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609466B - 智能液体对重节能环保电梯 - Google Patents
智能液体对重节能环保电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609466B CN108609466B CN201810550739.8A CN201810550739A CN108609466B CN 108609466 B CN108609466 B CN 108609466B CN 201810550739 A CN201810550739 A CN 201810550739A CN 108609466 B CN108609466 B CN 10860946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ter
- bin
- pipe
- liquid
- water inle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7/00—Hoistway equipment
- B66B17/12—Counterpois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50/00—Energy efficient technologies in elevators, escalators and moving walkways, e.g. energy saving or recuperation technologies
Landscapes
- Cage And Drive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液体等对重节能环保电梯,所述进水仓的进水管和排水仓的排水管分别与位于同一楼层的储水装置连接,实现降低调节不同楼层液位的频次,降低功率损耗;本发明可以通过第一液体驱动装置将进水仓内的液体压入排水仓,从而实现加速排液;可以通过第一液体驱动装置加速进水仓的液体注入速度,提高电梯对重调节的速度;本发明可以通过第一液体驱动装置将进水仓内液体清空,方便响应对重液箱的重量调节,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液体对重节能环保电梯。
背景技术
拽引式电梯升降一般是通过拽引链连接电梯对重与电梯轿厢实现,对重一般是采用铁块、水泥块等固体材料,此时对重的重量固定。但是电梯轿厢的重量随着乘客的变化而变化,若轿厢内乘客数量改变,则轿厢与对重的重量的平衡被打破,此时拽引电机功率损耗变大,同时对拽引电机的功率要求较高。
现有技术中专利申请号为CN20172066203382、申请日为2017.06.08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利用液体调节对重的对重可调式电梯;但是液体调节经常需要通过水泵等设备将底层的液体输送到顶层,功率损耗较大。专利申请号为CN20162014110514、申请日为2016.12.201的专利公开了在每个楼层设置储液箱,然而“对重液箱的进水口与处于其上方的储液箱的出水口对接,对重液箱的出水口与处于其下方的储液箱的进水口对接”,容易出现单个楼层的储液箱容易溢满或者干涸,需要多频次的调节每个楼层的储液箱液位,从而会产生大量的功率损耗。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液体对重节能环保电梯,所述进水仓的进水管和排水仓的排水管分别与位于同一楼层的储水装置连接,实现降低调节不同楼层液位的频次,降低功率损耗;本发明可以通过第一液体驱动装置将进水仓内的液体压入排水仓,从而实现加速排液;可以通过第一液体驱动装置加速进水仓的液体注入速度,提高电梯对重调节的速度;本发明可以通过第一液体驱动装置将进水仓内液体清空,方便响应对重液箱的重量调节,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本发明主要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智能液体对重节能环保电梯,包括对重液箱和设置在每一楼层的为对重液箱进行液体调节的储水装置,所述对重液箱包括第一液体驱动装置、排水阀、进水阀、进排水阀、连通水管、箱体和从上至下依次设置在箱体内部的排水仓、进水仓;所述排水仓上设置有排水管,且排水管上设置有排水阀,所述排水管穿过箱体与同一楼层的储水装置顶部连接;所述进水仓上设置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上设置有进水阀,所述进水管穿过箱体并与同一楼层的储水装置底部连接;所述排水仓的底部通过连通水管与进水仓的顶部连通,所述连通水管上设置有进排水阀;所述第一液体驱动装置包括第一驱动装置,所述进水仓由弹柔性材料制备得到,所述第一驱动装置驱动进水仓压缩以使进水仓内液体向排水仓排放。
所述第一空气压缩囊、第二空气压缩囊的一侧分别设置有进气阀,可以控制第一空气压缩囊、第二空气压缩囊内的空气进入且不流失;所述弹柔性空气压缩仓由弹柔性材料制备得到,如橡胶,底部设置有放气阀,以方便排放气体;所述弹柔性空气压缩仓、第一空气压缩囊、第二空气压缩囊均为现有技术且不是本发明的改进点,故不再赘述。本发明通过工作电源进行供电,所述工作电源为现有技术且不是本发明的改进点,故不再赘述。所述排水阀、进水阀、进排水阀均为现有技术且不是本发明的改进点,故不再赘述。
本发明在使用过程中,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压缩进水仓使进水仓内的液体排入排水仓内,将对重液箱内部的液体同一调节到排水仓内,方便快速调节对重液箱的中体重量。当电梯重量增加时,则进水阀启动,所述进水仓内部注入液体;当电梯重量降低时,则排水阀启动,所述排水仓内部的液体排出。
本发明的对重液箱与同一楼层的储水装置连通,可以实现降低调节不同楼层液位的频次,降低功率损耗;本发明可以通过第一液体驱动装置将进水仓内的液体压入排水仓,从而实现加速排液;可以通过第一液体驱动装置加速进水仓的液体注入速度,提高电梯对重调节的速度;本发明可以通过第一液体驱动装置将进水仓内液体清空,方便响应对重液箱的重量调节,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发明,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包括电机制动器、复位弹簧、排水压力板、设置在对重液箱顶部的从动轮、与电梯拽引绳连接的对重升降定滑轮、与对重升降定滑轮同轴设置的传动轮;所述复位弹簧设置在进水仓一端的箱体的内侧;所述排水压力板的一侧与复位弹簧的自由端连接,且排水压力板的另一侧与进水仓连接;所述传动轮与从动轮啮合,所述电机制动器用于分离从动轮与传动轮;所述排水仓的另一端上、下方对称设置有导向轮,所述排水压力板的上端通过链条与进水仓上端的导向轮连接,所述排水压力板的下端通过链条依次穿过进水仓的下端导向轮、上端导向轮并与从动轮连接。
本发明在使用过程中,在对重液箱在升降的过程中,所述拽引绳带动对重升降定滑轮转动,此时传动轮同轴转动,所述传动轮带动从动轮转动,从而带动链条拉动排水压力板在排水仓内直线运动,从而排水压力板压缩进水仓,从而将进水仓的液体导入排水仓内;当排水仓内部的液体排出后,所述电机制动器将从动轮与传动轮分离开,此时复位弹簧实现对第一排水压力板复位;本发明充分利用对重液箱的势能和动能,降低额外的功率损耗,具有较好的实用性。所述电机制动器为现有技术且不是本发明的改进点,故不再赘述。
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包括设置在对重液箱顶部并与电梯拽引绳连接的对重升降定滑轮、设置在对重升降定滑轮两侧的辅曲柄连杆,两个辅曲柄连杆的驱动方向相反;还包括辅空气管、设置在对重液箱顶部两端的辅空气压缩囊、设置在进水仓内部一端的弹柔性空气压缩仓;所述对重升降定滑轮两侧的辅曲柄连杆的自由端分别连接辅空气压缩囊,所述对重升降定滑轮分别通过辅曲柄连杆驱动辅空气压缩囊;所述辅空气压缩囊分别与辅空气管的一端连通,所述辅空气管的另一端与设置在进水仓内的弹柔性空气压缩仓连接;所述辅空气管上设置有控制阀门,所述辅空气压缩囊的一侧设置有进气阀,所述弹柔性空气压缩仓设置有放气阀。
本发明在使用过程中,在对重液箱在升降的过程中,所述拽引绳带动对重升降定滑轮转动,从而驱动对重升降定滑轮两侧的辅曲柄连杆运动,从而通过辅曲柄连杆驱动辅空气压缩囊将气流通入辅空气管中,所述辅空气管可以对进水仓的弹柔性空气压缩仓供气,使得弹柔性空气压缩仓将进水仓内的水压入排水仓;还可以打开弹柔性空气压缩仓内的放气阀使放气,从而留足空间使进水仓内注水。本发明充分利用对重液箱的势能和动能,降低额外的功率损耗,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发明,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二液体驱动装置,所述储水装置包括直通水管、连通水管、设置在楼层顶部的顶楼蓄水池、设置在楼层底部的底楼蓄水池、等距设置不同楼层的在顶楼蓄水池与底楼蓄水池之间的转换蓄水池、设置在相邻转换蓄水池之间的不同楼层的中间换水仓;所述底楼蓄水池通过直通水管与转换蓄水池连通,且直通水管通过分支管与不同楼层的转换蓄水池连通;所述转换蓄水池的底部通过连通水管连接上方的中间换水仓,相邻的中间换水仓之间通过连通水管连通;所述直通水管的两端、分支管、连通管上均设置有控制水阀;所述第二液体驱动装置包括第二驱动装置和分别设装置底楼蓄水池底部、转换蓄水池底部的弹柔性空气压缩仓,所述第二驱动装置驱动弹柔性空气压缩仓运动,用于将液体向上压出;所述顶楼蓄水池、底楼蓄水池、转换蓄水池、中间换水仓上分别对应进水管和排水管设置有出水口和进水口。
本发明在使用过程中,通过第二液体驱动装置将底楼蓄水池内的液体导入顶楼蓄水池,所述顶楼蓄水池可以通过液体的重力作用将液体分别导入转换蓄水池;或者是底楼蓄水池通过直通管和控制阀门的配合,使底楼蓄水池内的液体导入某一楼层的转换蓄水池;所述转换蓄水池通过弹柔性空气压缩仓将液体分别导入上方的中间换水仓,当中间换水仓内的液体过多时,则中间换水仓内的水在重力作用下排入转换蓄水池内,转换蓄水池将水排入底楼蓄水池;本发明通过设置转换蓄水池,降低了将液体从低处压入高处的功耗,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当其中一个楼层的中间换水仓液位较低时,则该中间换水仓内部的控制水阀启动,从而实现补水;当其中一个楼层的中间换水仓液体较多时,则该楼层连通水管和转换蓄水池上的连通水管的控制水阀均开启,从而将液体导入转换蓄水池内。本发明可以根据不同楼层高度的转换蓄水池的设置,自主选择液体的补充或排出的方式,方案的选择较多,可以达到最佳的节能方案。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发明,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液体驱动装置还包括第一空气压缩囊、第二空气压缩囊、输气管、第一空气支管、第二空气支管;所述输气管的一端分别连通第一空气支管和第二空气支管,所述第一空气支管的另一端与底楼蓄水池内的弹柔性空气压缩仓连接;所述第二空气支管分别连通转换蓄水池的底部的弹柔性空气压缩仓;所述第一空气支管与底楼蓄水池的连接处和所述第二空气支管与转换蓄水池连接处分别设置有控制阀门;所述第一空气压缩囊、第二空气压缩囊与输气管、第一空气支管、第二空气支管连通;所述第一空气压缩囊、第二空气压缩囊分别连接第二驱动装置。
本发明在使用过程中,第一、第二空气压缩囊可以将气流通入输气管中,所述输气管可以对底楼蓄水池底部的弹柔性空气压缩仓供气,使得弹柔性空气压缩仓对底楼蓄水池内的水压入直通水管;还可以打开弹柔性空气压缩仓内的阀门开关使放气,气体通过输气管流出或向外部排出,从而留足空间让直通水管中液体向下流动,并为转换蓄水池底部的弹柔性空气压缩仓供气,使转换蓄水池内的液体向上排放;同理,所述第一空气压缩囊和第二空气压缩囊分别通过第二空气支管对转换蓄水池底部的弹柔性空气压缩仓供气,使得弹柔性空气压缩仓对转换蓄水池内的液体压入连通水管;还可以打开弹柔性空气压缩仓内的阀门开关使放气,气体通过输气管或向外部排出,从而留足空间让直通水管中液体向下流动,并为下一级转换蓄水池底部的弹柔性空气压缩仓供气,使转换蓄水池内的液体向上排放。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发明,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包括第一驱动轮、第二驱动轮、第一曲柄连杆、第二曲柄连杆;所述第一驱动轮、第二驱动轮同规格并设置在电梯井道内;所述对重液箱的底部通过张紧绳依次穿过第二驱动轮和第一驱动轮并与轿厢底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轮与第一曲柄连杆连接,且第一驱动轮通过第一曲柄连杆驱动第一空气压缩囊;所述第二驱动轮与第二曲柄连杆连接,且第二驱动轮通过第二曲柄连杆驱动第二空气压缩囊;所述第一曲柄连杆与第二曲柄连杆的运动方向相反。
本发明在使用过程中,所述第一曲柄连杆、第二曲柄连杆分别周期性压缩第一空气压缩囊、第二空气压缩囊使气体分别进入弹柔性空气压缩仓;电梯在运动过程中,张紧绳会带动第一驱动轮和第二驱动轮同向转动,从而带动第一曲柄连杆、第二曲柄连杆周期性运动,本发明充分利用对重液箱的势能和动能,降低额外的功率损耗,具有较好的实用性。所述驱动轮驱动曲柄连杆做曲柄运动,所述曲柄连杆与驱动轮的连接关系为现有技术且不是本发明的改进点,故不再赘述。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发明,进一步的,还包括设置在进水仓底部的应急排水管,所述应急排水管与下一楼层的储水装置的进水口连接,所述应急排水管上设置有应急排水阀。为了防止进水仓内液体压入排水仓速度过慢导致进水仓内液体排放过慢,本发明通过应急排水阀将水排入对重液体下方的楼层的储水装置。本发明通过设置应急排水阀防止排水仓故障,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发明,进一步的,还包括拽引轮、拽引绳、控制器、设置在轿厢底部或每层楼电梯门口的重量传感器;所述轿厢和对重液箱分别通过拽引绳悬挂在拽引电机的两侧;所述控制器分别与储水装置、排水阀、进水阀、进排水阀、控制水阀、第一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重量传感器、拽引电机。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发明,进一步的,还包括分别设置在进水仓、排水仓、顶楼蓄水池、底楼蓄水池、转换蓄水池、中间换水仓的内部的液位传感器,所述液位传感器与控制器连接。本发明在使用过程中,可以通过液位传感器精准的检测到进水仓、排水仓、顶楼蓄水池、底楼蓄水池、中间换水仓的内部液位信息,从而实现精准调控,具有较好的实用性。所述控制器可以为Panasonic/松下公司生产的AFPX-C40T型号的PCL控制器、可以为Mitsubishi/三菱公司生产的FX3SA-30MT-CM型号的PCL控制器、可以为Mitsubishi/三菱公司生产的30MR型号的单片机控制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所述排水仓上设置有排水管,且排水管上设置有排水阀,所述排水管穿过箱体与同一楼层的储水装置顶部连接;所述进水仓上设置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上设置有进水阀,所述进水管穿过箱体并与同一楼层的储水装置底部连接;所述排水仓的底部通过连通水管与进水仓的顶部连通,所述连通水管上设置有进排水阀;所述第一液体驱动装置包括第一驱动装置,所述进水仓由弹柔性材料制备得到,所述第一驱动装置驱动进水仓压缩以使进水仓内液体向排水仓排放。所述进水仓的进水管和排水仓的排水管分别与位于同一楼层的储水装置连接,实现降低调节不同楼层液位的频次,降低功率损耗;本发明可以通过第一液体驱动装置将进水仓内的液体压入排水仓,从而实现加速排液;可以通过第一液体驱动装置加速进水仓的液体注入速度,提高电梯对重调节的速度;本发明可以通过第一液体驱动装置将进水仓内液体清空,方便响应对重液箱的重量调节,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2)所述复位弹簧设置在进水仓一端的箱体的内侧;所述排水压力板的一侧与复位弹簧的自由端连接,且排水压力板的另一侧与进水仓连接;所述传动轮与从动轮啮合,所述电机制动器用于分离从动轮与传动轮;所述排水仓的另一端上、下方对称设置有导向轮,链条的一端固定在排水仓上端的导向轮,链条的另一端依次穿过排水压力板的上端、下端和排水仓的下端的导向轮并与从动轮连接。本发明充分利用对重液箱的势能和动能,降低额外的功率损耗,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3)所述对重升降定滑轮两侧的辅曲柄连杆的自由端分别连接辅空气压缩囊,所述对重升降定滑轮分别通过辅曲柄连杆驱动辅空气压缩囊;所述辅空气压缩囊分别与辅空气管的一端连通,所述辅空气管的另一端与设置在进水仓内的弹柔性空气压缩仓连接;所述辅空气管上设置有控制阀门,所述辅空气压缩囊的一侧设置有进气阀,所述弹柔性空气压缩仓设置有放气阀。本发明充分利用对重液箱的势能和动能,降低额外的功率损耗,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4)所述底楼蓄水池通过直通水管与转换蓄水池连通,且直通水管通过分支管与不同楼层的转换蓄水池连通;所述转换蓄水池的底部通过连通水管连接上方的中间换水仓,相邻的中间换水仓之间通过连通水管连通;所述直通水管的两端、分支管、连通管上均设置有控制水阀;所述第二液体驱动装置包括第二驱动装置和分别设装置底楼蓄水池底部、转换蓄水池底部的弹柔性空气压缩仓,所述第二驱动装置驱动弹柔性空气压缩仓运动,用于将液体向上压出。本发明可以根据不同楼层高度的转换蓄水池的设置,自主选择液体的补充或排出的方式,方案的选择较多,可以达到最佳的节能方案。
(5)所述输气管的一端分别连通第一空气支管和第二空气支管,所述第一空气支管的另一端与底楼蓄水池内的弹柔性空气压缩仓连接;所述第二空气支管分别连通转换蓄水池的底部的弹柔性空气压缩仓;所述第一空气支管与底楼蓄水池的连接处和所述第二空气支管与转换蓄水池连接处分别设置有控制阀门;所述第一空气压缩囊、第二空气压缩囊与输气管、第一空气支管、第二空气支管连通;所述第一空气压缩囊、第二空气压缩囊分别连接第二驱动装置。本发明通过空气压缩使液体流动,可以通过设置实现弹柔性空气压缩仓对水压缩,方便调节不同的转换蓄水池的含水量,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6)所述对重液箱的底部通过张紧绳依次穿过第二驱动轮和第一驱动轮并与轿厢底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轮与第一曲柄连杆连接,且第一驱动轮通过第一曲柄连杆驱动第一空气压缩囊;所述第二驱动轮与第二曲柄连杆连接,且第二驱动轮通过第二曲柄连杆驱动第二空气压缩囊;所述第一曲柄连杆与第二曲柄连杆的运动方向相反。本发明充分利用对重液箱的势能和动能,降低额外的功率损耗,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7)所述应急排水管与下一楼层的储水装置的进水口连接,所述应急排水管上设置有应急排水阀。本发明通过应急排水阀将水排入对重液体下方的楼层的储水装置,本发明通过设置应急排水阀防止排水仓故障,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8)还包括分别设置在进水仓、排水仓、顶楼蓄水池、底楼蓄水池、中间换水仓的内部的液位传感器,所述液位传感器与控制器连接。本发明可以通过液位传感器精准的检测到进水仓、排水仓、顶楼蓄水池、底楼蓄水池、中间换水仓的内部液位信息,从而实现精准调控,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第二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对重液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辅空气管与进水仓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其中:1-轿厢、2-对重液箱、201-排水仓、202-进水仓、203-排水管、204-进水管、205-连通水管、3-拽引电机、4-底楼蓄水池、5-顶楼蓄水池、6-转换蓄水池、7-中间换水仓、8-直通水管、9-第二驱动轮、10-第一驱动轮、11-第一曲柄连杆、12-第一空气压缩囊、13-第二空气压缩囊、14-输气管、15-第一空气支管、16-第二空气支管、17-对重升降定滑轮、18-传动轮、19-复位弹簧、20-排水压力板、21-应急排水管、22-辅曲柄连杆、23-辅空气压缩囊、24-辅空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智能液体对重节能环保电梯,包括对重液箱2和设置在每一楼层的为对重液箱2进行液体调节的储水装置,所述对重液箱2包括第一液体驱动装置、排水阀、进水阀、进排水阀、连通水管205、箱体和从上至下依次设置在箱体内部的排水仓201、进水仓202;所述排水仓201上设置有排水管203,且排水管203上设置有排水阀,所述排水管203穿过箱体与同一楼层的储水装置顶部连接;所述进水仓202上设置有进水管204,所述进水管204上设置有进水阀,所述进水管204穿过箱体并与同一楼层的储水装置底部连接;所述排水仓201的底部通过连通水管205与进水仓202的顶部连通,所述连通水管205上设置有进排水阀;所述第一液体驱动装置包括第一驱动装置,所述进水仓202由弹柔性材料制备得到,所述第一驱动装置驱动进水仓202压缩以使进水仓202内液体向排水仓201排放。
本发明在使用过程中,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压缩进水仓202使进水仓202内的液体排入排水仓201内,将对重液箱2内部的液体同一调节到排水仓201内,方便快速调节对重液箱2的中体重量。当电梯重量增加时,则进水阀启动,所述进水仓202内部注入液体;当电梯重量降低时,则排水阀启动,所述排水仓201内部的液体排出。
本发明的对重液箱2与同一楼层的储水装置连通,可以实现降低调节不同楼层液位的频次,降低功率损耗;本发明可以通过第一液体驱动装置将进水仓202内的液体压入排水仓201,从而实现加速排液;可以通过第一液体驱动装置加速进水仓202的液体注入速度,提高电梯对重调节的速度;本发明可以通过第一液体驱动装置将进水仓202内液体清空,方便响应对重液箱2的重量调节,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包括电机制动器、复位弹簧19、排水压力板20、设置在对重液箱2顶部的从动轮、与电梯拽引绳连接的对重升降定滑轮17、与对重升降定滑轮17同轴设置的传动轮18;所述复位弹簧19设置在进水仓202一端的箱体的内侧;所述排水压力板20的一侧与复位弹簧19的自由端连接,且排水压力板20的另一侧与进水仓202连接;所述传动轮18与从动轮啮合,所述电机制动器用于分离从动轮与传动轮18;所述排水仓201的另一端上、下方对称设置有导向轮,所述排水压力板20的上端通过链条与进水仓201上端的导向轮连接,所述排水压力板20的下端通过链条依次穿过进水仓201的下端导向轮、上端导向轮并与从动轮连接。
本发明在使用过程中,在对重液箱2在升降的过程中,所述拽引绳带动对重升降定滑轮17转动,此时传动轮18同轴转动,所述传动轮18带动从动轮转动,从而带动链条拉动排水压力板20在排水仓201内直线运动,从而排水压力板20压缩进水仓202,从而将进水仓202的液体导入排水仓201内;当排水仓201内部的液体排出后,所述电机制动器将从动轮与传动轮18分离开,此时复位弹簧19实现对第一排水压力板20复位;本发明充分利用对重液箱2的势能和动能,降低额外的功率损耗,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实施例1相同,故不再赘述。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或2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如图1所示,还包括第二液体驱动装置,所述储水装置包括直通水管8、连通水管205、设置在楼层顶部的顶楼蓄水池5、设置在楼层底部的底楼蓄水池4、等距设置不同楼层的在顶楼蓄水池5与底楼蓄水池4之间的转换蓄水池6、设置在相邻转换蓄水池6之间的不同楼层的中间换水仓7;所述底楼蓄水池4通过直通水管8与转换蓄水池6连通,且直通水管8通过分支管与不同楼层的转换蓄水池6连通;所述转换蓄水池6的底部通过连通水管205连接上方的中间换水仓7,相邻的中间换水仓7之间通过连通水管205连通;所述直通水管8的两端、分支管、连通管上均设置有控制水阀;所述第二液体驱动装置包括第二驱动装置和分别设装置底楼蓄水池4底部、转换蓄水池6底部的弹柔性空气压缩仓,所述第二驱动装置驱动弹柔性空气压缩仓运动,用于将液体向上压出;所述顶楼蓄水池5、底楼蓄水池4、转换蓄水池6、中间换水仓7上分别对应进水管204和排水管设置有出水口和进水口。
本发明在使用过程中,通过第二液体驱动装置将底楼蓄水池4内的液体导入顶楼蓄水池5,所述顶楼蓄水池5可以通过液体的重力作用将液体分别导入转换蓄水池6;或者是底楼蓄水池4通过直通管和控制阀门的配合,使底楼蓄水池4内的液体导入某一楼层的转换蓄水池6;所述转换蓄水池6通过弹柔性空气压缩仓将液体分别导入上方的中间换水仓7,当中间换水仓7内的液体过多时,则中间换水仓7内的水在重力作用下排入转换蓄水池6内,转换蓄水池6将水排入底楼蓄水池4;本发明通过设置转换蓄水池6,降低了将液体从低处压入高处的功耗,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当其中一个楼层的中间换水仓7液位较低时,则该中间换水仓7内部的控制水阀启动,从而实现补水;当其中一个楼层的中间换水仓7液体较多时,则该楼层连通水管205和转换蓄水池6上的连通水管205的控制水阀均开启,从而将液体导入转换蓄水池6内。本发明可以根据不同楼层高度的转换蓄水池6的设置,自主选择液体的补充或排出的方式,方案的选择较多,可以达到最佳的节能方案。
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上述实施例1或2相同,故不再赘述。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如图2所示,所述第二液体驱动装置还包括第一空气压缩囊12、第二空气压缩囊13、输气管14、第一空气支管15、第二空气支管16;所述输气管14的一端分别连通第一空气支管15和第二空气支管16,所述第一空气支管15的另一端与底楼蓄水池4内的弹柔性空气压缩仓连接;所述第二空气支管16分别连通转换蓄水池6的底部的弹柔性空气压缩仓;所述第一空气支管15与底楼蓄水池4的连接处和所述第二空气支管16与转换蓄水池6连接处分别设置有控制阀门;所述第一空气压缩囊12、第二空气压缩囊13与输气管14、第一空气支管15、第二空气支管16连通;所述第一空气压缩囊12、第二空气压缩囊13分别连接第二驱动装置。
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包括第一驱动轮10、第二驱动轮9、第一曲柄连杆11、第二曲柄连杆;所述第一驱动轮10、第二驱动轮9同规格并设置在电梯井道内;所述对重液箱2的底部通过张紧绳依次穿过第二驱动轮9和第一驱动轮10并与轿厢1底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轮10与第一曲柄连杆11连接,且第一驱动轮10通过第一曲柄连杆11驱动第一空气压缩囊12;所述第二驱动轮9与第二曲柄连杆连接,且第二驱动轮9通过第二曲柄连杆驱动第二空气压缩囊13;所述第一曲柄连杆11与第二曲柄连杆的运动方向相反。所述第一空气压缩囊12、第二空气压缩囊13的一侧分别设置有进气阀;所述弹柔性空气压缩仓的底部设置有放气阀。
本发明在使用过程中,第一空气压缩囊12可以将气流通入输气管14中,所述输气管14可以对底楼蓄水池4底部的弹柔性空气压缩仓供气,使得弹柔性空气压缩仓对底楼蓄水池4内的水压入直通水管8;还可以打开弹柔性空气压缩仓内的阀门开关使放气,气体通过输气管14流出,从而实现直通水管8中液体向下流动;所述第一空气压缩囊12和第二空气压缩囊13分别通过第二空气支管16对转换蓄水池6底部的弹柔性空气压缩仓供气,使得弹柔性空气压缩仓对转换蓄水池6内的液体压入连通水管205;还可以打开弹柔性空气压缩仓内的阀门开关使放气,气体通过输气管14流出,从而实现连通水管205中液体向下流动。
本发明在使用过程中,所述第一曲柄连杆11、第二曲柄连杆分别周期性压缩第一空气压缩囊12、第二空气压缩囊13使气体分别进入弹柔性空气压缩仓;电梯在运动过程中,张紧绳会带动第一驱动轮10和第二驱动轮9同向转动,从而带动第一曲柄连杆11、第二曲柄连杆周期性运动,本发明充分利用对重液箱2的势能和动能,降低额外的功率损耗,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上述实施例3相同,故不再赘述。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还包括拽引轮、拽引绳、控制器、设置在轿厢1底部的重量传感器;所述轿厢1和对重液箱2分别通过拽引绳悬挂在拽引电机3的两侧;所述控制器分别与储水装置、排水阀、进水阀、进排水阀、控制水阀、第一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重量传感器、拽引电机3。还包括分别设置在进水仓202、排水仓201、顶楼蓄水池5、底楼蓄水池4、转换蓄水池6、中间换水仓7的内部的液位传感器,所述液位传感器与控制器连接。
本发明可以通过液位传感器精准的检测到进水仓202、排水仓201、顶楼蓄水池5、底楼蓄水池4、中间换水仓7的内部液位信息,从而实现精准调控,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上述实施例3相同,故不再赘述。
实施例6: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包括设置在对重液箱2顶部并与电梯拽引绳连接的对重升降定滑轮17、设置在对重升降定滑轮17两侧的辅曲柄连杆22,两个辅曲柄连杆22的驱动方向相反;还包括辅空气管24、设置在对重液箱2顶部两端的辅空气压缩囊23、设置在进水仓202内部一端的弹柔性空气压缩仓;所述对重升降定滑轮17两侧的辅曲柄连杆22的自由端分别连接辅空气压缩囊23,所述对重升降定滑轮17分别通过辅曲柄连杆22驱动辅空气压缩囊23;所述辅空气压缩囊23分别与辅空气管24的一端连通,所述辅空气管24的另一端与设置在进水仓202内的弹柔性空气压缩仓连接;所述辅空气管24上设置有控制阀门,所述辅空气压缩囊23的一侧设置有进气阀,所述弹柔性空气压缩仓设置有放气阀。
还包括设置在进水仓202底部的应急排水管21,所述应急排水管21与下一楼层的储水装置的进水口连接,所述应急排水管21上设置有应急排水阀。本发明通过应急排水阀将水排入对重液体下方的楼层的储水装置,本发明通过设置应急排水阀防止排水仓201故障,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本发明在使用过程中,所述对重液箱2在升降的过程中,所述拽引绳带动对重升降定滑轮17转动,从而驱动两侧的辅曲柄连杆22运动,从而通过辅曲柄连杆22驱动辅空气压缩囊23将气流通入辅空气管24中,所述辅空气管24可以对进水仓202的弹柔性空气压缩仓供气,使得弹柔性空气压缩仓将进水仓202内的水压入排水仓201;还可以打开弹柔性空气压缩仓内的放气阀使放气,从而留足空间使进水仓202内注水。本发明充分利用对重液箱2的势能和动能,降低额外的功率损耗,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上述实施例1相同,故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智能液体对重节能环保电梯,包括对重液箱(2)和设置在每一楼层的为对重液箱(2)进行液体调节的储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重液箱(2)包括第一液体驱动装置、排水阀、进水阀、进排水阀、连通水管(205)、箱体和从上至下依次设置在箱体内部的排水仓(201)、进水仓(202);所述排水仓(201)上设置有排水管(203),且排水管(203)上设置有排水阀,所述排水管(203)穿过箱体与同一楼层的储水装置顶部连接;所述进水仓(202)上设置有进水管(204),所述进水管(204)上设置有进水阀,所述进水管(204)穿过箱体并与同一楼层的储水装置底部连接;所述排水仓(201)的底部通过连通水管(205)与进水仓(202)的顶部连通,所述连通水管(205)上设置有进排水阀;所述第一液体驱动装置包括第一驱动装置,所述进水仓(202)由弹柔性材料制备得到,所述第一驱动装置驱动进水仓(202)压缩以使进水仓(202)内液体向排水仓(201)排放;还包括设置在进水仓(202)底部的应急排水管(21),所述应急排水管(21)与下一楼层的储水装置的进水口连接,所述应急排水管(21)上设置有应急排水阀;所述进水仓(202)和排水仓(201)的内部分别设置有液位传感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液体对重节能环保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包括电机制动器、复位弹簧(19)、排水压力板(20)、设置在对重液箱(2)顶部的从动轮、与电梯拽引绳连接的对重升降定滑轮(17)、与对重升降定滑轮(17)同轴设置的传动轮(18);所述复位弹簧(19)设置在进水仓(202)一端的箱体的内侧;所述排水压力板(20)的一侧与复位弹簧(19)的自由端连接,且排水压力板(20)的另一侧与进水仓(202)连接;所述传动轮(18)与从动轮啮合,所述电机制动器用于分离从动轮与传动轮(18);所述进水仓(202)的另一端上、下方对称设置有导向轮,所述排水压力板(20)的上端通过链条与进水仓(202)上端的导向轮连接,所述排水压力板(20)的下端通过链条依次穿过进水仓(202)的下端导向轮、上端导向轮并与从动轮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液体对重节能环保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包括设置在对重液箱(2)顶部并与电梯拽引绳连接的对重升降定滑轮(17)、设置在对重升降定滑轮(17)两侧的辅曲柄连杆(22),两个辅曲柄连杆(22)的驱动方向相反;还包括辅空气管(24)、设置在对重液箱(2)顶部两端的辅空气压缩囊(23)、设置在进水仓(202)内部一端的弹柔性空气压缩仓;所述对重升降定滑轮(17)两侧的辅曲柄连杆(22)的自由端分别连接辅空气压缩囊(23),所述对重升降定滑轮(17)分别通过辅曲柄连杆(22)驱动辅空气压缩囊(23);所述辅空气压缩囊(23)分别与辅空气管(24)的一端连通,所述辅空气管(24)的另一端与设置在进水仓(202)内的弹柔性空气压缩仓连接;所述辅空气管(24)上设置有控制阀门,所述辅空气压缩囊(23)的一侧设置有进气阀,所述弹柔性空气压缩仓设置有放气阀。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智能液体对重节能环保电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液体驱动装置,所述储水装置包括直通水管(8)、连通水管(205)、设置在楼层顶部的顶楼蓄水池(5)、设置在楼层底部的底楼蓄水池(4)、等距设置不同楼层的在顶楼蓄水池(5)与底楼蓄水池(4)之间的转换蓄水池(6)、设置在相邻转换蓄水池(6)之间的不同楼层的中间换水仓(7);所述底楼蓄水池(4)通过直通水管(8)与转换蓄水池(6)连通,且直通水管(8)通过分支管与不同楼层的转换蓄水池(6)连通;所述转换蓄水池(6)的底部通过连通水管(205)连接上方的中间换水仓(7),相邻的中间换水仓(7)之间通过连通水管(205)连通;所述直通水管(8)的两端、分支管、连通管上均设置有控制水阀;所述第二液体驱动装置包括第二驱动装置和分别设装置底楼蓄水池(4)底部、转换蓄水池(6)底部的弹柔性空气压缩仓,所述第二驱动装置驱动弹柔性空气压缩仓运动,用于将液体向上压出;所述顶楼蓄水池(5)、底楼蓄水池(4)、转换蓄水池(6)、中间换水仓(7)上分别对应进水管(204)和排水管(203)设置有出水口和进水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液体对重节能环保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液体驱动装置还包括第一空气压缩囊(12)、第二空气压缩囊(13)、输气管(14)、第一空气支管(15)、第二空气支管(16);所述输气管(14)的一端分别连通第一空气支管(15)和第二空气支管(16),所述第一空气支管(15)的另一端与底楼蓄水池(4)内的弹柔性空气压缩仓连接;所述第二空气支管(16)分别连通转换蓄水池(6)的底部的弹柔性空气压缩仓;所述第一空气支管(15)与底楼蓄水池(4)的连接处和所述第二空气支管(16)与转换蓄水池(6)连接处分别设置有控制阀门;所述第一空气压缩囊(12)、第二空气压缩囊(13)与输气管(14)、第一空气支管(15)、第二空气支管(16)连通;所述第一空气压缩囊(12)、第二空气压缩囊(13)分别连接第二驱动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液体对重节能环保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包括第一驱动轮(10)、第二驱动轮(9)、第一曲柄连杆(11)、第二曲柄连杆;所述第一驱动轮(10)、第二驱动轮(9)同规格并设置在电梯井道内;所述对重液箱(2)的底部通过张紧绳依次穿过第二驱动轮(9)和第一驱动轮(10)并与轿厢(1)底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轮(10)与第一曲柄连杆(11)连接,且第一驱动轮(10)通过第一曲柄连杆(11)驱动第一空气压缩囊(12);所述第二驱动轮(9)与第二曲柄连杆连接,且第二驱动轮(9)通过第二曲柄连杆驱动第二空气压缩囊(13);所述第一曲柄连杆(11)与第二曲柄连杆的运动方向相反。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液体对重节能环保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空气压缩囊(12)、第二空气压缩囊(13)的一侧分别设置有进气阀;所述弹柔性空气压缩仓的底部设置有放气阀。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液体对重节能环保电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拽引轮、拽引绳、控制器、设置在轿厢(1)底部或每层楼电梯门口的重量传感器;所述轿厢(1)和对重液箱(2)分别通过拽引绳悬挂在拽引电机(3)的两侧;所述控制器分别与储水装置、排水阀、进水阀、进排水阀、控制水阀、第一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重量传感器、拽引电机(3)。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550739.8A CN108609466B (zh) | 2018-05-31 | 2018-05-31 | 智能液体对重节能环保电梯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550739.8A CN108609466B (zh) | 2018-05-31 | 2018-05-31 | 智能液体对重节能环保电梯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609466A CN108609466A (zh) | 2018-10-02 |
CN108609466B true CN108609466B (zh) | 2024-01-30 |
Family
ID=636645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550739.8A Active CN108609466B (zh) | 2018-05-31 | 2018-05-31 | 智能液体对重节能环保电梯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8609466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054059B (zh) * | 2019-04-09 | 2021-03-12 | 浙江西子别墅电梯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新型长寿命升降电梯的重量自调节升降装置 |
KR102278002B1 (ko) * | 2020-12-03 | 2021-07-15 | (주)엠알솔루텍 | 엘리베이터용 균형추 하중 가변 조절 방법 및 엘리베이터용 균형추 하중 가변 조절 시스템 |
CN113443537B (zh) * | 2021-06-28 | 2024-11-05 | 广东信稳能控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配载电梯的储水箱溢水补水系统 |
EP4219379B1 (en) * | 2022-01-28 | 2025-03-26 | Otis Elevator Company | Elevator counterweight having a variable mass |
JP7362879B1 (ja) | 2022-12-13 | 2023-10-17 |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 エレベータ装置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0948997Y (zh) * | 2006-09-27 | 2007-09-19 | 李敦彦 | 水动力升降电梯 |
CN201214582Y (zh) * | 2008-02-18 | 2009-04-01 | 日立电梯(中国)有限公司 | 电梯平衡装置 |
JP2013193878A (ja) * | 2012-03-23 | 2013-09-30 | Hitachi Ltd | エレベータの乗客救出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及びエレベータの乗客救出方法 |
CN103482455A (zh) * | 2013-09-25 | 2014-01-01 | 吴江骏达电梯部件有限公司 | 一种自动调节对重的电梯系统 |
CN105129584A (zh) * | 2015-10-12 | 2015-12-09 | 重庆大学 | 对重重量可调式节能货运电梯 |
CN206278800U (zh) * | 2016-12-21 | 2017-06-27 | 姜维康 | 液体等额平衡对重电梯 |
CN207226762U (zh) * | 2017-09-11 | 2018-04-13 | 康达电梯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改进型防护装置的电梯 |
CN208964352U (zh) * | 2018-05-31 | 2019-06-11 | 姚华军 | 智能液体对重节能环保电梯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AR028236A1 (es) * | 2000-05-19 | 2003-04-30 | Carlos Alberto Sors | Elevador cuyo contrapeso, es ademas embolo del dispositivo fluidodinamico de propulsion que produce y controla sus desplazamientos |
-
2018
- 2018-05-31 CN CN201810550739.8A patent/CN108609466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0948997Y (zh) * | 2006-09-27 | 2007-09-19 | 李敦彦 | 水动力升降电梯 |
CN201214582Y (zh) * | 2008-02-18 | 2009-04-01 | 日立电梯(中国)有限公司 | 电梯平衡装置 |
JP2013193878A (ja) * | 2012-03-23 | 2013-09-30 | Hitachi Ltd | エレベータの乗客救出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及びエレベータの乗客救出方法 |
CN103482455A (zh) * | 2013-09-25 | 2014-01-01 | 吴江骏达电梯部件有限公司 | 一种自动调节对重的电梯系统 |
CN105129584A (zh) * | 2015-10-12 | 2015-12-09 | 重庆大学 | 对重重量可调式节能货运电梯 |
CN206278800U (zh) * | 2016-12-21 | 2017-06-27 | 姜维康 | 液体等额平衡对重电梯 |
CN207226762U (zh) * | 2017-09-11 | 2018-04-13 | 康达电梯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改进型防护装置的电梯 |
CN208964352U (zh) * | 2018-05-31 | 2019-06-11 | 姚华军 | 智能液体对重节能环保电梯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609466A (zh) | 2018-10-0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609466B (zh) | 智能液体对重节能环保电梯 | |
CN101324243B (zh) | 一种非恒压网络下二次调节传动系统的蓄释能控制方法 | |
CN103370218B (zh) | 蓄能器辅助的流体静力学动力传动系统及其优化方法 | |
CN104444707B (zh) | 一种超深立井提升机钢丝绳张力平衡系统及其方法 | |
EP0652845B1 (en) | Procedure for operating an elevator and elevator machinery | |
CN201559977U (zh) | 带式输送机胶带自控拉紧装置 | |
CN106395514B (zh) | 曳引电梯动态平衡、节能与降低自重要求的方法及装置 | |
CN110482084B (zh) | 垃圾压实器 | |
CN112249985B (zh) | 一种组合式电动叉车的势能回收再利用系统 | |
CN112249986B (zh) | 基于多液压马达-蓄能器组合电动叉车的能量回收系统 | |
CN101870270B (zh) | 一种矿用自卸车车厢浮动下降控制装置 | |
CN1298606C (zh) | 具有蓄压器的液压升降机和控制调节这种升降机的方法 | |
US6505711B1 (en) | Hydraulic elevator, comprising a pressure accumulator which acts as a counterweight and a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nd regulating an elevator of this type | |
CN1026813C (zh) | 节省驱动液压升降机所用电能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2320510A (zh) | 一种液压电梯 | |
CN1128090C (zh) | 采用蓄能器的变频驱动液压电梯的节能装置 | |
CN101082334A (zh) | 常规游梁式抽油机的二次调节液压节能系统 | |
CN204096842U (zh) | 一种复合驱动液压电梯系统 | |
CN110792570A (zh) | 浮子式复合动力柱塞装置 | |
CN208964352U (zh) | 智能液体对重节能环保电梯 | |
CN104495586B (zh) | 气动伸缩式电梯 | |
CN103950810B (zh) | 液气交流传动平衡系统以及运用该平衡系统的电梯 | |
CN213679681U (zh) | 一种组合式电动叉车的势能回收再利用系统 | |
CN102502381B (zh) | 提升机 | |
CN1974361A (zh) | 配重功率可调式节能电梯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