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633817B - 源极驱动单元及其驱动方法、源极驱动电路、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源极驱动单元及其驱动方法、源极驱动电路、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633817B CN107633817B CN201711029352.XA CN201711029352A CN107633817B CN 107633817 B CN107633817 B CN 107633817B CN 201711029352 A CN201711029352 A CN 201711029352A CN 107633817 B CN107633817 B CN 10763381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odule
- latch
- inverter
- reset
- outpu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C—STATIC STORES
- G11C19/00—Digital stores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moved stepwise, e.g. shift registers
- G11C19/28—Digital stores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moved stepwise, e.g. shift registers using semiconductor elements
- G11C19/287—Organisation of a multiplicity of shift registers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2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 G09G3/3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 G09G3/3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semiconductive,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 G09G3/3208—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semiconductive,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organic, e.g. using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OLED]
- G09G3/3275—Details of drivers for data electrodes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34—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 G09G3/36—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using liquid crystals
- G09G3/3611—Control of matrices with row and column drivers
- G09G3/3648—Control of matrices with row and column drivers using an active matrix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34—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 G09G3/36—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using liquid crystals
- G09G3/3611—Control of matrices with row and column drivers
- G09G3/3685—Details of drivers for data electrodes
- G09G3/3688—Details of drivers for data electrodes suitable for active matrices only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10/00—Command of the display device
- G09G2310/02—Addressing, scanning or driving the display screen or processing steps related thereto
- G09G2310/0243—Details of the generation of driving signals
- G09G2310/0248—Precharge or discharge of column electrodes before or after applying exact column voltages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10/00—Command of the display device
- G09G2310/02—Addressing, scanning or driving the display screen or processing steps related thereto
- G09G2310/0264—Details of driving circuits
- G09G2310/0286—Details of a shift registers arranged for use in a driving circuit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10/00—Command of the display device
- G09G2310/02—Addressing, scanning or driving the display screen or processing steps related thereto
- G09G2310/0264—Details of driving circuits
- G09G2310/0294—Details of sampling or holding circuits arranged for use in a driver for data electrodes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20/00—Control of display operating conditions
- G09G2320/02—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display appearance
- G09G2320/0257—Reduction of after-image effec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ontrol (AREA)
- Shift Register Type Memory (AREA)
Abstract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源极驱动单元及其驱动方法、源极驱动电路、显示装置,涉及显示技术领域,解决数据线上具有残留数据信号的问题。该源极驱动单元包括移位寄存器子单元和锁存子单元。所述锁存子单元包括复位模块和至少一级锁存模块;锁存模块与移位寄存器子单元、数据信号端相连接;锁存模块用于在移位寄存器子单元输出信号的控制下,对数据信号端输出的数据信号进行锁存,并将数据信号输出至数据线;复位模块与使能信号端、复位信号端、锁存模块相连接,复位模块用于在使能信号端的控制下,通过复位信号端对锁存模块锁存的数据信号进行复位。该源极驱动单元用于向数据线提供数据信号。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源极驱动单元及其驱动方法、源极驱动电路、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TFT-LCD(Thin Film Transist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或者,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OLED)显示器作为一种平板显示装置,因其具有体积小、功耗低、无辐射以及制作成本相对较低等特点,而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高性能显示领域当中。
上述任意一种显示器的显示面板上设置有横纵交叉的栅线和数据线。栅线逐行开启亚像素。当一行亚像素开启时,数据线向该开启的亚像素充入数据信号,当所有亚像素均接收到上述数据信号后,该显示面板显示一帧画面。然而,当一行亚像素通过数据线接收数据信号时,如果该数据线上还残留有上一行亚像素的数据信号,那么将会导致该行亚像素的数据信号无法正确写入,造成显示异常。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源极驱动单元及其驱动方法、源极驱动电路、显示装置,解决数据线上具有残留数据信号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申请实施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源极驱动单元,包括移位寄存器子单元和锁存子单元;所述锁存子单元包括复位模块和至少一级锁存模块;所述锁存模块与所述移位寄存器子单元、数据信号端相连接;所述锁存模块用于在所述移位寄存器子单元输出信号的控制下,对所述数据信号端输出的数据信号进行锁存,并将所述数据信号输出至数据线;所述复位模块与使能信号端、复位信号端、所述锁存模块相连接,所述复位模块用于在所述使能信号端的控制下,通过所述复位信号端对所述锁存模块锁存的数据信号进行复位。
可选的,所述至少一级锁存模块包括第一级锁存模块、第二级锁存模块;所述第一级锁存模块与所述移位寄存器子单元、所述数据信号端以及所述第二级锁存模块相连接;所述第一级锁存模块用于在所述移位寄存器子单元输出信号的控制下,对所述数据信号端输出的数据信号进行锁存,并将所述数据信号输出至所述第二级锁存模块;所述第二级锁存模块用于对所述第一级锁存模块输出的数据信号进行锁存,并向所述数据线输出所述数据信号;所述复位模块与所述第一级锁存模块或者所述第二级锁存模块相连接。
可选的,所述复位模块包括复位晶体管;所述复位晶体管的栅极连接所述使能信号端,第一极连接所述复位信号端,第二极与所述第一级锁存模块或所述第二级锁存模块相连接。
可选的,所述第一级锁存模块包括第一传输子模块和第一锁存子模块;所述第一传输子模块与所述移位寄存器子单元的第一控制信号端、所述数据信号端以及第一锁存节点相连接;所述第一传输子模块用于在所述移位寄存器子单元的第一控制信号端的控制下,将所述数据信号端的信号传输至所述第一锁存节点;所述第一锁存子模块连接所述第一锁存节点、所述第二级锁存模块以及所述移位寄存器子单元的第二控制信号端;所述第一锁存子模块用于在所述移位寄存器子单元的第二控制信号端的控制下,对所述第一锁存节点的数据信号进行锁存,并输出至所述第二级锁存模块。
可选的,所述第二级锁存模块包括第二传输子模块和第二锁存子模块;所述第二传输子模块连接所述第一级锁存模块、第一开启信号端以及第二锁存节点;所述第二传输子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开启信号端的控制下,将所述第一级锁存模块输出的数据信号传输至所述第二锁存节点;所述第二锁存子模块连接所述第二锁存节点、所述第二开启信号端,所述第二锁存子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二开启信号端的控制下,对所述第二锁存节点的数据信号进行锁存,并将所述数据信号输出。
可选的,所述第一传输子模块包括第一传输门;所述第一传输门的输入端与所述数据信号端相连接,第一控制端和第二控制端分别与所述移位寄存器子单元的第一控制信号端和第二控制信号端相连接,输出端与所述第一锁存节点相连接。
可选的,所述第一锁存子模块包括第二传输门、第一反相器、第二反相器以及第三反相器;所述第二传输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三反相器的输出端,第一控制端和第二控制端分别与所述移位寄存器子单元的第一控制信号端和第二控制信号端相连接,输出端与所述第一锁存节点相连接;所述第一反相器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锁存节点相连接,输出端与所述第三反相器和所述第二反相器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第二反相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级锁存模块。
进一步可选的,在所述复位模块与所述第一级锁存模块相连接,且所述复位模块包括复位晶体管的情况下,所述复位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第一反相器的输入端相连接;与所述复位晶体管的第一极相连接的复位信号端为第一电压端;或者,所述复位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第一反相器的输出端相连接;与所述复位晶体管的第一极相连接的复位信号端为第二电压端。
可选的,所述第二传输子模块包括第三传输门;所述第三传输门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级锁存模块相连接,第一控制端和第二控制端分别与第一开启信号端和第二开启信号端相连接,输出端与所述第二锁存节点相连接。
可选的,所述第二锁存子模块包括第四传输门、第四反相器、第五反相器以及第六反相器;所述第四传输门的第一控制端和第二控制端分别与第一开启信号端和第二开启信号端相连接,输入端与所述第五反相器的输出端相连接,输出端与所述第二锁存节点相连接;或者,所述第四传输门的输入端与所述第四反相器的输出端相连接,输出端与所述第五反相器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第四反相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五反相器的输入端和所述第六反相器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第六反相器的输出端作为所述第二级锁存模块的输出端。
进一步可选的,在所述复位模块与所述第二级锁存模块相连接,且所述复位模块包括复位晶体管的情况下,所述复位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第四反相器的输入端相连接;与所述复位晶体管的第一极相连接的复位信号端为第一电压端;或者,所述复位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第四反相器的输出端相连接;与所述复位晶体管的第一极相连接的复位信号端为第二电压端。
可选的,所述锁存子单元还包括缓冲模块,所述缓冲模块包括第七反相器和第八反相器;所述第七反相器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级锁存模块的输出端相连接,输出端与所述第八反相器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第八反相器的输出端作为所述源极驱动单元的输出端。
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源极驱动电路,包括多个并排设置的上所述的任意一种源极驱动单元;多个所述源极驱动单元中的移位寄存器子单元依次级联。
本申请实施例的又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主机驱动器和如上所述的源极驱动电路,所述主机驱动器通过数据信号端与源极驱动单元相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的再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驱动上所述的任意一种源极驱动单元的方法,在至少一级锁存模块包括第一级锁存模块、第二级锁存模块的情况下,所述方法包括:复位模块在使能信号端的控制下,对第一级锁存模块锁存的数据信号,或者对第二级锁存模块锁存的数据信号进行复位;所述第一级锁存模块在移位寄存器子单元输出信号的控制下,对数据信号端输出的数据信号进行锁存;所述第一级锁存模块将所述数据信号输出至所述第二级锁存模块;所述第二级锁存模块对所述第一级锁存模块输出的数据信号进行锁存;所述第二级锁存模块将锁存的数据信号输出至数据线。
可选的,在所述复位模块包括复位晶体管的情况下,所述复位模块在使能信号端的控制下,对第一级锁存模块锁存的数据信号进行复位包括:所述使能信号端控制所述复位晶体管导通,复位信号端的信号通过所述复位晶体管输出至所述第一级锁存模块;或者,所述复位模块在使能信号端的控制下,对第二级锁存模块锁存的数据信号进行复位包括:所述使能信号端控制所述复位晶体管导通,复位信号端的信号通过所述复位晶体管输出至所述第二级锁存模块。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源极驱动单元及其驱动方法、源极驱动电路、显示装置。该源极驱动单元中的复位模块用于在该使能信号端的控制下,通过复位信号端对一级锁存模块锁存的数据信号进行复位。基于此,由上述可知,一级锁存模块的输出端即可以作为上述源极驱动单元的输出端与上述数据线相连接。因此,当该源极驱动单元需要向与其相连接的数据线传输下一行亚像素的数据信号之前,可以通过该源极驱动单元中的复位模块对上述锁存模块中锁存的数据信号进行复位后,从而将与锁存模块的输出端相连接的数据线上残留的上一行亚像素的数据信号进行清除,使得下一行亚像素的数据信号能够正确写入,以达到解决数据线上具有残留数据信号的问题。此外,残留于数据线上的数据信号会导致显示装置在显示的过程中或者开机后出现残影。在此情况下,由于本申请提供的源极驱动单元能够解决数据线上具有残留数据信号的问题,因此能够达到减小上述残影现象发生的几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源极驱动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源极驱动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各个模块的一种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各个模块的一种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中各个模块的另一种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各个模块的另一种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号时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源极驱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信号时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源极驱动单元的驱动方法流程图。
附图标记:
01-源极驱动单元;10-移位寄存器子单元;20-锁存子单元;201-第一级锁存模块;210-第一传输子模块;211-第一锁存子模块;202-第二级锁存模块;220-第二传输子模块;221-第二锁存子模块;203-复位模块;204-缓冲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以下,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目前的移动显示装置,例如手机的尺寸较小。在此情况下,电池的容量也较低。因此用户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频繁对手机进行充电,从而降低了用户体验。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可以采用MIP(Memory In Pixel,存储器集成于亚像素内)的技术,以提高亚像素保持电压的能力。这样一来,在显示静态画面时,可以降低显示装置的刷新频率,达到降低产品功耗,省点的目的。
对于采用MIP技术的显示装置,可以采用源极驱动芯片(Source IC)对数据线进行驱动,或者,可以采用本申请的提供的源极驱动单元01。该源极驱动单元(H Driver)01,如图1或图2所示包括移位寄存器子单元10和锁存子单元20。
设置有上述源极驱动单元01的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域和位于所述显示区域周边的非显示区域。上述源极驱动单元01设置于非显示区域,而该显示区域内设置有横纵交叉的栅线(Gate Line,GL)和数据线(Data Line,DL)。其中,该源极驱动单元01的输出端与上述数据线DL相连接。
在此基础上,该锁存子单元20包括复位模块203和至少一级锁存(Latch)模块。其中,该至少一级锁存模块可以包括如图1所示的第一级锁存模块201、第二级锁存模块202。
其中,上述第一级锁存模块201与移位寄存器子单元10、数据信号端Data以及第二级锁存模块202相连接。
该第一级锁存模块201用于在移位寄存器子单元10输出信号的控制下,对数据信号端Data输出的数据信号进行锁存,并将数据信号输出至第二级锁存模块202。
上述第二级锁存模块202与数据线DL相连接,该第二级锁存模块202用于对第一级锁存模块201输出的数据信号进行锁存,并向数据线DL输出数据信号。
在此情况下,由于第二级锁存模块202与数据线DL相连接,因此该第二级锁存模块202的输出端即可以作为上述源极驱动单元01的输出端。
需要说明的是,随着显示装置分辨率的不断提升,显示面板上数据线DL的数量也大大增加,在此情况下,为了节约上述非显示区域的布线空间,上述源极驱动单元01可以与多条数据线DL相连接。基于此,为了保证与同一个源极驱动单元01相连接的多条数据线DL均能够接收到正确的数据信号,该源极驱动单元01中的移位寄存器子单元10可以向第一级锁存模块201输出控制信号,以使得第二级锁存模块202能够在上述控制信号的控制下,逐一向与该第二级锁存模块202相连接的各条数据线输出对应的数据信号。
此外,如图2所示,上述复位模块203与使能信号端EN、复位信号端RST、第一级锁存模块201相连接。该复位模块203用于在使能信号端EN的控制下,通过复位信号端RST对第一级锁存模块201锁存的数据信号进行复位。
或者,如图1所示,复位模块203与使能信号端EN、复位信号端RST、第二级锁存模块202相连接。该复位模块203用于在使能信号端EN的控制下,通过复位信号端RST对第二级锁存模块202锁存的数据信号进行复位。
其中,可选的,上述复位模块203,如图3所示,包括复位晶体管M0。该复位晶体管M0的栅极连接使能信号端EN,第一极连接复位信号端RST,第二极如图3所示与第一级锁存模块201相连接。或者,如图4所示,上述复位晶体管M0的第二极与第二级锁存模块202相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复位模块203还可以包括多个并联的复位晶体管M0。
此外,该复位晶体管M0可以为N型晶体管或P型晶体管,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为了方便,以下以该复位晶体管M0为N型晶体管为例进行说明。此外,上述复位晶体管M0的第一极可以为源极,第二极为漏极;或者第一极为漏极,第二极为源极。
综上所述,复位模块203用于在该使能信号端EN的控制下,通过复位信号端RST对第一级锁存模块201锁存的数据信号进行复位。或者,该复位模块203用于在使能信号端EN的控制下,对第二级锁存模块202锁存的数据信号进行复位。
基于此,由上述可知,第一级锁存模块201与第二级锁存模块202相连接,而第二级锁存模块202的输出端即可以作为上述源极驱动单元01的输出端与上述数据线DL相连接。因此,当该源极驱动单元01需要向与其相连接的数据线DL传输下一行亚像素的数据信号之前,可以通过该源极驱动单元01中的复位模块203对第一级锁存模块201或第二级锁存模块中锁存的数据信号进行复位后,从而将与该第二级锁存模块202的输出端相连接的数据线DL上残留的上一行亚像素的数据信号进行清除,使得下一行亚像素的数据信号能够正确写入,以达到解决数据线DL上具有残留数据信号的问题。
此外,残留于数据线DL上的数据信号会导致显示装置在显示的过程中或者开机后出现残影。在此情况下,由于本申请提供的源极驱动单元01能够解决数据线DL上具有残留数据信号的问题,因此能够达到减小上述残影现象发生的几率。
以下对上述锁存子单元20中的第一级锁存模块201、第二级锁存模块202以及复位模块203的具体结构进行详细的说明。
具体的,如图3所示,上述第一级锁存模块201包括第一传输子模块210和第一锁存子模块211。
其中,第一传输子模块210与移位寄存器子单元10的第一控制信号端S(或者如图4所示,与移位寄存器子单元10的第一控制信号端S和第二控制信号端S’)、数据信号端Data以及第一锁存节点Q相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该移位寄存器子单元10的第一控制信号端S和第二控制信号端S’输出的信号相反。
该第一传输子模块210用于至少在移位寄存器子单元10的第一控制信号端S的控制下,将数据信号端Data的信号传输至第一锁存节点Q。
在此基础上,第一锁存子模块211连接第一锁存节点Q、第二级锁存模块202以及移位寄存器子单元10的第二控制信号端S’(或者如图4所示,移位寄存器子单元10的第一控制信号端S和第二控制信号端S’)。
第一锁存子模块211用于至少在移位寄存器子单元10的第二控制信号端S’的控制下,对第一锁存节点Q的数据信号进行锁存,并输出至第二级锁存模块202。
此外,上述第二级锁存模块202,如图3所示包括第二传输子模块220和第二锁存子模块221。
其中,第二传输子模块220连接第一级锁存模块201、第一开启信号端SW1(或者,如图4所示第一开启信号端SW1和第二开启信号端SW2)以及第二锁存节点P。
该第二传输子模块220用于至少在第一开启信号端SW1的控制下,将第一级锁存模块201输出的数据信号传输至第二锁存节点P。
在此基础上,第二锁存子模块221连接第二锁存节点P、第二开启信号端SW2(或者,如图4所示第一开启信号端SW1和第二开启信号端SW2),
第二锁存子模块221用于至少在第二开启信号端SW2的控制下,对第二锁存节点P的数据信号进行锁存,并将数据信号输出。
以下对上述第一级锁存模块201中的第一传输子模块210和第一锁存子模块211的结构进行详细的说明。
具体的,该第一传输子模块210,如图3所示,包括第一传输晶体管T1’。该第一传输晶体管T1’的栅极连接移位寄存器子单元10的第一控制信号端S,第一极连接数据信号端Data,第二极与第一锁存节点Q相连接。
在移位寄存器子单元10的第一控制信号端S的控制下,当第一传输晶体管T1’导通时,数据信号端Data输出的数据信号可以通过该第一传输晶体管T1’输出至上述第一锁存节点Q。
或者,在第一传输子模块210与移位寄存器子单元10的第一控制信号端S和第二控制信号端S’均连接的情况下,上述第一传输子模块210如图4所示,包括第一传输门T1。该第一传输门的输入端与数据信号端Data相连接,第一控制端和第二控制端分别与移位寄存器子单元10的第一控制信号端S和第二控制信号端S’相连接,输出端与第一锁存节点Q相连接。
其中,上述第一传输门T1由两个晶体管构成,其中一个晶体管为N型晶体管,另一个晶体管为P型晶体管。在移位寄存器子单元10的第一控制信号端S和第二控制信号端S’的分别控制下,上述第一传输门T1中的两个晶体管导通时,数据信号端Data输出的数据信号可以通过该第一传输门T1输出至上述第一锁存节点Q。
在此基础上,上述第一锁存子模块211包括如图4所示的第二传输门T2(或者如图3所示的第二传输晶体管T2’)、第一反相器Inv1、第二反相器Inv2以及第三反相器Inv3。
其中,第二传输门T2的输入端连接第三反相器Inv3的输出端,第一控制端和第二控制端分别与移位寄存器子单元10的第一控制信号端S和第二控制信号端S’相连接,输出端与第一锁存节点Inv1相连接。
当第一锁存子模块211包括如图3所示的第二传输晶体管T2的情况下,第二传输晶体管T2的连接方式如图3所示,此处不再赘述。
此外,如图4所示,第一反相器Inv1的输入端与第一锁存节点Q相连接,输出端与第三反相器Inv3和第二反相器Inv2的输入端相连接。
第二反相器Inv2的输出端连接第二级锁存模块202。
由上述可知,如图4所示,第一级锁存模块201由两个传输门(T1、T2)以及三个反相器(Inv1、Inv2、Inv3)构成,因此结构简单,占用的布线空间小。
基于此,在复位模块203如图3所示,与第一级锁存模块201相连接,且该复位模块203包括复位晶体管M0的情况下,
上述复位晶体管M0的第二极与第一反相器Inv1的输入端相连接;与该复位晶体管M0的第一极相连接的复位信号端为第一电压端VGL。
其中,第一电压端VGL输出低电平。这样一来,当复位晶体管M0导通后,可以通过复位晶体管M0将第一锁存节点Q上的信号下拉至第一电压端VGL,从而将第一锁存节点Q上锁存的数据信号清除。
或者,上述复位晶体管M0的连接方式还可以如图5所示,该复位晶体管M0的第二极与第一反相器Inv1的输出端相连接。与该复位晶体管M0的第一极相连接的复位信号端RST为第二电压端VGH。
其中,该第二电压端VGH输出高电平。这样一来,通过复位晶体管M0将第一反相器Inv1的输出端上拉至第二电压端VGH,由于第一反相器Inv1的输出端为高电平,在第三反相器Inv3的作用下,通过第二传输门T2输入至节点Q的电位为低电平,在此情况下,与该第一反相器Inv1的输入端相连接的第一锁存节点Q的电位被拉低,从而将第一锁存节点Q上锁存的数据信号清除。
需要说明的是,当上述锁存子单元20包括一级锁存模块时,该锁存模块与移位寄存器子单元10、数据信号端Data相连接。该锁存模块用于在移位寄存器子单元10输出信号的控制下,对数据信号端输出Data的数据信号进行锁存,并将数据信号输出至数据线DL。在此情况下,上述一级锁存模块可以采用如图3或4所示的第一级锁存模块201的结构,即该锁存模块包括第一传输门T1(或者第一传输晶体管T1’)、第二传输门T2(或者第二传输晶体管T2’)、第一反相器Inv1、第二反相器Inv2以及第三反相器Inv3。基于此,上述复位晶体管M0可以连接第一反相器Inv1的输出端或输入端。
以下对上述第二级锁存模块202中的第二传输子模块220和第二锁存子模块221的结构进行详细的说明。
该第二传输子模块220如图3所示,包括第三传输晶体管T3’。或者如图4所示包括第三传输门T3。该第三传输门T3的输入端与第一级锁存模块201相连接,第一控制端和第二控制端分别与第一开启信号端SW1和第二开启信号端SW2相连接,输出端与第二锁存节点P相连接。
在此基础上,第二锁存子模块221包括第四传输门T4(或者如图3所示的第四传输晶体管T4’)、第四反相器Inv4、第五反相器Inv5以及第六反相器Inv6。
该第四传输门T4的第一控制端和第二控制端分别与第一开启信号端SW1和第二开启信号端SW2相连接,输入端与第五反相器Inv5的输出端相连接,输出端与第二锁存节点P相连接。
或者,上述第四传输门T4的设置方式还可以,如图6所示,该第四传输门T4的输入端与第四反相器Inv4的输出端相连接,输出端与所述第五反相器Inv5的输入端相连接。
基于此,在第四传输门T4采用上述连接方式的情况下,当第一级锁存模块201将锁存的数据信号通过第二级锁存模块202中的第三传输门T3传输至第二锁存节点P时,可以通过第一开启信号端SW1和第二开启信号端SW2控制第四传输门T4关闭,此时第二锁存节点P、第四反相器Inv4、第五反相器Inv5以及第四传输门T4无法形成锁相环(P→Inv4→Inv5→T4→P)。在此情况下,即使第三传输门T3和第四传输门T4的驱动能力不足,第一锁存节点Q上的数据信号也可以传输至第二锁存节点P。
这样一来,一方面,可以避免第一级锁存模块201向第二级锁存模块202传输数据时,由于上述锁相环的存在而导致数据信号无法正常输入,从而使得第二锁存节点P的信号如图7所示出现异常(A处)。此外,由于第一级锁存模块201向第二级锁存模块202传输数据时,第二级锁存模块202内部不会形成上述锁相环,因此对第三传输门T3和第四传输门T4的驱动能力的要求不高,所以第三传输门T3和第四传输门T4的尺寸也无需增大,有利于减小占用布线空间的面积。
此外,当第一锁存节点Q上的数据信号传输至第二锁存节点P以后,可以通过第一开启信号端SW1和第二开启信号端SW2控制第三传输门T3关闭,而第四传输门T4开启,从而形成上述锁相环(P→Inv4→Inv5→T4→P),使得数据信号被锁存至该第二级锁存模块202内。
此外,如图4所示,上述第四反相器Inv4的输出端与第五反相器Inv5的输入端和第六反相器Inv6的输入端相连接。
第六反相器Inv6的输出端作为该第二级锁存模块202的输出端。
基于此,在上述复位模块203与第二级锁存模块202相连接,且复位模块203包括复位晶体管M0的情况下,
如图4所示,该复位晶体管M0的第二极与第四反相器Inv4的输入端相连接。且与复位晶体管M0的第一极相连接的复位信号端RST为第一电压端VGL。
当复位晶体管M0导通后,可以通过复位晶体管M0将第二锁存节点P上的信号下拉至第一电压端VGL,从而将第二锁存节点P上锁存的数据信号清除。由于第二锁存节点P所属的第二级锁存模块202与数据线DL相连接,因此在对将第二锁存节点P上锁存的数据信号清除的过程中,也可以对数据线DL上残留的数据信号进行清除,从而无需逐行输入黑色画面对应的数据信号,达到对AA(Active Area,有效显示区)区进行快速放电的目的。进而能够避免显示装置在开机或正常显示的过程中出现残像。
或者,复位晶体管M0的第二极与第四反相器Inv4的输出端相连接。此时,与该复位晶体管M0的第一极相连接的复位信号端RST为第二电压端VGH。
这样一来,通过复位晶体管M0将第四反相器Inv4的输出端上拉至第二电压端VGH,由于第四反相器Inv4的输出端为高电平,在第五反相器Inv5的作用下,通过第四传输门T4输入至节点P的电位为低电平,在此情况下,与该第四反相器Inv4的输入端相连接的第二锁存节点P的电位被拉低,从而将第二锁存节点P上锁存的数据信号清除。此外,当第四反相器Inv4的输出端为高电平时,通过第六反相器Inv6的反向作用,使得该第二级锁存模块202向数据线DL输出低电平,以对数据线DL上残留的信号进行清除,最终达到防止数据线DL上具有信号残留,且实现AA区快速放电的目的。
需要说明的是,当上述锁存子单元20包括一级锁存模块时,该锁存模块可以采用如图3或4所示的第二级锁存模块202的结构,即该锁存模块包括第三传输门T3(或者第三传输晶体管T3’)、第四传输门T4(或者第四传输晶体管T4’)、第四反相器Inv4、第五反相器Inv5以及第六反相器Inv6。在此情况下,上述复位晶体管M0可以连接第四反相器Inv4的输出端或输入端。
在此情况下,当上述一级锁存模块为第二级锁存模块202时,为了使得该锁存模块与移位寄存器子单元10、数据信号端Data相连接,上述第三传输门T3的输入端连接数据信号端Data。第一开启信号端SW1和第二开启信号端SW2分别与移位寄存器子单元10的第一控制信号端S和第二控制信号端S’相连接即可。
在此基础上,如图6所示,该锁存子单元20还包括缓冲模块204。该缓冲模块204包括第七反相器Inv7和第八反相器Inv8。该缓冲模块204用于对第二级锁存模块202输出的数据信号进行缓冲。
其中,第七反相器Inv7的输入端与第二级锁存模块202的输出端相连接,输出端与第八反相器Inv8的输入端相连接。
第八反相器Inv8的输出端作为源极驱动单元01的输出端。此时第八反相器Inv8的输出端可以与数据线DL相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源极驱动电路,如图8所示,包括多个并排设置的如上所述的任意一种源极驱动单元01。其中,多个源极驱动单元中的移位寄存器子单元10依次级联。
该源极驱动电路具有与前述实施例提供的源极驱动单元01相同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其中一级移位寄存器子单元10的第一控制信号输出端S输出的信号如图9所示,该移位寄存器子单元10的上一级移位寄存器子单元10的第一控制信号输出端S输出的信号为S(n-1),下一级移位寄存器子单元10的第一控制信号输出端S输出的信号为S(n+1)。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主机驱动器(图中未示出)和如上所述的源极驱动电路,该主机驱动器通过数据信号端Data与该源极驱动单元01相连接。上述显示装置具有与前述实施例提供的额源极驱动电路相同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显示装置具体至少可以包括液晶显示装置和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例如该显示装置可以为显示器、电视、数码相框、手机或平板电脑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者部件。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驱动如上所述的任意一种源极驱动单元01的方法,在至少一级锁存模块包括第一级锁存模块201和第二级锁存模块202的情况下,如图10所示,上述方法包括:
S101、复位模块203在使能信号端EN的控制下,对第一级锁存模块201锁存的数据信号(如图2所示),或者如图1所示,对第二级锁存模块202锁存的数据信号进行复位。
具体的,例如,在上述复位模块203包括复位晶体管M0的情况下,上述步骤S101包括:如图3所示,使能信号端EN控制复位晶体管M0导通,复位信号端RST的信号通过复位晶体管M0输出至第一级锁存模块203。
其中,上述复位晶体管M0的第二极可以如图3所示与第一反相器Inv1的输入端相连接,此时上述复位信号端RST为第一电压端VGL。或者,如图5所示,上述复位晶体管M0的第二极可以与第一反相器Inv1的输出端相连接,此时上述复位信号端RST为第二电压端VGH。在此情况下,可以通过复位信号端RST将第一锁存节点Q上的数据信号清除。具体对第一锁存节点Q上的数据信号进行清除的过程如上所述,此处不再赘述。
或者,又例如,在上述复位模块203包括复位晶体管M0的情况下,上述步骤S101包括:如图4所示,使能信号端EN控制复位晶体管M0导通,复位信号端RST的信号通过复位晶体管M0输出至第二级锁存模块202。
其中,上述复位晶体管M0的第二极可以如图4所示与第四反相器Inv4的输入端相连接,此时上述复位信号端RST为第一电压端VGL。或者,如图6所示,上述复位晶体管M0的第二极可以与第四反相器Inv4的输出端相连接,此时上述复位信号端RST为第二电压端VGH。在此情况下,可以通过复位信号端RST将第二锁存节点P上的数据信号清除。具体对第二锁存节点P上的数据信号进行清除的过程如上所述,此处不再赘述。
在此基础上,在一个驱动周期(如图9所示包括第一阶段P1、第二阶段P2、第三阶段P3以及第四阶段P4)内,上述方法还包括:
S102、第一级锁存模块202在移位寄存器子单元10输出信号(S以及S’)的控制下,对数据信号端Data输出的数据信号进行锁存。
首先,在第一阶段P1,移位寄存器子单元10的第一控制信号端S输出高电平,其第二控制信号端S’输出低电平。此时如图4所示,第一传输门T1开启,第二传输门T2关闭,数据信号端Data输出的数据信号(如图9所示为高电平)通过第一传输门T1传输至第一锁存节点Q。
此外,第一开启信号端SW1输出低电平,第二开启信号端SW2输出高电平,第三传输门T3关闭。第一锁存节点Q上的数据信号无法传输至第二锁存节点P。
因此,上述第一阶段P1为数据信号端Data将数据信号传输至第一级锁存模块201的阶段。
在此基础上,在第二时刻T2,移位寄存器子单元10的第一控制信号端S输出低电平,其第二控制信号端S’输出高电平。第一传输门T1关闭,第二传输门T2开启,第三传输门T3保持关闭状态。此时,第一锁存节点Q、第一反向器Inv1、第三反相器Inv3以及第二传输门T2形成锁相环(Q→Inv1→Inv3→T2→Q),从而将数据信号端Data传输至该第一级锁存模块201的数据信号进行锁存。
因此,上述第二阶段P2为数据信号端Data传输的数据信号锁存至第一级锁存模块201的阶段。
S103、第一级锁存模块201将数据信号输出至第二级锁存模块202。
具体的,在如图9所示的第三阶段P3,第一开启信号端SW1输出高电平,第二开启信号端SW2输出低电平,此时第三传输门T3开启,第四传输门T4关闭。第一锁存节点Q上的数据信号通过第三传输门T3传输至第二锁存节点P。
由于此时第四传输门T4关闭,此时第二锁存节点P、第四反相器Inv4、第五反相器Inv5以及第四传输门T4无法形成锁相环(P→Inv4→Inv5→T4→P)。在此情况下,即使第三传输门T3和第四传输门T4的驱动能力不足,第一锁存节点Q上的数据信号也可以传输至第二锁存节点P。
所以上述第三阶段P3为第一级锁存模块201将数据信号传输至第二级锁存模块202的阶段。
S104、第二级锁存模块202对第一级锁存模块201输出的数据信号进行锁存。
具体的,在如图9所示的第四阶段P4,第一开启信号端SW1输出低电平,第二开启信号端SW2输出高电平,此时第三传输门T3关闭,第四传输门T4开启。此时,第一锁存接待Q向第二锁存节点P的数据传输中断。此外,由于第四传输门T4开启,从而使得第二锁存节点P、第四反相器Inv4、第五反相器Inv5以及第四传输门T4形成锁相环(P→Inv4→Inv5→T4→P),从而将第一级锁存模块201传输至该第二级锁存模块202的数据信号进行锁存。
所以上述第四阶段P4为第二级锁存模块202将第一级锁存模块201输出的数据信号进行锁存的阶段。
S105、第二级锁存模块202将锁存的数据信号输出至数据线DL。
当显示面板上的栅线GL逐行开启时,第二级锁存模块202将锁存的数据信号通过缓冲模块204输出至与该源极驱动单元01相连接的数据线DL,从而对与该数据线DL相连接的亚像素进行充电。
需要说明的是,当该源极驱动单元01中设置了两级锁存模块,即第一级锁存模块201和第二级锁存模块202后,第一级锁存模块201可以存储前一行亚像素的数据信号,而第二级锁存模块202可以存储下一行亚像素的数据信号,从而能够提高数据信号写入的效率。此外,第一行亚像素的充电时间长,最后一行亚像素的充电时间短,通过设置上述两级锁存模块,可以减小第一行亚像素和最后一行亚像素充电时间的差异。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3)
1.一种源极驱动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移位寄存器子单元和锁存子单元;
所述锁存子单元包括复位模块和至少一级锁存模块;
所述锁存模块与所述移位寄存器子单元、数据信号端相连接;所述锁存模块用于在所述移位寄存器子单元输出信号的控制下,对所述数据信号端输出的数据信号进行锁存,并将所述数据信号输出至数据线;
所述复位模块与使能信号端、复位信号端、所述锁存模块相连接,所述复位模块用于在所述使能信号端的控制下,通过所述复位信号端对所述锁存模块锁存的数据信号进行复位;
所述至少一级锁存模块包括第一级锁存模块、第二级锁存模块;
所述第一级锁存模块与所述移位寄存器子单元、所述数据信号端以及所述第二级锁存模块相连接;所述第一级锁存模块用于在所述移位寄存器子单元输出信号的控制下,对所述数据信号端输出的数据信号进行锁存,并将所述数据信号输出至所述第二级锁存模块;
所述第二级锁存模块用于对所述第一级锁存模块输出的数据信号进行锁存,并向所述数据线输出所述数据信号;
所述复位模块与所述第一级锁存模块或者所述第二级锁存模块相连接;
所述复位模块包括复位晶体管;所述复位晶体管的栅极连接所述使能信号端,第一极连接所述复位信号端,第二极与所述第一级锁存模块或所述第二级锁存模块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源极驱动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级锁存模块包括第一传输子模块和第一锁存子模块;
所述第一传输子模块与所述移位寄存器子单元的第一控制信号端、所述数据信号端以及第一锁存节点相连接;所述第一传输子模块用于在所述移位寄存器子单元的第一控制信号端的控制下,将所述数据信号端的信号传输至所述第一锁存节点;
所述第一锁存子模块连接所述第一锁存节点、所述第二级锁存模块以及所述移位寄存器子单元的第二控制信号端;所述第一锁存子模块用于在所述移位寄存器子单元的第二控制信号端的控制下,对所述第一锁存节点的数据信号进行锁存,并输出至所述第二级锁存模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源极驱动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级锁存模块包括第二传输子模块和第二锁存子模块;
所述第二传输子模块连接所述第一级锁存模块、第一开启信号端以及第二锁存节点;所述第二传输子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开启信号端的控制下,将所述第一级锁存模块输出的数据信号传输至所述第二锁存节点;
所述第二锁存子模块连接所述第二锁存节点、第二开启信号端,所述第二锁存子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二开启信号端的控制下,对所述第二锁存节点的数据信号进行锁存,并将所述数据信号输出。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源极驱动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传输子模块包括第一传输门;所述第一传输门的输入端与所述数据信号端相连接,第一控制端和第二控制端分别与所述移位寄存器子单元的第一控制信号端和第二控制信号端相连接,输出端与所述第一锁存节点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源极驱动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存子模块包括第二传输门、第一反相器、第二反相器以及第三反相器;
所述第二传输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三反相器的输出端,第一控制端和第二控制端分别与所述移位寄存器子单元的第一控制信号端和第二控制信号端相连接,输出端与所述第一锁存节点相连接;
所述第一反相器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锁存节点相连接,输出端与所述第三反相器和所述第二反相器的输入端相连接;
所述第二反相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级锁存模块。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源极驱动单元,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复位模块与所述第一级锁存模块相连接,且所述复位模块包括复位晶体管的情况下,
所述复位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第一反相器的输入端相连接;与所述复位晶体管的第一极相连接的复位信号端为第一电压端;
或者,所述复位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第一反相器的输出端相连接;与所述复位晶体管的第一极相连接的复位信号端为第二电压端。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源极驱动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传输子模块包括第三传输门;所述第三传输门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级锁存模块相连接,第一控制端和第二控制端分别与第一开启信号端和第二开启信号端相连接,输出端与所述第二锁存节点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源极驱动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锁存子模块包括第四传输门、第四反相器、第五反相器以及第六反相器;
所述第四传输门的第一控制端和第二控制端分别与第一开启信号端和第二开启信号端相连接,输入端与所述第五反相器的输出端相连接,输出端与所述第二锁存节点相连接;
或者,所述第四传输门的输入端与所述第四反相器的输出端相连接,输出端与所述第五反相器的输入端相连接;
所述第四反相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五反相器的输入端和所述第六反相器的输入端直接或间接相连接;
所述第六反相器的输出端作为所述第二级锁存模块的输出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源极驱动单元,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复位模块与所述第二级锁存模块相连接,且所述复位模块包括复位晶体管的情况下,
所述复位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第四反相器的输入端相连接;与所述复位晶体管的第一极相连接的复位信号端为第一电压端;
或者,所述复位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第四反相器的输出端相连接;与所述复位晶体管的第一极相连接的复位信号端为第二电压端。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源极驱动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存子单元还包括缓冲模块,所述缓冲模块包括第七反相器和第八反相器;
所述第七反相器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级锁存模块的输出端相连接,输出端与所述第八反相器的输入端相连接;
所述第八反相器的输出端作为所述源极驱动单元的输出端。
11.一种源极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并排设置的如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源极驱动单元;
多个所述源极驱动单元中的移位寄存器子单元依次级联。
12.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机驱动器和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源极驱动电路,所述主机驱动器通过数据信号端与源极驱动单元相连接。
13.一种用于驱动如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源极驱动单元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至少一级锁存模块包括第一级锁存模块、第二级锁存模块的情况下,所述方法包括:
复位模块在使能信号端的控制下,对第一级锁存模块锁存的数据信号,或者对第二级锁存模块锁存的数据信号进行复位;
所述第一级锁存模块在移位寄存器子单元输出信号的控制下,对数据信号端输出的数据信号进行锁存;
所述第一级锁存模块将所述数据信号输出至所述第二级锁存模块;
所述第二级锁存模块对所述第一级锁存模块输出的数据信号进行锁存;
所述第二级锁存模块将锁存的数据信号输出至数据线;
在所述复位模块包括复位晶体管的情况下,
所述复位模块在使能信号端的控制下,对第一级锁存模块锁存的数据信号进行复位包括:所述使能信号端控制所述复位晶体管导通,复位信号端的信号通过所述复位晶体管输出至所述第一级锁存模块;
或者,所述复位模块在使能信号端的控制下,对第二级锁存模块锁存的数据信号进行复位包括:所述使能信号端控制所述复位晶体管导通,复位信号端的信号通过所述复位晶体管输出至所述第二级锁存模块。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1029352.XA CN107633817B (zh) | 2017-10-26 | 2017-10-26 | 源极驱动单元及其驱动方法、源极驱动电路、显示装置 |
PCT/CN2018/099229 WO2019080589A1 (zh) | 2017-10-26 | 2018-08-07 | 源极驱动子电路及其驱动方法、源极驱动电路、显示装置 |
US16/617,127 US11011247B2 (en) | 2017-10-26 | 2018-08-07 | Source driving sub-circuit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source driving circuit, and display device |
JP2019568620A JP2021500589A (ja) | 2017-10-26 | 2018-08-07 | ソース駆動サブ回路及びその駆動方法、ソース駆動回路、表示装置 |
EP18871724.3A EP3703046B1 (en) | 2017-10-26 | 2018-08-07 | Source driving sub-circuit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source driving circuit, and display device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1029352.XA CN107633817B (zh) | 2017-10-26 | 2017-10-26 | 源极驱动单元及其驱动方法、源极驱动电路、显示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633817A CN107633817A (zh) | 2018-01-26 |
CN107633817B true CN107633817B (zh) | 2023-12-05 |
Family
ID=611064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1029352.XA Active CN107633817B (zh) | 2017-10-26 | 2017-10-26 | 源极驱动单元及其驱动方法、源极驱动电路、显示装置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011247B2 (zh) |
EP (1) | EP3703046B1 (zh) |
JP (1) | JP2021500589A (zh) |
CN (1) | CN107633817B (zh) |
WO (1) | WO2019080589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633817B (zh) | 2017-10-26 | 2023-12-05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源极驱动单元及其驱动方法、源极驱动电路、显示装置 |
CN108520725A (zh) * | 2018-04-20 | 2018-09-11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源极驱动电路、显示设备及驱动方法 |
CN112382226B (zh) * | 2020-11-27 | 2022-04-26 |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数据驱动芯片以及显示装置 |
CN114708840B (zh) * | 2022-03-31 | 2023-10-24 | 福州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显示驱动方法、驱动电路及显示装置 |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1134246A (ja) * | 1999-08-18 | 2001-05-18 |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 Co Ltd | 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駆動回路 |
TW200713176A (en) * | 2005-09-23 | 2007-04-01 | Innolux Display Corp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method for driving the same |
CN1942917A (zh) * | 2004-04-13 | 2007-04-04 | 罗姆股份有限公司 | 有机el显示装置 |
CN102157126A (zh) * | 2010-02-12 | 2011-08-17 | 美格纳半导体有限公司 | 移位寄存器电路、源极驱动器及其方法 |
CN103000128A (zh) * | 2011-09-12 | 2013-03-27 | 佳能株式会社 | 显示设备 |
CN103236272A (zh) * | 2013-03-29 | 2013-08-07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移位寄存器单元及其驱动方法、栅极驱动装置与显示装置 |
CN106023901A (zh) * | 2016-08-03 | 2016-10-12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移位寄存器单元、驱动方法、栅极驱动电路及显示装置 |
CN107180619A (zh) * | 2017-07-26 | 2017-09-19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锁存器及其驱动方法、源极驱动电路及显示装置 |
CN207602196U (zh) * | 2017-10-26 | 2018-07-10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源极驱动单元、源极驱动电路、显示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963860A (en) | 1988-02-01 | 1990-10-16 |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 Integrated matrix display circuitry |
US6476790B1 (en) * | 1999-08-18 | 2002-11-05 |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 Display device and a driver circuit thereof |
JP3799307B2 (ja) | 2002-07-25 | 2006-07-19 | Nec液晶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その駆動方法 |
JP2006011199A (ja) * | 2004-06-29 | 2006-01-12 | Nec Electronics Corp | 平面表示装置のデータ側駆動回路 |
KR101157950B1 (ko) * | 2005-09-29 | 2012-06-25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화상 표시장치의 구동장치 및 구동방법 |
JP5009373B2 (ja) | 2007-10-16 | 2012-08-22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液晶表示装置の駆動回路、液晶表示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の駆動方法 |
GB2459451A (en) | 2008-04-22 | 2009-10-28 | Sharp Kk | A scan pulse shift register for an active matrix display |
TWI409779B (zh) * | 2009-01-15 | 2013-09-21 | Chunghwa Picture Tubes Ltd | 用於插黑技術之液晶顯示器之源極驅動器及其方法 |
US20140225817A1 (en) | 2013-02-13 | 2014-08-14 | Apple Inc. | Electronic Device with Variable Refresh Rate Display Driver Circuitry |
CN105096900B (zh) | 2015-09-23 | 2019-01-25 |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扫描驱动电路及具有该电路的液晶显示装置 |
CN105652534B (zh) | 2016-01-21 | 2018-10-19 |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栅极驱动电路及其液晶显示器 |
CN105609076B (zh) | 2016-01-28 | 2017-09-15 |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栅极驱动电路及其液晶显示器 |
CN106548758B (zh) | 2017-01-10 | 2019-02-19 |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Cmos goa电路 |
CN106898319B (zh) | 2017-02-20 | 2019-02-26 |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goa电路及液晶显示面板 |
CN107633817B (zh) * | 2017-10-26 | 2023-12-05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源极驱动单元及其驱动方法、源极驱动电路、显示装置 |
CN107958649B (zh) | 2018-01-02 | 2021-01-26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移位寄存器单元、驱动方法、栅极驱动电路及显示装置 |
-
2017
- 2017-10-26 CN CN201711029352.XA patent/CN107633817B/zh active Active
-
2018
- 2018-08-07 EP EP18871724.3A patent/EP3703046B1/en active Active
- 2018-08-07 US US16/617,127 patent/US11011247B2/en active Active
- 2018-08-07 JP JP2019568620A patent/JP2021500589A/ja active Pending
- 2018-08-07 WO PCT/CN2018/099229 patent/WO2019080589A1/zh unknown
Patent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1134246A (ja) * | 1999-08-18 | 2001-05-18 |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 Co Ltd | 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駆動回路 |
CN1942917A (zh) * | 2004-04-13 | 2007-04-04 | 罗姆股份有限公司 | 有机el显示装置 |
TW200713176A (en) * | 2005-09-23 | 2007-04-01 | Innolux Display Corp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method for driving the same |
CN102157126A (zh) * | 2010-02-12 | 2011-08-17 | 美格纳半导体有限公司 | 移位寄存器电路、源极驱动器及其方法 |
CN103000128A (zh) * | 2011-09-12 | 2013-03-27 | 佳能株式会社 | 显示设备 |
CN103236272A (zh) * | 2013-03-29 | 2013-08-07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移位寄存器单元及其驱动方法、栅极驱动装置与显示装置 |
CN106023901A (zh) * | 2016-08-03 | 2016-10-12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移位寄存器单元、驱动方法、栅极驱动电路及显示装置 |
CN107180619A (zh) * | 2017-07-26 | 2017-09-19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锁存器及其驱动方法、源极驱动电路及显示装置 |
CN207602196U (zh) * | 2017-10-26 | 2018-07-10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源极驱动单元、源极驱动电路、显示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633817A (zh) | 2018-01-26 |
JP2021500589A (ja) | 2021-01-07 |
EP3703046A4 (en) | 2021-07-07 |
EP3703046A1 (en) | 2020-09-02 |
WO2019080589A1 (zh) | 2019-05-02 |
US20200251173A1 (en) | 2020-08-06 |
US11011247B2 (en) | 2021-05-18 |
EP3703046B1 (en) | 2025-02-1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263942B2 (en) | Shift register unit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gate driving circuit, and display device | |
CN104299594B (zh) | 移位寄存器单元、栅极驱动电路及显示装置 | |
US10204582B2 (en) | Shift register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gate electrode driving circuit, and display device | |
CN105632446B (zh) | Goa单元及其驱动方法、goa电路、显示装置 | |
CN103714792B (zh) | 一种移位寄存器单元、栅极驱动电路及显示装置 | |
US20200357352A1 (en) | Shift register, method for driving the same, gate driving circuit, and display device | |
US20160133337A1 (en) | Shift register unit, shift register, gate drive circuit and display device | |
US10978016B2 (en) | Gate driver on array circuit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gate driver on array circuit | |
US10121437B2 (en) | Shift register and method for driving the same, gate driving circuit and display device | |
US10810963B2 (en) | Shift register and method for driving the same, gate driving circuit and display device | |
US20150318052A1 (en) | Shift register unit, gate drive circuit and display device | |
US20150365085A1 (en) | Dual Pull-Down Control Module, Shift Register Unit, Gate Driver, and Display Panel | |
CN107358906B (zh) | 移位寄存器单元及其驱动方法、栅极驱动电路、显示装置 | |
CN107633817B (zh) | 源极驱动单元及其驱动方法、源极驱动电路、显示装置 | |
CN108389539A (zh) | 移位寄存器单元、驱动方法、栅极驱动电路及显示装置 | |
US9928922B2 (en) | Shift register and method for driving the same, gate driving circuit and display device | |
CN108573668A (zh) | 移位寄存器单元及其驱动方法、栅极驱动电路及显示装置 | |
CN104050935A (zh) | 移位寄存器、双向移位暂存装置及应用其的液晶显示面板 | |
CN204102544U (zh) | 移位寄存器单元、栅极驱动电路及显示装置 | |
CN105244000B (zh) | 一种goa单元、goa电路及显示装置 | |
CN104485061B (zh) | 动态逻辑电路、栅极驱动电路、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CN107919101B (zh) | 像素电路及其驱动方法、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US10319325B2 (en) | Shift register unit, driving method thereof, gate driving circuit, and display device | |
CN102456316B (zh) | 一种数据驱动电路及其显示装置 | |
CN108231032A (zh) | 移位寄存器、栅极驱动电路、显示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