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541191B -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设备散热结构参数配置方法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设备散热结构参数配置方法和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541191B CN108541191B CN201810427308.2A CN201810427308A CN108541191B CN 108541191 B CN108541191 B CN 108541191B CN 201810427308 A CN201810427308 A CN 201810427308A CN 108541191 B CN108541191 B CN 10854119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heat dissipation
- outlet
- equipment
- dissipation structur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70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for server racks or cabinets; for data centers, e.g. 19-inch computer racks
- H05K7/20718—Forced ventilation of a gaseous coolant
- H05K7/20736—Forced ventilation of a gaseous coolant within cabinets for removing heat from server blades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70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for server racks or cabinets; for data centers, e.g. 19-inch computer racks
- H05K7/20836—Thermal management, e.g. server temperature contro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大数据分析的设备散热结构参数配置方法和系统、计算机存储介质及设备,其中方法包括获取多个第一设备的进风温度、出风温度、进风面积、出风面积和导风板角度,第一设备与待配置设备的类型、型号和运行环境均相同,根据获取的各个第一设备的进风温度和出风温度分别确定各个第一设备的进出风温度差值,根据各个第一设备的进出风温度差值以及各个第一设备对应的进风面积、出风面积和导风板角度,确定在所述运行环境下的所述类型和型号的设备的进出风温度差值与进风面积、出风面积和导风板角度之间的第一关联关系,根据第一关联关系对待配置设备的散热结构参数进行配置。上述方案无需增加散热装置即可实现散热,降低散热成本。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散热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大数据分析的设备散热结构参数配置方法和系统、计算存储介质及设备。
背景技术
电子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会因为电能的消耗而产生热量,若不将产生的热量进行排除,则可能降低设备运行效率和稳定性,甚至是烧毁设备,因此有必要对设备的散热结构参数进行配置,从而使设备在运行过程中能有效散热。
目前采用的设备散热方法是直接为设备配置散热装置,从而在设备运行过程中,驱动散热装置运行以排除设备产生的热量。举例来说,通信机房内机柜的机体框架中通常设置有风扇装置,用以提供强对流气流并利用风力吹除机柜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从而实现散热。
然而,上述设备散热方法需设置额外的散热装置进行散热,设备散热的成本高。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设备散热方法存在成本高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基于大数据分析的设备散热结构参数配置方法和系统、计算机存储介质和设备。
一种基于大数据分析的设备散热结构参数配置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多个第一设备的进风温度、出风温度、进风面积、出风面积和导风板角度,所述第一设备与待配置设备的类型、型号和运行环境均相同;
根据获取的各个第一设备的进风温度和出风温度分别确定所述各个第一设备的进出风温度差值;
根据所述各个第一设备的进出风温度差值以及所述各个第一设备对应的进风面积、出风面积和导风板角度,确定在所述运行环境下的所述类型和型号的设备的进出风温度差值与进风面积、出风面积和导风板角度之间的第一关联关系;
根据所述第一关联关系对所述待配置设备的散热结构参数进行配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关联关系对所述待配置设备的散热结构参数进行配置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关联关系确定多个包含进风面积、出风面积和导风板角度的组合,所述组合对应的第二设备的进出风温度差值在预设的进出风温度差值范围内;
根据所述第二设备的进风面积对所述第二设备进行分组,获取各组中各个第二设备的出风阻力值;
根据各组中各个第二设备的出风阻力值以及各组中各个第二设备对应的出风面积和导风板角度确定不同进风面积的所述第二设备的出风阻力值与出风面积和导风板角度之间的第二关联关系;
根据所述第二关联关系对所述待配置设备的散热结构参数进行配置。
通过第一关联关系确定进出风温度差值满足要求的第二设备,进而确定不同进风面积的第二设备的出风阻力值与出风面积和导风板角度之间的第二关联关系,根据该关联关系对待配置设备的散热结构参数进行配置,提高了配置设备散热结构参数的准确度,提高了设备的散热效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获取各组中各个第二设备的出风阻力值的步骤包括:
分别计算各组中各个第二设备出风处的单位重量流体的局部能量损失值和单位体积流体的局部压强损失值;
根据各所述局部能量损失值和各所述局部压强损失值分别获取各组中各个第二设备的出风阻力值。
通过根据设备出风处单位重量流体的局部能量损失值和单位体积流体的局部压强损失值获取设备的出风阻力值,提高了获取设备出风阻力值的准确度和效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分别获取所述多个第一设备的散热通道的气流速度值和压强值,根据获取的各个气流速度值和各个压强值确定在所述运行环境下的所述类型和型号的设备内流速最低的目标位置;
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关联关系对所述待配置设备的散热结构参数进行配置的步骤包括:根据所述第一关联关系对所述待配置设备的散热结构参数进行配置,根据所述目标位置在所述待配置设备中确定增加散热风扇的位置。
通过先根据多个第一设备的散热通道的气流速度值和压强值确定该类型及型号的设备在所述运行环境下的内部流速最低的目标位置,进而根据该位置确定增加散热风扇的位置,充分考虑了设备内部流速,提高了散热风扇的散热效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待配置设备的类型确定设置于所述待配置设备的散热通道内外表面的隔热材料。
通过根据待配置设备的类型确定隔热材料,且该隔热材料设置于设备的散热通道的内外表面,从而减少了热气流对散热通道的影响,提高了散热效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待配置设备外部的气流方向和内部的气流方向确定吸风口位置。
通过根据设备外部和内部的气流方向确定吸风口位置,考虑设备内外部气流方向,进而提高吸风口吸风作用,减少外部冷风进入设备的阻力,提高了散热效果。
一种基于大数据分析的设备散热结构参数配置系统,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多个第一设备的进风温度、出风温度、进风面积、出风面积和导风板角度,所述第一设备与待配置设备的类型、型号和运行环境均相同;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根据获取的各个第一设备的进风温度和出风温度分别确定所述各个第一设备的进出风温度差值;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各个第一设备的进出风温度差值以及所述各个第一设备对应的进风面积、出风面积和导风板角度确定在所述运行环境下的所述类型和型号的设备的进出风温度差值与进风面积、出风面积和导风板角度之间的第一关联关系;
配置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关联关系对所述待配置设备的散热结构参数进行配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配置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关联关系确定多个包含进风面积、出风面积和导风板角度的组合,所述组合对应的第二设备的进出风温度差值在预设的进出风温度差值范围内,根据所述第二设备的进风面积对所述第二设备进行分组,获取各组中各个第二设备的出风阻力值,根据各组中各个第二设备的出风阻力值以及各组中各个第二设备对应的出风面积和导风板角度确定不同进风面积的所述第二设备的出风阻力值与出风面积和导风板角度之间的第二关联关系,并根据所述第二关联关系对所述待配置设备的散热结构参数进行配置。
通过配置模块先根据第一关联关系确定进出风温度差值满足要求的第二设备,再确定不同进风面积的第二设备的出风阻力值与出风面积和导风板角度之间的第二关联关系,进而根据该关联关系对待配置设备的散热结构参数进行配置,提高了配置设备散热结构参数的准确度,提高了设备的散热效果。
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所述的基于大数据分析的设备散热结构参数配置方法。
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所述的基于大数据分析的设备散热结构参数配置方法。
上述基于大数据分析的设备散热结构参数配置方法和系统、计算机存储介质及设备,通过根据获取在相同运行环境下且类型及型号均相同的多个设备的进出风温度差值以及各个设备对应的进出风面积和导风板角度,确定在该运行环境下该类型及型号的设备的进风温度差值与进出风面积和导风板角度之间的关联关系,进而根据该关联关系对待配置设备的散热结构参数进行配置,无需增加额外的散热装置即可实现散热,成本低,且充分考虑了设备进出风温差与进出风面积和导风板角度间的关系,提高了设备散热结构参数配置方法的配置准确度。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的基于大数据分析的设备散热结构参数配置方法的应用环境图;
图2-1为传统设备外部散热结构示意图;
图2-2为传统设备内部散热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的基于大数据分析的设备散热结构参数配置方法流程图;
图4-1为参数配置后设备的外部散热结构示意图;
图4-2为参数配置后设备的内部散热结构示意图;
图5为另一个实施例的基于大数据分析的设备散热结构参数配置方法流程图;
图6为一个实施例的基于大数据分析的设备散热结构参数配置系统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使其更加清楚。
如图1所示为一个实施例的基于大数据分析的设备散热结构参数配置方法的应用环境图,本基于大数据分析的设备散热结构参数配置方法可应用于对设备散热结构参数配置系统中,对待配置设备的散热结构参数进行配置。如图1所示包括当前设备散热结构参数配置终端及其内部结构,该终端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非易失性存储介质、网络接口、内存储器、输入装置,其中该终端的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该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其中可包括实现根据获取的设备进出风温差与进出风面积和导风板角度的关系对待配置设备进行配置的能力,支撑整个终端的运行。终端中的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的运行提供环境,网络接口用于与服务器或者其他终端进行通信,如接收服务器或其他终端发送的设备的相关散热结构参数等。输入装置可为触摸屏、鼠标和键盘等。其中,终端包括但不限于各种个人计算机、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智能终端。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申请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终端的限定,具体的终端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如图2-1和图2-2所示为传统设备的散热结构示意图。其中设备的进风口S201设置在设备正面的两侧如图2-1所示,在进风口S201中间的整个通道为散热通道,吸风口S202设置于散热通道中心对应位置,从而通过进风口S201进入的气体流经散热通道,从设备机柜顶部的出风口S203处出风如图2-2中虚线所示。气流在该设备中定向流动,下框的气流需经过两次直角转弯导向设备机柜顶部的出风口S203,传统设备存在热量聚集,散热不及时,散热效果差的问题。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基于大数据分析的设备散热结构参数配置方法,提高设备散热效果同时降低散热成本,如图3所示为一个实施例的基于大数据分析的设备散热结构参数配置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包括:
步骤S301:获取多个第一设备的进风温度、出风温度、进风面积、出风面积和导风板角度,所述第一设备与待配置设备的类型、型号和运行环境均相同;
步骤S302:根据获取的各个第一设备的进风温度和出风温度分别确定所述各个第一设备的进出风温度差值;
步骤S303:根据所述各个第一设备的进出风温度差值以及所述各个第一设备对应的进风面积、出风面积和导风板角度,确定在所述运行环境下的所述类型和型号的设备的进出风温度差值与进风面积、出风面积和导风板角度之间的第一关联关系;
步骤S304:根据所述第一关联关系对所述待配置设备的散热结构参数进行配置。
上述基于大数据分析的设备散热结构参数配置方法,通过确定与待配置设备相同运行环境、类型及型号的设备的进出风温度差值与进出风面积和导风板角度之间的关联关系,根据该关联关系对待配置设备的散热结构参数进行配置,从而无需增加额外的散热装置即可实现散热,降低了散热的成本,并且充分考虑了设备进出风温差与进出风面积和导风板角度间的关联关系,提高了设备散热结构参数配置方法的配置准确度。
其中,设备的散热结构参数可包括设备的进风面积、出风面积和导风板角度。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可采用仿真的方式获取包含不同进风面积、出风面积和导风板角度的多个第一设备,并可通过正交实验方法对各个第一设备的进风面积、出风面积和导风板角度进行配置,从而仿真获取足够多个第一设备,提高数据统计分析的准确性,提高第一关联关系的准确性,其中,若已针对当前运行环境的当前类型及型号的设备确定其进出风温度与该类设备的进出风面积和导风板角度的关联关系,可直接获取并根据该关联关系对待配置的同一类型、型号及运行环境的设备进行配置,其中可采用CFD(ComputationalFluidDynamics,计算流体动力学)气流组织进行仿真模拟。其中,可针对通信机房内的通信设备的散热结构参数进行配置,具体地,可为大带宽波分大功耗设备,为了便于描述,下面均以待配置设备为通信机房内的通信设备为例进行说明。
步骤S304还可包括根据第一关联关系确定多个包含进风面积、出风面积和导风板角度的组合,该组合对应的第二设备的进出风温度差值在预设的进出风温度差值范围内,根据第二设备的进风面积对第二设备进行分组,获取各组中各个第二设备的出风阻力值,根据各组中各个第二设备的出风阻力值以及各组中各个第二设备对应的出风面积和导风板角度确定不同进风面积的第二设备的出风阻力值与出风面积和导风板角度之间的第二关联关系,进而根据该第二关联关系对待配置设备的散热结构参数进行配置。其中,可同样通过仿真的方式,根据第一关联关系和预设进出风温差确定多个第二设备,预设的进出风温度差值可根据待配置设备所在的运行环境、设备类型和设备型号预先进行设置,具体的数值范围根据实际情况而定。通过第一关联关系确定进出风温差满足预设要求的第二设备,进而确定不同进风面积的第二设备的出风阻力值与出风面积和导风板角度之间的第二关联关系,从而根据第二关联关系对待配置的散热结构参数进行配置,在确定满足进出风温度差值要求的设备之后,进一步考虑在不同进风面积的情况下,设备的出风面积和导风板角度与出风阻力值之间的关系,进而对设备进行配置,提高了配置设备散热结构参数的准确度,提高了设备的散热效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获取预先确定的在通信机房内运行的第一波分设备的进出风温度差值与进出风面积和导风板角度之间的第一关联关系,采用CFD仿真根据该关联关系确定进出风温度差值在10至15摄氏度范围内的多个包含进风面积、出风面积和导风板角度的组合,各组合对应设备为第二波分设备,根据进风面积对第二波分设备进行分组,获取各组中各个设备的出风阻力值,并根据各组中各个设备的出风阻力值以及各组中各个设备对应的出风面积和导风板角度确定不同进风面积的第二波分设备的出风阻力值与出风面积和导风板角度之间的第二关联关系,根据第二关联关系确定最小出风阻力值对应的进风面积、出风面积和导风板角度,进而根据该进风面积、出风面积和导风板角度对待配置的波分设备的散热结构参数进行配置。从而获取进出风温差满足要求且出风阻力值最小的最优散热结构参数,将待配置设备的散热结构参数设置为该最优散热结构参数。
其中,可通过分别计算各组中各个设备出风处的单位重量流体的局部能量损失和单位体积流体的局部压强损失值,进而根据各个获得的局部能量损失值和各个获得的局部压强损失值获取各组中各个设备的出风阻力值。通过根据设备出风处单位重量流体的局部能量损失值和单位体积流体的局部压强损失值获取设备的出风阻力值,提高了获取出风阻力值的准确度和效率。
其中,可通过计算流体力学算法计算设备的出风阻力,获取设备出风处的单位重量流体的局部能量损失值hs及单位体积流体的局部压强损失值p如下:
其中,为局部损失(阻力)的系数,即一个无量纲的系数,其数值大小可根据设备局部障碍物的结构确定,V为局部的平均速度,一般为局部损失之后气体的速度,g为单位流体重力单位,ρ为单位流体的密度。可通过将单位重量流体的局部能量损失值与单位体积流体的局部压强损失值进行加和,从而获取设备的出风阻力值。
另外,对待配置设备的散热结构参数进行配置还可包括分别获取各个第一设备的散热通道的气流速度值和压强值,根据获取的各个气流速度值和各个压强值确定在所述运行环境下的所述类型和型号的设备内流速最低的目标位置,从而在根据第一关联关系对待配置设备的散热结构参数进行配置之后,根据设备内流速最低的目标位置在待配置设备中确定增加散热风扇的位置。其中,可通过CFD气流组织仿真模拟对散热通道的气流速度和压强进行统计分析。可在散热通道的顶部增加散热风扇,从而即增加气流的动力,提高了设备的散热效果,并且方便散热风扇的维护更换。通过先根据多个第一设备的散热通道的气流速度值和压强值确定该类型及型号的设备在所述运行环境下的内部流速最低的目标位置,进而根据该位置确定增加散热风扇的位置,充分考虑设备内部流速,提高了散热风扇的散热效果。
同时,在对待配置设备的散热结构参数进行配置时,还可根据待配置设备的类型确定隔热材料,该隔热材料设置于待配置设备的散热通道的内外表面。通过根据待配置设备的类型确定隔热材料,且该隔热材料设置于设备的散热通道的内外表面,从而减少了热气流对散热通道的影响,提高了设备的散热效果。其中,可预先设置不同设备类型与隔热材料间的关联关系,从而在确定待配置设备的类型时,根据该关联关系确定隔热材料,隔热材料可包括热反射材料、多孔材料和真空材料等材料,设备类型可包括机械设备和电气设备等。具体的不同设备类型与不同隔热材料间的关联关系可根据实际情况预先进行设置。
为进一步地提高待配置设备的散热效果,在对待配置设备的散热结构参数进行配置时,还可根据待配置设备外部的气流方向和内部的气流方向确定吸风口位置。通过根据设备外部和内部的气流方向确定吸风口位置,考虑设备内外部气流方向,进而提高吸风口吸风作用,减少外部冷风进入设备的阻力,提高了散热效果。其中,可通过CFD仿真吸风口位置,控制吸风口外部冷空气方向与设备内部吸风方向一致,从而减小气体流动产生的阻力,提高设备吸风口吸风效果。
为了使对散热结构参数配置后的设备的散热结构及散热效果更为清楚,提供如图4-1和图4-2所示的波分设备散热结构参数配置后的设备散热结构示意图,其中该波分设备的散热通道S401设置于设备正面如图4-1所示,且在设备正面设置设备的进风口S402,在设备下侧进风口S402处设置有导风板S403,在设备机柜底部设置出风口S404如图4-2所示,设备机柜底部形成圆弧型的导流片,降低热气流流动阻力,其中散热通道S401、进风口S402的面积、导风板S403的角度和出风口S404的面积的设置均根据该类型、型号及运行环境的波分设备的进出风温度与进出风面积和导风板的关联关系进行确定。另外,在设备的顶部设置有散热风扇S405,可通过驱动该散热风扇S405带动设备内部气流,并且,在设备进风口S404中心位置对应设置有吸风口S406如图4-2所示,从而设备外部进风方向与设备内部吸风方向一致,冷空气直接被吸入设备,气流阻力小。通过对波分设备的散热结构参数进行配置,使进风更加通畅,减少气流沿程的阻力,并增大了排热的深度,提高了设备的散热效果。
为了使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更为清楚,提供如图5所示一个实施例的基于大数据分析的设备散热结构参数配置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可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501:获取多个第一设备的进出风温度差值、进出风面积和导风板角度,该第一设备与待配置设备的类型、型号和运行环境相同;可采用CFD仿真模拟该多个第一设备;
步骤S502:根据各个第一设备的进出风温差、进出风面积和导风板角度,确定该类型及型号的设备在当前运行环境下的进出风温差与进出风面积和导风板角度的第一关联关系;
步骤S503:根据第一关联关系和预设进出风温差范围确定多个包含进出风面积和导风板角度的组合,各组合对应各个第二设备;即各第二设备包含不同的进出风面积和导风板角度,且各第二设备的进出风温差在预设进出风温差范围内;
步骤S504:根据进风面积对各个第二设备进行分组,获取各组中各个第二设备的出风阻力;
步骤S505:根据各组中各个第二设备的出风阻力、出风面积和导风板角度确定不同面积的第二设备的出风阻力与出风面积和导风板角度间的第二关联关系;
步骤S506:根据第二关联关系确定最小出风阻力值对应的进出风面积和导风板角度,根据该进出风面积和导风板角度对待配置设备的散热结构参数进行配置。
通过先确定设备的进出风温差与进出风面积和导风板角度的第一关联关系,根据第一关联关系确定进出风温差满足要求的第二设备,再确定不同进风面积的第二设备的出风阻力值与出风面积和导风板角度之间的第二关联关系,进而根据第二关联关系确定最小出风阻力值对应的进出风面积和导风板角度,从而根据该进出风面积和导风板角度对待配置设备的散热结构参数进行配置,充分考虑设备进出风面积以及导风板角度与设备的进出风温度差值的关联关系,以及与设备的出风阻力值的关联关系,进而对设备的散热结构参数进行配置,提高配置的准确度,提高设备的散热效果。
针对目前采用的设备散热技术存在成本高的问题,还有必要提供一种基于大数据分析的设备散热结构参数配置系统,如图6所示,该系统包括:
获取模块601,用于获取多个第一设备的进风温度、出风温度、进风面积、出风面积和导风板角度,所述第一设备与待配置设备的类型、型号和运行环境均相同;
第一确定模块602,用于根据获取的各个第一设备的进风温度和出风温度分别确定所述各个第一设备的进出风温度差值;
第二确定模块603,用于根据所述各个第一设备的进出风温度差值以及所述各个第一设备对应的进风面积、出风面积和导风板角度确定在所述运行环境下的所述类型和型号的设备的进出风温度差值与进风面积、出风面积和导风板角度之间的第一关联关系;
配置模块604,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关联关系对所述待配置设备的散热结构参数进行配置。
上述基于大数据分析的设备散热结构参数配置系统,通过获取模块601获取多个第一设备的进出风温度、进出风面积和导风板角度,通过第一确定模块602确定各个第一设备的进出风温差,第二确定模块603确定与待配置设备相同运行环境、类型及型号的设备的进出风温度差值与进出风面积和导风板角度之间的关联关系,进而由配置模块604根据该关联关系对待配置设备的散热结构参数进行配置,从而无需增加额外的散热装置即可实现散热,降低了散热的成本,并且充分考虑了设备进出风温差与进出风面积和导风板角度间的关联关系,提高了设备散热结构参数配置方法的配置准确度。
配置模块604还可根据第一关联关系确定多个包含进风面积、出风面积和导风板角度的组合,该组合对应的第二设备的进出风温度差值在预设的进出风温度差值范围内,根据第二设备的进风面积对第二设备进行分组,获取各组中各个第二设备的出风阻力值,根据各组中各个第二设备的出风阻力值以及各组中各个第二设备对应的出风面积和导风板角度确定不同进风面积的第二设备的出风阻力值与出风面积和导风板角度之间的第二关联关系,进而根据该第二关联关系对待配置设备的散热结构参数进行配置。通过配置模块604先根据第一关联关系确定进出风温差满足预设要求的第二设备,再确定不同进风面积的第二设备的出风阻力值与出风面积和导风板角度之间的第二关联关系,从而根据第二关联关系对待配置的散热结构参数进行配置,在确定满足进出风温度差值要求的设备之后,进一步考虑在不同进风面积的情况下,设备的出风面积和导风板角度与出风阻力值之间的关系,进而对设备进行配置,提高了配置设备散热结构参数的准确度,提高了设备的散热效果。
其中,配置模块604还可通过分别计算各组中各个设备出风处的单位重量流体的局部能量损失和单位体积流体的局部压强损失值,进而根据各个获得的局部能量损失值和各个获得的局部压强损失值获取各组中各个设备的出风阻力值。通过配置模块604根据设备出风处单位重量流体的局部能量损失值和单位体积流体的局部压强损失值获取设备的出风阻力值,提高了获取出风阻力值的准确度和效率。
其中,可通过计算流体力学算法计算设备的出风阻力,获取设备出风处的单位重量流体的局部能量损失值hs及单位体积流体的局部压强损失值p如上述方程(1)和(2)所示,可通过配置模块604将单位重量流体的局部能量损失值与单位体积流体的局部压强损失值进行加和,从而获取设备的出风阻力值。
另外,配置模块604还可分别获取各个第一设备的散热通道的气流速度值和压强值,根据获取的各个气流速度值和各个压强值确定在所述运行环境下的所述类型和型号的设备内流速最低的目标位置,从而在配置模块604根据第一关联关系对待配置设备的散热结构参数进行配置之后,根据设备内流速最低的目标位置在待配置设备中确定增加散热风扇的位置。其中,可通过CFD气流组织仿真模拟对散热通道的气流速度和压强进行统计分析。可在散热通道的顶部增加散热风扇,从而即增加气流的动力,提高了设备的散热效果,并且方便散热风扇的维护更换。通过先根据多个第一设备的散热通道的气流速度值和压强值确定该类型及型号的设备在所述运行环境下的内部流速最低的目标位置,进而根据该位置确定增加散热风扇的位置,充分考虑设备内部流速,提高了散热风扇的散热效果。
同时,在对待配置设备的散热结构参数进行配置时,配置模块604还可根据待配置设备的类型确定隔热材料,该隔热材料设置于待配置设备的散热通道的内外表面。通过配置模块604根据待配置设备的类型确定隔热材料,且该隔热材料设置于设备的散热通道的内外表面,从而减少了热气流对散热通道的影响,提高了设备的散热效果。其中,配置模块604可预先设置不同设备类型与隔热材料间的关联关系,从而在确定待配置设备的类型时,配置模块604根据该关联关系确定隔热材料。
为进一步地提高待配置设备的散热效果,在对待配置设备的散热结构参数进行配置时,配置模块604还可根据待配置设备外部的气流方向和内部的气流方向确定吸风口位置。通过配置模块604根据设备外部和内部的气流方向确定吸风口位置,考虑设备内外部气流方向,进而提高吸风口吸风作用,减少外部冷风进入设备的阻力,提高了散热效果。其中,可通过CFD仿真吸风口位置,控制吸风口外部冷空气方向与设备内部吸风方向一致,从而减小气体流动产生的阻力,提高设备吸风口吸风效果。
关于基于大数据分析的设备散热结构参数配置系统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基于大数据分析的设备散热结构参数配置方法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上述基于大数据分析的设备散热结构参数配置系统中的各个模块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模块可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多个第一设备的进风温度、出风温度、进风面积、出风面积和导风板角度,所述第一设备与待配置设备的类型、型号和运行环境均相同;
根据获取的各个第一设备的进风温度和出风温度分别确定所述各个第一设备的进出风温度差值;
根据所述各个第一设备的进出风温度差值以及所述各个第一设备对应的进风面积、出风面积和导风板角度,确定在所述运行环境下的所述类型和型号的设备的进出风温度差值与进风面积、出风面积和导风板角度之间的第一关联关系;
根据所述第一关联关系对所述待配置设备的散热结构参数进行配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实现根据所述第一关联关系对所述待配置设备的散热结构参数进行配置的步骤时,还可包括根据第一关联关系确定多个包含进风面积、出风面积和导风板角度的组合,该组合对应的第二设备的进出风温度差值在预设的进出风温度差值范围内,根据第二设备的进风面积对第二设备进行分组,获取各组中各个第二设备的出风阻力值,根据各组中各个第二设备的出风阻力值以及各组中各个第二设备对应的出风面积和导风板角度确定不同进风面积的第二设备的出风阻力值与出风面积和导风板角度之间的第二关联关系,进而根据该第二关联关系对待配置设备的散热结构参数进行配置。在确定满足进出风温度差值要求的设备之后,进一步考虑在不同进风面积的情况下,设备的出风面积和导风板角度与出风阻力值之间的关系,进而对设备进行配置,提高了配置设备散热结构参数的准确度,提高了设备的散热效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分别计算各组中各个设备出风处的单位重量流体的局部能量损失和单位体积流体的局部压强损失值,进而根据各个获得的局部能量损失值和各个获得的局部压强损失值获取各组中各个设备的出风阻力值。通过根据设备出风处单位重量流体的局部能量损失值和单位体积流体的局部压强损失值获取设备的出风阻力值,提高了获取出风阻力值的准确度和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分别获取各个第一设备的散热通道的气流速度值和压强值,根据获取的各个气流速度值和各个压强值确定在所述运行环境下的所述类型和型号的设备内流速最低的目标位置,根据设备内流速最低的目标位置在待配置设备中确定增加散热风扇的位置。充分考虑设备内部流速,提高了设置的散热风扇的散热效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根据待配置设备的类型确定隔热材料,该隔热材料设置于待配置设备的散热通道的内外表面。通过根据待配置设备的类型确定隔热材料,且该隔热材料设置于设备的散热通道的内外表面,从而减少了热气流对散热通道的影响,提高了设备的散热效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根据待配置设备外部的气流方向和内部的气流方向确定吸风口位置。通过根据设备外部和内部的气流方向确定吸风口位置,考虑设备内外部气流方向,进而提高吸风口吸风作用,减少外部冷风进入设备的阻力,提高了散热效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多个第一设备的进风温度、出风温度、进风面积、出风面积和导风板角度,所述第一设备与待配置设备的类型、型号和运行环境均相同;
根据获取的各个第一设备的进风温度和出风温度分别确定所述各个第一设备的进出风温度差值;
根据所述各个第一设备的进出风温度差值以及所述各个第一设备对应的进风面积、出风面积和导风板角度,确定在所述运行环境下的所述类型和型号的设备的进出风温度差值与进风面积、出风面积和导风板角度之间的第一关联关系;
根据所述第一关联关系对所述待配置设备的散热结构参数进行配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实现根据所述第一关联关系对所述待配置设备的散热结构参数进行配置的步骤时,还可包括根据第一关联关系确定多个包含进风面积、出风面积和导风板角度的组合,该组合对应的第二设备的进出风温度差值在预设的进出风温度差值范围内,根据第二设备的进风面积对第二设备进行分组,获取各组中各个第二设备的出风阻力值,根据各组中各个第二设备的出风阻力值以及各组中各个第二设备对应的出风面积和导风板角度确定不同进风面积的第二设备的出风阻力值与出风面积和导风板角度之间的第二关联关系,进而根据该第二关联关系对待配置设备的散热结构参数进行配置。在确定满足进出风温度差值要求的设备之后,进一步考虑在不同进风面积的情况下,设备的出风面积和导风板角度与出风阻力值之间的关系,进而对设备进行配置,提高了配置设备散热结构参数的准确度,提高了设备的散热效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分别计算各组中各个设备出风处的单位重量流体的局部能量损失和单位体积流体的局部压强损失值,进而根据各个获得的局部能量损失值和各个获得的局部压强损失值获取各组中各个设备的出风阻力值。通过根据设备出风处单位重量流体的局部能量损失值和单位体积流体的局部压强损失值获取设备的出风阻力值,提高了获取出风阻力值的准确度和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分别获取各个第一设备的散热通道的气流速度值和压强值,根据获取的各个气流速度值和各个压强值确定在所述运行环境下的所述类型和型号的设备内流速最低的目标位置,根据设备内流速最低的目标位置在待配置设备中确定增加散热风扇的位置。充分考虑设备内部流速,提高了设置的散热风扇的散热效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根据待配置设备的类型确定隔热材料,该隔热材料设置于待配置设备的散热通道的内外表面。通过根据待配置设备的类型确定隔热材料,且该隔热材料设置于设备的散热通道的内外表面,从而减少了热气流对散热通道的影响,提高了设备的散热效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根据待配置设备外部的气流方向和内部的气流方向确定吸风口位置。通过根据设备外部和内部的气流方向确定吸风口位置,考虑设备内外部气流方向,进而提高吸风口吸风作用,减少外部冷风进入设备的阻力,提高了散热效果。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存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或易失性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可编程ROM(PROM)、电可编程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或者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以多种形式可得,诸如静态RAM(SRAM)、动态RAM(DRAM)、同步DRAM(SDRAM)、双数据率SDRAM(DDRSDRAM)、增强型SDRAM(ESDRAM)、同步链路(Synchlink)、DRAM(SLDRAM)、存储器总线(Rambus)直接RAM(RDRAM)、直接存储器总线动态RAM(DRDRAM)、以及存储器总线动态RAM(RDRAM)等。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涉及的术语“第一\第二”仅仅是是区别类似的对象,不代表针对对象的特定排序,可以理解地,“第一\第二”在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互换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第一\第二”区分的对象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使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8)
1.一种基于大数据分析的设备散热结构参数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多个第一设备的进风温度、出风温度、进风面积、出风面积和导风板角度,所述第一设备与待配置设备的类型、型号和运行环境均相同;
根据获取的各个第一设备的进风温度和出风温度分别确定所述各个第一设备的进出风温度差值;
根据所述各个第一设备的进出风温度差值以及所述各个第一设备对应的进风面积、出风面积和导风板角度,确定在所述运行环境下的所述类型和型号的设备的进出风温度差值与进风面积、出风面积和导风板角度之间的第一关联关系;
根据所述第一关联关系对所述待配置设备的散热结构参数进行配置;其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关联关系对所述待配置设备的散热结构参数进行配置包括:根据所述第一关联关系确定多个包含进风面积、出风面积和导风板角度的组合,所述组合对应的第二设备的进出风温度差值在预设的进出风温度差值范围内;根据所述第二设备的进风面积对所述第二设备进行分组,获取各组中各个第二设备的出风阻力值;根据各组中各个第二设备的出风阻力值以及各组中各个第二设备对应的出风面积和导风板角度确定不同进风面积的所述第二设备的出风阻力值与出风面积和导风板角度之间的第二关联关系;根据所述第二关联关系对所述待配置设备的散热结构参数进行配置;其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二关联关系对所述待配置设备的散热结构参数进行配置包括:根据所述第二关联关系确定最小出风阻力值对应的进风面积、出风面积和导风板角度;根据所确定的进风面积、出风面积和导风板角度对所述待配置设备的散热结构参数进行配置;其中,所述散热结构参数为在所述预设的进出风温度差值范围内且所述出风阻力值最小时对应的散热结构参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大数据分析的设备散热结构参数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各组中各个第二设备的出风阻力值的步骤包括:
分别计算各组中各个第二设备出风处的单位重量流体的局部能量损失值和单位体积流体的局部压强损失值;
根据各所述局部能量损失值和各所述局部压强损失值分别获取各组中各个第二设备的出风阻力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大数据分析的设备散热结构参数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分别获取所述多个第一设备的散热通道的气流速度值和压强值,根据获取的各个气流速度值和各个压强值确定在所述运行环境下的所述类型和型号的设备内流速最低的目标位置;
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关联关系对所述待配置设备的散热结构参数进行配置的步骤包括:根据所述第一关联关系对所述待配置设备的散热结构参数进行配置,根据所述目标位置在所述待配置设备中确定增加散热风扇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基于大数据分析的设备散热结构参数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待配置设备的类型确定设置于所述待配置设备的散热通道内外表面的隔热材料。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大数据分析的设备散热结构参数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待配置设备外部的气流方向和内部的气流方向确定吸风口位置。
6.一种基于大数据分析的设备散热结构参数配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多个第一设备的进风温度、出风温度、进风面积、出风面积和导风板角度,所述第一设备与待配置设备的类型、型号和运行环境均相同;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根据获取的各个第一设备的进风温度和出风温度分别确定所述各个第一设备的进出风温度差值;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各个第一设备的进出风温度差值以及所述各个第一设备对应的进风面积、出风面积和导风板角度,确定在所述运行环境下的所述类型和型号的设备的进出风温度差值与进风面积、出风面积和导风板角度之间的第一关联关系;
配置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关联关系对所述待配置设备的散热结构参数进行配置;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关联关系对所述待配置设备的散热结构参数进行配置包含:根据所述第一关联关系确定多个包含进风面积、出风面积和导风板角度的组合,所述组合对应的第二设备的进出风温度差值在预设的进出风温度差值范围内,根据所述第二设备的进风面积对所述第二设备进行分组,获取各组中各个第二设备的出风阻力值,根据各组中各个第二设备的出风阻力值以及各组中各个第二设备对应的出风面积和导风板角度确定不同进风面积的所述第二设备的出风阻力值与出风面积和导风板角度之间的第二关联关系,并根据所述第二关联关系对所述待配置设备的散热结构参数进行配置;所述根据所述第二关联关系对所述待配置设备的散热结构参数进行配置包含:根据所述第二关联关系确定最小出风阻力值对应的进风面积、出风面积和导风板角度;根据所确定的进风面积、出风面积和导风板角度对所述待配置设备的散热结构参数进行配置;其中,所述散热结构参数为在所述预设的进出风温度差值范围内且所述出风阻力值最小时对应的散热结构参数。
7.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基于大数据分析的设备散热结构参数配置方法。
8.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基于大数据分析的设备散热结构参数配置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427308.2A CN108541191B (zh) | 2018-05-07 | 2018-05-07 |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设备散热结构参数配置方法和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427308.2A CN108541191B (zh) | 2018-05-07 | 2018-05-07 |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设备散热结构参数配置方法和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541191A CN108541191A (zh) | 2018-09-14 |
CN108541191B true CN108541191B (zh) | 2020-05-01 |
Family
ID=634767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427308.2A Active CN108541191B (zh) | 2018-05-07 | 2018-05-07 |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设备散热结构参数配置方法和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8541191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248519B (zh) * | 2019-04-28 | 2024-01-16 | 北京广利核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 设置有自然对流风道散热的核安全级机柜 |
CN111796647B (zh) * | 2020-06-30 | 2022-11-18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检测方法及电子设备 |
CN111796532A (zh) * | 2020-07-09 | 2020-10-20 | 中惠创智无线供电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散热仿真的控制机箱及风冷散热分析方法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916970A (zh) * | 2010-07-29 | 2010-12-15 | 广州电力设计院 | 变电站的室内通风系统及变电站的室内通风系统设计方法 |
CN103068206A (zh) * | 2011-10-20 | 2013-04-24 | 联发科技(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 | 导流散热装置以及导流散热方法 |
CN106341972A (zh) * | 2016-10-08 | 2017-01-18 | 特变电工南京智能电气有限公司 | 一种电动汽车直流充电桩散热装置及方法 |
CN107409479A (zh) * | 2015-03-27 | 2017-11-28 | 英特尔公司 | 功率热感知解决方案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90195981A1 (en) * | 2008-01-31 | 2009-08-06 | Tek-Chain Technology Co., Ltd. | Heat dissipating air flow channel structure of electronic device |
-
2018
- 2018-05-07 CN CN201810427308.2A patent/CN108541191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916970A (zh) * | 2010-07-29 | 2010-12-15 | 广州电力设计院 | 变电站的室内通风系统及变电站的室内通风系统设计方法 |
CN103068206A (zh) * | 2011-10-20 | 2013-04-24 | 联发科技(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 | 导流散热装置以及导流散热方法 |
CN107409479A (zh) * | 2015-03-27 | 2017-11-28 | 英特尔公司 | 功率热感知解决方案 |
CN106341972A (zh) * | 2016-10-08 | 2017-01-18 | 特变电工南京智能电气有限公司 | 一种电动汽车直流充电桩散热装置及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541191A (zh) | 2018-09-1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541191B (zh) |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设备散热结构参数配置方法和系统 | |
JP6676116B2 (ja) | 電子装置 | |
US10034417B2 (en) | System and methods for simulation-based optimization of data center cooling equipment | |
CN104317368B (zh) | 一种服务器 | |
EP2652650A2 (en) | System and methods for rack cooling analysis | |
CN104781749A (zh) | 模块型数据中心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4220955A (zh) | 模块型数据中心 | |
CN109931285A (zh) | 一种风扇调速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
CN110427083A (zh) | 一种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
CN114649605A (zh) | 风道系统、风量调节方法、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
US9719520B2 (en) |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air volume calculation method | |
CN115551314A (zh) | 温度监控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 |
CN105867455A (zh) | 无线路由器的温度控制方法及装置 | |
CN102480901B (zh) | 气流引导结构及应用其的电子装置 | |
US20210224435A1 (en) | Method for designing new purley cpu heat sink | |
US20150305203A1 (en) | Data center with cooling system | |
CN101714015B (zh) | 可携式电子装置的外壳结构 | |
JP6439474B2 (ja) | 解析モデル調整プログラム、情報処理装置、及び解析モデル調整方法 | |
CN104238695B (zh) | 一种实现分布式散热的方法和服务器 | |
CN206401778U (zh) | 一种多开门自动控温配电柜 | |
CN203324916U (zh) | 一体式计算机 | |
CN210639567U (zh) | 一种服务器机箱及服务器 | |
JP6023683B2 (ja) | 床面の吹出し口の面積を決定する方法 | |
CN114266184B (zh) | 一种适配风扇特性曲线的电子设备异型风道设计方法 | |
CN113836666B (zh) | 一种吹风机结构生成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