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鞋机器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鞋领域,具体是一种制鞋机器人。
背景技术
鞋子在鞋面裁剪封合完毕后需要进一步对鞋后跟凹凸不平的接缝、太厚的折边处进行锤平修整作业,使鞋口、鞋面的折边或接合处平整美观。传统的锤平方式采用人工手持锤头进行锤平,容易伤及操作工人双手,而且效率低下,费时费力,速度慢,且人工难以掌控机械移动和搬移。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制鞋机器人,其能够解决上述现在技术中的问题。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发明的一种制鞋机器人,包括机身以及转接设置在所述机身底部的滚动轮,所述机身底面内设有沉接槽,所述沉接槽内顶壁贯穿设有向上伸延设置的起降滑接槽,所述起降滑接槽上方的所述机身内设有左右伸延设置的第一传递腔,所述起降滑接槽右侧内壁内贯穿设有第二传递腔,所述起降滑接槽左侧内壁顶部内贯穿设有第一导接槽,所述第一导接槽顶部与所述第一传递腔左侧伸延尾梢底部相对,所述第一导接槽内设有上下伸延设置的第一螺杆,所述第一螺杆顶部伸延尾梢与第一驱动器配合连接,所述第一驱动器外表面设置在所述第一导接槽内顶壁内且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螺杆上螺线纹配合连接有与所述第一导接槽滑接配合的导接块,所述起降滑接槽内滑接配合有锤平块,所述锤平块左端顶壁与所述导接块右侧尾梢固定连接,所述锤平块底面内设有锤平滑接槽,所述锤平滑接槽内滑接配合锤平推接杆,所述锤平滑接槽右侧内壁内贯穿设有第二导接槽,所述第二导接槽内滑接配合有左右伸延设置的滑接杆,所述滑接杆左侧伸延尾梢与所述锤平推接杆右侧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滑接杆右侧伸延尾梢探至所述第二传递腔内且滑接配合,所述滑接杆下侧的所述第二传递腔内设有与所述锤平块右侧面转接配合的第一转接轴,所述第一转接轴外表面上固定设置有偏向轮,所述第一转接轴右侧伸延尾梢固定设置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传递腔内设有与所述第一驱动器配合连接的传递装置,所述第二传递腔右侧内壁设有用以与所述传递装置配合连接的驱动装置,所述机身顶面左部固定设置有透明置物盒,所述透明置物盒通过隔板隔出多个规格不同的置物槽。
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传递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传递腔左侧伸延段内且上下伸延设置的第二转接轴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传递腔右侧伸延段内设有且上下伸延设置的第三转接轴,所述第二转接轴底部伸延尾梢与所述第一驱动器顶部配合连接,所述第一传递腔内的所述第二转接轴外表面上设有第一传递轮,所述第一传递腔右侧伸延段下方的所述机身内壁内设有导接腔,所述导接腔内滑接配合有导接块,所述导接块顶面内螺线纹配合连接有向上伸延设置的第二螺杆,所述第二螺杆顶部伸延尾梢与所述第三转接轴底部伸延尾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传递腔内的所述第三转接轴外表面上固定设置有第二传递轮,所述第二传递轮与所述第一传递轮之间配合连接有传递带,所述导接块底部尾梢转接配合有连接锥齿轮。
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驱动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导接腔下方的所述机身内的第三传递腔、转接配合设置在所述第三传递腔左侧内壁内的传递组件以及固定设置所述第三传递腔右侧内壁内的变速器,所述变速器左侧面配合连接有探至所述第三传递腔内的第四锥齿轮,所述变速器右侧尾梢配合连接有第二驱动器,所述第二驱动器右侧尾梢配合连接有探至所述机身右侧面外的第二嵌齿轮,所述第三传递腔与所述导接腔之间贯穿设有贯穿槽,所述传递组件包括转接设置在所述第二传递腔与所述第三传递腔之间所述机身内的第四转接轴以及分别固定设置在所述第四转接轴左右两侧的第二锥齿轮和第三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位于所述第一锥齿轮下方的所述第二传递腔内,所述第三锥齿轮位于所述第三传递腔内左侧位置。
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机身右侧前侧的滚动轮上固定设置有第一嵌齿轮,所述第一嵌齿轮与所述第二嵌齿轮之间配合连接有传递链。
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沉接槽内滑接配合有锤平块,所述锤平块顶部与所述锤平推接杆底部尾梢之间设有除震件。
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锤平推接杆顶部上方的所述锤平滑接槽内设有簧圈。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滑接杆右侧伸延尾梢探至第二传递腔内且滑接配合,滑接杆下侧的第二传递腔内设与锤平块右侧面转接配合的第一转接轴,第一转接轴外表面上固定设置偏向轮,第一转接轴右侧伸延尾梢固定设置第一锥齿轮,第一传递腔内设与第一驱动器配合连接的传递装置,第二传递腔右侧内壁设用以与传递装置配合连接的驱动装置,从而实现自动控制锤平的传递连接以及锤平的驱动工作,同时,实现自动控制锤平工作,提高了锤平的精准性以及稳定性。
2.通过传递装置包括设置在第一传递腔左侧伸延段内且上下伸延设置的第二转接轴以及设置在第一传递腔右侧伸延段内设且上下伸延设置的第三转接轴,第二转接轴底部伸延尾梢与第一驱动器顶部配合连接,第一传递腔内的第二转接轴外表面上设第一传递轮,第一传递腔右侧伸延段下方的机身内壁内设导接腔,导接腔内滑接配合导接块,导接块顶面内螺线纹配合连接向上伸延设置的第二螺杆,第二螺杆顶部伸延尾梢与第三转接轴底部伸延尾梢固定连接,第一传递腔内的第三转接轴外表面上固定设置第二传递轮,第二传递轮与第一传递轮之间配合连接传递带,导接块底部尾梢转接配合连接锥齿轮,从而实现自动控制锤平块的起降工作,使锤平块底部的锤平块探至机身的底面外,同时,实现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驱动器的配合连接工作。
3.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实现自动控制锤平的传递连接以及锤平的驱动工作,同时,实现自动控制锤平工作,提高了锤平的精准性以及稳定性,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另外,能实现自动移动工作,减少了运输的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易于说明,本发明由下述的具体实施例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制鞋机器人外部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图1中“A-A”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一种制鞋机器人自动控制锤平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锤平推接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4所示,本发明的一种制鞋机器人,包括机身8以及转接设置在所述机身8底部的滚动轮81,所述机身8底面内设有沉接槽83,所述沉接槽83内顶壁贯穿设有向上伸延设置的起降滑接槽82,所述起降滑接槽82上方的所述机身8内设有左右伸延设置的第一传递腔86,所述起降滑接槽82右侧内壁内贯穿设有第二传递腔84,所述起降滑接槽82左侧内壁顶部内贯穿设有第一导接槽85,所述第一导接槽85顶部与所述第一传递腔86左侧伸延尾梢底部相对,所述第一导接槽85内设有上下伸延设置的第一螺杆852,所述第一螺杆852顶部伸延尾梢与第一驱动器853配合连接,所述第一驱动器853外表面设置在所述第一导接槽85内顶壁内且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螺杆852上螺线纹配合连接有与所述第一导接槽85滑接配合的导接块851,所述起降滑接槽82内滑接配合有锤平块821,所述锤平块821左端顶壁与所述导接块851右侧尾梢固定连接,所述锤平块821底面内设有锤平滑接槽822,所述锤平滑接槽822内滑接配合锤平推接杆824,所述锤平滑接槽822右侧内壁内贯穿设有第二导接槽823,所述第二导接槽823内滑接配合有左右伸延设置的滑接杆825,所述滑接杆825左侧伸延尾梢与所述锤平推接杆824右侧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滑接杆825右侧伸延尾梢探至所述第二传递腔84内且滑接配合,所述滑接杆825下侧的所述第二传递腔84内设有与所述锤平块821右侧面转接配合的第一转接轴841,所述第一转接轴841外表面上固定设置有偏向轮843,所述第一转接轴841右侧伸延尾梢固定设置有第一锥齿轮842,所述第一传递腔86内设有与所述第一驱动器853配合连接的传递装置,所述第二传递腔84右侧内壁设有用以与所述传递装置配合连接的驱动装置,所述机身8顶面左部固定设置有透明置物盒801,所述透明置物盒801通过隔板802隔出多个规格不同的置物槽803。
有益地,所述传递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传递腔86左侧伸延段内且上下伸延设置的第二转接轴861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传递腔86右侧伸延段内设有且上下伸延设置的第三转接轴863,所述第二转接轴861底部伸延尾梢与所述第一驱动器853顶部配合连接,所述第一传递腔86内的所述第二转接轴861外表面上设有第一传递轮862,所述第一传递腔86右侧伸延段下方的所述机身8内壁内设有导接腔89,所述导接腔89内滑接配合有导接块891,所述导接块891顶面内螺线纹配合连接有向上伸延设置的第二螺杆892,所述第二螺杆892顶部伸延尾梢与所述第三转接轴863底部伸延尾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传递腔86内的所述第三转接轴863外表面上固定设置有第二传递轮864,所述第二传递轮864与所述第一传递轮862之间配合连接有传递带865,所述导接块891底部尾梢转接配合有连接锥齿轮893,从而实现自动控制锤平块821的起降工作,使锤平块821底部的锤平块831探至机身8的底面外,同时,实现第一锥齿轮842与第二驱动器874的配合连接工作。
有益地,所述驱动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导接腔89下方的所述机身8内的第三传递腔87、转接配合设置在所述第三传递腔87左侧内壁内的传递组件871以及固定设置所述第三传递腔87右侧内壁内的变速器873,所述变速器873左侧面配合连接有探至所述第三传递腔87内的第四锥齿轮872,所述变速器873右侧尾梢配合连接有第二驱动器874,所述第二驱动器874右侧尾梢配合连接有探至所述机身8右侧面外的第二嵌齿轮875,所述第三传递腔87与所述导接腔89之间贯穿设有贯穿槽88,所述传递组件871包括转接设置在所述第二传递腔84与所述第三传递腔87之间所述机身8内的第四转接轴8710以及分别固定设置在所述第四转接轴8710左右两侧的第二锥齿轮8712和第三锥齿轮8711,所述第二锥齿轮8712位于所述第一锥齿轮842下方的所述第二传递腔84内,所述第三锥齿轮8711位于所述第三传递腔87内左侧位置,从而实现自动控制机身8行走以及锤平工作。
有益地,所述机身8右侧前侧的滚动轮81上固定设置有第一嵌齿轮810,所述第一嵌齿轮810与所述第二嵌齿轮875之间配合连接有传递链811。
有益地,所述沉接槽83内滑接配合有锤平块831,所述锤平块831顶部与所述锤平推接杆824底部尾梢之间设有除震件826,从而减少锤平时产生的撞击力,提高本装置的使用寿命。
有益地,所述锤平推接杆824顶部上方的所述锤平滑接槽822内设有簧圈827,从而实现自动恢复工作。
初始状态时,偏向轮843受到自身重力的影响以及簧圈827的顶压力,使第二传递腔84内的滑接杆825底面与偏向轮843外表面最大程度靠近第一转接轴841轴心线一侧相抵接,同时,第一螺杆852带动导接块851位于第一导接槽85内的最顶部位置,此时,由导接块851带动锤平块821位于起降滑接槽82内的最顶部位置,同时,由锤平推接杆824带动底部的锤平块831完全位于沉接槽83内,此时,导接块851最大程度位于第一导接槽85内顶部位置,使导接块851底部尾梢的第一驱动器853最大程度远离第一导接槽85内底壁,同时,锤平块821右侧面上的第一锥齿轮842最大程度远离第二锥齿轮8712。
当需要自动控制锤平工作时,首先通过第二驱动器874带动第二嵌齿轮875转动,由第二嵌齿轮875上的传递链811带动第一嵌齿轮810转动,进而由第一嵌齿轮810带动前侧的滚动轮81转动,从而实现自动控制机身8的移动工作,减少运输成本,直至机身8移动至需要锤平的位置处,此时,控制第二驱动器874停止转动,然后通过第一驱动器853带动底部的第一螺杆852以及顶部的第二转接轴861转动,进而由第一螺杆852带动导接块851逐渐沿第一导接槽85底部方向滑动,同时,由导接块851带动锤平块821逐渐沿起降滑接槽82底部方向滑动,此时,由锤平推接杆824带动底部的锤平块831逐渐探至沉接槽83底部外,同时,使锤平块821右侧面上的第一锥齿轮842逐渐靠第二锥齿轮8712顶部一侧滑动,此时,由第二转接轴861的转动同时带动第一传递轮862转动,进而由第一传递轮862上的传递带865带动第二传递轮864以及第三转接轴863转动,同时,由第三转接轴863带动底部的导接块891逐渐沿导接腔89内的底部方向滑动,直至如图3所示导接块851最大程度滑动至第一导接槽85内的最底部位置时,此时,由导接块851带动锤平块821最大程度滑动至起降滑接槽82内的底部位置,同时,由锤平块821带动锤平推接杆824以及锤平推接杆824底部的锤平块831最大程度探至机身8的底面外,此时,锤平块821带动右侧面上的第一锥齿轮842与第二锥齿轮8712啮合连接,同时,由第二螺杆892带动导接块891最大程度滑动至导接腔89内的最底部位置,此时,由导接块891带动底部的连接锥齿轮893穿过贯穿槽88并最大程度探至第三传递腔87内且使连接锥齿轮893底部的左右两侧分别与第三锥齿轮8711右侧顶部以及第四锥齿轮872左侧顶部啮合连接,此时,通过第二驱动器874带动第二嵌齿轮875转动,由第二嵌齿轮875上的传递链811带动第一嵌齿轮810转动,进而由第一嵌齿轮810带动前侧的滚动轮81转动,从而实现自动控制机身8的移动工作,同时,由第二驱动器874经变速器873变速后带动第四锥齿轮872转动,进而由第四锥齿轮872带动连接锥齿轮893以及连接锥齿轮893左侧端的传递组件871转动,此时,由传递组件871带动第一锥齿轮842以及第一锥齿轮842上的偏向轮843转动,由偏向轮843的持续转动并与滑接杆825底面顶压滑动配合,同时,由于锤平推接杆824受到簧圈827的顶压作用力,从而实现由锤平推接杆824带动底部的锤平块831往复锤平工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滑接杆右侧伸延尾梢探至第二传递腔内且滑接配合,滑接杆下侧的第二传递腔内设与锤平块右侧面转接配合的第一转接轴,第一转接轴外表面上固定设置偏向轮,第一转接轴右侧伸延尾梢固定设置第一锥齿轮,第一传递腔内设与第一驱动器配合连接的传递装置,第二传递腔右侧内壁设用以与传递装置配合连接的驱动装置,从而实现自动控制锤平的传递连接以及锤平的驱动工作,同时,实现自动控制锤平工作,提高了锤平的精准性以及稳定性。
2.通过传递装置包括设置在第一传递腔左侧伸延段内且上下伸延设置的第二转接轴以及设置在第一传递腔右侧伸延段内设且上下伸延设置的第三转接轴,第二转接轴底部伸延尾梢与第一驱动器顶部配合连接,第一传递腔内的第二转接轴外表面上设第一传递轮,第一传递腔右侧伸延段下方的机身内壁内设导接腔,导接腔内滑接配合导接块,导接块顶面内螺线纹配合连接向上伸延设置的第二螺杆,第二螺杆顶部伸延尾梢与第三转接轴底部伸延尾梢固定连接,第一传递腔内的第三转接轴外表面上固定设置第二传递轮,第二传递轮与第一传递轮之间配合连接传递带,导接块底部尾梢转接配合连接锥齿轮,从而实现自动控制锤平块的起降工作,使锤平块底部的锤平块探至机身的底面外,同时,实现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驱动器的配合连接工作。
3.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实现自动控制锤平的传递连接以及锤平的驱动工作,同时,实现自动控制锤平工作,提高了锤平的精准性以及稳定性,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另外,能实现自动移动工作,减少了运输的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