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539470A - 一种垂直起降的四桨水陆两栖无人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垂直起降的四桨水陆两栖无人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539470A CN107539470A CN201710782935.3A CN201710782935A CN107539470A CN 107539470 A CN107539470 A CN 107539470A CN 201710782935 A CN201710782935 A CN 201710782935A CN 107539470 A CN107539470 A CN 10753947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ropeller
- fuselage
- unmanned plane
- hull
- w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Landscapes
- Position Fixing By Use Of Radio Waves (AREA)
Abstract
一种垂直起降的四桨水陆两栖无人机,属于飞行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垂直起降的四桨水陆两栖无人机,包括机身、机翼、尾翼、船体、舵机和起落架。所述的机翼分为左翼和右翼,左翼和右翼呈左右对称分布;所述的左翼包括左副船体,位于左翼的中间部位,所述的左副船体包括第一螺旋桨和第二螺旋桨,第一螺旋桨位于左副船体前端,第二螺旋桨位于副船体的后端;所述的左翼和右翼结构相同。本发明充分利用了四个螺旋桨的旋转动力,使得水陆两栖无人机能够垂直起降,节省了在陆地起飞的时候的起飞场地,节省了在水面起飞时的时间,同时在遇到复杂的海面时,能够在短时间内飞到空中进行躲避,提高了水陆两栖无人机生存能力和工作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一种垂直起降的四桨水陆两栖无人机,属于飞行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垂直起降的四桨水陆两栖无人机。
背景技术
传统的水陆两栖无人机水上部分采用固定翼飞机的布局,包括机身、机翼和尾翼,水下部分采用船体结构布局,能够承载更大的载荷。传统的水陆两栖无人机适合在平静的航行,但不利于在复杂的海面航行,当传统的水陆两栖无人机遇到有风浪的天气时,便不能航行,使得传统的水陆两栖无人机的应用范围更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传统水陆两栖无人机的上述不足,发明一种垂直起降的四桨水陆两栖无人机。
一种垂直起降的四桨水陆两栖无人机,包括机身、机翼、尾翼、船体、舵机和起落架。
所述的机身包括探测器、控制器、中央处理器和电机;所述的探测器位于机身前段,用于探测海面的情况;所述的控制器位于机身中段;所述的中央处理器位于机身中段,控制器右侧;所述的电机位于机身尾段,为无人机提供能源。
所述的机翼分为左翼和右翼,左翼和右翼与机身相连,位于机身前段,左翼和右翼呈左右对称分布;所述的左翼包括左副船体,位于左翼的中间部位,所述的左副船体包括第一螺旋桨和第二螺旋桨,第一螺旋桨位于左副船体前端,第二螺旋桨位于副船体的后端;所述的右翼包括右副船体,位于右翼的中间部位;所述的右副船体包括第三螺旋桨和第四螺旋桨,第三螺旋桨位于右副船体的前端,第四螺旋桨位于右副船体的后端;所述的左翼和右翼结构相同;所述的左副船体和右副船体结构相同;所述的四个螺旋桨结构相同。
所述的尾翼位于机身后;所述的船体位于机身下方,能够在水面航行;所述的舵机位于船体后端,为无人机在水面航行提供动力;所述的起落架位于机身下方。
优选的,所述的一种垂直起降的四桨水陆两栖无人机还包括无线摄像头、雷达和GPS。
所述的一种垂直起降的四桨水陆两栖无人机是这样工作的:在陆地上起飞时,中央控制器收到起飞的指令,把信息传给控制器,控制器控制四个螺旋桨启动,电机给四个螺旋桨提供电能,通过四个螺旋桨带来的动力使得水陆两栖无人机能够垂直起飞;当水陆两栖无人机需要降落到海面航行时,控制器控制四个螺旋桨停止转动,水陆两栖无人机依靠两个机翼缓慢滑行降落到水面上,然后控制器控制舵机启动,为水陆两栖无人机提供在水面航行的动力;当水陆两栖无人机需要从水面起飞时,控制器控制舵机关闭,启动四个螺旋桨为水陆两栖无人机的垂直起飞提供动力;当水陆两栖无人机需要降落到地面时,控制器控制四个螺旋桨缓慢降落,使得水陆两栖无人机能垂直降落到地面;当水陆两栖无人机在海面航行遇到海浪时;可以通过四个螺旋桨带动水陆两栖无人机垂直起飞,避过海浪,等海浪过后再降落到水面继续航行。
本发明充分利用了四个螺旋桨的旋转动力,使得水陆两栖无人机能够垂直起降,节省了在陆地起飞的时候的起飞场地,节省了在水面起飞时的时间,同时在遇到复杂的海面时,能够在短时间内飞到空中进行躲避,提高了水陆两栖无人机生存能力和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垂直起降的四桨水陆两栖无人机的俯视示意图;图2是一种垂直起降的四桨水陆两栖无人机的左视示意图。
图中,1-机身,2-探测器,3-控制器,4-中央处理器,5-电机,6-左翼,7-右翼,8-左副船体,9-第一螺旋桨,10-第二螺旋桨,11-右副船体,12-第三螺旋桨,13-第四螺旋桨,14-尾翼,15-船体,16-舵机,17-起落架。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加以具体说明:一种垂直起降的四桨水陆两栖无人机,包括机身1、机翼、尾翼14、船体15、舵机16和起落架17。
所述的机身1包括探测器2、控制器3、中央处理器4和电机5;所述的探测器2位于机身1前段,用于探测海面的情况;所述的控制器3位于机身1中段;所述的中央处理器4位于机身1中段,控制器3右侧;所述的电机5位于机身1尾段,为无人机提供能源。
所述的机翼分为左翼和右翼,左翼和右翼与机身1相连,位于机身1前段,左翼6和右翼7呈左右对称分布;所述的左翼6包括左副船体8,位于左翼6的中间部位,所述的左副船体8包括第一螺旋桨9和第二螺旋桨10,第一螺旋桨9位于左副船体8前端,第二螺旋桨10位于副船体的后端;所述的右翼7包括右副船体11,位于右翼7的中间部位;所述的右副船体11包括第三螺旋桨12和第四螺旋桨13,第三螺旋桨12位于右副船体11的前端,第四螺旋桨13位于右副船体11的后端;所述的左翼6和右翼7结构相同;所述的左副船体8和右副船体11结构相同;所述的四个螺旋桨结构相同。
所述的尾翼14位于机身1后;所述的船体15位于机身1下方,能够在水面航行;所述的舵机16位于船体15后端,为无人机在水面航行提供动力;所述的起落架17位于机身1下方。
所述的一种垂直起降的四桨水陆两栖无人机是这样工作的:在陆地上起飞时,中央控制器3收到起飞的指令,把信息传给控制器3,控制器3控制四个螺旋桨启动,电机5给四个螺旋桨提供电能,通过四个螺旋桨带来的动力使得水陆两栖无人机能够垂直起飞;当水陆两栖无人机需要降落到海面航行时,控制器3控制四个螺旋桨停止转动,水陆两栖无人机依靠两个机翼缓慢滑行降落到水面上,然后控制器3控制舵机16启动,为水陆两栖无人机提供在水面航行的动力;当水陆两栖无人机需要从水面起飞时,控制器3控制舵机16关闭,启动四个螺旋桨为水陆两栖无人机的垂直起飞提供动力;当水陆两栖无人机需要降落到地面时,控制器3控制四个螺旋桨缓慢降落,使得水陆两栖无人机能垂直降落到地面;当水陆两栖无人机在海面航行遇到海浪时;可以通过四个螺旋桨带动水陆两栖无人机垂直起飞,避过海浪,等海浪过后再降落到水面继续航行。
Claims (2)
1.一种垂直起降的四桨水陆两栖无人机,包括机身(1)、机翼、尾翼(14)、船体(15)、舵机(16)和起落架(17),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身(1)包括探测器(2)、控制器(3)、中央处理器(4)和电机(5);所述的探测器(2)位于机身(1)前段;所述的控制器(3)位于机身(1)中段;所述的中央处理器(4)位于机身(1)中段,控制器(3)右侧;所述的电机(5)位于机身(1)尾段;所述的机翼分为左翼(6)和右翼(7),左翼(6)和右翼(7)与机身(1)相连,位于机身(1)前段,左翼(6)和右翼(7)呈左右对称分布;所述的左翼(6)包括左副船体(8),位于左翼(6)的中间部位,所述的左副船体(8)包括第一螺旋桨(9)和第二螺旋桨(10),第一螺旋桨(9)位于左副船体(8)前端,第二螺旋桨(10)位于副船体(15)的后端;所述的右翼(7)包括右副船体(11),位于右翼(7)的中间部位;所述的右副船体(11)包括第三螺旋桨(12)和第四螺旋桨(13),第三螺旋桨(12)位于右副船体(11)的前端,第四螺旋桨(13)位于右副船体(11)的后端;所述的左翼(6)和右翼(7)结构相同;所述的左副船体(8)和右副船体(11)结构相同;所述的四个螺旋桨结构相同;所述的尾翼(14)位于机身(1)后;所述的船体(15)位于机身(1)下方;所述的舵机(16)位于船体(15)后端;所述的起落架(17)位于机身(1)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垂直起降的四桨水陆两栖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水陆两栖无人机还包括无线摄像头、雷达和GPS。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782935.3A CN107539470A (zh) | 2017-09-03 | 2017-09-03 | 一种垂直起降的四桨水陆两栖无人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782935.3A CN107539470A (zh) | 2017-09-03 | 2017-09-03 | 一种垂直起降的四桨水陆两栖无人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539470A true CN107539470A (zh) | 2018-01-05 |
Family
ID=609579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782935.3A Pending CN107539470A (zh) | 2017-09-03 | 2017-09-03 | 一种垂直起降的四桨水陆两栖无人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7539470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775262A (zh) * | 2019-10-22 | 2020-02-11 | 上海交通大学 | 基于四旋翼驱动方式的尾座式海空跨域飞行器装置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202861A (zh) * | 1995-10-24 | 1998-12-23 | 汉斯·J·伯恩 | 混合式飞机 |
CN102166931A (zh) * | 2011-06-08 | 2011-08-31 | 陈昌志 | 新能源多功能飞机 |
CN105109680A (zh) * | 2015-09-29 | 2015-12-02 | 上海圣尧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垂直起降无人机 |
CN105197237A (zh) * | 2015-09-29 | 2015-12-30 | 上海圣尧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垂直起降无人机 |
CN106103274A (zh) * | 2015-07-02 | 2016-11-09 |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 无人机、其控制系统及方法,以及无人机降落控制方法 |
CN106494608A (zh) * | 2015-09-06 | 2017-03-15 | 陈康 | 多涵道螺旋桨可变机翼电动飞行器 |
-
2017
- 2017-09-03 CN CN201710782935.3A patent/CN107539470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202861A (zh) * | 1995-10-24 | 1998-12-23 | 汉斯·J·伯恩 | 混合式飞机 |
CN102166931A (zh) * | 2011-06-08 | 2011-08-31 | 陈昌志 | 新能源多功能飞机 |
CN106103274A (zh) * | 2015-07-02 | 2016-11-09 |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 无人机、其控制系统及方法,以及无人机降落控制方法 |
CN106494608A (zh) * | 2015-09-06 | 2017-03-15 | 陈康 | 多涵道螺旋桨可变机翼电动飞行器 |
CN105109680A (zh) * | 2015-09-29 | 2015-12-02 | 上海圣尧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垂直起降无人机 |
CN105197237A (zh) * | 2015-09-29 | 2015-12-30 | 上海圣尧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垂直起降无人机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775262A (zh) * | 2019-10-22 | 2020-02-11 | 上海交通大学 | 基于四旋翼驱动方式的尾座式海空跨域飞行器装置 |
CN110775262B (zh) * | 2019-10-22 | 2022-11-18 | 上海交通大学 | 基于四旋翼驱动方式的尾座式海空跨域飞行器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696811A (zh) | 一种多动力的垂直起降水陆两栖无人机 | |
CN110254706B (zh) | 一种可垂直起降的飞行器 | |
CN110077588B (zh) | 一种可垂直起降的海陆空潜四栖航行器 | |
CN104589938B (zh) | 一种仿飞鱼可变构型跨介质飞行器 | |
CN107554783A (zh) | 一种垂直起降的水陆两栖无人机 | |
CN107458599A (zh) | 电分布式推进反扭矩冗余电力及控制系统 | |
CN103640675B (zh) | 水面三体两栖无人艇 | |
CN110775264A (zh) | 水空两栖无人航行器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5059072B (zh) | 一种水陆空三栖滑板车 | |
CN103640444B (zh) | 斜侧双体水面两栖无人艇 | |
CN114524091A (zh) | 一种可变结构的跨介质飞行器 | |
CN107150801A (zh) | 一种水陆空三用旋翼航空器 | |
CN110576713A (zh) | 一种空水潜三栖无人机 | |
CN110722941A (zh) | 一种旋翼型水空跨越两栖航行器及其使用方法 | |
CN109383727A (zh) | 一种近矢量式水下机器人用推进器 | |
CN109017181A (zh) | 一种小型水下航行器空中运载、布放及回收系统 | |
CN205554582U (zh) | 一种水陆空三用旋翼航空器 | |
CN111186572B (zh) | 一种变体跨介质航行器 | |
CN114013649A (zh) | 一种三栖跨介质横列倾转双旋翼飞行器 | |
CN106184692A (zh) | 一种可拆装倾转动力的飞翼式复合升力飞艇 | |
CN107539470A (zh) | 一种垂直起降的四桨水陆两栖无人机 | |
CN203753403U (zh) | 水空两用船 | |
CN107953987B (zh) | 一种串联式混合动力矢量推进海空探测搭载平台 | |
CN107521661A (zh) | 一种机翼可旋转的多动力垂直起降水陆两栖无人机 | |
CN205113714U (zh) | 一种空中水下两用无人航行器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1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