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487082A - 液体容纳单元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 Google Patents
液体容纳单元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487082A CN107487082A CN201710407188.5A CN201710407188A CN107487082A CN 107487082 A CN107487082 A CN 107487082A CN 201710407188 A CN201710407188 A CN 201710407188A CN 107487082 A CN107487082 A CN 10748708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quid
- holding member
- plug
- main body
- accommodation uni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20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5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5
- 230000004308 accommodation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28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9000007921 spray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4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4
- 230000000717 retained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74
- 238000001704 evapo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7639 prin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8020 evap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348 incorpo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7772 electrod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667 flo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8204 material by func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985 plastic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323 axial length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70 constitu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43 dye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01 electroluminesce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744 fabr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888 f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245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3023 plastic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6255 plastic film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1 thin plate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06—Refilling of the cartridge
- B41J2/17509—Whilst mounted in the printe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13—Inner structur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2—Mounting within the printe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2—Mounting within the printer
- B41J2/17523—Ink connection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36—Protection of cartridges or parts thereof, e.g. tape
- B41J2/1754—Protection of cartridges or parts thereof, e.g. tape with means attached to the cartridge, e.g. protective cap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53—Outer structur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02—Framework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12—Guards, shields or dust exclude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 Containers And Packaging Bodies Having A Special Means To Remove Cont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液体容纳单元,其向液体喷射装置具备的液体喷射部供给液体,所述液体容纳单元具有:液体容纳部,其能够容纳所述液体;壳体,其配置有所述液体容纳部;注入口,其用于向所述液体容纳部注入所述液体;栓部件,其以开闭所述注入口的方式构成,包括:覆盖所述注入口的可弹性变形的栓主体、具有比栓主体高的刚性且保持所述栓主体的保持部件;轴部,其设置在所述壳体和所述栓部件的一方上,用于使所述栓部件转动;以及接合部,其设置在所述壳体和所述栓部件的另一方上,并与所述轴部接合。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体容纳单元以及液体喷射装置,该液体容纳单元容纳向液体喷射装置具备的液体喷射部供给的液体。
背景技术
例如,在日本专利特开2016-000504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液体喷射装置(液体消耗装置),其具有向纸张等目标喷射液体的液体喷射部。该液体喷射装置具备液体容纳单元,该液体容纳单元具有:容纳向液体喷射部供给的墨水(液体的一例)的罐(液体容纳部的一例);开闭罐的注入口的盖(栓部件的一例);以及开闭配置罐的空间的开口的罩。在罩的内侧,设置有在罩处于打开位置的状态下,保持用户取下的盖的保持部。在盖被保持在保持部上的状态下,由于盖位于从罩的打开位置向关闭位置的移动区域(移动路径)上,因此阻碍了罩向关闭位置的移动。因此,能够避免用户忘记用取下的盖关闭注入口的现象。
然而,在日本专利特开2016-000504号中记载的液体喷射装置中,由于是用户用手指抓住取下盖的结构,因此存在盖的墨水附着在手指上,用户的手容易被墨水污染的问题。另外,上述问题也是向液体喷射部供给的液体为墨水以外的液体容纳单元中大致共通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体容纳单元以及液体喷射装置,其能够降低用户对栓部件进行开闭操作时,栓部件的液体附着在手指等上的频度。
本发明所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体容纳单元为向液体喷射装置具备的液体喷射部供给液体的液体容纳单元,所述液体容纳单元具有:液体容纳部,其能够容纳所述液体;壳体,其配置有所述液体容纳部;注入口,其用于向所述液体容纳部注入所述液体;栓部件,其以开闭所述注入口的方式构成,包括:覆盖所述注入口的可弹性变形的栓主体、具有比栓主体高的刚性且保持所述栓主体的保持部件;轴部,其设置在所述壳体和所述栓部件的一方上,用于使所述栓部件转动;以及接合部,其设置在所述壳体和所述栓部件的另一方上,并与所述轴部接合。
根据该结构,当进行向液体容纳部注入液体的液体注入操作等时,用户对栓部件进行开闭操作时,能够降低栓主体的液体附着在用户的手指等上的频度。并且,由于是通过使栓部件以轴部为中心转动而开闭注入口的结构,因此当抓住保持部件的与轴部相反侧的端部对栓部件进行开闭操作时,能够根据杠杆原理减小栓部件的开闭操作所需的力。
在上述液体容纳单元中,优选所述栓部件包括:第一端、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端和第二端交叉的侧端,所述保持部件还具备设置在所述第一端上的、为了开闭所述注入口而被把持的把持部。
根据该结构,由于用户能够用手指把持着把持部对栓部件进行开闭操作,因此操作变得容易,且能够进一步降低其开闭操作时栓主体的液体附着在手指等上的频度。
在上述液体容纳单元中,优选所述栓主体配置在所述保持部件上所述把持部与所述第二端之间。
根据该结构,更容易避免当用户对栓部件进行开闭操作时,误将手指等触及栓主体的封闭注入口侧的部分,栓主体的液体附着在用户的手指等上的情况。
优选的是,所述液体容纳单元具备多个所述液体容纳部和多个所述栓部件,各栓部件与各液体容纳部对应设置,并且对应的每个所述液体容纳部具有一个所述栓主体。
根据该结构,由于是对与液体容纳部单独设置的栓部件进行开闭操作的结构,因此与多个栓主体一体设置的结构相比,在进行栓部件的开闭操作时,能够进一步降低栓主体的液体附着在用户的手指等上的频度。
在上述液体容纳单元中,优选所述保持部件具有在一个方向上较长的长条形状,并且构成为在沿所述保持部件的长度方向的方向上可移动地保持所述栓主体。
根据该结构,由于栓部件在保持部件的长度方向上保持栓主体的位置的自由度,因此当栓主体嵌入或抵接于注入口时,以相对于注入口被定位的方式与保持部件相对移动,能够切实封闭注入口。因此,能够降低注入口封闭错误的发生频度。例如,能够抑制注入口的封闭错误所造成的异物向液体容纳部内的混入或液体从液体容纳部的蒸发或挥发。
优选的是,上述液体容纳单元还具备包括凸部和凹部的定位引导部,所述凸部和所述凹部构成为:在所述栓部件封闭所述注入口的状态下,通过所述凸部插入到所述凹部中,而将所述栓部件相对于所述注入口进行定位引导,所述凸部和所述凹部中的一方设置在所述保持部件上,另一方设置在所述液体容纳部或所述壳体上。
根据该结构,在使栓部件从打开位置向关闭位置移动时,通过凸部插入到凹部中,能够对栓部件进行调心。因此,栓主体能够切实封闭注入口。从而能够抑制注入口的封闭错误所造成的异物向液体容纳部内的混入或液体从液体容纳部的蒸发或挥发。
优选的是,上述液体容纳单元还具备覆盖所述栓部件的罩,所述罩或所述壳体具有限制部,其通过在所述保持部件向打开所述注入口方向转动状态下与所述保持部件相接触,从而限制所述保持部件的转动范围。
根据该结构,由于限制了在栓部件的打开操作时的保持部件的转动范围,因此例如与不限制保持部件的转动范围而栓部件以大约转动了180度的倒下姿势配置在打开位置的结构相比,在进行栓部件的开闭操作时,栓主体的液体不易附着在用户的手指等上。因此,能够进一步降低栓主体的液体附着在用户的手指等上的频度。
优选的是,上述液体容纳单元还具备覆盖所述栓部件的罩,所述罩包括能够将所述栓部件向所述注入口按压的按压部。
根据该结构,通过在关闭罩时,按压部将栓部件向注入口按压,抑制了栓部件的上浮,能够防止液体的蒸发或挥发。
在上述液体容纳单元中,所述保持部件包括所述栓主体的至少一部分嵌入的通孔。优选的是,所述液体容纳单元具备覆盖所述通孔的与所述栓主体相反侧的开口的覆盖部件,所述覆盖部件与容纳在所述液体容纳部中的液体的颜色对应设置。
根据该结构,覆盖部件兼具了保持部件的通孔的遮挡物和颜色的显示。因此栓部件的外观较美观,并且用户在打开栓部件时能够观察覆盖部件而确认颜色,从而能够减少向液体容纳部注入错误颜色的液体的注入错误。
优选的是,在上述液体容纳单元中,所述保持部件包括:位于该保持部件的第一端侧且设置所述栓主体的第一部件;位于该保持部件的第二端侧的第二部件;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第二部件之间的转动部,所述栓部件构成为:在所述栓部件处于打开位置的状态下,为使所述第一部件相对于所述第二部件向所述栓主体靠近所述注入口的方向绕所述转动部转动的弯曲姿势,在所述栓部件处于关闭位置的状态下,为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配置成直线状的直线状姿势。
根据该结构,由于在栓部件处于关闭注入口的关闭位置的状态下,保持部件为直线状姿势,因此栓主体能够封闭注入口。并且,由于在栓部件处于打开注入口的打开位置的状态下,保持部件为弯曲姿势,且为栓主体朝向注入口的姿势,因此栓主体的液体不易附着在用户的手指等上。因此,能够进一步降低栓部件的开闭操作时,栓主体的液体附着在用户的手指等上的频度。
在上述液体容纳单元中,优选所述保持部件还具备施力部件,其使所述保持部件从所述直线状姿势向所述弯曲姿势弯曲的方向施力。
根据该结构,由于保持部件被向成为弯曲姿势的方向施力,因此在对栓部件进行打开操作时,即使不用调节用户所施加的力而使保持部件弯曲,保持部件也会成为弯曲姿势。因此,能够进一步降低栓部件的开闭操作时,栓主体的液体附着在用户的手指等上的频度。
优选的是,上述液体容纳单元还具备:罩,其构成为在覆盖所述栓部件的关闭状态和不覆盖所述栓部件的打开状态上进行开闭;以及姿势保持机构,其在所述罩关闭的状态下,通过与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中的至少一方进行接触,将所述保持部件保持为所述直线状姿势而使所述栓部件维持在所述关闭位置。
根据该结构,在关闭栓部件后,若关闭罩,则通过姿势保持部与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中的至少一方相接触,而使保持部件保持为直线状姿势。因此,即使保持部件被向成为弯曲姿势的方向施力,在关闭罩的状态下,也能够将栓部件保持在关闭位置。从而能够降低因栓主体通过施力部件的施力而向远离注入口的方向位移所产生的封闭错误的发生频度。因此,能够抑制因例如封闭错误所造成的异物向液体容纳部内的混入或液体从液体容纳部向外部的蒸发或挥发。
本公开的另一方式所涉及的液体容纳单元为向液体喷射装置具备的液体喷射部供给液体的液体容纳单元,所述液体容纳单元具有:液体容纳部,其能够容纳所述液体;壳体,其配置有所述液体容纳部;注入口,其用于向所述液体容纳部注入所述液体;栓部件,其以开闭所述注入口的方式构成,包括:覆盖所述注入口的可弹性变形的栓主体、具有比栓主体高的刚性且保持所述栓主体的保持部件;以及引导部,其设置在所述液体容纳部或所述壳体上,并且构成为可滑动地保持所述栓部件的所述保持部件。
根据该结构,由于是通过使栓部件滑动而开闭注入口的结构,因此栓主体不需要从注入口拔下,能够减小栓部件的开闭操作所需的力。
在上述液体容纳单元中,优选所述保持部件具有在一个方向上较长的长条形状,并且构成为在沿所述保持部件的长度方向的方向上可移动地保持所述栓主体。
根据该结构,由于栓部件相对于保持部件在其长度方向上保持栓主体的位置的自由度,因此栓主体能够更切实地封闭注入口。例如,能够抑制注入口的封闭错误所造成的异物向液体容纳部内的混入或液体从液体容纳部向外部的蒸发或挥发。
在上述液体容纳单元中,优选所述液体容纳部或所述壳体具备通过所述保持部件的接触而限制所述保持部件的滑动范围的限制部。
根据该结构,当使栓部件沿引导部移动时,能够避免栓部件从液体容纳部或壳体脱落的情况。因此,能够避免因栓部件发生脱落所造成的液体附着在脱落位置的情况。
在上述液体容纳单元中,所述保持部件包括所述栓主体的至少一部分嵌入的通孔。优选的是,所述液体容纳单元具备覆盖所述通孔的与所述栓主体相反侧的开口的覆盖部件,所述覆盖部件与容纳在所述液体容纳部中的液体的颜色对应设置。
根据该结构,覆盖部件兼具了保持部件的通孔的遮挡物和颜色的显示。因此栓部件的外观较美观,并且用户能够观察栓部件的覆盖部件并确认颜色,从而能够减少向液体容纳部注入错误颜色的液体的注入错误。
本公开的一方式所涉及的液体喷射装置具备:上述液体容纳单元;以及喷射从所述液体容纳单元的所述液体容纳部供给的液体的液体喷射部。
根据该结构,由于液体喷射装置具备上述液体容纳单元,因此能够取得与上述液体容纳单元相同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具备第一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射装置的复合机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在图1的复合机中,打开图像读取装置和液体容纳单元的盖子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打开图1的复合机的液体容纳单元的罩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拆下上壳体的状态下的图3的液体容纳单元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图4的液体容纳单元的液体容纳部的局部立体图。
图6是表示在图3的液体容纳单元中,安装了栓部件的壳体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图3的液体容纳单元的液体容纳部和栓部件的主要部分立体图。
图8是表示在图3的液体容纳单元中,封闭了注入口的状态下的栓部件的局部侧截面图。
图9是说明图3的液体容纳单元的栓部件的保持部件与栓主体的连接结构的立体图。
图10与图9相同,是说明液体容纳单元的栓部件的保持部件与栓主体的连接结构的立体图。
图11与图9以及图10相同,是说明液体容纳单元的栓部件的保持部件与栓主体的连接结构的立体图。
图12是说明保持部件与栓主体的其他闭栓结构的立体图。
图13是说明保持部件和栓主体的与图12不同的其他闭栓结构的立体图。
图14是表示图3的液体容纳单元具备的多个栓部件中,安装了覆盖部件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5是表示在图14的栓部件中,覆盖部件的安装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16是表示安装了与图14不同的覆盖部件的多个栓部件的立体图。
图17是表示与图15不同的覆盖部件的安装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18是表示将图3的液体容纳单元的栓部件限制在打开位置的结构的侧截面图。
图19是表示在不具有罩的变形例的液体容纳单元中,将栓部件限制在打开位置的结构的侧截面图。
图20是表示在第二实施方式的液体容纳单元中,安装了栓部件的壳体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21是表示图20的栓部件的俯视图。
图22是用图21的F22-F22线截断的截面图。
图23是用图20的F23-F23线截断的截面图。
图24是表示不具备定位引导部的变更例的液体容纳单元的侧截面图。
图25是表示具备覆盖部件的变更例的栓部件的侧截面图。
图26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液体容纳单元的侧截面示意图。
图27是表示具备施力部件的例子的栓部件的侧视示意图。
图28是表示液体容纳单元的其他结构的侧截面示意图。
图29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液体容纳单元的一部分的局部立体图。
图30是用图29的F30-F30线截断的截面图。
图31是用图29的F31-F31线截断的截面图。
图32是表示变更例的液体容纳单元的立体图。
图33是表示与图32不同的变更例的液体容纳单元的立体图。
图34是表示保持部件与栓主体的连接结构的变更例的侧截面图。
图35是表示与图33不同的变更例的液体容纳单元的侧截面示意图。
图36是表示与图35不同的变更例的液体容纳单元的侧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包含液体喷射装置(例如印刷装置)的复合机进行说明。并且,本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射装置由例如喷墨式打印机构成,该喷墨式打印机通过将由墨水等构成的液体向纸张等构成的介质喷射而进行印刷。并且,作为液体喷射装置,以串行打印机为例进行说明,所述串行打印机的印刷方式为使液体喷射部沿与介质的输送方向Y交叉的扫描方向X(以下,亦称为宽度方向X)移动而进行印刷。
如图1所示,复合机11具备喷射液体的液体喷射装置12和具有读取功能的图像读取装置13。液体喷射装置12具有长方体形状的箱体14,图像读取装置13配置在该箱体14的上侧。
在箱体14上,设置有操作面板部15。操作面板部15具有:包含例如电源按钮16a和操作按钮16b等的操作部16;以及由触摸面板式的液晶显示画面等构成的显示部17。
并且,在箱体14的前表面下部以下端为中心可开闭地设置的前面盖18的里侧,设置有介质容纳盒19和排出印刷的介质M的排出口20。从介质容纳盒19送来的介质M在里侧位置反转后沿规定的输送路径向输送方向Y输送。
如图1所示,在箱体14内,设置有向沿输送方向Y输送的介质M喷射液体的液体喷射部21。通过液体喷射部21在介质M的输送路径的中间位置向介质M喷射液体的液体喷射动作,进行例如印刷,并将印刷的介质M如图1中的双点划线所示从排出口20排出。被排出的介质M装载于图中未示出的滑动式的堆叠器(排出托盘)上,该堆叠器在开始印刷前从箱体14朝作为输送方向下游侧的前方伸出。在液体喷射装置12为串行打印机的本例中,液体喷射部21具备能够在与输送方向Y交叉的扫描方向X上往复移动的托架22。液体喷射部21具有图中未示出的喷嘴,该喷嘴能够向与介质M的输送路径相对的部分喷射液体。另外,在液体喷射装置12为行式打印机的例子中,液体喷射部21具有能够向与输送方向Y交叉的宽度方向X上的液体被喷射区域的整个区域同时喷射液体的长度的长条状。
如图1所示,液体喷射装置12具备向液体喷射部21供给液体的液体容纳单元30。在本例中,液体容纳单元30配置于箱体14的宽度方向X两端部中的一侧的端部。在箱体14的宽度方向X的两端部中的一侧(另一侧)的端部,配置有具有通信用连接部23a、23b的通信部23。即,液体容纳单元30配置在与通信部23在宽度方向X上构成相反侧的一侧的端部。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液体容纳单元30处于被构成箱体14(装置外装)的一部分的壳体部31侧面覆盖的状态,在液体容纳单元30的上侧具备覆盖壳体部31的上部开口的罩32。另外,该液体容纳单元30的详细内容见下述。
另外,图1所示的图像读取装置13具备:位于其上部的自由开闭的原稿盖13a和图像扫描仪(均省略了图示),该图像扫描仪能够从被关闭状态的原稿盖13a所覆盖玻璃板(省略图示)的下方读取原稿的图像,该原稿载置于由玻璃板形成的原稿台上。图像读取装置13能够相对于箱体14在图1所示的关闭位置和图2所示的打开位置进行开闭。例如,当以解除介质卡纸为目的等对液体喷射装置12的内部进行维护等时,使图像读取装置13从关闭位置向打开位置移动而将箱体14内变为露出状态。当向液体容纳单元30内补充液体等时,打开罩32进行操作。在本例的液体喷射装置12中,在罩32的打开位置与关闭位置之间的移动路径上,存在处于关闭位置的图像读取装置13,因此,罩32从图1所示的关闭位置向图2所示的打开位置的移动,将在图像读取装置13配置在打开位置的状态下进行。另外,在图2中,为了便于说明,当图像读取装置13配置在打开位置时,将配置在待机位置(参照图1)的液体喷射部21配置在其移动路径的中间的位置。并且,也可以废除罩32,则为图像读取装置13的一部分覆盖液体容纳单元30的上部开口的结构或液体容纳单元30的上部开口处于开放状态的结构。
如图2所示,当液体容纳单元30的罩32从关闭位置打开至例如90~170度的范围内的打开角度的打开位置时,继续向打开方向的移动则会受到限制。液体容纳单元30具备容纳液体的液体容纳部40。在壳体部31的内侧,设置有与液体喷射部21能够喷射的液体的种类(例如墨水的颜色种类)的数目相同数目的液体容纳部40。由于本例的液体喷射部21能够喷射多种液体,因此为了能够供给多种液体,在液体容纳单元30上配置有多个液体容纳部40。
并且,液体容纳单元30具备对液体容纳部40的注入口43(参照图5)进行开闭的栓部件50。在本例中,栓部件50单独设置在配置于壳体33的多个液体容纳部40上。用户单独对与想注入液体的液体容纳部40对应的栓部件50进行打开操作,从液体瓶(省略图示)向液体容纳部40注入液体。另外,液体容纳单元30并不局限于图1、图2所示的配置在箱体14的一部分上的结构,也可以是安装在箱体14的外壁(例如侧壁部)上的结构或通过箱体14和液体供给管连接的与箱体14分体的结构。总之,只要能够通过液体供给路径从液体容纳单元30向液体喷射部21供给液体,液体容纳单元30的配置位置既可以在箱体14的内部,也可以在箱体14的外部。
接着参照图3~图5对液体容纳单元的详细结构进行说明。图3表示将壳体部31从箱体14上拆下、且打开罩32的状态。如图3所示,液体容纳单元30具备配置液体容纳部40的壳体33。在壳体33内,配置有多个液体容纳部40。在与多个液体容纳部40中的每个对应的位置处,多个栓部件50可转动地支撑在壳体33的上表面部。即,各栓部件50与各液体容纳部40对应设置。
并且,如图3所示,壳体33具有有底筒状的下壳体34和筒状的上壳体35。并且,图4表示将上壳体35拆下的状态的液体容纳单元30,图5表示液体容纳部40的上部,图6表示上壳体35和栓部件50。
如图4所示,下壳体34具备划分多个液体容纳部40的配置区域的多个隔板36。多个液体容纳部40容纳在被隔板36沿宽度方向X划分的各自的配置区域中。通过将液体容纳部40的侧部40a的至少一部分例如图5所示的周边部40b嵌入隔板36的开口部36a,液体容纳部40在壳体33内且在前后、上下方向上被定位。
如图3、图4所示,作为本例的液体容纳部40,混合设置有不同的尺寸(容量)的液体容纳部。例如在第一液体喷射模式下,液体喷射装置12的液体喷射部21喷射从一个液体容纳部供给的液体(第一种液体),在第二液体喷射模式下,液体喷射部21喷射从多个液体容纳部40供给的液体(第二种液体)。因此,将容纳第一种液体的液体容纳部40设为相对较大的容量,将容纳第二种液体的液体容纳部40设为相对较小的容量。另外,在液体喷射动作为印刷动作的例子中,第一喷射模式相当于灰度(gray scale)印刷模式,第二喷射模式相当于彩色印刷模式。例如,容纳黑色墨水的液体容纳部40比其他多个液体容纳部40宽。
在图4所示的例子中,在将最大容量的液体容纳部40配置在排列方向(宽度方向X)的端部位置的同时,使最大容量的液体容纳部40的筒部42的位置沿宽度方向X偏向靠近其他液体容纳部40的配置位置,从而多个栓部件50沿宽度方向X大致等间隔配置。另外,多个液体容纳部40的尺寸(容量)可以全部相同也可以全部不同,在尺寸不同的情况下,也可以适当变更尺寸的组合。
并且,如图4所示,液体容纳部40具有例如与上部相比下部沿进深方向较长地延伸出的结构。因此,液体容纳单元30在避开了图像读取装置13等的配置区域的同时,还相对较多地确保了液体容纳部40的容量。如图4、图5所示,液体容纳部40具有容纳部主体41和从其上表面和侧面中的一侧的面(在同一图4、图5的例子中为上表面)向与该面交叉的方向突出的液体注入用的筒部42。如图5所示,液体容纳部40具备用于向液体容纳部40注入液体的注入口43。在图5的例子中,筒部42的顶端开口成为注入口43。并且液体容纳部40的前表面部至少一部分为能够从外侧目视确认液面的高度的透明部(省略图示)。另外,液体容纳部40的形状并不局限于容纳部主体41下部比上部长的形状,既可以是宽度方向的一部分与其他部分的高度不同的形状,也可以是长方体形状或其他的四角柱状、三棱柱状、椭圆柱状。
如图6所示,上壳体35具有四角筒状的筒状壳体35A和覆盖筒状壳体35A的上部开口的至少一部分的大致板状的盖部35B。多个栓部件50安装在壳体33(具体为上壳体35)的盖部35B的上表面上。具体而言,在壳体33的上表面的进深方向的里侧的端部,设置有多个轴部37。各轴部37在轴向的两侧被具有直径比轴部37大的部分的支撑部37a夹持的状态下,以沿液体容纳部40的宽度方向X水平延伸的状态架设。如图6所示,栓部件50具有对应每个液体容纳部的保持部件51和栓主体52。在图6所示的壳体33的上表面部上,形成有能够插入栓主体52的宽度的凹部33a。另外,在将上壳体35安装于配置了多个液体容纳部40的下壳体34的状态下,液体容纳部40的筒部42贯穿向凹部33a的底部开口的图中未示出的圆孔并向上方突出。
并且,如图6所示,在壳体33的前表面部上,设置有具有多个液体容纳部40的整个宽度和规定高度的窗部33b。壳体部31在与窗部33b相对的部分上具有透明窗部(省略图示)。因此,用户能够通过壳体部31的透明窗部和窗部33b目视确认液体容纳部40内的液面的高度(液位)。并且,如图6所示,在壳体33的进深方向的里侧的端部,突出设置有与罩32连接的一对铰链部38。
如图6、图7所示,栓部件50具有覆盖注入口43(参照图5)的能够弹性变形的上述栓主体52和保持栓主体52的保持部件51。保持部件51具有在一个方向上较长的长条形状。如图7所示,保持部件51包括第一端(一端)511、第二端(另一端)512、与第一端(一端)511和第二端(另一端)512交叉的侧端513。即,侧端513与第一端511和第二端512交叉,且在第一端511和第二端512之间延伸。在同一图6、图7的例子中,保持部件71形成在一个方向上较长的大致矩形的板状,并且具有沿短边方向延伸的、作为顶端的第一端511和作为基端的第二端512。保持部件51还具有两个侧端513,其为与第一端511的端面(顶端面)和第二端512的端面(基端面)这两者交叉且沿保持部件51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端面。
如图7所示,在保持部件51的第一端511上,设置有被用户把持的把持部53。把持部53从保持部件51的第二端512朝第一端511的方向(前方向)且从保持部件51的栓主体52侧的面(背面)朝其相反侧的面(表面)的方向(同一图7中为上方向),从表面突出延伸。图7所示的把持部53作为一例,在侧截面视图中呈L字状延伸。并且,在保持部件51的第二端512上,设置有能够与轴部37接合的接合部54。接合部54的宽度比轴部37的轴长度稍微短一些。并且,接合部54具有环的一部分被截断时其截面呈C字状,当将接合部54的开口抵靠于轴部37而压入时,接合部54与轴部37接合。
如图7所示,在与轴部37接合的状态下,接合部54的轴向的两侧被一对支撑部37a夹持,从而限制栓部件50朝宽度方向X的位置偏移。因此,当将栓部件50从打开位置移动到关闭位置时,栓主体52相对于筒部42在宽度方向X上被定位。另外,在图7中,为了便于说明,虽然在支撑部37a与接合部54之间存在间隙,但实际上间隙相当小,通过在两者之间设置从两者中的至少一方向轴向突出的图中未示出的轴偏移防止部,从而限制栓部件50向宽度方向X的位置偏移。在这一点上,其他实施方式也相同。
如图7所示,在保持部件51上,栓主体52配置在第一端的把持部53与第二端的接合部54之间的位置。由于用户能够用手指抓住位于比栓主体52更靠保持部件51的第一端的把持部53,从而对栓部件50进行开闭操作,因此栓主体52的液体不易附着在手指上。另外,栓部件50被配置为:保持部件51的长度方向与设置液体容纳部40的注入口43(筒部42)的面的长度方向(进深方向)一致。
图6、图7所示的保持部件51比栓主体52刚性高。保持部件51由非挠性部件构成,栓主体52由挠性部件构成。作为非挠性部件的材料,可例举出塑料、金属等。并且,作为挠性部件的材料,可例举出橡胶、弹性体等。另外,轴部37、壳体33以及液体容纳部40由非挠性部件构成。液体容纳部40的材料优选与容纳的液体(例如墨水)的特性的相配或者能够发挥作为液体容纳部40所要求的功能的材料。并且,保持部件51、轴部37以及壳体33的材料既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在图7所示的栓主体52相对于保持部件51的连接中,能够使用各种连接结构,但在本例中,采用了考虑组装容易性的连接机构60。如图7、图8以及图9所示,保持部件51在栓主体52的连接位置具有通孔51a。在本例中,在通孔51a中,嵌入有栓主体52的至少一部分。栓主体52具有:有底圆筒状的栓部61;向栓部61的径向两侧突出的一对突部62(插销部);以及从与栓部61的开口相反侧的部分向轴线方向(同一图7~9中为上方向)突出的嵌入部63。嵌入部63在顶端部包含圆锥台状的止拔部63a。
如图7~图9所示,在保持部件51的背面的通孔51a的周围,设置有能够插进(插入)一对突部62的一对槽部64(插销槽部)。一对槽部64具备槽通路,其沿与通孔51a同心的圆弧状延伸,并且具有开口的一端和闭塞的另一端。连接机构60具有,当一对突部62插入至一对槽部64的最里侧时将两者进行锁定的图中未示出的锁定部。
接着参照图9~图11对栓主体52相对于保持部件51连接的安装方法进行说明。首先,如图9所示,在将一对突部62相对于一对槽部64在轴旋转方向上错开的状态下,将栓主体52的嵌入部63嵌入保持部件51的通孔51a。其结果是,如图10所示,栓主体在通过止拔部63a阻止从通孔51a拔出的状态下,且在嵌入部63的基部与通孔51a宽松配合的状态下,栓主体52暂时与保持部件51连接。接着,使栓主体52逆时针方向轴向旋转,使一对突部62插入一对槽部64。并且,如图11所示,当一对突部62插入至一对槽部64的终端时,两者彼此锁定。这样一来,如图8、图11所示,栓主体52通过插销和插销槽的锁定相对于保持部件51被固定。
如图8所示,通过栓部61外嵌于筒部42,栓主体52将注入口43封闭为液密状态。栓部61在顶端部具备引导面61a,其具有与顶端侧扩张开的圆锥台的周面相同的内周面形状。因此,即使栓主体52相对于筒部42的彼此的轴线稍微错开,通过与筒部42抵靠的引导面61a沿筒部42被引导,从而使向彼此的轴线偏移变小的方向移动。通过该移动而被定位的栓部61嵌入筒部42,封闭注入口43。另外,栓主体52将筒部42闭栓的闭栓结构并不局限于外嵌,还能够变更为其他合适的闭栓结构。
例如,能够采用图12、图13所示的闭栓结构。图12所示的栓主体52为与筒部42抵接的类型。栓主体52由挠性部件形成,具有与筒部42的注入口43抵接的部分膨出成半球面状的栓部52a。如图12所示,通过半球面状的栓部52a与筒部42的开口端抵接,注入口43被封闭为液密状态。
并且,图13所示的栓主体52为内嵌于筒部42的类型。栓主体52由挠性部件形成,具有圆筒状或圆柱状的栓部52a。栓部52a内嵌入筒部42,注入口43被封闭为液密状态。另外,在图12、图13所示的栓部件50的例子中,栓主体52通过与图8~图11相同的连接机构60相对于保持部件51连接。即,栓主体52通过一对突部62(插销)和一对槽部64(插销槽)的锁定相对于保持部件51固定。另外,在图8~图13所示的连接机构60中,也可以替换为嵌入部63,作为没有止拔部63a的轴部。
在图8~图13所示的例子中,栓主体52的一部分(嵌入部63等)从保持部件51的表面的通孔51a的开口露出。因此,如图14~图17所示,优选采用隐藏通孔51a内的露出的结构的构成。
在图14所示的例子中,保持部件51的与通孔51a的栓主体52侧相反侧的开口(以下,称为“表面侧的开口”)被覆盖部件65覆盖。覆盖部件65与容纳在液体容纳部40中的液体的种类,在本例中为液体的颜色对应设置。换言之,覆盖部件65以与容纳在液体容纳部40中的液体的种类,在本例中为液体的颜色对应并以表示液体的颜色的方式而形成。即,与通孔51a相对的覆盖部件65的面的相反侧的面(表面)的至少一部分表示液体容纳部40中所容纳的液体的种类,在本例中为液体的颜色,所述液体容纳部40被设置有覆盖部件65的栓部件50闭栓。在此,“表示颜色”是指,既可以是覆盖部件65的一部分或者全部呈现其液体的颜色,也可以在覆盖部件65上记载表示颜色的信息(例如,颜色名称或编号(型号)等),还可以同时采用呈现其液体的颜色和记载表示颜色的信息。
在图15所示的例子中,覆盖部件65由能够从通孔51a的表面侧的开口嵌入的形状(例如,圆板状或有底圆筒状)的盖66而形成。盖66例如呈现为与容纳在对应的液体容纳部40中的液体的颜色相同的颜色。并且,通过盖66从通孔51a的表面侧的开口嵌入,从而其开口被盖66覆盖。因此,如图14所示,即使排列多个栓部件50,用户也能够从盖66所表示的颜色,即呈现的颜色和表示的颜色的信息的记载中的至少一方来识别液体的颜色,从而不易弄错注入液体容纳部40的液体的种类(颜色)。
图16所示的覆盖部件65由覆盖通孔51a的表面侧的开口的标签67构成。在标签67上,表示有容纳在液体容纳部40中的液体的种类,在本例中为液体的颜色,所述液体容纳部40被粘贴有标签67的栓部件50闭栓。
如图17所示,标签67以在保持部件51的表面覆盖通孔51a的表面侧的开口的状态被粘贴。因此,如图16所示,即使排列多个栓部件50,用户也能够从粘贴在栓部件50上的标签67所表示的颜色,即呈现的颜色和表示的颜色的信息的记载中的至少一方来识别液体的颜色,从而不易弄错注入液体容纳部40的液体的种类(颜色)。
并且,如图18所示,优选限制栓部件50的转动范围。在图18所示的例子中,通过栓部件50与打开位置的罩32相接触,从而限制栓部件50的转动范围。在罩32的内侧,设置有限制部39,在罩32处于打开位置的状态下,当使栓部件50移动到打开位置时,通过保持部件51的接触而限制保持部件51的转动范围。罩32具有:从与铰链部38的连接部朝向转动半径方向外侧、距离连接部较近的部分厚度较薄的部分32a;以及距离连接部较远的部分厚度较厚的部分32b。位于较薄部分32a与较厚部分32b的边界的弯曲部的罩32的内侧作为限制部39而发挥功能。罩32通过例如在打开位置与箱体14的限制部14a相接触,从而其转动范围被限制,并保持规定的打开角度。在罩32处于该打开位置的状态下,当对栓部件50进行打开操作时,通过保持部件51与限制部39相接触,从而栓部件50继续向打开方向的移动被限制,并保持在打开位置。
以栓部件50的关闭位置为基准(0度)的打开位置的打开角度被设定为以下范围内的角度:栓部件50不会因自重而从打开位置倒向关闭位置的最小角度以上,并且用户为了关闭位于打开位置的栓部件50而用手指勾住把持部53的顶端部从而能够确保所需的间隙(例如,5mm以上)的最大角度以下的范围内的规定角度。栓部件50的打开角度优选例如95~170度的范围内的规定角度。特别是,为了更切实地避免处于打开位置的栓部件50因其自重倒向关闭位置的方向的情况,更优选打开角度为100度以上。并且,栓部件50的打开角度越大,在对栓部件50进行关闭操作时,置于处于打开位置的栓部件50的把持部53上的手指越容易触及栓主体52的底部。在这一点上,优选栓部件50的打开角度为150度以下。因此,栓部件50的打开角度优选在100~150度的范围内的规定角度。另外,在图18的例子中,虽然把持部53与限制部39相接触,但也可以使保持部件51的其他部分与限制部39相接触。另外,在与栓部件50的位置关系上,也可以适当变更罩32的限制部39的位置。
并且,也能够如图19所示实施没有罩32的结构。如同一图19所示,在壳体33上,设置有限制部33c,当栓部件50被打开操作时,通过保持部件51的接触而限制保持部件51的转动范围。栓部件50的打开角度例如优选95~170度的范围,更优选100~150度的范围。此外,如同一图19所示,栓部件50也可以具有突起部,该突起部相对于保持部件51朝与保持部53相反的方向延伸,该突起部也可以形成为能够被用户把持的把持部153。在本例中,把持部53和把持部153在保持部件51的顶端形成分叉的形状。只要是能够被用户把持的结构,把持部可以设置在保持部件51的任意位置。另外,在具备罩32的结构中,可以通过保持部件51与限制部33c相接触而限制栓部件50的转动范围。
接着对液体容纳单元30和液体喷射装置20的作用进行说明。
在液体喷射装置12中,从介质容纳盒19输送的介质M沿输送方向Y输送,通过液体喷射部21向其输送途中的介质M喷射液体,从而向介质M印刷例如图像等。液体喷射装置12的图中未示出的控制部通过管理的每个液体容纳部40的上次的液量减去消耗的液量,从而对每个液体容纳部40的现在的液量进行管理。若有液量低于下限(例如即将用尽)的阈值的液体容纳部40,则显示部17显示该情况,通知用户注入液体的要求。用户则进行向显示部17的显示内容所指定的液体容纳部40注入液体的液体注入操作。
在向液体容纳部40注入液体的情况下,用户首先打开图像读取装置13,接着打开罩32,露出每个液体容纳部40的多个栓部件50。在栓部件50的保持部件51的覆盖部件65与液体颜色对应设置的例子中(图14~图17),能够从例如覆盖部件65所显示的颜色、也就是呈现出与液体的颜色相同的颜色和表示的颜色的信息的记载中的至少一方,确定与应注入液体的液体容纳部40所对应的栓部件50。因此,用户从多个栓部件50中选择合适的栓部件50进行打开操作。这时,由于用户能够用手指抓着把持部53并对栓部件50进行打开操作,因此,不但容易进行打开操作,而且由于把持部53与栓主体52相比位于保持部件51的靠近第一端(靠顶端)且错开的位置,因此栓主体52的液体不易附着在抓住把持部53的手指上。并且,使合适的栓部件50移动到注入口43打开的打开位置的用户,能够从注入口43向适当的待注入的液体容纳部40注入液体。
在注入该液体之中,用户从液体容纳单元30的外侧目视确认液体容纳部40内的液面的高度(液位),例如注入液体直至液体到达上限位置。当完成注入液体时,对栓部件50进行关闭操作。这时,在注入液体之中,处于打开位置的栓部件50与限制部39或33c相接触,且栓部件50的继续移动受到限制而保持在规定的打开角度(例如90~170度的范围内的规定角度),优选保持在95~150度的范围内的规定的打开角度(参照图18、图19)。因此,当关闭保持在该打开角度的栓部件50时,置于把持部53上的手指不易触及栓主体52的底部,当关闭栓部件50时,栓主体52的液体也不易附着在手指等上。并且,由于栓部件50的保持部件51处于以规定的打开角度斜立的状态,因此,与处于以大约180度的打开角度倒下的姿势的情况相比,容易避免用户误将手置于栓部件50上而使栓部件50破损的情况。特别是在栓部件50与罩32的内侧的限制部39相接触而其转动范围被限制的结构中,容易将打开角度设定在更优选的100~150度的范围内,栓主体52的液体更加不易附着在手指上等,并且能够进一步降低栓部件50破损的频度。
并且,由于保持部件51比能够弹性变形的栓主体52的的刚性高,且对栓部件50进行打开操作时保持部件51不易弯曲,因此,栓主体52的液体不易附着在手指等上。例如,在保持部件的刚性为能够弹性变形的栓主体的刚性同等以下的刚性的情况下,当对栓部件50进行开闭操作时,保持部件51弯曲且栓主体52摇动时,栓主体52的液体容易附着在用户的手指等上。然而,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比栓主体52刚性高的保持部件51在栓部件50的开闭操作时不易弯曲,且栓主体52不易摇动,因此,不但栓主体52的液体不易附着在手指等上,而且容易将栓主体52相对于注入口43进行定位。并且,栓主体52在与筒部42对应的顶端部上具有引导面61a(参照图8),在栓主体52具有这种结构的情况下,即使栓主体52相对于筒部42稍微错开,也能够牢固地进行闭栓。这时,由于栓主体52由能够弹性变形的部件构成,因此能够用栓主体52牢固地封闭注入口43。
再者,由于栓部件50被设置为通过轴部37与接合部54的接合而相对于壳体33或液体容纳部40可转动,因此当抓住保持部件51的顶端(例如把持部53)而对栓部件50进行开闭操作时,利用杠杆原理可减小栓部件50的开闭操作所需的力。因此,能够以较小的力容易地对栓部件50进行开闭操作。
另外,在图7~图13所示的栓部件50中,在保持部件51与栓主体52的连接中采用了使一对突部62(插销部)与一对槽部64(插销槽部)接合的连接机构60。因此,在制造工厂,当将栓主体52向保持部件51安装时,将栓主体52的嵌入部63嵌入保持部件51的通孔51a之后,若使栓主体52轴旋转,则一对凸部62在插入一对槽部64的状态下被锁定。其结果是,能够比较简单地连接由刚性不同的不同材质的部件构成的保持部件51与栓主体52。从而能够比较简单地制造栓部件50。
根据该第一实施方式,能够取得以下所示的效果:
(1)向液体喷射装置12具备的液体喷射部21供给液体的液体容纳单元30具备:容纳液体的容纳部40;配置液体容纳部40的壳体33;用于向液体容纳部40注入液体的注入口43;以及开闭注入口43的栓部件50。栓部件50包括:覆盖注入口43的可弹性变形的栓主体52;以及刚性比栓主体52高、保持栓主体52的保持部件51。因此,在进行向液体容纳部40注入液体的液体注入等操作时,用户对栓部件50进行开闭操作时,能够降低栓主体52的液体附着在用户的手指等上的频度。
(2)保持部件51包括第一端511、第二端512以及与第一端511和第二端512交叉的侧端513,在第一端511上,设置有用于开闭注入口43的把持部53。因此,由于用户能够用手指把持着把持部53并对栓部件50进行开闭操作,因此栓部件50的开闭操作变得容易,且能够进一步降低其开闭时栓主体52的液体附着在手指等上的频度。
(3)栓主体52配置在保持部件51上的把持部53与第二端512之间。因此,当用户对栓部件50进行开闭操作时,更容易避免误将手指等触及栓主体52的封闭注入口43侧的部分,栓主体52的液体附着在用户的手指等上的情况。
(4)液体容纳单元30具备分别与多个液体容纳部40对应的多个栓部件50。多个栓部件50具有对应于每个液体容纳部40的一个栓主体52。由于为对每个液体容纳部40单独对栓部件50进行开闭操作的结构,因此,与多个栓主体一体设置的结构相比,在进行栓部件50的开闭操作时,不但能够进一步降低栓主体52的液体附着在用户的手指等上的频度,而且能够抑制液体从注入液体的液体容纳部40以外的液体容纳部40蒸发或挥发。
(5)液体容纳单元30包括用于使栓部件50转动的轴部37和与轴部37接合的接合部54。轴部37与接合部54中的一方设置在壳体33上,另一方设置在栓部件50上。因此,当抓住保持部件51的顶端对栓部件50进行开闭操作时,能够通过杠杆原理减小栓部件50的开闭操作所需的力。
(6)罩32或壳体33具有限制部39或33c,在保持部件51以向打开注入口43的方向转动的状态下,保持部件51与罩32或壳体33进行接触,从而限制保持部件51的转动范围。根据该结构,例如,与不限制保持部件51的转动范围、栓部件50在大约转动了180度而倒下的姿势下配置在打开位置的结构相比,在进行栓部件50的开闭操作时,栓主体52的液体不易附着在用户的手指等上。因此,能够进一步降低栓主体52的液体附着在用户的手指等上的频度。并且,栓部件50的开闭操作量相对较少即可,且容易进行注入液体的操作。再者,若栓部件构成为在打开位置倒下的姿势,则担心用户误将手置于栓部件上而破环栓部件。然而,由于本例的栓部件50保持为在打开位置倾斜抬起的姿势(例如,打开角度95~170度的范围内的姿势),因此,用户误将手置于栓部件50上的担心较少。因此,能够降低用户误破坏栓部件50的情况。
(7)在保持部件51上,覆盖部件65在覆盖通孔51a的表面侧的开口的同时,还与容纳在液体容纳部40中的液体的颜色对应设置。因此,由于覆盖部件65兼具保持部件51的通孔51a的遮挡物和颜色的显示,因此栓部件50的外观较美观,并且用户能够通过观察覆盖部件65而确认液体的颜色,从而能够减少向液体容纳部40内注入错误颜色的液体的错误。
(8)液体喷射装置12具备液体容纳单元30和喷射从液体容纳单元30内的液体容纳部40供给的液体的液体喷射部21。并且,根据该液体喷射装置12,在因液体喷射部21消耗了液体,而需要向液体容纳部40注入液体的情况下,同样能够取得液体容纳单元30所具有的各种效果。
(第二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附图对液体容纳单元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关于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标号并且省略其说明,以下,关于第二实施方式,将以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结构为中心进行说明。
如图20所示,液体容纳单元30具备包括凸部71和凹部72的定位引导部70,该凸部71和凹部72在液体容纳单元30被栓部件50封闭注入口43(参照图22)的状态下通过凸部71插入到凹部72中将栓部件50相对于注入口43进行定位引导。能够将凸部71和凹部72中的一方设置在保持部件51上,另一方设置在液体容纳部40或壳体33上。在图20~图23所示的例子中,将凸部71设置在保持部件51上,将凹部72设置在壳体33上。具体而言,如图20所示,在保持部件51上的、与壳体33相对的面上设置凸部71,在壳体33的上表面上设置凹部72,当栓部件50配置在关闭位置时,凸部71能够插入凹部72。另外,如图20、图21所示,栓部件50的保持部件51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在一个方向上较长的长条的形状。
如图22所示,凸部71具有锥状的引导面71a,该引导面71a在保持部件51的长度方向上的宽度越往顶端侧越窄。因此,在关闭栓部件50时,在凸部71插入到凹部72的过程中,栓部件50在其长度方向上被定位引导。并且,如图23所示,凸部71具有锥状的引导面71b,该引导面71b的宽度方向X上的宽度越往顶端侧越窄。因此,在关闭栓部件50时,在凸部71插入到凹部72的过程中,栓部件50在宽度方向X上被定位引导。因此,在对栓部件50进行关闭操作时,保持于保持部件51上的栓主体52相对于液体容纳部40的筒部42被定位,能够将栓主体52更切实地嵌入筒部42中。另外,也可以取代凸部71,凹部72在其内壁面上具有锥状的引导面。并且,定位引导部70只要具备将保持部件51沿长度方向引导的引导面和沿宽度方向X引导的引导面中的至少一方即可,例如可以只具备一方的引导面。
然而,虽然栓主体通过上述定位引导部70栓主体52被定位引导,但是在保持部件51的安装位置或者栓主体52相对于保持部件51的安装位置发生偏移的情况下,即使通过定位引导部70进行定位引导,栓主体52相对于注入口43的位置也有可能发生偏移。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栓部件50中,相对于保持部件51,栓主体52在沿其长度方向的方向上被可移动地保持。
如图21、图22所示,栓主体52具有封闭注入口43的部分和从相反侧的部分突出的轴部55。轴部55具有向宽度方向X的两侧突出的一对引导轴55a(参照图21)。保持部件51具有:在插通有轴部55的状态下,能够将轴部55沿保持部件51的长度方向进行引导的矩形的引导孔51c(通孔);以及在引导孔51c的宽度方向X的两侧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一对凹部51d。并且,栓主体在轴部55插通于引导孔51c,且一对引导轴55a置于一对凹部51的底面上的状态下,栓主体52被进行安装。因此,由于轴部55沿引导孔51c在其长度方向上可移动,因此栓主体52相对于保持部件51在其长度方向上保持位置的自由度。另外,在本例中,引导孔51c的宽度比轴部55的外径稍微大一些,栓主体52能够相对于保持部件51在宽度方向X上移动。因此,栓主体52相对于保持部件51在宽度方向X上也保持位置的自由度。
在对栓部件50进行关闭操作时,通过凸部71插入到凹部72中,从而保持部件51在其长度方向及宽度方向X上被定位。这时,由于即使栓主体52相对于筒部42最大限度地发生偏移,栓主体52的引导面61a也会抵靠在筒部42上,因此,随着栓主体52向闭栓方向移动,相对于筒部42,栓主体52在保持部件51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X上被定位引导的状态下外嵌于筒部42。
这样一来,在对栓部件50进行关闭操作时,通过凸部71插入凹部72中,能够将栓部件50在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X的至少一方上进行调心。并且,由于相对于保持部件51可移动地设置的栓主体52相对于注入口43保持位置的自由度,因此,能够更加切实地封闭注入口43。即,在进行栓部件50关闭注入口43的栓部件50的关闭操作时,通过凸部71插入到凹部72中,从而栓部件50相对于注入口43被定位引导。因此,能够抑制因注入口43的封闭错误所造成的液体容纳部40内的异物混入或液体从液体容纳部40向外部的蒸发或挥发。
另外,也可以是图24所示的没有定位引导部70的结构。即使是这种结构,栓主体52也相对于保持部件51沿引导孔51c可相对移动地设置,栓主体52在保持部件51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X的至少一方上保持位置的自由度。因此,栓主体52通过引导面61a与筒部42的接合而相对于保持部件51相对移动,同时被定位引导,更切实地封闭注入口43。
另外,如图25所示,也可以用覆盖部件65覆盖保持部件51的引导孔51c。在同一图25的例子中,将作为覆盖部件65的一例的盖66嵌入引导孔51c中。通过轴部55与盖66的内壁面65a抵接,能够在确保盖66的嵌入量的同时限制栓主体52的移动范围。在本例中,在嵌入引导孔51c的盖66的内壁面65a所限定的栓主体52的可移动范围与无盖66的图21~图24相同。另外,代替盖66,作为覆盖部件65,也可以向保持部件51粘贴图16、图17所示的标签67。
根据该第二实施方式,除了可以取得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所述(1)~(8)的效果相同的效果以外,还能够取得以下所示的效果:
(9)保持部件具有在一个方向上较长的长条形状,在沿保持部件51的长度方向的方向上可移动地保持栓主体52。因此,由于栓部件50相对于保持部件51在其长度方向上具有栓主体52的位置的自由度,因此,当栓主体52嵌入或抵接于注入口43时,以相对于注入口被定位引导的方式与保持部件51相对移动,并切实地密封注入口43。因此,能够降低注入口43封闭错误的发生频度。例如,能够抑制注入口43的封闭错误所造成的异物向液体容纳部40的混入以及液体从液体容纳部40向外部的蒸发或挥发。
(10)液体容纳单元30具备包括凸部71和凹部72的定位引导部70,在栓部件50封闭注入口43的状态下,该凸部71和凹部72通过凸部71插入到凹部72中,而将栓部件50相对于注入口43进行定位引导。凸部71和凹部72中的一方设置在保持部件51上,另一方设置在液体容纳部40或壳体33上。因此,当将栓部件50从打开位置向关闭位置移动时,通过凸部71插入到凹部72中而能够对栓部件52进行调心。因此,栓主体52切实地封闭注入口43。从而能够抑制注入口43的封闭错误所造成的异物向液体容纳部40的混入或者液体从液体容纳部的蒸发或挥发。
(第三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附图对液体容纳单元的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以下,关于第三实施方式,将以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结构为中心进行说明。
如图26所示,栓部件50的保持部件51构成为可弯曲。具体而言,保持部件51包括:位于第一端侧(顶端侧)且设置栓主体52的第一部件81;位于比第一部件81靠第二端侧(基端侧)的第二部件82;以及设置在第一部件81与第二部件82之间且使第一部件81相对于第二部件82转动的转动部83。
如图26所示,在栓部件50位于打开位置的状态下,转动部83将第一部件81相对于第二部件82向栓主体52靠近注入口43的方向转动规定角度,将保持部件51设为同一图26中实线所示的弯曲姿势。栓部件50的处于打开位置的状态是指:栓部件50打开注入口43的状态。并且,在栓部件50处于关闭位置的状态下,转动部83将第一部件81和第二部件82配置成直线状,并将保持部件51设置成同一图26中的用双点划线表示的直线状姿势。栓部件50处于关闭位置的状态是指:栓部件50封闭注入口43的状态。如图26所示,相对于第二部件82的用单点划线表示的轴线,第一部件81向靠近注入口43的方向弯曲角度θ时,继续的转动(弯曲)被图中未示出的限制部限制。并且,从同一图26中用双点划线表示的直线状姿势的状态向第一部件81相对于第二部件82向远离注入口43的方向进行的继续的转动(弯曲)被图中未示出的限制部限制。因此,第一部件81能够在相对于第二部件82,在同一图26中用双点划线表示的直线状姿势与同一图26中用实线表示的弯曲姿势之间的角度范围内弯曲。另外,在保持部件51处于图26中用实线表示的打开位置的状态下,第二部件82通过与设置在罩32或壳体33上的限制部相接触,从而保持为同一图26所示的规定的打开角度的倾斜姿势。
当栓部件50位于关闭位置时,第一部件81和第二部件82形成图26中用双点划线表示的直线状姿势,栓主体52封闭注入口43。在用户用手指抓住保持部件51的第一端(顶端)使栓部件50从关闭位置向打开位置移动的过程中,通过从手指施加的力,第一部件81相对于第二部件82转动(弯曲),保持部件51从直线状姿势变化为弯曲姿势。由于在该弯曲姿势下栓主体52倾斜向下,因此,栓主体52的液体不易附着在用户的手指等上。
并且,如图27所示的例子,优选在保持部件51上设置施力部件84,其将第一部件81相对于第二部件82朝使保持部件51从直线状姿势向弯曲姿势弯曲的方向施力。根据该结构,当用户对栓部件50进行打开操作时,即使不调节为了使保持部件51从直线状姿势向弯曲姿势弯曲而施加的力,保持部件51也会通过施力部件84的施力而自行从直线状姿势变化为弯曲姿势。其结果是,当对栓部件50进行开闭操作时,栓主体52的液体更加不易附着在手指等上。另外,作为施力部件84,除了图27所示的扭力螺旋弹簧以外,还可以使用螺旋弹簧、橡胶等。并且,施力部件84并不局限于安装在第一部件81与第二部件82之间的结构,也可以安装在第一部件81与壳体33之间,或者第一部件81与液体容纳部40之间。
在这种情况下,如图28所示,优选液体容纳单元30为设置有罩32的结构,该罩32在覆盖栓部件50的同一图28所示的关闭状态和不覆盖栓部件50的打开状态上进行开闭。并且,在罩32上,设置有姿势保持机构85,在栓部件50封闭注入口43的关闭状态下,姿势保持机构85通过与第一部件81和第二部件82中的至少一方进行接触,将保持部件51保持为直线状姿势。在图28所示的例子中,姿势保持机构85作为其构成要素的至少一部分,包括一个或多个抵接部。
具体而言,如图28所示,作为抵接部的一例,姿势保持机构85具有第一肋86和第二肋87。在栓部件50位于关闭位置时,第一肋86与同注入口43相对的第一部件81的面(背面)相接触。在罩32的关闭状态下,第二肋87与同第二部件82的背面相反侧的(表面)相接触。即,第一肋86从铅垂方向的下方与第一部件81相接触,第二肋87从铅垂方向的上方与第二部件82相接触。在图28所示的例子中,第一肋86设置在液体容纳部40上,第二肋87设置在罩32上。另外,姿势保持机构85既可以由一个抵接部(例如肋)构成,也可以是仅设置一个第二肋87的结构,所述一个抵接部与第一部件81的注入口43的相对面(背面)相反侧的面相接触。并且,在图28中,可以将第一肋86以与第一部件81的表面相接触的结构设置在罩32上。并且,与第一部件81和第二部件82中的至少一方相接触的抵接部并不局限于肋,也可以是肋以外的突部、罩32的内侧的面部、液体容纳部40的肋以外的一部分、壳体33的肋或肋以外的一部分等。
这样在关闭罩32时,由于能够将栓部件50保持在直线状姿势,因此,能够克服施力部件84的施力而将栓部件50维持在关闭状态。例如,能够避免以下的情形:在关闭罩32之后,由于施力部件84的施力,导致栓部件50向开栓方向位移从而损坏注入口43的封闭。另外,虽在图26~图28的例子中进行了省略,但优选在保持部件51的第一端(顶端)设置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把持部53。并且,在将栓主体52相对于保持部件51以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连接结构进行保持的情况下,优选在构成保持部件51的第一部件81上设置覆盖通孔51a的表面侧开口的覆盖部件65。
根据该第三实施方式,除了可以取得与第一实施方式的(1)~(8)相同的效果以外,还可以取得以下的效果:
(11)保持部件51包括:位于第一端侧且设置有栓主体52的第一部件81;位于比第一部件81靠第二端侧的第二部件82;以及设置在第一部件81与第二部件82之间的转动部83。栓部件50被构成为:在处于打开位置的状态下,为使第一部件81相对于第二部件82向栓主体52靠近注入口43的方向绕转动部83转动的弯曲姿势,在栓部件50处于关闭位置的状态下,为第一部件81和第二部件82配置成直线状的直线状姿势。因此,当对栓部件50进行打开操作时,由于保持部件51为弯曲姿势,使得栓主体52朝向注入口43,因此,在进行栓部件50的开闭操作时,栓主体52的液体不易附着在用户的手指上。因此,为了进行注入液体的操作而对栓部件50进行开闭操作时,能够进一步降低栓主体52的液体附着在用户的手指等上的频度。
(12)在保持部件51上,设置有施力部件84,其将保持部件51从直线状姿势向弯曲姿势弯曲的方向施力。因此,当对栓部件50进行打开操作时,即使调节用户所施加的力而不使保持部件51弯曲,保持部件51也会保持为弯曲姿势。因此,当进行栓部件50的开闭操作时,能够进一步降低栓主体52的开闭操作时栓主体52的液体附着在用户的手指等上的频度。
(13)液体容纳单元30具备:罩32,其在覆盖栓部件50的关闭状态和不覆盖栓部件50的打开状态上进行开闭;以及姿势保持机构85,其在罩32关闭的状态下,通过与第一部件81和第二部件82中的至少一方进行接触,将关闭位置的保持部件51保持为直线状姿势。因此,即使保持部件51通过施力部件84向成为弯曲姿势的方向施力,在将栓部件50配置在关闭位置之后,若关闭罩32,则通过姿势保持机构85与第一部件81和第二部件82中的至少一方进行接触,保持部件51被保持在直线状姿势的关闭状态。由此,能够降低因施力部件84的施力而使栓主体52向远离注入口43的方向位移所产生的封闭错误的发生频度。因此,能够抑制例如因封闭错误所造成的异物向液体容纳部40内的混入或液体从液体容纳部40的蒸发或挥发。
(第四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附图对液体容纳单元的第四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以下,关于第四实施方式,将以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结构为中心进行说明。另外,在图29~图31中,仅示出了针对液体容纳单元30中的在多个液体容纳部40单独设置的栓部件50中的一个的结构,由于其他的栓部件50也是同样的结构,因此对这一个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29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栓部件50被设置为可滑动。在壳体33或液体容纳部40(参照图5)中,设置有可滑动地保持栓部件50的保持部件51的引导部91。保持部件51可滑动地保持在引导部91上。在图29所示的例子中,引导部91设置在壳体33上,保持部件51相对于壳体33可滑动地保持。具体而言,如图29~图31所示,壳体33的盖部35B具有沿保持部件51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矩形的长孔构成的通孔92,在与划定通孔92的宽度方向X相对的一对内壁面上,凹陷设置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长槽形成的一对引导部91。
保持部件51比可弹性变形的栓主体52刚性高,且具有在一方向上较长的长条形状。保持部件51处于宽度方向X的两端部的一部分插入一对引导部91的状态,保持为相对于壳体33沿长度方向可滑动。栓主体52与保持部件51一起沿滑动方向移动。如图30、图31所示,本例的保持部件51和栓主体52可滑动的方向为与注入口43的开口面平行的方向。另外,可以将引导部91设为凸条,以代替长槽,可以通过与设置在保持部件51的侧部的长槽和凸条接合而可滑动地对保持部件51进行保持。并且,也可以将引导部91设为轨道,保持部件51在轨道上滑动的结构或设置在保持部件51上的辊在轨道上滚动的结构。
如图30、31所示,在保持部件51上,固定有与注入口43抵接且封闭注入口43的如图12所示的类型的栓主体52。因此,即使保持部件51为滑动的结构,栓主体52也能够不与筒部42发生干涉地封闭注入口43。并且,在保持部件51的一端(第一端),设置有把持部53。并且,栓主体52在保持部件51中配置在把持部53与另一端(第二端)之间。另外,如图29~图31所示,在保持部件51上优选设置覆盖部件65,其覆盖栓主体52的至少一部分嵌入的通孔51a的表面侧的开口。在这种情况下,覆盖部件65与第一~第三实施方式相同,优选与容纳在液体容纳部40中的液体的颜色对应设置。覆盖部件65可以是同一图29~31所示的盖66,也可以是图16、图17所示的标签67。
并且,如图29、图30所示,液体容纳单元30具备通过保持部件51的接触而限制保持部件51的滑动范围的限制部93、94。限制部93、94能够设置在壳体33或液体容纳部40上。在保持部件51能够相对于壳体33滑动的本例中,将限制部93、94设置在壳体33上。如图29、图30所示,限制部93、94中的一方(同一图29、30中的限制部93)由壳体33的一部分构成,另一方(同一图29、30中的限制部94)可装卸地安装在壳体33的与引导部91的长度方向端部相当的位置。因此,在将另一侧的限制部94拆下的状态下,能够将栓部件50沿壳体33的引导部91进行安装,通过在该安装后安装限制部94,能够在将栓部件50在其滑动范围被限制的状态下可滑动地保持。另外,在将保持部件51设为可滑动地保持于液体容纳部40的引导部91的结构的情况下,优选将限制部93、94设置在液体容纳部40上,但也可以将其中至少一方设置在壳体33上。
当用户使栓部件50滑动而打开注入口43时,通过保持部件51与限制部94抵接,能够避免栓部件50从引导部91脱落。并且,当用户使栓部件50滑动而封闭注入口43时,通过保持部件51与限制部93抵接而能够避免栓部件50从引导部91脱落,并且栓主体52能够在能封闭注入口43的关闭位置进行定位。即,若对保持部件51进行关闭操作直到与限制部93抵接,则能够通过栓主体52封闭注入口43。例如,在栓部件50脱落的情况下,虽然担心落下的位置的周边被液体污染,但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保持部件51不会脱落,因此无需担心液体容纳单元30的周边被液体污染。另外,只要设置限制部93、94中的至少一方即可,例如,即使只有限制部93、94中的一方,也能够通过保持部件51与该一方的限制部抵接而防止向其方向滑动时发生脱落的情况。
根据该第四实施方式,除了可取得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所述(1)~(4),(7),(8)相同大的效果以外,还可取得以下效果。
(14)液体容纳单元30具有液体容纳部40或壳体33可滑动地保持栓部件50的保持部件51的引导部91,保持部件51可滑动地保持在引导部91上。由于是通过栓部件50的滑动而开闭注入口43的结构,因此可以不将栓主体52从注入口43拔下,能够减小栓部件50的开闭操作所需的力。并且,由于即使对栓部件50进行打开操作,栓主体52的注入口43侧的部分也不会露出,因此不必担心液体附着在用户的手指等上。
(15)液体容纳单元30的保持部件51具有在一个方向上较长的长条形状,能够在沿保持部件51的长度方向的方向上可移动地保持栓主体52。因此,由于栓部件50在保持部件51的长度方向上保持栓主体的位置的自由度,因此能够通过栓主体52更切实地封闭注入口43。例如,能够抑制因注入口43的封闭错误所造成的液体容纳部40内的异物混入或液体从液体容纳部40向外部的蒸发或挥发。
(16)液体容纳部40或壳体33具备通过保持部件51的接触而限制保持部件51的滑动范围的限制部93、94。因此,当使栓部件50沿引导部91移动时,能够避免栓部件50从液体容纳部40或壳体33脱落的情况。因此,能够避免因栓部件50脱落所造成的脱落位置被液体的附着而污染的事态。
此外,包含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的结构的至少一部分可以通过以下所示的变更例而被实施。并且,还可以任意组合包含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的结构和包含在下述变更例中的结构,也可以任意组合包含在下述变更例中的结构。
·用于使栓部件转动的轴部和与轴部接合的接合部可以是:一方设置在液体容纳部40或壳体33上,另一方设置在栓部件50上。例如,如图32所示的变更例,也可以是轴部44设置在液体容纳部40上,接合部54设置在栓部件50的第二端(基端)上的结构。轴部44支撑在从液体容纳部40的容纳部主体41延伸出的一对支撑部45上。并且,例如,如图33所示的变更例,也可以是在栓部件50的第二端(基端)上设置轴部56,与轴部56接合的接合部96设置在壳体33或液体容纳部40上的结构。接合部96支撑在一对支撑部97上,该一对支撑部97从与容纳部主体41或壳体33的关闭状态的栓部件50的轴部56相对的位置延伸出。另外,在图32、图33中,保持部件51在介于限制向轴向的位置偏移的图中未示出的轴偏移防止部的状态下被安装。
·栓主体52与保持部件51的连接结构并不限于所述各实施方式中记载的结构。例如如图34所示,可以是将栓主体52的一部分嵌入保持部件51的通孔51a中的结构。如同一图34所示,栓主体52具备嵌入部63,其在与封闭注入口43的栓部61相反侧的部分具有比通孔51a的内径大的外径。嵌入部63在其顶端部具有止拔部63a,在使止拔部贯穿贯通孔51a的状态下,其基部的部分与通孔51a嵌合。
·如图35、图36所示,在具备罩32的液体容纳单元30中,可以将按压部321设置在罩32的背面,所述按压部321能够在关闭罩32时将栓部件50向注入口43按压。按压部321附加于罩32或与罩32一起一体成型。根据该液体容纳单元30,在使罩32向图35中白色背景箭头所示的方向转动而关闭时,按压部321向关闭方向按压栓部件50,从而即使栓部件50从闭栓位置浮起,也能够关闭栓部件50至闭栓位置。而且,在关闭罩32之后,即使处于闭栓位置的栓部件50因某种原因而受到开栓方向的力,也能够防止向开栓方向浮起的情况。因此,抑制了栓部件50的上浮,能够防止液体的蒸发或挥发。再者,当从正面(同一图35、36中为左侧)观察液体喷射装置12时,由于不易在罩32与壳体33之间产生间隙,因此液体容纳单元30的外观较美观。并且,在图36所示的液体容纳单元30中,还构成为在罩32上设置锁定部件322,在关闭罩32的状态下将锁定部件322锁定于壳体33。即,在罩32上,在其转动端部(顶端部)固定锁定部件322,在壳体33上,在与罩32的锁定部件322所具有的锁定突起323相对应的部分上,形成有能够与锁定突起323接合的锁定凹部331。在将罩32向图36中白色背景箭头所示的方向转动而关闭时,锁定部件322的锁定突起323锁定于壳体33的锁定凹部331。根据该结构,由于能够将罩32保持为关闭状态,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伴随着罩32的上浮的栓部件50的上浮,能够防止液体的蒸发或挥发。并且,当从正面(同一图35、36中为左侧)观察液体喷射装置12时,与图35所示的结构相比,更加不易在罩32与壳体33之间产生间隙,液体容纳单元30的外观较美观。
·壳体也可以与液体喷射装置的箱体一体。
·也可以将栓主体52的全部嵌入保持部件51的通孔51a中。
·在第一~第三实施方式中,通过与保持部件51相接触而限制栓部件50的转动范围的限制部也可以设置在箱体14上。
·在第一~第三实施方式中,作为可转动地对保持部件51进行保持的结构,也可以采用包括筒状的轴部和能够插入到轴部的两端部的筒内的轴状的接合部的结构。并且,接合部也可以是能够与轴部在其两端部接合的凹状或筒状的接合部。并且,也可以通过将保持部件的接合部作为筒部,并将轴部插入筒部,从而使两者接合。在这种结构中,也能够可转动地对保持部件51进行保持。
·也可以是使保持部件51在与注入口43的开口面平行的面内转动的结构。在这种情况下,与滑动方式相同只要使用与注入口43抵接的图12所示的栓主体52即可。根据该结构,与滑动方式相同,栓部件50的开闭操作所需的力较小,并且能够降低栓主体52的液体附着在手指等上的频度。
·在第一~第三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使保持部件51以一侧的侧端为中心转动。在这种情况下,把持部优选设置在另一侧的侧端。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也可以设置多个转动部83,使保持部件51在多处弯曲。即,保持部件51除了包括第一部件81和第二部件82之外,还包括第三部件等至少一个部件,通过这三个以上的部件经由转动部83串联连接,能够构成为关闭状态的直线状姿势和打开状态下使保持部件51向栓主体52靠近注入口43的方向弯曲的弯曲姿势。并且,优选在多个转动部83的至少一个上设置将保持部件51从直线状姿势向弯曲姿势施力的施力部件84。在这种情况下,优选设置姿势保持机构85,该姿势保持机构85包括抵接部,在关闭罩32的状态下,所述抵接部通过与设置有施力部件84的转动部的两侧的部件的至少一方相接触,能够将保持部件51保持为直线状姿势。
·在第四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保持部件51保持为能够沿宽度方向X滑动。并且,也可以是通过将关闭位置的保持部件51拉到跟前的滑动而打开注入口43,通过将打开位置的保持部件51向里侧按压的滑动而关闭注入口43的结构。
·也可以是栓主体52的全部嵌入保持部件51的通孔51a中。在该结构中,在注入口43为向筒部42的顶端开口的结构的情况下,能够通过将栓主体52外嵌于筒部42而封闭注入口43。
·注入口43也可以设置在液体容纳部40的任一面上,例如可以设置在液体容纳部40的前表面上。在这种情况下,栓部件50也可以设置为保持部件51能够以下端(第二端)为中心转动,或者是在上下方向(长度方向)上可滑动地保持保持部件51的结构。
·壳体33只要能够在规定的朝向上配置一个或多个液体容纳部40即可。例如,可以是覆盖例如液体容纳部40的下部(例如高度方向上一半以下的部分)的深度的浅的壳体,也可以是前后左右的面部开口的框状的壳体。并且,壳体33也可以是不具有窗部33b的结构。
·在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不具有罩32。并且,液体容纳部40也可以只有一个。
·液体喷射装置12并不局限于形成复合机11的一部分的结构,也可以是印刷专用的印刷装置。
·液体喷射部21所喷射的液体的一例并不局限于墨水,也可以是例如功能材料的粒子分散或混合在液体中形成液状体等。例如,液晶显示器,EL(electroluminescence,电致发光)显示器以及面发光显示器的制造中使用的电极材料或颜色材料(像素材料)等的材料以分散或溶解的形式而包含的液状体。即,液体喷射装置也可以是喷射上述各种显示器的制造中使用的电极材料或颜色材料等分散或溶解的液状体的装置、喷射紫外线硬化树脂液的装置,除此之外,也可以是喷射包含功能材料的液体的装置。
·液体喷射装置喷射液体的介质M的一例并不局限于纸张,可以是塑料制的膜或薄板、较薄的板材、金属箔、层积膜,也可以是配线基板等,还可以是印染装置等中使用的布帛。并且,介质M可以是T恤等任意形状的衣服等,也可以是餐具或文具那样的任意形状的立体物。
·液体喷射装置也可以是用液体喷射方式(例如喷墨方式)喷射树脂液而将立体物成型的三维用的液体喷射装置。
Claims (17)
1.一种液体容纳单元,其向液体喷射装置具备的液体喷射部供给液体,所述液体容纳单元的特征在于,具有:
液体容纳部,其能够容纳所述液体;
壳体,其配置有所述液体容纳部;
注入口,其用于向所述液体容纳部注入所述液体;
栓部件,其以开闭所述注入口的方式构成,包括:覆盖所述注入口的可弹性变形的栓主体、具有比栓主体高的刚性且保持所述栓主体的保持部件;
轴部,其设置在所述壳体和所述栓部件的一方上,用于使所述栓部件转动;以及
接合部,其设置在所述壳体和所述栓部件的另一方上,并与所述轴部接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容纳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栓部件包括:第一端、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端和第二端交叉的侧端,
所述保持部件还具备设置在所述第一端上的、为了开闭所述注入口而被把持的把持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容纳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栓主体配置在所述保持部件上所述把持部与所述第二端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容纳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体容纳单元具备多个所述液体容纳部和多个所述栓部件,
各栓部件与各液体容纳部对应设置,并且对应的每个所述液体容纳部具有一个所述栓主体。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容纳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部件具有在一个方向上较长的长条形状,并且构成为在沿所述保持部件的长度方向的方向上可移动地保持所述栓主体。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容纳单元,其特征在于,
液体容纳单元还具备包括凸部和凹部的定位引导部,所述凸部和所述凹部构成为:在所述栓部件封闭所述注入口的状态下,通过所述凸部插入到所述凹部中,而将所述栓部件相对于所述注入口进行定位引导,
所述凸部和所述凹部中的一方设置在所述保持部件上,另一方设置在所述液体容纳部或所述壳体上。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容纳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体容纳单元还具备覆盖所述栓部件的罩,
所述罩或所述壳体具有限制部,其通过在所述保持部件向打开所述注入口方向转动状态下与所述保持部件相接触,从而限制所述保持部件的转动范围。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容纳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体容纳单元还具备覆盖所述栓部件的罩,
所述罩包括能够将所述栓部件向所述注入口按压的按压部。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容纳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部件包括所述栓主体的至少一部分嵌入的通孔,
所述液体容纳单元具备覆盖所述通孔的与所述栓主体相反侧的开口的覆盖部件,
所述覆盖部件与容纳在所述液体容纳部中的液体的颜色对应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容纳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部件包括:位于该保持部件的第一端侧且设置所述栓主体的第一部件;位于该保持部件的第二端侧的第二部件;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第二部件之间的转动部,
所述栓部件构成为:在所述栓部件处于打开位置的状态下,为使所述第一部件相对于所述第二部件向所述栓主体靠近所述注入口的方向绕所述转动部转动的弯曲姿势,在所述栓部件处于关闭位置的状态下,为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配置成直线状的直线状姿势。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液体容纳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部件还具备施力部件,其使所述保持部件从所述直线状姿势向所述弯曲姿势弯曲的方向施力。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液体容纳单元,其特征在于,
液体容纳单元具备:罩,其构成为在覆盖所述栓部件的关闭状态和不覆盖所述栓部件的打开状态上进行开闭;以及姿势保持机构,其在所述罩关闭的状态下,通过与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中的至少一方进行接触,将所述保持部件保持为所述直线状姿势而使所述栓部件维持在所述关闭位置。
13.一种液体容纳单元,其向液体喷射装置具备的液体喷射部供给液体,所述液体容纳单元的特征在于,具有:
液体容纳部,其能够容纳所述液体;
壳体,其配置有所述液体容纳部;
注入口,其用于向所述液体容纳部注入所述液体;
栓部件,其以开闭所述注入口的方式构成,包括:覆盖所述注入口的可弹性变形的栓主体、具有比栓主体高的刚性且保持所述栓主体的保持部件;以及
引导部,其设置在所述液体容纳部或所述壳体上,并且构成为可滑动地保持所述栓部件的所述保持部件。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液体容纳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部件具有在一个方向上较长的长条形状,并且构成为在沿所述保持部件的长度方向的方向上可移动地保持所述栓主体。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液体容纳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体容纳部或所述壳体具备通过所述保持部件的接触而限制所述保持部件的滑动范围的限制部。
16.根据权利要求13至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容纳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部件包括所述栓主体的至少一部分嵌入的通孔,
所述液体容纳单元具备覆盖所述通孔的与所述栓主体相反侧的开口的覆盖部件,
所述覆盖部件与容纳在所述液体容纳部中的液体的颜色对应设置。
17.一种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权利要求1至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容纳单元;以及
喷射从所述液体容纳单元的所述液体容纳部供给的液体的液体喷射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6116155 | 2016-06-10 | ||
JP2016-116155 | 2016-06-10 | ||
JP2016-216150 | 2016-11-04 | ||
JP2016216150A JP6862771B2 (ja) | 2016-11-04 | 2016-11-04 | 液体収容ユニットおよび液体噴射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487082A true CN107487082A (zh) | 2017-12-19 |
CN107487082B CN107487082B (zh) | 2020-08-14 |
Family
ID=605722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407188.5A Active CN107487082B (zh) | 2016-06-10 | 2017-06-02 | 液体容纳单元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308029B2 (zh) |
CN (1) | CN107487082B (zh)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720096A (zh) * | 2017-10-30 | 2019-05-07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栓部件、液体容纳单元 |
CN110293767A (zh) * | 2019-07-31 | 2019-10-01 | 上海汉图科技有限公司 | 墨盒组件、墨盒组件及打印机 |
CN110341315A (zh) * | 2018-04-03 | 2019-10-18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液体供给单元和液体喷射装置 |
CN110525052A (zh) * | 2018-05-23 | 2019-12-03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墨罐单元、打印机 |
CN111114135A (zh) * | 2018-10-30 | 2020-05-08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液体喷出装置 |
CN112339438A (zh) * | 2019-08-09 | 2021-02-09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油墨收纳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922258B2 (ja) | 2017-03-02 | 2021-08-18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インク補給容器及びインク補給システム |
CN110053358A (zh) * | 2018-01-18 | 2019-07-26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喷墨打印机 |
US11027551B2 (en) | 2019-01-17 | 2021-06-08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System including a reservoir configured to store liquid and a tank to which the reservoir can be connected |
JP7419680B2 (ja) | 2019-06-28 | 2024-01-23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液体供給システム |
JP7404733B2 (ja) | 2019-09-24 | 2023-12-26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記録装置 |
JP7375470B2 (ja) * | 2019-10-30 | 2023-11-08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レバー、液体収容装置、および、液体噴射装置 |
JP7404847B2 (ja) | 2019-12-18 | 2023-12-26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液体収容装置、及び液体吐出装置 |
JP2022018869A (ja) | 2020-07-16 | 2022-01-27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液体収容容器 |
JP7577473B2 (ja) | 2020-07-16 | 2024-11-05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インク収容容器 |
JP7500313B2 (ja) | 2020-07-16 | 2024-06-17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インク収容容器 |
JP7516151B2 (ja) * | 2020-07-29 | 2024-07-16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記録装置 |
JP7649156B2 (ja) | 2021-02-12 | 2025-03-19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液体吐出装置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1244560A (ja) * | 1985-04-22 | 1986-10-30 | Tokyo Electric Co Ltd | ドツトプリンタヘツド |
US20070188580A1 (en) * | 2001-01-17 | 2007-08-16 | Silverbrook Research Pty Ltd | 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 (PDA) Body Defining A Print Roll Cartridge Bay |
CN102416770A (zh) * | 2010-09-03 | 2012-04-18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罐单元以及具有罐单元的液体喷射系统 |
US20120127245A1 (en) * | 2010-11-18 | 2012-05-24 | Chi-Chang Liu | Pivot cover structure for ink cartridge |
US20150343785A1 (en) * | 2014-05-30 | 2015-12-03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Liquid tank holding mechanism |
JP2016000504A (ja) * | 2014-06-12 | 2016-01-07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液体消費装置 |
US20160089893A1 (en) * | 2014-09-30 | 2016-03-31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Liquid-consuming apparatus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076920A (en) | 1995-05-31 | 2000-06-20 | Hewlett-Packard Company | Replaceable ink supply module (bag/box/tube/valve) for replenishment of on-carriage inkjet printhead |
JP3021835U (ja) | 1995-08-23 | 1996-03-12 | 株式会社永谷園 | 缶容器 |
US6164768A (en) | 1999-11-09 | 2000-12-26 |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 Adapter and mating bottle cap for coupling bottles to ink supplies |
FR2831855B1 (fr) | 2001-11-06 | 2004-04-02 | Gemplus Card Int | Agencement d'alimentation en fluide d'une machine comportant des moyens de detrompage |
JP4125206B2 (ja) | 2002-09-30 | 2008-07-30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インク供給システム |
EP1403067B1 (en) | 2002-09-30 | 2007-02-14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Ink supply system, ink jet printing apparatus, ink container, ink refilling container and ink jet cartridge |
JP2006263960A (ja) | 2005-03-22 | 2006-10-05 | Seiko Epson Corp | 液体収容体 |
JP4941110B2 (ja) | 2007-06-01 | 2012-05-30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
CN101786379B (zh) | 2009-12-16 | 2012-01-04 | 深圳市大族激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油墨喷码机用墨水罐 |
US9421781B2 (en) | 2012-10-15 | 2016-08-23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Recording apparatus |
JP6083187B2 (ja) | 2012-10-15 | 2017-02-22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記録装置 |
WO2015079547A1 (ja) | 2013-11-29 | 2015-06-04 | 株式会社日立産機システム | 補給容器及びこれを備えた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JP6365241B2 (ja) | 2014-10-31 | 2018-08-01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液体消費装置 |
JP6170485B2 (ja) | 2014-11-27 | 2017-07-26 | エコロテック株式会社 | カートリッジ再生方法 |
-
2017
- 2017-05-30 US US15/608,105 patent/US10308029B2/en active Active
- 2017-06-02 CN CN201710407188.5A patent/CN107487082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1244560A (ja) * | 1985-04-22 | 1986-10-30 | Tokyo Electric Co Ltd | ドツトプリンタヘツド |
US20070188580A1 (en) * | 2001-01-17 | 2007-08-16 | Silverbrook Research Pty Ltd | 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 (PDA) Body Defining A Print Roll Cartridge Bay |
CN102416770A (zh) * | 2010-09-03 | 2012-04-18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罐单元以及具有罐单元的液体喷射系统 |
US20120127245A1 (en) * | 2010-11-18 | 2012-05-24 | Chi-Chang Liu | Pivot cover structure for ink cartridge |
US20150343785A1 (en) * | 2014-05-30 | 2015-12-03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Liquid tank holding mechanism |
JP2016000504A (ja) * | 2014-06-12 | 2016-01-07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液体消費装置 |
US20160089893A1 (en) * | 2014-09-30 | 2016-03-31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Liquid-consuming apparatus |
Cited B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720096A (zh) * | 2017-10-30 | 2019-05-07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栓部件、液体容纳单元 |
CN109720096B (zh) * | 2017-10-30 | 2021-11-30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栓部件、液体容纳单元 |
CN110341315A (zh) * | 2018-04-03 | 2019-10-18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液体供给单元和液体喷射装置 |
CN110341315B (zh) * | 2018-04-03 | 2022-06-07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液体供给单元和液体喷射装置 |
CN110525052A (zh) * | 2018-05-23 | 2019-12-03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墨罐单元、打印机 |
CN111114135A (zh) * | 2018-10-30 | 2020-05-08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液体喷出装置 |
CN111114135B (zh) * | 2018-10-30 | 2022-07-05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液体喷出装置 |
CN110293767A (zh) * | 2019-07-31 | 2019-10-01 | 上海汉图科技有限公司 | 墨盒组件、墨盒组件及打印机 |
CN110293767B (zh) * | 2019-07-31 | 2024-03-22 | 上海汉图科技有限公司 | 墨盒组件、墨盒部件及打印机 |
CN112339438A (zh) * | 2019-08-09 | 2021-02-09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油墨收纳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170355197A1 (en) | 2017-12-14 |
US10308029B2 (en) | 2019-06-04 |
CN107487082B (zh) | 2020-08-1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487082A (zh) | 液体容纳单元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 |
JP6862771B2 (ja) | 液体収容ユニットおよび液体噴射装置 | |
CN108016138B (zh) | 液体喷射装置 | |
CN105189124B (zh) | 液体供给装置以及液体容纳体 | |
WO2015115081A1 (ja) | 液体供給装置、液体噴射装置、液体収容体ユニット | |
US10011118B2 (en) | Recording apparatus | |
US10717286B2 (en) | Plug member and liquid containment unit | |
CN106103106B (zh) | 液体供给装置 | |
CN207310859U (zh) | 液体收容单元、液体收容系统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 |
CN107405925A (zh) | 印刷装置 | |
CN110525052B (zh) | 墨罐单元、打印机 | |
US20220118771A1 (en) | Recording apparatus | |
CN106457836B (zh) | 液体容纳体、液体消耗装置以及电连接体 | |
CN108621584A (zh) | 容器和液体供给单元 | |
US9511597B2 (en) | Liquid supply device with liquid container and liquid introduction part to be connected therewith | |
JP2018024198A (ja) | 液体収容ユニット | |
JP6880588B2 (ja) | ボトルセット | |
CN116766773A (zh) | 打印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