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615383A - 信息记录装置以及数据擦除方法 - Google Patents
信息记录装置以及数据擦除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615383A CN107615383A CN201680027038.5A CN201680027038A CN107615383A CN 107615383 A CN107615383 A CN 107615383A CN 201680027038 A CN201680027038 A CN 201680027038A CN 107615383 A CN107615383 A CN 10761538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ata
- erasing
- region
- wiped
- inform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8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0
- 230000008929 regener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9
- 238000011069 regene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9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01172 regene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RLLPVAHGXHCWKJ-IEBWSBKVSA-N (3-phenoxyphenyl)methyl (1s,3s)-3-(2,2-dichloroethenyl)-2,2-dimethylcyclopropane-1-carboxylate Chemical compound CC1(C)[C@H](C=C(Cl)Cl)[C@@H]1C(=O)OCC1=CC=CC(OC=2C=CC=CC=2)=C1 RLLPVAHGXHCWKJ-IEBWSBKVSA-N 0.000 description 16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6378 dama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3044 ada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41000894007 specie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3
- WZVDWCGCAQYINC-UHFFFAOYSA-N 2,2-dichloro-n-(3-chloro-4-fluorophenyl)acetamide Chemical compound FC1=CC=C(NC(=O)C(Cl)Cl)C=C1Cl WZVDWCGCAQYINC-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101000821257 Homo sapiens Syncoilin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2
- 102100021919 Syncoilin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286 illumi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123 tempo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208340 Araliaceae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1269238 Dat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5035 Panax pseudoginseng ssp. pseudoginseng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3140 Panax quinquefoliu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687 destabiliz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3399 edible fruit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605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ZZUFCTLCJUWOSV-UHFFFAOYSA-N furosemide Chemical compound C1=C(Cl)C(S(=O)(=O)N)=CC(C(O)=O)=C1NCC1=CC=CO1 ZZUFCTLCJUWOSV-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8434 ginseng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886 head m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BGOFCVIGEYGEOF-UJPOAAIJSA-N helicin Chemical compound O[C@@H]1[C@@H](O)[C@H](O)[C@@H](CO)O[C@H]1OC1=CC=CC=C1C=O BGOFCVIGEYGEOF-UJPOAAIJ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116 impac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856 pac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77 rende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70 samp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641 stabili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05 stabil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629 sup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00 validation analysi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04—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methods; Read, write or erase circuits therefor
- G11B7/0055—Erasing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0009—Improvement or modification of read or write signals
- G11B20/10222—Improvement or modification of read or write signals clock-related aspects, e.g. phase or frequency adjustment or bit synchronisation
- G11B20/1024—Improvement or modification of read or write signals clock-related aspects, e.g. phase or frequency adjustment or bit synchronisation wherein a phase-locked loop [PLL] is used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04—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methods; Read, write or erase circuits therefor
- G11B7/005—Reproducing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20/10851—Erasing data on the record carrier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20/10898—Overwriting or replacing recorded data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02—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r form of the carrier
- G11B7/0037—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r form of the carrier with discs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04—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methods; Read, write or erase circuits therefor
- G11B7/0045—Recording
- G11B7/00458—Verification, i.e. checking data during or after recording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04—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methods; Read, write or erase circuits therefor
- G11B7/006—Overwri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Optical Recording Or Reproduc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For Digital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AREA)
Abstract
信息记录装置在接收到对记录在追记型光盘的数据的擦除命令时,在由擦除开始位置和要擦除的数据的大小确定的光盘上的擦除区域中,以擦除模式重写记录有数据再生时的同步所需的信息的区域(Run‑in中的同步信号、帧同步信号、地址信息等)的数据而进行破坏。由此,信息记录装置将擦除区域的数据擦除。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对记录在追记型光盘的数据进行擦除的方法以及装置。
背景技术
追记型光盘是附加性地记录信息的记录介质,一经记录的数据就不能进行改写。但是,从防止信息泄露的观点出发,存在对记录在追记型光盘的数据进行擦除的需求。针对这样的需求,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记录在追记型光盘的数据的擦除方法。在专利文献1中,对于追记型光盘的已记录数据,重写通过游程长度限制与用于数据的记录的调制方式的游程长度限制相同的调制方式进行了调制的数据。由此,破坏数据而使得不能再生,从而擦除数据。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04876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通过上述的方法在追记型的光盘中通过重写来进行擦除的情况下,在要擦除的数据的区域中的空间重新形成记录标记。另一方面,在光盘上,为了在伺服控制中得到稳定的伺服信号,形成记录标记,使得记录标记与空间(未形成记录标记的部分)的区域大致相等。
若为了增加擦除的可靠性而增加要破坏的数据的量,则重新形成的记录标记的量会增加。因此,记录标记区域相对于空间区域的比率增加,因此伺服控制中的伺服信号的质量变差,有可能变得不能进行稳定的伺服控制。
本公开提供一种不会对伺服的稳定性造成影响且能够可靠性高地实现追记型光盘的数据擦除的信息记录装置。
在本公开的第一方式中,提供一种能够擦除记录在追记型光盘的数据的信息记录装置。信息记录装置具备:接收部,接收指定了要擦除的数据的擦除开始位置和大小的擦除命令;光学头,对光盘形成记录标记;以及控制器,控制对光盘的记录标记的形成。控制器在接收到擦除命令时,在由擦除开始位置和要擦除的数据的大小确定的光盘上的擦除区域中以擦除模式重写记录有数据再生时的同步所需的信息的区域的数据而进行破坏,从而将擦除区域的数据擦除。
在本公开的第二方式中,提供一种擦除记录在追记型光盘的数据的数据擦除方法。数据擦除方法接收指定了要擦除的数据的擦除开始位置和大小的擦除命令。此外,数据擦除方法在由擦除开始位置和要擦除的数据的大小确定的光盘上的擦除区域中以擦除模式重写记录有数据再生时的同步所需的信息的区域的数据而进行破坏,从而将擦除区域的数据擦除。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的信息记录再生装置的结构图。
图2A是示出光盘的逻辑结构的图。
图2B是示出光盘的逻辑结构的图。
图3是说明了对光盘的数据的记录、再生的图。
图4是用于说明对记录在光盘的数据的擦除以及被擦除的数据不可再生的图。
图5是用于说明簇的数据的擦除的图。
图6是说明了记录波形和形成在轨道上的记录标记的图。
图7是用于说明簇的数据的擦除的图。
图8是用于说明基于PLL同步用数据的擦除的簇的数据的擦除的图。
图9是示出数据的擦除动作的流程图(擦除的数据的大小为64KB单位的情况)。
图10A是用于说明数据的擦除控制的图(擦除的数据的大小为64KB单位的情况)。
图10B是用于说明数据的擦除控制的图(擦除的数据的大小为64KB单位的情况)。
图10C是用于说明数据的擦除控制的图(擦除的数据的大小为64KB单位的情况)。
图10D是用于说明数据的擦除控制的图(擦除的数据的大小为64KB单位的情况)。
图10E是用于说明数据的擦除控制的图(擦除的数据的大小为64KB单位的情况)。
图11是示出数据的擦除控制的另一个例子的流程图(擦除的数据的大小不足64KB的情况)。
图12A是用于说明擦除的数据的大小不足64KB的情况下的数据的擦除动作的图。
图12B是用于说明擦除的数据的大小不足64KB的情况下的数据的擦除动作的图。
图12C是用于说明擦除的数据的大小不足64KB的情况下的数据的擦除动作的图。
图12D是用于说明擦除的数据的大小不足64KB的情况下的数据的擦除动作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适当地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有时省略不必要的过于详细的说明。例如,有时会省略已为人所熟知的事项的详细说明、对实质上相同的结构的重复说明。这是为了避免以下的说明不必要地变得冗长,且使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
另外,发明人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理解本公开而提供了附图以及以下的说明,并不意图由此限定权利要求书记载的主题。
(第一实施方式)
1.结构
1.1信息记录再生装置的结构
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对光盘进行信息的记录、再生的信息记录再生装置的结构的图。
光盘101具有形成为螺旋状的轨道,在轨道上记录信息。此外,在轨道的两侧形成摆动,示出光盘上的物理位置的地址叠加在摆动而被记录。
信息记录再生装置10具备主轴电动机102、光学头103、伺服控制器104、二值化部150、地址解调部160、系统控制器115、记录数据调制器116、激光驱动器117、主机接口(主机I/F)118、信道同步电路121、解调电路122、以及纠错电路123。
光学头103对光盘101照射光束,检测来自光盘101的反射光量,并输出与反射光量相应的数据信号。光学头103具备生成摆动信号、数据信号以及伺服错误信号的光检测器。主轴电动机102使光盘101旋转。伺服控制器104基于伺服错误信号对光学头103向光盘101的轨道照射光束的位置和主轴电动机102的转速进行控制。
二值化部150从来自光学头103的数据信号生成二值化数据。二值化部150具备ADC(模拟-数字变换)电路105、数据PLL(锁相环)106、自适应均衡滤波器107、数据解码器108、以及PR(partial response:部分响应)均衡误差检测器109。ADC电路105是对来自光学头103的数据信号进行抑制给定的DC(直流)变动的HPF(高通滤波器)处理、除去数据再生所不需要的高频噪声的LPF(低通滤波器)处理、抑制数据信号的振幅变动的AGC(自动增益控制)处理等模拟信号处理的电路。ADC电路105进一步使用从数据PLL106供给的时钟信号进行将模拟信号变换为数字信号的AD变换处理。数据PLL106从在ADC电路105中处理的数据信号生成与数据信号同步的时钟信号。自适应均衡滤波器107例如是FIR(有限长度脉冲响应)型滤波器,自适应性地更新滤波器的系数,使得在ADC电路105中处理的数据信号成为所希望的PR(partial response:部分响应)特性。数据解码器108将自适应均衡滤波器107的输出解码为二值化数据。关于PR方式,只要根据记录码和记录线密度选择最佳的方式即可。关于PR方式,例如有PR1221方式、PR12221方式。PR均衡误差检测器109根据从数据解码器108的二值数字数据生成的所希望的PR期待值波形与自适应均衡滤波器107的输出波形的差分来生成PR均衡误差信号。在自适应均衡滤波器107中,变更滤波器的系数,使得PR均衡误差检测器109的输出的误差信号变小。
信道同步电路121从二值化数据检测扇区同步信号以及帧同步信号,并以比特单位决定解调开始位置,其中,二值化数据从数据解码器108输入。
解调电路122按照信道同步电路121决定的解调开始位置进行二值化数据的解调,生成源比特串,并向纠错电路123输出将源比特串汇总为8比特单位的源符号串。
纠错电路123使用源符号串包含的长程码(Long-Distance Code:LDC)、监督码(picket code)进行源符号串包含的错误的修订。
地址解调部160从来自光学头103的摆动信号解调地址。地址解调部160具备ADC电路111、带通滤波器(BPF)112、摆动PLL113、以及地址解调器114。ADC电路111对来自光学头103的摆动信号进行抑制给定的DC变动的HPF处理、除去摆动信号的再生所不需要的高频噪声的LPF处理、抑制摆动信号的振幅变动的AGC处理那样的模拟信号处理。进而,ADC电路111使用从摆动PLL113供给的时钟信号进行将模拟信号变换为数字信号的AD变换处理。带通滤波器(BPF)112从摆动信号提取给定的频带的信号。摆动PLL113从进行了BPF处理的摆动信号生成与摆动信号同步的时钟信号。地址解调器114是从以摆动PLL113的时钟为基准进行了采样的摆动信号解调地址信息的电路。
系统控制器115进行各模块的控制、与主机的通信。记录数据调制器116将用户数据变更为能够记录在光盘101的记录数据模式。激光驱动器117将在记录数据调制器116中调制的记录数据模式变换为用于正确地在光盘101记录介质上形成标记的光脉冲而照射激光。主机I/F118进行与主机的记录数据、再生数据以及各种命令的交接。
1.2光盘
本实施方式中的光盘101是追记型的记录介质。图2A是说明了本实施方式中的光盘101的区域的图。圆盘状的光盘101具备能够对信息进行记录再生的一个以上的记录层。在该记录层从中心起呈螺旋状形成有沟(槽),在沟(槽)或岸(槽与槽之间的区域)的任一者形成有形成记录标记的轨道402。各轨道402包含细分的多个簇403。轨道402的沟(槽)摆动地形成,对摆动赋予示出盘上的详细的位置的地址信息(以下,称为“物理地址”)。另外,也可以通过在沟和岸的双方设置轨道并记录信息来提高轨道的记录密度。
关于轨道402的间隔(轨道间距),例如在Blu-ray(蓝光,注册商标)盘(BD)中为0.32μm。
簇403是进行记录以及再生动作的最小的数据单位。关于簇403,例如在DVD(注册商标)的情况下成为32KByte,在BD的情况下成为64KByte。若用作为光盘101的数据的最小单位的扇区(2KByte)来表示,则1簇=32扇区。
光盘101包含内周区域404、数据区域405、以及外周区域406。图2B是示出光盘101的区域构造的图。数据区域405具备用户数据区域405-2、内部备用区域(ISA)405-1、以及外部备用区域(OSA)405-3。在用户数据区域405-2记录用户数据。内部备用区域(ISA)405-1以及外部备用区域(OSA)405-3具备用作在用户数据区域405-2中检测到的缺陷区域的代替记录用的替换区域等。
内周区域404和外周区域406具备主要用于记录对光盘101进行记录再生所需的管理信息的区域等。内周区域404和外周区域406发挥作为富余区域的功能,即,用于在光学头103访问数据区域405的端部的情况下,即使光学头103溢出,也使得能够追随轨道402。
内周区域404是根据需要进行记录再生的区域,有时也称为“导入区(lead in)”。内周区域404与用户数据区域405-2不同,是用户不能直接进行记录再生的区域。内周区域404包含BCA(Burst Cutting Area:烧录区)404-1、驱动区域(Drive Area)404-2、DMA(Defect Management Area:缺陷管理区域)404-3等区域。
BCA404-1是在光盘101的制造阶段使用特殊的装置形成为包含盘关联信息、每个盘固有的信息的条形码状的预记录区域,例如,是通过激光除去反射膜而形成的区域。在BCA404-1保存例如全部的每个光盘101固有的序列号等信息。
驱动区域404-2是信息记录再生装置10可以自由地记录本机的控制所需的信息等的区域。
DMA404-3是能够记录关于光盘101中的数据区域405的区域构造的信息、关于缺陷簇的信息、或示出光盘101的记录状态的信息等管理信息的区域。
另外,光盘101的内周区域404也可以进一步具备用于进行信息记录再生装置10的记录功率的调整的OPC(Optimum Power Control:最佳功率控制)区域、用于进行跟踪/聚焦调整的预写(PreWrite)区域等区域。
2.动作
以下,对信息记录再生装置10的动作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光盘101作为追记型的蓝光盘进行说明,记录、再生的单位是簇(64KB)。
2.1记录动作
对由信息记录再生装置10进行的对光盘101的记录动作进行说明。
系统控制器115经由主机I/F118从主机接收请求数据记录的记录命令、记录数据、以及逻辑地址而开始信息记录再生装置10的记录动作。此外,系统控制器115将逻辑地址变换为光盘101上的物理地址,并对主轴电动机102和伺服控制器104进行控制,使光学头103移动到指定地址附近。
地址解调器114从摆动信号对物理地址信息进行解调。系统控制器115基于物理地址信息确认光学头103的位置,或者计算与指定的地址的差分,并通过轨道跳跃使光学头103移动。即,系统控制器115使光学头103轨道跳跃到指定地址的稍微前面的地址,使得能够从指定的地址起开始进行记录,并保持该状态沿着轨道移动而开始记录,直到指定的地址为止。
系统控制器115通过记录数据调制器116对来自主机的记录数据进行调制,并对激光驱动器117设定最佳的记录功率和记录脉冲信息,从指定的地址位置起发射激光而开始记录,在指定的记录长度的期间执行记录。
2.2再生动作
对由信息记录再生装置10进行的光盘101的再生动作进行说明。
系统控制器115经由主机I/F118从主机接收请求数据再生的再生命令及其逻辑地址,并开始进行信息记录再生装置10的再生动作。系统控制器115将逻辑地址变换为光盘101上的物理地址,并对主轴电动机102和伺服控制器104进行控制,使光学头103移动到指定地址附近。地址解调器114从摆动信号对物理地址信息进行解调。系统控制器115根据该地址信息来确认光学头103的位置。此时,如果叠加在所记录的数据的地址信息从数据解码器108被再生,则也可以将其地址作为基准。系统控制器115计算与指定的地址的差分,并通过轨道跳跃使光学头103移动。即,系统控制器115使光学头103轨道跳跃到指定地址的稍微前面的地址,使得能够从指定的地址起开始再生,并保持该状态沿着轨道移动而开始再生,直到指定的地址为止。
系统控制器115通过ADC电路105、自适应均衡滤波器107、数据解码器108、信道同步电路121、解调电路122、纠错电路123对数据信号进行处理,对记录在光盘101的数据进行再生。再生的数据经由主机I/F118转发到主机。
2.3对记录数据附加的奇偶校验位、地址信息、帧同步信号
在对光盘101进行数据记录时,在对记录的数据附加了奇偶校验位、地址信息、帧同步信号之后,进行对光盘101的数据的记录。此外,在从光盘101进行数据再生时,使用对数据附加的帧同步信号、地址信息、奇偶校验位而从光盘101对数据进行再生。
以下,使用图3来说明附加了奇偶校验位、地址信息、帧同步信号的数据对光盘101记录、再生。
图3(A)示出记录在光盘101的用户数据50。用户数据50是作为进行记录以及再生动作的最小的数据单位的簇,具有64KB的大小。
在数据记录时,首先,对用户数据50附加奇偶校验位51,从而生成进行了纠错编码的LDC(Long-Distance Code:长程码)块52(参照图3(B))。该奇偶校验位51为了修订在用户数据50的纵向的符号串产生的错误而按每个符号串进行附加,从而构成LDC码字L。进而,在LDC块52中插入包含地址信息的3串监督码53(参照图3(C))。以下,将在LDC块52插入监督码53而生成的块54称为“LDCA块”。此后,进一步对LDCA块54附加帧同步信号55(参照图3(D))。将附加该帧同步信号55而重新生成的块56称为“LDCAS块”。
如上所述,在对记录在光盘101的用户数据50附加了奇偶校验位51、监督码53以及帧同步信号55之后,进一步在LDCAS块56的开头附加Run-in(运入),并在LDCAS块56的最后附加Run-out(运出)。另外,在图3中,为了简化说明,未示出Run-in、Run-out。图3(E)是按记录的时间序列示出了图3(D)所示的数据的图。此后,信息记录再生装置10对附加了Run-in、Run-out的LDCAS块56按每个行记录到光盘101的轨道。
另一方面,在从光盘101对数据进行再生的情况下,信息记录再生装置10从光盘101的轨道读出信号。图3(F)是按时间序列示出了从按光盘101读出的信号的图。信息记录再生装置10检测帧同步信号55而识别帧的记录开始位置,依次读出数据并如图3(G)所示地进行配置。此后,检测LDCAS块56中的帧同步信号55和监督码53并将它们除去(参照图3(H)、图3(I)),进而,使用奇偶校验位51来实施纠错,从而得到没有错误的正确的用户数据50(参照图3(J))。
2.4数据的擦除
本实施方式的信息记录再生装置10具有擦除记录在追记型的光盘101的数据的功能。具体地,在光盘101中,通过以擦除模式对应擦除的数据进行重写,从而使该数据不能再生,由此实现数据擦除。擦除模式是为了破坏LDCAS块中的特定的数据而记录在光盘101的记录模式。在此,所谓特定的数据,具体地,是擦除的数据的再生同步所需的信息。通过破坏这样的数据,从而使得不能进行数据再生,能够得到与数据擦除同样的效果。此外,特定的数据是LDC块的一部分。即,通过破坏LDC块的一部分,使得不能进行数据的纠错,从而不能进行纠错,因此不能进行数据再生,由此实现数据擦除。具体地,为了数据擦除,本实施方式的信息记录再生装置10对记录在光盘101的数据破坏以下的特定的数据。
1)Run-in中的数据PLL用同步信号
2)地址信息
3)帧同步信号以及簇同步信号
4)LDC块(记录了LDC码字的部分)的一部分
上述的特定的数据的破坏通过如下方式来进行,即,通过擦除模式的重写,将构成特定的数据的记录标记变更为更长的记录标记。通过破坏特定的数据,变得不能进行同步检测、地址信息的检测、纠错。由此,变得不能进行数据的再生,其结果是,可实现与擦除了数据同样的效果。另外,无需破坏上述的1)~4)的特定的数据的全部,只要能够使得不能进行数据再生,则只要破坏上述的1)~4)的特定的数据中的至少一个即可。
例如,使构成帧同步信号的记录模式(9T标记9T空间,或9T空间9T标记)变更为更长的标记(24T)。由此,能够阻碍信道同步电路121的动作而产生再生错误。
即,若帧同步信号包含的标记长度变得比原来的长度长,则信道同步电路121将不能从二值化数据检测帧同步信号,变得不能以比特单位来决定解调开始位置。若信道同步电路121不能以比特单位决定解调开始位置,则解调电路122不能生成正确的源比特串以及源符号串。其结果是,变得不能对记录在光盘101的数据正确地进行再生。
另外,也可以是,在LDCAS块内的记录有全部的帧同步信号的部分,形成比帧同步信号包含的记录标记的标记长度更长的记录标记(例如,24T)。
此外,通过在LDC块的一部分,即,LDC块内的特定的LDC码字(LDC块52的纵向的符号串L)集中地产生错误,从而能够使得不能进行纠错,变得不能进行正常的数据再生。
关于一个LDC码字能够修订的符号数,即使考虑擦除对象,也是最大32符号。即,如果在一个LDC码字中产生33符号以上的错误,则变得不能进行正常的纠错。因此,在一个LDC码字中,对33个以上的符号破坏数据。由此,纠错电路123探测到不能进行修订,产生再生错误。另外,欲使特定的符号产生错误,只要在记录有该符号的位置重写调制规则中没有的长的标记(例如,12T)即可。另外,破坏数据的符号串不限定于纵向的串,只要破坏配置在进行了纠错编码的方向上的任意的符号串而使得不能进行纠错即可。
使用图4对光盘101中的数据擦除进行说明。图4(A)示出对应擦除的簇数据重写的擦除模式50d。图4(A)所示的“x”示出用于破坏上述1)~4)的特定的数据的标记形成位置。图4(B)是将图4(A)所示的擦除模式50d按时间序列排列而示出的图。在光盘101中,若对被擦除的数据重写图4(A)所示的擦除模式50d,则如图4(C)所示,在帧同步信号55、监督码53以及用户数据的一部分中,数据会被破坏(参照图4(C))。此外,虽然未图示,但是Run-in内的数据PLL同步用信号和扇区同步信号也被破坏。
因此,在想要从光盘101的被擦除的区域对数据进行再生的情况下,首先,因为Run-in内的数据PLL同步用信号被破坏,所以不能取得PLL同步,成为再生错误。假设即使未产生由PLL同步造成的再生错误,也会因为扇区同步信号和帧同步信号55被破坏而不能取得帧同步,成为再生错误(参照图4(D))。此外,假设即使未产生由帧同步造成的再生错误,也会因为地址信息被破坏而不能获取地址信息,因此产生再生错误(参照图4(E))。此外,假设即使能够获取地址信息,也会因为LDC块的一部分(LDC码字)L被破坏成不能进行纠错的程度而不能对在LDC块的一部分(即,用户数据50)产生的错误进行修订,从而产生再生错误(参照图4(F))。此外,假设即使在纠错中未产生再生错误,读出的用户数据50也会因为未能进行纠错而成为与原来的数据不同的数据,可保障安全性。
如上所述,通过在簇数据中破坏像地址信息、帧同步信号、一部分的用户数据那样的再生同步、纠错所需的数据,从而可得到能够可靠地使得不能再生该用户数据的、与数据擦除同样的效果。此外,因为在簇数据少的区域中被重写,所以能够降低新记录的记录标记的量。因此,能够抑制记录层中的记录标记与空间区域之比(50∶50)的变动,能够不对伺服控制造成影响地进行数据的擦除(无效化)。
图5是用于说明数据擦除用的簇数据中的特定数据的破坏的图。图5的(A)示出记录标记形成信号。在记录标记形成信号为“高”时,进行记录标记形成动作。图5的(B)是示出擦除前的记录标记的记录状态的图。图5的(C)是示出擦除后的记录标记的记录状态的图。图5的(D)是示出擦除用激光脉冲的波形的图。图5的(E)是示出簇数据的构造的图。另外,为了形成记录标记,实际上照射如图6所示的波形的擦除用激光脉冲,但是在图5中,为了来简化说明,简化地示出了脉冲波形。
如图5的(D)所示,Run-in中的数据PLL用同步信号以及簇同步信号SYNC0、SYNC1被破坏。进而,帧同步信号、地址信息以及一部分的用户数据被破坏。
这些特定数据的破坏通过擦除模式的重写来进行。即,通过在未记录构成破坏的特定数据的记录标记的空间形成记录标记来进行。
例如,图5的(B)示出作为帧同步信号形成的擦除前的记录标记。在破坏该帧同步信号的情况下,如图5的(C)所示,通过在未形成记录标记的区域形成记录标记,从而形成更长的记录标记。由此,形成与示出原来的帧同步信号的模式不同的模式。
通过用这样的方法来重写帧同步信号而进行破坏,从而从破坏的帧同步信号的区域读出与帧同步信号对应的二值化数据,因此信道同步电路121变得难以或不能检测帧同步信号,变得难以或不能确认帧的开始位置。
图5的(E)的A数据1、A数据2~A数据992是破坏的LDC块的一部分的部位。例如,该部位通过用户数据中没有的12T的标记的长度进行重写。在该例子中,决定重写位置,使得在992个重写部位对4个LDC码字进行破坏。
图7是说明了LDC块内的一部分的数据的破坏的图。对于LDC块内的纵向一串(LDC码字)的数据,通过破坏不能进行纠错的程度的量的数据,从而变得不能进行基于奇偶校验位的纠错(参照图7(C))。图7(B)的B数据1、B数据2是破坏的LDC块的一部分的部位。例如,在LDC块中,只要破坏1~4的LDC码字即可。本公开不限定于该例子,只要考虑伺服的稳定性来决定破坏的LDC数即可。
图8是说明了数据擦除处理用的、Run-in内的数据PLL用同步信号的破坏的图。构成数据PLL用同步信号的记录标记从3T标记(参照图8(B))变更为4T标记(参照图8(C))。由此,同步模式从“553377”变更为“544377”。因此,从该区域读出的信号变得不能作为数据PLL用同步信号而进行识别,变得难以或不能进行PLL同步。另外,在Run-in中,除了数据PLL用同步信号以外,对用于簇的开始位置的确定的SYNC0、SYNC1的簇同步信号也进行破坏。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想擦除的簇数据中,通过重写只破坏特定的一部分的区域(Run-in的一部分的区域、帧同步信号的区域、地址信息的区域、一部分的用户数据区域)。像这样,通过只重写少的区域,从而能够将所追加的记录标记的量抑制为少的量,因此能够防止伺服控制的不稳定化。进而,因为破坏同步、纠错等的再生所需的数据,所以能够使数据再生变得更加困难,能够实现可靠性高的数据擦除。
2.4.1擦除控制动作1
参照图9、图10A~图10E,对本实施方式的信息记录再生装置10中的数据擦除控制动作进行说明。图9是示出信息记录再生装置10的数据擦除的动作的流程图。图10A~图10E是示意性地说明数据擦除动作的图。本擦除控制是以作为记录以及再生的单位的簇的大小(在本例子中,为64KB)单位来擦除数据的情况下的控制,以下,对擦除640KB的数据时的动作进行说明。
系统控制器115经由主机接口118从主机接收擦除命令(S11)。此时,从主机指定示出擦除开始位置的地址(擦除开始地址)和擦除的数据的数据长度。
系统控制器115进行用于擦除的各种设定(S12)。例如,进行用于重写擦除模式的记录功率、记录波形、擦除模式等的设定。
系统控制器115使光学头103移动到擦除开始地址所示的位置之前的位置(参照图10A),此后,一边使光学头103移动一边开始进行地址的检测(S13)。该地址根据沟的摆动来检测。
若光学头103到达擦除开始地址位置,则开始进行擦除模式的重写,首先,进行仅一簇的量的数据的擦除(S14)(参照图10B)。
接着,通过从重写了擦除模式的区域再生一簇的数据,从而对擦除处理进行验证(S15)(参照图10C)。在能够进行数据的再生的情况下(S16中,“否”),作为擦除错误而进行错误处理(S20)。
在未能进行数据的再生的情况下(S16中,“是”),意味着擦除已成功,因此对剩余的数据进行擦除处理。即,从擦除开始地址起移位一簇(64KB),并从该位置起开始进行擦除模式的重写(S17)。以后,继续进行数据的擦除,直到指定的数据长度的数据被擦除(S18)(参照图10D)。若指定的数据长度的数据被擦除(参照图10E),则停止擦除模式的重写(S19)。另外,在擦除的数据的大小刚好为一簇(在本例子中,为64KB)的情况下,没有第二个以后的簇,因此跳过步骤S17、S18,停止擦除模式的重写(S19)。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擦除了最初的一簇的数据时,只对该一簇的数据验证是否正常地进行了擦除,仅在确认了正常地进行了擦除的情况下,对剩余的数据进行擦除动作。
2.4.2擦除控制动作2
参照图11、图12A~图12D对信息记录再生装置10中的数据擦除控制动作的另一个例子进行说明。以下,对擦除的数据的大小小于作为记录以及再生的单位的簇的大小(在本例子中,为64KB)的情况下的数据擦除控制动作进行说明。
为便于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将擦除的数据的大小设为32KB。图11是示出擦除的数据的大小小于64KB的情况下的数据的擦除控制动作的流程图。图12A~图12D是示意性地说明了擦除的数据的大小为32KB的情况下的数据的擦除动作的图。
系统控制器115经由主机接口118从主机接收指定了擦除开始地址、要擦除的数据的数据长度的擦除命令(S21)。在此,在擦除命令中,作为要擦除的数据的数据长度,指定了32KB。
系统控制器115进行记录功率、记录波形等的用于擦除的各种设定(S22)。
系统控制器115使光学头103移动到擦除开始地址所示的位置之前的位置(参照图12A),此后,一边使光学头移动一边开始进行地址的检测(S23)。
若光学头103到达擦除开始地址的位置,则从该位置起读出一簇(64KB)的量的数据(S24)(参照图12B)。
接着,将读出的一簇的量的数据中的、与擦除区域(32KB)对应的区域的数据置换为表示无效的数据的“00”,并将置换后的数据记录在替换区域(64KB的区域)(S25)(参照图12C)。替换区域设置在内部备用区域(ISA)405-1或外部备用区域(OSA)405-3中(参照图2B)。此外,数据区域405与替换区域的对应通过记录在DMA404-3的管理信息进行管理。
接着,从在步骤S25中记录了数据的替换区域对数据进行再生(S26)。在未能进行数据的再生的情况下(S27中,“否”),作为擦除错误而进行错误处理(S31)。
另一方面,在能够进行数据的再生的情况下(S27中,“是”),从擦除开始地址起重写一簇的量的擦除模式(S28)(参照图12D)。
接着,从重写了擦除模式的区域起再生一簇的量的数据(S29)(参照图10C)。
在未能再生数据的情况下(S30中,“是”),意味着擦除已成功,因此结束处理。另一方面,在能够再生数据的情况下(S30中,“否”),意味着擦除失败,因此作为擦除错误而进行错误处理(S31)。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进行大小小于作为记录以及再生的单位的簇的大小的数据的擦除时,在数据区域内,在簇大小的区域对擦除模式进行重写,并且未擦除的数据记录在替换区域。由此,使得能够擦除簇内的一部分的数据。像这样,对于大小小于簇大小的数据,也能够进行擦除,因此能够进行任意的大小的文件的数据擦除。
2.5纠错动作
对纠错动作进行说明。二值化部150输出用“0”以及“1”表现了来自记录在光盘101的标记以及空间部的信息的二值化数据串。信道同步电路121从二值化数据串检测帧同步信号,并以比特单位决定解调开始位置,二值化数据串从二值化部150输入。解调电路122按照信道同步电路121决定的解调开始位置对从信道同步电路121输入的二值化数据串进行解调而生成源比特串。此外,将所生成的源比特串汇总为8bit单位的源符号串输出到纠错电路123。纠错电路123通过源符号串包含的监督码以及LDC来进行纠错。
在此,监督码由24个(62,30,33)的Reed-Solomon码构成。监督码能够用作突发指示器。例如,在记录方向上连续的监督码的符号中检测到错误的情况下,能够将被该两个符号夹着的LDC块的符号作为擦除对象来对待,并使基于LDC的可修订符号数增加。LDC块由304个作为(248,216,33)的Reed-Solomon码的LDC构成。LDC对一个码字平均能够修订最大16符号的错误。此外,如果与基于监督码的擦除对象进行组合,则对一个码字平均能够修订最大32符号的错误。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数据的擦除中,对于监督码,使得不重写(破坏)地址信息以外的监督码的部分。若对监督码检测到错误,则更强力的纠错功能将启动,因此,这样做是为了使该强力的纠错功能不启动。
3.效果等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信息记录再生装置10具备主机接口118、光学头103、以及系统控制器115。主机接口118接收指定了擦除的数据的擦除开始位置和大小的擦除命令。光学头103对光盘101形成记录标记。系统控制器115控制对光盘101的记录标记的形成。在接收到擦除命令时,系统控制器115以擦除模式重写由擦除开始位置和擦除的数据的大小确定的光盘上的擦除区域包含的、记录有数据再生时的同步所需的信息(地址信息、帧同步信号等)的区域的数据而进行破坏。由此,信息记录再生装置10对擦除区域的数据进行擦除。
如上所述,通过破坏记录有数据再生时的同步所需的信息的区域的数据(例如,帧同步信号、地址信息),从而在数据再生时不能进行同步,变得不能进行数据再生。因此,可得到与擦除了数据的情况同样的效果。此外,因为仅通过破坏一部分的数据就能够进行数据擦除,所以能够尽可能减少重写擦除模式的区域(能够降低记录标记与空间区域之比的变动),因此,能够防止伺服信号的质量的下降,能够确保伺服控制的稳定性。此外,因为破坏数据再生时的同步所需的数据,所以能够可靠地使得不能进行数据再生,能够可靠地擦除数据。
(其它实施方式)
如上所述,作为在本申请中公开的技术的例示,说明了实施方式1。然而,本公开中的技术不限定于此,还能够应用于适当地进行了变更、置换、附加、省略等的实施方式。此外,还能够将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构成要素和其它构成要素进行组合,从而作为新的实施方式。
例如,虽然系统控制器115设为了专门进行硬件设计而使得实现给定的功能的电子电路,但是也可以是与软件(程序)协同实现给定的功能的CPU(Central ProcessingUnit:中央处理单元)、MPU(Micro Processing Unit:微处理单元)那样的处理器。
此外,关于记录在光盘的数据中的帧同步信号、地址信息的种类、配置位置、对用户数据进行的纠错编码的种类、位置,也不限定于上述公开的内容。
此外,上述的擦除控制的思想不限于BD盘(蓝光(注册商标)盘)。对于DVD盘(Digital Versatile Disc:数字多功能光盘)、其它种类的追记型的光盘也能够应用。
如上所述,作为本公开中的技术的例示,对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为此,提供了附图以及详细的说明。因此,在附图以及详细的说明所记载的构成要素之中,不仅包含为了解决课题而必要的构成要素,为了对上述技术进行例示,还有可能包含为了解决课题而非必要的构成要素。因此,不应因为这些非必要的构成要素记载于附图、详细的说明,而直接认定这些非必需的构成要素是必需的构成要素。
此外,上述的实施方式用于对本公开中的技术进行例示,因此能够在权利要求书或其等同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置换、附加、省略等。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公开能够应用于对记录在追记型光盘的数据进行擦除的装置。
附图标记说明
50:用户数据;
50d:擦除模式;
51:奇偶校验位;
52:LDC块;
53:监督码;
55:帧同步信号;
10:信息记录再生装置(信息记录装置);
101:光盘;
103:光学头;
104:伺服控制器;
115:系统控制器(控制器);
116:记录数据调制器;
117:激光驱动器;
118:主机接口(接收部);
122:解调电路;
121:信道同步电路;
123:纠错电路;
150:二值化部;
160:地址解调部。
Claims (11)
1.一种信息记录装置,能够擦除记录在追记型的光盘的数据,具备:
接收部,接收指定了要擦除的数据的擦除开始位置和大小的擦除命令;
光学头,对所述光盘形成记录标记;以及
控制器,控制对所述光盘的记录标记的形成,
所述控制器在接收到所述擦除命令时,以擦除模式重写由所述擦除开始位置和所述要擦除的数据的大小确定的光盘上的擦除区域所包含的记录有数据再生时的同步所需的信息的区域的数据而进行破坏,从而擦除所述擦除区域的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记录装置,所述数据再生时的同步所需的信息包含Run-in所包含的数据PLL用同步信号、地址信息或示出帧的开始位置的帧同步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记录装置,所述控制器在接收到所述擦除命令时,在所述擦除区域中进一步以擦除模式重写配置在纠错方向上的一部分的数据串的数据而进行破坏。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信息记录装置,通过所述重写,重写前的记录标记变更为更长的记录标记。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信息记录装置,所述控制器在所述擦除区域中对最初的给定大小的区域的数据进行了擦除之后,从该区域对数据进行再生,仅在不能进行数据的再生的情况下,对所述擦除区域的剩余的区域进行数据的擦除。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信息记录装置,在所述要擦除的数据的大小小于给定值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器在所述光盘上从所述擦除开始位置起擦除给定长度的区域的数据,并且将曾记载在被擦除了的区域的数据中的未受到擦除指示的数据记录到所述光盘的替换区域。
7.一种数据擦除方法,擦除记录在追记型的光盘的数据,
接收指定了要擦除的数据的擦除开始位置和大小的擦除命令,
以擦除模式重写由所述擦除开始位置和所述要擦除的数据的大小确定的所述光盘上的擦除区域所包含的记录有数据再生时的同步所需的信息的区域的数据而进行破坏,从而擦除所述擦除区域的数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数据擦除方法,所述数据再生时的同步所需的信息包含Run-in所包含的数据PLL用同步信号、地址信息、或示出帧的开始位置的帧同步信号。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数据擦除方法,在接收到所述擦除命令时,在所述擦除区域中进一步以擦除模式重写配置在纠错方向上的一部分的数据串的数据而进行破坏。
10.根据权利要求7至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数据擦除方法,在所述擦除区域中对最初的给定大小的区域的数据进行了擦除之后,从该区域对数据进行再生,仅在不能进行数据的再生的情况下,对所述擦除区域的剩余的区域进行数据的擦除动作。
11.根据权利要求7至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数据擦除方法,在所述要擦除的数据的大小小于给定值的情况下,在所述光盘上从所述擦除开始位置起擦除给定长度的区域的数据,并且将曾记载在被擦除了的区域的数据中的未受到擦除指示的数据记录到所述光盘的替换区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5134578 | 2015-07-03 | ||
JP2015-134578 | 2015-07-03 | ||
PCT/JP2016/003077 WO2017006536A1 (ja) | 2015-07-03 | 2016-06-27 | 情報記録装置及びデータ消去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615383A true CN107615383A (zh) | 2018-01-19 |
Family
ID=576858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80027038.5A Pending CN107615383A (zh) | 2015-07-03 | 2016-06-27 | 信息记录装置以及数据擦除方法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068604B2 (zh) |
JP (1) | JPWO2017006536A1 (zh) |
CN (1) | CN107615383A (zh) |
WO (1) | WO2017006536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883740B2 (ja) * | 2017-08-22 | 2021-06-09 |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 情報記録装置及びデータ消去方法 |
JP7316587B2 (ja) * | 2018-11-15 | 2023-07-28 |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 光ディスク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4255970A (ja) * | 1991-02-07 | 1992-09-10 | Pioneer Electron Corp | 光ディスク記録再生装置 |
JP2002117546A (ja) * | 2000-10-10 | 2002-04-19 | Nippon Techno Lab Inc | 光ディスクの記録消去制御方法 |
JP4269942B2 (ja) * | 2004-01-09 | 2009-05-27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記録媒体、記録装置及び再生装置 |
KR100774860B1 (ko) | 2004-06-15 | 2007-11-08 | 마쯔시다덴기산교 가부시키가이샤 | 드라이브장치 |
US7496015B2 (en) * | 2004-06-15 | 2009-02-24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 Drive device |
JP2006048763A (ja) | 2004-07-30 | 2006-02-16 | Toshiba Corp | 情報記録媒体、情報記録再生装置及び情報管理方法 |
JP2008181574A (ja) | 2005-03-29 | 2008-08-07 | Nec Corp | データ記録装置及び該データ記録装置に用いられるデータ抹消方法 |
JP2008004182A (ja) * | 2006-06-23 | 2008-01-10 | Hitachi Ltd | 光ディスク記録方法及び光ディスク記録装置 |
JP5540918B2 (ja) | 2010-06-15 | 2014-07-02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情報消去装置、情報消去方法 |
JP2013186930A (ja) | 2012-03-12 | 2013-09-19 | Hitachi-Lg Data Storage Inc | データ記録再生装置およびデータ消去方法 |
-
2016
- 2016-06-27 JP JP2017527070A patent/JPWO2017006536A1/ja active Pending
- 2016-06-27 WO PCT/JP2016/003077 patent/WO2017006536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6-06-27 CN CN201680027038.5A patent/CN107615383A/zh active Pending
-
2017
- 2017-03-24 US US15/468,164 patent/US10068604B2/en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17006536A1 (ja) | 2017-01-12 |
US10068604B2 (en) | 2018-09-04 |
US20170194027A1 (en) | 2017-07-06 |
JPWO2017006536A1 (ja) | 2018-04-1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578662B (zh) | 光盘、光盘记录再生方法 | |
CN107615383A (zh) | 信息记录装置以及数据擦除方法 | |
JP2004030848A (ja) | 光学式記録媒体及び情報処理装置 | |
JP2005516328A (ja) | 情報記録装置及び方法、情報再生装置及び方法、記録媒体、プログラム、並びにディスク記録媒体 | |
CN103680529A (zh) | 倾斜检测方法和光盘装置 | |
JP2017168175A (ja) | 光ディスク装置及び光ディスク | |
JP6937468B2 (ja) | 情報記録装置及びデータ消去方法 | |
US20070104078A1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ading information from an information carrier | |
CN101405795B (zh) | 访问记录介质的装置 | |
JP3797303B2 (ja) | ディスク再生装置 | |
CN101404168B (zh) | 记录调制电路和方法、光盘装置、光盘记录方法 | |
EP1687823B1 (en) |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burst cutting areas | |
JP6036798B2 (ja) | データ検出装置、再生装置、データ検出方法 | |
JP2005196820A (ja) | ディスク装置、ディスクの再生方法、及びディスク | |
EP1709628A2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ading information from an information carrier | |
JP5029411B2 (ja) | 再生装置、再生方法、データ検出処理回路 | |
JP2007287308A (ja) | 再生装置及び再生方法 | |
JPWO2009122565A1 (ja) | 記録装置及び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 |
WO2006131856A1 (en) | Operating optical drive using parameters | |
JP4077396B2 (ja) | ディスク装置及びディスク再生方法 | |
US8611195B2 (en) | Detection of data in burst cutting area of optical disk | |
JP2019109955A (ja) | 光ディスク装置 | |
Stan | The decoding circuitry | |
WO2012169049A1 (ja) | 記録媒体、記録媒体を製造する製造装置及び方法、記録媒体を再生する再生装置及び方法 | |
JP2005149640A (ja) | 光ディスク及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119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