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667260A - 具有除湿及加湿功能的空气调节器和利用其的除湿制冷及加湿制热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具有除湿及加湿功能的空气调节器和利用其的除湿制冷及加湿制热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667260A CN107667260A CN201680030717.8A CN201680030717A CN107667260A CN 107667260 A CN107667260 A CN 107667260A CN 201680030717 A CN201680030717 A CN 201680030717A CN 107667260 A CN107667260 A CN 10766726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ntioned
- air
- heat exchanger
- module
- moistur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3/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 F24F3/12—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 F24F3/14—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dehumidification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3/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 F24F3/12—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 F24F3/14—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dehumidification
- F24F3/1411—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dehumidification by absorbing or adsorbing water, e.g. using an hygroscopic desiccant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26—Drying gases or vapours
- B01D53/261—Drying gases or vapours by adsorption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0008—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air-humidification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257/00—Components to be removed
- B01D2257/80—Wate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02—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by adsorption, e.g. preparative gas chromatography
- B01D53/04—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by adsorption, e.g. preparative gas chromatography with stationary adsorbents
- B01D53/0454—Controlling adsorption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20—Humid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Central Air Conditioning (AREA)
- Drying Of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在没有中断的情况下,可持续进行除湿或加湿的具有除湿及加湿功能的空气调节器和利用其的除湿制冷剂及加湿制热方法。本发明实施例的具有除湿及加湿功能的空气调节器包括用于执行除湿或加湿的第一模块和与第一模块交替执行除湿或加湿的第二模块。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除湿及加湿功能的空气调节器和利用其的除湿制冷及加湿制热方法,更详细地,在没有中断的情况下,可持续进行除湿或加湿的具有除湿及加湿功能的空气调节器和利用其的除湿制冷及加湿制热方法。
背景技术
通常,商业用建筑物通过空气调节器(AHU)执行制冷制热。而且,为了进行除湿及加湿,需要额外设置当进行制冷时的除湿装置及当进行制热时的加湿装置。
在如上所述的制冷制热装置中,当进行制冷时,因从外部进入的潮湿的空气,潜热负荷会变大,从而存在系统性能降低的问题。
而且,现有技术使用除湿转子,由此,单独进行空气中水分的吸附和脱附,在使水分的吸附达到饱和状态之后使水分脱附,并再次准备吸附的过程中,存在除湿会被终端的问题。
在韩国专利第10-1525849号(发明名称:压缩机及利用其的空气调节器)中公开了空气调节器,上述空气调节器包括:压缩机,用于对制冷剂进行压缩;室外热交换器,用于执行室外空气和制冷剂之间的热交换;室内热交换器,用于执行室内空气和制冷剂之间的热交换;以及膨胀阀,用于对制冷剂进行减压,制冷剂使用氢氟烃。
发明内容
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不使用额外的除湿装置和加湿装置,而是使用涂敷水分吸附剂的热交换器来减少消耗电力,且本发明呈简单结构,从而增加空间使用的具有除湿及加湿功能的空气调节器和利用其的除湿制冷及加湿制热方法。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再一技术问题在于,提供同时实现空气中水分的吸附和脱附,由此,在没有中断的情况下执行除湿及加湿的具有除湿及加湿功能的空气调节器和利用其的除湿制冷及加湿制热方法。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在于,提供当进行制冷时,被除湿的空气向冷水盘管流入,由此减少潜热负荷,且不发生冷凝水,从而无需额外的配管,因此防止性能降低且节减费用的具有除湿及加湿功能的空气调节器和利用其的除湿制冷及加湿制热方法。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并不局限于以上所提及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从以下的记载明确理解未提及的其他技术问题。
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技术问题而提出的本发明提供具有除湿及加湿功能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模块,用于执行除湿或加湿;以及第二模块,与第一模块交替执行除湿或加湿,在上述第一模块或上述第二模块中的一个对所通过的空气中的水分进行吸附的期间,上述第一模块或上述第二模块中的另一个对所吸附的水分执行脱附。上述结构的空气调节器具有如下效果,不使用额外的除湿装置和加湿装置,而是使用涂敷水分吸附剂的热交换器,从而减少消耗电力,且因呈简单结构,从而增加空间使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不使用额外的除湿装置和加湿装置,而是使用涂敷水分吸附剂的热交换器,从而减少消耗电力,且因呈简单结构,从而可增加空间使用。
并且,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本发明具有如下效果,同时进行空气中的水分的吸附和脱附,从而,在没有中断的情况下执行除湿及加湿的效果。
并且,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本发明具有如下效果,当进行制冷时,被除湿的空气向冷水盘管流入,由此减少潜热负荷,且不发生冷凝水,从而无需额外的配管,因此防止性能降低且节减费用。
本发明的效果并不局限于上述效果,而是包括可从本发明的详细说明或发明要求保护范围中所记载的发明的结构推论的所有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具有除湿及加湿功能的空气调节器的简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设置第1-1后端流路及第1-2后端流路用单片挡板和第2-1后端流路及第二2-2后端流路用单片挡板的具有除湿及加湿功能的空气调节器的简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换气除湿制冷方法的空气流路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外气导入除湿制冷方法的空气流路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室内循环除湿制冷方法的空气流路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换气加湿制热方法的空气流路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外气导入加湿制冷方法的空气流路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室内循环加湿制热方法的空气流路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第一模块 20:第二模块
100:室外吸气部 200:室内吸气部
310:第一室外排气口 320:第二室外排气口
400:室内排气口 510:第一热交换器
520:第二热交换器 530:热水箱
540:冷却水箱 610:第一分离装置
615:第1-1后端流路及第1-2后端流路用单片挡板
620:第二分离装置 630:第三分离装置
635:第2-1后端流路及第二2-2后端流路用单片挡板
640:第四分离装置 650:第五分离装置
660:第六分离装置 670:第七分离装置
710:第一阀 720:第二阀
730:第三阀 740:第四阀
800:鼓风机 900:过滤器
1000:冷水盘管 1110:第1-1前端流路
1120:第1-2前端流路 1210:第2-1前端流路
1220:第2-2前端流路 2110:第1-1后端流路
2120:第1-2后端流路 2210:第2-1后端流路
2220:第2-2后端流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具有除湿及加湿功能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模块,用于执行除湿或加湿;以及第二模块,与第一模块交替执行除湿或加湿,在上述第一模块或上述第二模块中的一种对所通过的空气中的水分进行吸附的期间,上述第一模块或上述第二模块中的另一个对所吸附的水分执行脱附,上述第一模块及上述第二模块分别对所通过的空气中的水分交替执行吸附和脱附。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上述具有除湿及加湿功能的空气太解气还可包括:室外吸气部,上述第一模块及上述第二模块能够与空气流路相连接,用于使外部空气流路;第一室外排气口,上述第一模块能够与空气流路相连接或断开连接,用于向室外排出空气;第二室外排气口,上述第二模块能够与空气流路相连接或断开连接,用于向室外排出空气;室内排气口,与上述第一模块或上述第二模块选择性地相连接,用于向室内排出空气;以及室内吸气部,用于向室外或上述第一模块及上述第二模块选择性排出室内的空气。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上述具有除湿及加湿功能的空气太解气还可包括:第1-1前端流路,用于使从上述室外吸气部流入的室外空气通过上述第一模块;第1-2前端流路,用于使从上述室外吸气部流入的室外空气通过上述第二模块;第2-1前端流路,用于使从上述室内吸气部流入的室外空气通过上述第一模块;以及第2-2前端流路,用于使从上述室内吸气部流入的室外空气通过上述第二模块。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上述具有除湿及加湿功能的空气太解气还可包括:第1-1后端流路,用于使通过了上述第一模块的空气通过上述第一室外排气口向室外排出;第1-2后端流路,用于使通过了上述第一模块的空气通过上述室内排气口向室内排出;第2-1后端流路,用于使通过了上述第二模块的空气通过上述第二室外排气口向室外排出;以及第2-2后端流路,用于使通过了上述第二模块的空气通过上述室内排气口向室内排出。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上述具有除湿及加湿功能的空气太解气还可包括:第一分离装置,用于使空气流路连接上述第一模块与上述第一室外排气口或断开连接;第二分离装置,用于使空气流路连接上述第一模块与上述室内排气口或断开连接;第三分离装置,用于使空气流路连接上述第二模块和上述室内排气口或断开连接;以及第四分离装置,用于使空气流路连接上述第二模块与上述第二室外排气口或断开连接。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上述具有除湿及加湿功能的空气太解气还可包括:第五分离装置,用于使空气从室外向上述室外吸气部流入或隔断空气的流入;第六分离装置,用于使空气流路连接上述室内吸气部与上述第一模块和上述第二模块或断开连接;以及第七分离装置,用于使空气从上述室内吸气部向室外排出或隔断空气的排出。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一模块可包括在表面涂敷水分吸附剂的第一热交换器,上述第二模块可包括在表面涂敷水分吸附剂的第二热交换器。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分离装置及上述第二分离装置可由一个单片挡板装置形成,由此选择性形成上述第1-1后端流路或上述第1-2后端流路,上述第三分离装置及上述第四分离装置由一个单片挡板装置形成,由此选择性形成上述第2-1后端流路或上述第2-2后端流路。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可在所通过的空气中的水分分别被在上述第一热交换器及上述第二热交换器吸附表面涂敷的水分吸附剂所吸附的期间,所投入的冷却水执行去除当进行吸附时所产生的吸附热的功能,在被上述水分吸附剂所吸附的水分被脱附的期间,所投入的热水执行对所涂敷的水分吸附剂进行加热的功能。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可在上述第一热交换器对通过上述第一模块的空气进行除湿的期间,上述第二热交换器对所涂敷的水分吸附剂进行加热,在上述第一热交换器对上述所涂敷的水分吸附剂进行加热的期间,上述第二热交换器对通过上述第二模块的空气进行除湿。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上述具有除湿及加湿功能的空气调节器还可包括:热水箱,用于向上述第一热交换器及上述第二热交换器供给热水并回收热水;以及冷却水箱,用于向上述第一热交换器及上述第二热交换器供给冷却水并回收冷却水。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上述热水箱和上述冷却水箱可包括:第一阀,与上述热水箱及上述冷却水箱相连接,用于向上述第一热交换器供给热水或冷却水;第二阀,与上述热水箱及上述冷却水箱相连接,用于向上述第二热交换器供给热水或冷却水;第三阀,与上述热水箱及上述冷却水箱相连接,用于从上述第一热交换器回收热水或冷却水;以及第四阀,与上述热水箱及上述冷却水箱相连接,用于从上述第二热交换器回收热水或冷却水。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在上述具有除湿及加湿功能的空气调节器中,可在从上述室外吸气部或上述室内吸气部向上述第一模块或上述第二模块形成的空气流路形成用于对空气进行净化的过滤器。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上述室内排气口可包括对在上述第一热交换器或上述第二热交换器中被除湿的空气进行冷却的冷水盘管。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在上述具有除湿及加湿功能的空气调节器中,上述第2-1前端流路、上述第2-2前端流路、上述第1-2后端流路及上述第2-2后端流路可包括利用吸气和排气之间的压力差来使空气的流速度及流量上升的鼓风机。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上述具有除湿及加湿功能的空气调节器还可包括控制部,上述控制部使上述第一热交换器及上述第二热交换器交互执行水分的吸附及脱附,并通过控制上述第一分离装置至上述第四分离装置来形成空气流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换气除湿制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a),对上述第一模块形成上述第1-1前端流路和上述第1-1后端流路,向上述第一热交换器投入热水,同时对上述第二模块形成上述第1-2前端流路和上述第2-2后端流路,向上述第二热交换器投入冷却水;步骤(b),被吸附的水分从被加热的上述第一热交换器的水分吸附剂脱附,向上述第1-1前端流路流入的空气向上述第1-1后端流路排出相应水分,同时,向上述第1-2前端流路流入的空气的水分被上述第二热交换器的水分吸附剂吸附,被除湿的相应空气向上述第2-2后端流路流动之后,借助冷水盘管被冷却并被排出;步骤(c),向室外排出在室内向上述室内吸气部流入的空气;步骤(d),对上述第一模块形成上述第1-1前端流路和上述第1-2后端流路,向上述第一热交换器投入冷却水,同时,对上述第二模块形成上述第1-2前端流路和上述第2-1后端流路,向第二热交换器投入热水;步骤(e),向上述第1-1前端流路流入的空气的水分被上述第一热交换器的水分吸附剂吸附,被除湿的相应空气向上述第1-2后端流路流动之后,借助冷水盘管冷却并被排出,同时,被吸附的水分从被加热的上述第二热交换器的水分吸附剂脱附,向上述第1-2前端流路流入的空气向上述第2-1后端流路排出相应水分;以及步骤(f),向室外排出在室内向上述室内吸气部流入的空气,依次反复执行上述步骤(a)至上述步骤(f)。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室内循环除湿制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a),对上述第一模块形成上述第2-1前端流路和上述第1-1后端流路,向上述第一热交换器投入热水,同时,对上述第二模块形成上述第2-2前端流路和上述第2-2后端流路,向上述第二热交换器投入冷却水;步骤(b),被吸附的水分从被加热的上述第一热交换器的水分吸附剂脱附,向上述第2-1前端流路流入的空气向上述第1-1后端流路排出相应水分,同时,向上述第2-2前端流路流入的空气的水分被上述第二热交换器的水分吸附剂吸附,被除湿的相应空气向上述第2-2后端流路流动之后,借助冷水盘管冷却并被排出;步骤(c),在室内,向上述空气吸气部流入的空气再次向上述第2-1前端流路及上述第2-2前端流路移动;步骤(d),对上述第一模块,形成上述第2-1前端流路和上述第1-2后端流路,向上述第一热交换器投入冷却水,同时,对上述第二模块形成上述第2-2前端流路和上述第2-1后端流路,向上述第二热交换器投入热水;步骤(e),向上述第2-1前端流路流入的空气的水分被上述第一热交换器的水分吸附剂吸附,被除湿的相应空气向上述第1-2后端流路流动之后,借助冷水盘管冷却并被排出,同时,被吸附的水分从被加热的上述第二热交换器的水分吸附剂脱附,向上述第2-2前端流路流入的空气向上述第2-1后端流路排出相应水分;以及步骤(f),在室内,向上述室内吸气部流入的空气再次向上述第2-1前端流路及上述第2-2前端流路移动。依次反复执行上述步骤(a)至上述步骤(f)。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换气加湿制热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a),对上述第一模块形成上述第1-1前端流路和上述第1-1后端流路,向上述第一热交换器投入冷却水,同时,对上述第二模块形成上述第1-2前端流路和上述第2-2后端流路,向上述第二热交换器投入热水;步骤(b),向上述第1-1前端流路流入的空气的水分被上述第一热交换器的水分吸附剂吸附,去除水分的相应空气向上述第1-1后端流路排出,同时,向上述第1-2前端流路流入的空气借助上述第二交换机被加热,相应空气借助从被加热的上述第二热交换器的水分吸附剂脱附的水分加湿并向上述第2-2后端流路排出;步骤(c),向室外排出在室内向上述室内吸气部流入的空气;步骤(d),对上述第一模块形成上述第1-1前端流路和上述第1-2后端流路,向上述第一热交换器投入热水,同时,对上述第二模块形成上述第1-2前端流路和上述第2-1后端流路,向上述第二热交换器投入冷却水;步骤(e),向上述第1-1前端流路流入的空气借助上述第一热交换器被加热,相应空气借助从被加热的上述第一热交换器的水分吸附剂脱附的水分加湿并向上述第1-2后端流路排出,同时,向上述第1-2前端流路流入的空气的水分被上述第二热交换器的水分吸附剂吸附,去除水分的相应空气向上述第2-1后端流路排出;以及步骤(f),向室外排出在室内向上述室内吸气部流入的空气,依次反复执行上述步骤(a)至上述步骤(f)。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室内循环加湿制热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a),对上述第一模块形成上述第2-1前端流路和第1-1后端流路,向上述第一热交换器投入冷却水,同时,对上述第二模块形成上述第2-2前端流路和上述第2-2后端流路,向上述第二热交换器投入热水;步骤(b),向上述第2-1前端流路流入的空气的水分被上述第一热交换器的水分吸附剂吸附,去除水分的相应空气向上述第1-1后端流路排出,同时,向上述第2-2前端流路流入的空气借助上述第二热交换器被加热,相应空气借助从被加热的上述第二热交换器的水分吸附剂脱附的水分被加湿并向上述第2-2后端流路排出;步骤(c),在室内,向上述室内吸气部流入的空气再次向上述第2-1前端流路及上述第2-2前端流路移动;步骤(d),对上述第一模块形成上述第2-1前端流路和上述第1-2后端流路,向上述第一热交换器投入热水,同时,对上述第二模块形成上述第2-2前端流路和上述第2-1后端流路,向上述第二热交换器投入冷却水;步骤(e),向上述第2-1前端流路流入的空气借助上述第一热交换器被加热,相应空气借助从上述第一热交换器的水分吸附剂脱附的水分被加湿并向第1-2后端流路排出,同时,向上述第2-2前端流路流入的空气的水分被上述第二热交换器的水分吸附剂吸附,去除水分的相应空气向上述第2-1后端流路排出;以及步骤(f),在室内,向上述室内吸气部流入的空气再次向上述第2-1前端流路及上述第2-2前端流路移动,依次反复执行上述步骤(a)至上述步骤(f)。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但是,本发明可体现为多种不同形态,因此,本发明并不局限于在此说明的实施例。而且,为了准确地对本发明进行说明,在图中省略与说明无关的部分,在整个说明书中,对类似的部分赋予类似的附图标记。
在整个说明书中,当一个部分与另一部分“连接(联接、接触、结合)”时,这不仅包括“直接连接”的情况,而且还包括在中间隔着其他部件“间接连接”的情况。并且,当一个部分“包括”另一个结构要素时,只要没有特殊反对的记载,则意味着还可包括其他结构要素,而并非意味着排除其他结构要素。
在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仅用于说明特定实施例,而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只要在文迈上没有明确记载,则单数的表现包括多数的表现。在本说明书中,“包括”或“具有”等术语是指定说明书上记载的特定、数字、步骤、动作、结构要素、部件或这些的组合的存在,而并非预先排除其他特征或数字、步骤、动作、结构要素、部件或这些组合的存在或附加可能性。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以下,明确指出冷却水执行去除水分吸附剂的发热的功能,冷水被投入到冷水盘管1000并执行对通过冷水盘管1000的空气进行冷却的功能的区别。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具有除湿及加湿功能的空气调节器的简图。
如图1所示,具有除湿及加湿功能的空气调节器可包括:第一模块10,用于执行除湿或加湿;以及第二模块20,用于与第一模块10交替执行除湿或加湿,在对通过第一模块10或第二模块20中的一个的空气中的水分执行吸附的期间,第一模块10或第二模块20中的另一个可对所吸附的水分进行脱附。
第一模块10及第二模块20可分别对所通过的空气中的水分交替执行吸附和脱附。
由此,第一模块10和第二模块20可被一个系统控制。
具有除湿及加湿功能的空气调节器还可包括:室外吸气部100,上述第一模块10及上述第二模块20可以与空气流路相连接,用于使外部空气流路;第一室外排气口310,上述第一模块10可以与空气流路相连接或断开连接,用于向室外排出空气;第二室外排气口320,上述第二模块20可以与空气流路相连接或断开连接,用于向室外排出空气;室内排气口,与上述第一模块10或上述第二模块20选择性地相连接,用于向室内排出空气;以及室内吸气部200,用于向室外或上述第一模块10及上述第二模块20选择性排出室内的空气。
具有除湿及加湿功能的空气调节器还可包括:第1-1前端流路1110,用于使从上述室外吸气部100流入的室外空气通过上述第一模块10;第1-2前端流路1120,用于使从上述室外吸气部100流入的室外空气通过上述第二模块20;第2-1前端流路1210,用于使从上述室内吸气部200流入的室外空气通过上述第一模块10;以及第2-2前端流路1220,用于使从上述室内吸气部200流入的室外空气通过上述第二模块20。
具有除湿及加湿功能的空气调节器还可包括:第1-1后端流路2110,用于使通过了上述第一模块10的空气通过上述第一室外排气口310向室外排出;第1-2后端流路2120,用于使通过了上述第一模块10的空气通过上述室内排气口400向室内排出;第2-1后端流路2210,用于使通过了上述第二模块20的空气通过上述第二室外排气口320向室外排出;以及第2-2后端流路2220,用于使通过了上述第二模块20的空气通过上述室内排气口400向室内排出。
具有除湿及加湿功能的空气调节器还可包括:第一分离装置610,用于使空气流路连接上述第一模块10与上述第一室外排气口310或断开连接;第二分离装置620,用于使空气流路连接上述第一模块10与上述室内排气口或断开连接;第三分离装置630,用于使空气流路连接上述第二模块20和上述室内排气口400或断开连接;以及第四分离装置640,用于使空气流路连接上述第二模块20与上述第二室外排气口320或断开连接。
具有除湿及加湿功能的空气调节器还可包括:第五分离装置650,用于使空气从室外向上述室外吸气部100流入或隔断空气的流入;第六分离装置660,用于使空气流路连接上述室内吸气部200与上述第一模块10和上述第二模块20或断开连接;以及第七分离装置670,用于使空气从上述室内吸气部向室外排出或隔断空气的排出。
第一分离装置610、第二分离装置620、第三分离装置630及第四分离装置640可由挡板构成。
并且,第五分离装置650、第六分离装置660及第七分离装置670可由挡板构成。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各个分离装置可由挡板构成,但是并不局限于此。还可使用可连接及断开空气流路的百叶窗、百叶窗格栅等。
第一模块10包括在表面涂敷水分吸附剂的第一热交换器510,第二模块20包括在表面涂敷水分吸附剂的第二热交换器520。
可在所通过的空气中的水分分别被在上述第一热交换器510及上述第二热交换器520吸附表面涂敷的水分吸附剂所吸附的期间,所投入的冷却水执行去除当进行吸附时所产生的吸附热的功能,在被上述水分吸附剂所吸附的水分被脱附的期间,所投入的热水执行对所涂敷的水分吸附剂进行加热的功能。
水分吸附剂可在进行吸附的过程中产生热量,通过向各个热交换器投入冷却水来去除上述吸附热量,从而可使除湿效率极大化。
水分吸附剂可具有如下性质,当温度低时,水分吸附剂对水进行吸附,当温度高时,因水分的动能上升,而是水分脱附。
水分吸附剂需要具有的性能可以为高的吸附性及低的再生温度。
吸附性高才可使再生/除湿循环周围变长,再生温度低才可使水分吸附剂的加热部结果简单化。
上述水分吸附剂可适用沸石、硅胶、氧化铝,但并不局限于此,优选地,适用沸石或硅胶。
硅胶为形成由多个小孔相连接而成的网组织,在之间填充作为溶剂的水等的被固话的非结晶型粒子,因硅胶的表面积大,从而具有卓越的吸水性能。
沸石为作为碱金属及碱土金属的硅酸铝水合物的矿物的总称,在结晶结构方面,各个原子的结合松弛,因此,即使通过高热使填充孔的水分释放也能够维持结合结构,因此具有可吸附水分及微粒物质的特性。
而且,通过浸(Dip)涂方法将热交换器浸泡在水分吸附剂液体之后,对相应热交换器进行干燥,并通过在200~500℃的温度条件下进行塑性的过程,水分吸附剂可涂敷于热交换器,但是并不局限于上述方法。
在第一热交换器510对通过第一模块10的空气进行除湿的期间,第二热交换器520对所涂敷的水分吸附剂进行加热,在第一热交换器510对所涂敷的水分吸附剂进行加热的期间,第二热交换器520可对通过第二模块20进行除湿。
在所流入的空气经过被加热的水分吸附剂周围时,相应空气会被加热,从而可执行制热。
具有除湿及加湿功能的空气调节器还可包括:热水箱530,用于向上述第一热交换器510及上述第二热交换器520供给热水并回收热水;以及冷却水箱540,用于向上述第一热交换器510及上述第二热交换器520供给冷却水并回收冷却水。
热水箱530可储存从锅炉等装置生成的热水,热水箱530能够以与发热装置形成为一体的方式供给热水。
冷却水箱540可储存从冷却装置等中生成的冷却水,冷却水箱540可以与冷却装置形成为一体的方式供给冷却水。
热水箱530和冷却水箱540可包括:第一阀710,与上述热水箱530及上述冷却水箱540相连接,用于向上述第一热交换器510供给热水或冷却水;第二阀720,与上述热水箱530及上述冷却水箱540相连接,用于向上述第二热交换器520供给热水或冷却水;第三阀730,与上述热水箱530及上述冷却水箱540相连接,用于从上述第一热交换器510回收热水或冷却水;以及第四阀740,与上述热水箱530及上述冷却水箱540相连接,用于从上述第二热交换器520回收热水或冷却水。
第一阀710、第二阀720、第三阀730及第四阀740可由三通阀构成。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各个阀可由三通阀构成,但并不局限于此。
在具有除湿及加湿功能的空气调节器中,可在从上述室外吸气部100或上述室内吸气部200向上述第一模块10或上述第二模块20形成的空气流路形成用于对空气进行净化的过滤器900。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在从室外吸气部100或室内吸气部200形成至第一模块10或第二模块20的空气流路形成过滤器900,但并不局限于此。上述过滤器900可设置于第1-1前端流路1110、第1-2前端流路1120、第2-1前端流路1210、第2-2前端流路1220、第1-1后端流路2110、第1-2后端流路2120、第2-1后端流路2210及第2-2后端流路2220上的能够对空气进行净化的位置。
室内排气口400还可包括对在第一热交换器510或第二热交换器520中进行除湿的空气的冷水盘管1000。
本发明可包括向冷水盘管1000供给冷水的额外的槽。向上述冷水盘管1000供给冷水的槽可储存从冷却装置等中生成的冷却水,也能够以与冷却装置形成为一体的方式供给冷水。
冷水盘管1000仅可在除湿制冷模式中运行,而可以不在加湿制热模式中运行。冷水盘管1000可由蒸发器等装置代替。
在冷水盘管1000中发生空气冷却的情况下,在空气的水分到达冷水盘管1000之前被除湿,因此不会产生潜热负荷,从而可防止冷水盘管1000的性能降低,且不会发生冷凝水,因此无需对冷凝水进行干燥的额外的配管,从而可节减费用。
第2-1前端流路1210、第2-2前端流路1220、第1-2后端流路2120及第2-2后端流路可包括利用吸气和排气之间的压力差来使空气的流速及流量上升的鼓风机800。
在第2-1前端流路1210及第2-2前端流路1220中的鼓风机800位于室内吸气部200,相应鼓风机800可使从室内流入并向室外排出的空气的流速及流量上升。
具有除湿及加湿功能的空气调节器还可包括控制部,上述控制部使上述第一热交换器510及上述第二热交换器520交互执行水分的吸附及脱附,并通过控制上述第一分离装置610至上述第四分离装置640来形成空气流路。而且,控制部可对第五分离装置至第七分离装置进行控制。
并且,控制部可进行如下控制,向第一热交换器510及第二热交换器520选择性投入热水和冷却水并从其排出,当进行吸收水分的除湿时进行制冷,当进行脱附水分的制热时进行制热。
而且,控制部与各个结构要素的传感器相连接,从而,当进行除湿制冷或加湿制热时,可自动控制所需要的湿度、温度等。
上述控制部可以为安装有微控制器或DSP等的处理器芯的嵌入式系统。由此,能够以对除湿制冷或加湿制热最优的方式提高可靠性和性能。或者控制部可利用作为内置于特定硬件装置的只读存储器或闪存的软件的固件。只是,控制部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
图2为设置有本发明实施例的第1-1后端流路及第1-2后端流路用单片挡板615和第2-1后端流路及第二2-2后端流路用单片挡板635的具有除湿及加湿功能的空气调节器的简图。
如图2所示,第一分离装置610及第二分离装置620由一个单片挡板装置构成,由此选择性形成第1-1后端流路2110或第1-2后端流路2120,第三分离装置630及第四分离装置640由一个单片挡板装置构成,由此选择性形成第2-1后端流路2210或第2-2后端流路2220。
若第1-1后端流路及第1-2后端流路用单片挡板615隔断第一室外排气口310,则会形成第1-2后端流路2120,若隔断从第一热交换器510至室内排气口400的流路,则会形成第1-1后端流路2110。
若第2-1后端流路及第二2-2后端流路用单片挡板635隔断第二室外排气口320,则会形成第2-2后端流路2220,若隔断从第二热交换器520至室内排气口的流路,则会形成第2-1后端流路2210。
以下,说明利用具有除湿及加湿功能的空气调节器的除湿制冷方法及加湿制热方法。
以下,在下端形成前端流路和后端流路时,各个分离装置以可变的方式开封或封闭来对空气的流路进行开通知,在没有对其的单独说明的情况下,若形成前端流路和后端流路,则会开放或封闭上述各个分离装置。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换气除湿制冷方法的空气流路的示意图。
第一,如图3的(a)所示,可对第一模块10形成第1-1前端流路1110和第1-1后端流路2110,向第一热交换器510投入热水,同时,对第二模块20形成第1-2前端流路1120和第2-2后端流路2220,向第二热交换器520投入冷却水。
第二,被吸附的水分从被加热的上述第一热交换器510的水分吸附剂脱附,可向上述第1-1前端流路1110流入的空气向上述第1-1后端流路2110排出相应水分,同时,向上述第1-2前端流路1120流入的空气的水分被上述第二热交换器520的水分吸附剂吸附,被除湿的相应空气向上述第2-2后端流路2220流动之后,借助冷水盘管1000被冷却并被排出(参照图3的(a))。
第三,向室外排出在室内向上述室内吸气部200流入的空气(参照图3的(a))。
第四,如图3的(b)所示,可对上述第一模块10形成上述第1-1前端流路1110和上述第1-2后端流路2120,向上述第一热交换器510投入冷却水,同时,对上述第二模块20形成上述第1-2前端流路1120和上述第2-1后端流路2210,向第二热交换器520投入热水。
第五,向上述第1-1前端流路1110流入的空气的水分被上述第一热交换器510的水分吸附剂吸附,被除湿的相应空气向上述第1-2后端流路2120流动之后,借助冷水盘管1000冷却并被排出,同时,被吸附的水分从被加热的上述第二热交换器520的水分吸附剂脱附,向上述第1-2前端流路1120流入的空气向上述第2-1后端流路2210排出相应水分(参照图3的(b))。
第六,可向室外排出在室内向室内系内吸气部200流入的空气(参照图3的(b))。
上述各个步骤可依次反复执行。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外气导入除湿制冷方法的空气流路的示意图。
如图4所示,在上述换气除湿制冷方法中,去除向室外排出在室内向室内吸气部200流入的空气的上述第三及第六步骤,由此,可执行若不在室内向室外排出空气,则室外的空气被除湿及被冷却,从而仅向室内流入的外气导入除湿制冷方法。
外气导入除湿制冷方法可在室内的空气向朝向建筑物的窗户等的其他流路排出,而并非向朝向室内吸气部200的流路排出。
若在一个热交换器中执行水分的吸附,则同时在另一个热交换器发生水分的脱附,可具有排出冷却水且投入热水或者排出热水且投入冷却水的中间步骤。当进行制冷时,向一个热交换器投入热水并使水分脱附之后排出热水,当投入冷却水并达到可进行除湿制冷的状态时,可变更空气的流路。只是,上述步骤仅是在热交换器中持续执行除湿制冷并进行的中间步骤,因此,可维持连续执行除湿制冷的本发明的效果。以下的除湿制冷方法也相同。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室内循环除湿制冷方法的空气流路的示意图。
第一,如图5的(a)所示,可对上述第一模块10形成上述第2-1前端流路1210和上述第1-1后端流路2110,向上述第一热交换器510投入热水,同时,对上述第二模块20形成上述第2-2前端流路1220和上述第2-2后端流路2220,向上述第二热交换器520投入冷却水。
第二,被吸附的水分从被加热的上述第一热交换器510的水分吸附剂脱附,可向上述第2-1前端流路1210流入的空气向上述第1-1后端流路2110排出相应水分,同时,向上述第2-2前端流路1220流入的空气的水分被上述第二热交换器520的水分吸附剂吸附,被除湿的相应空气向上述第2-2后端流路2220流动之后,借助冷水盘管1000冷却并被排出(参照图5的(a))。
第三,可在室内,向上述空气吸气部200流入的空气再次向上述第2-1前端流路1210及上述第2-2前端流路1220移动(参照图5的(a))。
第四,如图5的(b)所示,可对上述第一模块10形成上述第2-1前端流路1210和上述第1-2后端流路2120,向上述第一热交换器510投入冷却水,同时,对上述第二模块20形成上述第2-2前端流路1220和上述第2-1后端流路2210,向上述第二热交换器520投入热水.
第五,可向上述第2-1前端流路1210流入的空气的水分被上述第一热交换器510的水分吸附剂吸附,被除湿的相应空气向上述第1-2后端流路2120流动之后,借助冷水盘管1000冷却并被排出,同时,被吸附的水分从被加热的上述第二热交换器520的水分吸附剂脱附,向上述第2-2前端流路1220流入的空气向上述第2-1后端流路2210排出相应水分(参照图5的(b))。
第六,可在室内,向上述室内吸气部200流入的空气再次向上述第2-1前端流路1210及上述第2-2前端流路1220移动(参照图5的(b))。
上述各个步骤可依次反复执行。
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换气加湿制热方法的空气流路的示意图。
第一,如图6的(a)所示,可对上述第一模块10形成上述第1-1前端流路1110和上述第1-1后端流路2110,向上述第一热交换器510投入冷却水,同时,对上述第二模块20形成上述第1-2前端流路1120和上述第2-2后端流路2220,向上述第二热交换器520投入热水.
第二,可向上述第1-1前端流路1110流入的空气的水分被上述第一热交换器510的水分吸附剂吸附,去除水分的相应空气向上述第1-1后端流路2110排出,同时,向上述第1-2前端流路1120流入的空气借助上述第二交换机520被加热,相应空气借助从被加热的上述第二热交换器520的水分吸附剂脱附的水分加湿并向上述第2-2后端流路排出(参照图6的(a))。
第三,可向室外排出在室内向上述室内吸气部200流入的空气(参照图6的(a))。
第四,如图6的(b)所示,可对上述第一模块10形成上述第1-1前端流路1110和上述第1-2后端流路2120,向上述第一热交换器510投入热水,同时,对上述第二模块20形成上述第1-2前端流路1120和上述第2-1后端流路2210,向上述第二热交换器520投入冷却水。
第五,可向上述第1-1前端流路1110流入的空气借助上述第一热交换器510被加热,相应空气借助从被加热的上述第一热交换器510的水分吸附剂脱附的水分加湿并向上述第1-2后端流路1120排出,同时,向上述第1-2前端流路流入的空气的水分被上述第二热交换器520的水分吸附剂吸附,去除水分的相应空气向上述第2-1后端流路2210排出(参照图6的(b))。
第六,可向室外排出在室内向上述室内吸气部200流入的空气(参照图6的(b))。
上述各个步骤可依次反复执行。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外气导入加湿制热方法的空气流路的示意图。
如图7所示,在上述换气加湿制热方法中,去除向室外排出在室内向室内吸气部200流入的空气的上述第三及第六步骤,由此,可执行若不在室内向室外排出空气,则室外的空气被加湿及被冷却,从而仅向室内流入的外气导入加湿制热方法。
外气导入加湿制热方法可用于加湿制热初期,在短期内需要加湿制热效果的情况。
若在一个热交换器中执行水分的吸附,则同时在另一个热交换器发生水分的脱附,可具有排出冷却水且投入热水或者排出热水且投入冷却水的中间步骤。当进行制热时,向一个热交换器投入热水并使水分脱附之后排出热水,当投入冷却水并达到可进行加湿制热的状态时,可变更空气的流路。只是,上述步骤仅是在热交换器中持续执行加湿制热并进行的中间步骤,因此,可维持连续执行加湿制热的本发明的效果。以下的加湿制热方法也相同。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室内循环加湿制热方法的空气流路的示意图。
第一,如图8的(a)所示,可对上述第一模块10形成上述第2-1前端流路1210和第1-1后端流路2110,向上述第一热交换器510投入冷却水,同时,对上述第二模块20形成上述第2-2前端流路1220和上述第2-2后端流路2220,向上述520投入热水。
第二,可向上述第2-1前端流路1210流入的空气的水分被上述第一热交换器510的水分吸附剂吸附,去除水分的相应空气向上述第1-1后端流路2110排出,同时,向上述第2-2前端流路1220流入的空气借助上述第二热交换器520被加热,相应空气借助从被加热的上述第二热交换器520的水分吸附剂脱附的水分被加湿并向上述第2-2后端流路排出(参照图8的(a))。
第三,可在室内,向上述室内吸气部200流入的空气再次向上述第2-1前端流路1210及上述第2-2前端流路1220移动(参照图8的(a))。
第四,如图8的(b)所示,可对上述第一模块10形成上述第2-1前端流路1210和上述第1-2后端流路2120,向上述第一热交换器510投入热水,同时,对上述第二模块20形成上述第2-2前端流路1220和上述第2-1后端流路2210,向上述第二热交换器520投入冷却水。
第五,可向上述第2-1前端流路1210流入的空气借助上述第一热交换器510被加热,相应空气借助从上述第一热交换器510的水分吸附剂脱附的水分被加湿并向第1-2后端流路排出,同时,向上述第2-2前端流路1220流入的空气的水分被上述第二热交换器520的水分吸附剂吸附,去除水分的相应空气向上述第2-1后端流路2210排出(参照图8的(b))。
第六,可在室内,向上述室内吸气部200流入的空气再次向上述第2-1前端流路1210及上述第2-2前端流路移动1220(参照图8的(b))。
上述各个步骤可依次反复执行。
上述本发明的说明用于例示,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变更本发明的技术思想或技术特征的情况下可容易将本发明变更为其他具体形态。因此,以上述技术的实施例在所有方面仅是例示性实施例,而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例如,单一型的各个结构要素可被分散实施,同样,分散说明的结构要素能够以结合形态实施。
本发明的范围呈现在后述的发明要求保护范围,从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的含义、范围及其等同概念导出的所有变更或变形的形态均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Claims (20)
1.一种具有除湿及加湿功能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
包括:
第一模块,用于执行除湿或加湿;以及
第二模块,与第一模块交替执行除湿或加湿,
在上述第一模块或上述第二模块中的一个对所通过的空气中的水分进行吸附的期间,上述第一模块或上述第二模块中的另一个对所吸附的水分执行脱附,
上述第一模块及上述第二模块分别对所通过的空气中的水分交替执行吸附和脱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除湿及加湿功能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室外吸气部,上述室外吸气部的空气流路与上述第一模块及上述第二模块相连接,用于使外部空气流入;
第一室外排气口,用于对上述第一模块和空气流路进行连接或断开,用于向室外排出空气;
第二室外排气口,用于对上述第二模块和空气流路进行连接或断开,用于向室外排出空气;
室内排气口,选择性地与上述第一模块或上述第二模块相连接,用于向室内排出空气;以及
室内吸气部,用于向室外或上述第一模块及上述第二模块选择性地排出室内的空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除湿及加湿功能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1-1前端流路,用于使从上述室外吸气部流入的室外空气通过上述第一模块;
第1-2前端流路,用于使从上述室外吸气部流入的室外空气通过上述第二模块;
第2-1前端流路,用于使从上述室内吸气部流入的室内空气通过上述第一模块;以及
第2-2前端流路,用于使从上述室内吸气部流入的室内空气通过上述第二模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除湿及加湿功能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1-1后端流路,用于使通过了上述第一模块的空气通过上述第一室外排气口向室外排出;
第1-2后端流路,用于使通过了上述第一模块的空气通过上述室内排气口向室内排出;
第2-1后端流路,用于使通过了上述第二模块的空气通过上述第二室外排气口向室外排出;以及
第2-2后端流路,用于使通过了上述第二模块的空气通过上述室内排气口向室内排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除湿及加湿功能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分离装置,用于使上述第一模块与上述第一室外排气口之间的空气流路连接或断开;
第二分离装置,用于使上述第一模块与上述室内排气口之间的空气流路连接或断开;
第三分离装置,用于使上述第二模块与上述室内排气口之间的空气流路连接或断开;以及
第四分离装置,用于使上述第二模块与上述第二室外排气口之间的空气流路连接或断开。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除湿及加湿功能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五分离装置,用于使空气从室外向上述室外吸气部流入或阻断空气的流入;
第六分离装置,用于使上述室内吸气部与上述第一模块和上述第二模块之间的空气流路连接或断开;以及
第七分离装置,用于使空气从上述室内吸气部向室外排出或阻断空气的排出。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除湿及加湿功能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分离装置及上述第二分离装置由一个单片挡板装置形成,由此选择性地形成上述第1-1后端流路或上述第1-2后端流路,上述第三分离装置及上述第四分离装置由一个单片挡板装置形成,由此选择性地形成上述第2-1后端流路或上述第2-2后端流路。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除湿及加湿功能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模块包括在表面涂敷有水分吸附剂的第一热交换器,
上述第二模块包括在表面涂敷有水分吸附剂的第二热交换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具有除湿及加湿功能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通过的空气中的水分分别被在上述第一热交换器及上述第二热交换器表面所涂敷的水分吸附剂吸附的期间,所投入的冷却水执行去除当进行吸附时所产生的吸附热量的功能,在被上述水分吸附剂所吸附的水分被脱附的期间,所投入的热水执行对所涂敷的水分吸附剂进行加热的功能。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具有除湿及加湿功能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第一热交换器对通过上述第一模块的空气进行除湿的期间,上述第二热交换器对所涂敷的水分吸附剂进行加热,
在上述第一热交换器对上述所涂敷的水分吸附剂进行加热的期间,上述第二热交换器对通过上述第二模块的空气进行除湿。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具有除湿及加湿功能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热水箱,用于向上述第一热交换器及上述第二热交换器供给热水并回收热水;以及
冷却水箱,用于向上述第一热交换器及上述第二热交换器供给冷却水并回收冷却水。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具有除湿及加湿功能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阀,与上述热水箱及上述冷却水箱相连接,用于向上述第一热交换器供给热水或冷却水;
第二阀,与上述热水箱及上述冷却水箱相连接,用于向上述第二热交换器供给热水或冷却水;
第三阀,与上述热水箱及上述冷却水箱相连接,用于从上述第一热交换器回收热水或冷却水;以及
第四阀,与上述热水箱及上述冷却水箱相连接,用于从上述第二热交换器回收热水或冷却水。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具有除湿及加湿功能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过滤器,上述过滤器形成在从上述室外吸气部或上述室内吸气部朝向上述第一模块或上述第二模块形成的空气流路上,用于对空气进行净化。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具有除湿及加湿功能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室内排气口包括对在上述第一热交换器或上述第二热交换器中被除湿的空气进行冷却的冷水盘管。
15.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具有除湿及加湿功能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2-1前端流路、上述第2-2前端流路、上述第1-2后端流路及上述第2-2后端流路包括利用吸气与排气之间的压力差来使空气的流速及流量上升的鼓风机。
16.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具有除湿及加湿功能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控制部,上述控制部使上述第一热交换器及上述第二热交换器交互执行水分的吸附及脱附,并通过控制上述第一分离装置至上述第四分离装置来形成空气流路。
17.一种换气除湿制冷方法,利用权利要求8所述的具有除湿及加湿功能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
包括:
步骤(a),对上述第一模块形成上述第1-1前端流路和上述第1-1后端流路,向上述第一热交换器投入热水,同时对上述第二模块形成上述第1-2前端流路和上述第2-2后端流路,向上述第二热交换器投入冷却水;
步骤(b),被吸附的水分从被加热的上述第一热交换器的水分吸附剂脱附,向上述第1-1前端流路流入的空气向上述第1-1后端流路排出相应水分,同时,向上述第1-2前端流路流入的空气的水分被上述第二热交换器的水分吸附剂吸附,被除湿的相应空气向上述第2-2后端流路流动之后,借助冷水盘管被冷却并被排出;
步骤(c),向室外排出在室内向上述室内吸气部流入的空气;
步骤(d),对上述第一模块形成上述第1-1前端流路和上述第1-2后端流路,向上述第一热交换器投入冷却水,同时,对上述第二模块形成上述第1-2前端流路和上述第2-1后端流路,向第二热交换器投入热水;
步骤(e),向上述第1-1前端流路流入的空气的水分被上述第一热交换器的水分吸附剂吸附,被除湿的相应空气向上述第1-2后端流路流动之后,借助冷水盘管被冷却并被排出,同时,被吸附的水分从被加热的上述第二热交换器的水分吸附剂脱附,向上述第1-2前端流路流入的空气向上述第2-1后端流路排出相应水分;以及
步骤(f),向室外排出在室内向上述室内吸气部流入的空气,
依次反复执行上述步骤(a)至上述步骤(f)。
18.一种室内循环除湿制冷方法,利用权利要求8所述的具有除湿及加湿功能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
包括:
步骤(a),对上述第一模块形成上述第2-1前端流路和上述第1-1后端流路,向上述第一热交换器投入热水,同时,对上述第二模块形成上述第2-2前端流路和上述第2-2后端流路,向上述第二热交换器投入冷却水;
步骤(b),被吸附的水分从被加热的上述第一热交换器的水分吸附剂脱附,向上述第2-1前端流路流入的空气向上述第1-1后端流路排出相应水分,同时,向上述第2-2前端流路流入的空气的水分被上述第二热交换器的水分吸附剂吸附,被除湿的相应空气向上述第2-2后端流路流动之后,借助冷水盘管被冷却并被排出;
步骤(c),在室内向上述室内吸气部流入的空气再次向上述第2-1前端流路及上述第2-2前端流路移动;
步骤(d),对上述第一模块形成上述第2-1前端流路和上述第1-2后端流路,向上述第一热交换器投入冷却水,同时,对上述第二模块形成上述第2-2前端流路和上述第2-1后端流路,向上述第二热交换器投入热水;
步骤(e),向上述第2-1前端流路流入的空气的水分被上述第一热交换器的水分吸附剂吸附,被除湿的相应空气向上述第1-2后端流路流动之后,借助冷水盘管被冷却并被排出,同时,被吸附的水分从被加热的上述第二热交换器的水分吸附剂脱附,向上述第2-2前端流路流入的空气向上述第2-1后端流路排出相应水分;以及
步骤(f),在室内向上述室内吸气部流入的空气再次向上述第2-1前端流路及上述第2-2前端流路移动。
依次反复执行上述步骤(a)至上述步骤(f)。
19.一种换气加湿制热方法,利用权利要求8所述的具有除湿及加湿功能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
包括:
步骤(a),对上述第一模块形成上述第1-1前端流路和上述第1-1后端流路,向上述第一热交换器投入冷却水,同时,对上述第二模块形成上述第1-2前端流路和上述第2-2后端流路,向上述第二热交换器投入热水;
步骤(b),向上述第1-1前端流路流入的空气的水分被上述第一热交换器的水分吸附剂吸附,去除水分的相应空气向上述第1-1后端流路排出,同时,向上述第1-2前端流路流入的空气借助上述第二热交换器被加热,相应空气借助从被加热的上述第二热交换器的水分吸附剂脱附的水分被加湿并向上述第2-2后端流路排出;
步骤(c),向室外排出在室内向上述室内吸气部流入的空气;
步骤(d),对上述第一模块形成上述第1-1前端流路和上述第1-2后端流路,向上述第一热交换器投入热水,同时,对上述第二模块形成上述第1-2前端流路和上述第2-1后端流路,向上述第二热交换器投入冷却水;
步骤(e),向上述第1-1前端流路流入的空气借助上述第一热交换器被加热,相应空气借助从被加热的上述第一热交换器的水分吸附剂脱附的水分被加湿并向上述第1-2后端流路排出,同时,向上述第1-2前端流路流入的空气的水分被上述第二热交换器的水分吸附剂吸附,去除水分的相应空气向上述第2-1后端流路排出;以及
步骤(f),向室外排出在室内向上述室内吸气部流入的空气,
依次反复执行上述步骤(a)至上述步骤(f)。
20.一种室内循环加湿制热方法,利用权利要求8所述的具有除湿及加湿功能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
包括:
步骤(a),对上述第一模块形成上述第2-1前端流路和第1-1后端流路,向上述第一热交换器投入冷却水,同时,对上述第二模块形成上述第2-2前端流路和上述第2-2后端流路,向上述第二热交换器投入热水;
步骤(b),向上述第2-1前端流路流入的空气的水分被上述第一热交换器的水分吸附剂吸附,去除水分的相应空气向上述第1-1后端流路排出,同时,向上述第2-2前端流路流入的空气借助上述第二热交换器被加热,相应空气借助从被加热的上述第二热交换器的水分吸附剂脱附的水分被加湿并向上述第2-2后端流路排出;
步骤(c),在室内向上述室内吸气部流入的空气再次向上述第2-1前端流路及上述第2-2前端流路移动;
步骤(d),对上述第一模块形成上述第2-1前端流路和上述第1-2后端流路,向上述第一热交换器投入热水,同时,对上述第二模块形成上述第2-2前端流路和上述第2-1后端流路,向上述第二热交换器投入冷却水;
步骤(e),向上述第2-1前端流路流入的空气借助上述第一热交换器被加热,相应空气借助从上述第一热交换器的水分吸附剂脱附的水分被加湿并向第1-2后端流路排出,同时,向上述第2-2前端流路流入的空气的水分被上述第二热交换器的水分吸附剂吸附,去除水分的相应空气向上述第2-1后端流路排出;以及
步骤(f),在室内向上述室内吸气部流入的空气再次向上述第2-1前端流路及上述第2-2前端流路移动,
依次反复执行上述步骤(a)至上述步骤(f)。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KR10-2015-0087619 | 2015-06-19 | ||
KR1020150087619A KR101667979B1 (ko) | 2015-06-19 | 2015-06-19 | 제습 및 가습 기능을 갖는 공기조화기와 이를 이용한 제습냉방 및 가습난방 방법 |
PCT/KR2016/005488 WO2016204418A1 (ko) | 2015-06-19 | 2016-05-24 | 제습 및 가습 기능을 갖는 공기조화기와 이를 이용한 제습냉방 및 가습난방 방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667260A true CN107667260A (zh) | 2018-02-06 |
CN107667260B CN107667260B (zh) | 2020-07-14 |
Family
ID=572570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80030717.8A Active CN107667260B (zh) | 2015-06-19 | 2016-05-24 | 具有除湿及加湿功能的空气调节器和利用其的除湿制冷及加湿制热方法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544948B2 (zh) |
KR (1) | KR101667979B1 (zh) |
CN (1) | CN107667260B (zh) |
WO (1) | WO2016204418A1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925889A (zh) * | 2019-12-05 | 2020-03-27 | 上海东健净化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多回程洁净新风处理系统 |
CN111306655A (zh) * | 2019-11-27 | 2020-06-19 | 杭州圣瑞思电器有限公司 | 一种整体式工业除湿器 |
CN112020388A (zh) * | 2018-02-26 | 2020-12-01 | 瑟莫特拉有限公司 | 利用湿度波动来冷却、加热及稳定湿度 |
CN114341560A (zh) * | 2019-09-17 | 2022-04-12 |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 带有除湿功能的热交换型换气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2271002B1 (ko) * | 2018-12-28 | 2021-06-30 | 브이산업 주식회사 | 전동 브이에이브이(vav) 환기디퓨저의 데이터 기반과 산소발생기를 이용한 공조시스템 및 그의 제어방법 |
US11021036B2 (en) * | 2019-04-04 | 2021-06-01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Battery electric vehicle and method to cool a high voltage powertrain component of a battery electric vehicle |
KR20210013425A (ko) * | 2019-07-24 | 2021-02-04 |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 차량용 공조시스템 |
KR102222970B1 (ko) * | 2019-08-13 | 2021-03-04 | 한국생산기술연구원 | 제습 냉방 장치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50257551A1 (en) * | 2004-05-22 | 2005-11-24 | Gerald Landry | Desiccant-assisted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and process |
CN1890508A (zh) * | 2003-12-04 | 2007-01-03 |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 空气调节装置 |
CN1946974A (zh) * | 2004-03-31 | 2007-04-11 |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 空调机及空调机的控制方法 |
CN101133288A (zh) * | 2005-03-29 | 2008-02-27 |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 湿度调节装置 |
CN101184957A (zh) * | 2005-05-30 | 2008-05-21 |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 空调系统 |
CN100432553C (zh) * | 2003-10-09 | 2008-11-12 |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 空气调节装置 |
US20120031133A1 (en) * | 2010-08-05 | 2012-02-09 | University Of Maryland | Air conditioner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7265649A (ja) * | 1994-03-31 | 1995-10-17 | Kobe Steel Ltd | 乾式除湿装置 |
JP3695417B2 (ja) * | 2002-02-04 | 2005-09-14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調湿装置 |
JP3767611B2 (ja) * | 2004-04-28 | 2006-04-19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吸着熱交換器 |
JP3879763B2 (ja) * | 2005-03-31 | 2007-02-14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調湿装置 |
JP4207166B2 (ja) * | 2006-08-17 | 2009-01-14 | 木村工機株式会社 | 除湿空調機 |
JP4466774B2 (ja) * | 2008-09-10 | 2010-05-26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調湿装置 |
KR100943285B1 (ko) | 2009-06-01 | 2010-02-23 | (주)에이티이엔지 | 하이브리드 데시칸트 제습 장치 및 그 제어방법 |
CN102259570B (zh) * | 2010-05-26 | 2015-11-25 | 塞莫金公司 | 湿度控制和空调系统 |
JP5126443B1 (ja) * | 2011-07-11 | 2013-01-23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調湿装置 |
JP5229368B2 (ja) * | 2011-09-29 | 2013-07-03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調湿装置 |
JP5786646B2 (ja) * | 2011-10-27 | 2015-09-30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調湿装置 |
JP5949522B2 (ja) * | 2012-03-07 | 2016-07-06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温調装置 |
EP3015778A4 (en) * | 2013-06-28 | 2017-02-22 | Daikin Industries, Ltd. | Dehumidification device and dehumidification system |
KR101525849B1 (ko) | 2013-07-16 | 2015-06-05 |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 압축기 및 이를 이용한 공기조화기 |
KR101363864B1 (ko) * | 2013-09-25 | 2014-02-18 | 씨에이엔지니어링(주) | 에너지절감형 특수 공기조화기 |
KR101592734B1 (ko) * | 2014-07-11 | 2016-02-15 |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 차량용 히트 펌프 장치 |
KR101628530B1 (ko) * | 2014-11-17 | 2016-06-09 |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 차량용 공조 장치 |
KR101679574B1 (ko) * | 2015-02-09 | 2016-11-25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공기조화장치 |
-
2015
- 2015-06-19 KR KR1020150087619A patent/KR101667979B1/ko active Active
-
2016
- 2016-05-24 WO PCT/KR2016/005488 patent/WO2016204418A1/ko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6-05-24 US US15/576,746 patent/US10544948B2/en active Active
- 2016-05-24 CN CN201680030717.8A patent/CN107667260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0432553C (zh) * | 2003-10-09 | 2008-11-12 |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 空气调节装置 |
CN1890508A (zh) * | 2003-12-04 | 2007-01-03 |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 空气调节装置 |
CN1946974A (zh) * | 2004-03-31 | 2007-04-11 |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 空调机及空调机的控制方法 |
US20050257551A1 (en) * | 2004-05-22 | 2005-11-24 | Gerald Landry | Desiccant-assisted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and process |
CN101133288A (zh) * | 2005-03-29 | 2008-02-27 |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 湿度调节装置 |
CN101184957A (zh) * | 2005-05-30 | 2008-05-21 |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 空调系统 |
US20090038326A1 (en) * | 2005-05-30 | 2009-02-12 | Nobuki Matsui |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
US20120031133A1 (en) * | 2010-08-05 | 2012-02-09 | University Of Maryland | Air conditioner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020388A (zh) * | 2018-02-26 | 2020-12-01 | 瑟莫特拉有限公司 | 利用湿度波动来冷却、加热及稳定湿度 |
CN112020388B (zh) * | 2018-02-26 | 2023-10-24 | 瑟莫特拉有限公司 | 利用湿度波动来冷却、加热及稳定湿度 |
CN114341560A (zh) * | 2019-09-17 | 2022-04-12 |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 带有除湿功能的热交换型换气装置 |
CN114341560B (zh) * | 2019-09-17 | 2024-03-15 |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 带有除湿功能的热交换型换气装置 |
CN111306655A (zh) * | 2019-11-27 | 2020-06-19 | 杭州圣瑞思电器有限公司 | 一种整体式工业除湿器 |
CN110925889A (zh) * | 2019-12-05 | 2020-03-27 | 上海东健净化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多回程洁净新风处理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10544948B2 (en) | 2020-01-28 |
US20190049128A1 (en) | 2019-02-14 |
CN107667260B (zh) | 2020-07-14 |
WO2016204418A1 (ko) | 2016-12-22 |
KR101667979B1 (ko) | 2016-10-2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667260A (zh) | 具有除湿及加湿功能的空气调节器和利用其的除湿制冷及加湿制热方法 | |
KR100943285B1 (ko) | 하이브리드 데시칸트 제습 장치 및 그 제어방법 | |
WO2015165313A1 (zh) | 一种吸附除湿工艺方法及装置 | |
KR101700242B1 (ko) | 히트펌프 사이클을 이용하는 다모듈타입 일체형 냉난방습도제어장치 | |
KR101071350B1 (ko) | 클린룸용 하이브리드 제습냉방 외조기 시스템 | |
CN102226552B (zh) | 一种采用固体吸湿剂的新风除湿机 | |
CN106338113A (zh) | 冷冻转轮混合除湿装置 | |
CN104422041B (zh) | 降低室外机结霜速度的方法及空调系统和室外机 | |
WO2007132550A1 (ja) | デシカント空調システム | |
CN102322675B (zh) | 压缩制冷与转轮除湿耦合运行的空调装置 | |
CN104235973B (zh) | 一种转轮能量回收型溶液除湿空调系统 | |
CN101180503A (zh) | 调湿装置 | |
CN103140273B (zh) | 除湿器和除湿方法 | |
CN108253557A (zh) | 多级分区转轮除湿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 |
CN102798202B (zh) | 全热交换器及新风机组系统 | |
CN106091132A (zh) | 一种用于空气除湿除尘的一体化装置及除湿除尘方法 | |
CN104633776A (zh) | 一种多功能室内空气处理系统 | |
CN104110748A (zh) | 空气调节装置 | |
KR101665936B1 (ko) | 주거용 냉난방제습장치와 이를 이용한 제습냉방 및 가습난방 방법 | |
CN218915186U (zh) | 一种热泵转轮除湿机 | |
WO2003067158A1 (fr) | Regulateur d'humidite | |
CN101206062B (zh) | 超饱和外气省能空调系统 | |
JP6054734B2 (ja) | 除湿システム | |
CN202221129U (zh) | 真空再生溶液空气除湿系统及温湿度独立调控空调系统 | |
JP2017044387A (ja) | 除湿システ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