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615697B - 一种信息发送、接收方法及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信息发送、接收方法及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615697B CN107615697B CN201580080432.0A CN201580080432A CN107615697B CN 107615697 B CN107615697 B CN 107615697B CN 201580080432 A CN201580080432 A CN 201580080432A CN 107615697 B CN107615697 B CN 10761569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ownlink
- downlink subframe
- terminal
- subframe
- fiel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5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2776 aggreg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4220 aggreg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2
- 101000741965 Homo sapiens Inactive tyrosine-protein kinase PRAG1 Protein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85
- 102100038659 Inactive tyrosine-protein kinase PRAG1 Human gen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85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969 carri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4
- 241001633942 Dai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4
- 125000004122 cyclic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15654 memor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08000033748 Device issue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825 accu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795 chemical substances by applica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399 behavio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77 initi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8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895 specific det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6—Transmission of channel quality indic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04L1/1614—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using bitmap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64—ARQ related signal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5—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ACK/NACK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04W72/1263—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 H04W72/1273—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of downlink data flow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87—Scheduling and prioritising arrang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信息发送、接收方法及设备,用于解决UE在向基站反馈下行子帧对应的ACK/NACK时系统开销较大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可以采用第一反馈方式向网络设备发送针对下行子帧的反馈信息,即,反馈信息的第一码本由即时调度下行子帧集合确定,相当于是针对被网络设备实际调度的下行子帧进行反馈,可以尽量避免反馈网络设备实际没有调度的下行子帧的信息,第一码本包括的比特数小于现有技术中终端需反馈的比特数,相对于现有技术来说,在较大程度上节约了系统的开销。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信息发送、接收方法及设备。
背景技术
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采用HARQ(Hybrid Automatic RepeatRequest,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机制,以下行为例,UE(User Equipment,用户设备)接收到下行子帧中的PDSCH(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物理下行共享信道)承载的信息之后,如果接收正确,则UE通过对应的上行子帧的PUCCH(Physical Uplink ControlChannel,物理上行控制信道)反馈ACK(Acknowledgement,确认应答),如果不正确,则通过对应的上行子帧的PUCCH反馈NACK(Negative ACKnowledgment,否定应答)。在没有PUSCH(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物理上行共享信道)传输的情况下,ACK/NACK发送在PUCCH上;一旦有PUSCH传输,则ACK/NACK需要发送在PUSCH上,PUSCH是通过网络发送的PDCCH调度的。
LTE还支持CA(Carrier Aggregation,载波聚合)技术,即基站把多个载波配置给一个UE,以提升UE的数据速率。
在现有的CA中,UE在生成对应于各载波中的下行子帧对应的ACK/NACK时,一般是根据预配置的载波和/或子帧集合来生成的。例如,一个UE聚合了5个载波,为该UE预配置的下行子帧为这5个载波中分别对应于相应的载波当前的TDD(Time Duplexing Division,时分双工)上下行配置的下行子帧。那么例如,为该UE预配置的下行子帧共有20个,则UE就需要反馈20个ACK/NACK。
随着LTE技术的继续演进,将来有可能为UE配置更多的载波,则按照现有技术中的反馈方式,UE就需要支持更多比特数的ACK/NACK反馈,比如远大于22比特(这是当前5载波的CA下支持的最大ACK/NACK比特数)。然而,基站虽然为UE配置了较多的载波,但基站实际调度的下行子帧的数目可能远小于为UE配置的载波中包括的下行子帧的数目。例如,基站可能为UE配置了32个载波,根据每个载波的TDD上下行配置,基站可以调度的下行子帧的数目例如为128个,但基站可能实际只调度了20个,按照现有技术中的方式,UE依然需要向基站反馈128个下行子帧对应的ACK/NACK,导致系统开销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信息发送、接收方法及设备,用以解决UE在向基站反馈下行子帧对应的ACK/NACK时系统开销较大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信息发送方法,包括:
终端确定采用第一反馈方式向网络设备发送针对下行子帧的反馈信息;所述第一反馈方式为所述反馈信息的第一码本与即时调度下行子帧集合中的下行子帧对应,所述即时调度下行子帧集合由所述网络设备实际调度所述终端的所述下行子帧组成;所述终端为支持CA的终端;
所述终端按照所述第一反馈方式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反馈信息。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根据检测到的所述下行子帧中的下行控制信道,确定被所述网络设备调度的所述下行子帧。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获得所述下行控制信道承载的索引字段;其中,所述索引字段的取值为:按照所述即时调度下行子帧集合中先载波后子帧的顺序进行累计计数的计数值。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获得通过所述下行控制信道承载的总数字段;
其中,所述总数字段用于指示所述即时调度下行子帧集合中所述终端被调度的下行子帧的总数量,或
所述总数字段用于指示所述即时调度下行子帧集合中的当前下行子帧序号对应的下行子帧集合中所述终端被调度的下行子帧的总数量,或
所述总数字段用于指示所述即时调度下行子帧集合中的当前下行子帧序号对应的下行子帧集合中以及当前下行子帧序号的子帧时刻之前的所有下行子帧的子帧序号对应的下行子帧集合中所述终端被调度的下行子帧的总数量。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接收网络设备下发的第一指示字段;所述第一指示字段携带所述索引字段所指示的循环取值的轮数,或者所述第一指示字段用于指示所述即时调度下行子帧集合中所述终端被调度的下行子帧的总数量。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获得通过所述下行控制信道承载的总数字段,以及,所述终端接收所述网络设备下发的第一指示字段;
所述总数字段和所述第一指示字段用于联合指示所述即时调度下行子帧集合中所述终端被调度的下行子帧的总数量,且所述第一指示字段携带的比特位于高比特位。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至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在终端确定采用第一反馈方式向网络设备发送针对下行子帧的反馈信息之前,还包括:
所述终端接收网络设备下发的第一指示字段;
终端确定采用第一反馈方式向网络设备发送针对下行子帧的反馈信息,包括:
若所述第一指示字段指示的是第一状态信息,则所述终端确定采用与所述第一状态信息对应的所述第一反馈方式向网络设备发送所述反馈信息。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终端按照所述第一反馈方式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反馈信息,包括:
所述终端在得到的所述第一码本中添加CRC;
所述终端将添加了CRC的反馈码本进行信道编码,得到所述反馈信息;
所述终端将所述反馈信息发送给所述网络设备。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至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指示字段为UL_grant中的字段。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终端接收网络设备下发的第一指示字段之后,还包括:
若所述第一指示字段指示的是第二状态信息,则所述终端确定选择与所述第二状态信息对应的第二反馈方式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针对下行子帧的反馈信息;所述第二反馈方式为所述反馈信息的第二码本与预配置下行子帧子集中的下行子帧对应,所述预配置下行子帧子集为预配置下行子帧全集的子集,所述预配置下行子帧全集为:为所述终端配置的且与承载所述反馈信息的上行子帧对应的所有载波上的所有下行子帧;
所述终端按照所述第二反馈方式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反馈信息。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信息接收方法,包括:
网络设备调度终端的下行子帧;所述终端为支持CA的终端;
所述网络设备接收所述终端通过第一反馈方式发送的反馈信息;其中,所述第一反馈方式为所述反馈信息的第一码本与即时调度下行子帧集合中的下行子帧对应,所述即时调度下行子帧集合由所述网络设备实际调度所述终端的所述下行子帧组成。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网络设备调度终端的下行子帧,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通过所述下行子帧的下行控制信道承载索引字段;其中,所述索引字段的取值为:按照所述即时调度下行子帧集合中先载波后子帧的顺序进行累计计数的计数值。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网络设备调度终端的下行子帧,还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通过所述下行子帧的下行控制信道承载总数字段;
其中,所述总数字段用于指示所述即时调度下行子帧集合中所述终端被调度的下行子帧的总数量,或
所述总数字段用于指示所述即时调度下行子帧集合中的当前下行子帧序号对应的下行子帧集合中所述终端被调度的下行子帧的总数量,或
所述总数字段用于指示所述即时调度下行子帧集合中的当前下行子帧序号对应的下行子帧集合中以及当前下行子帧序号的子帧时刻之前的所有下行子帧的子帧序号对应的下行子帧集合中所述终端被调度的下行子帧的总数量。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网络设备调度终端的下行子帧,还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终端下发第一指示字段;所述第一指示字段携带所述索引字段所指示的循环取值的轮数,或者所述第一指示字段用于指示所述即时调度下行子帧集合中所述终端被调度的下行子帧的总数量。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网络设备调度终端的下行子帧,还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通过所述下行子帧的下行控制信道承载总数字段,及向所述终端下发第一指示字段;
所述总数字段和所述第一指示字段用于联合指示所述即时调度下行子帧集合中所述终端被调度的下行子帧的总数量,且所述第一指示字段携带的比特位于高比特位。
结合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终端下发第一指示字段;
所述网络设备接收所述终端通过第一反馈方式发送的反馈信息,包括:
若所述第一指示字段指示的是第一状态信息,则所述网络设备接收所述终端通过所述第一反馈方式发送的所述反馈信息。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终端下发第一指示字段之后,还包括:
若所述第一指示字段指示的是第二状态信息,则所述网络设备接收所述终端通过第二反馈方式发送的所述反馈信息;所述第二反馈方式为所述反馈信息的第二码本与预配置下行子帧子集中的下行子帧对应,所述预配置下行子帧子集为预配置下行子帧全集的子集,所述预配置下行子帧全集为:为所述终端配置的且与承载所述反馈信息的上行子帧对应的所有载波上的所有下行子帧。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至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指示字段为UL_grant中的字段。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终端,包括:
处理模块,用于确定采用第一反馈方式向网络设备发送针对下行子帧的反馈信息;所述第一反馈方式为所述反馈信息的第一码本与即时调度下行子帧集合中的下行子帧对应,所述即时调度下行子帧集合由所述网络设备实际调度所述终端的所述下行子帧组成;所述终端为支持CA的终端;
发送模块,用于按照所述第一反馈方式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反馈信息。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
根据检测到的所述下行子帧中的下行控制信道,确定被所述网络设备调度的所述下行子帧。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
获得所述下行控制信道承载的索引字段;其中,所述索引字段的取值为:按照所述即时调度下行子帧集合中先载波后子帧的顺序进行累计计数的计数值。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
获得通过所述下行控制信道承载的总数字段;
其中,所述总数字段用于指示所述即时调度下行子帧集合中所述终端被调度的下行子帧的总数量,或
所述总数字段用于指示所述即时调度下行子帧集合中的当前下行子帧序号对应的下行子帧集合中所述终端被调度的下行子帧的总数量,或
所述总数字段用于指示所述即时调度下行子帧集合中的当前下行子帧序号对应的下行子帧集合中以及当前下行子帧序号的子帧时刻之前的所有下行子帧的子帧序号对应的下行子帧集合中所述终端被调度的下行子帧的总数量。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终端还包括接收模块,用于:
接收网络设备下发的第一指示字段;所述第一指示字段携带所述索引字段所指示的循环取值的轮数,或者所述第一指示字段用于指示所述即时调度下行子帧集合中所述终端被调度的下行子帧的总数量。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终端还包括接收模块;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获得通过所述下行控制信道承载的总数字段,以及,所述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网络设备下发的第一指示字段;
所述总数字段和所述第一指示字段用于联合指示所述即时调度下行子帧集合中所述终端被调度的下行子帧的总数量,且所述第一指示字段携带的比特位于高比特位。
结合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至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终端还包括接收模块;
所述接收模块用于:在所述处理模块确定采用第一反馈方式向网络设备发送针对下行子帧的反馈信息之前,接收网络设备下发的第一指示字段;
所述处理模块用于:若所述第一指示字段指示的是第一状态信息,则确定采用与所述第一状态信息对应的所述第一反馈方式向网络设备发送所述反馈信息。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发送模块用于:
在得到的所述第一码本中添加CRC;
将添加了CRC的反馈码本进行信道编码,得到所述反馈信息;
将所述反馈信息发送给所述网络设备。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至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指示字段为UL_grant中的字段。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在所述接收模块接收网络设备下发的第一指示字段之后,若所述第一指示字段指示的是第二状态信息,则确定选择与所述第二状态信息对应的第二反馈方式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针对下行子帧的反馈信息;所述第二反馈方式为所述反馈信息的第二码本与预配置下行子帧子集中的下行子帧对应,所述预配置下行子帧子集为预配置下行子帧全集的子集,所述预配置下行子帧全集为:为所述终端配置的且与承载所述反馈信息的上行子帧对应的所有载波上的所有下行子帧;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按照所述第二反馈方式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反馈信息。
第四方面,提供一种网络设备,包括:
处理模块,用于调度终端的下行子帧;所述终端为支持CA的终端;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终端通过第一反馈方式发送的反馈信息;其中,所述第一反馈方式为所述反馈信息的第一码本与即时调度下行子帧集合中的下行子帧对应,所述即时调度下行子帧集合由所述网络设备实际调度所述终端的所述下行子帧组成。
结合第四方面,在第四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用于:
通过所述下行子帧的下行控制信道承载索引字段;其中,所述索引字段的取值为:按照所述即时调度下行子帧集合中先载波后子帧的顺序进行累计计数的计数值。
结合第四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用于:
通过所述下行子帧的下行控制信道承载总数字段;
其中,所述总数字段用于指示所述即时调度下行子帧集合中所述终端被调度的下行子帧的总数量,或
所述总数字段用于指示所述即时调度下行子帧集合中的当前下行子帧序号对应的下行子帧集合中所述终端被调度的下行子帧的总数量,或
所述总数字段用于指示所述即时调度下行子帧集合中的当前下行子帧序号对应的下行子帧集合中以及当前下行子帧序号的子帧时刻之前的所有下行子帧的子帧序号对应的下行子帧集合中所述终端被调度的下行子帧的总数量。
结合第四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用于:
向所述终端下发第一指示字段;所述第一指示字段携带所述索引字段所指示的循环取值的轮数,或者所述第一指示字段用于指示所述即时调度下行子帧集合中所述终端被调度的下行子帧的总数量。
结合第四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用于:
通过所述下行子帧的下行控制信道承载总数字段,及向所述终端下发第一指示字段;
所述总数字段和所述第一指示字段用于联合指示所述即时调度下行子帧集合中所述终端被调度的下行子帧的总数量,且所述第一指示字段携带的比特位于高比特位。
结合第四方面或第四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网络设备还包括发送模块;
所述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终端下发第一指示字段;
所述接收模块用于:若所述第一指示字段指示的是第一状态信息,则接收所述终端通过所述第一反馈方式发送的所述反馈信息。
结合第四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
在所述发送模块向所述终端下发第一指示字段之后,若所述第一指示字段指示的是第二状态信息,则接收所述终端通过第二反馈方式发送的所述反馈信息;所述第二反馈方式为所述反馈信息的第二码本与预配置下行子帧子集中的下行子帧对应,所述预配置下行子帧子集为预配置下行子帧全集的子集,所述预配置下行子帧全集为:为所述终端配置的且与承载所述反馈信息的上行子帧对应的所有载波上的所有下行子帧。
结合第四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至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指示字段为UL_grant中的字段。
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可以采用第一反馈方式向网络设备发送针对下行子帧的反馈信息,即,反馈信息的第一码本由即时调度下行子帧集合确定,相当于是针对被网络设备实际调度的下行子帧进行反馈,可以尽量避免反馈网络设备实际没有调度的下行子帧的信息,第一码本包括的比特数小于现有技术中终端需反馈的比特数,相对于现有技术来说,在较大程度上节约了系统的开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信息发送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信息接收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指示字段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的结构框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网络设备的结构框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实施例保护的范围。
以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部分用语进行解释说明,以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
1)终端,是指向用户提供语音和/或数据连通性的设备,例如可以包括具有无线连接功能的手持式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处理设备。该终端可以经RAN与核心网进行通信,与RAN交换语音和/或数据。该终端可以称为UE(user equipment,用户设备)、无线终端、移动终端、订户单元(Subscriber Unit)、订户站(Subscriber Station),移动站(Mobile Station)、移动台(Mobile)、远程站(Remote Station)、AP(Access Point,接入点)、远程终端(Remote Terminal)、接入终端(Access Terminal)、用户终端(UserTerminal)、用户代理(User Agent)、或用户装备(User Device)等。例如,可以是移动电话(或称为“蜂窝”电话),具有移动终端的计算机,便携式、袖珍式、手持式、计算机内置的或者车载的移动装置。例如,PCS(Personal Communication Service,个人通信业务)电话、无绳电话、SIP(会话发起协议)话机、WLL(Wireless Local Loop,无线本地环路)站、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个人数字助理)等设备。
2)基站(例如,接入点),具体可以是指接入网中在空中接口上通过一个或多个扇区与无线终端通信的设备。基站可用于将收到的空中帧与IP分组进行相互转换,作为无线终端与接入网的其余部分之间的路由器,其中接入网的其余部分可包括网际协议(IP)网络。基站还可协调对空中接口的属性管理。例如,基站可以是LTE-A中的演进型基站(NodeB或eNB或e-NodeB,evolutional Node B),本发明实施例并不限定。
3)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术语“系统”和“网络”可被互换使用。“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字符“/”,如无特殊说明,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首先介绍一下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背景。
LTE系统中业务的传输是基于基站调度的,调度的基本时间单位是一个子帧,一个子帧包括多个时域符号。具体的调度流程是:基站发送控制信道,比如PDCCH(PhysicalDownlink Control Channel,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或EPDCCH(Enhanced PDCCH,增强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基站发送的控制信道可以承载PDSCH或PUSCH的调度信息,该调度信息包括比如资源分配信息,调整编码方式等控制信息。UE在子帧中检测控制信道,并根据检测出的控制信道中承载的调度信息来进行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或上行数据信道的发送。
LTE支持FDD(Frequency Duplexing Division,频分双工)和TDD两种双工方式。对于FDD系统,下行和上行在不同的载波上传输。对于TDD系统,上行和下行在同一载波的不同时间来传输,具体的,在一个载波上包括下行子帧,上行子帧和特殊子帧,其中,特殊子帧中包括DwPTS(Downlink Pilot Time Slot,下行导频时隙),GP(Guard Period,保护时间)和UpPTS(Uplink Pilot Time Slot,上行导频时隙)三个部分,其中GP主要用于下行到上行的器件转换时间和传播时延的补偿。此外,DwPTS中可以传输下行数据,但UpPTS中不可以传输PUSCH,因此从该角度讲,特殊子帧也可以看作下行子帧。LTE当前支持7种不同的TDD上下行配置,如表1所示,其中D表示下行子帧,S表示特殊子帧,U表示上行子帧。
表1.LTE系统中的TDD上下行配置
LTE系统采用HARQ机制,以下行为例。UE接收到PDSCH之后,如果接收正确,则UE在PUCCH上反馈ACK,如果不正确,则在PUCCH上反馈NACK。对于FDD,UE在子帧n-4接收到PDSCH之后,会在子帧n反馈ACK/NACK;对于TDD,UE接收PDSCH与反馈对应的ACK/NACK的时序关系如表2所示,表2中标数字的子帧为用于反馈ACK/NACK的上行子帧n,标识的数字表示在该上行子帧n中需要反馈n-k(k属于K)的下行子帧集合中的PDSCH所对应的ACK/NACK。例如上下行配置为1的子帧n=2中的K={7、6},表示上行子帧n=2用来反馈n-7和n-6这两个下行子帧上的PDSCH所对应的ACK/NACK,此时n-7为下行子帧5,n-6为下行子帧6。在没有PUSCH传输的情况下,ACK/NACK发送在PUCCH上;一旦有PUSCH传输,则ACK/NACK需要发送在PUSCH上,PUSCH是通过网络发送的PDCCH调度的。
表2.TDD系统中PDSCH与其对应的ACK/NACK的时序关系
LTE还支持CA技术,即基站把多个载波配置给一个UE来提升UE的数据速率。进行CA时,基站发送的多个载波在时间上是同步发送的,UE可以分别检测用于调度每个载波的PDCCH和相应的PDSCH,其中每个载波的具体检测过程与上述单载波情况类似。
LTE系统支持FDD CA、TDD CA以及FDD+TDD CA。对于TDD CA,又分为相同上下行配置的TDD CA和不同上下行配置的TDD CA。目前版本的LTE最大可支持5个载波的载波聚合。CA模式下有一个主载波和至少一个辅载波,且承载ACK/NACK的PUCCH可以只在UE的主载波上发送。此外,如果需要反馈ACK/NACK的上行子帧中,UE被调度了PUSCH,那么ACK/NACK需要承载在PUSCH,而不是PUCCH中。
现有的CA中,ACK/NACK码本是根据预配置的载波和/或子帧集合来生成的。例如,以当前网络中主流部署的TDD上下行配置2为例,一个载波的上行子帧2可以支持4个ACK/NACK比特的反馈,5个载波的TDD上下行配置2的CA就是20个ACK/NACK比特,此时可以看做此上行子帧2所关联的预配置下行子帧全集为上述配置给该UE的5个载波上的下行子帧4、5、6和8。那么,上行子帧2中需要反馈的ACK/NACK的码本是基于该上行子帧2所关联的预配置下行子帧全集来确定的,该ACK/NACK码本就是编码前的ACK/NACK原始比特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排列的比特流,该例中的ACK/NACK码本大小为20,具体的排序可以是先子帧后载波的顺序,即先排列载波1的下行子帧4、5、6和8对应的ACK/NACK比特,再排列载波2的下行子帧4、5、6和8对应的ACK/NACK比特,等等。特别的,在ACK/NACK码本中,对于未调度的下行子帧,或对于UE未接收到下行数据的下行子帧对应的ACK/NACK的比特位置,以填充NACK的方式处理。
随着LTE技术的继续演进,将来有可能需要支持更多比特数的ACK/NACK反馈,比如远大于22比特(当前5载波的CA下支持的最大ACK/NACK比特数)。一个场景是引入了更多载波的CA(下称为超级CA),比如32个载波的CA,这样以32个TDD上下行配置2的载波进行CA为例,就需要反馈128比特的ACK/NACK。对于超级CA,即使为UE配置了较大数量的载波,但是,某个子帧实际调度该UE的载波和/或下行子帧未必会很多。比如配置了32个载波的TDD上下行配置2,因此上行子帧2所关联的预配置下行子帧全集包含128个下行子帧,但实际调度的下行子帧数可能会远小于128,比如只调度了10个载波,那就是不超过50个ACK/NACK比特。此时,如果还是采用当前的基于预配置下行子帧全集来确定ACK/NACK码本的方式,会导致大量的NACK填充,进而导致采用开销较大的PUCCH新格式或者在PUSCH中占用过多的资源开销。换个角度来说,即使采用某一特定格式的PUCCH或PUSCH上某一定数量的资源,进行大量NACK填充的ACK/NACK码本的解调性能也会相比于不进行NACK填充的解调性能大幅度下降,尤其在考虑译码复杂度的情况下,这些先验的填充NACK信息可能无法在译码实现时被考虑。因此,超级CA下,如何传输ACK/NACK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充分考虑到以上问题,令终端根据网络设备(例如基站)实际调度的下行子帧进行反馈,尽量避免考虑网络设备没有调度的下行子帧的情况,从而减少了终端反馈的码本的比特量,节省系统开销。且,因为尽量不考虑网络设备未调度的下行子帧的情况,从而无需在码本中填充大量的NACK,增强了解调性能。进一步地,ACK/NACK码本的生成方式也可优化,以达到高效的上行资源利用效率。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请参见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息发送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在下面的介绍过程中,以网络设备是基站为例。该方法的步骤描述如下。
步骤101:终端确定采用第一反馈方式向网络设备发送针对下行子帧的反馈信息;第一反馈方式为反馈信息的第一码本与即时调度下行子帧集合中的下行子帧对应,即时调度下行子帧集合由网络设备实际调度终端的下行子帧组成;终端为支持CA的终端;
步骤102:终端按照第一反馈方式向网络设备发送反馈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中,将按照第一反馈方式进行反馈的ACK/NACK原始比特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排列的比特流称为第一码本,对第一码本进行编码后就得到编码后的反馈信息。例如可以按照先子帧后载波的顺序将ACK/NACK原始比特进行排序,得到第一码本。
基于如前介绍的针对超级CA码本生成的问题,ACK/NACK码本可以基于即时调度下行子帧集合来生成,该即时调度下行子帧集合为如前所述的预配置下行子帧全集的子集。即,基站实际调度的下行子帧可能是预配置下行子帧全集中包括的全部下行子帧,或者也可能是预配置下行子帧全集中包括的部分下行子帧。
假设终端被配置了10个载波,且每个载波的上下行配置均为TDD上下行配置2。那么以上行子帧2为例,该上行子帧2所关联的预配置下行子帧全集包括所有10个载波的所有下行子帧4、5、6和8。在某个调度场景下,假设基站实际调度的即时调度下行子帧集合中包括载波1至载波7的下行子帧4,载波1+载波3+载波5的下行子帧5,载波1至载波6的下行子帧6,以及载波1至载波5的下行子帧8。那么当前上行子帧2上需要传输的ACK/NACK码本(第一码本)就由上述即时调度下行子帧集合确定,此时确定的ACK/NACK码本大小为21,假设每个下行子帧对应1个ACK/NACK比特。
可选的,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终端根据检测到的下行子帧中的下行控制信道,确定被网络设备调度的下行子帧。
一般来说,终端在检测到下行控制信道时,可以根据下行控制信道中承载的调度信息来进行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或上行数据信道的发送,因此,终端在检测到下行控制信道时,可以确定该下行控制信道对应的下行子帧被基站所调度。即,终端可以根据检测到的下行控制信道,确定被基站调度的下行子帧。
可选的,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终端获得下行控制信道承载的索引字段;其中,索引字段的取值为:按照即时调度下行子帧集合中先载波后子帧的顺序进行累计计数的计数值。
终端如果只是根据检测到的下行控制信道来确定被基站实际调度的下行子帧,那么,如果基站调度了一个下行子帧,而终端未检测到该下行子帧的下行控制信道,则终端可能会认为基站没有调度该下行子帧,从而使终端确定出的结果不够准确。为解决该问题,在本实施例中引入了索引字段。
在本实施例中,每个下行控制信道中分别承载索引字段,该索引字段例如可以是DAI(Downlink Assignment Index,下行分配索引)索引字段。DAI索引字段可以为新增的比特,或可以复用当前下行控制信道中的已有比特,还可以是非比特的隐式指示,比如扰码或某些比特的部分状态组合,等等。
下面以每个下行控制信道中分别包括两比特的DAI索引字段为例,描述终端如何根据DAI索引字段来识别出与接入网设备侧(例如基站)理解一致的ACK/NACK码本。
在该实施例中,对于DAI索引字段的取值,可以按照先载波后子帧的顺序,在各下行控制信道中依次累计计数,比如每次累加1。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当前只有两个比特的DAI索引,因此需要循环计数,比如采用以下公式:
Y=(X-1)mod 4+1 (1)
公式(1)中,mod表示取模运算,可以看到,X=1、5和9时,对应的DAI索引字段的取值(即Y的取值)相同,比如都为1,例如此时DAI索引字段的取值可以为‘00’,即当DAI索引字段为“00”时表明Y的取值为1,即X为实际调度的下行子帧的累计数值,Y为DAI索引字段的实际取值,即按照上述公式取模后的数值。当然,上述公式(1)只是一个示例,其他的累计计数方法也不排除,只要能依次根据DAI索引字段的2比特的4个状态的进行取值循环计数即可,比如按照实际取值为0,1,2,3的循环取值方式也可以。
这样,如果终端漏检了一部分下行控制信道,比如终端连续的收到DAI索引字段的取值为1和4的下行控制信道,那么终端就可以知道自己漏检了之间的DAI索引字段的取值分别为2和3的两个下行控制信道,这样终端在确定ACK/NACK码本(第一码本)时,就可以将上述两个漏检的下行控制信道对应的下行子帧所关联的ACK/NACK比特位置放置两个NACK,即填0,从而相当于确定出了被基站实际调度的下行子帧。
可选的,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终端获得通过下行控制信道承载的总数字段;
其中,总数字段用于指示即时调度下行子帧集合中终端被调度的下行子帧的总数量,或
总数字段用于指示即时调度下行子帧集合中的当前下行子帧序号对应的下行子帧集合中终端被调度的下行子帧的总数量,或
总数字段用于指示即时调度下行子帧集合中的当前下行子帧序号对应的下行子帧集合中以及当前下行子帧序号的子帧时刻之前的所有下行子帧的子帧序号对应的下行子帧集合中终端被调度的下行子帧的总数量,或
DAI总数字段用于指示ACK/NACK码本的比特数,也可以称为码本大小或码本尺寸。该码本大小小于预配置下行子帧集合对应的ACK/NACK的比特数,但大于或等于即时调度下行子帧集合中的下行子帧数或传输块个数。当该码本大小大于即时调度下行子帧集合中的下行子帧数或传输块个数时,UE和基站都会确定码本末尾填充了至少一个NACK,具体填充的NACK的个数为码本比特数减去即时调度下行子帧集合中实际调度下行数据的下行子帧数或传输块个数。
在如前的实施例中可以看到,终端通过两个下行控制信道中的DAI索引字段的取值可以发现该两个下行控制信道之间是否漏检了其他下行控制信道,但是,单靠DAI索引字段,终端可能无法发现是否漏检了末尾的下行控制信道,比如终端如果漏检了最后一个或两个下行控制信道,例如终端终端连续的收到DAI索引字段的取值为1和2的下行控制信道,靠DAI索引字段,终端无法知晓是否有DAI索引字段的取值大于2的下行控制信道未被检测到。为解决该问题,本实施例引入了总数字段,总数字段例如可以是DAI总数字段,可以与DAI索引字段配合使用。
在本实施例中,每个下行控制信道中除了承载DAI索引字段之外,还可以承载DAI总数字段。DAI总数字段可以为新增的比特,或可以复用当前下行控制信道中的已有比特,还可以是非比特的隐式指示,比如扰码或某些比特的部分状态组合,等等。
下面以每个下行控制信道中分别包括两比特的DAI总数字段为例,描述终端如何根据DAI索引字段和DAI总数字段来识别出与接入网设备侧(例如基站)理解一致的ACK/NACK码本。
对于DAI总数字段,其可以有几种不同的取值方式,以下分别介绍。
第一种取值方式
DAI总数字段可以用于指示当前下行子帧序号对应的下行子帧集合中终端被调度的下行子帧的总数量。
例如,假设终端被配置了10个载波,且每个载波的上下行配置均为TDD上下行配置2。在某个调度场景下,假设基站实际调度的即时调度下行子帧集合中:包括载波1至载波7的下行子帧4,载波1+载波3+载波5的下行子帧5,载波1至载波6的下行子帧6,以及载波1至载波5的下行子帧8。
例如对于下行子帧的序号为4的下行子帧(即下行子帧4)来说,其对应的下行子帧集合就是载波1至载波7的7个下行子帧4,则下行子帧4对应的DAI总数字段就可以用于指示下行子帧4对应的下行子帧集合中终端被调度的下行子帧4的总数量,例如终端可能只被调度了载波1至载波3的下行子帧4。
第二种取值方式
总数字段用于指示即时调度下行子帧集合中的当前下行子帧序号对应的下行子帧集合中以及当前下行子帧序号的子帧时刻之前的所有下行子帧的子帧序号对应的下行子帧集合中终端被调度的下行子帧的总数量。
例如,假设终端被配置了10个载波,且每个载波的上下行配置均为TDD上下行配置2。在某个调度场景下,假设基站实际调度的即时调度下行子帧集合中:包括载波1至载波7的下行子帧4,载波1+载波3+载波5的下行子帧5,载波1至载波6的下行子帧6,以及载波1至载波5的下行子帧8。
例如对于下行子帧的序号为4的下行子帧(即下行子帧4)来说,其对应的下行子帧集合就是载波1至载波7的7个下行子帧4,则下行子帧4对应的DAI总数字段就可以用于指示下行子帧4对应的下行子帧集合中终端被调度的下行子帧4的总数量(因为序号4就是位于最前面的序号),例如终端可能只被调度了其中的载波1至载波3的下行子帧4。对于下行子帧的序号为5的下行子帧(即下行子帧5)来说,其对应的下行子帧集合是载波1+载波3+载波5的下行子帧5,位于下行子帧5的子帧时刻之前的所有下行子帧的子帧序号为4,则位于下行子帧5的子帧时刻之前的所有下行子帧的子帧序号对应的下行子帧集合就是下行子帧4对应的下行子帧集合,则下行子帧5对应的DAI总数字段就可以用于指示下行子帧4对应的下行子帧集合中终端被调度的下行子帧4的总数量,以及下行子帧5对应的下行子帧集合中终端被调度的下行子帧5的总数量。
第三种取值方式
总数字段用于指示即时调度下行子帧集合中终端被调度的下行子帧的总数量。
例如,假设终端被配置了10个载波,且每个载波的上下行配置均为TDD上下行配置2。在某个调度场景下,假设基站实际调度的即时调度下行子帧集合中:包括载波1至载波7的下行子帧4,载波1+载波3+载波5的下行子帧5,载波1至载波6的下行子帧6,以及载波1至载波5的下行子帧8。
例如该终端实际被调度的下行子帧为载波1至载波4的下行子帧4、载波1的下行子帧5、载波1的下行子帧6、以及载波1的下行子帧8。则,每个下行子帧对应的DAI总数字段都用于指示终端被实际调度的下行子帧的总数量(在本例中终端被实际调度的下行子帧的总数量为7)。但在第三种取值方式下,DAI总数字段的指示方式,需要在时间上做预测调度,即在做下行子帧n的调度决策时还需要考虑到未来的比如下行子帧n+1的调度情况。
无论DAI的总数字段按照以上哪种方式进行取值,上述提到的调度的下行子帧的数量可以表示为调度的这些下行子帧中的下行数据信道的数量,还可以包括特定的下行控制信道的数量。这里说的特定的下行控制信道,不用于进行下行数据调度,而是用于指示SPS(Semi-Persistent Scheduling,半静态调度)调度的终止,而该特定的下行控制信道也可以有相应的ACK/NACK反馈,因此也需要计入调度的下行子帧的总数中。
另外,这里提到的下行数据信道可以包括动态调度的下行数据信道,也可以包括SPS的下行控制信道,前者有下行控制信道的调度,后者没有下行控制信道的调度。
通过DAI索引字段和DAI总数字段,可以使得终端即使在存在一定的漏检下行控制信道的情况下,依然可以较为准确地恢复出基站实际调度的下行子帧所对应的ACK/NACK码本(第一码本),其中包括码本大小以及码本中每个ACK/NACK比特所对应的下行子帧。通过即时调度下行子帧集合来确定第一码本,可以做到灵活的下行数据调度,以及第一码本和对应的PUCCH格式的灵活使用,去除了对非调度子帧的ACK/NACK进行填0的处理,提高了PUCCH的资源利用效率,且在相同格式时,可以通过减小第一码本的数据量而带来PUCCH的性能增益。
但是,通过DAI索引字段和DAI总数字段来确定基于即时调度下行子帧集合的ACK/NACK还是存在一定的风险,比如会出现一些小概率的错误事件。
例如,一旦终端漏检了基站连续调度的至少4个下行控制信道,那么两个比特的DAI索引字段和两个比特的DAI总数字段就有可能无法准确恢复出与基站理解一致的ACK/NACK码本。因为,连续漏检的4个下行控制信道所包含的DAI索引字段的取值比如依次为1、2、3和4,或者4、1、2、3,这样的话,在终端看来,其他实际接收到的下行控制信道中的DAI索引字段的取值依然是连续且首尾相连的,即都是1,2,3,4,1,2,...。而此时,由于DAI总数字段的取值也是两个比特,也是无法发现上述错误事件,因为被实际调度的下行子帧的数量为1、5、或9时,DAI总数字段的取值都指示Y值为1,因此,终端无法发现连续漏检至少4个下行控制信道的情况。
因此,考虑到上述小概率错误事件,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终端按照第一反馈方式向网络设备发送反馈信息,包括:
终端在得到的第一码本中添加CRC(Cyclic Redundancy Check,循环冗余校验码);
终端将添加了CRC的反馈码本进行信道编码,得到反馈信息;
终端将反馈信息发送给网络设备。
即,可以通过在信道编码之前对第一码本添加CRC的做法,然后再对添加了CRC比特后的动态码本进行信道编码,具体对于动态码本优选可以采用卷积编码,当前其他编码比如RM(Reed Muller,里德-穆勒码)编码也不排除。
这样,即使终端错误地确定了第一码本的大小,由于添加CRC,比如CRC的长度为8比特或16比特,因为此时终端和接入网设备假设的第一码本的大小是不一致的,使得接入网设备(如基站)在对反馈信息进行译码时,CRC无法通过,避免了接入网设备可能把反馈信息中的NACK误判为ACK的严重错误。但是,当即时调度下行子帧集合比较小时,即确定的第一码本的大小也比较小,比如小于20比特,那么此时如果加上CRC的比特,就会使得CRC的开销较大。
可选的,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
在终端确定采用第一反馈方式向网络设备发送针对下行子帧的反馈信息之前,还包括:
终端接收网络设备下发的第一指示字段;
终端确定采用第一反馈方式向网络设备发送针对下行子帧的反馈信息,包括:
若第一指示字段指示的是第一状态信息,则终端确定采用与第一状态信息对应的第一反馈方式向网络设备发送反馈信息。
终端例如可以通过基站下发的上行授权获得第一指示字段。第一指示字段例如包括两个比特,第一指示字段例如可以为上行授权中的新增比特,也可以是上行授权中的现有比特,比如第一指示字段为UL_DAI(Uplink_DAI,上行_下行分配索引)字段。例如,针对第一指示字段的取值,比如将取值为“10”和“11”的两种情况归入第一状态集合中,而将取值为“01”和“00”的两种情况归入第二状态集合中,那么,例如第一指示字段的取值为第一状态集合,则可以确定按照第一反馈方式进行反馈,如果第一指示字段的取值为第二状态集合,则可以确定按照第二反馈方式进行反馈。
假设第一状态集合指示了第一码本,该第一状态集合中的不同状态还可以进一步用于指示其他控制信道,比如用于指示ACK/NACK当前在上行数据信道中传输所占用的物理资源量的信息等。具体的物理资源量可以为具体的RE(Resource Element,资源单位)数,或者也可以是不同的比例因子,该比例因子是上行数据信道上传输的上行数据与ACK/NACK的编码速率之比或使用物理资源量之比,然后终端可以通过该比例因子和上行授权中指示的上行数据的编码速率或物理资源量来计算出ACK/NACK在上行数据信道占用的物理资源量。
当然,这里的状态集合与反馈方式的对应关系只是一种示例,其他用于确定反馈方式的方法也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第二反馈方式会在后面进行介绍。
如前已经介绍了,在按照第一反馈方式进行反馈时,可以借助于DAI索引字段和DAI总数字段,并且,为了更为保险,还可以在第一码本中添加CRC,在这几种实施例中,第一指示字段可以用于指示具体的反馈方式。
然而,因为添加CRC需要增加额外的比特,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开销,因此,以下介绍另外三种第一反馈方式下确定第一码本的方式,在这三种方式下,无需在第一码本中添加CRC。
第一种方式
可选的,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终端接收网络设备下发的第一指示字段;第一指示字段携带索引字段所指示的循环取值的轮数。
即在本实施例中,终端除了可以检测下行控制信道、获得下行控制信道承载的DAI索引字段和DAI总数字段外,还可以接收第一指示字段,在本实施例中,DAI索引字段的取值与如前实施例所述的一致,DAI总数字段的取值也与如前实施例所述的一致,但此时的第一指示字段不用于指示反馈方式,即在采用本实施例所介绍的方案时,系统默认为第一反馈方式。
如前已有介绍,终端采用DAI索引字段和DAI总数字段的指示来确定第一码本,可能会存在连续漏检至少四个下行控制信道的小概率错误事件。以分别以2个比特的DAI索引字段和2个比特的DAI总数字段为例,连续漏检4个下行控制信道就会导致上述错误事件的发生。
假设DAI索引字段的取值采用如前所述的先载波再子帧的方式累计计数,且DAI总数字段用于指示即时调度下行子帧集合中实际调度的下行子帧的总数量,即,即时调度下行子帧集合中,每个下行控制信道承载的DAI总数字段的取值都一样。
假设即时调度下行子帧集合中包括19个下行子帧,这19个下行子帧对应的19个DAI索引字段的取值依次为{1,2,3,4,1,2,3,4,1,2,3,4,1,2,3,4,1,2,3},19个下行子帧对应的19个DAI总数字段的取值均为(19-1)mod 4+1=3。
例如终端接收到的DAI索引字段的取值依次为{1,2,X,4,1,X,X,X,X,2,3,4,1,2,3,X,X,X,X},对应的DAI总数字段的取值分别为{3,3,X,3,3,X,X,X,X,3,3,3,3,3,3,X,X,X,X}。其中的X表示终端漏检的下行控制信道。
可以看到,终端连续漏检了4个下行控制信道,此时终端最可能认为的第一码本的码本大小为11,而非接入网设备(例如基站)实际调度的19。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发现上述错误事件,可以采用上行授权中的第一指示字段来辅助指示。具体的:
以终端接收2个比特的UL_DAI字段(第一指示字段)为例,该UL_DAI字段例如可以用于指示即时调度下行子帧集合中的各DAI索引字段的循环取值的轮数,比如上述轮数为5,因此2个比特的UL_DAI字段的状态可以为‘00’。那么,终端收到了该UL_DAI字段后,再结合DAI索引字段和DAI总数字段,就可以很大概率地识别出连续漏检的错误事件,还可以确定实际调度的下行子帧的总数量为19。
当然,第一指示字段还可以用于指示即时调度下行子帧集合中终端被调度的下行子帧的总数量,这样,即使终端出现漏检连续4个下行控制信道的错误,也可以通过接收的第一指示字段来确定实际调度的下行子帧的总数量为19。
第二种方式
可选的,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终端获得通过下行控制信道承载的总数字段,以及终端接收网络设备下发的第一指示字段;
总数字段和第一指示字段用于联合指示即时调度下行子帧集合中终端被调度的下行子帧的总数量,且第一指示字段携带的比特位于高比特位。
在本实施例中,终端可以按照如前所述的方式,检测下行控制信道,并且可以获得下行控制信道中承载的DAI索引字段和DAI总数字段,以及还可以获得第一指示字段,第一指示字段例如可以是UL_DAI字段。在本实施例中,DAI索引字段的取值与如前实施例所述的一致,但DAI总数字段的取值和第一指示字段的取值与如前实施例所述的不一致,在本实施例中,总数字段和第一指示字段用于联合指示即时调度下行子帧集合中终端被调度的下行子帧的总数量。
以2个比特的UL_DAI字段和2个比特的DAI总数字段为例,UL_DAI字段与DAI总数字段用于联合指示即时调度下行子帧集合中实际调度的下行子帧的数量。进一步的,UL_DAI与DAI总数字段可以采用联合编码的方式,且考虑到终端可能接收不到第一指示字段的情况,而在联合编码时可以令第一指示字段位于高比特位,DAI总数字段位于低比特位,这样,即使终端没有接收到第一指示字段,也可以根据DAI总数字段的指示在一定程度上确定即时调度下行子帧集合中实际调度的下行子帧的数量。
例如,终端实际被调度的下行子帧的数量为19,则考虑到实际的DAI总数字段用于指示19,而联合编码后的2比特UL_DAI和2比特DAI总数字段可以以16为一轮的循环取值,因此高位2比特的UL_DAI取值状态为“00”,低位2比特的DAI总数字段的取值状态为“01”,其具体表示的实际数值可以为3、或19、或35,等等。那么终端根据接收到的下行控制信道的个数,就可以确定实际的第一码本的大小为19。
可选的,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如前所述的第一指示字段和DAI总数字段联合编码的方案还可以应用到其他DAI总数字段指示的方案,比如第一指示字段与DAI总数字段用于联合指示即时调度下行子帧集合中的当前下行子帧序号对应的下行子帧集合中以及当前下行子帧序号的子帧时刻之前的所有下行子帧的子帧序号对应的下行子帧集合中终端被调度的下行子帧的总数量,此时第一指示字段可以与终端接收到的即时调度下行子帧集合中最后一个子帧中的DAI总数字段进行联合编码,且前者位于高比特位,后者位于低比特位。
第三种方式
可选的,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终端接收网络设备下发的第一指示字段,该第一指示字段用于指示即时调度下行子帧集合中终端被调度的下行子帧的总数量。
在本实施例中,终端需要根据DAI索引字段、DAI总数字段以及第一指示字段来确定即时调度下行子帧集合对应的第一码本。具体的DAI索引字段和DAI总数字段的指示方式如上述实施例中所述。
以图3为例进行说明,假设预配置下行子帧集合中包括载波1到载波4上的下行子帧4、5、6和8,每个载波都假设是TDD上下行配置2。假设基站实际调度的即时调度下行子帧集合包括载波1的子帧4、5和6,载波2到载波4的子帧4和5。X代表基站没有调度该终端。调度的下行子帧上的X代表UE漏检了该子帧的调度信息,即PDCCH。DAI索引字段按照先载波后子帧的顺序累计计数,DAI总数字段指示了当前子帧号中被调度的下行子帧数,比如对于子帧号为4,总共调度了4个下行子帧,即载波1到载波4的子帧4。而第一指示字段,比如为UL_grant中的UL_DAI字段,用于指示该即时调度下行子帧中被调度的下行子帧总数,具体为9,经过取模后为1。
基于上述假设,终端可以结合上述三个DAI字段来准确恢复出于基站理解一致的第一码本,且该第一码本的比特数为9。反之,如果不采用DAI总数字段,而只根据DAI索引字段和UL_DAI字段,终端可能无法恢复出上述第一码本,此时第一码本的比特数可能会被终端理解为5,因为终端连续漏检了4个PDCCH,导致得到的DAI索引字段的取值是连续的。而结合上述三个DAI字段可以发现连续4个PDCCH的漏检事件,具体的,终端可以根据子帧号为4对应的DAI总数字段并结合DAI索引字段得出该子帧号4的子帧中漏检了2个PDCCH,同理会发现子帧号5的子帧中也漏检了2个PDCCH,最终再结合UL_DAI的取值,得出末尾漏检了1个PDCCH,进而恢复出于基站理解一致的比特数为9的第一码本。
还需要注意的是,由于UL_DAI所在的UL_grant一般会早于该预配置下行子帧集合中的最晚的下行子帧的发送,因此基站在设置UL_DAI字段的取值时不存在预测调度的问题。
可选的,第一指示字段用于指示ACK/NACK码本的比特数,也可以称为码本大小或码本尺寸。该码本大小小于预配置下行子帧集合对应的ACK/NACK的比特数,但大于或等于即时调度下行子帧集合中的下行子帧数或传输块个数。当该码本大小大于即时调度下行子帧集合中的下行子帧数或传输块个数时,UE和基站都会确定码本末尾填充了至少一个NACK,具体填充的NACK的个数为码本比特数减去即时调度下行子帧集合中实际调度下行数据的下行子帧数或传输块个数。
可选的,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第一指示字段可以是UL_grant(上行调度授权)中的字段。
如前的各个实施例介绍了按照第一反馈方式向基站发送反馈信息的方式,下面介绍按照第二反馈方式向基站发送反馈信息的方式。
可选的,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若第一指示字段用于指示第一反馈方式或第二反馈方式,则,在终端接收网络设备下发的第一指示字段之后,还包括:
若第一指示字段指示的是第二状态信息,则终端确定选择与第二状态信息对应的第二反馈方式向网络设备发送针对下行子帧的反馈信息;第二反馈方式为反馈信息的第二码本与预配置下行子帧子集中的下行子帧对应,预配置下行子帧子集为预配置下行子帧全集的子集,预配置下行子帧全集为:为终端配置的且与承载反馈信息的上行子帧对应的所有载波上的所有下行子帧;
终端按照第二反馈方式向网络设备发送反馈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中,将按照第二反馈方式进行反馈的ACK/NACK原始比特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排列的比特流称为第二码本,对第二码本进行编码后就得到反馈信息。例如可以按照先子帧后载波的顺序将ACK/NACK原始比特进行排序,得到第二码本。
在如前所述的一个实施例中,为了避免终端出现漏检连续的至少4个下行控制信道的错误,可以在第一码本中添加CRC,然后再对添加了CRC的第一码本进行信道编码得到反馈信息。但是,加入CRC会带来一定的开销,当第一码本的大小较大时,该CRC比特的开销还可以忽略,但如果第一码本的大小较小时,比如只有20个比特左右,那么加入长度为8比特甚至16比特的CRC就会导致开销较大。基于此,可以考虑不加CRC。但是,不加CRC的话,第一码本的上述错误事件可能导致接入网设备(如基站)在进行ACK/NACK译码时无法发现,导致译码错误。因此,可以选择按照第二反馈方式进行反馈,在第二反馈方式下,可以引入预配置下行子帧子集,预配置下行子帧子集是如前所述的预配置下行子帧全集的子集,第二反馈方式例如可以主要用于待反馈的码本的大小较小的场景。此时,在对第二码本进行信道编码时,例如可以采用RM编码,由于RM码的译码算法可以不依赖于CRC,所以可以节省CRC开销。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编码方式,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可选的,可以通过预配置下行子帧子集来确定第二码本,比如可以预先通过高层信令(比如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无线资源控制)信令),配置给终端一个或多个预配置下行子帧子集,这些预配置下行子帧子集为预配置下行子帧全集的子集。
例如,针对上行子帧2,一个预配置下行子帧全集为载波1至载波10中的下行子帧4、5、6和8。则,例如可以为终端配置的一个可能的预配置下行子帧子集可以是载波1至载波5的下行子帧4、5、6和8,例如可以为终端配置的另一个可能的预配置下行子帧子集可以是载波6至载波10的下行子帧4、5、6和8,或者例如可以为终端配置的另一个可能的预配置下行子帧子集可以是载波2至载波6的下行子帧4、5、6和8,等等,这里只是进行举例,具体的配置预配置下行子帧子集的方式本发明实施例不做任何限定,只要预配置下行子帧子集是预配置下行子帧全集的子集即可。
例如,针对上行子帧2,基站为终端配置了一个预配置下行子帧子集,例如为载波1至载波5的下行子帧4、5、和6,则第二码本可以由载波1至载波5的下行子帧4、5、和6分别对应的ACK/NACK构成,在第二反馈方式下,对于预配置下行子帧子集中基站没有调度的下行子帧,终端可以采用填充NACK的方式。
由于终端是根据预配置下行子帧子集进行反馈,而预配置下行子帧子集的对应的码本的数据量一般都小于预配置下行子帧全集对应的码本的数据量,且无需在第二码本中添加CRC,因此,采用第二反馈方式进行反馈,节省了系统的开销。并且,是根据预先配置好的下行子帧进行反馈,尽量避免终端出现因为漏检而错误反馈的情况,提高系统可靠性。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及上述各实施例,请参见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信息接收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是与图1所示的信息发送方法相对应的网络设备实现的方法。该方法的步骤描述如下。
步骤201:网络设备调度终端的下行子帧;终端为支持CA的终端;
步骤202:网络设备接收终端通过第一反馈方式发送的反馈信息;其中,第一反馈方式为反馈信息的第一码本与即时调度下行子帧集合中的下行子帧对应,即时调度下行子帧集合由网络设备实际调度终端的下行子帧组成。
可选的,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网络设备调度终端的下行子帧,包括:
网络设备通过下行子帧的下行控制信道承载索引字段;其中,索引字段的取值为:按照即时调度下行子帧集合中先载波后子帧的顺序进行累计计数的计数值。
在本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可以在调度的每个下行子帧的下行控制信道中承载索引字段,索引字段例如可以是如前所述的DAI索引字段。网络设备在下行控制信道中承载DAI索引字段时,可以令DAI索引字段为新增的比特,或者可以复用当前下行控制信道中的已有比特,还可以是非比特的隐式指示,比如扰码或某些比特的部分状态组合,等等。
终端在获得下行控制信道中承载的索引字段后,可以根据索引字段来识别出与网络设备理解一致的ACK/NACK码本。关于DAI索引字段可能的形式,以及终端的识别方式等内容,在图1流程中已有介绍。
可选的,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网络设备调度终端的下行子帧,还包括:
网络设备通过下行子帧的下行控制信道承载总数字段;
其中,总数字段用于指示即时调度下行子帧集合中终端被调度的下行子帧的总数量,或
总数字段用于指示即时调度下行子帧集合中的当前下行子帧序号对应的下行子帧集合中终端被调度的下行子帧的总数量,或
总数字段用于指示即时调度下行子帧集合中的当前下行子帧序号对应的下行子帧集合中以及当前下行子帧序号的子帧时刻之前的所有下行子帧的子帧序号对应的下行子帧集合中终端被调度的下行子帧的总数量。
即,网络设备除了可以在下行控制信道中承载索引字段外,还可以在下行控制信道中承载总数字段,总数字段例如为DAI总数字段。网络设备在下行控制信道中承载DAI总数字段时,或可以复用当前下行控制信道中的已有比特,还可以是非比特的隐式指示,比如扰码或某些比特的部分状态组合,等等。
终端在识别与网络设备理解一致的ACK/NACK码本时,除了可以根据索引字段来识别,还可以根据索引字段和总数字段来共同识别。
关于DAI总数字段可能的形式,以及终端根据索引字段和总数字段的识别方式等内容,在图1流程中已有介绍。
另外,总数字段有几种可能的取值方式,关于这几种取值方式,在图1流程中已有介绍。
可选的,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
所述方法还包括:
网络设备向终端下发第一指示字段;
网络设备接收终端通过第一反馈方式发送的反馈信息,包括:
若第一指示字段指示的是第一状态信息,则网络设备接收终端通过第一反馈方式发送的反馈信息。
网络设备例如可以通过下发上行授权向终端下发第一指示字段,第一指示字段例如可以为上行授权中的新增比特,也可以是上行授权中的现有比特,比如第一指示字段为UL_DAI字段。网络设备例如可以预先设定第一指示字段所指示的状态集合与反馈方式之间的对应关系,网络设备在设定对应关系后,可以将对应关系下发给终端,从而,终端在获得第一指示字段后,根据第一指示字段的取值所对应的状态集合,就可以确定对应的反馈方式。比如,如果第一指示字段的取值为第一状态集合,就代表终端按照第一反馈方式进行反馈,如果第一指示字段的取值为第二状态集合,就代表终端按照第二反馈方式进行反馈。当然,状态集合与反馈方式之间的对应关系不限于此,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不同的设定。
在该实施例中,终端可以按照第一反馈方式,获得第一码本,在获得第一码本后,可以在第一码本中添加CRC,再将添加了CRC的第一码本进行信道编码,得到反馈信息。
可选的,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若第一指示字段用于指示第一反馈方式或第二反馈方式,则,在网络设备向终端下发第一指示字段之后,还包括:
若第一指示字段指示的是第二状态信息,则网络设备接收终端通过第二反馈方式发送的反馈信息;第二反馈方式为反馈信息的第二码本与预配置下行子帧子集中的下行子帧对应,预配置下行子帧子集为预配置下行子帧全集的子集,预配置下行子帧全集为:为终端配置的且与承载反馈信息的上行子帧对应的所有载波上的所有下行子帧。
即,在该实施例中,第一指示字段主要用于指示终端的反馈方式,终端可以根据接收的第一指示字段来确定究竟采用哪种反馈方式。
可选的,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网络设备调度终端的下行子帧,还包括:
网络设备向终端下发第一指示字段;第一指示字段携带索引字段所指示的循环取值的轮数,或者第一指示字段用于指示即时调度下行子帧集合中终端被调度的下行子帧的总数量。
即在本实施例中,终端除了可以检测下行控制信道、获得网络设备通过下行控制信道承载的DAI索引字段和DAI总数字段外,还可以接收网络设备下发的第一指示字段,在本实施例中,DAI索引字段的取值与如前实施例所述的一致,DAI总数字段的取值也与如前实施例所述的一致,但此时的第一指示字段不用于指示反馈方式,即在采用本实施例所介绍的方案时,系统可以默认为第一反馈方式。
可选的,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网络设备调度终端的下行子帧,还包括:
网络设备通过下行子帧的下行控制信道承载总数字段,及向终端下发第一指示字段;
总数字段和第一指示字段用于联合指示即时调度下行子帧集合中终端被调度的下行子帧的总数量,且第一指示字段携带的比特位于高比特位。
在本实施例中,终端可以按照如前所述的方式,检测下行控制信道,并且可以获得下行控制信道中承载的DAI索引字段和DAI总数字段,以及还可以获得第一指示字段,在本实施例中,DAI索引字段的取值与如前实施例所述的一致,但DAI总数字段的取值和第一指示字段的取值与如前实施例所述的不一致,在本实施例中,总数字段和第一指示字段用于联合指示即时调度下行子帧集合中终端被调度的下行子帧的总数量。
可选的,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第一指示字段为UL_grant中的字段。
图2流程所介绍的方法与图1流程所介绍的方法是相对应的方法,内容可相互参考,因此相同或相应的内容不进行过多的重复介绍。
以下结合附图介绍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设备。
请参见图4,基于同一发明构思及上述各实施例,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该终端可以包括处理模块401和发送模块402。
处理模块401,用于确定采用第一反馈方式向网络设备发送针对下行子帧的反馈信息;第一反馈方式为反馈信息的第一码本与即时调度下行子帧集合中的下行子帧对应,即时调度下行子帧集合由网络设备实际调度终端的下行子帧组成;终端为支持CA的终端;
发送模块402,用于按照第一反馈方式向网络设备发送反馈信息。
可选的,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处理模块401还用于:
根据检测到的下行子帧中的下行控制信道,确定被网络设备调度的下行子帧。
可选的,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处理模块401还用于:
获得下行控制信道承载的索引字段;其中,索引字段的取值为:按照即时调度下行子帧集合中先载波后子帧的顺序进行累计计数的计数值。
可选的,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处理模块401还用于:
获得通过下行控制信道承载的总数字段;
其中,总数字段用于指示即时调度下行子帧集合中终端被调度的下行子帧的总数量,或
总数字段用于指示即时调度下行子帧集合中的当前下行子帧序号对应的下行子帧集合中终端被调度的下行子帧的总数量,或
总数字段用于指示即时调度下行子帧集合中的当前下行子帧序号对应的下行子帧集合中以及当前下行子帧序号的子帧时刻之前的所有下行子帧的子帧序号对应的下行子帧集合中终端被调度的下行子帧的总数量。
可选的,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终端还包括接收模块,用于:
接收网络设备下发的第一指示字段;第一指示字段携带索引字段所指示的循环取值的轮数,或者第一指示字段用于指示即时调度下行子帧集合中终端被调度的下行子帧的总数量。
可选的,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终端还包括接收模块;
处理模块401还用于获得通过下行控制信道承载的总数字段,以及,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网络设备下发的第一指示字段;
总数字段和第一指示字段用于联合指示即时调度下行子帧集合中终端被调度的下行子帧的总数量,且第一指示字段携带的比特位于高比特位。
可选的,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终端还包括接收模块;
接收模块用于:在处理模块401确定采用第一反馈方式向网络设备发送针对下行子帧的反馈信息之前,接收网络设备下发的第一指示字段;
处理模块401用于:若第一指示字段指示的是第一状态信息,则确定采用与第一状态信息对应的第一反馈方式向网络设备发送反馈信息。
可选的,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发送模块用于:
在得到的所述第一码本中添加CRC;
将添加了CRC的反馈码本进行信道编码,得到所述反馈信息;
将所述反馈信息发送给所述网络设备。
可选的,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第一指示字段为UL_grant中的字段。
可选的,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
处理模块401还用于:在接收模块接收网络设备下发的第一指示字段之后,若第一指示字段指示的是第二状态信息,则确定选择与第二状态信息对应的第二反馈方式向网络设备发送针对下行子帧的反馈信息;第二反馈方式为反馈信息的第二码本与预配置下行子帧子集中的下行子帧对应,预配置下行子帧子集为预配置下行子帧全集的子集,预配置下行子帧全集为:为终端配置的且与承载反馈信息的上行子帧对应的所有载波上的所有下行子帧;
发送模块402还用于:按照第二反馈方式向网络设备发送反馈信息。
请参见图5,基于同一发明构思及上述各实施例,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网络设备,该网络设备可以包括处理模块501和接收模块502。
处理模块501,用于调度终端的下行子帧;所述终端为支持CA的终端;
接收模块502,用于接收终端通过第一反馈方式发送的反馈信息;其中,第一反馈方式为反馈信息的第一码本与即时调度下行子帧集合中的下行子帧对应,即时调度下行子帧集合由网络设备实际调度终端的下行子帧组成。
可选的,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处理模块501用于:
通过下行子帧的下行控制信道承载索引字段;其中,索引字段的取值为:按照即时调度下行子帧集合中先载波后子帧的顺序进行累计计数的计数值。
可选的,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处理模块501用于:
通过下行子帧的下行控制信道承载总数字段;
其中,总数字段用于指示即时调度下行子帧集合中终端被调度的下行子帧的总数量,或
总数字段用于指示即时调度下行子帧集合中的当前下行子帧序号对应的下行子帧集合中终端被调度的下行子帧的总数量,或
总数字段用于指示即时调度下行子帧集合中的当前下行子帧序号对应的下行子帧集合中以及当前下行子帧序号的子帧时刻之前的所有下行子帧的子帧序号对应的下行子帧集合中终端被调度的下行子帧的总数量。
可选的,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处理模块501用于:
向终端下发第一指示字段;第一指示字段携带索引字段所指示的循环取值的轮数,或者第一指示字段用于指示即时调度下行子帧集合中终端被调度的下行子帧的总数量。
可选的,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处理模块501用于:
通过下行子帧的下行控制信道承载总数字段,及向终端下发第一指示字段;
总数字段和第一指示字段用于联合指示即时调度下行子帧集合中终端被调度的下行子帧的总数量,且第一指示字段携带的比特位于高比特位。
可选的,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网络设备还包括发送模块;
发送模块用于:向终端下发第一指示字段;
接收模块502用于:若第一指示字段指示的是第一状态信息,则接收终端通过第一反馈方式发送的反馈信息。
可选的,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接收模块502还用于:
在发送模块向终端下发第一指示字段之后,若第一指示字段指示的是第二状态信息,则接收终端通过第二反馈方式发送的反馈信息;第二反馈方式为反馈信息的第二码本与预配置下行子帧子集中的下行子帧对应,预配置下行子帧子集为预配置下行子帧全集的子集,预配置下行子帧全集为:为终端配置的且与承载反馈信息的上行子帧对应的所有载波上的所有下行子帧。
可选的,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第一指示字段为UL_grant中的字段。
请参见图6,基于同一发明构思及上述各实施例,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该终端可以包括存储器601、处理器602和发送器603。
处理器602具体可以是中央处理器或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Circuit,特定应用集成电路),可以是一个或多个用于控制程序执行的集成电路,可以是使用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开发的硬件电路,可以是基带芯片。存储器601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存储器601可以包括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和磁盘存储器。发送器603可以属于射频系统,用于与外部设备进行网络通信,具体可以通过以太网、无线接入网、无线局域网等网络与外部设备进行通信。
这些存储器601和发送器603可以通过总线与处理器602相连接,或者也可以通过专门的连接线分别与处理器602连接。
通过对处理器602进行设计编程,将前述所示的方法所对应的代码固化到芯片内,从而使芯片在运行时能够执行前述实施例中的所示的方法。如何对处理器602进行设计编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技术,这里不再赘述。
该实施例中的终端与上述各实施例中所述的终端可以是同一终端,例如,该实施例中的处理器602可以实现图4中的处理模块401,该实施例中的发送器603可以实现图4中的发送模块402。
可选的,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图6中的终端还可以包括接收器,接收器和发送器603可以属于射频系统,接收器和发送器603用于与外部设备进行网络通信,具体可以通过以太网、无线接入网、无线局域网等网络与外部设备进行通信。接收器和发送器603可以是物理上相互独立的两个元件,也可以是物理上的同一个元件。该接收器可以实现图4实施例中的接收模块。
请参见图7,基于同一发明构思及上述各实施例,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网络设备,该网络设备可以包括存储器701、处理器702和接收器703。
处理器702具体可以是中央处理器或ASIC,可以是一个或多个用于控制程序执行的集成电路,可以是使用FPGA开发的硬件电路,可以是基带芯片。存储器701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存储器701可以包括ROM、RAM和磁盘存储器。接收器703可以属于射频系统,用于与外部设备进行网络通信,具体可以通过以太网、无线接入网、无线局域网等网络与外部设备进行通信。
这些存储器701和接收器703可以通过总线与处理器702相连接,或者也可以通过专门的连接线分别与处理器702连接。
通过对处理器702进行设计编程,将前述所示的方法所对应的代码固化到芯片内,从而使芯片在运行时能够执行前述实施例中的所示的方法。如何对处理器702进行设计编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技术,这里不再赘述。
该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与上述各实施例中所述的网络设备可以是同一网络设备,例如,该实施例中的处理器702可以实现图5中的处理模块501,该实施例中的接收器703可以实现图5中的接收模块502。
可选的,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图7中的终端还可以包括发送器,接收器703和发送器可以属于射频系统,接收器703和发送器用于与外部设备进行网络通信,具体可以通过以太网、无线接入网、无线局域网等网络与外部设备进行通信。接收器703和发送器可以是物理上相互独立的两个元件,也可以是物理上的同一个元件。该发送器可以实现图5实施例中的终端的发送模块。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设备均是与方法对应的设备,设备中各个模块的功能、实施细节等描述可参考方法部分。
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可以采用第一反馈方式向网络设备发送针对下行子帧的反馈信息,即,反馈信息的第一码本由即时调度下行子帧集合确定,相当于是针对被网络设备实际调度的下行子帧进行反馈,可以尽量避免反馈网络设备实际没有调度的下行子帧的信息,第一码本包括的比特数小于现有技术中终端需反馈的比特数,相对于现有技术来说,在较大程度上节约了系统的开销。或者,终端可以采用第二反馈方式向网络设备发送针对下行子帧的反馈信息,即根据预配置下行子帧子集进行反馈,而预配置下行子帧子集的对应的码本的数据量一般都小于预配置下行子帧全集对应的码本的数据量,且无需在第二码本中添加CRC,因此,采用第二反馈方式进行反馈,节省了系统的开销。并且,是根据预先配置好的下行子帧进行反馈,尽量避免终端出现因为漏检而错误反馈的情况,提高系统可靠性。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单元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单元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单元,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或processor(处理器)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但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制。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实施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8)
1.一种信息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获取来自网络设备的总数字段以及第一指示字段,所述终端为支持载波聚合CA的终端;
所述终端确定针对第一下行子帧的反馈信息,所述第一下行子帧属于即时调度下行子帧集合;
所述终端在第一上行子帧中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反馈信息,所述第一上行子帧用于反馈针对所述即时调度下行子帧集合的反馈信息;
其中:
所述总数字段用于指示所述即时调度下行子帧集合中、所述第一下行子帧的子帧序号对应的下行子帧集合中以及所述子帧序号的子帧时刻之前的所有下行子帧的子帧序号对应的下行子帧集合中的下行子帧的总数量;以及
所述第一指示字段用于指示所述即时调度下行子帧集合中的下行子帧的总数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通过所述第一下行子帧中的下行控制信道获取来自所述网络设备的索引字段;其中,所述索引字段的取值为:按照所述即时调度下行子帧集合中先载波后子帧的顺序进行累计计数的计数值。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总数字段承载于所述第一下行子帧中的下行控制信道中。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指示字段为上行调度授权UL_grant中的字段。
5.一种信息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网络设备调度终端的第一下行子帧,所述第一下行子帧属于即时调度下行子帧集合,所述终端为支持载波聚合CA的终端;
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终端发送总数字段以及第一指示字段;
所述网络设备在第一上行子帧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针对所述即时调度下行子帧集合的反馈信息;
其中:
所述总数字段用于指示所述即时调度下行子帧集合中、所述第一下行子帧的子帧序号对应的下行子帧集合中以及所述子帧序号的子帧时刻之前的所有下行子帧的子帧序号对应的下行子帧集合中的下行子帧的总数量;以及
所述第一指示字段用于指示所述即时调度下行子帧集合中的下行子帧的总数量。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调度终端的第一下行子帧,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通过所述第一下行子帧中的下行控制信道承载索引字段;其中,所述索引字段的取值为:按照所述即时调度下行子帧集合中先载波后子帧的顺序进行累计计数的计数值。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总数字段承载于所述第一下行子帧中的下行控制信道中。
8.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指示字段为上行调度授权UL_grant中的字段。
9.一种信息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为支持载波聚合CA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获取来自网络设备的总数字段以及第一指示字段;
处理模块,用于确定针对第一下行子帧的反馈信息,所述第一下行子帧属于即时调度下行子帧集合;
发送模块,用于在第一上行子帧中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反馈信息,所述第一上行子帧用于反馈针对所述即时调度下行子帧集合的反馈信息;
其中:
所述总数字段用于指示所述即时调度下行子帧集合中、所述第一下行子帧的子帧序号对应的下行子帧集合中以及所述子帧序号的子帧时刻之前的所有下行子帧的子帧序号对应的下行子帧集合中的下行子帧的总数量;以及
所述第一指示字段用于指示所述即时调度下行子帧集合中的下行子帧的总数量。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
通过所述第一下行子帧中的下行控制信道获取来自所述网络设备的索引字段;其中,所述索引字段的取值为:按照所述即时调度下行子帧集合中先载波后子帧的顺序进行累计计数的计数值。
11.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总数字段承载于所述第一下行子帧中的下行控制信道中。
12.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指示字段为上行调度授权UL_grant中的字段。
13.一种信息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模块,用于调度终端的第一下行子帧,并向所述终端发送总数字段以及第一指示字段,所述第一下行子帧属于即时调度下行子帧集合,所述终端为支持载波聚合CA的终端;
接收模块,用于在第一上行子帧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针对所述即时调度下行子帧集合的反馈信息;
其中:
所述总数字段用于指示所述即时调度下行子帧集合中、所述第一下行子帧的子帧序号对应的下行子帧集合中以及所述子帧序号的子帧时刻之前的所有下行子帧的子帧序号对应的下行子帧集合中的下行子帧的总数量;以及
所述第一指示字段用于指示所述即时调度下行子帧集合中的下行子帧的总数量。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用于:
通过所述第一下行子帧中的下行控制信道承载索引字段;其中,所述索引字段的取值为:按照所述即时调度下行子帧集合中先载波后子帧的顺序进行累计计数的计数值。
15.如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总数字段承载于所述第一下行子帧中的下行控制信道中。
16.如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指示字段为上行调度授权UL_grant中的字段。
17.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18.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5~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807797.1A CN112087288A (zh) | 2015-08-14 | 2015-08-14 | 一种信息发送、接收方法及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CN2015/086970 WO2017028014A1 (zh) | 2015-08-14 | 2015-08-14 | 一种信息发送、接收方法及设备 |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807797.1A Division CN112087288A (zh) | 2015-08-14 | 2015-08-14 | 一种信息发送、接收方法及设备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615697A CN107615697A (zh) | 2018-01-19 |
CN107615697B true CN107615697B (zh) | 2020-08-25 |
Family
ID=58050507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80080432.0A Active CN107615697B (zh) | 2015-08-14 | 2015-08-14 | 一种信息发送、接收方法及设备 |
CN202010807797.1A Pending CN112087288A (zh) | 2015-08-14 | 2015-08-14 | 一种信息发送、接收方法及设备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807797.1A Pending CN112087288A (zh) | 2015-08-14 | 2015-08-14 | 一种信息发送、接收方法及设备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3) | US10498483B2 (zh) |
EP (2) | EP3327967B1 (zh) |
JP (1) | JP6574301B2 (zh) |
CN (2) | CN107615697B (zh) |
ES (1) | ES2794399T3 (zh) |
WO (1) | WO2017028014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2199919B2 (en) | 2018-02-13 | 2025-01-14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Feedback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041246B (zh) * | 2015-02-10 | 2020-01-1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基站、用户终端及载波调度指示方法 |
EP3327967B1 (en) * | 2015-08-14 | 2020-03-11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Information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method, and device |
EP4021105B1 (en) * | 2018-11-02 | 2024-12-04 | Fujitsu Limited |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sidelink information |
US11252706B2 (en) * | 2019-01-14 | 2022-02-15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Uplink control channel codebook design in new radio unlicensed |
CN111277388B (zh) * | 2019-11-07 | 2022-01-28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Harq-ack码本生成方法、信息发送方法及设备 |
CN118611832A (zh) * | 2021-06-29 | 2024-09-06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上行dai指示的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951684A (zh) * | 2010-09-30 | 2011-01-19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确认信息的发送方法及用户终端 |
CN103119884A (zh) * | 2010-08-16 | 2013-05-22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多载波操作的ack/nack传输 |
CN104272689A (zh) * | 2012-05-30 | 2015-01-07 | 英特尔公司 | 用于载波聚合(ca)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映射 |
CN104798429A (zh) * | 2012-09-27 | 2015-07-22 |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 对于增强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epdcch)的tdd pucch harq资源分配的方法和系统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025466B (zh) | 2009-09-15 | 2013-10-0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信令处理方法、基站以及用户设备 |
CN102577209B (zh) * | 2009-10-01 | 2017-04-05 |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 上行链路控制数据传输 |
CA2988938C (en) | 2010-01-11 | 2021-07-06 |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 Carrier aggreg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CN101789851B (zh) * | 2010-01-15 | 2015-08-12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多载波系统及其正确/错误应答消息的发送方法 |
EP2624494B1 (en) * | 2010-09-30 | 2021-06-30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control information |
CN103621168B (zh) * | 2012-06-28 | 2017-05-1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下行数据的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及终端、基站 |
WO2014017824A1 (en) | 2012-07-24 | 2014-01-30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harq-ack |
CN103580831B (zh) * | 2012-07-24 | 2019-03-01 |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传输harq-ack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
JP6439985B2 (ja) | 2013-11-26 | 2018-12-19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通信方法 |
US10153867B2 (en) * | 2014-01-30 | 2018-12-1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Carrier aggregation with dynamic TDD DL/UL subframe configuration |
CN107005365B (zh) | 2015-08-10 | 2020-05-0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反馈信息的发送、接收方法、用户设备及接入网设备 |
EP3327967B1 (en) * | 2015-08-14 | 2020-03-11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Information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method, and device |
-
2015
- 2015-08-14 EP EP15901220.2A patent/EP3327967B1/en active Active
- 2015-08-14 CN CN201580080432.0A patent/CN107615697B/zh active Active
- 2015-08-14 WO PCT/CN2015/086970 patent/WO2017028014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5-08-14 EP EP20155515.8A patent/EP3761544B1/en active Active
- 2015-08-14 CN CN202010807797.1A patent/CN112087288A/zh active Pending
- 2015-08-14 JP JP2018506557A patent/JP6574301B2/ja active Active
- 2015-08-14 ES ES15901220T patent/ES2794399T3/es active Active
-
2018
- 2018-02-13 US US15/895,826 patent/US10498483B2/en active Active
-
2019
- 2019-11-14 US US16/684,251 patent/US10873417B2/en active Active
-
2020
- 2020-11-25 US US17/105,164 patent/US11418280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119884A (zh) * | 2010-08-16 | 2013-05-22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多载波操作的ack/nack传输 |
CN101951684A (zh) * | 2010-09-30 | 2011-01-19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确认信息的发送方法及用户终端 |
CN104272689A (zh) * | 2012-05-30 | 2015-01-07 | 英特尔公司 | 用于载波聚合(ca)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映射 |
CN104798429A (zh) * | 2012-09-27 | 2015-07-22 |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 对于增强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epdcch)的tdd pucch harq资源分配的方法和系统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2199919B2 (en) | 2018-02-13 | 2025-01-14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Feedback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18530202A (ja) | 2018-10-11 |
US11418280B2 (en) | 2022-08-16 |
US20200083981A1 (en) | 2020-03-12 |
EP3327967A4 (en) | 2018-07-11 |
WO2017028014A1 (zh) | 2017-02-23 |
EP3327967B1 (en) | 2020-03-11 |
EP3327967A1 (en) | 2018-05-30 |
EP3761544C0 (en) | 2023-10-04 |
US10498483B2 (en) | 2019-12-03 |
EP3761544A1 (en) | 2021-01-06 |
CN112087288A (zh) | 2020-12-15 |
JP6574301B2 (ja) | 2019-09-11 |
US10873417B2 (en) | 2020-12-22 |
US20210184790A1 (en) | 2021-06-17 |
ES2794399T3 (es) | 2020-11-18 |
US20180175969A1 (en) | 2018-06-21 |
CN107615697A (zh) | 2018-01-19 |
EP3761544B1 (en) | 2023-10-0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800232B (zh) | 上行控制信息传输方法和装置 | |
JP6440827B2 (ja) | データ伝送方法、ユーザ機器、および基地局 | |
CN107615697B (zh) | 一种信息发送、接收方法及设备 | |
CN111092698B (zh) |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方法和节点 | |
JP6526231B2 (ja) | 制御情報を送信するための方法、ユーザ機器、及び基地局 | |
CN106559878B (zh) | 上行控制信息uci发送、获取方法及装置 | |
CN116405165A (zh) | 发送harq-ack/nack的方法和设备及下行传输方法和设备 | |
CN107925445B (zh) | 一种反馈信息的发送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 |
CN107113797B (zh) |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的传输方法及设备 | |
US10972232B2 (en) | Re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 |
TW201519680A (zh) | 用於傳輸控制資訊的方法和設備 | |
CN111566961A (zh) |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及设备 | |
KR102202360B1 (ko) | 정보 송신 방법, 네트워크 디바이스, 및 단말 디바이스 | |
CN108702260B (zh) | 反馈信息的发送、接收方法、终端设备及接入网设备 | |
US10749638B2 (en) | Soft buffer handling with limited memory access bandwidth | |
JP6933692B2 (ja) | 情報送信方法、情報受信方法、およびデバイス | |
JP2019146258A (ja) | 制御情報を送信するための方法、ユーザ機器、及び基地局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