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533243B - 眼镜透镜 - Google Patents
眼镜透镜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533243B CN107533243B CN201680026198.8A CN201680026198A CN107533243B CN 107533243 B CN107533243 B CN 107533243B CN 201680026198 A CN201680026198 A CN 201680026198A CN 107533243 B CN107533243 B CN 10753324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ilm
- layer
- optical
- multilayer film
- refractive index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title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7
- 229920003023 plastic Polymer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1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0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0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9
- RVTZCBVAJQQJTK-UHFFFAOYSA-N oxygen(2-);zirconium(4+) Chemical compound [O-2].[O-2].[Zr+4] RVTZCBVAJQQJTK-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
-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Silicium di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Si]=O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MCMNRKCIXSYSNV-UHFFFAOYSA-N ZrO2 Inorganic materials O=[Zr]=O MCMNRKCIXSYSNV-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9000000377 silicon dioxid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3
- 210000001508 eye Anatomy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239000010408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61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2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82
- 210000000695 crystalline len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17
- 238000007740 vapor depos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5
- 230000000052 compar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2
- 230000003595 spect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8
- 239000012788 optical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5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4
- 229910004298 SiO 2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3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3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3
- 229910001928 zirconium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9
- 150000002500 ion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9000005871 repell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35945 sensiti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10884 ion-beam techniqu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150000003961 organosilicon compound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9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29920000728 polyest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1771 vacuum depos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00470 constitu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0894 electron beam technolog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7789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2245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2834 transmitt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7738 vacuum evapo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QVGXLLKOCUKJST-UHFFFAOYSA-N atomic oxygen Chemical group [O] QVGXLLKOCUKJST-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1156 evalu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29910052760 oxy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1301 oxyge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6
- XKRFYHLGVUSROY-UHFFFAOYSA-N Argon Chemical compound [Ar] XKRFYHLGVUSROY-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5
- JOYRKODLDBILNP-UHFFFAOYSA-N Ethyl urethane Chemical compound CCOC(N)=O JOYRKODLDBIL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0151 depos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10419 fine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11261 inert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10409 thin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1 ITO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021 depo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1704 evapo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125000005375 organosiloxane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5000012239 silicon dioxide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10052786 arg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125000004432 carbon atom Chemical group C*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598 dipp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020 evap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1257 hydroge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52739 hydro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678 irradi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3921 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3960 organic solv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953 sens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150000003553 thiirane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925 Acrylic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0178 Acrylic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YCKRFDGAMUMZLT-UHFFFAOYSA-N Fluorine atom Chemical compound [F] YCKRFDGAMUMZLT-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UFHFLCQGNIYNRP-UHFFFAOYSA-N Hydrogen Chemical compound [H][H] UFHFLCQGNIYNR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XUIMIQQOPSSXEZ-UHFFFAOYSA-N Silicon Chemical compound [Si] XUIMIQQOPSSXEZ-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GWEVSGVZZGPLCZ-UHFFFAOYSA-N Titan 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Ti]=O GWEVSGVZZGPLCZ-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5456 alcohol based solv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08000003464 asthenopia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804 chrom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1577 copoly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537 cosmet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035 dry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043 dye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605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31 fluorin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737 fluori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38 ind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AMGQUBHHOARCQH-UHFFFAOYSA-N indium;oxotin Chemical compound [In].[Sn]=O AMGQUBHHOARCQH-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030 lamin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113 methacrylic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156 mix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59 nick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HFLAMWCKUFHSAZ-UHFFFAOYSA-N niobium di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Nb]=O HFLAMWCKUFHSAZ-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125000000962 organic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704 phys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1296 polysiloxa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055 reflectance spectroscop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940 repell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5939 shock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10 silic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703 silic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2050 silicone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3002 synthetic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057 synthetic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OGIDPMRJRNCKJF-UHFFFAOYSA-N titanium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Ti]=O OGIDPMRJRNCKJF-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SGMMSEZNRKQFEX-UHFFFAOYSA-N 1,1,1,2,2,3,3,4,4-nonafluoro-4-(1,1,2,2,2-pentafluoroethoxy)butane Chemical compound FC(F)(F)C(F)(F)OC(F)(F)C(F)(F)C(F)(F)C(F)(F)F SGMMSEZNRKQFEX-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PGISRKZDCUNMRX-UHFFFAOYSA-N 1,1,1,2,2,3,3,4,4-nonafluoro-4-(trifluoromethoxy)butane Chemical compound FC(F)(F)OC(F)(F)C(F)(F)C(F)(F)C(F)(F)F PGISRKZDCUNMRX-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SJBBXFLOLUTGCW-UHFFFAOYSA-N 1,3-bis(trifluoromethyl)benzene Chemical group FC(F)(F)C1=CC=CC(C(F)(F)F)=C1 SJBBXFLOLUTGCW-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GCYHRYNSUGLLMA-UHFFFAOYSA-N 2-prop-2-enoxyethanol Chemical compound OCCOCC=C GCYHRYNSUGLLMA-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125000003903 2-propenyl group Chemical group [H]C([*])([H])C([H])=C([H])[H] 0.000 description 1
- ZCYVEMRRCGMTRW-UHFFFAOYSA-N 7553-56-2 Chemical compound [I] ZCYVEMRRCGMTRW-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NIXOWILDQLNWCW-UHFFFAOYSA-M Acrylate Chemical compound [O-]C(=O)C=C NIXOWILDQLNWCW-UHFFFAOYSA-M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18072 Al 2 O 3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Carbon Chemical compound [C]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CERQOIWHTDAKMF-UHFFFAOYSA-M Methacrylate Chemical compound CC(=C)C([O-])=O CERQOIWHTDAKMF-UHFFFAOYSA-M 0.000 description 1
- GEIAQOFPUVMAGM-UHFFFAOYSA-N Oxozirconium Chemical compound [Zr]=O GEIAQOFPUVMAG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06010034960 Photophobia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695 Polyether sulfo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NINIDFKCEFEMDL-UHFFFAOYSA-N Sulfur Chemical compound [S] NINIDFKCEFEMDL-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1362 Ta alloys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GNVMUORYQLCPJZ-UHFFFAOYSA-M Thiocarbamate Chemical compound NC([S-])=O GNVMUORYQLCPJZ-UHFFFAOYSA-M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1069 Ti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ATJFFYVFTNAWJD-UHFFFAOYSA-N Tin Chemical compound [Sn] ATJFFYVFTNAWJ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RTAQQCXQSZGOHL-UHFFFAOYSA-N Titanium Chemical compound [Ti] RTAQQCXQSZGOHL-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QCWXUUIWCKQGHC-UHFFFAOYSA-N Zirconium Chemical compound [Zr] QCWXUUIWCKQGHC-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1093 Zr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WNZPMZDPEDYPKZ-UHFFFAOYSA-M [OH-].[O--].[Y+3] Chemical compound [OH-].[O--].[Y+3] WNZPMZDPEDYPKZ-UHFFFAOYSA-M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33 accel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790 adhesive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1335 aliphatic alkane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125000000217 alkyl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1
- 125000002947 alkylene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1
- PNEYBMLMFCGWSK-UHFFFAOYSA-N aluminium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O-2].[O-2].[O-2].[Al+3].[Al+3] PNEYBMLMFCGWSK-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87 antimon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WATWJIUSRGPENY-UHFFFAOYSA-N antimony atom Chemical compound [Sb] WATWJIUSRGPENY-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125000004429 atom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1
- JKJWYKGYGWOAHT-UHFFFAOYSA-N bis(prop-2-enyl) carbonate Chemical compound C=CCOC(=O)OCC=C JKJWYKGYGWOAHT-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SYFOAKAXGNMQAX-UHFFFAOYSA-N bis(prop-2-enyl) carbonate;2-(2-hydroxyethoxy)ethanol Chemical compound OCCOCCO.C=CCOC(=O)OCC=C SYFOAKAXGNMQAX-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5252 bulbus oculi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99 carb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681 coesit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8119 colloidal silica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40 colo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1875 compound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906 cristobalit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790 dil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895 di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NQKXFODBPINZFK-UHFFFAOYSA-N dioxotantalum Chemical compound O=[Ta]=O NQKXFODBPINZFK-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84 electric field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438 eyesigh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313 glar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CJNBYAVZURUTKZ-UHFFFAOYSA-N hafnium(iv) 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Hf]=O CJNBYAVZURUTKZ-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36 halo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2367 halogen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2431 hydrogen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3437 indium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PJXISJQVUVHSOJ-UHFFFAOYSA-N indium(iii) 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2].[O-2].[O-2].[In+3].[In+3] PJXISJQVUVHSOJ-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630 iodi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40 iodin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1700 light absorp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13469 light sensitivity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1635 magnesium fluor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860 organic pigm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60004624 perflexane Drugs 0.000 description 1
- 125000005010 perfluoroalkyl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1
- ZJIJAJXFLBMLCK-UHFFFAOYSA-N perfluorohexane Chemical compound FC(F)(F)C(F)(F)C(F)(F)C(F)(F)C(F)(F)C(F)(F)F ZJIJAJXFLBMLCK-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702 perfluoropolyeth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125000001997 phenyl group Chemical group [H]C1=C([H])C([H])=C(*)C([H])=C1[H]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47 pl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417 polycarbon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5668 polycarbonate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431 polycarbonate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225 polyester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645 polyester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6393 polyether sulfo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5990 polystyrene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5749 polyurethane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800 polyvinyl chlor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915 polyvinyl chlorid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28 spin co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921 spra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682 stishovit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17 sulfu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593 sulfu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GUVRBAGPIYLISA-UHFFFAOYSA-N tantalum atom Chemical compound [Ta] GUVRBAGPIYLISA-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PBCFLUZVCVVTBY-UHFFFAOYSA-N tantalum pent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O=[Ta](=O)O[Ta](=O)=O PBCFLUZVCVVTBY-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18 ti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36 titani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905 tridymit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125000002023 trifluoromethyl group Chemical group FC(F)(F)*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83 yellow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26 zirco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C—SPECTACLES; SUNGLASSES OR GOGGLES INSOFAR AS THEY HAVE THE SAME FEATURES AS SPECTACLES; CONTACT LENSES
- G02C7/00—Optical parts
- G02C7/10—Filters, e.g. for facilitating adaptation of the eyes to the dark; Sunglasses
- G02C7/104—Filters, e.g. for facilitating adaptation of the eyes to the dark; Sunglasses having spectral characteristics for purposes other than sun-protection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C—SPECTACLES; SUNGLASSES OR GOGGLES INSOFAR AS THEY HAVE THE SAME FEATURES AS SPECTACLES; CONTACT LENSES
- G02C7/00—Optical parts
- G02C7/10—Filters, e.g. for facilitating adaptation of the eyes to the dark; Sunglasse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04—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made of organic materials, e.g. plastics
- G02B1/041—Lense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0—Optical coatings produced by application to, or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1—Anti-reflection coatings
- G02B1/113—Anti-reflection coatings using inorganic layer materials only
- G02B1/115—Multilayer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0—Optical coatings produced by application to, or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1—Anti-reflection coatings
- G02B1/113—Anti-reflection coatings using inorganic layer materials only
- G02B1/115—Multilayers
- G02B1/116—Multilayers including electrically conducting layer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20—Filters
- G02B5/28—Interference filter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20—Filters
- G02B5/28—Interference filters
- G02B5/285—Interference filters comprising deposited thin solid film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C—SPECTACLES; SUNGLASSES OR GOGGLES INSOFAR AS THEY HAVE THE SAME FEATURES AS SPECTACLES; CONTACT LENSES
- G02C7/00—Optical parts
- G02C7/10—Filters, e.g. for facilitating adaptation of the eyes to the dark; Sunglasses
- G02C7/107—Interference colour filter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C—SPECTACLES; SUNGLASSES OR GOGGLES INSOFAR AS THEY HAVE THE SAME FEATURES AS SPECTACLES; CONTACT LENSES
- G02C7/00—Optical parts
- G02C7/10—Filters, e.g. for facilitating adaptation of the eyes to the dark; Sunglasses
- G02C7/108—Colouring material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C—SPECTACLES; SUNGLASSES OR GOGGLES INSOFAR AS THEY HAVE THE SAME FEATURES AS SPECTACLES; CONTACT LENSES
- G02C2202/00—Generic optical aspects applicable to one or more of the subgroups of G02C7/00
- G02C2202/16—Laminated or compound lens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phthalmology & Optome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Eyeglasses (AREA)
- Optical Filters (AREA)
-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适合年长者的眼睛的眼镜透镜,其为在塑料透镜基材(2)的两面具备多层膜(3a、3b)的眼镜透镜(1),通过使至少配设于单侧面的多层膜(3a、3b)的在至少530~570nm的波长范围中的平均反射率为2.5~5.5%,从而发现微暗环境下的物体、特别是红色表观的鲜艳度和亮度的提高效果、以及白的计算机画面等的白色表观的提高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塑料透镜的两面具备多层膜的眼镜透镜。
背景技术
近年来,从轻量、耐冲击性优异、且易染色的优点出发,眼镜透镜大多使用塑料透镜。
出于化妆功效、保护眼睛、遮光效果等目的,正积极地将眼镜用塑料透镜整体均匀地染色成所希望的颜色、或者以浓度梯度(灰度级)进行染色。
此外,近年来,还提出了除化妆功效以外还通过染色对其赋予了一定功能的眼镜透镜(参见专利文献1和2),其被广泛地销售。
特别是,作为眼镜透镜,为了赋予提高对比度或减轻眼睛疲劳等效果,有效地截止可见光中的能量大的蓝色光(380nm~500nm)的眼镜透镜成为主流。
本申请人提交申请的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380nm~450nm的短波长光吸收性能优异的染色透镜,其使用能有效地仅截止380nm~450nm的短波长光的特定化合物进行染色而获得。
另外,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塑料眼镜透镜,其为了赋予减轻与对可见光的眩光相关的不适感或对比度的不鲜明感、视觉疲劳等的防眩性功能,含有在565nm~605nm之间具有主吸收峰值的有机系色素。
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眼镜透镜在565nm~605nm之间主吸收峰值波长的透射率的降低极大,视觉透射率Y在实施例等中所公开的例子中也为14.1%~73.4%,视觉透射率的降低大。
因此,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眼镜透镜由于在585nm附近具有波长选择性地尖锐的光吸收峰,所以可以赋予优异的防眩性能和对比度增强效果,并且因为特定吸收峰的尖锐度,所以在585nm附近以外的光透射性良好,并且能够确保明视场,因此,防眩性和可见性的平衡极其良好,而且容易实现灰色或褐色等各种色调化。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05427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3-06165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已知人的晶状体通常随着年龄的增加而着色为黄色。因此,由图10所示的分光比视觉敏感度曲线表明,人眼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在380nm~500nm的蓝色光的波长区域中视觉敏感度降低。
因此,对于年长者、例如40岁以上的年长者而言,本来就是由着色为黄色的晶状体截止了短波段的蓝色光。因此,即使年长者佩戴作为眼镜透镜而为主流的有效截止蓝色光的如专利文献1中所公开的这种眼镜透镜,也存在预计不能获得年轻人那样的效果的问题。
另外,年长者由于晶状体着色为黄色,所以存在预计不能将白色、特别是计算机(PC)等的画面的白色看成干净的白色的问题。
此外,如图11所示,通常而言,人眼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光灵敏度降低,所需要的必要照度会一直增加。另一方面,如图12所示,作为浦肯野现象已知人眼即使在亮处红色和蓝色看起来为相同的亮度,在微暗处红色看起来也是暗淡的。
因此,对于年长者、例如40岁以上的年长者而言,相较于年轻者存在在微暗处不能清楚地看到物体、特别是丧失红色的鲜艳度而红色看起来更暗淡的问题。
另外,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塑料眼镜透镜由于视觉透射率大幅降低,所以通过在极亮的高照度的环境下使用而能够发挥防眩效果等,但未将其假定为常规情况,如果要求照度增加的年长者通常佩戴,则存在如下问题:难以看到,在微暗处不能清楚地看到物体,特别是进一步丧失红色的鲜艳度而红色看起来更加暗淡。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进行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合年长者的眼睛的眼镜透镜。
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消除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眼镜透镜,在年长者佩戴该眼镜透镜时,即使在微暗处也能够鲜亮地看到物体,特别是不丧失红色的鲜艳度使红色看起来鲜明,可以使白色、例如计算机(特别是LED背光)的白色画面看起来更白,其结果,能够更舒适地进行需要注视白色的作业、例如计算机作业。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眼镜透镜为在塑料透镜基材的两面具备多层膜的眼镜透镜,其特征在于,配设于塑料透镜基材的两面中的至少单侧面的多层膜的在至少530~570nm的波长范围中的平均反射率为2.5~5.5%。
此处,配设于塑料透镜基材的两面的多层膜的在至少530~570nm的波长范围中的平均反射率之和优选为3.0~6.0%。
另外,在配设于塑料透镜基材的两面中的单侧面的多层膜中,其视觉反射率优选为1.5~5.0%。
另外,在配设于塑料透镜基材的两面中的至少单侧面的多层膜中,至少530~570nm的波长范围中的反射率具有1个极大值,该反射率的极大值优选为2.0~6.0%。
另外,至少530~570nm的波长范围更优选为530~580nm的波长范围。
另外,配设于塑料透镜基材的两面的多层膜的在430~470nm的波长范围中的平均反射率之和优选为2.0%以下。
另外,配设于塑料透镜基材的两面的多层膜的在630~670nm的波长范围中的平均反射率之和优选为2.0%以下。
另外,多层膜优选由高折射率材料和低折射率材料构成,在构成多层膜的高折射率材料与低折射率材料之间,具备厚度为20nm以下的导电体膜或金属膜。
另外,优选高折射率材料包含二氧化锆,低折射率材料包含二氧化硅。
另外,多层膜优选为4层以上的多层膜。
另外,优选在塑料基材与上述多层膜之间具备功能性薄膜。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由于如上构成,所以能够提供适合年长者的眼睛的眼镜透镜。
另外,根据本发明,由于如上构成,所以在年长者佩戴时,即使在微暗处也能够鲜亮地看见物体,特别是不丧失红色的鲜艳度使红色看起来鲜明,可以使白色、例如计算机(特别是LED背光)的白色画面看起来更白,其结果,能够更舒适地进行需要注视白色的作业、例如计算机作业。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眼镜透镜的一例的示意图。
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眼镜透镜的3种多层膜的反射分光特性的曲线图。
图3是示出制造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眼镜透镜的真空蒸镀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4是示出制造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眼镜透镜的成膜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5是示出实施例1的眼镜透镜的前面的多层膜的反射分光特性的曲线图。
图6是示出实施例1~2和比较例2~3的眼镜透镜的后面、以及比较例1的眼镜透镜的两面的多层膜的反射分光特性的曲线图。
图7是示出实施例2的眼镜透镜的前面的多层膜的反射分光特性的曲线图。
图8是示出比较例2的眼镜透镜的前面的多层膜的反射分光特性的曲线图。
图9是示出比较例3的眼镜透镜的前面的多层膜的反射分光特性的曲线图。
图10是示出相对于波长的以对数比视觉敏感度表示的人眼的分光比视觉敏感度曲线的曲线图。
图11是说明相对于人的年龄的以要求照度表示的人眼的光视觉敏感度的说明图。
图12是说明相对于波长的以绝对视觉敏感度表示的人眼的浦肯野现象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眼镜透镜。
需要说明的是,以下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是为更良好地理解发明的宗旨而具体说明的实施方式,只要没有特别指定,则不对本发明进行限定。
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眼镜透镜的一例的侧截面图。
该图所示的眼镜透镜1具备塑料透镜基材(下文中称为塑料基材)2;配设于塑料基材2的前面(表面:与眼球相反侧(外侧)的面)的光学多层膜3a;和配设于塑料基材2的后面(背面:眼球侧(脸侧)的面)的光学多层膜3b而成。
本实施方式的眼镜透镜1中,在塑料基材2的前面与光学多层膜3a之间以及塑料基材2的后面与光学多层膜3b之间优选配设有功能性薄膜4。该功能性薄膜4由底涂层5和硬涂层6构成。另外,本实施方式中,优选进一步在光学多层膜3a和3b上设有拒水拒油膜12。该拒水拒油膜12如后所述。
塑料基材2例如由作为透明塑料的以下材料形成的:丙烯酸系树脂、硫代氨基甲酸酯系树脂、甲基丙烯酸系树脂、烯丙基系树脂、环硫化物系树脂、聚碳酸酯系树脂、聚氨酯系树脂、聚酯系树脂、聚苯乙烯系树脂、环硫化物树脂、聚醚砜树脂、聚4-甲基-1-戊烯树脂、二甘醇双烯丙基碳酸酯树脂(CR-39)、聚氯乙烯树脂、烯丙基二醇碳酸酯树脂、含卤素共聚物和含硫共聚物等。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塑料基材2的折射率(nd),例如使用选自1.50、1.55、1.60、1.67、1.70和1.74之中的塑料基材。需要说明的是,在将塑料基材2的折射率设为1.6以上的情况下,作为塑料基材2,优选使用烯丙基碳酸酯系树脂、丙烯酸酯系树脂、甲基丙烯酸酯系树脂和硫代氨基甲酸酯系树脂、环硫化物系树脂等。
另外,塑料基材2只要具有透光性即可,可以不是透明的,也可以被着色。被着色的塑料基材2的透射率优选为5~85%。
功能性薄膜4如上所述配设于塑料基材2与光学多层膜3a之间以及塑料基材2与光学多层膜3b之间,由与塑料基材2接触配设的底涂层5和与该底涂层5接触且分别与光学多层膜3a和3b接触配设的硬涂层6构成。
底涂层5用于使塑料基材2与硬涂层6的密合性良好,作为密合层发挥功能。另外,用于吸收对于眼镜透镜1的冲击,还作为冲击吸收层发挥功能。
该底涂层5以聚氨酯系树脂作为主要成分,本实施方式中,聚氨酯系树脂中例如含有光学材料的微粒。需要说明的是,底涂层5可以包含丙烯酸系树脂、甲基丙烯酸系树脂和有机硅系树脂中的至少一种。关于底涂层5的厚度(实际的厚度),优选为0.5μm以上1.0μm以下左右。
这样的底涂层5通过将塑料基材2浸渍于底涂层5的形成材料液中,之后提起并干燥,由此以规定的厚度形成于塑料基材2上。作为底涂层5的形成材料液,例如可以使用在水或醇系的溶剂中分散或溶解形成上述底涂层5的树脂与光学氧化物微粒溶胶并进行混合而成的液体。
硬涂层6优选具有保护塑料基材2、抑制塑料基材2的损伤的功能,作为硅酮系耐擦伤性提高硬涂膜等耐擦伤性膜发挥功能。
硬涂层6作为硅酮系耐擦伤性提高硬涂膜例如由有机硅氧烷系硬涂层构成。有机硅氧烷系硬涂层使光学氧化物的微粒分散于有机硅氧烷系树脂中而成。作为光学氧化物,例如优选使用金红石型的氧化钛、或硅、锡、锆和锑的氧化物。另外,作为硬涂层6,例如也可以为日本特公平4-55615号公报中所公开的含有胶体状二氧化硅的有机硅系树脂。关于硬涂层6的厚度(实际的厚度),优选为2μm以上4μm以下左右。
需要说明的是,作为硬涂层6,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以使用氨基甲酸酯系耐冲击性提高硬涂层等现有公知的硬涂层。
硬涂层6可以通过将形成了底涂层5的塑料基材2浸渍于硬涂层6的形成材料液中,之后提起并干燥,由此以规定的厚度形成于塑料基材2上的底涂层5上。作为硬涂层6的形成材料液,例如可以使用在水或醇系的溶剂中分散或溶解形成上述硬涂层6的树脂与光学氧化物微粒溶胶并进行混合而成的液体。
关于包含这些底涂层5和硬涂层6的功能性薄膜4,只要其折射率与塑料基材2的折射率大致相同,就能够抑制因功能性薄膜4与塑料基材2的界面处的反射而产生的干涉条纹的产生和透射率的降低。因此,优选根据塑料基材2的折射率来调整功能性薄膜4的折射率。关于功能性薄膜4(底涂层5、硬涂层6)的折射率的调整,可以通过选择作为功能性薄膜4的主要成分的树脂的种类(物性)、或者选择添加于作为其主要成分的树脂中的微粒的种类(物性)等来进行。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中,功能性薄膜4是包含底涂层5和硬涂层6而形成的,但也可以省略例如底涂层5和硬涂层6之中的任一者或者两者。另外,作为功能性薄膜4的构成膜,除了上述底涂层5和硬涂层6之外,还可以配设由例如ITO(Indium Tin Oxide:称为氧化铟锡、或者锡掺杂氧化铟)等构成的导电体膜或Ni、Cr等的金属膜或可见光的吸收层。
本实施方式的眼镜透镜中,在塑料基材2的前面与光学多层膜3a之间以及塑料基材2的后面与光学多层膜3b之间,优选配设有相同的功能性薄膜4,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在塑料基材2的前面和后面配设有不同的功能性薄膜。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在分别构成光学多层膜3a和3b的高折射率光学材料与低折射率光学材料之间,也可以配设厚度为20nm以下的ITO等导电体膜、Ni、Cr等的金属膜或可见光的吸收膜等。导电体膜、金属膜或可见光的厚度可以为10nm以下。
另外,与本实施方式的多层膜中使用的作为高折射率光学材料的氧化物相比,导电体膜、金属膜或可见光的吸收膜具有导电性,并且可见光的吸收大,发生着色,因而无法用于本实施方式的多层膜中使用的高折射率光学材料,与该高折射率光学材料明确地区分,不包括在本实施方式的多层膜中使用的高折射率光学材料中。
光学多层膜3a和3b为在上述塑料基材2将高折射率光学材料(高折射率物质)和低折射率光学材料(低折射率物质)交替层叠多层而成的多层结构,具体而言,为将由高折射率物质构成的高折射率层和由低折射率物质构成的低折射率层重叠4层以上而成的多层结构,其具有作为防止入射光发生反射的防反射膜的功能。
本实施方式中,配设于塑料基材2的两面的光学多层膜3a和3b中的至少一者、即3a或3b中的一者被设计成其在至少530nm~570nm、优选530nm~580nm的波长范围(绿光)中的平均反射率为2.5%~5.5%。
需要说明的是,光学多层膜3a和3b优选设计成其在至少530nm~570nm、优选530nm~580nm的波长范围(绿光)中的两者的平均反射率之和为3.0%~6.0%。
将该波长范围中的两光学多层膜3a和3b中的至少一者的平均反射率、即任一者的平均反射率限定为2.5%~5.5%的理由如下。
在将任一者的平均反射率设定为2.5%以上5.5%以下时,对于具备光学多层膜3a和3b的本实施方式的眼镜透镜1来说,年长者在佩戴时,即使在微暗处也能够鲜亮地看到物体,特别是不丧失红色的鲜艳度使红色看起来鲜明,可以使白色、例如计算机(特别是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背光)的白色画面看起来更白,其结果,能够更舒适地进行需要注视白色的作业、例如计算机作业。
与此相对,在将该波长范围中的平均反射率设定为小于2.5%时,在佩戴该眼镜时,反射率过低、反射过少,因此佩戴者无法得到上述效果,存在难以实际感受的问题;在将平均反射率设定为超过5%时,在佩戴该眼镜透镜时,反射率过高,因此佩戴者强烈地感受到眼镜透镜的反射,存在在佩戴者的视野内可感受到厌烦、或佩戴者感到不适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在将光学多层膜3a和3b两者的平均反射率之和设定为3.0%以上6.0%以下时,能够使本实施方式的眼镜透镜1所产生的上述各种效果更高。
此处,本实施方式的眼镜透镜1中,除了上述限定以外,优选配设于塑料基材2的两面中的至少单侧面的光学多层膜3a和3b中的至少一者在至少530~570nm、优选530nm~580nm的波长范围中的反射率具有1个极大值,该反射率的极大值为2.0~6.0%。
即,对于光学多层膜3a和3b中的至少一者来说,如图2所示的反射分光特性(分光反射率曲线)A和B那样,优选的是,在530~570nm、优选在530nm~580nm的波长范围中具有反射率的极大值,该极大值在2.0%以上6.0%以下的范围内。
其原因在于,若在该波长范围具有反射率的极大值、且该反射率的极大值在2.0~6.0%的范围内,则能够选择性地截止绿光,由此能够得到过滤效果,能够得到上述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的眼镜透镜1中,更优选的是,光学多层膜3a和3b两者在530~570nm、优选530nm~580nm的波长范围中具有反射率的极大值,该极大值在2.0%以上6.0%以下的范围。
另外,如图2所示的反射分光特性C那样,在380nm~780nm的可见区域整体具有低反射分光特性(宽带低反射特性)的一般的眼镜透镜用防反射膜,在530~570nm的波长范围中不存在反射率的极大值,反射率本身也小于2.0%。
需要说明的是,详细情况如后所述,图2所示的反射分光特性A和B分别为实施例1和2的眼镜透镜1的前面的光学多层膜3a的反射分光特性,图2所示的反射分光特性C为实施例1和2的眼镜透镜1的后面的光学多层膜3b的反射分光特性。
由实施例1的反射分光特性A和C的组合以及实施例2的反射分光特性B和C的组合可知,光学多层膜3a和3b的在530~570nm的波长范围中的平均反射率之和在3.0~6.0的范围内。另外,由实施例2的反射分光特性B还可知,光学多层膜3a单独的在530~570nm的波长范围中的平均反射率在3.0~6.0的范围内。
本实施方式的眼镜透镜1中,配设于塑料基材2的两面中的至少单侧面的光学多层膜3a和3b中的至少一者优选可见区域整体、特别是作为大约430nm~670nm的反射率的视觉反射率为1.5%~5.0%。
其原因在于,即便是光学多层膜3a和3b中的至少一者,通过在可见区域整体将视觉反射率略低地抑制为1.5%~5.0%的范围,从而容易获得上述效果;视觉反射率小于1.5%时,难以感受上述效果,超过5.0%时,佩戴者会强烈地感受到眼镜透镜的反射,佩戴者可能会感到不适。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的眼镜透镜1中,只要光学多层膜3a和3b中的一者的视觉反射率为1.5%~5.0%的规定范围内,就能够抑制佩戴者所感受的反射的晃眼,另一个面尽可能为低反射的多层膜时作为眼镜透镜是优选的。
另外,对于本实施方式的眼镜透镜1而言,除了上述限定以外,优选配设于塑料基材2的两面的光学多层膜3a和3b的在430~470nm的波长范围中的平均反射率之和为2.0%以下。
其原因在于,该平均反射率之和超过2.0%时,较强烈地感到发黄,佩戴者不易感受上述效果。
另外,对于本实施方式的眼镜透镜1而言,除了上述限定以外,优选配设于塑料基材2的两面的光学多层膜3a和3b的在630nm~670nm的波长范围中的平均反射率之和为2.0%以下。
其原因在于,该平均反射率之和超过2.0%时,感到发蓝,佩戴者不易实际感受上述效果。
如上所述,图示例的光学多层膜3a为在塑料基材2上将高折射率光学材料和低折射率光学材料交替层叠5层而成的5层结构,包括设置于塑料基材2侧的由低折射率光学材料构成的第1层(低折射率层)7a、设置于第1层7a上的由高折射率光学材料构成的第2层(高折射率层)8a、设置于第2层8a上的由低折射率光学材料构成的第3层(低折射率层)9a、设置于第3层9a上的由高折射率光学材料构成的第4层(高折射率层)10a、和设置于第4层10a上的由低折射率光学材料构成的第5层(低折射率层)11a。
如上所述,图示例的光学多层膜3b也为在塑料基材2上将高折射率光学材料和低折射率光学材料交替层叠5层而成的5层结构,包括设置于塑料基材2侧的由低折射率光学材料构成的第1层(低折射率层)7b、设置于第1层7b上的由高折射率光学材料构成的第2层(高折射率层)8b、设置于第2层8b上的由低折射率光学材料构成的第3层(低折射率层)9b、设置于第3层9b上的由高折射率光学材料构成的第4层(高折射率层)10b、和设置于第4层10b上的由低折射率光学材料构成的第5层(低折射率层)11b。
本实施方式中,光学多层膜3a和3b分别在塑料基材2的前面和后面交替层叠有3层以上的高折射率光学材料和低折射率光学材料即可,没有特别限制,层叠几层均可,在将上述光学多层膜用于眼镜透镜的情况下,例如优选为3~12层,更优选为4~10层,进一步优选为5~8层。需要说明的是,在设计眼镜透镜用的光学多层膜时,通常优选以3~12层左右来设计其层数。
在光学多层膜3a和3b中分别层叠3层以上是由于若不是3层以上则无法交替地层叠高折射率光学材料和低折射率光学材料;若为12层以下,则能够在维持充分的生产率的同时得到目标分光反射特性。
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光学多层膜3a和3b均为高折射率光学材料和低折射率光学材料交替层叠5层而成的5层结构,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只要高折射率光学材料的高折射率层和低折射率光学材料的低折射率层交替地层叠即可,在光学多层膜3a和3b中所层叠的层数也可以不同,层叠顺序也可以不同。
如图1所示,第1层7a和7b分别与硬涂层6接触而设置,是由折射率为1.47的二氧化硅(SiO2)构成的低折射率层。需要说明的是,作为构成第1层7a和7b的低折射率光学材料,除了SiO2以外,例如还可以使用折射率为1.36的MgF2。
本实施方式中的低折射率层例如优选为由折射率为1.50以下、更优选为1.30~1.50的低折射率光学材料构成的层。
在设计眼镜透镜用的光学多层膜时,通常,这样的低折射率层的光学膜厚在0.030λ~1.000λ之间进行设计。
此时,设计的中心波长优选以400~600nm的形式来设计。
如图1所示,第2层8a和8b分别与第1层7a和7b接触而设置,是由折射率为2.00的二氧化锆(ZrO2)构成的高折射率层。需要说明的是,作为构成第2层8a和8b的高折射率光学材料,除了ZrO2以外,例如还可以使用二氧化钛(TiO2)、二氧化钽(Ta2O5)。此外,也可以由包含锆、钛、钽中的两种以上的合金的氧化物形成。另外,除了这些以外,也可以使用例如氧化铝(Al2O3)、二氧化钇(Y2O3)、二氧化铪(HfO2)、Nb2O5(二氧化铌)。
本实施方式中的高折射率层例如优选折射率为1.60以上,更优选为由1.80~2.40的高折射率光学材料构成的层。
在设计眼镜透镜用的光学多层膜时,通常,这样的高折射率层的光学膜厚也优选在0.030λ~1.000λ之间进行设计。
第3层9a和9b分别与第2层8a和8b接触而设置,与第1层7a和7b同样地,是由折射率为1.47的二氧化硅(SiO2)构成的低折射率层。需要说明的是,关于该第3层9a和9b,也与第1层7a和7b同样地,也可以由SiO2以外的低折射率光学材料形成。
第4层10a和10b分别与第3层9a和9b接触而设置,与第2层8a和8b同样地,是由二氧化锆(ZrO2)构成的高折射率层。需要说明的是,关于该第4层10a和10b,也与第2层8a和8b同样地,也可以由ZrO2以外的高折射率光学材料形成。
第5层11a和11b分别与第4层10a和10b接触而设置,与第2层8a和8b同样地,是由折射率为1.47的二氧化硅(SiO2)构成的低折射率层。需要说明的是,关于该第5层11a和11b,也与第1层7a和7b同样地,也可以由SiO2以外的低折射率光学材料形成。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在光学多层膜3a和3b上、即距离塑料基材2最远的光学多层膜3a和3b的最外层(作为低折射率层的第5层11a和11b)上,设有包含含氟取代烷基的有机硅化合物的拒水拒油膜12。
该拒水拒油膜12以含氟取代烷基的有机硅化合物作为主要成分,具有拒液性(拒水性、拒油性)。即,该拒水拒油膜12使眼镜透镜1的后面能量降低,发挥出防水渍、防雾以及防污垢的功能,同时使眼镜透镜后面的滑动性能提高,其结果,能够提高耐擦伤性。
作为含氟取代烷基的有机硅化合物,选自下述通式(1)、下述通式(2)~(5)以及下述通式(6)中。
[化1]
(式(1)中,Rf表示碳原子数为1~16的直链状或支链状全氟烷基,Y表示碘或氢,Y’表示氢或碳原子数为1~5的低级烷基,Y”表示氟或三氟甲基,R1表示可水解的基团,R2表示氢或惰性的一价有机基团,a、b、c、d分别表示0~200的整数,e表示0或1,s和t分别表示0~2的整数,w表示1~10的整数。)
[化2]
F-(CF2)q-(OC3F6)m-(OC2F4)n-(OCF2)o(CH2)pXX″Si(X’)3-k(R3)k …(2)
[化3]
F-(CF2)q-(OC3F6)m-(OC2F4)n-(OCF2)o(CH2)pXX″(X’)2-k(R3)kSiO(F-(CF2)q-(OC3F6)m-(OC2F4)n-(OCF2)o(CH2)pXX″(X’)1-k(R3)kSiO)ZF-(CF2)q-(OC3F6)m-(OC2F4)n-(OCF2)o(CH2)pXX″(X′)2-k(R3)kSi …(3)
[化4]
F-(CF2)q-(OC3F6)m-(OC2F4)n-(OCF2)o(CH2)pX(CH2)rSi(X’)3-k(R3)k …(4)
[化5]
F-(CF2)q-(OC3F6)m-(OC2F4)n-(OCF2)o(CH2)pX(CH2)r(X’)2-k(R3)kSiO(F-(CF2)q-(OC3F6)m-(OC2F4)n-(OCF2)o(CH2)pX(CH2)r(X’)1-k(R3)kSiO)ZF-(CF2)q-(OC3F6)m-(OC2F4)n-(OCF2)o(CH2)pX(CH2)r(X’)2-k(R3)kSi …(5)
(式(2)~(5)中,X表示氧或二价有机基团,X’表示可水解的基团,X”表示二价有机硅氧烷基,R3表示碳原子数为1~22的直链状或支链状亚烷基,q表示1~3的整数,m、n、o分别表示0~200的整数,p表示1或2,r表示2~20的整数,k表示0~2的整数,z在k为0或1时表示0~10的整数。)
[化6]
(式(6)中,Rf2表示二价直链状全氟聚醚基,R4表示碳原子数为1~4的烷基或苯基,R5表示可水解的基团,i表示0~2的整数,j表示1~5的整数,u表示2或3。)
此处,为了赋予拒水拒油膜12优异的耐久性,优选将选自通式(1)~(5)中的含氟取代烷基的有机硅化合物与选自通式(6)的含氟取代烷基的有机硅化合物组合使用。
作为通式(1)~(5)表示的含氟取代烷基的有机硅化合物,可以使用大金工业株式会社制造的OPTOOL-DSX、OPTOOL-AES4等。另外,作为通式(6)表示的含氟取代烷基的有机硅化合物,可以使用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造的KY-130、KY-164等。
[眼镜透镜的制造方法]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眼镜透镜的制造方法的一例进行说明。以下,基于上述图1所示的在两面配设有光学多层膜3a和3b的眼镜透镜1的制造方法来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具有下述工序而成:对于塑料基材2的前面和后面这两面,利用与以往相同的方法形成功能性薄膜4(底涂层5、硬涂层6)的工序;对塑料基材2进行加热的工序;通过加热将塑料基材2调整为规定温度(例如70℃)后,在该塑料基材2的两面上分别形成光学多层膜3a和3b的工序;和在光学多层膜3a和3b上分别形成拒水拒油膜12的工序。
形成光学多层膜3a和3b的工序是将高折射率光学材料和低折射率光学材料交替层叠多层而形成多层结构的膜的处理,是依次进行形成第1层7a和7b的由低折射率光学材料构成的低折射率层、其上形成第2层8a和8b的由高折射率光学材料构成的高折射率层、其上形成第3层9a和9b的低折射率层、其上形成第4层10a和10b的高折射率层的厚膜、其上形成第5层11a和11b的低折射率层的处理。这些第1层~第5层的各层的形成中优选使用真空蒸镀法。
图3是示出用于形成光学多层膜3a和3b的各层7a和7b~11a和11b的真空蒸镀装置(下文中也简称为蒸镀装置)30的一例的图。如图3所示,蒸镀装置30具备第1成膜室31、第2成膜室32和第3成膜室33而构成。这些第1成膜室31、第2成膜室32、第3成膜室33各自的内部几乎被减压成真空,并保持为该状态。需要说明的是,在使用真空蒸镀装置30将本实施方式的眼镜透镜1用的光学多层膜3a和3b成膜时,通常,优选使其蒸镀压力为1.0×10-3Pa~1.0×10-4Pa左右的真空而进行蒸镀。
另外,蒸镀装置30可以通过未图示的调温单元分别调节第1成膜室31、第2成膜室32、第3成膜室33各自的内部温度。
蒸镀装置30在第1成膜室31、第2成膜室32、第3成膜室33各自的内部空间具有保持部件34。保持部件34被构成为其上表面(保持面)成为曲面状,并且能够旋转,在该上表面上保持多个塑料基材2。
蒸镀装置30的蒸镀源35被配置于第2成膜室32的内侧的空间中。蒸镀源35包含第1蒸镀源35A和第2蒸镀源35B。另外,在第2成膜室32中配置有能够向蒸镀源35照射电子束的光源装置36。光源装置36能够对蒸镀源35照射电子将蒸镀源35的构成粒子激出。
通过从光源装置36射出的电子被照射到蒸镀源35,从该蒸镀源35放出用于形成光学多层膜3a和3b的材料(气体)。
例如,通过光源装置36向第2蒸镀源35B照射电子束,使SiO2的蒸气从第2蒸镀源35B放出,供给至由保持部件34所保持的塑料基材2的两面上来进行蒸镀。由此,可以形成作为光学多层膜3a和3b的低折射率层的第1层7a和7b、第3层9a和9b和第5层11a和11b。同样地,通过光源装置36向第1蒸镀源35A照射电子束,使ZrO2的蒸气从第1蒸镀源35A放出,供给至由保持部件34所保持的塑料基材2两面上来进行蒸镀。由此,可以形成作为光学多层膜3的高折射率层的第2层8a和8b以及第4层10a和10b。
即,通过交替进行对第1蒸镀源35A照射电子束和对第2蒸镀源35B照射电子束,可以在由保持部件34所保持的塑料基材2的两面上交替形成并层叠由高折射率光学材料构成的层和由低折射率光学材料构成的层。但是,本实施方式中,按照光学多层膜3a和3b在530~570nm的波长范围中的平均反射率之和为3.0~6.0%的方式在塑料基材2的两面上形成光学多层膜3a和3b。
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使用由氧化锆(ZrO)形成的蒸镀源作为第1蒸镀源35A,在向第2成膜室32的内部空间导入氧的同时向第1蒸镀源35A照射电子束,形成由二氧化锆(ZrO2)构成的高折射率光学材料层。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眼镜透镜的制造方法中,形成光学多层膜3a和3b的工序可以包括:对构成光学多层膜3a和3b的层之中的至少一层,在实施离子束辅助处理的同时进行成膜的工序。本实施方式的眼镜透镜的制造方法通过包括这样的工序,从而可以在构成光学多层膜的高折射率光学材料与低折射率光学材料之间配设ITO、金属等导电体膜。
图4是示出用于施加离子束辅助处理的成膜装置30a的一例的图。成膜装置30a的构成为在由图3所示的真空蒸镀装置30的第2成膜室中具有离子枪37。在图4中,对与图3所示的真空蒸镀装置30相同的构成要素标记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本实施方式中,在构成光学多层膜3a和3b的作为高折射率层的第4层10a和10b与作为低折射率层的第5层11a和11b之间配设ITO、金属等导电体膜时,在实施离子束辅助处理的同时进行成膜。
需要说明的是,在成膜室32内对构成光学多层膜3a和3b的层中的至少一层一边实施离子束辅助处理一边进行成膜即可,实施离子束辅助处理的对象不限定于导电体膜。
本实施方式中,该成膜装置30a的第2成膜室以保持部件34、蒸镀源35a、离子枪37和光源装置36为主体而构成,所述保持部件34用于保持在塑料基材2上成膜有第4层10a和10b的基材,所述离子枪37以与蒸镀源35a分开的方式配置。
另外,对于成膜装置30a,其内部与真空蒸镀装置30同样地几乎被减压为真空,使塑料基材2的周围能够保持为真空气氛。此外,在成膜装置30a上连接有储气瓶等气氛气体供给源,能够使真空容器的内部以真空等低压状态,并且形成氧气、氩气、或其他非活性气体气氛、或者形成含有氧的非活性气体气氛。
蒸镀源35a例如包含ITO。通过光源装置36向蒸镀源35a照射电子束,气化后的ITO从该蒸镀源35a放出,供给至由保持部件34所保持的塑料基材2。由此,能够在第4层10a和10b上形成由ITO构成的导电体膜。
离子枪37将进行离子化的气体导入第2成膜室32的内部,并在正面具备引出电极而构成。并且,离子枪37是将气体的原子或分子的一部分离子化,通过由引出电极产生的电场控制该离子化的粒子,生成离子束,作为该离子束进行照射的装置。
光源装置36形成与离子枪37同等的构成,能够对蒸镀源35a照射电子而将蒸镀源35a的构成粒子激出。需要说明的是,在成膜装置30a中,能够将蒸镀源35a的构成粒子激出是很重要的,因此也可以以通过高频线圈等对蒸镀源35a施加电压来将蒸镀源35a的构成粒子激出的方式构成,也可以省略光源装置36。
接着,对于使用上述构成的成膜装置30a在塑料基材2上的高折射率层的第4层10a和10b上形成ITO的导电体膜的情况进行说明。为了形成ITO的导电体膜,使用ITO的蒸镀源35a,并且设置为能够向保持部件34的上表面照射从离子枪37照射出的离子。接着,对收纳塑料基材2的成膜室32的内部抽真空而形成减压气氛。然后,使离子枪37和光源装置36工作。需要说明的是,通过成膜装置30a利用离子束辅助处理形成眼镜透镜用的光学多层膜时,根据离子源方式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因此通常难以进行规定,例如作为一例,优选其加速电压在100V~1000V之间、加速电流为10~500mA,以此进行成膜。
若从光源装置36向蒸镀源35a照射电子,则蒸镀源35a的构成粒子被激出并飞向第4层10a和10b上。然后,使从蒸镀源35a激出的构成粒子在第4层10a和10b上沉积的同时,从离子枪37照射氩离子。
本实施方式中,离子束辅助处理优选使用选自非活性气体、氧气、以及非活性气体与氧气的混合气体中的至少一种气体来进行。该非活性气体优选为氩。
如此形成光学多层膜3a和3b后,在它们之上分别形成拒水拒油膜12,形成眼镜透镜1。
作为拒水拒油膜12的形成方法,包括浸渍法、旋涂法、喷雾法等湿式法、或者真空蒸镀法等干式法。
在湿式法之中,浸渍法是通常的,经常被使用。该方法是如下的方法:在将含氟取代烷基的有机硅化合物溶解于有机溶剂中而得的液体中,浸渍形成到光学多层膜3a和3b为止的眼镜透镜,在一定条件下提起,进行干燥而成膜。作为有机溶剂,使用全氟己烷、全氟-4-甲氧基丁烷、全氟-4-乙氧基丁烷、六氟间二甲苯等。
利用有机溶剂的稀释浓度优选为0.01~0.5重量%,更优选为0.03~0.1重量%。浓度过低时,无法得到充分膜厚的拒水拒油层12;另外,浓度过高时,容易发生涂布不均,材料成本也会变高。
在干式法之中,经常使用真空蒸镀法。该方法为将含氟取代烷基的有机硅化合物在真空槽内加热使其蒸发而形成拒水拒油膜12的方法。
对于以这种方式形成的本实施方式的眼镜透镜1,按照光学多层膜3a和3b在530~570nm的波长范围中的平均反射率之和为3.0~6.0%的方式构成光学多层膜3a和3b,因此,如上所述,年长者在佩戴时,即使在微暗处也能够鲜亮地看到物体,特别是不丧失红色的鲜艳度使红色看起来鲜明,可以使白色、例如计算机的白色画面看起来更白,其结果,能够更舒适地进行计算机作业等注视白色的作业。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的眼镜透镜在佩戴并观察光源的情况下,对于人工太阳照明灯、日光色LED电灯泡以及日光色荧光灯等中的任一种光源,与不佩戴时相比均能使光源的色温度上升1%~3%。
另外,通过眼镜透镜的制造方法,能够确实地提供这种适合年长者的眼睛的优异的眼镜透镜。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眼镜透镜1选择性地截止两面的光学多层膜3a和3b的在530nm~570nm的中波长范围的光,并且优选在至少单侧面的光学多层膜中使其视觉反射率在规定范围内,在其它可见波长区域的大部分稍微截止光。
在上述现有技术中,如使用图12所说明的那样,人眼在亮处视觉敏感度(视觉敏感效率)自身就低,灵敏度峰在555nm附近,如果光不足而变暗,则视觉敏感度上升而提高,灵敏度峰向短波长侧位移而错位。因此,对人眼产生即使在亮处红色和蓝色看起来为相同的亮度、但在微暗处红色看起来暗淡的浦肯野现象。
因此,通过佩戴选择性地截止530nm~570nm的中波长区域的光、优选在其它可见波长区域的大部分稍微截止光、在微暗处的灵敏度降低、看起来较暗的浅红色的本实施方式的眼镜透镜,从而能够进一步获得即使在微暗处也能鲜亮地看到物体的效果。
实施例
下面,基于实施例更具体地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以下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在图1所示的作为塑料基材2的氨基甲酸酯系合成树脂基板的两面(眼镜透镜1的表面(前面:外侧)和后面(脸侧))上,通过加热固化形成折射率为1.67的底涂层和折射率为1.67的硅系硬涂层,进行形成由底涂层5和硬涂层6构成的功能性薄膜4的前处理,之后,如下所示在它们之上通过真空蒸镀法将光学多层膜3a和3b成膜,制作实施例1的眼镜透镜1。
后面:将氨基甲酸酯系合成树脂基板(下文中表述为塑料基材2)安置在设置于真空槽内的旋转的拱顶上,将真空槽内的温度加热至70度,进行排气直到压力变为1.0×10- 3Pa为止,在加速电压500V、加速电流100mA的条件下实施60秒钟的Ar离子束清洗后,在塑料基材2的后面,从后面侧开始依次层叠光学膜厚0.100λ的第1层SiO2(折射率1.47)、光学膜厚0.150λ的第2层ZrO2(折射率2.00)、光学膜厚0.080λ的第3层SiO2(折射率1.47)、光学膜厚0.250λ的第4层ZrO2(折射率2.00)、光学膜厚0.300λ的第5层SiO2(折射率1.47),形成光学多层膜3b。
表面(前面;外侧):使用与脸侧的表面同样的装置,在同样的加工气氛下,在前处理后的塑料基材2的前面,从前面侧开始依次层叠光学膜厚0.150λ的第1层SiO2(折射率1.47)、光学膜厚0.080λ的第2层ZrO2(折射率2.00)、光学膜厚0.040λ的第3层SiO2(折射率1.47)、光学膜厚0.500λ的第4层ZrO2(折射率2.00)、光学膜厚0.250λ的第5层SiO2(折射率1.47),形成光学多层膜3a。
需要说明的是,在各实施例和各比较例中,关于两面的光学多层膜3a和3b,波长λ均为设计的中心波长,为500nm。
将如此制作的实施例1的眼镜透镜1的表面(前面)的光学多层膜3a的反射分光特性示于图5,将实施例1的后面的光学多层膜3b的反射分光特性示于图6。
另外,求出530~570nm、430~470nm和630~730nm、以及530~580nm的各波长区域中的前面和后面的光学多层膜3a和3b的各平均反射率以及前面与后面的平均反射率之和。需要说明的是,平均反射率是每隔1nm波长所测定的反射率的平均。另外,求出前面和后面的光学多层膜3a和3b的各视觉反射率、以及前面与后面的视觉反射率之和。
关于后面、表面(前面)以及后面与表面(前面)之和,将实施例1的多层膜的构成和作为膜特性求出的530~570nm、530~580nm、430~470nm以及630~730nm的4个波长范围的平均反射率和视觉反射率的值分别示于表1。
由图5可知,关于实施例1的前面的光学多层膜3a,其在530~570nm的波长范围中的分光反射率以中等程度升高,通过与具有图6所示的反射分光特性、在眼镜透镜中使用的一般的防反射膜即实施例1的后面的光学多层膜3b组合,不会过度截止530~570nm以及530~580nm的波长范围以外的波长范围的光,能够适当地截止530~570nm(530~580nm)的绿光。
此外,由图5可知,实施例1的光学多层膜3a的在530~570nm(530~580nm)的波长范围中的分光反射率具有1个极大值,其反射率的极大值为3.0%,在2.0~6.0%的范围内。
需要说明的是,如上所述,实施例1的前面的光学多层膜3a中,即便将530~570nm的波长范围扩大到530~580nm的波长范围,也显示出同样的反射分光特性。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同样地在塑料基材2的两面上进行前处理后,如以下所示那样,通过真空蒸镀法将光学多层膜3a和3b成膜,制作出实施例2的眼镜透镜1。
前面:使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装置,在同样的加工气氛下,通过真空蒸镀法,在前处理后的塑料基材2的前面从前面侧开始依次层叠光学膜厚0.250λ的第1层SiO2(折射率1.47)、光学膜厚0.040λ的第2层ZrO2(折射率2.00)、光学膜厚0.060λ的第3层SiO2(折射率1.47)、光学膜厚0.550λ的第4层ZrO2(折射率2.00)、光学膜厚0.250λ的第5层SiO2(折射率1.47),形成光学多层膜3a。
后面:使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装置,在同样的加工气氛下,通过真空蒸镀法,在前处理后的塑料基材2的后面形成与实施例1的后面的光学多层膜3b具有完全相同的多层膜构成的实施例2的后面的光学多层膜3b。
将如此制作的实施例2的眼镜透镜1的前面的光学多层膜3a的反射分光特性示于图7。需要说明的是,实施例2的后面的光学多层膜3b的反射分光特性与图6所示的实施例1的后面的光学多层膜3b相同。
另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作为膜特性,对于前面(表面)、后面以及前面(表面)、后面之和,分别求出上述4个波长范围的平均反射率以及视觉反射率。
将实施例2的多层膜的构成和膜特性示于表1。
由图7可知,关于实施例2的前面的光学多层膜3a,其在530~570nm的波长范围中的分光反射率以中等程度升高,通过与具有图6所示的反射分光特性、在眼镜透镜中使用的一般的防反射膜即实施例2的后面的光学多层膜3b组合,不会过度截止530~570nm的波长范围以外的波长范围的光,能够适当地截止530~570nm的绿光。
此外,由图7可知,实施例2的光学多层膜3a的在530~570nm的波长范围中的分光反射率具有1个极大值,其反射率的极大值为5.0%,在2.0~6.0%的范围内。
另外,关于实施例2的前面的光学多层膜3a,可知:与实施例1同样地,即便将530~570nm的波长范围扩大到530~580nm的波长范围,也显示出同样的反射分光特性。
<比较例1>
前面:使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装置,在同样的加工气氛下,通过真空蒸镀法,在前处理后的塑料基材2的前面形成与实施例1的后面的光学多层膜3b具有完全相同的多层膜构成的比较例1的前面的光学多层膜。
后面:使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装置,在同样的加工气氛下,通过真空蒸镀法,在前处理后的塑料基材2的后面形成与实施例1的后面的光学多层膜3b具有完全相同的多层膜构成的比较例1的后面的光学多层膜。
如此制作出比较例1的眼镜透镜。
关于如此制作的比较例1的前面和后面的光学多层膜的反射分光特性,与实施例1和2的后面的光学多层膜3b同样地,示于作为眼镜透镜中使用的一般的防反射膜的反射分光特性的图6中。
另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求出比较例1的前面和后面的光学多层膜的4个波长范围的平均反射率以及视觉反射率。
将比较例1的多层膜的构成和膜特性示于表2。
由图6可知,比较例1的前面和后面的光学多层膜均为眼镜透镜中使用的一般的防反射膜,其在530~570nm(530~580nm)的波长范围中的分光反射率不变高,显示出与实施例1的图5所示的反射分光特性完全不同的反射分光特性。
<比较例2>
前面:使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装置,在同样的加工气氛下,通过真空蒸镀法,在前处理后的塑料基材2的前面从前面侧开始依次层叠光学膜厚0.100λ的第1层ZrO2(折射率2.00)、光学膜厚0.080λ的第2层SiO2(折射率1.47)、光学膜厚0.060λ的第3层ZrO2(折射率2.00)、光学膜厚0.400λ的第4层SiO2(折射率1.47)、光学膜厚0.150λ的第5层ZrO2(折射率2.00)、光学膜厚0.100λ的第6层SiO2(折射率1.47)、光学膜厚0.180λ的第7层ZrO2(折射率2.00)、光学膜厚0.280λ的第8层SiO2(折射率1.47),形成比较例2的前面的光学多层膜。
后面:使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装置,在同样的加工气氛下,通过真空蒸镀法,在前处理后的塑料基材2的后面形成与实施例1的后面的光学多层膜3b具有完全相同的多层膜构成的比较例2的后面的光学多层膜。
如此制作出比较例2的眼镜透镜。
将如此制作的比较例2的眼镜透镜1的前面的光学多层膜的反射分光特性示于图8。需要说明的是,比较例2的后面的光学多层膜的反射分光特性与图6所示的实施例1的后面的光学多层膜3b相同。
另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求出比较例2的前面和后面的光学多层膜的4个波长范围的平均反射率以及视觉反射率。
将比较例2的多层膜的构成和膜特性示于表2。
由图8可知,关于比较例2的前面的光学多层膜,其在530~570nm(530~580nm)的波长范围中的分光反射率变得过高,显示出与实施例1的图5所示的反射分光特性完全不同的反射分光特性。另外,关于比较例2的前面的光学多层膜,可知即便与具有图6所示的反射分光特性、作为一般的防反射膜的比较例2的后面的光学多层膜组合,也会过度截止530~570nm(530~580nm)的绿光。
<比较例3>
前面:使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装置,在同样的加工气氛下,通过真空蒸镀法,在前处理后的塑料基材2的前面从前面侧开始依次层叠光学膜厚0.100λ的第1层ZrO2(折射率2.00)、光学膜厚0.060λ的第2层SiO2(折射率1.47)、光学膜厚0.060λ的第3层ZrO2(折射率2.00)、光学膜厚0.420λ的第4层SiO2(折射率1.47)、光学膜厚0.150λ的第5层ZrO2(折射率2.00)、光学膜厚0.100λ的第6层SiO2(折射率1.47)、光学膜厚0.180λ的第7层ZrO2(折射率2.00)、光学膜厚0.270λ的第8层SiO2(折射率1.47),形成比较例3的前面的光学多层膜。
后面:使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装置,在同样的加工气氛下,通过真空蒸镀法,在前处理后的塑料基材2的后面形成与实施例1的后面的光学多层膜3b具有完全相同的多层膜构成的比较例3的后面的光学多层膜。
如此制作出比较例3的眼镜透镜。
将如此制作的比较例3的眼镜透镜1的前面的光学多层膜的反射分光特性示于图9。需要说明的是,比较例3的后面的光学多层膜的反射分光特性与图6所示的实施例1的后面的光学多层膜3b相同。
另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求出比较例3的前面和后面的光学多层膜的4个波长范围的平均反射率和视觉反射率。
将比较例3的多层膜的构成和膜特性示于表2。
由图9可知,关于比较例3的前面的光学多层膜,其在530~570nm(530~580nm)的波长范围中的分光反射率变得过高,显示出与实施例1的图5所示的反射分光特性完全不同的反射分光特性。另外,关于比较例3的前面的光学多层膜,可知即便与具有图6所示的反射分光特性、作为一般的防反射膜的比较例2的后面的光学多层膜组合,也会过度截止530~570nm(530~580nm)的绿光。
[表1]
表1(之1)
表1(之2)
[表2]
表2(之1)
表2(之2)
表2(之3)
对如此得到的实施例1~2与比较例1~3进行比较,得到以下的结果。
首先,关于实施例1的前面的光学多层膜3a,由表1可知,其在530~570nm以及530~580nm的波长范围中的平均反射率分别为3.0%以及2.9%,均在2.5~5.5%的范围内。另外,关于实施例1的光学多层膜3a和3b,由表1可知,其在530~570nm以及530~580nm的波长范围中的平均反射率之和分别为3.6%以及3.4%,均在3.0~6.0%的范围内。另外,关于实施例1的前面和后面的光学多层膜3a和3b,可知各视觉反射率分别为2.4%和0.6%,前面的光学多层膜3a的视觉反射率在1.5%~5.0%的范围内。此外,关于实施例1的前面的光学多层膜3a,可知430~470nm的波长范围中的平均反射率为0.5%,630~670nm的波长范围中的平均反射率为0.6%,均为2.0%以下。另外,关于实施例1的前面和后面的光学多层膜3a和3b,可知其在430~470nm的波长范围中的平均反射率之和为1.0%,630~670nm的波长范围中的平均反射率之和为1.2%,均在2.0%以下的范围内。
接着,关于实施例2的前面的光学多层膜3a,由表1可知,其在530~570nm以及530~580nm的波长范围中的平均反射率分别为4.9%以及4.8%,均在2.5~5.5%的范围内。另外,关于实施例2的光学多层膜3a和3b,由表1可知,其在530~570nm以及530~580nm的波长范围中的平均反射率之和分别为5.5%以及5.3%,均在3.0~6.0%的范围内。另外,关于实施例2的前面和后面的光学多层膜3a和3b,可知各视觉反射率分别为4.6%和0.6%,前面的光学多层膜3a的视觉反射率在1.5%~5.0%的范围内。此外,关于实施例2的前面的光学多层膜3a,可知430~470nm的波长范围中的平均反射率为0.7%,630~670nm的波长范围中的平均反射率为1.1%,均为2.0%以下。另外,关于实施例2的前面和后面的光学多层膜3a和3b,可知其在430~470nm的波长范围中的平均反射率之和为1.2%,630~670nm的波长范围中的平均反射率之和为1.7%,均在2.0%以下的范围内。
接着,关于比较例1、2和3的前面和后面的光学多层膜,可知两面的光学多层膜的在530~570nm的波长范围中的平均反射率之和分别为1.2%、7.4%和9.4%,另外,两面的光学多层膜的在530~580nm的波长范围中的平均反射率之和分别为1.0%、7.2%以及9.1%,均不在3.0~6.0%的范围内。
接着,将实施例1~2和比较例1~3的眼镜透镜安装于镜框,作为眼镜透镜通过受试者实施佩戴测试,进行感官评价。该感官评价中,选择30~60岁左右的一般的人作为受试者,使其佩戴实施例1~2和比较例1~3的眼镜透镜,关于与不佩戴眼镜透镜的状态相比是否感到计算机的画面(特别是Excel文件的作业)更白,进行问卷调查。
与不佩戴眼镜透镜的状态相比,感受到下述效果即在微暗环境下鲜明地看到风景或物体、特别是红色,或白的计算机画面看起来更白的情况下,评价为〇。与不佩戴眼镜透镜的状态相比,未感受到效果、或者感到透镜表面的反射的厌烦或黑暗的情况下,评价为×。
此外,关于人工太阳(照明)灯、日光色LED(电灯泡)、日光色荧光灯的光源的色温度,使用分光放射亮度计,以通过和不通过实施例1、2、比较例1、2、3的透镜的情况进行测定,并进行比较。
将由问卷调查得到的感官评价结果和各光源的色温度的测定结果示于表3。
[表3]
实施例1和2中,上述3个各波长区域中的两面的光学多层膜的平均反射率之和在本发明范围内,可发现微暗环境下的物体、特别是物体的红色表观的鲜艳度和亮度的提高效果、以及白的计算机画面等白色表观的提高效果,评价为〇。
另外,关于各光源的色温度,通过实施例1和2的眼镜透镜进行测定的情况下,与不通过眼镜透镜所测定的色温度相比被较高地测定。
与此相对,比较例1中,530~570nm(530~580nm)中的平均反射率之和低于3.0~6.0%的限定范围,未得到效果,评价为×。色温度也测定为与无眼镜透镜时大致相等的值。
此外,比较例2和3中,色温度被较高地测定,但530~570nm(530~580nm)中的平均反射率之和高于3.0~6.0%的限定范围,未得到效果,评价为×。其原因可以举出:作为眼镜透镜进行佩戴时,由于反射率过高,因此在佩戴者的视野内眼镜透镜的反射让人感到厌烦,等等。
由以上结果可知,通过本实施方式的透镜观测光源的情况下,与不利用本实施方式的透镜的情况相比,优选所观测的光源的色温度上升1~3%。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可知,可以提供一种眼镜透镜,年长者在佩戴该眼镜透镜时,即使在微暗处也能够鲜亮地看见物体,特别是不丧失红色的鲜艳度使红色看起来鲜明,可以使白色、例如计算机的白色画面看起来更白,其结果,能够更舒适地进行计算机作业等注视白色的作业。
符号说明
1…眼镜透镜、2…塑料基材、3a、3b…光学多层膜、4…功能性薄膜、5…底涂层(功能性薄膜)、6…硬涂层(功能性薄膜)、7a、7b…第1层(低折射率层)、8a、8b…第2层(高折射率层)、9a、9b…第3层(低折射率层)、10a、10b…第4层(高折射率层)、11a、11b…第5层(低折射率层)、12…拒水拒油膜、30…真空蒸镀装置(蒸镀装置)、30a…成膜装置、31…第1成膜室、32…第2成膜室、33…第3成膜室、34…保持部件、35、35a…蒸镀源、35A…第1蒸镀源、35B…第2蒸镀源、36…光源装置、37…离子枪。
Claims (9)
1.一种眼镜透镜,其为在塑料透镜基材的两面具备多层膜的眼镜透镜,其特征在于,
在配设于所述塑料透镜基材的两面中的至少单侧面的所述多层膜中,至少530~570nm的波长范围中的反射率具有1个极大值,该反射率的极大值为2.0~6.0%,
配设于所述塑料透镜基材的两面的所述多层膜的在430~470nm的波长范围中的平均反射率之和为2.0%以下,
配设于所述塑料透镜基材的两面的所述多层膜的在630~670nm的波长范围中的平均反射率之和为2.0%以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眼镜透镜,其特征在于,配设于所述塑料透镜基材的两面中的至少单侧面的所述多层膜的在至少530~570nm的波长范围中的平均反射率为2.5~5.5%。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眼镜透镜,其特征在于,配设于所述塑料透镜基材的两面的所述多层膜的在至少530~570nm的波长范围中的平均反射率之和为3.0~6.0%。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眼镜透镜,其特征在于,在配设于所述塑料透镜基材的两面中的单侧面的所述多层膜中,其视觉反射率为1.5~5.0%。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眼镜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530~570nm的波长范围为530~580nm的波长范围。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眼镜透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层膜由高折射率材料和低折射率材料构成,
在构成所述多层膜的高折射率材料与低折射率材料之间,具备厚度为20nm以下的导电体膜或金属膜。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眼镜透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高折射率材料包含二氧化锆,
所述低折射率材料包含二氧化硅。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眼镜透镜,其中,所述多层膜为3层以上的多层膜。
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眼镜透镜,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塑料透镜基材与所述多层膜之间具备功能性薄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5-096956 | 2015-05-11 | ||
JP2015096956 | 2015-05-11 | ||
PCT/JP2016/063738 WO2016181932A1 (ja) | 2015-05-11 | 2016-05-09 | 眼鏡レンズ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533243A CN107533243A (zh) | 2018-01-02 |
CN107533243B true CN107533243B (zh) | 2020-02-28 |
Family
ID=572480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80026198.8A Active CN107533243B (zh) | 2015-05-11 | 2016-05-09 | 眼镜透镜 |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908436B2 (zh) |
EP (1) | EP3296800B1 (zh) |
JP (1) | JP6581653B2 (zh) |
KR (1) | KR101986931B1 (zh) |
CN (1) | CN107533243B (zh) |
CA (1) | CA2985168C (zh) |
WO (1) | WO2016181932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8031975A (ja) * | 2016-08-26 | 2018-03-01 | 東海光学株式会社 | 光学製品並びにプラスチック眼鏡レンズ及び眼鏡 |
JP2018141847A (ja) * | 2017-02-27 | 2018-09-13 | 東海光学株式会社 | プラスチック眼鏡レンズ及び眼鏡 |
JP2018159884A (ja) * | 2017-03-23 | 2018-10-11 | 三好興業株式会社 | 半透明レンズ、サングラス及び半透明レンズの製造方法 |
JP2019015764A (ja) * | 2017-07-03 | 2019-01-31 | 東海光学株式会社 | プラスチック光学製品並びにプラスチック眼鏡レンズ及び眼鏡 |
KR101960599B1 (ko) * | 2017-07-14 | 2019-03-20 | 유흥상 | 진공증착에 의한 무반사코팅층이 형성된 cctv 돔렌즈 및 그 제작방법 |
CN107505668A (zh) * | 2017-09-20 | 2017-12-22 | 马甲帅 | 一种色弱矫正光学滤波片 |
CN110140079B (zh) * | 2017-11-24 | 2021-02-26 | 豪雅镜片泰国有限公司 | 眼镜镜片及眼镜 |
CN108549162A (zh) * | 2018-06-28 | 2018-09-18 | 江苏万新光学有限公司 | 一种适用于驾驶的树脂镜片及其生产工艺 |
CN109143600A (zh) * | 2018-09-04 | 2019-01-04 | 长春理工大学光电信息学院 | 一种3d镜片及其制备方法 |
US11988902B2 (en) * | 2018-09-28 | 2024-05-21 | Hoya Lens Thailand Ltd. | Spectacle lens |
KR102059165B1 (ko) * | 2018-11-15 | 2019-12-24 | 주식회사 케미그라스 | 코팅방식 고대비렌즈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
EP3699648A1 (de) * | 2019-02-22 | 2020-08-26 | Carl Zeiss Vision International GmbH | Interferenzschichtsystem ohne trägersubstrat,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desselben und dessen verwendung |
JP7277268B2 (ja) * | 2019-06-06 | 2023-05-18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光学素子、光学機器、撮像装置および光学素子の製造方法 |
CN112086547A (zh) * | 2019-06-13 | 2020-12-15 | 光宝光电(常州)有限公司 | 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 |
KR102397332B1 (ko) * | 2019-11-19 | 2022-05-13 | 주식회사 알엠케이 | 렌즈모듈 및 상기 렌즈모듈을 포함하는 안경모듈 |
CN113253486A (zh) * | 2020-02-13 | 2021-08-13 | 亚立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抗眩光高对比的镜片组合 |
TWI750731B (zh) * | 2020-07-13 | 2021-12-21 | 林俊良 | 光吸收白鏡片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3248202A (ja) * | 2002-02-26 | 2003-09-05 | Miki:Kk | 黄変色覚補正用眼鏡 |
CN103026268A (zh) * | 2010-08-20 | 2013-04-03 | 东海光学株式会社 | 光学制品和眼镜塑料镜片 |
CN104115037A (zh) * | 2012-02-17 | 2014-10-22 | 株式会社尼康依视路 | 光学部件、眼镜透镜及其制造方法 |
WO2014208412A1 (ja) * | 2013-06-25 | 2014-12-31 | 株式会社ニコン・エシロール | 光学部品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949501A (ja) * | 1982-09-16 | 1984-03-22 | Toray Ind Inc | 反射防止膜を有する透明材料 |
CN1239924C (zh) * | 1997-05-16 | 2006-02-01 | Hoya株式会社 | 有抗反射膜的塑料光学器件和使抗反射膜厚度均一的机构 |
WO2001055752A1 (en) * | 2000-01-26 | 2001-08-02 | Sola International Holdings Limited | Anti-static, anti-reflection coating |
CN101512388B (zh) | 2006-08-30 | 2012-09-05 | 日本电气硝子株式会社 | 多层膜 |
JP5778109B2 (ja) | 2006-10-26 | 2015-09-16 | 株式会社ホプニック研究所 | プラスチック眼鏡レンズ |
WO2009133833A1 (ja) * | 2008-04-30 | 2009-11-05 | Hoya株式会社 | 光学素子及び反射防止膜 |
FR2968774B1 (fr) * | 2010-12-10 | 2013-02-08 | Essilor Int | Article d'optique comportant un revetement antireflet a faible reflexion dans le domaine ultraviolet et le domaine visible |
JP2013054275A (ja) | 2011-09-06 | 2013-03-21 | Nikon-Essilor Co Ltd | 染色レンズ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6186743B2 (ja) * | 2013-02-21 | 2017-08-30 |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 カラーフィルタ形成基板と表示装置、およびカラーフィルタ形成基板の作製方法 |
CN105723273B (zh) * | 2013-11-12 | 2018-11-06 | 株式会社尼康依视路 | 功能性染色眼镜透镜 |
US9335444B2 (en) | 2014-05-12 | 2016-05-10 | Corning Incorporated | Durable and scratch-resistant anti-reflective articles |
-
2016
- 2016-05-09 EP EP16792657.5A patent/EP3296800B1/en active Active
- 2016-05-09 CN CN201680026198.8A patent/CN107533243B/zh active Active
- 2016-05-09 WO PCT/JP2016/063738 patent/WO2016181932A1/ja unknown
- 2016-05-09 CA CA2985168A patent/CA2985168C/en active Active
- 2016-05-09 JP JP2017517930A patent/JP6581653B2/ja active Active
- 2016-05-09 KR KR1020177032315A patent/KR101986931B1/ko active Active
-
2017
- 2017-11-08 US US15/807,126 patent/US10908436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3248202A (ja) * | 2002-02-26 | 2003-09-05 | Miki:Kk | 黄変色覚補正用眼鏡 |
CN103026268A (zh) * | 2010-08-20 | 2013-04-03 | 东海光学株式会社 | 光学制品和眼镜塑料镜片 |
CN104115037A (zh) * | 2012-02-17 | 2014-10-22 | 株式会社尼康依视路 | 光学部件、眼镜透镜及其制造方法 |
WO2014208412A1 (ja) * | 2013-06-25 | 2014-12-31 | 株式会社ニコン・エシロール | 光学部品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180067339A1 (en) | 2018-03-08 |
JPWO2016181932A1 (ja) | 2018-02-22 |
CA2985168A1 (en) | 2016-11-17 |
WO2016181932A1 (ja) | 2016-11-17 |
KR20170135930A (ko) | 2017-12-08 |
EP3296800A1 (en) | 2018-03-21 |
CA2985168C (en) | 2020-09-01 |
US10908436B2 (en) | 2021-02-02 |
EP3296800B1 (en) | 2020-05-06 |
KR101986931B1 (ko) | 2019-06-07 |
JP6581653B2 (ja) | 2019-09-25 |
EP3296800A4 (en) | 2018-12-19 |
CN107533243A (zh) | 2018-01-0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533243B (zh) | 眼镜透镜 | |
JP5966011B2 (ja) | 眼鏡レンズ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
JP6073355B2 (ja) | 眼鏡レンズ、及び眼鏡レンズの製造方法 | |
JP5795675B2 (ja) | 眼鏡レンズ用光学部品、眼鏡レンズ用光学部品の製造方法 | |
EP2624044B1 (en) | Optical component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same | |
WO2014208412A1 (ja) | 光学部品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