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697303B - 弯曲操作装置和内窥镜 - Google Patents
弯曲操作装置和内窥镜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697303B CN108697303B CN201680081818.8A CN201680081818A CN108697303B CN 108697303 B CN108697303 B CN 108697303B CN 201680081818 A CN201680081818 A CN 201680081818A CN 108697303 B CN108697303 B CN 10869730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ending operation
- bending
- endoscope
- tubular members
- wire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00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7935 neut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4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4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8000003384 imag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4
- 210000003811 finger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265 preven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809 Tefl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6362 Teflo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31 composi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3813 thumb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91 wire draw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5—Flexible endoscopes
- A61B1/0051—Flexible endoscopes with controlled bending of insertion part
- A61B1/0057—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force transmission elements, e.g. control wire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06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endoscope body
- A61B1/00066—Proximal part of endoscope body, e.g. handle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163—Optical arrangements
- A61B1/00165—Optical arrangements with light-conductive means, e.g. fibre optic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5—Flexible endoscopes
- A61B1/0051—Flexible endoscopes with controlled bending of insertion part
- A61B1/0052—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control elements, e.g. handle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3/00—Telescopes, e.g. binoculars; Periscopes; Instruments for viewing the inside of hollow bodies; Viewfinders; Optical aiming or sighting devices
- G02B23/24—Instruments or systems for viewing the inside of hollow bodies, e.g. fibrescopes
- G02B23/2407—Optical details
- G02B23/2423—Optical details of the distal end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3/00—Telescopes, e.g. binoculars; Periscopes; Instruments for viewing the inside of hollow bodies; Viewfinders; Optical aiming or sighting devices
- G02B23/24—Instruments or systems for viewing the inside of hollow bodies, e.g. fibrescopes
- G02B23/2476—Non-optical details, e.g. housings, mountings, support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002—Operational features of endoscopes
- A61B1/00043—Operational features of endoscopes provided with output arrangement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06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endoscope body
- A61B1/00071—Insertion part of the endoscope body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131—Accessories for endoscop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urgery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Pathology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stronomy & Astrophysics (AREA)
- Endoscopes (AREA)
- Instruments For Viewing The Inside Of Hollow Bodies (AREA)
Abstract
弯曲操作装置(70)具有:弯曲操作杆(45),其以相对于内窥镜(1)的操作部(3)的长度方向具有角度的方式被支承为能够倾动;线牵引部件(54),其与弯曲操作杆(45)的倾动动作联动;多个弯曲操作线(65a~65d),它们根据线牵引部件(54)的位移而被牵引松弛,使弯曲部(7)进行弯曲动作;以及多个管状部件(68a~68d),它们供多个弯曲操作线(65a~65d)贯穿插入,以使在弯曲部(7)呈大致直线状的弯曲操作杆(45)的中立位置时多个弯曲操作线(65a~65d)大致平行的方式对多个弯曲操作线(65a~65d)的延伸设置方向进行变更。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与对弯曲操作杆的倾动操作联动地使弯曲部进行弯曲动作的弯曲操作装置和内窥镜。
背景技术
以往,为了对生物体的体内、构造物的内部等观察有困难的被检体的内部的地方进行观察,能够插入到被检体内的内窥镜例如在医疗领域或工业领域中被广泛利用。
在这样的内窥镜的插入部中设置有用于提高被检体内的插入性和观察性的弯曲部。该弯曲部由设置于操作部的弯曲操作装置进行弯曲操作。
例如,作为用于对插入部的弯曲部进行弯曲操作的弯曲操作装置,在WO2012-117835号公报中公开有操纵杆型的管状操作装置。
公开有如下的技术:为了减小对与操纵杆型的弯曲操作杆连接的弯曲操作线进行牵引的操作力量,现有的弯曲操作装置具有使滑轮旋转的马达而使弯曲部进行动作,该滑轮供弯曲操作线的中途部以松弛状态卷绕配置。
可是,在像WO2012-117835号公报所公开的那样的在操作部上具有操纵杆型的弯曲操作杆的现有的内窥镜中,在内部设置有气缸等用于各种内窥镜功能的内置部件,该气缸安装有抽吸阀,为了使操作部变小,需要以使操纵杆型的弯曲操作杆的可动范围与气缸等内置部件不发生干涉的方式进行配置。
另外,由于操纵杆型的弯曲操作杆的能够倾动的角度通常被制限,因此需要充分地确保弯曲操作线的牵引松弛量。
而且,在便携式内窥镜中,在考虑了对操作部进行把持的手对弯曲操作杆的倾倒操作性的位置设置有弯曲操作杆,期望使多个弯曲操作线相对于基于弯曲操作杆的倾倒操作的位移量的牵引松弛量恒定。
此时,存在如下的问题:在插入部的弯曲部为直线状态的中立状态下,若操纵杆型的弯曲操作杆相对于操作部倾斜设置,则无法获得相对于弯曲操作杆的位移而恒定的线牵引松弛量。
并且,在操作部上具有操纵杆型的弯曲操作杆的现有的内窥镜中,存在如下的课题:为了确保使弯曲部弯曲至期望的弯曲角度的线牵引量,而使操作部大型化。
因此,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的弯曲操作装置和内窥镜:防止了操作部的大型化,使多个线相对于基于弯曲操作杆的倾倒的位移量的牵引松弛量恒定,并且稳定地获得使弯曲部弯曲至期望的弯曲角度的弯曲操作线的牵引松弛量。
发明内容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弯曲操作装置具有:弯曲操作杆,其以相对于内窥镜的操作部的长度方向具有角度的方式被支承为能够倾动;线牵引部件,其设置于所述操作部内,具有与所述弯曲操作杆的倾动动作联动地进行位移的多个臂部;多个弯曲操作线,它们与所述多个臂部连接,根据所述线牵引部件的位移而被牵引松弛,由此使设置于所述内窥镜的插入部的弯曲部进行弯曲动作,该多个弯曲操作线在所述操作部内在各自规定的方向上延伸设置;多个管状部件,它们分别供所述多个弯曲操作线贯穿插入,具有在所述弯曲部呈大致直线状的所述弯曲操作杆的中立位置时接受朝向所述各自规定的方向的所述多个弯曲操作线的朝向所述各自规定的方向的前端部、和位于比所述前端部靠基端侧的位置且配置成对所述多个弯曲操作线的延伸设置方向进行变更而使它们大致平行的基端部,该多个管状部件的所述前端部和所述基端部配置在所述操作部内,将大致平行配置的所述多个弯曲操作线向所述多个臂部引导;第一固定部件,其将所述多个管状部件的所述前端部朝向所述各自规定的方向固定于所述操作部内;以及第二固定部件,其将所述多个管状部件的所述基端部以大致平行的方式固定于所述操作部内。
另外,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内窥镜在所述操作部设置有弯曲操作装置,该弯曲操作装置具有:弯曲操作杆,其以相对于内窥镜的操作部的长度方向具有角度的方式被支承为能够倾动;线牵引部件,其设置于所述操作部内,具有与所述弯曲操作杆的倾动动作联动地进行位移的多个臂部;多个弯曲操作线,它们与所述多个臂部连接,根据所述线牵引部件的位移而被牵引松弛,由此使设置于所述内窥镜的插入部的弯曲部进行弯曲动作,该多个弯曲操作线在所述操作部内在各自规定的方向上延伸设置;多个管状部件,它们分别供所述多个弯曲操作线贯穿插入,具有在所述弯曲部呈大致直线状的所述弯曲操作杆的中立位置时接受朝向所述各自规定的方向的所述多个弯曲操作线的朝向所述各自规定的方向的前端部、和位于比所述前端部靠基端侧的位置且配置成对所述多个弯曲操作线的延伸设置方向进行变更而使它们大致平行的基端部,该多个管状部件的所述前端部和所述基端部配置在所述操作部内,将大致平行配置的所述多个弯曲操作线向所述多个臂部引导;第一固定部件,其将所述多个管状部件的所述前端部朝向所述各自规定的方向固定于所述操作部内;以及第二固定部件,其将所述多个管状部件的所述基端部以大致平行的方式固定于所述操作部内。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内窥镜的外观的主视图。
图2是示出内窥镜的外观的右侧视图。
图3是示出内窥镜的外观的俯视图。
图4是示出前端部和弯曲部的主要部分的横剖视图。
图5是沿着图4的V-V线示出前端部的剖视图。
图6是示出线牵引部件与气缸的配置关系的说明图。
图7是示出线牵引机构与气缸的配置关系的立体图。
图8是示出线牵引机构的内部构造体的立体图。
图9是示出线牵引机构的内部构造体的分解立体图。
图10是操作部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图11是用于对弯曲操作装置进行说明的剖视图。
图12是用于对变形例的弯曲操作装置进行说明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方式进行说明。
另外,在下面的说明中,基于各实施方式的附图是示意性的,应注意到各部分的厚度与宽度的关系、各个部分的厚度的比例等与现实情况不同,有时在附图的相互之间也包含有彼此的尺寸关系或比例不同的部分。
附图涉及本发明的一个方式,图1是示出内窥镜的外观的主视图,图2是示出内窥镜的外观的右侧视图,图3是示出内窥镜的外观的俯视图,图4是示出前端部和弯曲部的主要部分的横剖视图,图5是沿着图4的V-V线示出前端部的剖视图,图6是示出线牵引部件与气缸的配置关系的说明图,图7是示出线牵引机构与气缸的配置关系的立体图,图8是示出线牵引机构的内部构造体的立体图,图9是示出线牵引机构的内部构造体的分解立体图,图10是操作部的主要部分剖视图,图11是用于对弯曲操作装置进行说明的剖视图,图12是用于对变形例的弯曲操作装置进行说明的剖视图。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1是支气管用的内窥镜1,该内窥镜1构成为具有:插入部2,其形成为细长管状;操作部3,其与该插入部2的基端连接设置;作为内窥镜线缆的通用线缆4,其从该操作部3延伸设置;以及内窥镜连接器5,其配设于该通用线缆4的前端。
插入部2由具有挠性的管体构成,该管体从前端侧依次连接设置有前端部6、弯曲部7以及挠性管部8。
操作部3构成为具有:防折部30,其在覆盖挠性管部8的基端的状态下与该挠性管部8连接;把持部31,其与该防折部30连接设置,能够供使用者等的手进行把持;以及操作部主体32,其与该把持部31的基端侧连接设置。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操作部3中的绕插入轴O的方向等是以使用者等对把持部31进行把持的状态为基准而定义的,具体而言,对操作部3定义了以对把持部31进行把持的使用者等为基准的前后左右方向(前表面、背面以及左右侧面等)。
如图1所示,操作部3的把持部31形成为相对于插入轴O(中心轴)左右对称的形状,使用者等利用左手或者右手中的任意一只手均能够同样地进行把持。
另外,在把持部31的前端侧的前表面设置有处置器具贯穿插入部35。该处置器具贯穿插入部35构成为具有供各处的处置器具(未图示)插入的处置器具贯穿插入口35a。
操作部3的操作部主体32的左右形状为相对于插入轴O左右对称地隆起的形状,在该操作部主体32的前端侧的左右侧面分别形成有引导用凹部32a,该引导用凹部32a将对把持部31进行把持的使用者的食指等引导至操作按钮组40。
在操作部3的内部,后述的处置器具贯穿插入通道13(参照图4)经由未图示的分支部件与处置器具贯穿插入口35a连通。另外,作为用于堵塞处置器具贯穿插入口35a的盖部件的钳子栓(未图示)相对于处置器具贯穿插入部35装卸自如。
操作部主体32由在把持部31的基端侧主要向左右侧方和前方隆起的呈大致部分球状的中空部件构成。在该操作部主体32的前表面侧配设有用于执行内窥镜1的各种功能的操作按钮组40。
这些操作按钮组40构成为例如具有:抽吸按钮41a,其从装卸自如地安装于操作部主体32的抽吸阀41突出;以及2个按钮开关42,它们能够从与内窥镜1相关的各种功能中分配任意的功能。
该抽吸按钮41a和按钮开关42以左右对称的方式配置于操作部主体32的前表面侧。
即,本实施方式的抽吸按钮41a以与插入轴O重叠的方式配置于操作部主体32的左右宽度方向的中央。
另外,2个按钮开关42配置在比抽吸按钮41a靠前端侧的夹着插入轴O左右对称的位置。
如图2和图3所示,在操作部主体32的背面侧配设有操纵杆型的弯曲操作杆45,作为用于对弯曲部7进行弯曲操作的弯曲操作杆。
例如如图3所示,关于该弯曲操作杆45的倾动方向,例如将倾动操作的左右方向定义为作为与插入轴O垂直的方向的操作部3的左右宽度方向,将上下方向定义为与该左右宽度方向垂直的方向。
更具体而言,关于本实施方式的弯曲操作杆45的倾动方向,例如将图3中的纸面左侧定义为用于使弯曲部7向左侧弯曲的倾动方向(左倾动方向),将图3中的纸面右侧定义为用于使弯曲部7向右侧弯曲的倾动方向(右倾动方向),将图3中的纸面下侧定义为用于使弯曲部7向上侧弯曲的倾动方向(上倾动方向),将图3中的纸面上侧定义为用于使弯曲部7向下侧弯曲的倾动方向(下倾动方向)。
在弯曲操作杆45的突端部设置有能够供使用者等的拇指等抵接的手指贴靠部46。
通用线缆4从该操作部主体32的一个侧部(例如,左侧部)延伸。该通用线缆4是如下的复合线缆;在内部贯穿插入有穿过插入部2的内部从前端部6侧至操作部3进而从操作部3延伸的各种信号线等,并且贯穿插入有光源装置(未图示)的光导12,还贯穿插入有从送气送水装置(未图示)延伸的送气送水用管。
设置于通用线缆4的端部的内窥镜连接器5(参照图1)构成为在侧面部具有连接着信号线缆的电连接器部5a,该电连接器部5a对内窥镜连接器5与外部设备的视频处理器(未图示)之间进行连接,并且该内窥镜连接器5具有连接着光导和电缆的光源连接器部5b,该光源连接器部5b对内窥镜连接器5与作为外部设备的光源装置之间进行连接。
如图4和图5所示,在前端部6内设置有金属制的前端硬质部10,在该前端硬质部10中保持有摄像单元11、一对光导12以及处置器具贯穿插入通道13,其中,该摄像单元11内置有CCD、CMOS等摄像元件。
另外,在前端部6内,在前端硬质部10的基端侧外嵌有呈大致圆筒形状的最前端弯曲块20,该最前端弯曲块20的外周被弯曲橡胶22覆盖。在最前端弯曲块20的内周的绕插入轴O的4个地方设置有线固定部21,在各线固定部21上分别固定有贯穿插入到插入部2内的作为牵引线的4根弯曲操作线65a、65b、65c、65d中的任意一根的前端。
这里,为了不使前端部6粗径化并有效地配置各构成部件,在前端硬质部10和最前端弯曲块20内,作为大型部件的摄像单元11和处置器具贯穿插入通道13左右并列地配置,在通过该配置而在上下形成的空间中分别配置有光导12。
另外,为了避免摄像单元11和处置器具贯穿插入通道13与各弯曲操作线65a、65b、65c、65d的干涉,各线固定部21设置于相对于前端部6的上下左右位置绕插入轴O旋转移动了规定的角度后的位置。
即,例如如图5所示,在最前端弯曲块20上,在以前端部6的上方向为基准绕插入轴O在左右分别30~60度的范围内旋转移动的位置和以前端部6的下方向为基准绕插入轴O在左右分别30~60度的范围内旋转移动的位置设置有各线固定部21。
弯曲部7构成为能够根据手术医生等对操作部3的操作输入而主动地向包含上下左右方向(UP-DOWN/RIGHT-LEFT)在内的绕插入轴O的所有方向弯曲。
即,本实施方式的弯曲部7构成为具有弯曲块组24,该弯曲块组24是多个弯曲块25经由配置在插入部2的上下方向上的枢轴部25a和配置在插入部2的左右方向上的枢轴部25b交替连结而成的。
从摄像单元11延伸的信号线缆11a、光导12以及处置器具贯穿插入通道13以与前端部6内大致相同的配置贯穿插入到该弯曲块组24的内部。
另外,在构成弯曲块组24的规定的弯曲块25上,在绕插入轴O的旋转配置与上述的各线固定部21大致相同的位置上形成有分别供各弯曲操作线65a、65b、65c、65d贯穿插入的线引导件(未图示)。并且,弯曲块组24的外周被从前端部6侧延伸的弯曲橡胶22覆盖。
挠性管部8由能够被动弯曲的具有挠性的管体构成。在该挠性管部8的内部贯穿插入有上述的信号线缆11a、光导12以及处置器具贯穿插入通道13(这里均未图示)。
接下来,以下对内置于操作部3的各部的结构进行详细地说明。
如图6所示,在操作部主体32的内部设置有气缸43,该气缸43与抽吸阀41连接设置。该气缸43能够供抽吸阀41装卸自如地安装,与抽吸按钮41a的配置对应地以与插入轴O重叠的方式配置于操作部主体32的左右宽度方向的中央。
弯曲操作杆45例如由能够向包含上下左右方向在内的所有方向倾动的操纵杆型的杆构成。该弯曲操作杆45配置在操作部主体32的背面侧左右对称的位置。
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弯曲操作杆45以与插入轴O重叠的方式配置于操作部主体32的左右宽度方向的中央,并且,作为杆轴的弯曲操作杆45的中心轴O1相对于操作部主体32的长度方向(插入轴O方向)具有规定的角度θ(参照图10)。
另外,如图7至图10所示,在操作部3的内部,在弯曲操作杆45的基端侧连接设置有线牵引机构50,并且,在该线牵引机构50上,经由中继杆机构60而连接有各弯曲操作线65a、65b、65c、65d。
图7至图10所示的线牵引机构50构成为具有:壳体51;转动框52,其转动(摆动)自如地轴支承于该壳体51内;基座部件53,其转动(摆动)自如地轴支承于该转动框52内;以及线牵引部件54,其固定设置于该基座部件53。
壳体51由呈大致圆筒形状的部件构成,在该壳体51的周壁贯穿设置有彼此对置的轴孔51a。
转动框52例如由呈大致矩形形状的框体构成。在该转动框52中,贯穿设置有在长度方向两端部的中央彼此对置的一对螺纹孔52a,还贯穿设置有在短边方向两端部的中央彼此对置的一对轴孔52b。
而且,通过分别贯穿插入于壳体51的各轴孔51a中的螺钉55与各螺纹孔52a螺合,转动框52被轴支承为相对于壳体51转动自如。
基座部件53由呈大致圆柱形状的部件构成。在该基座部件53的中心轴上一体形成有弯曲操作杆45。另外,在基座部件53的周部形成有彼此对置的一对平坦部53b,还贯穿设置有贯穿这些平坦部53b的螺纹孔53c。
分别贯穿插入于转动框52的各轴孔52b中的螺钉56与该螺纹孔53c螺合,由此,基座部件53被轴支承为相对于转动框52转动自如。
而且,通过这样基座部件53隔着转动框52而支承于壳体51,与基座部件53一体地连接设置的弯曲操作杆45能够向任意的方向倾动。
线牵引部件54由臂部54b向彼此不同的4个方向延伸的板状的部件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更具体而言,线牵引部件54由彼此相邻的臂部54b所成的角度被设定为90度的十字状的板状部件构成,其中心部54a经由螺钉57而固定于基座部件53。
即,在线牵引部件54上隔着基座部件53连结有弯曲操作杆45,由此,各臂部54b的前端侧能够与弯曲操作杆45的倾动动作联动地位移。
另外,在这样被支承为能够位移的各臂部54b的前端侧贯穿设置有线固定孔54c。另外,各臂部54b所成的角度不限定于90度,例如也可以在以该90度为基准的±30度的范围内任意变更。
这样构成的线牵引机构50配置成在操作部主体32内与气缸43前后对置。在该情况下,线牵引机构50的各臂部54b配置于相对于针对弯曲操作杆45进行了定义的上下左右的倾动方向绕该弯曲操作杆45的中心轴O1分别在30度~60度的范围内旋转移动后的位置(例如,旋转移动了45度后的位置)。
由此,例如如图6和图7所示,线牵引机构50以使气缸43面向线牵引部件54的2个臂部54b之间的状态配置。
这里,以下对本实施方式的弯曲操作装置70所具有的4个弯曲操作线65a、65b、65c、65d和4个管状部件68a、68b、68c、68d的结构进行更加详细地说明,该4个弯曲操作线65a、65b、65c、65d与线牵引部件54的4个臂部54b连接,该4个管状部件68a、68b、68c、68d变更该4个弯曲操作线65a、65b、65c、65d在操作部3内的延伸设置方向。
如图6和图7所示,弯曲操作装置70的线牵引机构50配置成在操作部主体32内与安装有抽吸阀41的气缸43前后对置,线牵引部件54的4个臂部54b配置于绕作为杆轴的弯曲操作杆45的中心轴O1旋转移动(这里是45°)后的位置,其中,该弯曲操作杆45的中心轴O1相对于操作部主体32的长度方向(插入轴O方向)具有规定的角度θ。而且,这里,以使气缸43面向线牵引部件54的作为上方侧的2个臂部54b之间的状态配置。
因此,如图7和图10所示,弯曲操作装置70配置有作为柔软的具有挠性的管体的4个管状部件68a、68b、68c、68d,该4个管状部件68a、68b、68c、68d以使在操作部主体32内与线牵引部件54的4个臂部54b连接的各弯曲操作线65a、65b、65c、65d与作为内置物的气缸43等不发生干涉的方式分别供各弯曲操作线65a、65b、65c、65d贯穿插入。
该4个管状部件68a、68b、68c、68d由SUS等金属或树脂形成密集卷绕线圈状,或者由特氟龙(Teflon)(注册商标)管等柔软的树脂管形成。
如图10和图11所示,该4个管状部件68a、68b、68c、68d具有规定的松弛度,线牵引机构50的附近位置的一端部分和延伸设置在操作部主体32的前端侧的位置的另一端部的两端部分别被固定部件71a、71b、72a、72b、73a、73b、74a、74b固定在操作部主体32内。
另外,在图11中,图示了2个弯曲操作线、2个管状部件以及对该2个管状部件的两端进行固定的4个固定部件。
另外,虽然这里未图示详细,但各固定部件71a、71b、72a、72b、73a、73b、74a、74b固定于操作部主体32或者框架等。
而且,在作为杆轴的弯曲操作杆45的中心轴O1相对于操作部主体32的长度方向(插入轴O方向)具有规定的角度θ的弯曲操作杆45处于使弯曲部7为大致直线状态的中立状态时(参照图10),如图11所示,各弯曲操作线65a、65b、65c、65d的线轴X1、X2、X3、X4彼此大致平行,并且4个管状部件68a、68b、68c、68d在操作部主体32内被位于线牵引机构50的附近的4个固定部件71a、72a、73a、74a固定配设于指向各臂部54b的位置。
换言之,4个管状部件68a、68b、68c、68d设置于向各臂部54b以相同的角度(例如,相对于臂部54b的垂直方向±20°左右的误差范围内的角度)入射的位置,以使得在作为杆轴的弯曲操作杆45的中心轴O1相对于操作部主体32的长度方向(插入轴O方向)具有规定的角度θ的弯曲操作杆45处于使弯曲部7为大致直线状态的中立状态下,各弯曲操作线65a、65b、65c、65d的线轴X1、X2、X3、X4彼此大致平行。
而且,4个管状部件68a、68b、68c、68d的配设位置被固定部件71a、72a、73a、74a设定为:使这里的各弯曲操作线65a、65b、65c、65d各自的线轴X1、X2、X3、X4具有与臂部54b的延伸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的大致垂直的角度(≈90度),这里是与作为杆轴的弯曲操作杆45的中心轴O1平行地入射。
即,弯曲操作装置70被设定成:在操作部主体32内各弯曲操作线65a、65b、65c、65d的中途贯穿插入于4个管状部件68a、68b、68c、68d,通过该4个管状部件68a、68b、68c、68d,在以相对于操作部主体32的长度方向(插入轴O方向)具有规定的角度的方式倾斜设置的弯曲操作杆45处于使弯曲部7为大致直线状态的中立状态下,使各弯曲操作线65a、65b、65c、65d大致平行,并且与作为杆轴的弯曲操作杆45的中心轴O1平行地指向,其中,该弯曲操作杆45在这里与臂部54b的延伸方向大致垂直。
因此,内窥镜1通过设置于弯曲操作装置70的4个管状部件68a、68b、68c、68d使在各臂部54b延伸的4个弯曲操作线65a、65b、65c、65d大致平行,与基于弯曲操作杆45的倾倒操作的各臂部54b的位移量对应的4个弯曲操作线65a、65b、65c、65d的牵引松弛量恒定,从而能够进行稳定的弯曲部7的弯曲操作。
并且,各弯曲操作线65a、65b、65c、65d具有与各自臂部54b的延伸方向这里是大致垂直的方向的大致垂直的角度(≈90度),而与作为杆轴的弯曲操作杆45的中心轴O1平行地入射,从而不需要使操作部主体32不必要地大,能够使用于获得用于使弯曲部7期望地弯曲的角度的操作部主体32的大小最优化,从而防止了操作部3的大型化。
另外,各弯曲操作线65a、65b、65c、65d从线牵引机构50的附近位置贯穿插入于柔软的具有挠性的各管状部件68a、68b、68c、68d,能够以与设置于操作部3内的安装有抽吸阀41的气缸43等内置部件不发生干涉的方式,将各管状部件68a、68b、68c、68d以挠曲的状态配置在操作部3内的空出的空间,因此提高了操作部3内的布局的自由度。
由此,也不需要使操作部主体32不必要地大,而能够使用于获得用于使弯曲部7期望地弯曲的角度的操作部主体32的大小最优化,从而不仅防止了操作部3的大型化,而且内置部件也不会与进退的各弯曲操作线65a、65b、65c、65d接触,能够防止内置部件的损伤。
根据以上的说明,具有本实施方式的弯曲操作装置70的内窥镜构成为:能够防止操作部3的大型化,各弯曲操作线65a、65b、65c、65d相对于基于作为弯曲操作杆的弯曲操作杆45的倾倒的位移量的牵引松弛量恒定,并且稳定地获得使弯曲部7弯曲至期望的弯曲角度的各弯曲操作线65a、65b、65c、65d的牵引松弛量。
并且,具有弯曲操作装置70的内窥镜采用配设于操作部3内的内置物不会与进退的各弯曲操作线65a、65b、65c、65d接触的结构,从而也能够防止内置物的损伤。
另外,在上述中,采用了将各弯曲操作线65a、65b、65c、65d贯穿插入于柔软的具有挠性的各管状部件68a、68b、68c、68d的结构,但也可以是使各管状部件68a、68b、68c、68d变形成与操作部3内的内置物不发生干涉的形状的金属管、树脂管等硬质的管状部件。
在该情况下,如图12所示,各管状部件68a、68b、68c、68d不需要设置对延伸设置在操作部主体32的前端侧的位置的各自的另一端部进行固定的固定部件71b、72b、73b、74b。
即,如图12所示,在4个管状部件68a、68b、68c、68d是金属管、树脂管等硬质的管状部件的情况下,只要仅将线牵引机构50的附近位置的一端部分通过固定部件71a、72a、73a、74a而固定在操作部主体32内即可。
另外,本发明不限定于以上说明的各实施方式,能够进行各种变形和变更,这些变形和变更也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如下的弯曲操作装置和内窥镜:防止了操作部的大型化,使多个线相对于基于弯曲操作杆的倾倒的位移量的牵引松弛量恒定,并且稳定地获得使弯曲部弯曲至期望的弯曲角度的弯曲操作线的牵引松弛量。
本申请是以2016年3月24日在日本申请的日本特愿2016-060365号作为优先权主张的基础而申请的,上述的公开内容在本申请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中被引用。
Claims (4)
1.一种弯曲操作装置,
该弯曲操作装置具有:
弯曲操作杆,其以相对于内窥镜的操作部的长度方向具有角度的方式被支承为能够倾动;
线牵引部件,其设置于所述操作部内,具有与所述弯曲操作杆的倾动动作联动地进行位移的多个臂部;以及
多个弯曲操作线,它们与所述多个臂部连接,根据所述线牵引部件的位移而被牵引松弛,由此使设置于所述内窥镜的插入部的弯曲部进行弯曲动作,该多个弯曲操作线在所述操作部内在各自规定的方向上延伸设置,
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曲操作装置还具有:
多个管状部件,它们分别供所述多个弯曲操作线贯穿插入,具有在所述弯曲部呈大致直线状的所述弯曲操作杆的中立位置时接受朝向所述各自规定的方向的所述多个弯曲操作线的朝向所述各自规定的方向的前端部、和位于比所述前端部靠基端侧的位置且配置成对所述多个弯曲操作线的延伸设置方向进行变更而使它们大致平行的基端部,该多个管状部件的所述前端部和所述基端部配置在所述操作部内,将大致平行配置的所述多个弯曲操作线向所述多个臂部引导;
第一固定部件,其将所述多个管状部件的所述前端部朝向所述各自规定的方向固定于所述操作部内;以及
第二固定部件,其将所述多个管状部件的所述基端部以大致平行的方式固定于所述操作部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弯曲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管状部件配置在与所述操作部内的内置物不发生干涉的空出的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弯曲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管状部件是柔软的具有挠性的管体。
4.一种内窥镜,其特征在于,
该内窥镜在所述操作部设置有权利要求1所述的弯曲操作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6-060365 | 2016-03-24 | ||
JP2016060365 | 2016-03-24 | ||
PCT/JP2016/077266 WO2017163460A1 (ja) | 2016-03-24 | 2016-09-15 | 湾曲操作装置および内視鏡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697303A CN108697303A (zh) | 2018-10-23 |
CN108697303B true CN108697303B (zh) | 2020-08-11 |
Family
ID=599001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80081818.8A Active CN108697303B (zh) | 2016-03-24 | 2016-09-15 | 弯曲操作装置和内窥镜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337589B2 (zh) |
JP (1) | JP6301014B2 (zh) |
CN (1) | CN108697303B (zh) |
WO (1) | WO2017163460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3544482A4 (en) | 2016-11-28 | 2020-07-22 | Adaptivendo LLC | SEPARABLE DISPOSABLE SHAFT ENDOSCOPE |
JP3215550U (ja) * | 2017-01-25 | 2018-03-29 | 珠海嘉潤医用影像科技有限公司Zhuhai Kaden Medical Imaging Technology Co., Ltd | 気管支鏡の引張コードのための制御機構 |
WO2019069608A1 (ja) * | 2017-10-02 | 2019-04-11 |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 内視鏡 |
JP7178430B2 (ja) * | 2019-02-12 | 2022-11-25 |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 内視鏡 |
USD1018844S1 (en) | 2020-01-09 | 2024-03-19 | Adaptivendo Llc | Endoscope handle |
USD1051380S1 (en) | 2020-11-17 | 2024-11-12 | Adaptivendo Llc | Endoscope handle |
USD1070082S1 (en) | 2021-04-29 | 2025-04-08 | Adaptivendo Llc | Endoscope handle |
USD1031035S1 (en) | 2021-04-29 | 2024-06-11 | Adaptivendo Llc | Endoscope handle |
USD1066659S1 (en) | 2021-09-24 | 2025-03-11 | Adaptivendo Llc | Endoscope handle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5068468A1 (ja) * | 2013-11-07 | 2015-05-14 | オリンパス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 内視鏡 |
JP2015104627A (ja) * | 2013-12-02 | 2015-06-08 | オリンパス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 挿入機器,内視鏡 |
WO2015174139A1 (ja) * | 2014-05-16 | 2015-11-19 |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 内視鏡 |
US20160029878A1 (en) * | 2014-08-01 | 2016-02-04 | Fujifilm Corporation | Endoscope, part fixing structure for endoscope, and part fixing method for endoscope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433107B2 (ja) * | 1999-08-18 | 2010-03-17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内視鏡のアングル操作ワイヤの案内装置 |
JP2004248777A (ja) | 2003-02-19 | 2004-09-09 | Pentax Corp | 内視鏡 |
JP4383127B2 (ja) | 2003-08-26 | 2009-12-16 |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 内視鏡 |
JP5484483B2 (ja) | 2008-12-10 | 2014-05-07 | アンブ・エ/エス | 内視鏡の屈曲部分制御機構 |
JP5534574B2 (ja) * | 2009-03-19 | 2014-07-02 | 独立行政法人国立がん研究センター | 挿入器具の湾曲操作装置 |
JP5566221B2 (ja) * | 2010-08-23 | 2014-08-06 |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 ワイヤガイド部材 |
EP2649922A4 (en) | 2011-02-28 | 2018-01-17 | Olympus Corporation | Endoscope and medical apparatus |
JP5851118B2 (ja) * | 2011-05-25 | 2016-02-03 |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 内視鏡装置 |
JP5826862B2 (ja) * | 2012-01-16 | 2015-12-02 |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 挿入装置 |
US20130197309A1 (en) * | 2012-01-31 | 2013-08-01 |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 Endoscope |
CN103648360B (zh) * | 2012-04-06 | 2016-05-11 |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 插入设备 |
CN105120732B (zh) * | 2013-05-29 | 2017-03-08 |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 内窥镜 |
WO2015151093A1 (en) * | 2014-03-31 | 2015-10-08 | Human Extensions Ltd. | Steerable medical device |
-
2016
- 2016-09-15 CN CN201680081818.8A patent/CN108697303B/zh active Active
- 2016-09-15 JP JP2017521168A patent/JP6301014B2/ja active Active
- 2016-09-15 WO PCT/JP2016/077266 patent/WO2017163460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8
- 2018-09-14 US US16/131,671 patent/US11337589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5068468A1 (ja) * | 2013-11-07 | 2015-05-14 | オリンパス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 内視鏡 |
JP2015104627A (ja) * | 2013-12-02 | 2015-06-08 | オリンパス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 挿入機器,内視鏡 |
WO2015174139A1 (ja) * | 2014-05-16 | 2015-11-19 |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 内視鏡 |
US20160029878A1 (en) * | 2014-08-01 | 2016-02-04 | Fujifilm Corporation | Endoscope, part fixing structure for endoscope, and part fixing method for endoscope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11337589B2 (en) | 2022-05-24 |
JPWO2017163460A1 (ja) | 2018-04-05 |
US20190014974A1 (en) | 2019-01-17 |
JP6301014B2 (ja) | 2018-03-28 |
WO2017163460A1 (ja) | 2017-09-28 |
CN108697303A (zh) | 2018-10-2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697303B (zh) | 弯曲操作装置和内窥镜 | |
JP5930255B2 (ja) | 内視鏡 | |
CN110730629B (zh) | 内窥镜的操作单元 | |
JP6116777B1 (ja) | 湾曲操作装置および内視鏡 | |
JP6076556B1 (ja) | 湾曲操作装置及び内視鏡 | |
JP6081684B1 (ja) | 内視鏡 | |
US20220233057A1 (en) | Bending operation mechanism for endoscope, and endoscope | |
WO2017002423A1 (ja) | 内視鏡 | |
JPWO2018029916A1 (ja) | 内視鏡及び内視鏡の製造方法 | |
US11064872B2 (en) | Bending operation device and endoscope with the same applied thereto | |
CN111194178A (zh) | 内窥镜 | |
WO2017145431A1 (ja) | 内視鏡 | |
JP7145982B2 (ja) | 内視鏡 | |
JPWO2015174128A1 (ja) | 内視鏡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