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8226803B - 一种变挤压力的电池测试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变挤压力的电池测试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226803B
CN108226803B CN201810034504.3A CN201810034504A CN108226803B CN 108226803 B CN108226803 B CN 108226803B CN 201810034504 A CN201810034504 A CN 201810034504A CN 108226803 B CN108226803 B CN 10822680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internal resistance
charging
discharging
polariz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03450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226803A (zh
Inventor
时玮
郑岳久
王久林
康鑫
陈洪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Dingrui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Dingrui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Dingrui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Dingrui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034504.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226803B/zh
Publication of CN1082268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268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2268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2680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36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measuring or monitoring the electrical condition of accumulators or electric batteries, e.g. capacity or state of charge [SoC]
    • G01R31/389Measuring internal impedance, internal conductance or related variabl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Investigating strength properties of solid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 G01N3/08Investigating strength properties of solid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by applying steady tensile or compressive forc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36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measuring or monitoring the electrical condition of accumulators or electric batteries, e.g. capacity or state of charge [SoC]
    • G01R31/385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battery or accumulator variabl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203/00Investigating strength properties of solid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 G01N2203/0014Type of force applied
    • G01N2203/0016Tensile or compressive
    • G01N2203/0019Compressiv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Tests Of Electric Status Of Batter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变挤压力的电池测试方法及系统。首先两电池分别施加相同的挤压力,并将该挤压力保持第一时间段。同时将第一电池充电至充满,将第二电池放电至放完,并在静置第二时间段后,记录第一电池的第一充电电量和两电池的欧姆内阻、极化内阻。然后释放该挤压力,并将两电池再次静置第二时间段。在静置后,将第一电池放电至放完,将第二电池充电至充满,并将两电池静置第二时间段,及记录第二电池的第二充电容量。改变挤压力,继续上述步骤。根据记录的在不同挤压力下的第一电池及第二电池的充电容量、欧姆内阻及极化内阻得到测试结果。由此,对电池进行变挤压力耐受力测试,而不是仅通过充放电次数对电池容量衰退情况进行测试。

Description

一种变挤压力的电池测试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变挤压力的电池测试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对于环境的污染越来越严重。其中,汽车尾气是污染的主要来源。而纯电动汽车的尾气排放量较少甚至没有,因此纯电动汽车的研发越来越受到关注。纯电动汽车的动力为电池。目前电池在生产制造成品后,一般的评价方法是通过化成充放电次数对电池参数进行筛选,从而判断成品电池是否满足出厂规格要求。随着纯电动汽车的大量推广和应用,电池充电安全问题越来越重要,不能仅通过充放电次数实现对电池的测试。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变挤压力的电池测试方法及系统,其能够在充放电情况下,通过对电池施加不同的挤压力完成对电池的测试,并得到测试结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变挤压力的电池测试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在第一电池放电结束及第二电池充电结束后,对所述第一电池及第二电池分别施加挤压力,并保持该挤压力第一时间段,同时将所述第一电池充电至充满,将所述第二电池放电至放完;
在所述第一时间段内,将充满电的所述第一电池及放完电的所述第二电池静置第二时间段后,记录所述第一电池的第一充电电量、第一欧姆内阻及第一极化内阻和第二电池的第二欧姆内阻及第二极化内阻,其中,所述第二时间段小于所述第一时间段;
释放施加在所述第一电池及第二电池上的挤压力,并将所述第一电池及第二电池静置所述第二时间段;
在静置所述第二时间段后,将所述第一电池放电至放完,并在放完电后静置所述第二时间段,将所述第二电池充电至充满,并在充满电后静置所述第二时间段,及记录所述第二电池的第二充电容量;
改变所述挤压力,重复以上步骤,根据在不同挤压力下的所述第一电池的第一充电电量、第一欧姆内阻及第一极化内阻和第二电池的第二充电电量、第二欧姆内阻及第二极化内阻得到测试结果。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所述在第一电池放电结束及第二电池充电结束后,对所述第一电池及第二电池分别施加挤压力,并保持该挤压力第一时间段,同时将所述第一电池充电至充满,将所述第二电池放电至放完的步骤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所述第一电池及第二电池进行预处理,以使所述第一电池为放电结束状态、所述第二电池为充电结束状态;
所述对所述第一电池及第二电池进行预处理的步骤包括:
在未施加挤压力前,将所述第一电池进行标准充放电一次,并记录所述第一电池的第一充电容量;
在所述第一电池放电完毕后,将所述第一电池静置所述第二时间段;
将所述第二电池充电完毕后,静置所述第二时间段。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不同挤压力的所述第一电池的第一充电电量及第二电池的第二充电量判断电池内部是否存在锂离子枝晶。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分别根据不同挤压力下的所述第一电池的第一欧姆内阻及第一极化内阻得到第一欧姆内阻曲线及第一极化内阻曲线;
分别根据不同挤压力下的所述第二电池的第二欧姆内阻及第二极化内阻得到第二欧姆内阻曲线及第二极化内阻曲线;
对所述第一欧姆内阻曲线及第二欧姆内阻曲线进行分析,对所述第一极化内阻曲线及第二极化内阻曲线进行分析,判断电池极片的状态。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电池极片的状态筛选电池。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对所述第一电池及第二电池分别施加挤压力的方式包括:
分别对所述第一电池及第二电池进行卧式挤压。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变挤压力的电池测试系统,应用于所述的方法,所述系统包括电性连接的控制单元、挤压单元、测量单元及充放电单元,其中,所述第一电池及第二电池设置在一测试台上,
所述挤压单元用于对所述第一电池及第二电池分别施加挤压力,并保持第一时间段;
所述测量单元用于测量所述第一电池的第一充电电量、第一欧姆内阻和第一极化内阻及所述第二电池的第二充电电量、第二欧姆内阻和第二极化内阻;
所述充放电单元用于对所述第一电池及第二电池进行充放电;
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挤压单元、测量单元及充放电单元的工作状态,及根据在不同挤压力下的所述第一电池的第一充电电量、第一欧姆内阻及第一极化内阻和第二电池的第二充电电量、第二欧姆内阻及第二极化内阻得到测试结果。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根据在不同挤压力下的所述第一电池的第一欧姆内阻及第一极化内阻和第二电池的第二欧姆内阻及第二极化内阻进行电池筛选。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系统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数量与电池的数量匹配,
所述连接件一端与电池的正极或负极电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测量单元电性连接,所述测量单元通过所述连接件测量电池的充电电量、欧姆内阻及极化内阻。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测试台上设置有与所述测量单元电性连接的接触件,所述接触件与被固定的电池的正极或负极接触,以使所述测量单元测量电池的充电电量、欧姆内阻及极化内阻。
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变挤压力的电池测试方法及系统。在第一电池放电结束及第二电池充电结束的情况下,首先对所述第一电池及第二电池分别施加相同的挤压力,并将该挤压力保持第一时间段。在施加挤压力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电池充电至充满,并在充满后静置所述第二时间段,其中,所述第二时间段小于所述第一时间段;同时将所述第二电池放电至放完,并在放完后静置所述第二时间段。在静置后,记录所述第一电池的第一充电电量、第一欧姆内阻及第一极化内阻;记录所述第二电池的第二欧姆内阻及第二极化内阻。然后释放该挤压力,并将所述第一电池及第二电池再次静置所述第二时间段。在静置结束后,将所述第一电池放电至放完,并静置所述第二时间段;将所述第二电池充电至充满,并静置所述第二时间段,及记录所述第二电池的第二充电容量。改变挤压力,继续上述步骤。根据记录的在不同挤压力下的第一电池及第二电池的充电容量、欧姆内阻及极化内阻得到测试结果。由此,对电池进行变挤压力耐受力测试,而不是仅通过充放电次数对电池容量衰退情况进行测试。通过上述方法不仅可以对新电池进行测试,还可以通过测试对旧电池进行筛选。
为使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本发明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变挤压力的电池测试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一。
图2是电池的充电电流、电池电压与时间的关系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变挤压力的电池测试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二。
图4是图3中步骤S110包括的子步骤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变挤压力的电池测试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三。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变挤压力的电池测试系统的方框示意图。
图标:100-电池测试系统;110-控制单元;120-挤压单元;130-测量单元;140-充放电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同时,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请参照图1,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变挤压力的电池测试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一。电池在受压状态下内阻和极化状态都会发生改变。在本实施例中,对不同挤压力下的电池的欧姆内阻及极化内阻进行记录,对记录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到测试结果。下面对所述变挤压力的电池测试方法进行详细阐述。
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电池及第二电池均为锂电池时,电池在充电过程中,锂离子从正极脱出并嵌入负极,导致负极膨胀、正极体积缩小;电池在放电过程中,锂离子从负极脱出并嵌入正极,导致正极膨胀、负极体积缩小。利用电池正极与负极的体积变化,在不同充电放电时刻配合电池外部的挤压力进行电池测试。
在本实施例中,采用第一电池及第二电池进行电池测试。其中,所述第一电池及第二电池可以是不同的电池,比如,第一电池作为标准电池,将第一电池的测量数据作为标准,对第二电池的测量数据进行分析,得到第二电池的测试结果。
步骤S120,在第一电池放电结束及第二电池充电结束后,对所述第一电池及第二电池分别施加挤压力,并保持该挤压力第一时间段,同时将所述第一电池充电至充满,将所述第二电池放电至放完。
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电池放电结束后,对所述第一电池施加挤压力,并在施加挤压力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电池充电至充满。同时,在所述第二电池充电结束后,对所述第二电池施加同样的挤压力,并在施加挤压力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二电池进行放电至放完。其中,在施加挤压力后,将该挤压力保持第一时间段。
在本实施例的实施方式中,对所述第一电池及第二电池分别施加挤压力的方式可以是,但不限于,分别对所述第一电池及第二电池进行卧式挤压。
其中,在挤压力为最大挤压力时,不能使电池内部结构发生坍塌及短路故障。处于挤压状态的电池与未处于挤压状态的电池中的电池正极与界面及负极与界面的接触状态不同。电池内部通常是卷绕、层叠或Z字形状,在受到挤压力后,电池内部各极片的受压状态相对均匀,电池的内阻和极化状态会发生变化。
其中,界面是SEI(Solidelectrolyteinterface,固体电解质界面(膜))膜,SEI膜是具有固体电解质性质的钝化膜层。SEI是锂离子的优良导体,能够让锂离子在其中进行传输,进入到石墨表面,进行脱嵌锂工作。同时又是良好的电子绝缘体,能够有效的降低内部的短路概率。SEI膜可以有效效防止溶剂分子的共嵌入,避免了因溶剂分子共嵌入对电极材料造成的破坏,因而大大提高了电极的循环性能和使用寿命步骤S130,在所述第一时间段内,将充满电的所述第一电池及放完电的所述第二电池静置第二时间段后,记录所述第一电池的第一充电电量、第一欧姆内阻及第一极化内阻和第二电池的第二欧姆内阻及第二极化内阻。
在本实施例中,在施加上述挤压力的情况下,将充满电的所述第一电池静置第二时间段,将放完电的所述第二电池同样静置所述第二时间段。在静置所述第二时间段后,记录所述第一电池的第一充电容量、第一欧姆内阻及第一极化内阻和所述第二电池的第二欧姆内阻及第二极化内阻。其中,所述第二时间段小于所述第一时间段。所述第一时间段及第二时间段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比如,所述第二时间段为30min。
请参照图2,图2是电池的充电电流、电池电压与时间的关系图。锂离子电池在充电脉冲作用下电池电压会出现如图2所示的曲线。图2中的Vr1、Vr2、Vr3是电池内阻所致,指数变化的除了电池内电压增加以外,包含了一部分的电池极化电压。因此,在进行挤压力测试时,可以记录电池的欧姆内阻及极化内阻。
步骤S140,释放施加在所述第一电池及第二电池上的挤压力,并将所述第一电池及第二电池静置所述第二时间段。
在本实施例中,在静置所述第二时间段后,将施加在所述第一电池及第二电池上的挤压力释放,并在挤压力释放后,再次将所述第一电池及第二电池静置所述第二时间段,以为后续操作做准备。
步骤S150,在静置所述第二时间段后,将所述第一电池放电至放完,并在放完电后静置所述第二时间段,将所述第二电池充电至充满,并在充满电后静置所述第二时间段,及记录所述第二电池的第二充电容量。
在本实施例中,在再次静置结束后,将所述第一电池放电至放完,并静置所述第二时间段。在再次静置结束后,将所述第二电池充电至充满,在充满后,将所述第二电池静置所述第二时间段;在静置结束后,记录所述第二电池的第二充电容量。
改变所述挤压力,重复以上步骤,获得不同挤压力下的电池的充电容量、欧姆内阻及极化内阻。其中,挤压力的改变方式可以是逐渐增大。
步骤S160,根据在不同挤压力下的所述第一电池的第一充电电量、第一欧姆内阻及第一极化内阻和第二电池的第二充电电量、第二欧姆内阻及第二极化内阻得到测试结果。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将所述第一电池、第二电池中的其中一电池作为标准,从而根据标准的充电容量、欧姆内阻、极化内阻对另一电池的测量数据(包括充电容量、欧姆内阻及极化内阻)进行比对,从而得到测试结果。
请参照图3,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变挤压力的电池测试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二。在步骤S120之前,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步骤S110。
步骤S110,对所述第一电池及第二电池进行预处理。
请参照图4,图4是图3中步骤S110包括的子步骤的流程示意图。步骤S110可以包括子步骤S111、子步骤S112及子步骤S113。
子步骤S111,在未施加挤压力前,将所述第一电池进行标准充放电一次,并记录所述第一电池的第一充电容量。
子步骤S112,在所述第一电池放电完毕后,将所述第一电池静置所述第二时间段。
子步骤S113,将所述第二电池充电完毕后,静置所述第二时间段。
在本实施例中,在未施加挤压力前,通过将所述第一电池进行标准充放电,获得并记录所述第一电池的第一充电容量。接着,将放电完毕的第一电池静置所述第二时间段;并将所述第二电池充电完毕后,静置所述第二时间段,以便后续在施加挤压力的情况下对电池进行测试。
通过上述方法,可以对新电池进行变挤压力耐受力测试,从而避免仅通过充放电次数对电池容量衰退情况进行测试,以进一步保证电池充电安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池、第二电池中其中一电池可以包括梯次利用的循环后的电池。通过上述测试,可以根据不同挤压力的所述第一电池的第一充电电量及第二电池的第二充电量判断电池内部是否存在锂离子枝晶。其中,梯次利用是指某一个已经使用过的产品已经达到原生设计寿命,再通过其他方法使其功能全部或部分恢复的继续使用过程。
在电池中存在锂枝晶时,通过挤压力施加-释放-施加-释放的循环过程,将改变梯次利用的电池中的SEI膜与正极片及负极片的界面状态,挤压明显的锂枝晶后,将会导致一定程度的微短路或内短路。因此可以根据电池的充电量判断电池内部是否存在锂离子枝晶,进而筛选电池。由此,基于上述方法可以根据是否存储锂离子枝晶对旧电池进行筛选。
对梯次利用的循环电池进行变挤压力测试,可以重建负极石墨层与电解液的SEI膜。新建的SEI膜对于提高循环后锂离子电池负极的可靠性有显著帮助。
请参照图5,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变挤压力的电池测试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三。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步骤S171、步骤S172及步骤S173。
步骤S171,分别根据不同挤压力下的所述第一电池的第一欧姆内阻及第一极化内阻得到第一欧姆内阻曲线及第一极化内阻曲线。
步骤S172,分别根据不同挤压力下的所述第二电池的第二欧姆内阻及第二极化内阻得到第二欧姆内阻曲线及第二极化内阻曲线。
步骤S173,对所述第一欧姆内阻曲线及第二欧姆内阻曲线进行分析,对所述第一极化内阻曲线及第二极化内阻曲线进行分析,判断电池极片的状态。
新电池在不同挤压力下的欧姆内阻曲线、极化内阻曲线分别与旧电池在相同挤压力下的欧姆内阻曲线、极化内阻曲线存在显著差别。因此,可以通过欧姆内阻曲线、极化内阻曲线分辨电池的极片健康状态,从而根据电池极片的状态筛选电池。
在本实施例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池测试方法可以用于,但不限于,三元锂电池、锰酸锂电池、磷酸铁锂电池等。
请参照图6,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变挤压力的电池测试系统100的方框示意图。变挤压力的电池测试系统100应用于变挤压力的电池测试方法。所述电池测试系统100可以包括通信连接的控制单元110、挤压单元120、测量单元130及充放电单元140。其中,所述第一电池及第二电池设置在一测试台上。
所述挤压单元120用于对所述第一电池及第二电池分别施加挤压力,并保持第一时间段。
所述测量单元130用于测量所述第一电池的第一充电电量、第一欧姆内阻和第一极化内阻及所述第二电池的第二充电电量、第二欧姆内阻和第二极化内阻。
所述充放电单元140用于对所述第一电池及第二电池进行充放电。
所述控制单元110用于控制所述挤压单元120、测量单元130及充放电单元140的工作状态,及根据在不同挤压力下的所述第一电池的第一欧姆内阻及第一极化内阻和第二电池的第二欧姆内阻及第二极化内阻得到测试结果。
在本实施例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单元110可以是计算设备,比如,台式电脑、控制器等。
所述控制单元110还用于根据在不同挤压力下的所述第一电池的第一欧姆内阻及第一极化内阻和第二电池的第二欧姆内阻及第二极化内阻进行电池筛选。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系统还可以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数量与电池的数量匹配。在电池置于测试台上时,所述连接件一端与电池的正极或负极电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测量单元130电性连接。所述测量单元130通过所述连接件测量电池的充电电量、欧姆内阻及极化内阻。
在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测试台上设置有与所述测量单元130电性连接的接触件,所述接触件与被固定的电池的正极或负极接触。通过上述再设置,可以使得所述测量单元130测量电池的充电电量、欧姆内阻及极化内阻。
在本实施例的实施实施方式中,所述充放电单元140可以通过连接线或其他方式所述电池进行充电。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变挤压力的电池测试方法及系统。在第一电池放电结束及第二电池充电结束的情况下,首先对所述第一电池及第二电池分别施加相同的挤压力,并将该挤压力保持第一时间段。在施加挤压力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电池充电至充满,并在充满后静置所述第二时间段,其中,所述第二时间段小于所述第一时间段;同时将所述第二电池放电至放完,并在放完后静置所述第二时间段。在静置后,记录所述第一电池的第一充电电量、第一欧姆内阻及第一极化内阻;记录所述第二电池的第二欧姆内阻及第二极化内阻。然后释放该挤压力,并将所述第一电池及第二电池再次静置所述第二时间段。在静置结束后,将所述第一电池放电至放完,并静置所述第二时间段;将所述第二电池充电至充满,并静置所述第二时间段,及记录所述第二电池的第二充电容量。改变挤压力,继续上述步骤。根据记录的在不同挤压力下的第一电池及第二电池的充电容量、欧姆内阻及极化内阻得到测试结果。由此,对电池进行变挤压力耐受力测试,而不是仅通过充放电次数对电池容量衰退情况进行测试。通过上述方法不仅可以对新电池进行测试,还可以对旧电池进行筛选。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变挤压力的电池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在第一电池放电结束及第二电池充电结束后,对所述第一电池及第二电池分别施加挤压力,并保持该挤压力第一时间段,同时将所述第一电池充电至充满,将所述第二电池放电至放完;
在所述第一时间段内,将充满电的所述第一电池及放完电的所述第二电池静置第二时间段后,记录所述第一电池的第一充电电量、第一欧姆内阻及第一极化内阻和第二电池的第二欧姆内阻及第二极化内阻,其中,所述第二时间段小于所述第一时间段;
释放施加在所述第一电池及第二电池上的挤压力,并将所述第一电池及第二电池静置所述第二时间段;
在静置所述第二时间段后,将所述第一电池放电至放完,并在放完电后静置所述第二时间段,将所述第二电池充电至充满,并在充满电后静置所述第二时间段,及记录所述第二电池的第二充电容量;
改变所述挤压力,重复以上步骤,根据在不同挤压力下的所述第一电池的第一充电电量、第一欧姆内阻及第一极化内阻和第二电池的第二充电电量、第二欧姆内阻及第二极化内阻得到测试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在第一电池放电结束及第二电池充电结束后,对所述第一电池及第二电池分别施加挤压力,并保持该挤压力第一时间段,同时将所述第一电池充电至充满,将所述第二电池放电至放完的步骤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所述第一电池及第二电池进行预处理,以使所述第一电池为放电结束状态、所述第二电池为充电结束状态;
所述对所述第一电池及第二电池进行预处理的步骤包括:
在未施加挤压力前,将所述第一电池进行标准充放电一次,并记录所述第一电池的第一充电容量;
在所述第一电池放电完毕后,将所述第一电池静置所述第二时间段;
将所述第二电池充电完毕后,静置所述第二时间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不同挤压力的所述第一电池的第一充电电量及第二电池的第二充电量判断电池内部是否存在锂离子枝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分别根据不同挤压力下的所述第一电池的第一欧姆内阻及第一极化内阻得到第一欧姆内阻曲线及第一极化内阻曲线;
分别根据不同挤压力下的所述第二电池的第二欧姆内阻及第二极化内阻得到第二欧姆内阻曲线及第二极化内阻曲线;
对所述第一欧姆内阻曲线及第二欧姆内阻曲线进行分析,对所述第一极化内阻曲线及第二极化内阻曲线进行分析,判断电池极片的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电池极片的状态筛选电池。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第一电池及第二电池分别施加挤压力的方式包括:
分别对所述第一电池及第二电池进行卧式挤压。
7.一种变挤压力的电池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所述系统包括电性连接的控制单元、挤压单元、测量单元及充放电单元,其中,所述第一电池及第二电池设置在一测试台上,
所述挤压单元用于对所述第一电池及第二电池分别施加挤压力,并保持第一时间段;
所述测量单元用于测量所述第一电池的第一充电电量、第一欧姆内阻和第一极化内阻及所述第二电池的第二充电电量、第二欧姆内阻和第二极化内阻;
所述充放电单元用于对所述第一电池及第二电池进行充放电;
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挤压单元、测量单元及充放电单元的工作状态,及根据在不同挤压力下的所述第一电池的第一充电电量、第一欧姆内阻及第一极化内阻和第二电池的第二充电电量、第二欧姆内阻及第二极化内阻得到测试结果。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根据在不同挤压力下的所述第一电池的第一欧姆内阻及第一极化内阻和第二电池的第二欧姆内阻及第二极化内阻进行电池筛选。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数量与电池的数量匹配,
所述连接件一端与电池的正极或负极电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测量单元电性连接,所述测量单元通过所述连接件测量电池的充电电量、欧姆内阻及极化内阻。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台上设置有与所述测量单元电性连接的接触件,所述接触件与被固定的电池的正极或负极接触,以使所述测量单元测量电池的充电电量、欧姆内阻及极化内阻。
CN201810034504.3A 2018-01-15 2018-01-15 一种变挤压力的电池测试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0822680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034504.3A CN108226803B (zh) 2018-01-15 2018-01-15 一种变挤压力的电池测试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034504.3A CN108226803B (zh) 2018-01-15 2018-01-15 一种变挤压力的电池测试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26803A CN108226803A (zh) 2018-06-29
CN108226803B true CN108226803B (zh) 2020-02-14

Family

ID=626411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034504.3A Active CN108226803B (zh) 2018-01-15 2018-01-15 一种变挤压力的电池测试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226803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03164A (zh) * 2021-03-09 2021-06-04 武汉三江航天远方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在线同时监测内阻负载压力和弹变形量的检测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75716A (zh) * 2019-03-07 2019-07-05 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内阻波动的检测方法
CN110850310B (zh) * 2019-12-20 2022-04-15 东软睿驰汽车技术(沈阳)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安全性测试方法及装置
CN111999667B (zh) * 2020-08-21 2023-05-30 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内阻的评价方法
CN113325318B (zh) * 2021-04-30 2022-12-13 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 一种锂离子蓄电池一致性筛选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261688B2 (ja) * 1994-08-23 2002-03-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二次電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346208B2 (ja) * 2007-12-07 2013-11-20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電池試験装置及び電池試験方法
CN201251621Y (zh) * 2008-08-15 2009-06-03 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定压力锂离子电池电压内阻检测装置
CN201773162U (zh) * 2010-07-21 2011-03-23 武汉中聚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平压短路测试机
CN202281721U (zh) * 2011-10-25 2012-06-20 风帆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针刺挤压试验装置
CN202433509U (zh) * 2011-12-31 2012-09-12 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通用测试装置
CN103983179B (zh) * 2014-05-30 2016-08-17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电池厚度变化检测装置、电池安全检测及判断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03164A (zh) * 2021-03-09 2021-06-04 武汉三江航天远方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在线同时监测内阻负载压力和弹变形量的检测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26803A (zh) 2018-06-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226803B (zh) 一种变挤压力的电池测试方法及系统
Yang et al. A coupled electrochemical-thermal-mechanical degradation modelling approach for lifetime assessment of lithium-ion batteries
Lai et al. Electrical behavior of overdischarge-induced internal short circuit in lithium-ion cells
CN109581240B (zh) 基于交流阻抗法的锂离子电池失效分析方法
US10135279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battery charging
CN106154172B (zh) 锂离子动力电池内短路程度的定量估算方法
EP2762908B1 (en) Battery cell performance estimation method and battery cell performance estimation apparatus
Leng et al. Hierarchical degradation processes in lithium-ion batteries during ageing
CN106067560A (zh) 内短路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制备方法
CN116027199B (zh) 基于电化学模型参数辨识检测电芯全寿命内短路的方法
Molaeimanesh et al. Experimental analysis of commercial LiFePO 4 battery life span used in electric vehicle under extremely cold and hot thermal conditions
CN112883531A (zh) 锂离子电池数据处理方法、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8363016B (zh)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电池微短路定量诊断方法
JP2018156759A (ja) 二次電池の状態判定方法及び二次電池の状態判定装置
CN114169154A (zh) 膨胀力预测方法、膨胀力预测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KR20210062263A (ko) 전고체전지의 상태 추정 방법
Shu et al. Research on EIS characterization and internal morphological changes of LIBs during degradation process
CN113552494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低温阶梯充电方法及其测试方法
Nemati et al. Effects of ambient temperature on the health characteristics of vehicular Li-ion batteries by 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
CN119224609A (zh) 电芯的循环老化测试及性能评估方法、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09716151B (zh) 用于估计电池电压的方法和设备
CN112433157A (zh) 动力锂电池的内短路与漏液故障的在线监测与区分系统
CN116381499B (zh) 蓄电池多次峰值功率性能参数预测方法及装置
Wang et al. The state of arts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SOH estimation for lithium-ion batteries
CN116184241A (zh) 锂电池析锂检测方法、装置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116

Address after: Room 511, building B2, blue wisdom Valley enlightenment star incubator, 6888 Health East Street, Yongchun community, Qingchi street, Weifang High tech Zone, Weifang City, Shandong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Shandong Dingrui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212000 666 street, Cui Zhu Road, three Mau Street, Yangzhong, Zhenjiang, Jiangsu

Applicant before: Jiangsu Shore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