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667712A - 一种墙壁种植动力机械 - Google Patents
一种墙壁种植动力机械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667712A CN107667712A CN201711045751.5A CN201711045751A CN107667712A CN 107667712 A CN107667712 A CN 107667712A CN 201711045751 A CN201711045751 A CN 201711045751A CN 107667712 A CN107667712 A CN 10766771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ll
- dynamic power
- power machine
- fixed
- planting contain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9/00—Cultivation in receptacles, forcing-frames or greenhouses; Edging for beds, lawn or the like
- A01G9/02—Receptacles, e.g. flower-pots or boxes; Glasses for cultivating flowers
- A01G9/022—Pots for vertical horticulture
- A01G9/025—Containers and elements for greening wall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9/00—Cultivation in receptacles, forcing-frames or greenhouses; Edging for beds, lawn or the like
- A01G9/08—Devices for filling-up flower-pots or pots for seedlings; Devices for setting plants or seeds in pots
- A01G9/086—Devices for repotting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9/00—Cultivation in receptacles, forcing-frames or greenhouses; Edging for beds, lawn or the like
- A01G9/08—Devices for filling-up flower-pots or pots for seedlings; Devices for setting plants or seeds in pots
- A01G9/088—Handling or transferring pot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6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agriculture,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industries
- Y02P60/20—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in agriculture, e.g. CO2
- Y02P60/21—Dinitrogen oxide [N2O], e.g. using aquaponics, hydroponics or efficiency measure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Cultivation Receptacles Or Flower-Pots, Or Pots For Seedl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墙壁种植动力机械,包括动力机械本体和种植容器,动力机械本体安装在墙壁外侧;种植容器安装在动力机械本体上并在动力机械的驱动下沿墙壁外侧进行移动,或种植容器固定在墙壁外侧,动力机械本体带动工作人员沿墙壁移动以对种植容器进行管理。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实现了种植容器在墙壁上的便于人工管理,提高了空间利用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植物种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墙壁种植动力机械。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绿化用地越来越紧张,在城市中大力种植绿色植物,是改善居住及生态环境的有效方法之一,现有技术中垂直绿化技术已经在高密度人居环境中应用,主要为在墙壁、阳台、窗台、屋顶和棚架处栽培攀援植物,增加房屋的绿化覆盖率,另外,目前市场上还有用于建筑墙壁上的生态种植槽和生态砌块等,但是这种现有垂直绿化的存在主要问题是:
(1)栽培管理不便,水肥难以得到有效供给,养护不易导致绿化失败;
(2)简单的将植物苗床堆砌在一起,无法大量运用大现有建筑物上。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墙壁种植动力机械,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包括动力机械本体和种植容器,动力机械本体安装在墙壁外侧;种植容器安装在动力机械本体上并在动力机械的驱动下沿墙壁外侧进行移动,或种植容器固定在墙壁外侧,动力机械本体带动工作人员沿墙壁移动以对种植容器进行管理。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楼体墙壁外侧悬挂种植容器,可以将植物移栽至楼体墙壁外侧,通过动力机械本体可以使种植容器在墙壁上移动,也可通过种植机械本体带动工作人员对固定在墙壁上的种植容器进行管理,在城市用地紧张的情况下,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同时在楼体墙壁外侧悬挂种植容器可吸收直射阳光,起到冬暖夏凉的作用,此外有助于城市绿化程度的提高,净化空气,美观环境。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动力机械本体包括:第一支撑架,固定在墙壁外侧;水平移动机构,在第一支撑架上水平移动;至少一组升降机构,至少一组升降机构连接在水平移动机构上;每组所述升降机构上均连接有至少一个所述种植容器。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种植容器通过支撑架和墙壁有效连接,通过水平移动机构的带动,种植容器可以再水平方向上移动,提高了楼体墙壁水平空间的利用率,通过升降机构的使用,种植容器可以方便的在竖直方向上移动,增加了楼体墙壁竖直方向上的空间利用率,通过水平移动机构和升降机构的组合运动,种植容器可在楼体墙壁平面内任意位置移动,增加了种植容器的良好的移动性,便于使用者进行水肥浇灌,当种植容器内种植的蔬菜瓜果类植物时,方便使用者的及时采摘,便于管理,当种植容器需要更换土壤或者种植容器出现损坏时,便于更换维修。
进一步,水平移动机构包括两根第一导轨、移动平台、多组导轮和动力组件;第一导轨水平固定在第一支撑架上,多组导轮旋转设置在移动平台底部,多组导轮滚动连接在两根第一导轨上并沿第一导轨移动;动力组件包括固定在第一支撑架上的第一齿条、固定在移动平台上的第一马达和固定在第一马达输出轴上的第一齿轮,第一齿轮与第一齿条啮合,第一齿条与第一导轨平行。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移动平台上旋转设置的导轮,导轮可以自由的转动,导轮在第一导轨上的移动,带动移动平压可以灵活的运动,通过两根第一导轨固定在支撑架上,导轨更加稳固,使移动平台运动时更加平稳,通过动力组件中马达的带动实现了第一齿轮和第一齿条的良好啮合,为移动平台提供了运动的动力,通过马达的不同转向实现了移动平台的往复运动,便于使用者在不需要栽种植物或采摘蔬菜瓜果时将移动平台放置在圆粒阳台的区域,通过第一齿条和第一导轨的平行,实现了移动平台沿水平运动的稳定性。
进一步,升降机构包括:第二马达、蜗杆、至少一个蜗蜗轮、至少一条丝杠、螺母和限位块;第二马达固定在移动平台上,蜗杆与第二马达输出轴固定连接,蜗杆水平设置在移动平台上且与第一导轨平行;移动平台上设置有至少一条丝杠垂直穿过移动平台并且与移动平台转动连接,丝杠穿过移动平台靠近蜗杆的一端固定有与蜗杆啮合的蜗轮;螺母套设在丝杠的外端并与其旋转连接,种植容器通过限位块旋转套设在螺母上。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第二马达带动蜗杆的转动,有效的将动力传输至至少一个第一蜗轮上,蜗轮蜗杆的传动有效的将马达输出的动力进行了直角转换,通过蜗轮和丝杠一端的固定连接,将马达提供的动力有效的传输至丝杠上,实现丝杠的转动,螺母套设在丝杠的外端,构成了螺母丝杠副,在丝杠转动的时候,螺母实现了竖直方向上的运动,通过种植容器旋转的套设在螺母上,便于操作种植容器的转动,使种植容器中的植物均能有效的接受到阳光进行光合作用,通过限位块的使用,实现了种植容器和螺母在竖直方向上的固定连接,使种植容器之间的竖直间距调节更加简单方便。
进一步,第一支撑架包括连接钢板和至少两组龙骨,连接钢板与墙壁贴合固定,至少两组龙骨与连接钢板固定连接;且至少两组龙骨在同一水平面上,第一导轨同时与至少两组龙骨固定。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连接钢板通过螺栓和墙壁紧密贴合实现了连接钢板的紧固,通过至少两组龙骨与连接钢板的固定连接,为第一导轨以及第一齿条的暗转提供了稳定的支撑结构,通过第一导轨和至少两组龙骨固定,增加了轨道的稳定性,至少两组龙骨在同一水平面上,使得安装在其上的第一导轨能够保持良好的水平度,使得移动平台得运动的时候更加的稳定。
进一步,龙骨为底部开有豁口的方框状架体;且至少一个龙骨的豁口位于同一条水平面上,豁口的两侧分别固定一根第一导轨。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龙骨底部开有豁口,为丝杠的水平移动提供了开阔的空间,丝杠水平方向上移动不受阻碍,通过龙骨豁口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使固定在其上的两根第一导轨具备良好的水平度。
进一步,动力机械本体包括:第二支撑架,第二支撑架固定在墙壁外侧;两根第二导轨,两根第二导轨竖直固定在墙壁上,第二支撑架位于两根第二导轨之间;竖直载人平台,竖直载人平台设置在第二支撑架远离墙壁的一侧并通过多个滚轮滚动连接在两根第二导轨上。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第二支撑架的设置,种植容器可以方便的挂接在第二支撑架上,实现了种植容器在楼体墙壁上的挂接,通过竖直载人平台的设置,人员可以通过竖直载人平台在楼体侧壁上下移动,实现了对挂接在第二支撑架上的种植容器的有效管理,当种植容器需要更换或维修时,操作更加方便。
进一步,竖直载人平台包括载人舱、两个第二齿轮、两个第二齿条、两块上连接板、刹车板和两块下连接板,第二齿条与第二导轨一一对应固定连接并竖直布置,每条第二齿条上啮合有一个第二齿轮;载人舱靠近墙壁的一侧与两块上连接板和两块下连接板的一端固定连接,两块上连接板和两块下连接板的另一端分别与滚轮转动连接,两个第二齿轮通过一齿轮轴旋转连接在两块上连接板之间,刹车板一端和载人舱靠近墙壁的一端转动连接,刹车板的另一端抵接在第二齿条上。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载人舱为中空的六面体,载人舱可以容纳多个人员升降,载人舱通过两块上连接板和两块下连接板与四组滚轮分别相连,通过滚轮在第二导轨的上下移动,实现了载人舱在竖直方向上的上下移动,通过旋转连接在两块上连接板上中部的第二齿轮与第二齿条的啮合,使载人舱在竖直方向上的移动更加平稳,第二齿轮和动力源连接,通过其正转和反转,载人舱可以自由的在竖直方向上向上或者向下运行,通过和载人舱靠近墙壁的一侧设置有刹车板,可以在人员需要停止管理种植容器中的植物时,将载人舱固定在竖直方向上的制定位置,刹车板的使用增加了载人舱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
进一步,第二支撑架包括至少两根竖梁和至少一根横梁,至少两根竖梁沿竖直方向和墙壁固定连接,至少一根横梁和至少两根竖梁垂直固定连接,横梁上固定有挂接钩,挂接钩均布在横梁上,每个挂接钩上挂接一个种植容器。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至少一根横梁通过至少两根竖梁固定在楼体墙壁上,横梁具备更加稳定的强度,使种植容器挂接在横梁上更加稳固,通过多根横梁和竖梁的安装固定,形成一个网状结构,能够覆盖更大面积的楼体墙壁,可以挂接更多的种植容器,在横梁上设置至少一个挂钩,使种植容器可以挂接在横梁上。
进一步,种植容器通过挂架挂接在挂接钩上,种植容器上固定有向其内部输送营养液的营养液输管;种植容器包括种植管或种植碗,种植管为竖直布置且下端封闭的钢管,钢管管壁上开有至少一个种植通孔,种植碗为上端敞口的半球形壳体。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当种植容器主体为种植管时,种植管圆管的管壁上开有至少一个种植孔,为个体不大的植株提供了种植位置,当种植容器主体为种植碗时,种植碗内可以种植个体稍大的植株,也可同时种植多个个体不大的植株,通过营养液输管和种植管或者种植碗连接,可为每个种植管或种植碗内的植株提供水肥等营养物质的补给,使植株能够更好的生长,增强了植株在楼体墙壁外侧的生长能力,通过挂架和种植管或种植碗连接,挂架的一端开设有圆形通孔可以和横梁上的均匀分布的挂接钩连接,实现了植株在楼体侧壁上的均匀布置,挂架挂接在挂接钩上,更换更加容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墙壁种植动力机械的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的墙壁种植动力机械的左视图;
图3为本发明所述的墙壁种植动力机械的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所述的墙壁种植动力机械的竖直载人平台主视图;
图5为本发明所述的墙壁种植动力机械的竖直载人平台左视图;
图6为本发明所述的墙壁种植动力机械的第二支撑架主视图;
图7为本发明所述的墙壁种植动力机械的第二支撑架俯视图;
图8为本发明所述的墙壁种植动力机械的第二支撑架左视图;
图9为本发明所述的墙壁种植动力机械的种植管的前侧视图;
图10为本发明所述的墙壁种植动力机械的种植管的后侧视图;
图11为本发明所述的墙壁种植动力机械的种植碗的前侧视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墙壁,2、种植容器,3、第一导轨,4、移动平台,5、导轮,6、第一齿条,7、第一马达,8、第一齿轮,9、第二马达,10、蜗杆,11、蜗轮,12、丝杠,13、螺母,14、限位块,15、龙骨,16、连接钢板,17、载人舱,18、滚轮,19、第二齿轮,20、第二齿条,21、第二导轨,22、上连接板,23、刹车板,24、下连接板,25、竖梁,26、横梁,27、挂接钩,28、种植管,29、挂架,30、营养液输管,31、种植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墙壁种植动力机械安装在楼体墙壁1的外侧,楼体墙壁1上开设有窗户,墙壁种植动力机械可以将种植容器2输送至窗户外侧,便于使用者进行种植以及日常的植株管理,墙壁种植动力机械包括第一支撑架、水平移动机构和四组升降机构,其中第一支撑架为不锈钢结构构架,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墙壁1的外侧,水平移动机构能够在电机的带动下在第一支撑架上水平运动,四组升降机构和水平移动机构相互连接,四组升降机构上均安装有两个种植容器2,种植容器2内装有用于栽种植株的土壤,土壤中栽种有用于绿化或者可使用的蔬菜植株。
本实施例中的水平移动机构由两根第一导轨3、移动平台4、十个导轮5和动力组件构成,其中,第一导轨3为一段具有一定厚度的长矩形不锈钢钢板,两根第一导轨3焊接在支撑架上,移动平台4为一块不锈钢钢板,不锈钢钢板的平面和水平面相互平行,导轮5由一段圆钢切削而成,圆钢的外圆柱面开有凹槽,凹槽的宽度大于第一导轨3长矩形不锈钢钢板的厚度,导轮5可以在第一导轨3上滚动,十个导轮5通过导轮轴两两安装在移动平台4的底部,每个导轮轴穿过两个固定在移动平台4底部的轴承座,导轮轴和轴承座的连接处安装有轴向卡箍,导轮轴的两端开设有键槽,导轮5的中心开有与导轮轴外径相同的内孔,孔内开有键槽,导轮5和导轮轴通过键固定,导轮5内孔和导轮轴之间过盈配合,导轮轴的两端开有卡箍槽,用于对导轮5进行轴向固定,十个导轮5和五个导轮轴组成五组导轮5组件,五组导轮5组件等距的分布在移动平台4的底部,五组导轮5组件的两端均在同一竖直平面上且和水平面相互垂直;动力组件包括第一齿条6、第一马达7和第一齿轮8,其中其一齿条长度和第一导轨3相同,焊接在支撑架上,且与第一导轨3平行,第一马达7通过马达固定板用螺栓固定在移动平台4上,第一马达7的输出轴垂直于移动平台4,第一齿轮8和马达的输出端通过键连接固定,第一齿轮8和第一齿条6相互啮合,第一齿轮8和第一齿条6上均涂有润滑油。
本实施例中的升降机构包括第二马达9、蜗杆10、四个蜗轮11、四条丝杠12、四个螺母13和八个限位块14;其中第二马达9通过马达连接板用螺栓固定在移动平台4的一端中部,第二马达9的输出轴平行于移动平台4,第二马达9的另一端和蜗杆10固定连接,固定方式为键连接,第二马达9带动蜗杆10转动,蜗杆10的长度和移动平台4的长度相同,蜗杆10的两端均设置有轴承座,蜗杆10的轴线和第一导轨3平行,移动平台4上每两组导轮5组件之间开有一个圆形通孔,共开有四个圆形通孔,四个圆形通孔均匀布置在移动平台4的中部,圆心的连线和第一导轨3平行,每个圆孔上安装有一个滑动轴承座,每个通孔中穿有一条丝杠12,丝杠12垂直于移动平台4,每个丝杠12上端通过键连接安装有一个蜗轮11,蜗轮11和蜗杆10相互啮合,丝杠12的上端蜗轮11的下部处的丝杠12和轴承内圈过盈配合,每条丝杠12上均套设有一段螺母13,螺母13外壁为圆柱状,螺母13上固定有种植容器2。
本实施例中的种植容器2可以是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的锥形桶状壳体,壳体上端直径大于壳体下端直径,壳体的轴线上固定有圆管形状的套筒,套筒套通过固定在螺母13外壁上的限位块与螺母13固定连接,套筒内径和螺母13外圆柱直径相同。
本实施例中的种植容器2还可以是管状种植容器,包括两个种植管28、挂架29和两个营养液输管30,其中种植管28为种植管28为一个一端封闭的钢管,圆管管壁上开有多个植通孔,挂架29为一块钢板,挂架29和螺母13外壁焊接在一起,营养液输管30通过软管和盛有营养液的装置相连。
本实施例中的种植容器2还可以是碗状种植容器,包括八个种植碗31、挂架29和一个个营养液输管30,种植碗31为半球形壳体,开口朝上,每个种植碗31的碗壁上开有营养液输入孔,八个种植的营养液输入孔同时和开有八个营养液输出口的营养液输管30焊合连接,营养液输入口和营养液输出口对齐,挂架29为一块钢板,营养液输管30和挂架29焊合在一起,同时八个种植碗31和挂架29焊合连接,挂架29和螺母13外壁焊接在一起,营养液输管30通过软管和盛有营养液的装置相连。
本实施例中的支撑架包括连接钢板16和三个龙骨15,连接钢板16为一段矩形钢板,钢板和墙壁1之间通过螺栓穿过墙壁1固定连接,三个龙骨15沿同一水平面均布在连接钢板16上,龙骨15和连接钢板16之间焊接固定,龙骨15为底端开有豁口的方框装架体,三个龙骨15的豁口的两侧平面均在同一竖直平面上,两根第一导轨3分别固定在豁口的两侧,第一导轨3和龙骨15的豁口之间焊接固定。
本实施例中的第一马达7和第二马达9均连接在控制系统上,通过控制面板上的控制按钮操控其动作方向。
本实施中的一种墙壁种植动力机械适用于个人家庭用户,其安装位置为每户窗户的外侧,其具体工作过程如下:当用户需要对种植容器2中的植物进行管理时通过操作控制面板上的横向控制按钮控制第一马达7转动,将移动平台4移动至窗户下,通过控制面板上的竖向控制按钮控制第二马达9转动,将固定在螺母13上的种植容器2向上移动至用户可以接触到的操作位置,用户对种植容器2中的植株进行水肥添加或者采摘所种植的成熟的蔬菜,当对植株管理完成后通过竖向控制按钮控制第二马达9转动,将种植容器2向下移动到指定位置,通过控制横向控制按钮控制第一马达7转动,将种植容器2横向移动到远离窗户的位置。
通过本实施例的方案,用户可以方便的操作种植容器2在水平和竖直方向上的位置,提高了窗户外空间的利用率,能够方便的对种植容器2中的植株进行管理,可以根据植株的生长态势进行植株的位置调整,该墙壁种植动力机械可以大量的安装在每个窗户的外侧,操作简单便捷,管理方便,同时起到了绿化环境,净化空气的作用。
对于本实施例中的丝杠12的不同条数,以及每条丝杠12外侧固定有不同数量的种植容器2,对应的可以有更多的实施例。
实施例2:
如图4至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墙壁种植动力机械安装在楼体墙壁1的外侧,楼体墙壁1上没有窗户,该机械包括第二支撑架和竖直载人平台,其中第二支撑架为钢结构构架,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在墙壁1外侧,竖直载人平台安装在第二支撑架的远离墙壁1的一侧。
本实施中的竖直载人平台包括载人舱17、四组滚轮18、两个第二齿轮19、两根第二齿条20、两根第二导轨21、两块上连接板22、刹车板23和两块下连接板24,其中载人舱17为六块钢板焊接而成的中空六面体,载人舱17靠近墙壁1的一侧开设有操作窗口,用于人员通过操作窗口对固定在墙壁1上的种植容器2进行管理,载人舱17的远离墙壁1的一侧开设有人员进出口,人员进出口上安装有舱门,载人舱17靠近墙壁1的一侧焊合有两块上连接板22和两块下连接板24,两块上连接板22和两块下连接板24均为不锈钢板且其另一端分别安装有四组滚轮18,四组滚轮18可在第二导轨21上移动,且四组滚轮18在第二导轨21上上下移动的过程中沿垂直于墙壁1的方向不发生位移,两根第二导轨21固定在墙壁1上,第二齿轮19旋转连接在两块上连接板22的中部,两根第二齿条20分别与两根第二导轨21固定连接,两个第二齿轮19分别和两根第二齿条20相互啮合,两个第二齿轮19上均安装有马达,通过马达转动带动第二齿轮19和第二齿条20啮合,实现载人舱17的上下移动,刹车板23一端和载人舱17靠近墙壁1的一端转动连接,当载人舱17移动到需要管理种植容器2的位置时,将刹车板23的另一端卡在第二齿条20的齿间,即可将载人舱17固定在制定的位置上。
本实施例中的第二支撑架包括三根竖梁25和六根横梁26,三根竖梁25沿竖直方向等距布置且和墙壁1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六横梁26和三竖梁25通过螺栓连接垂直固定,横梁26上固定有若干挂接钩27,若干挂接钩27均布在横梁26上,每个挂钩上挂接一个种植容器2。
本实施例中的墙壁种植动力机械适用于大型集体用户,在无窗户的墙壁1上安装有网格状的第二支撑架,第二支撑架的横梁26上等间距的悬挂着种植容器2,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为:管理人员通过竖直载人平台在楼体墙壁1上下移动,移动到指定位置对种植容器2进行挂接操作或者对种植容器2中的植株进行管理,管理完成后通过竖直载人平台下行离开墙壁1。
通过本实施例,管理人员可以集中悬挂在墙壁1上的种植容器2中的植株进行管理,提高了操作效率,实现了无窗户的墙壁1的大面积墙壁1的绿化种植。
对于本实施例中的不同数量的横梁26和竖梁25的固定连接,可以有更多的不同的实施例。
实施例3:
如图9至10所示,本实施例具有实施例2中的全部特征,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种植容器2为管状种植容器,包括两个种植管28、挂架29和两个营养液输管30,其中种植管28为种植管28为一个一端封闭的钢管,圆管管壁上开有多个植通孔,挂架29为一块钢板,挂架29的一端开有圆形通孔,圆形通孔挂接在挂接钩27上,两个种植管28同时和挂架29焊接在一起,营养液输管30通过软管和盛有营养液的装置相连。
通过本实施例,当种植容器2主体为种植管28时,种植管28圆管的管壁上开有至少一个种植孔,为个体不大的植株提供了种植位置,通过营养液输管30和种植管28连接,可为每个种植管28或种植碗31内的植株提供水肥等营养物质的补给,使植株能够更好的生长,增强了植株在楼体墙壁1外侧的生长能力。
实施例4:
如图11所示,本实施例具有实施例2中的全部特征,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种植容器2为碗状种植容器,包括八个种植碗31、挂架29和一个个营养液输管30,种植碗31为半球形壳体,开口朝上,每个种植碗31的碗壁上开有营养液输入孔,八个种植的营养液输入孔同时和开有八个营养液输出口的营养液输管30焊合连接,营养液输入口和营养液输出口对齐,挂架29为一块钢板,营养液输管30和挂架29焊合在一起,同时八个种植碗31和挂架29焊合连接,挂架29的一端开有圆形通孔,圆形通孔挂接在挂接钩27上,营养液输管30通过软管和盛有营养液的装置相连。
通过本实施例,当种植容器2主体为种植碗31时,种植碗31内可以种植个体稍大的植株,也可同时种植多个个体不大的植株,通过营养液输管30和种植碗31连接,可为每个种植碗31内的植株提供水肥等营养物质的补给,使植株能够更好的生长,增强了植株在楼体墙壁1外侧的生长能力。
对应的本实施例中的种植碗的个数为不同于本实施例中的多个时可以有更多的实施例。
实施例5:
本实施例中的墙壁种植动力机械包括机械本体和种植容器2,动力机械本体安装在墙壁1的外侧,种植容器2安装在动力机械本体上并在动力机械的驱动下沿墙壁1外侧进行水平移动或者竖直移动,或种植容器2固定在墙壁1外侧,动力机械本体带动工作人员沿墙壁1移动以对种植容器2进行管理。
通过本实施例在楼体墙壁外侧悬挂种植容器,可以将植物移栽至楼体墙壁外侧,通过动力机械本体可以使种植容器在墙壁上移动,也可通过种植机械本体带动工作人员对固定在墙壁上的种植容器进行管理,在城市用地紧张的情况下,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同时在楼体墙壁外侧悬挂种植容器可吸收直射阳光,起到冬暖夏凉的作用,此外有助于城市绿化程度的提高,净化空气,美观环境。
实施例6:
本实施例具备实施例1和实施例2所有的特征,本实施例安装在窗户和墙体在同一平面的楼体墙壁1上,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支撑架固定在窗户的下端,第二支撑架固定在第一支撑架的下端无窗户的墙壁1上,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的两侧分别固定有两根第二导轨21,竖直载人平台可以在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的外侧上下移动。
通过本实施例,充分利用了墙壁上所有的空间,当住户不在家中时,通过竖直载人平台可以同时对固定在第一支撑架上和第二支撑架上的种植容器2进行管理,提高了管理效率。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实施例一”、“实施例二”、“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方法、装置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方法、装置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墙壁种植动力机械,其特征在于,包括动力机械本体和种植容器(2),所述动力机械本体安装在所述墙壁(1)外侧;所述种植容器(2)安装在所述动力机械本体上并在所述动力机械本体的驱动下沿所述墙壁(1)外侧进行移动,或所述种植容器(2)固定在所述墙壁(1)外侧,所述动力机械本体带动工作人员沿所述墙壁(1)移动以对所述种植容器(2)进行管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墙壁种植动力机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机械本体包括:
第一支撑架,固定在所述墙壁(1)外侧;
水平移动机构,在所述第一支撑架上水平移动;
至少一组升降机构,至少一组所述升降机构连接在所述水平移动机构上;每组所述升降机构上均连接有至少一个所述种植容器(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墙壁种植动力机械,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移动机构包括两根第一导轨(3)、移动平台(4)、多组导轮(5)和动力组件;所述第一导轨(3)水平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撑架上,多组所述导轮(5)旋转设置在所述移动平台(4)底部,多组所述导轮(5)滚动连接在两根所述第一导轨(3)上并沿所述第一导轨(3)移动;所述动力组件包括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撑架上的第一齿条(6)、固定在所述移动平台(4)上的第一马达(7)和固定在所述第一马达(7)输出轴上的第一齿轮(8),所述第一齿轮(8)与所述第一齿条(6)啮合,所述第一齿条(6)与所述第一导轨(3)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墙壁种植动力机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第二马达(9)、蜗杆(10)、至少一个蜗蜗轮(11)、至少一条丝杠(12)、螺母(13)和限位块(14);所述第二马达(9)固定在所述移动平台(4)上,所述蜗杆(10)与所述第二马达(9)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蜗杆(10)水平设置在所述移动平台(4)上且与所述第一导轨(3)平行;所述移动平台(4)上设置有至少一条丝杠(12)垂直穿过所述移动平台(4)并且与所述移动平台(4)转动连接,所述丝杠(12)穿过所述移动平台(4)靠近所述蜗杆(10)的一端固定有与所述蜗杆(10)啮合的蜗轮(11);所述螺母(13)套设在所述丝杠(12)的外端并与其旋转连接,所述种植容器(2)通过所述限位块(14)旋转套设在所述螺母(13)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一种墙壁种植动力机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架包括连接钢板(16)和至少两组龙骨(15),所述连接钢板(16)与所述墙壁(1)贴合固定,至少两组所述龙骨(15)与所述连接钢板(16)固定连接;且至少两组所述龙骨(15)在同一水平面上,所述第一导轨(3)同时与至少两组所述龙骨(15)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墙壁种植动力机械,其特征在于,所述龙骨(15)为底部开有豁口的方框状架体;且至少一个所述龙骨(15)的豁口位于同一条水平面上,所述豁口的两侧分别固定一根所述第一导轨(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墙壁种植动力机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机械本体包括:
第二支撑架,所述第二支撑架固定在所述墙壁(1)外侧;
两根第二导轨(21),两根所述第二导轨(21)竖直固定在墙壁(1)上,所述第二支撑架位于两根所述第二导轨(21)之间;
竖直载人平台,所述竖直载人平台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架远离墙壁(1)的一侧并通过多个滚轮(18)滚动连接在两根所述第二导轨(21)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一种墙壁种植动力机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载人平台包括载人舱(17)、两个第二齿轮(19)、两个第二齿条(20)、两块上连接板(22)、刹车板(23)和两块下连接板(24),所述第二齿条(20)与所述第二导轨(21)一一对应固定连接并竖直布置,每条所述第二齿条(20)上啮合有一个所述第二齿轮(19);
所述载人舱(17)靠近墙壁(1)的一侧与两块所述上连接板(22)和两块所述下连接板(24)的一端固定连接,两块所述上连接板(22)和两块所述下连接板(24)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滚轮(18)转动连接,两个所述第二齿轮(19)通过齿轮轴旋转连接在两块所述上连接板(22)之间,所述刹车板(23)一端和所述载人舱(17)靠近墙壁(1)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刹车板(23)的另一端抵接在所述第二齿条(20)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一种墙壁种植动力机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架包括至少两根竖梁(25)和至少一根横梁(26),至少两根所述竖梁(25)沿竖直方向和墙壁(1)固定连接,至少一根所述横梁(26)和至少两根所述竖梁(25)垂直固定连接,所述横梁(26)上固定有多个挂接钩(27),所述挂接钩(27)均布在所述横梁(26)上,每个所述挂接钩(27)上挂接一个所述种植容器(2)。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一种墙壁种植动力机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容器(2)通过挂架(29)挂接在所述挂接钩(27)上,所述种植容器(2)上固定有向其内部输送营养液的营养液输管(30);所述种植容器(2)包括种植管(28)或种植碗(31),所述种植管(28)为竖直布置且下端封闭的钢管,所述钢管管壁上开有至少一个种植通孔,所述种植碗(31)为上端敞口的半球形壳体。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1045751.5A CN107667712B (zh) | 2017-10-31 | 2017-10-31 | 一种墙壁种植动力机械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1045751.5A CN107667712B (zh) | 2017-10-31 | 2017-10-31 | 一种墙壁种植动力机械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667712A true CN107667712A (zh) | 2018-02-09 |
CN107667712B CN107667712B (zh) | 2023-06-23 |
Family
ID=611436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1045751.5A Active CN107667712B (zh) | 2017-10-31 | 2017-10-31 | 一种墙壁种植动力机械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7667712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197227A (zh) * | 2018-09-07 | 2019-01-15 | 曾金玉 | 一种墙壁种植动力机械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113266U (zh) * | 1991-11-08 | 1992-08-19 | 李丕熙 | 建筑塔吊操作工自行升降梯 |
AU649579B1 (en) * | 1992-12-11 | 1994-05-26 | Dodd Casparino, Gena | Plant growing apparatus and process |
CN102502460A (zh) * | 2011-11-23 | 2012-06-20 | 博宇(无锡)科技有限公司 | 桅柱式升降工作平台 |
CN103818851A (zh) * | 2014-03-12 | 2014-05-28 | 洛阳佳嘉乐农业产品开发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种植作物的传动升降系统 |
CN105253827A (zh) * | 2015-11-03 | 2016-01-20 | 太仓联洲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气动三维升降操作平台 |
CN207322069U (zh) * | 2017-10-31 | 2018-05-08 | 柏秋 | 一种墙壁种植动力机械 |
-
2017
- 2017-10-31 CN CN201711045751.5A patent/CN107667712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113266U (zh) * | 1991-11-08 | 1992-08-19 | 李丕熙 | 建筑塔吊操作工自行升降梯 |
AU649579B1 (en) * | 1992-12-11 | 1994-05-26 | Dodd Casparino, Gena | Plant growing apparatus and process |
CN102502460A (zh) * | 2011-11-23 | 2012-06-20 | 博宇(无锡)科技有限公司 | 桅柱式升降工作平台 |
CN103818851A (zh) * | 2014-03-12 | 2014-05-28 | 洛阳佳嘉乐农业产品开发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种植作物的传动升降系统 |
CN105253827A (zh) * | 2015-11-03 | 2016-01-20 | 太仓联洲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气动三维升降操作平台 |
CN207322069U (zh) * | 2017-10-31 | 2018-05-08 | 柏秋 | 一种墙壁种植动力机械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197227A (zh) * | 2018-09-07 | 2019-01-15 | 曾金玉 | 一种墙壁种植动力机械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667712B (zh) | 2023-06-2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AU2015217599B2 (en) | Rotatable rack system | |
KR100851847B1 (ko) | 회전식 재배장치 | |
CN206564916U (zh) | 一种建筑物外墙立体循环种植装置 | |
CN207322069U (zh) | 一种墙壁种植动力机械 | |
CN206227173U (zh) | 一种林业育苗装置 | |
WO2014026851A1 (de) | Photobioreaktor zur kultivierung von phototrophen organismen | |
CN207948393U (zh) | 一种新型食用菌培养架 | |
CN101518192A (zh) | 一种植物立体种植系统 | |
CN108184400A (zh) | 一种景观园林深沟施肥装置 | |
KR20130006595U (ko) | 다단 고정회전식 수경재배장치 | |
CN205865321U (zh) | 紫花三叉白芨种植用新型育苗室 | |
CN201491547U (zh) | 一种植物立体种植系统 | |
CN107873308A (zh) | 一种节约水资源的果蔬培育架 | |
WO2021001793A1 (zh) | 植栽装置 | |
CN107667712A (zh) | 一种墙壁种植动力机械 | |
CN104255429A (zh) | 一种单路步进电机推拉型立式无土栽培系统 | |
CN216600977U (zh) | 一种全自动垂直循环农作物种植设备 | |
CN210445203U (zh) | 一种用于水稻育苗的育苗架 | |
CN109863991B (zh) | 一种栽培装置 | |
CN206776193U (zh) | 一种阳台农场立体种植架 | |
CN215648415U (zh) | 悬挂式移动栽培系统 | |
CN214206504U (zh) | 一种多层蔬菜种植装置 | |
CN211832047U (zh) | 智能化立体种植塔 | |
CN203646144U (zh) | 用于种植植物的设备 | |
CN108094294B (zh) | 移动式鱼菜共生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