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7685659B - 乘坐物用座椅 - Google Patents

乘坐物用座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685659B
CN107685659B CN201710611668.3A CN201710611668A CN107685659B CN 107685659 B CN107685659 B CN 107685659B CN 201710611668 A CN201710611668 A CN 201710611668A CN 107685659 B CN107685659 B CN 10768565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member
guide track
seat
bottom guide
upper r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61166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685659A (zh
Inventor
菱沼力
芳田元
宇佐美秀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es Technology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es Technology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es Technology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es Technology And Technolog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6856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856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6856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8565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0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 B60N2/06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slidable
    • B60N2/07Slide construction
    • B60N2/0722Constructive detai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0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 B60N2/06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slidable
    • B60N2/07Slide construction
    • B60N2/0722Constructive details
    • B60N2/0732Attachment of seat frame to the slide, e.g. eyele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68Seat frames
    • B60N2/682Joining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提高了对就座者施加荷重的刚性的乘坐物用座椅。衬垫框架(S1a)具备第1滑动导轨部件(2)及第2滑动导轨部件(3)。第1滑动导轨部件(2)由第1底部导轨部(2a)及第1上部导轨部(2b)构成。第2滑动导轨部件(3)由第2底部导轨部(3a)及第2上部导轨部(3b)构成。衬垫框架(S1a)具有连结管(4)、后侧加强管(5x)及前侧加强管(5y),该连结管(4)连结第1上部导轨部(2b)与第2上部导轨部(3b)。另外,衬垫框架(S1a)具备连结连结管(4)与后侧加强管(5x)的支持板(6)、连结后侧加强管(5x)与前侧加强管(5y)的加强托架(7)。支持板(6)与加强托架(7)在座椅前后方向配置于重合的位置。

Description

乘坐物用座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乘坐物用座椅,特别是涉及提高了对就座者施加的荷重的刚性的乘坐物用座椅。
背景技术
由于乘坐物的耗油量提高,因而谋求构成乘坐物的各个配件的轻量化。另外,被用于乘坐物的座椅,在施加了就座者的荷重的状态下,由于乘坐物在行驶时的摇晃,荷载被重复施加。为了抑制由于这样的重复荷载引起的座椅的变形需要提高刚性,但是由于耗油量提高使座椅轻量化这一点与提高座椅的刚性相互矛盾。
并且,通过在左右的滑动导轨分别设置的上部导轨及连结上部导轨的多个连结部件来提高乘坐物用座椅的刚性的构成是众所周知的。
例如,在专利文献1的具有倾斜装置的座椅中公开了通过多个连结部件连结分别设置于左右的滑动导轨的上部导轨从而构成衬垫框架。
专利文献1:特开平8-173263号公报
发明内容
然而,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通过多个连结部件来提高衬垫框架的刚性的效果低,需要进一步提高衬垫框架的刚性。
因此,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得到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了对就座者施加的荷重的刚性的乘坐物用座椅。
另外,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在提高座椅的刚性的同时谋求轻量化。
所述课题通过如下方式解决。根据本发明的乘坐物用座椅,在座椅框架具备由第1底部导轨部与相对于该第1底部导轨部滑动的第1上部导轨部构成的第1滑动导轨部件、由第2底部导轨部与相对于该第2底部导轨部滑动的第2上部导轨部构成的第2滑动导轨部件,所述座椅框架具备连结所述第1上部导轨部与所述第2上部导轨部的部件,包括配置于座椅后方的第1连结部件、配置于比该第1连结部件更靠前方的第2连结部件及配置于比该第2连结部件更靠前方的第3连结部件、连结所述第1连结部件与所述第2连结部件并支持就座者的大腿部的乘客支持部件、连结所述第2连结部件与所述第3连结部件的加强部件,所述乘客支持部件与所述加强部件在座椅前后方向配置于重合的位置。
根据上述构成,由于连结第2连结部件及第3连结部件的加强部件与连结第1连结部件及第2连结部件的乘客支持部件在座椅前后方向上设置于重合的位置,因此能够加强连接于乘客支持部件的第2连结部件,该乘客支持部件被重复施加了来自就座者的荷载。
另外,也可以具备缓冲垫,该缓冲垫具有啮合于所述座椅框架的啮合部,所述加强部件具有与所述啮合部啮合的被啮合部。
根据上述构成,由于加强部件具有与缓冲垫的啮合部啮合的被啮合部,因此加强部件也能够作为啮合缓冲垫与座椅框架的部件使用。
另外,优选的是具有能够使所述第1滑动导轨部件及所述第2滑动导轨部件移动的驱动机构,在所述加强部件形成有贯穿孔,所述驱动机构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所述贯穿孔的下方。
根据上述构成,由于驱动机构的一部分配置于加强部件的贯穿孔的下方,因此,即使以连结第2连结部件及第3连结部件的方式安装了加强部件,也能够从贯穿孔确认驱动机构的安装状态。进一步地,能够通过贯穿孔谋求加强部件的轻量化。
另外,优选的是所述第2连结部件及所述第3连结部件分别具备弯曲部,所述加强部件在座椅宽度方向上偏向所述第2连结部件及所述第3连结部件的一端侧而配置,所述弯曲部在座椅宽度方向上形成于所述第2连结部件及所述第3连结部件的另一端侧。
根据上述构成,由于第2连结部件及第3连结部件在座椅宽度方向上相对于配置有加强部件的一端侧,在另一端侧具有弯曲部,因此在座椅宽度方向上能够均衡地提高座椅框架的刚性。并且,在第2连结部件与第3连结部件的座椅宽度方向的大部分没有安装加强部件亦可,能够谋求轻量化。
另外,也可以具备将所述第1底部导轨部安装于地板的底部导轨安装部件,所述第1上部导轨部具有能够安装安全带锚栓的锚栓安装部,所述底部导轨安装部件通过第1固定部、第2固定部及第3固定部安装于所述地板,所述第1固定部与所述第2固定部以在座椅宽度方向上,所述第1滑动导轨部件位于所述所述第1固定部与所述第2固定部之间的方式配置,所述底部导轨安装部件在所述第1上部导轨部处于最大程度退向座椅后方的状态下,以所述锚栓安装部在座椅前后方向上相对于所述第3固定部配置于相同位置或配置于比所述第3固定部更靠前方的方式安装于所述第1底部导轨部。
根据上述构成,由于在第1上部导轨部处于最大程度退向座椅后方的状态下,底部导轨安装部件以锚栓安装部在座椅前后方向上相对于第3固定部配置于相同位置或配置于前方的方式,安装于第1底部导轨部,因此,能够抑制第1底部导轨部的变形。具体而言,在从安全带锚栓向第1上部导轨部的锚栓安装部施加了荷重时,通过缩小由于该荷重而施加于第1底部导轨部的弯矩,能够抑制第1底部导轨部的变形。
根据本发明,能够加强连接于乘客支持部件的第2连结部件,该乘客支持部件被施加了来自就座者的重复应力。
另外,根据本发明,能够使用加强部件作为啮合缓冲垫与座椅框架的部件。
另外,根据本发明,即使以连结第2连结部件与第3连结部件的方式安装了加强部件,也能够从贯穿孔确认驱动机构的状态。进一步地能够实现轻量化。
另外,根据本发明,在座椅宽度方向能够均衡地提高座椅框架的刚性,能够实现轻量化。
另外,根据本发明,在从安全带锚栓向第1上部导轨部的锚栓安装部施加了荷重时,通过缩小由于该荷重而施加于第1底部导轨部的弯矩,能够抑制第1底部导轨部的变形。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涉及的车用座椅的立体图。
图2为表示衬垫框架的立体图。
图3为表示衬垫框架的平面图。
图4为表示具备从下面突出的线缆的缓冲垫的立体图。
图5(a)为表示辅助弹簧处于收缩状态的弹簧机构的说明图。
图5(b)为表示辅助弹簧处于伸长状态的弹簧机构的说明图。
图6(a)为表示活塞杆处于深入汽缸内的状态的气弹簧机构的说明图。
图6(b)为表示处于汽缸以从活塞杆分离的方式移动的状态的气弹簧机构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就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只是为了使本发明的理解更容易的一个例子,并非限定本发明。即,本发明可不脱离其主旨,而进行更改、改善的同时本发明包括其等价物是理所当然的。
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举出车用座椅作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乘坐物用座椅的例子进行说明。但是,本发明也可适用于车辆之外的乘坐物,例如,可以适用于船、飞机、产业用机械等。
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左右”为乘客就座于乘坐物用座椅时,看前方时的左右方向,也可将左右方向称为座椅宽度方向。另外,“前后方向”为乘客就座于乘坐物用座椅时的前后方向。
(关于车用座椅S)
首先,参照图1及图2就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车用座椅S进行概述。此外,图1为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车用座椅S的立体图,图2为表示衬垫框架S1a的立体图。
车用座椅S主要由作为就座部的座椅衬垫S1、作为靠背的座椅靠背S2构成。
座椅衬垫S1由图2所示的衬垫框架S1a、载置于衬垫框架S1a之上的缓冲垫1a、覆盖缓冲垫1a并固定于衬垫框架S1a的表皮1b构成。另外,座椅衬垫S1通过后述的第1滑动导轨部件2及第2滑动导轨部件3相对于未图示的地板在前后方向可滑动地被安装。
座椅靠背S2可旋转地安装于座椅衬垫S1的后端部。
(关于衬垫框架S1a)
接下来,参照图2、图3及图4就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衬垫框架S1a进行说明。此外,图3为表示衬垫框架S1a的平面图,图4为表示具备从下面突出的线缆1aa的缓冲垫1a的立体图。
衬垫框架S1a相当于本发明涉及的座椅框架,主要由第1滑动导轨部件2及第2滑动导轨部件3、连结管4及一对的加强连结管5、固定于连结管4与后侧加强管5x的支持板6、固定于一对的加强连结管5的加强托架7构成。
第1滑动导轨部件2及第2滑动导轨部件3设置于衬垫框架S1a的左右,是相对于地板使车用座椅S向前后方向移动的部件。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滑动导轨部件2及第2滑动导轨部件3与安装它们的未图示的地板的高度相对应,设置于不同的高度。
第1滑动导轨部件2配置于车用座椅S的右侧,第2滑动导轨部件3配置于车用座椅S的左侧,分别配置于座椅衬垫S1的下方。
第1滑动导轨部件2由固定于未图示的地板的第1底部导轨部2a、相对于第1底部导轨部2a可滑动地被安装的第1上部导轨部2b构成。另一方面,第2滑动导轨部件3由固定于未图示的地板的第2底部导轨部3a、相对于第2底部导轨部3a可滑动地被安装的第2上部导轨部3b构成。
在第1底部导轨部2a的后侧的下部安装有相当于本发明涉及的底部导轨安装部件的第1后脚托架10X。
另一方面,在第2底部导轨部3a的后侧的下部安装有第2后脚托架10Y。
并且,在第1底部导轨部2a的前侧的下部及第2底部导轨部3a的前侧的下部安装有前脚托架11。
也就是说,第1底部导轨部2a在第1底部导轨部2a的后侧通过第1后脚托架10X固定于未图示的地板,在第1底部导轨部2a的前侧通过前脚托架11固定于未图示的地板。另一方面,第2底部导轨部3a在第2底部导轨部3a的后侧通过第2后脚托架10Y固定于未图示的地板,在第2底部导轨部3a的前侧通过前脚托架11固定于未图示的地板。
特别是,在第1后脚托架10X贯穿厚度方向形成有3个固定孔10a、10b、10c。这些固定孔10a、10b、10c分别相当于本发明涉及的第1固定部、第2固定部及第3固定部。第1固定孔10a及第2固定孔10b形成于第1后脚托架10X的前侧部分,第3固定孔10c形成于第1后脚托架10X的后侧,第1固定孔10a形成于比第1底部导轨部2a更靠右方,第2固定孔10b及第3固定孔10c形成于比第1底部导轨部2a更靠左方。也就是说,第1固定孔10a及第2固定孔10b形成于在座椅左右方向上夹住第1底部导轨部2a的位置。
第1上部导轨部2b由上部导轨2ba、安装于上部导轨2ba的上部的上部导轨托架2bb构成。
第2上部导轨部3b由未图示的上部导轨、安装于该上部导轨的上部的上部导轨托架3bb构成。
上部导轨托架2bb及上部导轨托架3bb的座椅宽度方向内侧的端部弯折并向下方延伸,座椅宽度方向外侧的端部弯折并以立设于上方的方式形成。特别是,在上部导轨托架2bb的后端侧安装有安装了安全带锚栓12的锚栓安装部12a。
锚栓安装部12a在第1上部导轨部2b处于最大程度退向后方的状态下,以位于与第1后脚托架10X的第3固定孔10c在相同位置或位于比第3固定孔10c更靠前方的方式配置。通过如此配置锚栓安装部12a及第3固定孔10c,能够抑制第1底部导轨部2a的变形。
具体而言,由于锚栓安装部12a及固定孔10c处于这样的配置关系,因此在使用未图示的安全带时,在从安全带锚栓12向锚栓安装部12a施加了荷重时,能够缩小该荷重施加于第1底部导轨部2a的弯矩。因此,抑制第1底部导轨部2a的变形。
连结管4相当于本发明涉及的第1连结部件,是用于提高并加强衬垫框架S1a的后侧的刚性,同时可旋转地将座椅衬垫S1连接于座椅靠背S2的部件。连结管4的两端分别固定于第1上部导轨部2b的上部导轨托架2bb及第2上部导轨部3b的上部导轨托架3bb的后端部。换言之,连结管4连结第1上部导轨部2b与第2上部导轨部3b。
一对的加强连结管5是用于提高并加强衬垫框架S1a的前侧的刚性的部件。一对的加强连结管5由位于更靠后侧的相当于本发明涉及的第2连结部件的后侧加强管5x、位于更靠前侧的相当于本发明涉及的第3连结部件的前侧加强管5y构成。后侧加强管5x与前侧加强管5y在前后空出一定间隔平行配置。一对的加强连结管5的两端固定于第1上部导轨部2b的上部导轨托架2bb的前端侧及第2上部导轨部3b的上部导轨托架3bb的前端侧。换言之,一对的加强连结管5连结第1上部导轨部2b与第2上部导轨部3b。
另外,在一对的加强连结管5各自的座椅左右方向(座椅宽度方向)的右侧形成有弯曲部5a,一对的加强连结管5通过弯曲部5a从而具有较高刚性。
从而,即使在一对的加强连结管5中没有安装在左右方向范围较广的后述的加强托架7,也能够通过弯曲部5a提高刚性。因此,由于加强连结管5具有弯曲部5a,不需要设置很大的加强托架7,能够使衬垫框架S1a轻量化。
进一步地,由于一对的加强连结管5的两端部通过弯曲部5a在上下及前后方向错开位置,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于不同高度的上部导轨托架2bb及上部导轨托架3bb适宜地被连结。
当然,在平坦的地板上设置有第1滑动导轨部件2及第2滑动导轨部件3,在加强连结管5的左右的端部不需要调整高度时,一对的加强连结管5不需要通过弯曲部5a在上下错开位置。这种情况下,为了提高刚性,可以具有仅在前后弯曲的弯曲部。
在位于前侧加强管5y的左右方向中央部分的前侧且下侧的部分焊接有安装托架8,该安装托架8用于安装后述的发动机机构M的未图示的驱动轴。安装托架8形成为平面U字形状,在安装托架8的左侧的侧面形成有安装了发动机机构M的驱动轴的安装部8a。安装部8a由通孔8y、穿过通孔8y的螺栓8x、缔结螺栓8x的未图示的螺母构成。
发动机机构M是能够使第1滑动导轨部件2及第2滑动导轨部件3移动的相当于本发明涉及的驱动机构的部件。发动机机构M由发动机M1、齿轮箱M2及未图示的驱动轴构成,安装于前脚托架11的左右方向中央上面。通过发动机机构M发动,驱动轴前后移动,包括第1上部导轨部2b及第2上部导轨部3b在内的车用座椅S前后移动。
支持板6为支持乘客的大腿部的相当于本发明涉及的乘客支持部件的部件。并且,支持板6为用于给予座椅衬垫S1在就座者就座于座椅衬垫S1时的缓冲性的部件,是作为具有弹性的板簧发挥作用的部件。支持板6的中央部分位于下方以呈波浪形的方式形成。并且,支持板6的后端焊接于连结管4的中央部分,支持板6的前端焊接于后侧加强管5x的中央部分。
加强托架7相当于本发明涉及的加强部件,是架设于一对的加强连结管5而连结一对的加强连结管5,从而提高并加强一对的加强连结管5以及衬垫框架S1a的刚性的部件。
另外,加强托架7在一对的加强连结管5中,相对于在座椅左右方向的右端侧(另一端侧)形成的弯曲部5a偏向相反侧,即偏向左端侧(一端侧)配置并焊接于一对的加强连结管5。
这样,由于加强托架7在加强连结管5的左右方向上偏向设置有弯曲部5a的一侧的相反侧配置并焊接于一对的加强连结管5,能够在左右方向上均衡地提高衬垫框架S1a的刚性。
特别是,加强托架7在座椅前后方向配置于与支持板6重合的位置。
这样,由于加强托架7在座椅前后方向配置于与支持板6重合的位置并焊接于一对的加强连结管5,有效地提高衬垫框架S1a的刚性。
具体而言,由于来自就座者的荷重重复施加于支持板6,在后侧加强管5x的中央部分也重复施加荷载。该荷重通过连结后侧加强管5x与前侧加强管5y的加强托架7被分散向前侧加强管5y。因此,后侧加强管5x的刚性提高,衬垫框架S1a整体的承重性提高。
另外,加强托架7为具有凹部7a的板状部件,加强托架7的座椅左右方向的左侧的一部分向下方凹陷构成该凹部7a。另外,在加强托架7形成有向前后方向延伸并贯穿厚度方向的贯穿孔7b、7c,通过贯穿孔7b、7c轻量地形成。特别是,贯穿孔7b使发动机机构M的齿轮箱M2露出,也可以作为确认发动机机构M的安装状态的确认孔发挥作用。
在凹部7a的座椅宽度方向外侧(左侧)的边缘形成有向座椅宽度方向内侧凹陷的洼部7d。由于在加强托架7形成洼部7d,在洼部7d穿过未图示的线束等,能够将其适宜地配置。
在凹部7a的中央部形成有贯穿厚度方向的未图示的安装孔。在此安装孔的部分安装有后述的树脂制的被啮合部20。这样,加强托架7也可以作为安装被啮合部20的部件发挥作用。并且,凹部7a提高加强托架7的刚性,同时为了将被安装的被啮合部20的高度位置调整到与后述的线缆1aa的啮合位置而形成。
被啮合部20为啮合从图4所示的缓冲垫1a的下面突出的U字形状的线缆1aa的树脂制的部件。线缆1aa相当于本发明涉及的啮合部,在缓冲垫1a的左右设置有两个。在第1上部导轨部2b的上部导轨托架2bb的前端侧安装有向左方突出的安装板17。在此安装板17也形成有贯穿厚度方向的未图示的安装孔。在此安装孔的部分也设置有树脂制的被啮合部20。
这两个被啮合部20配置于与两个线缆1aa对应的位置,具体而言,配置于与两个线缆1aa啮合的位置。
第1变形例。
接下来,参照图5就驱动机构的第1变形例进行说明。此外,图5(a)为表示辅助弹簧32处于收缩状态的弹簧机构MS的说明图;图5(b)为表示辅助弹簧32处于伸长状态的弹簧机构MS的说明图。
弹簧机构MS相当于本发明涉及的驱动机构,主要由安装托架8、前端固定于安装托架8的安装部8a的传动轴31、穿过传动轴31并固定于传动轴31的前端的辅助弹簧32、弹簧固定托架30构成。
弹簧固定托架30固定于前脚托架11的座椅宽度方向中的中央部分的上面,在后端部上,可滑动地支持传动轴31的支持部30a向上方突出形成。辅助弹簧32的后端固定于此支持部30a。
传动轴31向座椅前后方向延伸。在传动轴31的后端形成有比弹簧固定托架30的其他部位直径更大的制动器31a。为了缓和制动器31a与支持部30a冲突时产生的冲击,橡胶减震器31b以面向此制动器31a的前面的方式安装于传动轴31。在传动轴31向前方移动了一定距离时,橡胶减震器31b抵接于支持部30a的后面。此橡胶减震器31b抵接于支持部30a的后面的位置为传动轴31向前方的移动界限。
辅助弹簧32具有将传动轴31向前方施力的功能,由压缩弹簧构成。另外,如上所述,辅助弹簧32的后端固定于弹簧固定托架30,辅助弹簧32的前端固定于传动轴31。另外,辅助弹簧32是第1上部导轨部2b及第2上部导轨部3b相对于第1底部导轨部2a及第2底部导轨部3a越向后方移动越变为收缩的状态。并且,在第1上部导轨部2b及第2上部导轨部3b锁定于第1底部导轨部2a及第2底部导轨部3a的状态下,其状态被维持。
进行将未图示的公知的滑动连杆向上拉起的操作,第1上部导轨部2b及第2上部导轨部3b相对于第1底部导轨部2a及第2底部导轨部3a的锁定被解除时,传动轴31向前方移动。具体而言,通过构成弹簧机构MS的辅助弹簧32的恢复力,传动轴31向前方移动。
并且,包括第1上部导轨部2b及第2上部导轨部3b在内的车用座椅S与固定于传动轴31的前端的安装部8a、固定于安装部8a的前侧加强管5y一同从第1底部导轨部2a及第2底部导轨部3a向前方移动。
此外,在上述变形例中,对弹簧机构MS固定于安装托架8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样的实施方式,例如,也可以将弹簧机构设置于第1滑动导轨部件2或第2滑动导轨部件3的内部。
第2变形例。
接下来,参照图6就驱动机构的第2变形例进行说明。此外,图6(a)为表示活塞杆41处于深入汽缸42内的状态的气弹簧机构MG的说明图;(b)为表示处于汽缸42以从活塞杆41分离的方式移动的状态的气弹簧机构MG的说明图。
气弹簧机构MG相当于本发明涉及的驱动机构,主要由安装托架8、前端固定于安装托架8的安装部8a的汽缸42、从汽缸42的前侧向后侧插入的活塞杆41及气弹簧固定托架40构成。
气弹簧固定托架40固定于前脚托架11的中央部分的上面,形成为从侧面看大致L字形状,向前后方向延伸并且气弹簧固定托架40的后端以向上方立设的方式形成。活塞杆41的后端固定于气弹簧固定托架40的后端。
活塞杆41向座椅前后方向延伸,在前端固定有活塞41a。活塞41a的外径以与汽缸42的内径大致相同的长度形成。
汽缸42的后端形成为开放的筒状,前端固定于安装部8a。位于汽缸42与活塞杆41的活塞41a之间的压缩空气代替辅助弹簧32发挥作用。
另外,第1上部导轨部2b及第2上部导轨部3b相对于第1底部导轨部2a及第2底部导轨部3a越向后方移动,活塞杆41相对于汽缸42的插入越深,压缩空气的压力提高。并且,在第1上部导轨部2b及第2上部导轨部3b锁定于第1底部导轨部2a及第2底部导轨部3a的状态下,其状态被维持。
进行将未图示的公知的滑动连杆向上拉起的操作,第1上部导轨部2b及第2上部导轨部3b相对于第1底部导轨部2a及第2底部导轨部3a的锁定被解除时,汽缸42向前方移动。具体而言,通过构成气弹簧机构MG的汽缸42与活塞41a之间的压缩空气的膨胀力,汽缸42向前方移动。
并且,包括第1上部导轨部2b及第2上部导轨部3b在内的车用座椅S与固定于汽缸42的前端的安装部8a、固定于安装部8a的前侧加强管5y一同从第1底部导轨部2a及第2底部导轨部3a向前方移动。
此外,在上述变形例中,以通过气动使第1滑动导轨部件2及第2滑动导轨部件3动作的气弹簧机构MG为例进行了说明,也可以采用通过油压使之动作的油封弹簧。
并且,贯穿孔7b并不限定为仅用于确认发动机机构M的安装状态,也可以用于确认上述第1变形例涉及的弹簧机构MS、第2实施例涉及的气弹簧机构MG等其他的驱动机构的安装状态。
符号说明
1a 缓冲垫
1aa 线缆(啮合部)
1b 表皮
2 第1滑动导轨部件
2a 第1底部导轨部
2b 第1上部导轨部
2ba 上部导轨
2bb 上部导轨托架
3 第2滑动导轨部件
3a 第2底部导轨部
3b 第2上部导轨部
3bb 上部导轨托架
4 连结管(第1连结部件)
5 加强连结管
5a 弯曲部
5x 后侧加强管(第2连结部件)
5y 前侧加强管(第3连结部件)
6 支持板(乘客支持部件)
7 加强托架(加强部件)
7a 凹部
7b、7c 贯穿孔
7d 洼部
8 安装托架
8a 安装部
8x 螺栓
8y 通孔
10X 第1后脚托架(底部导轨安装部件)
10Y 第2后脚托架
10a 第1固定孔(第1固定部)
10b 第2固定孔(第2固定部)
10c 第3固定孔(第3固定部)
11 前脚托架
12 安全带锚栓
12a 锚栓安装部
17 安装板
20 被啮合部
30 弹簧固定托架
30a 支持部
31 传动轴
31a 制动器
31b 橡胶减震器
32 辅助弹簧
40 气弹簧固定托架
41 活塞杆
41a 活塞
42 汽缸
M 发动机机构(驱动机构)
M1 发动机
M2 齿轮箱
MG 气弹簧机构(驱动机构)
MS 弹簧机构(驱动机构)
S 车用座椅(乘坐物用座椅)
S1 座椅衬垫
S1a 衬垫框架(座椅框架)
S2 座椅靠背

Claims (3)

1.一种乘坐物用座椅,在座椅框架具备由第1底部导轨部与相对于该第1底部导轨部滑动的第1上部导轨部构成的第1滑动导轨部件;
由第2底部导轨部与相对于该第2底部导轨部滑动的第2上部导轨部构成的第2滑动导轨部件;
其特征在于:
所述座椅框架具备连结所述第1上部导轨部与所述第2上部导轨部的部件,包括配置于座椅后方的第1连结部件、配置于比该第1连结部件更靠前方的第2连结部件及配置于比该第2连结部件更靠前方的第3连结部件;
连结所述第1连结部件与所述第2连结部件并支持就座者的大腿部的乘客支持部件;
连结所述第2连结部件与所述第3连结部件的加强部件;
所述乘客支持部件与所述加强部件在座椅前后方向配置于重合的位置;
所述第2连结部件及所述第3连结部件分别具备弯曲部;
所述加强部件在座椅宽度方向上偏向所述第2连结部件及所述第3连结部件的一端侧而配置;
所述弯曲部在座椅宽度方向上形成于所述第2连结部件及所述第3连结部件的另一端侧;
具备缓冲垫,该缓冲垫具有啮合于所述座椅框架的啮合部;
所述加强部件在该加强部件的座椅宽度方向中的所述一端侧具有向下方凹陷的凹部,该凹部具有与所述啮合部啮合的被啮合部。
2.根据权利要求1记载的乘坐物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具有能够使所述第1滑动导轨部件及所述第2滑动导轨部件移动的驱动机构;
在所述加强部件形成有贯穿孔;
所述驱动机构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所述贯穿孔的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1记载的乘坐物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具备将所述第1底部导轨部安装于地板的底部导轨安装部件;
所述第1上部导轨部具有能够安装安全带锚栓的锚栓安装部;
所述底部导轨安装部件通过第1固定部、第2固定部及第3固定部安装于所述地板;
所述第1固定部与所述第2固定部以在座椅宽度方向上,所述第1滑动导轨部件位于所述第1固定部与所述第2固定部之间的方式配置;
所述底部导轨安装部件在所述第1上部导轨部处于最大程度退向座椅后方的状态下,以所述锚栓安装部在座椅前后方向上相对于所述第3固定部配置于相同位置或配置于比所述第3固定部更靠前方的方式安装于所述第1底部导轨部。
CN201710611668.3A 2016-08-03 2017-07-25 乘坐物用座椅 Active CN10768565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52627 2016-08-03
JP2016152627A JP6761170B2 (ja) 2016-08-03 2016-08-03 乗物用シー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85659A CN107685659A (zh) 2018-02-13
CN107685659B true CN107685659B (zh) 2019-12-03

Family

ID=611530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611668.3A Active CN107685659B (zh) 2016-08-03 2017-07-25 乘坐物用座椅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761170B2 (zh)
CN (1) CN10768565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41826B (zh) * 2018-06-08 2021-11-05 杰克布斯·弗里德里克·唐纳德 摇椅、用于在摇椅内使用的模块化部件以及用于在模块化部件内使用的零件
KR102437990B1 (ko) * 2020-11-09 2022-08-31 주식회사 디에스시동탄 시트 쿠션 프레임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시트프레임 어셈블리
KR102444747B1 (ko) * 2020-11-09 2022-09-19 주식회사 디에스시동탄 시트 트랙 레일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시트프레임 어셈블리
JP7400703B2 (ja) * 2020-11-24 2023-12-19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
CN115520077A (zh) * 2021-06-25 2022-12-27 提爱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乘坐物用座椅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61446A (zh) * 2005-05-13 2006-11-15 株式会社三角工具加工 车座的滑动装置
JP2008068736A (ja) * 2006-09-14 2008-03-27 Mazda Motor Corp 車両の下部車体構造
CN203805727U (zh) * 2014-03-31 2014-09-03 浙江龙生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前后分别升降调节的座椅滑轨
JP2015093525A (ja) * 2013-11-08 2015-05-18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のスライドロック装置
CN105270219A (zh) * 2014-05-26 2016-01-27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车辆座椅
WO2016076352A1 (ja) * 2014-11-12 2016-05-19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
WO2016076318A1 (ja) * 2014-11-11 2016-05-19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
CN106604842A (zh) * 2014-08-30 2017-04-26 株式会社三角工具加工 动力式可调座椅滑动装置以及交通工具用座椅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61446A (zh) * 2005-05-13 2006-11-15 株式会社三角工具加工 车座的滑动装置
JP2008068736A (ja) * 2006-09-14 2008-03-27 Mazda Motor Corp 車両の下部車体構造
JP2015093525A (ja) * 2013-11-08 2015-05-18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のスライドロック装置
CN203805727U (zh) * 2014-03-31 2014-09-03 浙江龙生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前后分别升降调节的座椅滑轨
CN105270219A (zh) * 2014-05-26 2016-01-27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车辆座椅
CN106604842A (zh) * 2014-08-30 2017-04-26 株式会社三角工具加工 动力式可调座椅滑动装置以及交通工具用座椅
WO2016076318A1 (ja) * 2014-11-11 2016-05-19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
WO2016076352A1 (ja) * 2014-11-12 2016-05-19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8020658A (ja) 2018-02-08
JP6761170B2 (ja) 2020-09-23
CN107685659A (zh) 2018-02-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685659B (zh) 乘坐物用座椅
EP2886390B1 (en) Vehicle seat
US10046683B2 (en) Suspension seat back and cushion system having an inner suspension panel
CN101939194B (zh) 用于车辆座椅的系固器
JP5690093B2 (ja) 乗り物用シート構造
KR101332768B1 (ko) 차량 시트
JP6297472B2 (ja) 乗物用シート
WO2011030434A1 (ja) 車両用シート
JP7063287B2 (ja) 車両用シートの乗員保護構造
JP2012136063A (ja) 乗物用シート
US20120274120A1 (en) Webbing adjuster for a seat belt assembly
JP2010132178A (ja) 車両用シートレッグ
US7131702B2 (en) Seated occupant impact-injury minimizing method
CN110884398A (zh) 固定座椅缓冲器
JP2010143438A (ja) ベルトイン・シートバックのフレーム構造および該構造を有する車両用シート
JP6822317B2 (ja) 乗物用シート
JP2018158720A (ja) ハンモック型の懸架体を有するオートバイシートアセンブリ
WO2016181677A1 (ja) シートフレーム及びシートフレームの製造方法
US10576845B2 (en) Vehicle seat
JP2022166896A (ja) 車両後部構造
KR100803041B1 (ko) 차량의 리어시트부의 강도 보강 구조
JP6050294B2 (ja) 車両のシート支持部構造
JP7263937B2 (ja) 乗物用シート
JP7327099B2 (ja) 乗物用シートの振動抑制機構
US11332055B2 (en) Pre-tension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pre-tensioning a backrest and vehicl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