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8370561A - 一种链路资源的请求方法、用户设备及基站 - Google Patents

一种链路资源的请求方法、用户设备及基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370561A
CN108370561A CN201580085333.1A CN201580085333A CN108370561A CN 108370561 A CN108370561 A CN 108370561A CN 201580085333 A CN201580085333 A CN 201580085333A CN 108370561 A CN108370561 A CN 1083705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gic channel
base station
carrying
user equipment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8533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370561B (zh
Inventor
时洁
曹振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or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83705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705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3705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7056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10Flow control between communication endpoints
    • H04W28/14Flow control between communication endpoints using intermediate storag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链路资源的请求方法、用户设备及基站,涉及通信领域领域,用于能够为UE请求链路资源,用于将远程UE的数据中继到eNB,或者用于UE与属于不同群组的UE间的数据传输。包括:中继用户设备向基站发送连接请求;连接请求用于指示中继用户设备将要向所述基站传输数据。中继用户设备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一配置信息。中继用户设备根据第一配置信息生成缓存状态报告,并向基站上报缓存状态报告,缓存状态报告用于指示中继数据的大小以及中继数据对应的逻辑信道和/或逻辑信道组。中继用户设备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二配置信息。中继用户设备通过基站为中继用户设备分配的无线资源将中继数据发送给基站。

Description

一种链路资源的请求方法、用户设备及基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链路资源的请求方法、用户设备及基站。
背景技术
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R12中引入了D2D(Device To Device)技术,即eNB下的UE可以自主或者在eNB的管理下进行通信。如图1所示,UE1属于群组A,UE1可以和群组A内的UE2进行通信。UE1同时又属于群组B,UE1也可以和群组B内的UE3进行通信。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对D2D技术的要求进一步增强,要求UE不但可以和所属群组内的其它UE进行通信,还可以属于不同群组的其它UE进行通信。此外,处于eNB覆盖范围外的远程UE还可以利用处于eNB覆盖范围内的中继UE将数据中继到eNB,或者eNB通过中继UE数据将数据中继给远程UE。
通常,UE可以通过BSR(Buffer Status Report,缓存状态报告)向eNB上报需要发送数据的大小,请求eNB分配资源链路用于传输数据。当前的BSR只适用于UE请求D2D链路资源,即UE为自身与组内UE请求链路资源,或UE只能用BSR为自身和eNB之间数据传输请求链路资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链路资源的请求方法、用户设备及基站,能够为UE请求链路资源,用于将远程UE的数据中继到eNB,或者用于UE与属于不同群组的UE间的数据传输。
目前,D2D技术要求UE(用户设备)不但可以和同组UE通信,还可以和周围不属于同一群组的UE通信。此外,处于基站覆盖范围内的UE还可以将处于基站覆盖范围外的UE的数据中继到基站, 或者,基站通过覆盖范围内的UE将数据中继给给基站覆盖范围外的UE。
上述场景中,将处于基站覆盖范围内用于中继数据的UE称为中继用户设备,将处于基站覆盖范围外的UE称为远程用户设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公开了一种链路资源的请求方法,包括:
中继用户设备首先向基站发送连接请求,指示基站所述中继用户设备将要向所述基站传输数据。当然,所述数据包含远程用户设备需要通过所述中继用户设备传输给所述基站的中继数据。需要说明的是,所述中继用户设备处于所述基站的覆盖范围内,所述远程用户设备处于所述基站的覆盖范围外,即所述中继用户设备与所述远程用户设备不属于同一群组。另外,所述连接请求还可以携带所述远程用户设备的业务特性,如:Qos等。此处远程用户设备的业务特性可以所述中继用户设备在此之前从所述远程用户设备处获取的。
所述中继用户设备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第一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基站为所述中继数据分配的无线承载以及所述无线承载的逻辑信道。所述无线承载的标识可以是无线承载的ID,所述无线承载的逻辑信道的标识信息可以是LCGID。
所述中继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生成上报缓存状态报告,并向所述基站上报缓存状态报告。实际上就是中继用户设备根据第一配置信息确定基站为中继数据分配的无线承载以及无线承载的逻辑信道,并在其中选择逻辑信道组和/或逻辑信道,之后将选择的逻辑信道和/或逻辑信道组以及中继数据的大小通过缓存状态报告上报给基站,以便基站为中继数据分配无线资源。也就是说,所述缓存状态报告用于指示所述中继数据的大小以及所述中继数据对应的逻辑信道和/或逻辑信道组。
之后,所述中继用户设备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第二配置信息;所述第二配置信息携带所述基站根据所述报缓存状态报告为所述中 继用户设备分配的无线资源的信息。
所述中继用户设备通过所述基站为所述中继用户设备分配的无线资源将所述中继数据发送给所述基站。
现有技术中,UE只能可以通过BSR向eNB(演进基站)请求链路资源。当前的BSR只适用于UE请求D2D链路资源,即UE为自身与组内UE请求链路资源。或,UE只能用BSR为自身和eNB之间数据传输请求链路资源。UE并不能向基站请求用于将远程UE的数据中继给基站的链路资源。而本发明,能够向基站上报缓存状态报告,为UE请求链路资源,用于将远程UE的数据中继到eNB。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缓存状态报告的MAC CE(Media Access Control Control Element,介质访问控制的控制元)可以与现有的BSR(即本发明所述的第一BSR)的MAC CE相同,即所述缓存状态报告的MAC CE为第一MAC CE;其中所述第一MAC CE用于指示第一BSR,所述第一BSR用于所述中继用户设备为转发所述中继数据请求链路资源,以及用于所述中继用户设备为所述中继用户设备与所述基站间的数据传输请求链路资源。需要说明的是,所述MAC CE是数据包包头中的标识,用于指示数据包数据部分具体是什么数据。示例的,包头的第四个MAC CE为1001,代表数据部分的第四个为BSR。
或,所述缓存状态报告的MAC CE与现有的BSR的MAC CE不同,为第二MAC CE标识。其中,所述第二MAC CE与所述第一MAC CE不同,所述第二MAC CE用于指示第二BSR,所述第二BSR用于所述中继用户设备为转发所述中继数据请求链路资源。
也就是说,本发明的缓存状态报告可以复用现有BSR的MAC CE,如:1001。也可以为本发明提供的缓存状态报告设置新的MAC CE,如:10010。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所述中继用户设备需要为一个或者多个所述远程用户设备转发数据,则为所述中继数据分配的无线 承载为所述中继用户设备与所述基站间的承载中的一个承载。也就是说,中继用户为所述一个或多个远程用户设备向基站转发数据时,共用的是一个承载,这个承载可以是无线承载或核心网级别的承载。
则,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具体包括所述一个承载的标识信息和所述一个承载所在的逻辑信道组的标识信息以及所述一个承载对应的逻辑信道的优先级信息。这里,所述逻辑信道组包括多个承载业务相同的逻辑信道,基站给中继数据分配逻辑信道组后,就需要指示中继用户设备逻辑信道组中的各个逻辑信道的优先级,以便中继用户设备选择适合的逻辑信道。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所述中继用户设备需要为一个或者多个所述远程用户设备转发数据,则为所述中继数据分配的无线承载为所述中继用户设备与所述基站间的承载中的X个承载;所述X个承载是根据远端承载的属性确定的,所述远端承载为所述远程用户设备与所述中继用户设备间的承载,所述中继用户设备与所述远程用户设备间存在X个属性不同的远端承载,所述X个承载均不相同;
则,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具体包括所述X个承载的标识信息和所述X个承载所在的逻辑信道组的标识信息,以及所述X个承载对应的逻辑信道的优先级信息。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所述中继用户设备需要为一个或者多个所述远程用户设备转发数据,则为所述中继数据分配的无线承载为所述中继用户设备与所述基站间的承载中的Y个承载;所述Y个承载是根据所述远程用户设备的数目确定的,所述Y为所述远程用户设备的数目,所述Y个承载均不相同。也就是说,中继用户设备为所述一个或者多个远程用户设备转发数据给基站时,为每一个远程用户设备的数据分配一个承载。示例的,若所述中继用户设备需要为4个远程用户设备转发数据,则基站为中继数据分配4个 承载。
这样,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具体包括所述Y个承载的标识信息和所述Y个承载所在的逻辑信道组的标识信息,以及所述Y个承载对应的逻辑信道的优先级信息。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所述中继用户设备需要为一个或者多个所述远程用户设备转发数据,则为所述中继数据分配的无线承载为所述中继用户设备与所述基站间的承载中的Q个承载;所述Q个承载是根据所述一个或者多个所述远程用户设备与所述中继用户设备间的远端承载的数目确定的,所述Q为所述一个或者多个所述远程用户设备与所述中继用户设备间的远端承载的数目。示例的,若所述中继用户设备需要为4个远程用户设备转发数据,且每个远程用户设备均对应2个RB,则基站需要为中继数据分配2*4=8个承载。
此时,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具体包括所述Q个承载的标识信息和所述Q个承载所在的逻辑信道组的标识信息,以及所述Q个承载对应的逻辑信道的优先级信息。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三至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一种,在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基站为中继数据分配的逻辑信道可以是现有BSR(即用于为基站和UE间的数据传输及UE和同组UE间的数据传输请求链路资源)对应的逻辑信道,也可以为所述中继数据新设置一个逻辑信道组,即所述逻辑信道组为与所述第一BSR中对应的N个逻辑信道组中的任一个;或,所述逻辑信道组与所述N个逻辑信道组均不同。
同理,所述逻辑信道为与所述第一BSR中对应的T个逻辑信道中的任一个;或,所述逻辑信道与所述T个逻辑信道均不同。
第二方面,一种链路资源的请求方法,包括:
第一用户设备向基站上报第一缓存状态报告,所述第一缓存状态报告用于指示第一数据的大小,以及所述第一数据对应的逻辑信 道群组信息;所述第一数据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与第二用户设备间传输的数据,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与所述第二用户设备不在一个群组中。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数据即第一用户设备与第二用户设备间传输的数据。现有的BSR只能为UE与同组UE间的数据传输请求链路资源,而本发明中,可以为UE与不同组UE间的数据传输请求链路资源。
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资源配置信息;所述资源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第一缓存状态报告为所述第一数据分配的无线资源;
所述第一用设备根据所述资源配置信息确定所述基站为所述第一数据分配的无线资源;
所述第一用户设备通过所述基站为所述第一数据分配的无线资源,与第二用户设备进行数据传输。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缓存状态报告包括所述第一数据的大小,以及第一数据对应的Z个逻辑信道群组的标识。即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根据第一数据的业务特性,确定相应的逻辑信道群组,并向所述基站上报第一数据的大小以及确定的逻辑信道群组的标识。
所述第一数据对应的逻辑信道群组可以是现有的BSR(即所述第三BSR)对应的逻辑信道群组中的一个或多个,因此,所述第一缓存状态报告还包括:N个逻辑信道群组的标识信息;所述N个个逻辑信道群组是第三BSR对应的M个逻辑信道群组中除所述第Z个逻辑信道群组外的逻辑信道群组;
其中,所述第三BSR用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与所述第三用户设备间的数据传输请求链路资源;所述第三用户设备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属于同一群组。即现有的BSR能够为UE与同组UE间的数据传输请求链路资源。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二种 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向所述基站上报逻辑信道群组分配信息;所述逻辑信道群组分配信息携带所述Z个逻辑信道群组的索引值。
示例的,若所述第三BSR对应16个逻辑信道群组,依次编号为0~15,所述第一数据使用的逻辑信道群组为这16个逻辑信道群组中的前6个。则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在所述逻辑信道群组分配信息中携带的索引值为0、1、2、3、4、5,基站接收该逻辑信道群组分配信息则可以确定第一数据对应的逻辑信道群组为编号为0~5的逻辑信道群组。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缓存状态报告的MAC CE为第三MAC CE;所述第三MAC CE与所述第三BSR的MAC CE不同;
其中,所述第三BSR还用于为中继数据请求链路资源;所述中继数据为远程用户设备需要通过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向所述基站转发的数据。
也就是说,所述第一缓存状态报告可以复用现有的BSR的MAC CE,也可以为所述第一缓存状态报告设置新的MAC CE。
第三方面,公开了一种链路资源的请求方法,包括:
通常,当用户设备需要作为中继用户设备向基站转发远程用户设备的数据时,会向基站发送连接请求,告知基站自身将中继远程用户设备的数据。
首先,基站接收中继用户设备发送的连接请求;所述连接请求用于指示所述中继用户设备将要向所述基站传输数据,且所述数据包含远程用户设备需要通过所述中继用户设备传输给所述基站的数据;所述中继用户设备与所述远程用户设备不属于同一群组。
所述基站为所述中继数据分配无线承载,并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第一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基站为所述中继数据分配的无线承载以及所述无线承载的逻辑信道。
所述基站接收所述用户设备上报的缓存状态报告,所述缓存状 态报告用于指示所述中继数据的大小以及所述中继数据对应的逻辑信道和/或逻辑信道组。
所述基站根据所述报缓存状态报告为所述中继用户设备分配无线资源,并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第二配置信息;所述第二配置信息携带所述基站为所述中继用户设备分配的无线资源的信息;
所述基站接收所述用户设备通过所述无线资源发送的所述中继数据。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缓存状态报告的MAC CE为第一MAC CE;所述第一MAC CE用于指示第一BSR,所述第一BSR用于所述中继用户设备为转发所述中继数据请求链路资源,以及用于所述中继用户设备为所述中继用户设备与所述基站间的数据传输请求链路资源;
或,所述缓存状态报告的MAC CE为第二MAC CE标识;所述第二MAC CE与所述第一MAC CE不同,所述第二MAC CE用于指示第二BSR,所述第二BSR用于所述中继用户设备为转发所述中继数据请求链路资源。
结合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所述中继用户设备需要为一个或者多个所述远程用户设备转发数据,则所述基站为所述中继数据分配无线承载具体包括:
所述基站为所述中继数据分配的无线承载为所述中继用户设备与所述基站间的承载中的一个承载;
则,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具体包括所述一个承载的标识信息和所述一个承载所在的逻辑信道组的标识信息以及所述一个承载对应的逻辑信道的优先级信息。
结合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所述中继用户设备需要为一个或者多个所述远程用户设备转发数据,则所述基站为所述中继数据分配无线承载具体包括:
所述基站为所述中继数据分配的无线承载为所述中继用户设备与所述基站间的承载中的X个承载;所述X个承载是根据远端承载的属性确定的,所述远端承载为所述远程用户设备与所述中继用户设备间的承载,所述中继用户设备与所述远程用户设备间存在X个属性不同的远端承载,所述X个承载均不相同;
则,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具体包括所述X个承载的标识信息和所述X个承载所在的逻辑信道组的标识信息,以及所述X个承载对应的逻辑信道的优先级信息。
结合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所述中继用户设备需要为一个或者多个所述远程用户设备转发数据,则所述基站为所述中继数据分配无线承载具体包括:
所述基站为所述中继数据分配的无线承载为所述中继用户设备与所述基站间的承载中的Y个承载;所述Y个承载是根据所述远程用户设备的数目确定的,所述Y为所述远程用户设备的数目,所述Y个承载均不相同;
则,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具体包括所述Y个承载的标识信息和所述Y个承载所在的逻辑信道组的标识信息,以及所述Y个承载对应的逻辑信道的优先级信息。
结合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所述中继用户设备需要为一个或者多个所述远程用户设备转发数据,则所述基站为所述中继数据分配无线承载具体包括:
所述基站为所述中继数据分配的无线承载为所述中继用户设备与所述基站间的承载中的Q个承载;所述Q个承载是根据所述一个或者多个所述远程用户设备与所述中继用户设备间的远端承载的数目确定的,所述Q为所述一个或者多个所述远程用户设备与所述中继用户设备间的远端承载的数目;
则,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具体包括所述Q个承载的标识信息和所 述Q个承载所在的逻辑信道组的标识信息,以及所述Q个承载对应的逻辑信道的优先级信息。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三至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一种,在第三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逻辑信道组为与所述第一BSR中对应的N个逻辑信道组中的任一个;或,所述逻辑信道组与所述N个逻辑信道组均不同。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三至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一种,在第三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逻辑信道为与所述第一BSR中对应的T个逻辑信道中的任一个;或,所述逻辑信道与所述T个逻辑信道均不同。
第四方面,公开了一种链路资源的请求方法,包括:
基站接收第一用户设备上报的第一缓存状态报告,所述第一缓存状态报告用于指示第一数据的大小,以及所述第一数据对应的逻辑信道群组信息;所述第一数据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与第二用户设备间传输的数据,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与所述第二用户设备不在一个群组中;
所述基站为所述第一数据分配无线资源,所述无线资源用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与第二用户设备间的数据传输;
所述基站向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发送资源配置信息;所述资源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第一缓存状态报告为所述第一数据分配的无线资源。
结合第四方面,在第四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缓存状态报告包括所述第一数据的大小,以及第一数据对应的Z个逻辑信道群组的标识;
所述第一缓存状态报告还包括:N个逻辑信道群组的标识信息;所述N个个逻辑信道群组是第三BSR对应的M个逻辑信道群组中除所述第Z个逻辑信道群组外的逻辑信道群组;
其中,所述第三BSR用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与所述第三用户设备间的数据传输请求链路资源;所述第三用户 设备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属于同一群组。
结合第四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基站接收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上报的逻辑信道群组分配信息;所述逻辑信道群组分配信息携带所述Z个逻辑信道群组的索引值。
结合第四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缓存状态报告的MAC CE为第三MAC CE;所述第三MAC CE与所述第三BSR的MAC CE不同,
其中,所述第三BSR还用于为中继数据请求链路资源;所述中继数据为远程用户设备需要通过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向所述基站转发的数据。
第五方面,一种中继用户设备,包括:
发送单元,用于向基站发送连接请求;所述连接请求用于指示所述中继用户设备将要向所述基站传输数据,所述数据包含远程用户设备需要通过所述中继用户设备传输给所述基站的中继数据;所述中继用户设备与所述远程用户设备不属于同一群组;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第一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基站为所述中继数据分配的无线承载,以及所述无线承载的逻辑信道组;
生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生成缓存状态报告,并向所述基站上报所述缓存状态报告;所述缓存状态报告用于指示所述中继数据的大小以及所述中继数据对应的逻辑信道和/或逻辑信道组;
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向所述基站上报所述缓存状态报告;
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第二配置信息;所述第二配置信息携带所述基站根据所述报缓存状态报告为所述中继用户设备分配的无线资源的信息;
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通过所述基站为所述中继用户设备分配 的无线资源将所述中继数据发送给所述基站。
结合第五方面,在第五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缓存状态报告的MAC CE为第一MAC CE;所述第一MAC CE用于指示第一BSR,所述第一BSR用于所述中继用户设备为转发所述中继数据请求链路资源,以及用于所述中继用户设备为所述中继用户设备与所述基站间的数据传输请求链路资源;
或,所述缓存状态报告的MAC CE为第二MAC CE标识;所述第二MAC CE与所述第一MAC CE不同,所述第二MAC CE用于指示第二BSR,所述第二BSR用于所述中继用户设备为转发所述中继数据请求链路资源。
结合第五方面或第五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所述中继用户设备需要为一个或者多个所述远程用户设备转发数据,则为所述中继数据分配的无线承载为所述中继用户设备与所述基站间的承载中的一个承载;
则,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具体包括所述一个承载的标识信息和所述一个承载所在的逻辑信道组的标识信息以及所述一个承载对应的逻辑信道的优先级信息。
结合第五方面或第五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所述中继用户设备需要为一个或者多个所述远程用户设备转发数据,则为所述中继数据分配的无线承载为所述中继用户设备与所述基站间的承载中的X个承载;所述X个承载是根据远端承载的属性确定的,所述远端承载为所述远程用户设备与所述中继用户设备间的承载,所述中继用户设备与所述远程用户设备间存在X个属性不同的远端承载,所述X个承载均不相同;
则,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具体包括所述X个承载的标识信息和所述X个承载所在的逻辑信道组的标识信息,以及所述X个承载对应的逻辑信道的优先级信息。
结合第五方面或第五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方 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所述中继用户设备需要为一个或者多个所述远程用户设备转发数据,则为所述中继数据分配的无线承载为所述中继用户设备与所述基站间的承载中的Y个承载;所述Y个承载是根据所述远程用户设备的数目确定的,所述Y为所述远程用户设备的数目,所述Y个承载均不相同;
则,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具体包括所述Y个承载的标识信息和所述Y个承载所在的逻辑信道组的标识信息,以及所述Y个承载对应的逻辑信道的优先级信息。
结合第五方面或第五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所述中继用户设备需要为一个或者多个所述远程用户设备转发数据,则为所述中继数据分配的无线承载为所述中继用户设备与所述基站间的承载中的Q个承载;所述Q个承载是根据所述一个或者多个所述远程用户设备与所述中继用户设备间的远端承载的数目确定的,所述Q为所述一个或者多个所述远程用户设备与所述中继用户设备间的远端承载的数目;
则,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具体包括所述Q个承载的标识信息和所述Q个承载所在的逻辑信道组的标识信息,以及所述Q个承载对应的逻辑信道的优先级信息。
结合第五方面或第五方面的第二至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一种,在第五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逻辑信道组为与所述第一BSR中对应的N个逻辑信道组中的任一个;或,所述逻辑信道组与所述N个逻辑信道组均不同。
结合第五方面或第五方面的第二至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一种,在第五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逻辑信道为与所述第一BSR中对应的T个逻辑信道中的任意一个;或,所述逻辑信道与所述T个逻辑信道均不同。
第六方面,公开了第一用户设备,包括:
发送单元,用于向基站上报第一缓存状态报告,所述第一缓存状态报告用于指示第一数据的大小,以及所述第一数据对应的逻辑 信道群组信息;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与所述第二用户设备不在一个群组中;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资源配置信息;所述资源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第一缓存状态报告为所述第一数据分配的无线资源;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资源配置信息确定所述基站为所述第一数据分配的无线资源;
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通过所述基站为所述第一数据分配的无线资源,与第二用户设备进行数据传输。
结合第六方面,在第六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缓存状态报告包括所述第一数据的大小,以及第一数据对应的Z个逻辑信道群组的标识;
所述第一缓存状态报告还包括:N个逻辑信道群组的标识信息;所述N个逻辑信道群组是第三BSR对应的M个逻辑信道群组中除所述第Z个逻辑信道群组外的逻辑信道群组;
其中,所述第三BSR用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与所述第三用户设备间的数据传输请求链路资源;所述第三用户设备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属于同一群组。
结合第六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六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向所述基站上报逻辑信道群组分配信息;所述逻辑信道群组分配信息携带所述Z个逻辑信道群组的索引值。
结合第六方面或第六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六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缓存状态报告的MAC CE为第三MAC CE;所述第三MAC CE与所述第三BSR的MAC CE不同,
其中,所述第三BSR还用于为中继数据请求链路资源;所述中继数据为远程用户设备需要通过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向所述基站转发的数据。
第七方面,公开了一种基站,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中继用户设备发送的连接请求;所述连接请求用于指示所述中继用户设备将要向所述基站传输数据,且所述数据包含远程用户设备需要通过所述中继用户设备传输给所述基站的数据;所述中继用户设备与所述远程用户设备不属于同一群组;
分配单元,用于为所述中继数据分配无线承载,并向所述中继用户设备发送第一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基站为所述中继数据分配的无线承载以及所述无线承载的逻辑信道;
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所述中继用户设备上报的缓存状态报告,所述缓存状态报告用于指示所述中继数据的大小以及所述中继数据对应的逻辑信道和/或逻辑信道组;
所述分配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报缓存状态报告为所述中继用户设备分配无线资源;
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第二配置信息;所述第二配置信息携带所述基站为所述中继用户设备分配的无线资源的信息;
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所述中继用户设备通过所述无线资源发送的所述中继数据。
结合第七方面,在第七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缓存状态报告的MAC CE为第一MAC CE;所述第一MAC CE用于指示第一BSR,所述第一BSR用于所述中继用户设备为转发所述中继数据请求链路资源,以及用于所述中继用户设备为所述中继用户设备与所述基站间的数据传输请求链路资源;
或,所述缓存状态报告的MAC CE为第二MAC CE标识;所述第二MAC CE与所述第一MAC CE不同,所述第二MAC CE用于指示第二BSR,所述第二BSR用于所述中继用户设备为转发所述中继数据请求链路资源。
结合第七方面或第七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七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所述中继用户设备需要为一个或 者多个所述远程用户设备转发数据,则所述分配单元具体用于,为所述中继数据分配的无线承载为所述中继用户设备与所述基站间的承载中的一个承载;
则,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具体包括所述一个承载的标识信息和所述一个承载所在的逻辑信道组的标识信息以及所述一个承载所在的逻辑信道组包括的逻辑信道的优先级信息。
结合第七方面或第七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七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所述中继用户设备需要为一个或者多个所述远程用户设备转发数据,则所述分配单元具体用于,为所述中继数据分配的无线承载为所述中继用户设备与所述基站间的承载中的X个承载;所述X个承载是根据远端承载的属性确定的,所述远端承载为所述远程用户设备与所述中继用户设备间的承载,所述中继用户设备与所述远程用户设备间存在X个属性不同的远端承载,所述X个承载均不相同;
则,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具体包括所述X个承载的标识信息和所述X个承载所在的逻辑信道组的标识信息,以及所述X个承载对应的逻辑信道的优先级信息。
结合第七方面或第七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七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所述中继用户设备需要为一个或者多个所述远程用户设备转发数据,则所述分配单元具体用于,为所述中继数据分配的无线承载为所述中继用户设备与所述基站间的承载中的Y个承载;所述Y个承载是根据所述远程用户设备的数目确定的,所述Y为所述远程用户设备的数目,所述Y个承载均不相同;
则,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具体包括所述Y个承载的标识信息和所述Y个承载所在的逻辑信道组的标识信息,以及所述Y个承载对应的逻辑信道的优先级信息。
结合第七方面或第七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七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所述中继用户设备需要为一个或 者多个所述远程用户设备转发数据,则所述分配单元具体用于,为所述中继数据分配的无线承载为所述中继用户设备与所述基站间的承载中的Q个承载;所述Q个承载是根据所述一个或者多个所述远程用户设备与所述中继用户设备间的远端承载的数目确定的,所述Q为所述一个或者多个所述远程用户设备与所述中继用户设备间的远端承载的数目;
则,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具体包括所述Q个承载的标识信息和所述Q个承载所在的逻辑信道组的标识信息,以及所述Q个承载对应的逻辑信道的优先级信息。
结合第七方面或第七方面的第二至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一种,在第七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逻辑信道组为与所述第一BSR中对应的N个逻辑信道组中的任一个;或,所述逻辑信道组与所述N个逻辑信道组均不同。
结合第七方面或第七方面的第二至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一种,在第七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逻辑信道为与所述第一BSR中对应的T个逻辑信道中的任一个;或,所述逻辑信道与所述T个逻辑信道均不同。
第八方面,公开了一种基站,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一用户设备上报的第一缓存状态报告,所述第一缓存状态报告用于指示第一数据的大小,以及所述第一数据对应的逻辑信道群组信息;所述第一数据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与第二用户设备间传输的数据,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与所述第二用户设备不在一个群组中;
分配单元,用于为所述第一数据分配无线资源,所述无线资源用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与所述第二用户设备间的数据传输;
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发送资源配置信息;所述资源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第一缓存状态报告为所述第一数据分配的无线资源。
结合第八方面,在第八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 第一缓存状态报告包括所述第一数据的大小,以及第一数据对应的Z个逻辑信道群组的标识;
所述第一缓存状态报告还包括:N个逻辑信道群组的标识信息;所述N个个逻辑信道群组是第三BSR对应的M个逻辑信道群组中除所述第Z个逻辑信道群组外的逻辑信道群组;
其中,所述第三BSR用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与所述第三用户设备间的数据传输请求链路资源;所述第三用户设备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属于同一群组。
结合第八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八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上报的逻辑信道群组分配信息;所述逻辑信道群组分配信息携带所述Z个逻辑信道群组的索引值。
结合第八方面或第八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八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缓存状态报告的MAC CE为第三MAC CE;所述第三MAC CE与所述第三BSR的MAC CE不同,
其中,所述第三BSR还用于为中继数据请求链路资源;所述中继数据为远程用户设备需要通过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向所述基站转发的数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的D2D通信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用户设备中继数据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BSR的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链路资源的请求方法的流程示意 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承载分配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另一承载分配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另一承载分配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另一承载分配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链路资源的请求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3提供的中继用户设备的结构框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4提供的基站的结构框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5提供的第一用户设备的结构框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6提供的基站的结构框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硬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LTE R12(长期演进版本12)引入了D2D技术,即基站下的UE可以自主或者在eNB(演进基站)的管理下进行通信,但UE只能和属于同一群组组内的UE进行通信,比如警察组的UE彼此通信,若UE1同时又属于游客组,UE1也在和游客组的UE进行通信。如图2所示,LTE R13中UE(图2中的UE1)不但可以和同组UE通信,还可以和周围不属于同一群组的UE通信。此外,处于eNB覆盖范围外的UE还可以利用周边处于eNB覆盖范围内的UE将数据中继到eNB,或者eNB利用覆盖范围内UE将数据中继给覆盖范围外UE。
在LTE网络中,为了保证eNB能够分配给UE资源进行数据传输,UE需要向eNB请求上行资源,通用请求方法是UE发送BSR 信息给eNB。eNB根据BSR指示的数据大小,给每个逻辑信道群组分配资源。具体的,UE向eNB上报BSR,BSR包括了UE相关的D2D链路的缓存状态信息,即各个链路需传输的数据的大小。eNB分配合适的资源给UE1相关的各个D2D链路。例如,缓存状态信息高(BSR中指示数据越大),表明UE侧待传数据多,eNB要多分配写资源给UE,反之,少分配些资源给UE。
BSR的格式如图3所示,MAC帧头的LCID表征后续的MAC CE为与BSR相关的内容。示例的,帧头第二部分为1001,则代表帧数据部分的第二个是BSR。另外,在与BSR相关内容里,包括Group index(即群组标识),代表上报该BSR的UE参与D2D通信组的标志。还包括将传输的数据的大小(buffer size)以及根据数据的业务特性确定的逻辑信道群组的标识(LCGID)。
目前的BSR只能用于UE请求D2D链路资源,并不能为UE和一般UE(不同群组内的UE)间的数据传输请求链路资源,也不能为UE中继一般UE的数据给基站来请求链路资源。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链路资源的请求方法,能够为UE请求链路资源,用于将远程UE的数据中继到eNB,或者用于UE与属于不同群组的UE间的数据传输。
实施例1:
本发明实施提供一种链路资源的请求方法,如图4所示,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01、中继用户设备与远程用户设备建立连接。
参考图2,UE1为所述中继用户设备,UE3为所述远程用户设备。即所述中继用户设备处于所述基站的覆盖范围内,所述远程用户设备处于所述基站的覆盖范围外,所述中继用户设备与所述远程用户设备不属于同一群组。当然,所述中继用户设备可以向所述基站中继多个远程用户设备的数据,这样,中继用户设备需要与每一个需要中继数据的远程用户设备建立连接。
在此,中继用户设备可以从远程用户设备处获取该远程用户设 备此次需要通过所述中继用户设备中继给基站的数据对应的业务特性,即数据的Qos信息。
102、中继用户设备向基站发送连接请求,指示基站所述中继用户设备将要向所述基站传输数据。
其中,所述数据包含远程用户设备需要通过所述中继用户设备传输给所述基站的中继数据。另外,所述连接请求还可以携带所述远程用户设备的业务特性,如:Qos等。
103、基站接收所述连接请求,为所述中继数据分配无线承载。
104、所述基站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第一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基站为所述中继数据分配的无线承载以及所述无线承载的逻辑信道。所述无线承载的标识可以是无线承载的ID,所述无线承载的逻辑信道的标识信息可以是LCGID。
105、所述中继用户设备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第一配置信息生成上报缓存状态报告,并根据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向所述基站上报缓存状态报告。
其中,所述缓存状态报告用于指示所述中继数据的大小以及所述中继数据对应的逻辑信道和/或逻辑信道组。
实际上,所述中继用户设备中继用户设备根据第一配置信息确定基站为中继数据分配的无线承载以及无线承载的逻辑信道,并根据中继数据的业务特征在其中选择逻辑信道组和/或逻辑信道,之后将选择的逻辑信道和/或逻辑信道组以及中继数据的大小通过缓存状态报告上报给基站,以便基站为中继数据分配无线资源。
另外,所述缓存状态报告的MAC CE为第一MAC CE;其中所述第一MAC CE用于指示第一BSR,所述第一BSR用于所述中继用户设备为转发所述中继数据请求链路资源,以及用于所述中继用户设备为所述中继用户设备与所述基站间的数据传输请求链路资源。即所述缓存状态报告的MAC CE可以与现有的BSR(即本发明所述的第一BSR)的MAC CE相同,即所述缓存状态报告的MAC CE需 要说明的是,所述MAC CE是数据包包头中的标识,用于指示数据包数据部分具体是什么数据。示例的,包头的第四个MAC CE为1001,代表数据部分的第四个为BSR。
或,所述缓存状态报告的MAC CE与现有的BSR的MAC CE不同,为第二MAC CE标识。其中,所述第二MAC CE与所述第一MAC CE不同,所述第二MAC CE用于指示第二BSR,所述第二BSR用于所述中继用户设备为转发所述中继数据请求链路资源。
也就是说,本发明的缓存状态报告可以复用现有BSR的MAC CE,如:1001。也可以为本发明提供的缓存状态报告设置新的MAC CE,如:10010。
106、所述基站接收所述缓存状态报告,并根据所述缓存状态报告为所述中继数据分配无线资源。
107、所述基站向所述中继用户设备发送第二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第二配置信息携带所述基站根据所述报缓存状态报告为所述中继用户设备分配的无线资源的信息。
108、所述中继用户设备通过所述基站为所述中继用户设备分配的无线资源将所述中继数据发送给所述基站。
需要说明的是,承载是高层,逻辑信道是承载在MAC层的数据处理通道,也就是说一个承载对应一个逻辑信道。而逻辑信道组包括了多个逻辑信道。无线资源是无线的时频资源。
当所述中继用户设备需要为一个或者多个所述远程用户设备转发数据时,结合图5~图8对上述步骤103做以详细说明:
一、基站为所述中继数据分配的无线承载为所述中继用户设备与所述基站间的承载中的一个承载。
示例的,参考图5,当所述中继用户设备需要为UE1和UE2向基站转发数据时,基站为UE1和UE2的中继数据(即需要通过中继用户设备中继给基站的数据)分配了一个无线承载(为基站与中继用户设备间的承载)。
也就是说,中继用户为所述一个或多个远程用户设备向基站转 发数据时,共用的是一个承载。并且这个承载可以是无线承载或核心网级别的承载。
则,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具体包括所述一个承载的标识信息和所述一个承载所在的逻辑信道组的标识信息以及所述一个承载对应的逻辑信道的优先级信息。
这里,所述逻辑信道组包括多个承载业务相同的逻辑信道,基站给中继数据分配逻辑信道组后,就需要指示中继用户设备逻辑信道组中的各个逻辑信道的优先级,以便中继用户设备选择适合的逻辑信道。
二、基站为所述中继数据分配的无线承载为所述中继用户设备与所述基站间的承载中的X个承载。所述X个承载是根据远端承载的属性确定的。
其中,所述远端承载为所述远程用户设备与所述中继用户设备间的承载,所述中继用户设备与所述远程用户设备间存在X个属性不同的远端承载,所述X个承载均不相同。
示例的,参考图6,所述中继用户设备需要为UE1和UE2向基站转发数据,UE1和UE2分别对应RB1、RB2,RB1、RB2为属性不同的两个承载,因此基站为UE1和UE2的中继数据分配了2个无线承载,分别对应RB1、RB2。
则,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具体包括所述X个承载的标识信息和所述X个承载所在的逻辑信道组的标识信息,以及所述X个承载对应的逻辑信道的优先级信息。
三、基站为所述中继数据分配的无线承载为所述中继用户设备与所述基站间的承载中的Y个承载;所述Y个承载是根据所述远程用户设备的数目确定的,所述Y为所述远程用户设备的数目,所述Y个承载均不相同。
也就是说,中继用户设备为所述一个或者多个远程用户设备转发数据给基站时,为每一个远程用户设备的数据分配一个承载。
示例的,参考图7,若所述中继用户设备需要为UE1和UE2向 基站转发数据,共有两个远程用户设备,因此基站为UE1和UE2的中继数据分配了2个无线承载,分别对应UE1和UE2的数据。
这样,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具体包括所述Y个承载的标识信息和所述Y个承载所在的逻辑信道组的标识信息,以及所述Y个承载对应的逻辑信道的优先级信息。
四、基站为所述中继数据分配的无线承载为所述中继用户设备与所述基站间的承载中的Q个承载。所述Q个承载是根据所述一个或者多个所述远程用户设备与所述中继用户设备间的远端承载的数目确定的,所述Q为所述一个或者多个所述远程用户设备与所述中继用户设备间的远端承载的数目。
示例的,参考图8,所述中继用户设备需要为UE1和UE2向基站转发数据,UE1和UE2分别对应RB1、RB2,RB1、RB2为属性不同的两个承载,因此基站为UE1和UE2的中继数据分配了2个无线承载,分别对应RB1、RB2。
此时,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具体包括所述Q个承载的标识信息和所述Q个承载所在的逻辑信道组的标识信息,以及所述Q个承载对应的逻辑信道的优先级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基站为中继数据分配的逻辑信道可以是现有BSR(即用于为基站和UE间的数据传输及UE和同组UE间的数据传输请求链路资源)对应的逻辑信道,也可以为所述中继数据新设置一个逻辑信道组,即所述逻辑信道组为与所述第一BSR中对应的N个逻辑信道组中的任一个;或,所述逻辑信道组与所述N个逻辑信道组均不同。
同理,所述逻辑信道为与所述第一BSR中对应的T个逻辑信道中的任一个;或,所述逻辑信道与所述T个逻辑信道均不同。
本发明提供的链路资源的请求方法,中继用户设备针对远程用户设备向基站发送连接请求,基站为中继数据分配相应承载以及逻辑信道组。中继用户设备根据基站分配的承载向基站上报缓存状态报告,以便基站为中继数据分配无线资源。现有技术中,BSR只适 用于UE请求D2D链路资源,即UE为自身与组内UE请求链路资源。或,UE只能用BSR为自身和eNB之间数据传输请求链路资源。UE并不能向基站请求用于将远程UE的数据中继给基站的链路资源。而本发明,能够向基站上报缓存状态报告,为UE请求链路资源,用于将远程UE的数据中继到eNB。
实施例2: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链路资源的请求方法,如图9所示,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01、第一用户设备向基站上报第一缓存报告第一缓存状态报告。
其中,所述第一缓存报告第一缓存状态报告用于指示第一数据的大小,以及所述第一数据对应的逻辑信道群组信息;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与所述第二用户设备不在一个群组中。本发明实施例中,逻辑信道群组实际上就是隶属于某个D2D群组的一个逻辑信道。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数据即第一用户设备与第二用户设备间传输的数据。现有的BSR只能为UE与同组UE间的数据传输请求链路资源,而本发明中,可以为UE与不同组UE间的数据传输请求链路资源。
另外,所述第一缓存状态报告包括所述第一数据的大小,以及第一数据对应的Z个逻辑信道群组的标识。即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根据第一数据的业务特性,确定相应的逻辑信道群组,并向所述基站上报第一数据的大小以及确定的逻辑信道群组的标识。
所述第一数据对应的逻辑信道群组可以是现有的BSR(即所述第三BSR)对应的逻辑信道群组中的一个或多个,因此,所述第一缓存状态报告还包括:N个逻辑信道群组的标识信息;所述N个个逻辑信道群组是第三BSR对应的M个逻辑信道群组中除所述第Z个逻辑信道群组外的逻辑信道群组;其中,所述第三BSR用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与所述第三用户设备间的数据传输请求链路资源;所述第三用户设备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属于同一 群组。即现有的BSR能够为UE与同组UE间的数据传输请求链路资源。所述第一缓存报告第一缓存状态报告的MAC CE为第三MAC CE;所述第三MAC CE与所述第三BSR的MAC CE不同。其中,所述第三BSR还用于为中继数据请求链路资源;所述中继数据为远程用户设备需要通过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向所述基站转发的数据。
也就是说,所述第一缓存状态报告可以复用现有的BSR的MAC CE,也可以为所述第一缓存状态报告设置新的MAC CE。
202、基站接收第一用户设备上报的第一缓存状态报告。
203、所述基站为所述第一数据分配无线资源。
其中,所述无线资源用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与第二用户设备间的数据传输。
204、所述第一用户设备通过所述基站为所述第一数据分配的无线资源,与第二用户设备进行数据传输。
另外,在步骤205之后,还可包括步骤206。
206、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向所述基站上报逻辑信道群组分配信息;所述逻辑信道群组分配信息携带所述Z个逻辑信道群组的索引值。
示例的,若所述第三BSR对应16个逻辑信道群组,依次编号为0~15,所述第一数据使用的逻辑信道群组为这16个逻辑信道群组中的前6个。则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在所述逻辑信道群组分配信息中携带的索引值为0、1、2、3、4、5,基站接收该逻辑信道群组分配信息则可以确定第一数据对应的逻辑信道群组为编号为0~5的逻辑信道群组。
本发明提供的链路资源的请求方法,第一用户设备针对第二用户设备(与第一用户设备不同群组)向基站上报缓存状态报告,以便基站为二者间的数据传输分配无线资源。现有技术中,BSR只适用于UE请求D2D链路资源,即UE为自身与组内UE请求链路资源。或,UE只能用BSR为自身和eNB之间数据传输请求链路资源。UE并不能向基站请求用于将远程UE的数据中继给基站的链路资源。 而本发明,能够向基站上报缓存状态报告,为UE请求链路资源,用于UE与属于不同群组的UE间的数据传输。
实施例3: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中继用户设备,如图10所示,所述中继用户设备包括:发送单元301、接收单元302以及生成单元303。
发送单元301,用于向基站发送连接请求;所述连接请求用于指示所述中继用户设备将要向所述基站传输数据,所述数据包含远程用户设备需要通过所述中继用户设备传输给所述基站的中继数据;所述中继用户设备与所述远程用户设备不属于同一群组。
接收单元302,用于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第一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基站为所述中继数据分配的无线承载,以及所述无线承载的逻辑信道组。
生成单元303,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生成缓存状态报告,并向所述基站上报所述缓存状态报告;所述缓存状态报告用于指示所述中继数据的大小以及所述中继数据对应的逻辑信道和/或逻辑信道组。
所述发送单元301还用于,向所述基站上报所述缓存状态报告。
所述接收单元302还用于,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第二配置信息;所述第二配置信息携带所述基站根据所述报缓存状态报告为所述中继用户设备分配的无线资源的信息。
所述发送单元303还用于,通过所述基站为所述中继用户设备分配的无线资源将所述中继数据发送给所述基站。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缓存状态报告的MAC CE为第一MAC CE;所述第一MAC CE用于指示第一BSR,所述第一BSR用于所述中继用户设备为转发所述中继数据请求链路资源,以及用于所述中继用户设备为所述中继用户设备与所述基站间的数据传输请求链路资源;
或,所述缓存状态报告的MAC CE为第二MAC CE标识;所述第二MAC CE与所述第一MAC CE不同,所述第二MAC CE用于指 示第二BSR,所述第二BSR用于所述中继用户设备为转发所述中继数据请求链路资源。
若所述中继用户设备需要为一个或者多个所述远程用户设备转发数据,则为所述中继数据分配的无线承载为所述中继用户设备与所述基站间的承载中的一个承载。
则,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具体包括所述一个承载的标识信息和所述一个承载所在的逻辑信道组的标识信息以及所述一个承载对应的逻辑信道的优先级信息。
若所述中继用户设备需要为一个或者多个所述远程用户设备转发数据,则为所述中继数据分配的无线承载为所述中继用户设备与所述基站间的承载中的X个承载;所述X个承载是根据远端承载的属性确定的,所述远端承载为所述远程用户设备与所述中继用户设备间的承载,所述中继用户设备与所述远程用户设备间存在X个属性不同的远端承载,所述X个承载均不相同。
则,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具体包括所述X个承载的标识信息和所述X个承载所在的逻辑信道组的标识信息,以及所述X个承载对应的逻辑信道的优先级信息。
若所述中继用户设备需要为一个或者多个所述远程用户设备转发数据,则为所述中继数据分配的无线承载为所述中继用户设备与所述基站间的承载中的Y个承载;所述Y个承载是根据所述远程用户设备的数目确定的,所述Y为所述远程用户设备的数目,所述Y个承载均不相同。
则,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具体包括所述Y个承载的标识信息和所述Y个承载所在的逻辑信道组的标识信息,以及所述Y个承载对应的逻辑信道的优先级信息。
若所述中继用户设备需要为一个或者多个所述远程用户设备转发数据,则为所述中继数据分配的无线承载为所述中继用户设备与所述基站间的承载中的Q个承载;所述Q个承载是根据所述一个或者多个所述远程用户设备与所述中继用户设备间的远端承载的数目 确定的,所述Q为所述一个或者多个所述远程用户设备与所述中继用户设备间的远端承载的数目。
则,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具体包括所述Q个承载的标识信息和所述Q个承载所在的逻辑信道组的标识信息,以及所述Q个承载对应的逻辑信道的优先级信息。
另外,所述逻辑信道组为与所述第一BSR中对应的N个逻辑信道组中的任一个;或,所述逻辑信道组与所述N个逻辑信道组均不同。所述逻辑信道为与所述第一BSR中对应的T个逻辑信道中的任意一个;或,所述逻辑信道与所述T个逻辑信道均不同。
本发明提供的中继用户设备,针对远程用户设备向基站发送连接请求,基站为中继数据分配相应承载以及逻辑信道组。中继用户设备根据基站分配的承载向基站上报缓存状态报告,以便基站为中继数据分配无线资源。现有技术中,BSR只适用于UE请求D2D链路资源,即UE为自身与组内UE请求链路资源。或,UE只能用BSR为自身和eNB之间数据传输请求链路资源。UE并不能向基站请求用于将远程UE的数据中继给基站的链路资源。而本发明,能够向基站上报缓存状态报告,为UE请求链路资源,用于将远程UE的数据中继到eNB。
实施例4: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站,如图11所示,所述基站包括:接收单元401、分配单元402以及发送单元403。
接收单元401,用于接收中继用户设备发送的连接请求;所述连接请求用于指示所述中继用户设备将要向所述基站传输数据,且所述数据包含远程用户设备需要通过所述中继用户设备传输给所述基站的数据;所述中继用户设备与所述远程用户设备不属于同一群组。
分配单元402,用于为所述中继数据分配无线承载,并向所述中继用户设备发送第一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基站为所述中继数据分配的无线承载以及所述无线承载的逻辑信 道。
所述接收单元401还用于,接收所述中继用户设备上报的缓存状态报告,所述缓存状态报告用于指示所述中继数据的大小以及所述中继数据对应的逻辑信道和/或逻辑信道组。
所述分配单元402还用于,根据所述报缓存状态报告为所述中继用户设备分配无线资源。
发送单元403,用于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第二配置信息;所述第二配置信息携带所述基站为所述中继用户设备分配的无线资源的信息。
所述接收单元401还用于,接收所述中继用户设备通过所述无线资源发送的所述中继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缓存状态报告的MAC CE为第一MAC CE;所述第一MAC CE用于指示第一BSR,所述第一BSR用于所述中继用户设备为转发所述中继数据请求链路资源,以及用于所述中继用户设备为所述中继用户设备与所述基站间的数据传输请求链路资源。
或,所述缓存状态报告的MAC CE为第二MAC CE标识;所述第二MAC CE与所述第一MAC CE不同,所述第二MAC CE用于指示第二BSR,所述第二BSR用于所述中继用户设备为转发所述中继数据请求链路资源。
若所述中继用户设备需要为一个或者多个所述远程用户设备转发数据,则所述分配单元402具体用于,为所述中继数据分配的无线承载为所述中继用户设备与所述基站间的承载中的一个承载;
则,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具体包括所述一个承载的标识信息和所述一个承载所在的逻辑信道组的标识信息以及所述一个承载所在的逻辑信道组包括的逻辑信道的优先级信息。
若所述中继用户设备需要为一个或者多个所述远程用户设备转发数据,则所述分配单元402具体用于,为所述中继数据分配的无线承载为所述中继用户设备与所述基站间的承载中的X个承载;所 述X个承载是根据远端承载的属性确定的,所述远端承载为所述远程用户设备与所述中继用户设备间的承载,所述中继用户设备与所述远程用户设备间存在X个属性不同的远端承载,所述X个承载均不相同;
则,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具体包括所述X个承载的标识信息和所述X个承载所在的逻辑信道组的标识信息,以及所述X个承载对应的逻辑信道的优先级信息。
若所述中继用户设备需要为一个或者多个所述远程用户设备转发数据,则所述分配单元402具体用于,为所述中继数据分配的无线承载为所述中继用户设备与所述基站间的承载中的Y个承载;所述Y个承载是根据所述远程用户设备的数目确定的,所述Y为所述远程用户设备的数目,所述Y个承载均不相同;
则,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具体包括所述Y个承载的标识信息和所述Y个承载所在的逻辑信道组的标识信息,以及所述Y个承载对应的逻辑信道的优先级信息。
若所述中继用户设备需要为一个或者多个所述远程用户设备转发数据,则所述分配单元402具体用于,为所述中继数据分配的无线承载为所述中继用户设备与所述基站间的承载中的Q个承载;所述Q个承载是根据所述一个或者多个所述远程用户设备与所述中继用户设备间的远端承载的数目确定的,所述Q为所述一个或者多个所述远程用户设备与所述中继用户设备间的远端承载的数目;
则,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具体包括所述Q个承载的标识信息和所述Q个承载所在的逻辑信道组的标识信息,以及所述Q个承载对应的逻辑信道的优先级信息。
另外,所述逻辑信道组为与所述第一BSR中对应的N个逻辑信道组中的任一个;或,所述逻辑信道组与所述N个逻辑信道组均不同。所述逻辑信道为与所述第一BSR中对应的T个逻辑信道中的任一个;或,所述逻辑信道与所述T个逻辑信道均不同。
本发明提供的基站,接收中继用户设备针对远程用户设备向基 站发送连接请求,基站为中继数据分配相应承载以及逻辑信道组。接收中继用户设备上报的缓存状态报告,为中继数据分配无线资源。现有技术中,BSR只适用于UE请求D2D链路资源,即UE为自身与组内UE请求链路资源。或,UE只能用BSR为自身和eNB之间数据传输请求链路资源。UE并不能向基站请求用于将远程UE的数据中继给基站的链路资源。而本发明,能够向基站上报缓存状态报告,为UE请求链路资源,用于将远程UE的数据中继到eNB。
实施例6: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第一用户设备,如图12所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包括:发送单元501、接收单元502以及确定单元503。
发送单元501,用于向基站上报第一缓存状态报告,所述第一缓存状态报告用于指示第一数据的大小,以及所述第一数据对应的逻辑信道群组信息;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与所述第二用户设备不在一个群组中。
接收单元502,用于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资源配置信息;所述资源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第一缓存状态报告为所述第一数据分配的无线资源;
确定单元503,用于根据所述资源配置信息确定所述基站为所述第一数据分配的无线资源;
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通过所述基站为所述第一数据分配的无线资源,与第二用户设备进行数据传输。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缓存状态报告包括所述第一数据的大小,以及第一数据对应的Z个逻辑信道群组的标识;所述第一缓存状态报告还包括:N个逻辑信道群组的标识信息;所述N个逻辑信道群组是第三BSR对应的M个逻辑信道群组中除所述第Z个逻辑信道群组外的逻辑信道群组。
其中,所述第三BSR用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与所述第三用户设备间的数据传输请求链路资源;所述第三用户设备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属于同一群组。
所述发送单元501还用于,向所述基站上报逻辑信道群组分配信息;所述逻辑信道群组分配信息携带所述Z个逻辑信道群组的索引值。
另外,所述第一缓存状态报告的MAC CE为第三MAC CE;所述第三MAC CE与所述第三BSR的MAC CE不同,
其中,所述第三BSR还用于为中继数据请求链路资源;所述中继数据为远程用户设备需要通过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向所述基站转发的数据。
本发明提供的第一用户设备,针对第二用户设备(与第一用户设备不同群组)向基站上报缓存状态报告,以便基站为二者间的数据传输分配无线资源。现有技术中,BSR只适用于UE请求D2D链路资源,即UE为自身与组内UE请求链路资源。或,UE只能用BSR为自身和eNB之间数据传输请求链路资源。UE并不能向基站请求用于将远程UE的数据中继给基站的链路资源。而本发明,能够向基站上报缓存状态报告,为UE请求链路资源,用于UE与属于不同群组的UE间的数据传输。
实施例7: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站,如图13所示,所述基站包括:接收单元601、分配单元602以及发送单元603。
接收单元601,用于接收第一用户设备上报的第一缓存状态报告,所述第一缓存状态报告用于指示第一数据的大小,以及所述第一数据对应的逻辑信道群组信息;所述第一数据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与第二用户设备间传输的数据,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与所述第二用户设备不在一个群组中。
分配单元602,用于为所述第一数据分配无线资源,所述无线资源用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与所述第二用户设备间的数据传输。
发送单元603,用于向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发送资源配置信息;所述资源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第一缓存状态报告为所述第一数据分配的无线资源。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缓存状态报告包括所述第一数据的大小,以及第一数据对应的Z个逻辑信道群组的标识。
所述第一缓存状态报告还包括:N个逻辑信道群组的标识信息;所述N个个逻辑信道群组是第三BSR对应的M个逻辑信道群组中除所述第Z个逻辑信道群组外的逻辑信道群组;
其中,所述第三BSR用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与所述第三用户设备间的数据传输请求链路资源;所述第三用户设备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属于同一群组。
所述接收单元601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上报的逻辑信道群组分配信息;所述逻辑信道群组分配信息携带所述Z个逻辑信道群组的索引值。
另外,所述第一缓存状态报告的MAC CE为第三MAC CE;所述第三MAC CE与所述第三BSR的MAC CE不同,其中,所述第三BSR还用于为中继数据请求链路资源;所述中继数据为远程用户设备需要通过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向所述基站转发的数据。
本发明提供的基站,接收第一用户设备针对第二用户设备(与第一用户设备不同群组)上报的缓存状态报告,为二者间的数据传输分配无线资源。现有技术中,BSR只适用于UE请求D2D链路资源,即UE为自身与组内UE请求链路资源。或,UE只能用BSR为自身和eNB之间数据传输请求链路资源。UE并不能向基站请求用于将远程UE的数据中继给基站的链路资源。而本发明,能够向基站上报缓存状态报告,为UE请求链路资源,用于UE与属于不同群组的UE间的数据传输。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用户设备(或基站)包括的发送单元可以为用户设备(或基站)的发射器,用户设备(或基站)包括的接收单元可以为用户设备(或基站)的接收器另外参考图14,发射器可以与接收器集成在一起形成收发器。生成单元303、分配单元402、确定单元503以及分配单元602可以为单独设立的处理器,也可以集成在用户设备(或基站)某一个处理器中实 现,此外,也可以程序代码的形式存储于用户设备(或基站)的存储器中,由用户设备(或基站)的某一个处理器调用并执行以上加密单元的功能。
其中,处理器可以为中央处理器(英文:central processing unit,缩写:CPU),或是特定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
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代码,并将该程序代码传输给该处理器,处理器根据程序代码执行下述指令。存储器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英文:volatile memory),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英文:random-access memory,缩写:RAM);存储器也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英文:non-volatile memory),例如只读存储器(英文:read-only memory,缩写:ROM),快闪存储器(英文:flash memory),硬盘(英文:hard disk drive,缩写:HDD)或固态硬盘(英文:solid-state drive,缩写:SSD)。存储器还可以包括上述种类的存储器的组合。处理器、存储器和发射器之间通过系统总线连接并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发射器可以由光发射器,电发射器,无线发射器或其任意组合实现。例如,光发射器可以是小封装可插拔(英文:small form-factor pluggable transceiver,缩写:SFP)发射器(英文:transceiver),增强小封装可插拔(英文:enhanced small form-factor pluggable,缩写:SFP+)发射器或10吉比特小封装可插拔(英文:10 Gigabit small form-factor pluggable,缩写:XFP)发射器。电发射器可以是以太网(英文:Ethernet)网络接口控制器(英文:network interface controller,缩写:NIC)。无线发射器可以是无线网络接口控制器(英文:wireless network interface controller,缩写:WNIC)。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 能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上述描述的装置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一个物理单元或多个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不同地方。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个设备(可以是单片机,芯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48)

  1. 一种链路资源的请求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中继用户设备向基站发送连接请求;所述连接请求用于指示所述中继用户设备将要向所述基站传输数据,所述数据包含远程用户设备需要通过所述中继用户设备传输给所述基站的中继数据;所述中继用户设备与所述远程用户设备不属于同一群组;
    所述中继用户设备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第一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基站为所述中继数据分配的无线承载,以及所述无线承载的逻辑信道组;
    所述中继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生成缓存状态报告,并向所述基站上报所述缓存状态报告,所述缓存状态报告用于指示所述中继数据的大小以及所述中继数据对应的逻辑信道和/或逻辑信道组;
    所述中继用户设备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第二配置信息;所述第二配置信息携带所述基站根据所述报缓存状态报告为所述中继用户设备分配的无线资源的信息;
    所述中继用户设备通过所述基站为所述中继用户设备分配的无线资源将所述中继数据发送给所述基站。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存状态报告的MAC CE为第一MAC CE;所述第一MAC CE用于指示第一BSR,所述第一BSR用于所述中继用户设备为转发所述中继数据请求链路资源,以及用于所述中继用户设备为所述中继用户设备与所述基站间的数据传输请求链路资源;
    或,所述缓存状态报告的MAC CE为第二MAC CE标识;所述第二MAC CE与所述第一MAC CE不同,所述第二MAC CE用于指示第二BSR,所述第二BSR用于所述中继用户设备为转发所述中继数据请求链路资源。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中继用户设备需要为一个或者多个所述远程用户设备转发数据,则为所述 中继数据分配的无线承载为所述中继用户设备与所述基站间的承载中的一个承载;
    则,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具体包括所述一个承载的标识信息和所述一个承载所在的逻辑信道组的标识信息以及所述一个承载对应的逻辑信道的优先级信息。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中继用户设备需要为一个或者多个所述远程用户设备转发数据,则为所述中继数据分配的无线承载为所述中继用户设备与所述基站间的承载中的X个承载;所述X个承载是根据远端承载的属性确定的,所述远端承载为所述远程用户设备与所述中继用户设备间的承载,所述中继用户设备与所述远程用户设备间存在X个属性不同的远端承载,所述X个承载均不相同;
    则,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具体包括所述X个承载的标识信息和所述X个承载所在的逻辑信道组的标识信息,以及所述X个承载对应的逻辑信道的优先级信息。
  5.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中继用户设备需要为一个或者多个所述远程用户设备转发数据,则为所述中继数据分配的无线承载为所述中继用户设备与所述基站间的承载中的Y个承载;所述Y个承载是根据所述远程用户设备的数目确定的,所述Y为所述远程用户设备的数目,所述Y个承载均不相同;
    则,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具体包括所述Y个承载的标识信息和所述Y个承载所在的逻辑信道组的标识信息,以及所述Y个承载对应的逻辑信道的优先级信息。
  6.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中继用户设备需要为一个或者多个所述远程用户设备转发数据,则为所述中继数据分配的无线承载为所述中继用户设备与所述基站间的承载中的Q个承载;所述Q个承载是根据所述一个或者多个所述远程用户设备与所述中继用户设备间的远端承载的数目确定的,所述Q为所述一个或者多个所述远程用户设备与所述中继用户设备间的远端承 载的数目;
    则,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具体包括所述Q个承载的标识信息和所述Q个承载所在的逻辑信道组的标识信息,以及所述Q个承载对应的逻辑信道的优先级信息。
  7. 根据权利要求3-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逻辑信道组为与所述第一BSR中对应的N个逻辑信道组中的任一个;或,所述逻辑信道组与所述N个逻辑信道组均不同。
  8. 根据权利要求3-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逻辑信道为与所述第一BSR中对应的T个逻辑信道中的任意一个;或,所述逻辑信道与所述T个逻辑信道均不同。
  9. 一种链路资源的请求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用户设备向基站上报第一缓存状态报告,所述第一缓存状态报告用于指示第一数据的大小,以及所述第一数据对应的逻辑信道群组信息;所述第一数据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与第二用户设备间传输的数据,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与所述第二用户设备不在一个群组中;
    所述第一用设备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资源配置信息;所述资源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第一缓存状态报告为所述第一数据分配的无线资源;
    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根据所述资源配置信息确定所述基站为所述第一数据分配的无线资源;
    所述第一用户设备通过所述基站为所述第一数据分配的无线资源,与第二用户设备进行数据传输。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存状态报告包括所述第一数据的大小,以及第一数据对应的Z个逻辑信道群组的标识;
    所述第一缓存状态报告还包括:N个逻辑信道群组的标识信息;所述N个逻辑信道群组是第三BSR对应的M个逻辑信道群组中除所述第Z个逻辑信道群组外的逻辑信道群组;
    其中,所述第三BSR用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为所述第一用户设 备与所述第三用户设备间的数据传输请求链路资源;所述第三用户设备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属于同一群组。
  11. 根据权利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向所述基站上报逻辑信道群组分配信息;所述逻辑信道群组分配信息携带所述Z个逻辑信道群组的索引值。
  12. 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存状态报告的MAC CE为第三MAC CE;所述第三MAC CE与所述第三BSR的MAC CE不同,
    其中,所述第三BSR还用于为中继数据请求链路资源;所述中继数据为远程用户设备需要通过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向所述基站转发的数据。
  13. 一种链路资源的请求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站接收中继用户设备发送的连接请求;所述连接请求用于指示所述中继用户设备将要向所述基站传输数据,且所述数据包含远程用户设备需要通过所述中继用户设备传输给所述基站的数据;所述中继用户设备与所述远程用户设备不属于同一群组;
    所述基站为所述中继数据分配无线承载,并向所述中继用户设备发送第一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基站为所述中继数据分配的无线承载以及所述无线承载的逻辑信道;
    所述基站接收所述中继用户设备上报的缓存状态报告,所述缓存状态报告用于指示所述中继数据的大小以及所述中继数据对应的逻辑信道和/或逻辑信道组;
    所述基站根据所述报缓存状态报告为所述中继用户设备分配无线资源,并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第二配置信息;所述第二配置信息携带所述基站为所述中继用户设备分配的无线资源的信息;
    所述基站接收所述中继用户设备通过所述无线资源发送的所述中继数据。
  14.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存状态报告的MAC CE为第一MAC CE;所述第一MAC CE用于指示第一 BSR,所述第一BSR用于所述中继用户设备为转发所述中继数据请求链路资源,以及用于所述中继用户设备为所述中继用户设备与所述基站间的数据传输请求链路资源;
    或,所述缓存状态报告的MAC CE为第二MAC CE标识;所述第二MAC CE与所述第一MAC CE不同,所述第二MAC CE用于指示第二BSR,所述第二BSR用于所述中继用户设备为转发所述中继数据请求链路资源。
  15. 根据要求13或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中继用户设备需要为一个或者多个所述远程用户设备转发数据,则所述基站为所述中继数据分配无线承载具体包括:
    所述基站为所述中继数据分配的无线承载为所述中继用户设备与所述基站间的承载中的一个承载;
    则,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具体包括所述一个承载的标识信息和所述一个承载所在的逻辑信道组的标识信息以及所述一个承载对应的逻辑信道的优先级信息。
  16. 根据要求13或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中继用户设备需要为一个或者多个所述远程用户设备转发数据,则所述基站为所述中继数据分配无线承载具体包括:
    所述基站为所述中继数据分配的无线承载为所述中继用户设备与所述基站间的承载中的X个承载;所述X个承载是根据远端承载的属性确定的,所述远端承载为所述远程用户设备与所述中继用户设备间的承载,所述中继用户设备与所述远程用户设备间存在X个属性不同的远端承载,所述X个承载均不相同;
    则,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具体包括所述X个承载的标识信息和所述X个承载所在的逻辑信道组的标识信息,以及所述X个承载对应的逻辑信道的优先级信息。
  17. 根据要求13或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中继用户设备需要为一个或者多个所述远程用户设备转发数据,则所述基站为所述中继数据分配无线承载具体包括:
    所述基站为所述中继数据分配的无线承载为所述中继用户设备与所述基站间的承载中的Y个承载;所述Y个承载是根据所述远程用户设备的数目确定的,所述Y为所述远程用户设备的数目,所述Y个承载均不相同;
    则,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具体包括所述Y个承载的标识信息和所述Y个承载所在的逻辑信道组的标识信息,以及所述Y个承载对应的逻辑信道的优先级信息。
  18. 根据要求13或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中继用户设备需要为一个或者多个所述远程用户设备转发数据,则所述基站为所述中继数据分配无线承载具体包括:
    所述基站为所述中继数据分配的无线承载为所述中继用户设备与所述基站间的承载中的Q个承载;所述Q个承载是根据所述一个或者多个所述远程用户设备与所述中继用户设备间的远端承载的数目确定的,所述Q为所述一个或者多个所述远程用户设备与所述中继用户设备间的远端承载的数目;
    则,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具体包括所述Q个承载的标识信息和所述Q个承载所在的逻辑信道组的标识信息,以及所述Q个承载对应的逻辑信道的优先级信息。
  19. 根据权利要求15-1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逻辑信道组为与所述第一BSR中对应的N个逻辑信道组中的任一个;或,所述逻辑信道组与所述N个逻辑信道组均不同。
  20. 根据权利要求15-1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逻辑信道为与所述第一BSR中对应的T个逻辑信道中的任一个;或,所述逻辑信道与所述T个逻辑信道均不同。
  21. 一种链路资源的请求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站接收第一用户设备上报的第一缓存状态报告,所述第一缓存状态报告用于指示第一数据的大小,以及所述第一数据对应的逻辑信道群组信息;所述第一数据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与第二用户设备间传输的数据,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与所述第二用户设备不在一个群组中;
    所述基站为所述第一数据分配无线资源,所述无线资源用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与所述第二用户设备间的数据传输;
    所述基站向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发送资源配置信息;所述资源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第一缓存状态报告为所述第一数据分配的无线资源。
  22. 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存状态报告包括所述第一数据的大小,以及第一数据对应的Z个逻辑信道群组的标识;
    所述第一缓存状态报告还包括:N个逻辑信道群组的标识信息;所述N个个逻辑信道群组是第三BSR对应的M个逻辑信道群组中除所述第Z个逻辑信道群组外的逻辑信道群组;
    其中,所述第三BSR用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与所述第三用户设备间的数据传输请求链路资源;所述第三用户设备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属于同一群组。
  23. 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基站接收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上报的逻辑信道群组分配信息;所述逻辑信道群组分配信息携带所述Z个逻辑信道群组的索引值。
  24. 根据权利要求21或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存状态报告的MAC CE为第三MAC CE;所述第三MAC CE与所述第三BSR的MAC CE不同,
    其中,所述第三BSR还用于为中继数据请求链路资源;所述中继数据为远程用户设备需要通过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向所述基站转发的数据。
  25. 一种中继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送单元,用于向基站发送连接请求;所述连接请求用于指示所述中继用户设备将要向所述基站传输数据,所述数据包含远程用户设备需要通过所述中继用户设备传输给所述基站的中继数据;所述中继用户设备与所述远程用户设备不属于同一群组;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第一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基站为所述中继数据分配的无线承载,以及所述无线承载的逻辑信道组;
    生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生成缓存状态报告,并向所述基站上报所述缓存状态报告;所述缓存状态报告用于指示所述中继数据的大小以及所述中继数据对应的逻辑信道和/或逻辑信道组;
    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向所述基站上报所述缓存状态报告;
    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第二配置信息;所述第二配置信息携带所述基站根据所述报缓存状态报告为所述中继用户设备分配的无线资源的信息;
    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通过所述基站为所述中继用户设备分配的无线资源将所述中继数据发送给所述基站。
  26. 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中继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存状态报告的MAC CE为第一MAC CE;所述第一MAC CE用于指示第一BSR,所述第一BSR用于所述中继用户设备为转发所述中继数据请求链路资源,以及用于所述中继用户设备为所述中继用户设备与所述基站间的数据传输请求链路资源;
    或,所述缓存状态报告的MAC CE为第二MAC CE标识;所述第二MAC CE与所述第一MAC CE不同,所述第二MAC CE用于指示第二BSR,所述第二BSR用于所述中继用户设备为转发所述中继数据请求链路资源。
  27. 根据权利要求25或26所述的中继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若所述中继用户设备需要为一个或者多个所述远程用户设备转发数据,则为所述中继数据分配的无线承载为所述中继用户设备与所述基站间的承载中的一个承载;
    则,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具体包括所述一个承载的标识信息和所述一个承载所在的逻辑信道组的标识信息以及所述一个承载对应的逻辑信道的优先级信息。
  28. 根据权利要求25或26所述的中继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 若所述中继用户设备需要为一个或者多个所述远程用户设备转发数据,则为所述中继数据分配的无线承载为所述中继用户设备与所述基站间的承载中的X个承载;所述X个承载是根据远端承载的属性确定的,所述远端承载为所述远程用户设备与所述中继用户设备间的承载,所述中继用户设备与所述远程用户设备间存在X个属性不同的远端承载,所述X个承载均不相同;
    则,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具体包括所述X个承载的标识信息和所述X个承载所在的逻辑信道组的标识信息,以及所述X个承载对应的逻辑信道的优先级信息。
  29. 根据权利要求25或26所述的中继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若所述中继用户设备需要为一个或者多个所述远程用户设备转发数据,则为所述中继数据分配的无线承载为所述中继用户设备与所述基站间的承载中的Y个承载;所述Y个承载是根据所述远程用户设备的数目确定的,所述Y为所述远程用户设备的数目,所述Y个承载均不相同;
    则,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具体包括所述Y个承载的标识信息和所述Y个承载所在的逻辑信道组的标识信息,以及所述Y个承载对应的逻辑信道的优先级信息。
  30. 根据权利要求25或26所述的中继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若所述中继用户设备需要为一个或者多个所述远程用户设备转发数据,则为所述中继数据分配的无线承载为所述中继用户设备与所述基站间的承载中的Q个承载;所述Q个承载是根据所述一个或者多个所述远程用户设备与所述中继用户设备间的远端承载的数目确定的,所述Q为所述一个或者多个所述远程用户设备与所述中继用户设备间的远端承载的数目;
    则,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具体包括所述Q个承载的标识信息和所述Q个承载所在的逻辑信道组的标识信息,以及所述Q个承载对应的逻辑信道的优先级信息。
  31. 根据权利要求27-30任一项所述的中继用户设备,其特征在 于,所述逻辑信道组为与所述第一BSR中对应的N个逻辑信道组中的任一个;或,所述逻辑信道组与所述N个逻辑信道组均不同。
  32. 根据权利要求27-30任一项所述的中继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逻辑信道为与所述第一BSR中对应的T个逻辑信道中的任意一个;或,所述逻辑信道与所述T个逻辑信道均不同。
  33. 一种第一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送单元,用于向基站上报第一缓存状态报告,所述第一缓存状态报告用于指示第一数据的大小,以及所述第一数据对应的逻辑信道群组信息;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与所述第二用户设备不在一个群组中;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资源配置信息;所述资源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第一缓存状态报告为所述第一数据分配的无线资源;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资源配置信息确定所述基站为所述第一数据分配的无线资源;
    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通过所述基站为所述第一数据分配的无线资源,与第二用户设备进行数据传输。
  34. 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存状态报告包括所述第一数据的大小,以及第一数据对应的Z个逻辑信道群组的标识;
    所述第一缓存状态报告还包括:N个逻辑信道群组的标识信息;所述N个逻辑信道群组是第三BSR对应的M个逻辑信道群组中除所述第Z个逻辑信道群组外的逻辑信道群组;
    其中,所述第三BSR用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与所述第三用户设备间的数据传输请求链路资源;所述第三用户设备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属于同一群组。
  35. 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向所述基站上报逻辑信道群组分配信息;所述逻辑信道群组分配信息携带所述Z个逻辑信道群组的索引值。
  36. 根据权利要求33或34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 述第一缓存状态报告的MAC CE为第三MAC CE;所述第三MAC CE与所述第三BSR的MAC CE不同,
    其中,所述第三BSR还用于为中继数据请求链路资源;所述中继数据为远程用户设备需要通过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向所述基站转发的数据。
  37. 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中继用户设备发送的连接请求;所述连接请求用于指示所述中继用户设备将要向所述基站传输数据,且所述数据包含远程用户设备需要通过所述中继用户设备传输给所述基站的数据;所述中继用户设备与所述远程用户设备不属于同一群组;
    分配单元,用于为所述中继数据分配无线承载,并向所述中继用户设备发送第一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基站为所述中继数据分配的无线承载以及所述无线承载的逻辑信道;
    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所述中继用户设备上报的缓存状态报告,所述缓存状态报告用于指示所述中继数据的大小以及所述中继数据对应的逻辑信道和/或逻辑信道组;
    所述分配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报缓存状态报告为所述中继用户设备分配无线资源;
    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第二配置信息;所述第二配置信息携带所述基站为所述中继用户设备分配的无线资源的信息;
    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所述中继用户设备通过所述无线资源发送的所述中继数据。
  38. 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存状态报告的MAC CE为第一MAC CE;所述第一MAC CE用于指示第一BSR,所述第一BSR用于所述中继用户设备为转发所述中继数据请求链路资源,以及用于所述中继用户设备为所述中继用户设备与所述基站间的数据传输请求链路资源;
    或,所述缓存状态报告的MAC CE为第二MAC CE标识;所述第二MAC CE与所述第一MAC CE不同,所述第二MAC CE用于指 示第二BSR,所述第二BSR用于所述中继用户设备为转发所述中继数据请求链路资源。
  39. 根据权利要求37或38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若所述中继用户设备需要为一个或者多个所述远程用户设备转发数据,则所述分配单元具体用于,为所述中继数据分配的无线承载为所述中继用户设备与所述基站间的承载中的一个承载;
    则,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具体包括所述一个承载的标识信息和所述一个承载所在的逻辑信道组的标识信息以及所述一个承载对应的逻辑信道的优先级信息。
  40. 根据权利要求37或38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若所述中继用户设备需要为一个或者多个所述远程用户设备转发数据,则所述分配单元具体用于,为所述中继数据分配的无线承载为所述中继用户设备与所述基站间的承载中的X个承载;所述X个承载是根据远端承载的属性确定的,所述远端承载为所述远程用户设备与所述中继用户设备间的承载,所述中继用户设备与所述远程用户设备间存在X个属性不同的远端承载,所述X个承载均不相同;
    则,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具体包括所述X个承载的标识信息和所述X个承载所在的逻辑信道组的标识信息,以及所述X个承载对应的逻辑信道的优先级信息。
  41. 根据权利要求37或38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若所述中继用户设备需要为一个或者多个所述远程用户设备转发数据,则所述分配单元具体用于,为所述中继数据分配的无线承载为所述中继用户设备与所述基站间的承载中的Y个承载;所述Y个承载是根据所述远程用户设备的数目确定的,所述Y为所述远程用户设备的数目,所述Y个承载均不相同;
    则,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具体包括所述Y个承载的标识信息和所述Y个承载所在的逻辑信道组的标识信息,以及所述Y个承载对应的逻辑信道的优先级信息。
  42. 根据权利要求37或38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若所述中 继用户设备需要为一个或者多个所述远程用户设备转发数据,则所述分配单元具体用于,为所述中继数据分配的无线承载为所述中继用户设备与所述基站间的承载中的Q个承载;所述Q个承载是根据所述一个或者多个所述远程用户设备与所述中继用户设备间的远端承载的数目确定的,所述Q为所述一个或者多个所述远程用户设备与所述中继用户设备间的远端承载的数目;
    则,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具体包括所述Q个承载的标识信息和所述Q个承载所在的逻辑信道组的标识信息,以及所述Q个承载对应的逻辑信道的优先级信息。
  43. 根据权利要求39-42任一项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逻辑信道组为与所述第一BSR中对应的N个逻辑信道组中的任一个;或,所述逻辑信道组与所述N个逻辑信道组均不同。
  44. 根据权利要求39-42任一项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逻辑信道为与所述第一BSR中对应的T个逻辑信道中的任一个;或,所述逻辑信道与所述T个逻辑信道均不同。
  45. 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一用户设备上报的第一缓存状态报告,所述第一缓存状态报告用于指示第一数据的大小,以及所述第一数据对应的逻辑信道群组信息;所述第一数据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与第二用户设备间传输的数据,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与所述第二用户设备不在一个群组中;
    分配单元,用于为所述第一数据分配无线资源,所述无线资源用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与所述第二用户设备间的数据传输;
    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发送资源配置信息;所述资源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第一缓存状态报告为所述第一数据分配的无线资源。
  46. 根据权利要求45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存状态报告包括所述第一数据的大小,以及第一数据对应的Z个逻辑信道群组的标识;
    所述第一缓存状态报告还包括:N个逻辑信道群组的标识信息;所述N个个逻辑信道群组是第三BSR对应的M个逻辑信道群组中除所述第Z个逻辑信道群组外的逻辑信道群组;
    其中,所述第三BSR用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与所述第三用户设备间的数据传输请求链路资源;所述第三用户设备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属于同一群组。
  47. 根据权利要求46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上报的逻辑信道群组分配信息;所述逻辑信道群组分配信息携带所述Z个逻辑信道群组的索引值。
  48. 根据权利要求45或46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存状态报告的MAC CE为第三MAC CE;所述第三MAC CE与所述第三BSR的MAC CE不同,
    其中,所述第三BSR还用于为中继数据请求链路资源;所述中继数据为远程用户设备需要通过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向所述基站转发的数据。
CN201580085333.1A 2015-12-30 2015-12-30 一种链路资源的请求方法、用户设备及基站 Active CN10837056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5/099830 WO2017113173A1 (zh) 2015-12-30 2015-12-30 一种链路资源的请求方法、用户设备及基站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70561A true CN108370561A (zh) 2018-08-03
CN108370561B CN108370561B (zh) 2021-02-12

Family

ID=592240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85333.1A Active CN108370561B (zh) 2015-12-30 2015-12-30 一种链路资源的请求方法、用户设备及基站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8370561B (zh)
WO (1) WO2017113173A1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07655A (zh) * 2018-11-02 2020-05-0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Sr和配置信息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11294860A (zh) * 2019-06-20 2020-06-16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缓存区状态报告的生成、接收方法及装置、终端、基站
CN111800866A (zh) * 2019-08-15 2020-10-2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资源请求方法、资源分配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3068207A (zh) * 2021-04-07 2021-07-02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 一种基于无线通信系统的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方法及系统
WO2021169965A1 (zh) * 2020-02-24 2021-09-0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缓存状态上报方法、中继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4760688A (zh) * 2021-01-08 2022-07-15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被用于中继无线通信中的方法和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368933A (zh) * 2020-10-23 2023-06-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78825A (zh) * 2013-08-12 2015-02-25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上报缓存状态报告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WO2015119483A1 (en) * 2014-02-10 2015-08-13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dicating qos of d2d data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4869526A (zh) * 2015-04-10 2015-08-26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设备到设备通信及其资源分配方法、设备
CN104902443A (zh) * 2014-03-05 2015-09-09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的方法和设备
CN104954976A (zh) * 2015-06-30 2015-09-30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调度方法、终端、基站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58066B (zh) * 2011-08-31 2017-09-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D2d终端通信方法和设备
CN104811892B (zh) * 2014-01-29 2020-03-1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分配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4703224B (zh) * 2015-04-09 2018-05-15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用于d2d通信的资源配置方法、装置和终端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78825A (zh) * 2013-08-12 2015-02-25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上报缓存状态报告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WO2015119483A1 (en) * 2014-02-10 2015-08-13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dicating qos of d2d data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4902443A (zh) * 2014-03-05 2015-09-09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的方法和设备
CN104869526A (zh) * 2015-04-10 2015-08-26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设备到设备通信及其资源分配方法、设备
CN104954976A (zh) * 2015-06-30 2015-09-30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调度方法、终端、基站及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KYOCERA: "Consideration of bearer mapping for ProSe UE-to-Network Relays", 《3GPP TSG-RAN WG2 #91BIS R2-154678》 *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07655A (zh) * 2018-11-02 2020-05-0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Sr和配置信息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11107655B (zh) * 2018-11-02 2024-03-2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Sr和配置信息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11294860A (zh) * 2019-06-20 2020-06-16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缓存区状态报告的生成、接收方法及装置、终端、基站
CN111294860B (zh) * 2019-06-20 2022-09-02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缓存区状态报告的生成、接收方法及装置、终端、基站
CN111800866A (zh) * 2019-08-15 2020-10-2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资源请求方法、资源分配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1800866B (zh) * 2019-08-15 2023-09-1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资源请求方法、资源分配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WO2021169965A1 (zh) * 2020-02-24 2021-09-0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缓存状态上报方法、中继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4760688A (zh) * 2021-01-08 2022-07-15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被用于中继无线通信中的方法和装置
CN113068207A (zh) * 2021-04-07 2021-07-02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 一种基于无线通信系统的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70561B (zh) 2021-02-12
WO2017113173A1 (zh) 2017-07-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370561A (zh) 一种链路资源的请求方法、用户设备及基站
CN113438644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及系统
US10638455B2 (en) System and method of logical channel prioritization for D2D communication
CN109479297B (zh) sidelink资源调度方法、装置和系统
WO2018058684A1 (zh) 一种资源请求方法、设备及系统
JP7490760B2 (ja) Nr v2xにおける制御情報に基づいて送信リソースを識別する方法及び同期
US20210250757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ccess, handover, and encryption control of a ue
WO2017128275A1 (zh) 用于副链路数据传输的方法以及终端
CN111107010B (zh) 传输控制方法和装置
WO2020135640A1 (zh) 一种传输方法及装置
WO2016197396A1 (zh) 一种网络设备、终端设备及资源分配方法
WO2018176324A1 (zh) 数据交互的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EP4021028A1 (en) Method by which device transmits and receives cpm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for supporting sidelink, and device therefor
JP2005102218A (ja) 無線パーソナルエリア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音声通信のための無線通信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CN114391264A (zh)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和接收侧链路信号的方法
CN107041001B (zh) 通信资源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WO2020048331A1 (zh) 信息传输方法、通信设备及网络设备
CN109874150B (zh) 一种集中式无线存取网络控制方法
JP6426759B2 (ja) リソーススケジューリングの方法、装置、およびシステム
CN113630738A (zh) 一种侧行链路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3766575A (zh) 通信方法及通信设备
WO2022121726A1 (zh) 一种资源分配方法及装置
US20240292352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location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20230061416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제1 서버가 제2 메시지를 전송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CN104113913A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421

Address after: Unit 3401, unit a, building 6, Shenye Zhongcheng, No. 8089, Hongli West Road, Donghai community, Xiangmihu street, Futi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040

Patentee after: Honor Device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29 Bantian HUAWEI headquarters office building, Longgang District, Guangdong, Shenzhen

Patentee before: 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Unit 3401, unit a, building 6, Shenye Zhongcheng, No. 8089, Hongli West Road, Donghai community, Xiangmihu street, Futi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040

Patentee after: Honor Terminal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3401, unit a, building 6, Shenye Zhongcheng, No. 8089, Hongli West Road, Donghai community, Xiangmihu street, Futi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Honor Device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