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282855B - 上行功率控制方法及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上行功率控制方法及终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282855B CN108282855B CN201710011398.2A CN201710011398A CN108282855B CN 108282855 B CN108282855 B CN 108282855B CN 201710011398 A CN201710011398 A CN 201710011398A CN 108282855 B CN108282855 B CN 10828285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ower control
- uplink
- terminal
- power
- control inform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9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0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4
- 238000013507 mapp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4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969 carri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62 fa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422 calculation algorith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19 depend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 H04W52/06—TPC algorithms
- H04W52/14—Separate analysis of uplink or downlink
- H04W52/146—Uplink power contro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user profile, e.g. mobile speed, priority or network state, e.g. standby, idle or non-transmission
- H04W52/281—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user profile, e.g. mobile speed, priority or network state, e.g. standby, idle or non-transmission taking into account user or data type priorit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 H04W52/30—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 H04W52/36—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with a discrete range or set of values, e.g. step size, ramping or offsets
- H04W52/367—Power values between minimum and maximum limits, e.g. dynamic rang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 H04W52/38—TPC being performed in particular situ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 H04W52/38—TPC being performed in particular situations
- H04W52/42—TPC being performed in particular situations in systems with time, space, frequency or polarisation diversit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上行功率控制方法及终端,该方法包括:终端获取功率控制影响因素,所述功率控制影响因素包括下述至少一项:波束赋形信息、子载波间隔、时间长度、业务类型;所述终端根据所述功率控制影响因素,确定所述上行信道的发射功率;所述终端以所述上行信道的发射功率发送所述上行信道。本实施例可以提高上行功率控制的精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上行功率控制方法及终端。
背景技术
功率控制是无线通信系统中一项重要的技术,可以补偿信道的各种衰落影响,使无线信号能够以合理的功率到达接收机。
在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中,功率控制包括上行功率控制和下行功率控制。其中,上行功率控制是控制不同上行信道的传输功率。在进行上行功率控制时,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PUCCH)、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PUSCH)、侦听参考信号(Sounding ReferenceSignal,SRS)都有明确的功率控制公式。
在第五代移动通信(the 5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5G)新无线接入技术(New Radio Access Technology,NR)中,影响功率控制的因素有很多,而现有的功率控制方式并没有考虑不同的影响因素,若沿用现有的功率控制方法,则会导致上行功率控制不够精确,从而降低了上行传输的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上行功率控制方法及设备,本实施例可以根据各种功率控制影响因素来确定上行功率,提高了上行功率的控制精度,提高了上行传输的质量。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上行功率控制方法,包括:
终端获取功率控制影响因素,所述功率控制影响因素包括如下中的至少一项:波束赋形信息、子载波间隔、时间长度、业务类型;其中,波束赋形信息,可以为在上行信道上发送的波束赋形指示信令,也可以是上行信道所在的波束的标识;子载波间隔为承载上行信道的资源的子载波间隔;时间长度为承载上行信道的资源的时间长度;业务类型为上行信道发送的上行信息的业务类型;所述终端根据所述功率控制影响因素,确定上行信道的发射功率;所述终端以所述上行信道的发射功率发送所述上行信道。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终端根据所述功率控制影响因素,确定上行信道的发射功率,包括:
所述终端根据所述功率控制影响因素确定功控信息,所述功控信息包括如下中的至少一个信息:缩放系数、偏移值以及功控参数的属性;
所述终端根据所述功控信息,确定所述上行信道的发射功率。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功率控制影响因素包括波束赋形信息、子载波间隔、时间长度、业务类型中的一个时,可以每个功率控制影响因素对应各自的功控信息,在功率控制影响因素包括波束赋形信息、子载波间隔、时间长度、业务类型中的至少两个时,也可以至少两个类型的功率控制影响因素对应一个功控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若所述功率控制影响因素包括波束赋形信息,所述终端根据所述功率控制影响因素,确定所述上行信道的发射功率,包括:
所述终端根据所述波束赋形信息确定功控信息,所述功控信息包括上行控制信息比特函数或上行控制信息格式函数;
所述终端根据所述上行控制信息比特函数或上行控制信息格式函数,确定所述上行信道的发射功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若所述功率控制影响因素包括波束赋形信息和子载波间隔,所述终端根据所述功率控制影响因素,确定所述上行信道的发射功率,包括:
所述终端根据所述波束赋形信息确定第一功控信息,所述第一功控信息包括上行控制信息比特函数或上行控制信息格式函数;
所述终端根据所述子载波间隔确定第二功控信息,所述第二功控信息包括如下中的至少一个信息:缩放系数、偏移值、功控参数的属性;
所述终端根据所述第一功控信息和所述第二功控信息,确定所述上行信道的发射功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终端根据所述功率控制影响因素,确定功控信息,包括:
所述终端根据预设映射关系确定所述功率控制影响因素对应的功控信息;所述预设映射关系为基站配置给所述终端的,所述预设映射关系包括不同的功率控制影响因素与功控信息的映射关系。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若有至少两个不同的所述上行信道同时发送,且上行发射功率受限,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根据所述功率控制影响因素,确定至少两个所述上行信道在功率控制中的优先级;
所述终端根据至少两个所述上行信道在功率控制中的优先级,对所述至少两个上行信道的发射功率进行功率控制。
在功率控制影响因素为一个类型时,根据该类型下的多个功率控制因素来确定至少两个上行信道在功率控制中的优先级。例如,针对多个子载波间隔,则子载波间隔越长,则对应的上行信道的优先级越高。
在功率控制影响因素为多个时,可以对各个功率控制影响因素进行优先级排序,例如优先级从高到低的顺序为子载波间隔、波束赋形信息、时间长度、业务类型,则优先以子载波间隔来确定至少两个上行信道在功率控制中的优先级,若子载波间隔相同,则再以波束赋形信息来确定上行信道在功率控制中的优先级,以此类推。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若有至少两个不同的所述上行信道同时发送,且上行发射功率受限,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根据上行信道类型确定至少两个上行信道在功率控制中的优先级;其中,在上行信道对应的上行信道类型相同时,由所述功率控制影响因素,确定上行信道在功率控制中的优先级;具体确定过程,可参见上述描述。
所述终端根据所述至少两个上行信道在功率控制中的优先级,对所述至少两个上行信道的发射功率进行功率控制。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功率控制影响因素为基站配置给所述终端的。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上行信道包括如下中的至少一种信道:
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侦听参考信号SRS、物理波束赋形信道PBFCH。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若所述上行信道为物理波束赋形信道PBFCH,若所述功率控制影响因素包括波束赋形信息,所述终端根据所述波束赋形信息确定的偏移值为所述PBFCH与PUCCH的偏移值;或者
所述终端根据所述波束赋形信息确定的偏移值为所述PBFCH与PUSCH的偏移值;或者
所述终端的功率余量是根据所述PBFCH的发射功率计算得到的。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PBFCH的优先级最高;和/或
所述PUSCH包括基于调度的PUSCH和免调度的PUSCH,所述基于调度的PUSCH的优先级比所述免调度的PUSCH的优先级高。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上行功率控制方法,包括:
基站向终端发送功率控制影响因素,以使所述终端根据所述功率控制影响因素确定上行信道的发射功率;
所述基站接收终端以确定的上行信道的发射功率发送的上行信道。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所述基站接收终端以确定的上行信道的发射功率发送的上行信道之前,还包括:
所述基站向所述终端发送预设映射关系,所述预设映射关系包括:不同的功率控制影响因素与功控信息的映射关系。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功率控制影响因素,所述功率控制影响因素包括下述至少一项:波束赋形信息、子载波间隔、时间长度、业务类型;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功率控制影响因素,确定所述上行信道的发射功率;
发送模块,用于以所述上行信道的发射功率发送所述上行信道。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功率控制影响因素确定功控信息,所述功控信息包括如下中的至少一个信息:缩放系数、偏移值以及功控参数的属性;
根据所述功控信息,确定所述上行信道的发射功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若所述功率控制影响因素包括波束赋形信息,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波束赋形信息确定功控信息,所述功控信息包括上行控制信息比特函数或上行控制信息格式函数;
根据所述上行控制信息比特函数或上行控制信息格式函数,确定所述上行信道的发射功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若所述功率控制影响因素包括波束赋形信息和子载波间隔,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波束赋形信息确定第一功控信息,所述第一功控信息包括上行控制信息比特函数或上行控制信息格式函数;
根据所述子载波间隔确定第二功控信息,所述第二功控信息包括如下中的至少一个信息:缩放系数、偏移值、功控参数的属性;
根据所述第一功控信息和所述第二功控信息,确定所述上行信道的发射功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预设映射关系确定所述功率控制影响因素对应的功控信息;所述预设映射关系为基站配置给所述终端的,所述预设映射关系包括不同的功率控制影响因素与功控信息的映射关系。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若有至少两个不同的所述上行信道同时发送,且上行发射功率受限,还包括:功控模块:
所述功控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功率控制影响因素,确定至少两个所述上行信道在功率控制中的优先级;
根据至少两个所述上行信道在功率控制中的优先级,对所述至少两个上行信道的发射功率进行功率控制。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若有至少两个不同的所述上行信道同时发送,且上行发射功率受限,还包括:功控模块:
所述功控模块,用于根据上行信道类型确定至少两个上行信道在功率控制中的优先级;其中,在上行信道对应的上行信道类型相同时,由所述功率控制影响因素,确定上行信道在功率控制中的优先级;
根据所述至少两个上行信道在功率控制中的优先级,对所述至少两个上行信道的发射功率进行功率控制。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当所述功率控制影响因素为子载波间隔时,子载波间隔越长,则对应的上行信道的优先级越高。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站,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向终端发送功率控制影响因素,以使所述终端根据所述功率控制影响因素确定上行信道的发射功率;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终端以确定的上行信道的发射功率发送的上行信道。
第五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
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使得所述终端执行上所述的上行功率控制方法。
本实施例提供的上行功率控制方法,终端通过获取功率控制影响因素,针对具体地的功率控制影响因素,确定上行信道的发射功率,本实施例的功率控制影响因素包括波束赋形信息、子载波间隔、时间长度、业务类型中的至少一种,实现了终端可以针对不同的功率控制影响因素来确定发射功率,并以上行信道的发射功率发送上行信道,提高了上行功率控制的精确度,从而提高了上行传输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可能适用的一种网络架构;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行功率控制的方法流程图一;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行功率控制的方法流程图二;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行功率控制的方法流程图三;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行功率控制的方法流程图四;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描述的网络架构以及业务场景是为了更加清楚的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限定,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随着网络架构的演变和新业务场景的出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对于类似的技术问题,同样适用。
下面结合图1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可能的网络架构进行介绍。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可能适用的一种网络架构。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网络架构包括基站01和终端02。本发明实施例所涉及到的终端可以包括各种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他处理设备,以及各种形式的用户设备和移动台(Mobile Station,MS)等等。本发明实施例所涉及到的基站(Base Station,BS)是一种部署在无线接入网中用以为终端提供无线通信功能的网络设备。所述基站可以包括各种形式的宏基站,微基站,中继站,接入点等等。
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中上行功率控制是为了补偿信道路损以及阴影影响。上行的发射功率通过基站的功率控制指令完成。当终端的上行信道质量较差时,基站会指示终端抬升发射功率,反之降低发射功率。
在LTE中,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PUCCH)、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PUSCH)都有明确的功率控制公式,侦听参考信号(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SRS)则是在PUSCH的发射功率上增加一个偏移量。基站可以采取半静态的方式向终端配置公式中的参数,从而实现终端发射功率的抬升或降低。
第五代移动通信通信5G中的新无线接入技术(New Radio Access Technology,NR),定义了新的空口接入技术,以支持0.1~1Gbps的用户体验速率,每平方公里一百万的连接数密度,毫秒级的端到端时延,每平方公里数十Tbps的流量密度,每小时500Km以上的移动性和数十Gbps的峰值速率。
5G的三大应用场景和需求包括:增强移动宽带、海量机器类通信以及超高可靠低时延通信。其中,超高可靠低时延通信对应的场景包括无人驾驶、工业控制等,要求低时延高可靠,低时延的具体要求为端到端0.5ms时延,空口信息交互来回1ms时延,高可靠的具体要求为误块率(Block Error Rate,BLER)达到10-5,即数据包正确接收比例达到99.999%。
基于5G的应用场景和需求,在5G NR中,引入了多种子载波间隔(SubCarrierSpacing,SCS)。例如基线为15kHz,子载波间隔可以为3.75kHz、7.5kHz、15kHz、以及15kHz×2n,n为整数,直到480kHz,最多8种。对应的,有多种符号长度、子帧长度。
进一步地,当工作于高频场景,衰落严重,覆盖范围小时,为了解决覆盖问题,在5GNR中,加强了对于波束赋形的使用和对波束的管理,在5G中引入波束赋形指示(BeamForming Indication,BFI)的上报,即终端通过测量基站发送的波束赋形下行参考信号BRS(Beamforming RS),将测量结果或最好测量结果的波束标识(Beam ID)上报给基站。该BeamID被承载在BFI中。该BFI会被承载在PUCCH中,也可能被承载在PUSCH中,或者有单独的信道如物理波束赋形信道(Physical Beam Forming Channel,PBFCH)来承载该BFI。
然而,在现有的LTE系统中,在进行上行功率控制时,并没有考虑多种不同的子载波间隔的场景及可能的BFI上报所消耗的功率。基于此,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上行功率的控制方法,以使得上行功率的控制适用于各种子载波间隔场景,和/或BFI上报。下面采用详细的实施例,对本实施例提供的上行功率的控制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行功率控制的方法流程图一。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
S101、终端获取功率控制影响因素,所述功率控制影响因素包括如下中的至少一项:波束赋形信息、子载波间隔、时间长度、业务类型。
本实施例的波束赋形信息,可以是在上行信道上发送的波束赋形指示信令,也可以是上行信道所在的波束的标识,例如波束1、波束2、波束3、波束4和波束5等。
本实施例的子载波间隔,为承载上行信道的资源的子载波间隔。可以是物理的频域子载波间隔,如3.75kHz、7.5kHz、15kHz、30kHz、60kHz、120kHz、240kHz、480kHz。
本实施例的时间长度,为承载上行信道的资源的时间长度。如符号长度、时隙长度、子帧长度等,又如长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简称PUCCH)时间长度可以为0.5ms或者1ms,而短PUCCH的时间长度可以为1个符号或者2个符号等,对于15kHz的子载波间隔(SubCarrier Spacing,简称SCS),1个符号的长度可以为71us。
本实施例的业务类型,为上行信道发送的上行信息的业务类型,如增强移动宽带、海量机器类通信、超高可靠低时延通信。
本实施例的上行信道包括如下中的至少一种信道:PUCCH、PUSCH、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PRACH)、SRS、PBFCH。即在本实施例中,终端可以确定承载上行信道的资源的子载波间隔,当上行信道为多个,承载上行信道的资源为多个时,各个资源对应的子载波间隔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该资源例如可以为时域资源、频域资源、空域资源、码域资源、功率域资源。
上述的功率控制影响因素可以为基站配置给终端的。例如,基站可以向终端发送配置信息,该配置信息中包括功率控制影响因素。终端可以根据该配置信息,来获取功率控制影响因素。
在一个具体的示例中,基站向终端发送的配置信息具体可以为半静态的配置信息,即该配置信息可以在一段时间内有效,基站不需要频繁的向终端发送配置信息。基站可以直接向终端发送配置信息,也可以在其它信息中携带该配置信息,对于基站向终端发送配置信息的具体实现方式,本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具体地,针对同一类型的功率控制影响因素,基站可以给终端直接配置功率控制影响因素,也可以为基站给终端配置多个功率控制影响因素,由终端在多个功率控制影响因素中来选择当前的功率控制影响因素。
以波束赋形信息为例,该配置信息中可以包括多个波束赋形信息,即对应多个波束标识,终端可以在多个波束标识中选择一个波束,从而获取波束赋形信息。进一步地,终端也可以采用上述的方法,即终端通过测量基站发送的BRS,根据测量结果得到波束赋形信息。该配置信息也可以包括多个子载波间隔,终端可以在多个子载波间隔中选择一个子载波间隔。
S102、所述终端根据所述功率控制影响因素,确定所述上行信道的发射功率。
终端在获取到波束赋形信息后,可以根据预设映射关系或预设协议表格,查找该波束赋形信息对应的功控信息,然后根据该功控信息得到上行信道的发射功率。其中,该预设映射关系或预设协议表格中包括多个波束标识各自对应的功控信息。
终端在获取到子载波间隔后,可以根据预设映射关系或预设协议表格,查找该子载波间隔对应的功控信息,然后根据该功控信息得到上行信道的发射功率。其中,该预设映射关系或预设协议表格中包括多个子载波间隔各自对应的功控信息。
终端在获取到时间长度后,可以根据预设映射关系或预设协议表格,查找该时间长度对应的功控信息,然后根据该功控信息得到上行信道的发射功率。其中,该预设映射关系或预设协议表格中包括多个时间长度各自对应的功控信息。
终端在获取到业务类型后,可以根据预设映射关系或预设协议表格,查找该业务类型对应的功控信息,然后根据该功控信息得到上行信道的发射功率。其中,该预设映射关系或预设协议表格中包括多个业务类型各自对应的功控信息。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功率控制影响因素包括波束赋形信息、子载波间隔、时间长度、业务类型中的一个时,可以每个功率控制影响因素对应各自的功控信息,在功率控制影响因素包括波束赋形信息、子载波间隔、时间长度、业务类型中的至少两个时,也可以至少两个类型的功率控制影响因素对应一个功控信息。
上述的功控信息具体可以为针对预设公式的缩放系数、偏移值以及功控参数的属性、上行控制信息函数等。
S103、所述终端以所述上行信道的发射功率发送所述上行信道。
当终端确定了上行信道的发射功率后,终端以该发射功率向基站发送该上行信道。基站接收该终端发送的上行信道。
本实施例提供的上行功率控制方法,终端通过获取功率控制影响因素,针对具体地的功率控制影响因素,确定上行信道的发射功率,本实施例的功率控制影响因素包括波束赋形信息、子载波间隔、时间长度、业务类型中的至少一种,实现了终端可以针对不同的功率控制影响因素来确定发射功率,并以上行信道的发射功率发送上行信道,提高了上行功率控制的精确度,从而提高了上行传输的质量。
下面用几个具体的实施例来对上述的上行功率的控制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1)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根据功率控制影响因素确定功控信息,功控信息包括如下中的至少一个信息:缩放系数、偏移值以及功控参数的属性;终端根据功控信息,确定上行信道的发射功率。
具体地,终端根据波束赋形信息或子载波间隔或时间长度或业务类型确定功控信息。下面以子载波间隔和波束赋形信息为例来进行说明。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终端根据预设映射关系确定子载波间隔对应的功控信息;预设映射关系为基站配置给终端的,该预设映射关系包括不同子载波间隔与功控信息的映射关系。
在具体实现过程中,该映射关系可以为不同子载波间隔与功控信息的映射关系。具体地,每个子载波间隔映射不同的缩放系数、不同的偏移值以及不同的功控参数的属性。终端根据该映射关系,可以确定该子载波间隔对应的功控信息,然后根据该功控信息以及每个上行信道对应的功率控制公式,来获取上行信道的发射功率。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基站向该终端配置的预设映射关系可以为静态的,即一旦配置之后可以永久使用,也可为半静态配置的,即该预设映射关系可以使用一段时间,然后基站会根据当前信道质量,对该预设映射关系进行更新。
下面以PUCCH为例,采用几个具体的实施例来说明终端根据功控信息来获取上行信道的发射功率的实现方式。
在进行说明之前,首先来说明一下现有技术中的PUCCH的功率控制公式。
其中,PPUCCH(i)表示子帧i上的PUCCH信道的发射功率;PCMAX,c表示终端在载波c上的最大功率发射;P0_PUCCH表示PUCCH信道开环功率;PLc(Path Loss)表示在载波c上的路径损耗;ΔF_PUCCH(F)表示是对不同的PUCCH format(格式)的补偿;h(nCQI,nHARQ,nSR)是对相同的PUCCH format(格式)下不同上行控制信息(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UCI)比特数的补偿;g(i)表示功控动态偏移;表示第i个上行子帧相对于第i-1个上行子帧有一个发射功率控制(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TPC)累积量,δPUCCH为DL grant(下行调度信令DCI Format 1/1A/1B/1D/2/2A/2B)或DCI Format 3/3A中的TPC功控命令指示的闭环修正系数。
在一种可能的示例中,为了保持6GHz以下与LTE系统的共存,15kHz的子载波间隔采用现有LTE功率控制机制及计算公式,其他的子载波间隔的功率控制则可以采用其它方式来获取,下面详细进行说明。
方案一:以15kHz子载波间隔为基线,其他子载波间隔在15kHz的发射功率基础上乘以一个缩放系数KSCS。
可选地,当子载波间隔大于15kHz时,该缩放系数大于1,当子载波间隔小于15kHz时,该缩放系数小于1。该缩放系数可以与子载波间隔的大小成正比。
方案二:不同的子载波间隔在功控公式末尾增加一个偏移值作为补偿项。
可选地,当子载波间隔大于15kHz时,该偏移值大于0,当子载波间隔小于15kHz时,该偏移值小于0。该偏移值的大小可以与子载波间隔的大小成正比。
方案三:不同的子载波间隔使用不同的功控参数,即上述的功控参数的属性具体为预设的功控参数的参数值。
在公式四中,PCMAX,c,scs(i)、P0_PUCCH,scs以及PLc,scs为预设的功控参数,子载波间隔不同,对应的功控参数的值不同。
方案四:作为已有项如PL的系数ascs,即上述的功控参数的属性具体为预设的功控参数的系数。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具体实现过程中,上述的几种方案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几种方案结合使用。上述仅示出了针对PUCCH的功率公式公式的实现方式,针对其它上行信道的功率控制公式,其实现原理类似,本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在另一个可能的示例中,终端根据预设映射关系确定波束赋形信息对应的功控信息;预设映射关系为基站配置给终端的,预设映射关系包括不同波束赋形信息与功控信息的映射关系。
在具体实现过程中,该预设映射关系可以为不同波束赋形信息与功控信息的映射关系。具体地,每个波束映射不同的缩放系数、不同的偏移值以及不同的功控参数的属性。终端根据该预设映射关系,可以确定该波束赋形信息对应的功控信息,然后根据该功控信息以及每个上行信道对应的功率控制公式,来获取上行信道的发射功率。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基站向该终端配置的预设映射关系可以为静态的,即一旦配置之后可以永久使用,也可为半静态配置的,即该预设映射关系可以使用一段时间,然后基站会根据当前信道质量,对该预设映射关系进行更新。
下面以PUCCH为例,采用几个具体的实施例来说明终端根据功控信息来获取上行信道的发射功率的实现方式。
在本实施例中,继续以上述的公式一为例,来进行详细说明。
方案一:不同的波束在功控公式末尾增加一个偏移值作为补偿项。
其中,ΔBF(BFI)为相关的功率补偿项,即终端向基站上报BFI所需的功率。
方案二:将BFI体现在PUCCH格式相关的功控项ΔF_PUCCH(F)中。
方案三:不同的BFI使用不同的功控参数或系数,即上述的功控参数的属性具体为预设的功控参数的参数值和预设的功控参数的系数。
其中,PCMAX,c,b(i)、P0_PUCCH,b、PLc,b为预设的功控参数;αb为功控系数。
可选地,下面再以PUSCH为例,对一些实施例进行说明。PUSCH的功率控制公式为如下公式八所示。
其中,PPUSCH,c(i)表示载波c在子帧i上的PUSCH信道的发射功率,PCMAX,c表示终端在载波c上的最大功率发射,MPUSCH,c(i)表示PUSCH信道带宽,PO_PUSCH,c(j)表示PUSCH信道开环功率,PLc(Path Loss)表示在载波c上的路径损耗,αc(j)表示在载波c上的路径损耗补偿因子,ΔTF,c(i)表示是对不同的传输格式的补偿,fc(i)表示闭环功控调整值。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由于BFI是对数据打孔,不影响PUSCH的带宽,因而可以与数据一起做功控。
可选地,该BFI还可以由PUSCH来承载,对应的PUSCH的功率公式会发生一些变化,具体的实现方式与BFI由PUCCH承载类似,具体如下:
方案一:不同的波束在功控公式末尾增加一个偏移值作为补偿项。
其中,ΔBF(BFI)为相关的功率补偿项,即终端向基站上报BFI所需的功率
方案二:不同的BFI使用不同的功控参数或系数,即上述的功控参数的属性具体为预设的功控参数的参数值和预设的功控参数的系数。
其中,预设的功控参数以下标b表示。
2)在又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根据波束赋形信息确定功控信息,该功控信息可以为上行控制信息函数,该上行控制信息函数包括上行控制信息比特函数或上行控制信息格式函数;终端根据上行控制信息比特函数或上行控制信息格式函数,确定上行信道的发射功率。
在本实施例中,继续以上述的PUCCH的功率控制公式为例来进行说明。
方案一:将BFI的比特数考虑到h函数的变量中,该h函数是上行控制信息比特函数的一个示例。即将上述公式1中的h(nCQI,nHARQ,nSR)变成h(nCQI,nHARQ,nSR,nBFI),或者BFI可以算到CQI的比特数中,即在计算nCQI时加上BFI的比特。
方案二:有上报BFI时可以使用不同的h函数,该h函数是上行控制信息格式函数的一个示例。例如对于波束1使用h1,对于波束2使用h2。即不同的波束对应不同的h函数。上述的功控信息中可以包括函数的标识。
3)在再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根据子载波间隔和波束赋形信息,确定上行信道的发射功率。具体可参见图3所示。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行功率控制的方法流程图二。该方法包括:
S201、终端根据波束赋形信息确定第一功控信息,第一功控信息包括上行控制信息比特函数或上行控制信息格式函数。
在本实施例中,终端确定第一功控信息的过程可参见上述的h函数,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本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S202、终端根据子载波间隔确定第二功控信息,第二功控信息包括如下中的至少一个信息:缩放系数、偏移值、功控参数的属性;
在本实施例中,终端根据子载波间隔确定第二功控信息的过程可参见上述实施例中的根据子载波间隔确定功控信息的过程,本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S203、终端根据第一功控信息和第二功控信息,确定上行信道的发射功率。
由上述的实施例可知,第一功控信息中的上行控制信息函数主要为h函数,该h函数的实现过程并不受第二功控信息的影响,二者是相对独立,互不影响的。因此,在功率控制公式中,可以在使用第二功控信息的基础上,使用相应的第一功控信息,即二者同时使用,以确定上行信道的发射功率。
本实施例可以在发送上行信道的过程中,同时考虑子载波间隔和BFI对上行功率的影响,实现了终端可以针对不同的子载波间隔和不同的波束赋形信息,来确定上行功率。
4)在又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实施例定义一种新的上行控制信道,即上述的PBFCH,用于终端上报BFI,本实施例给出新的上行控制信道PBFCH的功率控制,包括发射功率计算。
在一种可能的情况中,PBFCH与PUCCH或PUSCH共享功控参数,在PUCCH或PUSCH发射功率基础上增加一个偏移值,其中偏移值由基站配置,是波束特定的参数。考虑到PUSCH带宽可能较大,而PBFCH数据量较小可能带宽较小,如果使用PUSCH发射功率作为参考,则增加带宽的差值项。下面分别进行详细说明。
终端根据波束赋形信息确定的偏移值为PBFCH与PUCCH的偏移值。终端根据该偏移值确定PBFCH的上行功率。具体如下:
PPBFCH=PPUCCH+POffset
其中,PPBFCH代表PBFCH的上行功率,PPUCCH代表PUCCH的上行功率,POffset代表偏移值;
终端根据波束赋形信息确定的偏移值为PBFCH与PUSCH的偏移值。终端根据该偏移值确定PBFCH的上行功率。具体如下:
PPBFCH=PPUSCH-10logMPUSCH+10logMPBFCH+POffset
其中,PPBFCH代表PBFCH的上行功率,PPUSCH代表PUSCH的上行功率,POffset代表偏移值,MPUSCH表示PUSCH信道带宽,MPBFCH表示PBFCH信道带宽。
在另一种可能的情况中,PBFCH单独做功控,其功控参数由基站配置,是波束特定的参数,不同的波束有不同的功控参数,具体项可以参考PUCCH或PUSCH的功控项,但考虑到PBFCH承载的BFI属于控制信息,因而倾向于在PUCCH的发射功率基础上改造。
其中,公式12和公式13的各参数的具体含义,可参见上述实施例,本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其中下标为PBFCH的公式项,是针对PBFCH信道而言的。
可选地,在上述的实现方式中,终端的功率余量是根据PBFCH的发射功率计算得到的,即终端根据基站配置的最大发射功率与上行发射功率的差值,得到功率余量。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若有至少两个不同的上行信道需要同时发送,且上行发射功率受限,则在终端根据子载波间隔和/或波束赋形信息,确定上行信道的发射功率之后,还需要对至少两个上行信道的发射功率进行缩放处理,具体可参见图4和图5。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行功率控制的方法流程图三。如图4所示,该方法包括:
S301、终端获取功率控制影响因素,所述功率控制影响因素包括如下中的至少一项:波束赋形信息、子载波间隔、时间长度、业务类型,所述上行信道至少为两个,所述波束赋形信息在其中至少一个上行信道上传输。
在本实施例中,上行传输的上行信道可以为多个,每个上行信道被一个资源所承载,每个资源对应一个子载波间隔。各资源对应的子载波间隔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该波束赋形信息可以被承载在一个上行信道上,也可以被承载在多个上行信道上,即波束赋形信息可以被分散在多个上行信道上。例如,该波束赋形信息包括Beam ID(波束标识)、BFI、CQI等,其中,Beam ID和CQI信息被承载在上行控制信道PUCCH,BFI信息被承载在上行数据信道PUSCH。
S302、终端根据功率控制影响因素,确定至少两个上行信道中各所述上行信道的发射功率。
终端可以根据波束赋形信息确定至少两个上行信道各自的发射功率。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终端可以根据每个上行信道上承载的针对波束赋形信息的比特数,通过上行控制信息比特函数来计算每个上行信道的发射功率。当有至少两个上行信道时,承载波束赋形信息的上行信道的优先级较高,优先保证承载波束赋形信息的上行信道的发射功率。
终端根据至少两个资源各自对应的子载波间隔,确定各上行信道的发射功率。终端确定每个子载波间隔对应的上行信道的发射功率的具体实现方式,可参见上述的根据第一映射关系确定发射功率的实现方式,本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终端根据波束赋形信息和至少两个资源各自对应的子载波间隔,确定上行信道的发射功率的实现方式具体可以为:终端根据波束赋形信息确定上行控制信息函数,终端根据子载波间隔确定功控信息,然后终端根据上行控制信息函数和功率信息确定每个信道的上行功率。具体可参见图2所示的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终端根据时间长度确定至少两个上行信道各自的发射功率。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当多个信道同时传输时,时间长度不同的信道发射功率不同。
S303、终端判断各所述上行信道的发射功率的总和是否大于上行最大发射功率;若否,则执行S304,若是,则执行S305。
S304、终端以各所述上行信道的发射功率发送各所述上行信道。
S305、终端根据各所述上行信道各自对应的功率控制影响因素,确定至少两个所述上行信道在功率控制中的优先级。
在功率控制影响因素为一个类型时,根据该类型下的多个功率控制因素来确定至少两个上行信道在功率控制中的优先级。例如,针对多个子载波间隔,则子载波间隔越长,则对应的上行信道的优先级越高。
在功率控制影响因素为多个时,可以对各个功率控制影响因素进行优先级排序,例如优先级从高到低的顺序为子载波间隔、波束赋形信息、时间长度、业务类型,则优先以子载波间隔来确定至少两个上行信道在功率控制中的优先级,若子载波间隔相同,则再以波束赋形信息来确定上行信道在功率控制中的优先级,以此类推。
S306、终端根据至少两个所述上行信道在功率控制中的优先级,对所述至少两个上行信道的发射功率进行功率控制。
在终端确定各上行信道的发射功率之后,终端对各上行信道的发射功率求和,得到各上行信道的发射功率的总和。然后,终端判断该总和是否大于最大发射功率,若否,则以各上行信道的发射功率发送各上行信道;若是,则根据各上行信道各自对应的功率控制影响因素,确定至少两个上行信道在功率控制中的优先级。具体地,子载波间隔越长,则对应的上行信道的优先级越高,时间长度越短,则对应的上行信道的优先级越高。业务类型对应的业务越紧急,则对应的上行信道的优先级越高。
当至少两个上行信道对应的子载波间隔相同时,由上行信道类型确定上行信道在功率控制中的优先级。上行信道类型与优先级的关系,可以为基站配置给终端的,该关系可以为静态的,也可以为半静态的。例如,如果一个终端在同一子帧需要同时发送PBFCH,PUCCH,PUSCH,SRS,PRACH,功率缩放的优先级可以为:PBFCH>PRACH>PUCCH>PUSCH>SRS,也可以有其它的可能性,对于优先级的排布方式,本实施例此处不做限制。
最后,终端根据至少两个上行信道在功率控制中的优先级,对至少两个上行信道的发射功率进行缩放处理。
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可以对每个上行信道的发射功率进行缩放,在缩放过程中,可以将每个信道的发射功率乘以缩放因子进行缩放。其中缩放因子大于0小于1。可选地,上行信道的优先级越高,则对应的缩放因子越大。
在另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可以将总功率减去优先级最高的信道对应的发射功率,然后将剩余发送功率减去次高级的信道对应的发射功率,依次类推,直至剩余发送功率为零。在此种情况下,存在上行信道的发射功率为零,即不发送该上行信道。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行功率控制的方法流程图四。如图5所示,该方法包括:
S401、终端获取功率控制影响因素,所述功率控制影响因素包括下述至少一项:波束赋形信息、子载波间隔、时间长度、业务类型,所述上行信道至少为两个,所述波束赋形信息在其中至少一个上行信道上传输;
S402、终端根据功率控制影响因素,确定至少两个上行信道中各所述上行信道的发射功率。
S401与S402的实现方式与S301与S302的实现方式类似,本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S403、终端判断各所述上行信道的发射功率的总和是否大于上行最大发射功率;若否,则执行S404,若是,则执行S405;
S404、终端以各所述上行信道的发射功率发送各所述上行信道;
S405、终端根据各所述上行信道各自对应的上行信道类型确定至少两个上行信道在功率控制中的优先级;其中,在上行信道对应的上行信道类型相同时,由功率控制影响因素确定上行信道在功率控制中的优先级;具体可参见S305的描述。
S406、终端根据所述至少两个上行信道在功率控制中的优先级,对所述至少两个上行信道的发射功率进行功率控制。
本实施例与图4实施例所不同的是,本实施例先根据上行信道各自对应的上行信道类型确定至少两个上行信道在功率控制中的优先级。若上行信道对应的上行信道类似相同时,再由功率控制影响因素确定上行信道在功率控制中的优先级。例如,根据子载波间隔或时间长度确定上行信道在功率控制中的优先级。在确定优先级之后,功率控制的过程与图4实施例类似,本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下面以PBFCH为例,给出一种PBFCH功率缩放的可能的实现方式,如果终端在同一子帧需要同时发送PBFCH,PUCCH,PUSCH,SRS,PRACH,可能出现功率受限;当功率受限时,需要对信道功率进行缩放。
功率缩放的优先级可以考虑:PBFCH>PRACH>PUCCH>PUSCH>SRS
也可以有其他可能性,如PBFCH的优先级介于PUCCH和PUSCH之间,本发明实施例不作限制。
本实施例此处以PBFCH的优先级介于PUCCH和PUSCH之间为例,进行说明。
在一种可能的情况中,PBFCH只出现在终端的一个载波上,如主载波,则其中,/>代表PBFCH的发射功率,/>代表最大发射功率,/>代表PUCCH的发射功率。
在另一种可能的情况中,PBFCH可能出现在多个载波,多个载波上的PBFCH功率等比例缩放,具体可以通过如下公式14实现。
其中,代表PBFCH在每个载波上的发射功率,/>代表最大发射功率,代表PUCCH的发射功率,w(i)为缩放因子。
即对每个载波上的PBFCH的功率进行缩放,缩放后的功率和小于等于最大发射功率与PUCCH发射功率的差值。
本实施例仅示意性的给出了功率缩放的处理过程,对于其它方式的功率缩放实现方式,都可以应用到本实施例中,本实施例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本实施例通过对上行信道的发射功率进行缩放处理,保证了在功率受限的情况下,也可以满足优先级高的上行信道得到发送。
上述针对终端所实现的功能,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进行了介绍。可以理解的是,终端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本发明实施例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的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可以根据上述方法示例对终端进行功能模块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对模块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该终端10包括:获取模块11、处理模块12、发送模块13和功控模块14。其中,功控模块14为可选地模块。
获取模块11,用于获取功率控制影响因素,所述功率控制影响因素包括下述至少一项:波束赋形信息、子载波间隔、时间长度、业务类型;
处理模块12,用于根据所述功率控制影响因素,确定所述上行信道的发射功率;
发送模块13,用于以所述上行信道的发射功率发送所述上行信道。
可选地,所述处理模块12,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功率控制影响因素确定功控信息,所述功控信息包括如下中的至少一个信息:缩放系数、偏移值以及功控参数的属性;
根据所述功控信息,确定所述上行信道的发射功率。
可选地,若所述功率控制影响因素包括波束赋形信息,所述处理模块12,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波束赋形信息确定功控信息,所述功控信息包括上行控制信息比特函数或上行控制信息格式函数;
根据所述上行控制信息比特函数或上行控制信息格式函数,确定所述上行信道的发射功率。
可选地,若所述功率控制影响因素包括波束赋形信息和子载波间隔,所述处理模块12,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波束赋形信息确定第一功控信息,所述第一功控信息包括上行控制信息比特函数或上行控制信息格式函数;
根据所述子载波间隔确定第二功控信息,所述第二功控信息包括如下中的至少一个信息:缩放系数、偏移值、功控参数的属性;
根据所述第一功控信息和所述第二功控信息,确定所述上行信道的发射功率。
可选地,所述处理模块12,具体用于:
根据预设映射关系确定所述功率控制影响因素对应的功控信息;所述预设映射关系为基站配置给所述终端的,所述预设映射关系包括不同的功率控制影响因素与功控信息的映射关系。
可选地,若有至少两个不同的所述上行信道同时发送,且上行发射功率受限,所述功控模块14,用于根据所述功率控制影响因素,确定至少两个所述上行信道在功率控制中的优先级;
根据至少两个所述上行信道在功率控制中的优先级,对所述至少两个上行信道的发射功率进行功率控制。
可选地,若有至少两个不同的所述上行信道同时发送,且上行发射功率受限,所述功控模块14,用于根据上行信道类型确定至少两个上行信道在功率控制中的优先级;其中,在上行信道对应的上行信道类型相同时,由所述功率控制影响因素,确定上行信道在功率控制中的优先级;
根据所述至少两个上行信道在功率控制中的优先级,对所述至少两个上行信道的发射功率进行功率控制。
可选地,当所述功率控制影响因素为子载波间隔时,子载波间隔越长,则对应的上行信道的优先级越高。
可选地,所述功率控制影响因素为基站配置给所述终端的。
可选地,所述上行信道包括如下中的至少一种信道:
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侦听参考信号SRS、物理波束赋形信道PBFCH。
可选地,若所述上行信道为物理波束赋形信道PBFCH,若所述功率控制影响因素包括波束赋形信息,所述终端根据所述波束赋形信息确定的偏移值为所述PBFCH与PUCCH的偏移值;或者
所述终端根据所述波束赋形信息确定的偏移值为所述PBFCH与PUSCH的偏移值;或者
所述终端的功率余量是根据所述PBFCH的发射功率计算得到的。
可选地,所述PBFCH的优先级最高;和/或
所述PUSCH包括基于调度的PUSCH和免调度的PUSCH,所述基于调度的PUSCH的优先级比所述免调度的PUSCH的优先级高。
前述的终端的具体实现中,发送模块可以被实现为发射器。可选地,在获取模块接收基站配置的功率控制影响因素时,该获取模块可以被实现为接收器。处理模块和功控模块可以被实现为处理器。可选地,在获取模块从配置的功率控制影响因素中选择具体的功率控制影响因素时,则获取模块可以被实现为处理器。数据和程序代码可存储在存储器中,由处理器根据相应的程序指令控制执行。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的硬件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终端20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21、存储器22、发射器23和接收器24。所述存储器22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21执行所述存储器22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使得所述终端20能够执行如上图1至图4所示的方法实施例。
在一个示例中,接收器24接收基站配置的功率控制影响因素或者预设映射关系。处理器21调用存储器22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处理器21执行上述图2中的S102、图3中的S202和S203、图4中的S302、S303、S305、S306以及图5中的S402、S403、S405、S406的步骤。发射器23执行图2中的S103、图4中的S304以及图5中的S305。
本实施例提供的终端,可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本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里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执行指令,当终端的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该计算机执行指令时,终端执行上述各种可能设计提供的上行功率控制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里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执行指令,该计算机执行指令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终端的至少一个处理器可以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读取该计算机执行指令,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该计算机执行指令使得终端实施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各种可能设计提供的上行功率控制方法。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23)
1.一种上行功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获取功率控制影响因素,所述功率控制影响因素包括如下中的至少一项:波束赋形信息、子载波间隔、时间长度、业务类型;
所述终端根据所述功率控制影响因素,确定上行信道的发射功率,所述上行信道至少为两个;
确定至少两个所述上行信道的发射功率之和是否大于上行最大发射功率;
若至少两个所述上行信道的发射功率之和大于所述上行最大发射功率,且至少两个所述上行信道同时发送,则所述终端根据所述功率控制影响因素,确定至少两个所述上行信道在功率控制中的优先级;
所述终端根据至少两个所述上行信道在功率控制中的优先级,对所述至少两个上行信道的发射功率进行功率控制;
所述终端以至少两个所述上行信道的发射功率发送至少两个所述上行信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根据所述功率控制影响因素,确定上行信道的发射功率,包括:
所述终端根据所述功率控制影响因素确定功控信息,所述功控信息包括如下中的至少一个信息:缩放系数、偏移值以及功控参数的属性;
所述终端根据所述功控信息,确定所述上行信道的发射功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功率控制影响因素包括波束赋形信息,所述终端根据所述功率控制影响因素,确定所述上行信道的发射功率,包括:
所述终端根据所述波束赋形信息确定功控信息,所述功控信息包括上行控制信息比特函数或上行控制信息格式函数;
所述终端根据所述上行控制信息比特函数或上行控制信息格式函数,确定所述上行信道的发射功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功率控制影响因素包括波束赋形信息和子载波间隔,所述终端根据所述功率控制影响因素,确定所述上行信道的发射功率,包括:
所述终端根据所述波束赋形信息确定第一功控信息,所述第一功控信息包括上行控制信息比特函数或上行控制信息格式函数;
所述终端根据所述子载波间隔确定第二功控信息,所述第二功控信息包括如下中的至少一个信息:缩放系数、偏移值、功控参数的属性;
所述终端根据所述第一功控信息和所述第二功控信息,确定所述上行信道的发射功率。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根据所述功率控制影响因素,确定功控信息,包括:
所述终端根据预设映射关系确定所述功率控制影响因素对应的功控信息;所述预设映射关系为基站配置给所述终端的,所述预设映射关系包括不同的功率控制影响因素与功控信息的映射关系。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根据上行信道类型确定至少两个上行信道在功率控制中的优先级;其中,在上行信道对应的上行信道类型相同时,由所述功率控制影响因素,确定上行信道在功率控制中的优先级。
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功率控制影响因素为子载波间隔时,子载波间隔越长,则对应的上行信道的优先级越高。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控制影响因素为基站配置给所述终端的。
9.根据权利要求1至4、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行信道包括如下中的至少一种信道:
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侦听参考信号SRS、物理波束赋形信道PBFCH。
10.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上行信道为物理波束赋形信道PBFCH,若所述功率控制影响因素包括波束赋形信息,所述终端根据所述波束赋形信息确定的偏移值为所述PBFCH与PUCCH的偏移值;或者
所述终端根据所述波束赋形信息确定的偏移值为所述PBFCH与PUSCH的偏移值;或者
所述终端的功率余量是根据所述PBFCH的发射功率计算得到的。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PBFCH的优先级最高;和/或
所述PUSCH包括基于调度的PUSCH和免调度的PUSCH,所述基于调度的PUSCH的优先级比所述免调度的PUSCH的优先级高。
12.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功率控制影响因素,所述功率控制影响因素包括下述至少一项:波束赋形信息、子载波间隔、时间长度、业务类型;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功率控制影响因素,确定上行信道的发射功率,所述上行信道至少为两个;
功控模块,用于确定至少两个所述上行信道的发射功率之和是否大于上行最大发射功率;
若至少两个所述上行信道的发射功率之和大于所述上行最大发射功率,且至少两个所述上行信道同时发送,则所述终端根据所述功率控制影响因素,确定至少两个所述上行信道在功率控制中的优先级;
所述终端根据至少两个所述上行信道在功率控制中的优先级,对所述至少两个上行信道的发射功率进行功率控制;
发送模块,用于以至少两个所述上行信道的发射功率发送至少两个所述上行信道。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功率控制影响因素确定功控信息,所述功控信息包括如下中的至少一个信息:缩放系数、偏移值以及功控参数的属性;
根据所述功控信息,确定所述上行信道的发射功率。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若所述功率控制影响因素包括波束赋形信息,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波束赋形信息确定功控信息,所述功控信息包括上行控制信息比特函数或上行控制信息格式函数;
根据所述上行控制信息比特函数或上行控制信息格式函数,确定所述上行信道的发射功率。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若所述功率控制影响因素包括波束赋形信息和子载波间隔,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波束赋形信息确定第一功控信息,所述第一功控信息包括上行控制信息比特函数或上行控制信息格式函数;
根据所述子载波间隔确定第二功控信息,所述第二功控信息包括如下中的至少一个信息:缩放系数、偏移值、功控参数的属性;
根据所述第一功控信息和所述第二功控信息,确定所述上行信道的发射功率。
16.根据权利要求13至15任一项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预设映射关系确定所述功率控制影响因素对应的功控信息;所述预设映射关系为基站配置给所述终端的,所述预设映射关系包括不同的功率控制影响因素与功控信息的映射关系。
17.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功控模块,还用于根据上行信道类型确定至少两个上行信道在功率控制中的优先级;其中,在上行信道对应的上行信道类型相同时,由所述功率控制影响因素,确定上行信道在功率控制中的优先级。
18.根据权利要求12或17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功率控制影响因素为子载波间隔时,子载波间隔越长,则对应的上行信道的优先级越高。
19.根据权利要求12至15、17任一项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控制影响因素为基站配置给所述终端的。
20.根据权利要求12至15、17任一项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行信道包括如下中的至少一种信道:
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侦听参考信号SRS、物理波束赋形信道PBFCH。
21.根据权利要求13或15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若所述上行信道为物理波束赋形信道PBFCH,若所述功率控制影响因素包括波束赋形信息,所述终端根据所述波束赋形信息确定的偏移值为所述PBFCH与PUCCH的偏移值;或者
所述终端根据所述波束赋形信息确定的偏移值为所述PBFCH与PUSCH的偏移值;或者
所述终端的功率余量是根据所述PBFCH的发射功率计算得到的。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PBFCH的优先级最高;和/或
所述PUSCH包括基于调度的PUSCH和免调度的PUSCH,所述基于调度的PUSCH的优先级比所述免调度的PUSCH的优先级高。
23.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
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使得所述终端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所述的上行功率控制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011398.2A CN108282855B (zh) | 2017-01-06 | 2017-01-06 | 上行功率控制方法及终端 |
CN201780080593.9A CN110115070A (zh) | 2017-01-06 | 2017-12-15 | 上行功率控制方法及终端 |
EP17890398.5A EP3550896B1 (en) | 2017-01-06 | 2017-12-15 | Uplink power control method and terminal |
PCT/CN2017/116578 WO2018126874A1 (zh) | 2017-01-06 | 2017-12-15 | 上行功率控制方法及终端 |
US16/503,078 US11356957B2 (en) | 2017-01-06 | 2019-07-03 | Uplink power control method and terminal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011398.2A CN108282855B (zh) | 2017-01-06 | 2017-01-06 | 上行功率控制方法及终端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282855A CN108282855A (zh) | 2018-07-13 |
CN108282855B true CN108282855B (zh) | 2024-06-18 |
Family
ID=62789049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011398.2A Active CN108282855B (zh) | 2017-01-06 | 2017-01-06 | 上行功率控制方法及终端 |
CN201780080593.9A Pending CN110115070A (zh) | 2017-01-06 | 2017-12-15 | 上行功率控制方法及终端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80080593.9A Pending CN110115070A (zh) | 2017-01-06 | 2017-12-15 | 上行功率控制方法及终端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356957B2 (zh) |
EP (1) | EP3550896B1 (zh) |
CN (2) | CN108282855B (zh) |
WO (1) | WO2018126874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0034096A1 (zh) * | 2018-08-14 | 2020-02-20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终端功率等级控制方法及装置、终端 |
CN110933763B (zh) | 2018-09-19 | 2022-02-08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 |
CN111263428B (zh) * | 2019-01-30 | 2021-12-24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用户设备 |
CN113439478B (zh) * | 2019-02-15 | 2024-02-13 | Lg 电子株式会社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通过预配置的上行链路资源发送上行链路数据的方法及其装置 |
US11729723B2 (en) | 2019-11-21 | 2023-08-15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Power control indication for multiple services |
BR112020010870A2 (pt) | 2020-05-07 | 2022-11-29 | Ericsson Telecomunicacoes Sa | Método implementado por computador, e, nó de rede |
CN113612595B (zh) * | 2021-09-07 | 2023-12-08 | 中信科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上行控制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
US12225473B2 (en) | 2021-09-21 | 2025-02-11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power management in an uplink transmission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PT2882236T (pt) * | 2008-01-07 | 2017-03-16 |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publ) | Controlo de potência de ligação ascendente para terminais limitados em potência |
EP2400801B1 (en) * | 2009-03-16 | 2015-08-19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Method, equipment and network device for controlling power |
EP2244514A1 (en) * | 2009-04-23 | 2010-10-27 | Panasonic Corporation | Logical channel prioritization procedure for generating multiple uplink transport blocks |
US9008050B2 (en) * | 2010-04-01 | 2015-04-14 |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 Transmit power control for 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s |
CN102474824B (zh) * | 2009-09-30 | 2013-12-25 |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 基于载波聚合的通信系统中上行功率控制的方法和装置 |
CN101742625B (zh) * | 2009-12-22 | 2012-09-0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功率控制方法、装置和基站 |
JP4850296B2 (ja) * | 2010-04-07 | 2012-01-11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基地局および伝送制御方法 |
US8908592B2 (en) * | 2011-01-28 | 2014-12-09 | Clearwire Ip Holdings Ll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uplink power control |
CN102958146B (zh) * | 2011-08-17 | 2016-08-1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终端发射上行信号的方法和终端 |
CN102378341A (zh) * | 2011-11-17 | 2012-03-14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上行功率控制方法及装置 |
CN103200663B (zh) * | 2012-01-09 | 2016-03-0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上行信道功率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
CN104380625B (zh) * | 2012-03-22 | 2018-02-02 | Lg电子株式会社 | 用于发送或接收上行信号的方法 |
KR102008467B1 (ko) * | 2012-12-27 | 2019-08-07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빔포밍 기반 무선 통신시스템의 상향링크 전력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
CN103945504B (zh) * | 2013-01-18 | 2017-10-1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功率控制方法及设备 |
US8977270B2 (en) * | 2013-02-27 | 2015-03-1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Updating a base reference power for high speed data resumption |
US10932205B2 (en) * | 2013-08-02 | 2021-02-23 | Blackberry Limited | Uplink power sharing control |
EP3042529B1 (en) * | 2013-09-04 | 2020-04-01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uplink power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EP3054730B1 (en) * | 2013-09-30 | 2020-02-19 | Sony Corporation | Communication control device,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
CN104619000B (zh) * | 2013-11-01 | 2020-01-31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上行功率控制方法、系统和相关设备 |
CN104812029A (zh) * | 2014-01-24 | 2015-07-29 |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Lte系统中的功率控制方法及用户设备ue |
US20160105886A1 (en) * | 2014-10-09 | 2016-04-14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mory based power and timing control in a cellular internet of things system |
US10149255B2 (en) * | 2015-05-01 | 2018-12-04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Low latency uplink power control |
EP3335480B1 (en) * | 2015-08-12 | 2019-09-18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System and method providing optimizations for reduced transmit power control frequency operation |
US10455530B2 (en) * | 2015-09-03 | 2019-10-22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synchronization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
CN108702749A (zh) * | 2016-01-11 | 2018-10-23 | 联发科技(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 | 基于物理下行信道的传输方法、用户设备以及基站 |
CN107197524B (zh) * | 2016-03-15 | 2021-06-22 | 株式会社Kt | 用于发送窄带物联网用户设备上行数据的方法及装置 |
US10117188B2 (en) * | 2016-04-01 | 2018-10-30 | Motorola Mobility Ll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cheduling uplink transmissions with reduced latency |
CN112601238B (zh) * | 2016-07-01 | 2023-02-28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信号检测的方法和装置 |
PL4093099T3 (pl) * | 2017-01-04 | 2025-04-07 | Nokia Technologies Oy | Sondujący sygnał odniesienia dla bezprzewodowego systemu wielowejściowego/wielowyjściowego |
-
2017
- 2017-01-06 CN CN201710011398.2A patent/CN108282855B/zh active Active
- 2017-12-15 WO PCT/CN2017/116578 patent/WO2018126874A1/zh unknown
- 2017-12-15 EP EP17890398.5A patent/EP3550896B1/en active Active
- 2017-12-15 CN CN201780080593.9A patent/CN110115070A/zh active Pending
-
2019
- 2019-07-03 US US16/503,078 patent/US11356957B2/en active Active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Samsung.R1-1612518 "UL Power Control Aspects".3GPP tsg_ran\WG1_RL1.2016,(第TSGR1_87期),第2节.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3550896B1 (en) | 2022-09-21 |
WO2018126874A1 (zh) | 2018-07-12 |
CN110115070A (zh) | 2019-08-09 |
EP3550896A4 (en) | 2019-11-27 |
CN108282855A (zh) | 2018-07-13 |
US20190327686A1 (en) | 2019-10-24 |
US11356957B2 (en) | 2022-06-07 |
EP3550896A1 (en) | 2019-10-0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282855B (zh) | 上行功率控制方法及终端 | |
US11102728B2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mputer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 |
KR102455743B1 (ko) | 전력 제어 방법 및 디바이스, 그리고 목표 수신 전력을 결정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디바이스 | |
EP3761721A1 (en) | Power control method and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node | |
CN105934893B (zh) | 一种传输信号的方法和设备 | |
US10595279B2 (en) | Power control method and device | |
CN115989700A (zh) | 用于对朝向多个trp的上行链路传送的功率控制 | |
KR20190101449A (ko) | 다중 입력 다중 출력 무선 시스템을 위한 사운딩 기준 신호 전력 제어 | |
WO2015016986A1 (en) | Controlling interference | |
CN107872890B (zh) | 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调度传输的方法及设备 | |
US10505613B2 (en) | Communication system | |
CN109526047B (zh) | 一种用于功率调整的ue、基站中的方法和装置 | |
US11337113B2 (en) | Use of uplink communication quality as basis to control split-uplink operation for dual-connectivity service | |
JPWO2010090052A1 (ja)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装置、移動局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 |
WO2013164024A1 (en) | Method for power control of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s | |
WO2020030117A1 (zh) | 功率控制参数的确定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设备 | |
WO2020030159A1 (zh) | 功率控制方法和装置、接收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07613557B (zh) | 一种发射功率确定方法、终端、网络设备和系统 | |
WO2018201941A1 (zh) | 配置参数的方法及装置 | |
CN116133100A (zh) | 上行功率控制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 |
CN102396270A (zh) | 一种多载波系统发射功率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 |
CN112399538B (zh) | 一种功率控制方法和装置 | |
KR20190017596A (ko) | 빔포밍 시스템에서 단말의 송신 전력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 |
CN108401283A (zh) | 通信节点之间的信息交互方法及装置 | |
WO2023213602A1 (en) | Methods for beam specific power control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