。
继续参考图1所示,显示面板包括第一侧边B1和第二侧边B2,第一焊盘P1位于第一侧边B1,第一源焊盘YP1位于第二侧边B1;其中,第一侧边B1和第二侧边B2相邻。其中,侧边理解为显示面板的一侧的非显示区。图1仅示意出第一侧边B1和第二侧边B2相邻的情况,本发明中第一侧边B1和第二侧边B2也可以相对设置,即分别位于显示区相对的两侧。
进一步的,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俯视示意图。如图3所示,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非显示区BA的第二焊盘P2,第二焊盘P2用于电连接第一灯条D1的第二电压信号端,第二电压信号端可以是正极端或者负极端,其中,当第一电压信号端为正极端时,第二电压信号端为负极端,当第一电压信号端为负极端时,第二电压信号端为正极端;第二连接导线X2,第二源焊盘YP2,第二源焊盘YP2位于非显示区BA,第二连接导线X2分别与第二焊盘P2和第二源焊盘YP2电连接。其中,第二源焊盘YP2用于固定连接柔性电路板FPC,同时实现第二连接导线X2与柔性电路板FPC之间的电连接;第二连接导线X2位于阵列基板101和/或对置基板102上。其中,第二连接导线X2的设置方式可以与第一连接导线X1相同,第二连接导线X2可以全部位于非显示区,或者第二连接导线X2同时包括在非显示区的部分走线和在显示区的部分走线。
该实施方式中,第二连接导线分别连接第二焊盘和第二源焊盘,通过设置在阵列基板和/或对置基板上的第二连接导线实现了第一灯条的第二电压信号端与柔性电路板之间的导通,进而能够实现柔性电路板向第一灯条的第二电压信号端输入电压信号(例如为正极电压信号),同时柔性电路板能够通过第一连接导线向第一灯条的第一电压信号端输入电压信号(例如为负极电压信号),从而能够实现柔性电路板对第一灯条的控制。且本发明中,第一连接导线和第二连接导线均设置在阵列基板和/或对置基板上,与相关技术相比,不存在由第一灯条引出的导线裸露在显示模组的外面的情况,能够避免导线短路或者断路,提高了显示面板性能可靠性。
可选的,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另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俯视示意图。如图4所示,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AA和围绕显示区AA的非显示区BA。第一连接导线X1电连接第一焊盘P1和第一源焊盘YP1,第二连接导线X2电连接第二焊盘P2和第二源焊盘YP2,且显示区AA位于第一连接导线X1和第二连接导线X2之间。该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导线和第二连接导线均设置在阵列基板和/或对置基板上,与相关技术相比,不存在由第一灯条引出的导线裸露在显示模组的外面的情况,能够避免导线短路或者断路,提高了显示面板性能可靠性。另外显示区位于第一连接导线和第二连接导线之间,相当于将连接导线分散设置在不同的非显示区(显示面板边框)内,有利于窄边框的设计。
继续参考图4所示,显示面板包括第一侧边B1和第二侧边B2,第一焊盘P1位于第一侧边B1,第一源焊盘YP1位于第二侧边B2;其中侧边理解为显示面板的一侧的非显示区。该实施方式中第一侧边B1和第二侧边B2位于显示区AA相对的两侧。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非显示区的第三焊盘和第四焊盘,其中,第三焊盘和第四焊盘分别用于电连接第二灯条的第一电压信号端和第二电压信号端。该实施方式中的显示面板在显示时需要两个灯条(即第一灯条和第二灯条)作为光源,两个灯条都需要由柔性电路板控制发光与否,对于两个灯条的连接方式包括多种情况,比如两个灯条可以串联连接或者并联连接。下述实施例将对与两个灯条不同的连接方式相对应的显示面板中的结构做详细举例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包括但不限于下述实施方式。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另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俯视示意图。如图5所示,显示面板中第一源焊盘YP1复用为第三焊盘P3,用于电连接第二灯条的第一电压信号端;显示面板中第二源焊盘YP2复用为第四焊盘P4,用于电连接第二灯条的第二电压信号端。即在第二灯条与第一源焊盘YP1和第二源焊盘YP2之间没有连接导线,图5中未示出第二灯条。该实施方式能够减少显示面板中设置的连接导线。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另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俯视示意图。如图6所示,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非显示区BA的第三焊盘P3和第四焊盘P4,其中,第三焊盘P3和第四焊盘P4分别用于电连接第二灯条D2的第一电压信号端和第二电压信号端。第三连接导线X3,第三连接导线X3分别与第三焊盘P3和第一源焊盘YP1电连接,且第三连接导线X3位于阵列基板101和/或对置基板102上;第四连接导线X4,第四连接导线X4分别与第四焊盘P4和第二源焊盘YP2电连接,且第四连接导线X4位于阵列基板101和/或对置基板102上。柔性电路板(图6未示出)通过第一源焊盘YP1输出第一电压信号(例如正极电压信号),通过第二源焊盘YP2输出第二电压信号(例如负极电压信号,对应第一电压信号为正极电压信号的情况)。当第一连接导线X1和第三连接导线X3都电连接到第一源焊盘YP1上,且第二连接导线X2和第四连接导线X4都电连接到第二源焊盘YP2上时,柔性电路板输出电压信号时能够同时控制第一灯条D1和第二灯条D2。
该实施方式中,第一灯条和第二灯条都作为显示面板显示时的光源,其中,第一连接导线连接第一焊盘和第一源焊盘,第二连接导线连接第二焊盘和第二源焊盘,从而能够实现第一灯条的第一电压信号端和第二电压信号端与柔性电路板之间的导通;第三连接导线连接第三焊盘和第一源焊盘,第四连接导线连接第四焊盘和第二源焊盘,从而能够实现第二灯条的第一电压信号端和第二电压信号端与柔性电路板之间的导通,进而柔性电路板能够同时控制第一灯条和第二灯条,该实施方式中两个灯条中其中一个出现故障不能正常发光时,不会影响柔性电路板对另一个灯条的控制。同时,第一连接导线、第二连接导线、第三连接导线和第四连接导线设置在阵列基板和/或对置基板上,由第一灯条和第二灯条引出的导线均不存在裸露在显示模组的外面的情况,能够避免导线短路或者断路,提高了显示面板性能可靠性。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另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俯视示意图。如图7所示,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非显示区BA的第三焊盘P3和第四焊盘P4,其中,第三焊盘P3和第四焊盘P4分别用于电连接第二灯条D2的第一电压信号端和第二电压信号端。第三连接导线X3,第三源焊盘YP3,第三源焊盘YP3位于非显示区BA,第三连接导线X3分别与第三焊盘P3和第三源焊盘YP3电连接,且第三连接导线X3位于阵列基板和/或对置基板上;第四连接导线X4,第四源焊盘YP4,第四源焊盘P4位于非显示区BA,第四连接导线X4分别与第四焊盘P4和第四源焊盘YP4电连接,且第四连接导线位于阵列基板和/或对置基板上。柔性电路板(图7中未示出)向第一源焊盘YP1和第三源焊盘YP3输出第一电压信号(例如正极电压信号),向第二源焊盘YP2和第四源焊盘YP4输出第二电压信号(例如负极电压信号,对应第一电压信号为正极电压信号的情况)。图7中示出的电路连接情况,能够实现柔性电路板对第一灯条D1和第二灯条D2的分别控制。
该实施方式中,第一灯条和第二灯条都作为显示面板显示时的光源,其中,第一连接导线连接第一焊盘和第一源焊盘,第二连接导线连接第二焊盘和第二源焊盘,从而能够实现第一灯条的第一电压信号端和第二电压信号端与柔性电路板之间的导通;第三连接导线连接第三焊盘和第三源焊盘,第四连接导线连接第四焊盘和第四源焊盘,从而能够实现第二灯条的第一电压信号端和第二电压信号端与柔性电路板之间的导通,进而柔性电路板能够分别控制第一灯条和第二灯条,该实施方式中两个灯条中其中一个出现故障不能正常发光时,不影响柔性电路板对另一个灯条的控制。同时,第一连接导线、第二连接导线、第三连接导线和第四连接导线设置在阵列基板和/或对置基板上,由第一灯条和第二灯条引出的导线均不存在裸露在显示显示模组的外面的情况,能够避免导线短路或者断路,提高了显示面板性能可靠性。
可选的,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另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俯视示意图。如图8所示,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非显示区BA的第二焊盘P2,第二焊盘P2用于电连接第一灯条D1的第二电压信号端;位于非显示区BA的第三焊盘P3和第四焊盘P4,其中,第三焊盘P3和第四焊盘P4分别用于电连接第二灯条D2的第一电压信号端和第二电压信号端;第二连接导线X2,第二连接导线X2分别与第二焊盘P2和第三焊盘P3电连接,且第二连接导线X2位于阵列基板和/或对置基板上;第三连接导线X3,第二源焊盘YP2,第二源焊盘YP2位于非显示区BA,第三连接导线X3分别与第四焊盘P4和第二源焊盘YP2电连接,且第三连接导线X3位于阵列基板和/或对置基板上。
该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导线电连接第一焊盘和第一源焊盘,第二连接导线电连接第二焊盘和第三焊盘,第三连接导线电连接第四焊盘和第二源焊盘,从而能够实现第一灯条和第二灯条的串联连接方式,柔性电路板能够同时控制第一灯条和第二灯条。且第一连接导线、第二连接导线和第三连接导线设置在阵列基板和/或对置基板上,由第一灯条和第二灯条引出的导线均不存在裸露在显示显示模组的外面的情况,能够避免导线短路或者断路,提高了显示面板性能可靠性。
可选的,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另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俯视示意图。如图9所示,同样能够实现第一灯条D1和第二灯条D2的串联连接方式,该实施方式中,显示区AA位于第一连接导线X1和第二连接导线X2之间。显示区位于第一连接导线和第二连接导线之间,相当于将连接导线分散设置在不同的非显示区(显示面板边框)内,有利于窄边框的设计。
另外,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第一焊盘、第一源焊盘和第一连接导线在显示面板膜层结构中的位置包括多种不同情况,下述实施方式将多可选的情况进行举例说明。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焊盘和第一源焊盘分别位于阵列基板朝向对置基板的一侧。仅以图1对应的实施例进行举例说明。图10为图1中切线Q1位置处的截面示意图。图11为图1中切线Q2位置处的截面示意图。同时参考图10和图11所示,第一焊盘P1和第一源焊盘P2均位于阵列基板101朝向对置基板102的一侧。其中,第一焊盘和第一源焊盘可以是制作直接在阵列基板表面制作的金属焊盘,或者是在阵列基板上制作焊盘金属层,然后再在焊盘金属层上制作绝缘层,对绝缘层进行刻蚀暴露出焊盘金属,暴露的焊盘金属为第一焊盘或者第一源焊盘。第一焊盘和第一源焊盘的制作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上述方式。
可选的,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另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俯视示意图。如图12所示,第一连接导线X1电连接第一焊盘P1和第一源焊盘YP1。第一连接导线X1可以全部在非显示区内走线,或者包括在显示区内走线的部分,在此不做限定。
图13为图12中沿切线C-C′位置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截面示意图。如图13所示,第一连接导线X1位于对置基板102朝向阵列基板101的一侧,第一连接导线X1分别通过各方异性胶J1与第一焊盘P1和第一源焊盘YP1电连接。其中,第一焊盘P1和第一源焊盘YP1分别位于阵列基板101朝向对置基板102的一侧。该实施方式中,第一焊盘P1和第一源焊盘YP1均制作在阵列基板上,而第一连接导线X1制作在对置基板102上,各方异性胶J1具有只在一个方向导电,而在另一方向电阻很大或几乎不导电的特性,通过各方异性胶J1保证第一连接导线X1与第一焊盘P1和第一源焊盘YP1之间的导通性能,不影响显示面板中其他有效线路,同时由灯条引出的导线均不存在裸露在显示模组显示模组的外面的情况,能够避免导线短路或者断路。
图14为图12中沿切线C-C′位置处另一种可选实施方式截面示意图。如图14所示,第一连接导线X1位于对置基板102背离阵列基板101的一侧,第一连接导线X1分别通过银胶J2与第一焊盘P1和第一源焊盘YP1电连接。其中,第一焊盘P1和第一源焊盘YP1分别位于阵列基板101朝向对置基板102的一侧。该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导线分别通过银胶与第一焊盘和第一源焊盘电连接,银胶固化后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该实施方式能够保证灯条引出的导线均不存在裸露在显示模组显示模组的外面的情况,能够避免导线短路或者断路。
图15为图12中沿切线C-C′位置处另一种可选实施方式截面示意图。如图15所示,第一连接导线X1位于阵列基板101朝向对置基板102的一侧。其中,第一焊盘P1和第一源焊盘YP1分别位于阵列基板101朝向对置基板102的一侧。第一连接导线X1可以分别与第一焊盘P1和第一源焊盘YP1接触电连接。该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导线、第一焊盘和第一源焊盘可以位于显示面板中同一个膜层结构中,在同一个刻蚀工艺中实现第一连接导线分别与第一焊盘和第一源焊盘接触电连接,工艺简单。同时能够保证灯条引出的导线均不存在裸露在显示模组显示模组的外面的情况,能够避免导线短路或者断路。
图16为图12中沿切线C-C′位置处另一种可选实施方式截面示意图。如图16所示,第一焊盘P1、第一连接导线X1以及第一源焊盘YP1分别位于阵列基板101背离对置基板102的一侧。其中,第一连接导线X1可以分别与第一焊盘P1和第一源焊盘YP1接触电连接。阵列基板为多膜层结构,包括衬底基板层和位于衬底基板层之上的多个金属膜层和多个绝缘层,该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导线、第一焊盘和第一源焊盘均制作在阵列基板背离对置基板一侧。在制作时,不需要改变衬底基板之上的膜层的制作工艺,只需要在衬底基板背离显示面板显示面一侧完成制作第一连接导线、第一焊盘和第一源焊盘,工艺相对简单。且第一焊盘、第一连接导线以及第一源焊盘可以设置在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占用面积小,不影响屏占比。
图17为图12中沿切线C-C′位置处另一种可选实施方式截面示意图。如图17所示,第一焊盘P1、第一连接导线X1以及第一源焊盘YP1分别位于对置基板102背离阵列基板101的一侧。其中,第一连接导线X1可以分别与第一焊盘P1和第一源焊盘YP1接触电连接。该实施方式中在对置基板背离阵列基板的一侧完成第一焊盘、第一连接导线以及第一源焊盘的制作,对对置基板和阵列基板本身的膜层结构和制作工艺都没有影响,工艺相对简单。且第一焊盘、第一连接导线以及第一源焊盘可以设置在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占用面积小,不影响屏占比。
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一种可选实施方式膜层结构图。如图18所示,显示面板还包括上偏光片104和触控电极层103,上偏光片104和触控电极层103分别位于对置基板102背离阵列基板101的一侧,触控电极层103位于上偏光片104朝向阵列基板101的一侧,其中,偏光片102能够消散显示面板表面反射的光,同时能够增强显示面板出射光的散射以增加视角,触控电极位于触控电极层103,触控电极能够实现显示面板的触控功能。图1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触控电极层俯视示意图。如图19所示,显示面板中包括触控电极1031,触控电极1031可以为图19所示的矩形,或者其他形状,任意两个触控电极1031之间绝缘设置,每个触控电极1031对应连接至少一条触控电极走线,每个触控电极1031通过触控电极走线与触控驱动电路连接。在触控阶段,向各个触控电极1031分别施加触控信号,通过检测传输到触控驱动电路中的各个触控电极1031上的自电容变化,以检测触摸的位置;该实施方式中第一焊盘P1、第一连接导线X1以及第一源焊盘YP1的设置可以参考图17所示,第一焊盘P1、第一连接导线X1以及第一源焊盘YP1分别与触控电极层103同层设置。该实施方式中能够在同一个刻蚀工艺中实现第一连接导线分别与第一焊盘和第一源焊盘接触电连接,工艺简单,不影响显示面板中原有的电路结构,且第一焊盘、第一连接导线以及第一源焊盘可以设置在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占用面积小,不影响屏占比。
图20为图12中沿切线C-C′位置处另一种可选实施方式截面示意图。如图20所示,第一焊盘P1、第一连接导线X1以及第一源焊盘YP1分别位于对置基板102朝向阵列基板101的一侧。其中,第一连接导线X1可以分别与第一焊盘P1和第一源焊盘YP1接触电连接。该实施方式能够在同一个刻蚀工艺中实现第一连接导线分别与第一焊盘和第一源焊盘接触电连接,工艺简单,不影响显示面板中原有的电路结构,且第一焊盘、第一连接导线以及第一源焊盘可以设置在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占用面积小,不影响屏占比。
可选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对置基板包括黑色矩阵,为了实现显示面板的彩色显示,黑色矩阵将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划分为多个开口,其中一个子像素包括一个开口,黑色矩阵的设置能够将相邻的两个子像素隔离开,避免在不同颜色显示时产生串扰。
图2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俯视示意图。如图21所示,第一连接导线X1也可以包括在显示区AA内走线的部分,在显示区AA内,第一连接导线X1与黑色矩阵BM在垂直于对置基板102所在平面的方向上完全交叠,也即在垂直于对置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在显示区AA内,第一连接导线X1在黑色矩阵BM所在平面的投影位于黑色矩阵BM内。第一连接导线X1的设置对显示区的开口没有影响,不影响实现效果。图21中黑色矩阵BM设置形状仅是示意性表示。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导线也可以为透明材料制作,例如第一连接导线的制作材料可以包括铟锡氧化物。第一连接导线在显示区的位置可以位于黑矩阵BM所在的区域,或者部分第一连接导线也可以位于非BM所在的区域。图2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俯视示意图。如图22所示,第一连接导线X1也可以包括在显示区AA内走线的部分,在显示区AA内,在垂直于对置基板102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第一连接导线X1与黑矩阵BM存在交叠,同时也与开口K存在交叠。第一连接导线X1采用透明材料制作,光线穿透率高,光线穿透位于开口K内的第一连接导线X1时,光损失小,第一连接导线X1对显示面板的显示没有影响,该实施方式提供的技术方案中,第一连接导线X1的布线方式较为灵活。
需要说明的是,图12至图22对应的实施例说明仅以第一焊盘、第一连接导线和第一源焊盘的具体设置位置和设置方式进行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涉及到焊盘(比如第二焊盘、第三焊盘或第四焊盘)的设置方式均可参照第一焊盘的设置方式,本发明实施例中涉及到连接导线(比如第二连接导线、第三连接导线或第四连接导线)的设置方式均可参照第一连接导线的设置方式,本发明实施例中涉及到源焊盘(比如第二源焊盘、第三源焊盘或第四源焊盘)的设置方式均可参照第一源焊盘的设置方式。
可选的,图2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另一种可选实施方式示意图。如图23所示,显示面板为长条形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AA和包围显示区AA的非显示区BA,显示面板包括长边CB和短边DB,可选的,在沿第一方向a上相对的两个短边DB对应的边框中设置与灯条连接的焊盘,在沿第二方向b上相对的两个长边CB对应的边框中设置与柔性电路板连接的源焊盘,其中第一方向a和第二方向b相交。该实施方式中灯条和柔性电路板的连接方式可以参照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进行设计。
可选的,图23中,短边DB的长度为10mm~20mm,长边CB的长度为200mm~400mm。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图2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示意图,如图24所示,显示装置包括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0。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可以是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电子产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类别:电视机、笔记本电脑、桌上型显示器、平板电脑、数码相机、手机、智能手环、智能眼镜、车载显示器、医疗设备、工控设备、触摸交互终端等。
通过上述实施例可知,本发明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达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中,通过第一连接导线分别连接第一焊盘和第一源焊盘,通过设置在阵列基板和/或对置基板上的第一连接导线实现了第一灯条的第一电压信号端与柔性电路板之间的导通,进而能够实现柔性电路板向第一灯条的第一电压信号端输入电压信号。本发明中第一连接导线位于阵列基板和/或对置基板上,第一连接导线不会裸露在显示模组的外面,能够避免第一连接导线短路或者断路,提高了显示面板性能可靠性。
虽然已经通过例子对本发明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例子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13)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区和围绕所述显示区的非显示区;
位于所述非显示区的第一焊盘,所述第一焊盘用于电连接第一灯条的第一电压信号端;
第一连接导线,第一源焊盘,所述第一源焊盘位于所述非显示区,所述第一连接导线电连接所述第一焊盘和所述第一源焊盘;
阵列基板,对置基板,所述阵列基板和所述对置基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一连接导线位于所述阵列基板和/或所述对置基板上;
位于所述非显示区的第二焊盘,所述第二焊盘用于电连接所述第一灯条的第二电压信号端;
位于所述非显示区的第二源焊盘;
位于所述非显示区的第三焊盘和第四焊盘,其中,所述第三焊盘和第四焊盘分别用于电连接第二灯条的第一电压信号端和第二电压信号端;
第二连接导线,所述第二连接导线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焊盘电连接,且所述第二连接导线位于所述阵列基板和/或所述对置基板上;
所述第二连接导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焊盘电连接,所述第二焊盘与所述第四焊盘分别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邻侧,所述第一源焊盘复用为第三焊盘,所述第二源焊盘复用为所述第四焊盘;或者,
所述第二连接导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焊盘电连接,所述第二源焊盘与所述第四焊盘电连接,所述第二焊盘与所述第三焊盘分别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对侧。
2.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二连接导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焊盘电连接时,所述显示区位于所述第一连接导线和所述第二连接导线之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连接导线分别与所述第二焊盘和所述第三焊盘电连接;
还包括:第三连接导线,第二源焊盘,所述第二源焊盘位于所述非显示区,所述第三连接导线分别与所述第四焊盘和所述第二源焊盘电连接,且所述第三连接导线位于所述阵列基板和/或所述对置基板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第一焊盘和所述第一源焊盘分别位于所述阵列基板朝向所述对置基板的一侧。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导线位于所述对置基板朝向所述阵列基板的一侧,所述第一连接导线分别通过各方异性胶与所述第一焊盘和所述第一源焊盘电连接;或者,
所述第一连接导线位于所述对置基板背离所述阵列基板的一侧,所述第一连接导线分别通过银胶与所述第一焊盘和所述第一源焊盘电连接。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导线位于所述阵列基板朝向所述对置基板的一侧。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第一焊盘、所述第一连接导线以及所述第一源焊盘分别位于所述阵列基板背离所述对置基板的一侧。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第一焊盘、所述第一连接导线以及所述第一源焊盘分别位于所述对置基板背离所述阵列基板的一侧。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上偏光片和触控电极层,所述上偏光片和所述触控电极层分别位于所述对置基板背离所述阵列基板的一侧,所述触控电极层位于所述上偏光片朝向所述阵列基板的一侧;
所述第一焊盘、所述第一连接导线以及所述第一源焊盘分别与所述触控电极层同层设置。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第一焊盘、所述第一连接导线以及所述第一源焊盘分别位于所述对置基板朝向所述阵列基板的一侧。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置基板包括黑色矩阵;
在所述显示区内,所述第一连接导线与所述黑色矩阵在垂直于所述对置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完全交叠。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所述第一焊盘位于第一侧边,所述第一源焊盘位于第二侧边;
所述第一侧边和所述第二侧边相邻设置。
13.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532478.7A CN108732830B (zh) | 2018-05-29 | 2018-05-29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532478.7A CN108732830B (zh) | 2018-05-29 | 2018-05-29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732830A CN108732830A (zh) | 2018-11-02 |
CN108732830B true CN108732830B (zh) | 2024-01-23 |
Family
ID=639365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532478.7A Active CN108732830B (zh) | 2018-05-29 | 2018-05-29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8732830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671365A (zh) * | 2019-01-30 | 2019-04-23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Micro-LED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
TWI695211B (zh) * | 2019-05-31 | 2020-06-01 |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顯示裝置 |
CN110596922B (zh) * | 2019-09-23 | 2021-07-23 |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N112562554B (zh) * | 2020-12-04 | 2022-10-11 |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 显示模组及其检测方法 |
Citations (1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149497A (zh) * | 2006-09-22 | 2008-03-26 | 三星Sdi株式会社 | 液晶显示装置和采用该液晶显示装置的便携式显示设备 |
CN101196653A (zh) * | 2006-12-04 | 2008-06-11 | Lg.菲利浦Lcd株式会社 | 液晶显示装置 |
CN100545720C (zh) * | 2003-05-02 | 2009-09-30 | 株式会社日立显示器 | 显示装置 |
CN101929639A (zh) * | 2009-06-18 | 2010-12-29 |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 背光单元和具有该背光单元的液晶显示设备 |
CN102789072A (zh) * | 2011-05-18 | 2012-11-21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三维显示切换面板及其静电防护方法 |
KR20130072970A (ko) * | 2011-12-22 | 2013-07-02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구비한 액정표시장치 |
CN104235683A (zh) * | 2013-06-12 | 2014-12-24 |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 发光二极管组件和包括它的液晶显示装置 |
CN105118453A (zh) * | 2015-07-03 | 2015-12-02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器及显示器的制造方法 |
CN105652363A (zh) * | 2016-03-30 | 2016-06-08 |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 |
CN206074960U (zh) * | 2016-09-18 | 2017-04-05 | 重庆中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防止断路的背光模组主排线 |
CN106681068A (zh) * | 2016-12-28 | 2017-05-17 |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N106773204A (zh) * | 2016-12-23 | 2017-05-31 |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反射式双面显示装置 |
CN206671732U (zh) * | 2017-03-22 | 2017-11-24 | 上海幻玻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隐藏布线的双电极调光玻璃 |
CN206671713U (zh) * | 2017-03-22 | 2017-11-24 | 上海幻玻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隐藏布线的单电极调光玻璃 |
CN107632475A (zh) * | 2017-10-31 | 2018-01-26 |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N107765467A (zh) * | 2016-08-23 | 2018-03-06 |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 显示装置 |
CN107870472A (zh) * | 2016-09-22 | 2018-04-03 |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 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1957998B1 (ko) * | 2012-06-20 | 2019-07-03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표시 패널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
CN103268029B (zh) * | 2013-05-24 | 2015-11-25 |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器 |
-
2018
- 2018-05-29 CN CN201810532478.7A patent/CN108732830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0545720C (zh) * | 2003-05-02 | 2009-09-30 | 株式会社日立显示器 | 显示装置 |
CN101149497A (zh) * | 2006-09-22 | 2008-03-26 | 三星Sdi株式会社 | 液晶显示装置和采用该液晶显示装置的便携式显示设备 |
CN101196653A (zh) * | 2006-12-04 | 2008-06-11 | Lg.菲利浦Lcd株式会社 | 液晶显示装置 |
CN101929639A (zh) * | 2009-06-18 | 2010-12-29 |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 背光单元和具有该背光单元的液晶显示设备 |
CN102789072A (zh) * | 2011-05-18 | 2012-11-21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三维显示切换面板及其静电防护方法 |
KR20130072970A (ko) * | 2011-12-22 | 2013-07-02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구비한 액정표시장치 |
CN104235683A (zh) * | 2013-06-12 | 2014-12-24 |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 发光二极管组件和包括它的液晶显示装置 |
CN105118453A (zh) * | 2015-07-03 | 2015-12-02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器及显示器的制造方法 |
CN105652363A (zh) * | 2016-03-30 | 2016-06-08 |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 |
CN107765467A (zh) * | 2016-08-23 | 2018-03-06 |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 显示装置 |
CN206074960U (zh) * | 2016-09-18 | 2017-04-05 | 重庆中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防止断路的背光模组主排线 |
CN107870472A (zh) * | 2016-09-22 | 2018-04-03 |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 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CN106773204A (zh) * | 2016-12-23 | 2017-05-31 |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反射式双面显示装置 |
CN106681068A (zh) * | 2016-12-28 | 2017-05-17 |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N206671732U (zh) * | 2017-03-22 | 2017-11-24 | 上海幻玻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隐藏布线的双电极调光玻璃 |
CN206671713U (zh) * | 2017-03-22 | 2017-11-24 | 上海幻玻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隐藏布线的单电极调光玻璃 |
CN107632475A (zh) * | 2017-10-31 | 2018-01-26 |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732830A (zh) | 2018-11-0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180494B (zh)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CN108445686B (zh) |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与显示装置 | |
JP5917694B2 (ja) | 表示装置 | |
JP5976195B2 (ja) | 表示装置 | |
CN108732830B (zh)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
CN103376605B (zh) | 显示装置 | |
JP3630116B2 (ja) | 電気光学ユニットおよび電子機器 | |
CN112420736B (zh) | 像素阵列基板 | |
KR20080057953A (ko) | 표시 장치 | |
CN103649889A (zh) | 显示装置 | |
CN108363254B (zh) |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
US10551700B2 (en) | Display apparatus including a backlight assembly | |
US10991726B2 (en) | Pixel array substrate | |
CN109542273B (zh) |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
CN109557733B (zh) |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
US12147137B2 (en) | Arr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panel | |
CN114446260B (zh) | 一种阵列基板及显示装置 | |
CN113109963A (zh) | 一种阵列基板、液晶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US10725600B2 (en) | Position input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with position input function | |
JP2016038697A (ja) | センサ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 |
CN110471223B (zh)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
CN114203764A (zh) |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
CN111427207A (zh) |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
US20240074257A1 (en) | Display panel and electronic device | |
CN114185190B (zh) |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