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682681A - 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以及显示器件 - Google Patents
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以及显示器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682681A CN108682681A CN201810513425.0A CN201810513425A CN108682681A CN 108682681 A CN108682681 A CN 108682681A CN 201810513425 A CN201810513425 A CN 201810513425A CN 108682681 A CN108682681 A CN 10868268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organic material
- layer
- light
- sub
- display substr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1
- 239000011368 organ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7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5
- 239000003086 colora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1
- 238000005538 encapsu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5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29920000052 poly(p-xylylene)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1704 evapo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020 evapor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528 spin coat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205 dimethyl polysiloxan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PCHJSUWPFVWCPO-UHFFFAOYSA-N gold Chemical compound [Au] PCHJSUWPFVWCPO-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37 gold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931 gol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29920000435 poly(dimethylsiloxane)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29920003229 poly(methyl methacrylate)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1 polydimethylsiloxane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926 polymethyl methacryl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5
- 239000000243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5525 hole transpor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10408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10409 thin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5284 exci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2834 transmitt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52581 Si3N4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AMGQUBHHOARCQH-UHFFFAOYSA-N indium;oxotin Chemical compound [In].[Sn]=O AMGQUBHHOARCQH-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156 mix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TWNQGVIAIRXVLR-UHFFFAOYSA-N oxo(oxoalumanyloxy)alumane Chemical compound O=[Al]O[Al]=O TWNQGVIAIRXVL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HQVNEWCFYHHQES-UHFFFAOYSA-N silicon nitride Chemical compound N12[Si]34N5[Si]62N3[Si]51N64 HQVNEWCFYHHQES-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088 si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YVTHLONGBIQYBO-UHFFFAOYSA-N zinc indium(3+) oxygen(2-) Chemical compound [O--].[Zn++].[In+3] YVTHLONGBIQYB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18072 Al 2 O 3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1111 Fine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4205 SiNX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BQCADISMDOOEFD-UHFFFAOYSA-N Silver Chemical compound [Ag] BQCADISMDOOEF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11 adver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21615 conjug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19 depend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137 deposition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605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86 illumi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147 inorgan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873 mas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06 packaging method and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206 photolithograph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096 quantum do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09 silv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332 silv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123 tempo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5—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1—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uminescent [EL] layers
- H10K50/125—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uminescent [EL] lay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e.g. for emitting white light
- H10K50/13—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uminescent [EL] lay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e.g. for emitting white light comprising stacked EL layers within one EL unit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9—Tandem OLED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4—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10K50/844—Encapsulation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5—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 H10K50/852—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comprising a resonant cavity structure, e.g. Bragg reflector pair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8—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colour filters or colour changing media [CCM]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10K59/873—Encapsulation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5—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 H10K59/876—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comprising a resonant cavity structure, e.g. Bragg reflector pair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显示领域,并且具体地,提供了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以及对应的显示器件。所述显示基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透明电极和第二反射电极;位于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和所述第二反射电极之间的发光层;位于所述第一透明电极远离所述发光层的一侧上的有机材料层;以及位于所述有机材料层远离所述发光层的一侧上的半透半反层。所述有机材料层包括阵列排布的多个有机材料部分,每一个有机材料部分包括多于一个有机材料子部分。在垂直于所述有机材料层的延伸表面的方向上,所述多于一个有机材料子部分具有不同的厚度,使得从所述多于一个有机材料子部分出射的光分别具有不同的颜色。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领域,并且具体地,提供了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以及对应的显示器件。
背景技术
凭借相对小的器件尺寸和良好的显示性能,微显示器(microdisplay)已经展现出越来越广阔的应用前景,并且特别适用于头盔显示器、立体显示器、眼镜式显示器等应用。典型地,微显示器可以利用有机发光器件(OLED)、液晶显示器件(LCD)、微发光二极管(micro-LED)显示器件、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等等而实现。由于响应速度快、对比度高、自发光、结构简单、功耗低等优点,有机发光器件在微显示器中具有非常有利的应用前景。
一般地,当在微显示器中使用有机发光器件时,可以通过使用白光和彩膜基板的组合来实现全彩色显示。然而,由于受到精细掩膜板(fine metal mask,FMM)的限制,在这样的彩色有机发光器件中,很难实现相对较高的每英寸像素数(Pixel Per Inch,PPI)。此外,对于由白光和彩膜基板组合而成的这种有机发光器件,最终输出的光的色域大概仅占NTSC色域的80%。显然,这极大地限制了有机发光器件本身色域较高的优势。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出了一种显示基板。具体地,所述显示基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透明电极和第二反射电极;位于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和所述第二反射电极之间的发光层;位于所述第一透明电极远离所述发光层的一侧上的有机材料层;以及位于所述有机材料层远离所述发光层的一侧上的半透半反层。所述有机材料层包括阵列排布的多个有机材料部分,每一个有机材料部分包括多于一个有机材料子部分。在垂直于所述有机材料层的延伸表面的方向上,所述多于一个有机材料子部分具有不同的厚度,使得从所述多于一个有机材料子部分出射的光分别具有不同的颜色。
根据具体实现方案,由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还包括:位于所述半透半反层远离所述发光层的一侧上的多个滤色单元。具体地,每一个滤色单元包括多于一个子滤色单元,其中,所述多于一个子滤色单元在所述有机材料层上的正投影分别与所述多于一个有机材料子部分重合。
根据具体实现方案,由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还包括第一封装层,例如,薄膜封装层。具体地,所述第一封装层位于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和所述有机材料层之间。
根据具体实现方案,由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还包括第二封装层,例如,无机封装层。具体地,所述第二封装层位于所述半透半反层远离所述发光层的一侧上。
根据具体实现方案,在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中,所述有机材料层由聚对二甲苯、聚二甲基硅氧烷或者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制成。
根据具体实现方案,在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中,所述半透半反层包括分布式布拉格反射镜、MgAg层、铝层或金层。
根据具体实现方案,在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中,所述多于一个有机材料子部分包括第一有机材料子部分、第二有机材料子部分和第三有机材料子部分。
根据具体实现方案,在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中,所述发光层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子发光层、第二子发光层和第三子发光层。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子发光层配置为发射红光,所述第二子发光层配置为发射绿光,并且所述第三子发光层配置为发射蓝光。
根据具体实现方案,在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中,在垂直于所述有机材料层的延伸表面的方向上,所述第一有机材料子部分、所述第二有机材料子部分和所述第三有机材料子部分的厚度设计为使得从所述第一有机材料子部分、所述第二有机材料子部分和所述第三有机材料子部分分别出射红光、绿光和蓝光。
根据具体实现方案,由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还包括:位于所述发光层与所述第一透明电极之间的电子注入层和电子传输层中的至少一个。
根据具体实现方案,由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还包括:位于所述发光层与所述第二反射电极之间的空穴注入层和空穴传输层中的至少一个。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还提出了一种显示器件。所述显示器件包括在前面的任一个实施例中描述的显示基板。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还提出了一种用于制作显示基板的方法。具体地,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供相对设置的第一透明电极和第二反射电极;在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和所述第二反射电极之间形成发光层;在所述第一透明电极远离所述发光层的一侧上形成有机材料层,使得所述有机材料层包括阵列排布的多个有机材料部分,每一个有机材料部分包括多于一个有机材料子部分;以及在所述有机材料层远离所述发光层的一侧上形成半透半反层。所述多于一个有机材料子部分进一步形成为在垂直于所述有机材料层的延伸表面的方向上具有不同的厚度,使得从所述多于一个有机材料子部分出射的光分别具有不同的颜色。
根据具体实现方案,在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制作显示基板的方法中,通过旋涂过程在所述第一透明电极远离所述发光层的一侧上形成有机材料膜。
根据具体实现方案,在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制作显示基板的方法中,通过纳米压印过程将所述有机材料膜压印成包括阵列排布的所述多个有机材料部分。
根据具体实现方案,在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制作显示基板的方法中,通过蒸镀过程在所述有机材料层远离所述发光层的一侧上形成所述半透半反层。
附图说明
图1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显示基板的剖视图;
图2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显示基板的部分剖视图;
图3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的显示基板的剖视图;
图4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显示基板的红光、绿光和蓝光输出的模拟强度分布;以及
图5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用于制作显示基板的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以及对应的显示器件进行详细的说明。
在具体描述之前,应当说明的是,贯穿本申请的不同附图,使用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来指代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组件。此外,附图标记中最左侧的数位代表该附图标记首次出现的附图。还需要指出的是,虽然在附图中以彼此间隔的方式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显示基板的各种组成部件,但是这并不代表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事实上,在获益于本发明的精神和教导的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容易领会到,显示基板内的所有这些组成部件典型地可以按照任何适合的连接或耦合方式彼此结合在一起,从而使得显示基板作为整体能够正常运转。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虽然以特定的绝对或相对尺寸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显示基板的各种组成部件,但是这并不应当被解读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实际上,在获益于本发明的教导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灵活地设计或者选择任何适合的尺寸。
参照图1,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显示基板的剖视图。具体地,该显示基板100可以包括由下向上层叠设置的各层:第二反射电极102、发光层103、第一透明电极101、有机材料层104、半透半反层105以及可选的滤色单元1060的阵列。进一步地,有机材料层104可以包括多个有机材料部分1040的阵列,其中,每一个有机材料部分1040还可以包括具有不同厚度(即,在垂直于整个显示基板的延伸平面的方向上的厚度)的多于一个有机材料子部分,例如,在图1中示意性示出的具有不同厚度的两个子部分。当然,此处需要说明的是,除了在图1中示出的两个子部分之外,每一个有机材料部分1040还可以可替换地包括任何其它数目的子部分,例如,如图2所示的三个,并且本发明在这一方面不受限制。
由此可见,在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100中,通过将底部的第二电极102设计为反射的,并且同时还在显示基板100的顶部对应地设置半透半反层105,使得在显示基板100内部形成微腔结构。也就是说,第二反射电极102和半透半反层105分别构成该微腔结构的两个腔镜。此时,由于第二电极102是反射的,而半透半反层105是部分反射部分透射的,所以由发光层103发射的光的至少部分(例如,具有特定波长或颜色成分的部分)将在这两个腔镜之间谐振增强,从而最终从半透半反层105出射。根据微腔的作用原理,在微腔内产生谐振增强效应的光的颜色或波长由微腔的腔长(即,两个腔镜(第二反射电极102和半透半反层105)之间的距离)来决定。这意味着,当微腔被设计为不同的腔长时,从出射腔镜(即,半透半反层105)输出的光将具有不同的波长或颜色。本发明正是借助于这一原理而实现不同颜色的光的输出,从而帮助获得彩色显示。具体地,如图1所示,发光层103可以配置为例如通过不同颜色光的混合而提供白光。作为示例,发光层103可以由各种有机材料层形成。可替换地,发光层103也可以由各种量子点发光层形成。此外,有机材料层104中的每一个有机材料部分1040均包括不同厚度的若干个子部分,例如,如图1所示的两个个子部分。在这样的情况下,将在整个显示基板100内形成两种不同长度的微腔,其中,一种微腔对应于有机材料部分1040的较厚子部分(例如,左侧的子部分),并且另一种微腔对应于有机材料部分1040的较薄子部分(例如,右侧的子部分)。显然,由于两个有机材料子部分的厚度不同,所以由此形成的两种微腔将具有不同的腔长,从而导致从它们输出的光的颜色也将不同。以这样的方式,在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中,通过形成具有不同腔长的微腔,实现了不同颜色光从显示基板的同时输出,从而有助于获得彩色显示。
接下来,参照图2,更加详细地阐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显示基板的具体结构及其工作过程。需要指出的是,出于清楚起见,在图2中,并没有示出整个显示基板的完整剖视图,而是相反地,仅示出了与一个有机材料部分对应的那部分显示基板的剖视图。也就是说,完整的显示基板的剖视图可以视为是在图2中示出的部分剖视图的某种重复,具体地,基于多个有机材料部分的阵列分布的重复。
与图1中示出的显示基板100相同,在图2的实施例中,显示基板200也可以包括由下向上层叠设置的第二反射电极202、发光层203、第一透明电极201、有机材料部分2040的阵列、半透半反层205以及可选的滤色单元2060的阵列。作为具体实施方式,在图2所示的显示基板200中,发光层203可以包括层叠设置的三个子发光层2031、2032和2033。有利地,这三个子发光层2031、2032和2033可以分别配置为发射红光、绿光和蓝光。这意味着,从整个发光层203出射的光将是红光、绿光和蓝光的混合光,诸如,白光。进一步地,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每一个有机材料部分2040还可以包括具有不同厚度的三个有机材料子部分2041、2042和2043。
在这样的情况下,当向第一透明电极201和第二反射电极202施加电压时,红光、绿光和蓝光将分别从三个子发光层2031、2032和2033发出。由此,在混合之后,例如白光将入射到第一透明电极201上并且经过透射而进一步传播到有机材料部分。此时,由于每一个有机材料部分2040的各个有机材料子部分2041、2042和2043具有不同的厚度,所以在半透半反层205和第二反射电极202之间将形成三种微腔结构,其分别对应于三个有机材料子部分2041、2042和2043。在这样的情况下,通过微腔中的相关计算,例如,可以选择与第一有机材料子部分2041对应的微腔的腔长,使得经谐振增强的出射光的颜色为红色。以类似的方式,可以分别计算出与第二有机材料子部分2042和第三有机材料子部分2043对应的微腔的腔长,使得经谐振增强的出射光分别为绿光和蓝光。由此,实现了红光、绿光和蓝光的同时输出,并且使得整个显示基板能够用于RGB彩色显示。
进一步地,参照图1和图2所示,在可选的实施例中,显示基板100、200还可以包括滤色单元1060、2060的阵列。作为示例,这些滤色单元1060、2060可以设置在整个显示基板100、200的最外侧,诸如,在半透半反层105、205远离发光层103、203的一侧(即,图中的上侧)。而且,与有机材料部分2040相同,在图2所示的显示基板200中,每一个滤色单元2060也可以包括三个子滤色单元2061、2062和2063,并且这三个子滤色单元2061、2062和2063与有机材料部分2040的三个子部分2041、2042和2043对应地设置,即,垂直投影相互重合。在第一有机材料子部分2041、第二有机材料子部分2042和第三有机材料子部分2043的厚度分别设计为提供红光、绿光和蓝光输出的情况下,对应设置的三个子滤色单元2061、2062和2063可以分别配置为使红光、绿光和蓝光透射通过。以这样的方式,可以对经过微腔谐振增强的输出光的波长分布进行进一步的筛选,从而输出更加纯正的颜色,例如,红色、绿色和蓝色,并且提高整个显示基板的光输出的色域。当然,在获益于本发明的教导的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能够领会到,此处作为示例而列出的滤色单元及其各个子滤色单元都只是可选的,而不是必须存在的。例如,如果通过特定腔长的微腔的谐振增强效应,输出光已经具有相对纯净的颜色,那么对应颜色的附加子滤色单元就可以省略。这意味着,在最外层的滤色单元阵列中,可以仅存在一个或多个对应颜色的子滤色单元,并且本发明应当涵盖所有这些等同技术方案。
此处,还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微腔对光的波长或颜色的特定选择性以及对强度的谐振增强效应,所以与传统无微腔的显示基板相比,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通过向显示基板内引入微腔结构,使得最终输出的光具有更好的色域和更高的出光效率,从而有助于获得卓越的显示效果。另外,还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中,微腔结构的不同腔长是通过器件内部有机材料层的若干个子部分的不同厚度而实现的。这意味着,在所提出的显示基板中,不管是阳极还是阴极都保持与无微腔结构的传统器件相同的设计。因此,也就不需要通过例如多次掩膜过程而形成不同厚度的阳极结构,从而使得制作工艺更为简单。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能够领会到,虽然在图2中作为示例示意性地示出了显示基板中的有机材料层包括三个有机材料子部分,但是本发明并不仅局限于此。例如,在可替换的实施例中,有机材料层还可以包括四个有机材料子部分,并且这四个有机材料子部分可以分别配置为不同的厚度,使得从这四个有机材料子部分分别输出红光、绿光、蓝光和黄光,从而实现RGBY彩色显示。当然,需要说明的是,以上作为示例而提供的RGB和RGBY彩色显示都只是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并且绝不应当被解读为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事实上,在获益于本发明的教导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根据具体需要选择任何当前可用的或者未来可能研发出的多像素彩色显示类型,并且本文不再就此进行赘述。
参照图3,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的显示基板的剖视图。与前面参照图1和2描述的显示基板类似,此时在图3中,显示基板300同样可以包括第一透明电极301、第二反射电极302、发光层303、包含若干有机材料子部分304的有机材料层304、以及半透半反层305。然而,相比于前面示出的两种情况,此时在图3中,显示基板300还可以包括第一封装层307和第二封装层308。例如,第一封装层可以307是薄膜封装层,并且第二封装层308可以是无机封装层。具体地,第一封装层307可以设置在第一透明电极301与有机材料层304之间,并且配置用于对整个显示基板300的核心发光部分(例如,包括第一透明电极301、第二反射电极302和发光层303)进行封装,以便防止例如由于温度、湿度等等环境因素的变化而对显示基板300的发光性能的不利影响。与第一封装层307不同,第二封装层308可以设置在整个显示基板300的最外侧,例如,形成在半透半反层305的外侧(即,远离发光层303的一侧),从而为显示基板300提供整个封装。此处,需要说明的是,尽管在本发明的描述中使用薄膜封装层来封装显示面板300的核心发光部分,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能够理解到,还可以使用任何其它适合的无机或有机材料来达成这样的封装目的,并且本发明旨在涵盖所有这些可行的等同技术方案。进一步可选地,在如图3所示的显示基板300中,还可以包括附加的电子注入层309、电子传输层309'、空穴注入层310和空穴传输层310'中的一个或多个,有利地,包括它们全部。具体地,电子注入层309和电子传输层309'可以形成在第一透明电极301与发光层303之间,而空穴注入层310和空穴传输层310'可以形成在发光层303与第二反射电极302之间。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容易领会到,以上作为示例而提供的电子注入层309、电子传输层309'、空穴注入层310和空穴传输层310'的形成位置仅仅代表示例,并且本发明绝不应当仅限于此。事实上,在获益于本发明的精神和教导的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能够根据实践经验而灵活地放置电子注入层309、电子传输层309'、空穴注入层310和空穴传输层310'中的一个或多个,并且本发明旨在涵盖所有这些等同的可替换方案。
作为示例,在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中,有机材料层可以由聚对二甲苯(parylene,具有大约1.8的折射率)形成。可替换地,在其它实施例中,显示基板中的半透半反层可以包括分布式布拉格反射镜,或者是由MgAg形成的层。进一步地,第一透明电极可以采用例如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ITO)或氧化铟锌(Indium Zinc Oxide,IZO)制成,并且第二反射电极可以例如采用银(Ag)等高反射材料制成。对于薄膜封装层,例如可以选用氧化铝(Al2O3)或者硅的氮化物等材料。此外,无机封装层可以采用例如硅的氮化物(诸如,SiNx)来制成。当然,需要说明的是,此处作为示例而列出的用于各层的具体材料仅仅用于说明而非限制本发明。实际上,在获益于本发明的教导的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能够根据实际需要灵活地选择任何适合的材料,并且本发明应当涵盖所有这些等同替换方案。
作为示例,在利用以上所列材料形成显示基板中的各层的情况下,氧化铝薄膜封装层可以具有大约100nm的厚度,并且在聚对二甲苯层中,用于经谐振增强而输出红光、绿光和蓝光的各个部分可以分别形成为大约166nm、120nm和75nm。由这样的显示基板输出的红光、绿光和蓝光的模拟强度分布在图4中示出,其中,横坐标表示光的波长,并且纵坐标表示光的强度。此处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本发明重点关注的是红光、绿光和蓝光的颜色纯度,而不是出射强度,所以在附图4所示的模拟结果中选用了用于不同发光层的相同激励条件,例如,同样的激励电流密度,从而导致所产生的红光的峰值强度要比绿光和蓝光更高。然而,这并不代表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事实上,在获益于本发明的教导的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容易理解到,用于不同发光层的实际激励条件可以不同,以便获得期望强度的红光、绿光和蓝光发射。进一步地,参照以下表1所示,由这样的显示基板输出的红光、绿光和蓝光的色坐标也相对较纯,从而有利于获得宽色域光输出,例如,高达NTSC色域的120%。
CIEx | CIEy | Y | |
绿光 | 0.117 | 0.771 | 79.6 |
蓝光 | 0.146 | 0.032 | 66.8 |
红光 | 0.620 | 0.281 | 25.0 |
表1 从显示基板输出的红光、绿光和蓝光的示例性色坐标。
从以上模拟结果出发,为了进一步提高红光的纯度,还可以设置对应颜色的子滤色单元,特别地,红色子滤色单元,从而允许进一步提高色域。例如,参照以下表2,示出了在经过附加的红色子滤色单元的滤色效应之后,如表1中所示的各个颜色的色坐标值。由此可见,在进一步的滤色之后,红光的色坐标变得更为纯正,从而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最终输出光的色域。
CIEx | CIEy | Y | |
绿光 | 0.117 | 0.771 | 79.6 |
蓝光 | 0.146 | 0.032 | 66.8 |
红光 | 0.650 | 0.341 | 66.0 |
表2 在经过红色子滤色单元的进一步滤色之后,如表1所示的红光、绿光和蓝光的示例性色坐标。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显示器件。具体地,该显示器件包括在以上任一个实施例中描述的显示基板。由于显示器件的具体实现与前面描述的显示基板相同,因此本文对此不再赘述。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制作显示基板的方法。参照图5,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用于制作显示基板的方法的流程图。具体地,该制作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S1、提供相对设置的第一透明电极和第二反射电极;S2、在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和所述第二反射电极之间形成发光层;S3、在所述第一透明电极远离所述发光层的一侧上形成有机材料层,使得所述有机材料层包括阵列排布的多个有机材料部分,每一个有机材料部分包括多于一个有机材料子部分;以及S4、在所述有机材料层远离所述发光层的一侧上形成半透半反层,其中,所述多于一个有机材料子部分进一步形成为在垂直于所述有机材料层的延伸表面的方向上具有不同的厚度,使得从所述多于一个有机材料子部分出射的光分别具有不同的颜色。
根据具体实现方案,在上文提出的显示基板的制作方法中,首先,可以通过旋涂过程在第一透明电极远离发光层的一侧上的形成有机材料膜,并且在此之后,可以通过纳米压印过程对有机材料膜进行压印,使得形成包括阵列排布的多个有机材料部分的有机材料层。由于采用了压印过程,所以不需要单独的掩膜版,同时也不会对整个器件造成任何破坏。进一步可选地,根据其它示例性实施例,半透半反层在有机材料层远离发光层的一侧上的形成可以通过蒸镀过程而完成。此处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在以上描述中提到诸如旋涂、纳米压印、蒸镀等具体形成过程,但是本发明绝不应当仅限于此。在实际应用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能够根据具体实现而灵活地选择任何适合的形成工艺。例如,在可替换的实施例中,半透半反层也可以通过其它涂敷过程而形成在有机材料层的上侧。此外,在其它可选的实施例中,也可以例如通过光刻过程或者其它掩膜沉积过程而将有机材料层形成为阵列排布的多个有机材料部分,并且使每一个有机材料部分包括不同厚度的若干个子部分。本发明旨在涵盖所有这些等同的可替换实现方案。
总结起来,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具体地,在实施例中,通过在显示基板内引入微腔结构,特别地,具有不同腔长的多个微腔结构,使得在谐振增强效应的帮助下实现不同颜色光从显示基板的输出,从而有利于全彩色显示。此外,凭借微腔对波长(或颜色)的选择特性以及对强度的谐振增强效应,不仅可以获得例如更为纯正的红光、绿光和蓝光输出,从而提升色域,而且还可以提高整个显示基板的透过率。典型地,相比于由白光和彩膜基板组成的传统显示基板,其光透过率一般仅为25%,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实现大约60%与70%之间的光透过率。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到,本文中的术语“基本上”还可以包括具有“完整地”、“完全地”、“所有”等的实施例。因此,在实施例中,也可以移除形容词基本上。在适用的情况下,术语“基本上”还可以涉及90%或更高,诸如95%或更高,特别地99%或更高,甚至更特别地99.5%或更高,包括100%。术语“包括”还包括其中术语“包括”意指“由……构成”的实施例。术语“和/或”特别地涉及在“和/或”之前和之后提到的项目中的一个或多个。例如,短语“项目1和/或项目2”及类似短语可以涉及项目1和项目2中的一个或多个。术语“包括”在实施例中可以是指“由……构成”,但是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可以是指“包含至少所限定的物种以及可选的一个或多个其它物种”。
另外,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被用于在类似的元件之间进行区分并且不一定用于描述序列性或者时间次序。应理解到,如此使用的术语在适当的情况下是可互换的,并且本文所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以除本文所描述或说明的其它顺序来操作。
在本文中,除了其它方面之外,在操作期间进行设备的描述。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清楚的,本发明不限于操作的方法或者操作中的设备。
应当指出,以上提到的实施例说明而不是限制本发明,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能够在不脱离随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的情况下设计许多可替换的实施例。在权利要求中,放置在圆括号之间的任何参考标记不应解释为限制权利要求。动词“包括”及其词形变化的使用不排除除权利要求中所陈述的那些之外的元件或步骤的存在。在元件前面的冠词“一”或“一个”不排除多个这样的元件的存在。本发明可以借助于包括若干分立元件的硬件而实现,以及借助于适当编程的计算机而实现。在枚举若干装置的设备权利要求中,这些装置中的若干可以由同一个硬件项体现。在相互不同的从属权利要求中陈述某些措施的仅有事实不指示这些措施的组合不能用于获益。
本发明还适用于包括说明书中所描述和/或附图中所示出的表征特征中的一个或多个的设备。本发明还针对包括说明书中所描述和/或附图中所示出的表征特征中的一个或多个的方法或过程。
可以组合本专利中所讨论的各个方面以便提供附加的优点。另外,特征中的一些可以形成一个或多个分案申请的基础。
附图标记列表
100 200 300 显示基板
101 201 301 第一透明电极
102 202 302 第二反射电极
103 203 303 发光层
2031 第一子发光层
2032 第二子发光层
2033 第三子发光层
104 304 有机材料层
1040 2040 3040 有机材料部分
2041 第一有机材料子部分
2042 第二有机材料子部分
2043 第三有机材料子部分
105 205 305 半透半反层
1060 2060 滤色单元
2061 第一子滤色单元
2062 第二子滤色单元
2063 第三子滤色单元
307 第一封装层
308 第二封装层
309 电子注入层
309' 电子传输层
310 空穴注入层
310' 空穴传输层
Claims (14)
1.一种显示基板,包括
相对设置的第一透明电极和第二反射电极;
位于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和所述第二反射电极之间的发光层;
位于所述第一透明电极远离所述发光层的一侧上的有机材料层;以及
位于所述有机材料层远离所述发光层的一侧上的半透半反层,其中
所述有机材料层包括阵列排布的多个有机材料部分,每一个有机材料部分包括多于一个有机材料子部分,并且
在垂直于所述有机材料层的延伸表面的方向上,所述多于一个有机材料子部分具有不同的厚度,使得从所述多于一个有机材料子部分出射的光分别具有不同的颜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基板,还包括:
位于所述半透半反层远离所述发光层的一侧上的多个滤色单元,每一个滤色单元包括多于一个子滤色单元,其中
所述多于一个子滤色单元在所述有机材料层上的正投影分别与所述多于一个有机材料子部分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基板,还包括:
第一封装层,所述第一封装层位于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和所述有机材料层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基板,还包括:
第二封装层,所述第二封装层位于所述半透半反层远离所述发光层的一侧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基板,其中
所述有机材料层由聚对二甲苯、聚二甲基硅氧烷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基板,其中
所述半透半反层包括分布式布拉格反射镜、MgAg层、铝层或金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基板,其中
所述多于一个有机材料子部分包括第一有机材料子部分、第二有机材料子部分和第三有机材料子部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基板,其中
所述发光层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子发光层、第二子发光层和第三子发光层,所述第一子发光层配置为发射红光,所述第二子发光层配置为发射绿光,并且所述第三子发光层配置为发射蓝光。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基板,其中
在垂直于所述有机材料层的延伸表面的方向上,所述第一有机材料子部分、所述第二有机材料子部分和所述第三有机材料子部分的厚度设计为使得从所述第一有机材料子部分、所述第二有机材料子部分和所述第三有机材料子部分分别出射红光、绿光和蓝光。
10.一种显示器件,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基板。
11.一种用于制作显示基板的方法,包括:
提供相对设置的第一透明电极和第二反射电极;
在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和所述第二反射电极之间形成发光层;
在所述第一透明电极远离所述发光层的一侧上形成有机材料层,使得所述有机材料层包括阵列排布的多个有机材料部分,每一个有机材料部分包括多于一个有机材料子部分;以及
在所述有机材料层远离所述发光层的一侧上形成半透半反层,其中
所述多于一个有机材料子部分进一步形成为在垂直于所述有机材料层的延伸表面的方向上具有不同的厚度,使得从所述多于一个有机材料子部分出射的光分别具有不同的颜色。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
通过旋涂过程在所述第一透明电极远离所述发光层的一侧上形成有机材料膜。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
通过纳米压印过程将所述有机材料膜压印成包括阵列排布的所述多个有机材料部分。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
通过蒸镀过程在所述有机材料层远离所述发光层的一侧上形成所述半透半反层。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513425.0A CN108682681B (zh) | 2018-05-25 | 2018-05-25 | 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以及显示器件 |
PCT/CN2019/076224 WO2019223378A1 (zh) | 2018-05-25 | 2019-02-27 | 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以及显示器件 |
US16/494,443 US11322724B2 (en) | 2018-05-25 | 2019-02-27 | Display substrate having microcavity structure, fabricat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513425.0A CN108682681B (zh) | 2018-05-25 | 2018-05-25 | 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以及显示器件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682681A true CN108682681A (zh) | 2018-10-19 |
CN108682681B CN108682681B (zh) | 2021-03-30 |
Family
ID=638073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513425.0A Active CN108682681B (zh) | 2018-05-25 | 2018-05-25 | 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以及显示器件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322724B2 (zh) |
CN (1) | CN108682681B (zh) |
WO (1) | WO2019223378A1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9223378A1 (zh) * | 2018-05-25 | 2019-11-28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以及显示器件 |
CN111682051A (zh) * | 2020-06-23 | 2020-09-18 | 昆明京东方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硅基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面板 |
CN112117390A (zh) * | 2019-06-19 | 2020-12-22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发光器件和包括发光器件的显示装置 |
CN114335099A (zh) * | 2021-12-27 | 2022-04-12 | 湖畔光电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 一种硅基oled微显示器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365271A (zh) * | 2007-08-07 | 2009-02-11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有机el装置和电子设备 |
CN102024844A (zh) * | 2009-09-15 | 2011-04-20 | 三星移动显示器株式会社 | 有机发光显示设备 |
CN103081568A (zh) * | 2010-11-24 | 2013-05-01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有机el面板、使用其的显示装置及有机el面板的制造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366017B1 (en) * | 1999-07-14 | 2002-04-02 | Agilent Technologies, Inc/ |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s with distributed bragg reflector |
US6590711B1 (en) * | 2000-04-03 | 2003-07-08 |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 | Light directing construction having corrosion resistant feature |
JP3873869B2 (ja) * | 2002-02-26 | 2007-01-31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KR100683693B1 (ko) | 2004-11-10 | 2007-02-15 |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 발광 장치 |
JP2007206292A (ja) * | 2006-02-01 | 2007-08-16 | Hitachi Displays Ltd | 半透過型液晶表示装置 |
JP5178088B2 (ja) * | 2006-09-07 | 2013-04-10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有機発光装置 |
JP2008135373A (ja) * | 2006-10-24 | 2008-06-12 | Canon Inc | 有機発光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TWI354168B (en) * | 2007-05-04 | 2011-12-11 | Au Optronics Corp | Optical compensation film,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
KR101448003B1 (ko) * | 2008-04-04 | 2014-10-08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
JP5407910B2 (ja) * | 2010-01-29 | 2014-02-05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発光装置、照明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 |
JP5407908B2 (ja) * | 2010-01-29 | 2014-02-05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発光装置、照明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 |
KR101108167B1 (ko) * | 2010-02-12 | 2012-02-06 | 삼성모바일디스플레이주식회사 | 유기 발광 디스플레이 장치 |
WO2012070085A1 (ja) * | 2010-11-24 | 2012-05-31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有機elパネル、それを用いた表示装置および有機el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
KR101894898B1 (ko) * | 2011-02-11 | 2018-09-04 | 가부시키가이샤 한도오따이 에네루기 켄큐쇼 | 발광 장치 및 발광 장치를 사용한 전자 기기 |
CN202033561U (zh) * | 2011-04-08 | 2011-11-09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半透半反式的像素结构及半透半反式液晶显示器 |
KR101952706B1 (ko) * | 2012-07-24 | 2019-02-28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유기 발광 소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
KR101975309B1 (ko) * | 2012-07-25 | 2019-09-11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유기 발광 디스플레이 소자 및 그 제조 방법 |
KR101464270B1 (ko) * | 2012-08-24 | 2014-11-21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유기발광다이오드 및 그 제조 방법 |
US8940568B2 (en) * | 2012-08-31 | 2015-01-27 | Universal Display Corporation | Patterning method for OLEDs |
KR101429725B1 (ko) * | 2012-10-31 | 2014-08-12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유기전계발광표시장치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
CN103022079B (zh) * | 2012-12-12 | 2015-05-20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阵列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 |
CN103000641B (zh) * | 2012-12-12 | 2015-10-07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
CN103000640B (zh) * | 2012-12-12 | 2015-12-23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
CN103000662B (zh) * | 2012-12-12 | 2014-06-18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
CN103000580A (zh) * | 2012-12-12 | 2013-03-27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 |
KR20140080812A (ko) * | 2012-12-18 | 2014-07-01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
KR102107566B1 (ko) * | 2013-09-30 | 2020-05-08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
KR102149685B1 (ko) * | 2014-03-28 | 2020-09-01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유기 발광 소자 |
KR102299838B1 (ko) * | 2014-10-31 | 2021-09-07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유기 발광 소자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
KR20170035408A (ko) * | 2015-09-22 | 2017-03-31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박막 트랜지스터 표시판 및 그 제조 방법 |
KR102377032B1 (ko) * | 2015-10-31 | 2022-03-18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
KR102662277B1 (ko) * | 2016-10-31 | 2024-05-02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유기 발광 소자 및 이를 이용한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
CN108682681B (zh) | 2018-05-25 | 2021-03-30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以及显示器件 |
US20200012146A1 (en) * | 2018-07-05 | 2020-01-09 | Innolux Corporation | Electronic device |
US20200044125A1 (en) * | 2018-07-31 | 2020-02-06 | Innolux Corporation | Light-emitting device |
-
2018
- 2018-05-25 CN CN201810513425.0A patent/CN108682681B/zh active Active
-
2019
- 2019-02-27 WO PCT/CN2019/076224 patent/WO2019223378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9-02-27 US US16/494,443 patent/US11322724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365271A (zh) * | 2007-08-07 | 2009-02-11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有机el装置和电子设备 |
CN102024844A (zh) * | 2009-09-15 | 2011-04-20 | 三星移动显示器株式会社 | 有机发光显示设备 |
CN103081568A (zh) * | 2010-11-24 | 2013-05-01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有机el面板、使用其的显示装置及有机el面板的制造方法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9223378A1 (zh) * | 2018-05-25 | 2019-11-28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以及显示器件 |
US11322724B2 (en) | 2018-05-25 | 2022-05-03 |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 Display substrate having microcavity structure, fabricat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
CN112117390A (zh) * | 2019-06-19 | 2020-12-22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发光器件和包括发光器件的显示装置 |
CN111682051A (zh) * | 2020-06-23 | 2020-09-18 | 昆明京东方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硅基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面板 |
CN114335099A (zh) * | 2021-12-27 | 2022-04-12 | 湖畔光电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 一种硅基oled微显示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11322724B2 (en) | 2022-05-03 |
WO2019223378A1 (zh) | 2019-11-28 |
US20210336221A1 (en) | 2021-10-28 |
CN108682681B (zh) | 2021-03-3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Miao et al. | Microdisplays: mini‐LED, micro‐OLED, and micro‐LED | |
CN104037202B (zh) | 一种amoled显示器件及其子像素结构的制备方法 | |
CN103794622B (zh) | 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
KR101990312B1 (ko) | 유기전계발광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 |
CN107482126A (zh) | Oled显示器及其制作方法 | |
CN103000640B (zh) | 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 |
WO2020015173A1 (zh) | Oled显示器 | |
CN108682681B (zh) | 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以及显示器件 | |
CN105704869B (zh) | 电致光致混合发光显示器件及其制作方法 | |
CN109524442B (zh) |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 |
US10756144B2 (en) |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having stacked micro light emitting diode unit and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unit, display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 |
CN103441136B (zh) | 电激发光显示面板的像素结构 | |
US20110057210A1 (en) |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evic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 |
WO2016000364A1 (zh) | Oled单元及其制作方法、oled显示面板、oled显示设备 | |
CN107204400A (zh) | 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以及显示装置 | |
CN109728198A (zh) |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 | |
WO2021088113A1 (zh) | 量子点显示面板增亮膜及透镜阵列 | |
CN103000641A (zh) | 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 |
WO2018120710A1 (zh) | Oled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 |
CN103943661A (zh) |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 |
CN106796948A (zh) | 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 |
CN107221605A (zh) | 有机发光结构以及显示装置 | |
CN104637981A (zh) |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 | |
CN110459559A (zh) | 一种显示面板、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 |
CN107275501A (zh) | 有机发光结构、显示装置以及移动终端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