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402540B - 一种纯直立棉无胶网内衣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纯直立棉无胶网内衣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402540B CN108402540B CN201711489334.XA CN201711489334A CN108402540B CN 108402540 B CN108402540 B CN 108402540B CN 201711489334 A CN201711489334 A CN 201711489334A CN 108402540 B CN108402540 B CN 10840254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ayer
- upright cotton
- upright
- cotton layer
- cott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C—CORSETS; BRASSIERES
- A41C3/00—Brassiere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C—CORSETS; BRASSIERES
- A41C5/00—Machines, appliances, or methods for manufacturing corsets or brassiere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11/00—Features of adhesiv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C09J9/00, e.g. additives
- C09J11/02—Non-macromolecular additives
- C09J11/04—Non-macromolecular additives inorganic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11/00—Features of adhesiv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C09J9/00, e.g. additives
- C09J11/08—Macromolecular additive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133/00—Adhesives based on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of salts, anhydrides, esters, amides, imides, or nitriles thereof; Adhesive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9J133/04—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sters
- C09J133/06—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sters of esters containing only carbon, hydrogen and oxygen, the oxygen atom being present only as part of the carboxyl radical
- C09J133/062—Copolymers with monomers not covered by C09J133/06
- C09J133/064—Copolymers with monomers not covered by C09J133/06 containing anhydride, COOH or COOM groups, with M being metal or onium-cation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Treatments For Attaching Organic Compounds To Fibrous Goods (AREA)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内衣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纯直立棉无胶网内衣,两个罩杯均包括由外到内依次设置第一直立棉层、第一粘胶层、第二直立棉层、第二粘胶层和第三直立棉层,所述第一直立棉层、第二直立棉层和第三直立棉层的密度均为13‑15kg/m3,所述第一直立棉层和第三直立棉层的厚度均为1.8‑2.2mm,所述第二直立棉层的厚度为2.4‑2.6mm。第二直立棉层由于具有更宽的厚度而具有更强的支撑力,可以取代胶网对乳房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而第一粘胶层和第二粘胶层可以使三层直立棉紧密连接,同时也可以增强第二直立棉层的支撑作用,从而使本发明的内衣具有质轻、透气、有弹性和穿着舒适等优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内衣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纯直立棉无胶网内衣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3D直立棉简称3D棉是一种新型的环保型非织造立体材料,具有如海绵状的三维立体构造的直立纤维网结构或蜂窝状纤维网结构等,不同于传统非织造材料的平行纤维网结构。
内衣是直立棉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领域之一,因直立棉具有透气、无毒的特性而深受内衣行业的青睐,进而取代海绵成为新一代内衣胸垫材料的主体材料。专利申请号为201610325217.9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直立棉内衣,但是由于直立棉对乳房的支撑力不足,一般需要在内夹设硅胶网,因此触感不够柔软贴合。。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由直立棉层起支撑作用的纯直立棉无胶网内衣,贴合人体,穿着柔软舒适。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纯直立棉无胶网内衣的制备方法,简单实用,易于工业生产。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纯直立棉无胶网内衣,包括文胸本体,文胸本体包括两个罩杯,两个罩杯均包括由外到内依次设置第一直立棉层、第一粘胶层、第二直立棉层、第二粘胶层和第三直立棉层,所述第一直立棉层、第二直立棉层和第三直立棉层的密度均为13-15kg/m3,所述第一直立棉层和第三直立棉层的厚度均为1.8-2.2mm,所述第二直立棉层的厚度为2.4-2.6mm。
第二直立棉层由于具有更宽的厚度而具有更强的支撑力,作为第一直立棉层和第三直立棉层的夹层,可以取代胶网对乳房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而第一粘胶层和第二粘胶层可以使三层直立棉紧密连接,同时也可以增强第二直立棉层的支撑作用,从而使本发明的内衣具有质轻、透气、有弹性和穿着舒适等优点。
其中,所述第一粘胶层和第二粘胶层均由环氧丙烯酸粘胶形成,所述环氧丙烯酸粘胶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
丙烯酸单体 60-80份
环氧树脂 10-20份
红外功能母粒 20-40份
第一乳化剂 2-8份
交联剂 4-8份
引发剂 1-5份
去离子水 100-200份,
所述红外功能母粒为具有核壳结构的微球,其壳为纳米红外矿石粉末,壳为微晶纤维素微球。
其中,所述红外功能母粒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按1-烯丙基-3-甲基氯代咪唑和1,3-二甲基-2-咪唑啉酮按重量比1-3:1的比例混合配置成离子溶剂,将所述离子溶剂升温至于90-100℃,然后在搅拌的过程中逐渐将微晶纤维素加入至所述离子溶剂,微晶纤维素的用量为离子溶剂的8wt%-12wt%,至离子溶剂完全清澈,得到微晶纤维素澄清溶液;
B、将纳纳米红外矿石粉末加入到步骤B得到的微晶纤维素澄清溶液,进行搅拌均质,得到悬浊液,其中,纳米红外矿石粉末的用量为微晶纤维素澄清溶液的6wt%-8wt%;
C、将步骤B得到的悬浊液加入至分散液中进行搅拌乳化,得到悬浮液,其中所述分散液的用量为悬浊液的7-9倍;
D、往步骤C得到的悬浮液加入无水乙醇并使其降温至20-25℃,然后依次进行静置、过滤、洗涤、干燥处理,得到所述红外功能母粒,其中无水乙醇的用量为悬浮液的20wt%-40wt%。
其中,所述微晶纤维素微球的粒径为38-59μm、比表面积为74-112m2/g、平均孔径为94.6-124.8nm。
纳米红外矿石为具有发射红外功能和热电效应的矿石粉末,用于本发明的环氧丙烯酸粘胶中,在吸收胸部热量的同时在压电效应的作用下,发射大量的远红外线,能促进人体血液循环,从而达到保健的效果。
但一般的与现有技术中,无机的纳米红外矿石粉末与有机树脂的结合性较差,一般对纳米红外矿石进行偶联剂处理,但是偶联剂费用昂贵并且效能较低。
本发明以相容性较好的微晶纤维素微球作为纳米红外矿石粉末的载体,有效解决纳米红外矿石粉末易于团聚、难以分散和与环氧丙烯酸树脂不相容等的问题,并且微晶纤维素也可以作为共混改性材料,与增强环氧丙烯酸树脂的机械性能,从而提高第二直立棉层的支撑作用。
其中,所述纳米红外矿石粉末为纳米砭石粉、纳米麦饭石粉和纳米电气石粉中的至少一种,优选地,所述纳米红外矿石粉末由纳米砭石粉、纳米麦饭石粉和纳米电气石粉按重量比4-6:7-10:9-11的比例组成。
纳米电气石粉是把电气石原矿经过去除杂质后,经过机械粉碎得到的粉体,具有较高的负离子产生量和远红外发射率,还具有优良的压电效应,相对纳米砭石粉和纳米麦饭石粉,红外辐射效率更高。纳米砭石粉,是用砭石(学名:泗滨浮石)为原料,以砭石特有红外效应,和所含有超过30种对人体有益的氧化钙、氧化硅、氧化钠等,微量元素铝、铁、镁、磷等及稀土元素铬、锰、镍、铜、钇等,经纳米技术萃取而成的粉末状物质,具有14.5-16.5的远红外辐射、类纳米微晶等物理特性。纳米麦饭石粉是由麦饭石原矿经过筛选,粉碎,分级加工而成的粉末,麦饭石成本较低。通过三者合适比例的复配,可以使本发明的环氧丙烯酸粘胶具有充足的红外活化效应,同时有效控制成本。
其中,所述步骤C中,所述分散液由真空泵油和第二乳化剂按重量比40-48:1的比例混合组成,所述第二乳化剂为吐温80。
其中,所述丙烯酸单体为丙烯酸丁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异辛酯、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丙烯酸中的至少一种。丙烯酸单体的种类和配比对环氧丙烯酸粘胶的力学性能和粘接性能均有很大的影响,为了使本发明的环氧丙烯酸粘胶具有高力学强度和耐水洗性,优选地,所述丙烯酸单体由丙烯酸丁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异辛酯、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丙烯酸按重量比50-70:10-20:7-13:10-16:11-17的比例组成。
其中,所述第一乳化剂为丁二酸二异辛酯磺酸钠和脂肪醇聚氧乙烯醚中的至少一种。为了使红外功能母粒能充分分散于反应体系中,参与到交联反应,提高环氧丙烯酸粘胶的机械性能,合适的第一乳化剂选择必不可少。优选地,所述第一乳化剂由丁二酸二异辛酯磺酸钠和脂肪醇聚氧乙烯醚按重量比1-3:1-3的比例组成,该复配的第一乳化剂形成的粘胶乳液稳定,粘胶粘接力强。
其中,所述交联剂为甲基丙烯酸乙酰乙酸氧基乙酯和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中的至少一种。本发明通过选择合适的交联剂,可以有效提高本发明粘胶的交联密度,提高粘胶的力学性能和稳定性。优选地,所述交联剂由甲基丙烯酸乙酰乙酸氧基乙酯和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按重量比1-3:1-3的比例组成,该复配组成的交联剂可以有效提高本发明粘胶的机械性能和耐水洗性。
其中,所述引发剂为过硫酸钠和过硫酸钾中的至少一种。优选地,所述引发剂由过硫酸钠和过硫酸钾按重量比1-3:1-3的比例组成,该复配组成的引发剂可以提高粘胶的反应速率,避免反应过程中红外功能母粒团聚或沉降。
其中,所述环氧丙烯酸粘胶的制备方法为:取环氧树脂、第一乳化剂和去离子水制成环氧树脂乳液,以半连续法往所述环氧树脂乳液加入所述丙烯酸单体、引发剂、交联剂和红外功能母粒,在60-80℃的条件下进行反应后,即得到所述环氧丙烯酸粘胶。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纯直立棉无胶网内衣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取三层直立棉材料,分别进行模压成型,得到第一直立棉层、第二直立棉层和第三直立棉层;
(2)在第二直立棉层的外表面和内表面分别涂覆第一粘胶层和第二粘胶层,将第一直立棉层的内表面与第一粘胶层贴合,第三直立棉层的外表面与第二粘胶层贴合后,进行热压合,得到复合棉体;
(3)将所述复合棉体置于文胸本体的罩杯内,即得到所述的一种纯直立棉无胶网内衣。
本发明纯直立棉无胶网内衣的制备方法简单实用,易于工业生产。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的纯直立棉无胶网内衣的罩杯通过采用由外到内依次设置第一直立棉层、第一粘胶层、第二直立棉层、第二粘胶层和第三直立棉层,第二直立棉层由于具有更宽的厚度而具有更强的支撑力,作为第一直立棉层和第三直立棉层的夹层,可以取代胶网对乳房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而第一粘胶层和第二粘胶层可以使三层直立棉紧密连接,同时也可以增强第二直立棉层的支撑作用,从而使本发明的内衣具有质轻、透气、有弹性和穿着舒适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罩杯内的层状局部剖面图;
附图标记为:1-第一直立棉层、2-第一粘胶层、3-第二直立棉层、4-第二粘胶层、5-第三直立棉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1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纯直立棉无胶网内衣,包括文胸本体,文胸本体包括两个罩杯,两个罩杯均包括由外到内依次设置第一直立棉层1、第一粘胶层2、第二直立棉层3、第二粘胶层4和第三直立棉层5,所述第一直立棉层1、第二直立棉层3和第三直立棉层5的密度均为14kg/m3,所述第一直立棉层1和第三直立棉层5的厚度均为2mm,所述第二直立棉层3的厚度为2.5mm。
其中,所述第一粘胶层2和第二粘胶层4均由环氧丙烯酸粘胶形成,所述环氧丙烯酸粘胶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
丙烯酸单体 70份
环氧树脂 15份
红外功能母粒 30份
第一乳化剂 5份
交联剂 6份
引发剂 3份
去离子水 150份,
所述红外功能母粒为具有核壳结构的微球,其核为纳米红外矿石粉末,壳为微晶纤维素微球。
其中,所述红外功能母粒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按1-烯丙基-3-甲基氯代咪唑和1,3-二甲基-2-咪唑啉酮按重量比2:1的比例混合配置成离子溶剂,将所述离子溶剂升温至于90-100℃,然后在搅拌的过程中逐渐将微晶纤维素加入至所述离子溶剂,微晶纤维素的用量为离子溶剂的10wt%,至离子溶剂完全清澈,得到微晶纤维素澄清溶液;
B、将纳纳米红外矿石粉末加入到步骤A得到的微晶纤维素澄清溶液,进行搅拌均质,得到悬浊液,其中,纳米红外矿石粉末的用量为微晶纤维素澄清溶液的7wt%;
C、将步骤B得到的悬浊液加入至分散液中进行搅拌乳化,得到悬浮液,其中所述分散液的用量为悬浊液的8倍;
D、往步骤C得到的悬浮液加入无水乙醇并使其降温至22.5℃,然后依次进行静置、过滤、洗涤、干燥处理,得到所述红外功能母粒,其中无水乙醇的用量为悬浮液的30wt%。
其中,所述微晶纤维素微球的粒径为47μm、比表面积为87.6m2/g、平均孔径为107.3nm。
其中,所述纳米红外矿石粉末由纳米砭石粉、纳米麦饭石粉和纳米电气石粉按重量比5:8:10的比例组成。
其中,所述步骤C中,所述分散液由真空泵油和第二乳化剂按重量比44:1的比例混合组成,所述第二乳化剂为吐温80。
其中,所述丙烯酸单体由丙烯酸丁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异辛酯、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丙烯酸按重量比60:15:10:13:14的比例组成。
其中,所述第一乳化剂由丁二酸二异辛酯磺酸钠和脂肪醇聚氧乙烯醚按重量比1:1的比例组成。
其中,所述交联剂由甲基丙烯酸乙酰乙酸氧基乙酯和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按重量比1:1的比例组成。
其中,所述引发剂由过硫酸钠和过硫酸钾按重量比1:1的比例组成。
其中,所述环氧丙烯酸粘胶的制备方法为:取环氧树脂、第一乳化剂和去离子水制成环氧树脂乳液,以半连续法往所述环氧树脂乳液加入所述丙烯酸单体、引发剂、交联剂和红外功能母粒,在70℃的条件下进行反应后,即得到所述环氧丙烯酸粘胶。
本发明还提供了该纯直立棉无胶网内衣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取三层直立棉材料,分别进行模压成型,得到第一直立棉层1、第二直立棉层3和第三直立棉层5;
(2)在第二直立棉层3的外表面和内表面分别涂覆第一粘胶层2和第二粘胶层4,将第一直立棉层1的内表面与第一粘胶层2贴合,第三直立棉层5的外表面与第二粘胶层4贴合后,进行热压合,得到复合棉体;
(3)将所述复合棉体置于文胸本体的罩杯内,即得到所述的一种纯直立棉无胶网内衣。
实施例2
如图1所示,一种纯直立棉无胶网内衣,包括文胸本体,文胸本体包括两个罩杯,两个罩杯均包括由外到内依次设置第一直立棉层1、第一粘胶层2、第二直立棉层3、第二粘胶层4和第三直立棉层5,所述第一直立棉层1、第二直立棉层3和第三直立棉层5的密度均为13kg/m3,所述第一直立棉层1和第三直立棉层5的厚度均为1.8mm,所述第二直立棉层3的厚度为2.4mm。
其中,所述第一粘胶层2和第二粘胶层4均由环氧丙烯酸粘胶形成,所述环氧丙烯酸粘胶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
丙烯酸单体 60份
环氧树脂 10份
红外功能母粒 20份
第一乳化剂 2份
交联剂 4份
引发剂 1份
去离子水 100份,
所述红外功能母粒为具有核壳结构的微球,其核为纳米红外矿石粉末,壳为微晶纤维素微球。
其中,所述红外功能母粒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按1-烯丙基-3-甲基氯代咪唑和1,3-二甲基-2-咪唑啉酮按重量比1:1的比例混合配置成离子溶剂,将所述离子溶剂升温至于90℃,然后在搅拌的过程中逐渐将微晶纤维素加入至所述离子溶剂,微晶纤维素的用量为离子溶剂的8wt%,至离子溶剂完全清澈,得到微晶纤维素澄清溶液;
B、将纳纳米红外矿石粉末加入到步骤A得到的微晶纤维素澄清溶液,进行搅拌均质,得到悬浊液,其中,纳米红外矿石粉末的用量为微晶纤维素澄清溶液的6wt%;
C、将步骤B得到的悬浊液加入至分散液中进行搅拌乳化,得到悬浮液,其中所述分散液的用量为悬浊液的7倍;
D、往步骤C得到的悬浮液加入无水乙醇并使其降温至20℃,然后依次进行静置、过滤、洗涤、干燥处理,得到所述红外功能母粒,其中无水乙醇的用量为悬浮液的20wt%。
其中,所述微晶纤维素微球的粒径为52μm、比表面积为103.7m2/g、平均孔径为117.1nm。
其中,所述纳米红外矿石粉末由纳米砭石粉、纳米麦饭石粉和纳米电气石粉按重量比4-6:7-10:9-11的比例组成。
其中,所述步骤C中,所述分散液由真空泵油和第二乳化剂按重量比40:1的比例混合组成,所述第二乳化剂为吐温80。
其中,所述丙烯酸单体由丙烯酸丁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异辛酯、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丙烯酸按重量比50:10:7:10:11的比例组成。
其中,所述第一乳化剂由丁二酸二异辛酯磺酸钠和脂肪醇聚氧乙烯醚按重量比1:3的比例组成。
其中,所述交联剂由甲基丙烯酸乙酰乙酸氧基乙酯和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按重量比1:3的比例组成。
其中,所述引发剂由过硫酸钠和过硫酸钾按重量比1:3的比例组成。
其中,所述环氧丙烯酸粘胶的制备方法为:取环氧树脂、第一乳化剂和去离子水制成环氧树脂乳液,以半连续法往所述环氧树脂乳液加入所述丙烯酸单体、引发剂、交联剂和红外功能母粒,在60℃的条件下进行反应后,即得到所述环氧丙烯酸粘胶。
本发明还提供了该纯直立棉无胶网内衣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取三层直立棉材料,分别进行模压成型,得到第一直立棉层1、第二直立棉层3和第三直立棉层5;
(2)在第二直立棉层3的外表面和内表面分别涂覆第一粘胶层2和第二粘胶层4,将第一直立棉层1的内表面与第一粘胶层2贴合,第三直立棉层5的外表面与第二粘胶层4贴合后,进行热压合,得到复合棉体;
(3)将所述复合棉体置于文胸本体的罩杯内,即得到所述的一种纯直立棉无胶网内衣。
实施例3
如图1所示,一种纯直立棉无胶网内衣,包括文胸本体,文胸本体包括两个罩杯,两个罩杯均包括由外到内依次设置第一直立棉层1、第一粘胶层2、第二直立棉层3、第二粘胶层4和第三直立棉层5,所述第一直立棉层1、第二直立棉层3和第三直立棉层5的密度均为15kg/m3,所述第一直立棉层1和第三直立棉层5的厚度均为2.2mm,所述第二直立棉层3的厚度为2.6mm。
其中,所述第一粘胶层2和第二粘胶层4均由环氧丙烯酸粘胶形成,所述环氧丙烯酸粘胶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
丙烯酸单体 80份
环氧树脂 20份
红外功能母粒 40份
第一乳化剂 8份
交联剂 8份
引发剂 5份
去离子水 200份,
所述红外功能母粒为具有核壳结构的微球,其核为纳米红外矿石粉末,壳为微晶纤维素微球。
其中,所述红外功能母粒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按1-烯丙基-3-甲基氯代咪唑和1,3-二甲基-2-咪唑啉酮按重量比3:1的比例混合配置成离子溶剂,将所述离子溶剂升温至于90-100℃,然后在搅拌的过程中逐渐将微晶纤维素加入至所述离子溶剂,微晶纤维素的用量为离子溶剂的12wt%,至离子溶剂完全清澈,得到微晶纤维素澄清溶液;
B、将纳纳米红外矿石粉末加入到步骤A得到的微晶纤维素澄清溶液,进行搅拌均质,得到悬浊液,其中,纳米红外矿石粉末的用量为微晶纤维素澄清溶液的8wt%;
C、将步骤B得到的悬浊液加入至分散液中进行搅拌乳化,得到悬浮液,其中所述分散液的用量为悬浊液的9倍;
D、往步骤C得到的悬浮液加入无水乙醇并使其降温至25℃,然后依次进行静置、过滤、洗涤、干燥处理,得到所述红外功能母粒,其中无水乙醇的用量为悬浮液的40wt%。
其中,所述微晶纤维素微球的粒径为41.2μm、比表面积为78.9m2/g、平均孔径为99.2nm。
其中,所述纳米红外矿石粉末由纳米砭石粉、纳米麦饭石粉和纳米电气石粉按重量比6:10:11的比例组成。
其中,所述步骤C中,所述分散液由真空泵油和第二乳化剂按重量比48:1的比例混合组成,所述第二乳化剂为吐温80。
其中,所述丙烯酸单体由丙烯酸丁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异辛酯、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丙烯酸按重量比70:20:13:16:17的比例组成。
其中,所述第一乳化剂由丁二酸二异辛酯磺酸钠和脂肪醇聚氧乙烯醚按重量比3:1的比例组成。
其中,所述交联剂由甲基丙烯酸乙酰乙酸氧基乙酯和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按重量比3:1的比例组成。
其中,所述引发剂由过硫酸钠和过硫酸钾按重量比3:1的比例组成。
其中,所述环氧丙烯酸粘胶的制备方法为:取环氧树脂、第一乳化剂和去离子水制成环氧树脂乳液,以半连续法往所述环氧树脂乳液加入所述丙烯酸单体、引发剂、交联剂和红外功能母粒,在80℃的条件下进行反应后,即得到所述环氧丙烯酸粘胶。
本发明还提供了该纯直立棉无胶网内衣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取三层直立棉材料,分别进行模压成型,得到第一直立棉层1、第二直立棉层3和第三直立棉层5;
(2)在第二直立棉层3的外表面和内表面分别涂覆第一粘胶层2和第二粘胶层4,将第一直立棉层1的内表面与第一粘胶层2贴合,第三直立棉层5的外表面与第二粘胶层4贴合后,进行热压合,得到复合棉体;
((3)将所述复合棉体置于文胸本体的罩杯内,即得到所述的一种纯直立棉无胶网内衣。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其中,所述第一粘胶层2和第二粘胶层4均由环氧丙烯酸粘胶形成,所述环氧丙烯酸粘胶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
丙烯酸单体 65份
环氧树脂 13份
红外功能母粒 25份
第一乳化剂 3份
交联剂 5份
引发剂 2份
去离子水 125份,
所述红外功能母粒为具有核壳结构的微球,其核为纳米红外矿石粉末,壳为微晶纤维素微球。
其中,所述红外功能母粒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按1-烯丙基-3-甲基氯代咪唑和1,3-二甲基-2-咪唑啉酮按重量比1.5:1的比例混合配置成离子溶剂,将所述离子溶剂升温至于90-100℃,然后在搅拌的过程中逐渐将微晶纤维素加入至所述离子溶剂,微晶纤维素的用量为离子溶剂的9wt%,至离子溶剂完全清澈,得到微晶纤维素澄清溶液;
B、将纳纳米红外矿石粉末加入到步骤A得到的微晶纤维素澄清溶液,进行搅拌均质,得到悬浊液,其中,纳米红外矿石粉末的用量为微晶纤维素澄清溶液的6.5wt%;
C、将步骤B得到的悬浊液加入至分散液中进行搅拌乳化,得到悬浮液,其中所述分散液的用量为悬浊液的7.5倍;
D、往步骤C得到的悬浮液加入无水乙醇并使其降温至21℃,然后依次进行静置、过滤、洗涤、干燥处理,得到所述红外功能母粒,其中无水乙醇的用量为悬浮液的25wt%。
其中,所述微晶纤维素微球的粒径为41.7μm、比表面积为84.8m2/g、平均孔径为114.1nm。
其中,所述纳米红外矿石粉末由纳米砭石粉、纳米麦饭石粉和纳米电气石粉按重量比4:10:9的比例组成。
其中,所述步骤C中,所述分散液由真空泵油和第二乳化剂按重量比42:1的比例混合组成,所述第二乳化剂为吐温80。
其中,所述丙烯酸单体由丙烯酸丁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异辛酯、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丙烯酸按重量比55:12:9:12:12的比例组成。
其中,所述第一乳化剂由丁二酸二异辛酯磺酸钠和脂肪醇聚氧乙烯醚按重量比2:3的比例组成。
其中,所述交联剂由甲基丙烯酸乙酰乙酸氧基乙酯和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按重量比3:2的比例组成。
其中,所述引发剂由过硫酸钠和过硫酸钾按重量比1:2的比例组成。
实施例5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其中,所述第一粘胶层2和第二粘胶层4均由环氧丙烯酸粘胶形成,所述环氧丙烯酸粘胶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
丙烯酸单体 75份
环氧树脂 18份
红外功能母粒 35份
第一乳化剂 7份
交联剂 7份
引发剂 4份
去离子水 175份,
所述红外功能母粒为具有核壳结构的微球,其核为纳米红外矿石粉末,壳为微晶纤维素微球。
其中,所述红外功能母粒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按1-烯丙基-3-甲基氯代咪唑和1,3-二甲基-2-咪唑啉酮按重量比2.5:1的比例混合配置成离子溶剂,将所述离子溶剂升温至于98℃,然后在搅拌的过程中逐渐将微晶纤维素加入至所述离子溶剂,微晶纤维素的用量为离子溶剂的11wt%,至离子溶剂完全清澈,得到微晶纤维素澄清溶液;
B、将纳纳米红外矿石粉末加入到步骤A得到的微晶纤维素澄清溶液,进行搅拌均质,得到悬浊液,其中,纳米红外矿石粉末的用量为微晶纤维素澄清溶液的7.5wt%;
C、将步骤B得到的悬浊液加入至分散液中进行搅拌乳化,得到悬浮液,其中所述分散液的用量为悬浊液的8.5倍;
D、往步骤C得到的悬浮液加入无水乙醇并使其降温至20-25℃,然后依次进行静置、过滤、洗涤、干燥处理,得到所述红外功能母粒,其中无水乙醇的用量为悬浮液的35wt%。
其中,所述微晶纤维素微球的粒径为43.3μm、比表面积为104.6m2/g、平均孔径为115.2nm。
其中,所述纳米红外矿石粉末由纳米砭石粉、纳米麦饭石粉和纳米电气石粉按重量比4-6:7-10:9-11的比例组成。
其中,所述步骤C中,所述分散液由真空泵油和第二乳化剂按重量比47:1的比例混合组成,所述第二乳化剂为吐温80。
其中,所述丙烯酸单体由丙烯酸丁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异辛酯、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丙烯酸按重量比65:18:12:14:16的比例组成。
其中,所述第一乳化剂由丁二酸二异辛酯磺酸钠和脂肪醇聚氧乙烯醚按重量比1:2的比例组成。
其中,所述交联剂由甲基丙烯酸乙酰乙酸氧基乙酯和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按重量比2:1的比例组成。
其中,所述引发剂由过硫酸钠和过硫酸钾按重量比3:2的比例组成。
经测试,本发明实施例1-5纯直立棉无胶网内衣在实验室用洗衣机中水洗600-800次仍能保持较好的塑形性,并且直立棉层之间仍存在粘结力,未出现直立棉层分层、错位等现象,可见本发明的纯直立棉无胶网内衣具有良好的耐用性。
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较佳的实现方案,除此之外,本发明还可以其它方式实现,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纯直立棉无胶网内衣,包括文胸本体,文胸本体包括两个罩杯,其特征在于:两个罩杯均包括由外到内依次设置第一直立棉层、第一粘胶层、第二直立棉层、第二粘胶层和第三直立棉层,所述第一直立棉层、第二直立棉层和第三直立棉层的密度均为13-15kg/m3,所述第一直立棉层和第三直立棉层的厚度均为1.8-2.2mm,所述第二直立棉层的厚度为2.4-2.6mm;
所述第一粘胶层和第二粘胶层均由环氧丙烯酸粘胶形成,所述环氧丙烯酸粘胶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
丙烯酸单体 60-80份
环氧树脂 10-20份
红外功能母粒 20-40份
第一乳化剂 2-8份
交联剂 4-8份
引发剂 1-5份
去离子水 100-200份;
其中,所述红外功能母粒为具有核壳结构的微球,其核为纳米红外矿石粉末,壳为微晶纤维素微球;
所述红外功能母粒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按1-烯丙基-3-甲基氯代咪唑和1,3-二甲基-2-咪唑啉酮按重量比1-3:1的比例混合配置成离子溶剂,将所述离子溶剂升温至于90-100℃,然后在搅拌的过程中逐渐将微晶纤维素加入至所述离子溶剂,微晶纤维素的用量为离子溶剂的8wt%-12wt%,至离子溶剂完全清澈,得到微晶纤维素澄清溶液;
B、将纳米红外矿石粉末加入到步骤A得到的微晶纤维素澄清溶液,进行搅拌均质,得到悬浊液,其中,纳米红外矿石粉末的用量为微晶纤维素澄清溶液的6wt%-8wt%;
C、将步骤B得到的悬浊液加入至分散液中进行搅拌乳化,得到悬浮液,其中所述分散液的用量为悬浊液的7-9倍;
D、往步骤C得到的悬浮液加入无水乙醇并使其降温至20-25℃,然后依次进行静置、过滤、洗涤、干燥处理,得到所述红外功能母粒,其中无水乙醇的用量为悬浮液的20wt%-40wt%;
所述丙烯酸单体由丙烯酸丁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异辛酯、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丙烯酸按重量比50-70:10-20:7-13:10-16:11-17的比例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纯直立棉无胶网内衣,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红外矿石粉末为纳米砭石粉、纳米麦饭石粉和纳米电气石粉中的至少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纯直立棉无胶网内衣,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中,所述分散液由真空泵油和第二乳化剂按重量比40-48:1的比例混合组成,所述第二乳化剂为吐温8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纯直立棉无胶网内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乳化剂为丁二酸二异辛酯磺酸钠和脂肪醇聚氧乙烯醚中的至少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纯直立棉无胶网内衣,其特征在于:所述交联剂为甲基丙烯酸乙酰乙酸氧基乙酯和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中的至少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纯直立棉无胶网内衣,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发剂为过硫酸钠和过硫酸钾中的至少一种。
7.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纯直立棉无胶网内衣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取三层直立棉材料,分别进行模压成型,得到第一直立棉层、第二直立棉层和第三直立棉层;
(2)在第二直立棉层的外表面和内表面分别涂覆第一粘胶层和第二粘胶层,将第一直立棉层的内表面与第一粘胶层贴合,第三直立棉层的外表面与第二粘胶层贴合后,进行热压合,得到复合棉体;
(3)将所述复合棉体置于文胸本体的罩杯内,即得到所述的一种纯直立棉无胶网内衣。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1489334.XA CN108402540B (zh) | 2017-12-30 | 2017-12-30 | 一种纯直立棉无胶网内衣及其制备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1489334.XA CN108402540B (zh) | 2017-12-30 | 2017-12-30 | 一种纯直立棉无胶网内衣及其制备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402540A CN108402540A (zh) | 2018-08-17 |
CN108402540B true CN108402540B (zh) | 2020-08-21 |
Family
ID=631256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1489334.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8402540B (zh) | 2017-12-30 | 2017-12-30 | 一种纯直立棉无胶网内衣及其制备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8402540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134380A (zh) * | 2019-12-30 | 2020-05-12 | 苏州爱美纤维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制作薄款文胸罩杯的材料及其制作方法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612540A (zh) * | 2009-08-06 | 2009-12-30 | 浙江大学 | 一种以离子液体为溶剂制备纤维素微球的方法 |
CN105768252A (zh) * | 2016-05-16 | 2016-07-20 | 宏杰内衣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直立棉耐水洗文胸罩杯垫及其制备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762042B2 (ja) * | 1986-05-27 | 1995-07-05 | ダイセル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 セルロ−ス微小球体の製法 |
US5047180A (en) * | 1987-07-24 | 1991-09-10 | Hoechst Celanese Corporation | Process for making cellulose ester microparticles |
JP3287798B2 (ja) * | 1997-12-17 | 2002-06-04 | レンゴー株式会社 | 球状セルロース微粒子の製造方法 |
CN100400579C (zh) * | 2004-12-28 | 2008-07-09 |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 功能化再生纤维素材料的制备方法 |
CN1670052A (zh) * | 2005-03-16 | 2005-09-21 | 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复合弹性树脂及其合成方法 |
CN101250267B (zh) * | 2008-04-14 | 2011-09-14 | 武汉大学 | 一种纤维素微球的制备方法 |
CN102382870B (zh) * | 2011-08-10 | 2013-06-19 |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 一种预处理和水解微晶纤维素的方法 |
CN102504285A (zh) * | 2011-11-03 | 2012-06-20 | 中国科技开发院广西分院 | 一种再生纤维素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
CN205456121U (zh) * | 2016-01-20 | 2016-08-17 | 佛山枫莲内衣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直立棉胸罩杯 |
CN106418750B (zh) * | 2016-11-11 | 2019-02-05 | 宏杰内衣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一体式直立棉塑形文胸及其制备方法 |
CN107142789B (zh) * | 2017-05-16 | 2018-11-16 | 江力 | 一种改善发动机能耗与排放的燃油滤清器 |
-
2017
- 2017-12-30 CN CN201711489334.XA patent/CN108402540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612540A (zh) * | 2009-08-06 | 2009-12-30 | 浙江大学 | 一种以离子液体为溶剂制备纤维素微球的方法 |
CN105768252A (zh) * | 2016-05-16 | 2016-07-20 | 宏杰内衣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直立棉耐水洗文胸罩杯垫及其制备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离子液体复合溶剂法制备纤维素多孔微球》;王鹏等;《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131231;第47卷(第12期);第2160-2164页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402540A (zh) | 2018-08-1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WO2017088573A1 (zh) | 一种柔性可穿戴干电极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5935158B (zh) | 一种带硅胶网的直立棉透气文胸罩杯垫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9177370A (zh) | 一种三层复合防水透气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2268820B (zh) | 一种防紫外线针织涂层织物的制备方法 | |
CN108623833A (zh) | 一种多功能复合气凝胶材料的制备方法 | |
JP2020070214A (ja) | グラフェン発熱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 |
CN109180175A (zh) | 一种光固化3d打印用生物陶瓷料浆及其制备方法、骨组织工程支架及其应用 | |
CN111485428A (zh) | 一种蓄热调温纺织品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0450488B (zh) | 一种具有高电磁屏蔽性能的不同堆叠层碳纤维布/tpu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 |
CN206538555U (zh) | 一种蓄热调温远红外功能保暖絮片 | |
CN108402540B (zh) | 一种纯直立棉无胶网内衣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3601387B (zh) | 空心玻璃微珠表面改性制备绝热保温材料的方法 | |
CN114150392B (zh) | 一种植物源长效驱蚊复合功能长丝的制备方法 | |
CN102181147B (zh) | 热塑性聚氨酯(tpu)/硅藻土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 |
CN107197549A (zh) | 石墨烯纳米远红外负离子复合纤维导电发热板及制作工艺 | |
CN113910734A (zh) | 多功能柔性传感装备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6653159A (zh) | 一种含有石墨烯包覆铜纳米线的复合弹性体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02389772B (zh) | 亲油性磁性凹凸棒土复合吸附剂的制备方法 | |
CN105966038B (zh) | 一种梯度石墨烯/聚氨酯导电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 |
CN105061791A (zh) | 一种以复合有聚乙烯的天然纤维素膜为基材的电池隔膜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2049090B (zh) | 一种灸贴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7673337A (zh) | 一种使用丝素蛋白剥离制备二维纳米材料的方法 | |
CN106905817A (zh) | 一种石墨烯水性碳纳米电加热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216507265U (zh) | 多功能柔性传感装备 | |
Chang et al. | Multifunctional soy protein gels with excellent initial adhesion and bonding strength based on a mussel-inspired redox self-catalytic and oyster-inspired organic-inorganic hybrid dual-bionic strategy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821 Termination date: 202112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