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662310B - 接续成型的模制加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接续成型的模制加工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662310B CN107662310B CN201610597447.0A CN201610597447A CN107662310B CN 107662310 B CN107662310 B CN 107662310B CN 201610597447 A CN201610597447 A CN 201610597447A CN 107662310 B CN107662310 B CN 10766231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old
- molding
- molded
- chamber
- mold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0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6
- 239000002994 raw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8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7
- 238000003672 process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2
- 230000000717 retained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605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746 injection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0642 poly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861 polymer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43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4—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incorporating preformed parts or layers, e.g. injection moulding around inserts or for coating articl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26—Moulds
- B29C45/2602—Mould construction el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asting Or Compress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Eyeglasses (AREA)
- Inject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接续成型的模制加工方法,通过多数模具同步地分别进行不同形状或原料组成的高分子原料的模制成型,使第一组成的原料于一第二模室中模制成型为第一成型体,以及使该第一成型体位于一第一模室中,并使第二组成的原料位于该第一模室中而与第一成型体共同受第一模室的模制成型为第二成型体。本发明的方法,实施上更为简便,易于进行相同挟模行程的控制,于制造效率上亦得有显著功效的增进。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与高分子成型加工技术有关,特别是关于一种接续成型的模制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通过多层模具在其内部所个别形成的第一模室与第二模室空间分别提供高分子成型加工所需模室空间的技术,被广为熟知,但相同的模具在具体制程应用上仍有不同,特别是以不同组成的高分子原料构成同一成品的不同部位时,其方法仍然有别,举例而言:
如图1所示,有先将不同组成的原料分别注入模具1的第一模室2与第二模室3中而被成形为胚体2a、3a,继之,再使所形成的胚体2a、3a位于第三模室4中,被模制成为成品。
另有如图2所示,亦有先将一特定组成的原料注入第一模室2中,模制为对应形状的胚体2b后,使胚体2b位于第三模室4内,再将另一特定组成的原料注入第三模室4中,而与既存的胚体2b结合并受模制成为成品。
为减少模具合模所需挟模机构的数量,因此,前揭的各第一、第二及第三模室2、3、4,通常都是存在于同一多层模具1中,而可利用同一挟模机构提供锁模力,其具体技术内容则是利用第一模室2与第二模室3各自的部分,在彼此对接后构成第三模室4,亦即如图1所示,使第一模室2分别形成于模具1的上模片1a与中模片1b间,使第二模室3形成于模具1的中模片1b与下模片1c间,并在抽离中模片1b后,使第三模室4形成于上模片1a与下模片1c之间。
通过抽离中模片1b使第三模室4得以形成的技术内容,受限于为使用同一挟模机构所不得不为,但是,在中模片1b抽离前后,模具1的合模行程距离并不相同,使得挟模机构在控制上徒增变数并造成中模片1b抽离后的行程过长,延宕制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接续成型的模制加工方法,其是用以使在制程上具有先后关系的不同成型体,得以接续地进行模制成型作业,并使相异的成型体得以同步进行模制作业。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接续成型的模制加工方法,同步进行第一成型体与第二成型体的模制成型,而具体地使第一组成的原料于一第二模室中模制成型为该第一成型体,以及使该第一成型体位于一第一模室中,并使第二组成的原料位于该第一模室中而与该第一成型体共同受该第一模室的模制成型为该第二成型体。
其中,上述方法可通过一模具组以实施实现,该模具组具有两第一模;一第二模,可与各第一模的任一个相向抵接合模,且于合模的彼此间形成一第一模室;两第三模,可以任一个抵接于未与该第二模抵接的另一第一模上,以于彼此抵接的该第三模与该第一模间形成一第二模室。
其中,各第一模可于一第一位置与一第二位置间移动,当位于该第一位置上时,各第一模分别与该第二模以及对应的一第三模抵接,而当位于该第二位置上时,各该第一模分别与该第二模以及对应的另一第三模抵接。
其中,各第一模在位于该第一位置所分别模制成型的该第一成型体与该第二成型体,留置该第一成型体并移除该第二成型体后,再使各第一模位移至该第二位置上,而使所留置的第一成型体位于该第一模室中。
其中,各第一模于该第一位置与该第二位置间直线地往复位移。
其中,各第一模沿水平方向于该第一位置与该第二位置间位移。
其中,该第二模介于各第三模之间,并与各该第三模间分别相隔一模站间距。
其中,各第一模彼此间间隔有一与该模站间距相同的距离。
本发明的优点是:
本发明的接续成型的模制加工方法,于实施上更为简便,易于进行相同挟模行程的控制,于制造效率上亦得有显著功效的增进。
附图说明
图1是一已知技术的示意图。
图2是另一已知技术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显示步骤a至步骤e。
图4是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显示步骤f至步骤j。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3与图4所示,在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所提供接续成型的模制加工方法,其主要的技术特征在于,使具有先后成型顺序关系的第一成型体11a、11b与第二成型体12a、12b得以同步地被分别模制成型,而为达成上述技术特征,该接续成型的模制加工方法使用了一由多数模所组成的模具组20。
模具组20具有两呈板状的第一模21a、21b,彼此并列地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且相互间隔有一固定的模座间距d,一呈板状的第二模22受定位地位于各第一模21a、21b上方,两呈板状的第三模23a、23b分别受有定位地位于第二模22两侧,并各自与第二模22间相隔一与模座间距d相同的距离;
其中,各第一模21a、21b可分别与第二模22及一对应的第三模23a、23b间,分别相向抵接合模,且各自于相互抵接合模的第一模21a、21b与第二模22间形成一第一模室24a、24b,以及于相互抵接合模的第一模21a、21b与第三模23a、23b间形成一第二模室25a、25b,从而得使第一组成的原料位于第二模室25a、25b中,受第二模室25a、25b的模制成型为第一成型体11a、11b,以及使第一成型体11a、11b位于第一模室24a、24b中,同时使第二组成的原料位于第一模室24a、24b中,而与第一成型体11a、11b共同受第一模室24a、24b的模制成型为第二成型体12a、12b。
使用模具组20,接续成型的模制加工方法包含有下述步骤:
a.第一成型体11a的首次成型
使各第一模21a、21b位于一第一位置上,并闭合模具组20的一部,以令第二模室25a封闭,并以如射出装置等外部供料装置将第一组成原料注入第二模室25a中,使原料受第二模室25a的模制成型为第一成型体11a。
b.开模
使模具组20的全部位于一开模位置上,而使于步骤a中所成型的第一成型体11a附于第一模21a上。
c.第一次模交换
使各第一模21a、21b彼此间保持模座间距d地自该第一位置水平横移一个模座间距d的距离而位移至一第二位置上,并使第一成型体11a随第一模21a同步位移;
其中,当位于该第一位置上时,第一模21b对应于第二模22、第一模21a则对应于第三模23a,而可使其彼此分别相互抵接合模,且于彼此间分别形成第一模室24a与第二模室25a,当位于该第二位置上时,则使第一模21a对应于第二模22、使第一模21b对应于第三模23b,且可使其彼此分别相互抵接合模,且彼此间分别形成第一模室24b与第二模室25b。
d.合模
使各第一模21a、21b位于该第二位置上而分别与对应的第二模22与第三模23b相向抵接合模,并于其间分别形成第一模室24b与第二模室25b,其中,第一成型体11a被收纳于第一模室24b空间中。
e.注料
以射出机等外部供应装置将第一组成的原料注入第二模室25b中以模制成型出第一成型体11b,并另外将第二组成的原料注入第一模室24b中,而与既存于第一模室24b中的第一成型体11a共同受第一模室24b模制成型为第二成型体12a。
f.开模
开启模具组20,取出第二成型体12a并使第一成型体11b附于第一模21b上。
g.第二次模交换
使各第一模21a、21b自该第二位置水平横向复位至该第一位置上,并同步带动第一成型体11b对应于第二模22所在位置。
h.合模
使各第一模21a、21b位于该第一位置上而分别与对应的第二模22与第三模23a相向抵接合模,并于其间分别形成第一模室24a与第二模室25a,其中,第一成型体11b被收纳于第一模室24a空间中。
i.注料
以射出机等外部供应装置将第一组成的原料注入第二模室25a中,以再模制成型出第一成型体11a,并另外将第二组成的原料注入第一模室24a中,而与既存于第一模室24a中的第一成型体11b共同受第一模室24a模制成型为第二成型体12b。
j.开模取出第二成型体12b后,重复进行步骤b至i。
以此,本发明可通过上述步骤e及i,同步分别地进行第一胚体与第二胚体的模制成型作业,且通过各第一模21a、21b往复地于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间的反复位移,使得于步骤e中所模制成型的第一成型体11b作步骤i中所模制第二成型体12b的一部,于步骤i中所模制的第一成型体11a则可作为步骤e中所模制第二成型体11a的一部,如此交互提供彼此所需,而使接续成型的模制加工方法于实施上具有较已知技术更为简便且易于进行相同挟模行程的控制,于制造效率上亦得有显著功效的增进。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其所运用的技术原理,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任何基于本发明技术方案基础上的等效变换、简单替换等显而易见的改变,均属于本发明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接续成型的模制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一模具组;
该模具组具有两第一模;一第二模,可与各第一模的任一个相向抵接合模,且于合模的彼此间形成一第一模室;两第三模,可以任一个抵接于未与该第二模抵接的另一第一模上,以于彼此抵接的该第三模与第一模间形成一第二模室;
并且,同步地进行一第一成型程序与一第二成型程序,其中:
该第一成型程序是使一第一组成的原料位于该第二模室中,并受该第二模室的模制成型为第一成型体;
该第二成型程序是在使该第一成型体位于该第一模室后,再令一第二组成的原料位于该第一模室中,而与该第一成型体共同受该第一模室的模制成型为第二成型体,具体的,各第一模可于一第一位置与一第二位置间移动,当位于该第一位置上时,各第一模分别与所述第二模以及对应的一第三模抵接,而当位于该第二位置上时,各第一模分别与所述第二模以及对应的另一第三模抵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续成型的模制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各第一模在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所分别模制成型的所述第一成型体与第二成型体,留置所述第一成型体并移除所述第二成型体后,再使各第一模位移至所述第二位置上,而使所留置的第一成型体位于所述第一模室中。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续成型的模制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各第一模于所述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间直线地往复位移。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续成型的模制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各第一模沿水平方向于所述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间位移。
5.如权利要求2、3或4所述的接续成型的模制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模介于各第三模之间,并与各第三模间分别相隔一模站间距。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接续成型的模制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各第一模彼此间间隔有一与所述模站间距相同的距离。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597447.0A CN107662310B (zh) | 2016-07-27 | 2016-07-27 | 接续成型的模制加工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597447.0A CN107662310B (zh) | 2016-07-27 | 2016-07-27 | 接续成型的模制加工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662310A CN107662310A (zh) | 2018-02-06 |
CN107662310B true CN107662310B (zh) | 2020-02-11 |
Family
ID=611146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597447.0A Active CN107662310B (zh) | 2016-07-27 | 2016-07-27 | 接续成型的模制加工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7662310B (zh) |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2098630A1 (en) * | 2001-06-01 | 2002-12-12 | Meridian Automotive Systems, Inc. | Method of molding thermoplastic parts using sheet extrusion and a turret carrying mould assemblies |
CN1490145A (zh) * | 2002-10-17 | 2004-04-21 | 桥发有限公司 | 三聚氰胺容器的双色产品的制造方法 |
CN101081538A (zh) * | 2006-06-02 | 2007-12-05 | 陈法胜 | 以不同组成原料模制具交错构造高分子物的制造方法及其模具 |
CN201136249Y (zh) * | 2007-11-28 | 2008-10-22 | 陈法胜 | 换模机构 |
CN201538014U (zh) * | 2009-07-27 | 2010-08-04 | 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多色注塑模具装置 |
CN103587028A (zh) * | 2013-11-04 | 2014-02-19 | 高精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 用于笔芯的双色模成型装置 |
KR20150006611A (ko) * | 2013-07-09 | 2015-01-19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이중 탠덤 금형장치 |
CN205075260U (zh) * | 2015-09-11 | 2016-03-09 | 东莞市百纳通用机械有限公司 | 一种双色注塑机 |
CN205202037U (zh) * | 2015-12-20 | 2016-05-04 | 黄俏嫦 | 一种动模平移式多材质顺序注塑模具 |
-
2016
- 2016-07-27 CN CN201610597447.0A patent/CN107662310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2098630A1 (en) * | 2001-06-01 | 2002-12-12 | Meridian Automotive Systems, Inc. | Method of molding thermoplastic parts using sheet extrusion and a turret carrying mould assemblies |
CN1490145A (zh) * | 2002-10-17 | 2004-04-21 | 桥发有限公司 | 三聚氰胺容器的双色产品的制造方法 |
CN101081538A (zh) * | 2006-06-02 | 2007-12-05 | 陈法胜 | 以不同组成原料模制具交错构造高分子物的制造方法及其模具 |
CN201136249Y (zh) * | 2007-11-28 | 2008-10-22 | 陈法胜 | 换模机构 |
CN201538014U (zh) * | 2009-07-27 | 2010-08-04 | 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多色注塑模具装置 |
KR20150006611A (ko) * | 2013-07-09 | 2015-01-19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이중 탠덤 금형장치 |
CN103587028A (zh) * | 2013-11-04 | 2014-02-19 | 高精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 用于笔芯的双色模成型装置 |
CN205075260U (zh) * | 2015-09-11 | 2016-03-09 | 东莞市百纳通用机械有限公司 | 一种双色注塑机 |
CN205202037U (zh) * | 2015-12-20 | 2016-05-04 | 黄俏嫦 | 一种动模平移式多材质顺序注塑模具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662310A (zh) | 2018-02-0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562213B2 (en) | Device for producing injection molded body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the same | |
CN103737868A (zh) | 一种塑料瓶盖模具的脱模机构及其实现方法 | |
CN101774256B (zh) | 一种压缩注塑成型机及其使用方法 | |
CN102672892A (zh) | 一种模内注塑成型方法及模内注塑成型模具 | |
CN204451044U (zh) | 一种动模仁可旋转注塑模具 | |
WO2017018712A3 (ko) | 사출 금형장치 | |
CN104859102A (zh) | 一种压缩模 | |
CN107662310B (zh) | 接续成型的模制加工方法 | |
CN203739164U (zh) | 一种塑料瓶盖模具的脱模机构 | |
CN203853391U (zh) | 一种双向闭塞模架 | |
CN203854160U (zh) | 注塑模具及成型设备 | |
CN106142463B (zh) | 型芯可移动式注塑成型模具及其成型方法 | |
CN204487975U (zh) | 带有多镶块联动机构的汽车车灯装饰条注塑模具 | |
CN204222043U (zh) | 模具自动脱料结构 | |
CN103978058B (zh) | 一种双向闭塞模架及其使用方法 | |
CN203765921U (zh) | 嵌件全自动化注塑成型模具 | |
CN105328872A (zh) | 移动式压注模 | |
CN209110007U (zh) | 一种带槽孔的金属注射成型零件的整形模具 | |
CN105346026A (zh) | 易于脱模的绝缘骨架注塑模具 | |
CN106040791B (zh) | 一种级进模内利用浮动阶梯模芯纵向圈圆的机构及圈圆方法 | |
CN203994456U (zh) | 一种注塑模模脚 | |
CN209191234U (zh) | 一种具有倾斜滑块的模具 | |
CN205112258U (zh) | 压盖移动式压注模 | |
CN203994445U (zh) | 吸尘器内罩的成型模 | |
CN204430129U (zh) | 一种卡扣冷镦成型模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