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63616B - 指示控制信道的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指示控制信道的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263616B CN102263616B CN201110233284.5A CN201110233284A CN102263616B CN 102263616 B CN102263616 B CN 102263616B CN 201110233284 A CN201110233284 A CN 201110233284A CN 102263616 B CN102263616 B CN 10226361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struction information
- information
- resource
- control channel
- c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14—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or DM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2—Intra-user or intra-terminal alloc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04L5/005—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of common pilots, i.e. pilots destined for multiple users or termina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e.g. signalling of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 H04L5/0094—Indication of how sub-channels of the path are allocated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指示控制信道的方法及装置,该指示控制信道的方法包括:对指示控制信道的指示信息进行信道化处理,其中,控制信道为新增加的控制信道区域或者在PDSCH资源上开辟的新的传输控制信息的资源上的控制信道;将处理后的指示信息发送至UE。采用本发明能够解决目前UE无法对于新增的下行控制信道进行检测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指示控制信道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中有两种帧结构,帧结构类型Type 1适用于频分全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FDD)和频分半双工。每个无线帧长为10ms,由20个时隙(slot)组成,每个时隙0.5ms,编号从0到19。其中,一个子帧(subframe)由两个连续的时隙组成,如子帧i由两个连续的时隙2i和2i+1组成。无论是半双工FDD还是全双工FDD,上下行都是在不同的频率上传输,但是对于半双工FDD,UE不能同时发送和接收数据;而对于全双工FDD就没有这个限制,即在每10ms间隔内可以有10个下行和10个上行子帧。
帧结构Type 2适用于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TDD)。一个无线帧长度为10ms,由两个长度为5ms的半帧(half-frame)组成。一个半帧由5个长度为1ms子帧组成。支持的上下行链路配置如表1所示,表中“D”表示该子帧为下行子帧,“U”表示该子帧为上行子帧,“S”表示该子帧为特殊子帧(special subframe)。特殊子帧由下行特殊子帧DwPTS,保护间隔(GP)以及上行特殊子帧UpPTS组成,总长度为1ms。每个子帧i由两个长度为0.5ms(15360×Ts)的时隙2i和2i+1组成。
表1上下行链路配置
帧结构Type 2支持5ms和10ms两种下行-上行转换周期。在5ms的上下行转换周期中,两个半帧都有特殊子帧。在10ms的上下行转换周期中,只有第一个半帧有特殊子帧。子帧0、5和DwPTS通常被预留为下行传输。UpPTS和紧接着特殊子帧的下一个子帧总是预留为上行传输。因此对5ms的上下行转换周期,UpPTS、子帧2和子帧7预留为上行传输;对10ms的上下行转换周期,UpPTS、子帧2预留为上行传输。
LTE中定义了如下三种下行物理控制信道:物理下行控制格式指示信道(PhysicalControl Format Indicator Channel,PCFICH)、物理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指示信道(Physical Hybrid Automatic Retransmission Request Indicator Channel,PHICH)、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
其中,PCFICH承载的信息用于指示在一个子帧里传输PDCCH的正交频分复用(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符号的数目,在子帧的第一个OFDM符号上发送,所在频率位置由系统下行带宽与小区标识(Identity,简称为ID)确定。
PHICH用于承载上行传输数据的肯定应答/否定应答(ACK/NACK)反馈信息。PHICH的数目、时频位置可由PHICH所在的下行载波的物理广播信道(Physical BroadcastChannel,PBCH)中的系统消息和小区ID确定。
PDCCH用于承载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包括: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PUSCH)的调度信息、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PDSCH)的调度信息以及上行功率控制信息。
对于FDD,当UE在子帧n检测到属于该UE的承载PUSCH的调度信息的PDCCH信道,或者该UE在子帧n接收到属于该UE的PUSCH对应的PHICH时,根据情况UE将在子帧n+4上发送PUSCH的数据。
对于TDD上下行链路配置1~6,当UE在子帧n检测到属于该UE的承载PUSCH调度信息的PDCCH信道,或者,该UE在子帧n接收到属于该UE的PUSCH对应的PHICH时,根据情况UE将在子帧n+k上发送PUSCH的数据。对于TDD上下行链路配置0,当UE在子帧n检测到属于该UE的承载PUSCH调度信息的PDCCH信道,并且调度信息中上行索引ULIndex信令的高位为1,或者当UE在子帧0和子帧5上接收到属于该UE的PUSCH对应的PHICH,并且IPHICH=0,根据情况UE将在子帧n+k上发送PUSCH的数据。当UE在子帧n检测到属于该UE的承载PUSCH的调度信息的PDCCH信道,并且调度信息中UL Index信令的低位为1,或者当UE在子帧0和子帧5上接收到属于该UE的PUSCH的对应的PHICH,并且IPHICH=1,根据情况,UE将在子帧n+7上发送PUSCH的数据。上述k值,如表2所示;
表2TDD配置0-6对应的k值示意表
在LTE系统的版本(Release,R)8/9中,为了对信道的质量进行测量以及对接收的数据符号进行解调,设计了CRS(Common Reference Signal,公共参考信号)。UE(UserEquipment,用户设备)可以通过CRS进行信道的测量,从而支持UE进行小区重选和切换到目标小区,并且在UE连接状态进行信道质量的测量。当干扰级别较高时,物理层可以通过高层相关的无线链路连接失败信令断开连接。在LTE R10中为了进一步提高小区平均的频谱利用率和小区边缘频谱利用率以及各个UE的吞吐率,分别定义了两种参考信号:信道信息参考信号(CSI-RS)和解调参考信号(DMRS),其中,CSI-RS用于信道的测量,通过对CSI-RS的测量可以计算出UE需要向基站eNB反馈的预编码矩阵索引(Precoding Matrix Indicator,PMI)、信道质量信息指示(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CQI)以及秩指示(RankIndicator,RI)。DMRS用于下行共享信道的解调,利用DMRS解调可以利用波束的方法减少不同接收侧和不同小区之间的干扰,而且可以减少码本粒度造成的性能下降,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下行控制信令的开销。
在LTE R8、R9和R10中,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主要分布在一个子帧的前1、2或者3个OFDM,具体分布需要按照不同的子帧类型和CRS的端口数目来配置,如表3所示。
表3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分布
实施时,每个接收侧需要根据接收的前三个符号进行盲检,盲检的起始位置和控制信道的元素数目,与分配给接收侧的无线网络暂时标识和不同控制信息有关。一般可以把控制信息分为公有控制信息和专有控制信息,公有控制信息一般放置在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公共搜索空间,专有控制信息可以放置在公共所有空间和专用搜索空间。接收侧在盲检后确定当前子帧是否存在公共系统消息、下行调度或者上行调度信息。由于这种下行控制信息没有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反馈,所以需要保证检测的误码率尽可能低。
为了获得更大的工作频谱和系统带宽,一个直接技术是将几个分布在不同频段上的连续分量载频(频谱)(Component Carrier)采用载波聚集(Carrier Aggregation)技术聚合起来,形成LTE-Advanced可以使用的带宽,例如:100MHz。即对于聚集后的频谱,被划分为n个分量载频(频谱),每个分量载频(频谱)内的频谱是连续的。频谱划分为两类主分类载波(PCC)和辅分量载波(SCC),也称为主小区和辅小区。
在LTE R10异构网下,由于不同基站类型有较强的干扰,考虑了宏基站(MacroeNodeB)对微基站(Pico)的干扰问题和家庭基站(Home eNodeB)对宏基站(Macro eNodeB)干扰问题,提出利用资源静默的方法来解决不同类型基站之间的相互干扰问题,具体的资源静默方法可以分为基于子帧的静默(Muting)方法,例如:ABS(Almost Blank Subframe,数据空子帧)的方法;还可以为基于资源元素的方法,例如:CRS静默方法。
但是,以上方法不但增加了资源的浪费,而且对于调度带来了极大的限制,特别是在考虑Macro eNodeB的ABS配置时,如果Pico的分布较多,Macro eNodeB配置的ABS较多,这样会给Macro eNodeB带来较大的影响,在增加资源浪费的同时还增加了调度时延;而且无法解决CRS资源和数据资源的干扰问题,对于静默CRS的方法亦无法解决数据资源之间的干扰。另外,以上方法的后向兼容性不好,在增加接入时延的同时可能需要更多的标准化努力。
在LTE R11阶段考虑引入更多的用户PDSCH区域上发射数据,目前配置的最多4个OFDM符号的容量就可能不足以满足需要,为了提供经济与大容量的控制信道,就需要设计一种增强的控制信道区域,或需要在PDSCH资源上开辟新的传输控制信息的资源。但是目前对于新资源上的控制信息的传输方式并没有进行确定,而旧版本的控制信息的传输方式又不能够保证新资源上的控制信息的传输的准确性。
针对相关技术中目前对于新资源上的控制信息的传输方式并没有进行确定,而旧版本的控制信息的传输方式又不能够保证新资源上的控制信息的传输的准确性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指示控制信道的方法及装置,以至少解决上述目前对于新资源上的控制信息的传输方式并没有进行确定,而旧版本的控制信息的传输方式又不能够保证新资源上的控制信息的传输的准确性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指示控制信道的方法,包括:对指示控制信道的指示信息进行信道化处理,其中,所述控制信道为新增加的控制信道区域或者在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资源上开辟的新的传输控制信息的资源上的控制信道;将处理后的指示信息发送至用户设备UE。
优选的,所述将处理后的指示信息发送至UE之后,还包括:所述UE接收所述指示信息,根据所述指示信息检测所述控制信道。
优选的,所述指示信息包括下列至少之一:控制信道区域的时域位置;所述控制信道区域的频域位置;指示所述控制信道区域的方法类型;指示所述控制信道在所述控制信道区域上的资源分配的方式;指示所述控制信道上所承载的控制信令与其所调度的数据在时间上的映射关系。
优选的,所述信道化处理包括以下编码、调制、层映射、天线端口映射信道化过程。
优选的,所述指示信息承载于指定的物理或逻辑资源上。
优选的,所述指示信息承载于指定的物理或逻辑资源上,包括下列至少之一:所述指示信息单独承载于所述物理或逻辑资源上;所述指示信息附加循环校验码CRC承载于所述物理或逻辑资源上;所述指示信息和其他控制信息共同附加所述CRC承载于所述物理或逻辑资源上。
优选的,所述物理或逻辑资源包括:传输控制信息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的逻辑资源CCE;或者所述PDSCH上的资源。
优选的,所述PDSCH上的资源包括除去所述PDCCH所占用的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外的其他OFDM符号资源。
优选的,所述指示信息承载于所述CCE上时,将所述指示信息承载在连续的CCE上,其中,所述指示信息的起始位置为预定义的至少一个CCE编号中的一个,所述预定义的CCE是承载所述指示信息的CCE个数的整数倍。
优选的,只预定一个CCE编号情况下,所述指示信息的起始位置为下列任意之一:位于所述CCE编号之始;位于所述CCE编号之末;位于一个指定位置,其中,所述指定位置为按照预设算法计算出的一个位置。
优选的,所述UE接收所述指示信息包括:所述指示信息单独承载于所述物理或逻辑资源上时,所述UE获取所述CCE上的数据,并从指定位置上取出经过所述信道化处理的指示信息数据,解码后获得所述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附加循环校验码CRC承载于所述物理或逻辑资源上时,所述UE获取所述CCE上的数据,并从指定位置上取出经过所述信道化处理的指示信息数据,解码后利用所述CRC校验获得的信息,确定校验通过的信息为所述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和其他控制信息共同附加所述CRC承载于所述物理或逻辑资源上时,所述UE获取所述CCE上的数据,并从指定位置上取出经过所述信道化处理的指示信息和所述其他控制信息数据,解码后利用所述CRC校验获得的信息,确定校验通过的信息为所述指示信息与所述控制信息共同信息,从所述共同信息中获取所述指示信息。
优选的,所述指示信息承载于所述CCE上时,将所述指示信息承载在连续的CCE上,其中,所述起始位置的CCE编号是承载所述指示信息的CCE个数的整数倍,并在预定义的至少一个可能位置中的选择一个位置。
优选的,所述UE接收所述指示信息包括:所述指示信息附加循环校验码CRC承载于所述物理或逻辑资源上时,所述UE获取所述CCE上的数据,并试探从至少一个预定义的位置上取出经过所述信道化处理的指示信息数据,解码后利用所述CRC校验获得的信息,确定校验通过的信息为所述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和其他控制信息共同附加所述CRC承载于所述物理或逻辑资源上时,所述UE获取所述CCE上的数据,并试探从至少一个预定义的位置上取出经过所述信道化处理的指示信息和所述其他控制信息数据,解码后利用所述CRC校验获得的信息,确定校验通过的信息为所述指示信息与所述控制信息共同信息,从所述共同信息中获取所述指示信息。
优选的,所述指示信息承载于所述PDSCH上的资源时,将映射到天线端口的所述指示信息的数据映射到所述PDSCH区域中的预定位置,其中,所述预定位置根据当前系统的带宽以及小区的标识ID确定。
优选的,所述将映射到天线端口的所述指示信息的数据映射到所述PDSCH区域中的预定位置,包括:将待映射符号进行分组,每组含有m3个符号,按照一组符号对应一个邻近资源单位进行映射,其中所述m3是预定义数目,映射所述待映射符号的所述邻近资源单位之间的间隔为预定义间隔。
优选的,所述PDSCH上的资源包括除去所述PDCCH所占用的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外的其他OFDM符号资源。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指示控制信道的装置,包括:处理模块,用于对指示控制信道的指示信息进行信道化处理,其中,所述控制信道为新增加的控制信道区域或者在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资源上开辟的新的传输控制信息的资源上的控制信道;发送模块,用于将处理后的指示信息发送至用户设备UE。
优选的,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将所述指示信息承载于指定的物理或逻辑资源上。
优选的,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所述指示信息承载于下列至少之一的物理或逻辑资源上:所述指示信息单独承载于所述物理或逻辑资源上;所述指示信息附加循环校验码CRC承载于所述物理或逻辑资源上;所述指示信息和其他控制信息共同附加所述CRC承载于所述物理或逻辑资源上。
优选的,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所述指示信息承载于所述CCE上时,将所述指示信息承载在连续的CCE上,其中,所述指示信息的起始位置为预定义的至少一个CCE编号中一个,所述预定义的CCE是承载所述指示信息的CCE个数的整数倍。
优选的,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所述指示信息承载于所述PDSCH上的资源时,将映射到天线端口的所述指示信息的数据映射到所述PDSCH区域中的预定位置,其中,所述预定位置根据当前系统的带宽以及小区的标识ID确定。
优选的,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将待映射符号进行分组,每组含有m3个符号,按照一组符号对应一个邻近资源单位进行映射,其中所述m3是预定义数目,映射所述待映射符号的所述邻近资源单位之间的间隔为预定义间隔。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为保证UE对新的控制资源上的信息的正确方便接收,设置了新的指示信息,并利用新的指示信息指示控制信息,后续UE可以根据指示信息对控制信息进行检测,实现新资源上的信息的正确方便接收。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指示控制信道的方法的处理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例二的频域位置信息的位置与大小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信息位不够固定尺寸的大小,剩余位置用0填充的示意图;
图4A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指示信息经过数据化处理的第一种流程图;
图4B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指示信息经过数据化处理的第二种流程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例十的不附加CRC的指示信息的处理流程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例十的指示信息在CCE上的位置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例十一的附加CRC的指示信息的处理流程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例十一的指示信息在CCE上的位置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例十二的指示信息和其他控制信息共同附加CRC的处理流程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例十二的指示信息在CCE上的位置的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例十三的映射到天线端口的数据映射到PDSCH区域中的预定位置的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指示控制信道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相关技术中提到,在LTE R11阶段考虑引入更多的用户PDSCH区域上发射数据,目前配置的最多4个OFDM符号的容量就可能不足以满足需要,为了提供经济与大容量的控制信道,就需要设计一种增强的控制信道区域,或需要在PDSCH资源上开辟新的传输控制信息的资源。但是目前对于新资源上的控制信息的传输方式并没有进行确定,而旧版本的控制信息的传输方式又不能够保证新资源上的控制信息的传输的准确性。
为了保证UE对新的控制资源上的信息的正确方便接收,就需要对新资源上传输控制信息的方式进行一些必要的指示。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指示控制信道的方法,其处理流程如图1所示,包括:
步骤S102、对指示控制信道的指示信息进行信道化处理;
其中,步骤S102中涉及的控制信道为新增加的控制信道区域或者在PDSCH资源上开辟的新的传输控制信息的资源上的控制信道;
步骤S104、将处理后的指示信息发送至用户设备UE。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为保证UE对新的控制资源上的信息的正确方便接收,设置了新的指示信息,并利用新的指示信息指示控制信息,后续UE可以根据指示信息对控制信息进行检测,实现新资源上的信息的正确方便接收。
实施时,将处理后的指示信息发送至UE之后,UE接收指示信息,进而能够根据指示信息检测控制信道。若指示信息指示不存在控制信道,UE就不需要对UE进行检测,从而节省资源;若指示信息指示存在控制信道,UE就根据指示信息查找控制信道的位置,并对其进行检测,针对性强,不需要采用轮询或其他方式对所有的资源进行查找,同样能够达到节省资源的目的,并且能够增加调度UE的容量。
指示信息的目的是用于指示控制信道,因此,指示信息包括能够指示控制信息的各种信息,例如,控制信道区域的时域位置,再例如,控制信道区域的频域位置,指示控制信道区域的方法类型(说明以什么方法来指示控制信道区域),指示控制信道在控制信道区域上的资源分配的方式,指示控制信道上所承载的控制信令与其所调度的数据在时间上的映射关系,等等。在具体实施时,可以采用上述各种信息中的任意一种作为指示信息,也可能采用其中的任意几种的组合作为指示信息,只要其单独的信息或者组合信息能够达到指示控制信道的目的即可。
现以几个具体实施例对指示信息的类型及相应的设置进行详细进行说明。
实施例一:本实施例中指示信息只包括控制信道区域的时域位置信息
例1、控制信道区域在第1个时隙上:
方法1、
控制信道区域为第1个时隙从第S个OFDM符号开始的连续K个OFDM符号;
应用1、S、K由指示信息给出;
应用2、S为预定义,K由指示信息给出;
应用3、S由指示信息给出,K为预定义。
方法2、
控制信道区域为第1个时隙从第1个OFDM符号开始的连续K个OFDM符号;K由指示信息给出。
例2、控制信道区域在第2个时隙上:
方法1、
控制信道区域为第2个时隙从第S个OFDM符号开始的连续K个OFDM符号;
应用1、S、K由指示信息给出;
应用2、S为预定义,K由指示信息给出;
应用3、S由指示信息给出,K为预定义。
方法2、
控制信道区域为第2个时隙从第1个OFDM符号开始的连续K个OFDM符号;K由指示信息给出。
例3、控制信道区域在第1或第2个时隙上:
由指示信息给出控制信道区域所在的时隙。
实施例二:本实施例中指示信息只包括控制信道区域的频域位置信息
例1、频域区域为k2个这样子区域的和(并),这里的任意一个子区域是:从预定的一个起始位置开始按增序连续m2*P2个资源块RB;其中P2是预定的,k2个起始位置是预定义的,m2由指示信息给出。其示意图如图2所示。
例2、采用文档3GPP TS 36.213中资源分配(Resource allocation)所使用的typ0/1/2提到的方法。
实施例三:本实施例中指示信息包括控制信道区域的频域位置信息+指示控制信道区域的方法
指示信息给出对频域位置的指示,同时给出指示频域位置的方法。
具体应用,基站配置了多种指示频域位置的方法,UE需要使用正确的方法去理解基站给出的频域位置的指示,这样才能得到关于频域位置的信息。
更进一步,指示控制信道区域的方法,使用bit的0、1组合明确告诉UE现在使用的指示控制区域的方法,例如表四:
表四
实施例四:本实施例中指示信息包括控制信道区域的频域位置信息+控制信道在控制信道区域上的资源分配的方式
具体应用,一个控制信道在控制信道区域上的分配到的频域资源可以是连续的,也可是分隔的,也可以是虚拟分布似的,还可以是与其它控制信道资源交织;所以在有多种配置且不预定的情况下,应当指出控制信道在控制信道区域上的资源分配方式。
实施例五:本实施例中指示信息包括控制信道区域的频域位置信息+控制信道在控制信道区域上的资源分配的方式
实施例六:本实施例中指示信息包括控制信道区域的频域位置信息+指示控制信道区域的方法+控制信道在控制信道区域上的资源分配的方式
实施例七:本实施例中指示信息包括控制信道区域的时域位置信息+指示控制信道区域的方法+控制信道在控制信道区域上的资源分配的方式
实施例八:本实施例中指示信息包括控制信道区域的时域位置信息+控制信道上所承载的控制信令与其所调度的数据在时间上的关系
实施例九:本实施例中指示信息包括控制信道区域的频域位置信息+控制信道上所承载的控制信令与其所调度的数据在时间上的关系
控制信道在第n子帧上发出,根据控制信道发射的数据在第n+k帧发出,其中k由指示信息给出。
更进一步,指示信息在形成0、1bit信息串的过程中,为了得到预定的bit数量,可以增加占位bit。占位bit应位于信息串的尾部,并以0的形式出现。其示意图请参见图3。
在图1所示流程中提到对指示信道进行信道化处理,其中涉及的信道化处理可以包括以下编码、调制、层映射、天线端口映射信道化过程。由于指示信息不能够单独存在,因此,需要将指示信息承载于指定的物理或逻辑资源上。承载指示信息的资源不同,相应的处理流程也不同。例如,指示信息经过数据化处理的流程如图4A所示,包括:包含控制信道指示信息的数据经编码、承载于逻辑资源上、经其他信道化处理后发射;或者如图4B所示,包含控制信道指示信息的数据经信道化处理、承载于物理资源上处理后发射。
实施时,指示信息承载于指定的物理或逻辑资源上存在多种承载形式,例如,指示信息可以单独承载于物理或逻辑资源上,为保证指示信息的准确性,指示信息也可以附加循环校验码CRC承载于物理或逻辑资源上,为充分利用资源,避免资源的浪费,指示信息还可以和其他控制信息共同附加CRC承载于物理或逻辑资源上。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物理或逻辑资源可以选择传输控制信息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的逻辑资源CCE或者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上的资源。实施时,还可以采用其他资源,能够承载指示信息并将其发送至UE即可。
其中,上述的PDSCH上的资源优选的采用OFDM符号资源,具体的,是除去PDCCH所占用的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外的其他OFDM符号资源。在具体应用时,可以将指示信息承载在任意能够使用的OFDM符号上,也可以占用不止一个OFDM符号,例如2个、3个,等等,不超过能够使用的OFDM符号数即可。
当指示信息承载于CCE上时,将指示信息承载在连续的CCE上,其中,指示信息起始位置为预定义的至少一个CCE编号中的一个,,预定义的CCE是承载指示信息的CCE个数的整数倍。其中,预定义起始位置仅为一个时时,优选的,指示信息的起始位置可以为下列任意之一:位于CCE编号之始;位于CCE编号之末;或者还可以位于一个指定位置,其中,指定位置为按照预设算法计算出的一个位置。预设算法优选的可以选择3GPP TS 36.213中PDCCH的公有搜索空间位置算法,或者其他位置算法,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另外,指示信息预定义起始位置为多于一个时,优选的,预定义的有限个数可能CCE编号按预定义的算法算出,预设算法优选的可以选择3GPP TS 36.213中PDCCH的公有搜索空间位置算法,或者其他位置算法,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根据指示信息承载在物理或逻辑资源上的方式不同,后续UE接收指示信息后的处理方式也不同,具体的,包括如下几种情况:
情况A、指示信息单独承载于物理或逻辑资源上时,UE获取CCE上的数据,并从指定位置上取出经过信道化处理的指示信息数据,解码后获得指示信息;
情况B、指示信息附加循环校验码CRC承载于物理或逻辑资源上时,UE获取CCE上的数据,并从指定位置上取出经过信道化处理的指示信息数据,解码后利用CRC校验获得的信息,确定校验通过的信息为指示信息;
情况C、指示信息和其他控制信息共同附加CRC承载于物理或逻辑资源上时,UE获取CCE上的数据,并从指定位置上取出经过信道化处理的指示信息和其他控制信息数据,解码后利用CRC校验获得的信息,确定校验通过的信息为指示信息与控制信息共同信息,从共同信息中获取指示信息。
上述的情况A-C是针对当预定义指示信息起始位置仅为一个CCE编号的情况下进行说明的,实际应用中,预定义指示信息起始位置也可能为多于一个CCE编号,此时,必须利用CRC对信息进行验证,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具体的,包括如下几种情况:
情况D、指示信息附加CRC承载于物理或逻辑资源上时,UE获取CCE上的数据,并试探从预定义的至少一个可能位置上取出经过信道化处理的所有可能的指示信息数据,解码后利用CRC校验获得的信息,确定校验通过的信息为指示信息;
情况E、指示信息和其他控制信息共同附加CRC承载于物理或逻辑资源上时,UE获取CCE上的数据,并试探从预定义的至少一个可能位置上取出经过信道化处理的所有可能的指示信息和其他控制信息数据,解码后利用CRC校验获得的信息,确定校验通过的信息为指示信息与控制信息共同信息,从共同信息中获取指示信息。
实施时,指示信息承载于PDSCH上的资源时,将映射到天线端口的指示信息的数据映射到PDSCH区域中的预定位置,其中,预定位置根据当前系统的带宽以及小区的标识ID确定。其中,将所述的待映射符号进行分组,每组含有m3个符号,按照一组符号对应一个邻近资源单位进行映射,其中所述m3是预定义数目,映射了符号的邻近资源单位之间的间隔为预定义的。后续处理中遵守预定义的规则。
下面结合不同的场景进行具体的实施例阐述。
场景1:将关于UE检测控制信道的指示信息承载于PDCCH所使用逻辑资源CCE上,经过信道化处理后发射出去。
实施例十:本例中指示信息不附加CRC
UE检测控制信道的指示信息不附加CRC,编码后承载于PDCCH所使用逻辑资源CCE上,经过信道化处理后发射出去。具体的处理过程如图5所示,包括:控制信道指示信息经信道纠错编码、放在PDCCH的逻辑资源CCE上、对CCE上的数据进行加扰、调制、层映射、到天线端口上数据的映射、天线端口上数据到物理资源上的映射后发射至UE。
其中,指示信息起始位置为预定义的CCE编号,指示信息放在连续的CCE上,并且指示信息起始位置的CCE编号是所使用的CCE个数的整数倍。其示意图请参见图6。本实施例中,指示信息的起始位置可以有如下几种设置方式:
方法1,指示信息的起始位置位于CCE编号之始。
方法2,指示信息的起始位置位于CCE编号之末。
方法3,指示信息的起始位置按照3GPPTS 36.213中PDCCH的公有搜索空间位置算法计算,预定义计算出的位置中的一个。
具体应用,UE获得CCE上的数据,从预定义的位置上,取出关于经过编码的指示信息数据,解码后获得指示信息。
实施例十一:本例中指示信息附加CRC
关于UE检测控制信道的指示信息附加CRC,编码后承载于PDCCH所使用逻辑资源CCE上,经过信道化处理后发射出去。具体的处理过程如图7所示,包括:
控制信道指示信息只根据控制信道指示信息计算CRC,并附加于控制信道指示信息后;
对控制信道指示信息+CRC进行信道纠错编码;
放在PDCCH的逻辑资源CCE上;
对CCE上的数据进行加扰;
进而经调制、层映射、到天线端口上数据的映射、天线端口上数据到物理资源上的映射后发射至UE。
本实施例中,指示信息放在连续的CCE上,并且指示信息起始位置的CCE编号是所使用的CCE个数的整数倍。指示信息起始位置为预定义的至少一个CCE编号中的一个。其示意图如图8所示。
本实施例中如何确定指示信息的位置采用如下两种不同的处理方式:
方法1、由关于UE检测控制信道的指示信息计算得到CRC,将关于UE检测控制信道的指示信息附加CRC,编码后承载于PDCCH所使用逻辑资源CCE上,经过信道化处理后发射出去。指示信息放在连续的CCE上,并且指示信息起始位置的CCE编号是所使用的CCE个数的整数倍。指示信息起始位置为预定义的CCE编号,预定义的指示信息起始位置仅为一个CCE编号,包括指示信息的起始位置位于CCE编号之始,或指示信息的起始位置位于CCE编号之末,或指示信息的起始位置按照3GPP TS 36.213中PDCCH的公有搜索空间位置算法计算,预定义计算出的位置中的一个。
方法2、由关于UE检测控制信道的指示信息计算得到CRC,将关于UE检测控制信道的指示信息附加CRC,编码后承载于PDCCH所使用逻辑资源CCE上,经过信道化处理后发射出去。指示信息放在连续的CCE上,并且指示信息起始位置的CCE编号是所使用的CCE个数的整数倍。指示信息起始位置为预定义的至少一个CCE位置中的一个,预定义的指示信息起始位置为多于一个CCE编号,UE不预先确定基站会使用哪个具体位置,预定义的指示信息起始位置按照3GPP TS 36.213中PDCCH的公有搜索空间位置算法计算。。
具体应用,UE获得CCE上的数据,依次从可能的几个的位置上,取出关于经过编码的指示信息数据,解码后利用CRC校验指示信息数据,校验通过指示信息数据,为目标指示信息数据。
实施例十二:本例中指示信息和其他控制信息共同附加CRC
将关于UE检测控制信道的指示信息与其它控制信息一并附加CRC,编码后承载于PDCCH所使用逻辑资源CCE上,经过信道化处理后发射出去。具体的处理过程如图9所示,包括:
根据计算其它信息+控制信道指示信息CRC,并将CRC附加于其他信息+控制信道指示信息后;
对其它信息+控制信道指示信息+CRC进行信道纠错编码;
将其放在PDCCH的逻辑单元CCE上;
对CCE上的数据进行干扰;
进而经调制、层映射、到天线端口上数据的映射、天线端口上数据到物理资源上的映射后发射至UE。
指示信息放在连续的CCE上,并且指示信息起始位置的CCE编号是所使用的CCE个数的整数倍。指示信息起始位置为预定义至少一个CCE编号中的一个。其示意图如图10所示。
本实施例中如何确定指示信息的位置采用如下两种不同的处理方式:
方法1:由关于UE检测控制信道的指示信息及其它的控制信息一并计算得到CRC,将关于UE检测控制信道的指示信息与所述其它的控制信息附加CRC,编码后承载于PDCCH所使用逻辑资源CCE上,经过信道化处理后发射出去。指示信息放在连续的CCE上,并且指示信息起始位置的CCE编号是所使用的CCE个数的整数倍。指示信息起始位置为预定义的CCE编号,预定义的指示信息起始位置仅为一个CCE编号,包括指示信息的起始位置位于CCE编号之始,或指示信息的起始位置位于CCE编号之末,或指示信息的起始位置按照3GPPTS36.213中PDCCH的公有搜索空间位置算法计算,预定义计算出的位置中的一个。
方法2:由关于UE检测控制信道的指示信息及其它的控制信息一并计算得到CRC,将关于UE检测控制信道的指示信息与所述其它的控制信息附加CRC,编码后承载于PDCCH所使用逻辑资源CCE上,经过信道化处理后发射出去。指示信息放在连续的CCE上,并且指示信息起始位置的CCE编号是所使用的CCE个数的整数倍。指示信息起始位置为预定义的至少一个CCE位置中的一个,预定义的指示信息起始位置为多于一个CCE编号,UE不预先确定基站会使用哪个具体位置,预定义的起始位置按照3GPP TS 36.213中PDCCH的公有搜索空间位置算法计算。
具体应用,UE获得CCE上的数据,依次从可能的几个的位置上,取出关于经过编码的指示信息与所述其它控制信息共同数据,解码后利用CRC校验指示信息与所述其它控制信息共同数据,校验通过的数据,为目标指示信息与所述其它控制信息共同数据,再从共同数据中获得控制信道的指示信息。
场景2:将关于UE检测控制信道的指示信息承载于PDSCH上的资源(除去PDCCH所占用OFDM符号外,其它剩余的OFDM符号资源),经过信道化处理后发射出去。
实施例十三:本例中指示信息承载于PDSCH上的资源
将关于UE检测控制信道的指示信息承载于PDSCH上的资源,经过信道化处理后发射出去。将映射到天线端口的数据映射到PDSCH区域中的预定位置。这个预定的位置应当与系统的带宽、小区ID有关。
映射到天线端口的数据映射到PDSCH区域中的预定位置的具体映射方法如下:
将关于UE检测控制信道的指示信息承载于PDSCH上的资源,经过信道化处理后发射出去。将映射到天线端口的数据映射到PDSCH区域中的预定位置。这个预定的位置应当与系统的带宽、小区ID有关。设邻近资源分配单位含有m3个符号(意思是这m3个符号需要放在邻近的资源上,不能分隔或分隔太大,即预定间隔),记为P(待映射符号的单位);邻近资源单位(资源单位,一个单位里提供的可映射资源是邻近的),记为Q,能提供对m3个符号的映射。天线端口上待映射符号为n3个P,PDSCH上限制的可提供映射的资源为n4个Q,其中n4≥n3,则n3个P应在n4个Q上尽量等间隔映射。其中m3是预定义的。映射后的资源示意图如图11所示。
实施例十四
将关于UE检测控制信道的指示信息承载于PDSCH上的资源,经过信道化处理后发射出去。控制信道指示信息为2bit,使用(3,2)分组码进行信道编码,再进行重复k次,得到编码后的指示信息数据。其中,k的取值由涉及的相关协议或其他情况而定,优选的,k的取值范围设置为10-20中的整数,若协议不同或者资源不同,k的取值上限也可能是30、40、50、60甚至更多,其下限也可能是小于10的整数,如0-9任意数值。
实施例十五
将关于UE检测控制信道的指示信息承载于PDSCH上的资源,经过信道化处理后发射出去。控制信道指示信息为3bit,使用(4,3)分组码进行信道编码,再进行重复k次,得到编码后的指示信息数据。k的取值范围10-20中的整数。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指示控制信道的装置,其结构示意图如图12所示,包括:
处理模块1201,用于对指示控制信道的指示信息进行信道化处理,其中,控制信道为新增加的控制信道区域或者在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资源上开辟的新的传输控制信息的资源上的控制信道;
发送模块1202,与处理模块1201相连,用于将处理后的指示信息发送至用户设备UE。
在一个实施例中,优选的,处理模块1201还可以用于将指示信息承载于指定的物理或逻辑资源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优选的,处理模块1201还可以用于指示信息承载于下列至少之一的物理或逻辑资源上:
指示信息单独承载于物理或逻辑资源上;
指示信息附加循环校验码CRC承载于物理或逻辑资源上;
指示信息和其他控制信息共同附加CRC承载于物理或逻辑资源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优选的,处理模块1201还可以用于指示信息承载于CCE上时,将指示信息承载在连续的CCE上,其中,指示信息的起始位置为预定义的至少一个CCE编号中一个,预定义的CCE是承载指示信息的CCE个数的整数倍。
在一个实施例中,优选的,处理模块1201还可以用于指示信息承载于PDSCH上的资源时,将映射到天线端口的指示信息的数据映射到PDSCH区域中的预定位置,其中,预定位置根据当前系统的带宽以及小区的标识ID确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优选的,处理模块1201还可以用于将待映射符号进行分组,每组含有m3个符号,按照一组符号对应一个邻近资源单位进行映射,其中m3是预定义数目,映射待映射符号的邻近资源单位之间的间隔为预定义间隔。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发明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为保证UE对新的控制资源上的信息的正确方便接收,设置了新的指示信息,并利用新的指示信息指示控制信息,后续UE可以根据指示信息对控制信息进行检测,实现新资源上的信息的正确方便接收。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的本发明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以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或者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可选地,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这样,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6)
1.一种指示控制信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对指示控制信道的指示信息进行信道化处理,其中,所述控制信道为新增加的控制信道区域或者在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资源上开辟的新的传输控制信息的资源上的控制信道;
将处理后的指示信息发送至用户设备UE;
其中,所述指示信息包括下列至少之一:指示所述控制信道区域的方法类型;指示所述控制信道在所述控制信道区域上的资源分配的方式;指示所述控制信道上所承载的控制信令与其所调度的数据在时间上的映射关系;
其中,所述指示信息承载于指定的物理或逻辑资源上;
其中,所述指示信息承载于指定的物理或逻辑资源上,包括下列至少之一:所述指示信息单独承载于所述物理或逻辑资源上;所述指示信息附加循环校验码CRC承载于所述物理或逻辑资源上;所述指示信息和其他控制信息共同附加所述CRC承载于所述物理或逻辑资源上;
其中,所述指示信息承载于所述PDSCH上的资源时,将映射到天线端口的所述指示信息的数据映射到所述PDSCH区域中的预定位置,其中,所述预定位置根据当前系统的带宽以及小区的标识ID确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处理后的指示信息发送至UE之后,还包括:所述UE接收所述指示信息,根据所述指示信息检测所述控制信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信息还包括下列至少之一:
控制信道区域的时域位置;
所述控制信道区域的频域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道化处理包括:编码、调制、层映射、天线端口映射信道化过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物理或逻辑资源包括:传输控制信息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的逻辑资源CCE;或者所述PDSCH上的资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PDSCH上的资源包括除去所述PDCCH所占用的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外的其他OFDM符号资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信息承载于CCE上时,将所述指示信息承载在连续的CCE上,其中,所述指示信息的起始位置为预定义的至少一个CCE编号中的一个,所述预定义的CCE是承载所述指示信息的CCE个数的整数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信息的起始位置为下列任意之一:
位于所述CCE编号之始;
位于所述CCE编号之末;
位于一个指定位置,其中,所述指定位置为按照预设算法计算出的一个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UE接收所述指示信息包括:
所述指示信息单独承载于所述物理或逻辑资源上时,所述UE获取所述CCE上的数据,并从指定位置上取出经过所述信道化处理的指示信息数据,解码后获得所述指示信息;
所述指示信息附加循环校验码CRC承载于所述物理或逻辑资源上时,所述UE获取所述CCE上的数据,并从指定位置上取出经过所述信道化处理的指示信息数据,解码后利用所述CRC校验获得的信息,确定校验通过的信息为所述指示信息;
所述指示信息和其他控制信息共同附加所述CRC承载于所述物理或逻辑资源上时,所述UE获取所述CCE上的数据,并从指定位置上取出经过所述信道化处理的指示信息和所述其他控制信息数据,解码后利用所述CRC校验获得的信息,确定校验通过的信息为所述指示信息与所述控制信息共同信息,从所述共同信息中获取所述指示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信息承载于CCE上时,将所述指示信息承载在连续的CCE上,其中,起始位置的CCE编号是承载所述指示信息的CCE个数的整数倍,并在预定义的至少一个可能位置中的选择一个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UE接收所述指示信息包括:
所述指示信息附加CRC承载于所述物理或逻辑资源上时,所述UE获取所述CCE上的数据,并试探从预定义的所述至少一个可能位置上取出经过所述信道化处理的所有可能的指示信息数据,解码后利用所述CRC校验获得的信息,确定校验通过的信息为所述指示信息;
所述指示信息和其他控制信息共同附加所述CRC承载于所述物理或逻辑资源上时,所述UE获取所述CCE上的数据,并试探从预定义的所述至少一个可能位置上取出经过所述信道化处理的所有可能的指示信息和所述其他控制信息数据,解码后利用所述CRC校验获得的信息,确定校验通过的信息为所述指示信息与所述控制信息共同信息,从所述共同信息中获取所述指示信息。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映射到天线端口的所述指示信息的数据映射到所述PDSCH区域中的预定位置,包括:将待映射符号进行分组,每组含有m3个符号,按照一组符号对应一个邻近资源单位进行映射,其中所述m3是预定义数目,映射所述待映射符号的所述邻近资源单位之间的间隔为预定义间隔。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PDSCH上的资源包括除去所述PDCCH所占用的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外的其他OFDM符号资源。
14.一种指示控制信道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模块,用于对指示控制信道的指示信息进行信道化处理,其中,所述控制信道为新增加的控制信道区域或者在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资源上开辟的新的传输控制信息的资源上的控制信道;
发送模块,用于将处理后的指示信息发送至用户设备UE;
其中,所述指示信息包括下列至少之一:指示所述控制信道区域的方法类型;指示所述控制信道在所述控制信道区域上的资源分配的方式;指示所述控制信道上所承载的控制信令与其所调度的数据在时间上的映射关系;
其中,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将所述指示信息承载于指定的物理或逻辑资源上;
其中,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所述指示信息承载于下列至少之一的物理或逻辑资源上:所述指示信息单独承载于所述物理或逻辑资源上;所述指示信息附加循环校验码CRC承载于所述物理或逻辑资源上;所述指示信息和其他控制信息共同附加所述CRC承载于所述物理或逻辑资源上;
其中,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所述指示信息承载于所述PDSCH上的资源时,将映射到天线端口的所述指示信息的数据映射到所述PDSCH区域中的预定位置,其中,所述预定位置根据当前系统的带宽以及小区的标识ID确定。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所述指示信息承载于CCE上时,将所述指示信息承载在连续的CCE上,其中,所述指示信息的起始位置为预定义的至少一个CCE编号中的一个,所述预定义的CCE是承载所述指示信息的CCE个数的整数倍。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将待映射符号进行分组,每组含有m3个符号,按照一组符号对应一个邻近资源单位进行映射,其中所述m3是预定义数目,映射所述待映射符号的所述邻近资源单位之间的间隔为预定义间隔。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10233284.5A CN102263616B (zh) | 2011-08-15 | 2011-08-15 | 指示控制信道的方法及装置 |
JP2014525282A JP6086912B2 (ja) | 2011-08-15 | 2011-12-26 | 制御チャネルを指示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
PCT/CN2011/084697 WO2012152036A1 (zh) | 2011-08-15 | 2011-12-26 | 指示控制信道的方法及装置 |
EP11865110.8A EP2747306A4 (en) | 2011-08-15 | 2011-12-26 | METHOD AND DEVICE FOR INDICATING CONTROL CHANNEL |
US14/239,103 US20140204812A1 (en) | 2011-08-15 | 2011-12-26 | Method and device for indicating control channel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10233284.5A CN102263616B (zh) | 2011-08-15 | 2011-08-15 | 指示控制信道的方法及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263616A CN102263616A (zh) | 2011-11-30 |
CN102263616B true CN102263616B (zh) | 2018-07-20 |
Family
ID=450100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10233284.5A Active CN102263616B (zh) | 2011-08-15 | 2011-08-15 | 指示控制信道的方法及装置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140204812A1 (zh) |
EP (1) | EP2747306A4 (zh) |
JP (1) | JP6086912B2 (zh) |
CN (1) | CN102263616B (zh) |
WO (1) | WO2012152036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987087B2 (ja) * | 2007-11-28 | 2012-07-25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排気ガス循環バルブ弁体機構 |
CN102724757B (zh) * | 2011-03-30 | 2017-11-07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控制信道信息处理方法和系统 |
CN102263616B (zh) * | 2011-08-15 | 2018-07-20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指示控制信道的方法及装置 |
WO2013112030A1 (ko) * | 2012-01-29 | 2013-08-01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반이중 기기를 위한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
CN103312398B (zh) * | 2012-03-16 | 2018-01-19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增强下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及传输系统及用户设备 |
CN103379531B (zh) * | 2012-04-12 | 2016-02-10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几乎空白子帧的检测方法及基站 |
WO2014008633A1 (zh) * | 2012-07-10 | 2014-01-1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信道质量指示的获取方法、用户设备、演进节点b和系统 |
EP2880803B1 (en) | 2012-08-03 | 2018-07-25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ePDCCH SEARCH SPACE DESIGN |
KR20140019718A (ko) * | 2012-08-06 | 2014-02-17 | 주식회사 케이티 | 송수신포인트의 제어정보 전송방법 및 그 송수신포인트, 단말의 상향링크 컨트롤 채널 자원 매핑방법, 그 단말 |
US9161342B2 (en) * | 2012-09-28 | 2015-10-13 | Alcatel Lucent |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allocating wireless resources in wireless network |
CN109041249A (zh) * | 2012-11-27 | 2018-12-1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网络设备及ue |
CN105191192B (zh) * | 2013-05-09 | 2018-04-20 | Lg 电子株式会社 | 接收用于检测小尺寸小区的搜索信号的方法 |
CN104144503B (zh) * | 2013-05-10 | 2017-11-24 |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动态提高pdcch容量上限的方法、系统与移动终端 |
CN104378827B (zh) * | 2013-08-15 | 2018-09-07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一种时分双工和频分双工融合的资源分配方法和装置 |
US10397795B2 (en) * | 2015-01-30 | 2019-08-27 | Mediatek Inc. | Frame structure and data mapping for license assisted access |
CN105490793B (zh) * | 2015-12-11 | 2018-10-19 |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 | 一种用于车联网的资源分配方法 |
JP6699205B2 (ja) * | 2016-02-02 | 2020-05-27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基地局装置、通信端末、通信システム、プログラム、フレーム送信方法およびデータ構造 |
WO2017193559A1 (zh) * | 2016-05-12 | 2017-11-1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
CN108260221B (zh) * | 2016-12-28 | 2021-07-30 |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 一种无线通信系统的传输方法、基站及终端 |
EP3550912B1 (en) | 2017-01-05 | 2021-07-07 |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terminal device |
CN108282270B (zh) * | 2017-01-06 | 2022-11-08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通信信道的传输、接收方法、装置、基站及终端 |
CN108365938B (zh) * | 2017-01-26 | 2020-06-2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资源调度方法、用户设备及接入网设备 |
EP3619875B1 (en) * | 2017-05-04 | 2022-08-03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User equipment, base station and methods |
CN108811131B (zh) * | 2017-05-05 | 2023-09-15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资源配置方法及装置,基站和终端 |
KR102498024B1 (ko) | 2017-05-05 | 2023-02-09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다운링크 제어 채널 수신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
WO2020210991A1 (zh) * | 2019-04-16 | 2020-10-22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重传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345984A (zh) * | 2007-07-12 | 2009-01-14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控制信道传输格式的指示方法及系统 |
CN101658008A (zh) * | 2007-01-09 | 2010-02-24 | 诺基亚公司 | 为分别编码的用户在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分配之间提供资源动态共享的装置、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
EP2302830A2 (en) * | 2009-09-28 | 2011-03-30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Extending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s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110020708A (ko) * | 2009-08-24 | 2011-03-03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Ofdm 시스템에서 셀간 간섭 조정을 위한 제어 채널 구성과 다중화 방법 및 장치 |
CN102036171B (zh) * | 2009-09-30 | 2015-07-22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子帧标识信息的传输方法及系统 |
US8797941B2 (en) * | 2009-10-28 | 2014-08-05 | Lg Electronics Inc. | Relay node device for receiving control information from a base station and method therefor |
CN101714892B (zh) * | 2009-11-02 | 2014-12-31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下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及系统 |
JP5736391B2 (ja) * | 2010-01-26 | 2015-06-17 |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リソースを割り当てる方法及びそのための装置 |
CN101789823B (zh) * | 2010-02-11 | 2017-04-12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控制格式指示值的传输方法和传输系统 |
KR101684867B1 (ko) * | 2010-04-07 | 2016-12-09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공간 다중화 이득을 이용한 제어 정보 송수신 방법 |
CN102123432B (zh) * | 2011-03-29 | 2016-01-06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下行控制信道的资源指示及检测方法、设备 |
US8537862B2 (en) * | 2011-06-30 | 2013-09-17 | Blackberry Limited | Transmit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with higher order modulation |
CN102263616B (zh) * | 2011-08-15 | 2018-07-20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指示控制信道的方法及装置 |
-
2011
- 2011-08-15 CN CN201110233284.5A patent/CN102263616B/zh active Active
- 2011-12-26 WO PCT/CN2011/084697 patent/WO2012152036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1-12-26 US US14/239,103 patent/US20140204812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11-12-26 JP JP2014525282A patent/JP6086912B2/ja active Active
- 2011-12-26 EP EP11865110.8A patent/EP2747306A4/en not_active Withdrawn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658008A (zh) * | 2007-01-09 | 2010-02-24 | 诺基亚公司 | 为分别编码的用户在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分配之间提供资源动态共享的装置、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
CN101345984A (zh) * | 2007-07-12 | 2009-01-14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控制信道传输格式的指示方法及系统 |
EP2302830A2 (en) * | 2009-09-28 | 2011-03-30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Extending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s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140204812A1 (en) | 2014-07-24 |
JP2014526208A (ja) | 2014-10-02 |
EP2747306A4 (en) | 2015-04-08 |
JP6086912B2 (ja) | 2017-03-01 |
CN102263616A (zh) | 2011-11-30 |
WO2012152036A1 (zh) | 2012-11-15 |
EP2747306A1 (en) | 2014-06-2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263616B (zh) | 指示控制信道的方法及装置 | |
KR102484270B1 (ko)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의 harq-ack 코드북 생성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하는 장치 | |
CN104969500B (zh) | 收发信号的方法和用于其的装置 | |
US9571248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figuring a reference signal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
CN104737479B (zh) | 通信系统中接收或发送下行链路控制信号的方法及设备 | |
EP2777204B1 (en) |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of overlapping E-PDCCH and PDCCH signals | |
KR102109408B1 (ko)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하향링크 제어 채널을 송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 |
CN103548409B (zh)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射/接收数据的方法及其基站 | |
US9674866B2 (en) | Subframe scheduling method and system, network device and terminal | |
CN103202059B (zh) | 移动站装置、基站装置、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方法及集成电路 | |
EP3013092B1 (en) | Terminal apparatus, base station apparatus, integrated circuit,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 |
EP2748962B1 (en) | Search space reconfiguration for enhanced-pdcch | |
CN103199974B (zh) | 下行控制信息发送方法及装置 | |
EP4503485A2 (en)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USING TRANSMISSION CHANNEL MULTIPLEXING | |
US20110261679A1 (en) |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harq-ack | |
JP2022119823A (ja) | 無線アクセス・ネットワークのための確認応答シグナリング処理 | |
CN109644480A (zh) | 在支持窄带物联网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接收数据的方法及其设备 | |
CN103795509A (zh) | 一种传输harq指示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 |
CN109548409A (zh) |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上行链路传输的方法及其设备 | |
CN105230066B (zh) | 终端装置、无线通信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 |
US9432994B2 (en) | Method for transreceiving signals and apparatus for same | |
WO2014065584A1 (ko)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제어 정보를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 |
CN110268665A (zh)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支持多个传输时间间隔、多个子载波间隔或多个处理时间的方法和装置 | |
WO2012169859A2 (ko) | 제어 정보를 전송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 |
WO2017077771A1 (ja) | 基地局装置、端末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