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709749A - 流量控制阀和高压燃料供给泵 - Google Patents
流量控制阀和高压燃料供给泵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709749A CN107709749A CN201680035569.9A CN201680035569A CN107709749A CN 107709749 A CN107709749 A CN 107709749A CN 201680035569 A CN201680035569 A CN 201680035569A CN 107709749 A CN107709749 A CN 10770974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ron core
- fixed iron
- armature
- peripheral side
- cover por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59/00—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fuel-injection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2M39/00 -F02M57/00, e.g. rotary cylinder-block type of pumps
- F02M59/20—Varying fuel delivery in quantity or timing
- F02M59/36—Varying fuel delivery in quantity or timing by variably-timed valves controlling fuel passages to pumping elements or overflow passages
- F02M59/366—Valves being actuated electrically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51/00—Fuel-injection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being operated electrically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59/00—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fuel-injection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2M39/00 -F02M57/00, e.g. rotary cylinder-block type of pumps
- F02M59/02—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fuel-injection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2M39/00 -F02M57/00, e.g. rotary cylinder-block type of pumps of reciprocating-piston or reciprocating-cylinder typ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59/00—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fuel-injection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2M39/00 -F02M57/00, e.g. rotary cylinder-block type of pumps
- F02M59/20—Varying fuel delivery in quantity or timing
- F02M59/36—Varying fuel delivery in quantity or timing by variably-timed valves controlling fuel passages to pumping elements or overflow passag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59/00—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fuel-injection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2M39/00 -F02M57/00, e.g. rotary cylinder-block type of pumps
- F02M59/44—Details, components part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the apparatus of groups F02M59/02 - F02M59/42; Pumps having transducers, e.g. to measure displacement of pump rack or piston
- F02M59/46—Valves
- F02M59/466—Electrically operated valves, e.g. using electromagnetic or piezoelectric operating mea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31/00—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 F16K31/02—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electric; magnetic
- F16K31/06—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electric; magnetic using a magnet, e.g. diaphragm valves, cutting off by means of a liquid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31/00—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 F16K31/02—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electric; magnetic
- F16K31/06—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electric; magnetic using a magnet, e.g. diaphragm valves, cutting off by means of a liquid
- F16K31/0644—One-way valve
- F16K31/0655—Lift valv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31/00—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 F16K31/02—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electric; magnetic
- F16K31/06—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electric; magnetic using a magnet, e.g. diaphragm valves, cutting off by means of a liquid
- F16K31/0675—Electromagnet aspects, e.g. electric supply therefor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7/00—Magnets
- H01F7/06—Electromagnets; Actuators including electromagnets
- H01F7/08—Electromagnets; Actuators including electromagnets with armatures
- H01F7/16—Rectilinearly-movable armatur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Fuel-Injection Apparatus (AREA)
- Magnetically Actuated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高为了使吸入阀进行闭阀动作而设置的电磁式流量控制阀的响应性,将喷出流量控制成期望的流量。流量控制阀包括配置在线圈的内周侧的固定铁芯,配置在线圈的外周侧的磁轭,和在轴向上与线圈相对的罩部,固定铁芯具有与罩部在轴向上接触并向着线圈一侧扩大的扩大部,罩部在轴向上仅由与所述固定铁芯接触的接触部所限制。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燃料压送到内燃机的燃料喷射阀中的高压燃料供给泵,尤其涉及包括对喷出的燃料的量进行调节的流量控制阀的高压燃料泵。
背景技术
就汽车等的内燃机而言,在向燃烧室内直接喷射燃料的直喷式技术中,广泛使用的是使燃料高压化并设置有用于喷出期望的燃料流量的流量控制阀的高压燃料泵。
通常来说,供给到燃料喷射装置的压力越大,从燃料喷射装置喷射的燃料喷雾的微细化得到促进,燃烧效率越高。因而,作为高压燃料泵的性能,要求实现较大的喷出压力。并且,为了在发动机高转速的条件下控制流量,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使流量控制阀进行开/关动作,所以要求提高流量控制阀的响应性。
作为提高流量控制阀的响应性的驱动部结构,有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方法。专利文献1公开了这样一种方法,其通过使形成固定铁芯和可动铁芯的不锈钢的饱和磁通密度大于形成外壳的不锈钢的饱和磁通密度,来增大磁吸引力,提高响应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15447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对于在线圈停止通电的状态下将加压室与流量控制阀连通的常开式的高压燃料泵用流量控制阀来说,为了控制燃料喷射装置的喷出流量,需要在规定的时机进行吸入阀的闭阀动作。
并且,在将燃料吸入加压室后,且用于对燃料进行加压的加压活塞到达压缩冲程前的期间,需要使吸入阀从开阀状态执行闭阀动作,而发动机的转速越大则加压活塞的速度越高,所以越需要缩短闭阀动作所需的时间。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高为了使吸入阀进行闭阀动作而设置的电磁式流量控制阀的响应性,将喷出流量控制成期望的流量。
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高压泵的流量控制阀的特征在于,包括配置在线圈的内周侧的固定铁芯,配置在线圈的外周侧的磁轭,和在轴向上与线圈相对的罩部,固定铁芯具有与罩部在轴向上接触并向着线圈的外周侧扩大的扩大部,罩部在轴向上仅由与所述固定铁芯接触的接触部所限制。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高为了使吸入阀进行闭阀动作而设置的电磁式流量控制阀的响应性,将喷出流量控制成期望的流量。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包括可应用本发明的高压燃料供给泵的燃料供给系统的整体结构之一例的图。
图2是表示实施例1中的结构上构成为一体的高压燃料供给泵主体101的具体例的图。
图3是表示安装根部204被埋入并固定在内燃机主体内的状态的图。其表示了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燃料喷射装置的驱动部结构的截面放大图。
图4表示了实施例1的高压燃料供给泵主体101的流量控制阀106的截面放大图。
图5是实施例1中的流量控制阀106的截面放大图,并且表示了在喷出冲程中吸入阀113闭阀,衔铁部118与固定铁芯412接触的状态。
图6是实施例1中的流量控制阀106的截面放大图,并且表示了在喷出冲程中吸入阀113闭阀,衔铁杆117与吸入阀113接触的状态。
图7是表示泵动作的各冲程下各部分的状态等的时序图。
图8表示本发明第2实施例的高压燃料供给泵的流量控制阀106的截面放大图。
图9是将本发明第2实施例的流量控制阀106的罩部815、磁轭423、固定铁芯812附近放大的放大部834的图。
图10是将本发明第2实施例的流量控制阀106的罩部815、固定铁芯812、衔铁部818、外铁芯811附近放大的放大部886的图。
图11是将本发明第3实施例的流量控制阀106的罩部1115、磁轭423、固定铁芯812附近放大的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实施例1
以下使用图1~7对本发明的高压燃料泵的实施例1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包括本实施例的高压燃料供给泵的燃料供给系统的整体结构之一例的图。图2是本实施例的高压燃料泵主体的截面图。其中,在图2中对于与图1相同的结构部件使用了相同的标记。
在图1中,虚线包围的部分101表示高压燃料供给泵主体,表示该虚线中所示的机构、部件与高压燃料供给泵主体101组装成一体。从燃料箱110经燃料泵111将燃料送入高压燃料供给泵主体101,并从高压燃料供给泵主体101通过共轨121将加压后的燃料送至燃料喷射装置122。发动机控制单元123从压力传感器124取得燃料的压力,并控制燃料泵111、高压燃料供给泵主体101内的电磁线圈102(螺线管)和燃料喷射装置122以使燃料的压力最佳。
在图1中,燃料箱110的燃料由燃料泵111基于来自发动机控制单元123的控制信号S1抽吸上来,在加压成适合的供给压力后通过吸入配管112送至高压燃料供给泵101的低压燃料吸入口(吸入接头)103。通过低压燃料吸入口103后的燃料经压力脉动降低机构104、吸入通路105到达构成容量可变机构的流量控制阀106的吸入口107处。其中,压力脉动降低机构104与环状低压燃料室109连通而降低吸入到流量控制阀106的吸入口107的燃料压力的脉动,其中,环状低压燃料室109与在发动机的凸轮机构(未图示)的作用下进行往复运动柱塞108连动地改变压力。
流入到流量控制阀106的吸入口107的燃料通过吸入阀113流入加压室114。吸入阀113的阀位置通过基于来自发动机控制单元123的控制信号S2控制高压燃料供给泵主体101内的电磁线圈106来决定。在加压室114中,通过发动机的凸轮机构(未图示)对柱塞108施加使用其往复运动的动力。通过柱塞108的往复运动,在柱塞108的下降冲程中,从吸入阀113吸入燃料,而在柱塞108的上升冲程中,吸入的燃料被加压,并经喷出阀机构115将燃料压送到安装有压力传感器124的共轨121中。之后,燃料喷射装置122基于来自发动机控制单元123的控制信号S3对发动机喷射燃料。
设置在加压室114的出口的喷出阀机构115包括喷出阀座115a、与喷出阀座115a接触、分离的喷出阀115b和向着喷出阀座115a对喷出阀115b施力的喷出阀弹簧115c等。当加压室114内部压力比喷出阀115b下游侧的喷出通路116侧压力高,并且克服了由喷出阀弹簧115c决定的阻力时,喷出阀115b被打开,从加压室114将加压的燃料压送供给到喷出通路116侧。
另外,在构成图1的流量控制阀106的各部件之中,113是吸入阀,117是控制吸入阀113的位置的杆,442是可动部,441是固定在衔铁部118上相对于杆117滑动的衔铁滑动部,119是吸入阀弹簧,125是向吸入阀113的方向对杆施力的施力弹簧,126是衔铁部施力弹簧。吸入阀113被吸入阀弹簧119在闭阀方向上施力,并经由杆117被杆施力弹簧125在开阀方向上施力。并且,可动部442被衔铁部施力弹簧126在闭阀方向上施力。吸入阀113的阀位置通过利用螺线管102驱动杆117而控制。另外,以下称由可动部442与衔铁滑动部441一体构成的部件为衔铁部118。
像这样,在高压燃料供给泵101中,利用从发动机控制单元123发送给流量控制阀106的控制信号S2控制高压燃料供给泵主体101内的螺线管102,以使得经喷出阀机构115压送到共轨121中的燃料成为期望的燃料流量的方式喷出燃料。
另外,在高压燃料供给泵101中,加压室114与共轨121之间由减压阀130连通。该减压阀130是与喷出阀机构115并联配置的阀机构。减压阀130在共轨121侧的压力上升至减压阀130的设定压力以上时,通过使减压阀130开阀来使燃料返回高压燃料供给泵101的加压室114内,防止共轨121内的异常的高压状态。
减压阀130形成将高压燃料供给泵主体101内的喷出阀115b下游侧的喷出通路116与加压室114连通的高压流路131,以在此将喷出阀115b旁通的方式设置。高压流路131中设置有将燃料的流动仅限制在从喷出流路131至加压室114这一个方向上的减压阀132。减压阀132由产生按压力的减压弹簧133按压在减压阀座134上,其被设定成,当加压室114内与高压流路131内之间的压力差达到减压弹簧133所决定的规定的压力以上时,减压阀130离开减压阀座134而开阀。
其结果形成了这样的结构,在由于高压燃料供给泵101的流量控制阀106的故障等导致共轨121达到异常的高压的情况下,当喷出流路131与加压室114的压差为减压阀132的开阀压力以上时,减压阀130开阀,使变得异常高压的燃料从喷出流路131返回加压室114,对共轨121等高压部配管进行保护。
图2是表示结构上构成为一体的高压燃料供给泵主体101的具体例的图。图2的图示中央高度方向上,在发动机的凸轮机构(未图示)的作用下进行往复运动(此时为上下运动)的柱塞108配置在汽缸201内,在柱塞108上部的汽缸201内形成加压室114。
另外,在图示中央左侧配置流控制阀106侧的机构,在图示中央右侧配置减压130的机构。并且,在图示上部作为燃料吸入侧的机构配置低压燃料吸入口(未图示)、压力脉动降低机构202、吸入通路203等。此外,图1的中央下部记载了柱塞内燃机侧机构204。如图3所示,柱塞内燃机侧机构204是埋入并固定在内燃机主体内的部分,所以此处将其称作安装根部。另外,在图2所显示的截面中没有图示低压燃料吸入口。低压燃料吸入口能够显示在其它角度显示的截面内,不过由于与本发明没有直接关系故省略说明和图示。
图3表示安装根部(柱塞内燃机侧机构)204被埋入并固定在内燃机主体内的状态。其中,图3以安装根部204为中心记载,省略了其它部分的记载。另外,图3中低压燃料吸入口301位于燃料泵主体的上部,但低压燃料吸入口131也可以设置在以汽缸108为轴的圆周的位置上。
在图3中,302表示内燃机的汽缸头的厚壁部分。在内燃机的汽缸头302上,与安装根部204的形状相应地形成有由2级直径构成的安装根部安装用孔303。通过将安装根部204嵌入该安装根部安装用孔303,将安装根部204气密地固定在内燃机的汽缸头302上。
在图3中,高压燃料供给泵使用设置在泵主体1上的凸缘304密接在汽缸头302的平面上,并至少利用2个以上的多个螺栓305进行固定。安装凸缘304在焊接部306处通过激光而整周焊接结合在泵主体1上,形成环状固定部。并且,为了实现汽缸头302与泵主体1之间的密封,将O形环307嵌入泵主体1上,防止发动机油泄漏到外部。此外,凸缘304也可以与泵主体1一体成型。
柱塞根部204在柱塞108的下端308设置有挺杆310,其将安装在内燃机的凸轮轴上的凸轮309的旋转运动转换为上下运动传递到柱塞108上。柱塞108由弹簧312经护圈311按压在挺杆310上。由此,伴随凸轮309的旋转运动而使柱塞108上下往复运动。
另外,保持在密封保持件313的内周下端部的柱塞密封件314被设置成在汽缸315的图中下方部与柱塞108的外周可滑动地接触的状态,形成即使在柱塞108滑动的情况下也能够将环状低压燃料室316的燃料密封的结构,防止燃料泄漏到外部。
在图2中,高压燃料供给泵主体101上安装有汽缸201,其引导柱塞108的往复运动,并且为了在内部形成加压室114,其端部(图2中为上侧)形成为有底筒形状。另外,为了将加压室114流量控制阀106和用于从加压室114将燃料喷出到喷出通路的喷出阀机构115连通,在外周侧设置有环状的槽206和连通环状的槽207与加压室114的多个连通孔。
汽缸201在其外径处与高压燃料供给泵主体101通过压入接合而实现固定,并且在压入部圆筒面上进行密封以使得加压的燃料不会从汽缸与高压燃料供给泵主体101的间隙泄漏到低压侧。另外,汽缸201的加压室114侧的外径处具有小径部207。因加压室114的燃料被加压,汽缸201上会有向低压燃料室220侧的力作用,而通过在泵主体101上设置小径部230,防止汽缸201向低压燃料室208侧脱落。通过使彼此的面在轴向上平面接触,除了高压燃料供给泵主体101与汽缸201之间的上述接触圆筒面上的密封之外,还能够实现双重密封的功能。
在高压燃料供给泵主体101的头部固定有缓冲器罩208。另外,在高压燃料供给泵主体101的低压燃料室侧设置有吸入接头(未图示),形成低压燃料吸入口(未图示)。通过低压燃料吸入口后的燃料通过固定在吸入接头内侧的过滤器(未图示),经压力脉动降低机构202、低压燃料流路203到达流量控制阀106的吸入口209。
柱塞108由于具有大径部210和小径部211,所以在柱塞108的往复运动下,环状低压燃料室212的体积发生增减。由于通过燃料通路320(图3)与低压燃料室220连通,所以体积的增减量在柱塞108下降时产生从环状低压燃料室212到低压燃料室220的燃料的流动,而在上升时产生从低压燃料室220到环状低压燃料室212的燃料的流动。由此,能够降低泵的吸入冲程或返回冲程中的泵内外的燃料流量,具有降低脉动的功能。
在低压燃料室220中设置有压力脉动降低机构202,其用于降低高压燃料供给泵内发生的压力脉动波及到燃料配管130(图1)上。在流入到加压室114的燃料因容量控制而再次通过开阀状态的吸入阀113返回吸入通路1203(吸入口209)的情况下,会因返回吸入通路203(吸入口209)的燃料而在低压燃料室220产生压力脉动。压力脉动降低机构202由将2片波形板状的圆盘形金属板在外周接合,并在内部注入了氩气等非活性气体而得到的金属缓冲器形成,该金属缓冲器进行膨胀/收缩而将压力脉动吸收、降低。221是用于将金属缓冲器固定在高压燃料供给泵主体101中的安装配件。
喷出阀机构包括喷出阀座115a、相对于喷出阀座115a接离的喷出阀115b、对喷出阀115b向着喷出阀座115a施力的喷出阀弹簧115c、收纳喷出阀115b和喷出阀座115a的喷出阀保持件115d,喷出阀座115a与喷出阀保持件115d在抵接部(未图示)处通过焊接而接合,形成为一体的喷出阀机构115。
在图2中,在加压室114与燃料喷出口12没有燃料压差的状态下,喷出阀8b在喷出阀弹簧8c的施力下被按压在喷出阀座115a上,形成为闭阀状态。当加压室114的燃料压力大于燃料喷出口的燃料压力时,喷出阀115b开始抵抗喷出阀弹簧115c而开阀,加压室114内的燃料经燃料喷出口12高压喷出到共轨121。喷出阀115b在开阀时与喷出阀止动件接触,行程受到限制。从而,喷出阀115b的行程由喷出阀止动件适当的决定。由此,能够防止因行程过大,喷出阀115b闭阀延迟而导致高压喷出到燃料喷出口的燃料再次回流到加压室114内,能够抑制高压燃料供给泵的效率降低。
接着,使用图4、图5、图6对本实施例的主要部件即流量控制阀106侧的结构进行说明。图4表示泵动作的吸入、返回、喷出之各冲程中的吸入冲程的状态,图5、图6是喷出冲程的状态。首先,利用图4说明流量控制阀106侧的结构。流量控制阀106侧的结构大致分为以吸入阀113为主体构成的吸入阀部4A,和以杆117、可动部以及螺线管102为主体构成的螺线管机构部4B进行说明。
首先,吸入阀部A由吸入阀113、吸入阀座401、吸入阀止动件402、吸入阀施力弹簧119和吸入阀保持件403构成。吸入阀座401为圆筒形,在内周侧轴向上具有阀座部405,并具有以圆筒的轴为中心呈辐射状的1个或2个以上的吸入通路部404,外周圆筒面被压入到高压燃料供给泵主体101中而接合并保持。
吸入阀保持件403以辐射状具有2个方向以上的爪,爪外周侧在吸入阀座401的内周侧以形成同轴的方式被嵌合保持。另外,呈圆筒形且一端部具有凸边形状的吸入止动件402被压入吸入阀保持件403的内周圆筒面中而接合并保持。
吸入阀施力弹簧119在吸入阀止动件402的内周侧配置于为了使上述弹簧的一部分的一端稳定形成同轴的细径部上,构成为使得吸入阀113处于吸入阀座部405与吸入阀止动件402之间,并且吸入阀施力弹簧119嵌合在阀引导部444上。吸入阀施力弹簧119是压缩线圈弹簧,被设置成在将吸入阀113向吸入阀座部405按压的方向上施力。不限于压缩线圈弹簧,只要能够获得作用力则无论采用什么方式均可,可以是与吸入阀113形成为一体的具有作用力的板簧等。
通过这样构成吸入阀部A,在泵的吸入冲程中,通过吸入通路404进入流量控制阀内部的燃料从吸入阀113与阀座部405之间通过,并通过吸入阀113的外周侧与设置在吸入阀止动件402的外径处的燃料通路445之间,再通过高压燃料供给泵主体101和汽缸的通路,使燃料流入加压室。另外,在泵的喷出冲程中,由于吸入阀113与吸入阀座部405接触而将燃料密封,实现了防止燃料向入口侧回流的止回阀的功能。
吸入阀113的轴向的移动量446由吸入阀止动件402限制。这是因为,若移动量过大则吸入阀113关闭时的响应延迟将导致上述回流量增大,作为泵的性能将会降低。该移动量的限制能够由吸入阀座401、吸入阀113、吸入阀止动件402的轴向的形状尺寸和压入位置规定。
吸入阀止动件402上设置有环状凸起,在吸入阀113开阀的状态下减小其与吸入阀止动件402的接触面积。这是为了在从开阀状态向闭阀状态转移时使吸入阀113容易离开吸入阀止动件402,即提高闭阀响应性。在没有上述环状凸起的情况下,即上述接触面积较大的情况下,当吸入阀113要离开吸入阀止动件402时,吸入阀113与吸入阀止动件402之间的压力降低,在阻碍吸入阀113的运动的方向上有挤压力作用,吸入阀113难以从吸入阀止动件402上离开。
因为吸入阀113、吸入阀座401和吸入阀止动件402彼此在动作时反复碰撞,所以优选使用对高强度、高硬度且耐腐蚀性也优秀的马氏体系不锈钢实施了热处理而得到的材料。考虑到耐腐蚀性,吸入阀弹簧119和吸入阀保持件403优选使用奥氏体系不锈钢。
接着对螺线管机构部4B进行描述。螺线管机构部B包括作为可动部件的杆117和可动部,作为固定部件的引导部410、外铁芯411和固定铁芯412,以及杆施力弹簧125、衔铁部施力弹簧126、罩部415、磁轭423和螺线管102。
作为可动部件的杆117和衔铁118构成为不同的部件。杆117以在轴向上自由滑动的方式保持在引导部410的内周侧,可动部的衔铁滑动部441的内周侧被自由滑动地保持在杆117的外周侧。即,杆117和衔铁部118均构成为在几何学上规定的范围内能够在轴向上滑动。衔铁滑动部441构成为其固定铁芯412侧的端面与杆117的凸边部417a接触。
为了使衔铁部118能够在燃料中在轴向上自由顺畅地运动,衔铁滑动部441具有1个以上的在部件轴向上贯通的贯通孔450,以尽量排除因衔铁部118前后的压力差对运动造成的限制。另外,也可以将贯通孔450设置在杆117的中心,在相比引导部410更靠吸入阀113侧的位置以与吸入通路部404实质上平行的方式设置横向槽的燃料通路,以将衔铁部118的固定铁芯412侧的空间与吸入阀座401上游的空间413连通。其结果是,无需设置引导部410的燃料通路414就能够将衔铁部118的固定铁芯412侧的空间连通,能够抑制引导部410的加工成本。
引导部410在径向上插入到高压燃料供给泵主体101的供吸入阀113插入的孔的内周侧,在轴向上抵接到吸入阀座405的一端部,以被夹在焊接固定在高压燃料供给泵主体101上的外铁芯411与高压燃料供给泵主体101之间的形式配置。引导部410也设置有与衔铁部118同样地在轴向上贯通的燃料通路414,构成为使得衔铁部118能够自由顺畅地运动,衔铁部118侧的燃料室的压力不会阻碍衔铁部118的运动。
外铁芯411的与高压燃料供给泵主体101焊接的部位的相反侧的形状为薄壁圆筒形状,固定铁芯412以插入其内周侧的形式通过焊接而接合并固定。在固定铁芯412的内周侧,杆施力弹簧40将细径部配置在引导件内,杆117与吸入阀113接触,在将上述吸入阀113从吸入阀座401拉开的方向,即吸入阀113的开阀方向上给予施力。
衔铁部施力弹簧126的一端插入到设置在引导部410的中心侧的圆筒径的中央轴承部452上,在保持同轴的同时,对衔铁部118向杆凸边部117a方向给予施力。衔铁部118的移动量470设定为大于吸入阀113的移动量446。在吸入阀113从开阀状态闭阀时,通过在衔铁部118与固定铁芯412接触之前使吸入阀113与吸入阀座401接触,能够使吸入阀113可靠地闭阀,确保吸入阀113闭阀时的响应性。其结果能够确保喷出流量。另外,闭阀时衔铁部118的移动所排除的体积在衔铁部118与固定铁芯812之间流动,衔铁部118与固定铁芯812间的压力增大。由于压力增大,衔铁部118上有流体力即挤压力作用,受到与闭阀方向反向的按压。挤压力通常与衔铁部118与固定铁芯812的间隙的立方成比例,因此间隙越小其影响越大。通过使衔铁部118的移动量大于吸入阀113的移动量447,能够在作用于衔铁部上的挤压力增大前使吸入阀113闭阀,所以具有抑制因吸入阀113的响应性降低而发生的喷出流量的降低之效果。
由于杆117与引导部410彼此滑动,并且杆117反复与吸入阀113碰撞,所以考虑到硬度和耐腐蚀性,使用实施了热处理的马氏体系不锈钢。衔铁部118和固定铁芯412由于要形成磁回路故使用铁氧体类的磁性不锈钢,而考虑到耐腐蚀性,杆施力弹簧125、衔铁部施力弹簧126则可以使用奥氏体系不锈钢。
根据上述结构,在吸入阀部A和螺线管机构部B中,有机地配置了3个弹簧。它们是构成于吸入阀部A的吸入阀施力弹簧119,和构成于螺线管机构部B的杆施力弹簧125、衔铁部施力弹簧126。本实施例中每个弹簧均使用线圈弹簧,但只要能够获得作用力则无论采用什么方式均可。
这3个弹簧的弹簧力的关系由下式给出。
〔式1〕
杆施力弹簧125的力>衔铁部施力弹簧126的力+吸入阀施力弹簧119的力+由流体产生的要使吸入阀113关闭的力···(1)
根据式(1)的关系可知,在螺线管102未通电时,由各弹簧力使得杆117在使吸入阀113离开吸入阀座部405的方向即使阀开阀的方向上产生力f1。根据式(1),使阀开阀的方向的力f1由下式(2)表示。
〔式2〕
f1=杆施力弹簧125的力-(衔铁部施力弹簧126的力+吸入阀施力弹簧119的力+由流体产生的要使吸入阀关闭的力)···(2)
接着,对螺线管机构部4B的螺线管102周边的螺线管部结构进行描述。螺线管部包括罩部415、磁轭423、螺线管102、线轴453、端子454、连接器455。线轴453上卷绕有多圈铜线的螺线管102,以被罩部415和磁轭423包围的方式配置,与作为树脂部件的连接器模塑并固定成一体。二个端子454各自的一端与螺线管102的铜线的两端分别以可与其通电的方式接连。端子454也同样地与连接器455模塑成一体,并且剩下的一端能够与发动机控制单元侧连接。
固定铁芯412外径的径向的螺线管102侧设置有密封环418。密封环418通过压入而接合、固定在固定铁芯412的外径部417和外铁芯411的外径部420,并且对压入固定部附近进行焊接而将燃料密封。密封环418设置在固定铁芯412的与吸引面421在径向上相对的外径侧。另外,磁轭423的细径部440被压入而固定于外铁芯411。此时,形成为罩部415的内径侧与固定铁芯39接触或以微小的空隙与其接近的结构。
由于罩部415与磁轭423一起构成磁回路,并且考虑到耐腐蚀性,采用磁性不锈钢材料,而线轴453、连接器454考虑到强度特性和耐热特性,使用高强度耐热树脂。螺线管102使用铜,端子454使用实施了金属镀层的黄铜。
通过如上所述地构成螺线管机构部B,如图4的虚线422所示,衔铁部118、固定铁芯412、罩部415、磁轭423、外铁芯411形成磁回路,当对螺线管102供给了电流时,在固定铁芯412与衔铁部118之间产生磁吸引力,产生将衔铁部118向固定铁芯412侧吸引的力。密封环418的材质使用奥氏体系不锈钢构成,从而磁通容易通过固定铁芯412与衔铁部118之间,能够提高磁吸引力。另外,在将密封环418与外铁芯411一体成型的情况下,通过将吸引面421的径向外径的部位尽量形成为薄壁,能够降低流动到外铁芯411侧的磁通。其结果,通过固定铁芯412与衔铁部118之间的磁通增大,能够提高磁吸引力。
当上述的磁吸引力超过上述式(2)的使阀开阀的方向的力f1时,作为可动部件的衔铁部118与杆117一起被向着固定铁芯吸引,衔铁部持续运动直到衔铁部118与固定铁芯412接触。
根据本发明的高压燃料供给泵的上述结构,在泵动作的吸入、返回、喷出的各冲程中,按以下方式动作。
首先说明吸入冲程。在吸入冲程中,由于图3的凸轮309的旋转,柱塞108向凸轮309方向移动(柱塞108下降)。即,柱塞108位置从上止点向下止点移动。例如参考图1、2、3进行说明,在吸入冲程状态时,加压室114的容积增大,加压室114内的燃料压力降低。该冲程中,当加压室114内的燃料压力变得低于吸入通路105的压力时,燃料通过处于开阀状态的吸入阀113,并通过设置在高压燃料供给泵主体101上的连通孔205和汽缸外周通路206而流入加压室114。
使用图4说明吸入冲程中的流量控制阀106侧各部件的位置关系。该状态下螺线管102为非通电状态,不产生磁吸引力。从而,吸入阀113受到杆施力弹簧125的施力,被杆117按压并且与吸入阀止动件402接触而开阀。
接着说明返回冲程。在返回冲程中,由于图3的凸轮309的旋转,柱塞108在上升方向上移动。即,柱塞108位置开始从下止点向上止点移动。此时,加压室114的容积虽然随柱塞108的吸入后的压缩运动而减小,但在该状态下,由于已经被吸入到加压室114的燃料会再次通过开阀状态的吸入阀113返回吸入通路404,所以加压室114的压力不会上升。将该冲程称作返回冲程。
该状态下,当在流量控制阀106上施加了来自发动机控制单元123的控制信号时,从返回冲程转移至喷出冲程。当控制信号施加到流量控制阀106上时,磁回路内产生磁通,对衔铁部118产生磁吸引力。图5中表示了磁吸引力作用时的流量控制阀106侧的各部件的位置关系,故参考图5进行说明。该状态下,当对螺线管102供给了电流时,磁通在固定铁芯412、衔铁部118之间通过,对衔铁部118产生磁吸引力,产生将衔铁部118向固定铁芯412侧吸引的磁吸引力。当衔铁部118被吸引到作为固定部的固定铁芯412上时,由于衔铁部118与杆凸边部417a的卡止机构的作用,杆117在从吸入阀113离开的方向上移动。此时,由于吸入阀施力弹簧119的施力和因燃料流入吸入通路404而产生的流体力,吸入阀113闭阀。闭阀后,加压室114的燃料压力随着柱塞108的上升运动而一起上升,当达到喷出阀机构115的燃料喷出口的压力以上时,经喷出阀机构115进行燃料的高压喷出,将其供给到共轨121。将该冲程称作喷出冲程。
柱塞108的压缩冲程(从下始点至上始点之间的上升冲程)由返回冲程和喷出冲程构成。并且,通过控制对流量控制阀106的螺线管102通电的时机,能够控制喷出的高压燃料的量。如果使螺线管102的通电时机提前,则压缩冲程中的返回冲程的占比减小,而喷出冲程的占比增大。即,返回吸入通路404的燃料减少,而高压喷出的燃料增多。而如果使通电时机延迟,则压缩冲程中的返回冲程的占比增大而喷出冲程的占比减小。即,返回吸入通路404的燃料增多,而高压喷出的燃料减少。通过根据来自发动机控制单元123的指令来控制螺线管102的通电时机,能够将高压喷出的燃料的量控制成内燃机所需要的量。
图6表示喷出冲程中的流量控制阀106侧的各部件的位置关系。此处表示的是,在泵室的压力增大到足够大后吸入阀113关闭(闭阀)的状态下解除了螺线管102的通电的非通电状态。在该状态下,为了下一个周期的冲程做准备,进行系统调整以有效地进行下一次的磁吸引力的产生、作用。本结构所进行的该系统调整具有特征。
在图7的时序图中,从上自下依次表示a)柱塞108的位置,b)螺线管102的电流,c)吸入阀113的位置,d)衔铁杆117的位置,e)衔铁部118的位置,f)加压室114内压力。另外,横轴以时间序列表示从吸入冲程经返回冲程、喷出冲程而回到吸入冲程的一个周期的期间内的各时刻t。
根据图7的a)柱塞108的位置,吸入冲程是柱塞108的位置从上止点到达下止点的期间,返回冲程和喷出冲程的期间是柱塞108的位置从下止点到达上止点的期间。另外,根据b)线圈电流,在返回冲程中,吸引电流在螺线管102中流动,并且在继其之后流动着保持电流的状态下转移到喷出冲程。
此外,关于C)吸入阀113的位置、d)杆117的位置和e)衔铁部118的位置,各位置与因b)螺线管102上的电流供给而产生的磁吸引力对应地发生变化,在吸入冲程的初期恢复原来的位置。受到这些位置的变化的影响,f)加压室内压力在喷出冲程的期间成为较高的压力。
以下对各冲程中的各部件的动作与当时的各物理量的关系进行说明。首先,关于吸入冲程,当柱塞108在时刻t0开始从上止点下降时,f)加压室内的压力例如从30MPa级别的高压状态急剧减小。伴随该压力降低,在上述式(2)的使阀开阀的方向的力f1的作用下,杆117、衔铁部118和吸入阀113在时刻t1开始在吸入阀113的开阀方向上移动,在时刻t2,吸入阀113全开,杆117和衔铁部118成为图3的开阀位置状态。由此,通过使吸入阀113开阀,从吸入阀座401的通路460流入到吸入阀座405内径侧的燃料开始被吸入加压室114内。
在吸入冲程初期的移动之时,吸入阀113与吸入阀止动件402碰撞,吸入阀113在该位置停止。同样地,杆117也停止在其前端与吸入阀113接触的位置(图7中的柱塞杆的开阀位置)。
而衔铁部118最初虽然以与杆117相同的速度在吸入阀113的开阀方向移动,但在杆117与吸入阀113接触并停止的时刻t2之后也因惯性力而继续移动。图7的OA所示的部分为该过冲的区域。此时,衔铁部施力弹簧126克服该惯性力,衔铁部118再次向接近固定铁芯412的方向移动,能够停止在衔铁部118以被按压的形式与杆凸边部417a接触的位置(图7的衔铁部开阀位置)上。杆117与衔铁部118再次接触导致衔铁部118停止的时刻由t3表示。在停止时刻t3之后的稳定状态下的时刻t4,表示衔铁部118、杆117、吸入阀113的各位置的状态如图4所示。
另外,在上述和图7中,按照杆117与衔铁部118在OA所示的部分完全分离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是杆117与衔铁部118保持接触的状态。换而言之,作用在杆凸边部417a与衔铁部118的接触部的负荷在衔铁杆117停止运动后减小,在其成为0时衔铁部118开始离开衔铁杆117,但也可以将衔铁部施力弹簧126的力设定为使得负荷不会达到0而是有微小的剩余。在吸入阀113与吸入阀止动件402碰撞时,产生作为产品来说为重要特性的异常噪音的问题。异常噪音的大小由上述碰撞时的能量的大小决定,而本发明中由于杆117与衔铁118分体构成,所以与吸入阀止动件32碰撞的能量仅由吸入阀113的质量和衔铁杆117的质量产生。即,衔铁部118的质量不对碰撞能量产生贡献,因此通过使杆117与衔铁部118分体构成,能够降低异常噪音的问题。
另外,即使杆117与衔铁部118分体构成,在没有设置衔铁部施力弹簧126的情况下,衔铁部118因上述惯性力而在吸入阀113的开阀方向上持续移动,与引导部117的固定铁芯412侧端面碰撞,可能发生在与上述碰撞部不同的部分产生异常噪音的问题。除了异常噪音的问题外,发生碰撞不仅会使作为衔铁部118的结构部件的滑动部441和引导部442发生磨损或变形等,还会因上述磨损而产生金属异物,该异物被夹在滑动部或阀座部处,或者发生变形而损害轴承功能,从而可能导致吸入阀螺线管机构的功能受损。不过,通过使构成磁回路的可动部442与由于要发生碰撞、滑动等而要求强度的滑动部441构成为不同的部件,能够抑制吸入阀螺线管机构的功能受损。另外,可动部442可以使用磁性特性良好的铁氧体系不锈钢,而滑动部441使用硬度较高的奥氏体系不锈钢。例如,滑动部441可以使用通过淬火等热处理而确保了硬度的SUS420。
另外,在没有设置衔铁部施力弹簧126的情况下,由于衔铁部118因上述惯性力而在开阀方向上继续运动,所以衔铁部118的与固定铁芯412相对的面与固定铁芯412的吸引面421之间的距离增大(图7的OA部)。其结果,在为了从作为动作时刻上的后冲程的返回冲程转移至喷出冲程,而对螺线管102供给电流时,固定铁芯421与衔铁部118之间的磁阻增大,存在无法得到所需的磁吸引力的问题。在无法得到所需的磁吸引力的情况下,从高压燃料供给泵喷出的燃料的最大流量可能降低。
因此,衔铁部施力弹簧126具有使上述流量的降低不会发生这一重要的功能。
在吸入阀113开阀后,柱塞108进一步下降而到达下止点(时刻t5)。该期间中,燃料持续流入加压室114,该冲程为吸入冲程。下降到下止点的柱塞108进入上升冲程,转移至返回冲程。
此时,吸入阀113在上述使阀开阀的方向的力f1的作用下保持停止于开阀状态,但通过吸入阀113的流体的方向则变得正好相反。即,在吸入冲程中,燃料通过吸入阀座405的通路流入加压室114,而在成为上升冲程的时间点,燃料从加压室114返回吸入阀座405的通路的方向。该冲程为返回冲程。
在该返回冲程中,在发动机高转速时即柱塞108的上升速度较大这一条件下,返回的流体所产生的吸入阀113的闭阀力增大,上述使阀开阀的方向的力f1减小。在该条件下,在弄错了各弹簧力的设定,导致使阀开阀的方向的力f1成为负值的情况下,吸入阀113会非预定地发生闭阀。由于会喷出比期望的喷出流量大的流量,所以燃料配管内的压力上升至期望的压力以上,可能会对发动机的燃烧控制带来不良影响。因此,需要设定各弹簧力以使得在柱塞108的上升速度最大的条件下,上述使阀开阀的方向的力f1保持正值。
另外,从减轻环境负担的观点出发,代表生物燃料的乙醇汽油的普及得到了扩大。乙醇汽油与不含乙醇的汽油相比能量密度较低,在要获得相同的输出的情况下,喷射器122需要喷射的燃料量增大。作用在吸入阀113上的由流体产生的闭阀力随着流经吸入阀座405的燃料的流速越快而越增大,所以若喷射器122喷射的燃料增多,则闭阀力增大。
在该返回冲程中途的时刻t6对螺线管102供给电流,形成从返回冲程到喷出冲程的过渡状态。在图7中,t7表示吸入阀113的闭阀运动开始时刻,t8表示保持电流开始时刻,t9表示吸入阀113的闭阀时刻,t10表示螺线管102的通电结束时刻。
此时,考虑到磁吸引力发生的延迟和吸入阀113的闭阀延迟,在比期望的喷出时刻早的时刻对螺线管102供给电流,则磁通通过衔铁部118与固定铁芯412之间,对衔铁部118产生磁吸引力。关于电流,需要提供为了克服上述使阀开阀的方向的力f1所必须的大小的电流。在该磁吸引力克服了上述使阀开阀的方向的力f1的时间点t7,衔铁部118开始向固定铁芯412方向移动。由于衔铁部118在闭阀方向上移动,轴向上与凸边部417a接触的杆117也同样地在闭阀方向上移动,吸入阀113在吸入阀施力弹簧126的力和流体力——主要是从加压室侧通过阀座部的流速所带来的静压的降低下,开始闭阀(时刻t9)。
在对螺线管102供给电流时,在衔铁部118与固定铁芯412的距离过度超过规定的距离的情况下,即在衔铁部118超过图7的“开阀位置”而持续OA的状态的情况下,作用在衔铁部118上的磁吸引力较小而无法克服上述使阀开阀的方向的力f1,发生衔铁部36移动到固定铁芯39侧需要花费时间或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内移动到的问题。
为了不引起这样的问题,本发明设置了衔铁部施力弹簧126。在衔铁部118无法于规定的时刻移动到固定铁芯412的情况下,因为在要进行喷出的时刻吸入阀113也维持打开的状态,所以无法开始喷出冲程即无法得到所需的喷出量,存在不能进行期望的发动机燃烧的担心。为此,衔铁部施力弹簧126具有用于防止担心在吸入冲程中发生的异常噪音问题,并且用于防止喷出冲程无法开始的问题的重要功能。
在图7中,开始移动后的c)吸入阀113碰撞并停止在阀座部401上,成为闭阀状态。闭阀后缸压急速增大,因此吸入阀113在缸压的作用下被以远大于上述使阀开阀的方向的力f1的力牢固地在闭阀方向上按压,维持闭阀状态。
e)衔铁部118在吸入阀113闭阀后,因衔铁杆117离开吸入阀113而在固定铁芯412的方向上运动,碰撞并停止于固定铁芯412。杆35在衔铁部36停止后也因惯性力而继续运动,不过杆施力弹簧126克服惯性力将其推回,凸边部417a能够返回与衔铁部118接触的位置。
在衔铁部118与固定铁芯412碰撞时,产生作为产品来说为重要特性的异常噪音的问题。在闭阀动作中,与开阀动作中相比闭阀方向上作用的磁吸引力较大,所以衔铁部118与固定铁芯412的碰撞速度可能比开阀动作时的吸入阀113与吸入阀止动件402的碰撞速度大。从而,该异常噪音可能比上述的吸入阀113与吸入阀止动件402碰撞时的异常噪音的大小更大,更会造成问题。异常噪音的大小由上述碰撞时的能量的大小决定,而衔铁杆117与衔铁部118分体构成,所以与固定铁芯412碰撞的能量仅由衔铁部118的质量产生。即,杆117的质量不对碰撞能量产生贡献,因此通过使杆117与衔铁部118分体构成,能够降低异常噪音的问题。
在衔铁部118一旦与固定铁芯412接触的时刻t8之后,因接触而导致衔铁部118与固定铁芯412间的磁阻减小,所以能够产生足够的磁吸引力,能够采用用于保持接触的较小的电流值(保持电流)。
这里说明螺线管机构部4B内可能发生的因流体而导致腐蚀的问题。在对螺线管102供给电流,将衔铁部118向固定铁芯412吸引时,二物体之间的空间体积急速减小,位于该空间的流体失去去处,保持着快速的流动而被排出到衔铁部118外周侧,撞击到密封环418上,可能会因其能量导致发生腐蚀。另外,被排出的流体通过衔铁部118的外周而流动到引导部侧,而衔铁部外周侧的通路狭窄因而流速增大,即发生因静压急速降低而导致的气穴现象,可能会在密封环418发生气蚀。根据实施例1的图4的高压燃料泵主体101的结构,通过使用密封环418,不需要为了降低通过吸引面421以外的漏磁通而将外铁芯411形成为薄壁部,具有能够抑制气穴现象的效果。
为了避免这些问题,在构成衔铁部118的滑动部441的中心侧,设置1个以上的轴向的贯通孔450(图4)。通过设置贯通孔450可获得这样的效果,即,在将衔铁部118向固定铁芯412侧吸引时,其空间的流体中通过可动部442外周侧的狭窄通路的流量减小。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能够解决上述腐蚀的问题。
在衔铁部36与杆35构成为一体的情况下,将发生更会引起上述问题的现象。在发动机高速旋转时即柱塞108的上升速度较大的条件下,除了对螺线管102供给电流而带来的要将衔铁部118向固定铁芯412移动的力之外,速度非常大的流体所产生的将吸入阀113关闭的力还作为追加作用力而产生,衔铁杆117和衔铁部118急剧地接近固定铁芯412,因此其空间的流体被排出的速度进一步增大,上述腐蚀的问题变得更大。在衔铁部118的贯通孔450的容量不够的情况下,无法解决腐蚀的问题。并且,在将贯通孔450设置在可动部442的固定铁芯412侧端面时,吸引面积会减小,磁吸引力降低。而通过将可动部442与滑动部441分体构成,能够将贯通孔450设置在不是磁回路的主路径的可动部442下游的位置上,所以能够兼顾磁吸引力的确保和燃料通路的确保。另外,贯通孔450的径向的位置可以设置在比固定铁芯412的内径或可动部442的固定铁芯412侧端面的内径靠外径侧的位置。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能够从几何学上确保较大的贯通孔450的截面积,所以能够降低流经可动部442外周的流量。其结果,气蚀的抑制效果得到提高。
通过将衔铁部118与杆117分体构成,在杆117上被施加了将吸入阀113关闭的力的情况下,仅杆117被推动到固定铁芯412侧,而衔铁部118留在原地,仅在通常的由磁吸引力产生的力的作用下向固定铁芯412侧进行移动。即,不会发生急剧的空间减小,能够防止发生腐蚀的问题。
如上所述,将衔铁部118与杆117分体构成的弊端是无法得到期望的磁吸引力的问题、异常噪音以及性能降低,不过,本结构通过设置了衔铁部施力弹簧126能够消除该弊端。
接着对喷出冲程进行说明。在图7中,柱塞108从下止点转移至上升冲程,于期望的时机对螺线管102供给电流而使得吸入阀113关闭,在至此为止的返回冲程结束后,加压室内的压力在下一刻急速增大,成为喷出冲程。
在喷出冲程后,因为从节能的观点出发优选降低对螺线管102供给的电力,所以切断对螺线管102供给的电流。由此,衔铁部118上不再有磁吸引力作用,衔铁部118和杆117在杆施力弹簧125与衔铁部施力弹簧126的合力下向离开固定铁芯412的方向移动。不过,由于加压室的压力较高,并且吸入阀113上有较大的流体力作用而位于闭阀位置,因此杆117停止在与闭阀状态的吸入阀113碰撞的位置上。即,此时杆117的移动量是图4的470减去446得到的值。
杆117和衔铁部118在螺线管102上的电流停止供给后,在作用在衔铁部118上的磁吸引力变得低于作用在衔铁部118和杆117上的开阀方向的力的时刻同时移动,不过,在杆117停止在上述的杆117前端与闭阀下的吸入阀113接触的状态之后,衔铁部118因惯性力而继续向吸入阀113的方向移动(图7的OB的状态)。不过,衔铁部施力弹簧126克服惯性力对衔铁部118向固定铁芯412方向给予施力,所以衔铁部118能够停止在与杆117的凸边部417a接触的状态(图6的状态)。
在没有设置衔铁部施力弹簧126的情况下,与针对吸入冲程说明的相同地,衔铁部118会向吸入阀113方向移动而不停止,可能产生与引导部410碰撞的异常噪音的问题和性能障碍的问题,不过由于设置了衔铁部施力弹簧41,所以能够防止上述问题。
这样,进行了将燃料喷出的喷出冲程,在下一个吸入冲程的前一刻,吸入阀113、杆117、衔铁部118成为图6的状态。在柱塞108到达上止点的时间点,喷出冲程结束,再次开始吸入冲程。
于是能够提供一种高压燃料供给泵,其中,引导到低压燃料吸入口(未图示)的燃料在作为泵主体的高压燃料供给泵主体101的加压室114内被柱塞108的往复运动将必要的量加压成高压,适于从燃料喷出口(未图示)压送到共轨121中。
另外,吸入阀113需要快速关闭,所以可以将吸入阀弹簧119的弹簧力设定得尽量大,而将衔铁部施力弹簧41的弹簧力设定得较小。由此,能够防止因吸入阀113闭阀延迟而导致流量效率恶化。
如以上说明,当衔铁部118与杆117分体构成并设置了衔铁部施力弹簧126时,如图7所示的OA、OB那样,衔铁部118会过冲。因此,衔铁部118与杆117反复分离和接触,此处可能会发生磨损。该磨损的防止,是由于衔铁部118与杆117分体构成并设置了衔铁部施力弹簧126而产生的新的问题。尤其是,
本发明实施例1的流量控制阀中,衔铁部118由形成磁路的可动部442和与杆117相对滑动的滑动部441形成。从而,对滑动部441进行了镀层处理等表面处理和淬火处理等热处理来提高硬度。根据以上的结构,能够防止对整个衔铁部118实施上述高硬化处理的情况下通常会发生的磁性不锈钢材料的磁特性恶化,能够抑制磁吸引力的降低。在镀层处理的情况下,可考虑通过遮盖不需要处理的部分来仅对滑动部441实施处理的方法。另外,在淬火处理的情况下,可考虑高频淬火和激光淬火,或者对不需要处理的部分涂敷防渗剂的局部渗碳淬火等方法。通过按照不需要处理的可动部442位于外周侧,需要处理的滑动部441位于内周侧的方式将它们分别分开配置,从而容易实施上述的局部高硬化处理。
于是,使通过这样的方式提高了硬度的滑动部441集中承担与其它部分碰撞和滑动的功能。从而,能够防止因滑动和碰撞而产生的磨损。总的来说,通过使用本实施例的结构,能够在不降低磁吸引力的前提下实现提供高可靠性的电磁阀和安装了该电磁阀的低噪声高压燃料供给泵。另外,本发明的流量控制阀106不限于高压燃料泵主体101,应用在对喷射器等的流量进行控制的装置中也能够得到提高响应性的效果。
另外,通路460的轴向的位置可以比吸入通路404靠固定铁芯侧。并且,通路460和吸入通路404的燃料通路的截面可以彼此重叠。该结构具有这样的优点,即,无需增大高压泵体的外径,就能够确保用于将吸入阀113、吸入阀座401、吸入阀止动件402内置于高压泵体的空间,并且从吸入通路404流入的燃料相对于通路460在倾斜方向上流动,所以能够确保燃料的通路截面积。
另外,为了确保引导部452与衔铁杆117的滑动长度,可以将引导部452与衔铁杆117的滑动面延长至在径向上与通路460相对的位置。根据该结构,由于能够确保滑动长度,所以能够确保对于因滑动而带来的滑动部的磨损的强度,并且能够抑制衔铁部118的倾斜。通过抑制衔铁部118的倾斜,能够将衔铁部118外径与外铁芯411内径之间的间隙设计得较小,能够减小磁阻提高磁吸引力。
实施例2
接着使用图8、9、10对本发明实施例2的电磁式流量控制阀106的结构进行说明。图8是实施例2的流量控制阀106的放大图。其中,在图8中对于与图1、4相同的部件使用了相同的标记。图9是图8的放大部834所示的磁回路的结构部件即罩部815、固定铁芯812、磁轭423的放大图。其中,图9的图中的虚线表示磁回路中产生的磁通线。在图9中,对于与图4、8相同的结构部件使用了相同的标记。图10是图8的由罩部815、固定铁芯812、衔铁部818、外铁芯811构成的放大部886的放大图。
以下针对与实施例1的电磁阀的差异进行说明。固定铁芯812设置有与罩部815在轴向上接触并随着向螺线管102的外周侧去而外径扩大的扩大部830,并且设置有外径缩小的细径部831。另外,罩部815具有与细径部831在径向上相对的内周侧相对面835,该内周侧相对面835是罩部815在固定铁芯812的外周侧的端面。实施例1的可动部442和滑动部441在实施例2中形成为一体,称作衔铁部418。
固定铁芯812在轴向外侧即与衔铁部118相反的一侧设置有细径部831。另外,细径部831上固定有固定销832,以使得罩部815与外径扩大部830接触的方式进行按压,来限制罩部815的轴向上的运动。
此外,在轴向上与扩大部830相对的吸入阀113一侧设置有密封环818。固定铁芯812的扩大部830的外径大于密封环818的内径。密封环818通过压入而固定在固定铁芯412的外径部419和外铁芯411的外径部420,例如通过焊接进行接合而将燃料密封。密封环818设置在与固定铁芯412的吸引面421和可动铁芯118在径向上相对的位置上,阻挡可动铁芯117与固定铁芯812之间以外的磁的流动,降低漏磁通。其结果,固定铁芯812与可动铁芯118之间流动的磁通增大,能够提高磁吸引力。
另外,将实施例1的引导部452与吸入阀座401形成为一体,并将由引导部452和吸入阀座401构成的部件新称作引导部852。
接着,对实施例2的流量控制阀的结构的作用和效果进行说明。
根据图8,由于罩部815与扩大部830接触,罩部815与固定铁芯812间的磁间隙消失,磁阻减小。其结果能够提高磁吸引力,衔铁部418的响应性得到提高,吸入阀813的响应性也得到提高。尤其是,磁回路中可能产生的磁通随磁阻越小而越增大,通过衔铁部818与固定铁芯812之间的磁通也相对增大。
另外,基于将磁回路置换为等效电路的磁导法,令构成磁回路的磁性材料的导磁率为μ,磁通所通过的截面的截面积为S,则磁阻R由下式(3)求得。
[式3]
根据式(3),导磁率μ越大、截面积S越大,则磁阻R越小,可产生的磁通数越多,越能够提高磁吸引力。其结果是,衔铁部118在闭阀时的响应性得到提高,能够确保燃烧所需的通过喷射器122喷射的燃料的流量。在实施例2的电磁式流量控制阀的结构中,通过设置外径扩大部830,罩部815与固定铁芯812接触的截面积增大,所以能够降低磁阻。另外,通过使罩部815与固定铁芯812在轴向上接触,能够减小罩部815与固定铁芯812间的磁间隙,所以固定铁芯812与罩部815之间的导磁率从真空的导磁率成为构成罩部815和固定铁芯812的磁性材料的导磁率。其结果,能够增大导磁率而降低磁阻,能够提高磁吸引力。另外,罩部815的外径与磁轭423的内径之间的间隙842小于罩部815的内径与固定铁芯812的细径部831之间的间隙840。磁通具有容易在磁阻小的部位流动的性质,所以从固定铁芯812流向罩部815的磁通不容易在罩部815与细径部831之间流动,而容易流动到固定铁芯812与罩部815的接触面833。另外,罩部815与磁轭423之间为磁通的主路径,所以磁回路中产生的磁通较多地通过该路径。从而,通过使磁通较多通过的罩部815与磁轭423的磁间隙较小,能够降低磁阻,提高磁吸引力。
在将罩部815压入固定于细径部831的情况下,压入时的负荷会作用在密封环418上,所以密封环418和密封环418的焊接部存在因受到压入时的负荷而变形的可能。尤其是,密封环418与固定铁芯812的焊接部和密封环418与内铁芯811的焊接部上容易有应力作用。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2的结构,利用固定销833产生按压力以使得罩部815在轴向上仅由固定铁芯812的外径扩大部830限制,所以压入时的较大的负荷不会作用在密封环418及其焊接部上,具有能够抑制因密封环418变形或受到负荷而变形,导致衔铁部118的移动量发生变化而产生的磁吸引力的波动之效果。
另外,与罩部815、磁轭423和外铁芯811相比,固定铁芯812和衔铁部418的材料可以使用磁性特性尤其是饱和磁通密度高的材料。固定铁芯812和衔铁部418被内置在与罩部815、磁轭423和外铁芯811相比靠近轴向的内径侧,因此几何学上难以确保磁路截面积,磁阻可能增大。从而,通过对固定铁芯812和衔铁部418使用与罩部815、磁轭423和外铁芯811相比磁性特性更好的材料,根据式(3),固定铁芯812和衔铁部418的导磁率μ增大,磁阻减小,能够提高磁吸引力。另外,作用在衔铁部418上的磁吸引力在电流不发生变化的静态状态下由式(4)表示,根据衔铁部418的吸引面上的磁通密度B,和由衔铁部418与固定铁芯812的相对面积所决定的吸引面积S和真空的导磁率μ0求得。从而,通过对固定铁芯812和衔铁部418使用饱和磁通密度最高的材料,能够提高磁吸引力,能够提高闭阀时的响应性。
[式4]
此外,关于磁回路中产生的主磁通从空气中(燃料中)通过的部位,在固定铁芯812上为其与衔铁部418相对的面,在可动部418上为其与固定铁芯812相对的面和在径向上与外铁芯811相对的侧面870。就磁通通过空气中时的与磁通相对的面的面积来说,与固定铁芯812相比,外铁芯811上的上述面积要大与侧面870的截面积相当的量,因此可以对衔铁部418使用磁特性比固定铁芯812高的材料。
另外,可以对衔铁杆817使用磁特性比衔铁部818低的材料。衔铁杆817会与衔铁部818和吸入阀813碰撞,所以要求材料的机械强度尤其是要求高硬度,因此可以使用马氏体不锈钢,例如SUS420。另外,SUS420具有通过进行淬火而硬度升高并且通过进行热处理而磁性减小的性质。从而,通过对引导部817使用的SUS420进行淬火处理,能够兼顾硬度的提高和磁性的降低。通过降低衔铁杆817的磁特性,能够降低从固定铁芯812泄漏到衔铁杆817侧的磁通,能够提高磁吸引力。
另外,通常磁性特性高的材料价格有时较贵,所以通过对罩部815、磁轭423和外铁芯811使用磁特性比固定铁芯812和衔铁部418低的材料,能够降低流量控制阀106的成本。
另外,可以对外铁芯811使用磁性特性比罩部815和磁轭423高的材料。从衔铁部418的侧面870流动的磁通会通过外铁芯811,因此通过提高磁特性而使磁通容易通过,能够降低磁阻。其结果,磁吸引力增大,能够提高响应性。
接着对衔铁部418的结构进行说明。衔铁部418上设置有台阶871,以使得衔铁杆817的吸入阀813侧端面与台阶871接触的方式构成。此时,衔铁杆817的固定铁芯812侧的端面872的轴向的位置可以比固定铁芯812的衔铁部418侧端面靠吸入阀813侧。当衔铁杆817的端面872的轴向的位置比固定铁芯812的衔铁部418侧端面靠罩部815侧时,固定铁芯812与端面872间的距离减小,磁通可能会泄漏到衔铁杆817侧,导致磁吸引力降低,响应性变慢。从而,根据本发明第2实施例的结构,能够降低不通过衔铁部418与固定铁芯812之间而泄漏到衔铁杆817上的磁通,所以能够提高响应性。
另外,在衔铁部418的吸入阀813侧端面设置有内径缩小的衔铁部施力弹簧126的基座面878,具有在径向上引导衔铁部施力弹簧126的功能。在吸入阀813开阀的状态下,衔铁部418的吸入阀813侧端面的轴向的位置可以比引导部852的固定铁芯812侧端面靠吸入阀813侧。根据该结构,能够在确保衔铁部418的高度和与引导部852的衔铁杆817的滑动长度的同时,使比外铁芯811靠上游的部件向下游侧移位,流量控制阀106的全长变短,能够抑制材料费。另外,在使外铁芯811的内径具有在径向上引导衔铁部施力弹簧126的功能的情况下,可以增大衔铁部施力弹簧126的外径,在衔铁部418的下游侧端面构成衔铁部施力弹簧126的基座。在该结构的情况下,由于衔铁部施力弹簧126与燃料通路873在径向上不重叠,所以燃料通路873能够确保较大的截面积。其结果,能够抑制因随着衔铁部418的移动而排除的体积导致衔铁部418上部的压力上升从而发生气穴现象。
下面对引导部852的结构进行说明。引导部852具有与衔铁杆817滑动的功能和在其与吸入阀813之间将燃料密封的功能。并且,引导部852在圆周上至少设置有2个以上的燃料通路881,具有使随着衔铁部418的移动而排除的体积流向下游的功能。
另外,在引导部852的固定铁芯812侧端面设置有衔铁部施力弹簧826的基座面,并具有以外径来引导衔铁部施力弹簧826的引导部882。通过设置引导部882,能够抑制衔铁部施力弹簧826的倾斜,其结果,能够减小在衔铁部418上作用的轴向的力矩,能够抑制衔铁部418的倾斜。在衔铁部418倾斜的情况下,衔铁侧隙的磁阻在轴的圆周方向变得不均匀,可能出现磁吸引力的降低。而根据本实施例的结构能够抑制衔铁部418的倾斜,磁吸引力增大,所以能够提高响应性。
另外,吸入阀813的移动量446被设定为小于衔铁部818的移动量884,衔铁部818与引导部882之间的间隙885被设定为小于衔铁部818的移动量。根据该结构,在引导部882中能够确保与衔铁杆817的滑动部的长度,所以能够抑制衔铁部818的倾斜,能够提高磁吸引力。另外,可以设定间隙885,使得在从喷出冲程到吸入冲程中,当吸入阀813开阀而衔铁杆818在吸入阀813方向上继续运动时,衔铁部818不会碰撞到引导部882的固定铁芯812侧端面上。通过充分确保间隙885,能够降低因衔铁部818碰撞到引导部882而产生的异常噪音。另外,衔铁部818的与引导部882相对的端面和引导部818的与衔铁部818相对的面彼此可以构成为实质上的平面。根据该结构,在衔铁部818接近引导部882时,因随着衔铁部818的移动而排除的体积导致衔铁部818与引导部882之间的压力上升,衔铁部818上产生作为吸入阀813的闭阀方向上的力的挤压力。挤压力通常与间隙885的立方成比例地增大,因此衔铁部818越接近引导部882挤压力越大,使衔铁部818减速的效果越高。由于衔铁部818减速,能够将间隙885设定得较小,所以能够将引导部882延长到衔铁部818侧,能够得到使衔铁杆817与引导部882的滑动长度增大的效果。关于使滑动长度增大的效果,与前述相同。
另外,在衔铁部418设置有用于将衔铁部418的上游与下游连通的燃料通路872。关于燃料通路872的效果由于与实施例1相同故省略详细说明。燃料通路872设置在与固定铁芯812的内径在轴向上相对的位置上,绕轴圆周状地设置2个或多个。并且,衔铁部118的外径与外铁芯811的内径之间(侧隙)的径向的截面积可以设计成大于燃料通路872的总截面积。衔铁部418的排除体积所引起的流量会分开流到燃料通路872和侧隙中,但若衔铁部418与固定铁芯812之间的间隙减小,则衔铁部418的固定铁芯418侧的空间的流量阻力增大,燃料将不容易流向内径侧即燃料通路872侧。从而,通过使侧隙的截面积大于燃料通路872的总截面积,能够使排除体积的部分的燃料高效地向下游侧流动,具有能够抑制因急剧的压力变化而产生的气穴现象的效果。
在图9中的图8的流量控制阀的放大部834中,在衔铁部118表示了产生磁吸引力的情况下的磁通线。在图9中,对于与图8相同的部件意使用了相同的标记。图中通过固定铁芯812、罩部815、磁轭423的磁通线以虚线记载。
根据图8、图9,在实施例1的流量控制阀106中,罩部815的轴向的厚度可以厚于磁轭423的径向的厚度。几何学上,磁路截面积在远离螺线管102的中心轴850的外径侧大于接近中心轴850的内径侧。从而,通过使与罩部815相比几何学上的截面积较小的罩部815的轴向的厚度厚于磁轭423的径向的厚度,能够确保磁路截面积,能够降低磁阻。其结果,能够增大磁吸引力,响应性得到提高,流量的控制性得到提高。另外,在罩部815的外径与磁轭423的内径之间存在间隙的情况下,由于磁通不容易通过该间隙部,所以如图9的虚线所示,从罩部815流向磁轭423的磁通在间隙部处于轴向上扩张。其结果,通过罩部815的与固定铁芯812相对的相反侧的端面902附近的磁通903,如扩大部901所示可能无法通过罩部815与磁轭423之间的间隙,而是泄漏到空气中。如式(4)所示,漏磁通在空气中通过,所以与构成罩部815的铁氧体系不锈钢相比导磁率较小,磁阻增大。其结果是,作用在衔铁部117上的磁吸引力降低。
通过使罩部815的轴向的厚度大于磁轭423的径向的厚度,能够减小扩大部901的通过空气中的漏磁通,能够提高磁吸引力。
另外,罩部815的与固定铁芯812的细径部831相对的内周侧相对面835与固定铁芯812的细径部的外周侧之间的间隙840可以形成在大致12μm~100μm的范围内。在由罩部815的外径和磁轭423的内径规定罩部的径向的位置的情况下,为了抑制罩部的内径和外径上的双重压入,可以在罩部815的内径或外径之任一方设置间隙,使得能够由罩部815的内径或外径之任一方来规定径向的位置。此时,与罩部815的内径相比,罩部外径423为磁通的主路径,所以可以以减小罩部815外径与磁轭423内径的间隙的方式,使罩部815的外径与磁轭423的内径为间隙配合或轻压入。此时,以罩部815的内径不与固定铁芯812的细径部831接触的方式,间隙840可以设置大于0的12μm~100μm的范围内的间隙。例如,在由罩部815的外径和磁轭423的内径规定罩部815的径向的位置的情况下,需要以能够确保间隙840的方式在考虑了罩部815的同轴度、磁轭423的内径、固定铁芯812的同轴的尺寸公差的基础上进行决定。作为进行通常的切削加工的情况下的尺寸公差的最小值,令罩部815的同轴度为0.01mm,磁轭423的内径为φ0.01mm,固定铁芯812的同轴度为0.02,则各尺寸的平方平均为0.02mm,单侧的间隙840需要确保为0.012mm以上。另外,作为尺寸公差的最大值,令罩部815的同轴度为0.05mm,磁轭423的内径为φ0.1mm,固定铁芯812的同轴度为0.05,则各尺寸的简单求和为0.2mm,单侧的间隙840需要确保为0.1mm以上。从而,通过将间隙840设置成12μm~100μm左右的范围的间隙,能够规定罩部815的径向的位置,同时能够使罩部815的内径与细径部831的外径的间隙840最小,能够兼顾磁吸引力的提高。此外,虽然效果将在后文描述,不过在固定铁芯812的细径部831上不设置退刀槽904的情况下,在细径部831和固定铁芯812的与罩部接触的接触面833的角落部上,会形成有由加工带来的曲率R。该结构的情况下,需要考虑R来设定间隙840的最大值,在圆角为通常的机械尺寸的R0.2mm的情况下,需要在间隙840的最大值100μm上加上200μm而设定为300μm。
另外,若间隙840过大则通过间隙840的漏磁通的磁阻增大,磁吸引力降低。在要增大间隙840的情况下,需要增大罩部815的内径或减小固定铁芯812的细径部831的外径,但在前者情况下,罩部815与固定铁芯812的接触面积减小,磁吸引力可能降低。而在后者的情况下,细径部831与弹簧室860的内径间的壁厚减小,存在难以确保固定铁芯812的强度的问题。从而,通过使间隙840的最大值为100μm以下的范围,能够兼顾磁吸引力的提高和固定铁芯812的强度的确保。
此外,可以在固定铁芯812的细径部831上设置退刀槽904。在固定铁芯812上没有退刀槽904的情况下,在罩部与细径部831的接触面的角落部会形成有加工带来的曲率R。其结果,为了使罩部815与固定铁芯812接触,需要在细径部831与罩部815内周侧相对面之间设置与曲率R的半径相应的间隙,以使得即使角落部存在曲率R,罩部815的内周侧相对面也不会与固定铁芯812干涉。在磁回路所产生的磁通较多的情况下,磁通有可能无法通过接触面833而是在细径部831与罩部815的内周侧相对面之间通过。通过在细径部831设置退刀槽904,能够减小细径部831与罩部815的内周侧相对面的间隙,通过减小细径部831与罩部815的内周侧相对面之间的磁阻,能够提高衔铁部118上作用的磁吸引力。其结果,能够提高吸入阀113从开阀状态闭阀时的响应性。
另外,设置在固定铁芯812上的杆施力弹簧125的基座面860的轴向的位置,可以比罩部815与固定铁芯812的接触面833靠上游侧,即设置在与吸入阀113相反的方向上。如实施例1所说明的,在要求大流量的情况下,通过吸入阀113的外径的燃料的流速增大,在闭阀方向上作用于吸入阀113的流体力增大。其结果,当杆施力弹簧125、衔铁弹簧826与吸入阀弹簧119的合力小于流体力时,吸入阀813会在非预定的时机闭阀,存在无法确保所需的最大流量的情况。为了使吸入阀813不发生闭阀,需要增大吸入阀813的轴向的移动量446来确保吸入阀座部405的流路截面积以降低燃料的流速,或者将杆施力弹簧125的负荷设计得较强。在增大移动量446的情况下,由于杆施力弹簧125的移位量也增大,需要增大杆施力弹簧125的全长以使得在杆施力弹簧125移动时不会与弹簧接触。
通过使设置在固定铁芯812上的杆施力弹簧125的基座面860的轴向的位置相比罩部815与固定铁芯812的接触面833靠上游侧,能够确保用于收纳杆施力弹簧125的间隙,在流量增大的情况下也能够将吸入阀113维持在开阀状态。其结果能够得到这样的效果,即,能够增大对喷射器122供给的流量,应对发动机要求的输出,并且在使用乙醇混合燃料的情况下也能够维持必要的输出。另外,固定铁芯812的细径部831的外径可以比固定铁芯812的内置有杆施力弹簧125的部分的内径大。其结果,能够确保细径部831与固定铁芯的内径间的壁厚861,即使在杆施力弹簧125的弹簧负荷或由固定销832带来的负荷作用在固定铁芯812上的情况下,也能够确保必要的强度。
另外,密封环818的罩部815侧端面与固定铁芯812接触,而密封环818的吸入阀813侧端面与外铁芯811之间可以设置间隙885。根据该结构,在将密封环419压入固定铁芯812后,在将密封环419压入外铁芯811时能够调整密封环419的压入深度,能够调整可动部818的移位量884。通过减小移位量884,固定铁芯812与衔铁部818的距离减小,所以磁吸引力得到提高。通过将可动部818的移动量884设定成大于吸入阀813的移位量446,能够使吸入阀813可靠地闭阀。另外,在利用密封环419与外铁芯811的间隙883调整移位量884的情况下,首先测定吸入阀813的移动量446,以成为移动量446与尺寸公差的波动的最大值以上的方式决定间隙833。
另外,间隙885也可以设置在固定铁芯812与密封环419之间。该情况下,可以使密封环419的吸入阀813侧端面与外铁芯811的固定铁芯812侧端面接触。通过使密封环419的单侧端面与固定铁芯812或外铁芯811接触,能够将密封环419焊接时的热影响所带来的变形抑制到最小限度,并且能够兼顾移位量884的调整。
另外,外铁芯811的外径处可以设置将外径缩小的凹部874。外铁芯811与高压燃料泵的泵体875在焊接部876通过焊接接合而固定。通过构成凹部874能够确保焊接机的入射角877,所以能够稳定地进行焊接部876的焊接,焊接部的强度得到提高,可靠性提高。
接着使用图10对固定铁芯812、衔铁部818和外铁芯811的结构的细节进行说明。
在固定铁芯812的吸引面1005的外径处,可以设置与轴平行的平坦部1003,和相比平坦部1002位于上游且相比外径扩大部830缩小了外径的外径缩小部1002。根据式(4),磁吸引力与吸引面1005的磁通密度的平方成比例。在固定铁芯812中,利用扩大部830确保磁路截面积来降低磁阻。并且在实施例2中,为了提高吸引面1005的磁通密度,在吸引面1005附近设置外径缩小的外径缩小部1002,来在降低磁阻的同时提高吸引面1005的磁通密度。其结果,磁吸引力增大,能够提高闭阀时的响应性。另外,在外径缩小部1002附近通过的磁通虽然相对于轴向倾斜地流动,但通过设置平坦部1003,经外径缩小部1002流动而来的磁通流以沿着轴向的方式发生偏转,相对于衔铁部818的吸引面1006在垂直方向上通过。由于磁通相对于吸引面1006垂直地通过,故磁通通过的是最短距离,所以磁阻减小,能够提高磁吸引力。并且,通过设置平坦部1003和外径缩小部1002,能够抑制从固定铁芯812的吸引面1005向外铁芯811的与密封环419接触的凸出部1007泄漏的磁通,其结果通过吸引面1005的磁通增大,磁吸引力增大。
另外,在固定铁芯812的内径处,可以设置内径向着吸引面1005扩大的扩大部1014。利用扩大部1014来局部地缩小吸引面1005的吸引面积,吸引面1005的磁通密度提高,能够提高磁吸引力。虽然为了确保衔铁部818的燃料通路的截面积,有时会增大衔铁部818的内径,但若衔铁部818的内径小于固定铁芯812的内径,则通过固定铁芯812的内径附近而来的磁通将相对于衔铁部818的吸引面1006倾斜通过,故导磁率为真空导磁率的上部空间1012中的通过距离增大,存在磁阻增大的情况。通过在固定铁芯812的内径处设置扩大部1014,能够得到增大磁吸引力而提高响应性的效果。此外,通过设置扩大部1014和外径缩小部1002,能够得到增大磁吸引力的协同效果。
另外,扩大部1014的轴向的位置可以相比外径缩小部1002靠吸入阀813侧。在固定铁芯812的外径处,从密封环419的内径向着吸引面1005去,径长从密封环419的内径变化至吸引面1005的外径,与该径长的差所带来的截面积的变化相比,内径侧的固定铁芯812的内径的扩大部1014的截面积变化较小。从而,即使扩大部1014的轴向的位置相比外径缩小部1002靠吸入阀813侧也能够得到将吸引面1005的截面积缩小的效果,能够实现磁吸引力的提高。
另外,扩大部830的外径可以设定为比密封环419的外径稍大。在将密封环419与固定铁芯812焊接的情况下,焊接部的外径会稍微增大。从而,通过利用扩大部830的外径来决定螺线管102的线轴453的径向上的位置,能够高精度地决定固定铁芯812、衔铁部818的径向上的位置,能够抑制因螺线管102的位置偏差而导致的磁吸引力的降低。
另外,在将扩大部830的外径设定为比密封环419的外径小,或将扩大部830的外径设定为与密封环的外径为相同的图示尺寸的情况下,可以在密封环419的焊接部外径处设置外径缩小的凹部。利用该结构,在对密封环419进行了焊接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焊接后的外径变得比密封环419的外径小,能够正确地决定螺线管102的位置。
另外,在外铁芯811的与磁轭423相对的端面1009可以设置退刀槽部1004。磁轭423被压入固定于外铁芯811的压入部1008,而利用退刀槽部1004,在压入时能够使外铁芯811的磁轭423侧的端面1009与磁轭423的端面1009侧的端面接触。从衔铁部818的侧面向外铁芯811通过而来的磁通从压入部1008通过,而由于磁轭423的内径的截面积在几何学上比外径小,所以无法通过压入部1008的磁通会通过端面1009。若端面1009与磁轭423之间存在间隙,则磁阻增大,磁吸引力降低。根据实施例2的结构,通过利用退刀槽部1004使端面1009与磁轭423接触,能够增大磁吸引力,提高响应性。
此外,在衔铁杆817的凸边部1017a的外径处,可以设置向着与衔铁部818的接触面1011去而外径缩小的倾斜面1010。在衔铁部818向固定铁芯812侧移动时,随着衔铁部818的移动而排除的体积会通过燃料通路873与衔铁部818的侧面。通过燃料通路873的燃料从衔铁部818的吸引面1006的上部空间1012流动到燃料通路873侧,在燃料通路873的截面积由凸边部1017a局部地缩小之后,流过凸边部1017a的燃料的流速增快,在凸边部1017a的下游发生流动分离,从而可能会发生气蚀。通过设置倾斜面1010,从凸边部1017a向着下游去,燃料通路的截面积阶梯性扩大,因此能够使在凸边部增快的流速向着下游去而降低,能够抑制因流动分离而导致的气蚀。其结果,能够抑制因气蚀而引起衔铁杆817和衔铁部818的接触面发生磨损,导致衔铁部818的移动量884变化而造成磁吸引力发生变化。另外,倾斜面1010由锥面或包含R的曲率构成也能够得到同样的效果。
此外,在衔铁部818的燃料通路873的入口可以设置倾斜面1013。利用倾斜面1013,能够抑制从上部空间1012流动来的燃料在燃料通路873的入口发生流体分离而产生气蚀。通过增大燃料通路873的孔径也能够得到抑制气蚀的效果,但吸引面积会因燃料通路而减小,导致磁吸引力降低。本发明的实施例2中,通过设置倾斜面1010和倾斜面1013,能够在抑制气蚀的同时维持磁吸引力。另外,倾斜面1013可以由锥面、包含R的曲率或锥面和包含R的曲率所构成。
实施例3
接着使用图11对本发明实施例3的电磁式流量控制阀106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1是实施例3的磁回路的结构部件即罩部815、固定铁芯812、磁轭423的放大图。其中,在图11中对于与图1、8相同的部件使用了相同的标记。
对实施例3中的与实施例2的流量控制阀106的异常进行说明。在实施例3中,罩部1115通过冲压而成型。在冲压成型的情况下,利用模具对板材进行冲裁加工以实现罩部1115的外径、内径尺寸,因此与切削相比能够以短时间进行加工,所以具有能够降低成本之优点。
在通过冲压来成型罩部1115的情况下,在利用模具冲裁罩部1115的外径时,产生因材料发生裂纹而形成的外径比罩部1115的外径小的断裂面1101,和外径大致与模具相同的剪切面1102。当形成了断裂面1101时,磁轭423的内径与断裂面1101的间隙1103变得比磁轭423的内径与剪切面1102的间隙1104大。在形成了断裂面1101的情况下,可以调整罩部1115的朝向以使剪切面1101位于螺线管102侧。磁通具有容易流向磁阻小的部位的性质,并且如式(5)所示,磁回路的内部磁场Hin与电流A和螺线管102的匝数T之积成比例,与磁通所通过的磁路的长度l成反比。从而,由于磁通在通过接近螺线管102的磁性材料内时磁路长度较短,所以磁回路中产生的内部磁场Hin增大。其结果,磁回路中产生的磁通增大,磁吸引力增大从而衔铁部818的响应性得到提高。
[式5]
另外,在利用模具对罩部1115进行冲压加工的情况下,若模具与罩部1115外径间的空隙较小,可能会发生二次剪切。在这样的情况下,由于断裂面1101侧产生由冲压引来的塌边,所以与剪切面1102相比外径减小。从而,通过以剪切面1102冲着螺线管102侧的方式决定罩部1115的朝向,如上所述吸引力增大,能够提高衔铁部815的响应性。
附图标记说明
101:泵主体
108:柱塞
122:喷射器
123:发动机控制单元(ECU)
125:杆施力弹簧
126:衔铁部施力弹簧
102:螺线管
106:流量控制阀
114:加压室
115:喷出阀机构
201:汽缸
313:密封保持件
202:压力脉动降低机构
10a:低压燃料吸入口
12:燃料喷出口
314:柱塞密封件
113:吸入阀
405:吸入阀座
441:滑动部
119:吸入阀弹簧
117:衔铁杆
118:衔铁部
415:罩部
423:磁轭
418:密封环
442:可动部
441:滑动部
411:外铁芯
412:固定铁芯
1101:断裂面
1102:剪切面。
Claims (13)
1.一种电磁式的流量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包括:
配置在线圈的内周侧的固定铁芯;和
相对于所述线圈位于轴向外侧的罩部,
所述固定铁芯具有与所述罩部在轴向上接触并向所述线圈的外周侧扩大的扩大部,
所述罩部具有与所述固定铁芯的外周侧相对的内周侧相对面,并且所述罩部的轴向内侧在轴向上仅由与具有所述扩大部的所述固定铁芯的接触所限制。
2.一种流量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包括:
配置在线圈的内周侧的固定铁芯;
相对于所述线圈位于轴向外侧的罩部;
与所述固定件相对地配置在与罩部相反一侧的可动件;和
对所述可动件施加向与固定铁芯相反一侧的力的弹簧部,
所述固定铁芯在轴向外侧具有细径部,在该细径部的外周侧与所述罩部的内周侧相对面相对,
所述固定铁芯在形成于其内周侧的空间中保持所述弹簧部,并且所述细径部的直径大于所述固定铁芯的所述空间的直径。
3.一种流量控制阀,其特征在于:
配置在线圈的内周侧的固定铁芯、相对于所述线圈位于轴向外侧的罩部和配置在所述线圈的外周侧的磁轭构成磁回路,
所述磁轭的与所述罩部相反的一侧的端部与其它部件通过压入或焊接而接合,所述固定铁芯具有与所述罩部在轴向上接触的接触部,并且所述罩部在径向上与磁轭接触。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流量控制阀,其特征在于:
包括配置在所述线圈的外周侧的磁轭,
所述罩部的轴向厚度比所述磁轭的径向厚度厚。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量控制阀,其特征在于:
包括配置在所述线圈的外周侧的磁轭,
所述罩部具有与所述磁轭的内周部相对的外周侧相对面。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流量控制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罩部的所述内周侧相对面以与所述固定铁芯的外周侧隔开规定的间隙的方式配置,并且所述罩部的所述外周侧相对面以与所述磁轭的内周部隔开规定的间隙的方式配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流量控制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罩部的所述内周侧相对面与所述固定铁芯的外周侧之间的间隙,大于所述罩部的所述外周侧相对面与所述磁轭的内周部之间的间隙。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流量控制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罩部的所述内周侧相对面与所述固定铁芯的外周侧之间的间隙大致为12μm~100μm。
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流量控制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铁芯具有与所述罩部相对的罩部侧相对面和与可动件相对的可动件侧相对面,并在比所述罩部侧相对面与所述可动件侧相对面之间的中央位置靠所述罩部侧相对面一侧具有所述扩大部。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量控制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铁芯在轴向外侧具有细径部,在该细径部的外周侧与所述罩部的内周侧相对面相对。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流量控制阀,其特征在于:
包括对可动件施加向开阀方向的力的弹簧部,
所述固定铁芯在形成于其内周侧的空间中保持所述弹簧部,并且所述细径部的直径大于所述固定铁芯的所述空间的直径。
12.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流量控制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铁芯在轴向外侧具有细径部,在该细径部的外周侧与所述罩部的内周侧相对面相对,
在所述固定铁芯的所述细径部上,固定有进行施力以使所述罩部与所述固定铁芯在轴向上接触的固定销,所述固定铁芯在轴向外侧具有细径部,在该细径部的外周侧与所述罩部的内周侧相对面相对,所述固定铁芯在形成于其内周侧的空间中保持所述弹簧部,并且所述细径部的直径大于所述固定铁芯的所述空间的直径。
13.一种高压燃料供给泵,其特征在于,包括:
对燃料加压的加压室;
配置在所述加压室的出口侧,用于喷出燃料的喷出阀;
配置在所述加压室的入口侧,用于将燃料输送到所述加压室的吸入阀;和
能够在所述加压室内往复运动的柱塞,
所述吸入阀使用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流量控制阀。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5-127207 | 2015-06-25 | ||
JP2015127207 | 2015-06-25 | ||
PCT/JP2016/066525 WO2016208359A1 (ja) | 2015-06-25 | 2016-06-03 | 流量制御弁及び高圧燃料供給ポンプ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709749A true CN107709749A (zh) | 2018-02-16 |
CN107709749B CN107709749B (zh) | 2020-03-27 |
Family
ID=575850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80035569.9A Active CN107709749B (zh) | 2015-06-25 | 2016-06-03 | 流量控制阀和高压燃料供给泵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731615B2 (zh) |
EP (1) | EP3315760B1 (zh) |
JP (2) | JP6462873B2 (zh) |
CN (1) | CN107709749B (zh) |
WO (1) | WO2016208359A1 (zh)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577691A (zh) * | 2020-04-20 | 2020-08-25 | 同济大学 | 一种基于阀后蓄能补偿的低脉动流量控制阀 |
CN111692143A (zh) * | 2020-06-03 | 2020-09-22 | 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钻机用上卸扣给进回转速度匹配装置及液控方法 |
CN111971470A (zh) * | 2018-04-24 | 2020-11-20 |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 电磁阀、高压泵以及发动机系统 |
CN112955643A (zh) * | 2018-11-16 | 2021-06-11 | 日立安斯泰莫株式会社 | 螺线管机构及高压燃料泵 |
CN113423985A (zh) * | 2019-02-25 | 2021-09-21 | 日立安斯泰莫株式会社 | 燃料泵 |
CN113692509A (zh) * | 2019-04-18 | 2021-11-23 | 日立安斯泰莫株式会社 | 电磁阀机构以及配备它的高压燃料供给泵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3358175A4 (en) * | 2015-09-30 | 2019-05-15 |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 HIGH-PRESSURE FUEL PUMP AND CONTROL DEVICE |
JP6588161B2 (ja) * | 2016-06-27 | 2019-10-09 |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 高圧燃料供給ポンプ |
DE112018002148T5 (de) * | 2017-05-31 | 2020-01-30 |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 Hochdruckkraftstoffversorgungspumpe |
JP6743302B2 (ja) * | 2017-06-27 | 2020-08-19 |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 高圧燃料供給ポンプ |
DE112018003099T5 (de) * | 2017-07-14 | 2020-03-26 |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 Solenoideinlassventil und damit versehene hochdruck-kraftstoffpumpe |
JP6932629B2 (ja) * | 2017-12-07 | 2021-09-08 | 日立Astemo株式会社 | 高圧燃料ポンプ |
WO2020022076A1 (ja) * | 2018-07-27 | 2020-01-30 |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 燃料ポンプ |
JP2022017607A (ja) * | 2018-10-26 | 2022-01-26 | 日立Astemo株式会社 | 電磁弁機構及び高圧燃料ポンプ |
JP7036756B2 (ja) * | 2019-02-04 | 2022-03-15 | Ckd株式会社 | 真空圧力比例制御弁 |
IT201900006571A1 (it) * | 2019-05-06 | 2020-11-06 | Bosch Gmbh Robert | Gruppo di pompaggio per alimentare combustibile, preferibilmente gasolio, ad un motore a combustione interna |
DE112020004803T5 (de) | 2019-11-19 | 2022-08-04 | Hitachi Astemo, Ltd. | Elektromagnetischer ventilmechanismus und hochdruckkraftstoffzufuhrpumpe |
JP2022140950A (ja) * | 2021-03-15 | 2022-09-29 | 山洋電気株式会社 | 電磁ソレノイド及び電磁ソレノイドの製造方法 |
KR20220168376A (ko) * | 2021-06-16 | 2022-12-23 |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 밀폐밸브 |
GB2624138B (en) * | 2021-12-02 | 2024-09-25 | Phinia Delphi Luxembourg Sarl | Fuel pump |
WO2024252603A1 (ja) * | 2023-06-08 | 2024-12-12 | 日立Astemo株式会社 | 電磁弁機構及び燃料ポンプ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2188744A (ja) * | 2000-12-25 | 2002-07-05 | Nidec Tosok Corp | 比例電磁弁 |
CN101907044A (zh) * | 2010-06-04 | 2010-12-08 | 陆国祥 | 车用高速燃气喷射电磁阀 |
JP2010275893A (ja) * | 2009-05-27 | 2010-12-09 | Denso Corp | 燃料噴射制御装置 |
EP2492559A1 (en) * | 2009-10-21 | 2012-08-29 | Toyooki Kogyo Co., Ltd. | Solenoid valve |
CN102959290A (zh) * | 2010-09-06 | 2013-03-06 | 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 | 阀座体以及阀装置 |
JP2014105758A (ja) * | 2012-11-27 | 2014-06-09 | Denso Corp | 高圧流体用電磁弁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3157576A (ja) * | 1989-11-15 | 1991-07-05 | Aisin Aw Co Ltd | 三方電磁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3719566B2 (ja) * | 1996-05-27 | 2005-11-24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電磁弁 |
JPH09317927A (ja) * | 1996-05-30 | 1997-12-12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空気制御バルブ |
US6418867B1 (en) * | 1997-01-30 | 2002-07-16 | Scott W. Erickson | Birdseed mixture and method for propagating native wild flowers |
JP2003156169A (ja) * | 2001-09-04 | 2003-05-30 | Denso Corp | 電磁式流体制御装置 |
JP4569825B2 (ja) * | 2005-04-26 | 2010-10-27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高圧燃料ポンプ |
JP5638971B2 (ja) | 2011-01-28 | 2014-12-10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電磁駆動装置及び高圧ポンプ |
JP5924764B2 (ja) | 2012-02-13 | 2016-05-25 | 株式会社ケーヒン | 燃料噴射弁 |
JP5939667B2 (ja) * | 2012-02-24 | 2016-06-22 | 株式会社ケーヒン | 電磁式燃料噴射弁 |
FR2988140B1 (fr) * | 2012-03-15 | 2016-02-05 | Bosch Gmbh Robert | Soupape de regulation de pression d'accumulateur haute pression de carburant de moteur a combustion interne |
JP2014105757A (ja) * | 2012-11-27 | 2014-06-09 | Denso Corp | 高圧流体用電磁弁装置 |
-
2016
- 2016-06-03 WO PCT/JP2016/066525 patent/WO2016208359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6-06-03 EP EP16814130.7A patent/EP3315760B1/en active Active
- 2016-06-03 JP JP2017524814A patent/JP6462873B2/ja active Active
- 2016-06-03 US US15/736,464 patent/US10731615B2/en active Active
- 2016-06-03 CN CN201680035569.9A patent/CN107709749B/zh active Active
-
2018
- 2018-12-27 JP JP2018244920A patent/JP6779274B2/ja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2188744A (ja) * | 2000-12-25 | 2002-07-05 | Nidec Tosok Corp | 比例電磁弁 |
JP2010275893A (ja) * | 2009-05-27 | 2010-12-09 | Denso Corp | 燃料噴射制御装置 |
EP2492559A1 (en) * | 2009-10-21 | 2012-08-29 | Toyooki Kogyo Co., Ltd. | Solenoid valve |
CN101907044A (zh) * | 2010-06-04 | 2010-12-08 | 陆国祥 | 车用高速燃气喷射电磁阀 |
CN102959290A (zh) * | 2010-09-06 | 2013-03-06 | 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 | 阀座体以及阀装置 |
JP2014105758A (ja) * | 2012-11-27 | 2014-06-09 | Denso Corp | 高圧流体用電磁弁装置 |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971470A (zh) * | 2018-04-24 | 2020-11-20 |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 电磁阀、高压泵以及发动机系统 |
CN112955643A (zh) * | 2018-11-16 | 2021-06-11 | 日立安斯泰莫株式会社 | 螺线管机构及高压燃料泵 |
CN113423985A (zh) * | 2019-02-25 | 2021-09-21 | 日立安斯泰莫株式会社 | 燃料泵 |
CN113692509A (zh) * | 2019-04-18 | 2021-11-23 | 日立安斯泰莫株式会社 | 电磁阀机构以及配备它的高压燃料供给泵 |
CN113692509B (zh) * | 2019-04-18 | 2023-08-11 | 日立安斯泰莫株式会社 | 电磁阀机构以及配备它的高压燃料供给泵 |
CN111577691A (zh) * | 2020-04-20 | 2020-08-25 | 同济大学 | 一种基于阀后蓄能补偿的低脉动流量控制阀 |
CN111692143A (zh) * | 2020-06-03 | 2020-09-22 | 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钻机用上卸扣给进回转速度匹配装置及液控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709749B (zh) | 2020-03-27 |
US10731615B2 (en) | 2020-08-04 |
EP3315760A4 (en) | 2018-12-19 |
EP3315760B1 (en) | 2021-09-29 |
WO2016208359A1 (ja) | 2016-12-29 |
JPWO2016208359A1 (ja) | 2018-03-29 |
JP6779274B2 (ja) | 2020-11-04 |
JP2019082179A (ja) | 2019-05-30 |
EP3315760A1 (en) | 2018-05-02 |
JP6462873B2 (ja) | 2019-01-30 |
US20180135579A1 (en) | 2018-05-1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709749B (zh) | 流量控制阀和高压燃料供给泵 | |
CN106795846A (zh) | 高压燃料供给泵 | |
JP2016094913A (ja) | 高圧燃料供給ポンプ | |
CN109964025B (zh) | 具有电磁吸入阀的高压燃料供给泵 | |
JP6689178B2 (ja) | 高圧燃料供給ポンプ | |
CN110537014A (zh) | 高压燃料泵 | |
CN109072843B (zh) | 高压燃料供给泵的控制装置和高压燃料供给泵 | |
CN106233053A (zh) | 电磁阀、具有该电磁阀作为吸入阀机构的高压燃料供给泵 | |
JPWO2018061471A1 (ja) | 高圧燃料供給ポンプ | |
CN108431398A (zh) | 高压燃料供给泵的控制方法以及使用该方法的高压燃料供给泵 | |
JP2015218678A (ja) | リリーフ弁を備えた高圧燃料供給ポンプ | |
JP7178504B2 (ja) | 燃料ポンプ | |
JP6681448B2 (ja) | 高圧燃料供給ポンプ | |
CN110678642B (zh) | 高压燃料供给泵 | |
JP7077212B2 (ja) | 高圧燃料ポンプ | |
JP7024071B2 (ja) | 燃料供給ポンプ | |
WO2022269977A1 (ja) | 電磁吸入弁機構及び燃料ポンプ | |
JP6754902B2 (ja) | 電磁吸入弁、及びこれを備えた高圧燃料ポンプ | |
JP2023071061A (ja) | 燃料ポンプ | |
WO2024084567A1 (ja) | 燃料ポンプ | |
JP6151399B2 (ja) | 高圧燃料供給ポンプ | |
WO2023058287A1 (ja) | 電磁吸入弁機構及び燃料ポンプ | |
JP2020002812A (ja) | 高圧燃料供給ポンプ及び高圧燃料供給ポンプの製造方法 | |
JP2018031332A (ja) | 高圧燃料供給ポンプ | |
JP2019100310A (ja) | 高圧燃料ポンプ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Address after: Ibaraki Patentee after: Hitachi astemo Co.,Ltd. Address before: Ibaraki Patentee before: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