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910676B - 电连接器及其组合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及其组合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910676B CN107910676B CN201711024465.0A CN201711024465A CN107910676B CN 107910676 B CN107910676 B CN 107910676B CN 201711024465 A CN201711024465 A CN 201711024465A CN 107910676 B CN107910676 B CN 10791067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emale
- male
- female end
- electric connector
- male en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3—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nnecting to othe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39—Additional means for holding or locking coupling parts together, after engagement, e.g. separate keylock, retainer strap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6—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specially adapted for high-frequency, e.g. structures providing an impedance match or phase match
- H01R13/6461—Means for preventing cross-talk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一种电连接器组合,包括相互对接的公端电连接器及母端电连接器,所述公端电连接器包括公端绝缘体,固定在公端绝缘体内的公端子及公端金属件,所述母端电连接器包括母端绝缘体,固定在母端绝缘体内的母端子及母端金属件,所述公端金属件对应固定于公端绝缘体内且位于两排公端子之间,所述公端金属件于公端电连接器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母端金属件对应固定于母端绝缘体内且位于两排母端子之间,所述母端金属件于母端电连接器的长度方向延伸。通过于公端电连接器上设置公端金属件,于母端电连接器上设置母端金属件,从而保证公端电连接器及母端电连接器的平面度,同时防止两排端子之间的信号串扰或干扰,同时又具有良好的接地功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连接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及其组合。
背景技术
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俗称板对板电连接器,通常被用于将两块电路基板电性连接,板对板电连接器通常包括有公端电连接器和与其对接的母端电连接器。相关现有技术可参考中国发明专利公告CN201060991Y号专利。
现有技术所公开的板对板电连接器中,其中公端电连接器包括由塑胶制成的公端绝缘体、固定在公端绝缘体上的公端子及公端固定件,所述公端绝缘体包括大致呈长方体板状的底板及沿底板边缘于底板厚度方向向上延伸形成的相互连接的一对长周板及一对短周板,所述公端子被固定在长周板上,所述公端固定件被固定在短周板上。
此外,上述母端电连接器包括由塑胶制成的母端绝缘体、固定在母端绝缘体上的母端子及母端固定件,所述母端绝缘体包括大致呈长方形板状的底壁、沿底壁边缘于底壁厚度方向向上延伸形成的相互连接的一对长周壁及一对短周壁、及沿底壁中部于底壁厚度方向向上延伸形成的岛部。所述长周壁、短周壁、底壁及岛部共同围设形成环形对接空间。所述母端子被固定在长周壁上且至少部分弹性凸伸至所述对接空间内用于与公端子对接接触,所述母端固定件被固定在短周壁上。
上述公端电连接器及母端电连接器分别可通过焊接固定至对应电路基板。对接时,公端电连接器对应插入母端电连接器的对接空间内,通过公端子与母端子的电性接触以实现两个电路基板间的信号传输。公端固定件与母端固定件通过卡扣配合结构实现卡扣固持,用于增强公端电连接器与母端电连接器的对接扣合力。
现有技术中的此类电连接器通常被用于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无人机等设备领域,因此一般外形尺寸很小,特别是厚度很薄(例如目前用于智能手机的此类电连接器甚至已经做到单个0.4~0.5mm的厚度)。此外在某些形态中,需要端子数量较多,如此相比其连接器的厚度而言,其长度又显得较大。因此,连接器的整体平面度难以把控,特别是在电连接器焊接至对应电路基板时,因焊接使得电连接器局部或者整体受热而沿电路基板厚度方向发生翘曲变形,从而影响端子与电路基板的焊接稳定性,容易发生部分端子与电路基板连接不稳定的问题。
此外,在某些使用场合,需要将分别位于两个长周壁/长周板上的两排端子之间进行信号屏蔽,以防止两排端子之间发生信号串扰或干扰等问题。特别在此类外形尺寸很小的形态中,有些时候,防止信号串扰或干扰显得尤为必要。
鉴于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电连接器及其组合以克服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及其组合,能够保证外形尺寸足够小型化的同时,防止电连接器弯曲变形,同时又具有一定的信号屏蔽、隔离及接地功能。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组合,包括相互对接的公端电连接器及母端电连接器,所述公端电连接器及母端电连接器用于分别对应焊接至电路基板,所述公端电连接器包括公端绝缘体,固定在公端绝缘体内的公端子及公端金属件,所述母端电连接器包括母端绝缘体,固定在母端绝缘体内的母端子及母端金属件,所述公端绝缘体包括公端底壁及由公端底壁向上垂直延伸形成的公端侧壁,所述母端绝缘体包括一对母端侧壁及连接所述一对母端侧壁下侧缘的母端底壁,所述一对母端侧壁及母端底壁共同形成用于插接所述公端电连接器的母端插接空间,所述公端子设有若干个且呈两排固定于所述公端侧壁上,所述母端子设有若干个且呈两排分别固定于所述一对母端侧壁上,所述公端金属件对应固定于公端绝缘体内且位于两排公端子之间,所述公端金属件于公端电连接器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公端金属件包括至少部分固定在所述公端绝缘体内的公端主体部,所述母端金属件对应固定于母端绝缘体内且位于两排母端子之间,所述母端金属件于母端电连接器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母端金属件包括至少部分固定在所述母端绝缘体内的母端主体部,所述公端电连接器与母端电连接器对接后,所述公端子对应与母端子实现接触用于信号传递。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公端主体部上延伸形成有露出公端绝缘体外的公端对接部,所述公端主体部上延伸形成有对应与公端对接部配合卡扣固持的母端对接部,所述母端对接部露出母端绝缘体外。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公端对接部和母端对接部中至少其中之一可于对接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因对接动作而发生弹性变形。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公端对接部和母端对接部至少其中之一于对接方向上呈悬臂状。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公端对接部设有至少两个,且至少两个所述公端对接部于公端电连接器的长度方向上分别位于将公端绝缘体对应至少等分成三段的位置处。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公端电连接器与母端电连接器对接完成后,于公端电连接器的长度方向上,由所述公端主体部和母端主体部所组成的主体部模组于其中一排公端子和/或其中一排母端子的排列全长度上延伸。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公端电连接器与母端电连接器对接完成后,所述公端主体部与母端主体部于母端电连接器的厚度方向上贴合。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公端电连接器与母端电连接器对接完成后,于对接方向上,由所述公端主体部和母端主体部所组成的主体部模组于公端底壁靠近对应电路基板的一面至母端底壁靠近对应电路基板的一面之间的全高度上延伸。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公端绝缘体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公端侧壁,所述两排公端子分别排列固定于所述两个公端侧壁上,所述公端金属件固定于公端电连接器的宽度方向上的公端底壁的中部位置且沿公端电连接器的长度方向延伸。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公端绝缘体进一步包括分别与所述两个公端侧壁两端相连的两个公端端壁,所述公端金属件由公端端壁向外延伸出公端绝缘体的两端外而形成公端焊接脚。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母端绝缘体进一步包括与所述一对母端侧壁相连的一对母端端壁,及与所述母端底壁相连的且位于所述一对母端侧壁和一对母端端壁围设而成的框部中间位置的岛部,所述一对母端侧壁、一对母端端壁、岛部及母端底壁共同形成所述母端插接空间,所述母端插接空间呈长方形环状,于母端电连接器宽度方向上,所述母端金属件固设于所述岛部中间位置。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母端绝缘体于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在岛部的两端与对应母端端壁之间位置处贯穿形成有让位槽,所述母端金属件两端进一步延伸形成有容纳于所述让位槽内的所述母端焊接脚。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于公端电连接器上设置公端金属件,于母端电连接器上设置母端金属件,结合对公端金属件与母端金属件的特殊结构设计,及配合关系,从而有效保证公端电连接器及母端电连接器的平面度,同时有效解决了公端电连接器及母端电连接器的两端端子之间的信号串扰或干扰问题,同时又具有良好的接地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电连接器及其组合的立体结构图。其展示了公端电连接器与母端电连接器对接前的立体结构图。
图2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及其组合自另一角度看的立体结构图。
图3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及其组合的部分立体分解图,其展示了公端金属件从公端电连接器分离开、母端金属件从母端电连接器分离开以后的立体结构图。
图4是图3所述电连接器及其组合自另一角度看的立体结构图。
图5是本发明电连接器及其组合的公端电连接器与母端电连接器对接完成后由公端金属件或母端金属件沿纵向方向上的剖视图,其展示的角度为剖切后于公端电连接器或母端电连接器宽度方向上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该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发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为了下文表述准确,此外,本文所指的“上”“下”位置关系是以电路基板的承载面作为向上的水平基准面而做描述。
请参考图1至图5所示,本发明电连接器及其组合包括可相互对接的公端电连接器1及母端电连接器2。所述公端电连接器1及母端电连接器2用于分别对应焊接至电路基板(未图示)。所述公端电连接器1包括公端绝缘体11,固定在公端绝缘体11内的公端子12、公端固定件13及公端金属件14。所述母端电连接器2包括母端绝缘体21,固定在母端绝缘体21内的母端子22、母端固定件23及母端金属件24。
请参考图1至图3所示,所述公端绝缘体11包括长方体板状公端底壁111、由公端底壁111的两侧缘向上垂直延伸形成的且相对设置的两个公端侧壁112及由公端底壁111的两端缘向上垂直延伸形成的且相对设置的两个公端端壁113,所述公端侧壁112及公端端壁113相互连接且与公端底壁111共同围设形成公端插接空间110。
请参考图1和图2所示,所述公端子12设有若干个且由金属板冲压折弯形成,各公端子12通过一体成型呈两排分别固持于所述公端绝缘体11的各公端侧壁112上。所述公端子12包括大致呈“n”形的公端子接触部121、与所述公端子接触部121连接的且固定于公端绝缘体11内的公端子固定部123及与所述公端子固定部123相连接的且沿电路基板延伸方向折弯延伸出公端绝缘体11外的公端子焊接部122。所述公端子接触部121固定于公端侧壁112上,且公端子接触部121外表面与公端侧壁112外表面至少部分齐平。所述公端子焊接部122延伸出公端侧壁112外。所述公端固定件13位于公端绝缘体11的两端且与公端端壁113固定,所述公端固定件13用于与电路基板焊接固定且可与匹配母端电连接器2上的母端固定件23卡扣固持。
请参考图1至图5所示,所述公端金属件14由金属板通过下料冲压形成且呈长条形板状。所述公端金属件14通过一体成型埋设于公端电连接器1的宽度方向上的公端底壁111的中部位置且沿公端电连接器1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公端金属件14包括公端主体部141、公端对接部142及沿公端主体部141两端进一步延伸出公端绝缘体11两端外的公端焊接脚143。所述公端主体部141埋设于公端底壁111内,所述公端对接部142沿公端主体部141向公端插接空间110内延伸形成且呈悬臂状。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公端对接部142设有两个,且两个公端对接部142于公端电连接器1的长度方向上分别位于将公端绝缘体11等分成三段的位置处。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公端对接部142于长度方向上的位置及数量也可做相应调整。
请参考图1至图3及图5所示,所述公端底壁111定义有位于电路基板一侧的底面1110及位于公端插接空间110一侧的顶面1111,所述公端金属件14的公端主体部141的上下两侧缘分别露出公端底壁111的底面1110和顶面1111。本发明中,所述公端金属件14的公端主体部141的上下两侧缘与公端底壁111的底面1110和顶面1111齐平设置。所述公端金属件14的公端主体部141与公端对接部142连接位置贯穿公端主体部141形成有通孔1401。所述公端金属件14的公端主体部141靠近电路基板的一侧缘形成若干缺口1402。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公端主体部141的两端处至少设置所述缺口1402。所述通孔1401及缺口1402用于加强公端金属件14与公端绝缘体11之间的固持力。所述公端对接部142于电路基板厚度方向上的自由端端缘呈弧面设置用于对接导引,所述公端对接部142于公端电连接器1的长度方向上的两侧缘上形成缺口状的用于与母端电连接器2卡扣的公端卡扣部1421。
请参考图1至图4所示,所述母端绝缘体21大致呈长方体筐状,包括由一对母端侧壁211和一对母端端壁212围设而成的框部(未标注)、位于框部中间位置且沿母端电连接器2的长度方向延伸形成的岛部213及位于电路基板一侧且用于连接框部与岛部213的母端底壁214。所述一对母端侧壁211、一对母端端壁212、岛部213及母端底壁214共同形成长方形环形的母端插接空间210用于插接容纳公端电连接器1。
请参考图1和图2所示,所述母端子22设有若干个且由金属板冲压折弯形成,所述母端子22于母端电连接器2的长度方向上分别呈两排排列固定于母端绝缘体21的一对母端侧壁211上。各母端子22包括至少部分突伸至母端插接空间210内的且具有弹性的母端子接触部221、与母端子接触部221相连的对应与母端侧壁211固持的母端子固持部222及由母端子固持部222折弯延伸出母端绝缘体21两侧外的母端子焊接部223。所述母端固定件23位于母端绝缘体21的两端且与母端端壁212固定。所述母端固定件23用于与电路基板焊接固定且可与公端电连接器1的公端固定件13卡扣固持。
请参考图1至图5所示,所述母端金属件24由金属板通过下料冲压形成且呈长条形板状,包括母端主体部241及由母端主体部241两端延伸形成的母端焊接脚243。所述母端绝缘体21的岛部213于母端电连接器2宽度方向上的中间位置形成有固定槽2130,所述母端金属件24组装固持于所述固定槽2130内。本发明中所述固定槽2130于对接方向上贯穿岛部213。所述母端金属件24的上下边缘露出岛部213外。所述母端绝缘体21的岛部213的两端与母端端壁212之间位置处贯穿形成有让位槽2140。所述母端焊接脚243延伸出岛部213并容纳于所述让位槽2140内且对应与电路基板焊接固定。
请参考图4及图5所示,所述母端主体部241对应公端金属件14的各公端对接部142所在位置处分别冲压形成有一对母端对接部242,所述母端对接部242具有弹性,母端对接部242可以在母端电连接器2长度方向上弹性变形。所述各对母端对接部242中间形成有用于匹配容纳公端对接部142的对接空间2401,所述各对母端对接部242的外侧(长度方向的两端)冲压形成有供母端对接部242发生弹性形变的让位空间2402。所述各母端对接部242的边缘位置形成有倒刺状的对应与公端卡扣部1421卡扣配合的母端卡扣部2421。本发明中,所述让位空间2402应尽可能做小,以公端对接部142与母端对接部242匹配对接扣合完成后,母端对接部242无余量弹性变形空间或仅有少量弹性变形空间为佳。此外,所述对接空间2401大小应尽可能做的与公端对接部142匹配,以公端对接部142与母端对接部242匹配对接扣合完成后,公端对接部142于母端电连接器2长度方向上完全填满对接空间2401或者尽可能填满对接空间2401为佳。以此设计,用于尽可能减少母端金属件24于母端电连接器2宽度方向上的孔洞结构,以实现较佳的屏蔽、隔离及接地功能。
此外请参考图3至图5所示,本发明设计展示了两种母端对接部242形态,其结构区别主要为: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母端对接部242为直立形悬臂状结构,另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母端对接部242为弧形延伸的悬臂状结构。两种实施例中的所述母端对接部242的悬臂长度有所不同,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实施。当然,所述母端对接部242的实际形状也可在本发明实施例基础上做等效修改。
此外,在又一实施例中,与所述公端对接部142对接的一对母端对接部242也可仅设计呈一个,即通过一个具有弹性的母端对接242对应与公端对接部142配合卡扣。此时,所述一个母端对接部242的一侧形成所述对接空间2401,另一侧形成所述让位空间2402。
此外,在又一实施例中,所述公端对接部142及母端对接部242的位置关系可做对换,即将公端对接部142形成于母端金属件24上,将母端对接部242结构形成于公端金属件14上。此种实施例中,母端金属件24上面形成的母端对接部24呈直立悬臂状且于母端电连接器2的长度方向上不具有弹性,此时所述母端对接部24的两侧形成有供公端对接部14插入及弹性变形的母端插入空间(未图示)。而公端金属件14上面形成的公端对接部呈直立悬臂状且于公端电连接器1的长度方向上可弹性变形的公端对接部142,此时公端对接部142的一侧形成有共母端对接部24插入的公端插入空间(未图示)。此种实施例中,至于所述母端对接部24及公端对接部14的数量及位置,及母端插入空间和公端插入空间的大小遵循上文设计考量。
此外,在又一实施例中,所述公端对接部142与母端对接部242均可以设计呈沿长度方向上具有弹性。及通过具有弹性的公端对接部142与同样具有弹性的母端对接部242配合卡扣。例如,具体实施形态可以是将公端对接部设计成类似母端对接部形状的悬臂状结构。
请参考图5所示,本发明公端电连接器1及母端电连接器2对接完成后,于对接方向上,所述公端金属件14与母端金属件24贴合(仅留有制程公差、组装公差、对接公差等导致的间隙)以保证两排端子之间较佳的屏蔽、隔离及接地功能。此外,于公端电连接器1和/或母端电连接器2的长度方向上,由所述公端主体部141和母端主体部241所组成的主体部模组于其中一排公端子12和/或其中一排母端子22的全长度上延伸,以保证两排端子之间较佳的屏蔽、隔离及接地功能。此外,于对接方向上,由所述公端主体部141和母端主体部241所组成的主体部模组于公端底壁111靠近对应电路基板的一面至母端底壁214靠近对应电路基板的一面之间的全高度上延伸(仅留有制程公差、组装公差、对接公差、因焊接而使得公端电连接器1及母端电连接器2与电路基板之间产生的浮起段差等导致的间隙),以保证两排端子之间较佳的屏蔽、隔离及接地功能。
此外,在又一实施例中,于对接方向上,所述公端主体部141和母端主体部241的相对宽度可做适应调整。例如,增加公端主体部141的宽度,以使得公端主体部141凸伸至公端插接空间110内,同时配合性缩短母端主体部241的宽度,同时在岛部213对应位置挖设用于让位公端主体部141的让位凹槽(未图示),同时配合性增减公端对接部142及母端对接部242的长度。仅需注意的是,保证由所述公端主体部141和母端主体部241所组成的主体部模组在对接方向上具有足够的延伸宽度和在长度方向上具有足够的延伸长度,以保证两排端子之间较佳的屏蔽、隔离功能。
此外,在又一实施例中,所述母端电连接器2亦可不设置岛部213结构,此种实施例中,所述母端电连接器2的母端绝缘体21仅包括一对母端侧壁211、一对母端端壁212及位于所述一对母端侧壁211和一对母端端壁212下方的母端底壁214结构。所述一对母端侧壁211、一对母端端壁212及母端底壁214共同形成长方形的母端插接空间210用于插接容纳公端电连接器1。母端金属件24所固设于母端电连接器2的宽度方向上的母端底壁214的中部位置且沿母端电连接器1的长度方向延伸。此时,公端电连接器1仅包括公端底壁111及由公端底壁111中间位置向上垂直延伸形成的一个公端侧壁112,公端子22分两排固定于公端侧壁112的两侧表面,公端金属件14固定于公端侧壁112的中间位置且位于两排供端子22之间,公端固定件23固定于公端侧壁112长度方向的两端。公端电连接器1的公端侧壁112直接对接插入母端电连接器2的母端插接空间210内。
此外,在又一实施例中,所述母端电连接器2的岛部213于母端电连接器2长度方向的两端与母端端壁212相连,所述母端插接空间210由所述两个母端侧壁211、两个端壁212、底壁214及岛部213共同围设而成,所述母端插接空间210形成有两个,各所述母端插接空间210均呈长条状,所述两个母端插接空间210于母端电连接器2宽度方向相对且平行设置。所述母端金属件24的母端焊接脚242经由母端主体部241进一步延伸穿过母端端壁212而凸伸至母端绝缘体21两端外。在此实施例中,所述公端电连接器1的公端绝缘体11不设有公端端壁113,所述公端绝缘体11仅设有公端底壁111及由公端底壁111向上延伸的两个公端侧壁112,所述两个公端侧壁112于公端电连接器1的宽度方向上相对且平行设置。所述两个公端侧壁112之间形成所述公端插接空间110。所述公端金属件14的公端焊接脚143由公端主体部111进一步延伸并凸伸至母端绝缘体21两端外。
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所述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改变,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发明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发明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电连接器组合,包括相互对接的公端电连接器及母端电连接器,所述公端电连接器及母端电连接器用于分别对应焊接至电路基板,所述公端电连接器包括公端绝缘体,固定在公端绝缘体内的公端子及公端金属件,所述母端电连接器包括母端绝缘体,固定在母端绝缘体内的母端子及母端金属件,所述公端绝缘体包括公端底壁及由公端底壁向上垂直延伸形成的公端侧壁,所述母端绝缘体包括一对母端侧壁及连接所述一对母端侧壁下侧缘的母端底壁,所述一对母端侧壁及母端底壁共同形成用于插接所述公端电连接器的母端插接空间,所述公端子设有若干个且呈两排固定于所述公端侧壁上,所述母端子设有若干个且呈两排分别固定于所述一对母端侧壁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公端金属件对应固定于公端绝缘体内且位于两排公端子之间,所述公端金属件于公端电连接器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公端金属件包括至少部分固定在所述公端绝缘体内的公端主体部,所述母端金属件对应固定于母端绝缘体内且位于两排母端子之间,所述母端金属件于母端电连接器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母端金属件包括至少部分固定在所述母端绝缘体内的母端主体部,所述公端电连接器与母端电连接器对接后,所述公端子对应与母端子实现接触用于信号传递,所述公端主体部上延伸形成有露出公端绝缘体外的公端对接部,所述母端主体部上延伸形成有母端对接部,所述母端对接部露出母端绝缘体外,所述母端对接部具有弹性,所述公端对接部对应与母端对接部配合卡扣固持,所述母端对接部沿母端电连接器长度方向上弹性变形,所述母端对接部于母端电连接器长度方向的一侧形成有用于匹配容纳公端对接部的对接空间,所述母端对接部于母端电连接器长度方向的另一侧形成有供母端对接部发生弹性形变的让位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公端对接部和母端对接部中至少其中之一可于对接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因对接动作而发生弹性变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公端对接部和母端对接部至少其中之一于对接方向上呈悬臂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公端对接部设有至少两个,且至少两个所述公端对接部于公端电连接器的长度方向上分别位于将公端绝缘体对应至少等分成三段的位置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公端电连接器与母端电连接器对接完成后,于公端电连接器的长度方向上,由所述公端主体部和母端主体部所组成的主体部模组于其中一排公端子和/或其中一排母端子的排列全长度上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项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公端电连接器与母端电连接器对接完成后,所述公端主体部与母端主体部于母端电连接器的厚度方向上贴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公端电连接器与母端电连接器对接完成后,于对接方向上,由所述公端主体部和母端主体部所组成的主体部模组于公端底壁靠近对应电路基板的一面至母端底壁靠近对应电路基板的一面之间的全高度上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项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公端绝缘体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公端侧壁,所述两排公端子分别排列固定于所述两个公端侧壁上,所述公端金属件固定于公端电连接器的宽度方向上的公端底壁的中部位置且沿公端电连接器的长度方向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公端绝缘体进一步包括分别与所述两个公端侧壁两端相连的两个公端端壁,所述公端金属件由公端端壁向外延伸出公端绝缘体的两端外而形成公端焊接脚。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母端绝缘体进一步包括与所述一对母端侧壁相连的一对母端端壁,及与所述母端底壁相连的且位于所述一对母端侧壁和一对母端端壁围设而成的框部中间位置的岛部,所述一对母端侧壁、一对母端端壁、岛部及母端底壁共同形成所述母端插接空间,所述母端插接空间呈长方形环状,于母端电连接器宽度方向上,所述母端金属件固设于所述岛部中间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母端绝缘体于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在岛部的两端与对应母端端壁之间位置处贯穿形成有让位槽,所述母端金属件两端进一步延伸形成有容纳于所述让位槽内的所述母端焊接脚。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1024465.0A CN107910676B (zh) | 2017-10-27 | 2017-10-27 | 电连接器及其组合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1024465.0A CN107910676B (zh) | 2017-10-27 | 2017-10-27 | 电连接器及其组合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910676A CN107910676A (zh) | 2018-04-13 |
CN107910676B true CN107910676B (zh) | 2019-12-10 |
Family
ID=618420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1024465.0A Active CN107910676B (zh) | 2017-10-27 | 2017-10-27 | 电连接器及其组合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7910676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504565A (zh) * | 2018-05-18 | 2019-11-26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及其对接连接器 |
JP6493611B1 (ja) * | 2018-08-03 | 2019-04-03 | Smk株式会社 | 電気コネクタ |
KR102687453B1 (ko) | 2019-01-15 | 2024-07-22 | 몰렉스 엘엘씨 | 리셉터클 커넥터, 플러그 커넥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기판 대 기판 커넥터 |
CN110380289A (zh) * | 2019-06-27 | 2019-10-25 | 深圳市长盈精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板对板插座、插头及组件 |
CN111786201B (zh) * | 2020-07-09 | 2021-08-31 | 瑞声新能源发展(常州)有限公司科教城分公司 | 一种多极基板电连接器 |
CN111786200B (zh) * | 2020-07-09 | 2021-08-31 | 瑞声新能源发展(常州)有限公司科教城分公司 | 一种多极基板电连接器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602506Y (zh) * | 2003-03-03 | 2004-02-04 | 禾昌兴业股份有限公司 | 板对板连接器的端子结构改良 |
CN201868609U (zh) * | 2010-10-19 | 2011-06-15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CN203942060U (zh) * | 2014-06-27 | 2014-11-12 | 贝尔威勒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板对板连接器 |
CN204030057U (zh) * | 2014-07-22 | 2014-12-17 | 实盈电子(东莞)有限公司 | 一种板对板电连接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249643B2 (ja) * | 2013-06-14 | 2017-12-20 | 宏致電子股▲ふん▼有限公司Aces Electronics Co.,Ltd. | 電気コネクタ |
-
2017
- 2017-10-27 CN CN201711024465.0A patent/CN107910676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602506Y (zh) * | 2003-03-03 | 2004-02-04 | 禾昌兴业股份有限公司 | 板对板连接器的端子结构改良 |
CN201868609U (zh) * | 2010-10-19 | 2011-06-15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CN203942060U (zh) * | 2014-06-27 | 2014-11-12 | 贝尔威勒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板对板连接器 |
CN204030057U (zh) * | 2014-07-22 | 2014-12-17 | 实盈电子(东莞)有限公司 | 一种板对板电连接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910676A (zh) | 2018-04-1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910676B (zh) | 电连接器及其组合 | |
CN103384036B (zh) | 电连接器组装体、插塞式连接器以及插座式连接器 | |
CN100424935C (zh) | 电连接器、用于该电连接器的第1连接器及第2连接器 | |
US9461415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new assembling method | |
CN201868687U (zh) | 电连接器 | |
US7845987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plug connector and receptacle connector | |
CN104241972B (zh) | 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以及电连接器安装体 | |
US8979551B2 (en) | Low-profile mezzanine connector | |
JP7207975B2 (ja) | コネクタ | |
US8133078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featured USB/eSATA interfaces | |
JP4851510B2 (ja) | 電気コネクタ | |
US10243288B2 (en) | Female-type electrical connector, male-type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utilizing same | |
US10381776B2 (en) |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an improved latch member having a shorter length | |
TWM514136U (zh) | 插座連接器 | |
CN109586063B (zh) | 基板用连接器及其组合 | |
JPH04370677A (ja) | 可動型コネクタ | |
KR101514372B1 (ko) | 커넥터 | |
CN207426302U (zh) | 电连接器及其组合 | |
TWM538265U (zh) | 電子連接器 | |
JP5203029B2 (ja) | 電気コネクタ | |
TWI628881B (zh) | Connector device for substrate connection | |
CN211376987U (zh) | 电连接器及连接器组合 | |
CN218005410U (zh) | 板对板电连接器组合 | |
CN218415104U (zh) | 一种板对板母端连接器 | |
CN210111179U (zh) |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