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690183A - 上行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上行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690183A CN107690183A CN201610639207.2A CN201610639207A CN107690183A CN 107690183 A CN107690183 A CN 107690183A CN 201610639207 A CN201610639207 A CN 201610639207A CN 107690183 A CN107690183 A CN 10769018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ssage
- generated
- random number
- value
- random acces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3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7
- 235000008694 Humulus lupulus Nutritio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977 initi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3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1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101000741965 Homo sapiens Inactive tyrosine-protein kinase PRAG1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102100038659 Inactive tyrosine-protein kinase PRAG1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790 confirm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72 for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737 promo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44 propagat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6/00—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W56/004—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compensating for timing error of reception due to propagation delay
- H04W56/0045—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compensating for timing error of reception due to propagation delay compensating for timing error by altering transmission tim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20—Hop count for routing purposes, e.g. TT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8—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real traffic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51—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local events, e.g. events related to user activit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61—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ing power supply demand, e.g. depending on battery leve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6/00—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6/00—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W56/001—Synchronization between nodes
- H04W56/002—Mutual synchroniz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33—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e.g. with 4-step acces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1—Allocation or use of connection identifier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上行数据传输方法和执行该方法的用户终端(UE)。本发明的方法包括:A、生成第一随机数;B、根据生成的第一随机数判断是否发起随机接入过程,如果发起随机接入过程,则通过随机接入过程从基站获得时间提前量(TA)值;如果不发起随机接入过程,则监听其他UE广播的TA消息从中获得TA值;C、根据获得的TA值进行上行数据传输;D、若上行数据传输成功,则继续执行E;如果上行数据传输不成功,则返回A;E、根据获取的TA值生成TA消息,并广播所生成的TA消息。通过本发明的方法可以减少时延以及功率消耗。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系统,特别涉及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上行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应装置。
背景技术
在第四代移动通信(4G)飞速发展的今天,第五代移动通信(5G)标准制定也提上了日程。根据国际电信联盟(ITU)的定义,5G将拥有三大类典型的应用场景:一是增强型的移动宽带(eMBB,Enhanced Mobile Broadband),在这一场景下智能终端用户上网峰值速率可以达到10Gbps甚至20Gbps,从而能够支撑虚拟现实、视频直播和分享以及随时随地云接入等大带宽应用的发展;二是大连接物联网(mMTC,Massive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这要求5G网络支撑的人和物的联接数量达到100万个/平方公里;三是低时延超可靠通信(uRLLC,Ultra Reliable and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这意味着5G网络的时延可达1毫秒,从而推动诸如智能制造、远程机械控制、辅助驾驶以及自动驾驶等低时延业务的发展。
如前所述,在上述大连接物联网的应用场景下,5G网络支撑的人和物的联接数量要达到100万个/平方公里。在如此海量的终端需要接入的情况下,5G网络中上行的业务量将大大增加。相对应地,5G网络中基站进行上行调度时的信令开销也将大大增加。因此,在5G网络中,如何进行上行数据传输,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给出了一种上行数据传输方法。该方法包括:
A、生成第一随机数;
B、根据生成的第一随机数判断是否发起随机接入过程,如果发起随机接入过程,则通过随机接入过程从基站获得时间提前量TA值;如果不发起随机接入过程,则监听其他用户终端UE广播的TA消息从中获得TA值;
C、根据获得的TA值进行上行数据传输;
D、若上行数据传输成功,则继续执行E;如果上行数据传输不成功,则返回A;
E、根据获取的TA值生成TA消息,并广播所生成的TA消息。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给出了一种用户设备(UE)。该UE包括:
第一随机数生成模块,用于生成第一随机数;
时间提前量TA获取模块,用于根据第一随机数确定是否执行随机接入过程;如果执行随机接入过程,则通过随机接入过程从eNB获得TA值;如果不执行随机过程,则监听其他UE广播的TA消息从中获得TA值;
数据传输模块,用于根据获得的TA值进行上行数据传输;
TA消息生成模块,用于根据获取的TA值生成TA消息;以及
广播模块,用于广播生成的TA消息。
通过上述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给出的上行数据传输方法无需所有的UE都执行随机接入过程。在该方法中,部分UE通过随机接入过程获得TA值,而部分UE从其他UE广播的TA消息中获得TA值。由于不是所有的UE都执行随机接入过程,因而可以大大减少由于UE随机接入过程的碰撞而带来的接入时延,信令开销以及功率消耗。即使是在5G的大连接物联网的应用场景下也可以获得很好的上行接入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了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上行数据传输方法流程;
图2显示了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TA消息的结构;以及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UE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前所述,在大连接物联网的应用场景下,5G网络的上行业务量将大大增加,相对应地,基站进行上行调度时的信令开销也将大大增加。为此,如何在5G网络中进行上行数据传输,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技术。
在长期演进(LTE)系统中,基站(eNB)在与用户终端(UE)建立连接时需要进行如下的信令交互。
首先,UE通过随机接入信道(RACH)发起随机接入过程,向eNB发送随机接入请求。
随后,eNB在解码UE的随机接入请求时,可以计算出该UE信号的传输时延,即可以知道该UE距离自身的距离,从而根据该UE信号的传输时延确定UE在传输数据信号时的时间提前量(TA,Timing Advance)。然后,eNB通过接入准许信道(AGCH)将确定的TA值通知UE。
此后,UE在业务信道(TCH)上传输信号时即可提前TA值,以实现不同UE的传输信号在eNB处的上行同步。
通过上述随机接入过程可以看出,在传统的LTE系统中,UE只有通过随机接入过程才能得到上述时间提前量TA。那么,如果在5G的大连接物联网的应用场景下仍然沿用这样的方式,随着用户数的激增,如果所有用户都执行随机接入过程,那么不同用户之间随机接入过程的碰撞将会频繁发生,从而会导致巨大的接入时延和UE的功率消耗,从而给5G网络带来巨大的负担。
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本发明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上行数据传输方法,在这种方法中,不需要所有的UE都执行随机接入过程,部分UE可以从其他UE处获得TA值,从而仍然可以实现不同UE的传输信号在eNB处的上行同步,因而可以大大减少UE在随机接入过程可能发生的碰撞,减小随机接入过程的时延以及功率消耗,特别适用5G的大连接物联网的应用场景。
具体而言,图1显示了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上行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上行数据传输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01,在进行随机接入之前,生成第一随机数。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UE的内部会维护一个随机数生成器,因此,在本步骤中,UE会通过该随机数生成器生成第一随机数。
步骤102,根据所生成的第一随机数判断是否发起随机接入过程,如果发起随机接入过程,则执行步骤103;如果不发起随机接入过程,则执行步骤104。
在本步骤中,具体可以将所生成的第一随机数与自身存储的第一门限进行比较,判断所生成的第一随机数是否小于自身存储的第一门限,如果所生成的第一随机数小于自身存储的第一门限,则可以发起随机接入过程;而如果所生成的第一随机数大于或等于自身存储的第一门限,则不发起随机接入过程。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满足第一随机数小于第一门限的进行随机接入过程的判断条件只是一个举例,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还可以配置其他的进行随机接入的判断条件,例如,还可以设置在第一随机数大于第一门限的条件下进行随机接入过程。这些条件的设置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一门限可以是预先确定并存储在UE中的;此外,上述第一门限也可以是由eNB发送给各个UE的,例如广播给各个UE的。
而且,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针对不同的UE还可以配置不同的第一门限,以给予不同类型UE不同的进行随机接入过程的概率,实现精细化的随机接入控制。例如,对于有能力做为中继节点发送广播消息且有意愿完成消息广播的UE(例如MTC簇的头设备)可以配置较高的第一门限,从而增加其可以发起随机接入过程的概率;而对于没有能力作为中继节点发送广播消息的UE则可以配置较低的第一门限,从而降低其可以发起随机接入过程的概率等等。
步骤103,通过随机接入过程从eNB获得TA值,然后执行步骤105。
步骤104,监听其他UE广播的TA消息,从中获得TA值,然后执行步骤105。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上述TA消息的结构可以如图2所示,包括:用于承载TA值的TA字段201以及用于承载TA跳数的跳数字段202。上述TA消息还可以包括用于承载小区标识的小区标识字段203。其中,上述TA跳数代表从eNB到接收该TA消息的UE,该TA消息承载的TA值共经过了几个UE。TA跳数主要用于控制TA的精确度,避免经过过多次的转发UE接收到的TA已经不精确且不能满足系统对于时延的要求了。
在本步骤中,UE可以设置一个时间窗T,如果在时间窗T内接收到来自其他UE的TA消息,则可以从接收的TA消息中获得TA值;否则,则返回步骤101,重新开始判断是否可以发起随机接入过程。时间窗T的设置也是考虑系统时延的要求,避免UE过晚地接收到TA值。
具体而言,如果在时间窗T内,UE接收到来自其他UE的TA消息,且只接收到1个TA消息,则直接从该TA消息的TA字段201中获取TA值;如果接收到多于1个TA消息,则检查各个TA消息跳数字段202承载的TA跳数,从中确定TA跳数最少的TA消息。如果TA跳数最少的TA消息只有1个,则直接从该TA消息的TA字段201中获取TA值;如果TA跳数最少的TA消息有多个,则进一步判断各TA消息小区标识字段203承载的小区标识是否相同,如果相同,则对各个TA消息TA字段201承载的TA值进行线性合并,然后根据合并后的TA值确定自身的TA值;如果不同,则从中找到接收功率强度最大的小区或自己的服务小区对应的TA消息,并根据来自接收功率强度最大的小区或自己的服务小区的TA消息确定自身的TA值。
步骤105,根据获得的TA值进行上行数据传输。
步骤106,判断上行数据传输是否成功,
如果上行数据传输成功,则执行步骤107;
如果上行数据传输不成功,则返回步骤101,重新开始判断是否可以发起随机接入过程。
在本步骤中,UE是通过eNB返回的确认消息,例如ACK/NACK消息来确定上行数据传输是否成功的。而且,如果在系统允许的重传次数之内,某次上行数据传输成功,则依然可确定上行数据传输是成功的。而如果达到系统设置的重传最大次数仍没有传输成功,则确定上行数据传输不成功,此时将返回步骤101,重新开始判断是否可以发起随机接入过程。
步骤107,生成第二随机数。
在本步骤中,UE通过自身维护的随机数生成器生成上述第二随机数。
步骤108,根据生成的第二随机数判断自身是否可以作为TA广播设备,如果是,则执行步骤109;否则,结束本流程,进入睡眠模式。
具体在本步骤中,可以将所生成的第二随机数与自身存储的第二门限进行比较,判断所生成的第二随机数是否小于自身存储的第二门限,如果所生成的第二随机数小于自身存储的第二门限,则确定自身可以作为TA广播设备;如果所生成的第二随机数大于或等于自身存储的第二门限,则确定自身不能作为TA广播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二随机数小于第二门限的成为TA广播设备的判断条件也只是一个举例,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还可以配置其他的成为TA广播设备的判断条件。例如,可以设置在第二随机数大于第二门限的情形下UE可以作为TA广播设备,反之则不可以。同样,这些条件的设置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二门限可以是预先确定并存储在UE中的;上述第二门限也可以是eNB发送给各个UE的,例如广播给各个UE的。
而且,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针对不同的UE还可以配置不同的第二门限,例如,对于有能力且有意愿进行TA广播的UE(即有能力且有意愿称为TA广播设备的UE)可以配置较高的第一门限,从而增加其作为TA广播设备进行TA广播的概率;而对于没有能力作为TA广播设备发送广播消息的UE则可以配置为0,从而免其成为TA广播设备。
步骤109,根据获取的TA值生成TA消息。
在本步骤中,UE可以根据获取的TA值生成图2所示的TA消息,其中包括:将获取的TA值加入TA字段201以及生成TA跳数加入跳数字段202。当TA消息包括小区标识字段的情况下,UE还可以将自身所在小区的标识加入小区标识字段203。
其中,UE生成TA跳数的具体方法包括:如果获取的TA值是通过随机接入过程直接从eNB获取的,则生成的TA跳数为0;如果获取的TA值从其他UE广播的TA消息中获取的,则生成的TA跳数为所接收TA消息中跳数字段202所承载的TA跳数加1。也即,在所接收TA消息所承载的TA跳数值的基础之上加1。这表明,该TA值又增加了一次UE的转发。
步骤110,广播生成的TA消息。
在本步骤中,UE可以通过LTE边带传输(Sidelink)来广播生成的TA消息。具体而言,可以用物理层边带共享信道(Physical sidelink shared channel,PSSCH)信道承载生成的TA消息。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UE可以多次广播生成的TA消息,例如在UE设置广播最大次数B或广播时间窗的长度Tb,在这种情况下,UE可以重复执行上述步骤110B次或者在时间窗Tb内重复执行上述步骤110,然后,再结束上述流程,进入睡眠模式。
而且,在本步骤中,UE广播TA消息的功率受到UE最大广播功率以及上述广播时间窗长度Tb的限制。
此外,为了避免由于TA值转发次数过多造成的TA值的偏差过大,在执行上述步骤109之前,还可以进一步增加一个判断步骤:
步骤109A,如果TA值是来自其他UE的TA消息,且该TA消息跳数字段202承载的TA跳数大于或等于预先确定的第三门限,则结束上述流程,进入睡眠模式,而无需生成并广播TA消息;否则,继续执行步骤109。
上述第三门限可以是预先确定并存储在UE中的,也可以是由eNB发送给UE的,例如广播给UE的。上述第三门限的设置可以综合考虑TA值的精确度以及在整个小区内广播的TA消息数目,通过设置合适的第三门限可以在降低UE的接入时延同时增大UE的接入概率。例如,如果UE广播TA消息的功率为P,则可以得到从TA消息的发送端到可以接收该TA消息的接收端的距离d,进而可以确定在这个距离d上的传播的信号的时延Td。则Td和上述第三门限的乘积要小于可以忍受的最大上行时延。
通过上述方法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给出的上行数据传输方法无需所有的UE都执行随机接入过程。在该方法中,部分UE通过随机接入过程获得TA值,而部分UE从其他UE广播的TA消息中获得TA值。由于不是所有的UE都执行随机接入过程,因而可以大大减少由于UE随机接入过程的碰撞而带来的接入时延,信令开销以及功率消耗。即使是在5G的大连接物联网的应用场景下也可以获得很好的上行接入性能。
作为上述方案的替代方案,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也可以由eNB对UE是否进行随机接入过程进行直接指定,例如下发可以执行随机接入过程的UE的标识等等。在这种情况下,某个UE如果被指定为可以执行随机接入过程,则无需执行上述生成第一随机数以及根据第一随机数进行判断的步骤(不执行步骤101和102),而直接进行随机接入过程,并获得TA值(步骤103)。某个UE如果没有被指定为可以执行随机接入过程,则可以从其他UE广播的TA消息中获得TA值(步骤104)。
或者,系统可以预先设定某些UE可以不用执行上述生成第一随机数以及根据第一随机数判断是否可以执行随机接入的过程,而可以直接执行随机接入过程。例如,对于MTC簇中的头(Head)用户系统可直接预设为可以进行随机接入的用户。
另外,也作为上述方案的简化替代方案,在成功传输了上行数据之后,UE可以不执行生成第二随机数以及根据第二随机数判断自身是否为TA广播设备的步骤(不执行步骤107和108),而直接执行生成TA消息并广播所生成TA消息的步骤(步骤109和110)。这样,即设定了所有成功传输了上行数据的UE都要广播TA消息给其他UE。当然,之前的方案与上述简化方案相比,具有更好的灵活性以及可控性,可以避免LTE Sidelink的频率拥堵以及过度的功率开销,而且也更适合于需要获得TA的用户比较密集的场景。在这种需要获得TA的用户比较密集的场景下,其实并不需要很多的UE成为TA广播设备,通过少量UE的广播即可使多数UE获得TA值。
对应上述上行数据传输方法,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实现上述方法的UE。图3显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UE 300的内部结构。
如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UE 300包括:处理器301、存储器302、发送装置303以及接收装置304。处理器301和存储器302、发送装置303以及接收装置304通过连接单元305进行通信。处理器301用于执行302中存储的以下指令模块:
第一随机数生成模块3021,用于生成第一随机数;
TA获取模块3022,用于根据第一随机数确定是否执行随机接入过程;如果执行随机接入过程,则通过接收装置304通过随机接入过程从eNB获得TA值;如果不执行随机过程,则通过接收装置304监听其他UE广播的TA消息,从中获得TA值;
数据传输模块3023,用于根据获得的TA值通过发送装置303进行上行数据传输。
第二随机数生成模块3024,用于生成第二随机数。
TA消息生成模块3025,用于根据第二随机数确定是否作为TA广播设备,如果作为TA广播设备,则根据获取的TA值生成TA消息。
广播模块3026,用于通过发送装置303广播生成的TA消息。
上述UE还可以进一步包括:用于存储第一门限的第一存储模块;在这种情况下,上述TA获取模块3022将所生成的第一随机数与存储模块存储的第一门限进行比较,判断所生成的第一随机数是否小于自身存储的第一门限,如果所生成的第一随机数小于自身存储的第一门限,则发起随机接入过程;如果所生成的第一随机数大于或等于自身存储的第一门限,则不发起随机接入过程。
上述UE还可以进一步包括:用于存储第二门限的第二存储模块;在这种情况下,上述TA消息生成模块3025将所生成的第二随机数与自身存储的第二门限进行比较,判断所生成的第二随机数是否小于自身存储的第二门限,如果所生成的第二随机数小于自身存储的第二门限,则确定自身为TA广播设备。
如前所述,上述TA消息可以包括:TA字段、跳数字段和小区标识字段;此时,上述TA消息生成模块3025将获取的TA值加入TA消息的TA字段;生成TA跳数加入TA消息的跳数字段;以及将自身所在小区的标识加入TA消息的小区标识字段。
此外,上述广播模块3026可以在设置的广播时间窗长度内重复广播生成的TA消息。
另外,上述TA消息生成模块3025在生成TA消息之前,还可以进一步判断:如果TA值是来自其他UE的TA消息,且该TA消息承载的TA跳数大于或等于预先确定的第三门限,则结束,而不生成TA消息。
如前所述,作为替代简化方案,UE可以不包括上述第二随机数生成模块3024。在这种情况下,上述TA消息生成模块3025无需进行任何判断,可以直接根据获取的TA值生成TA消息。
通过上述UE设备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给出的UE不一定都执行随机接入过程,除了通过随机接入过程从eNB获得TA值之外,还可以从其他UE广播的TA消息中获得TA值,从而大大减少由于UE之间随机接入过程的碰撞而带来的接入时延,信令开销以及功率消耗。因此,即使是在5G的大连接物联网的应用场景下也可以获得很好的上行接入性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20)
1.一种上行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A、生成第一随机数;
B、根据生成的第一随机数判断是否发起随机接入过程,如果发起随机接入过程,则通过随机接入过程从基站获得时间提前量TA值;如果不发起随机接入过程,则监听其他用户终端UE广播的TA消息从中获得TA值;
C、根据获得的TA值进行上行数据传输;
D、若上行数据传输成功,则继续执行E;如果上行数据传输不成功,则返回A;
E、根据获取的TA值生成TA消息,并广播所生成的TA消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生成的第一随机数判断是否发起随机接入过程包括:
将所生成的第一随机数与自身存储的第一门限进行比较,判断所生成的第一随机数是否小于自身存储的第一门限,如果所生成的第一随机数小于自身存储的第一门限,则发起随机接入过程;如果所生成的第一随机数大于或等于自身存储的第一门限,则不发起随机接入过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门限为预先确定的;或者为从基站接收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执行E之前,进一步包括:
生成第二随机数,并根据生成的第二随机数确定自身是否为TA广播设备,如果自身是TA广播设备,则执行E;否则,结束。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生成的第二随机数确定自身是否为TA广播设备包括:
将所生成的第二随机数与自身存储的第二门限进行比较,判断所生成的第二随机数是否小于自身存储的第二门限,如果所生成的第二随机数小于自身存储的第二门限,则确定自身为TA广播设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门限为预先确定的;或者为从基站接收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TA消息包括:TA字段、跳数字段和小区标识字段;
所述根据获取的TA值生成TA消息包括:
将获取的TA值加入TA消息的TA字段;
生成TA跳数加入TA消息的跳数字段;以及
将自身所在小区的标识加入TA消息的小区标识字段。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成TA跳数包括:
如果获取的TA值是通过随机接入过程直接从基站获取的,则生成的TA跳数为0;
如果获取的TA值是从其他UE广播的TA消息中获取的,则生成的TA跳数为所接收TA消息中跳数字段所承载的TA跳数加1。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广播所生成的TA消息包括:通过LTESidelink广播生成的TA消息。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监听其他UE广播的TA消息,从中获得TA值包括:
设置一个时间窗T,如果在时间窗T内接收到来自其他UE的TA消息,则从接收的TA消息中获得TA值。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TA消息包括:TA字段、跳数字段和小区标识字段;
所述从接收的TA消息中获得TA值包括:
如果只接收到1个TA消息,则直接从所述TA消息中获取TA值;
如果接收到多于1个TA消息,则检查各个TA消息承载的TA跳数,从中确定TA跳数最少的TA消息;
如果TA跳数最少的TA消息只有1个,则直接从所述TA消息中获取TA值;
如果TA跳数最少的TA消息有多个,则进一步判断各TA消息承载的小区标识是否相同,
如果相同,则对各个TA消息承载的TA值进行线性合并,然后根据合并后的TA值确定自身的TA值;
如果不同,则确定接收功率强度最大的小区或自己的服务小区对应的TA消息,并所确定的TA消息确定自身的TA值。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在设置的广播时间窗长度内重复广播生成的TA消息。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TA消息进一步包括:跳数字段;
在生成TA消息之前,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如果TA值是来自其他UE的TA消息,且该TA消息承载的TA跳数大于或等于预先确定的第三门限,则结束。
14.一种用户设备UE,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随机数生成模块,用于生成第一随机数;
时间提前量TA获取模块,用于根据第一随机数确定是否执行随机接入过程;如果执行随机接入过程,则通过随机接入过程从eNB获得TA值;如果不执行随机过程,则监听其他UE广播的TA消息从中获得TA值;
数据传输模块,用于根据获得的TA值进行上行数据传输;
TA消息生成模块,用于根据获取的TA值生成TA消息;以及
广播模块,用于广播生成的TA消息。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UE,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第一存储模块,用于存储第一门限;
所述TA获取模块将所生成的第一随机数与存储模块存储的第一门限进行比较,判断所生成的第一随机数是否小于自身存储的第一门限,如果所生成的第一随机数小于自身存储的第一门限,则发起随机接入过程;如果所生成的第一随机数大于或等于自身存储的第一门限,则不发起随机接入过程。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UE,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第二随机数生成模块,用于生成第二随机数;
所述TA消息生成模块在生成TA消息之前,先根据第二随机数确定自身是否为TA广播设备,如果自身为TA广播设备,则根据获取的TA值生成TA消息;否则,不生成TA消息。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第二存储模块,用于存储第二门限;
所述TA消息生成模块将所生成的第二随机数与自身存储的第二门限进行比较,判断所生成的第二随机数是否小于自身存储的第二门限,如果所生成的第二随机数小于自身存储的第二门限,则确定自身为TA广播设备。
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UE,其特征在于,所述TA消息包括:TA字段、跳数字段和小区标识字段;
所述TA消息生成模块将获取的TA值加入TA消息的TA字段;生成TA跳数加入TA消息的跳数字段;以及将自身所在小区的标识加入TA消息的小区标识字段。
19.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UE,其特征在于,所述广播模块在设置的广播时间窗长度内重复广播生成的TA消息。
20.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UE,其特征在于,所述TA消息生成模块在生成TA消息之前,进一步判断:如果TA值是来自其他UE的TA消息,且该TA消息承载的TA跳数大于或等于预先确定的第三门限,则结束操作。
Priority Applications (6)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639207.2A CN107690183A (zh) | 2016-08-05 | 2016-08-05 | 上行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
US16/323,207 US10764856B2 (en) | 2016-08-05 | 2017-07-07 | Uplink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
CN201780043832.3A CN109479249B (zh) | 2016-08-05 | 2017-07-07 | 上行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
PCT/CN2017/092152 WO2018024078A1 (zh) | 2016-08-05 | 2017-07-07 | 上行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
EP17836260.4A EP3496474A4 (en) | 2016-08-05 | 2017-07-07 | UPLINK DATA TRANSFER METHOD AND DEVICE |
JP2019506195A JP6899426B2 (ja) | 2016-08-05 | 2017-07-07 | 上りデータ伝送方法及び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639207.2A CN107690183A (zh) | 2016-08-05 | 2016-08-05 | 上行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690183A true CN107690183A (zh) | 2018-02-13 |
Family
ID=61073209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639207.2A Pending CN107690183A (zh) | 2016-08-05 | 2016-08-05 | 上行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
CN201780043832.3A Active CN109479249B (zh) | 2016-08-05 | 2017-07-07 | 上行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80043832.3A Active CN109479249B (zh) | 2016-08-05 | 2017-07-07 | 上行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764856B2 (zh) |
EP (1) | EP3496474A4 (zh) |
JP (1) | JP6899426B2 (zh) |
CN (2) | CN107690183A (zh) |
WO (1) | WO2018024078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0042017A1 (zh) * | 2018-08-29 | 2020-03-05 |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tdd通信方法及设备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475338B (zh) * | 2018-05-11 | 2021-09-0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上行传输的方法和用户设备 |
US12089138B2 (en) * | 2019-05-09 | 2024-09-10 |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 Access control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
WO2021007731A1 (zh) * | 2019-07-12 | 2021-01-21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定时提前量指示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
US20220210825A1 (en) * | 2020-12-28 | 2022-06-30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uplink timing adjustment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0035100A1 (en) | 2008-09-25 | 2010-04-01 | Nokia Corporation | Synchronization for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
CN101646234A (zh) * | 2009-09-01 | 2010-02-10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定时提前量的获取方法 |
EP2408253B1 (en) | 2010-07-13 | 2014-06-11 | Alcatel Lucent | Method for random access to a wireless or mobile communication network, and corresponding transceiver equipment |
EP2427018B1 (en) * | 2010-09-07 | 2016-02-17 | Alcatel Lucent | Access to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 by a transceiver equipment selecting a non-zero timing advance value used for sending a Random Access Channel preamble to a LTE base station |
CN105979576B (zh) * | 2011-04-02 | 2019-09-1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辅助定时提前量的获取方法和设备 |
US9215645B2 (en) * | 2011-05-02 | 2015-12-15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Controlling network accesses by radio terminals associated with access classes |
WO2012169837A2 (en) * | 2011-06-09 | 2012-12-13 | Pantech Co., Ltd.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erforming random acces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9019921B2 (en) * | 2012-02-22 | 2015-04-28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data between wireless device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CN103491622B (zh) * | 2012-06-12 | 2016-09-28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上行传输方法和设备 |
WO2014050887A1 (ja) * | 2012-09-27 | 2014-04-03 | 京セラ株式会社 |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ユーザ端末、基地局及びプロセッサ |
CN103702408B (zh) * | 2012-09-27 | 2017-03-15 |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 上行同步的方法和装置 |
EP2778802B1 (en) * | 2013-03-11 | 2019-07-31 | Kapsch TrafficCom AB | A method for communication within a co-operative system |
BR112015025605B1 (pt) * | 2013-04-10 | 2023-02-14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Métodos para realizar e habilitar uma comunicação dispositivo a dispositivo, e, primeiro equipamento de usuário |
WO2015019940A1 (ja) | 2013-08-06 | 2015-02-12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端末装置 |
EP2983425B1 (en) | 2014-08-08 | 2019-03-06 |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 D2D Data Transmission - Timing Advance for Idle Mode UE |
CN105517139A (zh) * | 2014-09-25 | 2016-04-20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设备到设备通信的同步方法和用户设备 |
US10080120B2 (en) * | 2014-12-15 | 2018-09-18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
-
2016
- 2016-08-05 CN CN201610639207.2A patent/CN107690183A/zh active Pending
-
2017
- 2017-07-07 WO PCT/CN2017/092152 patent/WO2018024078A1/zh unknown
- 2017-07-07 US US16/323,207 patent/US10764856B2/en active Active
- 2017-07-07 EP EP17836260.4A patent/EP3496474A4/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7-07-07 JP JP2019506195A patent/JP6899426B2/ja active Active
- 2017-07-07 CN CN201780043832.3A patent/CN109479249B/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0042017A1 (zh) * | 2018-08-29 | 2020-03-05 |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tdd通信方法及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10764856B2 (en) | 2020-09-01 |
EP3496474A4 (en) | 2020-03-11 |
WO2018024078A1 (zh) | 2018-02-08 |
JP6899426B2 (ja) | 2021-07-07 |
EP3496474A1 (en) | 2019-06-12 |
CN109479249A (zh) | 2019-03-15 |
CN109479249B (zh) | 2021-07-16 |
JP2019527986A (ja) | 2019-10-03 |
US20190215792A1 (en) | 2019-07-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2385299B (zh)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执行随机接入回退的方法和装置 | |
US11889565B2 (e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handling random access respons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
CN104349308B (zh) | 双连结中分配无线网络暂时识别的方法、通信装置以及网络端 | |
WO2018082589A1 (zh) | 用于传输数据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 |
WO2017049938A1 (zh) | 一种在直通模式下信道冲突的处理方法以及终端 | |
WO2019029300A1 (zh) | 传输随机接入响应的方法、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 | |
TW201826815A (zh) | 需求式系統資訊傳遞進程 | |
CN107431983B (zh)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操作快速随机接入过程的方法及其设备 | |
CN106793148B (zh) | 随机接入的方法及装置 | |
KR101846170B1 (ko) | 단말 협력 전송을 지원하는 무선 접속 시스템에서 협력 단말의 상향링크 데이터 전송을 위한 자원 할당 방법 및 장치 | |
US11765688B2 (en) |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device, base station, terminal and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 |
KR20150068392A (ko)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간 통신을 수행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 |
WO2011160522A1 (zh) | 一种无线资源调度方法、接入网网元及终端 | |
CN105430750A (zh) | 用于配置随机接入响应的方法以及基站和用户设备 | |
JP2014527351A (ja)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で拡張アクセス遮断適用方法及び装置 | |
CN113574952B (zh) | 无线通信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 |
CN107690183A (zh) | 上行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 |
CN113228766B (zh) | 终端与无线网络节点之间的通信 | |
WO2012116624A1 (zh) | 一种传输数据的方法及设备 | |
CN116321105A (zh) | 系统信息获取、波束故障恢复和小区重选的方法和装置 | |
US20220377766A1 (en) | Configured ul with repetition | |
US9426826B1 (en) | Contention resolution for an 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xing wireless access node | |
WO2021063344A1 (zh) | 一种随机接入方法及装置 | |
WO2019062582A1 (zh) | 一种信息获取方法及终端 | |
CN116114332A (zh) | 用于通信的方法、设备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2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