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156640A - 处理切换后的数据传输的装置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处理切换后的数据传输的装置及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156640A CN108156640A CN201711262825.0A CN201711262825A CN108156640A CN 108156640 A CN108156640 A CN 108156640A CN 201711262825 A CN201711262825 A CN 201711262825A CN 108156640 A CN108156640 A CN 10815664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ata
- radio bearer
- base station
- handover
- communication devi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49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20
- 238000013507 mapp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9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6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0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2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2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776 aggreg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220 aggreg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969 carri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500 data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37 period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228 spectru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11—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 H04W36/0033—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with transfer of context information
- H04W36/0044—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with transfer of context information of quality context inform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7—Transitions between radio resource control [RRC] stat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5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per individual bearer or channel
- H04W28/0263—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per individual bearer or channel involving mapping traffic to individual bearers or channels, e.g. traffic flow template [TF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11—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 H04W36/0027—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for a plurality of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s, e.g. multi-call or multi-bearer end-to-end data connec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4—Reselecting a cell layer in multi-layered cel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04W72/1263—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通信装置,用来处理一切换后的数据传输,包含有以下指令从一第一基站,接收一第一无线资源控制讯息,其设定一第一数据无线承载,以及设定一第一数据流被对应到该第一数据无线承载的一映射;传送该第一数据流的一第一多协议数据单元;从该第一基站,接收该第一数据流或一第二数据流的一第二协议数据单元;传送该第一数据流的一第三多协议数据单元;从该第一基站,接收一切换指令;执行一切换到一第二基站;以及在执行该切换到该第二基站后,传送该第一数据流的一第四多协议数据单元到该第二基站。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在无线通信系统的装置及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处理切换后的数据传输的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长期演进(long-term evolution,LTE)系统包含载波聚合(carrieraggregation,CA)、双重连接(Dual Connectivity,DC)、通过非授权频谱(unlicensedspectrum)的长期演进传输(例如长期演进-非授权(LTE-unlicensed,LTE-U)接入或授权辅助接入(licensed-assisted access,LAA))。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及方法,用来处理切换(handover)后的数据传输,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公开一种通信装置,用来处理一切换后的数据传输,包含有一存储装置,用来存储指令,以及一处理电路,耦接在该存储装置。该处理电路被设定以执行存储于该存储装置内的指令。该指令包含有从一第一基站(base station,BS),接收一第一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讯息,其设定一第一数据无线承载(data radio bearer,DRB),以及设定一第一数据流(flow)被对应到该第一数据无线承载的一映射(mapping);通过该第一数据无线承载,传送该第一数据流的一第一多协议数据单元(Protocol DataUnit,PDU),以响应该第一无线资源控制讯息;从该第一基站,通过一第二数据无线承载,接收该第一数据流或一第二资数据流的一第二协议数据单元;通过该第二数据无线承载,传送该第一数据流的一第三多协议数据单元,以响应该第二协议数据单元;从该第一基站,接收一切换指令(handover command);执行一切换到一第二基站,以响应该切换指令;以及在执行该切换到该第二基站后,通过该第一数据无线承载,传送该第一数据流的一第四多协议数据单元到该第二基站,以响应该切换指令。
本发明另公开一种通信装置,用来处理一切换后的数据传输,包含有一存储装置,用来存储指令,以及一处理电路,耦接在该存储装置。该处理电路被设定以执行存储于该存储装置内的指令。该指令包含有从一第一基站,接收一第一无线资源控制讯息,其设定一第一数据无线承载,以及设定一第一数据流被对应到该第一数据无线承载的一映射;通过该第一数据无线承载,传送该第一数据流的一第一多协议数据单元,以响应该第一无线资源控制讯息;从该第一基站,通过一第二数据无线承载,接收该第一数据流或一第二数据流的一第二协议数据单元;通过该第二数据无线承载,传送该第一数据流的一第三多协议数据单元,以响应该第二协议数据单元;从该第一基站,接收一切换指令;执行一切换到一第二基站,以响应该切换指令;以及在执行该切换到该第二基站后,通过该第二数据无线承载,传送该第一数据流的一第四多协议数据单元到该第二基站,以响应该切换指令。
本发明另公开一种网络端,包含一第一基站及一第二基站,用来处理一切换后的数据传输,用来执行以下指令:该第一基站传送一第一无线资源控制讯息,其设定一第一数据无线承载,以及设定一第一数据流被对应到该第一数据无线承载的一映射;通过该第一数据无线承载,该第一基站与一通信装置通信该第一数据流的一第一协议数据单元,以响应该第一无线资源控制讯息;该第一基站决定通过一第二数据无线承载传送该第一数据流或一第二数据流的一第二多协议数据单元到该通信装置;通过该第二数据无线承载,该第一基站与该通信装置通信该第一数据流的一第三多协议数据单元,以响应该决定;该第一基站传送一切换指令到该通信装置,以切换该通信装置到该第二基站;以及在该通信装置切换到该第二基站后,根据该映射,该第二基站通过该第一数据无线承载与该通信装置通信该第一数据流的一第四多协议数据单元。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无线通信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通信装置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流程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流程的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流程的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流程的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流程的流程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流程的流程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 无线通信系统
20 通信装置
200 处理电路
210 存储装置
214 程序代码
220 通信接口装置
30、40、50、60、70、80 流程图
300、302、304、306、308、310、 步骤
312、400、402、404、406、408、410、
412、414、416、500、502、504、506、
508、510、512、514、516、600、602、
604、606、608、610、700、702、704、
706、708、710、712、714、800、802、
804、806、808、810、812、814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无线通信系统10的示意图。无线通信系统10简略地由一网络端及多个通信装置所组成。通过一或多个授权频带(licensed band)或非授权频带(unlicensed band)的载波(carrier),网络端及通信装置可互相通信。通过属于一或多个基站(base station,BS)的一或多个小区(cell)(例如多个载波),网络端及通信装置可同时互相通信。上述的小区可在相同或不同的双工模式(duplexing mode)中被运作,例如频分双工(frequency-division duplexing,FDD)、时分双工(time-division duplexing,TDD)或弹性双工。
在图1中,网络端及通信装置仅简单地说明无线通信系统10的架构。网络端可为高级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advanced,LTE-A)系统或高级长期演进系统的进化中包含有至少一演进式基站(evolved Node-B,eNB)的演进式通用陆地全球无线接入网络(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E-UTRAN),或者可为包含有至少一第五代(fifth generation,5G)基站(base station,BS)的第五代无线接入网络(5Gradio access network)。第五代无线通信科技采用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或非正交频分复用(non-OFDM)及用于通信装置及基站两者之间通信的小于1毫秒(例如100或200微秒)的传送时间间隔(transmissiontime interval,TTI)。
通信装置可为用户端设备(user equipment,UE)、机器型通信(machine typecommunication,MTC)、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平板计算机、电子书、便携计算机系统、车辆或飞机。此外,根据传输方向,可将网络端及通信装置分别视为传送端或接收端。举例来说,对于一上行链路(uplink,UL)而言,通信装置为传送端而网络端为接收端;对于一下行链路(downlink,DL)而言,网络端为传送端而通信装置为接收端。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通信装置20的示意图。通信装置20可用来实现图1中的网络端或通信装置,但不限于此。通信装置20包括一处理电路200、一存储装置210以及一通信接口装置220。处理电路200可为一微处理器或一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ASIC)。存储装置210可为任一数据存储装置,用来存储一程序代码214,处理电路200可通过存储装置210读取及执行程序代码214。举例来说,存储装置210可为用户识别模块(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SIM)、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闪存(Flash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DVD-ROM/BD-ROM)、磁带(magnetic tape)、硬盘(hard disk)、光学数据存储装置(optical data storage device)、非易失性存储装置(non-volatile storagedevice)、非瞬态计算机可读取介质(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medium)(例如有形介质(tangible media))等,而不限于此。通信接口装置220可为一无线收发器,其是根据处理电路200的处理结果,用来传送及接收信号(例如数据、信号、讯息及/或分组)。
在以下实施例中,用户端设备被用来代表图1中的通信装置,以简化实施例的说明。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流程30的流程图,用于一用户端设备中,用来传送数据。流程30包含有以下步骤:
步骤300:开始。
步骤302:从一第一基站,接收一第一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讯息,其设定一第一数据无线承载(data radio bearer,DRB),以及设定一第一数据流(flow)被对应到该第一数据无线承载的一映射(mapping)。
步骤304:通过该第一数据无线承载,传送该第一数据流的一第一多协议数据单元(Protocol Data Unit,PDU),以响应该第一无线资源控制讯息。
步骤306:从该第一基站,接收一切换指令(handover command)。
步骤308:执行一切换到一第二基站,以响应该切换指令。
步骤310:在执行该切换到该第二基站后,通过一第二数据无线承载,传送该第一数据流的一第二多协议数据单元到该第二基站,以响应该切换指令。
步骤312:结束。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无线控制资源讯息包含有设定映射的一映射组态(mappingconfiguration)及设定第一数据无线承载的一数据无线承载组态(DRB configuration)。通过第一数据无线承载,用户端设备传送第一数据流的第一多协议数据单元,以响应映射组态。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数据无线承载为一默认的数据无线承载。第一无线资源控制讯息可设定该默认的数据无线承载。或者,在传送第一无线资源控制讯息前,第一基站传送设定该默认的数据无线承载的一第二无线资源控制讯息。当切换指令未设定第一数据流对应到第一数据无线承载的映射时,用户端设备通过第二数据无线承载传送第一数据流的第二多协议数据单元到第二基站。也就是说,用户端设备释放映射组态,以及使用默认的数据无线承载,以传送第一数据流的第二多协议数据单元,以响应切换指令。
在一实施例中,用户端设备维持数据无线承载组态,以响应切换指令。若映射组态被包含于数据无线承载组态中,用户端设备释放映射组态,但维持数据无线承载组态中的至少一组态(例如数据无线承载识别(DRB identity)、无线连结控制(radio linkcontrol,RLC)组态等)。若映射组态被包含于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 DataConvergence Protocol,PDCP)组态中,用户端设备释放映射组态,但维持分组数据汇聚协议组态中的至少一组态。
在一实施例中,在执行切换前,用户端设备被设定带有用于监控被一网络端传送的一控制信道(control channel)的一识别符(identifier)(例如无线网络暂时识别符(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RNTI)),以排定上行链路(uplink,UL)传输及/或下行链路(downlink,DL)传输。若切换指令不包含一新的识别符,用户端设备可维持识别符,以响应该切换指令。
在一实施例中,用户端设备可释放传送一功率控制组态(power controlconfiguration)及/或一周期性信道质量指示符(channel quality indication,CQI)报告组态(periodic CQI reporting configuration),以响应切换指令。
在一实施例中,当切换指令设定指示第一数据流对应到一第三数据无线承载的一映射的一映射组态时,通过第三数据无线承载,用户端设备传送第二多数据协议单元到第二基站。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流程40的流程图,用于一用户端设备中,用来传送数据。流程40包含有以下步骤:
步骤400:开始。
步骤402:从一第一基站,接收一第一无线资源控制讯息,其设定一第一数据无线承载,以及设定一第一数据流被对应到该第一数据无线承载的一映射。
步骤404:通过该第一数据无线承载,传送该第一数据流的一第一多协议数据单元,以响应该第一无线资源控制讯息。
步骤406:从该第一基站,通过一第二数据无线承载,接收该第一数据流或一第二数据流的一第二协议数据单元。
步骤408:通过该第二数据无线承载,传送该第一数据流的一第三多协议数据单元,以响应该第二协议数据单元。
步骤410:从该第一基站,接收一切换指令。
步骤412:执行一切换到一第二基站,以响应该切换指令。
步骤414:在执行该切换到该第二基站后,通过该第一数据无线承载,传送该第一数据流的一第四多协议数据单元到该第二基站,以响应该切换指令。
步骤416:结束。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无线资源控制讯息包含有设定映射的一映射组态及设定第一数据无线承载的一数据无线承载组态。通过第一数据无线承载,用户端设备传送第一数据流的第一多协议数据单元,以响应映射组态。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无线资源控制讯息设定第二数据无线承载。在一实施例中,用户端设备接收设定第二数据无线承载的一第二无线资源控制讯息。
在一实施例中,通过第二数据无线承载,第一基站传送第一数据流或第二数据流的第二协议数据单元到用户端设备,以指示用户端设备使用第二数据无线承载以传送第一数据流或第二数据流(若有被设定)的协议数据单元。在执行切换后,由于第二基站可能不知该指示,用户端设备决定该指示为无效。因此,用户端设备应用(apply)映射组态以通过第一数据无线承载传送数据协议单元。在一实施例中,在第一无线资源控制讯息或第二无线资源控制讯息中,第一数据流及第二数据流被第一基站设定以被聚合在第一数据无线承载上。
在一实施例中,用户端设备维持映射组态及数据无线承载组态,以响应切换指令。映射组态可被包含于数据无线承载组态中,或可不被包含于数据无线承载组态中。用户端设备可释放一副小区(Secondary Cell,SCell)组态或一副小区组(Secondary CellGroup,SCG)组态,以响应切换指令。
在一实施例中,当切换指令不包含有指示第一数据流到一数据无线承载的一映射组态时,用户端设备通过第一数据无线承载,传送第一数据流的第四多协议数据单元到第二基站,以响应切换指令。也就是说,当切换指令不包含有映射组态时,在执行切换后,用户端设备不改变映射。此外,当切换指令未设定映射时,用户端设备可知网络端偏好用户端设备维持第一数据流被对应到第一数据无线承载的映射。当切换指令包含有设定第一数据流被对应到第二数据无线承载的一映射的一映射组态时,在执行切换以响应该切换指令后,通过第二数据无线承载,用户端设备传送第一数据流的一第五多协议数据单元到第二基站。流程30的实施例可被应用到流程40,在此不赘述。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流程50的流程图,用于一用户端设备中,用来传送数据。流程50包含有以下步骤:
步骤500:开始。
步骤502:从一第一基站,接收一第一无线资源控制讯息,其设定一第一数据无线承载,以及设定一第一数据流被对应到该第一数据无线承载的一映射。
步骤504:通过该第一数据无线承载,传送该第一数据流的一第一多协议数据单元,以响应该第一无线资源控制讯息。
步骤506:从该第一基站,通过一第二数据无线承载,接收该第一数据流或一第二数据流的一第二协议数据单元。
步骤508:通过该第二数据无线承载,传送该第一数据流的一第三多协议数据单元,以响应该第二协议数据单元。
步骤510:从该第一基站,接收一切换指令。
步骤512:执行一切换到一第二基站,以响应该切换指令。
步骤514:在执行该切换到该第二基站后,通过该第二数据无线承载,传送该第一数据流的一第四多协议数据单元到该第二基站,以响应该切换指令。
步骤516:结束。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无线资源控制讯息包含有设定映射的一映射组态及设定第一数据无线承载的一数据无线承载组态。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无线资源控制讯息设定第二数据无线承载。在一实施例中,用户端设备接收设定第二数据无线承载的一第二无线资源控制讯息。
在一实施例中,通过第二数据无线承载,第一基站传送第一数据流或第二数据流的第二协议数据单元到用户端设备,以指示用户端设备使用第二数据无线承载以传送第一数据流或第二数据流(若有被设定)的协议数据单元。在执行切换后,由于第二基站可从第一基站接收该指示,用户端设备决定该指示仍为有效。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基站从第一基站接收被第一基站更新的一更新的映射组态,其中该更新的映射组态设定第一数据流被对应到第二数据无线承载。根据指示,用户端设备更新映射组态到该更新的映射组态。因此,在执行切换后,用户端设备应用指示或更新的映射组态,以通过第二数据无线承载传送第一数据流的数据协议单元到第二基站。在一实施例中,在第一无线资源控制讯息或第二无线资源控制讯息中,第一数据流及第二数据流被第一基站设定以被聚合在相同的数据无线承载上。
在一实施例中,用户端设备维持映射组态及数据无线承载组态,以响应切换指令。映射组态可被包含于数据无线承载组态中,或可不被包含于数据无线承载组态中。用户端设备可释放一副小区组态或一副小区组组态,以响应切换指令。
在一实施例中,当切换指令不包含有指示第一数据流到一数据无线承载的一映射组态时,在执行切换后,用户端设备通过第二数据无线承载,传送第一数据流的第四多协议数据单元,以响应切换指令。也就是说,当切换指令不包含有映射组态时,在执行切换后,用户端设备不改变第一数据流对应到第二数据无线承载的映射。此外,当切换指令未设定第一数据流被对应到第二数据无线承载的映射时,用户端设备可知网络端偏好用户端设备维持该映射。当切换指令包含有设定第一数据流被对应到一第三数据无线承载的一映射的一映射组态时,通过第三数据无线承载,用户端设备传送第一数据流的一第五多协议数据单元,以响应切换指令。流程30及40的实施例可被应用到流程50,在此不赘述。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数据无线承载、第二数据无线承载及第三数据无线承载有不同的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流程60的流程图,用于图1中包含第一基站及第二基站中至少一者的网络端中,用来设定用户端设备的服务质量。流程60包含有以下步骤:
步骤600:开始。
步骤602:传送一第一无线资源控制讯息到用户端设备,其设定一第一数据无线承载,以及设定一第一数据流被对应到该第一数据无线承载的一映射。
步骤604:通过该第一数据无线承载,与该用户端设备通信该第一数据流的一第一多协议数据单元,以响应该第一无线资源控制讯息。
步骤606:传送一切换指令到该用户端设备,以切换该用户端设备到一第二基站。
步骤608:在该用户端设备切换到该第二基站后,通过一第二数据无线承载,与用户端设备通信该第一数据流的一第二多协议数据单元,以响应该切换指令。
步骤610:结束。
根据流程60,网络端(例如第一基站)传送第一无线资源控制讯息到用户端设备,其设定第一数据无线承载,以及设定第一数据流被对应到第一数据无线承载的映射。通过第一数据无线承载,网络端(例如第一基站)与该用户端设备通信(例如传送或接收)第一数据流的第一多协议数据单元,以响应第一无线资源控制讯息。接着,网络端(例如第一基站)传送切换指令到用户端设备,以切换用户端设备到一第二基站(例如一段时间后)。在该用户端设备切换到第二基站后,通过第二数据无线承载,网络端(例如第二基站)与用户端设备通信第一数据流的第二多协议数据单元,以响应切换指令。
在一实施例中,在一切换准备(handover preparation)中,第一基站在一切换请求(handover request)讯息中传送映射组态到第二基站,或未在一切换请求讯息中传送映射组态到第二基站。第二基站可传送一切换请求确认(handover request acknowledge)讯息到第一基站,以响应切换请求讯息。切换请求确认讯息可包含有切换指令。第二基站决定设定第一数据流被对应到第二数据无线承载的一映射的一映射组态,以及在切换指令中包含有映射组态。当第一基站接收切换请求确认讯息时,第一基站传送切换指令到用户端设备。在一实施例中,根据第一数据流的服务质量配置(profile)/组态,第二基站决定映射。第二基站可从第一基站或一核心网络端接收服务质量配置/组态。
在一实施例中,在一切换准备中,第一基站不在一切换请求讯息中传送映射组态到第二基站。第二基站传送一切换请求确认讯息到第一基站,以响应切换请求讯息。切换请求讯息可包含有切换指令。第二基站在切换指令中未包含有映射组态。当第一基站接收切换请求确认讯息时,第一基站传送切换指令到用户端设备。
流程60可对应到流程30中的网络端。流程30的实施例可应用于流程60,在此不赘述。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流程70的流程图,用于图1中包含第一基站及第二基站中至少一者的网络端中,用来设定用户端设备的服务质量。流程60包含有以下步骤:
步骤700:开始。
步骤702:传送一第一无线资源控制讯息到一用户端设备,其设定一第一数据无线承载,以及设定一第一数据流被对应到该第一数据无线承载的一映射。
步骤704:通过该第一数据无线承载,与该用户端设备通信该第一数据流的一第一协议数据单元,以响应该第一无线资源控制讯息。
步骤706:决定通过一第二数据无线承载传送该第一数据流或一第二数据流的一第二多协议数据单元到该用户端设备。
步骤708:通过该第二数据无线承载,与该用户端设备通信该第一数据流的一第三多协议数据单元,以响应该决定。
步骤710:传送一切换指令到该用户端设备,以切换该通信装置到该第二基站。
步骤712:在该用户端设备切换到该第二基站后,根据该映射,通过该第一数据无线承载与该用户端设备通信该第一数据流的一第四多协议数据单元。
步骤714:结束。
根据流程70,网络端(例如第一基站)传送第一无线资源控制讯息到用户端设备,其设定第一数据无线承载,以及设定第一数据流被对应到该第一数据无线承载的映射。通过第一数据无线承载,网络端(例如第一基站)与用户端设备通信(例如传送或接收)第一数据流的第一协议数据单元,以响应第一无线资源控制讯息。网络端(例如第一基站)决定通过第二数据无线承载传送第一数据流或第二数据流的第二多协议数据单元到用户端设备。通过第二数据无线承载,网络端(例如第一基站)与用户端设备通信第一数据流的第三多协议数据单元,以响应该决定。接着,网络端(例如第一基站)传送切换指令到用户端设备,以切换用户端设备到第二基站(例如一段时间后)。在用户端设备切换到第二基站后,根据映射,网络端(例如第二基站)通过第一数据无线承载与用户端设备通信第一数据流的第四多协议数据单元。
在一实施例中,在一切换准备中,第一基站在一切换请求讯息中传送映射(例如在一映射组态中)到第二基站。第二基站可传送一切换请求确认讯息到第一基站,以响应切换请求讯息。切换请求确认讯息可包含有切换指令。当第一基站接收切换请求确认讯息时,第一基站传送切换指令到用户端设备。在切换指令中,第二基站设定或未设定映射。在一实施例中,在切换指令中,第二基站包含或未包含映射组态。
流程70可对应到流程40中的网络端。流程40的实施例可应用于流程70,在此不赘述。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流程80的流程图,用于图1中包含有第一基站及第二基站中至少一者的网络端中,用来设定用户端设备的服务质量。流程80包含有以下步骤:
步骤800:开始。
步骤802:传送一第一无线资源控制讯息到一用户端设备,其设定一第一数据无线承载,以及设定一第一数据流被对应到该第一数据无线承载的一映射。
步骤804:通过该第一数据无线承载,与该用户端设备通信该第一数据流的一第一协议数据单元,以响应该第一无线资源控制讯息。
步骤806:决定通过一第二数据无线承载传送该第一数据流或一第二数据流的一第二多协议数据单元到该用户端设备。
步骤808:通过该第二数据无线承载,与该用户端设备通信该第一数据流的一第三多协议数据单元,以响应该决定。
步骤810:传送一切换指令到该用户端设备,以切换该用户端设备到该第二基站。
步骤812:在该用户端设备切换到该第二基站后,通过该第二数据无线承载与该用户端设备通信该第一数据流的一第四多协议数据单元。
步骤814:结束。
根据流程80,网络端(例如第一基站)传送第一无线资源控制讯息到用户端设备,其设定第一数据无线承载,以及设定第一数据流被对应到第一数据无线承载的映射。通过第一数据无线承载,网络端(例如第一基站)与用户端设备通信(例如接收或传送)第一数据流的第一协议数据单元,以响应第一无线资源控制讯息。网络端(例如第一基站)决定通过第二数据无线承载传送第一数据流或第二数据流的第二多协议数据单元到用户端设备。通过第二数据无线承载,网络端(例如第一基站)与用户端设备通信第一数据流的第三多协议数据单元,以响应该决定。接着,传送切换指令到用户端设备,以切换用户端设备到第二基站(例如一段时间后)。在该用户端设备切换到第二基站后,网络端(例如第二基站)通过第二数据无线承载与该用户端设备通信第一数据流的一第四多协议数据单元。
在一实施例中,在一切换准备中,第一基站在一切换请求讯息中传送映射(例如在一映射组态中)及指示该决定或第一数据流被重新对应到第二数据无线承载的一指示到第二基站。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基站在一切换请求讯息中传送指示第一数据流被对应到第二数据无线承载的一更新的映射组态到第二基站。第二基站传送一切换请求确认讯息到第一基站,以响应切换请求讯息。切换请求确认讯息可包含有切换指令。当第一基站接收切换请求确认讯息时,第一基站传送切换指令到用户端设备。在用户端设备切换到第二基站后,根据指示或更新的映射组态,通过第二数据无线承载,第二基站与用户端设备通信第一数据流的第四多协议数据单元。
流程80可对应到流程50中的网络端。流程50的实施例可应用于流程80,在此不赘述。
上述流程的实现方式不限于以上所述。以下所述实施例可应用于实现流程30~80。
在一实施例中,当第一基站及第二基站为相同的基站时,切换为一基站内切换(intra-BS handover)(例如从基站的第一小区到基站的第二小区的切换)。在一实施例中,当第一基站及第二基站为不同的基站时,切换为一基站间切换(inter-BS handover)(例如从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到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切换)。
在一实施例中,协议数据单元为一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协议数据单元(PDCP PDU)。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协议数据单元包含有被网络端指派用于第一数据流(例如服务质量数据流或网络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数据流)的一数据流识别(flow identity)(例如服务质量数据流识别),以及包含有一分组数据汇聚协议服务数据单元(service data unit,SDU)。数据流识别可在一映射组态中。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协议数据单元包含有一网络协议分组。当用户端设备接收一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协议数据单元,根据数据流识别,用户端设备得知/决定被包含于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协议数据单元中的一分组数据汇聚协议服务数据单元属于一数据流。
在一实施例中,一分组数据汇聚协议组态包含有一序列编号大小(sequencenumber size)、一丢弃时间值(discard time value)及一无线链路控制确认或否认模式(RLC acknowledged/unacknowledged mode)中至少一者。一数据无线承载组态可包含有一数据无线承载识别、一网络协议或服务质量数据流识别、一分组数据汇聚协议组态及一无线连结控制组态中至少一者。
本领域具通常知识者当可依本发明的精神加以结合、修饰及/或变化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举例来说,本领域具通常知识者可轻易地基于用户端设备的实施例创造网络端新的实施例,或基于网络端的实施例创造用户端设备新的实施例。前述的陈述、步骤及/或流程(包含有建议步骤)可通过装置实现,装置可为硬件、软件、固件(为硬件装置与计算机指令与数据的结合,且计算机指令与数据属于硬件装置上的只读软件)、电子系统、或上述装置的组合。举例来说,装置可为通信装置20。任一前述流程可被编译成程序代码214。
综合以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一种处理切换后的数据传输的装置及方法。根据一无线资源控制讯息,通信装置被设定一数据无线承载及一数据流到一数据无线承载的一映射。接着,在执行切换后,通过数据无线承载(或另一数据无线承载),通信装置传送数据流的多协议数据单元。因此,切换后数据传输的问题可获得解决。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0)
1.一种通信装置,用来处理一切换(handover)后的数据传输,包含有:
一存储装置,用来存储以下指令:
从一第一基站(base station,BS),接收一第一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control,RRC)讯息,其设定一第一数据无线承载(data radio bearer,DRB),以及设定一第一数据流(flow)被对应到该第一数据无线承载的一映射(mapping);
通过该第一数据无线承载,传送该第一数据流的一第一多协议数据单元(ProtocolData Unit,PDU),以响应该第一无线资源控制讯息;
从该第一基站,通过一第二数据无线承载,接收该第一数据流或一第二数据流的一第二协议数据单元;
通过该第二数据无线承载,传送该第一数据流的一第三多协议数据单元,以响应该第二协议数据单元;
从该第一基站,接收一切换指令(handover command);
执行一切换到一第二基站,以响应该切换指令;以及
在执行该切换到该第二基站后,通过该第一数据无线承载,传送该第一数据流的一第四多协议数据单元到该第二基站,以响应该切换指令;以及
一处理电路,耦接于该存储装置,被设定以执行该存储装置中的该指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该第一无线资源控制讯息设定该第二数据无线承载;或者该通信装置接收设定该第二数据无线承载的一第二无线资源控制讯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在该第一无线资源控制讯息或该第二无线资源控制讯息中,该第一数据流及该第二数据流被该第一基站设定以被聚合在该第一数据无线承载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该第一无线资源控制讯息包含有设定该映射的一映射组态(mapping configuration)以及设定该第一数据无线承载的一数据无线承载组态(DRB configuration),以及该存储装置另存储以下指令:
维持该映射组态及该数据无线承载组态,以响应该切换指令。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该存储装置另存储以下指令:
释放一副小区(Secondary Cell,SCell)组态或一副小区组(Secondary Cell Group,SCG)组态,以响应该切换指令。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在执行该切换前,该通信装置被设定带有用于监控被一网络端传送的一控制信道(control channel)的一识别符(identifier),以排定一上行链路(uplink,UL)传输及一下行链路(downlink,DL)传输中至少一者,以及该存储装置另存储以下指令:
若该切换指令不包含有一新的识别符,维持该识别符,以响应该切换指令。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当该切换指令不包含有指示该第一数据流到一数据无线承载的一映射组态时,在执行该切换以响应该切换指令后,该通信装置通过该第一数据无线承载,传送该第一数据流的该第四多协议数据单元。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当该切换指令设定从该第一数据流到该第二数据无线承载的另一映射时,在执行该切换以响应该切换指令后,该通信装置通过该第二数据无线承载,传送该第一数据流的一第五多协议数据单元。
9.一种通信装置,用来处理一切换(handover)后的数据传输,包含有:
一存储装置,用来存储以下指令:
从一第一基站(base station,BS),接收一第一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control,RRC)讯息,其设定一第一数据无线承载(data radio bearer,DRB),以及设定一第一数据流(flow)被对应到该第一数据无线承载的一映射(mapping);
通过该第一数据无线承载,传送该第一数据流的一第一多协议数据单元(ProtocolData Unit,PDU),以响应该第一无线资源控制讯息;
从该第一基站,通过一第二数据无线承载,接收该第一数据流或一第二数据流的一第二协议数据单元;
通过该第二数据无线承载,传送该第一数据流的一第三多协议数据单元,以响应该第二协议数据单元;
从该第一基站,接收一切换指令(handover command);
执行一切换到一第二基站,以响应该切换指令;以及
在执行该切换到该第二基站后,通过该第二数据无线承载,传送该第一数据流的一第四多协议数据单元到该第二基站,以响应该切换指令;以及
一处理电路,耦接于该存储装置,被设定以执行该存储装置中的该指令。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该第一无线资源控制讯息设定该第二数据无线承载;或者该通信装置接收设定该第二数据无线承载的一第二无线资源控制讯息。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在该第一无线资源控制讯息或该第二无线资源控制讯息中,该第一数据流及该第二数据流被该第一基站设定以被聚合在该第一数据无线承载上。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该第一无线资源控制讯息包含有设定该映射的一映射组态(mapping configuration)以及设定该第一数据无线承载的一数据无线承载组态(DRB configuration),以及该存储装置另存储以下指令:
维持该映射组态及该数据无线承载组态,以响应该切换指令。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该存储装置另存储以下指令:
释放一副小区(Secondary Cell,SCell)组态或一副小区组(Secondary Cell Group,SCG)组态,以响应该切换指令。
14.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在执行该切换前,该通信装置被设定带有用于监控被一网络端传送的一控制信道(control channel)的一识别符(identifier),以排定一上行链路(uplink,UL)传输及一下行链路(downlink,DL)传输中至少一者,以及该存储装置另存储以下指令:
若该切换指令不包含有一新的识别符,维持该识别符,以响应该切换指令。
15.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当该切换指令不包含有指示该第一数据流到一数据无线承载的一映射组态时,在执行该切换以响应该切换指令后,该通信装置通过该第二数据无线承载,传送该第一数据流的该第四多协议数据单元。
16.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当该切换指令设定从该第一数据流到一第三数据无线承载的另一映射时,在执行该切换以响应该切换指令后,该通信装置通过该第三数据无线承载,传送该第一数据流的一第五多协议数据单元。
17.一种网络端,包含有一第一基站(base station,BS)及一第二基站,用来处理数据传输,被设定以执行以下指令:
该第一基站传送一第一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讯息到一通信装置,其设定一第一数据无线承载(data radio bearer,DRB),以及设定一第一数据流(flow)被对应到该第一数据无线承载的一映射(mapping);
通过该第一数据无线承载,该第一基站与该通信装置通信该第一数据流的一第一协议数据单元(Protocol Data Unit,PDU),以响应该第一无线资源控制讯息;
该第一基站决定通过一第二数据无线承载传送该第一数据流或一第二数据流的一第二多协议数据单元到该通信装置;
通过该第二数据无线承载,该第一基站与该通信装置通信该第一数据流的一第三多协议数据单元,以响应该决定;
该第一基站传送一切换指令(handover command)到该通信装置,以切换该通信装置到该第二基站;以及
在该通信装置切换到该第二基站后,根据该映射,该第二基站通过该第一数据无线承载与该通信装置通信该第一数据流的一第四多协议数据单元。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网络端,其中该网络端被设定以执行以下指令:
在一切换准备(handover preparation)中的一切换请求(handover request)讯息中,该第一基站传送该映射到该第二基站;
该第二基站传送包含有该切换指令的一切换请求确认(handover requestacknowledge)讯息到该第一基站,以响应该切换请求讯息;以及
当该第一基站接收该切换请求确认讯息时,该第一基站传送该切换指令到该通信装置。
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网络端,其中该切换指令未设定该映射。
20.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网络端,其中该切换指令设定该映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201662429086P | 2016-12-02 | 2016-12-02 | |
US62/429,086 | 2016-12-02 | ||
US15/826,722 | 2017-11-30 | ||
US15/826,722 US10433224B2 (en) | 2016-12-02 | 2017-11-30 | Device and method of handling data transmissions after a handover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156640A true CN108156640A (zh) | 2018-06-12 |
CN108156640B CN108156640B (zh) | 2021-01-26 |
Family
ID=605744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1262825.0A Active CN108156640B (zh) | 2016-12-02 | 2017-12-04 | 处理切换后的数据传输的装置及方法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433224B2 (zh) |
EP (1) | EP3331276B1 (zh) |
JP (1) | JP6584481B2 (zh) |
CN (1) | CN108156640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972215A (zh) * | 2018-09-28 | 2020-04-0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切换方法及基站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0517021B2 (en) | 2016-06-30 | 2019-12-24 | Evolve Cellular Inc. | Long term evolution-primary WiFi (LTE-PW) |
EP4033809B1 (en) * | 2017-01-05 | 2023-11-15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qos flow to drb mapping rule |
CA3061416A1 (en) | 2017-05-05 | 2018-11-08 | Sony Corporation | Communications device, infrastructure equipment,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 and methods |
EP3711347B1 (en) * | 2017-11-17 | 2022-07-20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Notification control over ran interfaces |
US11026127B2 (en) * | 2018-02-14 | 2021-06-01 | Mediatek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ter-system chang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
EP3878210B1 (en) * | 2019-01-11 | 2023-08-02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mobility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CN119545574A (zh) * | 2023-08-31 | 2025-02-28 | 华硕技术授权股份有限公司 | 无线通信系统中与网络连接的用户设备的方法和用户设备 |
Citations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860990A (zh) * | 2009-04-10 | 2010-10-13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多载波上行增强技术中空口数据承载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
CN102823296A (zh) * | 2010-03-26 | 2012-12-12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移动无线系统、访问点装置及切换处理方法 |
CN101554078B (zh) * | 2006-10-02 | 2013-07-31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用于在连接有效期间支持服务质量的方法 |
WO2013174422A1 (en) * | 2012-05-23 | 2013-11-28 |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 Methods,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s and apparatuses enabling symmetric bearer enforcement |
US20140044097A1 (en) * | 2012-08-10 | 2014-02-1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obility operation in lte |
CN103748937A (zh) * | 2011-07-19 | 2014-04-23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针对用户设备中继器的睡眠模式 |
EP2884673A1 (en) * | 2013-11-29 | 2015-06-17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Bearer managem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se in beamforming-based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
CN101983534B (zh) * | 2008-04-04 | 2015-07-08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在演进通用陆地无线电接入(e-utra)和演进分组系统(eps)中的选择性承载建立 |
CN104812088A (zh) * | 2014-01-28 | 2015-07-29 |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 增强直接通信接口以支持双连接的方法和网络节点 |
US20150215965A1 (en) * | 2014-01-30 | 2015-07-30 | Sharp Laboratories Of America, Inc.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ual-connectivity operation |
CN105432135A (zh) * | 2012-12-14 | 2016-03-23 |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 用于建立辅助承载的节点装置和方法 |
CN105744626A (zh) * | 2014-12-25 | 2016-07-06 | 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处理与多个基站间通信的失败的方法及其装置 |
US20160212668A1 (en) * | 2013-09-27 | 2016-07-21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Methods, devices and computer programs for providing a service or service component requiring a specific packet-forwarding treatment |
CN105873133A (zh) * | 2015-01-23 | 2016-08-17 |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双连接架构下支持业务本地分流的方法及设备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2343330A (en) * | 1998-10-29 | 2000-05-03 | Fujitsu Ltd | Soft handoff method using a backup link |
JP2006093813A (ja) * | 2004-09-21 | 2006-04-06 | Sharp Corp | 通信装置 |
EP3101947A4 (en) | 2014-01-31 | 2017-01-11 | Fujitsu Limited |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 station, and radio station |
-
2017
- 2017-11-30 US US15/826,722 patent/US10433224B2/en active Active
- 2017-12-01 EP EP17204859.7A patent/EP3331276B1/en active Active
- 2017-12-01 JP JP2017231688A patent/JP6584481B2/ja active Active
- 2017-12-04 CN CN201711262825.0A patent/CN108156640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554078B (zh) * | 2006-10-02 | 2013-07-31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用于在连接有效期间支持服务质量的方法 |
CN101983534B (zh) * | 2008-04-04 | 2015-07-08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在演进通用陆地无线电接入(e-utra)和演进分组系统(eps)中的选择性承载建立 |
CN101860990A (zh) * | 2009-04-10 | 2010-10-13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多载波上行增强技术中空口数据承载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
CN102823296A (zh) * | 2010-03-26 | 2012-12-12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移动无线系统、访问点装置及切换处理方法 |
CN103748937A (zh) * | 2011-07-19 | 2014-04-23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针对用户设备中继器的睡眠模式 |
WO2013174422A1 (en) * | 2012-05-23 | 2013-11-28 |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 Methods,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s and apparatuses enabling symmetric bearer enforcement |
CN104521282A (zh) * | 2012-08-10 | 2015-04-15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Lte中的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的独立切换 |
US20140044097A1 (en) * | 2012-08-10 | 2014-02-1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obility operation in lte |
CN105432135A (zh) * | 2012-12-14 | 2016-03-23 |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 用于建立辅助承载的节点装置和方法 |
US20160212668A1 (en) * | 2013-09-27 | 2016-07-21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Methods, devices and computer programs for providing a service or service component requiring a specific packet-forwarding treatment |
EP2884673A1 (en) * | 2013-11-29 | 2015-06-17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Bearer managem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se in beamforming-based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
CN104812088A (zh) * | 2014-01-28 | 2015-07-29 |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 增强直接通信接口以支持双连接的方法和网络节点 |
US20150215965A1 (en) * | 2014-01-30 | 2015-07-30 | Sharp Laboratories Of America, Inc.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ual-connectivity operation |
CN105744626A (zh) * | 2014-12-25 | 2016-07-06 | 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处理与多个基站间通信的失败的方法及其装置 |
CN105873133A (zh) * | 2015-01-23 | 2016-08-17 |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双连接架构下支持业务本地分流的方法及设备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CATT: "NR QoS open issues", 《3GPP TSG RAN WG2 MEETING #96 R2-167611》 * |
ZTE: "Discussion on Mobility without CN type change", 《3GPP TSG RAN WG3 MEETING #94 R3-162849》 *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972215A (zh) * | 2018-09-28 | 2020-04-0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切换方法及基站 |
US11683730B2 (en) | 2018-09-28 | 2023-06-20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Handover method and base station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3331276A1 (en) | 2018-06-06 |
JP6584481B2 (ja) | 2019-10-02 |
JP2018093493A (ja) | 2018-06-14 |
US10433224B2 (en) | 2019-10-01 |
CN108156640B (zh) | 2021-01-26 |
US20180160348A1 (en) | 2018-06-07 |
EP3331276B1 (en) | 2022-05-0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760537B (zh) | 處理頻寬部分的裝置及方法 | |
CN108924948B (zh) | 用户设备和基站处执行的方法及相应的设备 | |
CN108156640B (zh) | 处理切换后的数据传输的装置及方法 | |
TWI601435B (zh) | 處理同時通訊的方法及其通訊裝置 | |
US9860797B2 (en) | Efficient status reporting for UEs in dual connectivity during mobility | |
CN108289314B (zh) | 处理移动性中的协议数据单元连线的装置及方法 | |
EP2442618B1 (en) | Method for a user terminal to random access a carrier aggreg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 |
CN108271276B (zh) | 处理系统间移动中的新无线连接的装置及方法 | |
JP2018093495A (ja) | 通信を扱う装置及び方法 | |
CN106817696B (zh) | 处理用于双连接的数据传送/接收的装置及方法 | |
TWI706652B (zh) | 處理用於資料複本的暫存器狀態回報的裝置及方法 | |
CN108156630B (zh) | 检测失败后处理数据传输的装置及方法 | |
CN108282833A (zh) | 处理系统间移动中的分组数据流的装置及方法 | |
TW201911960A (zh) | 處理彈性雙工的裝置及方法 | |
CN108540998A (zh) | 处理用户端配置的装置及方法 | |
CN108990101A (zh) | 处理双连接中次要节点改变的装置及方法 | |
CN106102097B (zh) | 处理非执照频带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运作的装置及方法 | |
TWI674024B (zh) | 處理雙連結中承載改變的裝置及方法 | |
CN108990099B (zh) | 处理测量组态及信令无线承载的装置及方法 | |
US11425747B2 (en) | Method, apparatus,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and computer program | |
US10588058B2 (en) | User equipment, base station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 |
CN110022570A (zh) | 处理信令无线承载配置的装置及方法 | |
CN106060935B (zh) | 处理非执照频带中的数据传输的装置及方法 | |
TW201911949A (zh) | 處理雙連結中承載改變的裝置及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