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621774B - 机构模块、机芯以及钟表 - Google Patents
机构模块、机芯以及钟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621774B CN107621774B CN201710504877.8A CN201710504877A CN107621774B CN 107621774 B CN107621774 B CN 107621774B CN 201710504877 A CN201710504877 A CN 201710504877A CN 107621774 B CN107621774 B CN 10762177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chanism module
- movement
- substrate
- height position
- whee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4—HOROLOGY
- G04C—ELECTROMECHANICAL CLOCKS OR WATCHES
- G04C3/00—Electromechanical clocks or watches independent of other time-pieces and in which the movement is maintained by electric means
- G04C3/008—Mounting, assembling of components
-
- G—PHYSICS
- G04—HOROLOGY
- G04C—ELECTROMECHANICAL CLOCKS OR WATCHES
- G04C3/00—Electromechanical clocks or watches independent of other time-pieces and in which the movement is maintained by electric means
- G04C3/14—Electromechanical clocks or watches independent of other time-pieces and in which the movement is maintained by electric means incorporating a stepping motor
-
- G—PHYSICS
- G04—HOROLOGY
- G04C—ELECTROMECHANICAL CLOCKS OR WATCHES
- G04C3/00—Electromechanical clocks or watches independent of other time-pieces and in which the movement is maintained by electric means
- G04C3/14—Electromechanical clocks or watches independent of other time-pieces and in which the movement is maintained by electric means incorporating a stepping motor
- G04C3/146—Electromechanical clocks or watches independent of other time-pieces and in which the movement is maintained by electric means incorporating a stepping motor incorporating two or more stepping motors or roto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echanical Cloc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机构模块、机芯以及钟表,机构模块能够实现机芯的薄型化。机构模块(21)具备:具有多个齿轮的轮系;驱动轮系的马达(40A);接收端子(47b),其设置于轴向上的第1高度位置(A),能够从外部部件接收用于驱动马达(40A)的电信号;以及轮系支承件(52),其从轴向上的第1高度位置(A)突出至第2高度位置(B)。能够在第1高度位置(A)处将与接收端子(47b)电连接的第2电路块(123)安装于与轮系支承件(52)不同的位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构模块、机芯以及钟表。
背景技术
模拟式的电子钟表具备:具有多个齿轮的轮系;驱动轮系的马达;以及控制马达的IC。例如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穿戴型电子装置(钟表),该穿戴型电子装置具备模块(机构模块)和印刷电路基板,其中,所述模块具备:具备至少1个能够旋转的齿轮的齿轮排列;和步进电动机,步进电动机具备以能够旋转的方式与至少1个能够旋转的齿轮结合的转子,另外,在所述印刷电路基板上收纳有使模块的转子旋转的控制器。在该穿戴型电子装置中,印刷电路基板被配置于模块上,并通过螺纹紧固而被固定。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12-516996号公报
可是,在上述的现有结构中,由于机构模块和印刷电路基板被层叠在一起,因此,在实现含有机构模块和基板的机芯的薄型化这一点上还存在改善的余地。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提供能够实现机芯的薄型化的机构模块、机芯以及钟表。
本发明的机构模块的特征在于,具备:具有多个齿轮的轮系;驱动所述轮系的马达;接收端子,其被设置于规定的方向上的第1高度位置,能够从外部部件接收用于驱动所述马达的电信号;以及突出部,其从所述规定的方向上的所述第1高度位置突出至所述规定的方向上的第2高度位置,能够在所述第1高度位置处将与所述接收端子电连接的第1基板安装于与所述突出部不同的位置。
根据本发明,由于能够在第1高度位置处将第1基板安装于与突出部不同的位置处,因此,通过使第1基板形成为避开突出部的形状,无需使机构模块在规定的方向上变薄就能够使具备机构模块和第1基板的机芯实现薄型化。因此,能够提供可实现机芯的薄型化的机构模块。
在上述的机构模块中,优选的是,能够将第2基板安装于所述第2高度位置,所述接收端子能够通过配置于所述第1高度位置的中继部件与所述第2基板电连接。
根据本发明,由于能够将第2基板安装于第2高度位置,因此无需使第2基板形成为避开突出部的形状。因此,能够形成具备大面积的第2基板的机芯。因此,能够提供如下的通用性高的机构模块:能够根据机芯所需要的功能,安装第1基板和第2基板中的任意一个。
而且,对于与第1基板导通的接收端子,能够使其经由中继部件与第2基板导通,其中,该第2基板被配置于在规定的方向上与第1基板不同的位置处,因此,对于第1基板和第2基板,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共用接收端子。
在上述的机构模块中,优选的是,所述机构模块具有衬垫,所述衬垫被夹在所述机构模块与所述第2基板之间。
根据本发明,能够在通过衬垫填埋了阶梯差的状态下安装第2基板。因此,能够针对机构模块可靠地安装第2基板。
本发明的机芯的特征在于,具备上述的机构模块和所述第1基板。
根据本发明,由于第1基板被安装于第1高度位置,因此,与将基板安装于第2高度位置的结构相比,能够使机芯薄型化。
在上述的机芯中,优选的是,所述第1基板被形成为具有配置所述突出部的开口的环状。
根据本发明,与第1基板以避开突出部的方式形成为C字状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第1基板的强度。
本发明的机芯的特征在于,具备上述的机构模块和所述第2基板。
根据本发明,由于第2基板被安装于突出部上的第2高度位置,因此,无需使第2基板形成为避开突出部的形状就能够实现具备大面积的第2基板的机芯。由此,能够在第2基板中设置更多的电路,从而能够提供高性能的机芯。
本发明的钟表的特征在于具备上述的机芯。
根据本发明,在机芯具备第1基板的情况下,能够使钟表薄型化,在机芯具备第2基板的情况下,能够使钟表高性能化。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可实现机芯的薄型化的机构模块。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的钟表的俯视图。
图2是实施方式的钟表的剖视图。
图3是从正面侧观察实施方式的机构模块的立体图。
图4是从正面侧观察实施方式的机构模块的内部结构的俯视图。
图5是实施方式的第1机芯的放大剖视图。
图6是实施方式的第1马达的线圈块的立体图。
图7是从正面侧观察实施方式的第1机芯的俯视图。
图8是从正面侧观察实施方式的机构模块和中继基板的立体图。
图9是从背面侧观察实施方式的第1机芯的仰视图。
图10是从正面侧观察实施方式的第2机芯的俯视图。
图11是实施方式的第2机芯的放大剖视图。
图12是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第1机芯的放大剖视图。
标号说明
1:钟表;10:机芯;10A:第1机芯(机芯);10B:第2机芯(机芯);21、221:机构模块;23:第1电路块(第2基板、外部部件);24:中继基板;30:轮系;40A:第1马达(马达);40B:第2马达(马达);40C:第3马达(马达);47b:接收端子;52、252:轮系支承件(突出部);123:第2电路块(第1基板、外部部件);266:衬垫。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并且,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作为钟表的一个例子,列举模拟石英式的电子钟表为例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
(钟表)
通常,将包含有钟表的驱动部分的机械体称作“机芯”。将表盘、指针安装于该机芯后放入钟表壳体中从而形成为完成品的状态称作钟表的“成品”。另外,将构成钟表基板的主板的两侧中的存在钟表壳体的玻璃的一侧、即存在表盘的一侧称作机机芯的“背面侧”。另外,将底板的两侧中的存在钟表壳体的壳体后盖的一侧、即与表盘相反的一侧称作机芯的“正面侧”。
图1是实施方式的钟表的俯视图。图2是实施方式的钟表的剖视图。
如图1和图2所示,钟表1的成品在包含有壳体背盖2和玻璃3的钟表壳体4的内部具备机芯10、表盘11、时针12、分针13和秒针14。表盘11具有至少显示与小时相关的信息的刻度等。表盘11、时针12、分针13和秒针14被配置成能够通过玻璃3目视确认。壳体背盖2由金属材料形成。
如图1所示,在钟表壳体4的侧面中的、位于2点的部分和位于4点的部分处,分别设置有按钮15。按钮15在对时针12和分针13所表示的时刻进行修正的时刻修正等中被使用。
(机芯)
接下来,对实施方式的机芯10进行说明。并且,本实施方式的机芯10具备机构模块21。在机构模块21上能够安装2种电路块23、123。即,存在如下的两种机芯10:图5所示的、具备机构模块21和第1电路块23(第2基板、外部部件)的机芯;和图11所示的、具备机构模块21和第2电路块123(第1基板、外部部件)的机芯。因此,以下,将机芯10中的、具备机构模块21和第1电路块23的作为第1机芯10A,将具备机构模块21和第2电路块123的作为第2机芯10B进行说明。
(第1机芯)
首先对第1机芯10A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第1机芯10A被配置于表盘11的正面侧且壳体背盖2的背面侧。第1机芯10A具备:安装有时针12、分针13和秒针14的机构模块21;第1电路块23,其配置于机构模块21的正面侧,对机构模块21的驱动进行控制;中继基板24(中继部件,参照图8),其配置于机构模块21与第1电路块23之间;以及模块框25,其保持机构模块21和第1电路块23。
并且,在以下的说明中,将时针12、分针13和秒针14的旋转轴O的延伸方向称作轴向(规定的方向),将与轴向垂直且从旋转轴O呈放射状延伸的方向称作径向。在本实施方式中,轴向与钟表1的成品的厚度方向一致。
(机构模块)
图3是从正面侧观察实施方式的机构模块的立体图。图4是从正面侧观察实施方式的机构模块的内部结构的俯视图。图5是实施方式的第1机芯的放大剖视图。并且,在图4中,示出了中继基板24被配置于机构模块21的状态。
如图3至图5所示,机构模块21具备:具有多个齿轮的轮系30;驱动轮系30的第1马达40A、第2马达40B以及第3马达40C;支承轮系30的底板51和轮系支承件52;固定于底板51的时轮按压件(筒車押さえ)53;以及配置在底板51与轮系支承件52之间的二号夹板54。
如图3所示,底板51构成了机构模块21的基板。底板51被配置于表盘11的轴向上的正面侧(参照图5)。底板51由作为非金属材料的树脂材料形成为将轴向作为厚度方向的板状。
轮系支承件52被配置于底板51的轴向上的正面侧。轮系支承件52由作为非金属材料的树脂材料形成为将轴向作为厚度方向的板状。
如图5所示,时轮按压件53被固定于底板51的轴向上的背面侧。时轮按压件53由金属材料形成为将轴向作为厚度方向的平板状。时轮按压件53被配置得比底板51的背面侧的端部靠正面侧,且被配置成从表盘11分离。
二号夹板54由金属材料形成为将轴向作为厚度方向的平板状。在二号夹板54上形成有在轴向上贯通的贯通孔54a。在贯通孔54a中贯穿插入有圆筒状的第1内螺纹件55。第1内螺纹件55由金属材料形成。第1内螺纹件55从背面侧朝向正面侧贯通底板51,并从底板51朝向正面侧突出。第1内螺纹件55与二号夹板54的贯通孔54a的内周面接触。由此,二号夹板54和第1内螺纹件55导通。
如图3和图4所示,第1马达40A、第2马达40B和第3马达40C绕旋转轴O并排地分别配置于底板51的外缘部的正面侧。并且,各马达40A~40C分别形成为相同,因此,在与各马达40A~40C的结构相关的以下说明中,列举第1马达40A为例进行说明,对于在各马达40A~40C中相同的结构,标记相同的标号并省略详细的说明。
图6是实施方式的第1马达的线圈块的立体图。
如图4和图6所示,第1马达40A具有:线圈块41,其包含有缠绕于磁芯42的线圈导线43;定子44,其被配置成与线圈块41的磁芯42的两端部分接触;以及转子45,其配置于定子44的转子孔44a中。
如图6所示,线圈块41具备:磁芯42和线圈导线43;以及线圈引线基板46,其被固定于磁芯42的一端部。
如图4所示,磁芯42以沿着与轴向和径向垂直的方向的方式延伸。磁芯42借助螺钉56而相对于底板51固定,其中,所述螺钉56分别贯穿插入贯通孔42a(参照图6)中,所述贯通孔42a形成于磁芯42的两端部。
如图3和图6所示,线圈引线基板46是印刷基板。线圈引线基板46被配置于磁芯42的一端部的正面侧,借助螺钉56与磁芯42紧固在一起。在从轴向观察时,线圈引线基板46从相对于磁芯42的一端部的固定部朝向底板51的中央部延伸。在线圈引线基板46的大致中央部分形成有销贯穿插入孔46a,从底板51朝向正面侧立起设置的销51a被贯穿插入所述销贯穿插入孔46a中。在线圈引线基板46的径向内侧的端部46b,形成有供圆筒状的第2内螺纹件57贯穿插入的贯通孔46c。第2内螺纹件57从背面侧朝向正面侧贯通底板51,并从底板51朝向正面侧突出。
如图6所示,在线圈引线基板46的正面形成有一对配线47。各配线47沿着线圈引线基板46的延伸方向延伸。在各配线47的磁芯42侧的一端部形成有焊接端子47a,在焊接端子47a上分别焊接有线圈导线43的端部。在各配线47的径向内侧的另一端部形成有接收端子47b,该接收端子47b接收驱动第1马达40A的电信号。
线圈引线基板46的径向内侧的端部46b被配置于底板51的正面。各马达40A~40C的接收端子47b被设置于轴向上的第1高度位置A(参照图5)。
如图4所示,定子44配置于磁芯42的径向内侧。定子44借助螺钉56与磁芯42紧固在一起。
转子45被底板51和轮系支承件52(参照图3)支承成能够旋转。
轮系30包括:传递第1马达40A的驱动力的第1轮系30A;传递第2马达40B的驱动力的第2轮系30B;以及传递第3马达40C的驱动力的第3轮系30C。
第1轮系30A具有第1小时中间轮31、第2小时中间轮32和时轮33。第1小时中间轮31例如由树脂材料形成。第1小时中间轮31具有第1小时中间齿轮31a和第1小时中间小齿轮(未图示),且被底板51和轮系支承件52支承成能够旋转。第1小时中间齿轮31a与第1马达40A的转子45的小齿轮啮合。第2小时中间轮32例如由树脂材料形成。第2小时中间轮32具有第2小时中间齿轮32a和第2小时中间小齿轮(未图示),且被底板51和轮系支承件52支承成能够旋转。第2小时中间齿轮32a与第1小时中间轮31的第1小时中间小齿轮啮合。
时轮33由金属材料形成。如图5所示,时轮33在底板51的背面侧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外插于中心管62。中心管62被底板51保持。中心管62与旋转轴O同轴地延伸,并从底板51向背面侧突出。中心管62由金属材料形成,与时轮33导通。时轮33具有与第2小时中间轮32(参照图4)的第2小时中间小齿轮啮合的小时齿轮33a。时轮33被时轮按压件53按压。时轮33被配置在时轮按压件53与小时齿轮33a之间的第1表盘垫圈63朝向底板51侧(轴向的正面侧)施力。第1表盘垫圈63由金属材料形成。由此,时轮33和时轮按压件53通过第1表盘垫圈63导通。在时轮33的背面侧的端部安装有时针12。
如图4所示,第2轮系30B具有第1二号中间轮34、第2二号中间轮35以及二号轮36。第1二号中间轮34例如由树脂材料形成。第1二号中间轮34具有第1二号中间齿轮34a和第1二号中间小齿轮34b,且被底板51和轮系支承件52(参照图3)支承成能够旋转。第1二号中间齿轮34a与第2马达40B的转子45的小齿轮啮合。第2二号中间轮35例如由树脂材料形成。第2二号中间轮35具有第2二号中间齿轮35a和第2二号中间小齿轮(未图示),且被底板51和轮系支承件52支承成能够旋转。第2二号中间齿轮35a与第1二号中间轮34的第1二号中间小齿轮34b啮合。
二号轮36由金属材料形成。如图5所示,二号轮36从轴向的正面侧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贯穿插入中心管62内,并与中心管62导通。二号轮36的正面侧的端部被二号夹板54支承。二号轮36具有与第2二号中间轮35(参照图4)的第2二号中间小齿轮啮合的二号齿轮36a。二号轮36被配置在二号夹板54与二号齿轮36a之间的第2表盘垫圈64朝向轴向的背面侧施力,且与中心管62的正面侧开口端接触。第2表盘垫圈64由金属材料形成。由此,二号轮36和二号夹板54通过第2表盘垫圈64导通。在二号轮36的背面侧的端部安装有分针13。
如图4所示,第3轮系30C具有六号轮37、五号轮38以及四号轮39。六号轮37例如由树脂材料形成。六号轮37具有六号齿轮37a和六号小齿轮37b,且被底板51和轮系支承件52(参照图3)支承成能够旋转。六号齿轮37a与第3马达40C的转子45的小齿轮啮合。五号轮38例如由树脂材料形成。五号轮38具有五号齿轮38a,且被底板51和轮系支承件52支承成能够旋转。五号齿轮38a与六号轮37的六号小齿轮37b啮合。
四号轮39由金属材料形成。如图5所示,四号轮39被配置于和旋转轴O相同的轴线上。四号轮39具有齿轮轴39a和固定于齿轮轴39a的四号齿轮39b。齿轮轴39a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贯穿插入二号轮36的内部。由此,四号轮39与二号轮36导通。四号轮39的正面侧的端部被轴支承于榫框52a,所述榫框52a被设置于轮系支承件52。在齿轮轴39a的背面侧的端部安装有秒针14。四号齿轮39b被配置得比二号夹板54靠轴向的正面侧。四号齿轮39b与五号轮38的五号齿轮38a(参照图4)啮合。四号轮39被配置在轮系支承件52与四号齿轮39b之间的第3表盘垫圈65朝向轴向的背面侧施力。第3表盘垫圈65由金属材料形成。
在此,对轮系支承件52详细叙述。如图3所示,轮系支承件52具有:主体部58(突出部);和从主体部58伸出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4个)安装臂部59。主体部58在从轴向观察时形成为避开各马达40A~40C的线圈块41和线圈引线基板46的形状。如图5所示,主体部58突出至比上述的轴向上的第1高度位置A靠正面侧的第2高度位置B。在主体部58上形成有与二号夹板54的贯通孔54a共轴的贯通孔58a。
多个安装臂部59被固定各马达40A~40C的磁芯42的螺钉56紧固。具体来说,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安装臂部59分别被下述的螺钉紧固:固定第1马达40A的磁芯42的一对螺钉56;固定第2马达40B的磁芯42的螺钉56中的、紧固线圈引线基板46的螺钉56;以及,固定第3马达40C的磁芯42的螺钉56中的、紧固线圈引线基板46的螺钉56。
(第1电路块)
如图2所示,第1电路块23在上述的第2高度位置B(参照图5)处安装于机构模块21。第1电路块23主要具有:作为印刷基板的基板主体71;以及安装在基板主体71上的IC72和水晶单元73。
图7是从正面侧观察实施方式的机芯的俯视图。
如图7所示,在从轴向观察时,基板主体71形成为圆形状。在基板主体71上形成有:第1螺纹件贯穿插入孔71a,其供与第1内螺纹件55螺合的第1外螺纹件60贯穿插入;和3个第2螺纹件贯穿插入孔71b,它们供分别与3个第2内螺纹件57螺合的第2外螺纹件61分别贯穿插入(参照图5)。
在基板主体71的正面形成有接地端子74。接地端子74例如由印刷配线构成,且形成在第1螺纹件贯穿插入孔71a的开口缘上。接地端子74与壳体背盖2(参照图2)导通,被设置成能够通过壳体背盖2与手臂等连接而接地。
在基板主体71的背面形成有3个系统的发送端子75。各系统的发送端子75例如由印刷配线构成,且分别形成于第2螺纹件贯穿插入孔71b的周围。各系统的发送端子75经由中继基板24与各马达40A~40C的接收端子47b电连接(参照图5)。发送端子75将用于驱动各马达40A~40C的电信号发送至接收端子47b。
如图2所示,IC72例如由CMOS或PLA等构成。IC72生成用于驱动各马达40A~40C的电信号。水晶单元73在内部具有以规定的频率振荡的水晶振子,水晶单元与IC72连接。在从轴向观察时,IC72和水晶单元73被配置得比机构模块21靠径向的外侧。
在第1电路块23的正面侧配置有电池保持器26。电池保持器26形成为能够保持电池27。被电池保持器26保持的电池27的正极与第1电路块23的接地端子74(参照图7)导通。
(中继基板)
图8是从正面侧观察实施方式的机构模块和中继基板的立体图。
如图3和图8所示,3个中继基板24配置于机构模块21的底板51与第1电路块23的基板主体71(参照图5)之间。具体来说,各中继基板24分别配置于各马达40A~40C的线圈引线基板46上的、轴向上的第1高度位置A(参照图5)。各中继基板24形成为,在从轴向观察时与各马达40A~40C的线圈引线基板46上的、从中央部分遍及端部46b的部分重合。各中继基板24在轴向上的厚度和各马达40A~40C的接收端子47b与轮系支承件52的轴向正面侧的端部之间的距离相等。
在各中继基板24上分别形成有一对中继配线28。一对中继配线28分别从中继基板24的背面起,在沿轴向贯通中继基板24的贯通孔内通过,并连续地连通至中继基板24的正面。一对中继配线28分别在中继基板24的背面与各马达40A~40C的接收端子47b接触,并且在中继基板24的正面与基板主体71的发送端子75(参照图5)接触。由此,中继基板24将线圈引线基板46的接收端子47b和基板主体71的发送端子75电连接。
在各中继基板24上形成有:配置底板51的销51a的第1贯通孔24a;和配置第2内螺纹件57的第2贯通孔24b。通过使底板51的销51a进入第1贯通孔24a内,并使第2内螺纹件57进入第2贯通孔24b内,能够进行各中继基板24的定位。
如图5所示,通过使由金属材料形成的第1外螺纹件60螺合于第1内螺纹件55,并使3个第2外螺纹件61分别螺合于第2内螺纹件57,由此,机构模块21和第1电路块23被固定在一起。具体来说,第1外螺纹件60从正面侧贯穿插入基板主体71的第1螺纹件贯穿插入孔71a中,并螺合于第1内螺纹件55。此时,第1外螺纹件60的头与形成于基板主体71的接地端子74接触。由此,接地端子74通过第1外螺纹件60和第1内螺纹件55与二号夹板54导通。各第2外螺纹件61分别从正面侧贯穿插入基板主体71的第2螺纹件贯穿插入孔71b中,并螺合于第2内螺纹件57。由此,第2外螺纹件61和第2内螺纹件57将中继基板24夹持在各线圈引线基板46与基板主体71之间。
(模块框)
图9是从背面侧观察实施方式的机芯的仰视图。
如图2和图9所示,模块框25形成为与第1电路块23大致直径相同的圆盘状。模块框25在轴向上的厚度与机构模块21在轴向上的厚度一致。固定有机构模块21的第1电路块23从正面侧安装于模块框25。模块框25从背面侧固定于表盘11。
在模块框25上形成有模块配置孔25a和元件配置凹部25b。模块配置孔25a在模块框25的中央部轴向贯通。在从轴向观察时,模块配置孔25a形成为与机构模块21对应的形状。机构模块21被配置于模块配置孔25a中。元件配置凹部25b在模块配置孔25a的周围从模块框25的正面朝向背面侧凹陷。元件配置凹部25b形成为避免与第1电路块23的IC72或水晶单元73等元件接触。
(第2机芯)
接下来,对第2机芯10B进行说明。
图10是从正面侧观察实施方式的第2机芯的俯视图。图11是实施方式的第2机芯的放大剖视图。
如图10和图11所示,第2机芯10B具备:机构模块21;第2电路块123,其配置于机构模块21的正面侧,对机构模块21的驱动进行控制;以及模块框125,其保持机构模块21和第2电路块123。
(第2电路块)
第2电路块123在与轮系支承件52不同的位置处安装于机构模块21的第1高度位置A。第2电路块123主要具有:作为印刷基板的基板主体171;以及安装在基板主体171上的未图示的IC和水晶单元。
在从轴向观察时,基板主体171形成为具有开口171a的环状,其中,在开口171a中配置有轮系支承件52。即,基板主体171形成为避开轮系支承件52的形状。基板主体171具有:在从轴向观察时设置于机构模块21的径向外侧的环状的主体部176;和从主体部176的内周缘朝向径向内侧伸出的3个伸出部177。
各伸出部177分别延伸至各马达40A~40C的线圈引线基板46上的、径向内侧的端部46b(参照图3和图6)的正面侧。在各伸出部177上,分别形成有供与第2内螺纹件57螺合的第2外螺纹件61贯穿插入的第2螺纹件贯穿插入孔171b。在各伸出部177的背面分别形成有发送端子75。各发送端子75例如由印刷配线构成,且分别形成于第2螺纹件贯穿插入孔171b的周围。发送端子75将用于驱动各马达40A~40C的电信号发送至接收端子47b。
各伸出部177从正面侧重合在接收端子47b上,使得发送端子75与接收端子47b接触而导通。由此,第2电路块123相对于机构模块21被安装于轴向上的第1高度位置A。
通过使3个第2外螺纹件61分别螺合于第2内螺纹件57,由此机构模块21和第2电路块123被固定在一起。具体来说,各第2外螺纹件61分别从正面侧贯穿插入基板主体171的第2螺纹件贯穿插入孔171b中,并螺合于第2内螺纹件57。
(模块框)
模块框125与第1机芯10A的模块框25相同地形成为与第2电路块123大致直径相同的圆盘状。模块框125在轴向上的厚度与从机构模块21的背面侧的端部至第1高度位置A为止的轴向上的厚度一致。固定有机构模块21的第2电路块123从正面侧安装于模块框125。
在模块框125上形成有模块配置孔125a和元件配置凹部(未图示)。模块配置孔125a在模块框125的中央部轴向贯通。在模块配置孔125a中,与第1机芯10A的模块框25的模块配置孔25a相同地配置有机构模块21。元件配置凹部与第1机芯10A的模块框25的元件配置凹部25b相同地形成为避免与第2电路块123的IC或水晶单元等元件(均未图示)接触。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机构模块21,第2电路块123能够在与轮系支承件52不同的位置处安装于第1高度位置A,因此,通过使第2电路块123形成为避开轮系支承件52的形状,由此,无需使机构模块21在轴向上变薄就能够使具备机构模块21和第2电路块123的第2机芯10B在轴向上实现薄型化。因此,能够提供可实现第2机芯10B的薄型化的机构模块21。
而且,由于能够将第1电路块23安装于机构模块21的第2高度位置B,因此无需使第1电路块23形成为避开轮系支承件52的形状。因此,能够形成具备大面积的第1电路块23的第1机芯10A。因此,能够提供如下的通用性高的机构模块21:能够根据机芯10所需要的功能,安装第1电路块23和第2电路块123中的任意一个。
而且,对于与第2电路块123的发送端子75接触而导通的接收端子47b,能够使其经由中继基板24与配置于在轴向上和第2电路块123不同的位置处的第1电路块23的发送端子75导通。因此,对于第1电路块23和第2电路块123,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共用接收端子47b。
另外,在第2机芯10B中,第2电路块123被安装于第1高度位置A,因此,与将基板安装于第2高度位置B的结构相比,能够使机芯10薄型化。
另外,由于第2电路块123形成为环状,因此,与电路块以避开轮系支承件52的方式形成为C字状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第2电路块123的强度。
另外,在第1机芯10A中,由于第1电路块23被安装于轮系支承件52上的第2高度位置B,因此,无需使第1电路块23形成为避开轮系支承件52的形状,就能够形成具备大面积的第1电路块23的机芯10。由此,能够在第1电路块23中设置更多的电路,从而能够提供高性能的机芯10。
[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图12是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第1机芯的放大剖视图。
并且,如图12所示,机构模块221可以具备衬垫266,其中,在将第1电路块23安装于第2高度位置B时,所述衬垫266被夹在机构模块221与第1电路块23之间。
轮系支承件252的主体部258具备在贯通孔58a的周围形成的凹部252b。凹部252b从轮系支承件252的主体部258的正面朝向背面侧凹陷,并且朝向径向外侧开口。凹部252b的底面在轴向上的位置成为第1高度位置A。衬垫266被配置在凹部252b内。衬垫266具备与贯通孔58a共轴的贯通孔266a。
这样,由于机构模块221具备在轮系支承件252的凹部252b中配置的衬垫266,因此,能够在卸下衬垫266的状态下将第2电路块123安装于第1高度位置A。在此,由于凹部252b的底面处于第1高度位置A,因此,能够使第2电路块123形成为较大的面积,在配置有衬垫266的位置也能够配置第2电路块123。因此,能够使第2电路块123形成为较大的面积。由此,能够在第2电路块123中设置更多的电路。
并且,如图12所示,能够在通过衬垫266填埋了轮系支承件252的凹部252b的阶梯差的状态下安装第1电路块23。因此,能够针对机构模块221可靠地安装第1电路块23。
并且,本发明不受参照附图所说明的上述实施方式限定,可以在其技术范围内考虑各种变形例。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将本发明应用于模拟石英式的钟表的例子,但也可以将本发明应用于具备模拟显示和数字显示的组合石英式的钟表。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机构模块21具备轮系支承件52来作为从轴向上的第1高度位置A突出至第2高度位置B的突出部,但并不限定于此。突出部也可以是这样的结构:以从轴向上的第1高度位置朝向轴向的背面侧突出至第2高度位置的方式形成于底板的一部分。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第1高度位置A设置的接收端子47b被设置于突出至第2高度位置B的突出部(轮系支承件52)的周围,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接收端子也可以在从轴向观察时形成于突出部的内侧。即,机构模块也可以是如下的结构:在设置于第1高度位置处的接收端子的周围,具备突出至第2高度位置的突出部。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2电路块123形成为环状,但并不限定于此。安装于第1高度位置A处的第2电路块只要形成为避开轮系支承件52的形状即可,例如可以在从轴向观察时形成为C字状。
此外,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适当地将上述实施方式中的结构要素替换为周知的结构要素。
Claims (6)
1.一种机构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机构模块具备:
具有多个齿轮的轮系;
驱动所述轮系的马达;
接收端子,其被设置于规定的方向上的第1高度位置,能够从外部部件接收用于驱动所述马达的电信号;以及
突出部,其从所述规定的方向上的所述第1高度位置突出至第2高度位置,
能够在所述第1高度位置处将与所述接收端子电连接的第1基板安装于与所述突出部不同的位置,
能够将第2基板安装于所述第2高度位置,
所述接收端子能够通过配置于所述第1高度位置的中继部件与所述第2基板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构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机构模块具有衬垫,所述衬垫被夹在所述机构模块与所述第2基板之间。
3.一种机芯,其特征在于,
所述机芯具备:
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机构模块;和
所述第1基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基板被形成为具有配置所述突出部的开口的环状。
5.一种机芯,其特征在于,
所述机芯具备:
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机构模块;和
所述第2基板。
6.一种钟表,其特征在于,
所述钟表具备权利要求3至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机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6140015A JP6506218B2 (ja) | 2016-07-15 | 2016-07-15 | 機構モジュール、ムーブメントおよび時計 |
JP2016-140015 | 2016-07-15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621774A CN107621774A (zh) | 2018-01-23 |
CN107621774B true CN107621774B (zh) | 2020-12-25 |
Family
ID=609441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504877.8A Active CN107621774B (zh) | 2016-07-15 | 2017-06-28 | 机构模块、机芯以及钟表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6506218B2 (zh) |
CN (1) | CN107621774B (zh) |
CH (1) | CH712680B1 (zh)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436435A (en) * | 1979-05-08 | 1984-03-13 | Kabushiki Kaisha Suwa Seikosha | Analog and digital display timepiece |
JPS6098382A (ja) * | 1983-11-04 | 1985-06-01 | Seiko Epson Corp | 電子時計のム−ブメント構造 |
JPS6324472Y2 (zh) * | 1986-07-18 | 1988-07-05 | ||
CN1035010A (zh) * | 1988-01-25 | 1989-08-23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带发电装置的电子手表 |
JPH10319146A (ja) * | 1997-05-19 | 1998-12-04 | Casio Comput Co Ltd | 振動モータを有する電子機器 |
CN1243579A (zh) * | 1997-01-08 | 2000-02-02 | 时至准钟表股份有限公司 | 模拟式电子表 |
JP2000162337A (ja) * | 1998-11-30 | 2000-06-16 | Seiko Instruments Inc | 電子時計 |
CN1305127A (zh) * | 1999-12-07 | 2001-07-25 | 阿苏拉布股份有限公司 | 配装有发生器的时钟机构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676993A (en) * | 1970-08-13 | 1972-07-18 | Hamilton Watch Co | Electronic watch |
JPS6388777U (zh) * | 1986-11-28 | 1988-06-09 | ||
JP2566310Y2 (ja) * | 1990-06-26 | 1998-03-25 | シチズン時計株式会社 | アナログ時計のモジュール構造 |
-
2016
- 2016-07-15 JP JP2016140015A patent/JP6506218B2/ja active Active
-
2017
- 2017-06-28 CN CN201710504877.8A patent/CN107621774B/zh active Active
- 2017-07-11 CH CH00894/17A patent/CH712680B1/fr unknown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436435A (en) * | 1979-05-08 | 1984-03-13 | Kabushiki Kaisha Suwa Seikosha | Analog and digital display timepiece |
JPS6098382A (ja) * | 1983-11-04 | 1985-06-01 | Seiko Epson Corp | 電子時計のム−ブメント構造 |
JPS6324472Y2 (zh) * | 1986-07-18 | 1988-07-05 | ||
CN1035010A (zh) * | 1988-01-25 | 1989-08-23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带发电装置的电子手表 |
CN1243579A (zh) * | 1997-01-08 | 2000-02-02 | 时至准钟表股份有限公司 | 模拟式电子表 |
JPH10319146A (ja) * | 1997-05-19 | 1998-12-04 | Casio Comput Co Ltd | 振動モータを有する電子機器 |
JP2000162337A (ja) * | 1998-11-30 | 2000-06-16 | Seiko Instruments Inc | 電子時計 |
CN1305127A (zh) * | 1999-12-07 | 2001-07-25 | 阿苏拉布股份有限公司 | 配装有发生器的时钟机构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6506218B2 (ja) | 2019-04-24 |
CH712680B1 (fr) | 2022-02-15 |
CH712680A2 (fr) | 2018-01-15 |
JP2018009915A (ja) | 2018-01-18 |
CN107621774A (zh) | 2018-01-2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228658B2 (en) | Motor module for watches | |
CN101504535B (zh) | 天线内置式电子钟表 | |
CN107621775B (zh) | 机构模块、机芯以及钟表 | |
JP2011208944A (ja) | 電波腕時計 | |
JP2012007965A (ja) | 多針付電子機器 | |
CN102298313B (zh) | 多指针电子设备 | |
JP4490673B2 (ja) | 電子機器 | |
CN109752948A (zh) | 电子钟表 | |
CN107621774B (zh) | 机构模块、机芯以及钟表 | |
CN112782959B (zh) | 带有太阳能电池的电子手表 | |
JP5428082B2 (ja) | 電子機器 | |
CN110231771A (zh) | 电子钟表 | |
JPH0581787U (ja) | 受信装置付き電子腕時計の構造 | |
JP6644515B2 (ja) | 電子時計 | |
EP4018269B1 (en) | Analogue display module for watches | |
JPS6334217Y2 (zh) | ||
JP7172474B2 (ja) | 電子時計 | |
JP3632890B2 (ja) | アナログ時計機構モジュール | |
CN108459489B (zh) | 机构模块、机芯以及钟表 | |
JP2006275694A (ja) | 電波修正時計 | |
JP2013122423A (ja) | ムーブメント及び電子時計 | |
JP2022074423A (ja) | 時計の接点接続構造、時計用ムーブメントおよび時計 | |
JP2020139960A (ja) | 文字板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 | |
JP2000162337A (ja) | 電子時計 | |
JPH08101283A (ja) | 指針式電子時計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1101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SEIKO CHRONOMETER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Japan Address before: Chiba County, Japan Patentee before: Seiko Instruments Inc.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Jap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