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365938B - 一种资源调度方法、用户设备及接入网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资源调度方法、用户设备及接入网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365938B CN108365938B CN201710062844.2A CN201710062844A CN108365938B CN 108365938 B CN108365938 B CN 108365938B CN 201710062844 A CN201710062844 A CN 201710062844A CN 108365938 B CN108365938 B CN 10836593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numbers
- indication information
- frequency
- index value
- consecutiv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0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4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101150071746 Pbsn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3468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2776 aggreg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220 aggreg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1228 spectru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67 fragment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062 fragment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125000004122 cyclic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7—Inter-user or inter-terminal alloc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02—Channel estimation
- H04L25/0238—Channel estimation using blind estim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or DMT
- H04L5/001—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or DMT the frequencies being arranged in component carrie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4—Allocation of payload; Allocation of data channels, e.g. PDSCH or PUSCH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78—Timing of alloc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e.g. signalling of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 H04L5/0094—Indication of how sub-channels of the path are allocated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一种资源调度方法、用户设备及接入网设备,该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包括:用户设备在第一控制信道接收对应于传输块的第一指示信息,其中,所述传输块所在的数据信道占用的时频资源包括第一资源集合和第二资源集合,其中,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资源集合,以及第二控制信道的时频资源;用户设备在第二控制信道接收第二指示信息,其中,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资源集合;用户设备根据第一资源集合和第二资源集合确定所述传输块。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资源调度方法、用户设备及接入网设备可以减少控制信令开销,并提高控制信道的资源调度灵活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资源调度方法、用户设备及接入网设备。
背景技术
接入网设备一般通过发送控制信息,以向用户设备指示数据信道的时频资源,该数据信道的时频资源上承载了发送给用户设备的数据信息。
在下一代通信系统(5G)中,接入带宽动态变化,用于资源分配的控制信息格式随接入带宽的改变而变化,例如,接入带宽为5MHz时,用于指示数据信道资源的指示信息大小为13比特,而接入带宽为10MHz时,用于指示数据信道资源的指示信息大小为17比特。由于所述指示信息在不同接入带宽下的比特大小不同,并且由于系统带宽增大,控制信令中的指示信息比特长度增大,进而导致占用的控制信道的资源增多,开销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资源调度方法、用户设备及接入网设备,可以降低控制信道盲检测复杂度,且减少控制信令开销。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资源调度方法,该方法包括:用户设备在第一控制信道接收对应于传输块的第一指示信息,其中,所述传输块所在的数据信道占用的时频资源包括第一资源集合和第二资源集合,其中,所述第一资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资源集合以及第二控制信道的时频资源;所述用户设备在第二控制信道接收第二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资源集合;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第一资源集合和所述第二资源集合确定所述传输块。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资源调度方法,可以通过第二控制信道占用部分数据信道的资源,减缓控制信道资源紧缺的情况。另外,通过两级资源指示信息对传输块所在的数据信道进行资源指示,使得第一资源指示的控制信令开销足够小且,且无需对第一资源指示信息进行盲检测,降低了控制信令开销和盲检测复杂度。此外,通过第一资源指示信息指示第二控制信道资源时频位置、格式等指示信息,进而第二控制信道无需盲检,进一步降低了控制信道的盲检测复杂度。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中,所述第一资源集合在频域上的最大带宽小于所述第二资源集合在频域上的最大带宽。
可选地,可将用户设备的带宽分两部分进行分别指示。其中,第一资源指示信息指示第一带宽内的第一资源集合,第二资源指示信息指示第二带宽内的第二资源集合。可实现灵活配置第一带宽和第二带宽,例如第一带宽为窄带宽,第二带宽为宽带宽。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中,所述第一资源集合包括m个第一频域资源组,所述m个第一频域资源组与m个连续的第一编号一一对应;所述第二资源集合包括n个第二频域资源组,所述n个第二频域资源组与n个连续的第二编号一一对应;其中,所述m个连续的第一编号中的结束编号与所述n个连续的第二编号中的起始编号连续,或者,所述m个连续的第一编号中的起始编号与所述n个连续的第二编号中的结束编号连续,其中,m和n为大于0的整数。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资源集合,包括: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包括第一索引值,所述第一索引值用于指示所述m个连续的第一编号的起始编号和所述m的取值,其中,所述第一索引值的候选取值个数为预定义的或者可配置的。
可选地,第一索引值的候选取值个数可以预定义对应第一资源集合在频域上的最大带宽的频带宽度可以预定义。例如,预定义第一带宽(窄带宽)的频带宽度固定,则第一索引值的候选取值个数固定。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中,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m个连续的第一编号中的结束编号与所述n个连续的第二编号中的起始编号连续,以及用于指示所述n的取值;或者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m个连续的第一编号中的起始编号与所述n个连续的第二编号中的结束编号连续,以及用于指示所述n的取值。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资源集合,包括: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包括第一索引值,所述第一索引值用于指示所述m个连续的第一编号的起始编号和所述m的取值,其中,所述第一索引值的候选取值个数为预定义的或者可配置的;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资源集合,包括: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包括第二索引值,所述第二索引值用于指示所述n个连续的第二编号的起始编号和所述n的取值,其中,所述第二索引值的候选取值个数为预定义的或者可配置的。
可选地,第一索引值的候选取值个数可以预定义对应第一资源集合在频域上的最大带宽的频带宽度可以预定义。例如,预定义第一带宽(窄带宽)的频带宽度固定,则第一索引值的候选取值个数固定。
可选地,第二索引值的候选取值个数可以预定义对应第一资源集合在频域上的最大带宽的频带宽度可以预定义。例如,可根据实际需要预定义第二带宽(宽带宽)的频带宽度固定,则第二索引值的候选取值个数是可变的。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中,所述第一索引值与所述m个连续的第一编号的对应关系,以及所述第二索引值与所述m个连续的第一编号、所述n个第二编号的对应关系根据预配置的树状结构关系确定。
可选地,通过预配置频域资源组编号与索引值的树状结构对应关系,进一步设置第一指示信息或第二指示信息的格式,以实现两级资源指示。可以在控制信令开销足够小的情况下,提高资源调度的灵活度。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中,所述第一资源集合包括m个第一频域资源组,所述m个第一频域资源组与m个第一编号一一对应;所述第二资源集合包括n个第二频域资源组,所述n个第二频域资源组与n个第二编号一一对应;其中,所述m个第一编号和所述n个第二编号满足以下情况中的一个或多个:所述m个第一编号为离散编号;所述n个第二编号为离散编号;所述m个第一编号为连续编号,所述n个第二编号为连续编号,所述m个第一编号中的结束编号与所述n个第二编号中的起始编号连续,或者,所述m个第一编号中的起始编号与所述n个第二编号中的结束编号连续;所述m个第一编号为连续编号,所述n个第二编号为连续编号,所述m个第一编号中的结束编号与所述n个第二编号中的起始编号不连续,或者,所述m个第一编号中的起始编号与所述n个第二编号中的结束编号不连续,其中,m和n为大于0的整数。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资源集合,包括: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包括第一位图,所述第一位图用于指示所述m个第一频域资源组的位置;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资源集合,包括: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包括第二位图,所述第二位图用于指示所述n个第二频域资源组的位置。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中,所述m个第一编号和所述n个第二编号为所述m个第一编号为连续编号,所述n个第二编号为连续编号,所述m个第一编号中的结束编号与所述n个第二编号中的起始编号离散,或者,所述m个第一编号中的起始编号与所述n个第二编号中的结束编号离散的情况时,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资源集合,包括: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包括第一索引值,所述第一索引值指示所述m个连续的第一编号的起始编号和所述m的取值,其中,所述第一索引值的候选取值个数为预定义的或者可配置的;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资源集合,包括: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包括第二索引值,所述第二索引值指示所述n个连续的第二编号的起始编号和所述n的取值,其中,所述第二索引值的候选取值个数为预定义的或者可配置的。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中,所述m个第一编号和所述n个第二编号为所述m个第一编号为离散编号,所述n个第二编号为连续编号的情况时,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资源集合,包括: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包括第一位图,所述第一位图用于指示所述m个第一频域资源组的位置;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资源集合,包括: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包括第二索引值,所述第二索引值指示所述n个连续的第二编号的起始编号和所述n的取值,其中,所述第二索引值的候选取值个数为预定义的或者可配置的。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中,所述m个第一编号和所述n个第二编号为所述m个第一编号为连续编号,所述n个第二编号为离散编号的情况时,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资源集合,包括: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包括第一索引值,所述第一索引值指示所述m个连续的第一编号的起始编号和所述m的取值,其中,所述第一索引值的候选取值个数为预定义的或者可配置的;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资源集合,包括: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包括第二位图,所述第二位图用于指示所述n个第二频域资源组的位置。
可选地,可通过位图的方式,对频域资源组进行指示。其中,可在原先分组的基础上,将离散的频域资源单元合并指示,以节省控制信令开销。
可选地,若m个第一编号连续或n个第二编号连续,以及当m个第一编号连续、n个第二编号连续以及m个第一编号的起始(结束)编号与n个第二编号的结束(起始)编号连续,则可以对连续的编号采用索引值指示方式,进行资源调度。若m个第一编号连续或n第二编号不连续,或m个第一编号的起始(结束)编号与n个第二编号的结束(起始)编号不连续,则可对离散的编号采用位图指示方式,进行资源调度。采用索引值指示或者对离散编号合并位图指示的方式,均可减少资源指示开销,降低资源指示的复杂度。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中,所述m个第一频域资源组中的每个第一频域资源组包括k1个频域资源单元,所述n个第二频域资源组中的每个第二频域资源组包括k2个频域资源单元;其中,所述k1和k2根据所述用户设备在频域的接入带宽确定,其中,k1和k2为大于或等于1的正整数,且k1小于或等于k2。
可选地,频域资源单元可以是PRB或RB。其中,第一带宽内的频域资源组的资源粒度和第二带宽内的频域资源组的资源粒度是可以不同的。例如,在第二带宽为宽带宽的情况下,可以灵活配置两种带宽的资源粒度,宽带宽下的资源粒度可以大于或等于窄带宽下的资源粒度。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中,所述k1由所述第二控制信道所占用的频域资源大小确定。
可选地,可保证第二控制信道的资源粒度与第一资源集合的资源粒度尽量匹配,这样可以减少第二控制信道与第一资源集合在频域上共享资源时产生资源碎片,而且有利于所调度的第一资源集合对于第二控制信道而言具有较好的信道质量,提高了传输第二控制信道的可靠性和/或降低了第二控制信道所占用的资源的开销。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资源调度方法,该方法包括:接入网设备确定发送传输块所在的数据信道占用的时频资源,其中,所述时频资源包括第一资源集合和第二资源集合;所述接入网设备在第一控制信道发送对应于所述传输块的第一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资源集合以及第二控制信道的时频资源;所述接入网设备在第二控制信道发送第二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资源集合。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中,所述第一资源集合在频域上的最大带宽小于所述第二资源集合在频域上的最大带宽。
可选地,接入网设备向用户设备发送传输块时,该传输块可占用两种带宽的时频资源。可是实现灵活调度使用信道资源,并对信道资源采用两级指示的方式,降低了控制信令的开销。另外,还可通过将数据信道的一部分资源共享成控制信道的资源,减缓控制信道资源紧缺的情况。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户设备,该用户设备包括:接收单元,用于在第一控制信道接收对应于传输块的第一指示信息,其中,所述传输块所在的数据信道占用的时频资源包括第一资源集合和第二资源集合,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资源集合,以及第二控制信道的时频资源;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在第二控制信道接收第二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资源集合;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资源集合和所述第二资源集合确定所述传输块。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中,所述第一资源集合在频域上的最大带宽小于所述第二资源集合在频域上的最大带宽。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中,所述第一资源集合包括m个第一频域资源组,所述m个第一频域资源组与m个连续的第一编号一一对应;所述第二资源集合包括n个第二频域资源组,所述n个第二频域资源组与n个连续的第二编号一一对应;其中,所述m个连续的第一编号中的结束编号与所述n个连续的第二编号中的起始编号连续,或者,所述m个连续的第一编号中的起始编号与所述n个连续的第二编号中的结束编号连续,其中,m和n为大于0的整数。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资源集合,包括: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包括第一索引值,所述第一索引值用于指示所述m个连续的第一编号的起始编号和所述m的取值,其中,所述第一索引值的候选取值个数为预定义的或者可配置的。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中,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m个连续的第一编号中的结束编号与所述n个连续的第二编号中的起始编号连续,以及用于指示所述n的取值;或者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m个连续的第一编号中的起始编号与所述n个连续的第二编号中的结束编号连续,以及用于指示所述n的取值。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资源集合,包括: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包括第一索引值,所述第一索引值用于指示所述m个连续的第一编号的起始编号和所述m的取值,其中,所述第一索引值的候选取值个数为预定义的或者可配置的;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资源集合,包括: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包括第二索引值,所述第二索引值用于指示所述n个连续的第二编号的起始编号和所述n的取值,其中,所述第二索引值的候选取值个数为预定义的或者可配置的。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中,所述第一索引值与所述m个连续的第一编号的对应关系,以及所述第二索引值与所述m个连续的第一编号、所述n个第二编号的对应关系根据预配置的树状结构关系确定。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中,所述第一资源集合包括m个第一频域资源组,所述m个第一频域资源组与m个第一编号一一对应;所述第二资源集合包括n个第二频域资源组,所述n个第二频域资源组与n个第二编号一一对应;其中,所述m个第一编号和所述n个第二编号满足以下情况中的一个或多个:所述m个第一编号为离散编号;所述n个第二编号为离散编号;所述m个第一编号为连续编号,所述n个第二编号为连续编号,所述m个第一编号中的结束编号与所述n个第二编号中的起始编号连续,或者,所述m个第一编号中的起始编号与所述n个第二编号中的结束编号连续;所述m个第一编号为连续编号,所述n个第二编号为连续编号,所述m个第一编号中的结束编号与所述n个第二编号中的起始编号离散,或者,所述m个第一编号中的起始编号与所述n个第二编号中的结束编号离散,其中,m和n为大于0的整数。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资源集合,包括: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包括第一位图,所述第一位图用于指示所述m个第一频域资源组的位置;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资源集合,包括: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包括第二位图,所述第二位图用于指示所述n个第二频域资源组的位置。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中,所述m个第一编号和所述n个第二编号为所述m个第一编号为连续编号,所述n个第二编号为连续编号,所述m个第一编号中的结束编号与所述n个第二编号中的起始编号离散,或者,所述m个第一编号中的起始编号与所述n个第二编号中的结束编号离散的情况时,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资源集合,包括: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包括第一索引值,所述第一索引值指示所述m个连续的第一编号的起始编号和所述m的取值,其中,所述第一索引值的候选取值个数为预定义的或者可配置的;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资源集合,包括: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包括第二索引值,所述第二索引值指示所述n个连续的第二编号的起始编号和所述n的取值,其中,所述第二索引值的候选取值个数为预定义的或者可配置的。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中,所述m个第一编号和所述n个第二编号为所述m个第一编号为离散编号,所述n个第二编号为连续编号的情况时,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资源集合,包括: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包括第一位图,所述第一位图用于指示所述m个第一频域资源组的位置;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资源集合,包括: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包括第二索引值,所述第二索引值指示所述n个连续的第二编号的起始编号和所述n的取值,其中,所述第二索引值的候选取值个数为预定义的或者可配置的。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中,所述m个第一编号和所述n个第二编号为所述m个第一编号为连续编号,所述n个第二编号为离散编号的情况时,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资源集合,包括: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包括第一索引值,所述第一索引值指示所述m个连续的第一编号的起始编号和所述m的取值,其中,所述第一索引值的候选取值个数为预定义的或者可配置的;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资源集合,包括: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包括第二位图,所述第二位图用于指示所述n个第二频域资源组的位置。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中,所述m个第一频域资源组中的每个第一频域资源组包括k1个频域资源单元,所述n个第二频域资源组中的每个第二频域资源组包括k2个频域资源单元;
其中,所述k1和k2根据所述用户设备在频域的接入带宽确定,其中,k1和k2为大于或等于1的正整数,且k1小于或等于k2。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中,所述k1由第二控制信道所占用的频域资源大小确定。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接入网设备,该接入网设备包括:处理单元,用于确定发送传输块所在的数据信道占用的时频资源,其中,所述时频资源包括第一资源集合和第二资源集合;发送单元,用于在第一控制信道发送对应于所述传输块的第一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资源集合以及第二控制信道的时频资源;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在第二控制信道发送第二资源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二资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资源集合;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在所述第一资源集合和所述第二资源集合发送所述传输块。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中,所述第一资源集合在频域上的最大带宽小于所述第二资源集合在频域上的最大带宽。
第五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程序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和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资源调度方法、用户设备及接入网设备,可以减少控制信令开销,并提高控制信道的资源调度灵活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信系统架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资源调度频谱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资源调度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资源调度分配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资源索引值与资源编号对应的树状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资源调度重新分组指示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户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用户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入网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接入网设备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信系统架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通信系统包括接入网设备110和用户设备120。本发明实施例描述的技术可以用于第五代(5-Generation,5G)通信系统,或者其他采用各种无线接入技术的无线通信系统,例如无线局域网、全球微波互联接入、全球移动通讯系统,以及采用码分多址,频分多址,时分多址,正交频分多址,单载波频分多址等接入技术的无线通信系统。此外,还可以适用于长期演进(Long TermEvolution,LTE)系统、先进的长期演进(Advanced long term evolution,LTE-A)系统等后续的LTE其它演进系统。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接入网设备可以是一种部署在无线接入网中用以为用户设备提供无线通信功能的网络设备。可以是普通的基站、新无线控制器、集中式网元、新无线基站、射频拉远模块、微基站、中继、分布式网元、接收点、传输点、或者任何其它无线接入设备。图1中的接入网设备110仅以基站的图示为例进行说明,并不做对本发明实施例的任何限定。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户设备,又称之为终端,是一种向用户提供语音和/或数据连通性的设备,例如,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式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以及各种形式的移动台,终端,终端设备等等。常见的用户设备例如包括: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移动互联网设备、可穿戴设备、智能手表、智能手环以及计步器等。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为了保证高传输效率,需要提供数据信道足够灵活的调度。但另一方面,灵活的调度方案导致控制信息的开销增大。随着控制信息开销的不断增大,系统由于高传输效率获得的频谱利用率增益随之下降。因此,控制信息的设计需要兼顾控制信令的开销和数据信道调度的灵活性。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接入网设备110向用户设备120发送数据和控制信息。其中控制信息可指示用户设备对应信道资源的调度信息。可选地,用户设备120在第一控制信道接收对应于传输块(Transport Block,TB)的第一指示信息,其中,传输块所在的数据信道占用的时频资源包括第一资源集合和第二资源集合,其中,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资源集合,以及第二控制信道的时频资源。用户设备在第二控制信道接收第二指示信息,其中,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资源集合;用户设备根据第一资源集合和第二资源集合确定该传输块;其中,第一资源集合和第二资源集合各承载了所述传输块中的部分信息。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上述传输块包括接入网设备110向用户设备120发送的数据信息A,或者包括LTE系统中的一个物理层传输块。另外,上述传输块还可以包括接入网设备110对数据信息A加循环冗余校验(Cyclic Redundancy Check,CRC)后的信息、对数据信息A进行信道编码后的数据或对数据信息A加扰码后的数据信息等。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上述传输块也可也被称为新传输块(New transport block),编码码块(Code block)或其他表示类似含义的名词,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第一控制信道指的是承载接入网设备110向用户设备120发送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的信道,例如,第一控制信道可以是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另外,用户设备120可在第一资源集合和第二资源集合接收上述传输块,因此,第一资源集合和第二资源集合也可以理解为下行传输资源或数据信道时频资源。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DCI也可被称为其他类似含义的名词;PDCCH也可被称为新接入技术PDCCH(New Radio-PDCCH,NR-PDCCH),5G-PDCCH,或者xPDCCH等具有类似含义的名词,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第一资源集合在频域上的最大带宽小于第二资源集合在频域上的最大带宽。可选的,带宽是指在频域上连续、在时域上不做限定的资源。例如,5MHz带宽或10MHz带宽。接入带宽是指用户设备接入通信系统时,接入网设备配置给用户设备的频域资源大小,其中,接入包括用户设备初始接入,或者用户设备从源接入网设备切换至目标接入网设备,或者用户设备与接入网设备连接断开后,重新接收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系统消息等情况。例如,用户设备120的接入带宽为20MHz。
可选的,接入带宽可划分为窄带宽和宽带宽两部分。应当理解的是,窄带宽和宽带宽为相对的概念,不做绝对的限制。在一种可能的情况中,在频域上占用资源较少的带宽为窄带宽,在频域上占用资源较多的带宽为宽带宽。例如,5MHz窄带宽和15MHz宽带宽。在5MHz窄带宽中的分配给用户设备120的数据信道的传输资源包括的频域资源组集合为第一资源集合。在15MHz宽带宽中的分配给用户设备120的数据信道的传输资源包括的频域资源组集合为第二资源集合。
其中,所述窄带在接入带宽内的频域位置,可通过第一控制信道内的第一指示信息进行指示,所述宽带在接入带宽内的频域位置,可通过第二控制信道内的第二指示信息进行指示。用户设备根据窄带和宽带带宽在频域的位置、第一指示信息以及第二指示信息确定第一资源集合和第二资源集合的位置。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可将第一资源集合或第二资源集合划分为频域资源组,其中,每个频域资源组可包括至少一个频域资源单元。这里的频域资源单元可以是频域上占用的P个连续的子载波的资源,在时域上不进行定义。其中P为大于1的自然数。例如,一个频域资源单元在频域上可占用12个连续的子载波其中,P=12。另外,一个频域资源单元也可以称为物理资源块(physical resource block,PRB)或资源块(resource block,RB)等,在此不做赘述。
相应地,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资源调度频谱示意图,如图2所示,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信系统中,在一个时隙内,用户设备120的可用资源包括控制信道资源、上行传输资源、下行传输资源以及上行传输资源和下行传输资源之间的保护间隔,这些资源是时分的。另外,又可将用户设备的下行传输资源按频域分为窄带宽资源和宽带宽资源。当接入网设备110向用户设备120发送传输块时,接入网设备110根据获取的信道状态信息,确定数据信道的传输资源;部分传输资源位于窄带宽资源内,其他部分位于宽带宽资源内。接入网设备110将使用下行传输资源的情况,通过第一指示信息和第二指示信息的形式发送给用户设备120,以使用户设备120可以在相应的下行传输资源接收传输块。其中,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窄带宽内数据信道资源的使用情况,第二指示信息指示宽带宽内数据信道资源的使用情况。
接入网设备110在第一控制信道向用户设备120发送第一指示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第一资源集合和第二控制信道的信息。其中,第二控制信道可占用接入网设备110在窄带宽分配给用户设备120的数据信道的传输资源中的资源。通过第二控制信道共享数据信道的资源,可以减轻控制信道资源紧缺的情况。另外,还包括,当第二控制信道共享窄带宽内的数据信道资源时,则第二控制信道和第一资源集合对应的时频资源可以正交,以避免控制信道和数据信道之间的干扰。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资源调度方法可以适用于对上行传输资源的调度。本发明实施例旨在降低第一控制信道资源的开销,例如通过将下行数据信道的一部分资源扩展为控制信道的资源,可以改善控制信道资源紧缺的情况;或者第二控制信道位于第一控制信道资源内,通过第一指示信息无需进行盲检,降低控制信道盲检测的开销。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资源调度方法不限于适用在对用户设备的下行资源的调度,本领域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资源调度方法应用到上行资源调度技术领域,本发明实施例给出的示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资源调度方法,并不做对本发明实施例的任何限定。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信系统,通过第一指示信息和第二指示信息的两级资源指示,提高了控制信道的资源调度灵活性。另外,可通过配置第一指示信息的格式固定,使得用户设备无需对第一指示信息进行盲检测,可以保持控制信令开销足够小,降低了用户设备检测第一指示信息的复杂度。此外,在第一控制信道中还包括指示第二控制信道资源时频位置、格式等指示信息,进而对第二控制信道的信息也无需盲检,进一步降低了控制信道的盲检测复杂度。
相应地,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资源调度方法流程示意图。如图3所示,包括步骤S101-步骤S103。
在步骤S101,用户设备在第一控制信道接收对应于传输块的第一指示信息,其中,所述传输块所在的数据信道占用的时频资源包括第一资源集合和第二资源集合,其中,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资源集合以及第二控制信道的时频资源。
在步骤S102,所述用户设备在第二控制信道接收第二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资源集合。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第一资源集合包括m个第一频域资源组,所述m个第一频域资源组与m个连续的第一编号一一对应;第二资源集合包括n个第二频域资源组,述n个第二频域资源组与n个连续的第二编号一一对应;其中,m个连续的第一编号中的结束编号与n个连续的第二编号中的起始编号连续,或者,m个连续的第一编号中的起始编号与n个连续的第二编号中的结束编号连续,其中,m和n为大于0的整数。
可选地,可对每个频域资源组进行编号,每个编号唯一确定一组频域资源。本发明实施例提及的连续的第一编号或连续的第二编号,这里的连续指的是编号之间连续。例如编号1和编号2为连续的编号。编号1和编号3为离散的编号。本发明实施例提及的m(n)个第一(第二)频域资源组对应的m个第一(第二)编号连续,并不限定m个第一(第二)编号对应的m(n)个第一(第二)频域资源组对应的频域资源在频域上连续。
另外,当m为1时,则该1个第一频域资源组对应的第一编号与n个第二频域资源组对应的n个连续的第二编号中的起始编号连续。当n为1时,则m个第一频域资源组对应的m个连续的第一编号中的结束编号与该1个第二频域资源组对应的第二编号连续。
相应地,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资源调度分配示意图。用户设备的接入带宽内,包括的频域资源组的总数为T,该T个频域资源组可按顺序编号,为第0号,第1号,第2号,…,第T-1号;其中,T为大于0的正整数。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用户设备的接入带宽内,包括第一带宽和第二带宽。其中,第一带宽和第二带宽可分别对应窄带宽和宽带宽。其中,如图4所示,第0号至第3号频域资源组属于第一带宽的时频资源,第4号至第7号频域资源组属于第二带宽的时频资源。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传输块所在的数据信道占用的第一带宽的时频资源为第一资源集合,占用的第二带宽的时频资源为第二资源集合。如图4所示,若传输块所在的数据信道占用的时频资源位置为第2号,第3号和第4号频域资源组。则,第2号和第3号频域资源组位于第一带宽内,属于第一资源集合的资源。而第4号频域资源组位于第二带宽内。属于第二资源集合的资源。
如图4所示,第一资源集合包括的m个第一频域资源组为第2号和第3号第一频域资源组。则m个第一编号为2号和3号,此时,m为2。第二资源集合包括的n个第二频域资源组为第4号第二频域资源组。则n个第二编号为第4号,此时n为1。m个第一编号中的起始编号为2号,结束编号为3号。当前的连续情况为:m个第一编号中的结束编号(3号)与n个(1个)第二编号(4号)连续。
另外,若传输块所述的数据信道占用的时频资源位置还包括图4中所示的其他频域资源组,例如第5号频域资源组,则n将为2。图4仅示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能形式,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资源集合,包括:第一指示信息包括第一索引值,第一索引值用于指示m个连续的第一编号的起始编号和所述m的取值,其中,第一索引值的候选取值个数为预定义的或者可配置的。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m个连续的第一编号中的结束编号与n个连续的第二编号中的起始编号连续,以及用于指示n的取值;或者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m个连续的第一编号中的起始编号与n个连续的第二编号中的结束编号连续,以及用于指示n的取值。
如图4所示,第一指示信息包括第一索引值,第一索引值用于指示2个连续的第一编号的起始编号2号和m=2,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2个连续的第一编号中的结束编号3号与1个第二编号4号连续,以及用于指示n=1。其中,第一索引值或者第二索引值的设置方式,具体可参见图5所示的实施例,在此不做赘述。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第一索引值的候选取值个数为预定义的或者可配置的,对应第一资源集合在频域上的最大带宽是可预定义的或者可配置的。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第一索引值与m个连续的第一编号的对应关系,以及第二索引值与m个连续的第一编号、n个第二编号的对应关系根据预配置的树状结构关系确定。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资源集合,包括: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包括第一索引值,所述第一索引值用于指示所述m个连续的第一编号的起始编号和所述m的取值,其中,所述第一索引值的候选取值个数为预定义的或者可配置的;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资源集合,包括: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包括第二索引值,所述第二索引值用于指示所述n个连续的第二编号的起始编号和所述n的取值,其中,所述第二索引值的候选取值个数为预定义的或者可配置的。
可选地,第二索引值的候选取值个数可以预定义对应第一资源集合在频域上的最大带宽的频带宽度可以预定义。例如,可根据实际需要预定义第二带宽(宽带宽)的频带宽度固定,则第二索引值的候选取值个数是可变的。
在上述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一索引值、第二索引值、第一编号和第二编号的对应关系可根据预配置的树状结构确定。例如第一索引值可对应第一编号,第二索引值对应第二编号。或第二索引值可对应第一编号和第二编号。具体可参见下述图5所示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另外,第一资源集合内m个第一编号是否连续、第二资源集合内n个第二编号是否连续,以及m个第一编号与n个第二编号的连续关系,可根据具体的树状结构关系确定。本发明实施例仅示出其中可能的一种树状结构关系,并不用做对本发明实施例的任何限定。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第一资源集合包括m个第一频域资源组,m个第一频域资源组与m个第一编号一一对应;第二资源集合包括n个第二频域资源组,n个第二频域资源组与n个第二编号一一对应;其中,m个第一编号和所述n个第二编号满足以下情况中的一个或多个:m个第一编号为离散编号;n个第二编号为离散编号;m个第一编号为连续编号,n个第二编号为连续编号,m个第一编号中的结束编号与n个第二编号中的起始编号连续,或者,m个第一编号中的起始编号与n个第二编号中的结束编号连续,其中,m和n为大于0的整数。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资源集合,包括: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包括第一位图(bitmap),所述第一位图用于指示所述m个第一频域资源组的位置;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资源集合,包括: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包括第二位图,所述第二位图用于指示所述n个第二频域资源组的位置。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m个第一编号和所述n个第二编号为所述m个第一编号为连续编号,所述n个第二编号为连续编号,所述m个第一编号中的结束编号与所述n个第二编号中的起始编号离散,或者,所述m个第一编号中的起始编号与所述n个第二编号中的结束编号离散的情况时,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资源集合,包括: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包括第一索引值,所述第一索引值指示所述m个连续的第一编号的起始编号和所述m的取值,其中,所述第一索引值的候选取值个数为预定义的或者可配置的;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资源集合,包括: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包括第二索引值,所述第二索引值指示所述n个连续的第二编号的起始编号和所述n的取值,其中,所述第二索引值的候选取值个数为预定义的或者可配置的。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m个第一编号和所述n个第二编号为所述m个第一编号为离散编号,所述n个第二编号为连续编号的情况时,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资源集合,包括: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包括第一位图,所述第一位图用于指示所述m个第一频域资源组的位置;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资源集合,包括: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包括第二索引值,所述第二索引值指示所述n个连续的第二编号的起始编号和所述n的取值,其中,所述第二索引值的候选取值个数为预定义的或者可配置的。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m个第一编号和所述n个第二编号为所述m个第一编号为连续编号,所述n个第二编号为离散编号的情况时,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资源集合,包括: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包括第一索引值,所述第一索引值指示所述m个连续的第一编号的起始编号和所述m的取值,其中,所述第一索引值的候选取值个数为预定义的或者可配置的;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资源集合,包括: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包括第二位图,所述第二位图用于指示所述n个第二频域资源组的位置。一个可能的示例中,可通过位图的形式,进行资源调度。当第一资源集合内m个第一编号不连续、第二资源集合内n个第二编号不连续、或m个第一编号与n个第二编号之间不连续时,可将离散的第一编号或第二编号进行重新分组,例如将离散编号0和3划分为新的编号0,对新的编号0进行资源指示。这样,可以减少位图指示的比特位数,降低指示信息的开销。此外,若m个第一编号连续、n个第二编号离散,则可以对m个第一编号采用索引值指示的方式,或若m个第一编号离散、n个第二编号连续,则可以对n个第一编号采用索引值指示的方式,以进一步节省指示信息的比特位数。
可选地,若m个第一编号连续或n个第二编号连续,以及当m个第一编号连续、n个第二编号连续以及m个第一编号的起始(结束)编号与n个第二编号的结束(起始)编号连续,则可以对连续的编号采用索引值指示方式,进行资源调度。若m个第一编号连续或n第二编号不连续,或m个第一编号的起始(结束)编号与n个第二编号的结束(起始)编号不连续,则可对离散的编号采用位图指示方式,进行资源调度。采用索引值指示或者对离散编号合并位图指示的方式,均可减少资源指示开销,降低资源指示的复杂度。具体可参见下述图6所示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上述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一资源集合内m个第一编号是否连续、第二资源集合内n个第二编号是否连续、以及m个第一编号与n个第二编号的连续关系,可根据具体需要进行设置。本发明实施例仅示出一种通过将离散的编号重新合并分组的方式,以减少指示信息开销的例子,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不用做对本发明实施例的任何限定。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一资源集合和第二资源集合属于用户设备的数据信道频域资源。第一指示信息对应指示窄带宽中的数据信道频域资源。由于第一资源集合在频域上的最大带宽大小受限,可保证第一指示信息所占的比特大小尽量小。例如,第一指示信息可以为第一索引值,或第一指示信息可以包括m个连续的第一编号中起始编号对应的频域资源单元位置信息和m值。此外,第一指示信息还包括指示第二控制信道所在时频资源的信息,以及指示第二指示信息是否指示第二资源集合的信息。另外,第二资源集合在频域上的最大带宽大小可变(宽带宽),对应的第二指示信息所占的比特大小可变化。另外,可以固定第一指示信息的比特大小,故用户设备可不必再对第一指示信息进行盲检测。以及,由于第二指示信息的指示信息还可通过第一指示信息进行指示,第二指示信息也无需盲检。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m个第一频域资源组中的每个第一频域资源组包括k1个频域资源单元,所述n个第二频域资源组中的每个第二频域资源组包括k2个频域资源单元;其中,所述k1和k2根据所述用户设备在频域的接入带宽确定,其中,k1和k2为大于或等于1的正整数,且k1小于或等于k2。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频域资源单元可以为1个PRB。其中,可预配置第一频域资源组的资源粒度大小和第二频域资源组的资源粒度大小。即预配置并保存接入带宽与k1和k2数值的具体对应关系表,进一步,可通过查表的方式确定k1和k2的数值。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每个第一频域资源组包括k1的频域资源单元指的是每个第一频域资源单元的资源粒度相同。同样地,每个第二频域资源单元的资源粒度也相同。此外,第一频域资源单元的资源粒度可小于或等于第二频域资源单元的资源粒度,即k1小于或等于k2。本发明实施例可根据具体需要,配置k1和k2的具体数值与接入带宽的对应关系表。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k1由第二控制信道所占用的频域资源大小确定。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由于第二控制信道占用一部分第一资源集合的资源,因此需要保证第二控制信道的资源粒度与第一资源集合的资源粒度尽量匹配,这样可以减少第二控制信道与第一资源集合在频域上共享资源时产生资源碎片,而且有利于所调度的第一资源集合对于第二控制信道而言具有较好的信道质量,提高了传输第二控制信道的可靠性和/或降低了第二控制信道所占用的资源的开销。故k1由第二控制信道所占用的频域资源大小确定。
在步骤S103,用户设备根据第一资源集合和第二资源集合确定传输块。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用户设备在第一资源集合和第二资源结合接收接入网设备发送的传输块。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一指示信息中的资源调度粒度与第二控制信道的聚合等级有关,所述聚合等级为一个控制信道中包括的控制信道单元的的数量,所述控制信道单元包括一个或多个资源单元组,其中资源单元组在频域上包括连续的H个子载波,H可以为12,24,48等。例如,当一个控制信道单元包括频域上连续的12个子载波,且第二控制信道的聚合等级为2,则第一指示信息中的资源调度粒度为在频域上包括2个资源单元的大小,即,2个连续12个子载波的频域大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两级资源调度方案所带来的资源指示信令开销与单级相比开销不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资源调度方法可以保证两级资源分配(resourceallocate,RA)的控制信令开销尽量小。例如,当传输块所在的数据信道占用的时频资源不包括第二资源集合时,两级RA开销很小。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资源调度方法还可以最大获得第二指示信息的调度增益。
相应地,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资源调度分配示意图。如图4所示,用户设备的接入带宽内,包括的频域资源组的总数为T,该T个频域资源组可按顺序编号,为第0号,第1号,第2号,…,第T-1号;其中,T为大于0的正整数。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用户设备的接入带宽内,包括第一带宽和第二带宽。其中,第一带宽和第二带宽可分别对应窄带宽和宽带宽。其中,第0号至第3号频域资源组属于第一带宽的时频资源,第4号至第7号频域资源组属于第二带宽的时频资源。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传输块所在的数据信道占用的第一带宽的时频资源为第一资源集合,占用的第二带宽的时频资源为第二资源集合。如图4所示,若传输块所在的数据信道占用的时频资源位置为第2号,第3号和第4号频域资源组。则,第2号和第3号频域资源组位于第一带宽内,属于第一资源集合的资源。而第4号频域资源组位于第二带宽内。属于第二资源集合的资源。
相应地,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资源索引值与资源编号对应的树状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树状结构中,每个节点对应一个索引值,每个索引值对应了起始频域资源组编号和连续的频域资源组的数量。其中,最底层的索引值为{0,1,2,3,4,5,6,7},每一个最底层索引值对应一个频域资源组,例如,若索引值为0,则对应第0号频域资源组。起始频域资源组编号为索引值对应的节点向底层节点延伸的编号最小的节点;而连续的频域资源组的数量为索引值对应的节点向底层节点延伸后编号最大的节点的编号与编号最小的节点的编号差加1。
如图5所示,501表示对频域资源组的编号。其中,当窄带宽包括第0号至第3号频域资源组时,502表示第一索引值。其中,如502所示,第一索引值的候选取值范围为{0,1,2,3,8,9,10,16,17,24}。根据图5中的树状结构可知,在第一索引值对应的树状分支中,可以对应第0号至第3号中的任一个频域资源组。例如,第一索引值为0时,对应第0号频域资源组。第一索引值为9时,对应第1号和第2号频域资源组。第一索引值为24时,对应第1号至第3号频域资源组。另外,当宽带宽包括第4号至第7号频域资源组时,503表示第二索引值。根据图5中的树状结构可知,在第二索引值对应的树状分支中,可以对应第0号至第7号中的任一个频域资源组。例如,第二索引值为26时,对应第2号至第5号频域资源组。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当第一带宽(窄带宽)的带宽固定,即第一带宽包括的频域资源组数量固定,则第一索引值的候选取值个数可固定。其中,图5中仅以第0号至第3号频域资源组为第一带宽为例进行说明。另外,第二带宽(宽带宽)的带宽可以是不固定的,即用户设备的接入带宽是可变的。因此,第二索引值的候选取值个数可以不固定。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当用户设备的资源调度情况满足图4所示的实施例时,如图5所示,504表示,用户设备可根据第一索引值为10确定第2号和第3号对应的频域资源组。505表示,用户设备可根据第二索引值18进一步确定第4号对应的频域资源组。具体可通过以下方式,确定第一索引值和第二索引值的信息: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用户设备的接入带宽包括的频域资源组的总数为T。第一索引值与起始第一频域资源组编号(记为,Rstart)和第一频域资源组的数量(记为,L1)的对应关系,如下式表示:若(L1-1)≤T/2,则第一索引值=T·(L1-1)+Rstart;若(L1-1)>T/2,则第一索引值=T·(T-L1+1)+(T-1-Rstart)。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如满足图5所示的树状结构的情况,接入网设备确定第一资源集合包括第2号和第3号频域资源组。则Rstart=2且L1=2。因为,L1=2,且L1-1<T/2,则第一索引值为8·(2-1)+2=10。
因此,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第一指示信息可以为:第一索引值10;也可以为起始第一频域资源组编号Rstart=2和第一频域资源组的数量L1=2。另外,第一指示信息还可指示第二控制信道所在的时频位置以及第二控制信道是否包括指示第二资源集合等信息。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对于第一指示信息包括用于指示第二控制信道所在的时频位置指示信息。其中,第二控制信道的时频资源位置与第一资源集合具有绑定关系,例如,第二控制信道的时频资源的起始位置与第一资源集合在频域上的起始位置相同。在一个可能的实现中,若第一指示信息指示了第二控制信道所占资源的大小以及第一资源集合的时频位置,则用户设备可以根据第二控制信道与第一资源集合的时频位置绑定关系以及第二控制信道的资源粒度,确定第二控制信道时频位置。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指示信息的格式,可以使得第一指示信息所占的比特数固定不变,例如5比特。在第一指示信息所占比特数不变的情况下,用户设备将可不必对第一指示信息进行盲检测。另外,用户设备还可根据第一指示信息中是否指示第二控制信道,以及第二控制信道是否指示第二资源集合等信息,确定第二资源集合是否存在。当用户设备根据第一指示信息确定第二资源集合存在时,则直接在第二控制信道接收第二指示信息,也无需再进行盲检测。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二指示信息包括第二索引值,所述第二索引值可根据第二资源集合包括的第二频域资源组数量(可记为L2)确定。另外,所述第二索引值还可根据第一索引值和第二频域资源组数量确定。例如:根据第一索引值可以确定,L1和Rstart;根据第二索引值、L1和Rstart可以确定L2,如下式表示:若,(L1+L2-1)≤T/2,则,第二索引值=T-·(L1+L2-1)+Rstart;若,(L1+L2-1)>T/2,则,第二索引值=T·(T-L1-L2+1)+(T-1-Rstart)。根据第二索引值可以进一步确定,第二带宽内第二频域资源组的位置。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接入网设备确定第二资源集合包括第4号频域资源组。则L2=1,进一步,可以根据Rstart=2,L1=2,和L2=1;可得出第二索引值为8·(3-1)+2=18。
因此,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第二指示信息可以为:第二索引值18;也可以为第二频域资源组的数量L2=1。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一指示信息可指示第二控制信道,以及第二控制信道是否指示第二资源集合等信息。例如,若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的频域资源组的编号包括第一带宽内最后一个频域资源组的编号,则第二指示信息包括用于指示第二资源集合的信息。若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的频域资源组的编号不包括第一带宽内最后一个频域资源组的编号,则第二指示信息不包括用于指示第二资源集合的信息。更可选地,如图4或图5所示,第一带宽内的结束频域资源组为第3号,若所述第一索引值指示的频域资源组包括第3号,则第二指示信息包括用于指示第二资源集合的信息。其中,第一索引值的取值集合为{3,10,17,24},即:若第一索引值的取值在集合{3,10,17,24}内时,第二指示信息需要进一步指示第二索引值的指示信息。若第一索引值的取值在{3,10,17,24}之外,则第二指示信息不包括第二索引值的指示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资源调度方法,对于带宽动态变化的资源指示,将数据信道的资源指示信息通过两级资源指示信息进行指示,其中,第一级资源指示信息长度不变,第二级资源指示信息动态变化,有效的降低了用户设备检测第一级资源指示信息的复杂度。其中,第一级资源指示信息间接绑定了第二级资源指示信息是否存在,进而降低了使用两级资源方案的指示信息的开销,并提高控制信道的资源调度灵活性。
在一个可能的具体实施例中,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资源调度重新分组指示示意图。如图6所示,在一个示例中,用户设备的接入带宽内包括的频域资源单元的总数为T,该T个频域资源组可按顺序编号,为第0号,第1号,第2号,…,第T-1号;其中,T为大于0的正整数。其中,频域资源单元可为一个PRB。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可将S个频域资源单元重新组合为1个频域资源组。S为大于1的正整数。其中,S个频域资源单元对应的编号可以连续,也可以离散。本发明实施例并不做任何限定。
可选地,如图6所示,若用户设备的的接入带宽内包括8个频域资源单元,若第一资源集合包括第2号和第3号频域资源单元,第二资源集合包括第4号和第5号频域资源单元。则可将2个频域资源单元组合为一组频域资源组,如图6所示,则第一带宽内包括第0号,第1号频域资源组;第二带宽内包括第2号,第3号频域资源组。则第一资源集合包括第1号频域资源组,第二资源集合包括第2号频域资源组。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可通过位图的方法,进行资源调度指示,例如对应编号的频域资源组的比特值为1,则表示该编号对应的频域资源组属于第一资源集合。可选地,若第一指示信息中包括的位图指示信息为{0,1},则表示仅第一带宽内的第2号频域资源组用于数据信道传输。可选地,如图6所示,第一指示信息包括的第一位图为{0,1},第二指示信息包括的第二位图为{1,0}。
另外,图6仅示出一种位图指示的情况。相应地,若图6中,第一资源集合包括第0号和第2号频域资源单元,第二资源集合包括第5号和第7号频域资源单元,则可将第0号和第2号频域资源单元组合为第0号频域资源组,将第1号和第3号频域资源单元组合为第1号频域资源组,同样,将第4号和第6号频域资源单元组合为第2号频域资源组,将第5号和第7号频域资源单元组合为第3号频域资源组。进一步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位图指示方法,进行资源指示,以节省位图比特位数,减少控制信令的比特开销。
可选地,相比现有需要对第0号至第7号频域资源组中每个组进行位图指示的情况,采用图6对应的资源调度方法,可以大大减少位图指示消耗的比特位数,降低控制指令的开销。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第一带宽内的频域资源组的资源粒度小于或等于第二带宽内的频域资源组的粒度。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第一带宽内的频域资源组的资源粒度由第二控制信道所占用的频域资源大小确定。例如,第一带宽内的频域资源组包括的PRB,可以整除第二控制信道包括的PRB数量;更可选地,若第二控制信道在频域上包括的PRB数量为2,则第一带宽内的频域资源组包括的PRB的数量为2,或者为1。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资源调度方法,通过对频域资源组进行重新分组,减少了位图指示的比特位数,降低了控制指令的开销。另外,本发明实施例通过采用两级资源指示的方法,可以在第一指示信息隐含指示第二指示信息,当传输块占用的时频资源不包括第二资源集合时,用户设备可根据第一指示信息不对第二指示信息进行接收或者检测,提高了第二指示信息的调度灵活性,进一步降低了两级资源指示信息的开销。
相应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用户设备,用以实现前述实施例中提供的资源调度方法。如图7所示,该用户设备包括:接收单元710和处理单元720。
该实施例提供的用户设备的接收单元710用于在第一控制信道接收对应于传输块的第一指示信息,其中,所述传输块所在的数据信道占用的时频资源包括第一资源集合和第二资源集合,其中,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资源集合以及第二控制信道的时频资源。
接收单元710还用于在第二控制信道接收第二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资源集合。
处理单元720,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资源集合和所述第二资源集合确定所述传输块。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第一资源集合在频域上的最大带宽小于所述第二资源集合在频域上的最大带宽。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第一资源集合包括m个第一频域资源组,所述m个第一频域资源组与m个连续的第一编号一一对应;所述第二资源集合包括n个第二频域资源组,所述n个第二频域资源组与n个连续的第二编号一一对应;其中,所述m个连续的第一编号中的结束编号与所述n个连续的第二编号中的起始编号连续,或者,所述m个连续的第一编号中的起始编号与所述n个连续的第二编号中的结束编号连续,其中,m和n为大于0的整数。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资源集合,包括: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包括第一索引值,所述第一索引值用于指示所述m个连续的第一编号的起始编号和所述m的取值,其中,所述第一索引值的候选取值个数为预定义的或者可配置的。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m个连续的第一编号中的结束编号与所述n个连续的第二编号中的起始编号连续,以及用于指示所述n的取值;或者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m个连续的第一编号中的起始编号与所述n个连续的第二编号中的结束编号连续,以及用于指示所述n的取值。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资源集合,包括: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包括第一索引值,所述第一索引值用于指示所述m个连续的第一编号的起始编号和所述m的取值,其中,所述第一索引值的候选取值个数为预定义的或者可配置的;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资源集合,包括: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包括第二索引值,所述第二索引值用于指示所述n个连续的第二编号的起始编号和所述n的取值,其中,所述第二索引值的候选取值个数为预定义的或者可配置的。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第一索引值与所述m个连续的第一编号的对应关系,以及所述第二索引值与所述m个连续的第一编号、所述n个第二编号的对应关系根据预配置的树状结构关系确定。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第一资源集合包括m个第一频域资源组,所述m个第一频域资源组与m个第一编号一一对应;所述第二资源集合包括n个第二频域资源组,所述n个第二频域资源组与n个第二编号一一对应;其中,所述m个第一编号和所述n个第二编号满足以下情况中的一个或多个:所述m个第一编号为离散编号;所述n个第二编号为离散编号;所述m个第一编号为连续编号,所述n个第二编号为连续编号,所述m个第一编号中的结束编号与所述n个第二编号中的起始编号连续,或者,所述m个第一编号中的起始编号与所述n个第二编号中的结束编号连续;所述m个第一编号为连续编号,所述n个第二编号为连续编号,所述m个第一编号中的结束编号与所述n个第二编号中的起始编号不连续,或者,所述m个第一编号中的起始编号与所述n个第二编号中的结束编号不连续,其中,m和n为大于0的整数。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资源集合,包括: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包括第一位图,所述第一位图用于指示所述m个第一频域资源组的位置;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资源集合,包括: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包括第二位图,所述第二位图用于指示所述n个第二频域资源组的位置。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m个第一编号和所述n个第二编号为所述m个第一编号为连续编号,所述n个第二编号为连续编号,所述m个第一编号中的结束编号与所述n个第二编号中的起始编号不连续,或者,所述m个第一编号中的起始编号与所述n个第二编号中的结束编号不连续的情况时,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资源集合,包括: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包括第一索引值,所述第一索引值指示所述m个连续的第一编号的起始编号和所述m的取值,其中,所述第一索引值的候选取值个数为预定义的或者可配置的;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资源集合,包括: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包括第二索引值,所述第二索引值指示所述n个连续的第二编号的起始编号和所述n的取值,其中,所述第二索引值的候选取值个数为预定义的或者可配置的。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m个第一编号和所述n个第二编号为所述m个第一编号为离散编号,所述n个第二编号为连续编号的情况时,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资源集合,包括: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包括第一位图,所述第一位图用于指示所述m个第一频域资源组的位置;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资源集合,包括: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包括第二索引值,所述第二索引值指示所述n个连续的第二编号的起始编号和所述n的取值,其中,所述第二索引值的候选取值个数为预定义的或者可配置的。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m个第一编号和所述n个第二编号为所述m个第一编号为连续编号,所述n个第二编号为离散编号的情况时,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资源集合,包括: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包括第一索引值,所述第一索引值指示所述m个连续的第一编号的起始编号和所述m的取值,其中,所述第一索引值的候选取值个数为预定义的或者可配置的;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资源集合,包括: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包括第二位图,所述第二位图用于指示所述n个第二频域资源组的位置。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m个第一频域资源组中的每个第一频域资源组包括k1个频域资源单元,所述n个第二频域资源组中的每个第二频域资源组包括k2个频域资源单元;
其中,所述k1和k2根据所述用户设备在频域的接入带宽确定,其中,k1和k2为大于或等于1的正整数,且k1小于或等于k2。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k1由第二控制信道所占用的频域资源大小确定。
另外,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户设备还可以采用的实现方式如下,用以实现前述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资源调度方法,如图8所示,该用户设备包括:接收器810和处理器820。
在可选的实施例中,前述图7所述的实施例中的接收单元710可以由接收器810实现。
在可选的实施例中,前述图7所述的实施例中的处理单元720可以由接收器810实现,可选地,接收器810在第一资源集合和第二资源集合接收传输块的相关信息,处理器820根据接收的传输块的相关信息确定所述传输块。
图8中各单元涉及的处理过程可参见前述图1至图7所示的具体实施例,在此不做赘述。
相应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接入网设备,用以实现前述实施例中提供的资源调度方法。如图9所示,该接入网设备包括:处理单元910和发送单元920。
该实施例提供的接入网设备的处理单元910用于确定发送传输块所在的数据信道占用的时频资源,其中,所述时频资源包括第一资源集合和第二资源集合。
发送单元920用于在第一控制信道发送对应于传输块的第一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资源集合以及第二控制信道的时频资源。
发送单元910还用于在第二控制信道发送第二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资源集合。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第一资源集合在频域上的最大带宽小于所述第二资源集合在频域上的最大带宽。
另外,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接入网设备还可以采用的实现方式如下,用以实现前述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资源调度方法,如图10所示,该接入网设备包括:处理器1010和发射器1020。
在可选的实施例中,前述图9所述的实施例中的处理单元910可以由处理器1010实现,发送单元920可以由发射器1020实现。
图10中各单元涉及的处理过程可参见前述图1至图6、图9所示的具体实施例,在此不做赘述。
专业人员应该还可以进一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处理器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所述的存储介质是非短暂性(non-transitory)介质,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只读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硬盘,固态硬盘,磁带(magnetic tape),软盘(floppy disk),光盘(optical disc)及其任意组合。
以上,仅为本申请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32)
1.一种资源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用户设备在第一控制信道接收对应于传输块的第一指示信息,其中,所述传输块所在的数据信道占用的时频资源包括第一资源集合和第二资源集合,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资源集合以及第二控制信道的时频资源;
所述用户设备在第二控制信道接收第二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资源集合;
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第一资源集合和所述第二资源集合确定所述传输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资源集合在频域上的最大带宽小于所述第二资源集合在频域上的最大带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资源集合包括m个第一频域资源组,所述m个第一频域资源组与m个连续的第一编号一一对应;
所述第二资源集合包括n个第二频域资源组,所述n个第二频域资源组与n个连续的第二编号一一对应;
其中,所述m个连续的第一编号中的结束编号与所述n个连续的第二编号中的起始编号连续,或者,所述m个连续的第一编号中的起始编号与所述n个连续的第二编号中的结束编号连续,其中,m和n为大于0的整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资源集合,包括: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包括第一索引值,所述第一索引值用于指示所述m个连续的第一编号的起始编号和所述m的取值,其中,所述第一索引值的候选取值个数为预定义的或者可配置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m个连续的第一编号中的结束编号与所述n个连续的第二编号中的起始编号连续,以及用于指示所述n的取值;或者
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m个连续的第一编号中的起始编号与所述n个连续的第二编号中的结束编号连续,以及用于指示所述n的取值。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资源集合,包括: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包括第一索引值,所述第一索引值用于指示所述m个连续的第一编号的起始编号和所述m的取值,其中,所述第一索引值的候选取值个数为预定义的或者可配置的;
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资源集合,包括:
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包括第二索引值,所述第二索引值用于指示所述n个连续的第二编号的起始编号和所述n的取值,其中,所述第二索引值的候选取值个数为预定义的或者可配置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索引值与所述m个连续的第一编号的对应关系,以及第二索引值与所述m个连续的第一编号、所述n个第二编号的对应关系根据预配置的树状结构关系确定。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资源集合包括m个第一频域资源组,所述m个第一频域资源组与m个第一编号一一对应;
所述第二资源集合包括n个第二频域资源组,所述n个第二频域资源组与n个第二编号一一对应;
其中,所述m个第一编号和所述n个第二编号满足以下情况中的一个或多个:
所述m个第一编号为离散编号;
所述n个第二编号为离散编号;
所述m个第一编号为连续编号,所述n个第二编号为连续编号,所述m个第一编号中的结束编号与所述n个第二编号中的起始编号连续,或者,所述m个第一编号中的起始编号与所述n个第二编号中的结束编号连续;
所述m个第一编号为连续编号,所述n个第二编号为连续编号,所述m个第一编号中的结束编号与所述n个第二编号中的起始编号不连续,或者,所述m个第一编号中的起始编号与所述n个第二编号中的结束编号不连续,其中,m和n为大于0的整数。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资源集合,包括: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包括第一位图,所述第一位图用于指示所述m个第一频域资源组的位置;
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资源集合,包括:
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包括第二位图,所述第二位图用于指示所述n个第二频域资源组的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m个第一编号和所述n个第二编号为所述m个第一编号为连续编号,所述n个第二编号为连续编号,所述m个第一编号中的结束编号与所述n个第二编号中的起始编号不连续,或者,所述m个第一编号中的起始编号与所述n个第二编号中的结束编号不连续的情况时,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资源集合,包括: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包括第一索引值,所述第一索引值指示所述m个连续的第一编号的起始编号和所述m的取值,其中,所述第一索引值的候选取值个数为预定义的或者可配置的;
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资源集合,包括:
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包括第二索引值,所述第二索引值指示所述n个连续的第二编号的起始编号和所述n的取值,其中,所述第二索引值的候选取值个数为预定义的或者可配置的。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m个第一编号和所述n个第二编号为所述m个第一编号为离散编号,所述n个第二编号为连续编号的情况时,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资源集合,包括: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包括第一位图,所述第一位图用于指示所述m个第一频域资源组的位置;
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资源集合,包括:
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包括第二索引值,所述第二索引值指示所述n个连续的第二编号的起始编号和所述n的取值,其中,所述第二索引值的候选取值个数为预定义的或者可配置的。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m个第一编号和所述n个第二编号为所述m个第一编号为连续编号,所述n个第二编号为离散编号的情况时,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资源集合,包括: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包括第一索引值,所述第一索引值指示所述m个连续的第一编号的起始编号和所述m的取值,其中,所述第一索引值的候选取值个数为预定义的或者可配置的;
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资源集合,包括:
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包括第二位图,所述第二位图用于指示所述n个第二频域资源组的位置。
13.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m个第一频域资源组中的每个第一频域资源组包括k1个频域资源单元,所述n个第二频域资源组中的每个第二频域资源组包括k2个频域资源单元;
其中,所述k1和k2根据所述用户设备在频域的接入带宽确定,其中,k1和k2为大于或等于1的正整数,且k1小于或等于k2。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k1由所述第二控制信道所占用的频域资源大小确定。
15.一种资源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接入网设备确定发送传输块所在的数据信道占用的时频资源,其中,所述时频资源包括第一资源集合和第二资源集合;
所述接入网设备在第一控制信道发送对应于所述传输块的第一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资源集合以及第二控制信道的时频资源;
所述接入网设备在第二控制信道发送第二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资源集合。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资源集合在频域上的最大带宽小于所述第二资源集合在频域上的最大带宽。
17.一种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设备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在第一控制信道接收对应于传输块的第一指示信息,其中,所述传输块所在的数据信道占用的时频资源包括第一资源集合和第二资源集合,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资源集合,以及第二控制信道的时频资源;
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在第二控制信道接收第二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资源集合;
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资源集合和所述第二资源集合确定所述传输块。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资源集合在频域上的最大带宽小于所述第二资源集合在频域上的最大带宽。
19.根据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资源集合包括m个第一频域资源组,所述m个第一频域资源组与m个连续的第一编号一一对应;
所述第二资源集合包括n个第二频域资源组,所述n个第二频域资源组与n个连续的第二编号一一对应;
其中,所述m个连续的第一编号中的结束编号与所述n个连续的第二编号中的起始编号连续,或者,所述m个连续的第一编号中的起始编号与所述n个连续的第二编号中的结束编号连续,其中,m和n为大于0的整数。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资源集合,包括: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包括第一索引值,所述第一索引值用于指示所述m个连续的第一编号的起始编号和所述m的取值,其中,所述第一索引值的候选取值个数为预定义的或者可配置的。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m个连续的第一编号中的结束编号与所述n个连续的第二编号中的起始编号连续,以及用于指示所述n的取值;或者
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m个连续的第一编号中的起始编号与所述n个连续的第二编号中的结束编号连续,以及用于指示所述n的取值。
22.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资源集合,包括: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包括第一索引值,所述第一索引值用于指示所述m个连续的第一编号的起始编号和所述m的取值,其中,所述第一索引值的候选取值个数为预定义的或者可配置的;
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资源集合,包括:
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包括第二索引值,所述第二索引值用于指示所述n个连续的第二编号的起始编号和所述n的取值,其中,所述第二索引值的候选取值个数为预定义的或者可配置的。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第一索引值与所述m个连续的第一编号的对应关系,以及第二索引值与所述m个连续的第一编号、所述n个第二编号的对应关系根据预配置的树状结构关系确定。
24.根据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资源集合包括m个第一频域资源组,所述m个第一频域资源组与m个第一编号一一对应;
所述第二资源集合包括n个第二频域资源组,所述n个第二频域资源组与n个第二编号一一对应;
其中,所述m个第一编号和所述n个第二编号满足以下情况中的一个或多个:
所述m个第一编号为离散编号;
所述n个第二编号为离散编号;
所述m个第一编号为连续编号,所述n个第二编号为连续编号,所述m个第一编号中的结束编号与所述n个第二编号中的起始编号连续,或者,所述m个第一编号中的起始编号与所述n个第二编号中的结束编号连续;
所述m个第一编号为连续编号,所述n个第二编号为连续编号,所述m个第一编号中的结束编号与所述n个第二编号中的起始编号离散,或者,所述m个第一编号中的起始编号与所述n个第二编号中的结束编号离散,其中,m和n为大于0的整数。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资源集合,包括: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包括第一位图,所述第一位图用于指示所述m个第一频域资源组的位置;
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资源集合,包括:
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包括第二位图,所述第二位图用于指示所述n个第二频域资源组的位置。
26.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m个第一编号和所述n个第二编号为所述m个第一编号为连续编号,所述n个第二编号为连续编号,所述m个第一编号中的结束编号与所述n个第二编号中的起始编号离散,或者,所述m个第一编号中的起始编号与所述n个第二编号中的结束编号离散的情况时,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资源集合,包括: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包括第一索引值,所述第一索引值指示所述m个连续的第一编号的起始编号和所述m的取值,其中,所述第一索引值的候选取值个数为预定义的或者可配置的;
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资源集合,包括:
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包括第二索引值,所述第二索引值指示所述n个连续的第二编号的起始编号和所述n的取值,其中,所述第二索引值的候选取值个数为预定义的或者可配置的。
27.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m个第一编号和所述n个第二编号为所述m个第一编号为离散编号,所述n个第二编号为连续编号的情况时,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资源集合,包括: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包括第一位图,所述第一位图用于指示所述m个第一频域资源组的位置;
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资源集合,包括:
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包括第二索引值,所述第二索引值指示所述n个连续的第二编号的起始编号和所述n的取值,其中,所述第二索引值的候选取值个数为预定义的或者可配置的。
28.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m个第一编号和所述n个第二编号为所述m个第一编号为连续编号,所述n个第二编号为离散编号的情况时,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资源集合,包括: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包括第一索引值,所述第一索引值指示所述m个连续的第一编号的起始编号和所述m的取值,其中,所述第一索引值的候选取值个数为预定义的或者可配置的;
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资源集合,包括:
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包括第二位图,所述第二位图用于指示所述n个第二频域资源组的位置。
29.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m个第一频域资源组中的每个第一频域资源组包括k1个频域资源单元,所述n个第二频域资源组中的每个第二频域资源组包括k2个频域资源单元;
其中,所述k1和k2根据所述用户设备在频域的接入带宽确定,其中,k1和k2为大于或等于1的正整数,且k1小于或等于k2。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k1由第二控制信道所占用的频域资源大小确定。
31.一种接入网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入网设备包括:
处理单元,用于确定发送传输块所在的数据信道占用的时频资源,其中,所述时频资源包括第一资源集合和第二资源集合;
发送单元,用于在第一控制信道发送对应于所述传输块的第一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资源集合以及第二控制信道的时频资源;
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在第二控制信道发送第二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资源集合。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接入网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资源集合在频域上的最大带宽小于所述第二资源集合在频域上的最大带宽。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062844.2A CN108365938B (zh) | 2017-01-26 | 2017-01-26 | 一种资源调度方法、用户设备及接入网设备 |
PCT/CN2018/074004 WO2018137659A1 (zh) | 2017-01-26 | 2018-01-24 | 一种资源调度方法、用户设备及接入网设备 |
EP18745338.6A EP3554168B1 (en) | 2017-01-26 | 2018-01-24 | Resource scheduling method, user equipment and access network device |
US16/523,990 US11234229B2 (en) | 2017-01-26 | 2019-07-26 | Resource scheduling method, user equipment, and access network device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062844.2A CN108365938B (zh) | 2017-01-26 | 2017-01-26 | 一种资源调度方法、用户设备及接入网设备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365938A CN108365938A (zh) | 2018-08-03 |
CN108365938B true CN108365938B (zh) | 2020-06-26 |
Family
ID=629780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062844.2A Active CN108365938B (zh) | 2017-01-26 | 2017-01-26 | 一种资源调度方法、用户设备及接入网设备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234229B2 (zh) |
EP (1) | EP3554168B1 (zh) |
CN (1) | CN108365938B (zh) |
WO (1) | WO2018137659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1265114B2 (en) * | 2018-08-01 | 2022-03-0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Communication resource pairing and repetition |
CN111491374B (zh) * | 2019-01-25 | 2022-06-17 | 成都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频带资源共享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
CN112312552B (zh) | 2019-07-31 | 2022-05-2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
EP4236432A4 (en) * | 2020-10-28 | 2023-12-20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METHOD AND DEVICE FOR MODEL CONFIGURATION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909327A (zh) * | 2009-06-05 | 2010-12-08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固定资源分配方法 |
CN101940052A (zh) * | 2008-02-06 | 2011-01-05 |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分配资源的方法 |
CN102577471A (zh) * | 2009-08-21 | 2012-07-11 | 捷讯研究有限公司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信息传输 |
CN103780353A (zh) * | 2008-01-04 | 2014-05-07 | 诺基亚西门子通信公司 | 在移动通信网络中进行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8245092B2 (en) * | 2008-11-03 | 2012-08-14 | Apple Inc. | Method for efficient control signaling of two codeword to one codeword transmission |
WO2011039862A1 (ja) * | 2009-09-30 | 2011-04-07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
KR101717528B1 (ko) * | 2010-02-22 | 2017-03-17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Ack/nack 정보를 전송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와, ack/nack 정보를 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
US9077385B2 (en) * | 2010-04-16 | 2015-07-07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device for receiving downlink signal |
WO2012044082A1 (ko) * | 2010-09-29 | 2012-04-05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시간 분할 듀플렉스 시스템에서 복수의 수신 확인 정보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
KR101964648B1 (ko) * | 2011-01-26 | 2019-08-07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하향링크 제어 정보를 송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
US9565655B2 (en) * | 2011-04-13 | 2017-02-07 |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detect the transmission bandwidth configuration of a channel in connection with reducing interference between channel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
US9614643B2 (en) * | 2011-07-08 | 2017-04-04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by a base st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
TW201320692A (zh) * | 2011-08-10 | 2013-05-16 | Ind Tech Res Inst | 資料傳送方法及使用此方法的基地台及用戶端設備 |
CN102263616B (zh) * | 2011-08-15 | 2018-07-20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指示控制信道的方法及装置 |
US9197387B2 (en) * | 2011-08-15 | 2015-11-24 |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 channel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
WO2013048070A1 (ko) * | 2011-09-26 | 2013-04-04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통신시스템에서 신호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
US9198200B2 (en) * | 2011-10-04 | 2015-11-24 |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 Method for contention based random access on a secondary carrier |
US10039088B2 (en) * | 2012-01-26 | 2018-07-31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cheduling communication for low capability devices |
US9497756B2 (en) * | 2012-03-25 | 2016-11-15 |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 Base station 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 |
US9949265B2 (en) * | 2012-05-04 | 2018-04-17 |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 Control channel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9532337B2 (en) * | 2012-05-19 | 2016-12-27 |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port block signaling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JP5990793B2 (ja) * | 2012-06-07 | 2016-09-14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
CN105379391B (zh) * | 2013-08-05 | 2019-04-16 | 夏普株式会社 | 终端、基站以及通信方法 |
CN105453680B (zh) * | 2013-09-26 | 2019-01-11 | 夏普株式会社 | 终端、基站以及通信方法 |
US11818717B2 (en) * | 2014-12-31 | 2023-11-14 |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plink control signaling with massive Carrier Aggregation |
US10461908B2 (en) * | 2015-11-11 | 2019-10-29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Techniques for providing channels in low latency LTE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
-
2017
- 2017-01-26 CN CN201710062844.2A patent/CN108365938B/zh active Active
-
2018
- 2018-01-24 EP EP18745338.6A patent/EP3554168B1/en active Active
- 2018-01-24 WO PCT/CN2018/074004 patent/WO2018137659A1/zh unknown
-
2019
- 2019-07-26 US US16/523,990 patent/US11234229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780353A (zh) * | 2008-01-04 | 2014-05-07 | 诺基亚西门子通信公司 | 在移动通信网络中进行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
CN101940052A (zh) * | 2008-02-06 | 2011-01-05 |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分配资源的方法 |
CN101909327A (zh) * | 2009-06-05 | 2010-12-08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固定资源分配方法 |
CN102577471A (zh) * | 2009-08-21 | 2012-07-11 | 捷讯研究有限公司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信息传输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3554168A1 (en) | 2019-10-16 |
US20190349912A1 (en) | 2019-11-14 |
US11234229B2 (en) | 2022-01-25 |
EP3554168B1 (en) | 2020-12-02 |
EP3554168A4 (en) | 2020-01-08 |
WO2018137659A1 (zh) | 2018-08-02 |
CN108365938A (zh) | 2018-08-0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20210227522A1 (en) |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for resource reservation | |
EP3664536B1 (en) | User terminal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method | |
US20160255647A1 (en) | Device-to-device data channel signaling | |
KR20200116904A (ko)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장치 및 방법, 및 컴퓨터-판독가능 저장 매체 | |
KR102773840B1 (ko) | 통신 방법, 단말기 및 네트워크 기기 | |
KR20200119781A (ko)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디바이스 및 방법, 및 컴퓨터-판독가능 저장 매체 | |
EP3544347B1 (en) |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information, network device and terminal device | |
US9236983B2 (en) | Removing interference in non-orthogonal radio access | |
US11234229B2 (en) | Resource scheduling method, user equipment, and access network device | |
US11139854B2 (en) | Method for spread spectrum communication, user equipment and base station | |
CN115134058A (zh) | 信息确定方法和装置 | |
JP2018064253A (ja) | ユーザ装置及び信号受信方法 | |
CN110291733B (zh) | 无授权传输方法、用户终端和基站 | |
CN110731115A (zh) | 用于参考信号配置的方法和装置 | |
EP3691372A1 (en) | Sps activation determination method and user equipment | |
CN111356215B (zh) |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2753257B (zh) | 由用户设备、基站执行的方法以及用户设备和基站 | |
CN111164942B (zh) | 比特到符号的映射方法和通信装置 | |
CN107708210A (zh) | 用于多用户叠加传输的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 |
JP2018064252A (ja) | ユーザ装置及び信号受信方法 | |
US20190261334A1 (en) | Transmission control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and storage medium | |
JP7335375B2 (ja) | 端末、無線通信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 |
CN111295910A (zh) | 扩频序列选择方法、发射功率的调整方法和通信装置 | |
KR102710671B1 (ko) | 자원 할당 방법 및 장치 | |
WO2019082398A1 (ja) | ユーザ装置及び基地局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