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563297A - 一种挡风组件、散热装置及服务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挡风组件、散热装置及服务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563297A CN108563297A CN201810380115.6A CN201810380115A CN108563297A CN 108563297 A CN108563297 A CN 108563297A CN 201810380115 A CN201810380115 A CN 201810380115A CN 108563297 A CN108563297 A CN 10856329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orce
- wind
- module
- level
- connecting ro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8—Packaging or power distribution
- G06F1/181—Enclosure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20—Cooling means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00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using a gaseous coolant in electronic enclosures
- H05K7/20136—Forced ventilation, e.g. by fans
- H05K7/20145—Means for directing air flow, e.g. ducts, deflectors, plenum or guides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70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for server racks or cabinets; for data centers, e.g. 19-inch computer racks
- H05K7/20718—Forced ventilation of a gaseous coolant
- H05K7/20727—Forced ventilation of a gaseous coolant within server blades for removing heat from heat sour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一种挡风组件、散热装置及服务器,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模块插入费力的问题。挡风组件包括:挡风板、连杆、一级弹力组件、二级弹力组件;连杆包括与设备机箱的壳体转动连接的受力杆以及与受力杆连接的拉杆,其中,拉杆上设置有挡柱;一级弹力组件与连杆、以及壳体接触,用于为所述受力杆提供弹力以使得挡柱抵压在挡风板背离插入口的一面;且受力杆位于挡风板和插入口之间;挡风板与壳体转动连接,二级弹力组件与壳体、以及挡风板接触,用于给挡风板提供弹力。当模块插入时,只需要依次克服一级弹力组件提供的支撑力和二级弹力组件提供的支撑力,将插入模块需要克服的力分为多个较小的力,使得模块插入变得省力。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挡风组件、散热装置及服务器。
背景技术
模块化服务器将存储、计算、网络、管理等组件模块化,独立分开,并通过一个独立的管理模块采用共享的方式对各个模块进行管理。模块化服务器中包含多个独立的模块,例如计算模块、存储模块、散热模块、电源模块、网络模块等等;各个模块均采用冗余和热插拔的设计,可灵活扩展;当一些模块发生故障时,可以独立替换发生故障的模块,而不影响其他模块的正常工作。因此,模块化服务器因其可灵活配置、具有支持热插拔和独立维护的特点,受到广泛推广。
在更换模块和维护模块的过程中,为保证风道中的风不影响模块化服务器中其他模块的正常运行,模块之间设置有挡风板,当插入模块时则需要克服挡风板的阻力;而随着模块化服务器性能的提升,模块化服务器的功耗越来越大,为防止模块化服务器中模块过热,散热模块中散热风扇的风速加大,为了使挡风板起到正常的挡风作用,向挡风板提供的支撑力需要增大,由此使得模块在插入时,需要克服的阻力就会变大,模块的插入就会变得费力,较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挡风组件、散热装置及服务器,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模块插入费力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挡风组件,应用于设备机箱内,所述设备机箱具有模块插入口;所述挡风组件包括:挡风板、连杆、一级弹力组件、二级弹力组件;所述连杆包括与所述设备机箱的壳体转动连接的受力杆以及与所述受力杆连接的拉杆,其中,所述拉杆上设置有挡柱,例如所述拉杆的顶端设置挡柱;所述一级弹力组件与所述连杆、以及所述壳体接触,用于给所述受力臂提供弹力以使得所述拉杆上的挡柱抵压在所述挡风板背离所述插入口的一面,例如所述一级弹力组件可以与所述受力杆、以及所述壳体接触;所述受力杆位于所述挡风板和所述插入口之间,也就是说所述受力杆沿模块插入方向,位于所述挡风板之前。所述挡风板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所述二级弹力组件与所述壳体、以及所述挡风板接触,用于给所述挡风板提供弹力,支撑所述挡风板以使所述挡风板阻挡所述插入口进入的风。
通过上述方式,所述连杆通过一级弹力组件可以为挡风板提供支撑力,二级弹力组件可直接为所述挡风板提供支撑力,使得所述挡风板可以能够更好的实现挡风作用;当模块插入时,只需要依次克服一级弹力组件提供的支撑力和二级弹力组件提供的支撑力,将插入模块需要克服的力分为多个较小的力,使得模块插入变得省力。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插入口插入模块时,所述模块推动所述受力杆,在所述连杆中的拉杆转至所述壳体后,所述模块接触所述挡风板,其中,所述模块推动所述受力杆的施力力臂大于所述第一弹性件的施力力臂。
通过上述方式,模块在插入时,先接触所述受力杆,当所述连杆达到较大的运动限度后,再推动挡风板,使得模块插入时,只需要依次克服一级弹力组件和二级弹力组件的作用力,可以保证所述模块插入时较为省力,且所述模块推动所述受力杆的施力力臂大于所述第一弹性件的施力力臂,保证在模块插入时,形成省力杠杆,也能够保证所述模块插入时较为省力。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模块在插入所述挡风板时,所述拉杆顶端转至所述壳体后,所述模块接触所述挡风板,所述受力杆的顶端接触所述模块的底部。
通过上述方式,所述拉杆顶端转至所述壳体时,所述连杆可以达到最大运动限度,所述连杆之后不再继续发生运动,所述受力杆的顶端接触所述模块的底部时,所述模块的重力在竖直方向对所述受力杆施力,使得所述连杆保持最大运动限度,而无需提供额外的推力。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受力杆通过第一转轴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所述一级弹力组件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一扭簧,所述第一扭簧套于所述第一转轴上,所述第一扭簧两端分别抵在所述连杆和所述壳体上。
通过上述方式,所述连杆借助第一扭簧为所述挡风板提供支撑力,确保了所述挡风板具有正常的挡风作用;在模块插入时,只需先克服第一扭簧提供的支撑力,之后再克服所述二级弹力组件提供的支撑力即可,可以使得模块插入变得容易。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一级弹力组件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一拉簧,所述第一拉簧两端分别连接所述连杆和所述壳体。
通过上述方式,所述连杆借助第一拉簧为所述挡风板提供支撑力,可以确保所述挡风板能够正常挡风,在模块插入时,只需依次克服第一拉簧提供的支撑力和所述二级弹力组件提供的支撑力即可,以确保模块插入变得省力。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一级弹力组件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一压簧,所述第一压簧两端分别连接所述连杆和所述壳体。
通过上述方式,所述连杆借助第一压簧的压缩形变为所述挡风板提供支撑力,可以确保所述挡风板具有足够的支撑力;推动模块进入所述插入口时,只需依次克服第一压簧提供的支撑力和所述二级弹力组件提供的支撑力即可,能够较为省力将模块插入到设备机箱内。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连杆位于所述壳体的侧壁,也就是说所述连杆贴近所述壳体的侧壁,可以位于所述挡风板的侧面。
通过上述方式,连杆位于所述壳体的侧壁,不需要占用较大的空间,有效节约的设备机箱内的空间。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连杆的类型可以有许多种,具体可以为下列中的部分或全部:T型连杆、S型连杆、圆形连杆、异形连杆。
通过上述方式,所述连杆可以采用多种形状,使得所述挡风组件在设置时具有灵活性。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受力杆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弹性件的施力力臂。
通过上述方式,模块在插入时,推动所述连杆时,较易形成省力杠杆,使得所述模块更容易被插入到设备机箱内。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挡风板通过第二转轴与所述设备机箱的壳体转动连接;所述二级弹力组件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二扭簧,所述第二扭簧套于所述第二转轴上,所述第二扭簧两端分别抵在所述挡风板和所述壳体上。
通过上述方式,借助第二扭簧为所述挡风板提供支撑力,可以确保所述挡风板能够正常挡风,在模块插入时,只需依次克服一级弹力组件提供的支撑力和所述第二扭簧提供的支撑力即可,能够使模块插入变得省力。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二级弹力组件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二拉簧,所述第二拉簧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挡风板和所述壳体。
通过上述方式,借助第二拉簧的拉伸形变为所述挡风板提供支撑力,可以确保所述挡风板能够有足够的支撑力;在模块插入时,只需依次克服一级弹力组件提供的支撑力和所述第二拉簧提供的支撑力即可,进一步确保模块插入变得省力。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二级弹力组件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二压簧,所述第二压簧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挡风板和所述壳体。
通过上述方式,借助第二压簧的压缩形变为所述挡风板提供支撑力,可以确保所述挡风板具有较好的挡风作用;在模块插入时,只需依次克服一级弹力组件提供的支撑力和所述第二压簧提供的支撑力即可,以保证模块插入变得省力。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散热装置,包括第一方面和任一实现方式中所提供的挡风组件。
第三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服务器,包括第二方面所提供的散热装置。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模块化服务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挡风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A~3C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一级弹力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A~4B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连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设备机箱及连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6A~6C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二级弹力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A~7C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挡风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挡风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挡风组件,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模块插入费力的问题。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如图1所示,为模块化服务器中具有模块插入口的设备机箱的结构示意图,所述模块化服务器100外层为所述模块化服务器100的壳体101,如图1所示的所述模块化服务器100中包含有两个模块插入口102,所述模块插入口102中可以插入多个模块,图1所示的所述模块插入口102中有滑轨103,当模块插入所述插入口102时,所述插入口102可以沿滑轨103,插入到所述模块化服务器100中。
所述插入口102中还包括挡风板104,当所述插入口102中未插入模块时,所述挡风板104会阻挡从所述插入口102进入的风,防止风从所述模块插入口102进入,避免风道发生短路,无法流通到其他风道上,所述模块化服务器100中其他模块不能正常散热的情况;当所述模块插入口102中插入模块时,所述模块沿滑轨进入所述模块插入口102,推动挡风板104,直至完全插入,在模块插入过程中,所述挡风板104会产生有一定的阻力。
现有技术中,为支撑所述挡风板104,通常会施加较大的力,导致模块插入困难,为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挡风组件,可应用于具有模块插入口的设备机箱内,本申请实施例仅以所述挡风组件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模块化服务器为例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所述挡风组件不限于应用于其他设备中,当所述挡风组件应用于其他设备可以可参见本申请实施例。
如图2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挡风组件200,所述挡风组件200位于所述设备机箱201中,为了便于说明将所述挡风组件200分为多级弹力结构,一级弹力结构包括连杆202和一级弹力组件203,二级弹力结构包括挡风板204和二级弹力组件205。
具体的,所述挡风组件200可以包括多个一级弹力结构,也就是说,所述挡风组件200可以包括多个连杆202、以及多个一级弹力组件203,其中,多个指两个及两个以上。
在一级弹力结构中,所述连杆202包括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的受力杆206以及与所述受力杆206连接的拉杆207,其中,所述拉杆207上设置有挡柱;所述挡柱抵压在所述挡风板204背离所述插入口208的一面,通过一级弹力组件203与所述连杆202、以及所述设备机箱201的壳体接触,用于给所述受力杆206提供弹力;具体的,一级弹力组件203与所述连杆202、以及所述设备机箱201的壳体连接,可以使得所述挡柱抵压在所述挡风板204背离所述插入口208的一面,当所述插入口208有风进入时,所述拉杆207上的挡柱抵在所述挡风板204的背风面,通过所述一级弹力组件203为所述挡风板204提供支撑力,使得所述挡风板204可以抵挡进入所述插入口208的风,其中,所述挡柱可以位于所述拉杆207的顶端,也可以为与所述拉杆207的中间位置,所述一级弹力组件203与所述连杆202中的受力杆206接触或者连接。
所述受力杆206沿模块插入方向,位于所述挡风板之前,也就是说,所述受力杆206位于所述挡风板204与所述插入口208之间,当所述模块沿滑轨从插入口208插入时,所述模块先接触位于所述挡风板204之前的受力杆206,之后再接触所述挡风板204。
应需理解的是,所述一级弹力组件203为能够通过给所述受力杆206提供弹力使得所述挡风板获得支撑的组件,图2中以所述一级弹力组件203包括两个拉簧为例,事实上,此处并不限定所述一级弹力组件203的具体形状和设置位置,例如所述一级弹力组件203可以是拉簧、压簧、扭簧、空气弹簧、橡胶弹簧等。所述一级弹力组件203的设置位置可以基于具体的场景和一级弹力组件203的特性进行设定,凡是可以通过弹性形变给所述受力杆提供弹力以使得所述挡风板获得支撑的元件均可作为一级弹力组件。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一级弹力组件203的一端与所述连杆202接触,另一端与所述设备机箱201的壳体接触,也就是说所述一级弹力组件203与所述连杆202、以及所述壳体有接触点,具体的,可以是采用固定连接的方式,使得所述一级弹力组件203一端连接所述连杆202,另一端连接所述壳体,一级弹力组件与所述连杆202或所述壳体不能分开,如采用焊接的方式使得所述一级弹力组件202与所述连杆202或者所述壳体连接;也可以是采用可拆卸的连接方式,使得所述一级弹力组件203一端与所述连杆202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设备机箱201的壳体连接,且这种连接方式可以分开,也就是说所述连杆202与所述一级弹力组件有接触点,在不需要连接时也可以分离,例如,在所述受力杆206和所述壳体上设置弹簧着力勾,使得所述一级弹力组件203可通过弹簧着力勾与所述受力杆206和所述壳体连接,在不需要连接时,可以将一级弹力组件203从所述弹簧着力勾上取下;又例如,所述一级弹力组件203为橡胶弹簧时,一端可以与所述壳体连接,另一端可以抵在所述受力杆206后,与所述受力杆206接触,使得所述一级弹力组件203与所述橡胶弹簧有接触,所述受力杆206可以通过挤压所述橡胶弹簧获得弹力,上述连接方式均为举例说明,凡是一级弹力组件通过与所述连杆和所述壳体连接,为所述受力杆提供弹力的连接方式均适用于本发明实施例。无论采用何种连接方式,所述一级弹力组件与所述连杆、以及所述设备机箱的壳体均有接触,具体的接触方式,可以根据实际应用场景和所述一级弹力组件的特性进行设置。
在二级弹力结构中,所述挡风板204与所述设备机箱201的壳体转动连接,所述挡风板204以与所述壳体的连接处为轴进行转动,而为了保证挡风板204能够阻挡所述设备机箱中插入口208进入的风,通过二级弹力组件205与所述设备机箱201的壳体、以及所述挡风板204接触,给所述挡风板204提供弹力;具体的,二级弹力组件205与所述设备机箱201的壳体、以及所述挡风板204连接。
图2中以所述二级弹力组件205包括多个扭簧为例,事实上,此处也不限定所述二级弹力组件205的具体形状和设置位置,例如所述二级弹力组件205可以是拉簧、压簧、扭簧、空气弹簧、橡胶弹簧等。所述二级弹力组件205的设置位置可以基于具体的场景和第二弹性件的特性进行设定,凡是可以通过弹性形变为挡风板提供弹力的元件均可作为二级弹力组件。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二级弹力组件205的一端与所述挡风板204接触,另一端与所述设备机箱201的壳体接触,也就是说所述二级弹力组件205与所述挡风板204、以及所述壳体有接触点,具体的,可以是采用固定连接的方式,使得所述二级弹力组件205一端连接所述挡风板204,另一端连接所述壳体,二级弹力组件与所述挡风板204或所述壳体不能分开,如采用焊接的方式使得所述二级弹力组件202与所述挡风板204或者所述壳体连接;也可以是采用可拆卸的连接方式,使得所述二级弹力组件205一端与所述挡风板204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设备机箱201的壳体连接,且这种连接方式可以分开,也就是说所述挡风板204与所述二级弹力组件有接触点,在不需要连接时也可以分离,例如,在所述挡风板204和所述壳体上设置弹簧着力勾,使得所述二级弹力组件205可通过弹簧着力勾与所述挡风板204和所述壳体连接,在不需要连接时,可以将二级弹力组件205从所述弹簧着力勾上取下;又例如,所述二级弹力组件205为橡胶弹簧时,一端可以与所述壳体连接,另一端可以抵在所述挡风板204后,使得所述二级弹力组件205与所述橡胶弹簧有接触,所述挡风板204可以通过挤压所述橡胶弹簧获得弹力,上述连接方式均为举例说明,凡是二级弹力组件205通过与所述挡风板204和所述壳体连接,为所述挡风板204提供弹力的连接方式均适用于本发明实施例。无论采用何种连接方式,所述二级弹力组件205与所述挡风板204、以及所述设备机箱201的壳体均有接触,具体的接触方式,可以根据实际应用场景和所述二级弹力组件203的特性进行设置。
具体的,一级弹力组件的具体形状和设置位置有多种,下面列举三种一级弹力结构中一级弹力组件的设置方式:
第一种、一级弹力组件包括第一扭簧。
如图3A所示,所述连杆301中的所述受力杆302通过第一转轴303与所述壳体304转动连接;所述一级弹力组件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一扭簧305,图3A中以所述一级弹力组件包含一个第一扭簧305为例进行说明,所述第一扭簧305套于所述第一转轴303上,所述第一扭簧305两端分别抵在所述连杆301和所述壳体304上。
所述拉杆306上设置的挡柱抵压在所述挡风板307背向所述插入口308的一面。
当模块从所述插入口308插入时,所述模块接触所述受力杆302,推动所述连杆301运动,所述拉杆306脱离所述挡风板207的背风面发生转动,如图3A中虚线所示,为所述拉杆306顶点的运动轨迹,最终所述拉杆306转至所述壳体304,所述连杆达到最大运动限度。
第二种、一级弹力组件包括第一拉簧。
如图3B所示,所述连杆301中的所述受力杆302通过第一转轴303与所述壳体304转动连接;所述一级弹力组件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一拉簧305,图3B中以所述一级弹力组件包含两个第一拉簧305为例进行说明,所述第一拉簧305两端分别连接所述连杆301和所述壳体304。
由于所述一级弹力组件给所述受力杆302提供弹力以使得所述拉杆306上的挡柱抵压在所述挡风板307背向所述插入口308的一面,所述第一拉簧305可以通过拉伸形变为所述连杆301提供拉力,以使所述拉杆306上的挡柱可以对所述挡风板307的背向所述插入口308的一面提供支撑力。
所述第一拉簧305一端需要连接所述连杆301,例如,在所述连杆301上设置弹簧着力勾309,所述第一拉簧305的一端勾在所述连杆上的弹簧着力勾309上。所述第一拉簧305的另一端需要连接所述壳体304,为了保证所述第一拉簧305具有拉伸形变,以提供所述拉杆306对所述挡风板307的支撑力,所述第一拉簧305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壳体的位置,应朝向所述插入口308,位于所述连杆301之前,如图3B所示,在所述连杆301之前的所述设备机箱的侧面的壳体304上也设置弹簧着力勾309,所述第一拉簧305的另一端勾在所述壳体304上的弹簧着力勾309上;也可以在所述连杆301之前的所述设备机箱的底部的壳体304设置弹簧着力勾309,所述第一拉簧305的另一端勾在所述壳体304上的弹簧着力勾309上。
第三种、一级弹力组件包括第一压簧。
如图3C所示,所述连杆301中的所述受力杆302通过第一转轴303与所述壳体304转动连接;所述一级弹力组件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一压簧305,图3C中以所述一级弹力组件包括一个第一压簧305为例进行说明,所述第一压簧305两端分别连接所述连杆301和所述壳体304。
由于所述一级弹力组件使得所述拉杆306上的挡柱抵压在所述挡风板307的背风面,所述第一压簧305的两端需要抵在所述连杆301和壳体304之间,所述第一压簧305应设置在远离插入口308,且在所述连杆之后的位置,以使当有风进入所述插入口308时,所述第一压簧305可以通过压缩形变为所述受力杆302提供弹力,进而通过所述拉杆306上的挡柱,支撑所述挡风板307。
具体的,所述连杆301和所述壳体304上可以设置弹簧着力勾309,所述第一压簧305分别勾在所述连杆301和所述壳体304上的弹簧着力勾309上,所述弹簧着力勾309的设置位置可以根据具体场景进行设置,本申请实施例不进行限定,图3C中,以所述弹簧着力勾309位于所述连杆301之后的所述设备机箱的底部的壳体304上,以及所述连杆301上为例。
上述三种一级弹力组件的设置方式仅是举例说明,事实上,所述一级弹力组件并不限于上述三种设置方式,例如所述一级弹力组件可以是橡胶弹簧,所述橡胶弹簧可以抵在所述连杆背向插入口的一侧,通过所述橡胶弹簧可以支持所述受力杆,并通过所述连杆上的拉杆为所述挡风板提供支撑力。
所述一级弹力结构可以位于所述插入口与所述挡风板之间,使得当所述插入口插入模块时,所述模块先接触所述连杆,后接触所述挡风板。例如所述连杆可以位于所述挡风板朝向插入口的正前方,通过在挡风板上设置孔洞,使得所述拉杆可以伸入所述挡风板上的孔洞,通过拉杆上的挡柱抵压在所述挡风板背向插入口的一面;所述连杆也可以位于所述挡风板的侧面,也即位于所述设备机箱的壳体的侧壁;所述连杆沿模块插入方向,位于所述挡风板之前。
所述一级弹力结构可以与所述挡风板并排设置,例如所述连杆和所述挡风板通过相同的转轴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但所述连杆中的受力杆沿模块插入方向,位于所述挡风板之前,也即需位于所述挡风板和所述插入口之间;当模块从插入口插入时,所述模块先接触所述连杆的受力杆,后接触挡风板。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一级弹力结构的设置位置有多种,凡是可以使得所述一级弹力结构的设置后,模块插入过程中,先接触所述连杆的受力杆,后接触所述挡风板的设置方式均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当模块从所述插入口插入时,由于沿模块插入方向,所述连杆的受力杆位于所述挡风板之前,所述模块会先接触所述连杆的受力杆,并推动所述连杆发生转动,在模块的推动作用下,所述拉杆脱离所述挡风板背向所述插入口的一面,开始朝向所述壳体转动,当所述拉杆转至所述壳体时,所述连杆到达最大的运动限度,所述受力杆的顶端与所述模块接触点;所述模块可以继续运动,接触所述挡风板,通过克服所述二级弹力组件的作用,使所述挡风板发生转动,最终所述模块完全插入所述设备机箱。
在上述所述模块插入的过程中,所述模块依次克服一级弹力组件、二级弹力组件的作用,最终插入到所述设备机箱中,使得模块在插入过程中不需要提供较大的推力,较为方便、省力。
具体的,为了保证所述模块在推动所述受力杆进行运动时,能够较为轻松、省力,所述受力杆的长度可以大于第一弹性件的施力力臂,使得模块在推动所述受力杆较易形成省力杠杆。
其中,所述一级弹力组件的施力力臂为杠杆的支点到所述一级弹力组件的作用力的作用线之间的距离。所述杠杆的支点为所述杠杆绕着转动的点,以图3B所示的一级弹力结构中,所述杠杆的支点为所述受力杆与所述壳体的连接点。所述一级弹力组件的施力力臂为所述连接点到所述第一拉簧的垂直距离。需要说明的是,当一级弹力组件的具体形状和设置位置不同,一级弹力组件的施力力臂也不同,只要使得模块在推动所述连杆时,形成省力杠杆的一级弹力组件的设置位置均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
当所述插入口插入模块时,所述模块推动所述受力杆,在所述拉杆转至所述壳体后,所述模块接触所述挡风板;也就是说,所述模块先接触一级弹力结构,后接触二级弹力结构。
当所述模块在接触一级弹力结构时,所述模块推动所述受力杆的施力力臂大于所述第一弹性件的施力力臂。
其中,所述模块推动所述受力杆的施力力臂为杠杆的支点到所述模块的施力点所在直线之间的垂直距离,所述施力点所在直线平行于所述模块插入方向,以图3B所示的一级弹力结构中,所述杠杆的支点为所述受力杆与所述壳体的连接点。所述模块推动所述受力杆的施力力臂为所述连接点到、所述模块与所述受力杆接触点所在直线的垂直距离,随着所述模块的插入,所述模块与所述受力杆的接触点会发生移动,施力力臂也会发生变化。
所述模块在插入所述插入口时,所述拉杆顶端转至所述壳体后,所述模块接触所述挡风板,所述受力杆的顶端接触所述模块的底部。所述拉杆的顶端接触所述壳体,使得所述连杆达到最大运动限度,所述拉杆已经处于极限位置,不能再继续运动,此时所述受力杆顶端接触所述模块的底部,所述模块的重力在竖直方向对所述受力杆施力,以使得所述连杆保持最大运动限度,而无需增加推动所述模块的推力维持所述连杆的最大运动限度,也能够减少对所述模块的推力,使得模块插入变得省力。
当所述挡风组件中包括多个一级弹力结构时,所述多个一级弹力结构可以均位于所述挡风板的同一侧,也就是说位于所述壳体的同一侧的侧壁,也可以错落分布在所述挡风板的两侧,也就是说位于所述壳体的不同侧的侧壁,且每个以及弹力结构中连杆上的受力杆沿所述模块插入方向,位于所述挡风板之前。
当所述挡风组件包含有多个一级弹力结构,也即包含有多个连杆和多个一级弹力组件时,且所述拉杆上设置有挡柱,所述拉杆上的挡柱抵压在所述挡风板背向所述插入口的一面,也就是说,每个连杆均可以通过一级弹力组件为所述挡风板提供支撑力。
通过设置多个一级弹力结构,可以将维持所述挡风板正常挡风的所需支撑力分摊在多个一级弹力结构和一个二级弹力结构上,由所述多个一级弹力组件和一个二级弹力组件提供。
若所述挡风组件中包括多个一级弹力结构时,当模块从所述插入口插入,所述模块可以依次推动多个一级弹力结构,之后再推动所述二级弹力结构,每次推动一级弹力结构所需要的力较小,如此,在既能保证所述挡风板正常挡风,在模块插入过程中需要克服的力也较小,使得模块插入变得较为容易。
具体的,在设置多个一级弹力结构时,可以根据所述设备机箱的尺寸,调整每个连杆的长宽高以及每个连杆之间的距离;只需保证所述模块在推动前一个连杆时,前一个连杆的拉杆转至所述壳体后,接触后一个连杆,当所述模块推动最靠近所述挡风板的连杆时,所述最靠近所述挡风板的连杆上的拉杆转至所述壳体后,所述模块接触所述挡风板。
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制所述连杆的形状,所述连杆可以是T型连杆,在如图2~3C中所述受力杆和所述拉杆均呈T型连接。
如图4A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连杆的结构示意图,所述连杆中包括有所述受力杆401和所述拉杆402,所述受力杆401与所述拉杆402呈T型连接,夹角为90度,所述受力杆401上设置有转轴孔403,可以通过所述转轴孔403与设备机箱的壳体转动连接;所述拉杆402的顶端设置有挡柱404,图4A中所述挡柱404为圆柱形,事实上,并不限定挡柱404的具体形状,凡是可以抵压在所述挡风板背向所述插入口一面的挡柱均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
若所述挡风组件中一级弹力组件需要连接在所述连杆上,例如所述一级弹力组件包括第一拉簧或第一压簧时,可以在所述连杆上设置弹簧着力勾405。
当然,所述连杆也可以是S型连杆,例如所述受力杆和所述拉杆均为S型;所述连杆也可以是圆形连杆,例如所述受力杆和所述拉杆均为弧形,所述受力杆和所述拉杆连接构成圆形连杆;所述连杆也可以是异形连杆,例如所述受力杆和所述拉杆之前夹角小于90度。
如图4B所示,所述连杆中包括有所述受力杆401和所述拉杆402,所述受力杆401呈折线状,所述拉杆402为三角形,所述受力杆401与所述拉杆402连接,所述受力杆401上设置有转轴孔403,可以通过所述转轴孔403与设备机箱的壳体转动连接;所述拉杆402的顶端设置有挡柱404,图4B中所述挡柱404为锥形。
应需理解的是,所述受力杆以及所述拉杆的形状并不限定是直杆,也可以是其他形状,针对所述受力杆,只要是可以与所述第一模块接触、具有可作为受力点的位置的元件均可作为受力杆,例如所述受力杆可以是弧形、圆形、三角形,也可以是其他形状,本申请实施例并不做限定;针对所述拉杆,只需与受力杆有连接、可伸展至所述挡风板、存在所述挡柱能够抵压在所述挡风板的背风面的元件均可以作为拉杆,本申请实施例对所述拉杆的形状不做限定。
在图4A~4B中所述挡柱位于所述拉杆的顶端,在实际应用中所述挡柱在所述拉杆上的位置不做限定,例如所述挡柱可以位于所述拉杆的中间位置,也可以位于所述拉杆中间靠上的位置,只需模块从插入口插入时,所述模块推动受力杆,达到所述受力杆的最大运动限度时,所述拉杆上的挡柱转至所述壳体的挡柱设置方式均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
当所述设备机箱的插入口中可以插入多个模块时,以第一模块先从所述插入口靠近设备机箱顶部的位置,沿滑轨插入为例说明,第一模块先接触所述受力杆,所述拉杆在所述第一模块的作用下发生转动,当所述连杆达到最大运动限度时,接触所述挡风板,依次克服第一弹力件和第二弹力件的作用力插入所述设备机箱;之后插入的第二模块,由于连杆达到最大运动限度,不需要对所述连杆施力,直接接触所述挡风板,克服第二弹力件的作用力插入到设备机箱内;也就是说先插入的第一模块需要对连杆施力,之后插入的所述第二模块不需要对所述连杆施力。
为了保证所述第一模块可以对所述连杆施力,且所述第二模块不对所述连杆施力,所述连杆可以位于所述挡风板的侧面,贴近所述设备机箱的壳体的侧壁,也就是说,所述受力杆和拉杆、一级弹力组件(如第一拉簧、第一压簧)位于一个平面,所述平面与所述设备机箱的壳体的侧壁平行;且在受力杆上方位置设置横柱,使第一模块在插入时,接触所述横柱,推动所述连杆;当第二模块插入时,所述受力杆由于贴近所述设备机箱的壳体的侧壁,且所述受力杆下方未设置所述横柱,所述第二模块不会接触所述受力杆。
为了保证所述第一模块可以对连杆施力,且所述第二模块不对所述连杆施力,也可以改变所述连杆中的受力杆的形状,例如所述连杆位于所述挡风板的侧面,贴近所述设备机箱的壳体的侧壁,所述受力杆上半部分凸入到所述设备机箱内部,所述受力杆下半部分贴在所述设备机箱的壳体的侧壁;所述连杆中的受力杆的下半部分和拉杆、一级弹力组件(如第一拉簧、第一压簧)位于一个平面,所述平面与所述设备机箱的壳体的侧壁平行。
上述两种设置连杆的方式均为举例说明,且所述第一模块从所述插入口靠近设备机箱顶部的位置插入,也仅是为方便说明所述连杆的形状而提出的前提条件,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定模块插入的位置及顺序,凡是能够保证先插入所述插入口的模块推动连杆运动,后插入所述插入口的模块不会推动连杆的连杆的设计方式均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
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于上述两种方式,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所述设备机箱的尺寸、第一模块的大小,第二模块的大小来设计所述拉杆形状,例如,若所述设备机箱的插入口可以插入两个模块,分别为第一模块和第二模块,假设所述第一模块为从所述插入口靠近设备机箱顶部的位置插入的模块,所述第二模块为从所述插入口靠近设备机箱底部的位置插入的模块;若第一模块大于所述第二模块的宽度,则所述设备机箱的插入口为一个倒“凸”型的结构,如图5所示,所述设备机箱的模块插入口501呈倒“凸”型,所述设备机箱的壳体的侧壁502呈台阶状,所述设备机箱的上半部分503宽度A大于所述设备机箱的下半部分504的宽度B,所述连杆505贴近所述设备机箱下半部分504的壳体的侧壁502,位于所述设备机箱下半部分504的壳体的侧壁502的外侧,所述连杆505的受力杆506伸入到所述机箱设备的内部(图5中,用虚线表示所述受力杆506伸入到所述设备机箱内部的部分),贴近所述设备机箱上半部分503的壳体的侧壁502,位于所述设备机箱上半部分503的壳体的侧壁502的内侧;当所述第一模块从所述设备机箱的插入口插入时,由于所述第一模块和第二模块不等宽,所述第一模块会接触所述连杆505中的受力杆506,推动所述连杆507运动;由于所述连杆505贴近所述设备机箱下半部分504的壳体的侧壁502,所述第二模块从所述插入口501插入时,将不会推动所述连杆507运动,只需推动所述挡风板508即可插入所述设备机箱。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说明中,提及的“上”是靠近设备机箱的顶部的位置,“下”是靠近设备机箱的底部的位置。
具体的,下面列举几种二级弹力结构中二级弹力组件的设置方式:
第一种,二级弹力组件包括第二扭簧。
如图6A所示,所述挡风板601通过第二转轴602与所述设备机箱的壳体603转动连接;所述二级弹力组件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二扭簧604,图6A中以所述二级弹力组件包含三个第二扭簧604为例进行说明,所述第二扭簧604套于所述第二转轴603上,所述第二扭簧603两端分别抵在所述挡风板601和所述壳体603上。
将所述第二扭簧604套在所述第二转轴602上,为所述挡风板601提供支撑力,能够阻止所述挡风板601在风的作用下的运动;当所述模块从插入口插入时,所述模块在接触所述连杆后,接触所述挡风板601,只需要克服所述第二扭簧604的作用力就可以将模块完全插入到所述设备机箱内部。既能保证挡风板能够正常挡风,又能保证模块在插入过程中省力。
第二种、二级弹力组件包括第二拉簧。
如图6B所示,所述挡风板601通过第二转轴602与所述设备机箱的壳体603转动连接;所述二级弹力组件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二拉簧604,图6B中以所述二级弹力组件包括一个第二拉簧604为例进行说明,所述第二拉簧604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挡风板601和所述壳体603。
为了保证所述第二拉簧604可以利用拉伸形变为所述挡板提供支撑力,所述第二拉簧一端需连接所述挡风板601,另一端应连接所述壳体603,且连接所述壳体603上朝向所述插入口、位于所述挡风板之前的位置;具体的,可以在所述壳体603和所述挡风板601上设置弹簧着力勾,所述第二拉簧604勾在所述弹簧着力勾。
当有风进入所述插入口,所述第二拉簧604拉动所述挡风板601,阻止所述挡风板601发生运动;当模块从所述插入口插入时,所述模块仅需在克服了一级弹力组件的作用后,克服所述第二拉簧604的作用力即可完成模块插入。
第三种、二级弹力组件包括第二压簧。
如图6C所示,所述挡风板601通过第二转轴602与所述设备机箱的壳体603转动连接;所述二级弹力组件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二压簧604,图6C中以所述二级弹力组件包括一个第二压簧604为例进行说明,所述第二压簧604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挡风板601和所述壳体603。
所述第二压簧604通过压缩形变为所述挡风板601提供支撑力,所述第二压簧604处于压缩状态,所述第二压簧604需要抵在所述挡风板601与所述壳体603之间。所述第二压簧604连接所述壳体603的位置,应为远离所述插入口,在所述挡风板601之后;具体的,所述第二压簧604连接所述壳体603的位置可以位于所述设备机箱的底部,如图6C所示;也可以位于所述设备机箱的壳体603的侧壁。
本申请实施例分别介绍了三种一级弹力组件的设置方式和三种二级弹力组件的设置方式,一级弹力组件和二级弹力组件的设置并没有直接关系,一级弹力组件的设置方式可以根据具体应用场景进行选择,同理,二级弹力组件的设置方式也可以针对应用场景进行选择,例如,一级弹力组件可以包含第一拉簧时,二级弹力组件也包含第二拉簧;一级弹力组件可以包含第一扭簧时,二级弹力组件也包含第二扭簧;一级弹力组件可以包含第一扭簧时,二级弹力组件包含第二拉簧,组合方式有多种,本申请实施例并不做限定。
下面以挡风组件的具体实施例介绍下,在模块从插入口插入时,所述挡风组件的工作原理。
所述插入口可以插入的模块个数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对应不同的模块个数,所述挡风组件中各个组成部分的设置位置有所不同,下面分别以所述插入口可插入两个模块和只可插入一个模块对所述挡风组件的工作原理进行介绍。
第一种,所述插入口可插入两个模块。
如图7A所示,为一种挡风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所述挡风组件包括一个一级弹力结构和一个二级弹力结构,所述连杆701为T型连杆,所述连杆701的受力杆702和拉杆703垂直连接,一级弹力组件包括两个第一拉簧704,所述二级弹力结构中所述挡风板705与所述壳体706转动连接,二级弹力组件包括多个第二扭簧707。第一模块708插入所述插入口709时,所述第一模块708先推动所述受力杆702,使所述连杆701运动,使得所述拉杆703发生转动。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模块708在推动所述受力杆702时,所述受力杆702与所述第一模块708的接触点会随着所述第一模块708的插入发生移动,所述受力杆702与所述第一模块708的接触点会从所述第一模块708平行所述插入口709的面710朝向所述第一模块708垂直与所述插入口709的面(所述第一模块708的底面711)移动;当所述拉杆703在所述第一模块708的作用下转至所述设备机箱的壳体706时,所述受力杆702的顶端与所述第一模块708的接触点在位于所述第一模块708平行所述插入口的面710与所述第一模块708的底面711的交界处;当所述第一模块708继续插入,所述接触点到移动至所述第一模块708的底面711,所述受力杆702的顶端与所述第一模块708的底面711接触。
也就是说,当所述拉杆703转至所述设备机箱的壳体706时,所述第一模块708在沿插入方向不再向所述受力杆702施力。
如图7B所示,所述设备机箱沿模块插入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7B中第一模块708完全插入所述插入口709时,所述拉杆703转动至所述壳体706,所述受力杆702的顶端接触所述第一模块708的底部(所述第一模块708的底面711),所述连杆701达到最大运动限度。
如图7C所示,所述设备机箱沿模块插入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7C中,第二模块712插入所述插入口709,所述第二模块712不会接触所述连杆701的受力杆702,也即不需要推动所述连杆701运动,而是直接接触所述挡风板705,所述第二模块712只需要克服第二扭簧707的作用力,即可完全插入所述设备机箱中。
如图7A~7C所示,当所述插入口允许插入两个模块时,最先插入的模块需要推动所述连杆和挡风板,且所述连杆与所述挡风板之间的距离需要使得模块插入时,所述拉杆达到所述壳体后,才接触所述挡风板;而之后插入的模块,由于所述连杆已经达到最大运动限度,则仅需克服所述第二扭簧的作用力,使得两个模块在插入时都较为省力;当所述插入口允许插入三个或三个以上模块的情况与所述插入口允许插入两个模块的情况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第二种,所述插入口只可插入一个模块。
如图8所示,所述挡风组件包括一个一级弹力结构和一个二级弹力结构,所述连杆801为异型连杆,所述受力杆802与所述连杆803之间的夹角小于90度,一级弹力组件包括两个第一拉簧804,所述二级弹力结构中所述挡风板805与所述壳体806转动连接,二级弹力组件包括多个第二扭簧807。
所述第一模块808插入所述插入口809先推动所述受力杆802,所述连杆801发生运动,所述拉杆803发生转动,当转动到所述壳体806后,所述第一模块808继续向前推动,接触所述挡风板805。
如图8所示,当所述插入口只插入一个模块时,所述连杆与所述挡风板之间的距离需要使得模块插入时,所述拉杆达到所述壳体后,才接触所述挡风板。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散热装置,可以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提供的挡风组件。所述散热装置中还包括风扇、风道;所述风扇中鼓出的风可以通过风道进行流通,所述挡风组件可以设置在不需要风的位置以配合风道,使所述风可以进行流通。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服务器,可以包括所述散热装置,所述散热装置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提供的挡风组件。所述服务器中还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或其他处理模块,为了保证所述服务器中的处理器或处理模块能够正常散热,在所述服务器中设置所述散热装置,对所述处理器或处理模块进行降温。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3)
1.一种挡风组件,应用于设备机箱内,所述设备机箱具有模块插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挡风组件包括:挡风板、连杆、一级弹力组件、二级弹力组件;
所述连杆包括与所述设备机箱的壳体转动连接的受力杆以及与所述受力杆连接的拉杆,其中,所述拉杆上设置有挡柱;所述一级弹力组件与所述连杆、以及所述壳体接触,用于给所述受力杆提供弹力以使得所述挡柱抵压在所述挡风板背离所述插入口的一面,且所述受力杆位于所述挡风板和所述插入口之间;
所述挡风板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所述二级弹力组件与所述壳体、以及所述挡风板接触,用于给所述挡风板提供弹力。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挡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入口插入模块时,所述模块推动所述受力杆,在所述拉杆转至所述壳体后,所述模块接触所述挡风板,其中,所述模块推动所述受力杆的施力力臂大于所述第一弹性件的施力力臂。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挡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顶端转至所述壳体后,所述模块接触所述挡风板,所述受力杆的顶端接触所述模块的底部。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挡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受力杆通过第一转轴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
所述一级弹力组件包括第一扭簧,所述第一扭簧套于所述第一转轴上,所述第一扭簧两端分别抵在所述连杆和所述壳体上。
5.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挡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弹力组件包括第一拉簧,所述第一拉簧两端分别连接所述连杆和所述壳体。
6.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挡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弹力组件包括第一压簧,所述第一压簧两端分别连接所述连杆和所述壳体。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挡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位于所述壳体的侧壁。
8.如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挡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为下列中的部分或全部:T型连杆、S型连杆、圆形连杆、异形连杆。
9.如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挡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受力杆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弹性件的施力力臂。
10.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挡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挡风板通过第二转轴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
所述二级弹力组件包括第二扭簧,所述第二扭簧套于所述第二转轴上,所述第二扭簧两端分别抵在所述挡风板和所述壳体上。
11.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挡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级弹力组件包括第二拉簧,所述第二拉簧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挡风板和所述壳体。
12.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挡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级弹力组件包括第二压簧,所述第二压簧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挡风板和所述壳体。
13.一种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挡风组件。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380115.6A CN108563297B (zh) | 2018-04-25 | 2018-04-25 | 一种挡风组件、散热装置及服务器 |
PCT/CN2019/083619 WO2019206062A1 (zh) | 2018-04-25 | 2019-04-22 | 一种挡风组件、散热装置及服务器 |
US16/911,030 US11229145B2 (en) | 2018-04-25 | 2020-06-24 | Air baffle component, heat dissipation apparatus, and server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380115.6A CN108563297B (zh) | 2018-04-25 | 2018-04-25 | 一种挡风组件、散热装置及服务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563297A true CN108563297A (zh) | 2018-09-21 |
CN108563297B CN108563297B (zh) | 2020-11-27 |
Family
ID=635366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380115.6A Active CN108563297B (zh) | 2018-04-25 | 2018-04-25 | 一种挡风组件、散热装置及服务器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229145B2 (zh) |
CN (1) | CN108563297B (zh) |
WO (1) | WO2019206062A1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917886A (zh) * | 2019-03-20 | 2019-06-21 | 浪潮商用机器有限公司 | 风道、导风罩及散热系统 |
WO2019206062A1 (zh) * | 2018-04-25 | 2019-10-3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挡风组件、散热装置及服务器 |
CN111208875A (zh) * | 2018-11-21 | 2020-05-29 | 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 | 服务器 |
CN112114635A (zh) * | 2019-06-19 | 2020-12-2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可伸缩式挡热风回流装置和电子设备 |
CN115767978A (zh) * | 2022-11-08 | 2023-03-07 | 超聚变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 服务器支架、服务器节点及计算设备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1197388B2 (en) * | 2019-07-29 | 2021-12-07 | Quanta Computer Inc. | Automatic opening and closing protection device |
US11369036B2 (en) * | 2020-08-27 | 2022-06-21 | Quanta Computer Inc. | Anti-reflow cover for a computer system component module |
US11558971B2 (en) * | 2020-09-25 | 2023-01-17 | Quanta Computer Inc. | Lock mechanism for a flap |
TWI812006B (zh) * | 2022-02-14 | 2023-08-11 | 緯創資通股份有限公司 | 氣流導引機構及電子裝置 |
CN117900154A (zh) * | 2022-03-09 | 2024-04-19 | 高月娥 | 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产品瑕疵监测系统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458546A (zh) * | 2007-12-12 | 2009-06-17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挡门组合 |
CN101470488A (zh) * | 2007-12-27 | 2009-07-01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服务器机箱 |
CN102480890A (zh) * | 2010-11-26 | 2012-05-30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支架装置 |
US20120155021A1 (en) * | 2010-12-20 | 2012-06-21 |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 Air duct and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the same |
CN104142714A (zh) * | 2013-05-07 | 2014-11-12 | 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 | 挡风组件及应用其的服务器 |
CN205124204U (zh) * | 2015-10-16 | 2016-03-30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插箱锁紧机构以及电源机柜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058011A (en) * | 1999-02-12 | 2000-05-02 | Compaq Computer Corporation | Computer chassis with integrated cooling features |
CN2665799Y (zh) * | 2003-11-13 | 2004-12-22 | 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 服务器散热装置 |
TWI287718B (en) * | 2005-09-06 | 2007-10-01 | Asustek Comp Inc | An electric device with vents |
CN101452322A (zh) * | 2007-12-07 | 2009-06-10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服务器机箱 |
CN101470482B (zh) * | 2007-12-24 | 2011-07-27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服务器机箱 |
TWI424805B (zh) * | 2008-10-15 | 2014-01-21 | Micro Star Int Co Ltd | Venting device |
CN102006760B (zh) * | 2009-08-28 | 2013-04-24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伺服器 |
TW201223408A (en) * | 2010-11-26 | 2012-06-01 |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 Bracket device |
CN102566691B (zh) * | 2010-12-15 | 2016-08-10 | 国家电网公司 | 电子装置 |
TW201328488A (zh) * | 2011-12-27 | 2013-07-01 |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 電子裝置及其導風模組 |
CN202887092U (zh) * | 2012-11-06 | 2013-04-17 |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电子设备 |
JP5979043B2 (ja) * | 2013-03-18 | 2016-08-24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基板ユニット及び電子機器 |
US9655284B2 (en) * | 2013-06-11 | 2017-05-16 | Seagate Technology Llc | Modular fan assembly |
JP2015041668A (ja) * | 2013-08-21 | 2015-03-02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導風構造、基板及び電子装置 |
TWM532715U (zh) * | 2016-07-15 | 2016-11-21 | Chenbro Micom Co Ltd | 機箱內之防回流擋板結構 |
US10054993B2 (en) * | 2016-10-05 | 2018-08-21 | Sandisk Enterprise Ip Llc | Airflow guide assembly and enclosure |
CN106502340B (zh) * | 2016-11-02 | 2019-06-28 | 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 | 服务器 |
US9915985B1 (en) * | 2017-01-03 | 2018-03-13 | Quanta Computer Inc. | Chassis for providing distributed airflow |
CN206805403U (zh) * | 2017-05-12 | 2017-12-26 | 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应用于4u服务器的角度可调的服务器挡风结构 |
TWI675286B (zh) * | 2018-02-09 | 2019-10-21 | 緯創資通股份有限公司 | 伺服器單元及伺服器 |
CN108563297B (zh) * | 2018-04-25 | 2020-11-2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挡风组件、散热装置及服务器 |
-
2018
- 2018-04-25 CN CN201810380115.6A patent/CN108563297B/zh active Active
-
2019
- 2019-04-22 WO PCT/CN2019/083619 patent/WO2019206062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20
- 2020-06-24 US US16/911,030 patent/US11229145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458546A (zh) * | 2007-12-12 | 2009-06-17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挡门组合 |
CN101470488A (zh) * | 2007-12-27 | 2009-07-01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服务器机箱 |
CN102480890A (zh) * | 2010-11-26 | 2012-05-30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支架装置 |
US20120155021A1 (en) * | 2010-12-20 | 2012-06-21 |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 Air duct and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the same |
CN104142714A (zh) * | 2013-05-07 | 2014-11-12 | 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 | 挡风组件及应用其的服务器 |
CN205124204U (zh) * | 2015-10-16 | 2016-03-30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插箱锁紧机构以及电源机柜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KOUROSH NEMATI: "Experimental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rear door fans and heat exchanger of a fully-enclosed, hybrid-cooled server cabinet", 《2015 31ST THERMAL MEASUREMENT, MODELING & MANAGEMENT SYMPOSIUM (SEMI-THERM)》 * |
李鹏: "基于多场耦合的电子装备机箱结构优化设计", 《电子与信息学报》 * |
Cited B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9206062A1 (zh) * | 2018-04-25 | 2019-10-3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挡风组件、散热装置及服务器 |
US11229145B2 (en) | 2018-04-25 | 2022-01-18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Air baffle component, heat dissipation apparatus, and server |
CN111208875A (zh) * | 2018-11-21 | 2020-05-29 | 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 | 服务器 |
CN111208875B (zh) * | 2018-11-21 | 2023-10-03 | 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 | 服务器 |
CN109917886A (zh) * | 2019-03-20 | 2019-06-21 | 浪潮商用机器有限公司 | 风道、导风罩及散热系统 |
CN112114635A (zh) * | 2019-06-19 | 2020-12-2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可伸缩式挡热风回流装置和电子设备 |
CN112114635B (zh) * | 2019-06-19 | 2022-10-1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可伸缩式挡热风回流装置和电子设备 |
CN115767978A (zh) * | 2022-11-08 | 2023-03-07 | 超聚变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 服务器支架、服务器节点及计算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200323106A1 (en) | 2020-10-08 |
US11229145B2 (en) | 2022-01-18 |
WO2019206062A1 (zh) | 2019-10-31 |
CN108563297B (zh) | 2020-11-2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563297A (zh) | 一种挡风组件、散热装置及服务器 | |
CN210579864U (zh) | 一种用于电子产品的降温装置 | |
US20190116684A1 (en) | Cante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racks and systems | |
CN104898803A (zh) | 一种计算机 | |
CN209879402U (zh) | 一种网络安全设备 | |
CN108459681A (zh) | 带防尘散热结构的计算机插槽 | |
CN108430196A (zh) | 一种落地式服务器防护机柜 | |
CN204759326U (zh) | 计算机 | |
CN106527618A (zh) | 一种大数据服务器 | |
CN207514655U (zh) | 一种可调节照射角度的led台灯 | |
CN205988099U (zh) | 笔记本电脑支撑架 | |
CN211328117U (zh) | 一种便于游戏主机固定和散热的移动平台 | |
CN108204764A (zh) | 一种新型船用可拆卸热交换装置 | |
JP5540693B2 (ja) | 冷却ファン及び電子機器 | |
CN206864923U (zh) | 一种散热效果好的配电柜 | |
CN219304958U (zh) | 一种交换机托架 | |
CN208159117U (zh) | 一种手机游戏用实时热量传导装置 | |
CN208172677U (zh) | 带防尘散热结构的计算机插槽 | |
CN208547785U (zh) | 一种液晶显示模组测试板 | |
CN207410647U (zh) | 一种pcb网架结构 | |
CN207769833U (zh) | 一种水电气灵活配置试剂架 | |
CN207037588U (zh) | 一种高效率计算机散热器 | |
CN221127808U (zh) | 一种具有防护机构的嵌入式管网边缘计算服务器 | |
CN206639129U (zh) | 防尘电脑主机箱 | |
CN206075218U (zh) | 一种笔记本散热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