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433795B - 一种前臂外固定支架及外固定支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前臂外固定支架及外固定支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433795B CN108433795B CN201810394989.7A CN201810394989A CN108433795B CN 108433795 B CN108433795 B CN 108433795B CN 201810394989 A CN201810394989 A CN 201810394989A CN 108433795 B CN108433795 B CN 10843379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necting rod
- forearm
- rotating
- ulna
- external fix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 A61B17/56—Surgical instruments or methods for treatment of bones or joints;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61B17/58—Surgical instruments or methods for treatment of bones or joints;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for osteosynthesis, e.g. bone plates, screws or setting implements
- A61B17/60—Surgical instruments or methods for treatment of bones or joints;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for osteosynthesis, e.g. bone plates, screws or setting implements for external osteosynthesis, e.g. distractors, contractors
- A61B17/64—Devices extending alongside the bones to be positioned
- A61B17/645—Devices extending alongside the bones to be positioned comprising a framework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 A61B17/56—Surgical instruments or methods for treatment of bones or joints;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61B17/58—Surgical instruments or methods for treatment of bones or joints;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for osteosynthesis, e.g. bone plates, screws or setting implements
- A61B17/60—Surgical instruments or methods for treatment of bones or joints;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for osteosynthesis, e.g. bone plates, screws or setting implements for external osteosynthesis, e.g. distractors, contractors
- A61B17/64—Devices extending alongside the bones to be positioned
- A61B17/6425—Devices extending alongside the bones to be positioned specially adapted to be fitted across a bone joint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 A61B17/56—Surgical instruments or methods for treatment of bones or joints;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61B2017/564—Methods for bone or joint treatment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rthopedic Medicine & Surge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骨外科手术器械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前臂外固定支架及外固定支架。一种前臂外固定支架,包括第一支架及第二支架。第一支架用于与尺骨连接,第二支架用于与桡骨连接。沿尺骨的延伸方向,第一连杆的一端与第二连杆的一端通过转动结构连接,以使得第一连杆及第二连杆可绕转动结构的轴线转动,并且转动结构的轴线与前臂的旋转轴线重合。该前臂外固定支架的患者的前臂在早期能够进行旋前旋后运动,以减少粘连及韧带挛缩;其次,能够使前臂绕前臂的旋转轴旋转;另外,为下、尺桡韧带修复及单纯的肱桡关节部的骨折提供无张力的生长环境。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骨外科手术器械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前臂外固定支架及外固定支架。
背景技术
在现代创伤骨科领域,铰链式外固定支架广泛应用于肘关节及踝关节,为关节周围损伤提供了可活动式的外固定支撑,为软组织及韧带关节囊的修复提供了无张力的修复环境,并提供了早期的关节活动,避免关节挛缩僵化。
在临床治疗中挽救了关节功能,前臂尺桡骨的旋转机制属于单轴关节,但目前尚无支撑前臂尺桡骨旋转铰链式外固定支架。导致在涉及一些前臂损伤(如上下尺桡关节脱位、单纯的肱桡关节骨折内固定术后的辅助支撑)常常石膏固定,石膏需超越肘关节及腕关节,导致继发肘关节及腕关节的关节僵硬,活动障碍的可能发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前臂外固定支架,使用该前臂外固定支架的患者的前臂在早期能够进行旋前旋后运动,以减少粘连及韧带挛缩;其次,能够使前臂绕前臂的旋转轴旋转;另外,为上、下尺桡韧带修复及单纯的肱桡关节部的骨折提供无张力的生长环境;并且运用在肱桡关节骨折(由桡骨小头及肱骨小头组成,单纯的肱桡关节骨折实为术中内固定肱桡关节骨折后肱尺关节稳定的患者)康复时,能够将桡骨及腕手部的纵向压力及横向拉力通过外固定支架传导至尺骨。从而减轻了在前臂活动中肱桡关节的压力及桡骨头被旋前旋后肌肉相对于尺骨的离心力,使前臂能早期旋转活动,有效的防止了单纯的肱桡关节骨折石膏固定肘关节导致的肘关节僵硬,减轻患者的痛苦,减少并发症。
本发明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前臂外固定支架,包括第一支架及第二支架;
第一支架用于与尺骨连接,第一支架包括第一骨针组以及沿尺骨的延伸方向设置的第一连杆,第一骨针组的一端与尺骨连接,第一骨针组的另一端通过第一连接结构与第一连杆连接;
第二支架用于与桡骨连接,第二支架包括第二骨针组以及沿桡骨的延伸方向设置的第二连杆,第二骨针组的一端与桡骨连接,第二骨针组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连接结构与第二连杆连接;
沿尺骨的延伸方向,第一连杆的一端与第二连杆的一端通过转动结构连接,以使得第一连杆及第二连杆可绕转动结构的轴线转动,并且转动结构的轴线与前臂的旋转轴线重合。
该前臂外固定支架包括第一支架及第二支架,将其应用在上下尺桡关节脱位中时,第一支架用于与尺骨连接,第一支架包括第一骨针组以及沿尺骨的延伸方向设置的第一连杆,第一骨针组的一端与尺骨连接,第一骨针组的另一端通过第一连接结构与第一连杆连接。与此同时,第二支架用于与桡骨连接,第二支架包括第二骨针组以及沿桡骨的延伸方向设置的第二连杆,第二骨针组的一端与桡骨连接,第二骨针组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连接结构与第二连杆连接。将第一骨针组与第二骨针组的最终固定方向与前臂及支架旋转轴的方向垂直。
由于第一连杆沿尺骨的延伸方向设置,第二连杆沿桡骨的延伸方向设置,故设置在前臂外的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分别与尺骨与桡骨的延伸方向相应,由此,在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分别通过第一骨针组和第二骨针组分别与尺骨及桡骨相对固定后,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分别能够与尺骨和桡骨同轴同步转动。
另外,沿尺骨的延伸方向,第一连杆的一端与第二连杆的一端通过转动结构连接,以使得第一连杆及第二连杆可绕转动结构的轴线转动,并且转动结构的轴线与桡骨绕尺骨转动的轴线重合。由于第一连杆的一端与第二连杆的一端转动连接,并且第一连杆及第二连杆相对转动的轴线与桡骨绕尺骨转动的轴线重合,从而使得在通过将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与尺骨和桡骨固定之后,在旋前旋后肌肉的拉力作用下,尺桡骨能连同支架一起做同轴旋转运动,将尺桡骨控制在它们的旋前旋后的运动轨迹上,桡骨旋前旋后时被肌肉拉动时产生的相对于尺骨的离心拉力可以经支架系统被抵消掉,为上下尺桡关节脱位的软组织、关节囊及韧带修复提供了无张力的生长环境,使上下尺桡关节早期恢复旋转运动,同时也减少前臂因使用石膏外固定期间引起的石膏固定关节的挛缩及功能障碍的发生率。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
第一骨针组与第二骨针组均包括至少两根骨针。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
第二连杆上还设置有与第二连接结构连接的滑动连接结构,滑动连接结构用于使得第二骨针组可相对于第二连杆的杆体滑动。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
第一连接结构包括底板以及压块,在底板以及压块之间设置有用于夹紧第一骨针组的容纳腔;
底板与第一连杆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
滑动连接结构包括设置在第二连杆内的螺纹杆,第二连接结构与螺纹杆螺纹配合,螺纹杆用于驱动第二连接结构相对于第二连杆变换位置。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
第二连接结构包括底板以及压块,在底板以及压块之间设置有用于夹紧第二骨针组的容纳腔;
底板用于与第二连杆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
第一连杆及第二连杆包括多个子杆,相邻的子杆间通过万向节连接,以使得相邻的子杆具备可相互转动的第一状态,以及相互固定的第二状态。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
转动结构设置在第一支架及第二支架靠近手部的一端。也可以靠近肘部的一端。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
转动结构包括转动轴以及卡紧部,第一连杆的一端及第二连杆的一端均与转动轴转动连接,并且卡紧部用于使得第一连杆及第二连杆具备相对于转动轴转动的转动状态,以及相对于转动轴锁紧的锁定状态;
在转动轴上设置有定位孔,定位孔用于安装定位针,定位孔的轴线与前臂的旋转轴线重合。
一种外固定支架,包括第一支架及第二支架;
第一支架包括第一骨针组及沿预设方向延伸的第一连杆,第一骨针组的一端与骨骼连接,第一骨针组的另一端通过第一连接结构与第一连杆连接;
第二支架包括第二骨针组以及沿预设方向延伸的第二连杆,第二骨针组的一端与骨骼连接,第二骨针组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连接结构与第二连杆连接;
沿预设方向,第一连杆的一端与第二连杆的一端通过转动结构连接,以使得第一连杆及第二连杆可绕转动结构的轴线转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前臂外固定支架,其能够帮助患者在早期进行旋前旋后运动,替代部分前臂损伤(如上下尺桡关节脱位、单纯的肱桡关节骨折内固定术后)的石膏支撑作用,以减少关节石膏固定后粘连及韧带挛缩的发生率;其次,能够使前臂绕前臂的旋转轴旋转;另外,为上、下尺桡韧带修复及单纯的肱桡关节部的骨折提供无张力的生长环境;并且运用在肱桡关节骨折(由桡骨小头及肱骨小头组成,单纯的肱桡关节骨折实为术中肱桡关节骨折内固定后肘关节稳定的患者)康复时,能够将桡骨及腕手部的纵向压力及旋前旋后的横向拉力经支架系统传导至尺骨。从而减轻了在前臂活动中肱桡关节的压力,有效的防止了单纯的肱桡关节骨折石膏固定肘关节导致的肘关节僵硬,减轻患者的痛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前臂外固定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Ⅱ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图1中Ⅲ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200-前臂外固定支架;210-第一支架;211-第一骨针组;212-第一连杆;220-第一连接结构;230-第二支架;231-第二骨针组;232-第二连杆;240-第二连接结构;260-转动结构;261-轴线;262-转动轴;263-卡紧部;264-定位针;201-骨针;270-滑动连接结构;221-底板;222-压块;223-容纳腔;271-螺纹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急性下尺桡关节脱位需旋后位石膏固定4-6周,桡骨小头骨折或肱骨小头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后及肱骨小头合并桡骨小头骨折内固定后常常因骨折部位内固定后区域因前臂的传导力经肱桡小头的球窝关节传递至上臂,而导致骨折区固定后再次骨折端移位,故常常临床上避免发生此情况,需行上肢的石膏固定,固定肘关节及腕关节,以使上臂制动。
对于即肘关节处肱尺关节稳定的肱桡关节骨折,因为肩关节没有固定,常常肩关节上举使手腕部在前臂有纵向的重力承重传递至肘关节,进一步使肱桡关节挤压,增加了骨折的术后二次移位,不能达到肱桡关节的真正减压。对于下尺桡关节脱位及单纯的肱桡关节骨折治疗时候长时间的上肢石膏制动导致了肘关节及腕部关节僵化增加的风险,影响患肢功能,增加关节活动障碍的风险。对于单纯的下尺桡关节脱位,临床上治疗方法仅旋后位石膏固定或将下尺桡克氏针内固定。不能早期旋转运动,不能为下尺桡关节提供早期的旋转运动,不能提供无张力的韧带及软组织修复环境。长时间的石膏固定制动治疗下尺桡关节脱位存在导致被石膏固定的关节僵硬的风险。
基于上述原因,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前臂外固定支架200。
请参考图1,图1示出了实施例中提供的前臂外固定支架200的具体结构。
从图1中可以看出,该前臂外固定支架200包括第一支架210及第二支架230。
其中,请参照图1及图2,第一支架210用于与尺骨连接,第一支架210包括第一骨针组211以及沿尺骨的延伸方向设置的第一连杆212,第一骨针组211的一端与尺骨连接,第一骨针组211的另一端通过第一连接结构220与第一连杆212连接。
请参照图1及图3,第二支架230用于与桡骨连接,第二支架230包括第二骨针组231以及沿桡骨的延伸方向设置的第二连杆232,第二骨针组231的一端与桡骨连接,第二骨针组231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连接结构240与第二连杆232连接。
沿尺骨的延伸方向,第一连杆212的一端与第二连杆232的一端通过转动结构260连接,以使得第一连杆212及第二连杆232可绕转动结构260的轴线261转动,并且转动结构260的轴线261与前臂的旋转轴线261(即桡骨绕尺骨转动的轴线261)重合。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架210用于与尺骨连接,第二支架230用于与桡骨连接,而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支架210还可以与桡骨或是人体其他骨骼连接,同样的第二支架230还可以与尺骨或是人体其他骨骼连接。
该前臂外固定支架200包括第一支架210及第二支架230,将其应用在上下尺桡关节脱位中时,在上、下尺桡关节脱位复位状态下,第一支架210包括第一骨针组211以及沿尺骨的延伸方向设置的第一连杆212,第一骨针组211的一端与尺骨连接,第一骨针组211的另一端通过第一连接结构220与第一连杆212连接。与此同时,第二支架230用于与桡骨连接,第二支架230包括第二骨针组231以及沿桡骨的延伸方向设置的第二连杆232,第二骨针组231的一端与桡骨连接,第二骨针组231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连接结构240与第二连杆232连接。由于第一连杆212沿尺骨的延伸方向设置,第二连杆232沿桡骨的延伸方向设置,故设置在前臂外的第一连杆212与第二连杆232分别与尺骨与桡骨的延伸方向相应,由此,在第一连杆212与第二连杆232分别通过第一骨针组211和第二骨针组231分别与尺骨及桡骨相对固定后,第一连杆212与第二连杆232分别能够与尺骨和桡骨同步转动。另外,沿尺骨的延伸方向,第一连杆212的一端与第二连杆232的一端通过转动结构260连接,以使得第一连杆212及第二连杆232可绕转动结构260的轴线261转动,并且转动结构260的轴线261与桡骨绕尺骨转动的轴线261重合。由于第一连杆212的一端与第二连杆232的一端转动连接,并且第一连杆212及第二连杆232相对转动的轴线261与桡骨绕尺骨转动的轴线261重合,从而使得在通过将第一支架210与第二支架230与尺骨和桡骨固定之后,同时能够辅助前臂进行旋前或旋后运动,以减少在该前臂外固定支架200固定在前臂上的期间内的粘连及韧带挛缩。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骨针组211与第二骨针组231均包括至少两根骨针201,请参照图1,在第二连杆232上设置有两个第二骨针组231,即包括四根骨针201,由此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具体的应用情况,而选用具体的骨针201数量。通过至少两个骨针201的连接方式,目的是提高与尺骨或是桡骨的连接稳定性,尤其是在骨针201处的连接稳定性。
第二连杆232上还设置有与第二连接结构240连接的滑动连接结构270,滑动连接结构270用于使得第二骨针组231可相对于第二连杆232的杆体滑动。需要说明的是,滑动连接结构270有多种的设置方式,其目的是通过改变第二连接结构240在第二连杆232上的相对位置,以使得第二骨针201的位置同时发生改变,以带动与桡骨沿桡侧杆上下滑移,以对桡骨起到牵拉的作用,从而增加或减少肱桡关节的压力。具体的,滑动连接结构270包括设置在第一连杆212内的螺纹杆271,第一连接结构220与螺纹杆271螺纹配合,螺纹杆271用于驱动第一连接结构220相对于第一连杆212变换位置。并且,该滑动连接结构270可以包括设置在第二连杆232上的加压螺丝(图中未示出),通过加压螺丝能够使得上述的滑动连接结构270具备活动状态和压紧状态。压紧状态:即在加压螺丝旋紧时(与本实施例中的螺纹杆271配合,并限制螺纹杆271的转动),滑动连接结构270不能移动,并且其在第二连杆232上的位置相对固定;活动状态:即在加压螺丝旋松时(与本实施例中的螺纹杆271间隔,螺纹杆271可以转动),滑动连接结构270可以移动,并且其在第二连杆232上的位置可以变换。
请参照图4,第一连接结构220包括底板221以及压块222,在底板221以及压块222之间设置有用于夹紧第一骨针组211的容纳腔223,通过将骨针201伸入容纳腔223内,并通过压紧压板便可完成骨针201与第一连接结构220的固定,并且底板221与第一连杆212连接。第二连接结构240包括底板221以及压块222,在底板221以及压块222之间设置有用于夹紧第二骨针组231的容纳腔223,通过将骨针201伸入容纳腔223内,并通过压紧压板便可完成骨针201与第二连接结构240的固定,并且底板221用于与第二连杆232连接。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杆212及第二连杆232均可以包括多个子杆,相邻的子杆间通过万向节连接,以使得相邻的子杆具备可相互转动的第一状态,以及相互固定的第二状态,从而在相邻的子杆处于可相互转动的第一状态时,可以对第一连杆212及第二连杆232的杆体延伸方向及角度进行调整,以使得该前臂外固定支架200更方便使用,并且在调整完成之后,需要使得相邻的子杆相互固定的第二状态。另外,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第一连杆212及第二连杆232的一端通过转动结构260连接,故可将第一连杆212及第二连杆232均设置为L型杆件,以便于与转动结构260连接。其次,并且转动结构260可以设置在第一支架210及第二支架230靠近手部的一端,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设置在另一端。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转动结构260包括转动轴262以及卡紧部263,第一连杆212的一端及第二连杆232的一端均与转动轴262转动连接,并且卡紧部263用于使得第一连杆212及第二连杆232具备相对于转动轴262转动的转动状态,以及相对于转动轴262锁紧的锁定状态。
在转动轴262上设置有定位孔(图中未示出),需要说明的是,定位孔为贯穿转动轴262的通孔,其目的是用于安装定位针264,从而使得定位孔的轴线261与桡骨绕尺骨转动的轴线261重合,以便于在使用该前臂外固定支架200的过程中,对前臂外固定支架200进行定位,以便于使得第一连杆212及第二连杆232绕转动结构260转动的轴线261与桡骨绕尺骨转动的轴线261重合。
基于上述的前臂外固定支架200,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外固定支架,其包括上述的前臂外固定支架200。
需要说明的是,该前臂外固定支架200不仅可以应用于上下尺桡关节骨折治疗,还可应用于单纯的肱桡关节骨折内固定术后提供了一种术后支撑。
具体应用如下:
该前臂外固定支架200应用于上、下尺桡脱位时,与上述应用于上下尺桡关节脱位中时的不同之处在于,在不影响前臂旋转的同时可以将桡骨及手腕部的承重或桡骨旋转时相对于尺骨的离心力经第一支架210与第二支架230传递至尺骨,抵消桡骨相对于尺骨旋转时产生的离心力。该前臂外固定支架200可以将桡骨固定在前臂的旋转轴上旋转,同时也为下尺桡关节软组织及韧带的修复提供了无张力的修复环境,同时不至于因不能早期活动让韧带挛缩,前期的外固定铰链予以调整至静态固定,待病情允许前臂旋转恢复功能锻炼时再予以松解旋转铰链,使前臂旋转,通过前臂外固定支架200的牵张力作用,可以将桡骨旋转轨迹控制在前臂的原有的旋转轨迹上。
另外,该前臂外固定支架200为肱桡关节骨折(单纯的桡骨小头骨折、单纯的肱骨小头骨折,或肘关节的组成肱桡关节肱骨小头及桡骨小头两处)的内固定术后提供了一种前臂可早期旋转的外固定支撑,以替代石膏固定。(具体实施方案同下尺桡关节脱位,但需将拧动第二连接杆上的螺纹使桡骨及第二连接结构240向远端移动,从而达到使桡骨小头与肱骨小头之间产生间隙,使肱桡关节张力明显降低甚至达到无张力的效果)肱尺关节稳定的肱桡关节的骨折内固定术后,早期上肢恢复活动,容易因肱桡关节压力形成致骨折端的再移位,本前臂外固定支架200可以恢复前臂旋转同时将前臂经肱桡关节传递的重量经外第一支架210及第二支架230传递至尺骨,经肱尺关节传递至上臂,以减少肱桡关节受力的影响。达到将桡骨及手腕部向远端牵拉,减轻肱桡关节的压力,桡侧部分在旋前旋后肌肉拉动桡骨时将力量传递经骨针201传递至桡半侧的第一支架210及第二支架230以实现前臂的共同旋转的同时减轻了肱桡关节的压力,达到将承重经前臂外固定支架200传递至尺骨,进一步经肱尺关节传递至上臂的目的。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前臂外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用于与尺骨连接,所述第一支架包括第一骨针组以及沿所述尺骨的延伸方向设置的第一连杆,所述第一骨针组的一端与所述尺骨连接,所述第一骨针组的另一端通过第一连接结构与所述第一连杆连接;
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用于与桡骨连接,所述第二支架包括第二骨针组以及沿所述桡骨的延伸方向设置的第二连杆,所述第二骨针组的一端与所述桡骨连接,所述第二骨针组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连接结构与所述第二连杆连接;
沿所述尺骨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通过转动结构连接,以使得所述第一连杆及所述第二连杆可绕所述转动结构的轴线转动,并且所述转动结构的轴线与与前臂的旋转轴线重合;
所述转动结构包括转动轴以及卡紧部,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及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均与所述转动轴转动连接,并且所述卡紧部用于使得所述第一连杆及所述第二连杆具备相对于所述转动轴转动的转动状态,以及相对于所述转动轴锁紧的锁定状态;
所述第一连杆及所述第二连杆均设置为L型杆件,以与所述转动结构连接;
在所述转动轴上设置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用于安装定位针,所述定位孔的轴线与所述桡骨绕所述尺骨转动的轴线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臂外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骨针组与所述第二骨针组均包括至少两根骨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臂外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连杆上还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连接结构连接的滑动连接结构,所述滑动连接结构用于使得所述第二骨针组可相对于所述第二连杆的杆体滑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臂外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包括底板以及压块,在所述底板以及压块之间设置有用于夹紧所述第一骨针组的容纳腔;
所述底板与所述第一连杆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前臂外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动连接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杆内的螺纹杆,所述第二连接结构与所述螺纹杆螺纹配合,所述螺纹杆用于驱动所述第二连接结构相对于所述第二连杆变换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臂外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包括底板以及压块,在所述底板以及压块之间设置有用于夹紧所述第二骨针组的容纳腔;
所述底板用于与所述第二连杆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臂外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杆及所述第二连杆包括多个子杆,相邻的子杆间通过万向节连接,以使得相邻的所述子杆具备可相互转动的第一状态,以及相互固定的第二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臂外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动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及第二支架靠近手部的一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臂外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动结构包括转动轴以及卡紧部,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及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均与所述转动轴转动连接,并且所述卡紧部用于使得所述第一连杆及所述第二连杆具备相对于所述转动轴转动的转动状态,以及相对于所述转动轴锁紧的锁定状态;
在所述转动轴上设置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用于安装定位针,所述定位孔的轴线与所述桡骨绕所述尺骨转动的轴线重合。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394989.7A CN108433795B (zh) | 2018-04-27 | 2018-04-27 | 一种前臂外固定支架及外固定支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394989.7A CN108433795B (zh) | 2018-04-27 | 2018-04-27 | 一种前臂外固定支架及外固定支架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433795A CN108433795A (zh) | 2018-08-24 |
CN108433795B true CN108433795B (zh) | 2024-09-27 |
Family
ID=632019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394989.7A Active CN108433795B (zh) | 2018-04-27 | 2018-04-27 | 一种前臂外固定支架及外固定支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8433795B (zh)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5163217U (zh) * | 2015-11-06 | 2016-04-20 | 北京积水潭医院 | 肘关节铰链式外固定装置 |
CN205251661U (zh) * | 2016-01-19 | 2016-05-25 | 谢伟 | 桡骨远端骨折术用牵引架 |
CN208756123U (zh) * | 2018-04-27 | 2019-04-19 | 孙美义 | 一种前臂外固定支架及外固定支架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3353A (zh) * | 1991-12-13 | 1993-06-23 | 刘维胜 | 长骨干万能复位固定器 |
IT1302480B1 (it) * | 1998-12-24 | 2000-09-05 | Orthofix Srl | Struttura di fissatore esterno per il trattamento di fratture,dislocazioni e rigidita' post-traumatiche dell'articolazione del |
US6716212B1 (en) * | 2002-01-25 | 2004-04-06 | Tyrone Sam Pickens | Universal modular external fixation system |
WO2004045451A2 (en) * | 2002-11-15 | 2004-06-03 | Amei Technologies Inc.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intaining bones in a healing position |
CN100539960C (zh) * | 2007-08-16 | 2009-09-16 | 王纪亮 | 万向式桡骨远端骨外固定器 |
US9924969B2 (en) * | 2012-09-04 | 2018-03-27 | Zimmer, Inc. | External fixation |
CN102895022A (zh) * | 2012-11-01 | 2013-01-30 | 北京市富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多向可调式尺桡骨外固定架 |
CN103445838B (zh) * | 2013-09-06 | 2015-06-24 | 江苏广济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长骨骨折复位器 |
CN103735305B (zh) * | 2013-12-31 | 2016-06-01 | 张文涛 | 下尺桡关节复位固定板 |
CN106420021B (zh) * | 2016-11-03 | 2023-10-17 | 沙勇 | 一种前臂旋转障碍的功能恢复装置 |
-
2018
- 2018-04-27 CN CN201810394989.7A patent/CN108433795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5163217U (zh) * | 2015-11-06 | 2016-04-20 | 北京积水潭医院 | 肘关节铰链式外固定装置 |
CN205251661U (zh) * | 2016-01-19 | 2016-05-25 | 谢伟 | 桡骨远端骨折术用牵引架 |
CN208756123U (zh) * | 2018-04-27 | 2019-04-19 | 孙美义 | 一种前臂外固定支架及外固定支架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433795A (zh) | 2018-08-2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2464297B1 (en) | Orthopedic external fixator | |
US9066757B2 (en) | Orthopedic external fixator and method of use | |
US20180200131A1 (en) | Extremity Surgical Positioning Device | |
Pennig et al. | Transarticular fixation with the capacity for motion in fracture dislocations of the elbow | |
US20120078251A1 (en) | External Fixator Linkage | |
CN103445841B (zh) | 踝关节冠状面畸形调控矫形器 | |
JPH0542174A (ja) | 動的ひじ支持体 | |
CN103445838A (zh) | 长骨骨折复位器 | |
US20080051685A1 (en) | External fixator linkage | |
CN110897694A (zh) | 一种用于髓内钉手术的下肢复位装置 | |
CN110693587A (zh) | 一种用于髓内钉手术的下肢骨骼复位装置 | |
Dahl | The gradual correction of forearm deformities in multiple hereditary exostoses | |
CN109745105A (zh) | 一种用于马蹄足畸形矫正的踝足外固定装置 | |
EP0512792A1 (en) | Dynamic skeletal joint support | |
CN108433795B (zh) | 一种前臂外固定支架及外固定支架 | |
CN112120771A (zh) | 一种可动牵引髋关节外部固定架 | |
CN212913498U (zh) | 一种膝关节矫形支具 | |
US9517137B2 (en) | Minimally invasive internal elbow fixation hinge apparatus and surgical method of applying said device | |
CN110575240B (zh) | 一种内植入式解剖型肘关节稳定器 | |
CN211433232U (zh) | 一种用于髓内钉手术的下肢骨骼复位装置 | |
Schatzker et al. | Fractures of the Radial Head (21-A2. 2, 21-B2. 1, 21-B2. 2, and 21-B2. 3) | |
CN110547901B (zh) | 一种医用膝部韧带固定矫正装置 | |
TWI658810B (zh) | 膝關節之外固定裝置 | |
RU88941U1 (ru) |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остеосинтеза переломов головки и шейки лучевой кости | |
CN208481553U (zh) | 一种用于骨关节固定的牵拉调节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TA0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 ||
TA0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823 Address after: No.31, Lane 1515, Rongle East Road, Songjiang District, Shanghai, 201600 Applicant after: SHANGHAI CAREFIX MEDICAL INSTRUMENT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No. 38 Beijing West Road, Wangying Town, Huaiyin District, Huai'an City, Jiangsu Province, 223001 Applicant before: Sun Meiyi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