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321368A - 一种聚合物包覆硅/偏硅酸锂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聚合物包覆硅/偏硅酸锂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321368A CN108321368A CN201711461755.1A CN201711461755A CN108321368A CN 108321368 A CN108321368 A CN 108321368A CN 201711461755 A CN201711461755 A CN 201711461755A CN 108321368 A CN108321368 A CN 10832136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thium metasilicate
- silicon
- polymer
- negative electrode
- electrode materi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362—Composit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posite Material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合物包覆硅/偏硅酸锂负极材料,其由硅/偏硅酸锂复合材料和包覆在硅/偏硅酸锂复合材料外的聚合物包覆层组成;所述聚合物包覆层为聚吡咯、聚苯胺、聚多巴胺或者聚丙烯腈中的一种形成的包覆层。本发明还提出的一种所述聚合物包覆硅/偏硅酸锂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制备硅/偏硅酸锂复合材料和制备聚合物包覆层。本发明过程工艺简单易行,便于规模化生产,实用化程度高,其中所得到的材料可逆容量高,循环性能优良,在锂离子电池负极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电池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聚合物包覆硅/偏硅酸锂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硅基材料具有其极高的比容量,例如Si的理论比容量为4200mAh/g,SiO为2000mAh/g,是高比能量电池的理想负极材料。但是硅基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会有高达300%的体积膨胀,产生巨大的应力,引发硅基材料颗粒的破碎,从而引起的材料粉化,最终导致材料的循环稳定性下降。为解决这一问题,学术界采取纳米化硅材料和构建复合物,工业界则采取与具有缓冲硅体积膨胀的材料(例如石墨)复配或者筛选匹配粘结剂和电解液的方式来缓解体积膨胀和循环稳定性问题。
当前,解决微米级硅基负极循环稳定性较差的问题还处在研究起步阶段,并无十分有效的方法。
发明内容
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聚合物包覆硅/偏硅酸锂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过程简单,便于规模化生产,实用化程度高,得到的负极材料可以在保持较高比容量的同时提高材料的首次库伦效率,并能有效的改善材料的循环性能。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聚合物包覆硅/偏硅酸锂负极材料,其由硅/偏硅酸锂复合材料和包覆在硅/偏硅酸锂复合材料外的聚合物包覆层组成;
其中,所述聚合物包覆层为聚吡咯、聚苯胺、聚多巴胺或者聚丙烯腈中的一种形成的包覆层。
优选地,所述硅/偏硅酸锂复合材料在负极材料中的重量含量为95%-98%,聚合物包覆层在负极材料中的重量含量为2%-5%。
优选地,其粒子尺寸D50为5-10μm。
本发明还提出的一种所述聚合物包覆硅/偏硅酸锂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制备硅/偏硅酸锂复合材料:取氧化亚硅和金属锂粉,在氩气气氛下进行球磨,得到硅/偏硅酸锂复合材料;
S2、制备聚合物包覆层:将S1中的硅/偏硅酸锂复合材料、导电材料和聚合物单体均匀分散于溶剂中,加入氧化剂溶液进行聚合反应得到所述聚合物包覆硅/偏硅酸锂负极材料。
优选地,在S1中,所述氧化亚硅的粒径为3-10μm;所述金属锂粉的粒径为2-5μm;所述氩气的纯度为99.99%;所述氧化亚硅中Si、O原子比为n,1≤n<2。
优选地,在S1中,所述氧化亚硅、金属锂粉的摩尔比为8:1-4:2。
优选地,在S1中,球磨时间为1-2h,所述球磨为机械球磨。
优选地,在S2中,所述导电材料为导电炭黑、乙炔黑、碳纳米管、石墨烯、碳纤维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的混合物;所述聚合物单体为吡咯、苯胺、多巴胺或丙烯腈中的一种;所述溶剂为乙醇、水中的一种或者两种的混合物。
优选地,在S2中,所述氧化剂溶液为氯化铁溶液、双氧水溶液、过硫酸铵溶液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的混合物。
优选地,所述氯化铁溶液的浓度为0.1-1.0mol/L,所述双氧水溶液中过氧化氢的质量分数为3%-10%;所述过硫酸铵溶液的浓度为0.1-0.5mol/L。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机械球磨反应和常温聚合相结合的方法制备了聚合物包覆硅/偏硅酸锂负极材料;在负极材料的制备过程中,氧化亚硅经过与金属锂粉机械混合,生成的产物硅/偏硅酸锂既保持了高容量,也提高了材料的首次库伦效率。同时球磨过程中反应形成Li2SiO3相,可以改善Li+离子导电和缓冲硅基材料的体积膨胀。包覆层由聚合物组成,可以有效的连接和束缚活性材料颗粒。因此,这种经过聚合物包覆的硅/偏硅酸锂负极材料具有较高的比容量和首次库伦效率而且循环性能优异。另外,此制备方法简单、安全、成本低,易于操作和工业化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聚合物包覆硅/偏硅酸锂负极材料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聚合物包覆硅/偏硅酸锂负极材料的TEM图片;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聚合物包覆硅/偏硅酸锂负极材料的XRD图片;
图4为使用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聚合物包覆硅/偏硅酸锂负极材料组装的电池的首次充放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聚合物包覆硅/偏硅酸锂负极材料的结构示意图;由图1可知,其由硅/偏硅酸锂复合材料和包覆在硅/偏硅酸锂复合材料外的聚合物包覆层组成。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出的一种聚合物包覆硅/偏硅酸锂负极材料,其由硅/偏硅酸锂复合材料(Si/Li2SiO3)和包覆在硅/偏硅酸锂复合材料外的聚吡咯包覆层(P)组成,其中,硅/偏硅酸锂复合材料所占的重量百分数为95%,聚吡咯包覆层所占的重量百分数为5%,其组成为[Si/Li2SiO3]0.95/P0.05;
本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所述聚合物包覆硅/偏硅酸锂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制备硅/偏硅酸锂复合材料Si/Li2SiO3:将5.0g氧化亚硅和0.5g金属锂粉在氩气气氛下机械球磨混合1h,得到硅/偏硅酸锂复合材料Si/Li2SiO3;
S2、制备聚吡咯包覆层:将1.95g S1中的硅/偏硅酸锂复合材料、0.05g导电材料和200μL吡咯均匀分散于50ml乙醇中,滴加6ml 0.5mol/L的氯化铁溶液进行聚合反应得到所述聚合物包覆硅/偏硅酸锂负极材料,即聚吡咯包覆硅/偏硅酸锂负极材料。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聚合物包覆硅/偏硅酸锂负极材料的TEM图片,由图2可知,核心颗粒(中央黑色区域,大约1-1.5μm)表层包覆着絮状的聚合物包覆层,包覆层表面粗糙不平,有丰富的纳米结构。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聚合物包覆硅/偏硅酸锂负极材料的XRD图片,由图3可知,Si的峰位出现在28.4,47.3和56.1°附近,而Li2SiO3的衍射峰则在18.9,27.0,33.1,38.6和43.4°附近。
将本实施例制备的聚吡咯包覆硅/偏硅酸锂负极材料与锂对电极装配成扣式电池,对装配成的扣式电池进行首次充放电测试,其结果如图4所示,由图4可知,使用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聚合物包覆硅/偏硅酸锂负极材料组装的电池的首次放电比容量是2146mAh/g,首次充放电效率为74.4%。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出的一种聚合物包覆硅/偏硅酸锂负极材料,其由硅/偏硅酸锂复合材料(Si/Li2SiO3)和包覆在硅/偏硅酸锂复合材料外的聚苯胺包覆层(P)组成,其中,硅/偏硅酸锂复合材料所占的重量百分数为95%,聚苯胺包覆层所占的重量百分数为5%,其组成为[Si/Li2SiO3]0.95/P0.05;
本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所述聚合物包覆硅/偏硅酸锂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制备硅/偏硅酸锂复合材料Si/Li2SiO3:将5.0g氧化亚硅和0.5g金属锂粉在氩气气氛下机械球磨混合1h,得到硅/偏硅酸锂复合材料Si/Li2SiO3;
S2、制备聚苯胺包覆层:将1.95g S1中的硅/偏硅酸锂复合材料、0.05g导电材料和200μL苯胺均匀分散于50ml乙醇中,滴加6ml 0.5mol/L的氯化铁溶液进行聚合反应得到所述聚合物包覆硅/偏硅酸锂负极材料,即聚苯胺包覆硅/偏硅酸锂负极材料。
将本实施例制备的聚苯胺包覆硅/偏硅酸锂负极材料与锂对电极装配成扣式电池,测得电池的首次放电比容量是2071mAh/g,首次充放电效率为68.5%。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出的一种聚合物包覆硅/偏硅酸锂负极材料,其由硅/偏硅酸锂复合材料(Si/Li2SiO3)和包覆在硅/偏硅酸锂复合材料外的聚吡咯包覆层(P)组成,其中,硅/偏硅酸锂复合材料所占的重量百分数为98%,聚吡咯包覆层所占的重量百分数为2%,其组成为[Si/Li2SiO3]0.98/P0.02;
本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所述聚合物包覆硅/偏硅酸锂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制备硅/偏硅酸锂复合材料Si/Li2SiO3:将5.0g氧化亚硅和0.5g金属锂粉在氩气气氛下机械球磨混合0.5h,得到硅/偏硅酸锂复合材料Si/Li2SiO3;
S2、制备聚合物包覆层:将1.95g S1中的硅/偏硅酸锂复合材料、0.05g导电材料和80μL吡咯均匀分散于50ml乙醇中,滴加15ml 0.1mol/L的过硫酸铵溶液进行聚合反应得到所述聚合物包覆硅/偏硅酸锂负极材料,即聚吡咯包覆硅/偏硅酸锂负极材料。
将本实施例制备的聚吡咯包覆硅/偏硅酸锂负极材料与锂对电极装配成扣式电池,测得电池的首次放电比容量是2096mAh/g,首次充放电效率为71.4%。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出的一种聚合物包覆硅/偏硅酸锂负极材料,其由硅/偏硅酸锂复合材料(Si/Li2SiO3)和包覆在硅/偏硅酸锂复合材料外的聚苯胺包覆层(P)组成,其中,硅/偏硅酸锂复合材料所占的重量百分数为98%,聚苯胺包覆层所占的重量百分数为2%,其组成为[Si/Li2SiO3]0.98/P0.02;
本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所述聚合物包覆硅/偏硅酸锂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制备硅/偏硅酸锂复合材料Si/Li2SiO3:将5.0g氧化亚硅和0.5g金属锂粉在氩气气氛下机械球磨混合0.5h,得到硅/偏硅酸锂复合材料Si/Li2SiO3;
S2、制备聚合物包覆层:将1.95g S1中的硅/偏硅酸锂复合材料、0.05g导电材料和80μL苯胺均匀分散于50ml乙醇中,滴加15ml 0.1mol/L的过硫酸铵溶液进行聚合反应得到所述聚合物包覆硅/偏硅酸锂负极材料,即聚苯胺包覆硅/偏硅酸锂负极材料。
将本实施例制备的聚苯胺包覆硅/偏硅酸锂负极材料与锂对电极装配成扣式电池,测得电池的首次放电比容量是1804mAh/g,首次充放电效率为54.6%。
实施例5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聚合物包覆硅/偏硅酸锂负极材料,其由硅/偏硅酸锂复合材料和包覆在硅/偏硅酸锂复合材料外的聚合物包覆层组成;
其中,所述聚合物包覆层为聚吡咯形成的包覆层。
本发明还提出的一种所述聚合物包覆硅/偏硅酸锂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制备硅/偏硅酸锂复合材料:取氧化亚硅和金属锂粉,在氩气气氛下进行球磨,得到硅/偏硅酸锂复合材料;
S2、制备聚合物包覆层:将S1中的硅/偏硅酸锂复合材料、导电材料和聚合物单体均匀分散于溶剂中,加入氧化剂溶液进行聚合反应得到所述聚合物包覆硅/偏硅酸锂负极材料。
实施例6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聚合物包覆硅/偏硅酸锂负极材料,其由硅/偏硅酸锂复合材料和包覆在硅/偏硅酸锂复合材料外的聚合物包覆层组成;
其中,所述硅/偏硅酸锂复合材料在负极材料中的重量含量为98%,聚合物包覆层在负极材料中的重量含量为2%;所述聚合物包覆层为聚吡咯形成的包覆层;所述聚合物包覆硅/偏硅酸锂负极材料的粒子尺寸D50为5μm。
本发明还提出的一种所述聚合物包覆硅/偏硅酸锂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制备硅/偏硅酸锂复合材料:取氧化亚硅和金属锂粉,在氩气气氛下进行球磨1h,得到硅/偏硅酸锂复合材料;其中,所述氧化亚硅的粒径为3-10μm;所述金属锂粉的粒径为2-5μm;所述氩气的纯度为99.99%;所述氧化亚硅中Si、O原子比为n,n=1;所述氧化亚硅、金属锂粉的摩尔比为8:1;所述球磨为机械球磨;
S2、制备聚合物包覆层:将S1中的硅/偏硅酸锂复合材料、导电材料和聚合物单体均匀分散于溶剂中,加入氧化剂溶液进行聚合反应得到所述聚合物包覆硅/偏硅酸锂负极材料;其中,所述导电材料为乙炔黑、碳纳米管的混合物,且乙炔黑、碳纳米管的质量比为3:2;所述聚合物单体为吡咯;所述溶剂为乙醇;所述氧化剂溶液为氯化铁溶液;所述氯化铁溶液的浓度为0.1mol/L。
实施例7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聚合物包覆硅/偏硅酸锂负极材料,其由硅/偏硅酸锂复合材料和包覆在硅/偏硅酸锂复合材料外的聚合物包覆层组成;
其中,所述硅/偏硅酸锂复合材料在负极材料中的重量含量为95%,聚合物包覆层在负极材料中的重量含量为5%;所述聚合物包覆层为聚苯胺形成的包覆层;所述聚合物包覆硅/偏硅酸锂负极材料的粒子尺寸D50为10μm。
本发明还提出的一种所述聚合物包覆硅/偏硅酸锂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制备硅/偏硅酸锂复合材料:取氧化亚硅和金属锂粉,在氩气气氛下进行球磨2h,得到硅/偏硅酸锂复合材料;其中,所述氧化亚硅的粒径为3-10μm;所述金属锂粉的粒径为2-5μm;所述氩气的纯度为99.99%;所述氧化亚硅中Si、O原子比为n,n=1.8;所述氧化亚硅、金属锂粉的摩尔比为4:2;所述球磨为机械球磨;
S2、制备聚合物包覆层:将S1中的硅/偏硅酸锂复合材料、导电材料和聚合物单体均匀分散于溶剂中,加入氧化剂溶液进行聚合反应得到所述聚合物包覆硅/偏硅酸锂负极材料;其中,所述导电材料为导电炭黑;所述聚合物单体为苯胺;所述溶剂为水;所述氧化剂溶液为双氧水溶液;所述双氧水溶液中过氧化氢的质量分数为3%。
实施例8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聚合物包覆硅/偏硅酸锂负极材料,其由硅/偏硅酸锂复合材料和包覆在硅/偏硅酸锂复合材料外的聚合物包覆层组成;
其中,所述硅/偏硅酸锂复合材料在负极材料中的重量含量为97%,聚合物包覆层在负极材料中的重量含量为3%;所述聚合物包覆层为聚多巴胺形成的包覆层;所述聚合物包覆硅/偏硅酸锂负极材料的粒子尺寸D50为8μm。
本发明还提出的一种所述聚合物包覆硅/偏硅酸锂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制备硅/偏硅酸锂复合材料:取氧化亚硅和金属锂粉,在氩气气氛下进行球磨1.5h,得到硅/偏硅酸锂复合材料;其中,所述氧化亚硅的粒径为3-10μm;所述金属锂粉的粒径为2-5μm;所述氩气的纯度为99.99%;所述氧化亚硅中Si、O原子比为n,n=1.5;所述氧化亚硅、金属锂粉的摩尔比为5:1;所述球磨为机械球磨;
S2、制备聚合物包覆层:将S1中的硅/偏硅酸锂复合材料、导电材料和聚合物单体均匀分散于溶剂中,加入氧化剂溶液进行聚合反应得到所述聚合物包覆硅/偏硅酸锂负极材料;其中,所述导电材料为导电炭黑、石墨烯、碳纤维的混合物,且导电炭黑、石墨烯、碳纤维的质量比为4:3:2;所述聚合物单体为多巴胺;所述溶剂为乙醇、水的混合物,且乙醇、水的体积比为3:2;所述氧化剂溶液为氯化铁溶液、双氧水溶液、过硫酸铵溶液的混合物;所述氯化铁溶液的浓度为1.0mol/L,所述双氧水溶液中过氧化氢的质量分数为10%;所述过硫酸铵溶液的浓度为0.5mol/L。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聚合物包覆硅/偏硅酸锂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其由硅/偏硅酸锂复合材料和包覆在硅/偏硅酸锂复合材料外的聚合物包覆层组成;
其中,所述聚合物包覆层为聚吡咯、聚苯胺、聚多巴胺或者聚丙烯腈中的一种形成的包覆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聚合物包覆硅/偏硅酸锂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硅/偏硅酸锂复合材料在负极材料中的重量含量为95%-98%,聚合物包覆层在负极材料中的重量含量为2%-5%。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聚合物包覆硅/偏硅酸锂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其粒子尺寸D50为5-10μm。
4.一种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聚合物包覆硅/偏硅酸锂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制备硅/偏硅酸锂复合材料:取氧化亚硅和金属锂粉,在氩气气氛下进行球磨,得到硅/偏硅酸锂复合材料;
S2、制备聚合物包覆层:将S1中的硅/偏硅酸锂复合材料、导电材料和聚合物单体均匀分散于溶剂中,加入氧化剂溶液进行聚合反应得到所述聚合物包覆硅/偏硅酸锂负极材料。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聚合物包覆硅/偏硅酸锂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1中,所述氧化亚硅的粒径为3-10μm;所述金属锂粉的粒径为2-5μm;所述氩气的纯度为99.99%;所述氧化亚硅中Si、O原子比为n,1≤n<2。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聚合物包覆硅/偏硅酸锂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1中,所述氧化亚硅、金属锂粉的摩尔比为8:1-4:2。
7.根据权利要求4-6中任一项所述聚合物包覆硅/偏硅酸锂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1中,球磨时间为1-2h,所述球磨为机械球磨。
8.根据权利要求4-7中任一项所述聚合物包覆硅/偏硅酸锂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2中,所述导电材料为导电炭黑、乙炔黑、碳纳米管、石墨烯、碳纤维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的混合物;所述聚合物单体为吡咯、苯胺、多巴胺或丙烯腈中的一种;所述溶剂为乙醇、水中的一种或者两种的混合物。
9.根据权利要求4-8中任一项所述聚合物包覆硅/偏硅酸锂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2中,所述氧化剂溶液为氯化铁溶液、双氧水溶液、过硫酸铵溶液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的混合物。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聚合物包覆硅/偏硅酸锂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氯化铁溶液的浓度为0.1-1.0mol/L,所述双氧水溶液中过氧化氢的质量分数为3%-10%;所述过硫酸铵溶液的浓度为0.1-0.5mol/L。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1461755.1A CN108321368B (zh) | 2017-12-28 | 2017-12-28 | 一种聚合物包覆硅/偏硅酸锂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1461755.1A CN108321368B (zh) | 2017-12-28 | 2017-12-28 | 一种聚合物包覆硅/偏硅酸锂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321368A true CN108321368A (zh) | 2018-07-24 |
CN108321368B CN108321368B (zh) | 2020-07-17 |
Family
ID=628926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1461755.1A Active CN108321368B (zh) | 2017-12-28 | 2017-12-28 | 一种聚合物包覆硅/偏硅酸锂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8321368B (zh) |
Cited By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286012A (zh) * | 2018-09-29 | 2019-01-29 | 北京科技大学 | 一种高倍率氧化亚硅基锂电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
CN109494360A (zh) * | 2018-10-26 | 2019-03-19 |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 一种氧化亚硅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CN109728281A (zh) * | 2018-12-31 | 2019-05-07 | 青岛农业大学 | 一种表面改性SiOx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
CN111146421A (zh) * | 2019-12-26 | 2020-05-12 |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负极材料及包含其的电化学装置和电子装置 |
CN111584831A (zh) * | 2019-02-15 | 2020-08-25 | 江西格林德能源有限公司 | 一种聚合物包覆硅/硫掺杂石墨烯负极材料及制备方法 |
WO2020168785A1 (en) * | 2019-02-20 | 2020-08-27 | Ningde Amperex Technology Limited | Anode active material and anode, electrochemical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
CN112467114A (zh) * | 2020-11-30 | 2021-03-09 | 湖南中科星城石墨有限公司 | 硅氧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以及锂离子电池 |
CN113036108A (zh) * | 2021-03-11 | 2021-06-25 | 昆山宝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用途 |
CN113130868A (zh) * | 2021-04-09 | 2021-07-16 | 昆山宝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含氧化亚硅的复合材料、负极片、锂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
CN113611860A (zh) * | 2021-07-13 | 2021-11-05 | 欣旺达电动汽车电池有限公司 | 一种硅基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EP3945612A1 (en) * | 2020-07-29 | 2022-02-02 | SK Innovation Co., Ltd. | Lithium-doped silicon-based oxide negative electrode active material, method of preparing the same, and negative electrode and secondary battery including the same |
CN114937765A (zh) * | 2022-05-27 | 2022-08-23 | 山东海科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改性聚酰亚胺包覆硅/硅酸锂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 |
CN116053453A (zh) * | 2023-02-06 | 2023-05-02 | 宁波杉杉硅基材料有限公司 | 改性预锂化硅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应用和锂离子电池 |
Citations (1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407641A (zh) * | 2001-09-05 | 2003-04-02 | 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 含锂氧化硅粉末及其制造方法 |
CN1850597A (zh) * | 2006-04-28 | 2006-10-25 |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 一种高能球磨制备锂二次电池硅/富锂相复合负极材料的方法 |
CN101304088A (zh) * | 2008-06-27 | 2008-11-12 | 三峡大学 | 球形锂离子电池硅/锡二元储锂母体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
CN103400971A (zh) * | 2013-07-29 | 2013-11-20 |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硅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其应用 |
CN103474631A (zh) * | 2013-10-08 | 2013-12-25 | 深圳市贝特瑞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氧化亚硅复合负极材料、制备方法及锂离子电池 |
CN103700816A (zh) * | 2013-12-12 | 2014-04-02 | 天津巴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锂离子电池硅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
CN104022282A (zh) * | 2014-05-27 | 2014-09-03 | 华南理工大学 |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偏硅酸锂的高温固相制备方法 |
CN104157875A (zh) * | 2014-06-10 | 2014-11-19 | 西北师范大学 | 用于锂离子电池的纳米硅导电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
CN105140486A (zh) * | 2015-08-31 | 2015-12-09 | 无锡市嘉邦电力管道厂 | 一种高容量锂离子电池阳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CN105514378A (zh) * | 2015-12-22 | 2016-04-20 | 湘潭大学 | 一种仿细胞结构锂硫电池正极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CN106058167A (zh) * | 2016-02-03 | 2016-10-26 | 万向A二三系统有限公司 | 一种多孔硅基合金复合材料 |
CN106229495A (zh) * | 2016-09-30 | 2016-12-14 | 深圳大学 | 一种导电聚合物包覆的硅基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CN106252638A (zh) * | 2016-10-11 | 2016-12-21 | 大连海事大学 | 一种具有硅酸锂界面层的硅/氧化物复合负极材料及制备方法 |
CN106711431A (zh) * | 2016-12-31 | 2017-05-24 | 武汉理工大学 |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硅基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CN106816594A (zh) * | 2017-03-06 | 2017-06-09 | 深圳市贝特瑞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复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在锂离子二次电池中的用途 |
CN107195867A (zh) * | 2016-03-15 | 2017-09-22 |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负极活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以及二次电池 |
CN107195896A (zh) * | 2017-04-06 | 2017-09-22 | 中国计量大学 | 一种以导电金属纳米颗粒为载体低温合成硅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
CN107210435A (zh) * | 2015-01-28 | 2017-09-26 |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负极活性物质和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
-
2017
- 2017-12-28 CN CN201711461755.1A patent/CN108321368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407641A (zh) * | 2001-09-05 | 2003-04-02 | 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 含锂氧化硅粉末及其制造方法 |
CN1850597A (zh) * | 2006-04-28 | 2006-10-25 |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 一种高能球磨制备锂二次电池硅/富锂相复合负极材料的方法 |
CN101304088A (zh) * | 2008-06-27 | 2008-11-12 | 三峡大学 | 球形锂离子电池硅/锡二元储锂母体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
CN103400971A (zh) * | 2013-07-29 | 2013-11-20 |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硅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其应用 |
CN103474631A (zh) * | 2013-10-08 | 2013-12-25 | 深圳市贝特瑞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氧化亚硅复合负极材料、制备方法及锂离子电池 |
CN103700816A (zh) * | 2013-12-12 | 2014-04-02 | 天津巴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锂离子电池硅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
CN104022282A (zh) * | 2014-05-27 | 2014-09-03 | 华南理工大学 |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偏硅酸锂的高温固相制备方法 |
CN104157875A (zh) * | 2014-06-10 | 2014-11-19 | 西北师范大学 | 用于锂离子电池的纳米硅导电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
CN107210435A (zh) * | 2015-01-28 | 2017-09-26 |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负极活性物质和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
CN105140486A (zh) * | 2015-08-31 | 2015-12-09 | 无锡市嘉邦电力管道厂 | 一种高容量锂离子电池阳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CN105514378A (zh) * | 2015-12-22 | 2016-04-20 | 湘潭大学 | 一种仿细胞结构锂硫电池正极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CN106058167A (zh) * | 2016-02-03 | 2016-10-26 | 万向A二三系统有限公司 | 一种多孔硅基合金复合材料 |
CN107195867A (zh) * | 2016-03-15 | 2017-09-22 |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负极活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以及二次电池 |
CN106229495A (zh) * | 2016-09-30 | 2016-12-14 | 深圳大学 | 一种导电聚合物包覆的硅基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CN106252638A (zh) * | 2016-10-11 | 2016-12-21 | 大连海事大学 | 一种具有硅酸锂界面层的硅/氧化物复合负极材料及制备方法 |
CN106711431A (zh) * | 2016-12-31 | 2017-05-24 | 武汉理工大学 |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硅基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CN106816594A (zh) * | 2017-03-06 | 2017-06-09 | 深圳市贝特瑞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复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在锂离子二次电池中的用途 |
CN107195896A (zh) * | 2017-04-06 | 2017-09-22 | 中国计量大学 | 一种以导电金属纳米颗粒为载体低温合成硅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3)
Title |
---|
JEE HO YOM: ""Improvement of irreversible behavior of SiO anodes for lithium ion batteries by a solid state reaction at high temperature"", 《JOURNAL OF POWER SOURCES》 * |
XUELIN YANG: ""Nanosized silicon-based composite derived by in situ mechanochemical reduction for lithium ion batteries"", 《JOURNAL OF POWER SOURCES》 * |
YOON HWA: ""Modified SiO as a high performance anode for Li-ion batteries"", 《JOURNAL OF POWER SOURCES》 * |
Cited By (1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286012A (zh) * | 2018-09-29 | 2019-01-29 | 北京科技大学 | 一种高倍率氧化亚硅基锂电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
CN109286012B (zh) * | 2018-09-29 | 2021-01-05 | 北京科技大学 | 一种高倍率氧化亚硅基锂电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
CN109494360A (zh) * | 2018-10-26 | 2019-03-19 |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 一种氧化亚硅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CN109728281B (zh) * | 2018-12-31 | 2021-10-12 | 青岛农业大学 | 一种表面改性SiOx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
CN109728281A (zh) * | 2018-12-31 | 2019-05-07 | 青岛农业大学 | 一种表面改性SiOx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
CN111584831B (zh) * | 2019-02-15 | 2022-10-28 | 江西格林德能源有限公司 | 一种聚合物包覆硅/硫掺杂石墨烯负极材料及制备方法 |
CN111584831A (zh) * | 2019-02-15 | 2020-08-25 | 江西格林德能源有限公司 | 一种聚合物包覆硅/硫掺杂石墨烯负极材料及制备方法 |
US11223041B2 (en) | 2019-02-20 | 2022-01-11 | Ningde Amperex Technology Limited | Anode active material and anode, electrochemical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
WO2020168785A1 (en) * | 2019-02-20 | 2020-08-27 | Ningde Amperex Technology Limited | Anode active material and anode, electrochemical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
CN111146421A (zh) * | 2019-12-26 | 2020-05-12 |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负极材料及包含其的电化学装置和电子装置 |
EP3945612A1 (en) * | 2020-07-29 | 2022-02-02 | SK Innovation Co., Ltd. | Lithium-doped silicon-based oxide negative electrode active material, method of preparing the same, and negative electrode and secondary battery including the same |
US11923540B2 (en) | 2020-07-29 | 2024-03-05 | Sk On Co., Ltd. | Lithium-doped silicon-based oxide negative electrode active material, method of preparing the same, and negative electrode and secondary battery including the same |
CN112467114A (zh) * | 2020-11-30 | 2021-03-09 | 湖南中科星城石墨有限公司 | 硅氧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以及锂离子电池 |
CN113036108A (zh) * | 2021-03-11 | 2021-06-25 | 昆山宝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用途 |
CN113130868A (zh) * | 2021-04-09 | 2021-07-16 | 昆山宝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含氧化亚硅的复合材料、负极片、锂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
CN113611860A (zh) * | 2021-07-13 | 2021-11-05 | 欣旺达电动汽车电池有限公司 | 一种硅基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CN114937765A (zh) * | 2022-05-27 | 2022-08-23 | 山东海科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改性聚酰亚胺包覆硅/硅酸锂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 |
CN114937765B (zh) * | 2022-05-27 | 2024-04-19 | 山东海科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改性聚酰亚胺包覆硅/硅酸锂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 |
CN116053453A (zh) * | 2023-02-06 | 2023-05-02 | 宁波杉杉硅基材料有限公司 | 改性预锂化硅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应用和锂离子电池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321368B (zh) | 2020-07-1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321368B (zh) | 一种聚合物包覆硅/偏硅酸锂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8232145B (zh) | 一种空间缓冲、掺杂锂的硅氧化物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 | |
CN110660984B (zh) | 一种纳米硅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03904335B (zh) |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 |
CN103346324B (zh) |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8448080B (zh) | 一种石墨烯包覆硅/金属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3208618B (zh) | 锂离子电池碳硫复合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4934608A (zh) | 一种石墨烯原位包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 |
CN105084366A (zh) | 一种以硅灰为原料制备纳米尺寸的硅及硅/碳复合材料的方法及其用途 | |
CN103346302A (zh) | 一种锂电池硅碳纳米管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
Dong et al. | Exploring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s of silicon anodes: a review of silicon-based composites for lithium-ion batteries | |
CN107204438A (zh) | 一种碳硅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 |
CN103236520A (zh) | 一种锂离子电池氧化硅/碳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 |
CN105702958B (zh) | 一种二氧化锡量子点溶液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与应用 | |
CN103227324A (zh) | 一种锂离子电池氧化铁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 |
CN108615854B (zh) | 一种硅基锂离子电池负极活性材料及其制备和应用 | |
CN103236528B (zh) | 一种锗碳石墨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06784698A (zh) | Si/SiC/C复合材料和制备方法以及锂离子电池负极和电池 | |
CN107910532A (zh) | 一种石墨烯包覆镍钴锰酸锂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 |
CN104157875A (zh) | 用于锂离子电池的纳米硅导电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 |
CN110707288A (zh) | 硅基负极活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02881872A (zh) | 化学气相法一步合成氧化硅/碳纳米管膜状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方法 | |
WO2022217835A1 (zh) | 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负极材料与锂离子电池 | |
CN103682303B (zh) | 锂离子电池负极活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以及锂离子电池 | |
CN103337634A (zh) | 表面包覆氮化钛导电网络膜的石墨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