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7734631B - 一种时序调整方法、基站、终端及通信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时序调整方法、基站、终端及通信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734631B
CN107734631B CN201610659286.3A CN201610659286A CN107734631B CN 107734631 B CN107734631 B CN 107734631B CN 201610659286 A CN201610659286 A CN 201610659286A CN 107734631 B CN107734631 B CN 10773463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base station
time
transmission
sen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65928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734631A (zh
Inventor
王磊
司倩倩
潘学明
高雪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filed Critical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Priority to CN201610659286.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734631B/zh
Priority to KR1020197006943A priority patent/KR102303673B1/ko
Priority to JP2019506660A priority patent/JP6975875B2/ja
Priority to US16/322,279 priority patent/US20190174523A1/en
Priority to PCT/CN2017/095466 priority patent/WO2018028473A1/zh
Priority to EP17838603.3A priority patent/EP3481115B1/en
Publication of CN1077346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7346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7346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73463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6/00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W56/004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compensating for timing error of reception due to propagation delay
    • H04W56/0045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compensating for timing error of reception due to propagation delay compensating for timing error by altering transmission tim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6/00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W56/004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compensating for timing error of reception due to propagation dela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6/00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W56/001Synchronization between nodes
    • H04W56/0015Synchronization between nodes one node acting as a reference for the oth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1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up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the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5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ACK/NAC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04W72/1263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 H04W72/1268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of uplink data flow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时序调整方法、基站、终端及通信系统。其中,时序调整调整方法包括:基站确定终端的时间提前量;基站根据所述时间提前量,调整终端发送所述上行信号的时间。本发明的基于实际的TA值,对终端发送上行信号的时间进行适应性调整。本发明的调整方案还可以推迟终端发送上行信号的时间,从而获得足够的数据处理时间,避免以因数据处理不及时而造成上行信号发送失败的现象发生。

Description

一种时序调整方法、基站、终端及通信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特别是一种时序调整方法、基站、终端及通信系统。
背景技术
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技术支持FDD(频分双工)和TDD(时分双工)两种双工方式。其中,TDD模式是指上下行链路使用同一个工作频带,在不同的时刻行上下行信号的传输;FDD模式则指上下行链路使用不同的工作频带,可以在同一个时刻在不同的频率载波上进行上下行信号的传输。
在LTE系统中,FDD模式和TDD模式的一个无线帧的长度为10ms,包含10个长度为1ms的子帧1ms。
对于TDD模式的无线帧,定义了七种TDD上下行子帧配置,具体如表1所示,其中D代表下行子帧,U代表上行子帧,S代表特殊子帧。
表1
为了提高用户的传输速率,提出了LTE的增强(LTE-A)技术。LTE-A TDD系统和LTE具有相同的HARQ(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混合自动重传请求)传输定时,它包括下行数据的HARQ过程和上行数据的HARQ过程。上行数据的HARQ过程中,基站通过向UE发送PDCCH(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实现PUSCH(PhysicalUplink Shared Channel,物理上行共享信道)资源的调度,UE接收PDCCH后,按照PDCCH到PUSCH的定时关系,在该PDCCH指定的PUSCH信道上传输上行数据。
对PDCCH到PUSCH的定时关系,即PUSCH调度的定时关系,假设UE在下行子帧n收到PDCCH,则该PDCCH是控制上行子帧n+k内的PUSCH。这里k的值在表2中定义。具体地说,对上行下行配置1~6来说,上行子帧的数量小于下行子帧,可以配置出唯一的HARQ传输定时,反映在表2中,一个下行子帧内可以不调度PUSCH,或者只能调度一个上行子帧内的PUSCH;对上行下行配置0来说,上行子帧的数量大于下行子帧,每个下行子帧的PDCCH需要能够调度两个上行子帧中的PUSCH,为此,在PDCCH用UL Index(用于表示上行序号)来支持调度两个上行子帧中的PUSCH。
表2
上下行配置0中,调度PUSCH的PDCCH中的UL Index指示有三种,其中两种是调度单个子帧中的PUSCH,单个子帧中PUSCH调度由UL Index的两个比特只有一个比特为1所指示,另外一种是一次调度两个子帧中PUSCH,由UL Index的两个比特都为1指示。如图1,当UE在下行子帧0收到PDCCH,UL Index的MSB为“1”时,其调度的是上行子帧4内的PUSCH,UL Index的LSB为“1”时,其调度的是上行子帧7内的PUSCH,UL Index的MSB和LSB均为“1”时,其调度的是上行子帧4和上行子帧7内的PUSCH;当UE在下行子帧1收到PDCCH,UL Index的MSB为“1”时,其调度的是上行子帧7内的PUSCH,UL Index的LSB为“1”时,其调度的是上行子帧8内的PUSCH,UL Index的MSB和LSB均为“1”时,其调度的是上行子帧7和上行子帧8内的PUSCH。
下行数据的HARQ过程中,基站向UE发送PDSCH(Physical DownlinkSharedChannel,一种物理下行信道),UE接收PDSCH后,按照PDSCH到PUSCH/PUCCH的定时关系,在PUSCH或PUCCH(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上反馈PDSCH的HARQ-ACK(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肯定应答)。
对于PDSCH到PUSCH/PUCCH的定时关系,即PDSCH反馈HARQ-ACK定时关系,假设UE在上行子帧n的PUCCH/PUSCH反馈HARQ-ACK,则该PUCCH/PUSCH指示了下行子帧n-k内的PDSCH的HARQ-ACK信息或SPS释放的HARQ-ACK信息。这里k∈K的值在表3中定义,K是M个元素{k0,k1,…,kM-1}的集合,与子帧序号及上下行配置有关,被称为下行关联集合,元素k被称为下行关联序号。本发明中将下行关联集合对应的下行子帧集合简称为捆绑窗口,即对于K中的所有元素k,由n-k构成的集合称为捆绑窗口,{n-k,k∈K},捆绑窗口内元素个数为捆绑窗口尺寸。
表3
对上行下行配置1~6来说,上行子帧的数量小于等于下行子帧,那么一个上行子帧可反馈多个下行子帧PDSCH的HARQ-ACK。每次调度上行子帧的PUSCH时,该上行子帧反馈的HARQ-ACK对应的下行子帧数在PDCCH中用UL DAI(表示上行序号,与上文UL Index相似)指示。UE知道UL DAI信息后,以更有效的方式,对于PDSCH的HARQ-ACK进行PUSCH编码。ULDAI和UL Index对应了相同的域,包含两个比特,当上/下行数据的HARQ过程遵循上下行配置0的时序时,这个域中的两个比特用作UL Index,当上/下行数据的HARQ过程遵循上下行配置1~6的时序时,这个域中的两个比特用作UL DAI。
在LTE系统的FDD模式下,终端在子帧n-4中接收下行数据,在上行子帧n中反馈该下行子帧上的数据是否需要重传的信令,即反馈ACK/NACK信息,也称为PDSCHHARQ(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Hybrid Auto matic Repeat reQuest,物理下行共享信道物理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反馈。
为了使得不同位置终端侧的数据到达基站的时间与基站时序保持一致,终端在发送数据是需要有一个时间提前量(TA,timing advance)。TA值由终端与基站的距离决定。在当前LTE系统中,TA的最大取值为0.67ms,约为9-10个OFDM符号。为了保证基站的覆盖以及上行同步,终端需要支持当前的TA取值范围。
现有技术中LTE采用的TTI一般为1ms,与上文中介绍的子帧的时间长度一直,从而在时序上更容易对齐。而随着技术发展,LTE系统也开始采用短TTI进行通信。短TTI长度一般为7个OFDM符号或者2个OFDM符号,要小于现有的I ms的TTI长度,当通信系统采用短TTI传输信号时,会使得终端发送上行信号的时序发生改变,不在符合当前TA要求的时序。且采用短TTI传输信号,终端相比于现有技术,会更早地发送上行信号,在TA取值较大的情况下,终端可能没有足够的时间处理数据,从而造成终端出现无法发送上行信号的问题。
发明内容
在现有技术的通信系统中,当时间提前量TA较大时,采用短TTI配置可能使终端没有足够的时间准备发送上行信号。为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时序调整方法,包括:
基站确定终端的时间提前量;
基站根据所述时间提前量,调整终端发送上行信号的时间。
可选地,所述上行信号包括:终端在接收到基站发送的上行调度信息后,需要响应该上行调度信息而向基站发送的上行数据;
基站根据所述时间提前量,调整终端发送上行数据的时间,包括:
基站根据所述时间提前量,调整终端接收到所述上行调度信息后发送上行数据的传输时间间隔,使得终端在发送上行数据之前具有足够的时间处理数据。
可选地,所述上行信号包括:终端在接收到基站发送的下行调度信息和下行数据后,向基站反馈的所述下行数据的肯定应答或否定应答;
基站根据所述时间提前量,调整终端发送肯定应答或否定应答的时间,包括:
基站根据所述时间提前量,调整终端发送所述肯定应答或否定应答的传输时间间隔,使得终端在发送所述肯定应答或否定应答之前具有足够的时间处理数据。
可选地,基站调整终端发送上行数据的时间,包括:
基站确定终端发送所述上行数据的时间调整量M;其中,所述时间调整量M代表m个传输时间间隔,用于指示终端在接收到所述上行调度信息后,推迟m个传输时间间隔发送所述上行数据,或者,用于指示终端在当前LTE系统中定义的发送所述上行数据的传输时间间隔的基础上,推迟m个传输时间间隔发送所述上行数据;m为正整数;
基站将包含所述时间调整量M的调整信息通过所述上行调度信息发送至终端。
可选地,基站调整终端发送所述肯定应答或否定应答的时间,包括:
基站确定出终端发送所述肯定应答或否定应答的时间调整量P;其中,所述时间调整量P代表p个传输时间间隔,用于指示终端在接收到所述下行调度信息后,推迟p个传输时间间隔发送所述肯定应答或否定应答;或者,用于指示终端在当前LTE系统中定义的发送所述肯定应答或否定应答的传输时间间隔的基础上,推迟p个传输时间间隔发送所述肯定应答或否定应答;p为正整数;
基站将包含所述时间调整量P的调整信息通过所述下行调度信息发送至终端。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时序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接收基站发送的上行调度信息或者下行调度信息;
终端根据所述上行调度信息或者下行调度信息中包含的上行信号发送时间的调整信息,发送上行信号。
可选地,所述上行信号包括:终端在接收到基站发送的上行调度信息后,需要响应该上行调度信息而向基站发送的上行数据;
终端确定所述上行数据的发送时间,包括:
终端根据基站发送的上行调度信息,获取发送上行数据时间的调整信息,并从该调整信息中,确定发送所述上行数据的时间调整量M,其中,所述时间调整量M代表m个传输时间间隔;
终端根据上行数据发送时间的调整信息,发送上行数据,包括:
终端根据所述时间调整量M,在接收到所述上行调度消息后,推迟m个传输时间间隔发送所述上行数据;或者,终端根据所述时间调整量M,在当前LTE系统中定义的发送上行数据的传输时间隔的基础上间间隔的基础上,推迟m个传输时间间隔发送所述上行数据。
可选地,终端在接收到所述上行调度消息后,根据所述时间调整量M以及TA,发送所述上行数据。
可选地,所述上行信号包括:终端在接收到基站发送的下行调度信息和下行数据后,向基站反馈的所述下行数据的肯定应答或否定应答;
终端根据所述肯定应答或否定应答发送时间的调整信息,发送上行信号,包括:
终端根据基站发送的下行调度信息,获取发送肯定应答或否定应答时间的调整信息,并从该调整信息中,确定发送所述肯定应答或否定应答的时间调整量P,其中,所述时间调整量P代表p个传输时间间隔;
终端根据肯定应答或否定应答发送时间的调整信息,发送上行信号,包括:
终端根据所述时间调整量P,在接收到所述下行调度消息后,推迟p个传输时间间隔发送所述肯定应答或否定应答;或者,终端根据所述时间调整量P,在当前LTE系统中定义的发送肯定应答或否定应答的传输时间间隔的基础上,推迟p个传输时间间隔发送所述肯定应答或否定应答。
可选地,在接收到所述下行调度消息后,终端根据所述时间调整量P以及TA,发送所述下行数据的肯定应答或否定应答。
此外,本发明还提用一种基站,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终端的时间提前量;
调整模块,用于所述时间提前量,调整终端发送上行信号的时间。
可选地,所述上行信号包括:终端在接收到基站发送的上行调度信息后,需要响应该上行调度信息而向基站发送的上行数据;
所述调整模块包括:
第一调整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时间提前量,调整终端接收到所述上行调度信息后发送上行数据的传输时间间隔,使得终端在发送上行数据之前具有足够的时间处理数据。
可选地,所述上行信号包括:终端在接收到基站发送的下行调度信息和下行数据后,向基站反馈的所述下行数据的肯定应答或否定应答;
所述调整模块包括:
第二调整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时间提前量,调整终端发送所述肯定应答或否定应答的传输时间间隔,使得终端在发送所述肯定应答或否定应答之前具有足够的时间处理数据。
可选地,所述第一调整子模块具体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确定终端发送所述上行数据的时间调整量M;其中,所述时间调整量M代表m个传输时间间隔,用于指示终端在接收到所述上行调度信息后,推迟m个传输时间间隔发送所述上行数据,或者,用于指示终端在当前LTE系统中定义的发送所述上行数据的传输时间间隔的基础上,推迟m个传输时间间隔发送所述上行数据;m为正整数;
第一发送单元,用于将包含所述时间调整量M的调整信息通过所述上行调度信息发送至终端。
所述第二调整子模块包括: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确定出终端发送所述肯定应答或否定应答的时间调整量P;其中,所述时间调整量P代表p个传输时间间隔,用于指示终端在接收到所述下行调度信息后,推迟p个传输时间间隔发送所述肯定应答或否定应答;或者,用于指示终端在当前LTE系统中定义的发送所述肯定应答或否定应答的传输时间间隔的基础上,推迟p个传输时间间隔发送所述肯定应答或否定应答;p为正整数;
第二发送单元,用于将包含所述时间调整量P的调整信息通过所述下行调度信息发送至终端。
此外,本发明还提一种终端,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上行调度信息或者下行调度信息;
发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上行调度信息或者下行调度信息中包含的上行信号发送时间的调整信息,发送上行信号。
可选地,所述上行信号包括:终端在接收到基站发送的上行调度信息后,需要响应该上行调度信息而向基站发送的上行数据;
上述接收模块包括:
第一接收子模块,用于根据基站发送的上行调度信息,获取发送上行数据时间的调整信息,并从该调整信息中,确定发送所述上行数据的时间调整量M,其中,所述时间调整量M代表m个传输时间间隔;
所述发送模块包括:
第一发送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时间调整量M,在接收到所述上行调度消息后,推迟m个传输时间间隔发送所述上行数据;或者,终端根据所述时间调整量M,在当前LTE系统中定义的发送上行数据的传输时间隔的基础上间间隔的基础上,推迟m个传输时间间隔发送所述上行数据。
可选地,所述第一发送子模块具体用于,在所述第一获取模块接收到所述上行调度消息后,根据所述时间调整量M以及TA,发送所述上行数据。
可选地,所述上行信号包括:终端在接收到基站发送的下行调度信息和下行数据后,向基站反馈的所述下行数据的肯定应答或否定应答;
所述接收模块还包括:
第二接收子模块,用于根据基站发送的下行调度信息,获取发送肯定应答或否定应答时间的调整信息,并从该调整信息中,确定发送所述肯定应答或否定应答的时间调整量P,其中,所述时间调整量P代表p个传输时间间隔;
所述发送子模块还包括:
第二发送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时间调整量P,在接收到所述下行调度消息后,推迟p个传输时间间隔发送所述肯定应答或否定应答;或者,终端根据所述时间调整量P,在当前LTE系统中定义的发送肯定应答或否定应答的传输时间间隔的基础上,推迟p个传输时间间隔发送所述肯定应答或否定应答。
可选地,所述第二发送子模块具体用于,在所述第二获取模块接收到所述下行调度消息后,根据所述时间调整量P以及TA,发送所述下行数据的肯定应答或否定应答。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通信系统,包括上述基站以及上述终端。
本发明的上述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基于现有的通信系统中的TA设置,对终端发送上行信号的时间进行适应性调整,使得终端在采用短TTI发送配置下,依然发送符合当前TA时序所要求的上行信号。同时,本发明的调整方案还可以推迟终端发送上行信号的时间,从而获得足够的数据处理时间,避免以因数据处理不及时而造成上行信号发送失败的现象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TDD的帧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时序调整方法在基站侧的流程示意图;
图3-图5为采用本发明的时序调整方法,基站与终端对应的时序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时序调整方法在终端侧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通信系统的时间提前量TA较大时,若果采用短传输时间间隔TTI配置,可能会使终端没有处理能力发送上行信号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
一方面,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基站侧的时序调整方法,如图2所示,包括:
步骤21,基站确定终端的时间提前量TA;
步骤22,基站根据所述时间提前量TA,调整终端发送上行信号的时间。
本实施例的方法根据实际TA的大小,对终端发送上行信号的时间进行动态调整,使得终端能够合理获得足够的数据处理时间,避免因自身处理能力不足,出现无法发送上行信号的问题。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采用短TTI进行通信,按照当前LTE系统中定义的调度时序,调度在短TTI上的终端在接收到上行调度信息或者下行数据后,会更早的发送上行信号,减小了终端的处理时间,为此本实施例可以推迟终端针对上行信号的发送时间,能够为终端提供了足够的处理时间,避免上行信号的发送失败。
下面结对本实施例的时序调整方法进行示例性介绍。
在实际应用中,本实施例的上行信号可以是终端在接收到基站发送的上行调度信息后,需要响应该上行调度信息而向基站发送的上行数据。
即整个传输过程中,基站首先向终端发送上行调度信息,终端在接收到该上行调度信息,从中提取发送上行数据的调度信息,之后按照该调度信息将上行数据发送至基站。显然,该过程的传输路径为基站→终端→基站。因此,对应的时间提前量TA为:上行调度信息从基站传输至终端所消耗的时间与上行数据从终端传输至基站所消耗的时间之和。
通过上文背景技术中的介绍可以知道,本实施例需要推迟终端发送上行数据的时间,使得终端在发送上行数据之前具有足够的时间处理数据。
为此,作为一个可行的实现方案,本实施例可以确定一个终端发送所述上行数据的时间调整量M,该时间调整量M代表m(m为正整数)个传输时间间隔构成;
之后基站将用于包含该时间调整量M的调整信息通过上行调度信息发送至终端,使得终端能够根据上行调度信息后确定时间调整量M,并根据该时间调整量M以及TA值,确定出终端发送上行数据的时间。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时间调整量M的作用是让终端确定最终推迟发送上行数据的时间,在实际应中,本实施例中时间调整量M的含义不同,可能会对应不同的取值。
例如,本实施例的时间调整量M用于指示终端在接收到上行调度信息后,推迟m个传输时间间隔发送上行数据,那么如图3所示,假设TTIn为终端接收上行调度信息的传输时间间隔,则确定发送上行数据的理论传输时间间隔为TTIn+m,该TTIn+m是基站侧通知的理论的传输时间间隔,在实际中,终端侧要考虑路径传输所消耗的时间,应在TTIx=n+m基础上提前一个TA时间量发送上行数据。从图3中可以看出,基站与终端相距的距离为D1,信号总传输路径为2D1,终端最终实际发送的传输时间间隔要提前出2D1路径在传输所消耗的传输时间间隔。
再例如,本实施例的时间调整量M用于指示终端在当前LTE系统中定义的发送上行数据的传输时间间隔的基础上,推迟m个传输时间间隔发送所述上行数据。那么当UE采用FDD通信制式时,假设TTIn为终端接收上行调度信息的传输时间间隔,则终端发送上行数据的理论传输时间间隔为TTIn+4+m。同理,考虑路径传输所消耗的时间,如图4所示,终端实际发送上行数据的传输时间间应在隔理论传输时间间隔为TTIn+4+m的基础之提前一个TA时间量(即2D1路径的传输耗时)。或者,当UE采用TDD通信制式时,假设TTIn为终端接收上行调度信息的传输时间间隔,则最终推迟发送的上行数据的理论传输时间间隔为TTIn+K+m(k为定值,与TDD采用的上下行配置相对应,参见背景技术)。如图5所示,考虑到传输路径的耗时影响,终端实际发送该上行数据的传输时间间隔应在该理论传输时间间隔TTIn+K+m的基础之上提前一个TA时间量(即2D1路径的传输耗时)。
显然,通过上述描述可以知道,不管本实施例的时间调整量M采用何种定义、m的取值大小是多少,但凡能够使终端基于该时间调整量M,确定出发送上行数据的理论传输时间间隔的技术方案都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方案。
此外,在实际应用中,本实施例的上行信号也可以是终端在接收到基站发送的下行调度信息和下行数据后,需要向基站反馈的下行数据的肯定应答
ACK或否定应答NACK。
即整个传输过程中,基站首先向终端发送下行调度信息以及下行数据,终端在接收到该下行调度信息,从中提取发送ACK或NACK的调度信息,之后按照该调度信息将ACK或NACK发送至基站。显然,该过程的传输路径为基站→终端→基站。因此,对应的时间提前量TA为:下行调度信息从基站传输至终端所消耗的时间与ACK或NACK从终端传输至基站所消耗的时间之和。
对应地,基站根据上述TA的大小,可以确定一个终端发送所述上行数据的时间调整量P,该时间调整量P代表p(p为正整数)个传输时间间隔。
之后基站将用于表示该时间调整量P的调整信息通过下行调度信息发送至终端,使得终端能够在接收到该下行调度信息后,按照调整信息中的时间调整量P以及TA,发送ACK或NACK。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时间调整量P的作用是让终端确定发送ACK或NACK的时间,在实际应中,本实施例中时间调整量P的含义不同,可能会对应不同的取值。
例如,本实施例的时间调整量P用于指示终端在接收到下行调度信息后,推迟p个传输时间间隔发送ACK或NACK,那么假设TTIn为终端接收上行调度信息的传输时间间隔,则发送上行数据的理论时间间隔为TTIn+p
再例如,本实施例的时间调整量P用于指示终端在当前LTE系统中定义的发送上行数据的时间间隔的基础上,推迟p个传输时间间隔发送所述肯定应答或否定应答。当UE采用FDD通信制式时,假设TTIn为终端接收上行调度信息的传输时间间隔,则发送的上行数据的理论传输时间间隔为TTIx=n+k+p(k为定值,与TDD采用的上下行配置相对应。
通过上文可以知道,终端在实际发送肯定应答或否定应答的传输时间间隔相较于理论的肯定应答或否定应答的传输时间间隔要提前一个TA时间量。
同样地,不管本实施例的时间调整量P采用何种定义、p的取值大小是多少,但凡能够使终端基于该时间调整量P,确定出发送上行数据的理论传输时间间隔的技术方案都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方案。
另一方面,与上述基站侧的时序调整方法相对应,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终端侧的时序调整方法,如图6所示,包括:
步骤61,终端接收基站发送的上行调度信息或者下行调度信息;
步骤62,终端根据所述上行调度信息或者下行调度信息中包含的上行信号发送时间的调整信息,发送上行信号。
显然,本实施例的终端侧的时序调整方法应用于基站侧时序调整方法,因此在基于该基站侧时序调整方法下,也能够实现该基站侧时序调整方法相同的有益效果。
作为示例性介绍,本实施例的上行信号包括:终端在接收到基站发送的上行调度信息后,需要响应该上行调度信息而向基站发送的上行数据;
则在上述步骤61中,终端根据基站发送的上行调度信息,获取发送上行数据时间的调整信息,并从该调整信息中,确定发送上行数据的时间调整量M,其中,时间调整量M代表m个传输时间间隔;
对应地,在上述步骤62中,终端根据时间调整量M,在接收到上行调度消息后,推迟m个传输时间间隔发送所述上行数据;或者,终端根据时间调整量M,在当前LTE系统中定义的发送上行数据的传输时间间隔的基础上,推迟m个传输时间间隔发送所述上行数据。
例如,若终端根据时间调整量M,在接收到上行调度消息后,推迟m个传输时间间隔发送所述上行数据,则假设TTIn为终端接收上行调度信息的传输时间间隔,那么对应地的理论传输时间间隔为TTIn+m,而实际中,终端需要进一步考虑TA来发送上行数据,因此最终实际发送上行数据传输时间间隔应是在理论传输时间间隔为TTIn+m基础上,提前一个TA时间量。
或者再例如,若终端根据时间调整量M,在当前LTE系统中定义的发送上行数据的传输时间间隔的基础上,推迟m个传输时间间隔发送所述上行数据,则当UE采用FDD通信制式时,发送上行数据的理论传输时间间隔为TTIx=n+4+m,而实际发送上行数据的传输时间间隔应是在TTIx=n+4+m的基础上提前一个TA时间量;当UE采用TDD通信制式时,发送上行数据的理论时间间隔传为TTIx=n+k+m(k为定值,与TDD采用的上下行配置相对应),则而实际发送上行数据的传输时间间隔应是在TTIx=n+4+m的基础上提前一个TA时间量。
此外,作为另一示例性介绍,本实施例的上行信号还可以包括:终端在接收到基站发送的下行调度信息和下行数据后,需要响应该下行调度信息而向基站发送的接收所述下行数据的肯定应答ACK或否定应答NACK;
对应地,在上述步骤61中,终端根据基站发送的下行调度信息,获取发送肯定应答或否定应答时间的调整信息,并从该调整信息中,确定发送肯定应答或否定应答的时间调整量P;
对应地,在上述步骤62中,终端根据时间调整量P,在接收到下行调度消息后,推迟p个传输时间间隔发送所述肯定应答或否定应答;或者,终端根据所述时间调整量P,在当前LTE系统中定义的发送肯定应答或否定应答的传输时间间隔的基础上,推迟p个传输时间间隔发送所述肯定应答或否定应答(由于原理与上文所述时间调整量M对应的方法相同,本文不再举例赘述)。
下面将基站侧与终端侧的时序调整方法进行结合,对本发明的时序调整方法的几个实现方式进行详细介绍。
实现方式一
本实现方式一以终端UE采用FDD通信制式为例,并假设终端处理数据所需要的时间随着短TTI的缩短而成比例缩短。
假设终端在TTIn接收到下行调度信息以及下行数据后,需要在TTIn+4发送下行数据的ACK/NACK,且终端在接收到下行调度信息以及下行数据后需要间隔3个TTI发送上行信号。
类似于LTE系统中FDD的调度时序,进一步假设一个TTI的长度为2个OFDM符号、终端UE到基站的传播时延为2个OFDM符号,并假设TA长度为4个OFDM符号的时域长度(即2个短TTI),长度约等于0.285ms。
基站获知TA后,可以判断UE是否在短TTI的配置下,具有发送ACK/NACK的处理能力。作为示例性介绍判断过程如下:
基站将TA与预设门限TA1进行对比,当TA大于TA1时,需要调整发送ACK/NACK的时间;否则不进行任何调整,按照当前LTE系统中定义的调度时序反馈ACK/NACK。
在实际应用中,UE可以采用不同长度的TTI,本实施例可以针对不同长度的TTI,分别对应设置一个TA1。例如,短TTI下,终端的处理时间较少,其对应的TA1的取值则相对较小。在这种方式下,本实施例能够基于合理的评估标准,判断据终端是否在当前TTI下,能够发送ACK/NACK。
显然,本实施例中TA大于TA1,因此基站确定终端不具有按照当前LTE系统中定义的调度时序发送ACK/NACK的处理能力,则进行发送时间的调整,即确定一个时间调整量P,并通过下行调度信息将时间调整量P发送至终端。
假设本实现方式中,时间调整量P指示终端在LTE系统中定义的发送所述肯定应答或否定应答的传输时间间隔的基础上,推迟p个传输时间间隔下行数据的ACK/NACK,则p应等于=2,与TA一致。
UE在接收到下行调度信息和下行数据后,基站需要在TTIn+4上接收到下行数据的ACK/NACK反馈,同时根据下行调度信息中的间调整量P确定出ACK/NACK的理论传输时间间隔为TTIn+4+2,并给予该理论传输时间间隔为TTIn+4+2完成ACK/NACK的发送。
或者,假设本实现方式中,时间调整量P指示终端在接收到下行调度信息后,推迟p个传输时间间隔发送ACK/NACK,则此时p应等于=6;
UE在接收到下行调度信息后,消耗3个TTI时间进行相关处理的工作,同时从该下行调度信息中的时间调整量P,确定出ACK/NACK的理论传输时间间隔为TTIn+6,之后基于理论传输时间间隔为TTIn+6完成ACK/NACK的发送。
通过对比上述两个不同的时间调整量P定义可以发现,终端最终推迟发送ACK/NACK的时间是相同的。
实现方式二:
实现方式二以UE采用FDD通信制式为例,并假设终端处理数据所需要的时间随着短TTI的缩短而成比例缩短。
假设终端在子帧TTIn接收到上行调度信息,需要在TTIn+4发送上行数据,且终端在接收到下行调度信息以及下行数据后需要间隔3个TTI的时间发送发送上行信号。
类似于LTE系统中FDD的调度时序,进一步假设短TTI的长度为2个OFDM符号、终端UE到基站的传播时延为2个OFDM符号,并假设TA长度为4个OFDM符号的时域长度(即2个短TTI),长度约等于0.285ms。
基站获知TA后,可以判断UE是否在该长度的TTI下,具有发送上行数据的处理能力。
假设本实现方式中基站确定出终端不具有按照当前LTE系统中定义的调度时序发送上行数据的处理能力,则进行发送时间的调整,即确定一个时间调整量M,并通过上行调度信息将时间调整量M发送至终端。
假设本实现方式中,时间调整量M指示终端在当前LTE系统定义的发送上行数据的时间间隔的基础上,推迟m个时间间隔发送上行数据,则m应等于=2,与TA一致。
UE在接收到上行调度信息后,假设需要消耗3个TTI时间进行相关处理的工作。终端根据上行调度信息中的时间调整量m确定出上行数据的理论传输时间间隔为TTIn+4+2,并基于该理论传输时间间隔为TTIn+4+2完成上行数据的发送。
或者,假设本实现方式中,时间调整量M指示终端在接收到上行调度信息后,推迟m个时间间隔发送所述上行数据,则此时m应等于=6;
UE在接收到上行调度信息后,假设需要消耗3个TTI时间进行相关处理的工作。UE从该上行调度信息中的时间调整量m,确定出上行数据的理论传输时间间隔为TTIn+6,之后基于理论传输时间间隔为TTIn+6完成上行数据的发送。
实现方式三:
实现方式三以UE采用TDD通信制式为例,并假设终端处理数据所需要的时间随着短TTI的缩短而成比例缩短,终端在接收到下行调度DCI以及下行数据后需要间隔3个短TTI才能发送下行数据的ACK/NACK反馈。
由于TDD中不同的子帧配置一个无线帧内的上行子帧和下行子帧数目不同,除了考虑终端处理数据的时间,还需要将子帧配置考虑在内。即在下行调度信息中,基站根据终端处理数据所需要的时间、实际的TA以及子帧配置指示下行数据的ACK/NACK反馈时间。
以子帧采用表一中配置序号1为例说明,假设子帧内短TTI的长度为2个OFDM符号,且终端在接收到下行调度信息及下行数据后,假设需要最少3个短TTI长度的时间处理数据。假设TA的长度为4个OFDM符号的时域长度(即2个短TTI),终端在子帧0内的第一个可用短TTIn(n=1)接收到下行调度信息以及下行数据。则根据TA以及终端处理数据所需时间,终端在短TTIn+6反馈下行ACK/NACK。但是由于短TTIn+6=1+6=7位于子帧1内,子帧1为特殊子帧,此时段TTI 7对应的位置为DwPTS,不能传输上行信道。因此本实施例中时间调整量P取值需要考虑最终推迟的发送ACK/NACK的时间间隔落在上行子帧上。
作为示例性介绍,本实施例的时间调整量P包括p=13个时间间隔,表示终端在接收到下行调度信息后,总共推迟13个TTI,则终端最终发送ACK/NACK的时间间隔落为TTIn+13,该TTIn+13对应一个上行子帧。
实现方式四:
实现方式四以UE采用TDD通信制式为例,并假设终端处理数据所需要的时间随着短TTI的缩短而成比例缩短,终端在接收到上行调度信息后假设需要消耗3个TTI时间进行相关处理的工作。由于TDD中不同的子帧配置一个无线帧内的上行子帧和下行子帧数目不同,除了考虑终端处理数据的时间,还需要将子帧配置考虑在内。
即在上行调度信息中,基站根据终端处理数据所需要的时间、实际的TA以及子帧配置指示上行数据传输的短TTI。
以子帧采用表一中配置序号1为例说明,假设子帧内短TTI的长度为2个OFDM符号,且终端在接收到上行调度信息后,需要最少3个短TTI长度的时间处理数据;TA的长度为4个OFDM符号的时域长度(即2个短TTI),终端在子帧0内的第一个可用短TTIn(n=1)接收到上行调度信息。则根据TA以及终端处理数据所需时间,终端在短TTIn+6传输上行数据。
但是由于短TTIn+6=1+6=7位于子帧1内,子帧1为特殊子帧,此时段TTI7对应的位置为DwPTS,不能传输上行数据。因此本实施例中m的取值需要考虑使终端最终发送上行数据的时间间隔落在上行子帧上。
作为示例性介绍介绍,本实施例的时间调整量M由m=13个时间间隔组成,表示终端在接收到下行调度信息后,总共推迟13个TTI,则终端最终发送ACK/NACK的时间间隔落为TTIn+13,该TTIn+13对应一个上行子帧。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实现方式一至实现方式四中仅以时域长度为2个OFDM符号的短TTI为例,短TTI的时域长度可以为7个OFDM符号或者3个OFDM符号或者4个OFDM符号。终端在接收到下行调度信息以及下行数据或者上行调度信息后处理数据的时间,可以定义为其他时间,比如5个短TTI等,所述处理时间与终端的能力有关,本发明并不做限定。此外,本发明也不限定基站在当前TA、TTI取值下,是如何判断终端是否具有发送上行信号的处理能力的。
对应地,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基站,如图7所示,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终端的时间提前量;
调整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时间提前量,调整终端发送所述上行信号的时间。
本实施例的基站根据终端实际TA的大小,对终端发送上行信号的时间进行动态调整,使得终端能够合理获得足够的数据处理时间,避免出现因自身处理能力不足,而造成无法发送上行信号的问题。
具体地,本实施例的确定模块能够根据所述时间提前量,推迟终端发送所述上行信号的时间。
下面对上行信号的推迟方案进行详细介绍。
示例性地,本实施例的上行信号可以包括:终端在接收到基站发送的上行调度信息后,需要响应该上行调度信息而向基站发送的上行数据;
所述调整模块包括:第二接收子模块,用于根据基站发送的下行调度信息,获取发送肯定应答或否定应答时间的调整信息,并从该调整信息中,确定发送所述肯定应答或否定应答的时间调整量P,其中,所述时间调整量P代表p个传输时间间隔;
第一调整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时间提前量,调整终端接收到所述上行调度信息后发送上行数据的传输时间间隔,使得终端在发送上行数据之前具有足够的时间处理数据。
具体地,在上述基础之上,本实施例的第一调整子模块进一步包括:
所述第一调整子模块具体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确定终端发送所述上行数据的时间调整量M;其中,所述时间调整量M代表m个传输时间间隔,用于指示终端在接收到所述上行调度信息后,推迟m个传输时间间隔发送所述上行数据,或者,用于指示终端在当前LTE系统中定义的发送所述上行数据的传输时间间隔的基础上,推迟m个传输时间间隔发送所述上行数据;m为正整数;
第一发送单元,用于将包含所述时间调整量M的调整信息通过所述上行调度信息发送至终端。
作为另一示例性介绍,本实施例的上行信号还可以包括:终端在接收到基站发送的下行调度信息和下行数据后,需要响应该下行调度信息而向基站发送的接收所述下行数据的肯定应答或否定应答;
所述调整模块包括:
第二调整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时间提前量,调整终端发送所述肯定应答或否定应答的传输时间间隔,使得终端在发送所述肯定应答或否定应答之前具有足够的时间处理数据。
具体地,在上述基础之上,本实施例的第二调整子模块进一步包括: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确定出终端发送所述肯定应答或否定应答的时间调整量P;其中,所述时间调整量P代表p个传输时间间隔,用于指示终端在接收到所述下行调度信息后,推迟p个传输时间间隔发送所述肯定应答或否定应答;或者,用于指示终端在当前LTE系统中定义的发送所述肯定应答或否定应答的传输时间间隔的基础上,推迟p个传输时间间隔发送所述肯定应答或否定应答;p为正整数;
第二发送单元,用于将包含所述时间调整量P的调整信息通过所述下行调度信息发送至终端。
显然本实施例的基站与本发明提供的应用基站侧的时序调整方法相对应,因此均能实现相同的技术效果。
对应地,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终端,如图8所示,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确定由基站调整后的上行信号的发送时间;
发送模块,用于根据基站调整后的上行信号的发送时间,发送上行信号。
显然,本实施例的终端应用于基站侧时序调整方法,因此在基于该基站侧时序调整方法下,也能够实现该基站侧时序调整方法相同的有益效果。
作为示例性介绍,本实施例的上行信号包括:终端在接收到基站发送的上行调度信息后,需要响应该上行调度信息而向基站发送的上行数据;
对应地,上述接收模块包括:第一接收子模块,于根据基站发送的上行调度信息,获取发送上行数据时间的调整信息,并从该调整信息中,确定发送所述上行数据的时间调整量M,其中,所述时间调整量M代表m个传输时间间隔;
上述发送子模块包括:第一发送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时间调整量M,在接收到所述上行调度消息后,推迟m个传输时间间隔发送所述上行数据;或者,终端根据所述时间调整量M,在当前LTE系统中定义的发送上行数据的传输时间隔的基础上间间隔的基础上,推迟m个传输时间间隔发送所述上行数据。
具体地,本实施例的第一发送子模块在所述第一获取模块接收到所述上行调度消息后,根据所述时间调整量M以及TA,发送所述上行数据。
此外,作为另一示例性介绍,本实施例的上行信号包括:终端在接收到基站发送的下行调度信息和下行数据后,需要响应该下行调度信息而向基站发送的接收所述下行数据的肯定应答或否定应答;
对应地,上述接收模块还包括:第二接收子模块,用于根据基站发送的下行调度信息,获取发送肯定应答或否定应答时间的调整信息,并从该调整信息中,确定发送所述肯定应答或否定应答的时间调整量P,其中,所述时间调整量P代表p个传输时间间隔;
上述发送子模块还包括:第二发送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时间调整量P,在接收到所述下行调度消息后,推迟p个传输时间间隔发送所述肯定应答或否定应答;或者,终端根据所述时间调整量P,在当前LTE系统中定义的发送肯定应答或否定应答的传输时间间隔的基础上,推迟p个传输时间间隔发送所述肯定应答或否定应答。
具体地,本实施例的所述第二发送子模块在所述第二获取模块接收到所述下行调度消息后,根据所述时间调整量P以及TA,发送所述下行数据的肯定应答或否定应答。
显然,本实施例的终端与本发明提供的应用于终端侧的时序调整方法相对应,因此均能够实现相同的技术效果。
此外,本发明还提一种包括上述基站以及上述终端的通信系统,显然,基于本发明的基站和终端,该通信系统即便采用短TTI的配置下,依然能够保证距基站较远的终端正常发送上行信号,且符合当前TA的时序要求。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9)

1.一种时序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站确定终端的时间提前量;
基站根据所述时间提前量,调整终端发送上行信号的时间;
所述上行信号包括:终端在接收到基站发送的上行调度信息后,需要响应该上行调度信息而向基站发送的上行数据;
基站根据所述时间提前量,调整终端发送上行数据的时间,包括:
基站根据所述时间提前量,调整终端接收到所述上行调度信息后发送上行数据的传输时间间隔,使得终端在发送上行数据之前具有足够的时间处理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时序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行信号还包括:终端在接收到基站发送的下行调度信息和下行数据后,向基站反馈的所述下行数据的肯定应答或否定应答;
基站根据所述时间提前量,调整终端发送肯定应答或否定应答的时间,包括:
基站根据所述时间提前量,调整终端发送所述肯定应答或否定应答的传输时间间隔,使得终端在发送所述肯定应答或否定应答之前具有足够的时间处理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时序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
基站调整终端发送上行数据的时间,包括:
基站确定终端发送所述上行数据的时间调整量M;其中,所述时间调整量M代表m个传输时间间隔,用于指示终端在接收到所述上行调度信息后,推迟m个传输时间间隔发送所述上行数据,或者,用于指示终端在当前LTE系统中定义的发送所述上行数据的传输时间间隔的基础上,推迟m个传输时间间隔发送所述上行数据;m为正整数;
基站将包含所述时间调整量M的调整信息通过所述上行调度信息发送至终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时序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
基站调整终端发送所述肯定应答或否定应答的时间,包括:
基站确定出终端发送所述肯定应答或否定应答的时间调整量P;其中,所述时间调整量P代表p个传输时间间隔,用于指示终端在接收到所述下行调度信息后,推迟p个传输时间间隔发送所述肯定应答或否定应答;或者,用于指示终端在当前LTE系统中定义的发送所述肯定应答或否定应答的传输时间间隔的基础上,推迟p个传输时间间隔发送所述肯定应答或否定应答;p为正整数;
基站将包含所述时间调整量P的调整信息通过所述下行调度信息发送至终端。
5.一种时序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接收基站发送的上行调度信息或者下行调度信息;
终端根据所述上行调度信息或者下行调度信息中包含的上行信号发送时间的调整信息,发送上行信号;
所述上行信号包括:终端在接收到基站发送的上行调度信息后,需要响应该上行调度信息而向基站发送的上行数据;
终端确定所述上行数据的发送时间,包括:
终端根据基站发送的上行调度信息,获取发送上行数据时间的调整信息,并从该调整信息中,确定发送所述上行数据的时间调整量M,其中,所述时间调整量M代表m个传输时间间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时序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
终端根据上行数据发送时间的调整信息,发送上行数据,包括:
终端根据所述时间调整量M,在接收到所述上行调度信息后,推迟m个传输时间间隔发送所述上行数据;或者,终端根据所述时间调整量M,在当前LTE系统中定义的发送上行数据的传输时间间隔的基础上,推迟m个传输时间间隔发送所述上行数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时序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
终端在接收到所述上行调度信息后,根据所述时间调整量M以及TA,发送所述上行数据。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时序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行信号还包括:终端在接收到基站发送的下行调度信息和下行数据后,向基站反馈的所述下行数据的肯定应答或否定应答;
终端根据所述肯定应答或否定应答发送时间的调整信息,发送上行信号,包括:
终端根据基站发送的下行调度信息,获取发送肯定应答或否定应答时间的调整信息,并从该调整信息中,确定发送所述肯定应答或否定应答的时间调整量P,其中,所述时间调整量P代表p个传输时间间隔;
终端根据肯定应答或否定应答发送时间的调整信息,发送上行信号,包括:
终端根据所述时间调整量P,在接收到所述下行调度信息后,推迟p个传输时间间隔发送所述肯定应答或否定应答;或者,终端根据所述时间调整量P,在当前LTE系统中定义的发送肯定应答或否定应答的传输时间间隔的基础上,推迟p个传输时间间隔发送所述肯定应答或否定应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时序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接收到所述下行调度信息后,终端根据所述时间调整量P以及TA,发送所述下行数据的肯定应答或否定应答。
10.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终端的时间提前量;
调整模块,用于所述时间提前量,调整终端发送上行信号的时间;
所述上行信号包括:终端在接收到基站发送的上行调度信息后,需要响应该上行调度信息而向基站发送的上行数据;
所述调整模块包括:
第一调整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时间提前量,调整终端接收到所述上行调度信息后发送上行数据的传输时间间隔,使得终端在发送上行数据之前具有足够的时间处理数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行信号还包括:终端在接收到基站发送的下行调度信息和下行数据后,向基站反馈的所述下行数据的肯定应答或否定应答;
所述调整模块还包括:
第二调整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时间提前量,调整终端发送所述肯定应答或否定应答的传输时间间隔,使得终端在发送所述肯定应答或否定应答之前具有足够的时间处理数据。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调整子模块具体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确定终端发送所述上行数据的时间调整量M;其中,所述时间调整量M代表m个传输时间间隔,用于指示终端在接收到所述上行调度信息后,推迟m个传输时间间隔发送所述上行数据,或者,用于指示终端在当前LTE系统中定义的发送所述上行数据的传输时间间隔的基础上,推迟m个传输时间间隔发送所述上行数据;m为正整数;
第一发送单元,用于将包含所述时间调整量M的调整信息通过所述上行调度信息发送至终端。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调整子模块包括: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确定出终端发送所述肯定应答或否定应答的时间调整量P;其中,所述时间调整量P代表p个传输时间间隔,用于指示终端在接收到所述下行调度信息后,推迟p个传输时间间隔发送所述肯定应答或否定应答;或者,用于指示终端在当前LTE系统中定义的发送所述肯定应答或否定应答的传输时间间隔的基础上,推迟p个传输时间间隔发送所述肯定应答或否定应答;p为正整数;
第二发送单元,用于将包含所述时间调整量P的调整信息通过所述下行调度信息发送至终端。
14.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上行调度信息或者下行调度信息;
发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上行调度信息或者下行调度信息中包含的上行信号发送时间的调整信息,发送上行信号;
所述上行信号包括:终端在接收到基站发送的上行调度信息后,需要响应该上行调度信息而向基站发送的上行数据;
所述接收模块包括:
第一接收子模块,用于根据基站发送的上行调度信息,获取发送上行数据时间的调整信息,并从该调整信息中,确定发送所述上行数据的时间调整量M,其中,所述时间调整量M代表m个传输时间间隔。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模块包括:
第一发送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时间调整量M,在接收到所述上行调度信息后,推迟m个传输时间间隔发送所述上行数据;或者,终端根据所述时间调整量M,在当前LTE系统中定义的发送上行数据的传输时间间隔的基础上,推迟m个传输时间间隔发送所述上行数据。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发送子模块具体用于,在所述第一接收子模块接收到所述上行调度信息后,根据所述时间调整量M以及TA,发送所述上行数据。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行信号还包括:终端在接收到基站发送的下行调度信息和下行数据后,向基站反馈的所述下行数据的肯定应答或否定应答;
所述接收模块还包括:
第二接收子模块,用于根据基站发送的下行调度信息,获取发送肯定应答或否定应答时间的调整信息,并从该调整信息中,确定发送所述肯定应答或否定应答的时间调整量P,其中,所述时间调整量P代表p个传输时间间隔;
所述发送模块还包括:
第二发送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时间调整量P,在接收到所述下行调度信息后,推迟p个传输时间间隔发送所述肯定应答或否定应答;或者,终端根据所述时间调整量P,在当前LTE系统中定义的发送肯定应答或否定应答的传输时间间隔的基础上,推迟p个传输时间间隔发送所述肯定应答或否定应答。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发送子模块具体用于,在所述第二接收子模块接收到所述下行调度信息后,根据所述时间调整量P以及TA,发送所述下行数据的肯定应答或否定应答。
19.一种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0-13任一项所述的基站,以及如权利要求14-18任一项所述的终端。
CN201610659286.3A 2016-08-11 2016-08-11 一种时序调整方法、基站、终端及通信系统 Active CN10773463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659286.3A CN107734631B (zh) 2016-08-11 2016-08-11 一种时序调整方法、基站、终端及通信系统
KR1020197006943A KR102303673B1 (ko) 2016-08-11 2017-08-01 타이밍 시퀀스 조정 방법, 기지국, 단말기 및 통신 시스템
JP2019506660A JP6975875B2 (ja) 2016-08-11 2017-08-01 タイミングシーケンス調整方法、基地局、端末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
US16/322,279 US20190174523A1 (en) 2016-08-11 2017-08-01 Timing adjustment method, base station, terminal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PCT/CN2017/095466 WO2018028473A1 (zh) 2016-08-11 2017-08-01 一种时序调整方法、基站、终端及通信系统
EP17838603.3A EP3481115B1 (en) 2016-08-11 2017-08-01 Timing sequence adjustment method, base station, terminal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659286.3A CN107734631B (zh) 2016-08-11 2016-08-11 一种时序调整方法、基站、终端及通信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734631A CN107734631A (zh) 2018-02-23
CN107734631B true CN107734631B (zh) 2019-11-22

Family

ID=611626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659286.3A Active CN107734631B (zh) 2016-08-11 2016-08-11 一种时序调整方法、基站、终端及通信系统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190174523A1 (zh)
EP (1) EP3481115B1 (zh)
JP (1) JP6975875B2 (zh)
KR (1) KR102303673B1 (zh)
CN (1) CN107734631B (zh)
WO (1) WO2018028473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2279220B2 (en) 2019-04-23 2025-04-15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Communication method, terminal, network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188734A1 (ko) * 2016-04-26 2017-11-0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하향링크 신호 수신 방법 및 사용자기기와, 하향링크 신호 전송 방법 및 기지국
EP4203364A1 (en) * 2016-09-28 2023-06-28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for feeding back ack/nack information for downlink data and related device
CN111699737A (zh) * 2018-02-13 2020-09-2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harq信息的传输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0753341A (zh) 2018-07-23 2020-02-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配置方法及装置
WO2020105981A1 (ko) 2018-11-23 2020-05-28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리튬-황 전지용 전해액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리튬-황 전지
CN113632550A (zh) * 2019-03-28 2021-11-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调度数据传输的方法
CN114845375A (zh) 2019-04-23 2022-08-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终端、网络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190645A (zh) * 2019-06-12 2022-10-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随机接入的方法及装置
WO2021056295A1 (zh) * 2019-09-25 2021-04-0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时间同步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1064539B (zh) * 2019-12-23 2021-10-26 展讯半导体(南京)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同步方法、通信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1182566B (zh) * 2019-12-31 2021-12-17 京信网络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上行时延的调整方法、装置、基站和存储介质
US11870589B2 (en) * 2020-06-09 2024-01-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with multi-configuration HARQ message
CN113133120A (zh) * 2021-04-22 2021-07-16 海能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通信调度方法、系统及终端、基站设备
US20230262636A1 (en) * 2022-02-13 2023-08-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Timing advance adjustment
EP4476842A1 (en) * 2022-02-13 2024-12-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Timing advance adjustm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43761A (zh) * 2011-06-21 2012-12-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多载波终端同步调整、同失步判断方法及对应装置、系统
CN105848278A (zh) * 2016-06-21 2016-08-10 重庆邮电大学 第三方仪表监听lte-a系统时处理多终端上行不同步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642161B2 (en) * 2011-05-11 2017-05-02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Cross-scheduling for random access response
CN102647783B (zh) * 2012-04-19 2015-02-18 北京创毅讯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时间提前量的控制方法及基站、终端
WO2014017792A1 (ko) * 2012-07-26 2014-01-30 주식회사 팬택 다중 요소 반송파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동기의 수행장치 및 방법
CN104468030B (zh) * 2014-08-26 2018-06-05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用户设备及基站
CN104270810A (zh) * 2014-10-16 2015-01-07 武汉理工大学 一种lte-a系统上行同步方法
US9929834B2 (en) * 2015-04-28 2018-03-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Low latency operation with different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timing options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43761A (zh) * 2011-06-21 2012-12-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多载波终端同步调整、同失步判断方法及对应装置、系统
CN105848278A (zh) * 2016-06-21 2016-08-10 重庆邮电大学 第三方仪表监听lte-a系统时处理多终端上行不同步的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2279220B2 (en) 2019-04-23 2025-04-15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Communication method, terminal, network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734631A (zh) 2018-02-23
JP6975875B2 (ja) 2021-12-01
WO2018028473A1 (zh) 2018-02-15
KR102303673B1 (ko) 2021-09-16
KR20190039756A (ko) 2019-04-15
US20190174523A1 (en) 2019-06-06
JP2019527997A (ja) 2019-10-03
EP3481115A4 (en) 2019-10-30
EP3481115A1 (en) 2019-05-08
EP3481115B1 (en) 2023-0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734631B (zh) 一种时序调整方法、基站、终端及通信系统
CN108886801B (zh) 用于以减少的时延发送调度请求的方法和装置
US10069613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cheduling uplink transmissions with reduced latency
TWI590614B (zh) 用於非期望下行子訊框之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確認處理技術(二)
US9231855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operation for uplink coordinated multi-point signaling
CN103378961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05612711B (zh) 应答信息的传输方法、装置及设备
US10334574B2 (en) Uplink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KR20120093084A (ko) 응답 채널 자원들을 할당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WO2017132811A1 (zh) 上行信息传输的方法、装置
WO2014173333A1 (zh) 一种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及装置
WO2016165131A1 (zh) 一种信息反馈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05264810B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设备
CN103312462A (zh) 解决tdd上行资源配置信息和harq应答消息冲突的方法
CN114337758A (zh) 波束指示方法、装置、网络侧设备及终端
WO2018059370A1 (zh) 传输方法、移动通信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CN102377541B (zh) 一种应答信息的反馈及其接收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4427550A (zh) 业务流量自适应系统中上行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设备
WO2017008747A1 (zh) 一种下行数据的反馈信息的发送及接收处理方法、装置
WO2015018022A1 (zh) 传输信号的方法、网络侧设备和用户设备
CN105591727A (zh) 一种d2d单播通信方法及终端
CN107046454B (zh) 基于时分双工的无线通信网络中的接收应答的方法和装置
JP2017085415A (ja) 基地局装置、端末装置、通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after: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Address before: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befor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607

Address after: 100085 1st floor, building 1, yard 5, Shangdi East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befor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